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与人生_第六课_说课稿

哲学与人生_第六课_说课稿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山西省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道德老师——高迎春。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阐述、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是来自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是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第六课。这一单元教学内容是使学生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其对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意义,在全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课是承接上一课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而辩证法矛盾观是对发展观的发展和提升,所以本课对于整本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识记: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

(2)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主次矛盾的关系,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3)运用: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成功与失败;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

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重点及确立的依据

本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正确对待人生矛盾。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依据:哲学上的概念高度抽象,对于刚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本部分内容针对性较强,贴近生活实际,对学生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4、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依据:由于中职学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少、理性思维能力不足,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哲学命题与实践生活之间的联系较抽象,所以作为难点通过问题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演示加以突破。

二、说学生

作为中职生正处在个性、品质、能力、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可塑性也强。学生通过学习了前面几课,对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哲学与人生经历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已经有所熟悉,而且当代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同社会联系日益密切,具备一定的知识量。但是对于具体的哲学概念的认识在理解上有难度,还不能做到融会贯通。

三、说教学方法

依据《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和本框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在本课题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在组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内容上,能密切结合和联系当前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些具体的事例,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方法:根据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不再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同时也顾及职业技术学校重技术、重能力的特点。因此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问题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然后辅助一定的讲授。

四、说学法

根据中职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基础,从学生角度出发,采用合作探究和自主研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上课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体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释放。

五、说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的课件包括动感画面、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为学生创设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开拓思维,开发智力。

六、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3分钟)

幻灯片: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提问

1、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2、寓言中所说的“矛盾”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吗?为什么?

学生简单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引入对矛盾概念的解释。

然后让学生思考篮球运动中存在怎样的矛盾现象,并试着举其他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的欲望,从而使课堂的导入更为自然。再者,由学生自我寻找矛盾的例子,即锻炼学生的思维,也将学生对矛盾错误的认识得以更正,使学生以更强的求知欲去听讲这堂课。

第二部分:讲授新课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20分钟)

首先,教师分析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统一性和对立性。

在分析统一性时,通过分析漫画“敢剪吗?”和成语故事“塞翁失马”分别论证了统一性的两个特点:

1、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解释对立性特点时,训练学生找反义词。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的分析提问,使学生能更形象地理解概念,避免抽象认识不能理解清楚。通过寻找反义词的活动,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落实。

其次,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幻灯片展示:

1、猫与老鼠这对“老冤家”,如何在相互斗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2、生物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师讲析后,让学生举相类似的例子,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对猫和老鼠在相互斗争中共同生存和生物的发展过程的探讨,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到矛盾对事物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学习哲学的主动性,从而愉快地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最后:采用案例讨论法教学。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结合课文中对《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这个人物形象,由学生来分析“如何认识傻和聪明之间的对立统一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再作简单的小结。

设计意图:开展分组讨论,更好地理解了“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论,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能更好地深入理解哲学抽象的方法论。

(二)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12分钟)

把对“许三多”的讨论作契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人无完人。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自身的优缺点。然后在学生自我分析的基础上阐释矛盾是如何成为人生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生矛盾是人生中各种关系、各种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2、人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3、人生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我的分析,首先训练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是对“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知识点的课堂应用。其次也为教师讲解提供了新鲜的素材,使学习内容更生活化,也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要点。

(三)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20分钟)

首先,通过漫画“下雨好不好?”导入本知识点。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对待矛盾态度不同,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不同的结果。强调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中的矛盾,学会正确处理人生矛盾。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导入、提问,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通过讨论与分析使学生对于人生矛盾有更好地认识。

其次,教师对非洲草原东西岸羚羊群差别比较,分析其原因。

最后,探究活动:

案例1、刘默涵和她的默涵助学基金

案例2、最美火炬手----金晶

提出问题:①从她们的事迹中你有何感受?②你对逆境有何认识?

分析得出:真正能促进自身发展的是逆境,所以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逆境,才能促进自身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的比较分析,训练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榜样将对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上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性概念。同时又坚持了理论与实际具体统一的原则。让学生获得具体丰富的感性认识。

(四)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25分钟)

首先,学生思考问题:

1、“讳疾忌医”的故事中蔡桓公讳疾忌医,为什么神医扁鹊也无可奈何?

2、“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反映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后,教师评价。引出内外因的概念及内因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知的故事和谚语,提出问题,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把抽象的概念理解透彻。

其次,通过回答“种瓜种豆,没有阳光、水分、肥料等,行不行?”来使学生认识到外因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有生物知识很容易就得出瓜豆生长所需要的外界环境,从而认识到外因的重要作用。

再次,播放《汶川地震》后的救灾镜头,镜头一、二:汶川人民自救;镜头三:全国各地援助;镜头四:国际援助。提问:汶川自救和重建要靠谁?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引出“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这一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可以加深学生对国情的了解,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并且对于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这一抽象概念,能够更形象化的认识、理解。

最后,针对“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这一重要哲学理论的方法论展开讨论,思考学生自身的学习问题,引用成语故事“孟母三迁”,使学生理解做到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2)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3)把内外因结合起来,正确对待机遇。

(4)把内外因结合起来,正确地对待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四步对学生提问思考,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循序渐进、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这一重难点。

第三部分:课堂反馈(13分钟)

幻灯片展示一些针对本节课的习题,一部分是巩固知识点的题目,另一部分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以真正落实本课时的教育教学目标。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5分钟)

结合板书进行总结,主要介绍本课的内容、重难点。强调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认真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

第五部分: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

完成学习指导的相关习题,针对刘默涵和金晶的事迹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写一写感受,课后复习,预习下节课内容。

能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出完整的内容体系,启迪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掌握要领,而且还能培养其分析概括的能力。

八、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基本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学生的课堂反映也比较积极,形成了较好的课堂氛围。通过这堂课也让我注意到一个问题:创设情境、联系实际是教师处理本课的基本方法。学生基本能掌握本课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但有些学生在回答材料分析题时,只有基本原理或方法论,没有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或结合材料分析的能力欠缺。今后教师应让学生多加强实际操练,使其能更好地掌握分析问题的技巧,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指正。谢谢!

《哲学与人生》教案(完整版)

《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单元)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什么是实际(客观实际)? 客观、实际或者客观实际都是同一个概念,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即我们意识之外的实际情况。 2,什么叫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依据。 比如“量体裁衣”,就是从实际出发的例子。有些衣服别人穿起来非常漂亮,比较得体,看起来很美。但这件衣服不一定合适你,因为的身体的实际情况与她的身体情况可能不一样:身高、腰围、腿脚的长短、甚至屁股的大小都各不一样,如果把那件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可能让自己变得反而更丑更难堪。所以,我们说话做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然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我们有的同学听说机电专业好就业,于是就选择机电专业来读,结果由于自己的数理化知识太差,学不懂,听不懂,反而什么都没有学到;如果选择相对简单的营销专业、微机专业来学,可能收获会更大,自己学得更好一些。因为这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需要过去在初中阶段的知识作为铺垫,它与过去的知识联系不强,所以选择营销专业、微机专业相对而言学起来不难。而机电专业,如果你没有在初中学好数理化,那么这三年你无法真正掌握机电专业知识,基本上只能坐飞机。这说明我们做事情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自己的情况摸深摸透,然后作出适合自己情况的选择。

我们学院旅游班的女生有的读了一学期后,发现自己选错了专业,决定改读护 理专业。我觉得这也是从实际出发的表现,我比较支持。因为旅游专业基本上是说起好听,真正你要在旅游行业找一个体面的工作很难很难,当导游很难,当宾馆总经理很难,而在宾馆酒店端盘子、打扫床铺根本不需要在学校学几年,浪费时间。你看宾馆酒店的服务员工有几个是旅游专业、饭店专业毕业的?所以重新作出符合自身情况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选择,是明智的。古人说过,男人怕入错行,女人怕嫁错郎,说明选择很重要。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我们举例来说: [1]姚明如果身高只有一米六、七,甚至没有达到一米六、七,即使身高有二米几,但身体不匀称,运动动作不协调,呆头呆脑,像我们这种身体素质,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身高二米二六,身体比较匀称,动作比较协调,这就是他选择成为篮球运动员的客观实际,或者说前提和基础。 [2]教材上有一个例子,说有一个年轻人一心想当作家。为此,每天坚持写作, 然后向出版社、杂志社投稿,但没有一篇文章发表,可是他并没有放弃,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坚持就一定能成功。结果到了29岁还是没有实现理想,后来别人看到他的字写的好,建议他向书法家方向努力,改练书法,果然进步很快,结果成为一名有名的硬笔书法家,他就是庞中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人生选择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容易遭受挫折。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一)人生的选择具有多样性特点 同学进入中职学校,面临选择就读的专业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具有多种选择:读中专有旅游、机电、数控、电子、汽修、牧医、微机、营销、食品等专业,就究竟

哲学与人生第六课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绝对的(多媒体展示) 案例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提问:“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象地说明了物质运动的哲学原理。恩格斯曾评价说:“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案例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略) 教师:水不流动会发臭,木门轴不转就会被虫蛀,物质在运动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物质世界因为运动而生生不息,人类社会在运动中由落后走向兴盛,由愚昧走向文明。个体在运动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案例3:刻舟求剑 提问:刻舟求剑的错误在哪里? 学生讨论:(略) 教师: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定义 规律是客观的 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案例:“圣神皇帝”的无奈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自称“圣神皇帝”。 民间传说,一日武则天在花园赏雪,忽然有花开的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则天大悦,下了一道御旨,令园中各花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百花仙

子迫于武则天的权势,不敢违抗。只有牡丹仙子坚强不屈,拒不从命。第二天一大早,各处群花大放,真是锦绣乾坤,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未开。武则天大怒,认为她平时对牡丹最厚,牡丹却如此负恩,传令将牡丹贬去洛阳。“所以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阳最盛。”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略) 教师:自然界是有时有序的,花卉开放也各有其时,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让春、夏、秋、冬各种季节开放的花,同时开放,即使“圣神皇帝”也是办不到的。因为这样做违背了自然规律。 然而在今天,人们通过科学研究,认识了百花的生长规律,懂得了花开取决于日照、温度,可以创造或破坏花开的条件,提前或延后花开。这并不是人为地改变了它们花开的规律,恰恰是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让鲜花按照人们的愿望开放,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3.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案例:“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经》记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慧能和尚到广州法胜寺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印宗法师在这里讲《涅槃经》,和尚们都在寺门内坐着静心听讲。忽然一阵风,把悬挂在佛像前面的幡吹动了,飘过来,飘过去。有两个和尚看见了,议论起来。 一个和尚说:“你看,风在动。” 另一个说:“不对,那不是风在动,而是幡在动。” 是风动还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休。慧能听到了,便插嘴说,“那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提问:慧能和尚的话对不对?错误在哪里? 学生讨论:(略) 教师: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脱离了物质的所谓“纯粹”运动是不存在的。 慧能和尚认为,“心”,即人的主观意识就是一切,我的心是怎样的,外界事物就是怎样的。由于我的心在动,所以才有风动、幡动。推而广之,整个世

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讲: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

《哲学与人生》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第二讲《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 一、教学目标 - 认识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原理,理解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 强调个人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外部环境,促进自身发展 -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究 二、教学内容 1. 人生发展不能只靠外部环境 2.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3. 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原理,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10分钟) 1. 老师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2. 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仅仅依靠外部环境可以取得成功吗?” 第二步:讲解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原理(20分钟)

1. 让学生理解内因和外因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分析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3. 强调个人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外部环境,促进自身发展。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就“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展开讨论。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了解其他人的看法。 第四步:总结(10分钟) 1. 让每个小组代表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 2. 通过学生的总结,让其他学生了解各组的讨论结果,以及其他学生对此的看法。 3. 老师进行总结,并对下节课的教学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五、教学建议 1.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形成客观、全面、正确的认识和思维习惯。 2.通过情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哲学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哲学思想。 3.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4.在课堂中加强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6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6课第一框《价值与价 值观》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6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第二单元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其中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价值与价值观,如何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人活着的意义何在?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目标?怎样实现这些目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了解价值观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把握价值实现的正确途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六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一框,主要讲解价值和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人的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2.1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2.2 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了价值与价值观。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

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价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包括“人的价值”、“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目内容。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人的价值。 2.理解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3.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相信学习本课关于价值和价值观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科学精神】 探究人的价值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公共参与】 根据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设计人生规划,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人的价值,理解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一、说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与人生》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既是对哲学课程的重大创新,也是发挥哲学指导作用和解决人生问题作用的体现,是一门全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必修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说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性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正确进行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同时,使学生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唯物辩证发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其对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自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发展中的顺境和逆境,处理好人生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再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实践与认识相统一、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思维方法的作用,及其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用于实践、明辨是非,增强创新意识,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随后,使学生再了解关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理想信念的作用,及其对确立人生理想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最后,使学生了解人的社会本质、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说课稿

哲学与人生《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是来自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是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第三课(全书第六课)。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指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围绕此核心,阐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并以此为指导着重帮助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认识发展中的顺境和逆境;正确对待人生发展中的矛盾,在全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辩证法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本单元第一课(全书第四课)侧重点是“如何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二课(全书第五课)侧重点是“如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看待人生发展中的顺境与逆境”;第三课(全书第六课)侧重点是“如何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人生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本课是对上一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深化和升华,所以本课对于整本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识记: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 、“对立” 、“统一”的基本含义。 (2)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3)运用: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成功与失败;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情感目标: 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3、重点及确立的依据 本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正确对待人生矛盾。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依据:哲学上的概念高度抽象,对于刚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本部分内容针对性较强,贴近生活实际,对学生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4、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依据:由于中职学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少、理性思维能力不足,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哲学命题与实践生活之间的联系较抽象,所以作为难点通过讨论法、举例、多媒体演示加以突破。 二、说学生 作为中职生正处在个性、品质、能力、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可塑性也强。学生通过学习了前面几课,对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说课稿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政治教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首先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的理念是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针对高二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特点,重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力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引领中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能为自己将来的生活与实践做一点有价值的指导,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节。承接本单元前两课“唯物论”部分,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并为下一单元“辩证法”部分奠定“认识论”基础。理论上,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无论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还是改造客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从考纲看,本节课的知识点也是高频考点,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及整本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学好整本书具有重大意义。 三、说学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着清晰明了地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在心理思维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求知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合作探究、勇于思索、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认知结构上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什么是认识,什么是实践,什么是正确认识的来源与检验标准有了自己生活化、经验化的理解,所以不应该只大量灌输和拓展较多的空洞理论,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借助感人的生活素材和熟悉的生活案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体悟实践和认识关系,让每一位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谐的发展。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基于教材分析,学生特点以及新课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要求,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识记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践观分析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要服务于实践。从而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与书本上的理论相结合。 五、【教学重、难点】 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难: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安排1课时 六、【教学方法】 授人以鱼,享用一时。而授人以渔享用一世。古希腊学者普罗塔哥拉也说过:“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 生动力 《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点】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难点】 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 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 学生小组竞赛活动: 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新课讲授〉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

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摘要】在《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中,通过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将抽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领悟道德知识,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教与学的广阔舞台。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就如何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模式,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激情。若在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技术,采用漫画、文本、动画、视频资料、音乐等多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则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避免传统的“满堂灌”,克服空洞乏味的理论说教;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变得爱听、爱看、爱思考;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理论知识,寓教于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讲《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的“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漫画《他敢剪吗?》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纷纷议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最后作出“他不敢剪”的结论。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很轻松地理解和把握了矛盾的含义。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参与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真实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讲《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第二框“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时,我就让学生在网络上搜索出“翔之队”。“翔之队”是一支为飞人刘翔提供生活和技术保障的团队。刘翔的一日三餐也有严格的规定:食物不能相克,不能含有兴奋剂成分。什么是食物相克,什么是兴奋剂,这些问题通过网络又可让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积极主动地讨论,同学们明白了应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第一课时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从哲学知识体系看,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就是矛盾的观点。从学生的人生发展线索看,指向的是学生人生发展动力的问题。所以,本课时的核心是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强调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人生矛盾,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要求我们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能够用矛盾的观点和方法论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 这是第一课时的落脚点,也是运用辩证法的矛盾观点来解决人生问题的有机结合点。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对待人生矛盾,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积极的态度有利于化解矛盾,消除对立,从而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而消极态度,因为害怕矛盾,所以会激励掩盖矛盾,回避现实,把结果归结为命运不济,消极听从命运的安排。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正值青春期,在人生发展中有许多烦恼、困惑,如何引导学生用矛盾分析法来正确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就成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互相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内部有差别和不同,矛盾双方在力量上不均衡,二者的斗争必然会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又由于矛盾的双方在一个事物的统一体内,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斗争导致转化,转化是斗争的结果。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健全,所以理解起来有一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一切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中的第一节的内容“一切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作用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哲学与人生》一书中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考虑到本节内容对幼师专业学生的应用价值,我将《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分为两课时进行讲解,本节课的侧重点是“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本节课也是连接教材第三、五课的关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及其心理特征,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联系、人际关系的含义;掌握联系、人际关系的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用联系的思维来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受学习哲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 教学重点:联系的含义、人际关系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的特征、人际关系的特征

关键点: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为了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如下教法达到教学目标。 1、运用图示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知识对于处在职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图片、案例、flash短片资料,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工具,把教学内容生动的展示出来。其目的就是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启发学生思维,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形象化,更加容易的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哲学,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2、理论联系实际法:这一方法是德育课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是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最佳途径。通过对学生比较熟悉的、易于接受的事例进行分析,将观点与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三、说学法 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精神,为将来发展奠定基础。根据学生的特点,本节课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针对教学材料,学生讨论,然后阐述自己的见解。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总是处在积极活跃的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2、运用练习法,巩固新知。 通过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及时的进行矫正,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教版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我的说课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是高教版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第二单元是关于哲学中辩证法的部分内容,教学要求学生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其中第五课是教会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的一课。由于内容较多,准备安排两课时来讲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能力目标: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情感目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难点: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二、说学情 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哲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框的学习打下了能力基础。同时,职专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关心社会热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以生为本,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职专学生思想的深度、看问题的全面性还存在不足,知识迁移的能力也还不够强,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有效指导。 三、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及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特点,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 (1)启发教学:适时运用媒体创设情景,通过问题-讨论-归纳-新问题,

哲学与人生课程介绍教案

哲学与人生课程介绍教案 教案:哲学与人生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哲学与人生 课程时间:每周一天,共计16周 教学目标: 1.了解和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思想体系。 2.掌握哲学思维方式,提高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 3.探讨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目标。 4.培养学生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解决能力。 5.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和参考书目: 1. 《哲学入门》(第三版) -文奇出版社 2. 《哲学家们都在思考什么》 -马克思主义出版社

3. 《西方哲学史》 -人民出版社 4. 《人生的智慧》 -译林出版社 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第一讲: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介绍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探讨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第二讲:哲学的主要分支 -介绍哲学的主要分支,如形而上学、伦理学、认识论等-分析各分支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三讲:哲学思维方式与批判性思维 -解析哲学思维方式和批判性思维的关系 -学习和练习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讲:古代哲学思想家

-研究古代哲学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思想体系,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第五讲:中世纪哲学思潮 -介绍中世纪哲学的主要思潮,如基督教哲学、伊斯兰哲学等 第六讲: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潮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主要思潮,如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等第七讲:现代哲学思潮 -探讨现代哲学的主要思潮,如唯理主义、唯物主义、实证主义等第八讲:当代哲学思潮 -研究当代哲学的主要思潮,如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第九讲: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观 -探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的不同观点和理论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 第十讲:人生的目标与人格塑造

说课稿人生行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人生行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说课稿 机械系 刘贵平

《人生行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生行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哲学与人生》。 说课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部分。(展示)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我是从三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教材分析的: 先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二课中的第二框,该框设有三个内容,它是对前一框内容的扩展,更是和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紧密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对指导学生的人生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再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宗旨,我确立了以下素质教育目标: (一)认知目标: 理解规律的内涵和规律的客观性,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敢于行动又要善于行动。 (二)情感价值态度: 使学生在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明确人生发展的方向,使自己的人生行动自觉遵循客观规律。 (三)运用: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分析物质运动规律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原理指导人生实践,在行动中成就人生。 第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规律的内涵和人生行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难点:规律的客观性和按规律办事—敢于行动和善于行动 这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中职生思想实际来确定的。这些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自觉遵循规律,去指导人生行动,具有很大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第二部分: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实际,通过质疑驱动,探究式,讨论法、案例教学、互动式等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正确的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目的: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提升理性认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第三部分:学法分析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动力,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也非常低。 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本节课,在学法上我引导学生利用合作探究、讨论、感悟、头脑风暴等方法,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去获得新知。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包括5个环节) 【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我根据循序渐进原则,进行质疑驱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怎么样呢?”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钱塘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得出结论:钱塘潮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然后继续质疑: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的运动到底有没有规律?进入本节内容。 设计意图:生动直观、提高兴趣、吸引注意力。 【讲授新课】: 本节共有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包含两个知识点:什么是规律和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展示)这是本节的重点。在重点的突破上,我根据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规律。 首先,通过视频播放“公转中的地球”,组织学生去讨论、参与认知,获得感性认识:昼夜的更替和四季的变化是由地球的运动引起的。再上升到理性思维: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其次,通过“填表明晰”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填表,使学生体会到: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然后,通过随堂练习巩固加强(展示)。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王霁 课题:第一单元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学校:河北省香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教师:韩海霞 班级:汽修189班(30人) 时间:2013.9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职业中专一年级《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1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幻灯片展示) (一)教材版本及地位作用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由王霁主编的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和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道路》,主要涉及辩证唯物论部分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分成四大部分,脉络清晰地重阐述辩证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依据主客观条件,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为本课程以后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预备,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基础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相对科学系统的认识,并不清楚应该怎样进行正确的人生选择。 (三)设计思想及教学目标 设计思想:结合高一职技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现状,采用漫画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达到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以及运用本课知识联系自身实际,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说课稿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说课稿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之《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说课稿 一、学生与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主要内容,属于新授课,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本课题的内容,加上对哲学观点的模糊认识,他们对本课的知识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为了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走出这一盲区,加深对哲学观点和以及这些观点对人生指导的认识,对于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因此,本课题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经过调查发现:我所任教的高二会计专业班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习惯和方法不理想,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兴趣不是很高,觉得缺少成才的动力,对自己前途较迷茫。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热情、鼔舞学生的斗志、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知识结 构及心理特征,再基于上述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情感态度观

念目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运用目标: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本着遵循高二新课程所定标准,依据教学基本要求和本课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精神的基础上,确定的教学重点为: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确定的教学难点为:顺境和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二、学法与教法 【学法指导】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让每位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课的思想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坚持“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原则和方法,让课堂教学变得具体生动,我采用如下教学手段: (1)用播放多媒体展示学生较为熟悉的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的三次高考和创业经历来启发学生。(2)用体坛名将邓亚萍、感动中国人物刘默涵和现在正在就读本校的邵玉琴同学等事例来教育学生。(3)用本校优秀毕业生姚永芳成才的典型案例激励学生。让课堂与现实有机结合,并能够汲取他人身上良好的学习和创业品质为自己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选择】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是为了获得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说课稿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说课稿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的第六课,讲述的是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基本观点,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矛盾的含义,并能用矛盾观点看待人生动力,为第二课时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我确定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矛盾”的基本含义及基本属性,理解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2)能力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 教学重点 本单元核心内容是以矛盾分析法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的能力。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4. 教学难点 中职生由于身心还不成熟,生活阅历有限,而辩证法的矛盾观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二.说学情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出示漫画,师生共同分析“敢剪吗?”,从而揭示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设计意图:漫画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对立统一的关系,更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让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播放视频《猫和老鼠》片段,分析猫与老鼠的关系。 师生共同探究后,让学生列举相类似的例子,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完成本课的教学难点。 设计意图:采用情景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投入问题探究中,增强学生学习哲学的主动性,从而愉快地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3、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采用案例讨论教学法,师生共同分析如何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选取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许三多傻而可爱,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讨论许三多的“傻”及他成功的因素,理解傻和聪明之间的对立统一,从而使学生掌握矛盾分析法。 (二)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