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数控加工单元远程监控系统研究

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数控加工单元远程监控系统研究

第!卷第"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年!月*+,-./0&,

! !!!!!!!!!!!!!!!!!!!!!!!!!!!!!!!!!!!!!!!!!!!!!!

()))文章编号:1))!23411(()))))"2))!52)6

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数控加工

单元远程监控系统研究"

路勇,姚英学,董申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3)))1)

摘要:以计算机和远程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远程协作加工、远程教育、远程贸易和服务成为可能。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数控加工单元远程监控系统,阐述了其体系结构及各部分功能,并开发了基于7*8/+8协议族的应用层协议’*,*9,*8,并就其编写了实用程序。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可靠地对数控加工单元进行远程监控。

关键词:远程监控;7*8/+8协议;客户/服务器

中图分类号:7:1!3;&(文献标识码:<

近年来,制造业无论是观念,还是技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以相对固定的机器和生产场所为中心,由上至下进行管理控制的大批量制造生产模式正逐步向以人为中心,基于技术的先进制造生产模式转变[1]。全球制造的思想就是利用异地的资源(设备、知识、人力)来制造市场所需产品,从而加工单元的远程监控技术就成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工单元的远程监控表现为生产加工的操作者与被操作对象在物理上进行分离,而在信息、逻辑上进行集成。这一发展,一方面扩大了操作者对操作对象的控制范围,提高了管理者对加工设备运行情况掌握的方便程度,实现了远程的技术咨询、远程设备的故障诊断及维修;另一方面达到了制造资源的共享,迅速开拓市场,充分体现“以人为中心,创造宜人化生产环境”的制造思想["]。

在计算机和远程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这种远程协作式的加工已成为可能。因此,本文提出了以7*8/+8协议为基础的、客户/服务器技术为支持的数控加工单元远程

监控系统,建立其网络结构模型,并针对数控加工系统开发了相应的应用层协议,并取得初步的效果。

1数控加工单元远程监控系统构成

1&1系统网络体系结构及通信协议的选择数控加工单元远程监控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实时监控系统进行设计的,系统中各种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传输的。在计算机网络发展上,影响较大的网络体系主要有:=-+七层参考模型和7*8/+8体系结构模型。=-+参考模型是+-=564>国际标准[6]。该体系是采用自上而下的七层结构,即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7*8/+8体系结构是当前流行的+0?@A0@?网络所使用的体系结构,尽管它不是国际标准,但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虽然=-+的体系结构从理论上讲比较完整,其各层协议也考虑的很周全,但事实上,完全符合=-+各层协议的商用产品却极少进入市场,远远不能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然而使用7*8/+8协议的产品

"收稿日期:14442)3216;修订日期:14442)>214基金项目:国家>!"/*+,-主题资助项目

万方数据

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

C/S 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 Client/Server 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概要(Client/Server或客户/服务器模式):Client和Server常常分别处在相距很远的两台计算机上,Client程序的任务是将用户的要求提交给Server程序,再将Server程序返回的结果以特定的形式显示给用户;Server程序的任务是接收客户程序提出的服务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程序。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由于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加之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已经很难适应百台电脑以上局域网用户同时使用。而且代价高,效率低。编辑本段C/S工作模式C/S 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将计算机应用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由多台计算机分工完成,即采用“功能分布”原则。客户端完成数据处理,数据表示以及用户接口功能;服务器端完成DBMS的核心功能。这种客户请求服务、服务器提供服务的处理方式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应用模式。编辑本段C/S结构的优点C/S结构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只适用于局域网。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扩展性。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特别是有很多分部或专卖店的情况,不是工作量的问题,而是路程的问题。还有,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

windows服务器授权模式

w i n d o w s服务器授权模 式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服务器授权模式每服务器,同时连接数与每设备或每用户认证的区别: 每服务器认证:指允许服务可以同时有多少个并发客户端用户访问的数量; 每设备或每用户认证:指你的每个客户端都有认证许可,客户端通过这个认证访问服务器; 举例如下: 公司有两台服务器:Server1,Server2; 客户端:100台; 1、选择每服务器认证,这个你就需要为Server1,Server2各选择100个认证,共计200个认证,才能满足100客户端同时访问; 2、选择每客户认证,你只需100个客户认证,就能满足100个客户端访问的需求;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认证方式。 将本地服务器更改为每设备或每用户授权 1.在要配置的服务器上,打开“选择授权模式”, 2.在“产品”中,单击要更改授权模式的产品, 3.单击“每设备或每用户”。 要打开某个“控制面板”项目,请单击“开始”,单击“控制面板”,然后双击“授权”。 如果您选择“每设备或每用户”模式,那么访问运行WindowsServer2003家族产品的服务器的每台设备或每个用户都必须具备单独的“客户端访问许可证(CAL)”。通过一个CAL,特定设备或用户可以连接到运行 WindowsServer2003家族产品的任意数量的服务器。拥有多台运行WindowsServer2003家族产品的服务器的公司大多采用这种授权方法。 相反,每服务器许可证是指每个与此服务器的并发连接都需要一个单独的CAL。换句话说,此服务器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支持固定数量的连接。例如,如果您选择具有五个许可证的“每服务器”客户端授权模式,那么该服务器可以一次具有五个并发连接(如果每一个客户端需要一个连接,那么一次允许存在五个客户端)。使用这些连接的客户端不需要任何其他许可证。 每服务器授权模式常常是只有一台服务器的小公司的首选。在客户端计算机可能没有被授权为WindowsServer2003家族产品的网络客户端的情况下,这种授权模式对于Internet或远程访问服务器也很有用。可以指定并发服务器连接的最大数量并拒绝任何额外的登录请求。 如果您不能确定使用何种模式,那么请选择“每服务器”,因为您可以从“每服务器”模式更改为“每设备”或“每用户”模式,而无需任何代价。 每服务器和每客户端的区别(二) 理解安装window2003时每服务器和每客户端的区别 在安装 安装使用一套WIN2003系统需要交二份钱:WIN2003软件的钱和用户许可的钱。WIN2003的官方报价是3万多,每个用户许可是340元。下面以某公司为例说明。

Wincc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具体做法

一、原来的工作方式:在同一工作组中4台计算机其windows名分别为A、B、 C、D且都已安装好wincc5.0+sp2,原来在每台计算机上运行的均是单用户,4台计算机上实际运行的是一个相同的项目,最先这个项目就是在其中一台计算机A上做好的,在然后拷贝到另3台计算机B、C、D上,在另3台计算机上运行该项目时提示组态的计算机无效,是否启用本地服务器,回答是后,要重启w incc,重启后,以计算机B为例,在wincc管理器的计算机一项下面有一计算机名A,类型是服务器,将它改为B后,该项目即能在计算机B上成功运行。C、D计算机按B相同的方法操作。 二、改为多用户模式的优点: 1、4台计算机上各自独立运行单用户项目,当你在其中任意一台上对项目进行了修改后,即与其他3台的项目不同步了,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冲突,改为多用户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2、我们的组态中有一型号较老的s7-300的PLC,其允许的最大连接数只有3个,造成4台wincc计算机同一时刻总只有3台可以连到该PLC,总是有一台连不上,改为多用户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3、多用户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有以上两个优点,但也有一个大缺点:原来4台wincc独立运行,等于有4台沉余服务器,任何一台出问题都问题不大。改为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后运行故障的风险增大了,所以在我后来的实际改动中,我把这4台计算机中的2台运行为单用户模式,2台组成服务器-客户机模式。 三、服务器-客户机模式的操作方法: 1、服务器端的操作(以将A计算机作为wincc服务器,B为客户机为例):

在A计算机上运行wincc,选择项目(项目树的根),右击鼠标,选择属性,在项目的属性页上可看到现在项目还是单用户,点下拉箭头,更改为多用户,确定,会提示重启wincc,重启后,在项目树的计算机一项下现在还只有计算机A,属性为服务器,右击鼠标选择新建计算机,添加计算机B,属性选择为客户机(如果你还想有更多的客户机,均要在此添加),对添加的计算机B,右击它设置属性,设定方法和单用户下相同,要注意的是添加的客户机计算机其语言一般默认为德语,一定要改为和服务器相同,不然在客户端运行后画面上的文字会显示为“?”。接下来再看项目树的最下端,会发现比单用户时多了一个“服务器数据”一项,右击它后选择创建服务器数据,数据会创建和保存,服务器端设定就完成了。 2、客户端操作有几种方法: a、运行wincc管理器,不要激活原来单用户时的项目,选择打开项目,一路浏览到网上邻居->计算机A->已改为多用户的项目,打开它并激活,客户端就激活运行了,B计算机上就可看到和A计算机上一模一样的东西。(A计算机一旦启用多用户模式,项目所在的目录会自动启动网络共享) b、直接从网上邻居上找到A计算机上的多用户项目,将该项目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在B计算机的桌面上双击该快捷方式,客户端也会激活运行。 c、在B计算机的wincc的autostart程序中装入A计算机上的项目,并设置启动时激活,B计算机启动时客户端就会激活运行,这种方法下wincc管理器不会运行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原理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原理 经常看到HTTP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原理的各种版本的文章,但是专业术语太多,且流程过于复杂,不容易消化。于是就按照在Servlet 里面的内容大致做了一些穿插。本来连Tomcat容器和Servlet的生命周期也准备在这里一起写的,但怕过于庞大,于是就简单的引用了一些Servlet对象。这样的一个整个流程看下来,相信至少在理解HTTP协议和request和response是如何完成从请求到生成响应结果回发的。在后续的一些文章里会专门讲一讲Tomcat和Servlet 是如何处理请求和完成响应的,更多的是说明Servlet的生命周期。 HTTP介绍 1. HTTP是一种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套计算机在网络中通信的一种规则。在TCP/IP体系结构中,HTTP属于应用层协议,位于TCP/IP协议的顶层。 2. HTTP是一种无状态的协议,意思是指在Web浏览器(客户端)和Web 服务器之间不需要建立持久的连接。整个过程就是当一个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一个请求(request),然后Web服务器返回一个响应(respo nse),之后连接就关闭了,在服务端此时是没有保留连接的信息。 3. HTTP遵循请求/响应(request/response)模型的,所有的通信交互都被构造在一套请求和响应模型中。 4. 浏览Web时,浏览器通过HTTP协议与Web服务器交换信息,Web服务器向Web 浏览器返回的文件都有与之相关的类型,这些信息类型的格式由 MIME 定义。 HTTP定义的事务处理由以下四步组成: 1. 建立连接。 2?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头。 3. 服务器端响应生成结果回发。 4. 服务器端关闭连接,客户端解析回发响应头,恢复页面。

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和浏览器与服务器结构的区别

C/S结构,即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早期的软件系统多以此作为首选设计标准。 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tier结构。B/S结构,主要是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和ActiveX 技术,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随着Windows 98/Windows 2000将浏览器技术植入操作系统内部,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 C/S 与 B/S 区别: Client/Server是建立在局域网的基础上的. Browser/Server是建立在广域网的基础上的. 1.硬件环境不同 C/S 一般建立在专用的网络上, 小范围里的网络环境, 局域网之间再通过专门服务器提供连接和数据交换服务; B/S 建立在广域网之上的, 不必是专门的网络硬件环境,例与电话上网, 租用设备. 信息自己管理. 有比C/S更强的适应范围, 一般只要有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就行。 2.对安全要求不同 C/S 一般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 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 一般高度机密的信息系统采用C/S 结构适宜. 可以通过B/S发布部分可公开信息; B/S 建立在广域网之上, 对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对弱, 面向是不可知的用户群。3.对程序架构不同 C/S 程序可以更加注重流程, 可以对权限多层次校验, 对系统运行速度可以较少考虑; B/S 对安全以及访问速度的多重的考虑, 建立在需要更加优化的基础之上. 比C/S有更高的要求 B/S结构的程序架构是发展的趋势, 从MS的.Net系列的BizTalk 2000 Exchange 2000等, 全面支持网络的构件搭建的系统. SUN 和IBM 推的JavaBean 构件技术等,使 B/S更加成熟。

客户机和服务器

现代组织需要知识工作者实现软件、信息的共享,更重要的是实现处理能力的共享。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很多组织正在建立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模型的网络。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是由一台或多台主机和多台客户机组成的网络。主机(称为“服务器”)可为网络中其他计算机(称为“客户机”)提供某种服务。客户机主要是采用个人电脑和工作站;而服务器主机可从微机工作站到大型计算机。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包括: (1)维护网络用户可访问和使用的信息与软件。 (2)实际完成客户工作站所需进行的处理。 对等网与客户机/服务器网的重要区别就在于网络操作系统(NOS)-- 决定网络功能的系统软件。NOS负责管理:(1)网络内部的通信;(2)外设的共享;(3)信息的共享;(4)软件的共享;(5)任何发生在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协调处理。对等网络的NOS只支持前两项-- 网络内部的通信和外部设备共享,而客户机/服务器网络则支持所有的五项功能。例如,图6-2b说明了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中服务器是负责管理对信息和软件的共享的。在这个例子中,服务器常被称为“文件服务器”。图6-2a 还说明对等网中不存在负责管理共享信息和软件的服务器。 6.2.1 客户机/服务器作为一种企业模型 虽然很多人都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来描述一个特定网络或网络结构,但实际上客户机/服务器是一种企业模型。在这个企业模型中,客户机/服务器需要将特定的处理过程分布到网络上需要执行该处理活动的适当位置。所以,客户机/服务器是一个分布式计算的基础,这一点我们曾在第2章有所讨论。客户机/服务器的企业模型着眼于构建一个符合企业运作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客户机/服务器由以下所列的信息、软件和处理能力组成: (1)信息 ·局部信息特指某个企业职能部门的信息; ·全局信息是覆盖整个组织的信息。 (2)软件 ·利用局部信息工作的局部处理软件; ·利用全局信息工作的全局处理软件。 (3)处理能力 ·运行本地软件处理局部信息的局部处理能力; ·运行全局化软件处理全局信息的全局处理能力。 在这个例子中,这里采用“局部”和“全局”这两个术语分别作为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同义词,所以客户工作站包括所有与局部相关的信息、软件、执行处理能力;而服务器则包括了所有与全局(整个组织信息)有关的信息、软件、执行处理能力。 Buehler食品公司是一家有30个连锁店的企业。公司运用客户机/服务器系统将局部处理与全局处理功能分离,实现了其处理功能的优化。在每家分店中,出纳员都与存有货品价格的库存目录信息的服务器相连。这样做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如果货品价格发生变化,很快就能在服务器上反映出来;二是当出纳员扫描商品时,服务器马上就能用此信息更新商品库存目录。

组建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局域网

附录一:上机实验 实验一组建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局域网 一、实验目的 学习组建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10Base-T以太局域网,通过该实验,学会组建局域网过程中的硬件准备工作,包括制作双绞线电缆,安装以太网卡和连接网络中的设备。 二、实验内容 (1)制作两端带有RJ-45接头的双绞线电缆。 (2)安装以太网卡,包括硬件安装和安装驱动程序(实验中选用PCI总线的10/100Mbps 自适应以太网卡)。 (3)按10Base-T以太局域网的星型拓扑结构连接局域网中的主机和集线器。局域网结构示意图如第五章图5.30所示。 三、实验步骤 1. 制作带RJ-45接头的双绞线电缆,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两个RJ-45接头的线芯的排列。 这里制作的是网卡和集线器之间的连线,采用EIA/TIA568B标准。RJ-45的1~8接点分别对应的双绞线颜色为: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这样可以确保1、2接点为一对线,3、6接点为另一对线。 (2)根据需要截取一段双绞线,用压线钳或剪刀将外皮剥去一小段,约 1.2cm,并将双绞线头部剪齐。 (3)将8根线按上述颜色顺序排列插入RJ-45接头中,注意要插至底部。 (4)将RJ-45接头塞入压线钳的RJ-46插座内,用力压下压线钳的手柄,使得RJ-45接头紧夹住双绞线。 2. 安装以太网卡,具体步骤如下: (1)关闭计算机电源,然后打开计算机主机的机箱。 (2)选择一个空的PCI总线插槽,拧开插槽护板上的螺丝钉,取出护板。 (3)将网卡插在PCI插槽内,拧上螺丝钉,以便固定在主机托架上。 (4)合上计算机主机的机箱,拧紧外壳螺丝。 3. 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计算机电源,启动Windows 98系统,自动检测到有新硬件。系统启动安装向导,单击“下一步”按钮。 (2)选择“搜索设备的最新驱动程序”选项,单击“下一步”按钮。 (3)根据提示选择“指定位置”选项。 (4)插入带有网卡驱动程序的软盘,确定网卡驱动程序的位置,单击“下一步”按钮。(5)开始安装驱动程序。 (6)安装结束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服务器客户机结构概述

1 服务器客户机结构概述 1.1 服务器客户机结构的介绍 WinCC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lient/Server结构,以下简称C/S结构)是一种在网络基础上,以数据库管理为后援,以微机为工作站的系统结构。这种结构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客户机端和服务器端,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充分的利用了两端硬件环境优势。WinCC可组态含有多个客户机和服务器的C/S系统,从而更有效地操作和监控大型系统,通过在多个服务器中分配操作和监控任务,平衡了服务器的使用率,从而使性能得到更大的改善。 图1 图2 1.2 与操作系统的兼容性 对于安装,必须满足操作系统和软件组态的某些要求,不同版本的WinCC服务器客户机与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参考以下链接: 8795716 1.3 服务器客户机结构的限制条件 服务器端: 每台WinCC服务器上都必须安装“WinCC Server”授权 客户机端: 根据需求可以分为客户机,Web客户机和瘦客户机。 表1 1) 中央归档服务器会被视为一个服务器。但它无法被同时当作操作单元使用。 2) 如果服务器也作为操作单元使用,则此服务器的客户机数目会减少到四个。 3) 混合组态:32 个客户机+ 3 个Web 客户机 4) 混合组态:50 个Web 客户机+ 1 个WinCC 客户机(也适合工程用途)

2 服务器客户机结构组态介绍 2.1 服务器客户通讯前提 > 网络连接正常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中所有计算机都必须通过网络(局域网)相互连接。 可以通过Ping命令查看通讯是否正常 最好使用ping <计算机名称>来查看通讯是否正常 因为IP地址和计算机名称的映射需要通过NETBIOS解析完成,在某些情况下ping IP地址并不能确保整体网络连接正常,更多信息请参考Microsoft MSDN相关文档 连接正常如下图: 图3 > 分配Windows用户权限 服务器客户机使用相同的用户名(推荐) 服务器端 用户?本地用户和组?管理工具?1)点击Windows开始菜单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软考网络工程师】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模式,也是今后发展的主流,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使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方面的智能、资源和计算能力来执行一个特定的任务。 15.1 网络计算模式的发展 15.1.1 以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 (1)以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的特点 a.系统提供专用的用户界面; b.所有用户击键和光标位置都被传入主机 c.通过硬连线把简单的终端接到主机或一个终端控制器上; d.所有从主机返回的结果都显示在屏幕的特定位置; e.系统采用严格的控制和广泛的系统管理、性能管理机制。 15.1.2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 (1)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又叫资源共享模式,它所具备的特点是: a.主要用于共享共同的应用、数据,以及打印机; b.每个应用提供自己的用户界面,并对界面给予全面的控制; c.所有的用户查询或命令处理都在工作站方完成。 15.1.3 小型化和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出现 (1)小型化的概念建立于三个柱石之上:高速发展的技术能力,诱人的经济因素和计算机在应用中地位的改变。 15.2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特点 15.2.1 客户机的特点 (1)客户机提供了一个用户界面; (2)一个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中可以包括多个客户机,所以多个界面可以存在于同一系统中; (3)客户机用一个预定义的语言构成一条活多条服务器的查询或命令,客户机和服务器一个标准的语言或用该系统内特定的语言来传递信息; (4)客户机可以使用缓冲或优化技术以减少到服务器的查询或执行安全和访问控制检查,客户机还可以检查用户发出的查询或命令的完整性; (5)客户机通过一个进程间通信机制和服务器完成通信,并把查询或命令传到服务器; (6)客户机对服务器送回的查询或命令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把它们提交给用户。 15.2.2 服务器的特点 (1)服务器向客户机提供一种服务,服务的类型由客户机/服务器系统自己确定。 (2)服务器只负责响应来自客户机的查询或命令 15.2.3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特点 (1)桌面上的智能。 (2)最优化地共享服务器资源。 (3)优化网络利用率。 (4)在底层操作系统和通信系统之上提供一个抽象的层次,允许应用程序有较好的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WINCC服务器和客户机

本人在学wincc服务器和客户机。 在服务器上设置项目为多用户下项目,并添加了客户机,客户机的设置和服务器全部相同,即启动画面相同等,且在服务器数据中新创建了数据,可以看到出现**.pck出现。在我看的资料中,至此服务器的设置到此完毕。 然后是客户机的设置。我在另一台与服务器联网的客户机上,打开wincc,然后文件—打开,通过网上邻居,找到服务器中的多用户项目,点打开。 然而wincc报错:Ox8004610a:(null),接着显示不能加载服务器上的这个项目。 谁做过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帮我看看,找找原因,谢了。 注:以上操作都是按网上下载的资料操作的,哪里不对的望指点!! 我现在也再做wincc服务器和客户机冗余通讯,因为是第一次做,遇到了很多问题,跟你的也有点相拟,看能否给你解决问题。 我的硬件:我搭建了一个网络,设备的两台服务器(用工控机)、一台客户机(我自已的笔记本电脑)和一台S7-300的PLC站,PLC选用CPU315-PN/DP,WINCC通过TCP/IP协议与PLC通讯.

我的软件:软件选用WINCC V6.2亚太版,SIMATIC NET V6.4,STEP7 V5.4。 我的授权:服务器上安装的授权有WINCC RC授权,服务器授权,冗余授权。 我是这样做的: 1、配置服务器,组态好画面,服务器数据中创建了数据,出现*.PCK 文件,添加客户机到计算机中,设定好参数,做好冗余配置。 2、打开客户机WINCC,通过网上邻居,找到服务器中的多用户项目,打开*.MCP文件,提示“你组态有服务器不可用,是否打开项目,将本地计算机做为服务器?”“是/否?”我开始怀疑服务器程序是否有误,计算机名,服务器数据,冗余挨个查找原因,也找了很多资料,都未找到解决的办法,后来不经意间发现是我计算机的防火墙是打开的(公司个人计算机怕感染病毒,防火墙一直的打开的,在上班期间,没有特殊的原因是不会被关闭的),关闭防火墙,问题解决了,打开了服务器上的多用户项目程序。一个小小的防火墙,害得我好苦,希望引起同行们的注意,少走弯路。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显示不能加载服务器上的这个多用户项目,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这个程序没有给客户机足够的权限,设置多用户项目文件夹权限(允许网络上的用户更改我的文件)并启运GUEST用户,允许网络上的用户更改我的文件,问题就解决了。 3、冗余的试验:用项目复制器复制多用户项目到另外一台服务器,指定一目录,等会就出现“目标系统上未安装SQL服务器实例WINCC,

wincc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具体做法

wincc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具体做法 一、原来的工作方式: 在同一工作组中4台计算机其windows名分别为A、B、C、D且都已安装好wincc5.0+sp2,原来在每台计算机上运行的均是单用户,4台计算机上实际运行的是一个相同的项目,最先这个项目就是在其中一台计算机A上做好的,在然后拷贝到另3台计算机B、C、D上,在另3台计算机上运行该项目时提示组态的计算机无效,是否启用本地服务器,回答是后,要重启wincc,重启后,以计算机B为例,在wincc管理器的计算机一项下面有一计算机名A,类型是服务器,将它改为B后,该项目即能在计算机B上成功运行。C、D计算机按B相同的方法操作。 二、改为多用户模式的优点: 1、4台计算机上各自独立运行单用户项目,当你在其中任意一台上对项目进行了修改后,即与其他3台的项目不同步了,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冲突,改为多用户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2、我们的组态中有一型号较老的s7-300的PLC,其允许的最大连接数只有3个,造成4台wincc计算机同一时刻总只有3台可以连到该PLC,总是有一台连不上,改为多用户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3、多用户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有以上两个优点,但也有一个大缺点:原来4台wincc独立运行,等于有4台沉余服务器,任何一台出问题都问题不大。改为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后运行故障的风险增大了,所以在我后来的实际改动中,我把这4台计算机中的2台运行为单用户模式,2台组成服务器-客户机模式。 三、服务器-客户机模式的操作方法: 1、服务器端的操作(以将A计算机作为wincc服务器,B为客户机为例): 在A计算机上运行wincc,选择项目(项目树的根),右击鼠标,选择属性,在项目的属性页上可看到现在项目还是单用户,点下拉箭头,更改为多用户,确定,会提示重启wincc,重启后,在项目树的计算机一项下现在还只有计算机A,属性为服务器,右击鼠标选择新建计算机,添加计算机B,属性选择为客户机(如果你还想有更多的客户机,均要在此添加),对添加的计算机B,右击它设置属性,设定方法和单用户下相同,要注意的是添加的客户机计算机其语言一般默认为德语,一定要改为和服务器相同,不然在客户端运行后画面上的文字会显示为“?”。接下来再看项目树的最下端,会发现比单用户时多了一个“服务器数据”一项,右击它后选择创建服务器数据,数据会创建和保存,服务器端设定就完成了。 2、客户端操作有几种方法: a、运行wincc管理器,不要激活原来单用户时的项目,选择打开项目,一路浏览到网上邻

客户机、服务器

客户机和服务器都是独立的计算机。当一台连入网络的计算机向其他计算机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如数据、文件的共享等)时,它就被叫做服务器。客户机:连接服务器的计算机。客户机使用服务器共享的文件、打印机和其他资源。严格说来,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并不是从物理分布的角度来定义,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网络数据访问的实现方式。通常,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系统,有一台或多台服务器以及大量的客户机。服务器配备大容量存储器并安装数据库系统,用于数据的存放和数据检索;客户端安装专用的软件,负责数据的输入、运算和输出。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优点主要在于系统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和服务器部件分别运行在不同的计算机上,系统中每台服务器都可以适合各部件的要求,这对于硬件和软件的变化显示出极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而且易于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缩小。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中,系统中的功能部件充分隔离,客户端用程序的开发集中于数据的显示和分析,而数据库服务器的开发则集中于数据的管理,不必在每一个新的应用开发中都要对一个数据库进行编码。将大的应用处理任务分布到许多通用网络连接的低成本计算机上导致了费用的极大节约。 应用程序从结构上一般分为四层:形式逻辑、业务逻辑、数据逻辑和数据存储。传统的C/S 计算多是基于两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所有的形式逻辑和业务逻辑均驻留在Client端,而Server则成为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各种数据的处理和维护。因此Server变得很“瘦”,被称为“瘦服务器(Thin Server)”。与之相反,这种模式需要在客户端运行庞大的应用程序,这就是所谓的“胖客户机(Fat Client)”。 在三层模式中,Web服务器既作为一个浏览服务器,又作为一个应用服务器,在这个中间服务器中,可以将整个应用逻辑驻留其上,而只有表示层存在于客户机上。这种结构被称之为“瘦客户机”。这种结构中,无论是应用的HTML页还是Java Applet都是运行时刻动态下载的,只需随机地增加中间层的服务 (应用服务器),即可满足扩充系统的需要。由此我们可以用较少的资源建立起具有很强伸缩性的系统,这正是网络计算模式带来的重大改进。 和两层C/S结构相比,三层C/S结构具有更灵活的硬件系统构成,对于各个层可以选择与其处理负荷和处理特性相适应的硬件。合理地分割三层结构并使其独立,可以使系统的结构变得简单清晰,这样就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三层C/S结构中,应用的各层可以并行开发,各层也可以选择各自最适合的开发语言,有利于变更和维护应用技术规范。按层分割功能使各个程序的处理逻辑变得十分简单。一般而言,三层C/S结构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单一的访问点,可以在任何地方访问站点的数据库; ?对于各种信息源,不论是文本还是图形都采用相同的界面; ?所有的信息,不论其基于的平台,都可以用相同的界面访问; ?可跨平台操作; ?减少整个系统的成本; ?维护升级十分方便; ?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系统的可扩充性良好; ?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 ?系统管理简单,可支持异种数据库,有很高的可用性。

教学系统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教学系统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分析[摘要]教学系统是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本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关系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平台与工作站无关,数据库与客户程序无关的特性,使本系统更具灵活性、可靠性。 [关键词]客户机第三范式服务器数据库 一、系统设计 1. 两层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两层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是一个可以很好的满足应用程序处理需求的体系结构和技术。它用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代替网络中的文件服务器,网络就可以响应用户在关系数据库上的查询处理。这种方法的好处之一是可以显著的减少网络流量,而且在数据库服务器的管理下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多用户更新。两层两层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在解决工作组问题上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这里所说的工作组,是指局域网(LAN)中相互交互的大约12到1000个人。由于本系统服务的对象是物理实验室,且实验室规模不大,因此采用两层两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是优良而经济的方案。 2 .两层C/S结构升级到三层C/S结构的构思。本系统目前所使用的模式是两层C/S结构。虽然其开发难度小,周期短,但它也存在着诸多限制,例如不可伸缩性,双层模式无法超越客户机的物理界限,而且服务器也会禁止这种模型的伸缩;双层结构性能较差,因为将图形界面与数据源绑定在一起,会消耗客户机主要资源。并且,双层结构只适用于局域网。考虑到两层C/S结构的诸多限制,本系统以后将升级为三层C/S结构。 3.三层C/S结构的实现。三层C/S结构是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部分。其解决方案是:对这三层进行明确分割,并在逻辑上使其独立。原来的数据层作为DBMS已经独立出来,所以关键是要将表示层和功能层分离成各自独立的程序,并且还要使这两层间的接口简洁明了。如果将功能层和数据层分别放在不同的服务器中,则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也要进行数据传送。但是,由于在这种形态中三层是分别放在各自不同的硬件系统上的,所以灵活性很高,能够适应客户机数目的增加和处理负荷的变动。 在三层C/S中,表示层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它担负着用户与应用间的对话功能。它用于检查用户从键盘等输入的数据,显示应用输出的数据。为使用户能直观地进行操作,一般要使用图形用户接口(GUI),操作简单、易学易用。在变更用户接口时,只需改写显示控制和数据检查程序,而不影响其他两层。

服务器授权模式

服务器授权模式 两种模式 每服务器:该许可证是为每一台服务器购买的许可证,许可证的数量由"同时"连接到服务器的用户的最大数量来决定;每服务器的许可证模式适合用于网络中拥有很多客户端,但在同一时间"同时"访问服务器的客户端 数量不多时采用,并且每服务器的许可证模式也适用于网络中服务器的数量不多时采用.在“每服务器”模式许可中,每个连接到特定服务器的并发连接都需要一个单独的客户端访问许可证。也就是说,这台服务器在任何时刻都只能支持固定数量的连接。例如,如果您选择具有 5 个许可证的每服务器客户端许可模式,那么这台服务器在任何时刻都只能拥有 5 个并发连接。使用这些连接的客户端不需要其他的许可证。如果组织的专用服务器只有一个用途,而大量不同的用户对其进行访问,那么它们通常偏好每服务器许可模式。例如,一台单独的专用 Extranet 服务器拥有 100 个授权访问该服务器的帐户,但是在任何时刻同时登录的用户都不超过 20 个; 每客户:该许可证模式是为网络中每一个客户端购买一个许可证,这样网络中的客户端就可以合法地访问网络中的任何一台服务器,而不需要考虑"同时"有多少客户端访问服务器;该许可证模式适用于企业中有多台服务器,并且客户端"同时"访问服务器的情况较多时采用.在每设备或每用户模式中,每个访问或使用服务器的设备或用户都需要单独的客户端访问许可证。使用一个客户端访问许可证,特定的设备或用户可以连接到环境中任何数量的服务器。例如,如果您选择具有 5 个许可证的每设备或每用户模式,那么它将允许 5 个用户或设备访问任意数量的服务器,建立任意数量的并发连接。如果组织在环境中拥有承载多种服务的服务器,这就是它们最常用的许可模式。 微软在许可数上只是给了你一个法律上的限制,而不是技术上的,所以假如你希望服务器有更多的并发连接,只要把每服务器模式的数量改的大一些即可,这个数量会限制到windows中所有的网络应用,包括数据库! 二次解释 每一个要访问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内文件和打印机资源的客户计算机,都必须有一个客户端访问许可证(Client Access License,CAL),否则是不能从网络访问服务器资源的。在用户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 系统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授权模式,以决定客户端以哪种授权模式访问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中的资源。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支持两种授权模式,分别为每服务器模式和每客户(每设备或每用户)模式。

wincc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具体做法

wincc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具体做法 2007-03-12 10:34:34|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原来的工作方式:在同一工作组中4台计算机其windows名分别为A、B、C、D且都已安装好wincc5.0+sp2,原来在每台计算机上运行的均是单用户,4台计算机上实际运行的是一个相同的项目,最先这个项目就是在其中一台计算机A上做好的,在然后拷贝到另3台计算机B、C、D上,在另3台计算机上运行该项目时提示组态的计算机无效,是否启用本地服务器,回答是后,要重启wincc,重启后,以计算机B为例,在wincc管理器的计算机一项下面有一计算机名A,类型是服务器,将它改为B后,该项目即能在计算机B上成功运行。C、D计算机按B相同的方法操作。 二、改为多用户模式的优点:1、4台计算机上各自独立运行单用户项目,当你在其中任意一台上对项目进行了修改后,即与其他3台的项目不同步了,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冲突,改为多用户的服务器-客 户机模式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2、我们的组态中有一型号较老的s7-300的PLC,其允许的最大连接数只有3个,造成4台wincc计算机同一时刻总只有3台可以连到该PLC,总是有一台连不上,改为多用户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也能解决这 个问题。 3、多用户的服务器-客户机模式有以上两个优点,但也有一个大缺点:原来4台wincc独立运行,等于有4台沉余服务器,任何一台出问题都问题不大。改为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后运行故障的风险增大了,所以在我后来的实际改动中,我把这4台计算机中的2台运行为单用户模式,2台组成服务器-客户机模式。 三、服务器-客户机模式的操作方法: 1、服务器端的操作(以将A计算机作为wincc服务器,B为客户机为例): 在A计算机上运行wincc,选择项目(项目树的根),右击鼠标,选择属性,在项目的属性页上可看到现在项目还是单用户,点下拉箭头,更改为多用户,确定,会提示重启wincc,重启后,在项目树的计算机一项下现在还只有计算机A,属性为服务器,右击鼠标选择新建计算机,添加计算机B,属性选择为客户机(如果你还想有更多的客户机,均要在此添加),对添加的计算机B,右击它设置属性,设定方法和单用户下相同,要注意的是添加的客户机计算机其语言一般默认为德语,一定要改为和服务器相同,不然在客户端运行后画面上的文字会显示为“?”。接下来再看项目树的最下端,会发现比单用户时多了一个“服务器数据”一项,右击它后选择创建服务器数据,数据会创建和保存,服务器端设定就完成了。 2、客户端操作有几种方法: a、运行wincc管理器,不要激活原来单用户时的项目,选择打开项目,一路浏览到网上邻居->计算机A->已改为多用户的项目,打开它并激活,客户端就激活运行了,B计算机上就可看到和A计算机上一模一样的东西。(A计算机一旦启用多用户模式,项目所在的目录会自动启动网络共享) b、直接从网上邻居上找到A计算机上的多用户项目,将该项目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在B计算机的桌面 上双击该快捷方式,客户端也会激活运行。 c、在B计算机的wincc的autostart程序中装入A计算机上的项目,并设置启动时激活,B计算机启动时 客户端就会激活运行,这种方法下wincc管理器不会运行 d、在客户端启动时,如果服务端还没有运行,服务端会自动运行;关闭客户端时会要你选择是“关闭该计 算机上激活的项目”还是“关闭整个项目”,前者只关闭客户端,后者将客户端、服务端一起关闭。

客户-服务器编程与应用

客户-服务器编程与应用 课程目的和要求: TCP/IP协议已经成为业界最成熟的互联网协议,它使得与厂商无关的计算机通讯成为可能。而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在计算机通讯中占主导地位,它是网络中最基本的通讯基础。它不仅让学生理解客户机-服务器各部件的功能,还说明了如何构造客户机和服务器软件。了解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基本概念;掌握TCP/IP 提供传送数据的基本机制;如何在TCP/IP环境下组织编写应用程序;掌握计算机网络通讯程序的基本构造;了解在网络环境下构造分布式程序。 第1章引言和概述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信息分散和再分配技术 ?局域网和广域网原先是为共享资源和降低外设成本而开展 ?促进了严重依赖服务器的应用程序的开发 ?客户不再需要庞大的计算机,3W技术归功于客户—服务器技术 客户机—服务器概念 模块化编程的一种逻辑延伸 复杂软件包括: 主程序 模块1 每一模块特定功能 模块2 提高开发能力和可维护性 …… 模块n 基础网络 ?客户机/服务器的应用必须拥有一个基础网络进行有效的通信。 ?协议使客户机/服务器进程之间能够进行通信和交换数据包。 ?TCP/IP协议可划分为5层: ?硬件层: ?网络接口层:硬件控制(路由),封装数据 ?INTERNET协议层(IP):数据格式 ?传输层:用TCP将数据送入缓存 ?应用层:Telnet FTP WWW … 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图 ?局域网(LAN) ?企业INTRANET ?企业广域INTRANET(不同地区企业) ?企业WWW网(世界范围内企业上网,是INTERNET一部分)

?企业WWW数据库应用(数据库服务器) 1.1 使用TCP/IP的因特网应用 TCP/IP提供了将计算机互连的技术。 公用网络应用:浏览、聊天、万维网。 专用网络应用:公司内部监控,酒店预定 现在已经从构造互连网转变为使用户连网,则需要更多的程序员知道设计和实现分布式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2 为分布式环境设计应用程序 目标:透明性,即每个分布式应用程序的行为应尽可能与同样程序的非分布式版本一样。提供一个环境,隐藏计算机和服务的位置。 1.3 标准和非标准的应用协议 只要程序员设计了一个使用TCP/IP通信的分布式程序,它就已经发明了一个应用协议,有些协议已经成为RFC文件,并被采纳为TCP/IP协议族的一部分,这些协议称为标准协议。其他私人使用的应用协议为非标准协议。 1.4 使用标准应用协议的例子 远程登录:TELNET 通信量居第四(WEB,文件传送,网络新闻) 用户并不关心TELNET协议内部编码细节。 UNIX系统中,命令为: TELNET machine TELNET https://www.doczj.com/doc/0417412913.html, 1.5 telnet连接的例子 telnet https://www.doczj.com/doc/0417412913.html, Trying… Conneted to https://www.doczj.com/doc/0417412913.html, Escape character is ‘^]’. SunOS 5.6 Login: 1.6 使用TELNET访问其他服务 TCP/IP使用协议端口号标明在一台给定的机器中的应用服务,在伯克利UNIX中:telnet https://www.doczj.com/doc/0417412913.html, 13 提供Daytime服务 telnet https://www.doczj.com/doc/0417412913.html, 79 提供Finger服务,有关已登录机器中的所有用户信息。 1.7 应用协议和软件的灵活性 单一软件访问多个服务 ?所有协议设计目标都是找出可以重用于多种应用的基本抽象。服务的协议和服务的本身是分离的。 ?尽可能使用标准协议。 1.8 从提供者的角度看服务 在各个网点用户可能在同一时间访问给定的服务,且都希望无延时的响应。

CIMS环境中信息管理客户机-服务器系统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990216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WUHAN AUTOMOTIV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1999年 第21卷 第2期 Vol.21 No.2 1999 CIMS环境中信息管理客户机/服务器系统 徐俊武 裴 沛 江征风 摘 要 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介绍了CIMS环境中图档信息系统的系统体系结构、功能、软件开发环境和设计开发方法。为企业的CIMS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而确保了CIMS技术在企业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总体方案;客户机/服务器;应用集成 中图法分类号 TP 391.72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Client/Server System in CIMS Environment Xu Junwu Pei Pei Jiang Zhengfeng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ncrete conditions of enterprises, the system structure,functions of the component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ethods and the computing environment of drawing and docu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re introduced in a CIMS environment,which provides powerful support for CIMS application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therefore ensure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IMS application in enterprises. Key words CIMS;overall scheme;client/server;application integration 1 问题的提出 未来市场的变化正由对产品的大批量、低成本需求向着用户的最大满意度,即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完善化并迅速供货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引发了制造技术的新变化,其变化范围已大大超出了传统制造技术的范畴。先进的制造技术不仅包括传统制造技术,还吸收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及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综合运用于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制造工程、质量保证、生产管理、售后服务等制造的全过程。因此,先进的制造技术是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和灵活的生产,取得理想经济技术效益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现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 企业如何能迅速抓住市场机遇,推出新产品。 ②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充分集约化。 本开发系统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个快速响应市场并实现信息集成和应用集成的软file:///E|/qk/whqcgydxxb/whqc99/whqc9902/990216.htm(第 1/5 页)2010-3-23 9:53: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