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生的智慧央视健康之路金牌主讲樊正伦谈中医养生

养生的智慧央视健康之路金牌主讲樊正伦谈中医养生

养生的智慧央视健康之路金牌主讲樊正伦谈中医养生
养生的智慧央视健康之路金牌主讲樊正伦谈中医养生

养生的智慧央视健康之路金牌主讲樊正伦谈中

医养生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养生的智慧:央视《健康之路》金牌主讲樊正伦谈中医养生.txt

第一章同大自然和谐共存才是养生之道

人生活在社会中,但首先也是生活在自然中的。"人法天地而生",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是中医养生的基础。在治疗和养生中,她并不是想刻意地去消灭致病因子,而是力图从调整人的身体入手,以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

了解中医,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 3

中药不杀病菌为什么还能治病 8

人是天地的产物,养生首先要遵从天地自然的法则 17

第二章人的养生要符合是空运转的规律--顺四时

人与地球上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养生一定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规律,只有顺应了自然界的规律,顺应了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做到因势利导、天人合一,最终才能够达到养生的目的。

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 25

人如落叶树,遵从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30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33

起居生活和情志调节要随四季变化而变38

夏至和冬至是最值得注意的节气42

"老理儿"是最有益处的理45

一天也是一个小四季49

第三章水谷精气是后天生存之本--节饮食

爸爸妈妈给我们生命的元气,这先天的元气要靠后天的饮食不断来维持。我们的饮食传统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这是我们祖先经过千百年总结出来的。牛羊是吃草的,生命力非常强,而虎豹之类的肉食动物繁衍起来却没有那么顺利。所以,要养生还是要回到我们本来的道路上,相信我们的祖先。

后天的水谷精气是人的生存之本57

筷子和刀叉的区别反映了中西饮食习惯的不同59

膏粱厚味会导致糖尿病等富贵病62

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饮食结构64

五谷的生命力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来源66

五谷对身体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69

口味反映了我们身体的需要72

要慎重食用反季节蔬菜74

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76

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79

男八女七,了解生命周期,适当调节饮食81

老年人最好吃两顿饭84

别让饮食侵蚀了你的健康87

第四章勤动脑体不动心--调情志

一位90多岁的老中医告诉我一个养生秘诀,就是"勤动脑体不动心"。人在社会中生活和工作,做事情就要动脑子和四肢,脑子是首领,四肢是工具,天天用,脑子就好使,身体就强健。而如果一件事老放在心上,吃饭想、睡觉还想,就要影响你的身体了。中医讲:"一动心,五内俱焚"。

七情和五脏之间联系紧密95

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生也和情志有关101

心主神明,思维是心脑结合的产物104

调情志养生要诀--勤动脑体不动心106

春天不要老想着收成,秋天赶紧收获111

青春期和更年期更要注意情志调养114

35到42岁的女性尤其要注意情志问题117

第五章是药三分毒--慎医药

西药是化学药品,具有明确的副作用,而中药如果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也就成为"毒"。在中医的理念中,医和药都不可滥用,否则就违背了其本源。老人和小孩由于排毒能力比较弱,尤其要注意慎医药的问题。

养生不是滥吃药123

"医""药"背后的千年哑谜125

中药用在不需要的人的身上就是毒128

西医在治病,中医在治人130

20岁以下、50岁以上,用药需特别当心138

更年期在调不在治141

你的胃不是塞保健品的锅炉143

关小元气的阀门,善待身体146

第六章常见疾病的中医调理法则

很多常见病都能通过中医日常的调理进行预防和治疗,中医通过对人体内在的调节来治愈疾病,这点是西医的单纯对症治疗所不能达到的,因此,无论是中老年人的"三高"还是小儿发烧,都能调理治愈而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找对根源,高血压治疗更有效 155

老年人就该养肾精,活血通络,预防骨骼退化159

中医调节肺、脾、肾来治疗糖尿病162

保证孩子健康,父母的两件必做之事165

三七是预防和治疗"三高"的妙药168

后记妙手仁心,杏林春暖

附录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来理解中医

樊正伦教授讲中医文化与养生,已经讲了七、八年了。大课堂讲,小聚会讲,在北京讲,到外地讲,已不下数十次。他一直不愿声张。这次是为了迎接北京奥运,要为绿色奥运添上一笔中国传统文化的亮色,才应媒体的多次要求,讲了两次。

其实中医历来主张"上工治未病"。古来人们把医生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工"就是高明的医生;"未病"是指尚未形成或刚刚萌发的疾病。"治未病"实际是中国古来一直坚持的预防为主的养生原则。传说我国古代名医扁鹊有两位兄长,大哥医术最高,善治未病,二哥哥医术次之,善治小病,惟扁鹊医术较差,只能诊治重病,故扁鹊享有起死回生的声誉,成了名医。可见中医养生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新说,而实实在在是我们老祖宗的家传。

樊教授之所以注重反复讲解中医养生,概因当今社会上,保健养生的误区太多。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总以为西方的东西科学性强,可以把诸多概念剖析得甚为详尽。但却不大了解我们的老祖宗把人放在大自然中,放在人类社会中,放在整体、运动、变化和相互关联中,去观察总结人的生命过程。

所以这个讲座,不是在炫耀医术,也不是寻医问药指南,而是讲养生之理,讲养生之道。能从根本道理上明白中医是怎么养生、怎么治病,就一定会对自身如何保健、如何求医有一个彻悟。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就会让更多的人走上健康长寿之路。

樊教授出生于书香世家,成长于红旗之下,曾经是学校里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也曾经在广阔天地受到艰苦磨练。他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孜孜不倦的刻苦精神和长期反复探索的临床实践,走上了治病救人的大医之路。

能把深奥艰涩的中医之理,讲得如此明晰透彻,又如此生动通俗是很不容易的。这源于樊教授的厚积薄发,更源于他不计个人名利,只为造福社会的精诚医德。他能不顾自身伤痛,坚持出诊;他能倾心带徒,毫无保留;当他面对疑难顽症,一时拿不准时,他不会顾及脸面,敷衍塞责,而是坦诚相告,再行探索;他郑重叮嘱平心堂中医门诊部的工作人员:"治好了的可以不告诉我,但没治好的一定要告诉我。"正因为他坦坦荡荡做人,潇潇洒洒做事,正因为他把诚字贯通始终,他的讲座才令人信服,才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城市出版社的同志用很短的时间就将樊教授的讲座整理出来了,体现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也看出了他们的诚信和传播真理的急迫心情。这比在封面赫然印着"樊正伦主讲",里面却没有一句是樊教授所讲的伪书,不知要好多少倍了。正因为如此,我愿为之写序,也愿为之证明,这部书中没有一句不是樊教授所讲。读者大可放心购阅。

是为序。

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

张晓彤

2008年8月1日

1、了解中医,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

人体好比社会,好人和坏人是相对存在的。社会秩序正常的时候,有几个毛贼也没有关系,整体的秩序能压制住他,但当社会秩序大乱,警察也变成小偷的时候,那这个社会可能就要垮了。

养生这个课题,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比如今天你生气了,生气后头昏、脑胀、不想吃东西。到医院去检查,医生却告诉你什么毛病都没有,但是你确实很不舒服。这时候你去找一个老中医,告诉他自己现在头也疼、嘴也苦、怒气满胸,能不能给我看看病。老中医给你号完脉以后,他肯定要告诉你,你肝气瘀滞,应该吃点舒肝解郁的药。如果你听了他的话吃了药,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可能很快就会消失了。

生病的根本原因是身体内的环境变化了

我们每天上班坐公共汽车也好,坐地铁也好,在我们呼吸道里,恐怕什么细菌病毒都有。为什么因为人生活在自然环境里,吃的是自然的饭,呼吸的是自然的空气,喝的是自然的水。大自然给我们生存的权力,也给细菌、病毒同样拥有生命的权力,存在就是合理的。

大家都度过了2003年谈"SARS"色变的时候,不管是过去的"SARS",还是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禽流感,它们都不是外星人向地球发起的细菌战。这种致病因子和人类不知道共存了多少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过程里,它们和我们同步发展,甚至比我们还早。但是在平常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得病我认为不是它不存在,而是从人类开始认识到病毒和细菌,到2003年以前的这一历史阶段里面,它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没有发展起来。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大自然没有给它发展的条件。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每个人和致病因子可以处于一种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活你的,它活它的,各自相安无事。但是,如果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影响,即中医上讲的"六邪"和"七情",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异常变化,使得你身体内部的条件改变了,给了这个致病因子以发展的条件,那它就从10个向100个、1000个发展下去了……这时,你就进入了疾病的状态,因为它已经开始危害你的健康了。

把身体维持在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就能不生病

知道这个原理,我们人类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比如癌症。说起癌细胞对于我们人体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说,就像我们的社会环境,好人和坏人是相对存在的,"水至清则无鱼",水过于清澈的时候连鱼都养不活,那么当社会秩序很正常的时候,有几个毛贼没关系,他们不会兴风作浪,因为你的整体状态是好的,足以控制这几个毛贼,不让他们发展起来。

反之,整个社会秩序都乱了,警察全变成小偷了,那坏人就会发展起来,当他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就大乱了,我们说的癌症也就表现出来了。

因此,中医认为很重要的一个病因是你自身的状态是不是给致病因子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这个致病因子在你这是致病因子,但是在整个大自然的环境里,它一定有它的作用。如果它一点作用都没有,用不着人类消灭它,大自然就把它消灭了。所以说,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如果我们把身体维持在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下,即"阴平阳秘"的状态,致病因子就无法使你的身体生病。

2、为什么两千多年前的中药现在还有效

西方人对生命规律的认识离东方人的认识还差得很远,这也体现在对疾病的治疗上面。

你到医院去治病或检查身体,就会发现,现代医学的一切检查,都紧紧地围绕着要找到这个致病因子是什么。用我们现在最时髦的例子讲,就是要消灭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就得找到"萨达姆"

在哪儿,"希特勒"在哪儿。找到它,然后再看看我们武器库里面,有没有能够杀死它的。如果有,医生就不害怕了,因为把这个武器拿出来肯定能把它杀死。西医认为把这个东西杀死了,你的疾病就好了,这是我们现代医学的一个理念。

那么当"SARS"来到的时候,为什么大家那么害怕呢第一,它是谁我们都没搞明白,到底是"希特勒"还是"萨达姆"不清楚;第二,在什么条件下它会致病没搞明白;第三,"常规武器"无效,用一般的抗生素解决不了;第四,站在第一线的白衣卫士们倒下了一大片,那老百姓能不恐慌吗

这个例子说明现代医学不是万能的,如果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学比较起来,我个人认为,西医不过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中华民族的文化长达五千年之久,这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不是一句空话。

从上个世纪30年代发现抗生素到现在,全世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了7000多种西药,而现在临床上还在使用的西药不过几百种,其中还在应用的抗生素不过就十几种,大部分用不了了。为什么因为细菌变异得太快了,再也不怕它了。

而中医呢,两千多年前的中药现在还有效,为什么因为它从来没想杀死谁,它要求以和为贵,你只要不侵犯我们人类就行了。当我用药物把你身体的状态调整到最好,不适合致病因子在你这儿发展了,它对你又有什么威胁呢

举一个小的例子,2000年,北京很有名的一次小学生集体食物中毒,我女儿回来以后就跟我说,她们全校400多名学生,只要中午在学校吃饭的,全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我就问她:"你怎么样"她说:"我也不行了,我也开始拉肚子。"我一量体温℃,我说这么着吧,爸爸不给你开药了,我给她煮了一锅绿豆汤,里边加一点儿糖,加一点儿盐,然后呢,我说你从现在开始,渴了就喝汤,饿了就捞豆儿吃。然后,晚上七点到十二点,她发烧到℃。她的老师也来了,问我怎么不送她去医院我们家住北京站,我就跟她老师说:"你看看我们家附近的协和医院、同仁医院全住满了,400个学生同时住院。另一方面我怕交叉感染,我就是大夫,你别管了。"

从头一天晚上七点放学,到第二天下午三点,她一共泻了11次。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三点,体温正常了,不拉稀了,用的是什么就是绿豆汤加上点儿盐和糖。

绿豆的皮是绿的,其性是甘、寒,它有清热的作用。绿豆的里面是黄色的,黄色本身就具有补脾胃的作用,加糖和盐,是因为腹泻最怕的就是脱水,到了医院不就是挂糖盐水吗因为腹泻的同时会带走大量的盐和糖,人体就会缺水,所以就得攻补兼施。

绿豆肯定杀不死细菌、病毒,但是它的作用是什么我们知道食物中毒,在体内反应的是一种湿和热,以热为主,所以她才会不断地拉稀,这个细菌才有发展的空间,绿豆是清热的,能够改善她体内的状态,让她别热了。

我的女儿就这么喝了一天。上学以后,孩子们全部要去化验,看看还有没有细菌。我说你去化验吧,结果我女儿一化验,敌人们没有了。那个学校食物中毒以后呢,放了七天假,我的女儿就病了一天,也不烧了,也不拉稀了。玩儿了六天。别的孩子全都去打点滴去了,打了七天点滴。

3、中医研究的是人的生命规律

很多人说,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得很先进了,而中医一讲就是很抽象的阴阳五行,很不科学,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们今天要想弄清中医学的养生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应该了解中医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它是在怎样治病等这些问题。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西医在检查身体的时候,是检查你的客观指标,当你有了器质性改变的时候,他就说你有病了。殊不知道,在器质性改变之前,有一个漫长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积累过程中,当指标没有改变,或者是没有完全改变的时候,西医就告诉你没病。等真正把"帽子"给你戴上了,你要再想去掉这个"帽子"可就不容易了。所以我建议读者,定期体检只是注意健康的一个方面,自己随时注意身体感觉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要只相信医生,首先应该相信自己的感觉。当自己觉得有点不舒服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地请有经验的中医来调整。

西医学所看到的病,是用什么来做参照系数呢是检查指标。不管是感冒还是其他疾病,西医都要通过检查,来确认你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病理改变。那么中医看病拿什么来做参照系呢是天、地、人,因为中医研究的不是病,而是人的生命规律。

西方人对生命规律的认识离东方人的认识还差得很远,这也体现在对疾病的治疗上面。

你到医院去治病或检查身体,就会发现,现代医学的一切检查,都紧紧地围绕着要找到这个致病因子是什么。用我们现在最时髦的例子讲,就是要消灭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就得找到"萨达姆"在哪儿,"希特勒"在哪儿。找到它,然后再看看我们武器库里面,有没有能够杀死它的。如果有,医生就不害怕了,因为把这个武器拿出来肯定能把它杀死。西医认为把这个东西杀死了,你的疾病就好了,这是我们现代医学的一个理念。

那么当"SARS"来到的时候,为什么大家那么害怕呢第一,它是谁我们都没搞明白,到底是"希特勒"还是"萨达姆"不清楚;第二,在什么条件下它会致病没搞明白;第三,"常规武器"无效,用一般的抗生素解决不了;第四,站在第一线的白衣卫士们倒下了一大片,那老百姓能不恐慌吗

这个例子说明现代医学不是万能的,如果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学比较起来,我个人认为,西医不过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中华民族的文化长达五千年之久,这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不是一句空话。

在人类历史上,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都有过灿烂的古代文化,但是在整个地球上,惟一没有文化断层的民族,就是中华民族。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在和疾病的斗争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在和疾病的斗争过程中,付出了难以估量的代价。我们的每一味中药,我们的每一个诊断方法,都是我们的祖先用生命换来的,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民族做过我们这样的民族牺牲。

现在西方医学的很多成果研究,试验从小白鼠开始做起,从小白鼠做到兔子,从兔子做到狗,然后做到猴子,但这样做来做去,这些和人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距离。而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医学的很多理念,却是深深地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对象,她所研究的是人的生命运动规律。

4、中医保护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在世界历史上,一个民族的灭亡只有两个原因,归纳起来,一个是战争,一个是瘟疫。中华民族从黄帝战蚩尤开始到现在,经过了无数次战争的洗礼,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却是世人瞩目的。

为什么除去战争以外,五千年来我们赖以生存的中医药学,保护了中华民族的健康,保护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她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呢

中医学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首先不是看它是谁,这个疾病的致病因子是谁,而是看人体的环境、条件受到了什么样的改变。人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完全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天和地的产物。人和其他一切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很多西方学者和北大的学生问我,说这全气和偏气怎么理解中医学上说,人为万物之灵,就是人在自然界的生命中,是最高级的生物,我们是天地所造就的,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三生万物"就是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起码是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在地球这个特有的环境中,在天地之间的产物,而人是在这些自然界产物中最高级的万物之灵。尽管我们可以说,诸如猩猩、狒狒、猴子,都是灵长类哺乳动物,跟人在形态上都很接近,但是它们和人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为什么因为在整个地球上,只有人,可以反过来认识天和地,其他的生物都无法认识天和地。

正是因为这样,人才能把天地间最精华的东西集中体现出来。"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反过来说,人既是天地的产物,就不可能跳出天地这个圈儿。所以,人也不能奢望长生不老,那也是不可能的。

在这么一个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是得了天地之全气。当你自身的状态被打破了,我们的祖先就用药物的偏性,用自然界其他物品的偏性,来纠正你人体中被打破的平衡,这在中医学上讲,是用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

当"SARS"来到的时候,很多中医,让病人把那些草根儿树皮一类的中草药煮完了,喝下去,就成功地治疗了"SARS"。很多西方人说这个不科学,为什么呢因为连SARS是什么都没研究明白,怎么能说你吃中药就能把它杀死呢我说中医学没想杀死谁,因为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讲,中华民族是讲"和为贵",从来不讲谁杀谁,例如,我们的汉字"武"的形态就是止戈为武,是要停止干戈。

武(武的篆书字体)(图略)

中医学从她开始的时候,就一直体现着一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她没想杀死谁,她所要改变的,是人类在这种状态下,就是在疾病状态下的不平衡,我们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中医学治病的一种理念。中医学治病是这样,养生也同样是这样。

5、气聚则生,气散则亡

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肚脐跟妈妈通着,其他的窍全关闭着,一旦落生,一窍不通九窍通。""窍"是什么"窍"是人体精气和自然界交通的通道。当你一落地,"哇哇"一哭以后,你自身的气,就和天地之间构成了一种特有的相关性。

中医学始终是建立在人和自然和谐的前提下,如果离开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就没法谈中医学的养生。中医学不是把人看成孤立的人,《黄帝内经》开篇就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是天地的产物,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按照《道德经》的观点,在地球、宇宙没有形成之前,是一种混沌无面目的"一"的状态,这个"一",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是阴和阳的有机结合,它是一个阴和阳的统一体。古人所说的"太极",圆圈中没有划一条直线,而是

划了一条等分的曲线,这就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圆--太极。这边一个黑点儿,那边一个白点儿,这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把这个圆圈拉长了,就是"一"。

它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是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

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它以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的"美"的结构。如"喜相逢"、"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等都是这种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组成生动优美的吉祥图案,极受民间喜爱。

在阴气和阳气的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二",形成了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的阴阳两极。如果只有阴和阳,没有"三",是不会有万物的。太阳系里边,火星上有天有地,地球上有天有地,但整个太阳系除地球以外,还没有一个星球发现有跟人一样的生物。为什么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因为它没有"三"。"三"是什么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地气的上升与天气的下降,构成了一种"运气"的状态,这种运动着的气的状态,是地球上一切生物产生的根本原因。

古人讲气聚则生,气散则亡。用中国文化的观点来说:构建整个自然界的一切物体,构成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最小物质就叫做气。这个"气",你到道观里面去看,它的"气"字,上面一个"无"字,下面四个点儿,这是道家所说的"炁",这个"炁"是个什么含义呢,"无"不是不存在,而是你看不见,下面四个点儿是什么四个点儿在中国古代是个火,"火"代表的是运动。

现代物理学把所有的物质分解来,分解去,最后分解的是什么是夸克。夸克是什么一团没有质量也没有重量的东西在那不断地动。这和我们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气"何其相似!夸克是一团看不见的东西,它是地中海的一种鸟的叫声,天一黑它就"夸克、夸克"地叫,可你根本看不见它,但是它是存在的。

6、在自然界这个特有的环境中来养生

《黄帝内经》里讲:"人法天地而生。"什么叫"法天地而生"就是依照了天和地的状态,构成了人的形象。

很多北大的孩子问我,说:"老师,人的鼻孔下为什么叫人中"我说:"大家想一想,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呢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肚脐跟妈妈通着,其他的窍全关闭着,这时候妈妈就形成了一个保护层,天然的屏障在保护着他。一旦落生,一窍不通九窍通。""窍"是什么"窍"是人体精气和自然界交通的通道。当你一落地,"哇哇"一哭以后,你自身的气,就和天地之间构成了一种特有的相关性。

人的九窍中,口以上的窍全是偶数,口以下的窍,从口到前后阴都是奇数。上边3个偶数,是坤卦,《周易》里面的坤卦;下面的3个奇数,是乾卦。坤在上而乾在下,本来地在下而天在上,而"人法天地而生",却得阴在上而阳在下,为什么因为如果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上面是乾下面是坤的话,它在《周易》里是"否"卦,"否"卦的含意是不通。

而人呢天在上面地在下面,必须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地气必须升到天上,天气必须降到地下,这时候你才能是一个活着的人,而不是一个死了的人。所以一旦晕倒的时候,老一辈人都知道要掐人中,为什么呢因为你晕倒了就说明你的地气不上升,天气不下降,你的这个交泰没有了,这个运动着的气不动了。他在这儿一掐,让地气上升,天气下降,你就醒了。这个道理是说,人不仅仅是生活在社会中,人首先是生活在自然中,人是自然界中惟一可以效法天地的最高级的生物。

所以中医说人是万物之首,万物之灵。要想讲中医的养生,首先就得把人放到自然界这个特有的环境中来谈养生。

正因为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所以中医学首要注意的养生法则,叫做"顺四时"。为什么要顺四时呢

我们可以问一下,地球上哪里最适合人类生存呢答案是温带。尽管南极和北极也有阴也有阳,但是它们没有昼夜阴阳的交替。南极和北极都是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它的阴阳是绝离的,不是阴阳交替,所以南极和北极都不适合人类生存。而热带则是一年长夏,没有分为四季,阴阳也不是交替的。温带四季分明,人在这个地区中生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四季的变化,对人类的身体、智商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使温带人的大脑沟回就会越来越深。所以生活在温带的人应该很自豪,很聪明。这种状态,是谁造成的是大自然造成的。

7、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

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顺四时。"如果你按照四时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个规律来养生的话,你就可以减少疾病在你身上的发生。《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是什么就是在某个时令中,违背正常气候的时候,中医就叫做虚邪贼风,这些东西都会导致人疾病的发生。

现在很多老人都愿意住平房,不愿意住在阁子上面,为什么呢因为北方的房子很有特点,冬暖夏凉。冬天外面再冷,你进去以后都有股暖气,夏天外面再热,你进到平房里都有一股凉气,这在中医学上叫做人得天地之气而生。我们看看农村的那些长寿老人,几乎全是住在平房里。我们现在都住楼房了,而楼房里只有天气没有地气。

我们来看看现在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什么状态:夏天的时候惟恐空调开得不大,惟恐屋子不凉快;冬天的时候,惟恐那暖气烧得不热。这些其实都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过去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冬天的时候,由于人的气血是闭藏的,如果这时候通过外界的人为条件,通过用暖气把屋子和身体捂得太热了,本来应该闭藏的气血就会向外耗散,气血都耗散出去了。中医有句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如果冬天你不能够把你的精血很好地储存起来,那么春天的时候就该得瘟病了。

在冬天你要是一直在暖气开得很大的屋里待着,你全身的毛孔是开着的,如果突然间一出来,进入到外面较低的气温中,能不感冒吗所以我一直建议,冬天我们屋子里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在20度左右,千万不能太高。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于是夏天的时候我们很多年轻人在办公室开空调,家里开空调,汽车里还是空调,甚至睡觉的时候也开着空调。然后不少人在夏天看病的时候就告诉我:"我怎么浑身都不舒服啊"我说你没法舒服,该出汗的时候你不出,都在里面憋着,它能舒服吗所以我建议大家,夏天开空调的时候一定别怕费电,多少开点窗子,大家知道,那个空调的风和自然的风是绝对不一样的,那是一种透骨的凉。不只是空调,即使你用电扇也不要对着你自己吹,让它冲着墙吹,这样可以有一个回旋的余地。我们临床上看到很多病例,夏天睡在空调房或者用电扇吹着,早上起来的时候,胳膊腿就疼了,甚至有的都动弹不得。这是因为夏天的毛孔是开放的,你用空调、电扇冲着自己一个劲儿地吹,这不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虚邪贼风"吗所以,夏天喜欢凉爽的读者您也得躲开点儿空调和电扇,避免把室内温度调得太低或者直接在空调、电扇底下吹,可能您这吹完以后,明儿出来半身不遂了,这种例子我们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另外我建议大家在夏天的时候一定要备把扇子。咱们中国人的扇子,那叫小大由之,热了就紧扇两下;不热了,就少扇两下。扇子扇的风都是自然的风,于自己的身体无害。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咱们的祖先,咱们的祖先其实非常的聪明,古人的扇子在夏天是个必备之物。

所以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让自己的生活习惯符合天地四时的运行规律:夏天的时候该热的就得热,冬天的时候该冷就得冷。正因为我们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上帝捏出来的,而是天地的产物,所以作为一个人来讲,在你的整个生命过程里边,就不能够违背天地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

8、人如落叶树,遵从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

要想了解中医的"顺四时"养生,就首先要了解中医的"四时",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四时",就没有办法谈中医的养生。这是因为我们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我们人就生活在天地之间的这个天气和地气的交会之中,"人以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讲的就是人是天地的产物,我们都是根据四时的春夏秋冬交替往返这样法则来完成自己的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理念。

我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就跟外边落叶树是一样的。这什么意思呢您看一到冬天,所有的落叶树的树叶都落光了。树叶为什么落因为在中医上讲,冬三月是闭藏的时间,在冬天的时候,原来分布在干枝上的营养开始向根部收了,它的枝叶上就处于营养相对不足的状态,所以它的树叶就落了。

到了明年春天的时候,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此时所有的营养是从根部向枝叶走,所以你看那个树,一到春天的时候就发芽。为什么发芽因为里面的营养、气血往外生发,但是外面还没有准备好条件,所以就会出现一个芽尖,你看初春的落叶树的枝条上,都是向外吐着一个含羞待开的尖芽儿。

到了夏天的时候,气温升高,"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所有的营养都到外面来了。所以,一棵棵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而此时底下根部却什么营养都没有了。到秋天,秋风一起,此时树叶又开始落,气血、营养成分又开始从外面向里边收了,转向闭藏的阶段。这就是外面自然界的落叶树生发凋敝过程。

我们人也一样:春天的时候,我们的气血是从内脏向外走,从内脏向外调动,到了夏天的时候,气血都到了外面。等秋天到的时候,秋风一冷,气血就开始从外面向里面走了,到冬天的时候,里面非常的充盈,而外面相对的不足。

大家想一想,我们夏天的时候,为什么容易闹肚子这不仅仅是个细菌病毒的问题,因为夏天的时候,你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而里面处在相对不足的状态,所以这时候你吃点什么黄瓜,吃点其他不合脾胃的东西,就要闹肚子了。而冬天的时候,由于所有的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外面是处在相对不足的状态,所以你这时候就容易感冒。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对我们每个季节的养生有一个原则性上的把握。

从中医学的角度讲,人作为一个整体和自然界是完全一样的。我说明的这个道理就是在一年四季里面,你的身体状态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是休戚相关的,所以,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自然界变化,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么一个自然的规律。

对我们人来说,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部,那么在你每一年里面,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对你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9、春夏养阳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向外走,里面的气血相对的不足了,这个时候人常常会有肝阴不足的状况。中医认为,春气与肝气相通,中医说的肝,就是把人的气血从里面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而春天正是气血生发的过程,所以说春气与肝气相通。

到夏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候外面非常充盈。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夏天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的时候,你会感到胸闷气短,这就是因为在夏天的时候,夏气和心气之间有一个相关性。

综上所述,按照中医学的观点,春夏两季对应肝心两个脏器,这两个脏器和春夏两季是直接相关的。因此,我们中医上的养生要遵从四季变化。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往外调动,那么在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养肝。有很多人一到春天的时候就经常半夜醒来或者睡不着觉,这是因为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内归到哪呢就是归于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阴阳调和就能睡着,如果肝血不足,阳气就回不去,你就老睁着眼睛,睡不着觉,即使回去了,1点到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就把阳气给顶回来了,你就醒了,到5点多钟,肺气旺了,你就又能睡着了。还有就是有些女同志在月经前后睡眠不好,这就是因为血行于下,气浮于上,且女性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阴不敛阳的时候就不想睡,也睡不着。我常常跟很多同志说,无论男女,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起码经过了上百年的实践。这时有些男同志就问我,吃什么乌鸡白凤丸啊,那不是妇科圣药吗男同志为什么吃啊其实不是,因为女同志是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所以乌鸡白凤丸更多的是使用在女同志的身上。可是男同志在春天的时候,由于你的气血向外走了,这正是肝血不足的时候,你每天早上吃上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身上一点都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就没有了。

到夏天的时候,天气特别热,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也要特别注意。我的建议是,人们尤其是中老年同志,应该吃一点生脉饮,因为夏天你的阳气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阳气不足,所以你才会出现胸闷、气短、多汗这样的症状。那么在这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可以喝一点生脉饮。这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非常有效的方子。生脉饮里面只有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的,五味子是收敛心气的,让你别出那么多汗,麦冬有清肺热的作用。所以,夏天的时候用一点生脉饮,就有助于人们心气的滋养,就可以防止你夏天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

10、秋冬养阴

秋天落叶的时候,是人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收的时候,这时人的五脏里面最重要的脏器就是肺,肺气与秋气相通。肺气有什么作用呢它有宣发与速降的作用,它可以使得你的气血顺利地从外面向里面走,所以这个过程同肺气直接相关。

到冬天的时候,人体的气血完全到里面去了,这时冬气与肾气相通。

综上所述,按照中医学的观点,秋冬两季对应肺肾两个脏器,这两个脏器和秋冬两季是直接相关的。中医上的养生要遵从四季变化。

秋气与肺气相通,秋天是气血往里走的季节,中医讲肺主治节,可以帮助你的气血从外往里收。到秋天的时候,我劝大家方便的时候就吃点秋梨膏,它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气最重,梨的秋气也是最重的,你看梨花开出是白的,中医讲"白色入肺"。梨有润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经,有助于气血速降,帮助人们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

到冬天的时候,大雪封山,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正好是补养的好时节,好比树要冬灌,就是因为营养都在里面,给点水就可以迅速吸收。中医说冬天重在补肾,男同志以精气为主,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对于女同志来说,特别是在更年期以前的女同志,则重在补血,我建议这些女同志吃一点阿胶、大枣、核桃仁、冰糖,把它们做成膏状服用;过了更年期的女同志,就可以用点六味地黄丸来补肾,因为这时候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吃完这些有营养的东西,它就能够充分的运化,补充气血,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

我们中医学把这个养生方法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我们身体机能正常情况下的滋养方法。如果你说夏天我感冒了,或者是冬天我感冒了,这时候这样的调养药物就要少用了,因为人体发热的时候,肌体能量都起来和疾病作斗争,这时候如果你吃进去很多营养以后,在体内不好运化。中医讲的忌口主要是在这两季节,在忌口的时候,就不要吃那么多滋补药了,等感冒过去了,咳嗽过去了,你再接着吃。如果我们按照中医说的这种法则来进行养生的话,我想恐怕得病的几率就小得多了。

老百姓常说:"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早晚要坐病。"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存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不很好地储存阴精,春天的时候容易得热性疾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人们现在夏天惟恐不冷,冬天惟恐不热,这是违反规律的,树一年开两次花可能就活不成了。

11、起居生活和情志调节要随四季变化而变

除了我们以上论述的饮食养生以外,在一年四季中,我们自己的生活起居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更有助于养生呢

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从里面往外走,整个自然界也是处在万物生发的时候。《黄帝内经》讲了,在这个季节里,一定要记住,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应该睡觉了;早起,就是早上早点起来。这是因为春天体内的气血往外走,我们晚上早一点睡的话,有助于阴气的避藏,有利于气血恢复。"广步于庭"就是告诉我们经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很自然地和自然界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有的人在春天的时候,一困一乏就没完没了地老睡觉,这肯定是不行的。在情志上,因为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人的情志也应该是积极生发的。中医说五脏里面,肝在季为春,也就是说肝在春季对人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肝有抒发的作用,它调节气机,可以让你气血往外走。"肝喜调达,而恶抑郁。"说的就是肝希望你非常高兴、非常愉快,所以大家记住,春天的时候一定不要郁闷,因为在春天你一郁闷,肝气就要受影响了,气血就不能够顺畅地生发。所以春天的时候,最好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别郁闷。这是非常重要的养生法则,因为自然界万物都在生发,你天天见谁谁不高兴,你自己就把自己变成了一种郁闷的状态,就和这个时令不能够和谐在一起了。

夏天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人容易心情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气血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气血都相对的不足,所以遇见点事就容易生气发火。因此,我们一定要记住,夏天要忌怒,别发脾气,或者尽量少发脾气。夏天的时候,本来你的气血都在外面了,你再一发脾气,血压就上来了,心脏就不蹦了,罢工了,哪里还能健康忌怒就会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那么,夏天人应该怎样调理自己的起居生活呢夏天的时候大家一定注意,要"晚卧早起,无厌于日",说的就是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晚点睡,晚点睡早点起,可以睡得少一点,哪怕你中午再补点觉都可以。但是,我说的晚不是无限度地晚,最晚到了11点以前,你就得上床睡觉了,到了早上五六点钟你就起来,简单地说就是跟着太阳走,跟着这个自然的规律,有助于人的阳气向外生发。

到了秋天的时候,人的起居生活养生总结起来就是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大家都知道,鸡是夜盲症,它一到黑天就奔鸡窝走了,"与鸡俱兴"就是说我们秋天的时候的生活规律要跟着鸡走,鸡只要是进窝了,你就睡觉,鸡出来了你就起来,与鸡俱兴。这时候,你的气血正好是从外面向里面收的时候,大家知道,白天人的阳气都在外面,晚上阳气归于内了,那么如果你能够按照与鸡俱兴这样早卧早起的话,那么你的气血就符合这个往里已逐渐储藏的这么一种状态。

12、"老理儿"是最有益处的理

春捂秋冻

我们老百姓经常讲,春捂秋冻。但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信这个,你看大冬天的,很多小姑娘穿得很单薄,或者在冬天刚刚一过,就迫不及待地换上薄薄的衣服,看似很美,实际上违背了很多自然规律。春捂秋冻,春天的时候,我们大家都要多穿一点衣服,为什么因为冬天的时候,气血都到里面,这时候外面的毛孔是闭合的,到了夏天,人的毛孔是以开放为主的。到了春天的时候,这个气血从里面向外走的时候,毛孔是从闭合向开放走,如果这时候你多穿一点衣服的话,有助于毛孔的张开,如果这时候你就开始耍单的话,它本来刚刚张开一点,你一冻它又闭合回去了,不利于气血从里面向外面走。

而秋天的时候,一定要少穿一点,秋天是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的时候,毛孔是从张开向闭合走的时候,这时候你穿得太多了,不利于毛孔从开放向闭合状态运行,所以这时候,秋收的时候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少穿一点,不是说要得冻着,就是以不冷为度,别秋天的时候,老早就把那大棉袄捂上了,这不利于养生。

秋风起吃涮肉

老北京有一句话,叫做秋风起去吃涮羊肉去,不像现在,一年四季全吃火锅。那为什么秋风起吃涮羊肉呢因为羊肉是温性的,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如果是夏天,你吃了也是白吃的,因为你的气血全到外边来了,吃了也没有办法运化吸收。到了秋冬时节,由于人的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吃一点羊肉、牛肉这些滋补的东西,就能够充分的运化,转化成你需要的气血,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所以在秋天和冬天的时候,如果你吃一点滋补性强的东西,是有益的。而到夏天的时候,你的饮食相反要相对清淡一点,因为气血都跑外边来了,吃那么多有用的东西也运化不了,都不知道给谁吃了。在顺四时养生中,这点一定要注意。

草死草活容易犯病

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草死草活最容易犯病"。我们常常见到很多的慢性病,如关节痛、哮喘或者各种过敏性疾病,在春天和秋天最容易复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春天的时候,气血是从内脏向

外走,秋天的时候气血是从外面向里面走,气血都在体内流动着,如果在气血流动的过程中,你哪个地方设计得不合理,哪有毛病了,哪就表现出来了。

中医说:"至虚之处,必是致病之所",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城市中,上班的时候为什么塞车,下班的时候为什么也塞车那是因为上班的时候,所有的汽车都跑路上去了,都往单位走,下班的时候,人都从单位往家走,如果这时候,城市道路的设计不合理,它就塞车了。

我们人体也是一样,当春天和秋天这两个季节,一个气血从里边向外边走,一个气血从外边向里边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以这两个时候,是最容易出现疾病的时候,出现疾病就需要找医生,很好地调养调养。而夏天和冬天这两个时节,就像我们的半夜和中午不塞车,一个都在单位呢,一个都在家里。

春天和秋天就是草死草活的时节,也是最容易犯病的时候,但同时也是调治最好的时间。因为疾病它要藏在里面表现不出来,你医生也没办法,春秋二季正是它表现出来的时候,也是中医治疗最好的时机,中医治病是讲因势利导的,你哪儿的气血不通了,找中医调一调,身体的状态很快就会调整过来了。

13、一天也是一个小四季

我在前面叙述了一年之中的养生方法,其实我们过的每一天同样也是如此,一天也是个小四季,早上是春天,中午是夏天,太阳落山是秋天,半夜是冬天。

一天中,我建议大家子午觉一定要睡,什么叫子午觉就是中午11点到1点,半夜11点到1点,一个是子时,一个是午时,子时和午时这两个时间,就是一年中的冬至和夏至。《黄帝内经》里讲,一年里面,阳气的生、长、化、收、藏,有这么一个过程。在一天里,人也是这样的。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候,人的阳气来复了,阳气开始初生,并逐渐增强,一直到正午11点,阳气最旺盛;一到午时,阴气开始初生了,阴气逐渐生长,一直到半夜的11点达到最盛。所以子时和午时,一个是阳气初生的时候,一个是阴气初生的时候,不论阴气和阳气,在初生的时候都是很弱小的,这时候如果你很好地保护它,有生,就有长、化、收、藏。如果在生的时候就消耗了,那么它的长、化、收、藏就谈不上了。

一天的12个时辰里边跟人的五脏是休戚相关的。子时和午时这两个时段在五脏中,一个跟胆相关,一个跟心有关。半夜11点到1点,是胆的功能最好的时候,1点到3点是肝的功能最好的时候,3点到5点是肺气最旺盛的时候,5点到7点大肠最旺盛的时候。

晚上11点到1点的时间段内,如果你处在睡眠状态的话,阳气刚刚来复,它不会耗散掉,如果这时候你很好地睡觉了,高血脂、糖尿病发作几率就小。所以我们尽量少熬夜。好多大款、老板们都是白天不开会,半夜开,我也跟很多报社同志接触过,十个有九个长期上夜班的同志,他们饮食也很清淡,但是到晚年的时候,都是脂肪肝,为什么他11点到1点正排报纸,就是半夜的时候,他不能睡觉,阴阳反做了,胆功能受影响,时间长了,脂类代谢就要出毛病了。

所以我建议大家应该每天晚上10点钟就开始准备睡觉,11点以前最好睡着。中国文化中有一句话,叫"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但现代人工作紧张,不免会有哪一段时间得不到休息,那也没有办法,我经常给很多演员他们看病,他们也说,这一演戏,就得跟着转,根本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我就建议他们,平时偶尔紧张一点没关系,到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一定要调整一下,如果你要长期这样下去的话,那你所付出的,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凌晨3点到5点是肺气最旺盛的时候。肺主一身之气,所以你要是早一点起来,早一点活动活动,你会觉得一天很有精神。早上5点到7点的时候,是大肠经最活跃的时间,所以这段时间应该大便,为什么说早上大便就是五点到七点这一段正好是大肠经最旺盛的时候。

到了7点到9点,是胃经旺盛的时候,9点到11点是脾经旺盛的时候。中国人过去吃两顿饭,不是中国人穷,一般两顿饭的时候,上午那顿饭是9点钟左右,下午是3点钟左右,3点钟是小肠最旺盛的时候,你想脾胃和小肠不都是消化的重要脏器吗所以,我们在顺四时养生中,一天就是小四时,在一天中,也应该非常注意自己的养生。

14、筷子和刀叉的区别反映了中西饮食习惯的不同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妈妈在保护着他,这时,我们的身体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这一窍就是肚脐跟妈妈通着。一旦落生,就会变成一窍不通九窍通,肚脐不通了。我们人体所有的窍节和自然构成了一种相互关联的属性。而在这种九窍中最重要的一窍是什么呢就是口。

吃饭是人类的第一等大事,所以孔子说:"饮食男女者,人之大欲也。"就是吃饭是每一个人,只要生下来以后,先天就存在着一种本能。吃饭这个问题,是我们在人生中得以生存成长的基础。

我们人一出生,爸爸妈妈给了我们先天之气,就是我们说的元气或者说真气。这先天之气贯穿在整个人的生命中,但是,如果七天之内没有后天水谷之精气的维持,先天之气就用完了,用完了人就死了。所以,这个元气是靠不断的水谷之精微来维持的,任何一个民族都离不开饮食。中医认为,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除去爸爸妈妈给你的先天之气以外,就不断地需要用后天的食物来加以补充。

饮食是维持生命的基础,但这不是简简单单地摄入,怎样才能使自己的饮食结构更合理是养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饮食习惯上,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特点,西方人有西方人的习惯,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很多书上讲的西方人研究什么食物里有什么成分,含多少维生素、含多少蛋白质等等。那我们中国人到底该怎么进行饮食养生呢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在西方医学没有进来之前,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的中医,靠的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要讲吃饭的话,我们来看看中国人的习惯和西方人有什么不同。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吃饭用一只手,西方人不是,老外在吃饭时得用两只手,一只手拿刀子,一只手拿叉子或者一只手拿刀子,一只手拿勺子,反正他总之两手得左右并用。我们中国人用一只手就可以完成,我们创造了筷子,用它来吃饭。筷子是什么是两根棍儿,这两根棍儿实际上就反映了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即"一阴一阳谓之道"的理念。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家都知道,一根筷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根筷子只能扎,两根筷子给你的时候是合二而一,叫做一双。老子讲:道生一,这就是一,叫做一双;你吃饭的时候,要用筷子夹东西,这时筷子就得一分为二了,此为一生二;还有二生三,什么叫三呢一阴一阳谓之道,一个动一个不动,动者为阳,静者为阴,这就是三的状态,如果你进入三的状态的时候,无论是芹菜、韭菜还是花生米,全都能夹起来。三生万物,有的人使筷子是上边动,下边不动,有的人是下面动,上边不动,这都是可以的,但如果你两根筷子一齐动,那你肯定夹不起来。

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中国人不是,中国人看到这面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那面,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

所以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和西方祖先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我们祖先的事迹传说可以知道,有神农尝百草,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我们中华民族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民

族。而西方呢,他们的祖先是游牧民族,是以肉食物为主的民族,所以我们看大叉子把那羊一叉,火上一烤,小刀子一削,小叉子一叉,就吃了。

15、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饮食结构

饮食工具的差别就反映了我们东方人和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是不一样的。西方人因为几千年就是以肉食食物为主,所以他们消化肉食的能力比我们东方人强得多。我们东方人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就像前面论述的,我们如果用那刀子叉子,要想把芹菜、韭菜叉起来是很困难的,而咱们中国人用筷子,芹菜、韭菜全能很容易地夹起来。因此,我们说东方人的食物和饮食习惯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而西方是以肉食为主的。但是,现在我们的饮食出现了很多问题,那现在问题出在哪儿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来到,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我们现在拿着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食物的肚子,老去对付那牛排、鸡腿这些食物,当经常食用这类食物,脾胃是代谢运化不了的,这个时候,它就在体内存积起来了。因此,我们现在的代谢病、糖尿病才有这么多,这跟饮食习惯的改变有直接的关系。

想想我们困难时期,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甚至到7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有多少糖尿病、有多少高血压病人啊几乎没有!那时候基本都是什么浮肿、营养不良。严格地讲,高血压、糖尿病在中国古代是富贵病,是财主和皇上才能得的病。《黄帝内经》里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什么叫"膏粱之变"呢就是你老吃那膏粱厚味,如果吃这些东西吃得太多了,你就该长"大疔"了,就是长疮了。糖尿病后期不都是那个溃疡吗实质上这就是中国最早对糖尿病的记载。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现在家里的生活跟原来的皇上差不多,很多人就天天都像以前过年似的。这种生活结构的急剧改变,是造成我们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就是我们吃的稻米、小麦、老玉米、小米和黄米,我们可以把这类食物统称为五谷杂粮;"五果"就包括咱们吃的那些桃、李、栗、杏、枣,这都是果;"五畜"就是咱们吃的肉,猪肉、羊肉、狗肉、鸡肉,这就是五畜,益就是补益的意思。"五菜"就是咱们吃的那些蔬菜,各式各样的蔬菜,它们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所以,五谷是养命的,五果是帮助你消化的,五畜是起到补益作用的,五菜是起到补充作用的。《黄帝内经》是这么讲的,而且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也是严格地遵循着这种生活规律,来维持着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健康。

老百姓经常讲:"鱼生火,肉生痰"。就是鱼和肉本来都可以吃,但是一定要有节制,它只起到一定的补益作用,不能把它天天当做粮食吃。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我们看蔬菜的"蔬",草字头,底下是个疏通的"疏"字,寓意就是它有疏通气血的作用。再看那荤菜的"荤"字,和"晕"字相通,也就是越吃脑袋越糊涂。我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血管里流的血像清水,现在吃那么多东西以后,代谢不出去,血管里的血都快像黄河的水了,那我们想想,这些代谢的东西排不出去,你不得代谢病谁得代谢病

16、五谷的生命力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来源

维持人的生命仅仅靠脂肪和蛋白质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没有一个民族说不吃粮食就能生存的。种子的生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源泉。举个例子来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千年前的种子,甚至到了现在还能发芽,可见种子生命力的强大。我们说种子是生命的延续,所以中医讲的吃五谷,其实就是各式各样的种子。不但吃饭需要靠

天地人和 中华养生之精髓

天地人和中华养生之精髓 《内经·素问》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作为大自然的精灵,只有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在这个宇宙时空中健康地生存和发展。养生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为了保护生命、繁衍后代、保持健康所进行的一些自我保健方法。 现代养生是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去考虑,理解和对待人体的健康与疾病问题,是以“生物、心理、社会”等角度确立医学模式,以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其特征是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个体到群体,以医院扩大到社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以保障健康、延缓衰老、提高生命质量。天地人和,其核心思想为一个“和”字,经过几千年传承,已升华为一种境界,求同存异,对立统一,大同共生,凡得天时、地利、人和者,方可健康长寿。 应天时,人赖天地之气而生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和气血运行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一年之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气候更迭,从而使万物表现出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外界环境包括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预防等,都有很大的影响,顺应时序的更移进行调摄护养,就会健康长寿;违背了它,

就要患病早衰。 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四季养生,《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养生要求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原则,并论述了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的各个季节的具体养生方法。在《黄节内经》的基础上,历代养生家总结出了许多四季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春三月,属木,晚睡早起,节情欲以葆生生之气,少饮酒以防逆上之火,逆之则伤肝,肝旺脾衰,肝木味酸,木能胜土,土属脾主甘,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 夏三月,属火,生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夏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食等,饱腹受寒,必生内疾。秋三月,主肃杀,肺气旺,味属辛。金能克木,木属肝,肝主酸。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早睡早起,收敛神气,禁吐禁汗。秋气燥,宜食芝麻、梨、百合、银耳等以润其燥。 冬三月,天地闭藏,早卧晚起,暖足凉脑。曝背避寒,伏阳在内,心隔多热,切忌发汗以泄阳气。目勿近火,足宜常濯。肾旺心衰,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不可多食灸煿肉面之类。

和谐养生——饮食

和谐养生——饮食 樊正伦教授 中医学家 课程前言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健康大讲堂,中国有一句古话说民以食为天,现在很多朋友是特别注重每天都要吃什么,怎么吃。可是您知道从这个中医养生方面,吃又对我们的身体有着怎样的影响和帮助呢?今天我们依然会请到,著名的中医学家樊正伦教授来为我们介绍每个人怎么样依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食物,来,有请樊教授为我们做相关的介绍。 樊正伦:我下面要给大家谈的题目叫做节饮食,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妈妈在保护着他,叫做九窍不通一窍通,肚脐跟妈妈通着,一旦落生一窍不通九窍通,肚脐不通了,所有的窍就和自然界构成了一种相关性,而在这九窍中最重要的窍是什么呢?就是口。 吃饭是人类的第一件大事,所以孔子说:“饮食男女者,人之大欲也。”就是说吃饭是每一个人只要你生下来了以后,可以说本能上就应该存在着的一个功能,所以吃饭这个问题呢,就变成了我们大家在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那么吃饭这个问题不论什么民族,如果你要是不吃饭,说生下来以后不吃饭,爸爸妈妈给你的先天之气,就是我们说的元气或者叫做正气,你如果什么都不吃的话,只能维持七天,再多就不行了,就没了,所以中医认为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除去爸爸妈妈给你的先天之气以外,就不断需要用后天的食物来加以补充,所以,吃饭应该是我们人类中的第一件大事,那么怎么吃饭?怎么使自己的饮食结构更合理?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特点他和西方人是不一样的,你看我们现在很多书上讲到西方人,他是研究什么食物里有什么成分,含多少维生素含多少蛋白等等,我们中国人到底怎么养生呢,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在世界上在西方医学没有进来之前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中医,靠的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那么要讲吃饭的话,我们来看看中国人的习惯和西方人的习惯有什么不同。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吃饭用一只手,西方不是,他是用两只手一只拿刀子,一手拿叉子,一手拿刀子一手拿勺子,总之他总是两只手得左右并用,看看中国人怎么吃饭,用一只手来完成。

和谐养生——中医不是传说

《和谐养生——中医不是传说》摘录“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生发的季节,天气渐暖,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最利于吐故纳新。经过了冬季的休整,春天人体的阳气也开始趋向于体表,因此要适应这个春生之气。在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日子里,应该晚睡早起,松开头发,舒松衣带,让形体舒展;多到户外活动,或踏青郊游,或登山赏花,或临溪戏水,以陶冶情操,使阳气得到进一步的生发,使精神状态与自然界的生发之机相适应,保持自身与外界的和谐。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损害肝气。 夏季是生长的季节,万物茂盛、郁郁葱葱,应该晚睡早起,让精神充实,保持阳气的宣通,与夏季的长养之气相适应,不然就会损伤心气。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天高气爽、草木凋零,应该早睡早起,是精神安定、神气内敛,以适应秋季收敛的特性,不然就会伤及肺气。 如果每个季节不能适应自然规律很好养生的话,不仅这个季节相对应的脏器会受到损伤,而且会对下一个季节的身体保养带来很大的威胁。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经过了一夜的休眠,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升起,所以这个时候就应该顺从身体的自然调节规律,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使血气调畅。傍晚太阳从西方降落,人体的阳气随之逐渐潜藏,经过了一天的劳累,这个时候吃完晚饭稍微休息,去散步或者做一些很舒缓的运动,然后就应当上床睡觉了。 睡前剧烈活动、跑步还有唱歌等,会使大脑兴奋,这种兴奋在短

时间里不会平静下来,会影响睡眠或者多梦,导致睡眠质量不高。 醒后不要马上起床,不要猛地一下就“腾”起来了,而是要“懒床”几分钟,以使阳气的生发有个过程。可以揉腹,以五指当梳子进行头部按摩,进行一番“心理沐浴”后在快乐中起床,去迎接新的一 天。其次一定要注意饮水,切勿空腹运动。应饮一杯温水 ..,切记不能喝凉水。早上正是阳气生发的时候,喝凉水会阻遏身体阳气的生发,而和温水可以助养阳气的升发。水可以稀释血黏度,排除体内聚积的毒素,以起到“内洗涤”的作用。然后排便,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大肠对肠内毒素的重吸收。 人到老年要注意“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三个半分钟是: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做起来再停半分钟;两条腿垂在床沿再等半分钟。三个半小时,就是早上起来运动半小时,打打太极拳,跑跑步,或者进行其他运动;其次,中午睡半小时,这是人体生物钟的需要(中午睡上半小时,下午上班精力特别充沛);最后,晚上7至9时慢步行走半小时,晚上睡得香,可减少心肌梗塞、高血压发病率。 《黄帝内经》指出春天和夏天要“夜卧早起”,秋天要“早卧早起”,而冬季要“早卧晚起”,这中间有很深的哲理,是很科学的养生之道。冬季和气温过低的天气是不宜晨练的。 运动适当出汗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它能减轻工作或生活带来的压力,出汗时从汗腺排出了大量的代谢产物与毒素,体内垃圾得到有效清除。出汗时毛孔打开,肌肤得到滋润,可以增强皮肤的弹性,防治

天露美意养生品牌十大特色

养生大创举,十大特色首创 让你从此与众不同 [天露美意养生品牌介绍] 特色一:首创“动静合一、和谐养生”新理论,立足中医养生根本! 名医智慧,良将之后,冯理达教授的《和谐养生大智慧》我们的产品理论来自冯理达教授的《和谐养生大智慧》一书,冯理达教授为爱国将领冯玉祥和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之长女! 冯理达教授认为“治身如治国、和谐保安康”,倡导和谐养生,并强调人的养生需重点保养。生命之根——腹部;长寿之本——五脏,在研究该理论后我们的养生专家,把“动静合一、和谐养生”确立为指导产品开发的理论系统,从而使天露美意品牌立足中医养生根本。 特色二:首创终端销售法宝,“体质养生软件”美容院问诊新模式。 让养生问诊有依有据,科学化、简单化,可复制,人人都是问诊专家! 美容院养生产品的推广,难点在问诊部分,很多人由于没有中医养生理论基础,以至于形成对产品推广的不利局面。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公司投资开发体质养生软件,该软件的开发,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在北京正式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准确率达80%以上。 该软件的运用,极大地帮助了美容院的养生及美容产品的推广,而且操作简单,不受地方限制,顾客检测后,立即对症生成体质分析曲线和具有科学指导性、个体差异化的养生美容处方,即使是普通的美容师,都可操作。

特色三:首创“脏和养生”疗程理念,固生命之根,养长寿之本! 五脏“平和”是健康之本,五脏“失和”是百病之源! 脏——心肝脾肺肾五脏是也。 和——和谐、平和、调和也。 脏和——也就是五脏平和的状态。 “脏和”学说认为:五脏“平和”是健康之本,而百病皆是五脏“失和”所导致。因此,要防病、预防衰老,就要“调和”五脏、恢复五脏平和状态。“脏和”学说,古已有之,只是没有具体名称。天露美意养生专家团在深研、整理冯理达教授的《和谐养生大智慧》学说时,因其认为五脏“和谐”是健康之本,故以“脏和养生”命名之。 百病之根皆为五脏“失和” 五脏“平和”是健康之本 《黄帝内经》有云:“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坚固……各如其常,故能长久”,《金匮要略》有云“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而明朝万全在“五脏证治总论”中提出:“五脏平和,则病不生”,意即五脏平和,人就不会生病,就能保持健康身体。且因五脏主宰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因此,五脏“平和”是人体健康之本。 五脏“失和”是百病之源 《黄帝内经》有云:“五脏皆脆者,不离不病”,“百病之生……生于五脏也”,明朝万全在“五脏证治总论”有云:“是病皆从五脏生”,《三命通会》云:“夫疾病皆因五行不和,即人身五脏不和也”。因五脏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五脏“失和”则必然导致生命活动不正常、进而发生疾病,由此可见五脏“失和”是百病之根源。 预防疾病、预防衰老,需要调和五脏 另据《黄帝内经》记载:“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说明五脏衰(实为五脏“失和”)是人体衰老之源泉。因此,要预防疾病、预防衰老,就要调和五脏、恢复五脏平和状态。 特色四:首创“虫草组方”尊贵养生,健字号,高端品质! 南北国医大师公认的好配方,中医养生是贵族的享受! “虫草组方”,依据江中制药“叁灵草”配方而成,该配方获得包括94岁的国医大师朱良春及中国顶级的中医大师的认可,产品含虫草油、破壁灵芝孢子油、西洋参油和“口服级的”玫瑰油。 产品达到温凉互济、五脏并调、精气神全补的效果,寒、热体质的人都可以长期使用。考虑到西洋参、灵芝、虫草三味都是滋补药材,所以配方中特别添加了玫瑰花,根据中医理论,能起到协调、推动和平衡的作用,使“虫草组方”,补而不腻、补而不滞、平补微调,即便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群都可以长期使用。

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在医院开展经常性的中医药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服务活动,是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它能在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看慢性疑难杂症效果差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既陌生又艰难,更具有挑战性和富有使命感,今年我们已把它纳入中心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上。 因此为了确保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针对医院现有状况和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实际需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略 成员:略二、工作计划? 1、由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慢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有人才、有平台、有人气、有效果”等优质资源,重点在于加强运用中医药理论,尤其是中医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理论指导患者预防调摄、养生保

健,增强患者防病治病意识,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调护、愈后防复的目的。 2、加强中医队伍建设,做好相关人员专业培训,制定适宜的相关中医健康教育内容和时间安排表,完善服务流程,把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贯穿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去,着重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计划每年在每个服务站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和义诊4场次,中心2场次,共计18场次,发放具有中医药特色健康处方如中医养生歌、中医养生歌、中医养生羹等。 3、内容实用化、大众化、特色化、丰富化,形式多样化。 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医药在开展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服务方面的优势,制定健康教育方案要结合居民的实际健康状况,因人制宜、因病制宜,突出特色,以及在指导其进行健康运动的内容要具有实用行和针对性,解决各个层面居民实际健康问题,以调动居民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开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教育和治疗,要具有针对性如对老年人以健康膳食、适量运动为主,慢性病居民以膳食(药膳)调理、保健运动为主,残疾人以肢体和心理康复为主的。 4、确定效益评估标准,不断完善,逐步达标。

中国权威养生专家

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 身份: 中医妇科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湖南省科协荣誉委员,湖南千金药业有限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独立董事, 曾任湖南中医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处长、附属二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学院副院长, 04-09年任湖南中医大学校长等职,现任长沙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中华中医药协会妇科分会会长。 荣誉: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部省级重大科研项目4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主编学术专著8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先后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27名。主攻妇科血证诊疗规律与中药对胎盘功能干预的研究。曾多次应邀赴日本、印度尼西亚、美国讲学与学术交流。95年获全国先进女职工称号,98年获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兼任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医药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药品评审专家等职。 作品: 主编学术专著:共11部,另教材教参3部。 发表学术论文共180篇。 照片:

主要从事中医疑难病症的研究。 身份: 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 曾任山东省烟台市副市长、 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现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荣誉: 08年1月当选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研究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高等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学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易经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风病学术委员会理事、全国高等中医药专业教材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资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报编委会常务委员、山东省防治非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评审专家、山东中医杂志编委会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著名专家学术经验辑要丛书编委会主任等职。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现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1] 、农工党山东省委主委,兼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2013年3月当选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作品: 先后出版《脑血辨证》、《徐国仟学术经验专家辑要》、《王新陆中医内科治疗经纬》(中英文对照)等著作。 照片: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 发表时间:2013-03-04T13:38:58.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8期供稿作者:张华梅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观的变化,医疗模式正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 张华梅(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 201400) 当今社会,人人关注健康,追求健康,何为健康?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观的变化,医疗模式正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20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 亚健康是处于疾病与健康间的不良状态,任其发展,后果堪忧。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亚健康是21世纪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如何尽早发现和干预,使其恢复健康,已是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亚健康的形成和危害 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特征是:精神欠佳,机体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待人处事较差,适应能力下降等。 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已超过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0%~70%。亚健康状态会明显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在亚健康人群中,高级管理人员、机关干部、脑力劳动强度大的人群占了很高比例,可导致社会创造能力和正确决策能力的下降。 亚健康作为不适状态,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往往会转化为器质性疾病,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状态转入的,个别会出现无病兆猝死、过劳死等现象。 当今社会,慢性病和亚健康的高发生率,已成为广大人民健康的威胁,也是导致医疗费用大幅上涨和“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因此,重视亚健康,干预亚健康,已成为社会和个人的共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更高的健康水平;重大疑难疾病治疗的困境需要医疗重心前移;减少医疗投入、减轻经济负担需要对亚健康进行积极的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 大量的临床调查和研究表明,亚健康的形成,绝大部分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通过改善生活方式,80%的心脏病和糖尿病、70%的中风、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在如何维护健康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提出了“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体育锻炼”等促进健康准则。 二、中医治未病理论及方法对亚健康防治具备突出的优势和特色 亚健康状态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如果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忽视调理,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干预,就能使机体恢复健康状态。因此,亚健康的防治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医学历来倡导、“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注重情志等因素对人的影响,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主张“未病先防”和“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等医疗卫生保健思想。这些理论恰恰与人类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适应。因此,中医学“治未病”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治未病”理论包括以下内容:未病养生,防病于先;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同时,中医学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也形成了具有突出优势与特色的措施,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两大方面,中医疗法尤其是非药物疗法具有天然、无害、可长期应用等特点,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被誉为是21世纪健康长寿的锦囊。包括: 1、中医方药调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中医方药具备辨证论治的个性化治疗特点,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具有突出的疗效和优势。即使患了大病,通过手术或防化疗后,及时用中药辩证调理,也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针灸、推拿:是通过针刺或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效果和保健强身的一种方法。常用的保健穴有足三里、百会、气海、关元、三阴交、涌泉等,有病治病,无病防病。《金匮要略》曰:“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3、心理治疗与养生:中医学强调养生先养心,养生需调神,如《太平御览方术部》:“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遵生八笺》:“心静可以固元气,百病不生,百岁可活。”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言:“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中医药学历来重视心理治疗,《内经》曰:“善诊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此外如情志相胜法、移情易性法等均为中医的首创;对于心理情感、生活交往异常者,则可以“告之以其所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灵枢师传》 中医药学也重视养生规律的探求,如自古就有“有养生之道,无长生之方”说法。重视形神统一、防病养生、劳逸结合,如《黄帝内经》中强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乃金玉良言,在当今日渐浮躁社会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4、传统体育保健,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导引及现代的球类运动、游泳、快走慢跑等体育运动均能通经活络利关节,对于改善亚健康,预防疾病发生均有着显著效果,尤其是快路,乃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要找”。当然,各种运动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才能强身健体。 5、食疗、药膳、膏方、药酒等,能因人因病而异,培补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三、中医药对亚健康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推广应用,前景灿烂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重视努力下,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中医界对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及成因、病机、证候、防治等多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但在肯定中医治疗亚健康的独特疗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相对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超前来说,治未病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仍然是滞后的,距离形成技术标准、产品等来说,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在广大的社区基层,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三级防病治病网络,作为中医界后人,我们还需身先士卒,脚踏实地,做中医疗法的宣传者和推广者,继承和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把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技术与预防保健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再立新功。

“人与自然和谐并存”是健康养生之道

“人与自然和谐并存”是健康养生之道 江苏天一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严循东 元道教养生学家丘处机撰《摄生消息论》告诫人们,按照四季节气变化,调适自身起居衣食,寻求人的安然生息。这同样是使人设法适应自然环境的做法。遗憾的是,至今仍然还有不少人难于适应。 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两院院士宋健曾指出,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必须摒弃那种对自然界只讲索取和征服、不讲建设和保护的陈旧思想,树立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让人民能享受适宜的生活,保持健康体魄的新观念。2007年2月,宋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全球生态管理大会”上发言时指出,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支持加强政府间对环境问题的协调。会议论述了“人类目前面临的共同生存环境问题和为应对地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所采取的措施”。2007年6月6日至8日,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峰会上,就全球气候变暖等议题发表联合声明,还指出“排放全球大部分温室气体的经济大国应在2008年底前,就各自为全球协议做出的具体贡献取得共识”。意在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做人准则,还是处世哲学。央视二套“今晚”栏目主持人高博,曾经在主持的一个节目中,问嘉宾、登山专家张波:“攀登珠峰之后,下一个要征服的目标是什么?”张波说:“还没有定。不过人类不是要征服大自然,而是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显然比“征服”要现实些,唯有“和谐”才能使人类与大自然相依并存。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之一。创建与共享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最基本点之一。人与自然之间诸多元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多样性的东西共存而达到平衡,才能形成和谐。我国自古以来,就讲求“和为贵”,其中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易传》提出了“太和”的观念,《礼记·礼运》讲的“大同”思想,实质上都是在倡导“和谐”。老庄哲学明确主张“天人合一”,也就是充分尊重自然,平等地对待人与自然,使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协调发展。晋代文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法国作家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描绘的“穴居人”生活,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小说《老实人》里所说的“黄金国”,也许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吧。大则说,人类生存于自然,小处讲,个人生活的环境。人欲求生存,唯有与自然和谐,与环境适应,才能维护人类自身的健康长寿。 自然虽有其规律,使生态环境能自行运作,观景近乎样样美丽;但也有诸多弊害,如飓风、台风、龙卷风、洪水、海啸、泥石流、地震、火山爆发、冰寒、酷热、跳蚤、寄生虫、白蚁、毒蚊、毒蛇、毒蝎、癌症、梅毒、肺结核、疟疾、鼠疫以及非典、禽流感等。因此,维护自然景观的真实意义,在于构建人造生态系统,也就是“保护供给人类生命的系统”。为此,必须保护特定野生区域的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力求人们生存的环境能转化成人造的生态系统。

亚健康中医和养生

现在的中国人们基本上都处于亚健康和疾病的困扰之中,什么是亚健康:就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一天到晚都是稀里糊涂的这里不适哪里不舒服的,一种说不出具体是哪里痛的现象,去医院检查就是什么病都没有,一切的检查指标都是正常的。为什么检查不出来呢?不是说是科学吗、先进的仪器吗?其实这种现象运用中医就是有疾病的征兆,就是胃、肝、肾出现了病变交杂一些湿热、风湿,只需要做一些推拿,刮痧,针灸就好了,严重一点的再配合一些中药。可是现在的人不去做呀,他们到医院里用“科学”的东西检查,一切都“正常”就不去理他了,就认为自己没有病。整天还是烟、酒、茶、打牌晚上一两点钟都不睡觉,火锅、串串香的吃个没完(没有听说有地沟油吗?含黄曲霉素,毒性是砒霜的100倍,高度致癌物质。要得癌症的)。 话说回来,他们这样作践自己,完全是他们根本就不懂保健知识也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其实这些都和政策政府有密切的联系,没有这方面的宣传和活动。有很多医生都是稀里糊涂的,更不用说是不懂医学知识的人们了卫生部不是一直都在医改吗?怎么就不向这个方面去改革啊,都在说看病难、看病贵,还在做全民医保,就像刚才说的有了病的征兆为何到了医院又说没有“病”,到最后检查到病了,又医好了吗?大多数的病都是终身服药,吃药都跟吃饭一样了,那些药呢、都有:胃肠不适感、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者禁用,最后全身的脏腑都被药物损害了,再后就被阎王请去了,呜呼哀哉!!政策做的不是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吗? 很多人在一、两年以前全身体检都是正常的,为什么一、两年后就是癌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硬化、尿毒症等等,病友发展的那么快吗?为什么检查出来都是中晚期了呢?意思就是说根本就治不好了、还说什么病因都没有弄明白、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实这些病因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皇帝内经》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五谷杂粮、饮食所伤等;现在的情况比以前要复杂很多倍,已经不再是那些致病因素那么简单了,还有了环境污染、畜牧业的严重污染和不洁,催长素、添加剂、农药、毒素等很多,还有西药的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等,这些难道不是引起疾病的原因吗?生命在于运动,人类是在劳动之中进化的,一天到晚不运动一坐就是大半天,难道不生病吗?还有就是那个尿毒症真的是肾的主要病变吗,它的很多症状按照中医辨证都是胃的症候啊。 看病贵的问题真的解决了吗?有一患者、头天家里都说是好的,第二天就不省人事,送到医院里说是脑出血,要马上做手术、费用要三、四万。问:三、四万能医好吗?答:只是当前的急救费用、能不能下手术室都还是一个问题。呜呼!自从政府倡议:中、西医结合以来,很多的医生就弄得中医不像中医、西医不像西医,中医用四诊八纲给病人看病给病人解释,最后拿西药给病人吃;西医就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方法给人看的病、在开中药处方。问他你几时学的中医啊,他回答说:中医好简单哦,看几本书就会了撒!感叹啊!真他娘的是天才!他们龙蛇混杂的一会儿在用中医的术语,一会儿在用西医的思路,搞得来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最后干脆问病人:你看吃点什么、吃中药呢还是西药。最后病人说吃点西药嘛,中药难得煎,最后病人拿了几样抗生素、止痛片之类的走了。 人家别个说西医是西方的科学,你见过科学吗?你知道科学具体是什么吗?找不到病因病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多都是长期服药最后不是病死而是被药物毒死,根本就是打着科学的旗号瞎捉弄。中医的圣经《黄帝内经》里面那些理论博大精深,两千多年的以来都一直在指导发展着中医,那些东西用现在的所谓科学根本就解释不出来,就像经络学说里的经络的走向、穴位的定位,不是经过很多年都没有解释出来吗?可是临床上这个东西又是确实存在的。那么古人为什么能在两千多年以前就知道了,并且把它画了出来,那个时候是没有现在的科学的哦,古人学的东西的理念就是不一样,加上那些神医都是有慧根的、人家都有发明创造。还有《易经》,人家外国人读了之后就研究出了很多的东西,从而就是科学发明,而现在我们用的科学的东西都是外国人扔到了的垃圾的东西,还有人利用来赚钱,

“清调补衡”题+答案

1.“和谐养生”是指哪些方面的和谐? “和谐养生”是指外环境与内环境的和谐。外环境和谐包括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内环境和谐包括身体和谐和心里和谐。 2.中医养生理论中的养生八大疗法是指哪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3.绿之韵和谐养生的核心内涵“清调补衡”四步是从何提炼而出?根据中医养生八大疗法所提炼出的中医养生核心内涵 4.绿之韵和谐养生的核心内涵是哪四步? 清调补衡 5.请分别阐述清调补衡四步的定义? 第一步:清——清热泻火、清除毒素 第二步:调——调和脏腑、调节免疫 第三步:补——补益气血、补充营养 第四步:衡——平衡阴阳、元素平衡 6.绿之韵“清调补衡”养生套盒是由几款所组成的? 四款。 清:清韵茶; 调:人参海马胶囊 补:螺旋藻片 衡:钙铁锌硒软胶囊 7.清韵茶是由哪几种主要成分精制而成?(至少说出5个) 红茶、百合、菊花、绿豆、甘草、淡竹叶 8.从西医的角度看,清韵茶可有效对抗何种人体衰老和患病的根源? 自由基被称为万病之源、是人体衰老和疾病的主要原因,清韵茶中的主要成分对于对抗自由基有着很好的效果,从而保护了人体的健康。 9.和谐养生中“清”的目的是? “清”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方法,激活人体自身清

毒活力,保持机体各脏腑清毒功能正常,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0. 和谐养生中“清”步骤中搭配的产品是? 清韵茶 11. 和谐养生中“调”步骤中搭配的产品是? 人参海马胶囊 12. 和谐养生中“补”步骤中搭配的产品是? 螺旋藻片 13.和谐养生中“衡”步骤中搭配的产品是? 钙铁锌硒 14.和谐养生中“调”的目的是? 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 15.人参海马是由哪几种主要成分精制而成?(至少说出4个) 海马、红参、肉苁蓉、菟丝子、枸杞子等 16. 人参海马的有效成分可从多个方面调养脏腑,尤其是对哪个脏腑有着极佳的调理作用? 肾 17.人体细胞膜上的多糖主要作用是什么? 多糖成分为识别起作用,对于异物的识别很有帮助。 18.和谐养生中“补”的目的是? “补”在于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使人体气血阴阳虚弱或脏腑之间的失调状态得到纠正,复归于平衡;也可在人体正气虚不能抵御邪气时,培补正气,配合其他治法,达到助正祛邪的功用。 19.为什么说螺旋藻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所含营养成分最全面、最均衡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

1.简单说明中医养生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①中医养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②中医养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医养生展现出中华传统的魅力,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以其独特性和实用性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之独特所在,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医养生的基石,为中医养生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中华文化的每一次创新其实也推动着中医养生的进步,使其在保留原有精华之时,也能更符合当下潮流。 2说明你对中医养生与中医哲学的理解。 ①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利用中医的各种方法,包括中药、针灸等传统方式来调节人体,使人可以“天人合一”,达到养生的目的。中医养生强调一个整体概念,不同于西医专注于一个点下药,中医会整体把控你全身各处情况,以达到平衡状态。 ②中医哲学:中医中强调的“天人合一”“整体把控”思想其实是哲学的范围,它是一种理念和方向,贯彻到了实际操作当中,衍化出不同于西医的一种中医体系。 3简单说明阴阳学说在中医养生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其实一直在中华文化上占据重要地位,阴阳平衡,是国人一直追求的,我们做何事都会讲究一个中和调节。在中医中这也体现着,例如我们常说阴虚阳盛,这就是阴阳学说的体现。 中医养生中,调节身体,我们总会考虑他的阴阳平衡情况,以对症下药;有时中医建议做的运动,注意事项,也会根据季节、气候、日夜来,这也包含我们的阴阳学说。 1简单解释“满而不实,实而不满” “满而不实”和“实而不满”是五脏与六腑的主要区别之一。 由于五脏所贮藏和化生的精气,呈弥散状态,充满于五脏,故说“满而不实”。而由于六腑多为空腔器官,其功能特点是传化饮食水谷,而水谷的形质较粗,饮食进入胃部,则会胃实而肠虚,食物消化后向下流动,则肠实而胃虚,故说“实而不满”。 2如何从形态与功能上区别脏腑 脏为五脏;腑分为六腑和奇恒之腑 1.形态:五脏为实体性器官,六腑为管腔性器官,奇恒之腑形多中空、类似与腑 2.功能: ①五脏功能为藏精气(化生和贮藏精气)。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不得外泄,应时刻保持盈满,不似六腑充实水谷,呈现时满时虚的流通状态。 ②六腑功能为传化物(受纳和传导水谷)。受纳水谷、吸收精气、排泄糟粕,不得久留,应时刻保持流通、有入有出、时满时虚,不似五脏藏精,时刻处于盈满状态。 ③奇恒之腑:功能似脏,贮藏精气。 3为什么有人一生气就胃痛? 中医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生理上说,人体的外在形体诸窍,四肢百骸、精神情志都有五脏密切联系。而生气即怒,与肝密切相关,生气会肝气郁结,之所以胃痛是肝气犯脾胃而引起的。 4上火能喝凉茶吗

科学养生和谐保健_王会仍教授谈养生_李晓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科学养生和谐保健 )))王会仍教授谈养生 李晓娟1,骆仙芳2,申立国3,陈芳1,王媛1,赵玮1,王效娅1 (1.浙江省中医院,浙江杭州310006;2.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06; 3.杭州市上城区中医院,浙江杭州310002) 摘要:王会仍主任,国家级名老中医。王老养生有术,身体健康,至今仍工作在临床、科研、教学第一线。 /科学养生,和谐保健0是王老的养生理念,其养生思想无不渗透着5内经6等名篇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0指导精神。他所取得的成就与他系统有效地养生之道所提供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是分不开的,他的养生思想和实践对于现代人如何做好身心保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王会仍;名老中医;养生 中图分类号:R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0)09-1874-03 Sc i e ntifi c and Har moni o us Health C ar e )))D r.W ANG H ui-R eng T a l k i ng abou tH ea lt h C are L I X iao-juan1,LUO X ian-fang2,S HEN L-i guo3,C H EN F ang1, W ANG Y uan1,ZHAO W e i1,WANG X iao-ya1 (1.Zhe ji ang H os p ital ofT rad itional Ch i nes e M ed i ci ne,H angzhou310006,Zhe ji ang,Ch i n a; 2.Zheji ang Ch i n eseM ed icalUn i versity,H angz hou310006,Zheji ang,Ch i na; 3.H angzhou M un i ci pa lTCM Shangcheng D i strict,H angz hou310002,Zhejiang,Ch i na) A bstrac t:Ch i e f PhysicianW ANG Hu i-R eng is one of the nati onal prestig i ousT C M experts.W ith the health ca re of C lassica lm ethods, D r.W ang hav i ng a bette r hea lth,continuously wo rks at the fi rst-line of c li n ic,research and teach i ng." Scientific and H ar m onious H ea lt h Care"i s h i s Phil osophy of H ea lt h,per m eati ng t he G u i ding sp i r it o f H uangd i N eiji ng wh i ch i s Fo ll ow ing t he D octri ne of Y i ng-yang,ad j usti ng sc ientific w ork and rest and exercise,proper diet and regu l ar life to i ntegrate for m and spir it i n t he pro m oti on o f physical and m ental hea lt h and l ongev ity.H is ach i eve m ent is m a i n l y based on h is physica l and m ental hea lth.H is healthy i deo logy and practice has a si gnificant gu i ding and re f e rence v al ue f o r m odern charac ters to m a i nta i n good physica l hea lth. K ey w ords:W ANG H ui-R eng;presti g i ous TC M experts;hea lth ca re 收稿日期:2010-04-10 基金项目:/十一五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 I10801-037) 作者简介:李晓娟(1982-),女,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医 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 自古至今,达官贵胄、方外修真、三教九流,无不对 健康长寿有着极高的向往,延年益寿人同此心。早在数 千年的5黄帝内经6就精辟地提出了/法于阴阳,和于术 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 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0的养生观点。王老善于把中医 的养生保健思想贯彻到日常生活中,他的养生方法无不 渗透着5内经6等名篇的指导精神。/莫道桑榆晚,为霞 尚满天0。王老年逾古稀,然体态健康,脏腑无疾,脑力 充盛,思维敏捷,悬壶济世,笔耕不辍。所以然着何?养 生之道是也。 1固/三宝0养天年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 神,认为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 素。人体养生讲/三宝0,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 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三者是不可分割的 一个整体,相互作用。存则但存,亡则俟亡。张景岳说: /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 健,身健则病少。0王老认为如何保证和维持精气神的整体 统一是养生的关键,只有精气神正常地相互协调,人体的健 康长寿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这也正是王老养生的关键所 在,正如5尽数篇6说/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也。0 2节六欲慎七情 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 于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如5内经6所言:/是 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 1874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学习心得复习进程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学习心得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中医养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我们养生,也要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不同的调养护理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俗话说,求医不如求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对中医养生学习,并在生活上努力实行,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养生文化是祖国医学(中医学)大宝库中瑰宝。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里与大自然进行着各种斗争,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后代的繁衍,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了生命活动的规律,掌握了自身保健的方法,并通过总结逐渐创立了拥有系统理论、独树一帜的传统养生文化,称之为“养生”,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就叫做“养生之道”。中医学是我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中医的哲学基础是阴阳五行。假设将阴阳五行再概括一次,我感觉就两个字---平衡。西治疗病的基本大法实践上就是“调节”。就是将不平衡的形状调整到新的平衡的形状。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谋求的是一种平衡。生理平衡了,病自然也就消除了。还有一个效果----为什么说健康的生涯习惯就能养生?这应当和人体的生理运动有关。人体是一个机器,也是由很多组件组成的。咱们都知道有心、肝、脾、肺、肾。有胃、大小肠、膀胱、胆。还有

脑、筋脉、五官(七窍)、四肢、胸腔、骨骼。再往细里说有津、血、气、细胞等。其中的脏器都是依照自然的合作有规定地任务着。比如胃是接受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器官。它什么时候任务,有多大能量一是取决于先天。有的人生来身材就棒,食量大,身材衰弱,而有的人生来就瘦小有力。这就是先天。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先天的濡养,取决于一个优秀的习惯。有很多人,年轻时不注意,或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爱吃的、好吃的,吃个死。不爱吃的,不好吃的却又死不吃。或许是早餐不进食,或许是加夜宵。或许是食不定时,嗜食辛辣等抚慰性滋味。都能够使胃无所适从。久之肯定要带来疾病。咱们在生涯中都有这样的阅历。就是一旦改变习惯就会感觉很不习惯,做起事来也不如过去随手。假设任务不法则了,就会发生消沉厌烦的心情,进而给自己带来一些反面影响.咱们身材里的器官固然没无看法,然而有性情。违犯了他的性情就要找省事。所以培养优秀的习惯是健康的主要保障。至于什么是优秀的习惯,概括起来我想有这么多少点: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粗细搭配、不偏不废。远离毒品,烟酒少陪。定时定量,油腻五味。劳逸有度,依山傍水。起居守时,循规蹈矩。 中医四季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天人合一"的理念,说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及人的一些生理、病理现象,并揭示出人类应当如何在阴阳不停变换的四季中,恰当地调养自己的身体的阴阳,以顺应四季变化,达到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健康长寿的目的。比如我们冬季可以用一些温热的食物或药物来补养脾肾的阳气,秋季气候干燥则要多吃一些滋阴清热的食物以补充身体的津液;春夏季节

大学mooc中医养生与亚健康防治选修课(孙升云)章节测验答案

第一周中医养生与亚健康概述 1单选(2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提出了“春夏养,秋冬养”的四时顺养原则。 A.阴、阳 B.气、血 C.血、气 D.阳、阴 正确答案:D 你选对了 2单选(2分) 金元四大家属于脾胃派的是。 A.朱丹溪 B.李东垣 C.刘完素 D.张从正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3单选(2分) 运动和静养是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静以养,动以养。 A.血、气 B.津、液 C.神、形 D.阴、阳 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

4单选(2分) 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A.肾 B.心 C.肝 D.脾 正确答案:D 你选对了 5单选(2分) 《千金要方·养性》中指出:“精竭则身惫。故欲不节则精耗,精耗则衰,病至则身危”。 A.血 B.气 C.阴 D.阳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 6单选(2分)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了的养生保健意义。 A.协调脏腑 B.保养正气 C.清静养神 D.劳逸结合 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 7单选(2分) 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A.经络 B.血脉 C.络脉 D.经脉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8单选(2分) 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是。 A.形神合一 B.动静统一 C.协调脏腑 D.天人合一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9单选(2分) 《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现了的养生思想。 A.持之以恒 B.正气为本 C.调养气息 D.综合调理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10单选(2分) 脏腑的生理,脏以“”为其特点,腑以“ ”为其特点。 A.泻、藏 B.阴、阳 C.藏、泻 D.阳、阴 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