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经典笔试题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23.00 KB
- 文档页数:31
数据库笔试题(正文开始)1. 什么是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使用若干的二维表格来组织和表示数据。
每个表格被称为关系(Relation),每一行被称为元组(Tuple),每一列被称为属性(Attribute)。
关系型数据库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来操作和查询数据。
2. 什么是主键?主键是在数据库表中用于唯一标识每个记录的一列或多列。
主键值必须是唯一且不可重复的,而且不能为NULL。
主键可以用于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还可以用于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联关系。
3. 什么是外键?外键是用于建立表与表之间关系的一列或多列。
它是表中的一个字段,它的值必须在关联表中的主键中存在,或者为NULL。
外键可以用于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实现表与表之间的引用约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4. 什么是索引?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它可以加速数据库的查询操作。
它通过创建索引列,将这些列的值与数据库表的物理位置关联起来,从而提高查询的效率。
索引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列,在数据库中创建索引可以加快查询的速度,但会增加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的开销。
5. 什么是事务?事务是数据库中执行的一个操作序列,它要么全部成功执行,要么全部失败回滚。
事务由一组数据库操作组成,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提交,要么全部失败回滚。
事务具有四个特性,即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
6. 什么是视图?视图是一个虚拟的表,它是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库表中导出的结果集。
视图可以被当作表来使用,可以对其进行查询和更新操作,但实际上视图中不存储任何数据。
视图可以用于简化复杂的查询操作,隐藏底层表结构,提供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7. 什么是触发器?触发器是与数据库表相关联的一类特殊的存储过程。
它在数据库表中的数据发生某种变化时被自动触发执行。
数据库基础知识笔试题1、数据库的概念模型______。
A、独立于计算机硬件,依赖于DBMSB、依赖于计算机硬件,独立于DBMSC、依赖于计算机硬件和DBMSD、独立于计算机硬件和DBMS2、关系代数是关系型数据库操作的理论基础,它的3个基本运算是______、投影和连接。
A、关系或B、蕴含C、关系与D、选择3、在关系数据库中,建立数据库表时,将年龄字段值限制在12~40岁之间的这种约束属于______。
A、视图完整性约束B、域完整性约束C、参照完整性约束D、实体完整性约束4、数据库系统是由______组成的。
A、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用户B、数据文件、命令文件和报表C、数据库文件结构和数据D、常量、变量和函数5、在教学管理中,一名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被多名学生选择,这说明学生记录型与课程记录型之间的联系是______。
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多D、未知6、在下列类型的数据库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是______。
A、分布型数据库系统B、逻辑型数据库系统C、关系型数据库系统D、层次型数据库系统7、下列四组SQL命令,全部属于数据定义语句的命令是______。
A、CREATE,DROP,ALTERB、CREATE,DROP,UPDATEC、CREATE,DROP,GRANTD、CREATE,DROP,SELECT8、在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命题是______。
A、若冗余数据是可控的,则数据更新的一致性得以保证B、数据库减少了不必要的数据冗余C、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D、数据库中不存在冗余数据9、能实现绝对的与平台无关性的Web数据库访问技术是______。
A、ADOB、ActiveXC、WebbaseAPID、JDBC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外部关键字B、数据库表可以设置记录级的有效性规则C、永久性关系建立后,主表记录指针将随子表记录指针相应移动D、对于临时性关系,一个表不允许有多个主表11、在下列关于视图的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_。
数据库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数据存储B. 数据管理C. 数据维护D. 以上都是答案:D2. 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指的是什么?A. 数据表之间的关系B. 数据库与操作系统之间的关系C. 数据库与应用程序之间的关系D. 数据库与硬件之间的关系答案:A3. SQL语言是什么?A. 结构化查询语言B. 标准查询语言C. 序列查询语言D. 特殊查询语言答案:A二、填空题4. 数据库设计中的_______范式(NF)是最高的规范化形式,可以消除所有的数据冗余。
答案:第五5. 在SQL中,用于删除表中数据的命令是_______。
答案:DELETE三、简答题6. 简述数据库事务的ACID属性。
答案:数据库事务的ACID属性包括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
原子性意味着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一致性确保事务执行后数据库从一个一致的状态转移到另一个一致的状态;隔离性保证并发执行的事务之间不会互相影响;持久性确保一旦事务完成,其结果将永久保存在数据库中。
7. 什么是数据库的索引?它有什么作用?答案:数据库的索引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对象,用于优化查询性能。
索引可以快速定位到表中的特定数据,减少查询时需要扫描的数据量,从而提高查询效率。
四、计算题8. 假设有一个学生表Students,包含字段:学号(ID),姓名(Name),年龄(Age),专业(Major)。
编写一个SQL查询语句,列出所有年龄大于20岁的学生姓名和专业。
答案:```sqlSELECT Name, MajorFROM StudentsWHERE Age > 20;```9. 如果要删除Students表中所有年龄小于18岁的学生记录,应该使用哪个SQL命令?答案:```sqlDELETE FROM StudentsWHERE Age < 18;```五、论述题10. 论述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重要性,并简述常见的备份和恢复策略。
招聘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关系数据库中,用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是:A. 属性B. 二维表C. 网状结构D. 树状结构答案:B. 二维表解析:在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它由行和列组成。
每一行代表一个元组(实体),每一列表示一个属性(实体的一个特征)。
因此,在关系数据库中,实体间的联系是通过这些二维表来表示的。
2、下列关于事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事务是数据库进行的基本工作单位B. 如果一个事务执行成功,则全部更新提交C. 如果一个事务执行失败,则已做过的更新被恢复原状D. 事务中的操作可以部分完成答案:D. 事务中的操作可以部分完成解析:事务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执行过程中的一个逻辑单元,由有限个数据库操作组成。
事务应该满足ACID原则,即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
其中原子性要求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因此事务中的操作不可以部分完成。
3、在数据库系统中,用来定义和描述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是( )A. 数据字典B. 外模式C. 概念模式D. 内模式答案:C解析: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概念模式(Conceptual Schema)也称为逻辑模式,它定义了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包括数据的组织、数据的联系、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要求等,是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是对数据库系统中所有对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和存储的集合,它包含了数据库中所有的元数据,但不直接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也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
数据库笔试题(附带带答案)1. 什么是数据库?答: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
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有效数据管理方式,可以用于存储和组织大量结构化数据,并提供数据查询、插入、删除和更新等操作。
2. 数据库的优点是什么?答:数据库的优点主要包括:- 数据共享:不同用户可以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减少数据冗余与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 数据一致性: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通过事务管理机制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 数据安全性:数据库提供权限控制机制,可以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保护数据的安全。
- 数据持久性:数据库通过数据持久化的方式将数据存储在磁盘中,确保数据的长期保存。
- 数据的高效访问:数据库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方式,可以通过索引等机制快速定位和访问数据。
3. 数据库的三大范式是什么?答:- 第一范式(1NF):要求每个属性的值都是原子的,不可再分。
即每个字段的值都是单一值,不可再分解为其他属性。
- 第二范式(2NF):在满足1NF的基础上,要求非主键字段依赖于全部主键,而不是部分主键。
即非主键字段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
- 第三范式(3NF):在满足2NF的基础上,要求非主键字段之间没有传递依赖关系。
即非主键字段之间不能互相依赖。
4. 什么是索引?答:索引是数据库中的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
索引通过在数据表中创建一个列的索引,可以快速定位到符合某种条件的记录。
索引可以提高数据的查询速度,但同时会增加数据的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开销。
5. 数据库的事务是什么?答:事务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执行的一个逻辑操作单元,是由一组数据库操作语句组成的序列。
事务具有以下特性,通常由ACID 来描述:-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
-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在执行前后,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没有被破坏。
数据库笔试题及答案I第一套选择题1.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C____。
A、算法的执行效率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 B、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程序中指令(或语句)的条数 C、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D、以上三种描述都不对2. 以下数据结构中不属于线性数据结构的是C______。
A、队列B、线性表C、二叉树D、栈3. 在一棵二叉树上第5层的结点数最多是__B____。
A、8B、16C、32D、154. 下面描述中,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的是___A___。
A、使用顺序、选择和重复(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表示程序的控制逻辑 B、模块只有一个入口,可以有多个出口C、注重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D、不使用goto语句5. 下面概念中,不属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是____D__。
A、对象B、继承C、类D、过程调用6. 在结构化方法中,用数据流程图(DFD)作为描述工具的软件开发阶段是__B____。
A、可行性分析B、需求分析C、详细设计D、程序编码7. 在软件开发中,下面任务不属于设计阶段的是__D____。
A、数据结构设计B、给出系统模块结构C、定义模块算法D、定义需求并建立系统模型8.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_B_____。
A、数据模型B、数据库管理系统C、软件工具D、数据库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C___。
A、数据库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B、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D、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10. 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A______。
A、内模式B、外模式C、概念模式D、逻辑模式11. Visual FoxPro数据库文件是D______。
A、存放用户数据的文件B、管理数据库对象的系统文件C、存放用户数据和系统的文件D、前三种说法都对12. SQL语句中修改表结构的命令是__C____。
数据库笔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数据库事务?数据库事务是一组不可分割的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事务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性,通常称为ACID特性:-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结束在中间某个点。
-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转换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 隔离性(Isolation):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它们之间的操作不会相互干扰。
- 持久性(Durability):一旦事务提交,则其所做的修改会永久保存在数据库中,即使系统发生故障也不会丢失。
2. 请解释主键(Primary Key)和外键(Foreign Key)的区别。
- 主键(Primary Key):表中用于唯一标识一条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
一个表只能有一个主键,且主键的值不能为NULL。
- 外键(Foreign Key):一个表中的字段或字段组合,它在另一个表中作为主键。
外键用于建立两个表之间的关系,确保数据的引用完整性。
3. 什么是数据库规范化(Normalization)?数据库规范化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用于减少数据冗余和依赖的一种方法。
规范化通过分解表来实现,目的是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完整性。
规范化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第一范式(1NF):每个字段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
- 第二范式(2NF):在1NF的基础上,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 第三范式(3NF):在2NF的基础上,非主属性不依赖于其他非主属性。
- BCNF(Boyce-Codd Normal Form):在3NF的基础上,任何非主属性不传递依赖于候选键。
4. 什么是索引?索引有哪些类型?索引是数据库中用于提高查询效率的数据结构。
索引可以快速定位到表中的数据,减少查询所需的时间。
索引的类型包括:- B树索引:最常见的索引类型,适用于全值匹配、范围查询、前缀匹配等。
1.基础知识点INF:第一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的值域中每一个值都是不可再分解的值,则称R属于第一范式。
第一范式要求属性值不可再分裂成更小部分,即属性项不能是属性组合或由组属性组成。
2NF:第二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某个候选键,则称R为第二范式。
(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的一个属性,则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
)3NF:第三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二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则称R是第三范式。
BCNF:BC模式。
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为BCNF。
4NF:第四范式。
设R是一个关系模式,D是R上的多值依赖集合。
如果D中成立非平凡多值依赖X-f Y时,X必是R的超键,那么称R是第四范式。
2.试题1)设有关系R(S,D,M),其函数依赖集F={S-*D, D-M)…则关系R至多满足2NF。
解析:属于依赖关系,所以至多满足第二范式。
2)找出表ppp里面num最小的数,不能使用min函数。
解析:select * from ppp where num <= all(select num from ppp)或者:select top 1 num from ppp order by num。
3)找出表ppp里面最小的数,可以使用min函数。
解析:select * from ppp where num = (select min(num) from ppp)»4)选择表ppp2中num重复的记录。
解析: select * from ppp2 where num in(select num from ppp2 group by num having(count (num) >1))。
5)写出复制表、拷贝表和四表联合的SQL语句。
解析:复制表(只复制结构,源表名:A,新表名:B): select * into B from A where 1 =0;拷贝表(拷贝数据,源表名:A,新表名:B):select * into B from A;四表联查:select * from A,B,C,D where 关联条件。
1.按要求写 SQL 语句:根据集团成员培训业务,建立以下三张表:S (S#,SN,SD,SA) S#,SN,SD,SA 分别代表学号、学员姓名、所属单位、学员年龄C (C#,CN ) C#,CN 分别代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SC ( S#,C#,G ) S#,C#,G 分别代表学号、所选修的课程编号、学习成绩要求如下:1)使用标准 SQL 语句查询成员名单中所属单位叫“技术一部”的人员总数及平均年龄;2)使用标准的 SQL 语句更新学号为‘S#1’的姓名为“Mike”;3)使用嵌套语句查询选修课程编号为‘C2’的学员姓名和所属单位;4)使用嵌套语句查询不选修课程编号为‘C5’的学员姓名和所属单位;5)查询选修课程超过 5 门的学员学号和所属单位;2.请根据以下四张表(其中 course_t 表的 teacher_id 字段是 teacher_t 表的 id 字段的外键引用),拼写出相应的 sql 语句(oracle 语法)(15 分)。
学生表:students_tid name sex001 赵学生 Male002 钱学生 Male003 孙学生 Male004 李学生 Female005 周学生 Female教师表:teacher_tid name sex001 吴老师 Male002 郑老师 Male003 王老师 Male004 刘老师 Female005 张老师 Female课程表:course_tid name credit teacher_id001 语文 3 001002 数学 3 002003 英语 4 003004 物理 3 004005 化学 2 005006 政治 1 001007 生物 1 005008 计算机 2 005选课表:student_course_tid student_id course_id001 001 001002 001 002003 001 003004 002 001005 002 0071)统计每个学生选修的学分,并按学分降序排序2)统计每个学生选修的所有课程和对应的任课老师;并按学生 Id 和课程 Id 排序3)统计所有学生、所有课程和所有任课老师的对应关系;并按学生 Id 和课程 Id 排序3、已有“成绩”如下表所示:学号课程号分数S1 C1 80S1 C2 75S2 C1 nullS2 C2 55S3 C3 901)执行 SQL 语句:Select Count(学号)From 成绩 Where 分数〉60后的结果是什么?2)请写出 SQL 语句来进行查询“成绩”表中学号为 S1、课程号为 C2 的学号和分数4.有如下两张表:部门表和职员表,每个职员都属于一个部门,表结构如下:Dept 表Deptno DeptnameEmp 表Empno Empname Deptno请使用 SQL 语句查询每个部门有多少职员,要求查询结果包含两例(部门名称,人数)?5.表结构:1) 表名:apply字段(字段名/类型/长度):applyno varchar 8;//申请单号(关键字)applydate bigint 8;//申请日期state varchar 2;//申请状态2) 表名:applydetail字段(字段名/类型/长度):applyno varchar 8;//申请单号(关键字)name varchar 30;//申请人姓名idcard varchar 18;//申请人身份证号state varchar 2;//申请状态其中,两个表的关联字段为申请单号。
m y s q l数据库笔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数据库笔试题(一)一、选择题1.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_B___。
A.数据库 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模型 D.软件工具2.SQL语言具有__B__的功能。
A.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3.SQL语言的数据操纵语句包括 SELECT,INSERT,UPDATE和 DELETE,最重要的,也是使用最频繁的语句是__A__。
A.SELECT B.INSERT C.UPDATE D.DELETE4.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式是__C__的任务。
A.需求分析阶段 B.概念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5.__C__是DBMS的基本单位,它是用户定义的一组逻辑一致的程序序列。
A.程序 B.命令 C.事务 D.文件6.在数据库中,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__D__。
A.数据存储量太大B.没有严格保护数据C.未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D.数据冗余7.下列SQL语句中,创建关系表的是__B__。
A.ALTER B.CREATEC.UPDATE D.INSERT8.数据库的__B__是为了保证由授权用户对数据库所做的修改不会影响数据一致性的损失。
A.安全性 B.完整性 C.并发控制 D.恢复9.事务是数据库进行的基本工作单位。
如果一个事务执行成功,则全部更新提交;如果一个事务执行失败,则已做过的更新被恢复原状,好像整个事务从未有过这些更新,这样保持了数据库处于_____B___状态。
A.安全性 B.一致性 C.完整性 D.可靠性10.对并发操作若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带来数据的___D_问题。
A.不安全 B.死锁 C.死机 D.不一致二、填空题1.数据冗余可能导致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库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数据定义B. 数据操纵C. 数据备份D. 数据加密答案:D2.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以下哪个概念用于描述表之间的关系?A. 属性B. 实体C. 关系D. 域答案:C3. SQL语言中,用于查询数据的命令是:A. INSERTB. UPDATEC. DELETED. SELECT答案:D4. 在数据库设计中,为了减少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一致性,通常采用哪种范式?A. 第一范式(1NF)B. 第二范式(2NF)C. 第三范式(3NF)D. 所有范式答案:C二、填空题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可以分为两类: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2. 在SQL中,________子句用于从表中选择数据。
答案:SELECT3. 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________。
答案:域完整性4. 数据库的________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方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答案:结构三、简答题1. 解释什么是事务的ACID属性,并分别给出它们的定义。
答案:ACID属性是指事务的四个基本特性,分别是:- Atomicity(原子性):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结束在中间某个点。
- Consistency(一致性):事务必须保证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转换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 Isolation(隔离性):事务的执行不会被其他事务干扰。
- Durability(持久性):一旦事务提交,则其所做的修改会永久保存在数据库中。
2. 描述数据库规范化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数据库规范化的目的是减少数据冗余和避免数据异常,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同时优化查询性能。
四、编程题1. 编写一个SQL查询,用于找出所有学生的平均成绩。
答案:```sqlSELECT AVG(grade) AS average_gradeFROM students;```2. 编写一个SQL语句,用于插入一条新记录到名为“employees”的表中。
数据库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A. 数据库系统B. 文件系统C. 人工管理D.数据项管理2.数据库三级视图,反映了三种不同角度看待数据库的观点,用户眼中的数据库称为(D)A. 存储视图B. 概念视图C. 内部视图D. 外部视图3.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A)A.具体的机器和DBMSB. E-R图C. 信息世界D. 现实世界4.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C)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B. 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C. 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5.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A)A. 不可再分B. 可再分C. 命名在该关系模式中可以不惟一D.以上都不是6.下面的两个关系中,职工号和设备号分别为职工关系和设备关系的关键字:职工(职工号,职工名,部门号,职务,工资)设备(设备号,职工号,设备名,数量)两个关系的属性中,存在一个外关键字为( C )A. 职工关系的“职工号”B. 职工关系的“设备号”C. 设备关系的“职工号”D. 设备关系的“设备号”7.以下四个叙述中,哪一个不是对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的主要目的( C ) A. 减少数据冗余 B. 解决更新异常问题C. 加快查询速度D. 提高存储空间效率8.关系模式中各级范式之间的关系为( A )A. B.C. D.9.保护数据库,防止未经授权或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漏、非法更改或破坏这是指数据的( A )A. 安全性B.完整性C.并发控制D.恢复10.事务的原子性是指( B )A. 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B. 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C. 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D. 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11.下列哪些运算是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 D )A. 交、并、差B. 投影、选取、除、联结C. 联结、自然联结、笛卡尔乘积D. 投影、选取、笛卡尔乘积、差运算12.现实世界“特征” 术语, 对应于数据世界的( D )A.属性 B. 联系 C. 记录 D. 数据项13.关系模型中3NF是指( A )A.满足2NF且不存在传递依赖现象B.满足2NF且不存在部分依赖现象C.满足2NF且不存在非主属性D.满足2NF且不存在组合属性14.下面关于关系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 关系中元组的次序不重要B. 关系中列的次序不重要C. 关系中元组不可以重复D. 关系不可以为空关系15.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这类功能称为(C)A. 数据定义功能B.数据管理功能C. 数据操纵功能D.数据控制功能16.候选码中的属性可以有( C )A. 0个B. 1个C. 1个或多个D.多个17.取出关系中的某些列,并消去重复元组的关系代数运算称为( B ) A. 取列运算 B. 投影运算 C. 连接运算 D. 选择运算18.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 B )A. 非主属性B. 主属性C. 复合属性D. 关键属性19.对现实世界进行第二层抽象的模型是( C )A. 概念数据模型B. 用户数据模型C. 结构数据模型D. 物理数据模型20.在关系模式R(A,B,C,D)中,有函数依赖集F={B→C,C→D,D→A},则R能达到(B)A. 1NFB. 2NFC. 3NFD. 以上三者都不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数据库保护包括(安全性保护、完整性保护、并发控制、故障恢复)四个方面内容2.二元实体间的联系通常可分为 (1:1、1:n、m:n)三种3.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逻辑独立性)两个方面4.数据库设计通常包括(结构特性(静态)、行为特性(动态))两方面内容5.根据数学理论,关系操作通常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两类6.构成E-R图的三个基本要素为(实体、属性、联系)37.若商品关系G (GNO ,GN ,GQ ,GC )中,GNO 、GN 、GQ 、GC 分别表示商品编号、商品名称、数量、生产厂家,若要查询“上海电器厂生产的其数量小于100的商品名称”用关系代数可表示为 ( ∏GN (σGC=“上海电器厂”∧GQ<100(G ))8.IBM 公司的研究员E. F. Codd 于1970年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主要是论述(关系)模型9.判断分解后的关系模式是否合理的两个重要标志是分解是否满足关系的 (无损连接性(不失真)、依赖保持性)三、计算题(8分,每小题2分)若关系X 、Y 、Z 如图所示,求:(1) ∏A,C (X) 解:A CA1 A1 A2 A3 A3 A4 A1 C1C4C1C2C4C2C2(2)σ B <’B2’ (X) 解:A B CA1 A3 A4 A1 B1 B1 B1 B1 C1C2C2C2(3)X ⋈ Y(4)X ÷ ZX Y ZA B C C DB C A1 A1 A2 A3 A3 A4 A1 B1 B2 B3 B1 B2 B1 B1 C1 C4C1C2C4C2C2C1 C2 C3 D1 D2 D3 B1 B2 B1 C2 C4 C1四、应用题(12分,每小题3分)设有三个关系:S (S#,SNAME ,AGE ,SEX )C (C#,CNAME ,TEACHER )SC (S#,C#,GRADE )试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下列查询语句:(1)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S#)(2)检索全部学生都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C#)和课程名(CNAME )(3)检索选修课程包含“陈军”老师所授课程之一的学生学号(S#)(4)检索选修课程号为k1和k5的学生学号(S#)解:(1)∏S# (σ1=4∧2≠5(SC×SC) (3分)(2)∏C#,CNAME (C ⋈(∏S#,C#(SC) ÷∏S#(S)) (3分)(3)∏S#(SC ⋈∏C#(σTEACHER=’陈军’(C)) (3分)(4)∏S#, C# (SC) ÷∏C#(σC#=’k1’∨ C#=’k5’(C))(3分)五、证明题(10分)1.设R={A,B,C,D},F={A→B,A→C,C→D},ρ={ABC,CD}分解是否无损联接分解?试说明理由(5分)2.设关系模式R(ABC),函数依赖F={A→B,B→A,A→C}满足3NF还是满足BCNF,试说明理由(5分)解:1.设R1=ABC,R2=CD∵R1∩R2=C,R2-R1=D,而C→D(已知),故R1∩R2→R2-R1成立根据定理,分解ρ为无损联接分解(5分)2.对于关系模式R(ABC),函数依赖F={A→B,B→A,A→C},分析可知,该关系模式关键字为A同样由分析可得,该关系模式不存在非主属性B、C对关键字A的部分依赖和传递依赖现象,R∈3NF,但由于B→A(已知),而B不是关键字,故该关系模式R∈BCNF不成立(5分)六、程序设计题(20分)设有如下4个关系模式:S(SN,SNAME,CITY)P(PN,PNAME,COLOR,WEIGHT)J(JN,JNAME,CITY)SPJ(SN,PN,JN,QTY)其中:S表示供应商,SN为供应商编码,SNAME为供应商名字,CITY 为供应商所在城市;P表示零件,PN为零件编码,PNAME为零件名字,COLOR为零件颜色,WEIGHT为零件重量;J表示工程,JN为工程编码,JNAME为工程名字,CITY为工程所在城市;SPJ表示供应关系,QTY表示提供的零件数量写出实现以下各题功能的SQL语句:(1)取出所有工程的全部细节(2分)SELECT *FROM J;(2)取出所在城市为南京的所有工程的全部细节SELECT *FROM JWHE RE CITY=’南京’;(3)取出为所在城市为上海的工程提供零件的供应商编码SELECT DISTINCT SNFROM SPJWHERE JN IN(SELECT JNFROM JWHERE CITY=’上海’);(4)取出为所在城市为上海或北京的工程提供红色零件的供应商编码(2分)SELECT SN5FROM SPJWHERE JN IN(SELECT JNFROM JWHERE CITY=’上海’ OR CITY=’北京’)AND PN IN(SELECT PNFROM PWHERE COLOR=’红’)(5)取出供应商与工程所在城市相同的供应商提供的零件编码(3分)SELECT SPJ.PNFROM S,J,SPJWHERE S.SN=SPJ.SN AND J.JN=SPJ.JN ANDS.CITY=J.CITY;(6)取出至少由一个和工程不在同一城市的供应商提供零件的工程编码SELECT DISTINCT SPJ.JNFROM S,J,SPJWHERE S.SN=SPJ.SN AND J.JN=SPJ.JN ANDS.CITY<>J.CITY;(7)取出上海供应商不提供任何零件的工程编码SELECT JNFROM JWHERE JN NOT IN(SELECT DISTINCT JNFROM SPJWHERE SN IN(SELECT SNFROM SWHERECITY=’上海’));(8)取出所有这样的一些<CITY,CITY>二元组,使得第1个城市的供应商为第2个城市的工程提供零件(3分)(8)SELECT S.CITY,J.CITYFROM S,J,SPJWHERE S.SN=SPJ.SN AND J.JN=SPJ.JN; (3分)七、综合题(10分)设有如下信息:下列E-R图是反映产品与仓库两实体间联系的信息模型,要求:(1)给出该E-R图的关系数据库模式,并指出相应的关键字(4分)(2)若仓库号、仓库名及仓库地均为字符型且长度均为10,用SQL语言为仓库关系建立相应的基表并说明实体完整性规则(4分)(3)将仓库基表的查询权限授予所有用户,收回User3对仓库的查询权限(2分)解:1.关系数据库模式:(4分)仓库W(仓库号W#,仓库名WN,地址WA)关键字:W#产品P(产品号P#,产品名称PN,规格PS,型号PM)关键字:P#存放L(仓库号W#,产品号P#,数量QTY)关键字:(W#,P#)2. CREATE TABLE W(W# CHAR(10) PRIMARY KEY,WN CHAR(10),WA CHAR(10))(4分)3. GRANT SELECT ON W TO PUBLICREVOKE SELECT ON W FROM User3(2分)数据库原理知识要点1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程序设计系统,它由一个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和一组访数据库管理系统问这些数据的程序组成.2:数据管理的基本操作:①数据查询②数据插入③数据删除④数据修改.①②③7称为数据数据管理的基本操作④成为数据更新。
数据库考试试题总结第一篇:数据库考试试题总结数据库重点习题总结:(标注颜色的是我考到的简答题).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l)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
(2)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4)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2.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三大类: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3.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用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工具,是数据库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
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l)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2)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进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4.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
外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一填空题1数据库系统由_____、硬件、软件和__________组成;2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分为外部模型、逻辑模型和__________.3完整性约束规则要求关系中的主键不能为______.4 目前数据库主要使用的数据模型是________.5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主要有关系型、层次性、网状型和_______型等6 关系模型由数据结构、__________和数据完整性规则三部分组成7数据库结构的描述和定义是DBMS运行的基本依据,它们存储于______二简答题:1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数据完整性2什么是视图,它与表的区别是什么?3简述三范式?4 什么是事务?三应用题:1 活期存款中,“储户”通过“存取款单”和“储蓄所”发生关系。
假定“储户”包括:账户、姓名、电话、地址、存款额;“储蓄所”包括:储蓄所编号、名称、电话、地址完成下列设计:(1)画出E-R图(2)由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2设有供应商关系S和零件关系P如下图所示,它们的主码分别是“供应商号”和“零件号”,而且零件关系P的属性“供应商号”是它的外码,属性颜色只能取值为:(红,白,兰),(这里假定DBMS不支持“级联修改”功能)供应商关系S:零件关系P:(1)若向关系P加入一行,新行的值分加列出如下,它们中哪个(些)不能被插入()I:(“201”,“白”,“S10”)II:(“S10”,“红”,“T11”)III:(“S01”,“绿”,“B01”)A:只有I B:只有II C:只有III D:都不能(2):若要删除关系S中的行,删除行的值分别列出如下,它们中哪个(些)不能被删除I:(“S10”,“李四”,“上海”)II:(“201”,“赵六”,“重庆”)A:只有I B:只有II C:都可以D:都不可以(3):若要更新关系P或关系S,如下的更新操作哪个(些)可以被执行()I:将S表中“Z01”改为“Z30”II:将P表中“B01”改为“B02”A:只有I B:只有II C:都可以D:都不可以。
数据库笔试题1.简述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区别。
答:关系型数据库是指使用了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组织方式的数据库,其中关系模型是基于表格以及行与列的关联关系构建的。
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包括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非关系型数据库则是使用非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组织方式的数据库,它不依赖于固定的结构,主要提供键值对存储、文档数据库、图形数据库等多种存储方式。
常见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包括MongoDB、Redis、Cassandra等。
2.什么是SQL注入攻击?如何避免SQL注入攻击?答:SQL注入攻击是一种利用Web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通过将恶意代码插入到SQL语句中,进而攻击数据库的攻击行为。
攻击者可以在应用程序提交的数据中插入特定的SQL语句,使得后台数据库执行了不该执行的语句,从而达到攻击的目的。
为了避免SQL注入攻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预编译或参数化查询语句,避免拼接字符串的方式构造SQL语句;(2)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过滤和验证,确保只接受有效的数据;(3)限制应用程序用户对数据库的权限,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简述数据库三范式。
答:数据库设计时遵循的三个范式,分别是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
其中,第一范式(1NF)要求每个属性都是原子性的,不可再分解;第二范式(2NF)要求表中每个非主键属性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而非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第三范式(3NF)要求所有非主键属性必须直接依赖于主键,而不能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属性。
三范式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原则,其目的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4.什么是索引?为什么要使用索引?答: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加快数据库的查询速度。
它通过描述表中数据的排列方式,在表的每一行中都保存一个指向数据所在位置的指针,可以提供更快的数据访问速度和查询效率。
使用索引可以减少数据库的扫描和读取操作量,提高查询速度和效率,对于大型数据库尤为重要。
数据库经典笔试题总结1,范式7大范式:1NF, 2NF,3NF,BCNF,4NF,5NF,6NF什么叫normalization?Denormalization?Normalization是数据库规范化,denormalization是数据库逆规范化。
在设计和操作维护数据库时,关键的步骤就是要确保数据正确地分布到数据库的表中。
使用正确的数据结构,不仅便于对数据库进行相应的存取操作,而且可以极大地简化应用程序的其他内容(查询、窗体、报表、代码等)。
正确进行表设计的正式名称就是"数据库规范化"。
目的:减少数据库中数据冗余,增进数据的一致性。
范式概念:1)1NF:目标就是表中每列都不可分割;2)2NF:目标就是表中的每行都是有标识的。
前提是满足了1NF. 当关键字为单field时,一定满足2NF。
当关键字为组合field时(即超过一个field),不能存在组合关键字中有某个字段能够决定非关键字段的某部分。
非主field非部分依赖于主field,即非关键字段必须完全依赖于一组组合关键字,而不是组合关键字的某一部分。
3)3NF:目标是一个table里面所有的列不依赖于另外一个table里面非关键的列。
前提是满足了2NF,不存在某个非关键字段决定另外一个非关键字段。
即:不存在传递依赖(关键字x->非关键属性y->非关键属性z)4)BCNF:前提是满足了2NF,不存在某个非关键字段决定另外一个非关键字段。
也不存在某个关键字段决定另外一个关键字段。
即:在3NF基础上,加上约束:不存在某个关键字段决定另外一个关键字段。
1 第一范式(1NF)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
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
如果出现重复的属性,就可能需要定义一个新的实体,新的实体由重复的属性构成,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为一对多关系。
在第一范式(1NF)中表的每一行只包含一个实例的信息。
例如,对于图3-2 中的员工信息表,不能将员工信息都放在一列中显示,也不能将其中的两列或多列在一列中显示;员工信息表的每一行只表示一个员工的信息,一个员工的信息在表中只出现一次。
简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列。
2 第二范式(2NF)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
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惟一地区分。
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
如图3-2 员工信息表中加上了员工编号(emp_id)列,因为每个员工的员工编号是惟一的,因此每个员工可以被惟一区分。
这个惟一属性列被称为主关键字或主键、主码。
第二范式(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
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关键字一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
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
简而言之,第二范式就是非主属性非部分依赖于主关键字。
3 第三范式(3NF)满足第三范式(3NF)必须先满足第二范式(2NF)。
简而言之,第三范式(3NF)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它表中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
例如,存在一个部门信息表,其中每个部门有部门编号(dept_id)、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信息。
那么在图3-2的员工信息表中列出部门编号后就不能再将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与部门有关的信息再加入员工信息表中。
如果不存在部门信息表,则根据第三范式(3NF)也应该构建它,否则就会有大量的数据冗余。
简而言之,第三范式就是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
例子:第一范式(1NF):数据库表中的字段都是单一属性的,不可再分。
这个单一属性由基本类型构成,包括整型、实数、字符型、逻辑型、日期型等。
例如,如下的数据库表是符合第一范式的:字段1 字段2 字段3 字段4而这样的数据库表是不符合第一范式的:字段1 字段2 字段3 字段4 字段31字段32很显然,在当前的任何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中,傻瓜也不可能做出不符合第一范式的数据库,因为这些S不允许第二范式(2NF):数据库表中不存在非关键字段对任一候选关键字段的部分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指的是存在组合关键字中的某些字段决定非关键字段的情况),也即所有非关键字段都完全依赖于任意一组候选关键字。
假定选课关系表为Ss(学号, 姓名, 年龄, 课程名称, 成绩, 学分),关键字为组合关键字(学号, 课程名称),因为存在如下决定关系:(学号, 课程名称) → (姓名, 年龄, 成绩, 学分)这个数据库表不满足第二范式,因为存在如下决定关系:(课程名称) → (学分)(学号) → (姓名, 年龄)即存在组合关键字中的字段决定非关键字的情况。
由于不符合2NF,这个选课关系表会存在如下问题:1) 数据冗余:同一门课程由n个学生选修,"学分"就重复n-1次;同一个学生选修了门课程,姓名和年龄就重复了-1次。
2) 更新异常:若调整了某门课程的学分,数据表中所有行的"学分"值都要更新,否则会出现同一门课程学分不同的情况。
3) 插入异常:假设要开设一门新的课程,暂时还没有人选修。
由于还没有"学号"关键字,课程名称和学分也无法记录入数据库。
4) 删除异常:假设一批学生已经完成课程的选修,这些选修记录就应该从数据库表中删除。
但是,与此同时,课程名称和学分信息也被删除了。
很显然,这也会导致插入异常。
把选课关系表Ss改为如下三个表:学生:Sn(学号, 姓名, 年龄);课程:s(课程名称, 学分);选课关系:Ss(学号, 课程名称, 成绩)。
这样的数据库表是符合第二范式的,消除了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另外,所有单关键字的数据库表都符合第二范式,因为不可能存在组合关键字。
第三范式(3NF):在第二范式的基础上,数据表中如果不存在非关键字段对任一候选关键字段的传递函数依赖则符合第三范式。
所谓传递函数依赖,指的是如果存在"A →→ "的决定关系,则传递函数依赖于A。
因此,满足第三范式的数据库表应该不存在如下依赖关系:关键字段→非关键字段x →非关键字段y假定学生关系表为Sn(学号, 姓名, 年龄, 所在[]学院[], 学院地点, 学院电话),关键字为单一关键字"学号",因为存在如下决定关系:(学号) → (姓名, 年龄, 所在[]学院[], 学院[]地点, []学院[]电话)这个数据库是符合2NF的,但是不符合3NF,因为存在如下决定关系:(学号) → (所在[]学院[]) → ([]学院[]地点, []学院[]电话)即存在非关键字段"[]学院[]地点"、"[]学院[]电话"对关键字段"学号"的传递函数依赖。
它也会存在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的情况,读者可自行分析得知。
把学生关系表分为如下两个表:学生:(学号, 姓名, 年龄, 所在[]学院[]);[]学院[]:([]学院[], 地点, 电话)。
这样的数据库表是符合第三范式的,消除了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鲍依斯-科得范式(BCNF):在第三范式的基础上,数据库表中如果不存在任何字段对任一候选关键字段的传递函数依赖则符合BCNF.假设仓库管理关系表为Ssanag(仓库, 存储物品, 管理员, 数量),且有一个管理员只在一个仓库工作;一个仓库可以存储多种物品。
这个数据库表中存在如下决定关系:(仓库, 存储物品) →(管理员, 数量)(管理员, 存储物品) → (仓库, 数量)所以,(仓库, 存储物品)和(管理员, 存储物品)都是Ssanag的候选关键字,表中的唯一非关键字段为数量,它是符合第三范式的。
但是,由于存在如下决定关系:(仓库) → (管理员)(管理员) → (仓库)即存在关键字段决定关键字段的情况,所以其不符合BCNF范式。
它会出现如下异常情况:1) 删除异常:当仓库有存储任何物品时,无法给仓库分配管理员。
3) 更新异常:如果仓库换了管理员,则表中所有行的管理员都要修改。
把仓库管理关系表分解为二个关系表:仓库管理:Ssanag(仓库, 管理员);仓库:Ss(仓库, 存储物品, 数量)。
这样的数据库表是符合BCNF范式的,消除了删除异常、插入异常和更新异常。
简言之数据库五大范式:第一范式:对于表中的每一行,必须且仅仅有唯一的行值.在一行中的每一列仅有唯一的值并且具有原子性.(第一范式是通过把重复的组放到每个独立的表中,把这些表通过一对多关联联系起来这种方式来消除重复组的)第二范式:第二范式要求非主键列是主键的子集,非主键列活动必须完全依赖整个主键。
主键必须有唯一性的元素,一个主键可以由一个或更多的组成唯一值的列组成。
一旦创建,主键无法改变,外键关联一个表的主键。
主外键关联意味着一对多的关系.(第二范式处理冗余数据的删除问题。
当某张表中的信息依赖于该表中其它的不是主键部分的列的时候,通常会违反第二范式)第三范式:第三范式要求非主键列互不依赖.(第三范式规则查找以消除没有直接依赖于第一范式和第二范式形成的表的主键的属性。
我们为没有与表的主键关联的所有信息建立了一张新表。
每张新表保存了来自源表的信息和它们所依赖的主键)第四范式:第四范式禁止主键列和非主键列一对多关系不受约束第五范式:第五范式将表分割成尽可能小的块,为了排除在表中所有的冗余。
2,索引:什么叫 revised key index?反键索引是B*Tree索引的一个分支,它的设计是为了运用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的。
Oracle推出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在并行服务器(Oracle Parallel Server)环境下索引叶块的争用。
当B*Tree索引中有一列是由递增的序列号产生的话,那么这些索引信息基本上分布在同一个叶块,当用户修改或访问相似的列时,索引块很容易产生争用。
反向索引中的索引码将会被分布到各个索引块中,减少了争用.例子:有一个字段id,他的值落在一个很小的区间,比如从9000-9999,如果建b-tree索引,那么值过于紧密,反键的原理是把值取反,那么id的区间就从0009-9999,区间就被放大,这个时候通过索引来查找数据效率会比较高(oracle这么说的)。
好处是:解决了树的倾斜问题,而且可以解决在大量IO操作的情况下,防止硬盘在某个区域操作过于频繁,引起"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