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迁徙的意思

迁徙的意思

迁徙的意思

迁徙的意思

【拼音】:qiān xǐ

【解释】:迁徙,指从一处搬到另一处。泛指某种生物或鸟类中的某些种类和其它动物,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就叫迁徙。

1、迁移,搬家。

2、变易,更改。

3、为了觅食或繁殖周期性地从一地区或气候区迁移到另一地区或气候区。

4、被征发而远途服役。

5、谓升迁官职。

【近义词】:转移、迁移、

【反义词】:栖息、留下、

【出处】:《史记·五帝本纪》:“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汉·应劭《风俗通·正失·王阳能铸黄金》:“王阳虽儒生,自寒贱,然好车马衣服,极为鲜好,而无金银文绣之物,及迁徙去处,所载不过囊衣。”

宋·苏轼《策别十九》:“如此则内无屯聚仰给之费,而外无迁徙供亿之劳。”

《荀子·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

《史记·李斯列传》:“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覩归。”

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及上废其典、下失其

植物种类及分布报告原版

植物种类及分布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座落在美丽的北塔湖畔旁,她犹如一个绿色而宁静的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特色格局。每当我们漫步于校园间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些许惬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这样的环境,让学生们自己多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二中的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二中校园。所以,我们小组同学决定对学校各种树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我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 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木本植物。(花卉、野生类等植物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咨询老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 第一次研究时间:2013年10月17日——2013年10月18日:商讨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及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细说明。 第二次研究时间:2013年11月20日——2013年11月23日,组长杨晨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实地参观及调查,并作好相关记录。 第三次研究时间:2013年12月2日——2013年12月6日,由组长杨晨带领小组成员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实地采集树木标本,作好相关记录。

第四次研究时间:2013年12月7日——2013年12月13日,查阅相关资料、咨询老师。 第五次研究时间:2013年12月14日——2013年12月15日:小组讨论,并总结这次研究性活动。 第六次研究时间:2013年12月16日——2013年12月17日小组进行结题报告 五、研究成员:杨晨(组长)、毕成(副组长)、李于慧、黄露、范文轩 六、指导老师:杨立轩 七、研究过程 1、研究讨论:小组成员有了初步的一些构思及想法,确定研究主题,商讨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及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细说明。 2、实地调查:由指导组长杨晨带领小组同学参观并初步熟悉校园内树木的分布及种类,并做好相关记录。利用校园的建筑分布图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3、采集标本:利用课余的时间,小组成员分为三组,一组成员为组长杨晨、副组长毕成,二组成员为黄露,李于慧,三组成员为范文轩。分别对校园植物进行采集,组员将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装在透明的标本袋中,在标本袋上做好相关标记;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查阅资料和咨询老师以确定树木的相关信息。 4、询问查阅:组长杨晨带领组员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咨询老师,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咨询老师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我国主要作物的种类及分布

作物种类作物作物简介主要分布地区 谷类作物水稻 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 稻、早稻和中晚稻、糯 稻和非糯稻。短日照作 物 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 江流域、珠江流域。 小麦 按播种季节可分为春小 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 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 藏高原等地。 冬小麦: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 平原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玉米 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玉米是一种碳4植物, 雌雄同柱。 中国的玉米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 北走向西南的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5%。 豆类作物大豆大豆是喜温作物,夏季 宜有高温,适于我国北 方温带地区栽培。 中国大豆主产区有黑龙江、吉林、内 蒙古、辽宁、安徽、河南省等。 薯芋类作物马铃薯 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 之一,其营养价值高、 适应力强、产量大,是 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 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 米。 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 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甘薯 日照甘薯属喜光的短日 照作物,茎叶利用光能 的时间长,效率高。喜 温,不耐寒 甘薯在中国分布很广,以淮海平原、 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最多。 油料作物 油菜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 料作物 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的主产区,近年 有“北移南迁”趋向,如黄淮海平 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向日葵 向日葵为世界四大油料 作物之一,主产区北纬 35°至55°之间。 我国向日葵主产区分布在东北、西北 和华北地区,如内蒙古、吉林、辽宁、 黑龙江、山西等省、自治区。 糖料作物甘蔗 甘蔗生长期长,需水肥 量大,喜高温 我国甘蔗种植面积十分有限,主要分 布在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 云南六省。 甜菜 甜菜生长期短,耐盐碱 干旱,喜温凉 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 北三个产区,其中东北种植最多。 棉花主要纤维作物 我国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 中下游地区。在我国各棉区中,新疆 光热条件是最适宜种植棉花的,棉花

传染病学填空

1、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感染谱):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2、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3、传染源:患者、阴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感染动物。 4、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和体液传播。 5、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6、传染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四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7、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8、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9、按照甲类传染病报告、控制的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 10、慢性乙肝的四个阶段: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再活跃期。 11、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分期: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12、重型肝炎的分类: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13、重症肝炎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感染。 14、肝炎的临床分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 15、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垂直传播、虫媒传播。

16、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分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17、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临床表现:发热、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肾损害。 18、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就近治疗。 19、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治疗原则:抗病毒、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预防DIC。 20、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治疗原则:积极补充血容量、注意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 21、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年期治疗原则: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透析治疗、导泻和放血疗法。 2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23、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高热、抽搐或惊厥、呼吸衰竭、意识障碍、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循环衰竭(严重表现是前三个) 24、乙脑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暴发型)。 25、艾滋病分期: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 26、艾滋病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其他 27、艾滋病治疗药物分类: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 28、伤寒典型临床表现分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 29、伤寒极期临床表现:持续发热、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消化系统症状、肝脾大。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练习题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练习题 一、单选题 爱尔兰(地理坐标北纬53度,西经8度)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全国绿树成荫,素有“翡翠岛国”之称,经济发达。从1845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因病虫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在短短的几年中,爱尔兰就有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为纪念爱尔兰大饥荒150周年,1997年爱尔兰人在首都都柏林兴修了一系列逃荒者的雕像(如下图),图中痛苦的逃荒者无声地叙述者爱尔兰人曾经的悲惨经历。据此,回答下列题。 1.爱尔兰绿树成荫,其“树”最可能是() A. 热带雨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草原 2.爱尔兰从1845年起的移民潮,其原因是() A. 战争因素 B. 文化因素 C. 自然灾害 D. 政治因素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家庭因素

4.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 ) ①由城市迁居到郊区 ②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 ③由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 ④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6.“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下列各题。 7.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B. 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 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D. 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老鼠的种类及分布

老鼠的种类及分布 褐家鼠 别称:沟鼠、大家鼠或挪威鼠。属于啮齿目,鼠科。是最常见的和危害最大的一种家鼠。 形态特征:成年鼠一般体长17-20厘米,体重200-300克。鼻端圆钝,耳短厚,向前折不能达到眼部。尾长略短于体长,尾上鳞环比较清楚,鳞环间尚有较短的刚毛。后足较粗大,长33毫米。雌鼠乳头6对。全身毛色因栖息地的不同而略有差异。背毛一般有棕褐、灰褐、棕灰、棕黄等颜色,头及背部杂有黑色毛,腹毛一般灰白色,足背俱白色。 生活习性:栖息地非常广泛,主要栖息于住宅墙根屋角、厨房、畜圈、厕所、垃圾堆、下水道以及随着季节和作物的成长迁居到附近的耕地、菜地、沟边、路旁、河堤上。其掘土挖洞能力强。活动多在夜间,每夜外出吃食两次。一次在天刚黑后,一次在黎明前,行动敏捷,视觉差,但听觉、嗅觉和触觉都很灵敏。攀登能力较差,行动时多沿墙根壁角。记忆力较好,警惕性高,在活动期间遇到惊扰,立即隐避。对环境的变更很敏感,遇新出现物体(即使是食物)常回避一段时间。繁殖力特强,如食物条件丰富,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年产6-8胎,每胎产仔鼠7-10只。幼鼠3-4个月后又可进行繁殖,食料充足差不多能1月1次。寿命约1-2年。性情粗暴,常因争食和求偶而打斗。 食性危害:食性很杂,喜食多汁而含脂高的食物。在住宅区

主要盗食粮食作各种食品,也吃垃圾、粪便。在野外主要以各种成熟的作物为食。能为害水稻、花生、番芋、荸荠、蔬菜、甘蔗等多种作物。会游泳,从水稻播种起就在秧田食稻种,随后危害嫩秧植株,孕穗期为害最烈。也吃小鱼、小虾、小蟹、昆虫等。对饥渴的耐力较差,故取食较频繁。 分布:很广,属于世界性分布的鼠类,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场所几乎都有它的踪迹,往往可以随各种交通工具而扩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家鼠。据传该鼠数量最多,约占全球鼠类的三分之一。 黑线仓鼠 别称:小仓鼠、花背仓鼠、搬仓腮鼠或纹背仓鼠,属于啮齿目,仓鼠科。 形态特征:成年鼠一般体长10厘米左右,体重30-40克。体形较小,体肥壮。吻钝、耳圆、腮部有颊囊。背毛黄褐色,脊背中央有一黑色条纹。吻侧、腹面及四肢下部均为灰白色,与背部毛色分界明显。四肢短,尾短还不到体长的四分之一。 生活习性:栖于草原、半荒漠、农田、山坡等处,偶尔进入室内。喜独居。日夜都活动,清晨和黄昏活动最为频繁。活动范围较小,多在数10米以内。没有冬眠习惯,但冬季较少出洞。主要靠嘴内左右各一颊囊搬运粮食贮入洞内越冬。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年四季均能繁殖。每年4-5月、8-9月各有一个繁殖高峰;一般每年4-5胎,每胎产仔鼠5-8只。

脓毒性血症或多发性迁徙性脓肿症状起因1

脓毒性血症或多发性迁徙性脓肿症状起因 *导读:脓毒性血症或多发性迁徙性脓肿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引起脓毒性血症或多发性迁徙性脓肿症状的疾病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厌氧菌是指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的一 类细菌。根据对氧的敏感程度,广义的厌氧菌可分为专性厌氧菌、微需氧菌和耐氧菌。习惯上厌氧菌是指专性厌氧菌,即必须在大幅度降低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可分为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临床上所谓的厌氧菌肺炎主要指专性厌氧菌所致的肺部感染。专性厌氧菌只能在无氧或低于正常大气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存或生长,进一步可分为极端厌氧菌、中度厌氧菌和耐氧厌氧菌。 1.极端厌氧菌这类厌氧菌对氧极端敏感,在0.5%的氧浓度下,或在空气中暴露不到10min即死亡。因在临床实验室极难分离到,目前尚不知其致病情况。 2.中度厌氧菌这类厌氧菌能在2%~8%氧浓度中生长,在空气中暴露60~90min还能够分离出来。导致肺部感染的常见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均属此类,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类厌氧菌。 3.耐氧厌氧菌这类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生长最好,而在有氧条 件下生长较差。第2梭菌和溶组织梭菌即属此类。

其中肺部感染的常见厌氧菌有: (1)革兰阴性厌氧杆菌:为肺部厌氧菌感染的常见菌。文献报道 在吸入性肺炎、坏死性肺炎、肺脓肿和脓胸,分离到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分别约占53.67%,56.45%,50.87%和39.29%,其中拟杆 菌属占第1位,其次为梭杆菌属。 ①拟杆菌属:为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少数菌株有荚膜或鞭毛。专性厌氧。能利用糖和蛋白质的中间代谢产物。模式菌为脆弱拟杆菌。菌体形态为短杆状,染色不匀,中间染色浅或不着色,使菌体呈空泡状。两端圆而浓染。在固体培养基上不规则,表现长短不一。在培养条件稍有改变,如厌氧条件不足、营养不良或酸性产物堆积时,菌体出现多形态性。引起肺部感染的拟杆菌以脆弱拟杆菌和产黑色素拟杆菌最多见。 ②梭杆菌属:可能为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专性厌氧,无鞭毛,能利用糖和蛋白胨。模式菌种为核梭杆菌,该菌中间膨大,两端尖,菌体内有革兰阳性颗粒,长短不等,形态较规则。菌体呈双,尖端对尖端。引起肺部感染的梭杆菌属以核梭杆菌和坏死梭杆菌多见。 (2)革兰阳性厌氧球菌:革兰阳性厌氧球菌在肺部感染中仅次于 革兰阴性厌氧杆菌。文献报道在上述肺部感染中均约占1/4~1/3,其中以消化链球菌属和消化球菌属为常见。 ①消化链球菌属:消化链球菌菌体较小,直径0.5~0.6m,排列成双或成链,形成针尖大小直径1mm的圆形、光滑、凸起、灰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讲义测试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夯实基础 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01定居地的行为,被称为人口迁移。 变其□ 2.新大陆发现引起的人口迁移 02美洲;非洲人→□03美洲;亚洲的中国人、印度人和日本人向国外迁移。欧洲人→□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 (1)迁移方向与之前的比较 04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05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欧洲由人口□ 06北美洲和大洋洲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 (2)特点

07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08增加,持续时间□09□ 10专业人才移民。 长;发展中国家□ 二、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国内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目的:开发□01内地和边疆。 (2)主要人群:□02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 (3)迁移目的地:□03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 2.改革开放后的国内人口迁移 04频繁,迁移规模加大;以向城镇迁移、向□05东部迁移为主。 人口流动□ 1.判断正误。 (1)长时间外出旅游属于人口迁移。(×) (2)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2.目前,国际劳务输出的主要方向为() A.西亚→南亚 B.亚洲→北美 C.非洲→亚洲 D.欧洲→拉丁美洲 答案 B 解析目前,国际劳务输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入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提示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

迁徙性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详述

迁徙性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详述 *导读:迁徙性浅静脉血栓形成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根据血栓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累及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或其属支,多发生于静脉曲张的基础上。主要特征是血栓形成部位疼痛,外表可见浅静脉有一发红、低热的索状物,有触痛,周围红肿。其栓子不易脱落,一般不会引起肺动脉栓塞。另外,迁徙性浅静脉血栓形成往往是癌症的一个提示性症状。 2.深静脉血栓形成按其部位和病情不同可分为以下2种。(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发生于小腿部深静脉,如胫后静脉和腓静脉等。多见于卧床少动的患者,常在手术后第2周发生。左侧下肢最常见。特征性表现为小腿腓部肌肉疼痛和压痛,活动后感严重抽痛,且足背屈时更甚,全身症状不显著。检查时可有Homan征,即小腿伸直、足向背屈,腓肠肌内病变静脉受牵引而发生疼痛。还可出现腓肠肌周径较健侧增粗5cm以上。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可继发于小腿静脉血栓形成,但多原发于髂股静脉。常见于产后,起病急骤,患肢严重弥漫性水肿,皮肤温度升高或略发绀,浅静脉扩张,有难以耐受的大腿内侧疼痛和沿静脉特别是股三角区的显著压痛。全身症状不重。 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侵犯主干静脉,同时能产生静脉周围炎,影

响邻近淋巴管或引起动脉痉挛,所以症状和体征较重。另外还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当血栓向上扩延至下腔静脉时,可引起肺动脉栓塞,有时可为本病首发症状。能够继发肺动脉高压。 1.浅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很难鉴别,并且临床上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疾患多为血栓性静脉炎而非静脉血栓形成,故对该类疾患的诊断一般均为血栓性静脉炎。 2.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依据小腿腓部肌肉疼痛和压痛,腓肠肌周径增大和Homan征阳性等可确诊。 3.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依据下肢肿胀、疼痛和股三角区压痛、皮温降低、颜色改变和浅静脉曲张即可诊断。 迁徙性浅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 1.浅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很难鉴别,并且临床上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疾患多为血栓性静脉炎而非静脉血栓形成,故对该类疾患的诊断一般均为血栓性静脉炎。 2.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应与腓肠肌受累的其他疾病如局部软组织感染等进行鉴别。 3.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大多可表现有单侧性下肢水肿,应当与淋巴水肿及心、肝、肾疾病引起的水肿进行分析鉴别。 静脉结扎术:在血栓的上方结扎静脉,可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迁徙性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迁徙

数据分析-分布类别

各种分布 泊松分布 Poisson分布,是一种统计与概率学里常见到的离散概率分布。 泊松分布的概率函数为: 泊松分布的参数λ是单位时间(或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内随机事件的平均发生率。泊松分布适合于描述单位时间内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 泊松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均为 特征函数为: 泊松分布与二项分布 当二项分布的n很大而p很小时,泊松分布可作为二项分布的近似,其中λ为np。通常当n≧10,p≦0.1时,就可以用泊松公式近似得计算。 事实上,泊松分布正是由二项分布推导而来的。 泊松分布可作为二项分布的极限而得到。一般的说,若 ,其中n很大, p很小,因而不太大时,X的分布接近于泊松分布。这个事实有时可将较难计算的二项分布转化为泊松分布去计算。 应用示例 泊松分布适合于描述单位时间(或空间)内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如某一服务设施在一定时间内到达的人数,电话交换机接到呼叫的次数,汽车站台的候客人数,某放射性物质发射出的粒子,机器出现的故障数,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一块产品上的缺陷数,显微镜下单位分区内的细菌分布数等等。 卡方分布 卡方分布( 分布)是概率论与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概率分布。n 个独立的标准

正态分布变量的平方和服从自由度为n 的卡方分布。卡方分布常用于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的计算。 若n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ξ?、ξ?、……、ξn ,均服从标准正态分布(也称独立同分布于标准正态分布),则这n个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平方和构成 一新的随机变量,其分布规律称为卡方分布(chi-square distribution),即分布(chi-square distribution),其中参数n称为自由度。正如正态分布中均值或方差不同就是另一个正态分布一样,自由度不同就是另一个分布。记为或者。 卡方分布与正态分布 卡方分布是由正态分布构造而成的一个新的分布,当自由度n很大时,分布 近似为正态分布。对于任意正整数x,自由度为 k的卡方分布是一个随机变量X 的机率分布。 期望和方差 分布的均值为自由度n,记为E( ) = n。分布的方差为2倍的自由度(2n),记为D( ) = 2n。 均匀分布 均匀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是概率统计中的重要分布之一。 顾名思义,均匀,表示可能性相等的含义。 (1) 如果,则称X服从离散的均匀分布。 (2) 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函数为,则称随机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市高频考点40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练习(含解析)

高频考点40 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2019·哈尔滨第二次调研)下图是“东北和广东的GDP和20~39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例曲线图”。据图回答1~2题。 1.关于东北和广东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 B.受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北青少年儿童比例会增大,东北的人口增长率会上升 C.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 D.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 2.两地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大量迁入广东,促进广东经济高速发展 B.2006年20~39岁人口的过度增长使广东GDP占全国比重下降 C.只有使20~39岁人口比例上升才能使东北GDP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趋势 D.东北人口的这种变化会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 (2019·宁夏高三月考)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回答3~4题。 3.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民工流动 B.水利工程建设 C.道路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4.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2019·哈尔滨第一次调研)性别比指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下图为“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情况折线图”。据此完成5~6题。 5.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 A.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B.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 6.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产业升级 B.交通运输 C.工程建设 D.家庭婚姻 7.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A.abc B.abd C.acd D.bcd 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8~10题。

后殖民主义:历史与理论

后殖民主义:历史与理论 万雪飞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 摘要:后殖民主义是一个具有异质性、浮动性、杂糅性和迁徙性等特征的概念。从这一概念的演变历程来看,它先后被用做具有时间性的历史分期的术语;指称殖民地社会文化互动的后殖民文学;殖民话语分析的后殖民理论;描述殖民主义时期之后全球状况的一种话语;以及反对全球化时代下不平等的激进主义的政治和哲学。其研究领域也从最初的政治学领域转向文学和文化批评领域,并经发展具有了广泛的跨学科性质。后殖民主义作为一个理论批评策略的集合体,其特质就在于它对殖民主义的检讨深入到了“文化的层面”。它既要对殖民主义赖以运作和发挥效力的意识形态机制加以分析和批判;又要将这一批判性视域引入现时代全球权力的结构中,以质疑全球化时代下新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并从文化和知识层面探寻对抗的可能。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殖民主义;全球化;话语政治 “后殖民主义”这一概念自产生以来,因其汇聚了众多的思想理论资源与历史时空经验而被学界普泛地使用。与后殖民主义相关的术语层出不穷,相互之间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脉络,以至于“后殖民主义”这一术语作为概念自身和所要揭示的话题反倒变得模糊不清。英国学者巴特·穆尔–吉尔伯特(Bart Moore-Gilbert)就曾提到,“后殖民”这一概念内涵极不稳定且自身意义不断发展变化,“可能有内变为一个被任意切割的分析结构的危险”,它被经常变动“以适应于不同的历史时刻、地理区域、文化身份、政治境况和从属关系以及阅读实践”。○1赵稀方先生指出:“谈论后殖民主义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将其看做一个单质的同一体。事实上,与其它理论一样,后殖民主义的构成是历史的、异质的,某些事后的归纳和概括只能是大致的。”○2为了对“异质”的后殖民主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这一术语的出现和演变历程入手,梳理出后殖民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流脉,以期对这一“克里奥尔化”○3的理论有一个完整的把握,同时发掘这一话语综合体内部所蕴积的丰富的思想资源与理论价值。 一、后殖民主义:理论建构的历史流变 谈论后殖民主义的历史,笔者所指涉的意义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后殖民主义中所涉及的历史问题,二是指后殖民主义本身的历史性问题。后殖民主义中所涉及的历史问题将在本文第三部分的探讨中指明,本文第一部分将对后殖民主义本身的历史性问题予以说明,即在对“后殖民主义”这一术语本身进行考古式的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案例研究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案例研究 ——以上海市人口迁移为例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戴艳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即人口迁移。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国际金融、贸易中心。至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347.46万人,户籍人口总数为1419.36万人。但在19世纪中期以前,上海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上海是如何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化的人口过千万的大都市的呢? 上海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近现代的人口迁移。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上海市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分析上海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探究人口迁移对上海市发展的影响。 一、解放前上海人口迁移(1843~1949年) 1、人口迁移的表现 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埠。上海在开埠之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上海开埠时人口不足10万,开埠以后,人口迅猛增长,至1949年解放时,上海人口为520万。 1928年始,上海华界(租界以外的地区)开始有居民籍贯登记,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停止居民的籍贯登记。下图为1929~1936年上海市人口迁移情况示意图。 海人口增长除了自然增长外,更重要的是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2、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迁入人口中,以工商业者及小型个体业主为主,即多为经济活动人口。②流入上海市的以离上海近的江浙两省的人为最多,约占迁入总数的3/4(1949年上海市综合统计)。③出现大量来自海外的移民,主要有英、美、法、俄等国的移民。 3、人口迁移的原因 本阶段,由于上海开埠,使上海成为我国中外贸易中心,此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的吸引。上海开埠,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如政治、交通、资金、技术等有利的条件,而快速发展的经济、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条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 夯实基础 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 01定居地的行为,被称为人口迁移。 2.新大陆发现引起的人口迁移 欧洲人→□02美洲;非洲人→□03美洲;亚洲的中国人、印度人和日本人向国外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 (1)迁移方向与之前的比较 欧洲由人口□ 04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05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06北美洲和大洋洲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2)特点

□ 07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08增加,持续时间□ 09长;发展中国家□10专业人才移民。 二、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国内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目的:开发□ 01内地和边疆。 (2)主要人群:□ 02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 (3)迁移目的地:□ 03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 2.改革开放后的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04频繁,迁移规模加大;以向城镇迁移、向□05东部迁移为主。 1.判断正误。 (1)长时间外出旅游属于人口迁移。(×) (2)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2.目前,国际劳务输出的主要方向为( ) A .西亚→南亚 B .亚洲→北美 C .非洲→亚洲 D .欧洲→拉丁美洲 答案 B 解析 目前,国际劳务输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入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 提示 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

重庆市2019届高三后期适应性检测(二)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重庆市2019届高三后期适应性检测(二)文科综合- 地理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图示意2010年-2015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由图可推测() A. 鄂湘渝地区GDP居高水平________ B. 晋陕甘地区GDP占全国比重上升 C. 京津冀地区GDP出现衰退________ D. 鲁浙粤地区GDP占全国比重下滑 2. 近年影响我国中部部分地区GDP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政策扶持________ B. 土地租金低________ C. 资源丰富________ D. 劳动力丰富 2. 纳马夸兰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下图示意纳马夸兰地区位置及其雨季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百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雨季时的水汽来源主要是() A. 东南风________ B. 东北风________ C. 偏北风________ D. 偏西风 2.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 昼夜温差大________ B. 干旱的气候________ C. 径流量丰富________ D. 多雾的环境 3. 当地多肉植物进入休眠状态的时间大约是() A. 1-2月________ B. 4-5月________ C. 7-8月________ D. 10-11月 3. 娃娃菜为半耐寒性蔬菜,生长周期约为55天,有肥大的肉质直根和发达的侧根,生长适宜温度为10—22℃。兰州市郊(海拔2000—2800m)是优质娃娃菜的主产区。下图示意兰州市区(海拔1520m)气候统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该主产区娃娃菜品质优良的原因有() ①水源充足②气候冷凉③土质疏松④空气潮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 当地30吨新鲜的娃娃菜运往杭州批发市场,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A. 铁路运输________ B. 航空运输________ C. 水路运输________ D. 公路运输 3. 为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该主产区最适宜种植娃娃菜的时段是() A. 2—5月________ B. 5—8月________ C. 6—9月________ D. 9—12月

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 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 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回答1~2题。 1.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民工流动 B.水利工程建设 C.道路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2.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判断,人口迁移是向两侧迁出,迁出的地区正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的地区,所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的建设。第2题,从图中不能看出迁移人口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从箭头指向看,人口移动距离以短距离迁移居多。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靠两侧就近安置。 下图是“东北和广东的GDP和20~39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例曲线图”。据图回答3~4题。 3.关于东北和广东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

B.受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北青少年儿童比例会增大,东北的人口增长率会上升 C.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 D.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4.两地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大量迁入广东,促进广东经济高速发展 B.2006年20~39岁人口的过度增长使广东GDP占全国比重下降C.只有使20~39岁人口比例上升才能使东北GDP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趋势 D.东北人口的这种变化会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广东经济增长快,就业机会多,对外吸引力大,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东北经济下滑,人口外迁现象突出,青少年儿童比例会下降,人口增长率会下降;影响人口模式变化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并不会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也不会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第4题,广东经济发展快速,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广东,据图分析人口大量迁入

分类与分布加法原理

第一章计数原理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双基达标(限时20分钟) 1.从3名女同学和2名男同学中选1人主持本班的某次主题班会,则不同的选法种数为().A.6 B.5 C.3 D.2 解析“完成这件事”即选出一人作主持人,可分选女主持人和男主持人两类进行,分别有3种选法和2种选法,所以共有3+2=5种不同的选法.答案 B 2.已知集合A{1,2,3},且A中至少有一个奇数,则这样的集合有().A.2个B.3个C.4个D.5个 解析满足题意的集合A可以是{1},{3},{1,2},{1,3},{2,3}共有5 个,故选D. 答案 D 3.5名同学报名参加两个课外活动小组,每位同学限报其中一个小组,则不同的报名方法共有().A.10种B.20种C.25种D.32种 解析5名同学依次报名,每人均有2种不同的选择,所以共有2×2×2×2×2 =32种报名方法. 答案 D 4. 如图所示为一电路图,从A到B共有________条不同的 线路可通电.

解析∵按上、中、下三条线路可分为三类:上线路中 有3条;中线路中有1条;下线路中有2×2=4(条).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共有3+1+4=8(种). 答案8 5.在2012年奥运选手选拔赛上,8名男运动员参加100米决赛.其中甲、乙、丙三人必须在1、2、3、4、5、6、7、8八条跑道的奇数号跑道上,则安排这8名运动员比赛的方式共有________种. 解析分两步安排这8名运动员. 第一步:安排甲、乙、丙三人,共有1、3、5、7四条跑道可安排,所以安排方式有4×3×2=24(种). 第二步:安排另外5人,可在2、4、6、8及余下的一条奇数号跑道安排,所以安排方式有5×4×3×2×1=120(种). ∴安排这8人的方式有24×120=2 880(种). 答案 2 880 6.某校高三共有三个班,其各班人数如下表: (1)从三个班中选一名学生会主席,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从1班、2班男生中或从3班女生中选一名学生任学生会生活部部长,有 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解(1)从三个班中任选一名学生,可分三类: 第一类:从1班任选一名学生,有50种不同选法; 第二类:从2班任选一名学生,有60种不同选法; 第三类;从3班任选一名学生,有55种不同选法. 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知,不同的选法共有N=50+60+55=165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一、知识讲解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 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 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 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 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

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 二、高考经典试题 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解析第(1)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大。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小。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故D正确。第(2)题,

2019届四川遂宁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四川遂宁市高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年9月28日,位于北京二环路附近的官园批发市场永久闭市,标志着西城区多家 区域性批发市场全部关闭。关闭官园等批发市场是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疏解非首都功能的 具体要求。图1为北京市主要道路和西城区部分批发市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闭官园等批发市场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城市人口和交通压力 B.提高城市土地产出效率 C.减轻城市大气和水体污染 D.完善和提高城市服务职能 2.官园等批发市场关闭后,在其附近应增设 A.大型商场 B.社区医院 C.小商品超市 D.中小学校 3.未来,官园等批发市场所在地最可能成为 A.高档住宅区 B.交通枢纽 C.高技术工业区 D.金融服务区 图2为世界部分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据此完成4?6题。 4. 图示气压形势一般出现在 A. 1 月 B. 4 月 C. 7 月 D. 10 月 5. 甲、乙、丙、丁四地中,其风向最接近的两地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乙、丁 6. 甲、乙、丙、丁四地中,天气较为暖湿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 丁地 在人口密集的东京等大都市,利用高楼大厦间的土地,甚至是高层大厦楼顶和地下室, 日本农民发展了独特的都市农业生产方式。都市农业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是 一项很有生命力的新型产业。据此完成7?8题。

7. 日本的城市农业 A.小块土地为主 B.专业化水平较低 C.种植水稻为主 D.机械化作业不便 8.日本都市农业具有的生态功能是 ①调节气候②增加雨水下渗③净化空气④减轻流水侵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教室走廊在大寒日13时(北京时间)前后开始受到 阳光照射,而不再被南楼遮挡。图3是某同学于当天拍摄的一张日照教室走廊的照片和二 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9?11题。 9. 该同学拍摄照片时,面向 A. 东方 B.西方 C.南方。.北方 10. 教室走廊被南楼挡住不能在正午照射到阳光的时间大致开始于 A. 冬至 B.大暑 C.小雪 D.小满 11该校可能位于 A.黑龙江省 B.浙江省 C.云南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3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欧洲白鹳是迁徙性鸟类,平日常在水域岸边或开阔的沼泽地上啄食水生生物,大多 在8月中下旬至9月初迁离欧洲繁殖地,于3?4月离开南非越冬地返回,迁徙途中主要 依靠上升的热气流进行高空滑翔。欧洲白鹳的分布范围曾经很广,种群数量也十分丰富, 如今分布范围已大大缩小,种群数量也明显下降。图8为欧洲白鹳秋季迁徙路线示意图。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导学案中图版必修二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 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变 化特点及成因。【区域认知】 2.调查了解家乡人口迁移的原因。【地理实践力】 3.结合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综 合思维】 4.理解人口的迁移受当地的自然、经济影响,树立和谐的人地观念。 【人地协调观】 知识清单一人口迁移 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类型: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域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知识清单二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 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成人口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2)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3)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4)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 知识清单三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为了开发内地与边疆,主要表现为有组织地移民支援内地、边疆工农业建设。 2.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大,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1)人口向城镇迁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 (2)人口向东部迁移。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温馨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

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知识清单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因素特征 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成为迁入区 政治因素表现为驱逐出境、流亡国外、战争和移民戍边等 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宗教、种族因素 生态环境因素(1)以灾难性的生态环境变化为主,(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人口外迁其他因素迁移者的年龄 温馨提示人口迁移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俄罗斯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自然条件较温和,经济、科技较发达的欧洲部分迁往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较为落后的西伯利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根据人口流动的时间,可以把人口流动划分为:(1)长期人口流动。即离开户口登计地在1年以上,在外寄居,而户口仍留在原地。(2)暂时人口流动。指离开户口登记地1天以上、1年以下,在外寄居或停留,而户口仍在原地。(3)周期性人口流动。即有规律地定期离开户口登记地和返回户口登记地。(4)往返性人口流动。一般指早出晚归,不在外过夜的人口流动(如城市职工的上下班等),又称为钟摆式人口流动。 任务清单一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情境探究 [情境] 截至2019年3月1日,为期40天的2019春运圆满落幕。据统计2019年春运全中国旅客发送量29.8亿人次,历年的春运大潮中,学生流、民工流及探亲流是主要的春运客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