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按:在思索方志编纂问题时,回顾了个人写的一些文章。其中这一篇是我参加地方志工作后不久写的,但现在看来,其中提出的问题,似乎至今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在目前正在进行的二论修志中,似乎还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现在上载在此,供大家参考。

近几年参与编写地方志,对方志的改革和创新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现趁省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写出来向大家求教。

一、我以为,地方志的创新要考虑它所处的文化环境。

大家在谈到编写地方志的重大意义时,常引旧志利用的实例作证明。正是这些议论引导着地方志的编纂方向和读书界对新方志的评价标准。当新编地方志达不到这种要求时,就产生了“行人不想看,外行人看不懂”的责难。这种情况的产生,是不重视新旧方志迥异的文化环境所致。

一年多来,笔者收集分析了100多条方志利用的实例,大致可分四大类:一是为各种专业史研究提供史料;二是利用方志资料开展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咨询,例如发掘地方传统产品、技艺,开拓了生产门径;四是平反错案,了结悬案,纠正错讹。而在利用性质上,又

有两种情况:对于旧志的利用,常常是志书本身发挥资料作用,属直接利用性质,天文、地震、人物事迹之类,多如此;而新志的利用,则往往是修志工作中发现的原始资料起了作用,属间接利用性质,志书仅起中介作用。从上述情况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旧方志时期,许多学科尚未形成或分化出来,省、地、县都不可能有专业资料的管理机构和系统配套的专业著述。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地方志就备载万物、巨细无遗,成了全方位的综合资料书。传之后代,就自然成为现代科学探寻本学科历史资料的宝库,如地震资料、天文资料(如太阳黑子活动的记载)、国际文化交流资料(如关于日本沙门志满的记载)、各种专业技术资料、灾异资料等等。到了民国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华文化中迅猛崛起,分科也细了。但各学科的发展还不可能普及到地县,尽管县志的容开始缓慢地近代化、科学化了,也不影响地方志作为全方位综合资料库的作用。到了现在,新方志处身其中的文化环境是大不一样了,特别象这样的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以慈溪为例,就有许多资料机构,有专门提供综合资料的统计局和已配套成龙的档案馆、室;有各专业的观测、研究、情报机构如水文站、气象站、虫情测报站,各种科技情报所,各级专业资料室等等;还有对重大县情的较大规模的普查,如地质普查、土壤普查、资源普查、水文调查、人口普查等。而上述种种活动,最终

都编有综合资料,立有系统档案馆,而且向社会开放,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专业工作者决不会撇开十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求助于宏观得多、概括得多的县志的第二手资料。这就是说,新编地方志如果没有明确的读者对象,没有限定资料收录的层次规格,就会吃力不讨好。在文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一种著录要能为所有人服务,为所有人所必需,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越想万能,结果将是越不受欢迎。

2.我们读旧志,确能“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有正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对于新编地方志的作用,却不尽相同。由于地方志记载一方之详情,当然比正史详,“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当然更近于真实,这是与旧志相同的。但是也有不同之处,这除收录资料的层次规格不同已如上述外,还有如下两点:

首先,历代统治思想都与人民思想相对立,因此与那些王朝严密监督下编修的正史相比,地方志就可能保存一些统治者讳莫如深的资料,这是地方志的重要贡献。而我们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与旧志相反,任何试图离经叛道,去追求旧志曾经有过的那种长处的企图,都完全错误的。

其次,旧志中许多珍贵的科学资料,是在祥瑞、天罚、异象、奇闻的外衣下保存下来的。对此,我们应持有保留地扬弃、有批判地继承的态度,走极端是不行的。在当代,必然地会

有一些现代科学还无法解释的自然异象,民间传说中总会带上光怪陆离的色彩,我们新编地方志,如果为了表明自己科学,不予记载,就很可惜。试想多少年后,科学有了新发展,某些怪异现象恰好表现了某种自然规律,到那时追寻历史记载,旧志中倒有,新志中却是空白,怕也不好交代。譬如查有实据的特异功能,譬如发现的人形何首乌等等,似应记上一笔。我们只要想一想旧志中那些有世界性轰动效果的记述,就不难明白这一点。但是又绝对不能采用祥瑞、天罚之类的迷信形式。于是,如何正确区分“宣传迷信”和“实录怪异”的问题就提出来了,需要切实地加以解决。

总之,新旧地方志有不尽相同的文化环境,新旧方志的社会功能也势必会有不同,纯粹从我们怎样利用旧方志来框定新方志的功能,是不全面也不确切的。新编地方志,应以不同的文化环境为依据,明确界定志书的服务对象,随后才谈得到继承什么,扬弃什么,增益什么,才能确定志书的文化层次,才能有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

二、要向社会宣传新志编纂过程中的即时效应,争取社会对方志事业更大的支持,志书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创出更新的局面。

这里所说的修志即时效应,并不是指新方志出版后的现实社会效果,而是指编纂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服务效果。《中国地方志综览》中设了一个“社会服务”栏目,选录了54条实

例,大都属于此类。该栏还附录了有关文章目录180篇,从中可以看出,对这种即时效应的宣传,存在着对方志界多对社会少的毛病。这180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的仅2篇,其中有桥同志的《老祖宗留下的信息》,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3篇,也是以方志界为对象的;而其余173篇则都发表在史志通讯刊物上,仅作为业务交流资料,十分令人惋惜。而且,从容看也还比较狭窄,大都没有超出上述的4个方面,未能反映“即时效应”的全貌。其实,仅下列几个目前还未见宣传的容,就足以说明“即时效应”之强烈,足以引为我们这代修志人员的自豪。

首先,不少部门对管辖围的县情,解放几十年来从未有过如此系统全面的整理。而且,以往的县情研究,大都为应付急需,受各时期指导思想的局限,现在放到一起,材料矛盾,估价分歧都出来了。在如此混沌的县情资料上,要贯彻实事路线,简直有点缘木求鱼。这次为了向县志提供数千字的初稿,他们收集了10倍甚至上百倍的资料,而且资料的可靠性、系统性、科学性都是以往所不能比拟的。于是,通过修志不仅出了志稿,还产生了这样的现实效果,即不仅各部门的参修人员成了专业县情信息的活的存贮库,而且,修志中的审稿、评稿活动实际上成了县情再认识再论证活动!所有这些,对一个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将产生无可估量的积极影响。不少切切实实领导了修志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对此是深

有体会的。

其次,《慈溪县志》创修以来,从收集材料到分编成稿到目前正在进行的总纂,前后发现了许多缺门,使县志编写难以为继,这就迫使人们为补阙罅漏而开展实地调查。这股调查研究之风的兴起,一没敲锣打鼓,二不哗众取宠,是完全自觉的踏踏实实的活动,使许多从未有过文字记载的实情得以昭示于世,补足了县情研究中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诸如社会商业的规模,河库容蓄的现状,西段海岸的坍涂史迹,县境海塘的实际布局,台风总路迳与县境台灾的关系等等,大都是通过广为调查甚至实地勘察才逐渐搞清楚的。这些资料本身的弥足珍贵当不在话下,而活动中那切切实实的调研作风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则更有深远的意义。

另有一些无从调查的项目,也同样给人以启示,告诉人们县情中有一些重要容一直被忽视了。例如慈溪一直没有物候观测,自然历当然编不成了;慈溪1981年后因海岸远离观测站,低潮位记录就只能阙如;慈溪海岸西段流沟位于境外,对其活动未能作协作观测,抗坍涂斗争就只能堵截而无法疏导等等,都给现实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县志中的缺项,也是此处无文胜有文,作用显著。

此外,修志工作在干部培养上的作用也十分显著。同志们通过修志,系统学习了路线政策,熟悉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还在树立实事作风,提高分析表达

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这里就不详论了。

及时广泛地向社会宣传修志的现实效应,必将动员更多的人支持、关心修志工作,对于志书的观点、材料、体例、文字就更可集思广益,保证质量。

三、引进先进科学方法对提高志书质量至关重要。

对照胡乔木同志提出的“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继续编写地方志”的要求,新志编写中采用“新的方法”一项,除思想方法已力求用新的以外,具体方法则很少引进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这种情况的产生,当然与修志人员知识结构不太合理有关。另外还有一种误解,以为引进先进方法会增加志书行文的艰涩,以致影响志书的可读性。这种倾向,目前正影响着新编志书的时代性和质量,值得引起注意。现举数例加以说明。

在人口统计中,生命表法是最古老、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但由于它原来只限于研究人口的死亡变化,因此新编志书大都不予录载,或者仅以死亡率代替。然而,根据近年的新发展,生命表已广泛地应用于公共卫生、社会保险,以及长寿、生育力、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的研究中,不少国家还用以进行人口预测和对丧偶妇女、孤儿的研究,对已婚者寿命长度,有劳动能力者寿命长度和丧失劳动能力者寿命长度的研究。再加上运用生命表法还可以省去每年统计实际人口年龄分

布和年龄别死亡率的繁复工作,相当简捷,因而成为人口统

计中最有价值的数表之一,新编县志不予录载实在是考虑欠周的。

在方言志的编写中,我们如果能有条件地接受萨丕尔关于“语言有个底座”的观点,对新兴的文化人类学和文化语言学有所了解,对于入志方言材料的选择角度就会大不一样。由于语言的历史地域变化往往反映着文化背景的变化,方言材料的选择就必须考虑文化历史背景。例如对方言的描述,如果考虑到宋室南迁的历史,就必然会突出话的北方型词汇系统和吴语型语音结构的特点以及城区与郊区的微观差别。以慈溪来说,历史上西部长期属越州,东部长期属明州,而自以来,区划之严密,管理之有效,为世所罕见,而自给自足之农业经济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可不必超出本府之外,因此,如实反映慈溪东、西两部分方言之殊异,显然十分必要。

在材料数据的处理上,利用计算机等最新工具,并努力引入新的数学模型也十分必要。《县志》的“自然灾害”部分,就将1480~1983年共504年的旱涝灾情,按时间等级序列编成系统资料,并借助电子计算机作谐波分析,制成了旱涝等级序列滑动平均曲线,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旱涝灾害的基本规律,既生动直观,又科学严谨,不失为志书运用先进科学手段的例。这个实例还告诉我们,尽管先进分析手段本身极为专业化,相当深奥,而其结果却可以表述得十分通俗

而直观,决不会影响志书的可读性。

再以方志编纂中必须运用的逻辑工具来说,由于人们宥于传统逻辑的藩篱,运用中就碰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其实,如果能引入现代逻辑的新发展,适当引入概率逻辑、次协调理论、素朴集合论等等新理论,并注意运用辩证逻辑方法,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方志新体例就有可能得到理论阐释而不断创新。目前那种由于工具本身的旧,反而造成了方志可以不顾逻辑的误解的困境,就会迎刃而解。

如果上述观点可以成立,新志编写中就要注意吸收专业人员参加,并设法用通俗的语言表述以专业化手段处理了的材料,以达到既具备当代的先进性又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的目的。

斗胆写出上述很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前辈和行家的指教。至于如何实行,这里就不赘言了。

方志编纂的几个基本问题

、方志概说

方志是地方志书的总称,是系统记载各地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历史状况,或某一项、某一围的重要文献典籍。方志以其所载信息量大,堪补史书之阙,具有存史资治、利国益民的功能。因为它源远流长,亘贯古今,

延续不衰,卷帙浩繁,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方志作为社会文化产物,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进程中,经过历代人们的不断充实、完善、提高,而逐渐演进成今天各种形式的方志。

1.方志的名称

2.方志的类别

3.方志的基本特征

4.新方志事业的发展

经过20余年的辛勤努力,新编地方志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着鲜明的特点:

(1)新志普修面广。不仅省市县各级行政单位负有修志任务,其他部门或系统也开展了修志工作。如水电部自1982

年即开始了我国江河水利志的编修工作,并于1984年在中央各部委中率先成立了“中国江河水利志研究会”,负责编写江河水利志的组织和研究工作,同时成立了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海河等志的编纂委员会。1983年1月,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也联合行文发出《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戏曲志的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地方戏曲志分卷的纂写工作。其他如交通部系统开展了中国交通史志的编写工作,科委、科协系统成立了“中国科技史学会地方科

技史志研究会”,教育系统成立了“全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分别组织和指导全国各地的科技史志和教育史志的编写工作。1997年以后,又陆续有《中国煤炭志》、《中国科技志》、《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志》、《中国烟草通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志》等全国性的部门行业志编修和出版。这些部门志、行业志的编修,对本部门、本行业的发展沿革作了系统的调查,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2)机构组织健全。

(3)有统一的修志条例供各地参照执行。

(4)注重人才的培训和理论的研讨。

(5)创造并坚持了志稿评审制度。

二、方志的体例

人们评价一部志书的优劣和得失,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论其体例,是否符合志书的要求,能否很好地表现志书的特征和容。但是志书的体例是什么呢?古人对此虽论述较多,但论述多零散而不成系统。或以体例而言篇目,或以体例论体裁,或以体例述志书的语言文字,或以体例评志书的类目设置,都没能给志书的体例下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随着方志编修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方志理论的不断探讨,大家普遍认识到所谓的志书体例就是志书区别于其他著述

形式的整体表现形式,它具体体现在志书的类型、篇目、体

裁、章法、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

1.方志的结构

2.方志的体裁

3.方志的文体

三、方志编纂的制度与规

中国地方志经过长期的发展,志书编修逐渐形成了一些传统与规:

1.有系统的官修制度。

中国地方志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并保存下来如此众多的志书,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官修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志书编修的延续不断。

2.重视志书编纂的宗旨和目的。历代志家修志必须先明确修志宗旨、目的,即所谓的凡例。修志凡例有多种形式,除每部志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凡例外,全国和地方性的条例亦历代不乏。新方志的凡例主要包括:

(1)指导思想;

(2)志书断限,必须明确告诉志书撰稿者、资料收集者,使其首先从总体时间观念上,明确这部志书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所处的方位;

(3)志书文体,用记叙文体,述而不论;是用语体文,记述体。所谓语体文,即运用现代汉语著述的文体。记述体是指把事物的特点、事情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和人物的经历,如实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文章体裁。记述体有六个必要的因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在记述文体中,作者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交代清楚这六个问题,否则就不能圆满地达到记载和叙述人物、事件的目的;

(4)志书容,主要指全志包容量,即由几大块组成,专业志篇章的设置、排列顺序,各篇的机构沿革、容述要的安排及有关容的编写要求等,其写法要高度概括,言简意赅;(5)编纂原则,志编纂中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包括必须遵守的某些原则,如存真、详今略古、体现时代特点、突出地方特色等;

(6)立传标准。人物篇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物立传标准、入传围、收录容、排列顺序,都应有一个原则的说明;

(7)行文规定。志编写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规定,如人物称谓、统计数字、计量单位、纪年方法、地名使用、行文处理、语言文字、标点符号、专业名词及其他特殊用语;(8)介绍资料,即资料来源、收录经过、材料的考证、鉴别及使用情况,特别是要说明一些特殊材料的来源,以便后人查考研究;

(9)特殊问题的处理说明。主要指上列各项没有谈到而又必须说明的问题,如一些政治方面的问题。志书是流传千古的,一些问题在今人看来不成问题,而在后人看来,就可能成为难点、疑点。

3.述而不作,秉笔直书。

这是中国地方志编修的一个优良传统。所谓“述而不作”,是指志书行文不允许撰者妄加评论,而是如实记录,但在编修中且要注意不可绝对化。

4.生不立传。

修志最感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纂写人物传记。

5.不越境而书。

严格限制在特定的行政区域,但也不要绝对化。

6.横排竖写与纵横结合。

横排是指按事物的性质横向分类;竖写是指以时间为序纵向记述。纵横问题实际上是指在志书中如何处理时与事的关系问题,即在拟定篇目、安排层次时,先分期还是先分类的问题。在新编地方志工作开展早期,方志理论解曾开展过这方面的讨论。有的认为应先分期再分类,有的认为应先分类再

分期。最早出版的县级志书中,有采用先分期再分类记述的。随着方志实践和理论探讨的深入,方志界已形成共识,即先分类后分期,也就是横排竖写。

横排竖写的编纂方法,是由地方志记述对象的广泛性、复杂性决定的。地方志为一方之“百科全书”,要记述一方自然、政治、经济、科教文卫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头绪多,容繁,为使之条理化、科学化,非横排竖写,难以为之。篇章目都要坚持这一原则。首先按照“事以类聚”“类为一目”的原则,按事物性质划分章节目层次,然后再进行纵向记述。这样划分的层次、章与章、节与节、目与目之间一般为横向并列关系,各自记述某一类事物;而章、节、目之间一般为纵向关系,章辖节、节辖目,这样即显得门类清晰,又显得条理清楚,还可避免容重复或遗漏。

横排竖写是新方志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但由于新方志所记述的事物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在记述一些具有特殊的事物时,应灵活掌握这一原则,做到宜横则横,宜纵则纵,纵中有横,横中有纵,纵横结合,使篇目既符合志体,又便于把事物写清楚。

7.横不缺项与纵不断线

新编地方志要求横百科,纵述历史,所谓横不??的一项重要原则。方志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是“全”,所以称它为一方

之全书。它所记载的是一地、一行业之全貌,举凡一地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等等,无一不在方志记述围之,缺一项就不成其为方志。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越来越多,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我们在拟定篇目时,要做到尽其所有,无所不包,广辟类目,注重科学,做到横不缺项。

纵不断线时编纂地方志需要遵循的另一重要原则。地方志是一方之全书,横向看,方志反映一方之全貌,纵向看,方志反映断限一方包括各行各业的兴衰起伏和历史发展脉络。因此,断线与缺项一样都会影响志书的质量。

浅谈地方志的部分写作

靳乐群

方志的理想和理论,是方志工作者的工作和精神支柱。它确定着方志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和工作目的,也就解决了为什么修志、怎样修志、修成一部什么样志书的根不能问题。

方志、或地方志,是以行政区划为围,记载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现状与历史的综合资料性著述。

下边就新方志的文字表现形式谈一点粗浅认识。在文字表现形式上,新方志要求用现代白话文、书面语言、用记述体。有人主新方志适当运用文言文,认为带点文言文味道才合志

体。这是误解。地方志语言禁忌华而不实和随意夸饰,但干巴巴的毫无文彩也不好,应力求准确、鲜明、简洁、雅重。方志属记述体,禁忌大段议论。

为把握方志在文字表现形式上的特点,需要掌握方志与其他文体的五点区别。

一、分清与工作总结的区别

工作总结一般包括概况、成绩、问题、经验教训等部分,它全面概括地介绍情回顾以往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工作成绩及其取得成绩原因,分析缺点、错误及其原因,然后找出经验教训,并相应地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措施。而地方志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却不能一条条地排列,而是通过事实的记述体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归纳。地方志不写未发生的事,不能写今后工作意见和计划等。

二、分清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访问记、座谈纪要等,在靠事实说话方面与地方志是想通的,不同的是新闻报道可用文学手法进行渲染和抒情,允许夹叙夹议,而地方志却不能。避免将人物传写成人物通讯是编写地方志时应特别注意的。

三、分清与教科书的区别

教科书系统地阐述科学原理,介绍科学知识,定理、专业术语等都要仔细讲解清楚。地方志虽然有知识性,但它不是专

门讲述,而是体现于对事物的记述之中。地方志不可避免地要用一些专业术语,但要尽量不用或少用专业性极强、一般人不懂的术语,要求明白易懂。对专业术语一般不作讲解,也不加注释。

四、分清与议论文的区别

议论文重点在论,以理取胜;地方志重点在记,以资料取胜议论文的观点直接由作者明确地提出来,而地方志的观点多是寓于实事的记述之中。议论文可征引马克思、列宁、语录和名人言论等,并进行理论论证,而地方志只能通过具体的记述说明一定道理,不能进行理论性的阐述。

五、分清与文艺作品的区别

文艺作品以生活为真实,情节可以据理虚构,从文字上说,文学作品要求用文学语言和表现方法;从教育意义上说,文艺作品用典型的艺术形象去教育读者。而地方志是以事实为真实,以真实为生命,情节必须确凿有据,绝不能添枝加叶和合理想象。地方志虽然也要求生动有文采,但不允许用文学的虚构、夸等手法。从教育意义上说,地方志却是通过具体事实去发挥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地方志体例问题很难重要,应下功夫做好。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模板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 梅森 一、体例要求 志书体例包括结构、体裁与章法。它涉及到志书的类型和名称、时间断限、体裁、篇目结构、记事、立传、文体、叙事等方面的要求。 体例是志书编纂的准则,是体现志书特征的关键。 (一)坚持志体 横排门类,纵述史实。除总述卷、分志(分卷)概述外,其他正文一般坚持述而不论。 体例科学、规范、严谨,适合本分志、分卷内容记述的要求。 地方志体例有五个基本特征:1时空界限明确;2事以类从,类为一志;3横排竖写,以横为主,宜横则横,宜纵则纵;4综合性资料文献为特征,门类齐全,内容全面;5述而不论。 坚持这五个基本特征就是坚持了志书体例。 (二)体裁运用得当 述、记、志、传、图、表、录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 1、总述、综述、概述、无题序(述体) (1)总述、概述、综述

概全貌、概轨迹、概特点。 用概括性语言对事物作全面深入、简洁精当的记述。注意选择概括性事实、概括性(含结构性)数据、概括性的语言。 以述为主,以论为辅,议论力避空泛。如夹叙夹议,须论从事出,不空喊口号不唱高调。各个方面(板块)的记述,分别遵循顺时记事的原则。举要综述,把握重点要点节点和标志性事物及精华事物,不面面俱到。 注意反映事件活动的阶段,阐明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彰明因果。恰当评说利弊得失。源于高于各分志、卷内容或本分志、卷篇章内容。行文言简意赅、文约事丰,语言流畅,凝练意深。 总述卷对全志内容进行概述,分志综述与分志、分卷概述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概述。 (2)无题序 一般放在篇一级,特殊的,个别的也可以放在章节之下。 对本篇(或章节)进行全面概括,包括发展沿革、彰明因果、沟通联系、基本特点、经验教训。 2.大事记、专记、编纂始末(记体) (1)大事记 大事记卷选录大事要得当,要事不漏,既要突出重点,纵不断主线,又要覆盖全面,横不缺要项(从事条组合后整体看)。 事条时间、地点、人物(单位)、结果等要素齐备。

地方志编撰工作汇报[工作范文]

地方志编撰工作汇报 篇一:最新地方志编纂室社会实践报告 地方志编纂室工作岗位 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 学号: 姓名:××× 个人原创地方志编纂室实习实践活动总结有效防止雷同值得下载! 本范文适合所有地方志编纂室相关工作岗位实践或实习报告,只需要把正文内容时间、地点和单位名称改成自己的即可,在目录上右键->更新域,就会自动更新目录。 目录 一、社会实践目的 ................................................ (2) 二、社会实践时间 ................................................ (2) 三、社会实践地点 ................................................

(3) 四、社会实践单位介绍 ................................................ . (3) 五、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 . (3) 六、社会实践总结 ................................................ (5) (1)社会实践体会 ................................................ .. (5) (2)社会实践心得 ................................................ .. (7) (3)社会实践反思 ................................................ .. (8) 七、致谢 ................................................ (10)

地方志的体例及文风

地方志的体例、语言及文风 编史修志讲体例、读志用志观文风,这是历代方志名家特别讲究和看重的大事,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续修新志启动之后,各级做了大量工作。搜集了大量资料,进行了谋篇布局,但是,在编写过程中,如果体例把握不住,语言和文风问题解决不好,那就很难编出一部好志。因此,要使你笔下的文稿成为一部良志佳作,首先要有得体的结构,精当的语言和朴实的文风。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即使你的框架设计得再高明,你的篇目搞得再精细,你的门类排得再严整,也将会成为空楼一座,或许出现满楼垃圾,资料泥沙俱下,志体似象非象,层次杂乱无章,修志将毁于一旦。相反,如果你能驾驭语言,精于编写,那么,框架、篇目、门类、章节、语言就会相得益彰,使人展卷便得一方之史情,使我们的志书成为经的住时代风雨剥蚀的佳志良作。因此,方志的语言文风比之于体例,是肌肤与骨骼的关系。孰不知:无有坚实的砖瓦,哪有巍峨的建造?无有琳琅的商品,哪有满载的货架?无有丰满的血肉,何谈健美的躯体?血肉不存,骨之安在?世人皆知:丰神炯异者,方显骨骼不凡;体瘦如柴者,其必萎靡不振;体态不丰者,显为残疾之人,谈不上健美。所以,志书的体例、语言与文风,形同骨肉,类似上比。它是根基所在、生命之源,也是资料之基,是赖以依附、运转的载体,故而为成书之本、全书之根,须下大力而为之。 一、志体的体例 志书有自己特定的文体,它不同于文艺,不同于论文,不同于公

文,也不同于新闻。因此,必须努力辨析,找出异同,才能把握文体,用好语言,修好志。“方志”作为短语始见于《周礼》,“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成书于战国之后,如《鲁之春秋》、《吕氏春秋》等。释义于秦后汉初,汉朝郑玄作注曰:“方者四方也,志者记也”。“方志”作为专有名词出现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此后,一直沿用至今。历朝历代的文学、历史、地理等著作都大量征引、取材于地方志书,并把修志视为一项重要文化事业和官府行为。既然“方志”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和题材出现于社会,那么,它作为一定地域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它的品位又是如何呢?宋代方志学家王象之在其名著《舆地纪胜》中讲得非常精辟:“收拾山川之精华,以借助于笔端”。清代方志巨匠章学诚也主张,方志记述,不仅要做到“简”、“严”、“核”,还要做到雅,即规范、典雅、精当、简明、高尚、风趣,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文汇精品。 (一)志体与史体语言 志有志体,史有史体,尽管是同类项,但却是两码事,绝不能混为一谈。史书是述史、志书是存史。因此编修手法也不相同。志书与史书除了在统纂的目的与任务、记述的方法与体裁、搜集资料的范围等方面的大相径庭、大有不同外,在语言表述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史书重在论述,所以在编写过程中,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语言的表述是十分明确的。论述事实,阐明事理,反映得失成败,褒贬功过是非,都用非常明确的语言表述清楚,直接表明著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而志书的记述,方志的体例虽然分述、记、志、传、图表、录6大块,但特别强调要述之当头,特别在语言表述上要求始终坚持述而不议、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按:在思索方志编纂问题时,回顾了个人写的一些文章。其中这一篇是我参加地方志工作后不久写的,但现在看来,其中提出的问题,似乎至今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在目前正在进行的二论修志中,似乎还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现在上载在此,供大家参考。 近几年参与编写地方志,对方志的改革和创新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现趁省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写出来向大家求教。 一、我以为,地方志的创新要考虑它所处的文化环境。 大家在谈到编写地方志的重大意义时,常引旧志利用的实例作证明。正是这些议论引导着地方志的编纂方向和读书界对新方志的评价标准。当新编地方志达不到这种要求时,就产生了“行人不想看,外行人看不懂”的责难。这种情况的产生,是不重视新旧方志迥异的文化环境所致。 一年多来,笔者收集分析了100多条方志利用的实例,大致可分四大类:一是为各种专业史研究提供史料;二是利用方志资料开展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咨询,例如发掘地方传统产品、技艺,开拓了生产门径;四是平反错案,了结悬案,纠正错讹。而在利用性质上,又

有两种情况:对于旧志的利用,常常是志书本身发挥资料作用,属直接利用性质,天文、地震、人物事迹之类,多如此;而新志的利用,则往往是修志工作中发现的原始资料起了作用,属间接利用性质,志书仅起中介作用。从上述情况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旧方志时期,许多学科尚未形成或分化出来,省、地、县都不可能有专业资料的管理机构和系统配套的专业著述。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地方志就备载万物、巨细无遗,成了全方位的综合资料书。传之后代,就自然成为现代科学探寻本学科历史资料的宝库,如地震资料、天文资料(如太阳黑子活动的记载)、国际文化交流资料(如关于日本沙门志满的记载)、各种专业技术资料、灾异资料等等。到了民国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华文化中迅猛崛起,分科也细了。但各学科的发展还不可能普及到地县,尽管县志的容开始缓慢地近代化、科学化了,也不影响地方志作为全方位综合资料库的作用。到了现在,新方志处身其中的文化环境是大不一样了,特别象这样的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以慈溪为例,就有许多资料机构,有专门提供综合资料的统计局和已配套成龙的档案馆、室;有各专业的观测、研究、情报机构如水文站、气象站、虫情测报站,各种科技情报所,各级专业资料室等等;还有对重大县情的较大规模的普查,如地质普查、土壤普查、资源普查、水文调查、人口普查等。而上述种种活动,最终

2019年地方志工作终总结

地方志工作终总结 __年,__某某县地方志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州志 办的具体帮助指导下,深入学习____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 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以创精品年鉴,修名志为目标,认真学习贯 彻《地方志工作条例》,按照年初签订的《__州地方志工作目标管理 责任书》考核内容,结某某县实际,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落实好目标 责任内容,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现将__年工作总结如下:一、__年 的主要工作(一)组织领导1、认真落实“一纳入,五到位”的修志工作原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修志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修志工 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政府经济社会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并做到“五到位”。一是领导到位。坚持实行行政 首长负责制,坚持和完善“一把手总体抓,分管领导专门抓,志办领 导具体抓”的责任制。及时调整某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由县长任 编委会主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常某某县长、人大副主任、政 协副主席、县志办主任任编委会副主任,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任编委 会委员;二是机构到位。从____年某某县志办以来,基本上保持了修 志机构。____年机构改革时与党史办合署办公,到__年又分设出来单 独办公,属正科级参公管理单位,核定编制6人,基本做到事有人管,志有人修。三是经费到位。按照“修志经费由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的 原则,县政府已将修志经费和年鉴编纂经费统一纳入每年财政预算,

基本上保证了正常业务的工作经费。四是队伍到位。组织人事部门已 按编制和工作需某某县志办配齐了人员。现有干部职工6人(大学本 科3人、专科2人、高中1人,其中1人还在读本科)。五是条件到位。县政府逐某某县志办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了公务用车、电 脑等工作设备,逐步改善了工作条件。2、认真学习有关地方志工作的 方针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____”重要思 想的同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地方志工 作的方针政策、领导讲话;学习省、州志办的重要文件和有关地方志 工作资料;学习州、县人民代表检查《地方志工作条例》情况,并加 以落实有关反馈情况;积极参加省、州召开的各种会议,认真传达学 习会议精神,并抓好落实。年内组织干部职工学习12次,重点学习领 导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讲话,省、州志办的重要文件和工作要求,国 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以及有关业务知识。3、积某某县委、政府领 导汇报工作,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加强对地方志工作,提高地 方志工作的知名度,争取某某县委、政府的支持。我们在工作中加强 请示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努力做到事前请示,事后报告。一年来,我们针对第二轮修志和《某某县年鉴》的工作情况、以 及单位财务状况、存在问题、打算和一些想法,及某某县委、政府分 管领导汇报,向县委副书记汇报4次,向县人民政某某县长汇报8次,向州志办领导综合汇报8次,按时报告每月一次的续志工作进展情况。同时还向当地组织人事部门汇报人员编制等有关问题。由于我们加强 了请示汇报工作,得某某县委、政府的重视、有关部门的支持,地方 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4、顺利完成参公管理工作。按照《云南省人事 厅关于__州人民政府研究室等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的通知》 (云〔__〕51号)精神要求,并按州、县要求,今年3月顺利完成交

2020地方志年终工作总结

2020地方志年终工作总结 地方志,是志书及与其有关的方志机构、方志编纂、方志工作、方志事业、方志文化等事项或活动的总称。下面是整理的地方志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参考。 2020年度地方志工作总结 XX乡地方志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县志办指导关心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履行职责,推动协助地方志编修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将2020年地方志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推进。为保证乡地方志工作的顺利开展,乡党委、政府研究成立地方志工作领导小组,有乡长任组长,党务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具体分管地方志工作,各站、所、室以为成员的地方志组织机构。编撰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程,只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在此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积极主动与县地方志办公室沟通、联系,主动提供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特务水平。为使地方志工作进一步适应新形式的需求,提高地方志工作干部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我乡积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认真研读相关工作条例,拓宽视野、掌握扎实的编纂知识、方法和技能,使编纂出来的志书和资料即能准确放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又能体现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特点。 落实专人,做好编撰工作。编撰工作由党政办公室负责,资料是

编撰工作的基石,做好资料收集工作是保证编撰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编撰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对于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企业、社会事业、计划生育及人文娱乐等,通过查阅、走访、搜集大量档案资料,保证了文稿的质量,做到图文并茂,为编撰工作提供娘好素材。按要求完成乡志、年鉴、地方志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二、存在的不足 2020年是及不平凡的一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作为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虽然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若是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 无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目前我乡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很多档案整理不规范,影响档案查阅和利用。 办公设备不完善。由于没有规范的档案室,对于档案的存放存在较大的问题,无法进行规范化管理。 干部认识不到位。地方志资料收集任务艰巨,工作量大,需要全体乡干部协助收集,提供图片资料,但由于干部认识不到位,对工作开展不重视,导致工作开展难度大。 三、2020年工作打算 在2020年的工作中,注重资料收集与撰写的转接,数据修编与档案建立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信息沟通,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加快地方志工作进度,从而有效推动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客观公正地将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计入史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浙政办发[2011]91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1.08.29 【实施日期】2011.08.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意见 (浙政办发〔2011〕91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全国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存史、教化的作用,使地方志工作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文化大省建设服务,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的地方志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认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1.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当代社会。地方志是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形式。地方志工作是重要的文化基础事业,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我省拥有

悠久的方志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方志文化资源,素有“方志之乡”之称。做好地方志工作,对于继承和弘扬区域传统文化,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推进文化大省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2.明确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各地、各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条例》精神和全国地方志工作的发展趋势,坚持依法修志,切实履行政府职责,统筹兼顾,协调解决影响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地方志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确立工作目标,推进各项工作。“十二五”期间,全省地方志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级地方志编委会组织实施、专家参与的体制为总体格局,以“一纳入,五到位”(即把修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的任务之中,坚持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为工作总要求,以贯彻落实《条例》、强化依法修志的政府职责为抓手,以《浙江通志》编纂和各地二轮修志任务为重点,以地方志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方志馆等项目建设和资政服务为动力,协力推进地方志事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力求到2015年,《浙江通志》基本完成;市、县(市、区)二轮修志任务高质量按时完成;各县(市、区)努力做到一年一鉴;“志、鉴、库、网、馆、刊、会、研、用”九业并举的地方志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努力把方志资源大省建设成为方志工作强省。

地方志办工作心得体会

地方志办工作心得体会 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相关范文编辑:露露发布时间:2015-6-12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章?没关系,我们拥有经验丰富的写作团队,为您提供快速的高质量的原创文章量身定制写作服务。原创文章定制写作 地方志办工作心得体会 按照市志办**主任和**主任的安排,我就《**年鉴》工作开展谈一点体会,供同仁们参考。我在县志办工作28年了,从《**年鉴》创刊到现在,我一直都是全程参与的。从年鉴的组稿、编辑、出版、发行到主编,所有的环节我都经历了。对于年鉴工作个中的甘苦我是深有体会。我今天在这里,就把我在做年鉴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跟大家作交流。 争取领导重视,为年鉴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领导重视是地方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1992年,新中国成立后的首部《**县志》出版发行。县志出版发行后,县志办到底何去何从,成为当时的志办负责人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县志》后,机构就撤销了)1992年5月17日,**县政府举行《**县志》首发式。时任**省副省长**同志出席了首发式。会后,**同志就同志办的主任**同志交谈,询问志办志书出版后有什么打算?**主任说,中指组有个精神,就是在志书完成后,应该开展年鉴工作。有的地方志书出版后,也是开展年鉴编纂工作。我们也打算开展这项工作,这样县志办这个机构也可以保留,有事干。当时有县委书记陈定国和县长张润德都在场,王省长说,这个事很好,书记、县长要支持这个事。县长当场表态每年给两万元的经费补助。(**同志当时是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副主任,省政府分管地方志的领导)。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了。1993年,**年鉴编纂工作启动。以后,县政府每年给予两万元补助。不过这两万元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每年要向县政府写报告。2005年后,这笔经费才纳入了财政预算,不需要再向县政府打报告了。到2009年,财政补助增加到7万元。在年鉴工作开展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比较重视。书记、县长为年鉴题词,写序。特别是县政府分管领导对这项工作非常支持。最初的几年,县政府分管的副县长**同志对这项工作认识非常高,非常支持。县政府每年年初都召开年鉴工作会议,总结表彰上一年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县长每次都出席会议并讲话。而且,**县长还在很多场合宣传年鉴工作,为县志办呼吁。对年鉴工作也提出了很多指导意见,(1994年在全县年鉴工作会议上,**县长就做了题为“办好**年鉴,促进两个文明精神”的主题讲话),如“提出要创新办年鉴,不仅要为过世人物立传,也要为生人立传”。“要丰富年鉴内容,图文并茂”;“年鉴设立天南地北**人栏目,为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风云人物树碑立传”等等,他还亲自为县志办拉赞助,介绍老板等。由于有这样的好领导支持,所以,**的年鉴工作迅速打开局面。1995年,**地区年鉴工作现场会在**召开。**县志办在会上介绍了年鉴工作经验,地区志办在全地区推广**年鉴工作经验。以后,**年鉴工作就这样一年一年开展,一卷接一卷顺利出版,直到现在,已经出版了22卷。我县年鉴工作开展在全市是最早的,在全省也算是比较早的。在领导支持地方志工作这方面其他县市如黄梅、麻城、市包括市志办也都有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县委、县政府对年鉴工作的重视还体现在,每年年鉴的组稿、发行都由县政府办发文(近几年由两办发文)。每年年初召开一次组稿会,年末召开一次发行会。这项工作现在全县各地各单位及广大干部心中已经形成了共识,把年鉴工作当成了县政府的一项工作,而不是县志办没事找事。由于这项工作已经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所以近五年来,我们再也没有年初召开组稿会,年末再召开发行会,而是由政府办或两办发个文件,组稿、发行工作就能够顺利开展。绝大多数单位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组稿和发行工作任务。特别是国务院《地方志条例》和《**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出台后,我们大力宣传,使年鉴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地方志年终工作总结

地方志年终工作总结 《地方志年终工作总结》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请下载。篇一:20XX年度地方志工作总结 农林科学院 20XX年度地方志工作汇报 20XX年,农林科学院在地委、行署、林业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志办的业务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方志工作,紧紧围绕科研中心工作,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年初以来,我院就把地方志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布置地方志工作,充分认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由党委书记主抓,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认真抓好、抓紧,狠抓任务落实,经常研究、解决撰志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撰志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二、合力攻坚、层层落实 撰志工作是一项纷繁的工程,只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的。因此,我院采取多种方式,认真搞好撰志工作。一是加强与地志办的沟通。在纲目增设、修订过程中主动与地志

办进行联系。二是建立科学的分工负责制。明确编写任务,给具体撰写人员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责任目标,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 三、切实加强部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撰志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为使撰志工作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院始终把加强部门自身建设,范文写作提高撰志干部队伍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撰志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确定专题进行认真地讨论和交流。认真学习《地方志工作条例》、《大兴安岭地方志书年鉴编纂行文规范》。学习中,我们注意结合工作实际,查找存在的问题。二是加大了对撰志干部的培训力度,积极参加地区组织的业务培训。上述措施,使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为搞好撰志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考证、初稿编纂工作 资料是撰志工作的基础,做好收集资料工作是保证年鉴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年鉴顺利完成的关键之所在。我们认真做好撰志工作的前期准备,通过到查阅、走访等形式,搜集大量的档案资料,保证了文稿质量,做到了图文并茂,为编纂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到目前为止,已按要求完成了年鉴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农林科学院

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行文通则

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行文通则 为了保证我省第二届三级志书编纂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此通则。黑龙江省三级志书均以此遵照执行。 一、书名体裁结构层次标题小序 (一)书名:第二届省志名称为《黑龙江省志》(1986~2000年)。内设综合(总述、大事记、人物志)、各分志、附录,均按卷排列。各卷一般由一个或几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书名为《黑龙江省志·××志》。出版印刷时,凡一卷志书由多部分志组成的,封面和书脊上同时标出该卷的名称和书中部分志名称。 续修市(地)、县(市)、区志也不在书名上出现"续修"字样,而依省志式样,分别在《××市志》、《××地区志》、《××县志》之后标明(1986~2000年)。部门志、行业志冠以行政区域名,城郊区志冠以市名,如《黑龙江省铁路志》、《哈尔滨市道里区志》。 书眉:志稿印刷成书时,省志及市(地)、县(市)、区志单而码书眉排篇名,双页码书眉排书名。 (二)体裁:志书体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对前志的纠误补遗可设专章,也可在附录中记载。 (三)结构层次:省志由若干分志组成,各分志按篇、章:节、目排列;市(地)、县(市)、区志,一般也按篇、章、节目排列,目亦可用条目体排列。 (四)标题:篇章节目均以事名题。名称采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不加修饰语,不宜过长。标题前冠以次第序号。序号用汉字表示,如第四章、第七节;可以用一、二、三、四标示,如目下还列子目,则视等级不同,用(一)(二)(三)(四),1.2.3.标示. (五)小序:省志分志和市(地)、县(市)、区志的篇、章下可设无题小序;节下一般不设。设与不设,应看内容与行文需要,灵活掌握。 二、图表照片 志书的图、表、照片,选择要精,使用要准。书前的图、照片为插页,其余的图、表、照片要随正文走,与文字内容互相照应,不要集中于篇、章、节后面或其它地方。示意图和照片不编号,但须配有简洁、准确的说明。清绘的图样和照片,应单独存放,而在文稿上贴复制件或注明位置。 (一)图,包括地图和专题图,如行政区划图、专题图与示意图等,凡绘有国界的地图,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地图测绘部门最新出版的地图绘制。物产、资源图等应使用国家测绘部门的底图绘制。凡地图均须经省测绘局审定。 (二)表,志书中表的表题、表号、单位要齐全,画法要规范。表号的编法以篇为单位,依次排列。如第一篇第三个表,写为"表1-3",依此类推。表中的栏目要清,标示要全(如"效率"中的“%”,"时间"中的"年"等),数字要准。 (三)照片,分为文前彩照(也可不是彩照)和文中插照。文前彩照选择的标准是:1.和本地、本专业发展密切相关;2.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本地、本专业的情况;3.能反映本地、本专业各个时期的发展变化。文中照片数量不限,以增强直感,充实正文,达到图文并茂为准。 三、时间表述 (一)从中华民国起一律采用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书以全称。如"1997年",不写成"97年"。日伪政权年号一般不标出,如需标出时,要加"伪"字3如1944年(伪康德11年)。 (二)中华民国以前年份用历史正称,即书写朝代年号,在括号内夹注公元纪年,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四、名称称谓 志书中名称、称谓的使用,要注意书写规范、准确、前后一致。 (一)、名称的书写 1.全称和简称。各种名称在第一次出现时一律用全称。如全称过长,可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已经流行,同时又不产生歧义的简称,以便后文使用。如"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注明后可简称"省政府"。但"黑龙江"不能写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流渡中学严庄坤 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地方志的种类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三、地方志的特征 1、地域性。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地方志工作总结4篇

地方志工作总结4篇 工作总结范文 __地方志工作总结4篇 __年地方志上半年工作总结 __年上半年,我始终以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地方志工作,工作中获取了不少成功的喜悦.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我充分认识到,若想成为一名地方志优秀工作者,岗位的锻炼都是很基础的和必要的.半年来的所学、所感、所悟将指导我一生受用! 思想方面,政治立场坚定,认真学习“__”的思想及“八荣八耻”的内容.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关心社会热点时政,尤其关注局、办的《档案资政参考》,关于__市相关政治动向、政策法规等较为熟悉,使本身的政治思想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待岗位工作,我严格遵守单位规定,认真履行自身岗位职责;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踏实工作,积极主动,尽责尽责.“认真、务实、创新、激情”这是我本身定下的岗位关键词.这半年来,我以具体的工作绩效来诠释这些词汇的真正内涵,突出表现为:配合“创文”工作,协助市档案局制作《足印—佛山发展历程档案选展》;参与《佛山陶瓷纵览》与《从国内主媒体看佛山》的编辑出版工作;编写了《浅谈新时势地方志工作的思路》和《与时俱进,服务大局,以创新思想开拓方志工作—“__”时期我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计划》等;协助编写《山历史人物述评》中邓培和陈铁军两大著名人物;协助民革__市委会,参与佛山辛亥革命人物、事件及其场所的调研工作,并撰写调研报告;辑录《__市大事记》以及能保质保量高效完成上级领导交待给我的每一项工作任务.

纵观这半年,抱着不断进取的求知信念,我并没有放弃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凭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做到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把本身变成一个掌握现代信息和职业技能的人才.在牢固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之上,做到广泛猎取其他学科的知识,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不少,其中《缓解__市交通拥堵的思考》获得了“中国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刊登于《学习天地》__年第三期.也在工作之余的时间中,报考了全国成人高考,现于广州大学汉语言文学(秘书)专业的业余学习. 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年轻难免心浮气躁,但充满激情的我,在心里暗自鼓劲,我能在竞争中站稳脚步,再创佳绩.正确认识自身工作价值,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用真诚和感恩的心对待岗位工作,不辜负领导对的我期望! __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州地方志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县地方志办公室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____”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地方志工作的方向,坚持修志为全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服务,认真履行地方志工作职责,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狠抓任务措施的落实,扎实稳步地推进第二轮县志续修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任务,修志及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推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富裕、开放、文明、和谐__提供了优质服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及采取的措施 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在扎实稳步推进第二轮县志续修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全办人员的共同努力,__年先后编辑出版发行了《__县医药志》、《中共__县委历年工作报告汇编》、《__县人民政

续志编写基本标准

续志编写基本标准

————————————————————————————————作者:————————————————————————————————日期:

安达市志(1985~2005年)编写的基本规范 一、序凡例 1.序:序言的主要内容来自修志的实践。序言是最能反映当地修志特点,提纲挈领的内容:一要横陈地理大势,纵述历史概貌;二要简述修志历史,评介旧志史料;三要简介成书经过,记载领导经验;四要抒发编纂心得,展示方志理论;五要提示志书内容,表述作者意愿。序言的撰写,要从序言的目的出发,避免与凡例或概述的内容相重复,要紧紧抓住本地修志特点;允许扼要地勾勒地情轮廓,写成虚实结合,文情并茂的文章。 2.凡例:凡例是规范编纂者编纂行为的规定。一般具备以下内容:指导思想、编纂体裁、编目结构、时间断限、门类设置、专业术语、结构章法、主要文体、基本内容和其他原则。 二、书名体裁文体结构层次标题小序 1.书名:《安达市志》(1985~2005年) 书眉:志稿印刷成书时,单页码书眉排篇名,双页码书眉排书名 2.体裁:志书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述(主要指概述);记(大事记);志(志书的主要部分);传(人物传);录(附录);图、表。 3.文体:《概述》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大事记》为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纲,将材料集中在一起;每一历史事件按时间独立记叙);其余均用语体文,记叙体,只叙不议。 4.结构层次:篇、章、节、目排列,目亦可用条目体排列。(篇、章、节、目、子目,子目下还有小目可排序号)

5.标题:篇章节目均采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不加修饰语,不宜过长。 6.小序:篇章下设的无题小序,节一般不设。设与不设要看行文需要,灵活掌握。 三、语言的使用 遵照2000年通过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使用。尽量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易出现歧义的词语(上级的指示、群众反映、多数人的意见、组织上的派遣等);志稿编写中,不使用“据×××××记:”、“据××××××载:”等词句,不能大段地照抄前人的记载。 四、使用第三人称记述 1. 志稿编写中,应使用第三人称进行记述。不应使用第一人称“我”字进行记述,如:“我国”、“我军”、“我市”等。(大事记采用“本年”、“同月”、“同日”,正文不采用“本年、本市”等) 2. 各时期的机构官员或负责人名称,应直书其名,不应使用“同志”“先生”之类的称呼。为反映历史事实,必要时可加职务。 3. 不应使用“敌人”、“敌军”、“对敌斗争”等词语。 五、名称的使用 1. 志稿编写中,各种名称在第一次出现时一律用全称。如全称过长,可在第一次出现时将简称用()注明,以便后文使用,如老县志16页“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员会(简称中共满洲省委)”。(以篇为单位,在某一篇中第一次出现时将简称用()注明) 2. 志稿编写中,有些约定俗成的简称,如“四化”、“两个文明”、“五讲”、“四美”等,之后均应括注具体内容。 3.对于不同时期的国家、机构、职务、地名等,均以当时名称为准,不以今称代替。(乡镇合并之前,就应采用原名称,第一次出现时用括号

地方志工作总结

地方志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1、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部署,我办于2月19日上午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在县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正确领导XX县委第九督导组的悉心指导下,我办统一思想认识,精心组织安排,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认真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工作,按节点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了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有序推进,10月24日召开本单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议。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观念,坚定了群众路线,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年鉴、大事记编纂工作。编纂年鉴、大事记是地方志的重要工作。我们在以往编写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同时借鉴外县年鉴、大事记编辑的经验,努力在编纂质量上下功夫,突出着力点,积极做好编辑工作。《来安大事记》在3月份就已出版;《来安年鉴》约50万字、近60张彩页图片,于6月底出版发行。这两项工作较去年提前3个月完成,在全市率先完成。 3、做好省市业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对于省市业务部门交办的工作,我办克服人员少、经费紧的困难,积极向政府分管领导汇报,争取领导重视,确定专人负责,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每次都能

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今年先后承担省、市地方志办公室关于年鉴等有关工作资料征集编写任务,同时为《外地滁籍重要人士名录》、《当代滁州名人》、《滁州名镇名村》XX县部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核实。另外,参与沿苏经济带地情人文调研。 4、协调内部关系,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编纂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修志队伍是修志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求坚持工作与学习两手抓,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体编辑人员,加强政治理论和编纂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确保志书正确的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着力提高志书质量。 5、积极参与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对来城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改善来城的对外形象,根据来城总体规划和布局,县政府决定对来城重点项目土地红线范围内的建筑物实施拆迁。我办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抽调专人到新来城拆迁指挥部上班,开展工作并完成相关任务。 二、20xx年工作打算 1、按照县委活动办的要求,继续做好我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2、切实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和业务素质。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编纂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业务能力。 3、总结经验,继续抓好《来安年鉴》、《来安大事记》编纂、出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范标准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 一、地方志的概念 (一)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是地方志书及地方志类书的总称。关于“地方志”的定义,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宋朝的大史学家司马光称地方志为“博物之书”;清朝的方志大师章学诚认为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原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学术顾问傅振伦称“方志是以行政地区为主的历史”,“以地区为主的历史书,名曰方志”;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主编的《方志学概论》中称“方志,或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辞海》和《辞源》中称“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还有许多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称地方志为“一方古今览”、“地方之百科全书”等等。因此,直至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志书编纂初期,地方志仍无一个统一的、确切的、为各方各界都接受的概念和定义。只能说在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志书编纂初期及以前,人们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地方志有各种不同的认识。 尽管如此,这些认识还是有一定的共同之处:(1)地域性和记述性。地方志主要指的就是这一点,“地方志”也称“方志”,“方”就是地域性,说明它有一定的区域围;“志”就是记述性,古人说“志者,记也”,说明它是以记述为主的。(2)时间性。地方志书有一定的断限,但又不同于历史的分期。(3)门类性。地方志书按事物的性质分门别类地进行记述,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横排竖写”。(4)综合性。即地方志书要进行综合记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志书记述的整体性。 自开展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后,经过20余年的理论探讨和具体实践,至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67号主席令所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才正式对地方志书(地方志)有了统一的科学的定义,《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二)地方志的作用 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之初,人们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还停留在旧方志编纂者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上,即地方志的作用是“存史、资政、教化”,“存史”是第一位的,随后才是“资政”、“教化”。但随着修志实践的不断深入和修志理论的不断丰富,人们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认识,将“资政”作用前移到第一位,同时又增补了信息作用和窗口作用,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新方志具有“存史、资政、教化、信息、窗口”5种作用。我个人认为这5种作用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这是社会主义新方志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志书一经出版,就必然肩负着为统治者(执政者)的决策提供历史的基本资料、对社会人群尤其是对下一代青少年进行爱国爱家乡的传统教育、传播历史和现代化信息、扩大本地区(本系统或本行业)的对外宣传以及为后世留下翔实可靠的丰富史料这5种作用。 (三)常见的地方志书和地方志类书 常见的地方志书和地方志类书按名称大致可分为7种,因此可以简单地认为,只要书籍名称在这7种之的书籍,一般都可以认为是地方志书或地方志类书。 1. 《××图》、《××图经》、《××图志》、《××图记》。“图”在代时较多,如《地图》;“图经”出现于汉代,到唐代时为极盛时期,东汉时有《巴郡图经》、唐代有《沙州图经》;“图志”和“图记”在隋代至宋代时曾流行一时,如隋代的《区宇图志》、宋代的《长安图记》等。因当时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志书或地方志类书是以图为主,并配有一定的说明文字而成书的。以后才逐步发展到以文字为主,配以一定的图表而成书。这里的“经”、“志”、“记”都

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2007-04-18 14:47:58 大中小 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一、地方志的性质 1、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古代又称地志、地记等。方者,方域, 地方;志者,记也,述也。地方志是以一定地域(主要是行政区划)为范围,按一定体例综合记载一定时期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和历史的资料性著述。新方志是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一个地方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现状与历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综合性地方科学文献(或者说综合性地情资料书)。 2、方志的基本特征。 (1)地方性(地域性):历代各类方志,均以一定地域为记述范围,又因地域不同,所记风物人文亦不同。表现出特有的地方色彩。 (2)资料性:方志任务不是探索历史规律,而是为认识地情、科学研究积累资料,为决策提供依据。其价值与功能即体现于资料性。 (3)纪实性(实录性):历来要求修志要实事求是,据实而书,“夫志,为一邑实录”。不实则无用,甚至起反作用。志书所录,又多为经过分析考证的一二手资料。

(4)综合性:内容是综合的,兼具史、地、自然、社会各方面,容纳古今百科记述方法和体裁是综合的,有概括提炼而非单纯资料汇编;又综合运用各种体裁。 (5)实用性:方志“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章学诚),也正因其资料丰富,史实可靠,实用性强,而历代不衰。 3、史志关系。志与史,可谓同源异流,殊途同归,既有共性,更各有特点。史、志有密切联系。上古史、志不分,即所谓“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郑樵《通志序》)。梁启超也认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如孟子所称“晋《乘》、楚《寿杌》、鲁《春秋》,庄子所称‘百二十国宝书’比附今著,则一府州县志而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方志发展过程中在内容、体例方面吸收了史书的不少特点,有着基本相同的治学要求和编写原则,均有资政、鉴戒的作用。从内容和体例看,可谓史中有志,志中有史。志又为史提供资料,“有良方志,然后有良史”(梁启超《龙游县志序》)。 但史、志有别,不能以史代志。其区别在于:(1)对象和任务不同:历史记述研究的主要是社会现象,目的是为提示历史发展规律;方志则自然、社会并重,主要反映本地自然、社会的基本情况,提供有关系统资料。(2)内容不同:史重宏观,举大弃小,志的内容更广泛详备,宏微俱备;史重分析论述,志重资料说明;史重过去,志重现状,所谓“隔代修史,当代修志”。(3)体例不同:史纵志横,即史以时间为经,纵向论述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志则横分门类记述各方面情况。史、志均有纵横,但史以纵为主,志以横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