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化学工程教学大纲

电化学工程教学大纲

电化学工程教学大纲
电化学工程教学大纲

《电化学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电化学工程/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 :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电工学等

适用专业 :化工、制药、生物工程、轻工等

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化工系化学工程系工艺研究所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应用电化学是将有关电化学原理应用于与实际生产过程相关的领域,这些领域包括:电化学新能源、金属的表面精饰、无机、有机化合物的电解合成、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电化学传感器。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电化学理论基础知识,了解电化学理论如何应用在上述领域。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电化学理论基础:电化学体系的基本单元;电化学过程热力学;电极/溶液界面的性能;电极反应动力学;电化学研究方法介绍

2电催化过程:电催化原理;氢电极反应的电催化;氧电极反应的电催化;有机反应的电催化

3化学电源: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选择及应用;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4金属的表面精饰:金属电沉积和电镀原理;电镀过程;电泳涂装

5电解工业:无机物的电解,工业氯碱工业;水的电解

有机物的电解合成,有机电解合成的发展方向,乙二氰的电解合成

6电化学传感器:控制电位电解型气体传感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7电化学腐蚀与防护: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腐蚀电池;电位-PH图及其在金属防护中的应用;金属的电化学防护方法

(二)基本要求

1电化学理论基础:了解电解池的组成;可逆电化学过程与不可逆电化学过程;双电层理论;金属的零电荷电位;电极反应的种类、机理及影响因素。学会电化学研究的几种基本方法。 2电催化过程:电催化的类型、原理、影响因素及性能评价;氧电极反应的电催化;有机反应的电催化的机理

3化学电源:了解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选择及应用;掌握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机理,了解它们的结构、应用及研究现状。

4金属的表面精饰:掌握金属电沉积和电镀、电泳涂装的原理,了解电镀;电泳涂装工艺过程及相关技术。

5电解工业:掌握工业氯碱工业、水的电解、乙二氰的电解合成几个有代表性的电解工艺和机理。

6电化学传感器:了解控制电位电解型气体传感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电化学原理及两种传感器的应用。

7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的基本理论和过程,腐蚀倾向判断及电化学防护方法。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40学时,课内学时分配如下表:

(四)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1电化学理论基础

重点:电解池的组成;可逆电化学过程与不可逆电化学过程;双电层理论;电极反应的种类、机理及影响因素。电化学研究的几种基本方法。

难点:双电层理论;电极反应的种类、机理及影响因素。电化学研究的几种基本方法。

2电催化过程

重点:电催化的类型、原理、影响因素及性能评价;氧电极反应的电催化;有机反应的电催化的机理

难点:氧电极反应的电催化;有机反应的电催化的机理

3化学电源

重点: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选择及应用;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机理。

难点: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机理。

4金属的表面精饰

重点:金属电沉积和电镀、电泳涂装的原理。电镀、电泳涂装工艺过程及相关技术。

难点:金属电沉积和电镀、电泳涂装的原理

5电解工业

重点:工业氯碱工业;水的电解、乙二氰的电解合成的原理及过程,有机电解合成的发展方向,

难点:有机物的电解合成原理和过程。

三、课程改革与特色

本课程结合了许多实际应用经验,吸纳了应用电化学的最新技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应用电化学》,主编:贾梦秋,出版社:高教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4年

参考书:

《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主编: 查全性,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1987年

《新型化学电源导论》,主编:李国欣,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1992年

《现代电化学》,主编:小泽昭弥(日),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1995年

《应用电化学》,主编:H.T.库特利雅夫,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1992年

执 笔: 朱焱 日 期:2005.5

审 阅: 张光旭 日 期:2005.6

审 定: 刘小平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总结与体会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 程总结与体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题目: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总结与体 会 院系:水利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 程 班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一班 姓名:张琦文 指导老师:姚雪东 日期:2016年5月1日 认识看法地位作用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未来 发展展望 传热学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 热传递现象无时无处不在【2】它的影响几乎遍及现代所有的工业部门【1】也渗透到农业、林业等许多技术部门中。本文介绍了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

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诸多高新技术领域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以说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以外,很难发现一个行业、部门或者工业过程和传热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不仅传统工业领域,像能源动力、冶金、化工、交通、建筑建材、机械以及食品、轻工、纺织、医药等要用到许多传热学的有关知识【1】而且诸如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很多高新技术领域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赖于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涌现出像相变与多相流传热、(超)低温传热、微尺度传热、生物传热等许多交叉分支学科。在某些环节上,传热技术及相关材料设备的研制开发甚至成为整个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 前言:通过对传热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了传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发现传热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应用非常广泛,它会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更是与机械制造这门学科息息相关。传热学是研究由温度差异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的科学。传热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早在人类文明之初人们就学会了烧火取暖。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内燃机等热动力机械相继出现,传热研究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经济竞争,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资源、人口与环境等重大国

理论电化学

《理论电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64学时 4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电化学方向的主干课程,开课时间为第六学期,总学时64学时。本课程的目的是介绍电化学的基础理论,重点讲解“电极/电解质溶液”界面的基本结构和性质、电极过程的基本动力学性质、实际电极过程和电极体系的介绍和分析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和理论、平衡的电化学体系、双电层结构及其特性和电极过程动力学的有关基础知识,掌握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某些新的实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电化学新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并重点掌握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位、电极与溶液界面区的电位差、双电层的微分电容、离子双层的结构模型等基本理论知识。 (2)重点掌握电子转移步骤反应速度与电极电位的关系、稳态极化电流通过电极时的动力学过程、稳态扩散与浓度极化过程、氢电极过程、金属离子的阴极还原和金属的阳极溶解过程等的反应历程、影响因素和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3)一般掌握离子间相互作用的离子氛理论、半导体电极与溶液界面区的双电层、多电子电极反应、氧电极过程及表面转化步骤不可逆条件下的扩散电流等基本概念和有关的理论。 (4)了解电化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介绍电子导体、离子导体;电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法拉第定律和电流效率的定义 第2章电解质溶液 概述:概括介绍电解质溶液的有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电解质活度与离子活度:活度系数、平均活度的概念、电解质活度与离子活度的关系、离子强度定律

离子的运动:稳态扩散、菲克第一定律、电迁移、影响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当量电导率、离子淌度与绝对淌度、离子迁移数的定义 离子氛理论:离子氛理论的概念、离子间相互作用对活度系数及当量电导率的影响 第3章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位 概述:介绍有关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位的概念和基础理论 原电池的电动势:内、外电位及内、外电位差;可逆电池电能的来源及电动势与活度的关系;原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 电极电位:氢标电极电位;平衡电位方程式;氢标电极电位在计算中的应用;可逆电极的分类及电动势的标度 液体接界电位:产生的原因及方程式;浓差电池的分类;消除液体接界电位的方法 离子选择性电极:原理及电位选择性系数;离子选择性电极类型 电位-pH图:定义及应用 第4章双电层 概述:介绍有关双电层的结构及其特性 电极与溶液界面区的电位差:双电层的分类;理想极化电极和不极化电极;绝对电位差与相对电位差 电毛细现象:李普曼公式;溶液中正负离子表面剩余量随电位的变化 双电层的微分电容:微分电容的定义;对微分电容曲线的解释 离子双层的结构模型:紧密层与分散层;GCS双电层模型;双电层中负离子的特性吸附; 零电荷电位的定义、影响因素及与零标电极电位的区别 有机化合物在电极上的可逆吸附对电毛细曲线及微分电容曲线的影响 第5章不可逆的电极过程 电极极化的定义;稳态极化曲线的测量;电极过程的特征及单元步骤;电极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的定义及过电位的分类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题第十二章电化学基础A卷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化学卷(A ) 第十二单元 电化学基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P 31 S 32 Cl 35.5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利用铝条、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计、橙汁、烧杯等用品探究原电池 的组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B .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组成 C .图中a 极为铝条、b 极为锌片时,导线中会产生电流 D .图中a 极为锌片、b 极为铜片时,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2.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煤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 .电解熔融Al 2O 3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炸药爆炸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D .镁条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3.原电池电极的“正”与“负”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 .由Fe 、Cu 和FeCl 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Cu -2e ?=Cu 2+ B .由Al 、Cu 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Cu -2e ?=Cu 2+ C .由Al 、Mg 和NaOH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Al +4OH ?-3e ?=AlO ?2+2H 2O D .由Al 、Cu 和浓HNO 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Al -3e ?=Al 3+ 4.a 、b 、c 、d 、e 五种金属,将a 与b 用导线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a 金属溶解;将a 、d 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 比a 反应强烈;将铜浸入b 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把铜浸入c 的盐溶液里,有c 析出;将a 与e 用导线连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电子沿导线流向a 。则活动性顺序为 A .a >c >e >d >b B .d >a >b >c >e C .d >b >a >c >e D .e >d >a >b >c 5.肼(N 2H 4)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 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电池放电时,通入肼的一极为负极 B .电池每释放1mol N 2转移的电子数为4N A C .通入空气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 2+2H 2O +4e -===4OH - D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 将不变 6.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 7.宇宙飞船配备的高效MCPC 型燃料电池可同时供应电和水蒸气,所用燃料为氢气,电解质为熔融的碳酸钾,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 2+O 2===2H 2O ,负极反应为H 2+CO 2-3-2e -===CO 2↑+H 2O ,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 .电池工作时,CO 2-3向负极移动 B .电池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通氧气的正极流向通氢气的负极 C .正极的电极反应:4OH --4e -===O 2↑+2H 2O D .通氧气的电极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8.硼化钒(VB 2)—空气电池是目前储电能力最强的电池,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该电池工作时总反应为4VB 2+11O 2===4B 2O 3+2V 2O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 证 号 考场 号 座 位号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普通化学、材料物理、必修、3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普通化学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原理,包括气体和液体的基本定律, 热化学和化学反应方向,化学平衡(包括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 应等)及其在容量分析中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原子的电子结构,分子结 构和理论,晶体结构配位化学以及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有机化学、 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等基础知识内容。此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材料、化学、 化工、药学、轻工、纺织、环境、冶金地质等有关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 因此它是培养上述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 部分,同时也为后继材料、化学及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目标与任务:《普通化学》是一般工科学生大学阶段唯一的化学必修课,因此 本课程介绍学生所应具备的化学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与化学 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科技前沿发展、学科渗透交叉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 具有较高的化学素质和知识水平,建立化学的思维方式,增加用化学方法解 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材料领域研究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高中化学;高中物理;高中数学 后续相关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陶瓷材料;功能材料;物理化学;固体化学(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1、张淑民著:《无机化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 2、华彤文主编:《普通化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普通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介绍化学的定义; 第二节化学变化的特征; 第三节化学的疆域;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期末复习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复习题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一. 选择题 1. 孤立系统的热力状态不能发生变化;(×) 2. 孤立系统就是绝热闭口系统;(×) 3. 气体吸热后热力学能一定升高;(×) 4. 只有加热,才能使气体的温度升高;(×) 5. 气体被压缩时一定消耗外功;(√ ) 6. 封闭热力系内发生可逆定容过程,系统一定不对外作容积变化功;(√ ) 7. 流动功的改变量仅取决于系统进出口状态,而与工质经历的过程无关;(√ ) 8. 在闭口热力系中,焓h是由热力学能u和推动功pv两部分组成。(×) 9. 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等热力学能的过程。(×) 10. 对于确定的理想气体,其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比cp/cv的大小与气体的温度无关。(×) 11. 一切可逆热机的热效率均相同;(×) 12. 不可逆热机的热效率一定小于可逆热机的热效率;(×) 13. 如果从同一状态到同一终态有两条途径:一为可逆过程,一为不可逆过程,则不可逆 过程的熵变等于可逆过程的熵变;(√ ) 14. 如果从同一状态到同一终态有两条途径:一为可逆过程,一为不可逆过程,则不可逆 过程的熵变大于可逆过程的熵变;(×) 15. 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无法计算;(×) 16. 工质被加热熵一定增大,工质放热熵一定减小;(×) 17. 封闭热力系统发生放热过程,系统的熵必然减少。(×) 18. 由理想气体组成的封闭系统吸热后其温度必然增加;(×) 19. 知道了温度和压力,就可确定水蒸气的状态;(×) 20. 水蒸气的定温膨胀过程满足Q=W;(×) 21. 对未饱和湿空气,露点温度即是水蒸气分压力所对应的水的饱和温度。(√) 二. 问答题

能源化学教学大纲

能源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00107Z1 课程名称(中/英文):能源化学 Energy Chemistry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能源动力类专业(包括: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教材、教学参考书:《普通化学(第六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能源化学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密切联系能源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如化石燃料燃烧、化学电源、节能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等有关化学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的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阐述本课程所承载的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知识内容。 掌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理解透彻,运用恰当。使学生在高中化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能源化学重点内容的能力,能将能源领域中的化学问题和课程学习相结合,给出自己的分析和结论。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根据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确定适合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笔试、口试、答辩、测验、论文等)、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型(作品、课堂实训、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竞赛等)等全过程的考核;成绩评定加大过程考核及阶段性考核成绩比例(原则上≥40%),减少期末成绩的占分比例。

高二化学《电化学基础》单元测试题

高二化学《电化学基础》单元测试题 注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C N O Cl Fe Cu Zn Ag 1 1 2 14 16 35.5 56 64 65 108 【测试题目】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产生气泡速率加快 2、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A、2H++2e-=H2 B、2H2O+O2+4e-=4OH— C、Fe-2e-=Fe2+ D、4OH—-4e-=2H2O+O2 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 B、HCl溶液 C、酸性CuSO4溶液 D、酸性AgNO3溶液 4、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的是 A、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B、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C、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D、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5、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其主要原因是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6、如右图所示,关于此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7、以下现象与电化腐蚀无关的是 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详解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实验指导书 热工实验 2013年3月

实验一 非稳态(准稳态)法测材料的导热性能 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快速测量绝热材料(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和比热。掌握其测试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使用热电偶测量温差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图1 第二类边界条件无限大平板导热的物理模型 本实验是根据第二类边界条件,无限大平板的导热问题来设计的。设平板厚度为2δ,初始温度为t 0,平板两面受恒定的热流密度q c 均匀加热(见图1)。求任何瞬间沿平板厚度方向的温度分布t (x ,τ)。导热微分方程式、初始条件和第二类边界条件如下: 0) ,0( 0),( )0,( ) ,( ),( 0 22=??=+??=??=??x t q x t t x t x x t a x t c τλτδτττ 方程的解为:

???+--=-δδδτλτ63),( 220x a q t x t c ?? ?-??? ??-∑∞ =+102 2 1)( exp cos 2)1(n n n n n F x μδμμδ (1-1) 式中:τ — 时间;λ — 平板的导热系数; a — 平板的导温系数;n μ— πn ,n = 1,2,3,………; F 0 — 2δτa 傅里叶准则;0t — 初始温度; c q — 沿x 方向从端面向平面加热的恒定热流密度。 随着时间τ的延长,F 0数变大,式(1-1)中级数和项愈小,当F 0> 0.5时,级数和项变得很小,可以忽略,式(1-1)变成 ??? ? ??-+=-612),( 2220δδτλδτx a q t x t c (1-2) 由此可见,当F 0> 0.5后,平板各处温度和时间成线性关系,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是常数,并且到处相同。这种状态称为准稳态。 在准稳态时,平板中心面x =0处的温度为: ?? ? ??-= -61),0( 20δτλδτa q t t 平板加热面x =δ处为: ??? ??+= -31),( 20δτλδτδa q t t c 此两面的温差为: λ δ ττδc q t t t ?= -=?21),0( ),( (1-3) 如已知c q 和δ,再测出t ?,就可以由式(1-3)求出导热系数: t q c ?= 2δ λ (1-4) 实际上,无限大平板是无法实现的,实验总是用有限尺寸的试件,一般可认为,试件的横向尺寸为厚度的6倍以上时,两侧散热对试件中心的温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试件两端面中心处的温度差就等于无限大平板时两端面的温度差。 根据热平衡原理,在准稳态时,有下列关系:

《电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090 《电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in Electrochemistry 【是否独立授课】否【实验学时】16 【编写】熊友泉【审核】田继红 一、授课对象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腐蚀与防护方向)四年制本科生。 二、课程类型 专业限选课。 三、实验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实验的性质 与专业基础课---《电化学理论及测试》的内容配套,与专业课---《金属腐蚀学》、《电镀理论与工艺》的内容相关。 2、实验的目的 经过本实验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电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掌握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技术,为今后运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专业课题奠定必要的基础。 3、实验的任务 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技术,使学生能够根据工作需要正确地配制三电极体系,采用适当的装置测出所需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 五、实验内容与实验要求 实验一 (1)内容: 恒电流法测定阴极极化曲线。 (2)要求: 掌握恒电流法测定稳态极化曲线的技术。 了解光亮剂对镀锌阴极极化曲线的影响。 2、实验二 (1)内容: 恒电位法测定阳极极化曲线。 (2)要求:

掌握恒电位法测定稳态极化曲线的技术。 了解氯离子对镀镍阳极极化曲线的影响。 3、实验三 (1)内容: 线性电位扫描法测定金属腐蚀速度。 (2)要求: 掌握线性电位扫描法测定金属腐蚀速度的技术。 了解硫脲、六次甲基四胺之类的缓蚀剂对碳酸在硫酸溶液中腐蚀速度的影响。 4、实验四 (1)内容: 三角波电位扫描法测定不锈钢的点蚀电位、再钝化电位。 (2)要求: 掌握三角波电位扫描法测定不锈钢的点蚀电位、再钝化电位的技术。 了解氯离子对不锈钢在硫酸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5、实验五 (1)内容: 恒电位李沙育图形法测定A3钢在3.5%NaCl溶液中的交流阻抗。 (2)要求: 掌握恒电位李沙育图形法测定电极交流阻抗的技术。 掌握根据腐蚀电极交流阻抗求金属腐蚀速度的方法。 六、主要参考书 [1] 刘永辉.电化学测试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6. [2] 田昭武电.化学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1984. [3](苏)L.I.安德罗波夫.理论电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人教版 电化学基础 单元测试

电化学基础 一、选择题 1.银锌电池是广泛用做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其放电过程可表示为Ag2O+Zn==ZnO+2Ag,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 、 Ag B、ZnO C、Ag2O D、Zn 【答案】D 2.结合图判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 B.Ⅰ和Ⅱ中Cl-均向Fe电极移动 C.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D.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4e-+2H2O=4OH- 【答案】A 3.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右图.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该电池中电极a是正极 C.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a通过导线流向电极b D.该电池的总反应:H2+O2=H2O

【答案】C 4.某航空站安装了一台燃料电池,该电池可同时提供电和水蒸气。所用燃料为氢气,电解质为熔融的碳酸钾。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正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为H2+2OH--2e-===2H2O B.该电池可在常温或高温时进行工作,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C.该电池供应2 mol水蒸气,同时转移2 mol电子 D.放电时负极有CO2生成 【答案】D 5.将含有0.400molCuSO4和0.200molKCl的水溶液1L,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电极上析出19.2gCu,此时在另一电极上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5.60L B.6.72L C.4.48L D.3.36L 【答案】C 6.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铅蓄电池上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另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关于标有“+”的接线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 B.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 C.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 D.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正极 【答案】A 7.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 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 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 【答案】B 8.某小组为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设计如图所示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在机械领域中的运用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在机械领域中的运用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510642) 摘要:自18世纪30年代发明近代动力机械以来,人类的生产力出现了质的飞跃,生产水平跨上了一个个新的台阶。随后的蒸汽轮机、内燃机乃至燃气轮机的陆续应用则更使能源的转换和利用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这个进程至今仍在继续当中。传热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不断完善和提高是与上述过程相伴而行的。热传递现象更是无时无处不在,它的影响几乎遍及所有的工业部门,也渗透到农业、林业等许多技术部门中。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诸多高新技术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 关键词:热传递传热学机械领域发展趋势 The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in mechanical field Qian Jianpi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730 s, since the invention of the modern machinery, the productivity of human appeared a qualitative leap, the production level up a new step. Then steam turbines,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nd gas turbine application in succession, more make the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of energy technology has reached the unprecedented new stage. The process is still continuing.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heat transfer scienc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and improve and is accompanied by the process. Heat transfer phenomenon is everywhere at all times, and its influence in almost all industrial sectors, also infiltrated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many other technical department.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application of heat transfer in different degree was use in Aerospace, nuclear energy, microelectronics, material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new energy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many other high-tech fields. Key words: heat transfer heat transmission science Mechanical field development tendency 热传递现象无时无处不在,它的影响几乎遍及现代所有的工业部门,也渗透到农业、林业等许多技术部门中。可以说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以外,很难发现一个行业、部门或者工业过程和传热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不仅传统工业领域,像能源动力、冶金、化工、交通、建筑建材、机械以及食品、轻工、纺织、医药等要用到许多传热学的有关知识,而且诸如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很多高新技术领域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赖于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涌现出像相变与多相流传热、(超)低温传热、微尺度传热、生物传热等许多交叉分支学科。在某些环节上,传热技术及相关材料设备的研制开发甚至成为整个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 热科学的工程领域包括热力学和传热学。传热学的作用是利用可以预测能量传递速率的一些定律去补充热力学分析,因后裔只讨论在平衡状态下的系统。这些附加的定律是以三种基本的传热方式为基础的,即导热、对流和辐射。传热学是研究不同温度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传热不仅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而且广泛存在于工程技术领域。例如,提高锅炉的蒸汽产量,防止燃气轮机燃烧室过热、减小内燃机气缸和曲轴的热应力、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控制热加工时零件的变形等,都是典型的传热问题。 传热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传热学在传统机械工业领域和农业机械领域中的应用,传热学在高新技术机械领域中的应用等。 以下将《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在机械领域中的运用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1、传热学在传统工业机械领域和农业机械领域中的应用

电化学工程教学大纲

《电化学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电化学工程/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 :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电工学等 适用专业 :化工、制药、生物工程、轻工等 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化工系化学工程系工艺研究所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应用电化学是将有关电化学原理应用于与实际生产过程相关的领域,这些领域包括:电化学新能源、金属的表面精饰、无机、有机化合物的电解合成、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电化学传感器。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电化学理论基础知识,了解电化学理论如何应用在上述领域。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电化学理论基础:电化学体系的基本单元;电化学过程热力学;电极/溶液界面的性能;电极反应动力学;电化学研究方法介绍 2电催化过程:电催化原理;氢电极反应的电催化;氧电极反应的电催化;有机反应的电催化 3化学电源: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选择及应用;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4金属的表面精饰:金属电沉积和电镀原理;电镀过程;电泳涂装 5电解工业:无机物的电解,工业氯碱工业;水的电解 有机物的电解合成,有机电解合成的发展方向,乙二氰的电解合成 6电化学传感器:控制电位电解型气体传感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7电化学腐蚀与防护: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腐蚀电池;电位-PH图及其在金属防护中的应用;金属的电化学防护方法 (二)基本要求 1电化学理论基础:了解电解池的组成;可逆电化学过程与不可逆电化学过程;双电层理论;金属的零电荷电位;电极反应的种类、机理及影响因素。学会电化学研究的几种基本方法。 2电催化过程:电催化的类型、原理、影响因素及性能评价;氧电极反应的电催化;有机反应的电催化的机理 3化学电源:了解化学电源的主要性能、选择及应用;掌握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机理,了解它们的结构、应用及研究现状。 4金属的表面精饰:掌握金属电沉积和电镀、电泳涂装的原理,了解电镀;电泳涂装工艺过程及相关技术。 5电解工业:掌握工业氯碱工业、水的电解、乙二氰的电解合成几个有代表性的电解工艺和机理。 6电化学传感器:了解控制电位电解型气体传感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电化学原理及两种传感器的应用。 7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的基本理论和过程,腐蚀倾向判断及电化学防护方法。

(经典版)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12章电化学基础A卷(含答案解析)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化学卷(A) 第十二单元电化学基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l:27 Cu:6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课堂学习中,同学们利用铝条、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计、橙汁、烧杯等用品探究原电池 的组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B.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组成 C.图中a极为铝条、b极为锌片时,导线中会产生电流 D.图中a极为锌片、b极为铜片时,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2.如图,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 B.若两电极分别为铁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铁 C.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强弱为X>Y 3.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完全正确的是 A B C D 铜的精炼铁上镀银防止Fe被腐蚀构成铜锌原电池4.烧杯A中盛放0.1 mol/L的H2SO4溶液,烧杯B中盛放0.1 mol/L的CuCl2溶液(两种溶液均足量),组成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原电池,B为电解池 B.A为电解池,B为原电池 C.当A烧杯中产生0.1 mol气体时,B烧杯中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也为0.1 mol D.经过一段时间,B烧杯中溶液溶质的浓度减小 5.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减小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Zn(OH)2-4 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 2 mol电子,消耗氧气22.4 L(标准状况) 6.原电池电极的“正”与“负”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由Fe、Cu和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第十七讲)11_1、2、3

第十一章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制冷:对物体进行冷却,使其温度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并维持这个低温,称为制冷。 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科研、生活中。 制冷循环的目的:是将低温热源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热源。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提供机械能或热能作为代价。 根据所消耗的能量形式不同,一般可将逆循环分为两大类: ①消耗机械能的压缩式制冷循环。 包括:空气压缩制冷循环和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②消耗热能的制冷循环。 包括:蒸汽喷射式制冷循环和吸收式制冷循环。 本章介绍最常用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并分析提高其经济性的途径。 第一节制冷剂及p-h图 制冷剂是制冷装置的工质,主要是低沸点物质。蒸汽压缩制冷装置中的制冷剂主要是氟里昂和液氨。 常用的氟利昂有:氟利昂12(CF2Cl2)、氟利昂22(CHF2Cl)、氟利昂134a (C2H2F4)、氨等。物理性质见表11-1。

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存在汽-液相变,为了计算制冷循环中个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状态参数,需要查找制冷剂的饱和蒸汽表和过热蒸汽表。 但是,工程上更多的是应用制冷剂的压-焓图(p-h图)进行分析。 p-h图是根据制冷剂蒸汽性质表绘制的。 p-h图是以logp为纵坐标、以h为横坐标建立的半对数坐标图。 如图11-1所示。 说明:①采用logp为坐标,可以使压力从0.001~0.01Mpa,从0.01~0.1Mpa,从0.1~1Mpa所占的坐标高度相同,使低压区图线面积增大,读数更准确。 ②因为实际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常用的工作压力围都远低于临界压力,所以工程上使用的p-h图都没有绘制较高压力部分。 p-h图分析:全图共有六条线、三个区(未饱和液体区、湿蒸汽区、过热蒸汽区)和一个点临界点C)。

武汉理工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作业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 第二章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系统: 状态参数: 热力学平衡态: 温度: 热平衡定律: 温标: 准平衡过程: 可逆过程: 循环: 可逆循环: 不可逆循环: 二、习题 1.有人说,不可逆过程是无法恢复到起始状态的过程,这种说法对吗? 2.牛顿温标,用符号°N表示其温度单位,并规定水的冰点和沸点分别为100°N和200°N,且线性分布。(1)试求牛顿温标与国际单位制中的热力学绝对温标(开尔文温标)的换算关系式;(2)绝对零度为牛顿温标上的多少度? 3.某远洋货轮的真空造水设备的真空度为0.0917MPa,而当地大气压力为0.1013MPa,

当航行至另一海域,其真空度变化为0.0874MPa,而当地大气压力变化为0.097MPa。试问该真空造水设备的绝对压力有无变化? 4.如图1-1所示,一刚性绝热容器内盛有水,电流通过容器底部的电阻丝加热 水。试述按下列三种方式取系统时,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能量形式是什么。 (1)取水为系统;(2)取电阻丝、容器和水为系统;(3)取虚线内空间为系统。 图 1-1 5.判断下列过程中那些是不可逆的,并扼要说明不可逆原因。 (1)在大气压力为0.1013MPa时,将两块0℃的冰互相缓慢摩擦,使之化为0℃的水。 (2)在大气压力为0.1013MPa时,用(0+dt)℃的热源(dt→0)给0℃的冰加热使之变为0℃的水。 (3)一定质量的空气在不导热的气缸中被活塞缓慢地压缩(不计摩擦)。 (4)100℃的水和15℃的水混合。 6.如图1-2所示的一圆筒容器,表A的读数为 360kPa;表B的读数为170kPa,表示室I压力高于 室II的压力。大气压力为760mmHg。试求: (1)真空室以及I室和II室的绝对压力; (2)表C的读数; (3)圆筒顶面所受的作用力。 图1-2 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课程教学大纲-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现代环境仪器分析 Modern Environmental Instrumental Analysis (环境工程专业)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0(理论课24,实验课16) 学分:2.5 考核方式:成绩=闭卷考试(70%)+实验(20%)+平时成绩(10%) 中文简介:《现代环境仪器分析》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用于环境污染物质的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光谱、色谱和电化学等)的原理、 仪器和使用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污染物质监测常用仪器分 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初步具备选择和使用恰当仪器对 环境污染物质进行分析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工作打下良好 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从实用的角度,系统深入地掌握污染物质监测常用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工作的基本原理、应用技术。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也得以充实与提高。 一)知识教学 1、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特点和应用范围。 2、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操作条件等知识。 3、掌握常用污染物质仪器分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二)能力培养 通过实验教学,正确掌握实验分析方法,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并初步具有应用所学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理论课教学以老师授课为主,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穿插图片、动画、模型与录像辅助学生直观理解。 实验教学中,气相色谱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学生全面开放;液相色谱和电

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采用小组教学讲解、演示仪器的结构和使用。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理论课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1 一、仪器分析;环境分析与仪器分析理解0.5 二、仪器分析的方法和分类掌握0.5 重点与难点:仪器分析的方法和分类,各自的特点与作用;通过 实例的讲述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在专业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章原子发射光谱 6 一、光学分析法概述;原子发射光谱的基本原理掌握 1 二、原子发射光谱的仪器组成及主要类型掌握 2 三、原子发射光谱的分析方法掌握 2.5 四、原子发射光谱法在环境中的应用掌握0.5 重点与难点: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重点);ICP-AES的 结构(重点)、原理和分析性能(重点);原子发射光谱的分析方 法(难点和重点)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随堂提问和学生作业表现、实验 操作 第三章原子吸收光谱法掌握 5 一、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掌握0.5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掌握 2 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掌握 2 四、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在环境中的应用掌握0.5 重点与难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重点);火焰原子吸

电化学基础 单元检测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镁条和铝条平行插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用导线连接形成原电池。下列有关该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镁比铝活泼,故镁是原电池的负极,铝为正极 B.铝条表面虽有氧化膜,但可不必处理 C.该电池的内、外电路中,电流均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 D.铝是电池的负极,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 B 2关于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表流向铜电极 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是2H++2e-===H2↑ D.取出盐桥后,电流表仍会偏转,铜电极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答案 A 3下列事实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 A.光亮的自行车钢圈不易生锈 B.黄铜(Cu、Zn合金)制的铜锣不易生锈

C.铜、铝电线一般不连接起来作导线 D.生铁比熟铁(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答案 A 4、如图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具支试管内盛有pH=4的雨水和生铁片。观察到:开始导管内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液面回升,略高于小试管液面。以下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 A.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仅发生析氢腐蚀 C.墨水回升时,碳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具支试管中溶液pH逐渐减小 答案 C 5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A处可减缓铁的腐蚀 B.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A或B处都可减缓铁的腐蚀 C.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B处时,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B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总结与体会(DOC)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题目: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总结与体会院系:水利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班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一班 姓名:张琦文 指导老师:姚雪东 日期:2016年5月1日 认识看法地位作用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未来 发展展望

传热学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 热传递现象无时无处不在【2】它的影响几乎遍及现代所有的工业部门【1】也渗透到农业、林业等许多技术部门中。本文介绍了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诸多高新技术领域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以说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以外,很难发现一个行业、部门或者工业过程和传热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不仅传统工业领域,像能源动力、冶金、化工、交通、建筑建材、机械以及食品、轻工、纺织、医药等要用到许多传热学的有关知识【1】而且诸如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很多高新技术领域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赖于 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涌现出像相变与多相流传热、(超)低温传热、微尺度传热、生物传热等许多交叉分支学科。在某些环节上,传热技术及相关材料设备的研制开发甚至成为整个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 前言:通过对传热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了传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发现传热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应用非常广泛,它会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更是与机械制造这门学科息息相关。传热学是研究由温度差异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的科学。传热现

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早在人类文明之初人们就学会了烧火取暖。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内燃机等热动力机械相继出现,传热研究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经济竞争,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资源、人口与环境等重大国际问题。传热学在促进经薪发展和加强环境保护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以前传热学是作为物理热学的一部分而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以后,传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学科获得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地与热力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电磁学和机械工程学等一些学科相互渗透,形成多相传热、非牛顿流体传热、燃烧传热、等离子体传热和数值计算传热等许多重要分支。现在,机械工程仍不断地向传热学提出大量新的课题。如浇铸和冷冻技术中的相变导热,切削加工中的接触热阻和喷射冷却,等离子工艺中带电粒子的传热特性。核工程中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动力和化工机械中超临界区换热,小温差换热,两相流换热,复杂几何形状物体的换热湍流换热等。随着激光等新的实验技术的引入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传热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一门学科,生产部门存在的多种多样的热量传递问题都可以用传热学来解决,这些部门包括能源、化工、冶金、建筑、机械制造、电子、制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