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女性的解放思想,通过探寻女性受压迫的原因及解放途径,以实现两性的平等即女性真正意义的解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女性解放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被誉为女权主义流派三大家之一,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运用其阶级分析法审视和研究妇女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女性解放思想与当代西方女权主义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兼收并蓄的汲取其它女权主义流派的进步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高潮中异军突起。其世界性的影响延续至今,堪称一股名副其实的国际化思潮。

一、概念与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 年代。其具有明显的二重性,既是一种女权主义思潮,也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对女权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世界女权运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作为一个女权流派,泛指带有马克思主义倾向的一些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女性思想中汲取营养,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学说进行关于女权话题的文化建构。作为一种女权理论,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妇女的从属地位及所受的压迫,借鉴马克思的阶级、异化等概念分析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形成了带有明显的马克思话语的女权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把女权主义的人文关怀和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目标结合起来。其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依据,考察、分析、解释女性问题,阐述女权主义的观点,进而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妇女的丑恶现实进行抨击。它强调消除妇女压迫必须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妇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只能通过共产主义来实现。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伊莱·扎莱茨基、海蒂·哈特曼和英国的朱丽叶·米切尔等。她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向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宣战的强而有力的思想武器,为女性英勇斗争申张正义。她们不断汲取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营养,来丰富自身理论用以进行女性问题研究。而后又从新马克思主义那里吸收理论精髓, 如马尔库塞的“性解放” 、“性欲文明”;阿尔都塞强调意识形态作用;葛兰西关于文明社会内部的思想斗争、统治阶级文化领导权等理论和观点。她们将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结合在一起,发掘阶级压迫与性别压迫的内在联系,运用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进行性别分析,系统的提出了女性解放的主张和理论。

马克思主义主张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建立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制度的伟大目标,与女权主义所追求的没有性别压迫的男女平等的理想高度契合。这无疑对女权主义形成了极大的吸引力,目标的一致性使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思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摘要:本文对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做了较系统的考察。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导致妇女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本原因,在抽象意义上,可以说是由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但具体地,则是无工资价值的家务劳动的必然结果。后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激进女权主义理论的结合,他们认为,导致妇女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和父权的结合,是一种父权的资本主义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父权的资本主义 一、关于妇女受压迫地位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发展阶段的制约。”根据上述理论,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在探究妇女受压迫地位形成的原因时,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特定的生产方式,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本原因。他们认为,母权制的推翻,既是一场经济革命,又是一场政治革命。妇女地位的丧失,仅仅反映在生产方式上,即公有制被私有制所取代,而在人口再生

产领域,妇女仍占据重要地位。在工业资本主义形成以前,人们都 以扩大家庭为基本经济单位,居住在穷乡僻壤地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妇女的劳动和男人的劳动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在最基本的生产活动—生产和再生产中—妇女都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但是,这种社会仍然是父权制社会,妇女被排斥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活动之外,尽管这样,妇女在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人会怀疑妇女劳动的价值。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劳动场所由家庭转移到大工场,公共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大批男性进入了社会生产领域,成了挣工资者,而妇女仍然呆在家中承担家务劳动和人口再生产任务,成了靠男人养活的人。逐渐地,妇女劳动的社会价值被忽视,男性从事的公共生产凌驾于妇女从事的家务和人口再生产劳动之上,这样,妇女就变成了二等公民,处于屈从地位,从而形成了受压迫的状况。因此,妇女要解放,首先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二、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第二阶段为后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随着女权主义理论的研究深入,传统的女权主义如自由的女权主义和激进的女权主义渐渐地被学者们或认为在理论上空泛,或认为在实践中不适时宜。一些女权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视,就是因这种情势而导致的。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家认为,虽然马克思和他的合作者恩格斯在他们的文献里谈及有关妇女的问题,而且也论及她们的

浅谈女权主义

浅谈女权主义 摘要:女权主义是西方社会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是近、现代西方妇女运动的意识形态。自第一次女权运动以后,女权主义在政治领域赫然崛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几经挫折,但由于女权主义在研究对象、思想方法、价值观念、政治观点诸方面始终独树一帜,总体政治影响不断扩大。女权主义以两性关系为政治研究的中心议题,反对性别的歧视、压迫、剥削,追求两性的平等和妇女的解放,对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以男性为主题的其他各种政治思潮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关键词:女权主义;政治。 1女权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虽然“女权主义”一词出现于19世纪末,但是女权运动的发端却要早得多,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当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妇女的处境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在一个长时期内不断下降。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使得西方妇女愈益无法忍受现实中的两性差别。她们开始以种种方式争取与男子相同的政治和法律地位,诸如受教育、财产、就业、离婚等方面的权利。 1.1第一次女权运动 世纪中叶兴起的女权运动被称为第一次女权运动,或第一次女权运动高潮。它的高潮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末。这是妇女争取与男子同等的政治法律权利的运动。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国家,指向那些将妇女排斥在受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以及其他权利之外的国家法律。 第一次女权运动主要有三个目标:①争取女性选举权。世界各国妇女在争取选举权的过程中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例如,美国男权主义者曾宣称:“如果给妇女选举权,你就得在每个县建立疯人院,在每座城镇建立离婚法庭。女人太神经质和歇斯底里,不能介入政治。”尽管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妇女运动还是取得了胜利。自1848年7月,美国女权运动发表了《妇女伤感宜言》后,美国女权主义者全力组织妇女参加争取参政权的运动。1917年,美国妇女运动团体“妇女国会同盟”和“妇女党”组织了连续24小时对白宫的示威。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第19号修正案.明确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妇女获得了完全的选举权。在英国,妇女的选举权是分两步获得的,在1918年,30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到1928年妇女最终获得同男子同等的选举权。②争取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各国妇女纷纷提出实现受教育的要求,女子学校大量涌现。一些女权主义者们曾就女童的教育内容应不应与男童一样,男女学生的考试内容应不应该相同等间题展开辩论。在1868年,剑桥大学为女生提供了单独的考试。这一做法在女权主义者当中引起激烈的争论,有的赞成,有的反对。③争取女性就业权。在 19世纪,人们普遍认为,生育和抚养子女是女人的天性,因此女人的天职就是留在家里生育和抚养子女。妇女到社会上就业之后,工作和婚姻的矛盾变得突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女性主义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主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名早期的女性主义作家,简·奥斯汀在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表现了她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并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表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因而她的作品对研究女性主义有重要意义。 一.时代背景 奥斯丁生活的时代,妇女普遍被歧视,人们认为妇女在智力上低于男人。尽管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但是封建主义仍旧根深蒂固,世袭贵族和中产阶级并存。正如《傲慢与偏见》所揭露的那样, 男女根本不平等。贝内特姐妹由于继承法规定财产归最近的男亲戚所继承, 她们将在父亲死后变得一文不名。奥斯丁笔下的少女们, 在平日里并没有广阔的活动范围, 她们只能待在家里, 或偶尔去拜访一下朋友, 或由父母陪伴去参加一个舞会。她们没有工作, 社会和家庭也不需要她们工作,她们只能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伊丽莎白的婚姻观充分表现了奥斯丁所推崇的理想模式,在她与达西的交往中,始终坚持着自己人格的平等和尊严,把高尚的情操、情感的需要视为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婚姻态度的心理基础正是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对人格尊严、平等独立的坚持。所以奥斯丁笔下的理想婚姻包括双方相互的理解、尊重、平等和自由,正是这些品质,人们才有可能超越家长制的束缚,实现自我。 二、对人格平等的追求 女权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抗议现实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奴役,强调妇女应具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呼吁女性不应受制于男性社会,而应当以自己的最佳状态来估价自己作为女性应有的存在价值,颠覆现存的父权社会的不合理性,确立并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凸现妇女不可忽视、不可取代的社会价值。奥斯汀追求男女的平等,尤其是人格的平等。奥斯汀的观点显然是通过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进行阐释的。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三、真挚的姐妹情谊 姐妹情谊是女性主义者所强调的,女性主义者提倡妇女们要互相支持、亲如姐妹,这一点在《傲慢与偏见》中有充分的体现。在《傲慢与偏见》中就可以看到女性之间种种深厚的情谊。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姐姐吉英的深厚情谊让读者为之感动。吉英去彬格莱家做客,路上遇到大雨,结果病倒在主人家。为了能看到亲爱的姐姐,伊丽莎白独自一人在泥泞的路上走了三英里,到达尼日斐花园。作为一个年轻的小姐,她的这一举动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而她顾不得尴尬一心只关心吉英的病情。其实伊丽莎白对吉英的关心更体现在对姐姐与彬格莱的爱情方面,因为她认为吉英如此地善良,应该找到幸福的归宿。但恰恰是达西试图破坏他们之间的爱情。所以当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她激动地说到:“一个毁了我最亲爱的姐姐的幸福,甚至永远毁了她的幸福的人,怎么会打动我的心去爱他呢?”由此可见她是多么重视姐妹之间的情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她对爱情的期待。 四、经济问题对女性的束缚 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对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地位问题进行了细致地描述并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她意识到了妇女的经济地位决定妇女的社会地位,从而对经济问题女性在婚姻中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女性的解放思想,通过探寻女性受压迫的原因及解放途径,以实现两性的平等即女性真正意义的解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女性解放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被誉为女权主义流派三大家之一,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运用其阶级分析法审视和研究妇女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女性解放思想与当代西方女权主义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兼收并蓄的汲取其它女权主义流派的进步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高潮中异军突起。其世界性的影响延续至今,堪称一股名副其实的国际化思潮。 一、概念与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 年代。其具有明显的二重性,既是一种女权主义思潮,也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对女权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世界女权运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作为一个女权流派,泛指带有马克思主义倾向的一些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女性思想中汲取营养,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学说进行关于女权话题的文化建构。作为一种女权理论,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妇女的从属地位及所受的压迫,借鉴马克思的阶级、异化等概念分析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形成了带有明显的马克思话语的女权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把女权主义的人文关怀和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目标结合起来。其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依据,考察、分析、解释女性问题,阐述女权主义的观点,进而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妇女的丑恶现实进行抨击。它强调消除妇女压迫必须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妇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只能通过共产主义来实现。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伊莱·扎莱茨基、海蒂·哈特曼和英国的朱丽叶·米切尔等。她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向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宣战的强而有力的思想武器,为女性英勇斗争申张正义。她们不断汲取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营养,来丰富自身理论用以进行女性问题研究。而后又从新马克思主义那里吸收理论精髓, 如马尔库塞的“性解放” 、“性欲文明”;阿尔都塞强调意识形态作用;葛兰西关于文明社会内部的思想斗争、统治阶级文化领导权等理论和观点。她们将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结合在一起,发掘阶级压迫与性别压迫的内在联系,运用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进行性别分析,系统的提出了女性解放的主张和理论。 马克思主义主张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建立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制度的伟大目标,与女权主义所追求的没有性别压迫的男女平等的理想高度契合。这无疑对女权主义形成了极大的吸引力,目标的一致性使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思

谈谈对激进女权主义的理解

谈谈对激进女权主义的理解 摘要: 在中国学术界,女性主义研究已经成为显学之一。女权主义为妇女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这些女权主义者们的努力换来了新时代下姐妹们的平等权益。激进女权主义运动是女性为寻求自身解放而作出的不懈努力,而这种努力正是女性掌握自己命运过程中主动性的表现。激进女权主义运动冲击了男权制、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提高了女性的传统意识,挑战了男性的特权地位,提高了女性了社会地位,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键词: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 一、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力的主张,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经日本中介传到中国,定名为“女权主义”,显示出着眼于男女社会权力平等的时代特征。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用“女性主义”代替“女权主义”提法,含有侧重争取男女之间文化与精神平等的考虑在内,同时也减弱了“激进女权”的西方色彩,另外一些学者则继续使用“女权主义”的概念。 二、激进女权主义的理论 1、激进女权主义关于父权制的理论 激进女权主义的许多思想并不是过去没有人提出过,但是直到本世纪60年代,它才发展成一种系统的自我认定的理论。激进女权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建树是父权制理论。激进女权主义坚持认为,自己独立创造了父权制理论,并宣称自己一派的理论"完全没有父权制的痕迹"。米丽特是最早将父权制这一概念引入女权主义理论的人。它包含了双重含义:第一,它指男性统治女性;第二,它指男性长辈统治晚辈。从60年代开始,这一概念被定义为男尊女卑的系统化机制。 激进女权主义非常强调自己的理论是关于女性的理论,是由女性创造的理论,又是为了女性而创造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有:把对妇女的压迫视为统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其目的在于理解和结束这一统治;在所有的概念中,父权制是关键概念;女性作为一个群体同男性利益相对立,这一利益使女性在姐妹情谊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超越了阶级和种族的界线,所有的女性都应当为女性的解

浅析女性主义

西方文论论文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杨夏清 论文题目 浅析女性主义 指导教师 朱庆福 职称 副教授 2012年6月2日 学号: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前言 (3) 一、女性主义产生的原因 (3) 二、女性主义的影响 (5) (一)社会科学领域 (5) (二)文学创作领域 (7) 参考文献 (8)

浅析女性主义 摘要:女权主义,又叫女性主义,它是近、现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和政治思潮,女权运动的意识形态。基本特征为争取妇女的权益,要求保护并扩大她们的应得权利。认为女性一向为习惯势力和法律的歧视和限制,享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那么女权主义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它在社会科学领域及文学创作上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关键词:女性主义;原因;影响;社会科学;文学创作 前言 女权主义批评是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分不开的,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浪潮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期,以1920年至1928年英美妇女获得完全的选举权为达到高潮的标志。60年代后出现了第二次女权运动。这次女权运动的大背景是法国和西欧的学生造反运动,以及美国的抗议越战的和平运动、黑人的反种族歧视运动和公民权运动。欧美政治斗争的风起云涌,成为这次妇女解放的直接导火线。这次女权运动已超越了第一次女权运动争取妇女财产权、选举权的范围和目标,逐步深入到就业、教育、福利和政治、文化各领域,并努力上升到对妇女的本质和文化构成的探讨,“它包括一名妇女应是什么的真正问题,我们的女性气质和特征怎样界定、以及我们怎样重新界定的问题,它包括反对妇女作为供男性消费的性欲对象的战役,反对色情描写、强奸等暴力形式;妇女解放运动关心妇女的教育、福利权利、机会的均等,工资、工作环境选择的自由,妇女有了孩子后的生活,是否要孩子以及什么时候要孩子的权利;关注父权制的压迫方式,它和阶级及种族对妇女的压抑等等”。显然这次女权运动的深广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 一、女性主义产生的原因 妇女解放运动是女性主义的直接导火线,要探索女性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必须要了解妇女解放运动的来龙去脉。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对妇女无休止的压迫便

八大女性主义思潮

女性主义理论与流派 女性主义的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及特质划分为九大类: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多元化全球女性主义及生态女性主义。 (1)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历史背景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乃指由自由主义思潮发展而来的女性主义思潮。自由主义兴起于19世纪的西欧,以英国政治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政治层面上,自由主义挑战当时君权神授的理念与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指出政府的统治必须得到人民的同意;在经济层面上,随著资本主义市场的勃兴,旧有的封建制度对旅行、金融、贸易交易的种种限制也受到新兴中产阶级的挑战,以自由之名,争取更多的经贸机会与累积个人财富的机会。十七、十八世纪的女性主义者将自由主义的理念与主张加以延伸,扩张到妇女身上以及私领域的性别关系。她们认为,如果政治领域里的君权神授是不可以忍受的,那么为什么家庭里,仍保留著男性家长的绝对权威呢? 基本观点 一、理性 自由主义认为人类的共同本质是理性,这是人之所以异於禽兽之处,主张女人的本性和男人一样,是人性(human)与理性(rational),而非生殖性(sexual)。 二、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 人存在世界上的目的与意义,必须由个人决定,而非依赖他人的权威与意见,自主(autonomy)与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就是自由主义所崇奉的原则,也就是不受别人干涉,自己决定自己的生存目标。 三、平等 「平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洛克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去从事她所喜欢的事,并不受他人的干扰;同样地,她也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与自由,不去干涉他人的事。所以个人必须去遵守法律与平等的原则。平等有二个面向,第一个面向是接受束缚的平等,也就是说大家要接受相同的法律限制;第二个面向是机会的平等,每个人均有均等的机会追求自我发展并发挥自我的潜能。 女性主义沿袭自由主义的理念,将之推广到女性身上。首先,妇女是人具有理性。理性是妇女以及所有人类的共通本质,而妇女的性别是次要的。根据自由、自主与自我的决定原则,女性主义认为女性生存的目的必须以自我实现、自我潜能发展为优先。女性的自我就是存在的目的,而非为了做妻子与母亲才存在,就好像男性是为了父亲与丈夫的角色而存在。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在概念上强调个人主义以及自我优先,同时在经验层次上又肯定家庭对女性的重要,这是其务实特性以及理念本身的内在局限。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一、玛丽.沃尔斯东(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代表作:《为女权辩护》 沃尔斯东认为女人和男人一样具有理性。其主张女性要发展理性,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同时她不特别支持女性参与公共领域的生活,她认为只有少数特别优秀的女性才会从事政治,大多数的女性是在家庭领域里去追求理性与独立。要达成理性与独立,首先,女性要有一技之长,能取得经济独立;其次,法律必须承认男女平等,女性也拥有财产权,而非附属於丈夫。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主义

Research on the Feminism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 A paper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literature class to th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October 2011 A BSTRACT Jane Austen was a quite renowned English writer in the 19th Century, who is also the representative of English romanticism. Her writing focused on middle-classe life with humor and understanding. Austen was in many ways a realist, and the England she depicted was one in which social mobility was limited and class-consciousness was strong. Many of her works were very influential to the world, especially to the academy world. Sense and Sensibility is the one of her famous works, although it was the first work of Jane Austen, its writing skill was quite good. And from the time

女性主义论文

浅析《非诚勿扰》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主义 【摘要】: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本文则以女性主义的起源与内涵以及中国传统背景下女性形象的转变开篇,以2010年江苏卫视开播的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为例,主要运用女性主义理论,以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为辅助,通过对该节目的流程分析,论述了该节目中呈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并针对节目中涉及女性主义的某些问题提出质疑,希望能为真正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发挥作用。 关键词:非诚勿扰、女性形象、女性主义 一、引言 当代中国,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催生了诸多行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婚恋网站,交友俱乐部等迅速发展。以往欲说还羞的“相亲”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更是登陆强势媒体,各种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层出不穷。以 2010年1月江苏卫视开播的大型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为例,它以“新闻+娱乐+真人秀+相亲”的节目定位,在播出之后赢得了极高的收视率。 《非诚勿扰》的红火并非偶然,除了节目本身的种种成功因素,还在于《非诚勿扰》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使自古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受压迫、受歧视的女性群体得到尊重,其主要体现在女性话语权的掌握。而它的成功在于它创造了一种话语机制,即让女性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其实质却又并非如表面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独立性,而仅仅是在男权之下肯定女性特点和快乐的女性文本的建构,是抓住了受众心理的一个消费时代的成功产品。

本文将立足于对《非诚勿扰》中女性主义的分析解读,体现节目中女性主义的光辉,揭示在倡导女性主义方面的不足。 二、女性主义理论 (一)女性主义的起源与内涵 女性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本意指妇女解放,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引进时,译为“女权主义”。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不仅是女性要求与男性权利的平等,很大程度上是女性寻求政治、经济上的独立。【1】 在电视领域,女性试图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观察、记录和探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现当代女性的风采,维护女性的权益。 (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女性形象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单一性别群体:男性处于支配、控制地位,它最主要的属性便是对“等级”、“男尊女卑”的强调。强大的男权社会还为中国妇女量身定做了严厉的行为准则。女性的贤妻良母形象就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中,经过反复实践积累而成。 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异质文化的输入使中国妇女角色定位有了很大变化。经历了西学大潮洗礼后的中国,妇女走入社会成为时尚,特别是随着近百年来妇女运动的兴起,女性意识有所觉醒,传统男权社会规范大大失效,女性不再被动的接受男性的价值观念。 新中国成立以后,妇女权益从政治上和法律上得以确认,妇联工作蓬勃开展,中国妇女作为群体,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字眼频频出现在各种文化形态中。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异同41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异同 摘要:本文分别叙述了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并分析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阐述了两种理论的优点和不足,旨在为现阶段妇女解放运动提供更多的 思考方向。 关键词:社会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11-0051-02 在西方女性主义的众多理论派别与分支中,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最为接近,因此常常有人把这两种理论流派混为一谈。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的主要观点是:妇女也应该 是一个阶级,用“阶级”的概念来分析与生产资料有关的不同利益团体的做法太过宽泛。他们 还努力用“异化”的概念来分析男女不平等的现实,并认为应尽量避免对妇女的异化和消除生 产劳动中的性别分工的途径来使妇女摆脱不平等,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终极奋斗目标是: 通过性别特性的变革和生育的变革之战略,解放妇女并使社会上男女阶级的划分趋于消失。 因此,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一切对男女两性差别的刻意强调,反对创立一个 独立于全体政治以外的女性主义的政治,并且认为独立的女性主义政治必定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像激进女性主义那样做性别的分类是不恰当的。虽然她们也赞同 激进女性主义将私人和公共领域的划分、生殖与生产领域的划分都看作是父权制的结构,但 是她们的结论不是像激进女性主义者那样去重新评价私人和生殖领域,为其赋予较高的价值,而是强调公众和私人这两大领域之间的不可分割性。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受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认为男权阶级和政治的双重压迫构成了妇女受奴役、受压迫的基本社会形式,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才是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根源所在,为了达到妇女的彻底解放,不仅要改变经济基础,还必须推翻无处不在的父权制。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妇女在生活的一切方面系统的处于不利地位,造成这的并不是妇女的 实际能力问题,而是社会体制和封建历史的惯性造成的。所以,如果要改变现实生活中女性 的不平等地位,也不能仅仅依靠女性自身能力的提高和所谓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 还要为广大女性争取政府和全社会的必要支持。比如:加强女性的受教育权利,以及政府的 正确舆论导向和对妇女的保护性立法,以此争得同男性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是由英国女性主义者最先倡导的。1966年的《妇女:最漫长的革命》是 英国最重要的女权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理论的经典之作,它也是20世纪六七 十年代兴起的妇女运动第二次浪潮的纲领性文献。文中最早将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结合, 尝试一种新的解释方法。朱丽叶?米切尔将妇女受压迫的机制概括为四大类:生产、生育、性和儿童的社会化,她认为这四大压迫结构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相互依存的。米切尔主张分析和 汲取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的有益成分,为女性主义所用。最后得出:只有改变紧密结合在 一起的四大结构,妇女才能真正获得解放。如果改变其中一个,则会被另外一个结构的加强 抵消掉,结果只是改变了剥削的形式。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 取了有价值的养分,而且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妇女问题认识的不足,同时还提出了他们 对于妇女问题的认识,主要是妇女受压迫的起源以及解放问题的探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并不是完全引经据典地研究马克思或恩格斯关于妇女解放的观点。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它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获得了有价值的思想启示,在某种程度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它在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吸取养分的同时,质疑并批判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野下对女性解放问题的思考

第33卷第3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3 2012年3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r.2012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野下 对女性解放问题的思考 李钟麟谢丹桔 (湖南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湖南 永州 425100;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女性解放问题一直是全世界人类共同长期面对的一个问题。女性问题也常常与许多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提出过像家务劳动社会化、家务劳动工资化、消除性别分工、与资本主义父权制作斗争等方式解决女性解放问题。这些方式都起到了一定方面的作用,但女性受压迫、遭遇不平等等问题仍然存在,只是表现得更隐性罢了。文章分析了女性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女性气质产生的根源,但同时认为女性可以从事社会生产劳动,可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事务不等于女性解放;在法律上的男女平等也不等于女性解放。真正阻碍女性解放的问题是女性气质,因此提出了对女性气质重塑的要求。 关键词:女性气质;女性解放;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A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3-0091-04 女性问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之一。自从阶级对立的产生,女性的地位就每况日下,不仅受到经济剥削,还受到政治的压迫、文化的奴役,阶级的、宗教的、家庭内部的、种族的、民族的、性别等各种压迫。她们被排挤在社会体制之外,是社会中被异化了的一类人。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因为在女人和男人、女性和男性的关系中,最鲜明不过地表现出人性对兽性的胜利;因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 [1]P7马克思在致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也提出:“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地位来精确地衡量。” [2]P571由此可见,女性的解放问题与人类走向全面发展道路是密不可分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专注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来解决女性问题,她们认为女性的解放不仅是政治文化的解放,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解放。 收稿日期:2011―09―20 作者简介:李钟麟(1966-),男,湖南祁阳人,湖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教授,硕士,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谢丹桔(1982-),湖南湘潭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女性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意识形态 霍克海默曾对西方哲学史作出过如下概括:“从古希腊哲学到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坚持认为妇女不是完全成熟和有责任感的存在……男人是完美的存在,女人则是受挫的男人,低劣的男人。”[3]P239 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人类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人不就女人的本身来解释女人,而是以他自己为主相对而论女人的,女人不是天然进化发展形成的一种人类。对男人来说,女人所表现在他们眼中的只是一个性感的动物,她就是‘性’,其他什么也不是……男人是主要的,女人是附属品而已。” 通常人们都认为女性哺乳与养育孩子的能力和由她们承担照顾孩子之间具有自然而然的联系,认为女性承担母职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正是这种理所当然,使女性在对母职这一角色上心理和意识形态上的认同感增加。女性的这种意识形态会通过许多途径起作用:(1)习惯的用自然差异来看待和解释社会的性别问题,包括家庭内外的性别劳动分工,认为这种分工是由生理差异的结果,把家庭看作是自然的而不是文化的创造结果。(2)在看待女性的工作上,认为只是对丈夫或家庭收入的补充,因而对女性所受到的歧视、低酬劳、较高不就业率的现象认为是正常的。(3)女性在选择所从事的工作中,大多都以从事职员、服务人员、教师、护士、售货员等工作类型为主,这些工作是妻子和母亲角色 91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主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名早期的女性主义作家,简·奥斯汀在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表现了她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并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表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因而她的作品对研究女性主义有重要意义。 一.时代背景 奥斯丁生活的时代,妇女普遍被歧视,人们认为妇女在智力上低于男人。尽管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但是封建主义仍旧根深蒂固,世袭贵族和中产阶级并存。正如《傲慢与偏见》所揭露的那样,男女根本不平等。贝内特姐妹由于继承法规定财产归最近的男亲戚所继承,她们将在父亲死后变得一文不名。奥斯丁笔下的少女们,在平日里并没有广阔的活动范围,她们只能待在家里,或偶尔去拜访一下朋友,或由父母陪伴去参加一个舞会。她们没有工作,社会和家庭也不需要她们工作,她们只能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伊丽莎白的婚姻观充分表现了奥斯丁所推崇的理想模式,在她与达西的交往中,始终坚持着自己人格的平等和尊严,把高尚的情操、情感的需要视为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婚姻态度的心理基础正是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对人格尊严、平等独立的坚持。所以奥斯丁笔下的理想婚姻包括双方相互的理解、尊重、平等和自由,正是这些品质,人们才有可能超越家长制的束缚,实现自我。 二、对人格平等的追求 女权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抗议现实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奴役,强调妇女应具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呼吁女性不应受制于男性社会,而应当以自己的最佳状态来估价自己作为女性应有的存在价值,颠覆现存的父权社会的不合理性,确立并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凸现妇女不可忽视、不可取代的社会价值。奥斯汀追求男女的平等,尤其是人格的平等。奥斯汀的观点显然是通过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进行阐释的。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

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及其启示

〔摘要〕女性问题研究在每个时代都有其重要而独特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是在20世纪中后期由女权主义理论突出重围,抓住契机,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理论以实现女性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从经济、政治、社会制度以及时代发展各领域对资本主义展开系统、全面、深入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告诉我们,要在尊重差异基础上赋予女性更多权利,充分肯定女性价值,努力促进妇女解放运动的国际联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妇女解放;资本主义〔中图分类号〕D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2-0021-06 张超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 2018年4月第41卷第2期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Apr.2018Vol.41 No.2 〔收稿日期〕2018-02-23 〔作者简介〕张超颖(1990-),女,河南南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 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不同理论家从不同 理论基点出发展开研究,形成了诸多流派,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也居于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在实现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的基础之上,将其理论研究的矛头指向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笔者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理论的相关研究,将其在经济、政治、社会制度以及时代发展各领域对资本主义系统、全面、深入的批判加以呈现,并提出几点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概述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学界有若干不同的提法,如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在这些不同的提法中最大的分歧在于对“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的论争。有的学者认为“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是不同的,“女性主义”是对“女权主义”的发展,体现的是女权主义理论为适应理论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所作出的改变。有学者认为,当代西方妇女运动的发展趋势已脱离原有的、作为一种女性向男性争取权利的运动,而发展成为试图对现存的社会性别关系进行挑战,以实现男女平等、全面发展、改变男性中心的 文化和社会体制机制的运动。由于“女性主义”有别 于“女权主义”,更强调从“性别”的角度入手,因此更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而有的学者则将这种提法看作是妇女研究的退潮现象。他们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权主义在斗争的策略、方式、内容等各方面都应有所变化,但“女性主义”无法准确反映“女权主义”的本质特征与革命性作用,用“女性主义”代替“女权主义”是急切想要摆脱女权主义字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体现,而这本身是缺乏女权含义的。 实际上,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虽提法稍有不同,但其实质所指皆为产生于同一时期、同一次女权运动浪潮中的同一种形式的理论。这一理论与本文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同指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第二波女权运动高潮迭起之际的一股社会思潮。它源于一部分激进女权主义者对已有理论和实践的不满而转向采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而开展运动,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是一种融合女权主义理论来探讨妇女问题、对女性的受压迫处境展开系统批判的理论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对资本主义 的批判及其启示 21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课件

第四讲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一、基本概念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理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学说,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妇女解放的条件、道路等基本问题所做的科学阐释。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妇女运动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形态。 二、经典著作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蕴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内,较为集中地体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中。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经典著作有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等。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奥古斯特·倍倍尔(August Bebel)的《妇女与社会主义》是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阐释妇女解放问题的专门著作。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路易斯·亨·摩尔根(Lewis H.Morgan)的研究成果而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妇女地位的演变、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与本质、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妇女解放的道路等妇女理论的基本问题。 (一)妇女地位的演变 1、原始社会的男女平等 妇女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占据主要地位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妇女的采集是主要食物来源 妇女在人口生产领域占据主要地位 群婚时代的“民知有母而不知有父” (二)妇女受压迫现象的出现 生产力的发展 两次社会大分工 妇女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失利 妇女在人口生产领域的失利

妇女地位取决于在两种生产中的地位 不是生产力发展妇女地位提高 (三)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 1、男人在生产领域的优势 2、剩余产品归男人所有 3、男人希望出自己血统的财产继承人 ?母权制到父权制 ?(四)妇女受压迫的本质是阶级压迫 ?1、妇女是最先成为奴隶的人 ?妇女是男人淫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 ?2、妇女受压迫具有阶级压迫性质 ?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同时 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 ?(五)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 ?1、原始共产制家务劳动的公共性 ?2、家长制下家务劳动的私人性 ?三、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形态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起点 ?1、《起源》的翻译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传入的。 1908年,《天义》在《女子问题研究》专栏第一次刊载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二章的部分译文。 ?2、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传播 ?五四运动时期,许多人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阐释妇女解放问题。 诸如李达的《女子解放论》、田汉的《第四阶级的妇人运动》、向警予的《女子解放与改造的商榷》等等。 ?(1)基本概念的讨论 ?女子解放、妇人解放、妇女解放 ?摆脱压迫与束缚 ?做大群里独立的人

开题报告女性主义视角下浅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命运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女性主义视角下浅析《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专业名称英语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2014 年04 月02 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选题依据:女性主义最早出现在法国,在当时具体指妇女解放。后期传播到英美地区随即逐渐流行,主要指妇女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中应与男人享有平等权利的一切活动。随着文学发展,女性主义也作为重要的文化流派而发展起来。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也是一部著名小说,在英国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呼啸山庄》1847年首度出版时,在当时由于小时内容对人性丑恶的描写而遭到非议,被称为是一本“可怕而野蛮”的书,不被大众所熟知。小说中女主人公代表人物凯瑟琳的鲜明人物特点也体现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面临的困境。凯瑟琳对困境的抗争和对幸福权利的追求体现了女性主义中女性意识的成长。在小说女主人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对自己权利的追求,体现了小说中女性主义的精神。而最终凯瑟琳的悲剧结局则体现了当时社会女性的地位低下,而且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萌发。 选题意义: 《呼啸山庄》在出版之初,由于所描写的环境和人物特征都阴郁而幽暗,并不为读者为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小说中对世界的感悟,对荒原的依恋和描写,小说中独特的审美韵味,使得《呼啸山庄》最终被社会接受和欣赏,其小说所反映的情节故事已成为经典之作,并被搬上荧幕为大众所欣赏研究。 《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瑟琳展现了一位不同于其他任务的女性。凯瑟琳敢于挑战父权拥有自己的个性,向往自由,却无法接受贫穷的婚姻带给自己的地位低下而最终妥协了婚姻嫁给了不爱的人。凯瑟琳的悲剧因她所处的社会时代的女性困境所决定,无法改变自己的悲惨结局。《呼啸山庄》通过对凯瑟琳的描写树立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所处的困境,以及对困境的摆脱和挣扎,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从而促进新时代女性的自强与幸福最求权利进步。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国外现状: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

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人的解放女性解放

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人的解放女性解放【中文摘要】女性是人类的母亲,女性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妇女问题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政治或者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是妇女运动关注的问题,而且是人类和谐协调发展的问题;不仅涉及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政治、经济、法律方面的权利问题,而且还关系着人类生存境况的解决。妇女问题的解决也是衡量人类文明的指示器,政治和经济的解放不等于女性的解放、女性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女性主义的研究。女性主义理论体系目前正在建构中还不能称其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与他者相比,她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重新认识世界的方法,展现出了以女性文化视角打破男性单一文化视角的自觉追求,不但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具有变革意义而且也具有崭新视野的开拓意义。同样,女性问题的研究也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纵观当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女性问题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课题。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受到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重视,但通常是以一般介绍为主,专题研究较少,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最终导致很多人甚至对女性主义只是一知半解的知道,只知道女性主义主要就是女权主义,其余的都不是很清楚明白。本文采用文献法、比较综合、归纳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及其相关的各个方面知识的梳理,使女性主义理论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齐全的理论体系,另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也做了一个比较完整、齐全的

梳理,使这一理论,不是零散的分散在多个著作,也形成了一个更加完备的体系,使读者对它的发展脉络有一个较全面丰富的了解,这对于 我国当前对待妇女问题上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女性主义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包括西方女性问题的历史渊源、女性主义的概念及其与女性学之间的关系、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包括女性主义的几次运动和主要流派,使读者能够沿着一条很清晰的线,看到女性主义的发 展脉络,及其相关知识,从而引出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主要对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包括概念、背景及发展阶段。第三部分主要对经典著作中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 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得出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第四部分对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当今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探讨妇女受压迫的根 源以及妇女解放途径时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中的局限性和价值,从而使女性解放这条道路更加的平坦。第五部分得出整篇文章的也就是女性解放,在这部分通过对女性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女性解放与政治解放这两部分进行透彻的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女性解放是人的解放的根本尺度,女性得不到解放,全人类的解放也无法实现,然而女性要想实现真正的解放必须得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必须得超越政治解放,真正的女性解放必须是人类解放。第六部分对写作本文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进行了研究。 【英文摘要】Female is a human mother, issue of female i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