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省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山西省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山西省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山西省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山西省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编制提纲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二○一○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概况 (1)

第一节目的任务 (1)

第二节位置及交通 (1)

第三节自然地理 (1)

第四节周边矿井及小窑 (1)

第五节地质勘查及矿井地质工作 (2)

第二章矿井地质 (2)

第一节区域地质简况 (2)

第二节矿井地质 (3)

第三章煤层、煤质及有益矿产 (3)

第一节煤层 (3)

第二节煤质 (4)

第三节有益矿产 (4)

第四章水文地质 (5)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 (5)

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 (5)

第三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 (5)

第四节矿井涌水量预算 (6)

第五节供水水源 (6)

第五章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7)

第一节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7)

第二节瓦斯 (7)

第三节煤尘爆炸危险性 (7)

第四节煤的自燃倾向性 (8)

第五节地温、地压 (8)

第六章环境地质 (8)

第一节地震与矿井稳定性 (8)

第二节地质灾害 (8)

第三节井田水环境 (9)

第四节有害物质 (9)

第七章矿山开采 (9)

第一节煤矿生产建设情况 (9)

第二节井田内小窑开采情况 (10)

第三节探采对比 (10)

第八章资源/储量估算 (10)

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估算指标 (10)

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参数确定 (10)

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别划分原则 (11)

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11)

第五节资源/储量估算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11)

第九章结论及建议 (12)

附图比例尺

1、区域地质图 1:50000-1:100000(含勘查工作程度图)

2、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 1:5000-1:10000

3、地层综合柱状图 1:200-1:500

4、煤岩层对比图 1:200-1:500

5、地质剖面图 1:2000-1:5000

6、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1:10000

7、开采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 1:2000-1:5000(要求:标明矿井及相邻矿井各煤层采(古)空区的回采时间、积水范围及积水量、越界开采情况、火区分布范围及现状;加盖县级煤炭工业管理部门(或集团公司地测部门)及地质勘查单位测绘专用章)

8、开采煤层井上下对照图 1:2000-1:5000

9、开采煤层充水性图1:2000

10、代表性钻孔柱状图 1:200-1:500

附表

1、工程(包括勘查工程、巷道及井下见煤点)测量成果表

2、钻孔施工情况一览表

3、各煤层综合成果表(包括钻探、测井、井下见煤点、综合采用成果)

4、煤质化验测试成果表

5、煤的可选性试验及工艺性能试验成果表

6、水文地质孔抽水试验成果表

7、历年矿井涌水量及区域降水量统计表

8、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表

9、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等检测成果表(加盖测试单位公章)

10、古窑及生产矿井调查表

11、资源/储量估算基础数据表

12、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

附件

1、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批复的兼并重组整合方案复印件。

2、报告编制单位的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和测绘部门资质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3、矿井采矿许可证、企业营业执照等复印件。

4、报告编制单位及业主对报告资料真实性承诺书(有法人签名及单位公章)。

5、采(古)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调查报告。

(1)详细阐述建设前矿井的排水系统、排水设备及能力;古空区范围的确定方法;矿井及周边矿井采(古)空区积水范围及积水量的确定方法及依据;火区范围的确定方法、着火时间及现状。

(2)对于多煤层开采的矿井,在开采下部煤层时,若上部煤层采空区有积水,需计算下部煤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能否沟通采(古)空区积水,进行透水性评价。

(3)调查报告要加盖调查单位及建设单位公章并有调查人签名。

6、附设计单位划定的先期开采地段或首采区开拓方案。

7、勘查工程监理报告书。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任务

扼要叙述编制矿井地质报告依据的有关文件精神,简述本次兼并重组整合基本情况及有关内容,进行矿井建设的煤矿名称,批准开采煤层,井田面积,生产规模及净增能力;叙述编制该报告的主要地质依据,简述矿井开发利用方案的有关内容,叙述本次编制矿井地质报告的目的、任务及工作方法,要求达到勘探程度。若全井田达不到勘探程度需划分先期开采地段或首采区的,要求单独说明。

第二节位置及交通

简述矿井的地理位置(附交通位置图)与地理坐标,所在行政辖区。叙述井田边界坐标、长宽、面积,简述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井田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

第三节自然地理

简述矿井的地形、地貌、水系、河流、水库、气象、地震、社会经济状况等。

第四节周边矿井及小窑

详述矿井周边煤矿、小窑(包括已关闭矿井)的分布、生产建设、废窑破坏范围等调查情况等。对各煤矿要叙述其生产能力、实际生产

能力、已采煤层、现采煤层、开采范围、采煤方法、有无越层越界行为、瓦斯、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及矿井排水量等情况(附周边煤矿分布示意图)。

第五节地质勘查及矿井地质工作

一、以往勘查地质工作

叙述以往与本矿井有关的地质勘查工作情况,提交的地质报告名称、时间、编制单位、审批情况、利用的成果资料及其质量情况。

二、矿井地质工作及本次勘查工作

叙述煤矿以往生产过程中矿井地质工作,叙述本次建设中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采用的勘查方法、完成的勘查工作量(包括井下见煤点的测量方法、煤样采取方法、数量、测试项目等)并进行质量评述。

三、井田地质勘查程度评价

叙述报告所使用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来源,综述勘查工作中工程测量、地面物探、钻探工程、测井、采样数量、测试项目等工作成果及其质量评价并说明其可靠程度,简述验收评价使用标准以及存在问题。

第二章矿井地质

第一节区域地质简况

一、区域地质

叙述井田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及区域地层(列表说明)层序、时代、厚度、岩性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区域构造、岩浆岩特征。

二、区域含煤特征

叙述区域含煤地层及含煤特征,可采煤层编号及特征(列表说明)。

第二节矿井地质

一、地层

叙述本井田在所处煤田及国家规划矿区中的位置。

叙述井田基岩出露分布情况、矿井内地层层序(由老至新)、时代、厚度、岩性特征、含煤地层及可采煤层赋存层位等地质特征。

二、构造

叙述井田内褶曲、断层和陷落柱的分布基本特征、延展情况及其控制和研究程度,构造对煤层破坏程度(插主要构造一览表)。

叙述井田内岩浆岩的时代、名称、产状、分布规律、控制研究程度及对煤层、煤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叙述井田总体构造形态,确定构造复杂程度。

第三章煤层、煤质及有益矿产

第一节煤层

一、含煤性

简述含煤地层及煤层的总厚度、含煤系数,叙述煤层的层数、层位、可采煤层层数。

二、可采煤层

评述各可采煤层赋存层位、分布特征、煤层间距(最小、最大、平均值)、厚度及变化、夹矸层数、夹矸厚度及岩性、煤层结构分类、

顶底板岩性、煤层的稳定性与可采性(插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煤层等厚线图、可采煤层间距等值线图)。

三、煤层对比

叙述各可采煤层的对比方法、依据及对比可靠程度。

第二节煤质

一、物理性质

叙述各煤层的物理性质(硬度等指标)、宏观煤岩组分、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组分含量和显微煤岩类型、镜煤最大反射率、煤的变质阶段、变化规律等。

二、煤的化学性质、工艺性能

据勘查钻孔煤芯样及井下采样测试结果(对井下见煤点要有1/2-1/4的点采取煤样,并测试相关项目),叙述各可采煤层的水分、灰分、硫分、挥发分、磷、发热量等主要煤质指标及其变化范围,叙述煤的工艺性能,确定煤类及其空间分布(插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主要煤质指标等值线图)。

三、可选性

叙述可采煤层的可选性试验成果,收集主要可采煤层筛分、浮沉大样试验报告,评价煤的可选性(±0.1含量法),并插相应的图表。

四、煤的风氧化

叙述各可采煤层风氧化带的确定依据、分布范围、风氧化煤煤质特征及其利用评价。

五、煤质及工业用途评价

综合以上煤质特征对各可采煤层的煤质及其研究程度,对煤的工

业利用方向进行评价。

第三节有益矿产

叙述井田赋存的有益矿产种类、质量及相关化验测试结果,评述其利用价值。

第四章水文地质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

扼要叙述井田所处区域地表水流域及其水文特征,岩溶水水文地质单元及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水文地质特征,叙述区域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插泉域范围图并标注井田在泉域中的位置)。

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

叙述井田内地表水分布及其水文特征,井口及工业场地周边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

叙述井田内各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分布范围及其变化情况,裂隙与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各含水层的补、径、排条件、水位标高、富水性、水质及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等,评价隔水层的岩性组合厚度及其隔水性。

第三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

评述井田内地表水体(河流、水库等)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评述构造破碎带的发育程度、规模、性质、导水性以及对矿井充水的作用和影响。

详述被整合矿井生产过程中的涌水或突水地点、水源、水量、动态变化及对生产的影响。详述矿井发生过的水害事件。根据开采过程中涌水量的变化情况及各种影响因素,详细分析论证影响涌水量的主要及次要因素。

详述采空区、古空区积水分布范围及积水量,分析其对矿井充水影响。若存在采(古)空区积水威胁,需评价下部煤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能否沟通上部采(古)空区积水。批采煤层位于奥灰岩溶水水位之下,需圈定各煤层带压范围、计算带压开采煤层承受的突水系数,并进行安全区划分,辅以插图表示。

综合各影响因素,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根据矿井充水因素及水害类型,提出具体的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第四节矿井涌水量预算

叙述矿井目前开采状况下的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

根据水文地质特征和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确定矿井涌水量计算方法,选择公式和确定参数的依据,预算建设后矿井涌水量并评述其可靠性。

第五节供水水源

论述矿井建设前的供水水源情况,若目前供水水源不能满足建

设后的要求,提出今后供水水源的勘查方向,并对其水量及水质做出评价。对需要进行专门供水水源勘查工作的井田,应叙述可能作为供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情况。

第五章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收集并叙述井田内及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矿有关井巷的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和管理维护现状。

叙述矿井内各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节理、裂隙及其他结构面发育情况、物理力学性质,评价煤层顶底板稳定性。

评价井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针对矿井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意见。

第二节瓦斯

叙述本矿井及邻近煤矿近三年度瓦斯、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及绝对涌出量的鉴定结果。

收集并叙述本矿井及邻近煤矿有关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资料,分析事故的原因。

利用钻孔各煤层瓦斯含量测试成果,叙述井田内瓦斯成分、瓦斯含量、瓦斯分带及其在平面上、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可插瓦斯含量等值线及瓦斯分带图)。

评述瓦斯对矿井建设和安全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三节煤尘爆炸危险性

据本矿井及邻近煤矿煤尘测试成果,评价井田可采煤层煤尘爆炸危险性。列表说明各批采煤层测试成果,包括采样地点、测试单位、时间、测试结果。

评述煤尘爆炸危险性对矿井建设和安全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煤的自燃倾向性

叙述本矿井及邻近煤矿煤的自燃倾向性测试成果,叙述井下煤层及井上原煤的自燃情况,井下火区位置及现状,评价井田煤层煤的自燃倾向性。

列表说明各批采煤层煤的自燃等级测试结果(包括煤层号、采样地点、测试单位、测试时间、测试结果)。

评述煤的自燃对煤矿建设和安生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五节地温、地压

叙述本矿井的地温地压基本情况,根据以往勘探资料分析是否存在热害、冲击地压危害。当煤层埋深超过300米时,要调查本区地温恒温带深度、恒温带温度、地温梯度。

第六章环境地质

第一节地震与矿井稳定性

叙述矿井所在地区和邻近地区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质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并据此对矿井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第二节地质灾害

叙述自然状态下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强度。

叙述煤矿开采引起的或可能引起的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裂缝、地表沉降及塌陷等地质灾害问题,提出防治意见。

第三节井田水环境

叙述地下水、地表水资源分布特征及井下开采和矿井疏排地下水,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滑坡、崩塌的分布范围以及对植被、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位、水质的影响,提出水资源保护建议。

第四节有害物质

叙述煤层和岩层中的有害物质、有害元素分布特征及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叙述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中煤矸石堆放、瓦斯排放、煤炭洗选等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及破坏程度,提出防治措施。

第七章矿山开采

第一节煤矿生产建设情况

分别叙述兼并重组整合前各矿井的设计建设单位、日期、设计能力、服务年限、井口坐标、开拓方式、井筒数目、井筒特征、支护形式、开采煤层、水平及采区划分等内容。

简叙兼并重组整合后矿井的提升、通风、排水、压风供配电系统、采煤方法。简述本次建设的设计能力及开拓布置。

第二节井田内小窑开采情况

叙述矿井历史开采情况,叙述矿井小窑数量、位置、井口、开拓方式、开采煤层、开采范围及目前状况等。

第三节探采对比

一、煤层

根据矿山生产情况评述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质及资源/储量与原地质报告的异同、变化原因。

二、构造

根据矿山生产情况,评述矿井构造与原地质报告的异同。

第八章资源/储量估算

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估算指标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范围、边界及垂深(标高)、估算面积等有关参数。叙述采用估算指标及其确定的依据。

叙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煤层及其估算范围(包括面积及标高)、估算指标及其确定依据。

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参数确定

一、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采用方法及其依据。

二、资源/储量估算参数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及原则。

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别划分原则

依据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性合理确定划分各类资源/储量的基本工程网度。在确定块段资源/储量类别时,必须在一定的基本工程网度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研究,根据地质条件,按对应类别条件的满足程度合理划分资源/储量类别,并合理划分资源/储量块段。

古空区及未实测采空区附近需划出30-50m的范围为推断的资源量(333),实测采空区外围可以不划出推断的资源量(333)。

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要求资源/储量的相关比例达到勘探阶段要求。

各可采煤层皆需进行资源/储量估算,但未批采煤层需单独列出。资源/储量需分煤层、分煤类、分块段估算。

蹬空区煤层资源/储量估算需单独列出。灰分、硫分、发热量指标超出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的需单独列出。

采空区、古空区不需要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第五节资源/储量估算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

对资源/储量估算中一些特殊问题所做的技术处理及具体做法、资源/储量与原勘查地质报告或原储量核查地质报告资源/储量有较大变化的,应给予必要的说明。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

注:煤类在二种以上者,合计中应分煤类

需划定先期开采地段或首采区的另列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

第九章结论及建议

评述本次矿井地质报告取得的地质成果(包括所做地质工作,地质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程度,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地质工作方向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样本

六枝特区湘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O一七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0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0 ( 一) 交通位置 0 ( 二) 开发概况 (2) 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 (3) 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 (3) ( 一) 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 (3) ( 二) 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 (4)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4) 一、自然地理 (4) ( 一) 地形地貌 (4) ( 二) 气象及水文 (5) 二、地质条件 (5) ( 一) 矿区地层 (6) ( 二) 矿区构造 (7) ( 三) 含煤地层 (7) 三、水文地质条件 (9) ( 一)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9) ( 二)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3) 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14) 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4)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6) 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预测评估) (16) 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 (16) 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6) 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7) 结束语 (19)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为了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使煤矿企业能预防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 我矿开展了井田范围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湘发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患情况, 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 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 一) 交通位置 湘发煤矿为整合矿井, 整合规模为150Kt/a, 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湘发煤矿位于六枝特区中寨乡镜内。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 证号C5 0 0211 5870) , 湘发煤矿开采标高+1470~+1100m, 矿区面积0.7941km2, 倾向宽约1.2km( 平均) , 走向长约0.7 km( 平均) 。矿区范围由以下8个拐点圈定,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湘发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20080902: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8]23号)

https://www.doczj.com/doc/0415875827.html,/N16/N1116/N1458/N1518/N34105/6955367.HTML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晋政发[2008]2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培育大型煤矿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国务院关于同意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及《煤炭产业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80号)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我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中央及我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育现代大型煤矿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充分发挥大型煤矿企业理念、技术、管理、资金优势,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着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产业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全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依法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坚持培育大型煤矿企业集团和与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相结合,提高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坚持发展先进和淘汰落后相结合,依托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发展煤炭旗舰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坚持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现有开发布局基本不变,优先兼并重组相邻煤矿企业和资源;坚持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总量适度、优化布局、改善结构、提升水平”和“关小上大、产能置换、有序建设”的原则,以市、县(市、区)为单位整合重组,全省保持产能基本平衡。 (三)思路目标。通过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形成大型煤矿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通过科学整合,合理布局,关小建大,扩大单井规模,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提升煤矿整体开发水平。 到2010年底,省内煤矿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个数控制在1500座以

昌恒煤焦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

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 项目初步设计

前言 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是经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17号文批准的本次资源兼并重组整合中的单独保留矿井。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该矿主体企业。该矿井前身为岚县地方国营候家岩煤矿附属一矿,始建于1962年,1966年投产,批准开采4、9号煤层,原设计能力6万t/a,该矿经过数次改造,目前为生产能力21万t/a的生产矿井。2009年12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其颁发了新的《采矿许可证》,批复矿井生产能力为90万t/a,井田面积2.9978km2,开采4、9号煤层。依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办基发[2009]83号文规定,该矿特委托我公司编制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1、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委托书; 2、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2010年8月编制的《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3、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规发[2010]271号《关于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 4、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的《采矿许可证》; 5、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17号文; 6、编制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所遵循的煤炭工业主要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规定》、《煤炭行业政策》等; 7、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所执行的煤炭工业主要规范、规定有:《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矿井电力设计规范》、《煤矿井

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技术管理规定

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技术管理规定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强化基础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力度,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相关文件,结合我矿水害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成立地测通防部矿井防治水领导小组和矿井防治水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测通防部。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负责防治水工作,要定期专门研究解决防治水工作中的问题,检查各项防治水工程的进展情况,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给与保证。 第二条制订水害防治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人员培训、计划执行、审批、检查和奖罚制度等,要职责明确,奖罚分明;建立健全防治水工作制度,加强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管理,加强矿井防治水工程的监督检查。每季度由总工程师召开一次防治水工作专题会议,每年组织1~2次专业技术骨干培训。 第三条设立防治水专门机构,至少配备2套完好的探放水设备。煤矿必须配备专职探放水人员和探放水队伍,探放水人员应纳入特殊工种管理,进行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探放水工程要按有关规程规定,编制正规探放水设计,报经矿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四条矿井必须有独立的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口及工业广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在山区,还应避开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时,必须有防、疏、排水措施。井口附近或塌陷区内外的地表水体可能溃入井下时,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修筑堤坝、沟渠或采取其它相应措施。技术措施报经矿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五条防治水机构必须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具备与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相匹配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建立各种台帐,至少每季填绘、补充一次。配备专业地质测量队伍,定期对煤矿井巷工程、采掘工作面进行测量并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和矿井充水性图等重要图件。 第六条防治水机构必须依据《制度》的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勘探和观测工作。查明矿井的各种充水因素,分析研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为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依据。要结合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组织编制防治水规划、总体设计和单项工程设计。根据生产计划的安排,提供水情资料和各种水害预报。 第七条建立井上下水文动态监测系统,健全观测制度,定期观测水位、水压、水温、水质和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资料每月月初报西部公司备案。

煤矿地质预测和综合分析报告

榆林泰发祥矿业有限公司麻黄梁煤矿采掘工作面地质预测和综合分析报告 榆林泰发祥矿业有限公司麻黄梁煤矿 二〇一八年一月

项目名称:榆林泰发祥矿业有限公司麻黄梁煤矿采掘工作面地质预测和综合分析报告 编制单位:榆林泰发祥矿业有限公司麻黄梁煤矿 项目负责:苏臣 技术负责:叶吉庆 报告主编:张礼军 参编人员:王照程侯磊杜佳雄 提交时间: 2018年1月

目录 一、矿井概况 ................................................... - 3 - (一)、井田地质概况 ............................................. - 3 - (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 - 4 - 二、采掘工作面概况 ............................................. - 5 - 三、采掘工作面其它地质情况 ..................................... - 5 - (一)、瓦斯 ................................................... - 5 - (二)、煤尘 ................................................... - 6 - (三)、煤的自燃 ............................................... - 6 - (四)、地温、地压 ............................................. - 6 - (五)、涌水量 ................................................. - 6 - 四、采掘工作面的地质预报基本情况 ............................... - 6 - (一)、采掘工作面地理情况 ..................................... - 6 - (二)、采掘工作面位置 ......................................... - 7 - (三)、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 ..................................... - 7 - (四)、采掘工作面煤层顶板的厚度、岩性和发育情况 ............... - 7 - 五、推测采掘工作面烧变岩、碎屑岩裂隙水对正常采掘的影响 ......... - 8 - 六、本次地质预报对采掘工作面的建议及注意事项 ................... - 8 - 七、采掘工作面水患威胁程度 ..................................... - 8 -

某投资公司煤矿兼并重组实施方案

贵州中纸投资有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实施 方 案

编制日期:2013年10月20日 目录

贵州中纸投资有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实施 方案 贵州中纸投资有限公司于2012年3月经贵州省六盘水市工商局注册(注册号:520223000071018),由盘县境内12家煤矿组成的私营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至2013年10月,已发展成为拥有15对煤矿、产能276万吨规模的大型煤炭企业,是贵州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的全省第一批基本具备兼并重组主体资格的煤矿企业(集团)。 第一部分目的任务、编制依据 一、任务来源。贵州中纸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13年2月申请,经省煤矿兼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核实基本具备兼并重组主体资格并予公示后,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3]46号)、《省能源局关于印发(贵州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黔府办发[2013]120号)等有关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一系列文件要求,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按照煤矿兼并重组政策规定,以资源为基础,以产权为纽带,采取企业并购、协议转让、股权置换、控股等方式,积极主动,安全平稳,有序有效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为按时完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工作任务,遵照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煤矿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实施方案编制提纲>的通知》(黔煤兼并重组办[2013]1号)的要求,编制《贵州中纸投资有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实施方案》。 二、目的。编制《贵州中纸投资有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实施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实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做大做强煤炭企业,促进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把公司建成抗得住任何风险、经得起任何考验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更好地服务盘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建设“贵州第一强县、西部十强县、全国百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盘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编制依据。《贵州州中纸投资有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的编制,主要依据下列文件和条件:(一)国务院文件: 1、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国发[2010]27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企业兼并

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撰咨询)

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立项 投资融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项目概论 (1) 一、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项目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 十、研究结论 (7) 十一、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产品说明 (15) 第三章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6) 二、厂址选择方案 (16)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8)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9)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20) 一、建设内容 (20) (一)土建工程 (20) (二)设备购臵 (20) 二、建设规模 (21)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 (二)原辅材料来源 (21)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2) 二、基本生产条件 (23)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 二、工艺技术方案 (25)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5) (二)技术保障措施 (25)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5) 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6) 三、设备的选择 (26) (一)设备配臵原则 (26) (二)设备配臵方案 (27) 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8) 第八章环境保护 (28)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9) 二、污染物的来源 (30) (一)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30)

矿井水文地质概述及检查要点

第一部分矿井水文地质 一、地下水与矿井水的的基本知识 1、自然界中的水 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形态存在于大气圈、地球表面及地壳中。地球上的总水量约占地球体积的1﹪,约14亿立方公里。大气圈、水圈、岩石圈里的水,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转换关系,要通过水的循环来实现。------大循环、小循环。 1)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包气带水(土壤、沼泽等)、潜水(冲积层)、承压水(奥灰岩溶水)。 2)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质有好多分类方法,如按水的温度分类、按矿化度分类、按酸碱度分类、按硬度分类、按放射性、耗氧量、卫生条件分类等等。 2、矿井水的主要来源 1)煤层及煤系围岩中的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2)地表水源:河、湖、海、水库、水塘等。 3)大气降水的直接渗入。 4)老窑及淹没井巷积水。 3、矿井水的涌水通道 1)自然通道:孔隙、裂隙、岩溶、透水断裂带。 2)人为通道:未封闭或封闭质量差的钻孔、回采后顶板冒落和底板鼓胀裂隙、矿井排水后因潜蚀掏空产生的疏通裂隙和地表塌陷。

3)影响矿井充水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煤层上下岩层的组合形式、地表水。 人为因素----开拓方式、采煤方法、疏干方法。 二、矿井水文地质 1、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 1) 开展矿区(井田)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补充勘探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2) 为矿井建设、采掘、开拓延深、改扩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或专门报告。 3) 在采掘过程中进行水害分析、预测和防探水。 4) 开展矿区(井田)专门防治水工程中的水文地质工作。 5) 为补充和改善矿区(井)生产、生活供水进行调查、勘探,提供水源资料。 6) 根据需要开展老矿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 2、地质类型的划分 1) 划分依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井巷充水及其相互关系、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性质、富水性、补给条件、单井年平均涌水量、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 2) 煤矿矿井矿井地质类型:水文地质简单、水文地质中等、水文地质复杂、水文地质极复杂。(崔矿为水文地质比较复杂----专家意见) 3、补充调查与观测

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刘燕 班级:地质工程2010-2 学号:001101825 实习地点:盘城岭井田 实习时间:2011.7.10-7.20 2010年 7 月 10 日

目录 第一章概况 (2) 第一节目的和任务 (2) 第二节位置和交通 (2) 第三节自然地理 (2) 第二章勘查与矿井地质工作 (3) 第三章矿井地质 (3) 第一节区域地质情况 (3) 第二节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 (4) 第三节构造 (5) 第四章煤层煤质 (6) 第五章矿井充水 (6) 第六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7) 第七章实习心得 (7)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和任务 认识实习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 1、学习实习矿井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培养学生为祖国的煤炭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精神。 2、建立学生对煤矿整体及一通三防系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任务: 1、了解矿井地面生产及辅助系统的布局及其功能。 2、了解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包括: 1)矿井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地形特征、气候条件等; 2)矿井煤系地层特征,主采煤层赋存情况,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 3)矿井水文地质情况、矿井瓦斯等级、煤层自燃倾向。 3、了解矿井开拓开采概况。包括: 1)矿井开拓:井筒位置及数目、水平划分、大巷布置、采区划分; 2)矿井开采:采区巷道布置、阶段划分、采煤方法、顶板管理方法等; 3)巷道掘进方法及生产工艺。 第二节位置和交通 盘城岭井田位于左权县辽阳镇后窑峪村,距县城1.5KM,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015~1132227,北纬370508~370720。井田南北长约km,东西宽约km。面积为8.042km.井田北东部为鑫顺煤业(原殷家庄煤矿),西部为神火集团高家庄探矿区,东部、南部均无矿井。 盘城岭井田位于左权县城北1.5km处,其间有公路相通。距井田南界约2km 有阳(泉)—黎(城)公路,在井田南界1km外有太(谷)—邢(台)公路。阳(泉)—涉(县)铁路在井田以东通过。北距阳泉130km,东距邢台120km,南东距邯郸155km,西距榆社45km,区内交通较为方便。 第三节自然地理 井田位于太行山西麓,属中低山侵蚀区,基岩大片裸露,切割较强烈,沟底发育,地形复杂。地势总体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北山顶,海拔1342.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角的王家河河床,海拔1125.0m,最大相对高差为216.90m。 本区属海河流域清漳河水系,距井田南界约1km为清漳河西源,由北西向南东流经左权县城南。在左权县南东约40km处与从北往南留的清漳河东源流入清漳河主流。清漳河平均流量1970m3/s,井田东部有后窑峪河由北向南流过,雨季水量较大,平时水量微小,属季节性河流。其它河沟,如井田西部的七里河、王家河只在雨季才有水由北向南流入清漳河西源。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实用措施.doc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 11011 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地面位置 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 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 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11011 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 11031 工作面(未采),西侧为 11 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 11011 风巷工程 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74°掘进与 11011 切眼贯通。巷道由西向东为 2°~ 4°上坡。 11011 机巷工程量 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 二 1 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 切眼工程量 83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164°掘进与 11011 风巷。巷道由西向东为 15°~ 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 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 1 煤层掘进,二 1 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 二 1 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细砂岩薄层状, 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 槽状层理,平均厚 5m。煤(岩)层倾角 15~17°,平均 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 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46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0〕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年十月十六日 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 发展改革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煤炭

资源,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就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重要意义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煤矿企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煤炭工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仍很突出,全国各类煤矿企业多达1.12万个,企业年均产能不足30万吨,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落后,煤炭资源回采率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地区煤炭勘查开发秩序混乱,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规范煤炭开发秩序、保护和集约开发煤炭资源、保障能源可靠供应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主动性,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切实抓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二、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老窑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

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报告书 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专家组 二0一三年九月

项目 项目性质:扩建 项目地址:宁武县阳方口镇前石湖村北 设计规模:600kt/a 设计单位:山西省煤炭规划设计院 施工单位:温州第二井巷工程公司、山东华新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大川建设有限公司、山西五台山建筑工程公司 监理单位:山西省煤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时间:20lO年12月一一2013年7月 申请验收单位:忻州煤矿安全监察局 验收时间:201 3年9月25日一201 3年9月26日

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报告 一、验收组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委托忻州煤矿安全监察站对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老窑沟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进行竣工验收的通知》(晋煤监安二函[2013]95号),忻州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老窑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组于2013年9月25日至9月26日对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老窑沟煤业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进行了竣工验收。 验收组分别听取了建设单位对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建设情况的汇报,设计单位对该项目的设计概况、安全评价机构对矿井的安全验收评价以及监理单位对工程监理情况的汇报说明。对照忻州煤矿安全监察局“忻煤监[2010]44号”批复的《关于对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老窑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的批复》及“忻煤监[2012-163号”批复的《关于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老窑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原国家局令第6号)、《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 (AQl055—2008)、《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报告书》规范文本(煤安监监察[2009]9号和煤安监监察[2012]32号)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分组查阅相关图纸资料,并对井上下

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

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

附件一: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 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 一、适用范围 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 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5、第一次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编制性质,再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修编性质。 三、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 (一)封面

(1)报告名称统一为:四川省+煤田名称+矿山名称+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需在名称后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二)封二 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负责人、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正式报告的封二必须加盖编制单位和提交单位的印章;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的总工程师、双方参编人员应在打印的名字后亲自签名(盖章),不得只打印或复印代之。 (三)正文目录 第一章绪论………………………………………………………………页码第一节目的、任务及依据……………………………………………页码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页码第三节自然地理………………………………………………………页码第四节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页码第五节周边矿井开采情况…………………………………………页码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页码第一节以往地质勘探工作…………………………………………页码第二节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页码第三节对原矿井地质报告的评价……………………………………页码第三章矿井地质…………………………………………………………页码第一节地层……………………………………………………………页码第二节含煤地

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镇雄县宝树煤矿 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水文地质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 编制: 审核: 总工程师:

编制单位:地测科 2020年6月10日 115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一、概况 一盘区11513运输巷及辅助工程开口点位于一盘区集中运输巷皮带机尾南约5米处开口,布置于C5a煤层顶板岩层中,见煤后沿C5a煤层顶板掘进。巷道设计长度共计534m,其中11513运输巷426米,11513回风联络巷108米,开口方位角a=205°0′0″,该巷北侧为未采区,东侧为一盘区集中运输巷,南为F30断层边缘,西为矿井边界,故对周边无大的影响。 二、水文地质情况 1、地形地貌 矿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地势总体呈中部与东北面高、西北部、南西部及南东部低,最高点为矿区东北部老鹰嘴山头,海拔+2104.6m,最低点在矿区北部,海拔+1810.30m,相对高差276.30m。地形坡度15~55°,局部陡立,一般为30~45°。 2、地表水 本区域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系北段,矿区地表水属乌江水系,位于赤水河和乌江的上游分水岭地带,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内仅发育3条溪沟,据调查,旱季其流量1.41~2.25L/s,雨季流量较大,流出矿区后汇入木纳

湾河,向南进入贵州后,注入六冲河,进入乌江上游。矿区地表水对矿床开采影响不大。 三、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1、主要含(隔)水层 根据地层岩性组合、富水性、地下水类型等特征,将矿区地层划分为以下含(隔)水层。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砂砾石土弱-中等孔隙含水层 分布于矿区西南及西北部,厚0-15m。岩性为残坡积、崩积、冲积、滑坡物堆积之砾石、砂、亚砂土和粘土组成,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好,含孔隙潜水。矿区内无泉水出露,据原镇雄煤矿区北部井田西段详勘报告,泉水旱季流量0.022-5.860 L/s、一般小于 1.0L/s,泉水雨季流量0.253-7.600 L/s、一般0.600-1.700L/s,富水性弱-中等,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主井、风井井口附近有少量该含水层分布,但由于其分布范围与厚度有限、且富水性弱,对矿井充水有一定影响。 (2)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砂泥岩弱裂隙含水层 主要出露于矿区东北部和东部矿界附近,厚109-129m,平均厚116m。岩性为紫红色薄-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与细砂岩具水平层理、斜层理和交错层理。裂隙较发育,含裂隙水,矿区与区域内无泉水出露,其富水性弱,对矿井充水无直接影响。 (3)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砂泥岩弱裂隙含水层 出露于矿区中部和东部,厚59-87m,平均厚70m。上部为紫红色薄-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下部为黄绿、灰绿色薄-中厚层

国家发改委煤炭去产能实施方案

附件2 2017年煤炭去产能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决策部署,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更加科学有效做好2017年煤炭去产能工作,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根据《关于做好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2017年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 坚持落后产能应退尽退、能退早退,2017年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实现煤炭总量、区域、品种和需求基本平衡。多方开辟职工安置途径,妥善安置职工;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推动企业债务和资产处置,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二、进一步明确产能退出标准 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导,以国发〔2016〕7号文件为依据,进一步强化市场化、法治化方式,严格不安全产能退出标准,加快落后和不达标产能退出,引导过剩产能有序退出。 (一)加快退出长期停工停产的“僵尸企业”。对于长期停工 —1—

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没有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僵尸企业”,目前仍停工停产且不具备复工复产条件的,以及经复工复产验收不合格且限期整改仍达不到安全生产等要求的,纳入2017年去产能范围;对于未经验收擅自复工复产的,纳入2017年去产能范围。 (二)加快退出违法违规和不达标的煤矿。达不到安全、环保、质量、技术等强制性国家标准,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煤矿,原则上纳入2017年去产能范围。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仍组织生产的煤矿,超层越界生产或建设拒不退回的煤矿,纳入当年去产能范围。开采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重叠的煤矿,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关闭退出。 (三)加快退出安全保障程度低、风险大的煤矿。 1.按照国发〔2016〕7号文件规定,产能小于30万吨/年且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煤矿,产能15万吨/年及以下且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煤矿,要在事故发生当年内淘汰。 2.采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采煤方法、工艺且无法实施技术改造的煤矿,纳入2017年去产能范围。 (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煤矿。晋陕蒙宁等4个地区30万吨/年以下(不含30万吨/年),冀辽吉黑苏皖鲁豫甘青新等11个地区15万吨/年以下(不含15万吨/年),其他地区9万吨/年及以下(含9万吨/年)的煤矿,纳入2017年或2018年去产能范围,涉及保障—2—

古城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山东东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古城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山东东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古城煤矿 二○○七年十月

报告名称:山东东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古城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报告编制单位: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 报告主编:李振谭效林 报告编制人员:李振谭效林卢忠良王明山潘发旺 华夏张晓坤王孝臣 审核人:谭效林 总工程师:卢忠良 队长:张正修

正文目次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目的和任务 (1) 第二节位置、范围和交通 (2) 第三节自然地理 (3) 第四节生产建设情况 (4) 第五节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 (6) 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 (8) 第一节以往勘探工作简况 (8) 第二节矿井补充勘探 (9) 第三章矿井地质 (11) 第一节地层 (11) 第二节含煤地层 (14) 第三节构造 (16) 第四章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 (34) 第一节煤层 (34) 第二节煤质 (42) 第三节其它有益矿产 (46) 第五章水文地质 (49)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49) 第二节矿井充水条件 (50) 第三节矿井涌水规律及涌水量预计 (59) 第四节矿井主要水害及其防治措施 (63) 第五节供水 (65) 第六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66)

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 (67) 第一节开采方法与顶底板条件 (67) 第二节特殊开采 (69) 第三节瓦斯、煤尘和煤自燃 (71) 第四节地温和地压 (74) 第五节环境地质 (75) 第七章资源储量估算 (77) 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工业指标 (77) 第二节资源储量类别的划分 (77) 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参数的确定 (78) 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81) 第五节资源储量变化及原因 (89) 第六节矿井服务年限 (92) 第八章结论及建议 (93)

矿井水文地质划分类型报告参考Word

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 目录 0前言 (1) 1 矿井及井田概况 (3) 1.1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3) 1.2位置、交通 (3) 1.3地形地貌 (5) 1.4气象、水文 (5) 1.5地震 (5) 1.6 矿井及小窑 (6) 1.7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6) 2 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8) 2.1矿井建设前 (8) 2.2主要图纸图件 (11) 2.3本井田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以往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11) 3 地质概况 (13) 3.1地层 (13) 3.2 可采煤层 (16) 3.3 构造 (20) 3.4 岩浆岩 (28) 4 区域水文地质 (29) 5 矿井水文地质 (32) 5.1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32) 5.2主要含(隔)水层 (33) 5.3矿井充水条件 (34) 5.4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 (43) 5.5矿井充水状况 (44) 6 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8) 6.1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 (48) 6.2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48) 7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50) 7.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50) 7.2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53)

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 附图目录 附表目录

0前言 安监总煤调[2009]233号文件“国家安全监察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的通知”要求:“煤矿企业应当根据井田内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井田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突水量分布规律,井工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并依此类型制定防治水措施。贵州能化公司和集团公司分别转发了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各煤矿企业应在2010年9月底前完成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五轮山煤矿委托贵州永聚恒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贵州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五轮山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工作。使用的资料截止时间为2009年12月31日。 1、目的任务 本报告编制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本井田、邻近井田及区域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矿井建设资料及突水资料等;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矿井开采煤层水文地质条件;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对开采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编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具体任务是: (1) 系统搜集、整理、分析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编制水文地质资料汇总表及图件。 (2)研究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特征,总结充水规律。 (3)明确矿井主要水害类型,分析水害对开采的影响,评价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 (4)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编写类型划分报告。 2、报告编制依据 编制本报告依据的主要规程、规定和相关参考资料是: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9);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200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矿井地质规程》(试行)(198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20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5); (6)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煤矿地质测量图例》(1989);

兼并重组矿井关闭退出工作实施方案(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兼并重组矿井关闭退出工作实施方案(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946-90 兼并重组矿井关闭退出工作实施方 案(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煤炭“产能退出”政策,淘汰化解落后和过剩产能,分类处置兼并重组煤矿,实现煤炭产业科学、安全发展,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煤炭行业解困的意见》、《河南省化解过剩产能煤矿关闭退出实施办法》文件精神,依据河南能源、义煤公司相关办法,结合洛阳煤业兼并重组矿井实际,制订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审慎决策、确保成效”的总体要求,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技术等手段,进一步深化兼并重组矿井的关闭工作,坚持矿井关闭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和谐稳定关闭。

(二)工作目标:20xx年内,洛阳煤业关闭两对兼并重组矿井;20xx年-20xx年,将符合《河南省化解过剩产能煤矿关闭退出实施办法》相关规定的兼并重组矿井全部关闭。 (三)工作原则:一是依法关闭原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实施关闭。二是阳光关闭原则。关闭工作实行政策公开、标准公开、条件公开、结果公开,阳光操作。三是和谐退出原则。充分考虑兼并重组矿井实际,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职工和相关各方的合法利益。四是自愿退出原则。根据市场行情、投资效益、安全风险,企业自主决策,自愿退出。 二、组织领导 (一)为保证兼并重组矿井关闭退出工作的顺利实施,洛阳煤业成立兼并重组矿井关闭退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副组长:洛阳煤业党政副职领导; 成员:各科室科长(主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