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教学大纲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教学大纲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教学大纲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教学大纲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教学大纲

(试用)

刘贞晔编写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10 目录

前言 (415)

导论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 (416)

第一节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 (416)

一、国际关系的理论建构 (416)

二、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416)

第二节国际关系理论渊源 (416)

一、西方古典文明时期的国际关系理论 (416)

二、中世纪晚期及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家的国际理论 (416)

三、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 (416)

第三节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 (416)

一、政治科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416)

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要素 (416)

三、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过程 (416)

思考题 (417)

推荐阅读书目 (417)

第一章三次大论战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 (418)

第一节第一次大论战——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 (418)

一、理想主义 (418)

二、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418)

第二节第二次大论战——科学主义挑战传统主义 (418)

一、背景 (418)

二、传统现实主义的鼎盛时期 (419)

三、科学行为主义对传统主义的批判与科学行为主义的革命 (419)

四、对科学性维主义的评价 (420)

第三节第三次大论战——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鼎立 (420)

一、新现实主义 (420)

二、第三次论战的三个阶段 (420)

三、对第三次论战的评价 (420)

第四节新“战国”时代——论战的深化与拓展 (421)

一、国际关系学理论战出现的背景 (421)

二、非主流学派的挑战:批判与反思 (421)

三、冷战后国际关系论战的三种内涵 (421)

思考题 (421)

推荐阅读书目 (422)

第二章现实主义(I):学术流派 (423)

第一节现实主义理论概说 (423)

一、现实主义理论的起源 (423)

二、现实主义的理论特点 (423)

三、现实主义的学术分支 (423)

第二节古典现实主义 (423)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一、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渊源 (423)

二、古典现实主义:基本理论假定与理论特征 (424)

三、古典现实主义:摩根索 (424)

四、古典现实主义:其他代表人物 (424)

五、对古典现实主义的评价 (424)

第三节新现实主义 (424)

一、二战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与新现实主义的出现 (424)

二、新现实主义:沃尔兹 (424)

三、新现实主义:其他代表人物 (425)

四、对新现实主义的评价 (425)

第四节新古典现实主义 (425)

一、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产生背景 (425)

二、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思想 (425)

三、对新古典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学派的评价与批判。 (425)

思考题 (425)

阅读书目 (425)

第三章现实主义(II):战略理论 (427)

第一节均势理论 (427)

一、均势概念、均势模式与历史中的均势 (427)

二、四种均势类型与当代均势理论 (427)

三、对均势理论的反思和评价 (427)

第二节冲突与战争理论 (427)

一、冲突概念 (427)

二、冲突的微观理论 (427)

三、冲突的宏观理论:国际战争 (427)

第三节威慑理论 (428)

一、威慑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代表人物 (428)

二、威慑理论的主要内容 (428)

三、对威慑理论的评价与反思 (428)

思考题 (428)

阅读书目 (428)

第四章自由主义(I):学术流派 (429)

第一节自由主义理论概说 (429)

一、自由主义的理论起源 (429)

二、理论特点与主要观点 (429)

三、主要学术分支 (429)

第二节新自由主义 (429)

一、新自由主义亦称相互依存自由主义。 (429)

二、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基欧汉(Robert O. Keohane)和约瑟夫·柰(Joseph Nye,

Jr.)。 (429)

三、相互依赖理论 (429)

四、相互依存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比较 (430)

五、对新自由主义的评价 (430)

411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12 第三节经济自由主义 (430)

一、经济自由主义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430)

二、理查德.罗斯克兰斯与贸易和平论的主要观点 (430)

三、对经济自由主义的评价 (430)

第四节共和自由主义 (430)

一、共和自由主义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430)

二、民主和平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430)

三、对共和自由主义的评价 (430)

思考题 (430)

推荐阅读书目 (431)

第五章自由主义(II):组织理论 (432)

第一节新自由制度主义 (432)

一、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产生 (432)

二、罗伯特?基欧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 (432)

三、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比较 (432)

四、对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评价 (432)

第二节集体安全理论 (432)

一、集体安全理论的产生 (432)

二、集体安全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433)

三、集体安全理论的历史实践及其分析 (433)

四、集体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433)

五、集体安全的困境与未来前途 (433)

第三节功能主义理论 (433)

一、功能主义理论的产生 (433)

二、新功能主义的产生 (433)

三、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433)

四、对功能主义理论的评价 (434)

思考题 (434)

推荐阅读书目 (434)

第六章建构主义 (435)

第一节国际关系研究中建构主义的兴起 (435)

一、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 (435)

二、主流理论与反思主义的对话 (435)

第二节建构主义理论概说 (435)

一、建构主义的定义 (435)

二、建构主义的发展谱系 (435)

三、建构主义的基本分类 (436)

四、建构主义的主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436)

第三节奥努夫、克拉托齐威尔、温特与建构主义 (436)

一、奥努夫与建构主义 (436)

二、克拉托齐威尔与建构主义 (436)

三、温特与建构主义 (437)

第四节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析 (437)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一、建构主义对国际政治学发展的贡献 (438)

二、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局限 (438)

思考题 (438)

推荐阅读书目 (438)

第七章国际社会学派 (439)

第一节国际社会学派概说 (439)

一、国际社会学派的产生 (439)

二、国际社会理论的思想来源及基本概念 (439)

第二节国际社会学派的主要观点 (439)

一、国际社会的基本目标与构成条件 (439)

二、国际社会学派的主要观点 (439)

三、对国际社会学派的评价 (439)

思考题 (439)

推荐阅读书目 (440)

第八章批判主义 (441)

第一节批判理论 (441)

一、批判理论概说 (441)

二、批判理论的主要观点 (441)

三、对批判理论的评价 (441)

第二节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442)

一、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概说 (442)

二、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核心概念与主要观点 (442)

三、对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评价 (442)

第三节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443)

一、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概说 (443)

二、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派别 (443)

三、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理论主张 (443)

四、对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评价 (443)

思考题 (443)

推荐阅读书目 (443)

第九章其他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445)

第一节认知学派 (445)

一、认知学派概说 (445)

二、认知学派的核心概念 (445)

三、杰维斯及其《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 (445)

四、对认知学派的评价 (446)

第二节世界体系理论 (446)

一、世界体系理论的产生 (446)

二、世界体系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446)

三、对世界体系理论的评价 (446)

第三节生态政治论 (447)

一、生态政治的兴起与生态政治论概说 (447)

二、生态政治论主要观点 (447)

413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14

三、对生态政治理论的评价 (447)

第四节国际政治经济学 (447)

一、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说 (447)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流派 (447)

三、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主要问题 (447)

四、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民族国家与世界市场 (447)

五、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评价 (447)

思考题 (447)

推荐阅读书目 (448)

第十章冷战后国际关系“新”理论 (450)

第一节“软权力”论 (450)

一、“软权力”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450)

二、“软权力”论的主要观点 (450)

三、对软权力理论的评价 (450)

第二节文明冲突论 (450)

一、文明冲突论概说 (450)

二、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内容 (450)

三、评论 (451)

第三节“两枝世界”论 (451)

一、“两枝世界”论的提出 (451)

二、“两枝世界”论主要观点 (451)

三、对两枝世界论的评价。 (451)

思考题 (451)

推荐阅读书目 (451)

结语国际关系理论与当代中国 (452)

思考题 (452)

推荐阅读书目 (452)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前言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课程在教育部专业课程规划中属于国际政治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之一,在我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属于国际政治专业必修课。

国际政治专业不仅在我校属于新兴专业,就是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其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相比,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大纲的建设,对于进一步探讨该门学科内容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本门课程虽然已有两本大部头的研究型教材(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在广泛使用,但还没有一本成熟的适合本科教学的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就更显其重要性。在西方大学中虽然已有较成熟的教材出现,如Paul R. Viotti和Mark V. Kauppi主编的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Realism, Pluralism, Globalism, and Beyon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9),以及Ken Booth and Steve Smith 主编的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oday (Cambridge : Polity Press, 1995)等。但毫无疑问,这些教材都具有典型的西方中心特别是美国中心的色彩。如何准确而又恰当地反映该学科在世界各个地方的发展就成为编写该教学大纲的又一个重要任务。同时,本门课程在国际政治课程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际关系理论为国际政治其他课程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依据。而随着该学科的发展,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发展出为数众多的学术流派,传统的理论流派不断地发生分化,新的理论学说和理论分支又纷纷涌现。国际政治学科的教学中要在一门课程中介绍如此众多的理论流派,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教学大纲中择其要者,进行提纲挈领地介绍,有助于学习者在较少的教学课时内掌握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全貌。同时也有助于学习者依大纲之指引,循序渐进,择门而入,深入其微,探究其根源与奥妙,从而避免走过多的弯路。所谓大纲者,实乃入门之指引也。

本门课程的开设在许多重点院校都作为最重要专业核心课之一,课时大都在七十课时以上。本大纲的课时设计在五十四至七十二课时之间。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在二十世纪的理论论战与发展;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主流理论流派;国际社会学派、批判理论/激进理论、认知学派、世界体系论、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非主流理论流派;以及冷战后的一些新理论等理论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者还要结合理论发展的最新进展,适当增添新的理论内容。

在教学和学习中,本门课程基本以讲授为主,同时要求结合国际关系事实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讨,如课堂讨论、专题研讨等。

本大纲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研究所该门课程主讲教师刘贞晔副教授主持制定,编著者主要为该门课程主讲教师。由于本门课程至目前为止开设仅两年多,其中许多内容设计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完善。因此,该大纲还仅仅是一本试用版。编著者恳请广大专家学者及师生在使用中多多批评,多提意见,以期使本大纲不断完善。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所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课程组

415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16

导论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科内涵和理论渊

源;掌握国际关系理论从古代到近代和现代的历史发展线索;初步了解国际关系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际关系理论的科学衡量标准;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渊源及其历史发展线索。

第一节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

一、国际关系的理论建构

科学主义与理论建构;哲学思辨与理论建构;历史与理论建构。

二、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际关系宏理论与微观取向的理论;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史。

第二节国际关系理论渊源

一、西方古典文明时期的国际关系理论

西方古典政治理论中的“人、政治与社会”理论;西方古典文明时期的政治学说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源起。

二、中世纪晚期及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家的国际理论

中世纪晚期及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国际理论;近代政治思想家的国际理论。

三、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研究主题;爱德华?卡尔的《二十年危机》;斯拜克曼二战期间对权力政治和地缘政治的研究;冷战期间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第三节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

一、政治科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国际关系理论范式;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学术流派;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的演进。

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要素

公理;概念;假设。

三、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过程

假设;推理;层次分析;因果分析。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思考题

1.谈谈你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认识。

2.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推荐阅读书目

1.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一章和第三章,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2.肯尼斯?华尔兹著,信强译:《国际政治理论》,第一至四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托布约尔?克努成著,余万里、何宗强译:《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第一、二部分及第三部分中的第七章,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王逸舟著:《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与历史》,第一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一章,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阎学通、孙学峰著:《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Marc Genest著:《冲突与合作:演进中的国际关系理论》(英文版),第一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或者参考Marc Genest,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Evolv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rcourt Brace& Company, 1996. Chapter 1.

8.Patrick M. Morgan,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4th Edition,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Books, 1986.

9.M. Wight, International Theory: The Three Traditions, Leicester: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1.

10.Paul R. Viotti,Mark V. Kauppi, 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Realism, Pluralism, Globalism, and Beyon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9. Chapter 1.

417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18

第一章三次大论战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历史线索;掌握国际关系

理论历次论战和发展阶段的主题;初步了解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演变的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掌握国际关系理论的历次论战的主题;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中的理想主义、科学行为主义等理论流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和主张。

第一节第一次大论战——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

一、理想主义

1.理想主义理论的起源:历史起源和思想起源。

2.主要观点——自然状态学说。

认为和谐是人类自然状态的固有的性质,大家生活在和平、善意和安全之中。人类的自然状态是与公正、理性和人类福利相关的,平等、自由是人类的自然权利。

3.理想主义代表人物及以威尔逊学派为代表的理想主义理论。

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诺曼·安吉尔、伍德罗·威尔逊、齐默恩、约翰·默里等。

威尔逊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对美国安全的三个潜在威胁”。他的理想主义思想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深远。威尔逊在思想上的胜利比任何其他的政治成就更根深蒂固,因为每当美国面临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使命之际,它总是殊途同归的回到威尔逊的观念上。一战期间和之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和美国的所作所为表明,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其实是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价值观来处理国际关系,以建立有利于美国的世界秩序。

4、对理想主义评价。

二、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1.论战的背景。

2.论战的焦点。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马克斯·韦伯、尼布尔、卡尔等人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3.几点评论。

第二节第二次大论战——科学主义挑战传统主义

一、背景

1.国际关系格局出现新的变化,第三世界崛起,两极体系出现多极化趋势,相互依赖关系加强,旧的权力政治单一模式已远不足以反映纷繁复杂的新的国际关系现实。

2.科技飞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际关系方法论的变革,推动了自然科学领域研究方法向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渗透。

3.20年代兴起的行为主义思潮着重研究人的行为而不是意识,强调行为的规律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被称为“政治学的新科学”,成为50年代行为主义运动的先兆,在社会科学领域引发了一场行为主义方法论的革命,这场以“实证方法、技术手段、数量和价值的确定、科学推论和信息处理”为特征的行为主义革命自然也波及到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二、传统现实主义的鼎盛时期

1.研究领域。

第一,权力政治研究及战争与和平理论。

(1)权力政治学者提出,无政府状态和等级状态是国际冲突及其解决的“硬币”之两面。

(2)权力政治学者指出,在无政府的和等级的国际体系中,解决国际冲突的战争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各国的“自助方式”。

(3)权力政治学者认为,战争与冲突的最重要根源来自人性本身(生物功能),解决国际战争与冲突主要不能依靠诉诸人的良心内省或任何伦理道德。

(4)权力政治学者同时认为,战争与冲突还有重要的心理学的社会学根源。

(5)他们认为,20世纪随着核武器的发明,人类战争与冲突形势发生了质的改变,国际冲突解决必须拥有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特点。

(6)他们重视外交领域的全球扩展及其对国际冲突解决的含义。

(7)将和平分为三种类型:均势、霸权、和帝国和平。

(8)他们虽不完全排除未来比较理想的国际冲突解决方式的出现,但他们更关心当下的国家间利益的摩擦与争斗。

(9)将国际政治区分“低级政治”和“高级政治”。

第二,外交政策研究。

(1)认为外交在国际政治中具有不同寻常的价值。(2)外交是一门艺术。(3)外交有明确和有限的目标。(4)外交应尽量避免与意识形态挂钩。(5)外交与国际关系的道德不能以理想主义标准衡量。(6)外交的主要手段是把握力量平衡。(7)外交与内政间存在着复杂的有机联系。

第三,地缘政治研究。

2.研究方法:传统主义注重国际关系的质的变化,把国际关系看成是一个历史进程,坚持传统的哲学、历史学研究方法。注重概念的基本属性和主要功能的规定与研究。在具体方法上,强调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相互内在联系的研究,注重事件分析。注重对国家行为体的分析,而较少关注国家之外的行为体和国家行为体本身内部的各种复杂因素的分析。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规范研究,认为法律、哲学、历史、伦理学仍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基础。

三、科学行为主义对传统主义的批判与科学行为主义的革命

1.科学行为主义的发展

科学行为主义(政治行为主义)的特点。

研究方法上的主张:(1)提倡实证的或实验的研究方法----整体研究(范畴分析和模式分析)、策略研究(博奕分析和决策分析)以及计量研究(统计分析、数量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研发)。(2)注重国际关系的数量变化的研究,把国际关系的一切活动看成是一个参数和变量的总和,认为国际关系研究正趋于计量化。(3)在具体方法上,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强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着重于行为经验的实证研究。(4)力图把其他学科中的理论概念框架、方法论和思想加以改造利用,特别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和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模式。(5)注重行为体分析和层次分析方法。(6)科学主义者虽不能完全避免在选择课题、提出假设、制定分类方法时运用个人的判断,但他们力图超越个人判断的范围,采用不受个人偏见影响的演绎法或归纳法,用逻辑推理的数学推理来取代直觉性的说明。

2.科学行为主义的主要研究领域:(1)一体化研究;(2)战略研究;(3)冲突研究;(4)决策研究;(5)和平研究;(6)系统分析(国际体系研究)。

3.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的论争。

419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20 第一,科学行为主义对传统主义的批判:(1)批评传统主义(现实主义)在界定像权力、国

家利益、军事等概念是缺乏精确性。(2)批评传统主义(现实主义)过分依靠了判断、直觉和洞察力,指出传统主义研究中“艺术”和“技巧”的因素冲淡了“科学的”、“分析的”因素,导致传统主义研究方法可供使用的工具甚少。(3)批评了历史研究方法的局限,认为历史的和规范的分析方法不能画作系统的、逻辑的和实证的研究过程,指出,“历史研究方法无法使国际关系学变成一门硬科学”。(4)批评传统主义(现实主义)对国家行为体以外其他行为体的忽视和他们对国家本身决策过程的复杂性、多层次性的无视,认为传统现实主义的这些缺陷是造成国际关系中的新现象、新趋势和新观念等无法进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落后局面的重要原因。

第二,传统主义对科学主义的批评:(1)科学行为主义过于局限实证范围,未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2)科学主义将理论研究降格为臆造的模式,致使所提出的分析理论无法最终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理论。(3)科学行为主义强调计量华、往往忽视国际关系不同现象间的本质差异。(4)科学主义过分强调实证而忽视了哲学、历史和伦理等因素。

四、对科学性维主义的评价

1.论战重点是方法论之争而不是本体论之争。

2.实现了国际关系领域的科学行为主义革命。

3.反映了欧美国研究方法的重大差异。

4.实现了国际关系领域两大论战学派的“双赢”。

第三节第三次大论战——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鼎立

一、新现实主义

1.新现实主义的出现。

2.新现实主义的理论特征:在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国际关系仍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的同时,强调国际关系的秩序和限制,重视包括东西南北关系的全球系统研究,给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已更多地注意。

3.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这一新的理论思潮始于1979年肯尼思·沃尔兹出版的《国际政治理论》。该书提出的国际关系的新结构主义理论,为新现实主义的发展开创了先河。肯尼思·沃尔兹(1924—):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70年代以前的著作都是传统现实主义著作,代表为《人、国家与战争》(1959);70年代以后开始新现实主义的研究,代表为《国际政治理论》(1979)。他经历了现实主义在战后从传统现实主义到新现实主义的演变,他的理论也是从传统的现实主义到新现实主义,即自己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批判,被称为“特别的人”。

二、第三次论战的三个阶段

1.1979年至80年代中期,是形成期,主要是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比较。

2.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发展期,主要是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争。

3.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是深入期,出现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与批判理论“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对第三次论战的评价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第四节新“战国”时代——论战的深化与拓展

一、国际关系学理论战出现的背景

1.主流学派之间的范式之争与非主流的挑战。

传统主流学派之间的争论: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多元主义)、新马克思主义。

非主流学派的挑战: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历史社会学派、规范理论等。

2.主流学派的论战:由不可通约到理论趋同(新-新综合):(1)理论框架趋同——统一到理性主义的框架中。(2)世界观趋同——物质主义世界观。(3)认识论趋同——坚持科学实证主义原则,反对任何诠释性理论。(4)研究方法趋同——以无政府状态为分析的起点。(5)研究层次相同——国际体系层次理论。(6)研究议题趋同——技术性问题的论证。

二、非主流学派的挑战:批判与反思

1.非主流学派——反思主义派别:批判理论、女性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共同点:不承认理性主义的基础,强调理论的诠释性、行为体和结构的互动性、主体间意义的重要性。

2.反思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区别:(1)问题解决理论与构成性理论之别。客观世界是否存在?个人是否可以与客观世界相分离?(2)基础主义与反基础主义之别。批判理论强调思想观念等主观因素的作用,“思想观点形成物质世界”,而不是相反,所以,“变革国际政治就是变革人们对国际政治的认识”。(3)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之别。现实主义等强调政治家和外交家的作用,而批判理论强调批判理论家的作用。

三、冷战后国际关系论战的三种内涵

1.冷战的结束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检验:“变化”因素的解释;“预测困境”。

2.反思:社会关系的分析视角和解释。

3.冷战后国际关系论战的三种内涵:传统主流学派争论的继续;建构主义的异军突起;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的论战。

4.走进新千年:国际关系理论的新进展。

(1)在本体论上,继续向着软理论的方向迈进。(2)在认识论上,经验主义和诠释性理论分析视角平分秋色。(3)在方法论上,科学实证主义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4)在研究议题上,向着分散化方向发展,众多传统研究议题重新回归到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心。

思考题

1.阐述理想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主张,并作简要评论。

2.阐述齐默恩的主要观点主张。

3.阐述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4.阐述科学行为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5.阐述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和方法论主张。

6.阐述传统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7.阐述传统主义学派的主要方法论主张。

8.科学行为主义对传统主义的批判主要有哪些内容?

421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22 9.传统主义对科学主义的批判主要有哪些内容?

10.简述第二次大论战的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评价。

11.如何评价第三次大论战?

12.阐述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推荐阅读书目

1.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二、三、四、五章。2.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十二章。

3.罗伯特·基欧汉编:《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郭树勇译,秦亚青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24-38页。

4.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二、三、四、五、六章。

5.Ken Booth and Steve Smith, 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oda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5. Chapter 1.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第二章现实主义(I):学术流派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现实主义的理论起源于历史发展;理解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主要理论内涵;弄清现实主义理论之要义;掌握现实主义重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掌握现实主义理论各分支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深入理解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学会联系现实以及通过与其他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比较来评估现实主义的理论价值。

第一节现实主义理论概说

一、现实主义理论的起源

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对人性的悲观看法,对权力的关注,对政治是由利益冲突所决定的,是对权力的争夺和分配的观点,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历史和哲学基础。而主权国家中心论,则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

二、现实主义的理论特点

现实主义谋求阐释的是世界的现实情况(how the world is),而不是世界的理想情况(how the world ought to be)。对现实主义者来说,政治就是在一个缺少资源的世界上,群体间为了权力、声望、影响和安全而不间断地进行的斗争。

三、现实主义的学术分支

古典现实主义(classical realism);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进攻现实主义(offensive realism);防御现实主义(defensive realism);新古典现实主义(neoclassical realism)。这些分支有共同的假定,也有不同的观点。

第二节古典现实主义

一、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渊源

1.现实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思想根源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修昔底德(权力的重要性);马基亚维利(国家本质);霍布斯(自然状态);卡尔;尼布尔。

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死于公元前400年),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最早论述了今天可称为“权力政治”的东西,即利益的冲突和权力的不均衡会导致战争。

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君主论》的主要内容有:提出了古典现实主义的一个中心命题,即人性恶。提出了国际关系中结盟的利弊和后果。提出了军事力量在国家竞争中的重要性。

卡尔(E. H. Carr, 1892-1982)在《二十年危机》中强调事实与理想的区分。真正的科学应当说明“what is”而不能仅仅解释“what should be”。他强调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权力始终是政治的核心成分,政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权力政治;第二,道义只能是相对的,道义是权力的产物。

423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24 二、古典现实主义:基本理论假定与理论特征

1.国家是主要行为体。

2.国家是单一/理性的行为体。强调人天生就是利已的,个人权力意志的放大就是国家的权力

欲。

3.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生存是国家的首要目标)。

4.国际关系的本质是冲突(悲观、循环史观)。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把古典现实主义称为人类本性现实主义(human nature realism)。

三、古典现实主义:摩根索

1.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

2.权力斗争中国家的政策目标(维持现状、帝国主义、追求威望)。

3.国际和平的条件(自我克制、均势机制、外交)。

摩根索(Hans Morgenthau,1904-1980)的《国家间政治》认为,理论核心是权力政治。国家的行为都是从被界定为权力的利益出发的。国家是作为理性行为者行事。国家目标与其权力或能力是相称的。所谓权力政治(power politics)指国际政治同一切政治一样,都是为权力而斗争。国家对权力的追逐,必然导致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权力的不均衡和和战争。权力均衡能够维持秩序与和平。

四、古典现实主义:其他代表人物

沃尔弗斯;雷蒙·阿隆;约翰·赫兹(安全困境)等。

五、对古典现实主义的评价

第三节新现实主义

一、二战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与新现实主义的出现

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代表作是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1979年发表的《国际政治理论》(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二、新现实主义:沃尔兹

1.对古典现实主义的改造(国家目标、原因层次、理论性质)。目的与手段:权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国家最终关心的是安全。原因与结果:权力政治是国家与由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2.基本概念:体系结构。

3.基本假设:(1)国家趋于相互制衡权力;(2)两极体系比多极体系稳定;(3)国家关注相对收益,难于合作。

4.新现实主义的主要观点。

单位与体系的互动:国家作为统一的、以生存为最低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构成国际体系的单位。国际体系的变化,是单位实力对比的变化造成的。它的特性是由大国数量决定的。未来的结果,取决于国家的动机,也取决于体系的结构。

强调体系的压力:权力斗争是国际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的产物,而不是人性(the nature of man)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的结果。

国际体系的性质:无政府的国际体系,决定国家间的关系必然是一种紧张状态。

关于“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一个国家为保障安全而采取的措施,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国家为了安全而相互采取的措施,造成了国家难以摆脱的一种困境。新现实主义认为,以安全为代价追求权力是不值得的,因此国家有时会选择谈判而不是战斗。

三、新现实主义:其他代表人物

1.罗伯特·吉尔平:(1)体系变化论(2)霸权稳定论。

2.瓦特:威胁平衡论。

3.米尔斯海默:进攻性现实主义。

四、对新现实主义的评价

第四节新古典现实主义

一、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产生背景

二、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思想

新古典现实主义进一步强调了内部变量与外部变量、系统变量与单位变量的结合。国家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它的国际地位和相对物质力量。不过,这种权力地位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国家领导人的作用为媒介,即领导人如何认识国家权力地位以及对资源的支配程度如何。

三、对新古典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学派的评价与批判。

思考题

1.比较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2.阐述摩根索、沃尔兹的主要思想。

3.简述现实主义的理论发展线索。

4.简述卡尔、吉尔平、米尔斯海默等人的现实主义思想。

阅读书目

1.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二、三章。

2.罗伯特·基欧汉编:《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一、四、五、七、十一章。

3.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7-102页。

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徐昕等译、王辑思校),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21.35-43.63-122.220-283页。

4.倪世雄、金应忠主编:《当代美国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文选》,浙江,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第23-36.51-60、163-173页。

5.肯尼思·汤普森:《国际思想大师》(耿协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42.77-92.111-129.195-206页。

425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26 6.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4-96.111-123

页。

7.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武军等译,邓正来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5-49.85-98.184-207页。

8.法利德·扎卡利亚:《从财富到权力》(门红华、孙英春译,古田校),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16-62页。

9.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章。

10.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章。

11.Paul R. Viotti,Mark V. Kauppi, 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Realism, Pluralism, Globalism, and Beyon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9. Chapter 2.

12.Marc Genest著:《冲突与合作:演进中的国际关系理论》(英文版),第一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或者参考Marc Genest,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Evolv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rcourt Brace& Company, 1996. Chapter 2.

13.彼得·卡赞斯坦、罗伯特·基欧汉、斯蒂芬·克拉斯纳:《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四、五部分。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 第三章现实主义(II):战略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现实主义战略理论的基本内容;弄清均势战略、冲突理论和威慑战略的起源;掌握各种战略理论的基本要旨;理解各种战略理论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了解和把握各种现实主义的战略理论特别是均势战略和威慑战略;从理论和历史经验两个层面上掌握各种战略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均势理论

一、均势概念、均势模式与历史中的均势

1.均势概念:力量均衡论;稳定状态论;权力手段论;保守政策论。

2.均势模式:摩根索两模式论(直接对抗式和竞争式);西奥多·考伦毕斯和詹姆斯·沃尔弗的均势变体论;埃弗里·戈登斯坦的均势三范式。

3.均势的历史轨迹:戴维·休姆的古典均势;伯纳多·鲁塞莱和马基雅维里的意大利均势;乌德勒支和威斯特伐利亚均势;维也纳均势;美苏核均势。

二、四种均势类型与当代均势理论

1.四种均势类型:欧洲均势(维也纳会议至一战爆发);过渡性全球均势(两次世界大战间);两极均势;全球多级均势(20世纪60年代以后)。

2.当代均势理论:基辛格、英尼斯·克劳德、卡尔·多伊奇、、默顿·卡普兰等人的均势观点。

三、对均势理论的反思和评价

第二节冲突与战争理论

一、冲突概念

1.冲突概念:某一可认同的人群有意识地反对一个或几个其他可自我认同的人群,原因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相互抵触或看上去相互抵触。

2.有关冲突概念的主要代表性观点:刘易斯的价值冲突说;科塞尔的环境冲突说;乌尔斯·路特巴希尔的理性决策说;沃尔兹的冲突三意象说(人性冲突论、行为冲突论和体系冲突论)。

3.冲突的种类:暴力冲突与非暴力冲突;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二、冲突的微观理论

1.生物学和心理学解释:威廉·詹姆斯和威廉·麦克杜格尔的攻击本能论。

2.社会学的解释:女性主义者的性别本能说;洛伦茨的“种内攻击说”;挫折-攻击理论和转移理论;社会习得理论。

三、冲突的宏观理论:国际战争

1.冲突的宏观层次:社会层次、民族国家层次和全球体系层次。

2.冲突的宏观理论:冲突功能论;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互动论;社会冲突论(文化、种族差

427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异等);革命战争理论;昆西·赖特等人的战争起源论;军备竞赛与战争理论。

第三节威慑理论

一、威慑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代表人物

伯纳德·布罗迪、基辛格、罗伯特·鲍伊、罗伯特·奥斯古德、唐纳德·布伦南、托马斯·谢林、赫尔曼·卡恩等。

二、威慑理论的主要内容

威慑和军备-反应过程;核威慑战略与核战争的控制理论;裁军、军控与威慑;21世纪的核威慑理论。

三、对威慑理论的评价与反思

思考题

1.试述均势概念的内涵。

2.简要评价均势理论。

3.试述冲突概念的内涵。

4.阐述冲突的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的主要内容。

5.阐述威慑理论的主要内容。

阅读书目

1.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五、六、七、八章。

2.肯尼思?华尔兹:《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序言、导言和结论。

3.提莫?邓恩等主编:《八十年危机:1919-1999年的国际关系》,新华出版社,第261-301页。

4.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一、二、三、五、六章。

5.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五章。

6.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10章。

7.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9章。

8.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美国在国际武装冲突中的支持行为(1945-1988)》,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章。

9.(美)威廉森·默里,阿尔文·伯恩斯坦,(英)麦格雷戈·诺克斯主编:《缔造战略:统治者、国家与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9章。

10.(美)帕雷特(PoterParet)等:《现代战略的缔造者,从马基雅维利到核时代》时殷弘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部分。

11.(美)加迪斯 著,时殷弘,李庆四,樊吉社译:《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1-10章。

12.(美)肯尼迪编,时殷弘等译:《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1-10章。

428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文标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探析 作者姓名:李超 作者单位: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邮编:118008 摘要:从当下的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设置来看,存在着教学计划安排随意性,军事理论课教师编制供给不足,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欠缺,科研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当在教学理念的塑造,完善规章制度体系,构建有力的师资队伍,灵活教学模式加强同部队的合作等方面寻求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教学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李超(1979-)男,辽宁康平人,讲师,硕士,军事理论研究,superlee336@https://www.doczj.com/doc/0a5093017.html,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的 问题与解决路径探析 军事理论课在普通高校的开设,是加强国防教育在高校全面展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有效途径,更是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大举措。国办发[2001]48号文件颁布以来,我国各高校在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收效,达到了国防教育的预期目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当前我国在国防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的不到位,编制体制和机构设置的不合理,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使得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效果还需要不断的改善和提升。对于军事理论课教师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而言,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客观正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办发[2001]48号文件从组织领导、工作规划、师资配备、相关保障等方面,对全面实施普通高校学生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军事理论课缺乏系统性统筹,教学计划落实不得力 《国防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然而,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的认识上存在偏见,教学计划的落实不得力,尤其是在教学计划安排中军事理论课不能享受到专业课及其他课程同等的重视程度,常常被作为课程设置的填补。有些只是在新生入学的军训期间,开设一两次军事理论讲座,讲解一些基本军事知识,没有系统性的安排,甚至课程在课表中没有得到体现。有些学校在课时上不能得到保证,存在严重缩水的现象,不能严格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规定,达不到36学时的量化标准。有些学校不能在正常的课程计划内设置课程,将军事理论课集中在业余时间开展,还有的学校把军事理论课作为选修的形式开设,学生出勤率得不到保证,过分集中授课的效果也不明显。根据统计数据分析,2008年4月有专家称,全国高校学生军训按课程建设的不足30%,

军事理论课程个人看法

中国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中国的崛起和复兴是一个目标,中国人民近两百年的愿望就是中国再入世界强国之列,中国的文化传播四方,中国的道德与经济足够影响世界,中国能为世界的发展提供新的模式和思路,中国同样具有维护世界和平并与自己国力相适应的国防现代化力量和军队。 信息化时代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信息是战争中的核心要素,要打赢未来反侵略和维护国家统一、安全的战争,就必须适应这种时代潮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重视发展高科技技术和培养高科技人才,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检验。国民尤其是年轻的一代,由于长期处于和平时期,对国防和部队现代化建设很难说有亲身的感觉和深刻的认识,长久的和平让很多人对于安全与和平的关系没有清醒的认识,逐渐的就滋生出一种麻痹的思想,盲目自大或者妄自菲薄这两种情况在网络中可以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但中国目前是处于崛起前的关键时刻,可以说如果近一二十年能走的正确,那么过了这个坎,崛起就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指日可待,可这需要中国所有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包括年轻人,这一二十年中,现在的年轻人将逐渐的充实到社会的重要岗位上,逐渐成为中坚和骨干,对于国防与军队建设更是如此,所以对年轻人的培养更是刻不容缓。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来,我们的人生从高中到大学就是一个转变.从一个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从一个不独立有依靠思想的人向一个独立而必须自己面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这样一个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对我们进行恰如其分的军事理论教育,有助于我们强化自我的思想意识,开始体会自我,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在这个教育中,我懂得了一些国防和军事知识,开始思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对自己的国家负责.让我不仅认识到自己对自己,或父母,朋友的价值,更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些中国国防力量,增加了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了解了一些军事思想,懂得了一些世界军事力量和战争,使自己的目光更加高远. 在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了解我们的祖国,更坚定的认识到自己身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志存高远,心系祖国,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读书.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也不断地在完善自己,目标从无到有,从不坚定到坚定,把生活的每天付诸于学习和提高.这是我知道了中华民族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和信仰,而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和为之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充满感恩,我感谢保卫全国人民的解放军战士,感谢中国,感谢一切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作出贡献的人们.感谢那些为祖国国防贡献汗水和智慧的一切人民.虽然,我的感谢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军事教育至少让

园林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葡萄酒专业《园林工程制图》(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2206004 课程中文名称:园林工程制图 课程英文名称:Landscape drawing 课程性质:限选、考查 使用专业:葡萄酒专业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总学时:36+18 总学分:3 预修课程:生物化学、基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发酵工程 课程简介:《园林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学习这门课主要是通过听课及反复的作业练习,逐步掌握园林制图和识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能力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绘图及识图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建议:《园林制图》,全国高职高专园林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黄河水利出版社。 参考书: 1、《园林制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园林制图》,王浩正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3、《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江苏科技出版社 4、《建筑制图与识图》,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 课程的基本特性 本课程是葡萄酒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园林制图技术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2、牢固掌握园林制图的基本概念,掌握三面正投影规律、学会绘制一些基础图形,掌握园林制图的基本方法;

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会利用园林绘图方法绘制园林图纸,能够初步识读工程图。 三、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园林制图基础知识 1. 教学内容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基本制图标准;绘图步骤和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制图标准。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基本制图标准。 难点:基本制图标准的掌握。 第二章投影原理 1. 教学内容 投影基本知识、三面投影及其对应关系。 2.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投影的概念,掌握投影的分类和特点;理解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清楚投影概念、分类,熟练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几何特性。 难点:掌握三面投影图的内在对应关系。 第三章点、线、面的投影 1. 教学内容 点、直线、平面正投形的基本规律。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点、直线、平面的三面正投影特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准确的判断点、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各种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来正确进行绘图和识图的能力。 第四章曲线和工程曲面 1. 教学内容 曲线的形成、分类、投影特性;各种曲面投影的画法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曲线及工程曲面的形成及其投影的画法。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曲线、曲面的形成和分类 难点:柱面、锥面、柱状面、锥状面、单叶回转双曲面、双曲抛物面、正螺旋面的投影作图方法。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是使学生正确理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其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汽车维修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二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好学上进、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设置说明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为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开僻了另一片天地,由于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具有服务性工业企业的特征,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就越需要企业管理,毕竟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为此,在有关汽车维修专业开设了《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这门课,目的是为了在培养更多“懂管理的技术维修人员”的同时也培养更多“懂维修技术的管理人员。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属于专业基础课,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适用于高职高专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了解、掌握维修企业管理知识。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3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论 1.1企业管理基本概念 1.2工业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 1.3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厂长/经理负责制 1.4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机构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机构,正确认识将来工作后自己的工作性质。 第二章企业经营管理 2.1汽车维修业现状及行业特点

2.2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 2.3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务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业现状及行业特点,为将来步入社会作充分准备。 第三章生产技术管理 3.1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管理 3.2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管理 3.3汽车预防维修制度 3.4汽车的维护和修理 3.5汽车检测与诊断 3.6汽车维修企业的科技管理 3.7技术责任事故及处理 了解汽车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重点掌握汽车的维修和修理及检测与诊断等。 第四章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 4.1汽车维修质量管理概述 4.2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 4.3汽车维修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4.4汽车维修企业的质量检验 4.5汽车修竣出厂规定与验收标准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企业的质保体系有一定的理解。 第五章维修物资及设备管理 5.1汽车维修物资管理 5.2汽车维修设备管理 都作为简单掌握内容 第六章企业财务管理 6.1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管理 6.2汽车维修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6.3汽车维修企业的营业收入 6.4汽车维修企业的成本管理与费用管理 6.5汽车维修企业的利润和分配 6.6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报告 6.7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分析

《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及其哲学问题》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及其哲学问题》教学大纲 第一讲自然科学与哲学 1、从自然科学对哲学的作用和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作用说明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关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从自然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来看,也就是哲学的根和源的问题:(一)自然科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1、哲学是从非哲学开始的。这里哲学是指科学的哲学,不是指某些“意识形态的哲学”。同任何知识领域一样,哲学不能从它自身产生出来,哲学从具体科学开始。2、自然科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1)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突破,向哲学提出了新的问题,要求予以解决;而哲学则由于充分认识到向自己提出问题的现实基础,从而正确地解决由于自然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2)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自然科学是产生哲学的土壤,为哲学提供丰富的养料。(3)科学的哲学只有吸取新的自然科学成就,才能战胜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哲学。(二)脱离自然科学的哲学是贫困的哲学。自然科学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 1、每一代的哲学思想无不打上自然科学发展的印记。 2、自然科学的进步必然要改变唯物主义的形式。 3、倾听科学实践的呼声,对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作出新的科学概括。从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作用看:1、自然科学的产生离不开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需要哲学的向导。2、科学的哲学对自然科学发展起促进作用。3、蔑视哲学是错误的。 4、自然科学要关心哲学问题。 5、哲学不是自然科学的“裁判官”。 6、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最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检验科学真理的标准是科学实践,而不是哲学。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给科学开路的。 9、哲学鼓励百家争鸣。10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现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同自然科学相结合。 2、为什么说自然科学的进步必然要改变唯物主义的形式? 唯物主义的内容、范畴、概念,要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增添新的内容,甚至改变。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自然科学发生了巨大的革命,唯物主义的时空观也发生了变革。相对论揭示了时空之间以及时空与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革新了牛顿的时空观,而且也革新了仍然以经典力学为基础的恩格斯的时空观。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的其他概念、范畴,诸如因果性、必然性与偶然性以及认识论的许多问题,都同前人的许多命题、思

大学生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和军事训练的意义

大学生参加军事理论学习和军训的意义 摘要:探讨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的现实意义,提出国防教育应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法规、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出这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意义途径军事训练 一,开设军事理论的意义 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开设军事课程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要着力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第一,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军事课是对国防和军事的理性认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沦与实践的教育。从道德意义上说;保卫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最高的社会公德。因此,国防教育与“两课”教育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

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并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此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二)高校开展军事理论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 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作出贡献。 s 二军训的意义 一)学生军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水工建筑物教学大纲

《水工建筑物》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水工建筑物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常见水工建筑物的型式及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各种常见水工建筑物在各种水利枢纽中的布置原则,以及运行管理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层水利单位的工程实际问题,配合其它有关课程的学习,为今后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运行、管理和维修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数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水力学、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建筑材料、水资源管理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本知识。 本课的后续课程: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管理等。 三、课程的特点 本门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综合性专业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在学习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通过课程实训等环节,锻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工建筑物种类繁多,型式多种多样,在学习过程中,只能重点学习几种典型建筑物,了解其一般规律。 四、教学总体要求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学生学完本课以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对重力坝、拱坝、土石坝、水闸及河岸泄水建筑物(其中包括溢洪道和泄水隧洞)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条件,有较深的理解;对其它水工建筑物的基本型式和工作原理有一般的了解。 2、懂得从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出发,根据任务和具体条件选择水工建筑物的型式、确定其基本尺寸,初步掌握其设计方法和步骤。 3、能根据水工建筑物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设计其主要细部构造。 4、了解水利枢纽中各种水工建筑物的布置原则,以及具体的地形、地质、水文、施工、运用等条件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目录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1) 《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教学纲 (10)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16) 《电机变压器》教学大纲 (28)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34) 《数控加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40) 《安全用电》教学大纲 (45) 《自动检测与传感器应用》教学大纲 (51)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59) 《》实验教学大纲 (64)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72) 《钳工实训》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79) 《电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86)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91) 《电子技术应用》教学大纲 (97) 《变频与直流调速》教学大纲 (100)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大纲 (103) 《管路拆装》教学大纲 (106) 《可编程序控制原理及其应用》教学大纲 (110) 《触摸屏应用技术》教学纲 (112) 《自动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115) 《焊接技术》教学大纲 (119) 《机电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124) 《公共礼仪》教学大纲 (129)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135)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142)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造就本行业中级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工作领域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使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符合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的现实需要,并能适应未来产业调整、技术升级带来的各种变化,为学生顺利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中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学习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准确对接,合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 4、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的成长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学环节组织和设计方面,努力塑造工作岗位的情境和要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安全意识以及文明生产习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2、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中级技能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领导科学教学大纲

领导科学 Leadership Scineces 课程代码:ZHO34009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教学时数:45/6 学分设置:3 修读性质:必修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简介 领导科学是以提高效能为研究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基础理论学科,它既研究人与人的关系,又研究人与客观对象的关系,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之一。从应用性上讲它研究的对象是领导活动,其任务是揭示领导活动的规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本课程,主要是掌握领导科学对实践理性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本课程是使学生掌握领导的学科规定性。领导在个体素养与群体结构,领导活动的根本机制,领导决策,战略实施,领导方式、方法等知识,从而使学生在管理和实践活动中,增长领导才能,为今后从事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领导科学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准确认识领导的含义和特征,深刻领会领导的本质和价值,正确把握领导活动的要素和规律,全面掌握领导的内容和职责,科学预见领导的前景和趋势,加深对现代领导规律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运用领导规律,应用领导知识,培养和提高现代领导技能。 三、课程内容 第1章领导概述(3学时) 掌握领导的概念,认识领导的特点、明确领导与管理的区别;理解领导的基本职能、领导的地位与作用、领导活动的基本内容等。 1.1领导的概念与特点 1.2领导的本质 1.3领导与管理的辨识 1.4领导的职能 1.5领导在社会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1.6领导内容

第2章领导理论(6学时) 了解领导理论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明确每一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领导理论,认识每一种理论的基本观点,为开展有效的领导奠定理论基础。 2.1领导特质理论 2.2领导行为理论 2.3领导权变理论 2.4其他领导理论 第3章领导生态:三边互动(3学时) 明确领导活动的过程、三边的关系;掌握领导者、被领导者及领导环境的概念、类型、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了解领导活动的内部环境——组织的概念、类型与功能等。 3.1领导过程与领导生态 3.2领导者 3.3被领导者 3.4领导环境 第4章领导者的职位、权力与责任(3学时) 掌握领导者职位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权力的基本构成、权力与权威的关系、领导者应承担的基本责任;明确权力的获取与丧失等内容。 4.1领导者的职位 4.2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权力 4.3领导者的责任 4.4未来领导者面临的挑战与任务 第5章领导体制与领导结构(3学时) 认识领导体制与领导结构对领导活动的影响;明确领导体制的作用、内容与类型;掌握领导组织结构的类型与变革趋势。 5.1领导体制 5.2领导结构 第6章现代组织领导者的角色定位(6学时) 明确领导者在组织中承担的各种角色,掌握扮演好各种角色所需要的技能,提高领导者的领导水平。 6.1关于组织领导者角色的几种理论

微课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信息时代和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迅速升温。它以其灵活、便捷、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的特点备受教学推崇。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现状,结合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将微课教学融入到军事理论课教学之中,使其成为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课;军事理论课;应用;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2 军事理论课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手段,也是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树 立和养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防科技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和高科技国防设施日新月异,这就需要军事理论课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将新时代的国防理念传输给学生。与此同时,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丰富,他们的认知习惯已由传统的书本、课堂转移到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如:互联网、

智能手机、MP4、iPod等)。而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此,加强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近几年,微课因其开放和共享教学资源的理念迅速在全球兴起。其高效化、便捷化、碎片化、移动化、交流互动性强的特点,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迎合了时代要求和大众学习习惯,将成为高校信息化时代课程学习的一种全新的模式。[1] 基于此,笔者尝试将微课教学运用于军事理论课教学之中,以弥补传统课程教法单一,内容无法时时更新的不足。微课的引入将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现状 自200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和教育部、总参、总政《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下发以来,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学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一)从课时上看,军事理论课的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 军事科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科学,综合性强,融汇了历史知识、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现代高科技,内容十分丰

道路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大纲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道路工程制图与识图》制定时间:2016.11.06 课程代码:所属系部: 制定人:批准人: 二、基本信息 学分:课程类型:专业技术基础课 学时:64 先修课:无 授课对象:初中起点中职学生后续课:《建筑CAD》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道路工程技术、造价、管理专业专门人才所必须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绘制、阅读公路运输类专业图纸,掌握投影理论与表达方法,为以后的学科做好准备。 ①能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具有较熟练的绘图技能。 ②能够掌握建筑制图标准,正确绘制建筑工程图样。 ③能够运用投影理论,进行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④能够运用正投影原理,绘制平面体及曲面体的三面正投影,正确对形体进行表达。 ⑤能够绘制轴测投影。 ⑥能够熟悉组合体视图及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⑦能够熟练识读道路施工图。 ⑧能够运用道路施工图的知识绘制施工图。 (2)知识目标 ①熟悉国家建筑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 ②掌握投影的基本理论,熟练绘制形体三视图。 ③了解制图原理,熟悉对形体的表达方法。 ④掌握道路工程构造原理和主要构造方法。 ⑤了解道路工程施工图规范,掌握道路工程施工图的读图方法与内容。 ⑥掌握道路工程施工图绘制方法与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具有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 ②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包括工程制图与工程图识读两个模块,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分为六个项目(制图基础、投影知识、形体视图、轴测投影、工程形体表达、道路工程图的识图与制图)。 本课程必修64学时,其中讲授44学时,实训20学时。教学4学时/周,共16周。

《管理学通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通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管理学通论》与《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一起,是为充分发挥我校在管理、经济与法学方面的学科优势,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而面向全校所有非管理类本科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和管理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管理导论 本章教学目的:理解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的含义,了解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明确管理的性质、职能和管理环境对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认识管理学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本章主要内容: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职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环境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本章重点、难点:是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职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理论的演变。 本章参考文献: 1、《科学管理原理》,[美]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著,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著;吕明,袁舟译,1987 年,上海译文出版社。 3、《工业企业管理原理》林友孚等,1986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陈佳贵,1998,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5、《管理数学入门》,萨公强,1982,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本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概念及其内涵?

2、管理经历了什么样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管理的性质如何? 4、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方法有何特点? 5、管理者有哪些类型? 6、管理者的技能及其结构如何? 7、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有何区别? 8、管理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9、管理环境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要研究管理环境? 10、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11、管理学有何特征? 一、管理的产生、发展与对象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3、管理的对象 二、管理的性质、职能与方法 1、管理的性质 2、管理职能①基本职能②具体职能 3、管理的基本方法 三、管理者 1、管理者的定义及分类 2、管理者的技能①技能分类②技能结构 3、管理者的时间分布 ①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 ②成功管理者与有效管理者的时间分布 四、管理环境 1、管理环境的定义及分类 2、管理环境分析 五、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特征 1、管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3、管理学的特征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试课。3学分。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的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管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 3.熟练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与功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无 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王春利、李大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管理学》,邢以群,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徐国华,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绪论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性质 3.管理学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以及对管理学的贡献;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阶段:X理论、Y理论、Z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权责理论学派;中国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霍桑实验;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难点:X理论、Y理论、Z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意义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意义 摘要: 探讨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国防教育应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法规、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出这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意义途径 自从进入大学以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军训教育,从开学的军事技能训练到军事理论课程,以此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军事素质。而作为受教育者的我,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和提高,汗水与欢笑、感动与深思、激动与忧虑以及一股不可遏制的爱国激情冲击着我的心,在其中我受益匪浅。在短暂而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第一次与祖国母亲贴得那么近,由衷地体会到对她的爱,深切地感受到她的脉动,也真心地为她的安危担忧。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学习军事理论,就大的方面来说,是让我们以一种居安思危的心态来认识国防,汲取各种军事理论的精华,放眼世界,立足当今。对个人而言,学习《国防教育》能加强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怀。因而,我深刻的感受到在高校开展学生军训教学工作的必要性,它既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对于军训教学对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意义我认为有以下四点: 一、增强国防意识 什么是国防?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如今,虽然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迟迟未决的台湾问题,剑拔弩张的日本与朝鲜等等这一系列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们在和平年代的忧思。因此必须加强国防,一个国防的国防建设是其主权的保证、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国防观念是其爱国精神及综合素质的体现。那么如何加强国防观念呢?军训教育就是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军训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国防、了解国防,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国防与我们息息相关,这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拓宽学生眼界,端正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增强国防意识是维护祖国的必须也是个人发展的必须。 二、端正爱国精神 爱国精神是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什么是爱国精神呢?其实这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绝不是盲目的热爱。其实爱国精神包含很多内涵,它既是一个人知识是水平的体现,也是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反映,也是一个人思想觉悟的展示,可以说爱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试题和答案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试题 和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 1.国防: 2.军事思想: 3.战略环境: 4.精确制导武器: 5.新概念武器: 二、填空题 1.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次,只有()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使()亿人丧生。 2.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保障。 3.国防的行为主体是()。 4.军事思想考察和回答的是军事领域的()问题。 5.《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 6.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之中。 7.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 8.人民军队建设思想是建设人民军队的()。 9.研究战争要从研究()入手,着眼战争的特点和发展。 10.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是()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1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力量。 12. 精确制导武器被誉为“()”。 13. 航天器运行速度分为第一、第二、第三()速度。 14.空间站是在载人飞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航天器。 15.指挥信息系统是军队战斗力的“()”。 16.指挥信息系统是军队一体化作战体系的“()”。 17.激光武器是利用激光的能量直接摧毁目标的()武器。 18.环境武器是指通过利用或改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来打击目标的武器。 19.非致命武器是指为达到使人员或装备()而专门设计的武器系统。

20.新军事变革进一步拉大了世界各国军队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上的“()”。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2007年1月24日联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大学生室内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学时。 A、18。 B、24。 C、36。 D、48。 2.公民服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为()岁。 A、19~39。 B、16~37。 C、17~36。 D、18~3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机构,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A、平等。 B、两个。 C、上下。 D、同一。 4.近代西方着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代表作是(): A、《战争论》。 B、《战争艺术概论》。 C、《战略论》。 D、《谋略》。 5.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基础。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社会。 6.江泽民提出“思想政治建设是军队革命化建设的()”。 A、纽带。 B、基础。 C、核心。 D、前提。 7.中国陆地边界总长是()多千米。 A、21900。 B、22900。 C、23900。 D、24900。 8.中国陆地海岸线长达()万余千米。 A、。 B、。 C、。 D、。 9.时间是未来战争的第()维战场。 A、一。 B、二。 C、三。 D、四。 10.世界上第一颗照相侦察卫星是()于1959年2月 28日发射的“发现者1号”。 A、前苏联。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11.高功率微波武器功率密度达到20~80瓦/平方厘米时,仅需照射()秒钟,即可造成人员死亡。 A、1。 B、2。 C、3。 D、4。 (二)多项选择题 1.大学军事课程的教育功能()。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2.按国防力量的构成方式进行分类,国防可分为()。 A、联盟型。 B、独立自主型。 C、防御型。 D、中立型国防。 3.国防义务与国防权利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A、对等性。 B、平等性 C、兼容性。 D、同一性。 4.第二炮兵由地地()和洲际等导弹部队及各种保障部队等组成。 A、近程。 B、中程。 C、远程。 D、战略。 5.马汉提出海权控制陆权的地带包括(): A、海峡。 B、半岛。 C、岛屿。 D、港口。 6.人民战争的基本特征是(): A、战争的正义性。 B、战争的自觉性。 C、战争的群众性。 D、战争的特殊性。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教学大纲

2010年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附件一:教学安排 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考试学期学分学时上机时数实验时数A1 002016 形势与政策(1) 1 0.5 1 0 0 A1 031106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上) 1 2 2 0 0 A1 0703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2 2 0 0 A1 100100 大学计算机基础 1 1.5 1 17 0 A1 112001 大学英语(A)1 1 4 4 0 0 A1 112144 大学英语(三级) 1 4 4 0 0 A1 112145 大学英语(四级) 1 4 4 0 0 A1 122004 高等数学(B)上 1 5 5 0 0 A1 123001 普通化学 1 3 3 0 0 A1 123002 普化实验 1 0.5 1 0 0 A1 320001 体育(1) 1 1 2 0 0 B1 030190 土木工程概论(E) 1 1 1 0 0 B1 080075 土木工程材料 1 2 2 0 17 A1 002017 形势与政策(2) 2 0.5 1 0 0 A1 031107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下) 2 2 2 0 0 A1 070374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2 3 2 0 0 A1 112002 大学英语(A)2 2 4 4 0 0 A1 112145 大学英语(四级) 2 4 4 0 0 A1 112146 大学英语(五级) 2 4 4 0 0 A1 122005 高等数学(B)下 2 5 5 0 0 A1 124003 普通物理(B)上 2 3 3 0 0 A1 124006 物理实验(上) 2 1 2 0 0 A1 320002 体育(2) 2 1 2 0 0 A1 360011 军事理论 2 1 1 0 0 B1 125111 工程力学I 2 4 4 0 8 A1 002018 形势与政策(3) 3 0.5 1 0 0 A1 030132 C++语言 3 2.5 2 17 0 A1 07037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 2 0 0 A1 100116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3 2.5 2 34 0 A1 110178 大学英语(A)3 3 2 2 0 0 A1 110179 中级口语 3 2 2 0 0 A1 110180 英语报刊选读 3 2 2 0 0 A1 110181 商务英语 3 2 2 0 0 A1 110182 综合翻译 3 2 2 0 0 A1 110183 实用写作 3 2 2 0 0 A1 122010 线性代数B 3 3 3 0 0 A1 124004 普通物理(B)下 3 3 3 0 0 A1 124007 物理实验(下) 3 0.5 1 0 0 A1 320003 体育(3) 3 1 2 0 0

环保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水处理设备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3033302 课程中文名称:水处理设备设计与应用 课程英文名称:Design&applictionforequipmentofwatertreatment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76 实验学时:10 总学分:5 适用专业:环保设备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环保设备专业(专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1.使学生了解水污染控制的环保设备在环境保护领域科研、设计、运行、管理等环节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提高学生对当前环保产业发展的适应能力。 2.使学生建立水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的宏观概念,掌握水污染防治方面环保设备的原理与设计、运行与管理等基本知识。 3.使学生对国内外先进的水污染治理的环保工艺及其设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了解适合我国国情的常用工艺设备及其发展方向。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环水污染控制环保设备在环境保护科研、设计、运行、管理等环节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2.掌握水污染防治方面环保设备的原理与设计、运行与管理等知识。

3.对国内外先进的水污染控制环保设备有大致了解,激发在此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愿望;能够设计一些典型的水污染控制环保过程设备。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先修课程:《工程制图》、《环境工程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等。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一)第一章物理法污水处理设备 教学内容:预处理设备(包括格栅、沉砂池、调节池)、沉淀池(平流式深沉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斜板沉淀池)、气浮装置、过滤装置、离心设备、磁分离设备等。 基本要求:掌握预处理设备中的格栅、沉砂池、调节池的设计计算方法;熟悉沉淀池的类型,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沉淀池,并进行沉淀池的设计计算;了解常见的气浮的方法,熟悉气浮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常用的气浮装置;了解常用的过滤装置、离心设备和磁分离设备,了解这些设备的基本构造和处理对象。 重点:预处理设备、沉淀池的类型,能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 难点:预处理设备、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学时:12h (二)第二章化学法污水处理设备 教学内容:混凝设备、电解槽、氯氧化设备、臭氧氧化设备 基本要求:掌握混凝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设备运行的特点,能进行混凝设备的初步设计;了解电解槽的种类和处理对象;熟悉氯氧化设备的特点;对臭氧氧化设备做初步的了解,分析氯氧设备和臭氧氧化的优点和缺点。 重点:混凝处理系统、氯氧化设备的特点 难点:混凝处理系统的设计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