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场和政府在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中的作用

市场和政府在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中的作用

市场和政府在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中的作用
市场和政府在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中的作用

市场和政府在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医疗卫生服务不同于其他服务,它的产品和服务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卫生服务市场是一个自身发育不完全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存在着供方主导、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竞争机制发挥作用十分有限、利益驱动法则失效等特点。同时,我国的卫生事业是实行一定福利性的公益性事业,卫生产品和服务中有一般消费品、准公共产品和公共产品等众多不同类型的产品,市场机制在卫生领域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单纯地依靠市场机制在卫生领域发挥作用是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的,不能解决卫生服务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也不能解决卫生服务的公平分配,等等。卫生市场的这些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卫生领域履行相应的职责和发挥重要的作用,单纯地依靠市场机制来对其进行调节,必然导致卫生服务市场的畸形发展。在目前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完善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有能力而且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规范卫生市场,从而促进卫生事业的正常健康发展。政府在卫生领域的职责和作用如下:

一、宏观调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律,运用经济、法律、行政、道德等多种方式对卫生领域进行调节,干预医疗服务中的市场失灵和缺陷,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和医疗行为,促进多样化和有效竞争。政府在卫生领域的宏观调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经济有序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卫生机构的业务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经济利益关系。政府利用合理定价、合理补偿和正确投资的

经济手段,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来影响各个卫生机构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引导各卫生机构正确地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同时,兼顾到卫生服务提供者的利益。政府通过这个经济调节职能来实现增进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二)健全卫生法律体系,规范医疗市场秩序。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依法治理、依法办事,执行国家卫生法律,同时制订卫生法规来规范卫生服务的行为,从而使卫生服务市场规范化地运行。政府要健全卫生法律体系,运用法律来规范医疗市场的主体和客体,从而为医疗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保障社会公平。对于卫生服务领域来说,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卫生服务不能很好地体现公正与公平,它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确保人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政府的投资应该向贫困和弱势群体倾斜,以保护弱势人群,促进社会公平;卫生支出的投放应由城市和大医院转向农村和基层卫生组织,重点支持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加大地区间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并使得这些转移款项能够支援落后地区的基本卫生服务。(四)推动卫生领域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卫生事业发展的经济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政府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进行变革。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等,确保卫生事业健康稳健发展。

(五)支持发展医疗高新技术,支持重点学科建设和稀缺人才培养,支持医学继续教育。医疗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发展高新医疗技术、扶持重点学科、培养精英人才又需要长期投入和巨额资金,单靠个人和单位的力量是难以进行的,政府应在这方面负起责任。通过政策鼓励各方面投资进行医疗技术研究和医疗人才培养,鼓励利用社会资本,汇聚各方资源,促进医疗高新技术发展。

二、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

在卫生领域存在着大量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而这些产品和服务,单靠市场机制是无法提

供或者无法有效提供的。这类产品和服务的提供通常就要发挥政府的职责和作用。政府在卫生领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如下:

(一)加强公共卫生,做好疾病控制。无论城市和农村,重医疗轻公共卫生的倾向都严重存在。政府要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状况:政府对城乡卫生投入的增量部分主要用

于公共卫生服务;加大国家卫生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重点完善城乡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实行医疗机构按成本收费,减少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补助,放开非基本医疗服务的价格,将回收的这一部分资金用于增加对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领域投入;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各级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同时也应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及重大危害性,要求政府要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

(二)卫生监督与法治。卫生监督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公共卫生法规的授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遵守公共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违反公共卫生法规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卫生行政活动。卫生监督从公众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居住旅行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用药安全等各方面发挥保护者和监督者的作用,为保障和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实施卫生监督是保护国家、团体、公民个人有关卫生方面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实施国家职能、打击违反卫生法规活动的重要手段。

(三)妇幼保健。妇幼保健关系到种族繁衍和民族的未来,政府要重视妇幼保健,保证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妇幼保健向来是政府应履行的职责。

三、确保广大居民的基本医疗

政府要承担起基本医疗服务的筹资与分配责任,促进社会公平,满足广大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一)卫生领域重点建设。我国的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为维护广大居民的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政府需要在卫生领域进行重点建设。

1. 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是深化卫生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宜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迫切需要;是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基础;是切实加强预防战略、增进健康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初级卫生保健的需要和三级预防战略的需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要起主导作用。

2. 加强农村卫生。农村卫生是我国卫生领域的薄弱环节,也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体制改革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合作医疗面临很多困难,一些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危害严重,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突出,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要建立基本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3.加大对贫困地区卫生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在资金、政策、人才等各方面给予优惠,引导和鼓励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和建设。

(二)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群众卫生服务可及性。当务之急就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三)提供医疗救助。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的大量存在,为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要求我们相应的建立针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制度,确保贫困人口的健康。

四、加强行业行风和从业人员道德素质建设在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下,在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开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收受患者红包和收受药品回扣;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已经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政府必须引导和加强行业行风建社,强化思想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狠抓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切实加强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积极探索治本之策。

五、中医药建设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结晶,有自己显著的特色和优势,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医学的宝贵财富。目前中医药的发展遇到一些挑战和问题,振兴中医药,保护和壮大中华民族的民族遗产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六、进行国际交流,促进国际合作

随着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渐深入,国家和地区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卫生问题是超越国界的,我国政府必须加强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履行全球公民的职责,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面对新世纪面临的卫生问题。同时要引导我国医疗卫生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国际合作,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

对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思考

对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思考 焦禹豪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在飞速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此进行思考,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是指医疗卫生资源在医疗卫生行业(或部门)内的分配和流动,它包括了卫生资源两方面的分配,即增量分配与存量调整,又称“初配置”与“再配置”[1]。作为医疗卫生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表现较为活跃的部分,分布不均衡,配置不公平,是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最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城乡的不均衡分布,作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系统公平与效率研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目标的实现有着严重的影响[2]。 首先,在人员数量的配置与供给方面,城乡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如在执业医生、卫技人员等的配置上呈现出不平衡及不均等的状况;再者,在优质资源与人员质量方面,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有着城乡分布不均导致的结构性失衡状况,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技术大多集中工作于城市的大型医疗机构,而在农村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这就使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受到限制,进而造成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偏低{3]。这是当前我国卫生系统急需解决的一个迫切性的问题。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与有效利用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纵观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突出的问题就是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我国在不同的区域存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的现象,并被国内多项实证研究所证实。其主要表现为医疗卫生资源往往向购买力高、人口密度大的大城市聚集,也将服务集中于那些价格高的药品或盈利水平高的治疗上。实践证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衡也是城乡卫生二元结构和医疗卫生改革成效不显著的主要原因。2009年启动了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优化、整合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新增卫生资源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资源投入向弱势群体倾斜”[4]。在公共卫生宣传、防病治病和教育中,医疗卫生资源为居民提供了物力、人力、财力的保障和支持,也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笔者试图研究如何合理分配、公平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实现其公益性,并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5]。 1 .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1.1 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卫生人力资源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至今,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总量已勉强达到够用,但却存在着卫生人力资源结构的不合理、配置不平衡、管理相对滞后、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根据统计得出的下列结果却说明了一点的问题,首先全国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达446万人,然而高级人员只占5.6%,中级人员占22%,初级人员最多,占72%,其中高级、中级、初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为1:4:13。而从学历构成上看,研究生不足2%,本科生有15%,大专生有29%,中专生最

市场和政府在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中的作用

市场和政府在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医疗卫生服务不同于其他服务,它的产品和服务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卫生服务市场是一个自身发育不完全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存在着供方主导、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竞争机制发挥作用十分有限、利益驱动法则失效等特点。同时,我国的卫生事业是实行一定福利性的公益性事业,卫生产品和服务中有一般消费品、准公共产品和公共产品等众多不同类型的产品,市场机制在卫生领域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单纯地依靠市场机制在卫生领域发挥作用是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的,不能解决卫生服务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也不能解决卫生服务的公平分配,等等。卫生市场的这些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卫生领域履行相应的职责和发挥重要的作用,单纯地依靠市场机制来对其进行调节,必然导致卫生服务市场的畸形发展。在目前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完善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有能力而且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规范卫生市场,从而促进卫生事业的正常健康发展。政府在卫生领域的职责和作用如下: 一、宏观调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律,运用经济、法律、行政、道德等多种方式对卫生领域进行调节,干预医疗服务中的市场失灵和缺陷,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和医疗行为,促进多样化和有效竞争。政府在卫生领域的宏观调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经济有序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卫生机构的业务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经济利益关系。政府利用合理定价、合理补偿和正确投资的 经济手段,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来影响各个卫生机构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引导各卫生机构正确地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同时,兼顾到卫生服务提供者的利益。政府通过这个经济调节职能来实现增进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二)健全卫生法律体系,规范医疗市场秩序。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依法治理、依法办事,执行国家卫生法律,同时制订卫生法规来规范卫生服务的行为,从而使卫生服务市场规范化地运行。政府要健全卫生法律体系,运用法律来规范医疗市场的主体和客体,从而为医疗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保障社会公平。对于卫生服务领域来说,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卫生服务不能很好地体现公正与公平,它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确保人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政府的投资应该向贫困和弱势群体倾斜,以保护弱势人群,促进社会公平;卫生支出的投放应由城市和大医院转向农村和基层卫生组织,重点支持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加大地区间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并使得这些转移款项能够支援落后地区的基本卫生服务。(四)推动卫生领域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卫生事业发展的经济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政府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进行变革。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等,确保卫生事业健康稳健发展。 (五)支持发展医疗高新技术,支持重点学科建设和稀缺人才培养,支持医学继续教育。医疗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发展高新医疗技术、扶持重点学科、培养精英人才又需要长期投入和巨额资金,单靠个人和单位的力量是难以进行的,政府应在这方面负起责任。通过政策鼓励各方面投资进行医疗技术研究和医疗人才培养,鼓励利用社会资本,汇聚各方资源,促进医疗高新技术发展。 二、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 在卫生领域存在着大量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而这些产品和服务,单靠市场机制是无法提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作者:赵振华来源:学习时报字数:362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论断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对未来我国资源的配置方式指明了方向,对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由“基础”到“决定”是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 资源配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计划机制,一种是市场机制。改革开放之前,我国资源配置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践证明通过计划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是失败的。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阶段,即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让市场机制能够对计划机制起到补充作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作用进一步增强,但计划机制仍然起到主导作用;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表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下降到了次要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就表明在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这就是资源配置要由市场机制而不是计划机制决定,通过政府计划配置资源要尽可能降低到必要的限度,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要上升到尽可能高的程度。 之所以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根本原因在于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远远高于计划机制。市场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道理就是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企业利润率就降低甚至要亏本,迫使更多的资源从原有的行业或部门撤出;相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企业利润率提高,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转入该部门或行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虽然市场调节资源分配具有滞后性和一定的盲目性,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是理性的,带来的是节约和效率,因为每一个市场主体都想实现收益最大化。计划机制配置资源理论上可以实现合理配置,哪里最需要就将资源配置到哪里,但在实践中是做不到的,具有乌托邦性质,因为没有充分的利益诱导和充分的信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通过计划机制配置所有资源,窒息了经济活力,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导致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多大提高,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边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之所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归根结底就是越来越多地发挥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需要继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是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方面,我国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期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需要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多地释放市场经济活力,最重要的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否则就不是市场经济,更不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另一方面,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最新-对我县医疗卫生资源布局问题的探讨 精品

对我县医疗卫生资源布局问题的探讨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医疗设施,优化资源配置,大大地提高了我县医疗卫生水平。 但是由于我县居住人口分散,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与目前医疗资源数量、布局及功能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在调研的基础上,现对我县医疗卫生资源的状况进行初浅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对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县医疗卫生资源状况(一)医疗卫生资源构成情况目前,全县有县级综合医院2家,即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县二院(二级乙等),县中医院1家(二级乙等),民营专科医院4家,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各1家;2019年初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服务站38个(与卫生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村卫生室196所,个体诊所43家。 全县公办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11253万元,医疗卫生业务用房325592,专用设备价值4310万元;民营医疗机构(包括个体医)固定资产12455万元,医疗卫生业务用房817882,专用设备价值5142万元。 拥有卫技人员1739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卫技人员950人,民营医疗机构789人(包括村卫生室、个体医),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92人。 现有床位总数1006张,每千人口床位数227张(见附表一)。 (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全县297个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在16个乡镇。 医疗卫生机构最集中的区域是五云镇,现共有74个,占机构总数的25%,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都在五云镇;其次是壶镇镇,现共有71个,占机构总数的24%,全县2家综合性医院之一的第二人民医院就在该镇;医疗卫生机构最少的地区是行政区域调整前的山区乡镇,基本上只有1-2个社区服务站及少量的村卫生室、个人诊所(见附表二)。 床位数最多的是五云镇,现共有578张;其次是壶镇镇150张;再其次东方镇148张(见附表三)。 卫生技术人员最多的也是五云镇,现共有1069人;其次是壶镇镇246人;再其次东方镇162人(见附表四)。 (三)医疗卫生机构规模情况全县医疗卫生机构虽网点多、分布广,但规模

医疗资源的配置为什么不能完全市场化

医疗资源的配置为什么不能完全市场化 李玲 医疗卫生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群众关注的焦点。因为医疗卫生维系着人民的健康,而健康是生产力,是无价的财富,社会发展需要健康的人力资本,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生命是无价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配置有限资源,使资源的使用更有效。 首先要讨论的是医疗资源配置是由政府主导好,还是由市场主导好。 大家公认,中国经济近20年的奇迹是市场力量的结果,市场极大地释放了中国人的能量。但是,医疗服务市场的资源配置能不能由市场来解决? 市场能配置资源,是因为它有完全竞争的机制———以利润为导向、以消费者满足度为追求、供给双方在市场中博弈,最后达到均衡而有效地配置资源。但医疗市场结构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假设,由于公共品、外部性、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诱导需求、垄断等引起的市场失灵,医疗卫生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中国近10年来医疗卫生发展非常快,但发展趋势是所有的资源投在了大城市、大医院和高精尖技术上,这就是市场的导向。 预防和健康教育恰恰是社会效益最高的。然而在市场机制下,预防医学可以给医院带来的收益不大,所以市场不会引导医疗资源走向预防和健康教育。 可以看看国际的经验:为什么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了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或者是主导或者是干预越来越多的方式?这就说明了市场是失灵的。 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又读了白求恩的传记,非常有感触。白求恩出生于一个很好的家庭,受了很好的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全球少有的能做开胸手术的名医。当时也处于一个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美国,他所行医的工业重镇底特律有很多贫民,看不起病,十分悲惨。白求恩就给穷人提供免费的服务。但他一个人解决不了问题,又靠他的影响力发动医生行会给穷人提供免费服务。但是他发现,他们的努力杯水车薪,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穷人医疗这个问题根本解决不了。 白求恩在20世纪30年代有个机会去前苏联开会,发现他那么多年想要解决的问题在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已经解决了,因为前苏联是全民医疗。于是他就加入了共产党,之后来到中国。白求恩牺牲后26年,他的祖国加拿大在1965年实现了全民健保,而美国也是在1965年为穷人和老年人提供了医疗保险。 我国过去政府主导医疗卫生的经验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也证明,由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体制在公平和效率的平衡上要比由市场主导的体制好。 医疗卫生应成评价社会发展的第一指标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后政府作用的优化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后政府作用的优化 2014-01-29 09:46 来源:光明日报 我国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突破性理论,经过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直到十八大,一直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市场作用的新定位将成为在经济体制中处理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新指南。市场由基础性作用转为决定性作用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确认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意味着我国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首先,在原来的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定义中,实际上存在两个层次的调节,即国家调节市场,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市场在这里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而现在提的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意味着不再存在两个层次的调节,市场不再是在政府调节下发挥作用,而是自主地起决定性作用。其次,原来的基础性作用定义是通过国家调控市场来实现宏观和政府 目标,市场起不到决定性作用。而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时,政府所调控的不是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机制,而是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价格总水平、就业总水平和利率总水平。政府是在没有干预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前提下,对其产生的宏观结果进行

调控。第三,在基础性作用的定义中,政府需要预先调控市场,并时时调控市场,而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时,宏观调控是在反映宏观经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超过上限或下限时才进行。这就给市场作用在宏观经济领域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市场对资源配置转向起决定性作用的现实意义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由投入型转向效率型。经济发展需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靠整个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来调节的。其基本含义是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配置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突出的是市场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不仅表现为市场自主地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向,同时也表现为市场调节信号即市场价格也是自主地在市场上形成。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仍需要政府作用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不意味着政府的作用完全退出,而是要求政府在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充分并有效地发挥好作用。政府通过自身的改革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对市场作用及其机制充分放开。其中包括,凡是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政府审批;资本、土地、劳动力、技

第03章 政府及其职能 习题

第三章政府及其职能 一、填空题 1、由资源配置机制决定的经济模式有:、、。 2、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介入,由此决定了财政主要应发挥三种职能,这就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公平,公平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和。 4、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有、、。 5、衡量收入差异的指标是。 6、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层次,即和。 7、财政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在于。 二、单项选择题 ()1、基尼系数在时为收入分配的最佳状态。 A. 0.2 B. 0.3 C. 0.3~0.4 D. 0.4 ()2、经济学家用来说明收入状况的图形是 A.洛沦兹曲线 B.拉弗曲线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无差异曲线 ( )3、以下哪项不属于斯密所认为的政府该干的事情? A.保护社会不受外国侵略 B.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其他社会成员的不公正对待 C.提供某些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 D.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4、经济稳定的关键在于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D.国际收支平衡 三、多项选择题 ()1、与私人组织不同,政府具有以下特征 A.拥有政治权力 B.具有经济人特征 C.合法性取决于公共选择过程 D.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E.有义务满足公共需求 ()2.政府失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项? A、政治制度失灵 B、权力滥用 C、消费者偏好不合理 D、效率低下 E、寻租 ()3、以下哪些与机械论的观点相一致。 A.集体利益不取决于个人利益 B.消费者的偏好未必是合理的 C.个人要求和愿望是价值判断的唯一源泉 D.只有个人是真实存在的,离开了个人就没有集体 E.政府只是众多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创立的社会工具 ()4、政府失败的原因有 A.有限的信息 B.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的有限性 C.对官僚主义控制的有限性 D.政府行为的越界 E.政策决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5、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主要有 A.预算 B.环境性制度 C.制约性制度 D.补贴制度 E.引导性制度 四、判断题

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方案

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 ○杨慧钰史敏 “看病难、看病贵”是近年来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受体制和政府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不够均衡,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医疗设备陈旧或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业务技术水平较低,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满足,而县级以上医院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城乡卫生资源不能合理流动。因此,合理配置城乡医疗服务资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可以把农民群众的大部分健康问题经济、有效地解决在乡、镇、村,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供给,建立新型医患关系,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切入点。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效益的最大化,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加速城乡医疗一体化进程,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主导,统筹城乡卫生网络建设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在农村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利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对现有医疗资源进行整合,改进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体制、组织体制。完善村镇区三级卫生网络,实现“机构、设备、人才、服务、管理”五配套,加强对医疗服务设施投资和建设的区域规划。根据村医务室、乡镇卫生院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客观情况,坚持重心下移、政策倾斜,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改造就医环境,添置先进的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尽早构建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和基本医疗“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二、统一规划建设,转变服务职能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一规划建设,改乡镇卫生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乡镇、村两级卫生院功能转变和服务前移。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要求,配置标准工作用房和设备,根据卫生资源供给与群众需求的发展规律,以农村1500-2000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规模和服务半径,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行统一标识,对进药渠道、医疗处方、使用发票、人事培训和医政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践中,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逐渐转变职能,从单纯医疗服务为主的模式向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转变,为辖区内群众巡诊随访和健康教育,使农民群众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得到比较及时的预防和诊治。 三、统筹城乡公共卫生管理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为此,我市应在建立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同时,逐步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林兆木 2013-12-04 08:49 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决策、新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和最新发展。其中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是:《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按照这个要求,提出了经济领域众多新的重大改革举措。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和发展,将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一、我国改革理论的重大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所谓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35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始终是围绕着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由政府通过国家计划进行资源配置。改革开放要在实践上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就必须在思想上突破否定和排斥市场的传统观念的束缚。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推进,我们对政府(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逐步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使我们对政府(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随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提出市场作用的定位之后,我们党一直在继续探索适应改革和发展客观实际变化要求的准确定位。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删去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定语。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在市场基础性作用前面所加的关键词都集中在强调改革取向是增强市场作用。这些重要论断为此次《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思想和理论上作了准备。

从经济学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从经济学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下面结合经济学理论谈谈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一、?????? 市场决定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萨缪尔森《经济学》中对市场定义:“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以及交易数量的机制”。市场经济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市场机制是市场有机体各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推动市场运行的形式和手段,是由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行为决定的供给,由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行为所决定的需求,以及价格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整个经济体制顺利运行,并达到均衡的作用机制和调节功能。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即政府和市场,我国改革实践中对市场作用的认识有三次飞跃,计 划经济的政府配置、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 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亚当斯密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在调整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这种自发调节机制通过价格起作用。价格作为资源配置的引导所发挥着信号作用,即价格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较高的价格趋于抑制消费者购买,同时会刺激生产;而较低的价格则鼓励

消费,同时抑制生产,价格在市场机制中起平衡作用。当市场平衡了所有影响经济的力量时,市场就达到了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均衡(market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下面通过图示来说明: 在均衡价格水平上,市场不存在短缺和过剩,如上图所示,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点E处的价格)时,就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过剩局面,于是供给方迫于需求不足的压力,自动降低价格;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短缺局面,于是需求方迫于需求过度的竞争压力,只好接受供给方提价的要求,从而价格上升,最终达到均衡价格。 三、市场、政府都不是万能的 斯密所说价格达到资源最优配置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的:交易者是完全理性的、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信息是完全的、产权是明晰的。而现实生活中,以上条件并非完全具备,从而价格机制的作用要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即资源配置处于低效率或无效率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代表的市场势力、外部性、公共物品与不完全信息。凯恩斯在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经济危机和萧条的局面,提出政府必须参与经济,这就是看得见的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提高效率、增进公平以及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政府也有失灵,表现为政府不务正业---

2016卫计委最新医疗资源数据

2016年全国医院数量、住院人次、病床数7月5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2016年4月全国医疗服务的相关数据。 2016年4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 截至2016年4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8.8万个,其中:医院2.8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5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万个,其他机构0.3万个。与2015年4月底比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增加2681个,其中:医院增加175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470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3652个。 医院中:公立医院12982个,民营医院15090个。与2015年4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332个,民营医院增加2090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万个,乡镇卫生院3.7万个,村卫生室64.2万个,诊所(医务室)19.8万个。与2015年4月底比较,诊所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减少(见表1)。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8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3139个。与2015年4月底比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减少7个,卫生监督所(中心)增加46个。 各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数见表2。

2016年4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 一、诊疗人次 2016年4月份,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6.6亿人次,同比提高2.8%,环比降低3.7%。其中:医院2.7亿人次,同比提高6.3%,环比降低5.5%;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为3.6亿人次,同比降低0.2%,环比降低2.3%;其他机构0.2 亿人次。 医院中:公立医院2.4亿人次,同比提高4.7%,环比降低5.7%;民营医院0.3亿人次,同比提高19.5%,环比降低4.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0.6亿人次,同比提高0.2%,环比降低7.9%;乡镇卫生院0.9亿人次,同比提高4.4%,环比降低4.5%。

社会资源配置

试论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维模式 摘要 社会资源配置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公共选择问题。社会资源配置主体以及配置方式,对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有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的公益组织,三者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结构关系,形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维模式,这也导致公共管理的社会定位从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向政府管理与非政府管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促使社会资源配置和公共管理领域中新型的分工、互补、整合结构的形成。 关键词:社会资源政府公共管理 一.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类主体 社会资源,从广义上说,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所需的资源。从不同角度,社会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社会资源在当代社会,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价值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消耗,都不是无偿的,必须计算其成本费用,在具体的社会生活领域中,无论是否按照等价有偿的原则使用社会资源,但都是有价的,最终可以计算其货币价值;二是主体性,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是受一定的主体所支配的,由此产生产权归属关系,这就需要界定产权,明确主体,而且,不同的主体,基于其自身的特

殊利益需求,开发利用社会资源的目的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三是有限性,任何社会资源相对于需求来说,都是有限的,不当的利用方式,还会加剧它的消耗甚至浪费。因此,基于以上分析,选择合适的资源配置方式,使有限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最佳效果,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可以假定,在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和时期内,社会资源的需求和供给都是相对恒定的,那么,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是否合理有效,就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效果。评价社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标准,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过程来看,一是资源的充分发掘,消除了资源闲置现象;二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即资源向最有利于发挥作用的领域流动,实现了帕雷托最优,即它的流动一方面实现它自身价值最大化,同时对其流出的领域是一种存量调整,并未造成资源的流失,而对流入领域和地区是一种增量的投入;三是资源利用的有效转化,产生了效益;四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和产出效益的比值最大化。 现代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以履行公共管理职能为己任的政府主体,以非赢利性的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民间主体。市场主体具有强烈的谋取经济利益动机,在社会微观层面上有着旺盛的经济活力,按照商品价值规律自发地调整社会资源的分配,使资源向利润率水平高的领域和行业流动。但是,如果完全按照市场主体的利益要求来配置资源,就会出现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的情况,比如宏观经济秩序的混乱和无序化状态,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机制缺损,资源的过量消耗和不合理

创新政府资源配置

一、政府配置的资源 计划经济时代,从财政的角度出发,政府可配置的资源是资金,资金有上级的补助资金和政府的各种来源的资金,税收收入划归地方部分就包含于政府各种来源资金中。 二、政府配置资源方式 一是通过政府投资、税收、补贴,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从国家角度进行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区域平衡。 三是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四是在明确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 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五是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对每项生产性投资的确定和考核都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或者说进行绩效评价,力求以最少的耗费实现工程的高质量。甚至作为财政收入主要形式的税收,也存在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的对比问题。总之政府配置资源方式归结到一点就是协同创新,协同就是把各种资源有效的配制起来。 三、政府配置资源存在的问题 政府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合作共赢,如果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没有平衡好利益,最终也无法成功。因此,要把资源配置建在市场配制的基础上,解决好利益各方面的共同需求,共性需求,包括还有一些个性的问题。 市场配置资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时不能很好解决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问题,容易出现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区域性、系统性经济风险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过度不平衡。政府可以通过发挥引导性作用来间接影响资源配置,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均衡和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体而言,政府的引导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市场准入标准等,引导一定资源向某些产业、区域流动;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为主要手段,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平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 市场失灵是普遍存在的。由于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竞争不完全、自然垄断等因素,市场不能有效解决公共产品供给、分配公平等问题,需要政府发挥弥补性作用,通过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可持续发展来纠正市场失灵。比如,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是最主要的供给主体,也是管理者,应该承担必要的责任,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同时,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应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使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适当分离,在生产环节善于运用市场力量,引入竞争机制。在收入分配方面,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能够提高效率,但也容易造成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社会公平和稳定。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在保持合理的初次分配格局基础上,通过再分配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保障。 自发的市场机制有时会损害公平和公共利益。政府必须为市场提供规则、营造环境,实施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这些必要的规制是政府的职能。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规制性作用,就是通过制定规则对市场进行管理和制约,其内容主要包括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和合法利益,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破除各种形式的垄断,反对市场封锁和不正当竞争,规范中介组织发展,保护劳动者权益,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完善企业破产制度等。

政府与市场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 一、完全竞争市场中社会资源配置 市场机制最重要的就是价格机制,市场竞争最重要的就是价格竞争,价格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最灵敏的信号。 完全竞争市场即没有任何垄断的市场,企业集中度较小,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做出市场价格决定,价格完全由市场竞争决定,充分反映商品价值和效用,完全体现市场供需情况。 市场主体的假设为经济人,其一切行为都是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生产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市场需求(消费者、消费量)增加,价格上升,刺激投资、生产,资源聚集,扩大就业,生产(生产者、产品)增加,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需求不变,或者需求变动小于供给变动,价格下降,投资减少,资源抽逃,生产萎缩,失业增加,经济萧条。资源聚集高利润产业。资源在不同产业间转移总是以逐利为目的,优胜劣汰总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二、政府行为干预的必要性(原因) 由于资源市场本身的特点,容易发生市场失灵现象,产生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不,包括; 2、不完全市场,主要指某个市场缺失导致其关联市场缺失,如铁路与钢铁厂的问题; 3、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 4、的供给缺失; 5、分配上的; 6、信息不完全 由于市场失灵,会带给社会很多负面影响,包括市场的垄断和缺失,公共产品无人供给,社会分配不均衡,市场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后果在政治上或道义上无法接受,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等,而这些情况不是能单纯靠市场机制所能够解决的,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来规划制定,干预。因此,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的最好功能,就是保持市场的充分、完全竞争,打击不正当竞争,保持经济政策的正确性和连续性,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三、政府行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引导性作用。 市场配置资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时不能很好解决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问题,容易出现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区域性、系统性经济风险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过度不平衡。政府可以通过发挥引导性作用来间接影响资源配置,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均衡和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体而言,政府的引导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市场准入标准等,引导一定资源向某些产业、区域流动;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为主要手段,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平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 2.弥补性作用。

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有效形式

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有效形式 作者:李海威单位:广东省计算中心 1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由于存在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供需不平衡等情况,从医疗卫生信息化角度看,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各级医疗机构间、城市与县乡、城市与农村间的区域协同医疗和信息共享。但由于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各异,底层数据结构和网络规划状况也不同,导致医院内部和医院间出现很多信息孤岛,增加了区域协同医疗的难度。探索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显得尤为必要。基于信息共享与协同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社区不同区域卫生信息在医院、社区之间的共享以及基于协同的开展实施,让我们对协同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共享模式逐渐的清晰化。 2平台技术架构 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是为卫生信息化提供一个医疗信息数据为核心的开发和运行平台,可以使用此平台快速的定制、开发和部署卫生信息平台项目,来满足日益增加的电子医疗信息共享与管理需求。其包括以下方面:基于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主要包括数据中心数据层、业务服务层、数据交换层,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层四个层次,还包括贯穿四个层次的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两大体系。数据中心层主要是实现基于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的数据存储,需要解决

数据存储的结构、模型、内容、数据库管理软件的选型等。数据交换层和业务服务层主要实现基于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采集、交换与共享,数据交换层是直接与外部系统进行沟通的技术层,业务服务层是基于数据交换层根据数据结构设计各种业务服务组件来完成平台数据的采集,存储与共享。硬件网络层是指支撑平台的硬件设备和网络平台。标准规范体系是平台中必须遵循和管理的数据标准,是平台运行和应用的数据基础。安全保障体系是从物理安全到应用安全保障整个平台的正常运营。 3平台详细解决方案 3.1卫生信息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要对医疗卫生数据的交换与共享进行统一的规划,建立交换与共享数据标准和相应的标准维护和标准实施机制,指导使用和遵循标准,确保标准能够满足和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其中电子健康档案基础资源库的建设是卫生信息数据中心的重点。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由统一集中开发,统一部署。新建系统时应充分考虑与多级卫生信息平台的衔接,遵循相关数据规范与标准,不断补充、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各级授权用户在遵循相关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均可访问。它用于全面、有效、多视角地描述健康档案的组成结构以及复杂信息间的内在联系。

从市场经济的弊端看我国政府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性

从市场经济的弊端看我国政府资源 配置职能的必要性 1992年10月,中央政府在党的十四大上,正式上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的目标。”到现在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发展了20几年,给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动力,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国家财富显著增多。这些成就表明市场经济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富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不能忽视的是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许多弊端,如果把市场创造的财富比作一块大蛋糕的话,那么怎样分“好”这块蛋糕便是市场自身所不能好好完成的目标,所以只有政府利用其经济职能加以管理调控才使市场资源得到最优分配,促进市场经济在我国更健康的发展。 市场经济虽然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此,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即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对资源合理配置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全身的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比如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秩序;一切向钱看,不讲职业道德等。而且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两极分化,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2.盲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单个提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他进行经营决策时,也就是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厚利可图,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这显然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往往会使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必然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可举出很多,如: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竞相上马生产彩电、冰箱的所谓“采电热”、“冰箱热”;90年代中期又出现“空调热”、“VCD热”。因厂家瞄准的是市场价格,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于是各地“蜂拥而上”,其结果是重复上马、重复引进,而又形不成生产规模。3.滞后性: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海或下跌后才作出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尖的决定的。这样,从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作出决定——到实现供求平衡,必然需要一个长短不同的过程,有一定的时间差。也就是说,市场虽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它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趋势。当人们竞争相为追求市场上的高价而生产某一产品时,该商品的社的需求可能已经达到饱和点,而商品生产者却还在那里继续大量生产,只是到了滞销引起价格下跌后,才恍然大悟。然而,此时即使转产,也已造成产品积压,不得不贱价拍卖,有的鲜活产品还会因变质而蒙受巨大损失(如近年有些城市的鸡蛋、水果因积压变质而降价者屡见不鲜)。 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引起市场混乱,贫富差距增大,两级分化严重;盲目性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滞后性导致生产过剩,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