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南海软体动物及其食源生物的化学_化学生态学和生物活性研究

中国南海软体动物及其食源生物的化学_化学生态学和生物活性研究

中国南海软体动物及其食源生物的化学_化学生态学和生物活性研究
中国南海软体动物及其食源生物的化学_化学生态学和生物活性研究

药 物 研 发

中国南海软体动物及其食源生物的

化学、化学生态学和生物活性研究*

张文1郭跃伟2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海洋药物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2.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203)

摘要海洋软体动物色彩艳丽、行动缓慢,主要依赖次生代谢产物形成的化学防御机制对抗天敌的捕食。多数软体动物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食物并将其中有用的代谢物质经过进一步的生物转化或积累到身体的特定部位而用作化学防御物质,以保护自己不受天敌的捕食;少数软体动物能够生物合成自身所需要的化学物质,从而建立起化学防御体系。

研究软体动物及其食源生物的化学组成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并进一步阐明这些化学物质的生态学作用。同时,这种进化的化学防御体系也能为我们提供一种从自然界寻找生物活性物质的新方法。近年来,我们研究小组对中国南海软体动物及其相关食源生物海绵、珊瑚和海藻等常见海洋生物物种之间的食物链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这些海洋生物的化学及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对这些化学物质的药理活性进行了系统考察,为更加系统、深入地开展中国海洋天然产物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新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海洋软体动物 食源生物 次生代谢产物 化学生态学 生物活性

中图分类号:Q501; Q95; R96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9-0002-07

Study of chemistry, chemecology, and bioactiv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molluscs and their dietary organisms*

ZHANG Wen1, GUO Yue-wei2

(1. Research Center for Marine Drugs, School of Pharmac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rug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1203)

ABSTRACT Marine molluscs are costive animals with bright color. They mainly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predators by chemical defensive mechanism formed by secondary metabolites. Most of the animals are capable to protect themselves by selecting appropriate diet, and consequently transforming and bio-accumulating some useful dietary metabolites into selected body parts as defensive substances. A few of animals are capable to biosynthesize the necessary substances to establish their chemical defensive systems. Chemical studies on constituents of molluscs and their prey can reveal the die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further suggest the ecology role of the metabolites. Meanwhile, the evolved chemical defensive system provides us a new approach in searching for the potential bioactive molecules from natural sources.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s and co-worker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die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Sea molluscs and related prey organisms, including sponges, corals, and algae. A series of interesting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concerning the chemistry and biology of the marine organisms. The substances of the organisms are also evaluated for their drug-aiming bioactivity. These research works may hold as a basis for further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in China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new drugs wi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KEY WORDS marine molluscs; prey organisms; secondary metabolites; chemical ecology; bioactivity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海洋“863”计划(编号:2006AA09Z412)、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科技人才计划项目(07XD14036)、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054307062、10540702900)

海洋生物资源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未来新药来源的宝库,对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过去45年来各国天然产物研究及医药产业重点关注的领域。从海洋无脊椎动物及海藻中寻找天然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是近年来国际上的一个热点,目前已经发现了2万余种的具有新型化学结构和多方面生物活性的单体化合物,其中14种化合物正在进行临床研究,另有3个新药上市。

我国虽然为海洋大国,海洋生物资源相当丰富,但是在海洋天然产物应用基础研究以及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在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方面的基础研究力量薄弱,从事相关研究、尤其是从事海洋天然产物发现和研究的科研机构相对偏少、人才匮乏,药物发现的活性评价模型不够全面、科学,未能提供足够的新型结构化合物用于生物活性和新药研发筛选,致使新药先导化合物发现的几率偏低。因此,建立合理、科学的药物发现和评价模型,加强对我国海洋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从中发现、鉴别得到大量的海洋天然产物以供新药研发筛选是我国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的关键。

海洋软体动物主要生活于海底,以海绵、海藻、水螅虫、苔藓虫、海葵和珊瑚为食,可以是肉食性的、也可以是草食性的,生命周期及生长特性与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其食物寿命的长短。这些软体动物色彩艳丽、行动缓慢,主要依赖次生代谢产物形成的化学防御机制对抗天敌的捕食以求得生存。这种由生物进化形成的化学防御策略为我们从自然界寻找某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提供了一条简洁、有效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通量活性筛选无疑将更容易发现新的活性天然产物,大大提高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几率。

软体动物个体较小,且多生长在深海,导致样品采集非常不易,这给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以及随后的生物活性筛选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这一矛盾可以通过研究软体动物的食源生物得到解决:研究发现,很多软体动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同样可以从其食源生物中获得。这是因为除少数软体动物能够生物合成自身所需要的化学物质而建立其化学防御体系外,多数软体动物是通过选择适当的食物并将其中有用的代谢物质经过进一步的生物转化或直接积累到身体的特定部位以保护自己不受天敌捕食的。这样,对软体动物的食源生物的研究不但可以从化学角度确证它们的生态学关系(捕食-被捕食)、拓展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补充由于软体动物难以采集造成的因化合物得量太少所致对随后生物活性研究的制约。

对海洋软体动物及其食源生物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不但有利于发现新药先导化合物,而且可以从化学角度阐明其食物链上的生态关系。因此,这一研究领域越来越得到世界海洋天然产物界的重视,成为近年来海洋天然

产物研究的热点。意大利的Cimino教授是国际同行公认的海洋软体动物研究权威,他近年来发表的一系列综述总结了其研究小组在此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1]。

我国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软体动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海洋中生活着2 500余种软体动物[2]。由于海洋软体动物标本的采集极为困难,加上生物样本不易富集,致使研究者们经常只能在极少样本量(有时只有1个个体)的情况下对样本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分离和结构解析技能,同时也对配套的仪器性能和分析方法提出了较高要求。基于上述在海洋软体动物研究方面存在的诸多困难,我国虽然在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方面已有20多年历史,但对软体动物的研究报道却非常少。我们希望通过对我国南海软体动物及其食源生物的深入研究获得大量有关我国软体动物的资源分布、生物学、生态学、化学及药理等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同时,通过课题的开展,还可以开辟一个提供新型结构海洋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大大提高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几率,并从中筛选出一批化学结构新型、生物活性显著的海洋新药先导化合物,提高我国新药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

1 研究与结果

东南沿海是我国海洋生物种类最丰富的海域,我们经过多次采集得到了30余种海洋软体动物及其70余种食源生物(海绵、珊瑚各30余种,海藻10余种)。通过现代分子药理学(靶受体、靶基因)、高通量筛选技术、药效学、毒理学、海洋生态和分类学、海洋天然有机化学等多学科的密切配合和综合应用,对其中40种海洋生物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食物链关系;同时,对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抗肿瘤、抗艾滋病毒、降血糖、抗菌和抗真菌活性评价,并对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药理及构效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进一步发现新药先导化合物打下了实验基础。

1.1 软体动物及其食源生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和生态食物链关系考察

1.1.1 软体生物的化学及化学生态学研究

软体生物与其食源生物之间的生态学关系是国际上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但因其研究难度大(个体小、生物量少、采集难、化学成分研究更难),国内相关研究基本上是空白,国际上也只有欧美少数几个国家在从事相关研究。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先后完成了15种软体动物的化学及化学生态学研究。这15种软体动物包括后鳃亚纲裸鳃目海神鳃科(Glaucidae)软体动物Phyllodesmium magnum和Phidiana militaris[3],车轮海牛科(Actinocyclidae)软体动物日本车轮海牛(Actinocyclus papillatus)[4],杜五海牛科(Tritoniidae)软体动物Tritoniopsis elegans[5],六鳃科(Hexabranchidae)

药 物 研 发

软体动物血红六腮(Hexabranchus sanguinus )[6],片鳃科(Arminidae )软体动物美丽拟皮片鳃(Dermatobranchus ornatus )[7],舌尾海牛科(Glossodorididae )3种软体动物双色玻缘海牛(Glossodoris cincta )、地母多彩海牛(Chromodoris geometrica )和Chromodoris reticulate ,刺海牛科(Kentrodorididae )软体动物烟囱壶形海牛(Jorunna Funerbris ),叶海牛科(Phyllididae )2种软体动物丘凹叶海牛(Phyllidia pustulosa )及未定名叶海牛(Phyllidia sp.),肺螺亚纲石璜科(Onchidiidae )软体动物瘤背石璜(Onchidium verruculatum )[8],前腮亚纲腹足目海兔螺科(Ovulidae )软体动物海兔螺(Ovula ovum )以及鲍科软体动物耳鲍(Halotis asinine )。我们从中发现了一系列的生物活性物质,如二聚四氢异喹啉生物碱(图1中的化合物1)以及新骨架吲哚生物碱菲地鳃甲素(图1中的化合物2)和菲地鳃乙素(图1中的化合物3)等,其中化合物1正是ecteinascidin 系列化合物中ecteinascidin-637(ET637)的去乙酰化物,而菲地鳃甲素和菲地鳃乙

素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具有1, 2, 4-oxadiazole 结构片段的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生长显示有强烈的抑制活性(表1)[3],为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对上述软体动物的捕食生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或与文献中相关生物化学成分进行比对,我们发现美丽拟皮片鳃和软体动物P . Magnum 与柳珊瑚,血红六腮、Glossodoris 属和Phyllidia 属软体动物与海绵以及Halotis 属软体动物与Cladophora 属绿藻间可能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生态学关系,部分实验结果仍在整理之中。

上述软体动物多为后鳃亚纲软体动物,这是因为该种群动物基本失去了物理外壳的保护,它们的化学防御体系更加重要和完善,具有可有效地将活性物质积累到身体中容易受到攻击的部位以抵御天敌捕食的特点,使我们更容易通过化学成分的研究获得具有强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物质基础[9]。

1.1.2 海绵的化学及化学生态学研究

海绵是肉食性软体动物的重要食源生物,也是新药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我们先后对10种海绵及两株海绵内生菌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它们分别是4种Dysidea 属海绵[10-15]、2种Axinyssa 属海绵[16-19]、蜂海绵Haliclona sp.[20]、海绵Acanthella sp.[21]、海绵Hyrtios erectus [22]和海绵Neopetrosia exigua [23]以及海绵内生菌Streptomyces sp.和Bacillus vallismortis [24],获得了倍半

萜、倍半萜二倍体、二萜、二倍半萜、噻唑生物碱、大环二胺生物碱和二酮哌嗪等许多结构新型的活性化合物,并探讨了这些化合物的可能的生物防御作用及生物来源,证实了Dysidea 属海绵与丘凸叶海牛属和Doriopsilla 属软体动物间[12,19]以及海绵Acanthella 与Hexabranchus 属和Phyllidiella 软体动物间存在着捕食与被捕食的化学生态学关系[21]。体外活性筛选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来自海绵Dysidea villosa 的dysidine (图2中的化合物4)[11]和来自海绵Hyrtios erectus 的hyrtiosal (图2中的化合物5)[22]分别显示具有良好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PTP1B )抑制活性及抗艾滋病毒活性,IC 50分别为1.50和9.60 μM ,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N

N

O

O O

S O O

OCH 3

HO

OH

O

1 R = H ET637 R = Ac R

N H

O N

N H N

H N

NH 2N H

O N

N H N H N

NH 2Br

23

图1 化合物结构图-1

表1 菲地腮甲素和菲地鳃乙素的细胞毒抑制活性实验

化合物对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 50, μM )

C6HeLa CaCo-23T3-L1H9C2菲地鳃甲素0.642±0.2 1.52±0.3 35.5±40.14±0.2

2.26±0.6菲地鳃乙素

0.98±0.3

0.417±0.4

100.2±8.5

0.786±0.3

5.42±0.8

6

SO 3图2 化合物结构图-2

药 物 研 发

1.1.3 珊瑚的化学及化学生态学研究

珊瑚是肉食性软体动物的另一类重要食源生物,全球约有7 000多种,主要分为八放珊瑚和六放珊瑚两个亚纲。化学成分研究集中在八方珊瑚、包括软珊瑚和柳珊瑚上,萜类和甾醇化合物是它们的特征性化学成分。

我们对采自中国南海的10种软珊瑚和3种柳珊瑚的化学物质进行了系统研究。软珊瑚包括3种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 S. depressa, S. parv)[25-27]、3种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glaucum, S. latum, S. tortuosum)[28-31]、2种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 L. Crassum)[32-34]、多棘软珊瑚(Spongodes sp.)[35-37]和软珊瑚Scleronephthya sp.[38];柳珊瑚包括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nensis[39]、小月柳珊瑚Menella sp.和弯曲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flexuosa[40,41]。化学物质的类型主要涉及倍半萜、二萜、二萜二聚体和甾体等。软珊瑚中富含cembrane型二萜,其二聚体是肉芝软珊瑚的典型次生代谢产物。这类大环化合物的绝对构型的鉴定是天然产物结构鉴定的难点之一,我们首次将固体圆二色谱/含时密度泛函方法应用到此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34]。从多棘软珊瑚中得到的新甾体化合物多棘酸酯(图2中的化合物6,methyl spongoate)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显示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为0.14 μg/ml,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35]。从中华小尖柳珊瑚中分离得到的二萜化合物与软体动物美丽拟皮片腮中得到的化合物结构相似,但含量不到后者的1/20,故推测中华小尖柳珊瑚可能是美丽拟皮片腮的食源动物,且美丽拟皮片腮具有极强的从食物中选择并富集次生代谢产物并将这些化学物质转移到身体的特定部位以形成自身化学防御体系的能力[39]。

1.1.4 海藻的化学成分研究

海藻是许多素食性软体动物的食源生物。我们从我国东海海域采集到了红藻冈村凹顶藻(Laurencia okamurai)和绿藻杉叶厥藻(Caulerpa taxifolia)。从红藻冈村凹顶藻中分离得到20余种laurane型倍半萜及其结构重排物,这些化合物在抗真菌以及环氧化酶-2和PTP1B抑制活性测试中均显示阴性结果。但它们在结构上与Aplysia属海兔中分离鉴定出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相似,提示Aplysia属海兔与Laurencia属红藻间可能存在捕食-被捕食的化学生态学关系[42]。从绿藻杉叶厥藻中也分离并鉴定出了11种化合物、包括芳香化valerenane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和吲哚生物碱caulerpin,其中caulerpin具有显著的PTP1B抑制活性,IC50为3.77 μM[43]。

1.2 活性化合物的活性评价、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对在前期活性测试中分别显示具有PTP1B抑制活性、抗艾滋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的3个不同类型化合物dysidine[10]、hyrtiosal[21]和多棘酸酯[35]进行活性的重新评价及合成研究,以初步探讨它们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实验依据。

利用分子水平的PTP1B抑制剂筛选技术发现,dysidine能够显著抑制PTP1B的活性(IC50为1.5 μM),

且其主要选择性地作用于PTP1B,对PTP家族其它成员

的影响则较小。在细胞水平上,dysidine能够显著激活

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2个关键因子I受体和丝氨酸/苏

氨酸蛋白激酶(AKT)的磷酸化,对胰岛素通路的下游

效应因子糖原合酶激酶-3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同样也

有激活作用。dysidine还可显著增加3T3-L1细胞吸收葡

萄糖的能力,20 μM浓度的激动能力与胰岛素相当。

抗艾滋病毒系统研究显示,hyrtiosal能够竞争性地

抑制艾滋病毒整合酶与艾滋病毒的结合。使用表面等离

子共振技术进行活性测试证实,hyrtiosal作用于艾滋病

毒整合酶的N端域。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发现,hyrtiosal

能与艾滋病毒整合酶N端域结合位点中3个影响活性的

重要氨基酸残基Ser17、Trp19和Lys34发生相互作用。hyrtiosal也具有PTP1B抑制作用,能在细胞水平上对胰

岛素信号通路进行调控、包括促进AKT和葡萄糖转运蛋

白-4的激活。

多棘酸酯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良好抑制活性

促使我们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活性考察。研究发现,多棘

酸酯对多种非多药耐药人肿瘤细胞株和正常细胞株都具

有抑制活性,平均IC50为5.72 μM。多棘酸酯对肝癌细

胞的作用最强,对白血病、结肠癌、生殖系统肿瘤、胃

癌和肺癌细胞的作用次之,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相对较

差。应用多种凋亡检测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棘酸

酯有很强的凋亡诱导活性。值得注意的是,多棘酸酯作

用24 h后对肿瘤细胞周期基本没有影响,这与很多抗肿

瘤化合物、尤其是细胞毒药物都会引起细胞周期阻滞的

作用不同。进一步的细胞凋亡通路研究表明,多棘酸酯

会引起caspase-8激活以及Bid蛋白的切割,表明有外

源性死亡受体凋亡途径的参与。同时,多棘酸酯也可激

活caspase-9、降低Bcl-2/Bax比率并引致细胞色素C从

线粒体释放进入胞浆,表明内源性线粒体途径亦参与了

多棘酸酯的凋亡诱导作用。此外,Rh123和JC-1染色试

验结果也表明,多棘酸酯可浓度依赖性地降低BEL-7402

的线粒体膜电位,从而进一步表明了有内源性线粒体途

径的参与[44]。

为进一步研究多棘酸酯的抗肿瘤活性,我们对其进

行了化学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经以孕烯醇酮醋酸酯为

起始原料,经10余步反应(图3)合成得到了多棘酸酯,

其[α]D20为+57o,与天然产物的+64°十分接近,说明合成

产物与天然产物一致,且此结论也通过1H NMR和13C NMR分析得到了确认[45]。

对多棘酸酯的进一步的结构衍生及构效关系研究表

明,其结构中A环上的α,β-不饱和酮功能基是活性中

心;侧链对抗肿瘤活性有显著影响,不同侧链可选择性

药 物 研 发

地抑制不同肿瘤细胞株;不同的肿瘤细胞模型对不同衍生物的活性应答也有区别[46]。

2 讨论和结语

本研究是我国国内首次开展的对海洋软体动物及其食源生物间化学生态学关系的研究,标志着海洋天然产物研究从以活性成分为主导的传统研究模式到海洋生物化学生态学研究的转变。这是我国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方向和理念的重要转变,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海洋软体动物并不懂得化学知识,但它们却能通过选择适当的食物并从中汲取有用的化学物质而有效地保护自己。考察后鳃亚纲软体动物及其食源动物的化学防御性物质可为我们寻找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学物质提供另一条可能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通量活性筛选无疑将更容易发现新的活性天然产物,从而进一步提高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几率。

通过开展本研究课题,从学术的角度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海洋生物资源、分布化学和生态学特征以及它们在海洋生物系统食物链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加深我们对海洋生命现象、进而对人类自身的了解,为促进海洋天然产物化学、海洋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从药用角度看,从海洋软体动物中提取分离并发现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进而将其开发成为新药或新药先导化合物必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可对我国南海软体动物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Cimino G. “Mollusca (Gastropoda)”subseries of progress

in molecular and subcellular biology [M]. Germany: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6.

[2] 黄宗国. 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 [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8: 416-520.

[3] Carbone M, Li Y, Irace C, et al. Structure and cytotoxicity

of phidianidines A and B: first finding of 1, 2, 4-oxadiazole system in a marine natural product [J]. Org Lett, 2011, 13(10): 2516-2519.

[4] Manzo E, Carbone M, Mollo E, et al. Structure and synthesis

of a unique isonitrile lipid isolated from the marine mollusk Actinocyclus papillatus [J]. Org Lett, 2011, 13(8): 1897-1899.

[5] Ciavatta ML, Manzo E, Mollo E, et al. Tritoniopsins A-D,

cladiellane-based diterpene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nudibranch Tritoniopsis elegans and its prey Cladiella krempfi [J]. J Nat Prod, 2011, 74(9): 1902-1907.

[6] Zhang W, Gavagnin M, Guo YW, et al. Terpenoid metabolites

of the nudibranch Hexabranchus sanguineu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J]. Tetrahedron, 2007, 63(22): 4725-4729.

2

Me

6

图3 多棘酸酯合成路线

药 物 研 发

[7] 张文, Gavagnin M, 郭跃伟, 等. 中国南海裸鳃目软体动物

美丽拟皮片鳃(Dermatobranchus ornatus)及其可能的食源动物柳珊瑚Muricella sp.的化学成分研究[J]. 有机化学, 2006, 26(12): 1667-1672.

[8] Carbone M, Gavagnin M, Mattia CA, et al. Structure of

onchidione, a bis-g-pyrone polypropionate from a marine pulmonate mollusk [J]. Tetrahedron, 2009,65(22): 4404-4409.

[9] 张文, 郭跃伟.后鳃亚纲软体动物化学防御物质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报, 2007, 27(3): 1192-1205.

[10] Li Y, Zhang Y, Shen X, et al. A novel sesquiterpene quinone

from Hainan sponge Dysidea villosa [J].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9, 19(2): 390-392.

[11] Zhang Y, Li Y, Guo YW, et al. A sesquiterpene quinone,

dysidine, from the sponge Dysidea villosa, activates the insulin pathway through inhibition of PTPases [J]. Acta Pharmacol Sin, 2009, 30(3): 333–345.

[12] Yu ZG, Li J, Li ZY, et al. Two new unprecedented acetonyl-

bearing sesquiterpenes from the Hainan sponge Dysidea fragilis [J]. Chem Biodiv, 2009, 6(6): 858-863.

[13] Huang XC, Li J, Li ZY, et al. Sesquiterpenes from the Hainan

sponge Dysidea septosa [J]. J Nat Prod, 2008, 71(8): 1399-1403.

[14] Qin S, Shi L, Li J, et al. Bispuupehenone from the South

Chinese Sea sponge Dysidea sp. [J]. Acta Cryst, 2008, E64(5): o946-o947.

[15] Yu LL, Li ZY, Peng CS, et al.Neobacillamide A, a novel

thiazole-containing alkaloid from the marine bacterium Bacillus vallismortis C89, associated with South China Sea sponge Dysidea avara [J]. Helv Chim Acta, 2009, 92(3): 607-612.

[16] Mao SC, Manzo E, Guo YW, et al. New diastereomeric

bis-sesquiterpenes from Hainan marine sponges Axinyssa variabilis and Lipastrotethya ana [J]. Tetrahedron, 2007, 63(45): 11108-11113.

[17] Mao SC, Guo YW, Soest RV, et al. New nitrogenous

bisabolene-type sesquiterpens from a Hainan sponge Axinyssa aff. Variabilis [J]. Helv Chim Acta, 2007, 90(3): 588-593. [18] Xue DQ, Mollo E, Cimino G, et al. Lingshui, an unexpected

passerini product from the Hainan sponge Axinyssa variabilis [J]. Helv Chim Acta, 2009, 92(7): 1428-1433.

[19] Sun JZ, Chen KS, Liu HL, et al. New epoxy-substituted

nitrogenous bisabolene-type sesquiterpenes from a Hainan sponge Axinyssa sp. [J]. Helv Chim Acta, 2010, 93(3): 517-521.

[20] Sun JZ, Yao LG, Chen KS, et al. New polyunsaturated amino

ketones from a Guangxi sponge Haliclona sp. [J]. Helv Chim

Acta, 2010, 93(6): 1199-1203.

[21] Sun JZ, Chen KS, Yao LG, et al. A new kalihinol diterpene

from the Hainan sponge Acanthella sp. [J]. Arch Pharm Res, 2009, 32(11): 1581-1584.

[22] Du L, Shen LL, Yu ZG, et al. Hyrtiosal, from the marine

sponge Hyrtios erectus, inhibits HIV-1 integrase binding to viral DNA by a new inhibitor binding site [J]. Chem Med Chem, 2008, 3(1): 173-180.

[23] L i Y,Q i n S,G u o Y W,e t a l.9’-E p i-3β,3’β-

dimethylxestospongin C, a new macrocyclic diamine alkaloid from the Hainan sponge Neopetrosia exigua [J].Planta Med, 2011, 77(2): 179-181.

[24] Gao Y, Yu LL, Peng CS, et al.Diketopiperazines from two

strains of South China Sea sponge-associated microorganisms [J]. Biochem Syst Ecol,2010, 38(5): 931-934.

[25] Li Y, Carbone M, Vitale RM, et al. Rare casbane diterpenoids

from the Hainan soft coral Sinularia depressa [J]. J Nat Prod,

2010,73(2):133-138.

[26] Li Y, Gao AH, Li J, et al. Diterpenoids from the Hainan soft

coral Sinularia parva [J]. Helv Chim Acta, 2009, 92(7): 1341-

1348.

[27] Jia R, Guo YW, Mollo E, et al. Two new polyhydroxylated

steroids from the Hainan soft coral Sinularia sp. [J]. Helv Chim Acta, 2006, 89(7): 1330-1336.

[28] Yao LG, Liu HL, Guo YW, et al. New cembranolides from

the Hainan soft coral Sarcophyton glaucum [J]. Helv Chim Acta, 2009, 92(6): 1085-1091.

[29] Yan XH, Gavagnin M, Cimino G, et al. Two new

biscembranes with unprecedented carbon skeleton and their probable biogenetic precursor from the Hainan soft coral Sarcophyton latum [J]. Tetrahedron Lett, 2007, 48(30): 5313-

5316.

[30] Jia R, Guo YW, Mollo E, et al. Sarcophytonolides E-H,

cembranolides from the Hainan soft coral Sarcophyton latum

[J]. J Nat Prod, 2006, 69(5): 819-822.

[31] Jia R, Guo YW, Chen P, et al. Biscembranoids and their

probable biogenetic precursor from the Hainan soft coral Sarcophyton tortuosum [J]. J Nat Prod, 2007, 70(7): 1158-

1166.

[32] Chen SH, Guo YW, Huang H, et al.Six new cembranolides

from the Hainan soft coral Lobophytum sp. [J]. Helv Chim Acta, 2008, 91(5): 873-880.

[33] Chen SH, Huang H, Guo YW.Four new cembrane diterpenes

from the Hainan soft coral Lobophytum sp. [J]. Chin J Chem, 2008, 26(12): 2223-2227.

[34] Zhang W, Krohn K, Ding J, et al. Structural and

(下转第15页)

药 物 研 发

继续在M-1∶M-2为4∶6的比例周围进行细等分比例实验,研究吸附两性霉素B 原料药中杂质效果最优的M-1和M-2两种树脂的混合比。实验结果(表8)表明,

在M-1:

M-2为3.6:6.4时,混合树脂对两性霉素B 原料药中杂质的吸附效果[4]最好,总杂质含量下降3.30%、最大单一杂质含量下降0.82%,较其它比例的混合树脂的杂质吸附效果都更显著。

3 结语

本研究依据不同极性的大孔树脂的选择吸附性,探

表8 树脂混合比例对杂质吸附的影响(复筛)

M-1∶M-2总杂质含量下降(%)最大单一杂质含量下降(%)

3.4∶6.63.6∶6.43.8∶6.2

4.0∶6.04.2∶

5.84.4∶5.64.6∶5.8

2.63

3.302.772.522.552.632.47

0.660.820.690.680.630.570.61

讨了其在两性霉素B 原料药纯化工艺中的应用效果。经深入研究不同极性树脂对两性霉素B 原料药中杂质[5]的特异性吸附作用,将不同型号的树脂按最佳比例混合,以便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吸附两性霉素B 原料药中的杂质。本研究方法可显著降低两性霉素B 原料药中的相关物质、进一步提高两性霉素B 原料药的质量,同时也能避免常规大孔树脂应用中存在的吸附周期长、中间过程控制麻烦、洗脱难和树脂重利用率低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英, 李卫民, 赖爱芬. 大孔树脂型号与规格的规范化探

讨[J]. 高分子, 2009, 11(11): 44-48.

[2] 李善吉, 伍胜君. 大孔树脂的应用研究概况[J]. 广东轻工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4(2): 11-13.

[3] 王一敏, 任晓蕾. 大孔树脂的应用研究[J]. 中医药信息,

2008, 25(4): 26-28.

[4] 王海燕, 李晓露, 王健, 等. 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那他霉

素的工艺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5, 35(12): 194-201.[5] 王雷, 田青平, 谢茵. 两性霉素B 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

水分配系数的测定[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 38(12): 1082-1084.

(收稿日期:

2012-03-19)(上接第7页)

stereochemical studies of α-methylene-γ-lactone-bearing cembrane diterpenoids from a South China Sea soft coral Lobophytum crassum [J]. J Nat Prod, 2008, 71(6): 961-966.[35] Yan XH, Lin LP, Ding J, et al . Methyl spongoate, a cytotoxic

steroid from the Sanya soft coral Spongodes sp . [J].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7, 17(9): 2661-2663.

[36] Yan XH, Jia R, Shen X, et al . A new dolabellane diterpenoid

from the Hainan soft coral Spongodes sp [J]. Nat Prod Res , 2007, 21(10): 897-902.

[37] Yan XH, Liu HL, Huang H, et al . Steroids with aromatic

a-rings from the Hainan soft coral Dendronephthya studeri Ridley [J]. J Nat Prod, 2011, 74(2): 175-180.

[38] Yan XH, Liu HL, Guo YW. Ximaosteroids A-D, new steroids

from the Hainan soft coral Scleronephthya sp. [J]. Steroids, 2009, 74(13-14): 1061-1065.

[39] 严小红, 李震宇, 郭跃伟. 南海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nensis 化学成分的研究[J]. 有机化学, 2008, 28(7): 1264-1267.

[40] Zhang W, Huang H, Ding Y , et al . Three new polyoxygenated

steroids from two species of South China Sea gorgonian Muricella flexuosa and Menella verrucosa Brundin [J]. Helv

Chim Acta, 2006, 89(4): 813-820.

[41] Liang L, Wang CY , Huang H, et al . Further highly oxygenated

guaiane lactone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gorgonian Menella sp. [J]. Helv Chim Acta, 2008, 91 (1): 111-117.

[42] Mao SC, Guo YW. A laurane sesquiterpene and rearranged

derivatives from the Chinese red alga Laurencia okamurai Yamada [J]. J Nat Prod, 2006, 69(8): 1209-1211.

[43] Mao SC, Guo YW, Shen X. Two novel aromatic valerenane-type sesquiterpenes from the Chinese green alga Caulerpa taxifolia [J].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6, 16(11): 2947-2950.

[44] Jiang Y , Miao ZH, Xu L, et al . Drug transporter-independent

liver cancer cell killing by a marine steroid methyl spongoate via apoptosis induction [J]. J Biolog Chem, 2011, 286(30): 26461-26469.

[45] Gong JX, Miao ZH, Yao LG, et al .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methyl spongoate, a new steroid with potent anti-tumor activities [J]. Syn lett, 2010, (3): 480-482.

[46] Jiang CS, Huang CG, Feng B, et al . Synthesis and antitumor

evaluation of methyl spongoate analogs [J]. Steroids, 2010, 75(13-14): 1153-1163.

(收稿日期:

2012-03-20)药 物 研 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教学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设计思路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两大类群。这两大类群中的许多动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同时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由具体动物的特征逐步归纳总结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更为复杂。此外,运用讨论、资料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常见的双壳类动物(如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虾等)的标本,搜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资料等。 2.学生准备 搜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例(如有条件,还可调查市场中软体动物的种类,并准备1至2种熟悉的种类用于交流。) 五、教学过程

皮的情况和蜕皮后身体的变化。观实例中更好地理解蜕皮的意义。

提问:蝗虫的呼吸方式又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课后思考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动物类群进行 比较,按照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行排序, 想一想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 程中,哪种生物可能出现得较早?哪种 生物可能出现得较晚? 课后结合前面已学过的动物类 群进行综合比较,相互交流。 引导学生将 所学的知识融会 贯通,为今后学 习生物的进化打 基础。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2017年中科院生物化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生物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学、植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医学、农学、药学及食品等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探讨生物体的物质组成以及分子结构、性质与功能,物质代谢的规律、能量转化及其调节控制等。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生化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及其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基本途径及调控方法,理解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了解生物化学的最新进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考试形式 硕士研究生入学生物化学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问答题 三、考试内容 1.蛋白质化学 考试内容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高级结构的概念及形式)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考试要求 ●了解氨基酸、肽的分类

●掌握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建议了解即可) ●理解氨基酸的通式与结构 ●理解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类型及特点,四级结构的概念及亚基 ●掌握肽键的特点 ●掌握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核酸化学 考试内容 ●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及分类 ●核苷酸的结构 ●DNA和RNA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DNA的三级结构 ●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 ●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 ●核酸的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 ●了解核苷酸组成、结构、结构单位及核苷酸的性质 ●了解核酸的组成、结构、结构单位及核酸的性质 ●掌握DNA的二级结构模型和核酸杂交技术 ●了解microRNA的序列和结构特点 3.糖类结构与功能 考试内容 ●糖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 ●糖聚合物及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糖链和糖蛋白的生物活性 考试要求 ●掌握糖的概念及其分类 ●了解糖类的元素组成、化学本质及生物学作用 ●了解旋光异构 ●掌握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理解糖的鉴定原理

中科院338生化真题(完整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生物化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20 分) 1.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 2.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3. 反密码子(anticodon): 4. 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 5. 甲基化酶(methylase): 6. 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7. 配体(ligand): 8. 启动子(promoter): 9. 转染(transfection): 10. cDNA: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20 分,请在答题纸上标清题号,并将答案写在

题号后) 1.核酸对紫外线的最大吸收峰在哪一波长附近? A.280nm B.260nm C.200nm D.340nm 2.在鸟氨酸循环中,尿素由下列哪种物质水解而得 A、鸟氨酸 B、胍氨酸 C、精氨酸 D、精氨琥珀酸 3.下列哪个氨基酸含有两个羧基? A.赖氨酸 B.谷氨酸 C.色氨酸 D.甘氨酸 4.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A.溶液pH 值等于pI B.溶液pH 值小于pI C.溶液pH 值大于pI D.水溶液 5.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 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

C.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D.肽键的断裂 6.下列哪个激素可使血糖浓度下降? A.肾上腺素 B.胰岛素 C.胰高血糖素 D.糖皮质激素 7.参与嘧啶合成的氨基酸是 A、谷氨酸 B、赖氨酸 C、天冬氨酸 D、精氨酸 8.有关转录的错误叙述是: A、RNA 链按3′→5′方向延伸 B、只有一条DNA 链可作为模板 C、以NTP 为底物 D、遵从碱基互补原则 9.反密码子CAU 所识别的密码子是:A.CUA B.GUA C.AUG D.GTA 10.糖代谢中间产物中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是:A.6-磷酸葡萄糖

八年级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人教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内容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 世代的概念)。 (4)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5)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 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2)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 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 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 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昆虫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重点教学难点)(1)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 )(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具准备(1)搜集具有动物运动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2)制作PPT 集体定教第1课时 一、引入新课 “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 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 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个性补 教

足的种类斧足腹足腕足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表格中三种动物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身体都很柔软,都有外套膜,都有外壳或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这就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正因为它们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它们才都属于软体动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学生讨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归纳性总结。 软体动物有的对人类有益,应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对人体有害,应加以控制,以免造成危害。 (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2.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 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 第2课时 一、引入新课 实物引入:教师课前将罩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或蝗虫标本放在学生实验台上的解剖盘里,上课后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解剖盘里的是什么动物吗,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学生积极观察并发言。 二、讲授新课 教具准备: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一)观察与思考 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学生观察。 教师让学生比较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特征。

自己整理的中科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95-96-97-98-01年真题及中科大01-02生化真题

中国科学院硕士生物化学试题B卷(1995)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20分,不答不得分,答错倒扣0.5分) 1、蛋白质分子的亚基也称结构域。 2、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亚基在一级结构上有明显的同源性,它们的构象和功能十分相似,所以它们的氧结合曲线也是相似的。 3、在所有病毒中,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既含有RNA,又含有DNA的病毒。 4、α螺旋是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一种,而β-折叠则是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5、在生物体中,cAMP只是一种第二信使分子。 6、糖代谢途径中,所有与该途径有关的酶都存在于细胞浆中。 7、就已有文献资料,ribozyme不符合催化剂概念。 8、初速度--底物浓度关系不遵守米氏方程是别构酶的基本特征之一。 9、钙调蛋白的受体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 10、线粒体内膜的膜电位是基质侧较正,胞浆侧较负。 11、膜蛋白的跨膜肽段的二级结构大多为α-螺旋。 12、肌浆网系膜上Ca2+泵与质膜上Na+、K+泵在催化离子跨膜传送过程中都有磷酸化的酶的生成。 13、DNA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大,成正比关系。 14、黄嘌呤氧化酶的底物是黄嘌呤,也可以是次黄嘌呤。 15、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是蛋白质。 16、核酸的两个不同制剂A和B,A的A260/A280比B的A260/A280大,因此可判定制剂A的纯度比制剂B高。 17、DNA分子中的两条链在体内都可能被转录成RNA。

18、核糖体是细胞内进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部位。 19、生物体的所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都可以由DNA的核苷酸序列推导出蛋白质氨基酸序列。 20、真核细胞的DNA聚合酶一般都不具有核酸外切酶的活性。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胶原蛋白中最多的氨基酸残基是 A、脯氨酸 B、甘氨酸 C、丙氨酸 D、组氨酸 2、钙调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调控蛋白,参与多种酶作用的调控,它属于 A、跨摸信息传导的G蛋白家族 B、钙结合蛋白家族 C、免疫球蛋白家族 D、蛋白质激素家族 3、下列那种材料装成的柱是强阳离子交换柱 A、DEAE-cellulose(二乙基胺乙基-纤维素) B、QAE-sephadex(季胺乙基-葡聚糖) C、CM-cellucose(羧甲基-纤维素) D、SP-sepharose(磺丙基-琼脂糖) 4、在溶菌酶催化反应中,起稳定形变底物正碳离子的残基是 A、Glu35 B、Asp52 C、N-端NH2 D、C-端COO— 5、线粒体的细胞色素C是一种 A、内膜固有蛋白 B、内膜外周蛋白 C、基质可溶性蛋白 6、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比细胞外低,二者相差 A、10倍 B、100倍 C、1000倍 D、10000倍 7、DNA生物合成主要是在细胞周期的什么期中进行?

中科院考博真题 生物化学试题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年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 核小体 2.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 3. 自噬(Autophagy) 4. 光合作用 5. 受体 6. 异染色质 7. 反密码子 8. 片层(β-sheet) 9. 三羧酸循环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10. 免疫共沉淀 (Immunoprecipitation) 二、简答题(每题5分,请任选6题,共计30分。不建议作答超6题,若超6题,则选得分较少的6题计入总分) 1. 简述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有哪些酶完成,这些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第1页共2页

2. 简述两种以上研究DNA与蛋白质结合的方法及其原理。 3. 简述光合作用五大复合体及其功能。 4. 简述Chip-seq的原理。 5. 简述ATP在生物体内的重要生理功能。 6. 列举植物中两种以上发挥重要功能的萜类化合物(或衍生物),并说明其功能。 7. 简述植物体中RNA聚合酶的种类及功能。 8. 举例说明亲和性标签纯化蛋白的方法和原理。 三、论述题(每题8分,请任选4题,共计32分。不建议作答超4题,若超4题,则选得分较少的4题计入总分) 1. RNA的功能有哪些? 2.论述植物激素与受体互作产生效应的分子机理(Auxin或ABA任选一种) 3. 常见的组蛋白修饰有哪些?选三种论述其功能。 4. 论述CRISPR/Cas9系统的工作原理及Cas9蛋白酶的功能。 5. 何谓cDNA文库,建立cDNA文库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6. 论述生物膜分子结构和生物膜结构的分子模型。 四、实验分析题(每题9分,请任选2题,共计18分。不建议作答超2题,若超2题,则选得分较少的2题计入总分,需写明实验设计原理,主要流程和实验要点) 1. 请用三种以上方法证明一个蛋白质含有磷酸化修饰。 2.已知一个基因的转录特异受红光诱导,请设计两种不同实验筛选调控该基因红光诱导表达的关键因子。 3.检测植物基因组织表达特异性的方法有哪些?论述其原理及优缺点。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第2页共2页

八年级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及答案 1.下列四组动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鲍鱼、牡蛎 B.海葵、海蜇 C.乌贼、鱿鱼 D.蜗牛、扇 贝 【考察目的】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B 【解析】选项中的鲍鱼、牡蛎、乌贼、鱿鱼、蜗牛、扇贝都是身体柔软、有外套膜的软体动物;海葵、海蜇是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的腔肠动物.因此以上动物中不是软体动物的是海葵、海蜇。 2.下列有关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体表具有外骨骼 B.身体分节,有三对足,两对翅 C.有三个单眼,仅能感光 D.具有适于在陆地进行呼吸的 肺 【考察目的】节肢动物――蝗虫的结构特点与其适应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蝗虫属于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作用。具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运动能力较强。在陆地上用气管呼吸。 3.下列动物中,都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螃蟹、苍蝇 B.羊、牛 C.青蛙、金龟子 D.田螺、水蛭 【考察目的】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A

【解析】选项中的羊、牛为哺乳动物,青蛙为两栖动物,田螺是软体动物,水蛭是环节动物。 4.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所具备的特点( ) A.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 B.体表有外骨骼 C.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D.足和触角都分节 【考察目的】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案】C 【解析】C选项只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群的特征,而其 他节肢动物如虾、蜘蛛等不具有此特征。 5.人们吃河蚌或蛤蛎时,食用的是它们的() A.足和鳃 B.外套膜和足 C.仅仅是足 D.外套膜和它以内 的器官 【考察目的】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软体动物的内部结构。 【答案】D 【解析】软体动物可食用的部分是外套膜和它以内的器官,可为人类提供蛋白质等。 s(); 【八年级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及答案】

中科院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考博

中科院发育所06年生物化学考博试题 1.试举5例说明绿色荧光蛋白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2.真核生物逆转座子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学意义? 3.一蛋白用SDS聚丙电泳分离后为一条带,请问,这个蛋白是否只有一种成分,如果还有其它成分如何分离,鉴定纯度 4.真核生物表达各水平上的调控机理 5.举两篇05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Cell Science Nature的文章,要国内通迅地址,要写出作者或单位,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 6.请在生化角度评价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 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2生物化学(博士) 注:请将试卷写在答题纸上;不用抄题,但要写请题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名次解释:(20分) 二、以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为例说明细胞中的膜结构及其功能。(12分) 三、在研究位置基因的功能时往往采用推定的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功能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比较来推断,你认为这种比较应采用什么原则?为什么?(12分) 四、真核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常常失去生物活性,为什么?举例说明。(12分) 五、简述信号肽的结构特点、功能和从蛋白质产物中切除的机理。(12分) 六、分子筛、离子交换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醇化蛋白质的方法,你如何根据所要分离、纯化的蛋白质的性质选择使用。(12分) 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用此方法检测样品中的抗原和抗体?(12分) 八、某一个蛋白,SDS凝胶电泳表明其分子量位于16900于37100标准带之间,当用巯基乙醇和碘乙酸处理该蛋白后经SDS凝胶电泳分析仍得到一条带,但分子量接近标准带13370处,请推断此蛋白质的结构?为什么第二次用前要加碘乙酸?(8分) 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0-2001生物化学(博士) 200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物化学试题 1.酶蛋白的构象决定了酶对底物的专一性,请描述并图示酶与底物相互关系的几种学说。(20分) 2.什么是DNA的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如何证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DNA复制有何不同?(20分) 3.概述可作为纯化依据的蛋白质性质及据此发展的方法。(20分) 4.简述酵解和发酵两个过程并说明两者的异同。(15分)

中国科学院大学611生物化学(甲)2015年考研真题答案解析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答案 科目名称:611生物化学(甲) 智从教育独家编辑整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总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的一种方式。每条链都可用作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合成出两分子的双链DNA,每个分子都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2.蛋白质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布区域内氨基酸残基的有规则的排列。常见的有二级结构有α-螺旋和β-折叠。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 3.糖苷:糖苷(glycoside)单糖的半缩醛羟基很容易与醇或酚的羟基反应,失水而形成缩醛式衍生物,称糖苷。非糖部分叫配糖体。糖苷有α、β两种形式。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转录的过程 答:分为起始、延长和终止三个阶段。起始包括对双链DNA特定部位的识别、局部(17bp)解链以及在最初两个核苷酸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第一个核苷酸掺入的位置称为转录起点。

起始后起始因子离开,核心酶构象改变,沿模板移动,转录生成杂交双链(12bp),随后DNA 互补链取代RNA链,恢复DNA双螺旋结构。延伸速度为50nt/s,酶移动17nm。错误几率为10-5 2.真核生物细胞作为宿主表达系统具有许多优点: (1)该体系能识别和除去外源基因的内含子,剪接加工成熟的mRNA。 (2)能对翻译后的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使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 (3)用作受体的哺乳动物细胞易被重组DNA转染,其有遗传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真核生物基因转移载体都附有标记基因,以便于转染外源基因的细胞的筛选。外源DNA导入真核细胞的方法,常用的由磷酸钙转染法,电穿孔转染,脂质体包裹转染,显微注射及DEAE-葡聚糖转染技术。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可采用免疫荧光抗体,免疫沉淀及免疫印迹等方法进行。例如,抗虫棉,外源基因是杀虫的。例如,转基因奶牛,外源基因表达产生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3.答:乳酸循环的形成的是由肝脏和肌肉中的酶的特点所致。肝内糖异生活跃,又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6-磷酸葡萄糖生成葡萄糖;而肌肉中糖异生作用很低,而且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肌肉中生成的乳酸不能异生成葡萄糖。但肌肉中生成的乳酸可经细胞膜弥散入血,经血液运送到肝脏,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为肌肉摄取利用,这样就构成了乳酸循环。其生理意义是避免损失乳酸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而引起的酸中毒。 4.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1).代谢都经过三羧酸循环

生物化学(乙)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乙)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第1~30小题,请从4个选项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第31~40小题,请从4个选项中选出2个正确答案) 1、天冬氨酸的pK1(-COOH)=2.09,pK2(-NH3+)=9.82,pK3(-R)=3.86,其等电点是 A、(pK1+pK2)/2 B、(pK2+pK3)/2 C、(pK1+pK3)/2 D、(pK1+pK2+pK3)/2 2、对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进行一级结构分析时 A、有一个自由的α-NH2和一个自由的α-COOH B、只有自由的α-NH2 C、只有自由的α-COOH D、有一个以上自由的α-NH2和α-COOH 3、蛋白质变性在于 A、一级结构被破坏 B、亚基的解聚 C、空间构象的破坏 D、辅基的脱落 4、下列氨基酸中哪些不是蛋白质的组分? A、组氨酸 B、鸟氨酸 C、谷氨酸 D、亮氨酸 5、免疫球蛋白是一种 A、糖蛋白 B、脂蛋白 C、简单蛋白 D、铜蛋白 6、酶制剂纯度的主要指标是 A、蛋白质的浓度 B、酶的总量 C、酶的总活力 D、酶的比活力 7、变构酶一般是一种 A、单体酶 B、寡聚酶 C、多酶复合体 D、米氏酶

8、tRNA在发挥其功能时的两个重要部位是 A、反密码子臂和反密码子环 B、氨基酸臂和D环 C、C环和可变环 D、氨基酸臂和反密码子环 9、哺乳动物细胞核糖体的大亚基沉降系数为 A、30S B、40S C、60S D、70S 10、下列哪个试剂常用于鉴定肽链N端的氨基酸 A、溴化氰 B、尿素 C、苯异硫氰酸酯 D、胰凝乳蛋白酶 11、对DNA片段做物理图谱分析,需要用 A、核酸外切酶 B、DNA连接酶 C、限制性内切酶 D、DNA聚合酶 12、可预防夜盲症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 B、维生素A C、维生素D D、维生素C 13、下列激素中不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是 A、生长激素 B、加压素 C、促黄体生成激素 D、促卵泡激素 14、生理条件下,膜脂大都处于什么状态? A、液态 B、固态 C、液晶相 D、凝胶相 15、胆固醇是 A、苯的衍生物 B、17-酮类胆固醇 C、酸性固醇 D、所有类固醇的前体 16、 -淀粉酶的特征是 A、耐70o C左右高温 B、不耐70o C左右高温 C、在pH为3.3时活化 D、在pH为3.3时活性高 17、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是 A、醛缩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烯醇化酶 D、3-磷酸甘油脱氢酶 18、在动物细胞中,下列物质不能转变为糖的是 A、草酰琥珀酸 B、甘油 C、乙酰辅酶A D、3-磷酸甘油醛 19、氰化物中毒时呼吸链中受抑制的部位存在于

中科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真题

中科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真题(考博) 作者:林自力 中科院动物所2000年细胞生物学(博士) 一、解释题(每题3分,共30分) 1、周期细胞 2、pcr技术 3、mpf 4、通讯连接 5、细胞分化 6、溶酶体 7、信号肽 8、整合素 9、基因组 10、巨大染色体 二、有丝分裂及其调控(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异及其调控)(18分) 三、以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为例。简述减数分裂。(17分) 四、线粒体基因组与细胞核基因组两套遗传装置的相互作用关系。(18分) 五、图解某些细胞调节系统对细胞骨架系统的调节,并加以简述(17分) 中科院动物所2002年细胞生物学(博士)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6分) 1、细胞周期 2、细胞分化 3、干细胞 4、细胞外基质 5、上皮 6、信号传导 7、转染 8、端粒 9、免疫球蛋白 10、细胞骨架 11、内质网 12、反意义rna 问答题(以下5题任选4题,每题16分,共64分) 1、试述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2、试述线粒体的遗传学……半自主性 3、以图解叙述细胞的有丝分裂及其调控 4、试述哺乳动物的受精作用和哺乳动物克隆的不同点 5、试述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中科院动物所2003年细胞生物学(博士) 一、名词解释(3ⅹ10) 1、原癌基因 2、信号肽 3、细胞周期

4、高尔基体 5、干扰rna 6、免疫印迹 7、干细胞 8、突触 9、细胞骨架 10、端粒 二:综述题 1、简述生物膜的分子和结构基础,核膜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分析核孔复合体在物质转运的结构基础(15分) 2、简述线粒体内氧自由基产生的分子机制及其线粒体在细胞凋亡调节中的作用(15分) 3、简述免疫细胞发育过程和t细胞检测标准,分析艾滋病毒感染细胞的途径(10分) 4、简述神经细胞突触细胞传递的结构基础和信号传导分子机制(15分) 5、利用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原理,阐述利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分子基础核生物学意义。谈谈您对克隆人的看法(15分)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神经生物学(博士)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神经生物学(博士)no.1 1、检测受体mrna水平改变的方法有那些,简述其原理? 2、检测受体蛋白水平改变的方法有那些,简述其原理? 3、列举常见ca2+通道及其主要特征? 4、说明判断受体的五个特征? 5、说明ltp,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联性? 6、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主要特征? 7、说明谷氨酸受体的分型特征及其效应? 8、列举常见递质转运体及其特征? (上述为8选5做)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神经生物学(博士)no.2 1、简述受体-信号转导通路途径(含胞内、胞外情况)? 2、有那些方法可证明某蛋白是蛋白激酶底物? 3、名词解释:ltp、apoptosis、cloning、epsp、rt-pcr、patch-clamp、cdna文库、plasmid 4、简述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1年神经生理学(博士) 1、简述斑片箝的原理、用途。 2、简述膜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3、简述ca++通道在神经元信息传递中的作用,ca++通道的类型。 4、什么叫ltp、ltd?它们的机制是什么? 5、何谓脊休克?叙述脊反射类型及通路。 6、简述视网膜组成以及视网膜视觉信息加工机制。 7、简述神经生长因子类型及作用 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2生物化学(博士) 注:请将试卷写在答题纸上;不用抄题,但要写请题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一、名次解释:(20分) 二、以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为例说明细胞中的膜结构及其功能。(12分) 三、在研究位置基因的功能时往往采用推定的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功能的蛋白

中科院--生物化学试题(96-03)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生物化学入学试题 1996年 1.请根据功能对蛋白质分类,并举例说明。(10分) 2.DNA的变性与蛋白质变性有何不同,理由是什么?(10分) 3.列出你所知道的具有DNA外切酶活性的酶及它们在分子生物 学研究中的应用。(10分) 4.举例说明蛋白质天然构象的信息存在于氨基酸顺序中。(12分) 5.以图示说明:(22分) a.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指出哪些在细胞核中进行,哪些在胞质中进行。 b.哺乳动物的ATP循环,请解释为什么说ATP是“自然界的货币”。 6. 如何运用DNA序列分析方法确定DNA序列中与蛋白质结合的区域?(12分) 7. 生物膜的不对称的拓扑结构是由什么维持的?它对生物膜的哪些功能是必需的?(12分) 8. C3植物和C4植物有何差别?有人提出用基因工程手段将C3植物改造成

C4植物,你觉得是否可行?为什么?(12分) 1997年 一、名词解释:(40分) 1、蛋白质的去折叠与再折叠5、RNA-酶 2、差向异构体6、抗体酶 3、冈崎片段7、Z-DNA 4、信号肽8、酮体 二、何谓同工酶?试述同工酶分析的原理及应用。(12分) 三、简述生物膜流体镶嵌模型的要点。什么是膜脂的多形性,非双脂层结构的生理意义是什么。(12分) 四、什么是反义RNA?举例说明它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2分) 五、列举四种不同类型的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2分) 六、影响DNA变性和复性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根据DNA复性和反应动力学分离基因组中重复频率不同的序列?(12分) 1998年

一、名词解释:(40分) 1.糖蛋白和蛋白聚糖 2.多酶体系 3.共价催化 4.A、B和ZDNA 5.糖异生 6.非蛋白质性氨基酸 7.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8.离子泵 9.逆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 10.亲和层析 二、哪种类型的蛋白质适用于系统学研究?为什么?比较在系统学研究中的依据蛋白质分析的技术和依据DNA分析的技术。(15分) 三、阐明核酸变性的特点及此特点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的实验方法及可能解决的问题。(12分) 四、图示多肽合成后的空间输送中信号肽的识别过程。(9分) 五、什么是酶活性中心?如何判明酶活性中心?(12分) 六、请阐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如果已知某物种的基因组全序列是否表示该物种的蛋白质组也已破译?(12分) 1999年

中科院XXXX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中科院XXXX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生物化学及分子 生物学 在XXXX,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题1。对错:20道题,总分30分 1。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非共价键断裂,自然构象分解,但共价键不断裂。 2,一些抗生素是多肽或其衍生物 3,“自杀底物”指亲和标记中使用的共价修饰物 4,糖原磷酸化酶仅催化1-4个糖苷键的磷解 5和迄今发现的信号转导蛋白G均由三个亚基组成 6和红外光谱可用于研究蛋白质溶液的构象 7,丙氨酸具有光学活性 8,线粒体子宫内膜固有蛋白主要由线粒体编码 9,转录因子ⅲA可与5SRNA和5SRNA基因调控区结合,因此5SRNA可对自身合成进行负反馈调节 10,酶催化反应速度总是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中国科学家分析了 11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的三维结构。该复合物催化琥珀酸脱氢酶Q还原酶,同时产生跨膜质子转移。 12,洗涤剂是具有亲水和疏水部分的分子 13,品质性状由单个基因决定,而数量性状由多个基因决定 14,生物的遗传性状完全由基因序列决定

15,脑细胞有CD4表面受体,所以艾滋病病毒也能感染脑细胞16,线粒体基因使用的密码子不同于细胞的密码子 17,原核生物的mRNA翻译起始区有一个SD序列,它与23SRNA 的3’端结合来启动翻译 18和葡萄糖-6-磷酸酯酶是高尔基体的标志酶19.孟德尔遗传定律和摩根遗传定律分别反映了位于不同染色体和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规律。 20,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同时识别和切割特定DNA序列的酶 2,选择题:30道题,共45分 1,肌原纤维中的粗丝和细丝 a。分别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组成b .分别由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组成 c .全部由肌动蛋白组成 d .全部由肌球蛋白组成 2。参与蛋白质组成的氨基酸是L型的。多肽链折叠成螺旋结构a。大部分是右旋螺线。大部分是左旋螺线。右旋螺线和左旋螺线各占50%。随机形成3,用于脱氧核糖核酸切割翻译的酶是克雷诺酶、泰克酶、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脱氧核糖核酸链激酶 4,人血红蛋白分子的一个分子中所含的铁离子数是一个、一个、二个、三个、四个、 5,如果花的红色和黄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那么花a、红色b、黄色c、橙色d、白色

中科院2007年考研生物化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乙)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分,1.5分/题) 1. 蛋白质组分中,哪一种在280nm有最大的光吸收? A.苯丙氨酸的苯环B.酪氨酸的酚环C.胱氨酸的二硫键D.色氨酸的吲哚环 2. 生物体内甲基的直接供体是 A.S-腺苷蛋氨酸B.半胱氨酸C.蛋氨酸D.牛磺酸3. 下列氨基酸不能引起偏振光旋转的是 A.Ala B.Gly C.Met D.Ser 4. 在一个肽平面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A.3 B.4 C.5 D.6 5. 下列途径中不产生化学能的是 A.淀粉消化B.好氧糖酵解 C.柠檬酸循环D.电子传递链6. 下列辅酶不含腺嘌呤的是 A.FAD B.NAD C.CoA D.FMN 7. 根据Watson-Crick模型,求得1μm DNA双螺旋含核苷酸对的平均数为: A.25400 B.2540 C.29411 D.2941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乙) 第1页共4页

8.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什么病毒? A.双链DNA病毒B.单链DNA病毒C.双链RNA病毒D.单链RNA病毒 9. 下列哪种性质可用于分离DNA与RNA? 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B.颜色不同C.T m值不同D.旋光性不同 10. 长期食用精米和精面的人容易得癞皮病,这是因为缺乏: A.烟酸和烟酰胺B.泛酸C.磷酸吡哆醛D.硫辛酸11. 生物分子中大多数重要功能基团 A.都含有氧和/或氮,并且是酸性的B.都含有氧,是一种碱 C.都含有氧和/或氮,并且是极性的 D.都含有氮和一个磷酸基 12. 下列物质中不能扩散通过脂双分子层的物质是 A.水B.氧C.H+D.无机离子 13. 辅酶Q作为中间体的作用是 A.传递电子B.传递氢C.传递氧D.传递CO2 14. 下列哪种方式保证了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 A.转化B.转染C.转位D.转导 15. 合成尿素的器官是: A.肝脏B.肾脏C.肌肉D.心脏16. 下列哪种氨基酸能直接氧化脱氨基? A.谷氨酸B.丙氨酸C.天冬氨酸D.亮氨酸 17. 紫外光对DNA的损伤主要是 A.导致碱基置换B.造成碱基缺失C.引起DNA链的断裂D.形成嘧啶二聚体 18. 真核基因表达受下列哪个成分调控? A.操纵基因B.非组蛋白C.组蛋白D.阻遏蛋白科目名称:生物化学(乙) 第2页 共4页

最新中科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真题

20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一.是非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所有a氨基酸中的a碳原子都是一个不对称的碳原子( ) 2.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可以定义为一些特定的三级结构的肽链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大分子体系的组合( ) 3.根据凝胶过滤层析的原理,分子量愈小的物质,因为愈容易通过,所以最先被洗脱出来( ) 4.两个或几个二级结构单元被连接多肽连接在一起,组成有特殊的几何排列的局部空间结构,这样的结构称为超二级结构,有称为模体(MOTIF)( ) 5.抑制剂不与底物竞争酶结合部位,则不会表现为竞争性抑制( ) 6.酶反应最适PH不仅取决于酶分子的解离情况,同时也取决于底物分子的解离情况( ) 7.寡聚酶一般是指由多个相同亚基组成的酶分子( ) 8.糖异生途径是由相同的一批酶催化的糖酵解途径的逆转( ) 9.线粒体内膜ADP-ATP载体蛋白在促进ADP由细胞质进入完整线粒体基质的同时ATP由完整线粒体基质进入细胞质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 ) 10.脂质体的直径可以小到150 ?( ) 11.质膜上糖蛋白的糖基都位于膜的外侧( ) 12.雄性激素在机体内可变为雌性激素( ) 13.CoA,NAD和FAD等辅酶中都含有腺苷酸部分( ) 14.黄嘌呤氧化酶的底物是黄嘌呤,也可以是次黄嘌呤( ) 15.RNA连接酶和DNA连接酶的催化连接反应都需要模板( )

16.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催化反应都需要引物( ) 17.真核生物m RNA两端都含有3'-OH.( ) 18.在细菌中RNA聚合酶和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由共同的调节系统( ) 19.所有氨酰-t RNA合成酶的作用都是把氨基酸连接在Trna末端核糖的3'-羟基上( ) 20.核小体中的核心组蛋白在细胞活动过程中都不会被化学修饰( ) 二.选择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绒毛膜促性激素是一种_____________ A.甾醇类激素 B. 脂肪酸衍生物激素 C. 含氮激素 2,溴化氰(CNBr)作用于____________ A.甲硫氨酰-X B. 精氨酰-X C. X-色氨酸 D. X-组氨酸 3.肌球蛋白分子具有下述哪一种酶的活力____________ A.ATP酶 B. 蛋白质激酶 C. 蛋白水解酶 4.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活性分子由下列肽链组成________ A.αα B. ββ C. α2βγ2 5.胰岛素原是由一条"连接肽"通过碱性氨基酸残基连接其他二条链的C端和N端,这条"连接肽"称为_________ A.A链 B. B链 C. C肽 6.米氏方程双到数作图的总轴截距所对应的动力学常数为___________ A.Km B. Vmax C. Km/Vmax D. Vmax/Km 7.磷酸化酶激酶催化磷酸化酶的磷酸化,导致该酶__________________ A.由低活性形式变为高活性形式 B.由高活性形式变为低活性形式 C. 活性不受影响 8.底物引进一个基团以后,引起酶与底物结合能增加,此时酶催化反应速度增大,是由于______ A.结合能增大 B. 增加的结合能被用来降低反应活化能

中国科学院2007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重组修复转座子C4途径正前馈作用和正反馈作用RNA剪接和可变剪接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在答题纸上标清题号,并将答案写在题号后)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代谢的中间产物的是: A. 葡萄糖-6-磷酸 B. 丙酮酸 C. 胆固醇 D. 乙酰辅酶A 2. 在真核生物细胞周期的四个时相中,用于准备DNA合成的是: A. M期 B. G1期 C. S期 D. G2期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转录前水平调节的过程是: A. RNA编辑 B. 染色质丢失 C. 染色体DNA的修饰和异染色质化 D. 基因重排 4. 下列各项中,尚未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 DNA双螺旋模型 B. PCR仪的发明 C. RNA干扰技术 D. 抑癌基因的发现 5.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表观遗传调控的是: A. DNA甲基化 B. 组蛋白乙酰化 C. mRNA 加尾 D. RNA干扰 6. 大肠杆菌中,参与转录终止调控的是: A. TATA box B. ρ 因子 C. snoRNA D. RNaseP 7. 在正转录调控系统中,调节基因的产物被称为: A. 阻遏蛋白 B. 诱导因子 C. 激活蛋白 D. 增强子 8. 既可利用上游启动子,又可利用下游启动子的RNA聚合酶是: A. RNA聚合酶I B. RNA聚合酶II C. RNA聚合酶III D. RNA聚合酶IV 9. 用来研究蛋白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技术是: A. 酵母双杂交技术 B. 原位杂交技术 C. RACE技术 D. SAGE 技术 10. 能够引起细胞内蛋白降解的反应是: A. 泛素化 B. 去泛素化 C. 磷酸化 D. 去磷酸化 11.双缩脲发应用来测定: A. 肽 B. 糖 C. RNA D. DNA 12. 抗霉素A对呼吸链(电子传递链)抑制的作用点在: A. NADH脱氢酶附近 B. 琥珀酸脱氢酶 C. 细胞色素氧化酶 D. 细胞色素b附近 13. 氨基酸在掺入肽链前必须活化,氨基酸的活化部位是: A. 内质网的核糖体 B. 可溶的细胞质 C. 高尔基体 D. 线粒体 14. T4 DNA连接酶催化的连接反应需要能量,其能量来源是: A. ATP B. NAD C. GTP D. 乙酰CoA 15.组蛋白的修饰可引起核小体的解离,这种修饰是: A. 糖基化 B. 腺苷化 C. 磷酸化 D. 乙酰化 16.磷酸化酶激酶活性的发挥依赖于: A. 镁离子 B. 钙离子 C. 氯离子 D. 锌离子 17.胰岛素的功能单位是: A. 单体 B. 二体 C. 四体 D. 六体 18.DNA合成仪合成DNA片段时用的原料是:

中科院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中科院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一.是非题:每题1.5分,共30分,答“是”写“+”,答“非”写“-”。 1. 目前已知的G蛋白都是由α和βγ亚基组成的. 2. 作为膜脂的鞘糖脂的功能主要与能量代谢有关. 3. 生物膜中脂质的流动性受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4. 磷脂的代谢转化主要是与三酯酰甘油的合成和利用有关. 5. 人是最高等生物,其基因组的碱基对数目(2.9×109)是动物界中最大的. 6. 有两个核酸制剂A和B,A的A260/A280=2.0,B的A260/A280=1.5,因此可判定制剂A 的纯度比制剂B的要高. 7. 真核生物mRNA的两端都有3'-羟基. 8. DNA半不连续复制是指复制时一条链的合成方向是5'→3'.而另一条链的合成方向为3'→5'. 9. 一个真核细胞内基因编码所用的密码子是通用的. 10. 人类基因组中有大量重复序列,如SINE,ALu等序列. 11. 端粒的序列在同一细胞各条染色体上都是相同的. 12. 在遗传作图中,1厘摩(cM)相当于1Mb的碱基长度. 13. 一个酶催化正反应和逆反应的Kcat或Km值可以不同,但Kcat/Km比值通常是相同的. 14. 信号肽的结构有一些特征,目前发现的信号肽序列都是位于多肽连的N端. 15. 构成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16. ELISA和Western印迹两种方法都是应用抗体检测抗原的实验手段. 17.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是脂双层.其中的二个单层的脂质组成大体上是相同的. 18. Na+,K+-ATP酶在水解1分子ATP时使2个K+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同时使2个Na+由细胞内达到细胞外. 19. 脂质体不是一种细胞器. 20. 寡霉素是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既抑制呼吸也抑制磷酸化,但是它对呼吸的抑制可以被解偶联剂所解除.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1. 类二十碳烷(eicosanoid)的主要前体是 A.前列腺素; B.亚油酸; C花生四烯酸; D棕榈酸. 2.环加氧酶(cyclooxygenase)参与下述何种分子的合成? A.白三烯; B.血栓烷; C.亚油酸; D,血小板活化因子. 3. 肌醇三磷酸(IP3)作用与受体,从而调节 A.G蛋白的活性; B.Ca2+通道; C.PKG的活性; D.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 4. 磷脂酶D催化磷脂酰胆碱水解的产物是 A.二酯酰甘油; B.磷脂酸; C磷酸胆碱; D.溶血磷脂酸. 5. 一氧化氮(NO)受体是 A.G蛋白偶联受体; B.鸟苷酸环化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蛋白酪氨酸激酶. 6. 已知佛波醇酯(TPA)可以强烈地活化 A.蛋白酪氨酸激酶; B.G蛋白; C.蛋白激酶C; D.蛋白激酶B. 7. 能与DNA结合使DNA失去模板功能,从而抑制复制和转录的是 A.5-氟尿嘧啶; B.放线菌素; C.利福霉素; D.α-鹅膏蕈碱. 8. 氨基酸在叁入肽链前需要被ATP活化,氨基酸活化的场所是 A.内质网; B.线粒体; C.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