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城关中心校刘志辉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九一八事变。

2、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

西安事变。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请先听一段音乐《松花江上》(教师播放)。同学们,我们从这低沉、忧伤的乐曲中,能听到什么呢?我们听到的是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是东北人民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懑;是东北父老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景象的惨痛。请同学们想一个问题,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一组投影。

[学生回答]①日本很早就作好了侵略中国的准备;②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③三十年代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④欧美国家忙于应付本

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⑤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九一八事变”目下的前两段内容。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真实过程。并能复述主要内容。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铁轨,反诬为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教师引导]请大家想一想,日本侵略军侵略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大家可以互相交换看法,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这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回答二:给侵略战争制造一个借口,以便师出有名。

回答三:为了欺骗世界舆论,给人造成一种是中国军队挑起事端的假象。

回答四:柳条湖距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很近,离东北重镇沈阳也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

[教师小结]确实是这样的,柳条湖事件是日本为了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而制造的一个借口。

[教师过渡]九一八事件以后,全国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时,南京政府、蒋介石的态度怎样呢?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东三省的沦陷。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一齐来读一下课本上关于蒋介石不抵抗和东三省沦陷一段的内容。

(再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体会东北人民失去家园的痛苦和对日本野蛮侵略的愤慨)

[教师引导]同学们,不到四个月,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负呢?一曲《松花江上》表现了东北人民的痛苦和愤慨。可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为现实服务。只有弄清了东北三省沦陷的真正原因并对其作深入分析,我们才能从中吸收到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下面,我们就来做这个工作。

(教师可适当做解释)

[教师引导]同学们,从上面材料中蒋介石的电报、讲话和国民政府的告全国民众书的内容中,我们应该能看出导致东北三省在四个月沦陷的主要原因是……

[学生回答]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教师引导]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呢?有什么理论依据吗?我们还是通过投影打出材料来分析。

国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因而没办法和日本作战。从第二则材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蒋介石对于共产党和人民的仇恨,宁愿让中国亡于日本,也不让落到共产党手里,这是关键的一点。当日本忙于准备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之际,蒋却在南方围剿红军,这种理论后来发展成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教师过渡]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是否其他社会阶层也在坐以待毙呢?我们说不是,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对应的是,九一八后,全国很快掀起了一个全国性的抗日高潮。其中主要的有东北人民的抗战,冯玉祥和吉鸿昌的“察哈尔抗日民众同盟军”的抗战,福建十九路军的抗战等。下面,我们看一看东北的抗战。

[板书]3.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三段大字内容和嫩江大桥之战的内容。了解当时的局势。

[学生看书]……

[教师强调]①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这是当时的主要呼声;②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③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同学们,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展开,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教师过渡]日军占领东北后,扶植清朝废帝溥仪建立起了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此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全国人民的抗日呼声日益提高,这时的蒋介石仍置民族危亡于不顾,继续“围剿”红军,最终导致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板书]二、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西安事变”一目下前三段内容,看完之后从中归纳出西安事变的背景。可以互相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学生看书][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回答二: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抗日。

回答三:东北军将士身负国仇家恨,不愿意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他们希望上前线抗日。

回答四: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

回答五:全国人民的抗日呼声的压力。

[教师小结]西安事变的背景:①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众抗日呼声日益高涨;②蒋介石既剿共又妥协的反动政策。

[板书]2.西安事变的过程

(可以放《西安事变》影片,让学生从动感画面中去体会当时的情景。)[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可以想像,假如你是共产党的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把蒋介石捉起来后,你准备怎么样处理蒋介石?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

[学生回答]回答一:杀掉蒋介石,因为从1927年开始,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死在了他的屠刀之下。

回答二:和平解决,逼迫他答应抗日,因为当时中日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

回答三:不能杀蒋介石,如果杀掉蒋介石,国共之间又会发生大规模内战,那只会对日本有利。

[教师过渡]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那么,西安事变到底是怎样解决的呢?下面我们看一下具体内容。

[板书]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最后一段内容,了解西安事变解决的真相及意义。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西安事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答]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教师提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谁在中间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生回答]中国共产党。

[教师提问]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占主导地位,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的目的也是逼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教师提问]共产党为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回答]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御日本的侵略。

[教师提问]从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件事看,我们从中能看

到什么?请大家想一想,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看到了共产党不计前嫌,以民族利益为先的博大胸怀。

回答二:看到了共产党的高瞻远瞩。

回答三:联合抗日已成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共识。

回答四: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回答五:看到了中国抗战取胜的希望。

回答六:看到国共对峙的关系在日本人面前自然地联合起来,共同对外。对峙接近尾声。

[教师小结]所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在于它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讲到,国共第一次合作,到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破裂。从1927到1937年,是国共对峙的十年,但这十年,随着形势的变化,双方的政策也在改变,一直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我们用一个简图表示。

[投影显示]

国共矛盾为主中日矛盾上升中日矛盾为主

1927年 1931年 1935年

[布置作业]

1.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是

A.1927年

B.1928年

C.1931年

D.1936年

答案:C

2.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发生在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西安事变后

D.七七事变后

答案:A

3.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华北事变出现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七七事变爆发

答案:C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以讲述九一八事变、事变后社会各界的不同态度,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抗战带来的转机等为主要内容。本课为抗日战争史的第一课,是为日军侵华、民族危亡的开始。 学情分析:学生每每学习这部分历史,都会热情高涨,心中充满爱国主义情绪,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理性的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及其危害、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思考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培养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全面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探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进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过程与方法: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课本,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解决策略:通过视频材料辅助及图表方式学习 难点:西安事变 解决策略:讨论如何处置蒋介石从而理解西安事变制造了改变抗站局面的机会,而能够把握住机会,将事变解决好怎至关重要。 教学过程预设: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城关中心校刘志辉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九一八事变。 2、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 西安事变。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请先听一段音乐《松花江上》(教师播放)。同学们,我们从这低沉、忧伤的乐曲中,能听到什么呢?我们听到的是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是东北人民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懑;是东北父老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景象的惨痛。请同学们想一个问题,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一组投影。 [学生回答]①日本很早就作好了侵略中国的准备;②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③三十年代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④欧美国家忙于应付本

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⑤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九一八事变”目下的前两段内容。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真实过程。并能复述主要内容。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铁轨,反诬为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教师引导]请大家想一想,日本侵略军侵略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大家可以互相交换看法,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这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回答二:给侵略战争制造一个借口,以便师出有名。 回答三:为了欺骗世界舆论,给人造成一种是中国军队挑起事端的假象。 回答四:柳条湖距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很近,离东北重镇沈阳也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 [教师小结]确实是这样的,柳条湖事件是日本为了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而制造的一个借口。 [教师过渡]九一八事件以后,全国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时,南京政府、蒋介石的态度怎样呢?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东三省的沦陷。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一齐来读一下课本上关于蒋介石不抵抗和东三省沦陷一段的内容。 (再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体会东北人民失去家园的痛苦和对日本野蛮侵略的愤慨) [教师引导]同学们,不到四个月,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负呢?一曲《松花江上》表现了东北人民的痛苦和愤慨。可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为现实服务。只有弄清了东北三省沦陷的真正原因并对其作深入分析,我们才能从中吸收到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下面,我们就来做这个工作。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板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爆发(时间、地点)

2.经过 3.结果 二、西安事变 1.背景 2.发生(时间、人物) 3.经过 4.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了解一组新闻: 1.变爆发70周年,辽宁省及沈阳市将相继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一波教授认为,这一天是国耻日,全体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惨痛的历史教训。“在这样的日子里,再搞嫁娶和开业之类的庆典活动,实在不应该”。 2.在去年“九一八”前夕,曾担任辽宁省副省长和政协副主席的林声在一次有老红军、老战士和二战受害劳工参加的座谈会上,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他说:“现在还有一些市民在9月18日这天仍然搞一些喜庆活动,这是不合时宜的”。林声的倡议不仅得到了在场的老红军、劳工等的热烈掌声,一些商家和市民也积极响应这一呼吁。 3.去年,原定于9月18日开业的沈阳一酒店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日,特意推迟了开业日期。一些原打算这一天喜结良缘的年轻人也改变了结婚日期。 4.今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张一波等人说:“国家应通过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种制度,最少也应号召人民不要忘记国耻,牢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5.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6.2003年9月18日,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72周年的国耻日。而这几天的珠海,却发生了足以令整个中国愤怒的一幕——数百名日本男客人组成的一个观光团,在一个五星级酒店中大肆“买春”,并公开称“就是来玩中国‘小姐’的”。 7.晨报合肥专讯13日下午2时,鄂州、珠海两地警方联手,成功抓获“9·16”珠海特大组织、介绍卖淫案重要涉案嫌疑人廖某。14日,鄂州警方将廖某移交珠海警方。 承上启下,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布置学生阅读68—7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在学生阅读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录音,烘托本课历史氛围。)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提纲(填空)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6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20世纪30年代,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日本加紧侵华。 2.时间:年月日。 3.地点:南满铁路。 4.经过:日军制造事件,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炮轰。 5.结果:①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沦亡。 ②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中共派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二、西安事变 1.目的:逼蒋抗日。 2.时间:年月日。 3.人物:、。 4.经过:扣押,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5.结果:中共派等到西安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的主张,西安事变解决。 6.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战线初步形成。 第17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卢沟桥事变 1.时间:。 2.地点:。 3.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4.结果:双方反复争夺,战斗激烈,佟麟阁、殉国,平津沦陷。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在民族危亡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 2.工农红军改编为、,奔赴抗日战场。 三、南京大屠杀 1.时间:。 2.日军罪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南京居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共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万人以上。 第18课血肉筑长城 一、著名战役 1.平型关大捷:⑴时间:1937年9月。⑵意义:中国抗战以来的大捷。 2.台儿庄战役:⑴时间:年春。⑵指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⑶意义: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⑴目的:粉碎日军的“”政策,振奋抗日精神。 ⑵开始时间:年8月。⑶指挥:。 ⑷目标:破坏,摧毁。 ⑸意义: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二、中共七大 1.时间:年4月。 2.地点:延安。 3.中心任务:讨论和的重要问题。 4.重大决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5.历史意义:为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三、抗战的胜利 1.日本投降的原因: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②中国的局部反攻和大反攻; ③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④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课程标准: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一、教材地位 《难忘九一八》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从整个近代史来看,这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于1931年至1936年,国共两党正在打内战,仍属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面对日本入侵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主要矛盾,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此外,学习本课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对如何处理中日关系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A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B通过学生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A.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B.让学生利用政史互融的特点,拉近历史,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会运用正确眼光审视历史;使学生学会用史实说话。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人教版必修Ⅲ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思想。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田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是20世纪末唱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歌词。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在中国留下了哪些壮丽的“诗篇”? 由此导入新课。 一、伟大的转折: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参考教材P86“历史纵横”) ●对象:“两个凡是” ●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 2、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年): ●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3、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改革开放。 ●意义: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过渡: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12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13大”,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4、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任秋菊 难忘九一八 教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结果;简单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了解日本在东北三省犯下的战争罪行;记住西安事变的时间、地点、目的和意义; 通过九一八事变发生背景的分析,从而理解日本侵华政策,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西安事变的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简述柳条湖事变的真相,培养学生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 结合历史地图册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册的能力和直观认识历史、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学习史料了解历史的真相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归纳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日本欠下中国人民的累累血债 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杨靖宇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让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政策的第一步,同时介绍日本的侵略罪行、东北人民的英勇抗战,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介绍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爱国责任感,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历史背景;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日本侵华政策的由来和九一八事变的关系 教学过程: [老师单元开篇]: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新的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请同学们打开第四单元的首页,从1931年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侵占我国的领土,掠夺资源、劳动力,残暴屠杀中国人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战争罪行。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抗日”成为当时的主旋律。经过14年艰苦的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历史解开了新的一页。下面,我们将一起来学习这段历史,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中华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在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在这一天拉响了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 1.教师出示图片,并将学生简单叙述九一八事件的大致经过。 学生回答: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经过——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2.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3.教师提问:伪满洲国于何时何地成立?执政是谁?有哪些危害? 学生回答:1932年,长春。执政是末代皇帝溥仪。危害: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提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 学生回答: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6课 难忘九一八鲁教版知识点练习三十一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6课难忘九一八鲁 教版知识点练习三十一 第1题【单选题】 下列选项与右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A、“两湖战场北伐铁军称号” B、“ 东北柳条湖局部抗战” C、“宛平卢沟桥全国性抗战” D、“刘邓大军大别山战略反攻”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图是教育部司局函件的标题,其中“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

第3题【单选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陕北会师 D、西安事变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 【答案】:

第5题【单选题】 上海商务印书馆以出版新式教科书而享誉近代.1933年该馆出版了新的历史教科书,书名冠以“复兴”二字,寓意相当深刻.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出现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17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将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更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简述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结果和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第9题【改错题】 全国性的抗战始于九一八事变。 【答案】:

《难忘九一八》教案设计二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设计二 学习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及其危害、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探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进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 3、引导学生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用历史的眼光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张学良、杨虎城,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学习难点:西安事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①阅读教材找出九一八事变时间、地点和结果 ②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有何反应?(蒋介石、全国人民、中国共产党) ③西安事变的背景是什么?找出西安事变的时间、人物、结果和意义。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①九一八事变以后,当时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却执行不抵抗政策。(大屏幕显现不抵抗政策,链接到蒋介石图片及给张学良密电,内容: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为什么蒋介石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请同学们分析。 ②请同学们分析西安事变发生后,全国各界会有什么反映?请同学们讨论,积极发言。 ③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对蒋介石实行“兵谏”? (三)拓展延伸 1、伴随着歌曲《松花江上》,展示一副副图片,如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沈阳、1931年日军侵略中国东北满洲里、日军残杀中国老百姓等,使学生充分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难忘九一八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蒋介石不抵抗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认识。 3.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

三、教学方法 1.情景引导法。 2.讨论法。 3.材料提炼法。 4.讲解法。 四、教学过程 (一) 九一八事变 [视频] 九一八事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 在学生提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补充。 引导一:日本为何制造“柳条湖事件”? 引导二:日本打到我们家门口,作为中国人,正常反映应该如何?而事实呢? 引导三:引导学生判定蒋介石的态度,教师可以出示材料。 引导四:蒋介石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呢?有什么理论依据吗?出示材料。 引导五:东北三省沦陷后,人民生活在日本的铁蹄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可以通过日军大量的屠杀、迫害中国人的图片配上插曲《松花江上》将日军在东北的种种罪行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得出九一八事变的第一个结果──东北三省沦亡。 引导六:面对日本残暴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反映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一些图片、视频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东北抗日联军在“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岁月里,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与日寇

七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3)鲁教版

难忘九一八(3) 一、设计理念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养成自觉的探究性自主学习习惯。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学会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学习,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通过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三、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1.提前安排预习课文、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2.准备好必需的相关图片、地图、录音机、投影仪等。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提问:你想知道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吗?谁知道我国的国耻日是哪一天?有什么来历?……我们要学好历史不忘国耻警钟长鸣。 学习新课: 投影(或挂图):东北三省沦亡示意图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并说出时间和大体经过。 板书: 一、九一八事变 1931.9.18 师生互动:以对话方式解决下列问题 1.分组回顾列举出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并选一名代表口述出来(认识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2.讨论:日本为什么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又一次侵略中国?(探究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3.思考: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制造借口) 4.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哪些史料说明了这种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5.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请举例说明。 6.最后,教师强调:这些事例说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已经开始了。 过渡到第二目:投影: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

第6课难忘九一八 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内容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标准 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形成学生的大局观、民族利益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教师: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心里很难受。 教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九一八变成了一个悲惨的时刻,从此东北三省的人民脱离了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而只能到处流浪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九一八事变。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的开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完成以下表格。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2020.2 鲁教版)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导火线(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赔款2100万元 ③(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 1、英俄支持阿古柏侵占新疆。 2、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3、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事件:黄海大战(邓世昌血战黄海);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 3、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通商口岸):増辟通商口岸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义和团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经济: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④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初二历史《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钟祥市旧口一中吴庆艳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难忘九一八》,设计课时为一课时,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下面我从教材、教法、 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板块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第一版块:说教材 1、教材内容、地位 《难忘九一八》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从整个近代史来看,这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于1931年至1936年,国共两党正在打内战,仍属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面对日本入侵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主要矛盾,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⑴、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⑵、方法与过程: A、通过学生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B、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C、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B、通过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重点与难点及落实方案 (1)九一八事变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 方案:通过材料提炼信息以及学生复述,回答相关问题,完成相关目标。 (2)西安事变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又是本课的难点

冀教版八上第18课难忘九一八

第18课难忘九一八 一、课程标准: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过程与方法:多渠道收集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地图、音像等,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爱憎分明;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的博大胸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四、学法指导: 抗日战争是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期。课文三个子目内容紧密联系,围绕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展开: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中国人们开始了局部抗战;民族的怒吼反映了民族危机加剧背景下中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了;西安事变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在民族危亡、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发动的,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步骤) 1、原因(补充 2、经过: 时间年9月18日,借口: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有预谋地炸毁 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污蔑中国军队搞破坏,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称为。面对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采取了政策,导致的沦陷。

3、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原因: 不抵抗的恶果 4、影响 二、民族的怒吼(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进一步扩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1、背景:1933年,日本侵犯,国民政府。1935年,迫使 与签订,中国驻军 随后在五省策划,妄图。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表现:一二九运动:(时间)在爆发一二九运动,口号: 3、影响: 三、西安事变 1、背景:(补充中国面临的两种前途;原因;目的 2、经过: 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和发动“兵谏”,扣押了,并通电全国,要求,。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又称。 3、问题解决:中国共产党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张,并派出了以 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到西安调停。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4、意义: 五、练习检测 (一)达标反馈 1、下面不属于一二九运动的口号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D、反对华北自治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朱德 D、周恩来 3、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是在( A、上海 B、北平 C、沈阳 D、长春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堂实录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堂实录 先请同学们听一种声音《防空警报》(媒体播放)。 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对,是防空警报。每到“九月十八日”,全国各地总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沈阳上空总会响起长长的警报声,那凄厉的警报声仿佛在提醒每个炎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80多年前在沈阳所发生的一幕。历史上的9月18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岁月,走进那段令国人深感耻辱的历史: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先请同学们看视频《九一八事变》 下面请同学们自行阅读教材,找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经过和结果,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展示给大家那么,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下面请同学们从下面的阅读材料中找出原因 (出示图片)请同学们思考: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国民党政府蒋介石是怎样的态度呢?下面请看当时蒋介石发给张学良的密电: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在短短

的四个多月的时间,东北10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呢?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组材料: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从此,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图片,看看日军在东北惨无人道的暴行。(展示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同学们,看到这此图片,你的心情如何呢?你不想对日本人说些什么吗?你想对当时的中国人说些什么?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但全国人民是怎样做的?中国共产党和东北人民是什么态度呢?下面请同学阅读教材70 页最后一段。 (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制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坚决抵抗。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制日本的侵略)(白板展示抗日英雄杨靖宇、马占山、赵一曼图片,并用放大镜放大杨靖宇的英雄事迹文字)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 血肉筑长城鲁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篇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血肉筑长 城鲁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篇 第1题【单选题】 某校八(2)班同学开展《血肉筑长城》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的材料不能作为选择研究的材料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辽沈战役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胡老师上历史活动课,准备了如下四幅图,你觉得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八年抗战 B、十四年抗战 C、正面战场 D、敌后战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同学想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应向他推荐哪部作品( )

A、B、C、

D、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彭德怀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它雄辩的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是指(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为反驳日本右翼教科书对侵华史实的歪曲,八年级(2)班设计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 A、难忘九一八 B、激战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战台儿庄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矗立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中的苏军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帮助中国人民抵御外侮而壮烈牺牲的苏军飞行员。当时中苏两国共同抗击的敌人是( )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美国 【答案】: 【解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程标准对这一节的要求为: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学情分析】 在知识层面,初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在能力层面,学生课余查阅资料,分析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还不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课前历史书籍的发放,微视频、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学习本课,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历史基础知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张学良口述历史》一书中,张学良内心独白为主线,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微视频、电子相册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合作探究,形成历史理解、史料实证以及此基础上的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抗战将士誓死保卫家乡的爱国情怀,理解张学良等爱国人士的进步立场,形成时空观念,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过程教学法、个别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2、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自责 局部抗战——欣慰 联共抗日——觉醒 西安事变——无悔

18.九一八事变教学设计

18.难忘九一八 课程标准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知识与能力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日本侵略中国是其长期以来的既定政策,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认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的史实,树立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通过对西安事变的爆发与和平解决概况的了解,学习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他们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 重点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难点 中日民族矛盾与西安事变发生及和平解决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描述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请大家先看一张图片,这是沈阳市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近年来每年9月18日9时18分,辽宁省沈阳市全城拉响防空警报,民众和军人共同撞响刻有“勿忘国耻”的警钟,来纪念九一八这一历史事件。在向大家介绍一首歌曲《松花江上》。这首歌曾流行一时,它真实的唱出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东北人民的心声。请听(播放歌曲)。歌声带我们走进历史,歌声带我们开始思考。(请同学读:本课问题) 讲授新课: 同学们,每学习一个历史事件,我们都要先了解它所发生的背景,请看幻灯片,试一试: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一)“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由日本 来参予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折》 “满蒙并非中国的领土。” “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