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简爱》研究的文献综述

小说《简爱》研究的文献综述

小说《简爱》研究的文献综述
小说《简爱》研究的文献综述

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美术文献学课程编码:00412011

考试形式:开卷(开/闭卷)考试时间:分钟

适用年级:2012级学年学期:2012-2013 -1

考生学号:M12130500011 考生姓名:高翔考生专业:设计学

-----------------------------------------------------------------------------------------------------------

题目: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研究兴趣,自拟题目撰写一份文献综述。

要求:①文献综述必须包含引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结语和参考文献部分(参考文献部分要分门别类罗列);

②为该研究设计制作PPT一份,连同此文件word版本刻盘上交;

③注意排版规范,布局合理;

④行文逻辑严密,学术用语规范,语句通顺,标点符号准确。

文献综述

一、前言

《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浪漫主义”来源于中世纪的传奇一词。最早使用是在18世纪的晚期,当时人们对古代的冒险离奇故事发生普遍的兴趣。以后人们就把那些同传奇故事、离奇遭遇、想象色彩相联系的事统统成为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通常包含两个涵义:一个涵义指一种创作方法,他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存,即按照生活应该有的思想化的样子去描绘生活;另一种涵义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的文学艺术思想。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笔者想通过对浪漫主义的分析与探讨,分析《简·爱》中的一些浪漫主义的因素。作为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产物,《简·爱》和浪漫主义在同一个大环境中,彼此相互影响互相借鉴。《简·爱》中的很多场景描述,都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不仅仅是从文学手法上,甚至是在描述的场景的色调,背景,冷暖度,角度以及人物表情上等等视觉因素上,都深受当时浪漫主义的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一)国内

国内对《简·爱》研究,以文学作品中文学分析研究居多。现在社会越来越在偏向视觉效果,对多种文学作品的视觉效果分析,能更好的使一个文学作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了解一个作品的时代,一个作品所属的时代风格,才能让读者以作者的视点去看一个作品,感同身受的去体会作品。

国内对《简·爱》相关研究的文献有:潘红的《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袁敏的《<傲慢与偏见>和<简爱>美学追求之比较》,李佳玉的《从<呼啸

山庄><简爱>看哥特式小说风格》,曾雪梅的《<简爱>中的妇女“陈规形象”》,对浪漫主义的相关研究有张觅的《十九世纪西方浪漫主义童话艺术精神之浅探》,张鑫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阅读伦理与女性创作》,张旭春的《现代性:浪漫主义研究的新视角》,赵燕华的《浪漫主义绘画》讲述了18世纪中叶,在欧洲出现了与提倡理性的启蒙运动思想相对立的精神,这种精神注重感性轻视理性,注重个性的发展,富有想象和神秘的梦幻,浪漫主义由此诞生了。在18世纪下半叶的时候,浪漫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成为席卷欧洲各国的广泛而持久的一场文艺与思想的变革。在创作方法上,浪漫主义在客观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与主观的感性;在表现的语言上,比较奔放洒脱自由。浪漫主义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近代史上涉及到西方各个领域的规模最大的一场变革,改变了西方世界的生活和思想。发生在十九、二十世纪历史进程中的其它转折都不及浪漫主义重要,而且它们都会受到浪漫主义深刻的影响。不仅是思想史,就连其它有关意识、观念、行为、道德、政治、美学方面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主导模式的历史。任何时候观察一种独特的文明,你都会发现这种文明最有特色的写作以及其他文化产品都反映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支配着写出这些东西的画家、谱出这些音乐的作曲家。著作有毛宁的《.浪漫主义时代》,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的《外国美术简史》等等

除上述资料,还有袁泉、王洛勇领衔主演的话剧《简爱》,向我们还原浪漫主义名著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对浪漫主义名著的探讨。话剧《简·爱》是国家大剧院开幕以来推出的首部原创话剧,也是大剧院首度尝试将西方文学经典搬上话剧舞台。作为大剧院原创话剧开山之作,《简·爱》不仅将是2009年度大剧院戏剧场的最重磅“戏码”,更是大剧院继歌剧《图兰朵》、京剧《赤壁》之后,重磅打造的又一部标志性“驻院剧目”。

大剧院新闻发言人,也是该剧监制的邓一江先生表示,作为历经百年的经典文学作品,“简·爱”是不允许被怠慢的,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要让话剧《简·爱》向着那个高度看齐。作为大剧院今年剧目生产的一部重头大戏,《简·爱》将被力图打造成为一部像京剧《赤壁》一样质量高、口碑好、票房红的剧院经典品牌。为不辜负《简·爱》这部矗立文坛百年的经典作品,大剧院早在剧本酝酿之初就成立了专门的剧本审委会,由大剧院戏剧艺术总监徐晓钟“挂帅”,来自中戏的两位重量级教授廖向红与张先鼎力加盟,严把剧本关。阵容方面,力邀著名话剧导演王晓鹰执导,袁泉、王洛勇倾情演绎,用诗意与灵动的话剧语汇重现《简·爱》历久弥新的人格与艺术魅力。

(二)国外

1.浪漫主义思潮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

关于手机市场的消费者行为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手机市场的消费者行为问题研究综述 作者:指导老师: 摘要:在日益开放的社会和市场环境中,消费者行为在不断发生变化。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并应用于营销领域中,掌握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者的行为受到各种纷繁复杂的因素影响。通过对影响消费者行为因素的有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探明影响消费者购买手机行为的因素。通过了解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体系,进而对消费者购买手机行为进行分析。 关键词:消费者消费行为手机购买行为影响因素 About mobile phone market of consumer behavior problems research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uthor: Guide teacher: Abstrac t: In the increasingly open society and market environment, consumer behavior in change constantly. Consumer behavior research influenced more and mor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and applied to marketing field, master of consumer behavior, seize the consumers' consumption psychology. The behaviour of the consumers by various complicated factors. Based on the relevant factors affect consumers' behavior research, verify that influence consumer purchases mobile behavior factors. By understanding personal factor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ese factors between mutual connection, interaction, jointly constitut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nsumers' behavior, and then on consumers' purchasing system of mobile phone behavior analysis. Keywords: Consumer Consumer behavior Mobile purchasing behavior Influencing factors

文献综述的引言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著名小说作品 文献综述的引言: 首先需要标明的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时间跨度大致为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1937年抗战爆发为其前半期,从抗战爆发到新中国建立后为后半期。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能与中华民族如此辉煌灿烂而又持续不断的历史文化相媲美者,确实不多。华夏文明如同一条绵延不断、星光闪烁的长河,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鸦片战争之后,面对新的世界格局和伴随着帝国主义坚船利炮而来的大规模的西学东渐,在东方相对隔绝的地理、文化环境中发生发展并自成一体的华夏文明开始受到严峻的冲击与挑战。迎接无可回避的冲击与挑战,重新焕发华夏文明的活力与光彩,选择民族文化自新自强的路径,成为摆在近代中国与中华民族面前的重要问题。 自鸦片战争之后,经过几代志士仁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探索和数十年漫长而急遽的变革,至五四时期,中国文化与文学大致完成了由古典向现代的痛苦蜕变,并以洒脱而坚毅的步伐踏上通往现代的起点。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而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文学,为其作了奠基和先导。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的特殊时期,民族危机的大环境

下,现代与传统、新思潮与旧意识的斗争愈演愈烈。社会环境决定社会意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对外国的压迫和国内的羸弱,人民为求得生存,必须在思想方面有质的突破。因此可以说“五四运动”应用而生。在思想突破层面首先是“白话文运动”引起人们传统的书面交流方式的转变,直接影响当时人们普遍的封建的、腐朽的、落后的思想观念,从此现代文学一汹涌澎湃之势,冲破一切阻碍力量形成一片汪洋。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这一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小说作品,这一特定背景下的小说有什么特点,反映着怎样的思想,他们的写作者又有那些不为我们熟悉的情感。这些内容的研究首当其冲的是要阐明这一特殊的历史时间。新文学是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兴起和发展的一种新型文学。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起点,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在形成过程中构建的第一座丰碑。它出现在中国社会转型的20世纪之初,与这一时期出现的新文化一同诞生,也历史地构成了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献综述中先指出这些背景前提,有助于展开研究。现代新文学的思想内容,往往以这一时期代表人的发现为中心源泉,致力反映和表现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人的命运、意识、情感,并在反映和表现人的命运、意识、情感的过程中,直接体现这个时代精神,特别是科学、民主和反封建的精神,反映面对重大社会现实,呼喊出人的解放、个性解放的时代心声。 文献综述的范围:

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基于地域文化的上海城市公园休闲空间 设计研究——以徐家汇公园为例 学院: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王玉__ 学号:090760211 指导教师:潘文焰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时间明显增加,这对原有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面临的人们闲暇的需求与设施的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游憩场地的数量不足和休闲空间质量不高比较明显。如何在有限的城市公园范围内创造出与需求相适应、高质量的城市休闲空间环境是景观设计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承载城市文化、文明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载体,是表达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植根于地域文化的公园设计概念是十分必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植根于城市文化的沃土中,公园才可能具有“此区别于彼”的独特面貌;只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城市景观才会有生命力。但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一些城市公园盲目追求“现代化”、“国际化”,相继出现了一批缺乏本国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公园。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使城市公园失去了持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城市公园,地域文化,休闲,公共空间,设计表达

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 1.1.城市公园的研究及现状 1.1国外的相关研究 公园规划的内容早已包含在了最早的现代城市规划之中,最早的公园规划案例要数英国利物浦的博肯海德公园和法国的奥斯曼改造计划。从那时起,人们已经认识到城市公园有着改善城市卫生、健康环境、美化城市、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地产升值等多个方面的作用。随着城市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休闲权益,而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研究公园与休闲、公园设计的代表人物——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公园与休闲和公园设计方面的著作,其中《大众行为和公园设计》一书在1990年被翻译成中文,对我国公园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书从行为学的角度,认为人的行为习惯是城市公园设计中最核心的要素,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评价标准、观察与调查方法以及规划程序。 此外,Alexander Adrew von Kursell、Sassan Seyed Kalal、Anne Farrell Peterson、Dana H.Taplin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研究了城市公园再造的因素、政治和社会机制对城市公园分布和城市景观塑造的影响、城市公园的景观价值、公园在城市和社区生活中的角色、不同阶层居民对公园的使用要求、公园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对于城市公园的上述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多为问卷调查、访谈法、现场观察等。 1.2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出现在1979年以后,研究的内容包括城市公园发展、功能分析、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生态研究、休闲游憩行为研究、公园容量研究等多个方面。国内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方法与国外类似,也多采用案例分析法,国内研究城市公园的学者们大都从研究单个或多个公园入手,进而总结出普遍经验。总结国外研究经验并因地制宜运用到国内城市公园中也是学者们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目前针对公园系统的研究主要有:石金莲等(2005)运用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的研究方法,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研究对象,得到了POE评价分析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简爱读书笔记经典语录摘抄及感悟赏析

简爱读书笔记经典语录摘抄及感悟赏析 导读:读书笔记简爱读书笔记经典语录摘抄及感悟赏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简爱读书笔记摘抄及经典语录感悟赏析: 简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本书,并且写出简爱读书笔记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到一些文学方面的知识,提升文学素养。 简爱主要内容简介: 简爱主要讲述的是一名女孤儿从小失去父母以后,寄养在舅母家,但受尽了舅母一家人的折辱,后来去了慈善学校上学读书,在学校里也受尽了苦难,但她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完成了学业,来到一名庄园教书,当了一名家庭教师,后来和庄主罗契斯特先生擦出了爱的花火,两人虽然有了情愫,但简爱发现他的前妻还活着,疯疯癫癫的住在庄园中,于是简爱出于自尊离开了庄园。后来简爱准备离开英国并嫁给自己的表哥时,突然听说罗彻斯特疯癫的妻子放火烧了庄园,他也变成了盲人,出于爱的因素,简爱再次回到庄园,和罗彻斯特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简爱经典语录摘抄及感悟: 1、摘抄: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 赏析:这句话让人很受鼓舞,因为看似是让人忍受什么东西,是

委屈的方式,但我们常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这个意思,在必要的时候,就应该退一步开阔天空,“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是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才会有的,在此之前,我们要继续实力,创造这样的条件。 2、摘抄: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感悟:很多人喜欢朋友,但实际上不论什么时候,交朋友都是需要实力和条件的,没有人无缘无故和你交朋友,因此我们绝大多数人实际上看似有很多朋友,但归根结底真正的朋友是少数。因此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这样的人生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为此我们学会尊重自己,为自己的内心寻找一个引得尊严的方式。 3、摘抄:即使整个世界恨你,并且相信你很坏,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知道你是清白的,你就不会没有朋友。 感悟:人生不可能没有委屈和挫折,当我们受到这样的不公平对待时,就应该用自己坚强的内心和善良来进行反馈,久而久之,总会感动别人,让人看到我们高风亮节的一面,但是我们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一定要做个清白的人,如果自己本身不正,那么怎么都会遇到麻烦,洗脱不掉的,这样也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4、摘抄:暴力不是消除仇恨的最好办法,同样,报复也绝对医治不了伤害。 感悟:这个世界上充斥了暴力,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社会,我们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暴力事件,而仇恨也是充斥在这个复杂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 湛吾委行管2班201207064099 之文献综述 【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1999 ~2011年发表在经管类核心期刊上的大学生消费研究文献,将大学生消费调查分为以下四个研究领域:“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 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 ; 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9% ; 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3% 。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通过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

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0.1%。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此外,还有6. 8%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结论 A.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纵观知网的论文数据库,大多的知名论文在大学生消费这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消费特点分析,笔者对其中5篇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如下: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也在上升。父母“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助长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 2010 年,禹小英对湖南省长沙市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504 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2010 年与2006 年相比,大学生月平均消费支出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以相对中等的501 ~1000 元这一区间最为普遍,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 2004 年,由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承担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月平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 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

简爱经典语录中英文

简爱经典语录中英文 Why you want to tell me that! She told you tha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me. Do you think I’m poor, not good-looking, without feelings? I will, if god had gifted me with wealth and beauty, I must make you to leave me as it is now for me to leave you! God did not so. Our spirit is same, just like you with my grave, will equally by standing in front of god! 你为什么要跟我讲这些!她跟你,与我无关。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的,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上帝没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地站在上帝面前! I think the bird flies but the sea birds fly, is that no courage of the sea, years later I discovered, not the bird flies past, but not the other side of the sea, and had no waiting 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以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Do you think I can stay to become nothing to you? Do you think I am an automaton?--a machine without

(完整版)奈雪的茶营销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甘霖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策略》一文中提出,把握消费 者的购买动机、购买决策及行为已经成为营销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我国企业 在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细分不足和盈利能力不足,要想树立快速消费 品品牌需要做到提升营销效率、推陈出新、执行有效的市场拓展策略。 张明在《基于传统文化的吴裕泰茶叶营销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包装可以 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刺激消费,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来选购商品的,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应该采用类似包装策略,同时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要实行差别包装策略。 李清泽,杜维春,李建兵在《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特点分析》中提出高附 加值快速消费品在构建分销渠道需要有别于大众快速消费品,要强调―目标市场‖渗透而不仅仅是市场铺货率,提倡―精准终端‖的理念,鼓励公司的销售 人员主导终端的开发和创新同时要充分利用渠道终端为品牌宣传服务,文章强 调建立一个与品牌策略相匹配的顺畅分销渠道将最大化地帮助产品实现价值。 黄婷婷《福建茶叶营销对策分析》中提出产品定位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两个 是针对性原则和竞争差异化原则,在目前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通过一 个产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必须运用三个针对,即针对终端、 针对竞争对手和针对消费者;而产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原料差异化、特 性和功能差异化、价格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包装差异化、品牌形象与文化差 异化等。 王丽惜,朱东红《关于茶叶物流模式的探讨———以安溪为例》中认为我 国茶叶营销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企业经营明显具有产品观念,该 阶段成功的因素主要在与产品的原料;第二阶段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产品的功能,企业经营依靠的是单一的推销战略而不是整合营销战略;第三阶段是指 2001 年至今,顾客的需求成为了成功的关键因素,整合营销和竞争的意识开始逐渐 加强。目前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二 是营销观念仍然落后。 罗永昌《网上销售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阐述了知识营销的含义和特点, 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再只关心销售额和利润,更强调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 值引导消费者产生对新产品的现实需求,在知识营销策略中提出两个重要方面:

小说《简爱》研究的文献综述

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美术文献学课程编码:00412011 考试形式:开卷(开/闭卷)考试时间:分钟 适用年级:2012级学年学期:2012-2013 -1 考生学号:M12130500011 考生姓名:高翔考生专业:设计学 ----------------------------------------------------------------------------------------------------------- 题目: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研究兴趣,自拟题目撰写一份文献综述。 要求:①文献综述必须包含引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结语和参考文献部分(参考文献部分要分门别类罗列); ②为该研究设计制作PPT一份,连同此文件word版本刻盘上交; ③注意排版规范,布局合理; ④行文逻辑严密,学术用语规范,语句通顺,标点符号准确。

文献综述 一、前言 《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浪漫主义”来源于中世纪的传奇一词。最早使用是在18世纪的晚期,当时人们对古代的冒险离奇故事发生普遍的兴趣。以后人们就把那些同传奇故事、离奇遭遇、想象色彩相联系的事统统成为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通常包含两个涵义:一个涵义指一种创作方法,他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存,即按照生活应该有的思想化的样子去描绘生活;另一种涵义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的文学艺术思想。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笔者想通过对浪漫主义的分析与探讨,分析《简·爱》中的一些浪漫主义的因素。作为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产物,《简·爱》和浪漫主义在同一个大环境中,彼此相互影响互相借鉴。《简·爱》中的很多场景描述,都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不仅仅是从文学手法上,甚至是在描述的场景的色调,背景,冷暖度,角度以及人物表情上等等视觉因素上,都深受当时浪漫主义的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一)国内 国内对《简·爱》研究,以文学作品中文学分析研究居多。现在社会越来越在偏向视觉效果,对多种文学作品的视觉效果分析,能更好的使一个文学作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了解一个作品的时代,一个作品所属的时代风格,才能让读者以作者的视点去看一个作品,感同身受的去体会作品。 国内对《简·爱》相关研究的文献有:潘红的《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袁敏的《<傲慢与偏见>和<简爱>美学追求之比较》,李佳玉的《从<呼啸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0418506387.html,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外文学比较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论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外文学比较的关系. 《安康学院学报》.2014年6期.朱云. [2].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 《江苏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6期. [8].湖南外国文学研究三十五年.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6期.吴正锋. [9].苏曼殊的比较文学研究及其特点.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4期.袁荻涌. [10].中外文学作品比较中的"文化"问题. 《海外英语(上)》.2015年8期.邱佳. 二、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梦想在泥泞中放飞:自由·自觉·自卑·自毁——老舍与曹禺比较研究. 作者:王俊虎.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2].中外网络文学比较分析.被引次数:11 作者:张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陕西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 [3]“撒种在荆棘”——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关系研究. 作者:杨世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4].中小学语文中外同题材文本比较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李军飒.学科教学(语文)河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 [5].中外“小城”文学的审美特征及叙事模式初探.被引次数:1 作者:王骁勇.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9(学位年度) [6]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80年代小说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方贤绪.中国现当代文学苏州大学2003(学位年度)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 一、作者生平 老舍,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在《中国近现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中提到他的生平主要见于《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编辑组编辑的《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第一辑(徐州师范学院,80年);吴重阳,陶立瑶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现代作家传略》(青海人民出版社,80年12月);[波]日比格涅夫·斯乌普什基等著,尹慧珉译的《老舍传记资料及其作品简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80年3辑282页);此外还有王惠云和苏庆昌所著《老舍评传》(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10月版从是国内第一部老舍评传,对老舍生平研究有着开拓之功。胡契青和舒乙所著《散记老舍》(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6年5月版),有传有评,有忆有论,材料丰富,形式生动。舒济的《老舍年谱简编(《新文学史料》1986年第2期),是老舍年谱中较为简明准确的一本。另有孟广来等所编的《老舍研究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版)和曾广灿、吴怀斌所编的《老舍研究资料》(上、下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7月出版),是老舍研究较为完整、系统的资料汇集。 二、作品整理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三、研究情况 《四世同堂》是老舍抗战时期重要的长篇史诗小说,也是老舍本人非常满意的一部作品。小说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分,共约100万字,创作周期从1944年直到1948年,历时近五年时间,其中小说的第一、二部《惶惑》,《偷生》写于重庆北培,而第三部《饥荒》则是老舍于1946年赴美讲学后在美国纽约完成的。不同于前期的抗战文学,小说并没有选取正面视角表现某一具体的战争场面,而是以宏大开阔的历史视野,选取以北平一个不起眼的小羊圈胡同为透视点,以胡同里四世同堂的祁家为描写对象,同时还兼顾十来户近邻,通过对他们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战争不幸来表现侵略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更是精神上的屈辱和伤痛,以此展现北平市民身上的保守苟安等性格特点,以及人们如何在战争中逐渐克服固有的人性弱点,逐渐觉醒的过程。 从1945年《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在《扫荡报》上连载时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评论。其中堵述初的《读<四世同堂>―第一部上半本<惶惑>》(《人民世纪》1946年4月第6期)对老舍这部新作“对于北平风物描写的精致”、“对于北平文化的看法”以及对于当时北平市民社会典型形象的塑造等方面进行了评论。最引起学术界重视的是《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形象的思想意义,宗鲁在《评<偷生>》①一文中对祁瑞宣的论析较有代表性:“在主题的思想内容上考察起来,那主人公祁瑞宣在伦理的家庭责任观念,和革命的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

简爱经典语录50句

简爱经典语录50句 导读:《简·爱》是我大学时代特别喜欢读的一本书,非常欣赏里面的女主角自尊、自重、自立、自强,欣赏她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橙子今天给大家带来简爱经典语录50句,一起来重温经典吧。 1. 夜晚和清晨不再出现加拿大式的低气温,险些把我们血管里的血冻住。 2. 只要能常常和你见面,我就觉得快活;只要依偎着你娇小的身躯,我就不会寂寞。 3. 当饥饿像猛禽—样嘴爪俱下抓住我时、孤独也不成其孤独,歇息也谈不上歇息了。 4. 那些无论我做什么去讨他们的欢心都始终厌恶我的人,我也应该厌恶他们;对那些不公平的惩罚我的人,我就应该反抗。她不久就要超脱于尘世风雨之外了,精神已挣扎着要脱离它物质的居所,而当它终于解脱出来之后,将会飞到哪里去呢? 5. 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6. 罗沃德的束缚,至今仍在你身上留下某些印迹,控制着你的神态,压抑着你的嗓音,捆绑着你的手脚,所以你害怕在一个男人,一位兄长——或者父亲、或者主人,随你怎么说——面前开怀大笑,害怕说话太随便,害怕动作太迅速,不过到时候,我想你会学着同我自然一些的,就像觉得要我按照陋习来对待你是不可能的,到那时,你的神态和动作会比现在所敢于流露的更富有生气、更多姿多彩。我透过木条紧固的鸟笼,不时观察着一只颇念新奇的鸟,笼子里是一个活跃、不安、不屈不挠的囚徒,一旦获得自由,它一定会高飞云端。你还是执意要走?” 7. 要自爱,不要把你全身心的爱,灵魂和力量,作为礼物慷慨给予,浪费在不需要和受轻视的地方。 8. 没有判断力的感情的确淡而无味,但未经感情处理的判断力又太苦涩太粗糙,让人无法下咽。 9. 爱之火,在我俩的心中燃起,从此我俩将被熔在一块。

文献综述写作基本要求与范例教学内容

文献综述写作基本要求与范例 1.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的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派别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派别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派别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别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囿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2.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论《飘》中的现实主义 文献综述 引言 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的长篇小说《飘》。该书自1936年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依然盛销不衰。小说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以战争的发展为线索,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斯嘉丽与维希礼和巴特勒之间的纠葛和恩怨。小说整体上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史为中心,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此外,小说里还表现了对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矛盾,既是对当时南北战争中美国人的生活的生动刻画,也表现了当时战争中美国人勇敢和执着的精神。它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一、国内对《飘》的相关评论 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在《飘》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长期存在着接受与研究的严重脱节。即使是近年来这部小说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评价,并正式进入文学史(以毛信德的《美国小说史纲》和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为代表),但对《飘》的研究也还是流于表面和简单。仅以中译本的序言水平就可见一斑:1990 年中国刮起了重译《飘》的旋风,一时出现沪本、京本、浙本三个版本的热闹场面,却没有一个本子的序言水平超过几十年前傅东华的译序。 《飘》作为一部富有争议的小说,吸引了许多文学工作者的目光。目前已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对《飘》进行了分析和欣赏。 张玉霞在《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研究综论》一文中认为,要对《飘》的持久魅力作出合理阐释,在整体的历史、文化的广阔视野关照下,必须回到细致的文本研究中去。张玉霞介绍了两个路径:1、把《飘》置于通俗文学发展进程中考察。从文类所属来看,它是历史小说与浪漫言情故事两个类型的交叉。偏重于形式要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在于——优秀通俗小说的特征是“模式与模式突破”,即在内容和形式层面都具有承继、超越的双重性。而通俗小说的创作及接受两方面都受之影响。可以运用小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并结合通俗小说类型研究来深入剖析《飘》的叙事结构特点。2、从创作流派及本土背景考察作为南方文学的《飘》,在解构与重建南方文化方面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张淑英在《〈飘〉的流行与寂寞》一文中提到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 在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史》中提到,《飘》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他认为在人物塑造上,《飘》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女主人公斯嘉丽实际上成了表现南方神话的理想人物。从客观上讲,米切尔美化了正在崩溃的南方庄园经济,表现出对农奴主的同情。另一方面,在处理时代背景和人物对话时,米切尔却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人读起《飘》来感到真切动人。

沈从文研究文献综述

沈从文研究文献综述 沈从文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雅嘉拉达(yajialada) 自从新时期以来,沈从文研究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方面。虽然,它肇始于所谓的“沈从文热”,并与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其它各种“热”先后发生,但同其它一些“热”相比,沈从文研究却具有明显的持久不衰的特征,并由此带来现代文学研究中其它相关课题研究的深入与发展。这一情势的出现,决非仅仅由于研究者个人偏好与热情所致,也不仅仅由于沈从文研究当时在政治层面上所具有的拨乱反正的价值。单凭个人的偏好与热情不可能使之持久,政治层面上的需求也只能是一时的“流行色”,沈从文研究的兴盛只能取决于沈从文及其创作本身所具有的文学研究的品位与内蕴。“沈从文现象”,是20世纪中国具有独特色彩与内涵的思想—文化现象。当然,沈从文研究并非起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沈从文先生其人其文的研究,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发生。在此,笔者将分“早期沈从文研究”(1949年以前的研究)和“当代沈从文研究”(49年以后的空白期和新时期以来到现在的研究)两大部分,努力对沈从文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形势做一较为全面的论述,为笔者即将展开的沈从文研究方向的论文储备资料、理清思路,并期望对今后的研究有 所帮助。 一 早期沈从文研究有不少地方或者失之偏颇且比较单一,但它毕竟是沈从文先生尚在文坛时的论说评论,不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且也是沈从文研究的基石与铺垫,我们万不可忽视而应好好吃透好好利用。 早在20世纪20年代,沈从文就开始为文坛所注意。到30年代,沈从文已经拥有广泛影响。但直到1949年前,对沈从文的研究却没有溢出文学评论的范围。当然,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在它尚未走完自己行程的时候,一切研究都很难具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史研究的意义。可是,在1949以前,对中国现代文学带有文学史色彩的研究文字却非绝无仅有。为后来的研究者不断称引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诸导言,其分文体对第一个十年文学过程的总结与描述,就分明具有文学史研究的特征。早在20年代,沈从文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里所界定的“乡土文学”作家,但他却无缘进入《中国新文学大系》;30年代,沈从文在文坛上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鲁迅在与斯诺的谈话中所作沈从文是“自新文学以来”“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1]之一的论断,是以史学眼光看沈从文的,但留下的也仅仅是一种结语似的判断,缺少具体的论述与阐释。而大量的评述沈从文的文字,或急于从政治上给沈从文定性,或仅就沈从文个别及部分 作品的创作倾向与特征作一般性评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沈从文一直被国民党视为异已,而左翼文学阵营亦将其看作陌路人。国民党的报纸称其“站在反革命立场”,而在沈从文卷入的文坛论争——“京派”与“海派”之争、“禁书问题”之争、“差不多”之争、“反对作家从政”之争中,沈从文又被左翼文学阵营视为“官的帮闲”之“京派大师”[2]、为统治者“越俎代谋”的“忠而获咎者”[3]、“对大多数应社会要求而写作的作家们”“作敌意的挑战者”[4]以及“停止抗战”[5]论的制造者。如果说,这些责难还仅是一种逻辑引伸而非政治属性认定的话,那么, 40年代,因其“民族自杀的悲剧”论与《芷江县的熊公馆》而引发的批判便突然升级。沈从文被界定为“一贯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6],是“《鸿鸾禧》里的穆季”[7]、“地主阶级的弄臣”[8]……这些政治判决,显然与已知的历史事实大相径庭,带有明显的“左”的痕迹。也许,当社会变革以一种激进方式被推进时,任何与这种激进方

中外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0418506387.html, 中外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外文化差异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外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统计与管理》.2015年7期.刘卓瑛.郑平坪. [2].中外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商贸》.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36期. 陈刚.翟树芳. [3].旅游外语教学中渗透中外文化差异述论. 《旅游论坛》.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3期.唐小翠. [4].中外文化差异探讨:谈当前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前沿》.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9期.尹华东. [5].中外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职业》.2011年35期.王海建. [6].小议中外文化差异. 《商》.2013年1期.和兰花. [7].工作满意度中的中外文化差异. 《汕头大学学报 《前沿》.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11期. [9].浅谈中外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年1期.金琳. [10].中外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礼仪. 《北方文学(下旬刊)》.2014年10期.刘鑫. 二、中外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跨国经营中融合中外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管理. 作者:李静.企业管理北京化工大学2009(学位年度) [2].浙江民营企业国际贸易文化差异及其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孙卫芳.企业管理浙江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

https://www.doczj.com/doc/0418506387.html, [3].基于语言经济学理论对上海世博中国展馆简介汉译英的研究.被引次数:3 作者:韩佳彤.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大连海事大学2011(学位年度) [4].中外体育礼仪的比较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谢小兰.体育人文社会学湖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5].非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被引次数:1 作者:马宏伟.英语语言文学山东大学2001(学位年度) [6].中外英语硕士毕业论文中使用元语篇手段的对比研究.被引次数:3 作者:封齐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南京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 [7].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策略探讨.被引次数:15 作者:丁宗林.外国文学华中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8].分析提高留学英国的中国硕士研究生学术经验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张俐.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山西财经大学2015(学位年度) [9]在华日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以丰田汽车(中国)为例. 作者:李阳.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2011(学位年度) [10].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浅析美剧《老友记》中幽默字幕的翻译. 作者:刘畅立.英语语言文学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三、中外文化差异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中外文化差异探讨:谈当前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韩宁,20112011年北京服装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年教研论文报告会 [2]中外动漫作品的文化差异和共鸣点分析. 王瑜,2012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 [3]弥合差异,避免误解浅谈对外传播中文文本的写作. 韩清月,2011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 [4]“Red”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方法. 白阳明,2008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 [5]新疆石油企业哈萨斯坦跨国经营中跨文化管理浅析. 李军,2008第二届中外技术交流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