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同步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03.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课程标准】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考点梳理】1.革命的发生(1)背景①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表达了议会限制王权的意图。
②查理一世解散议会,使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2)爆发时间: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
(3)内战: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
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
(4)共和国①建立: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②独裁:议会尊克伦威尔为“护国主”,克伦威尔独揽大权。
2.《权利法案》(1)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做了英国国王,英国恢复了君主制。
(2)结束:1688年,英国议会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3)《权利法案》①颁布: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②内容: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
③作用: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基础演练】1.(2019·四川成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国王是议会的国王”。
这种变化A.导致国王查理一世被判死刑 B.化解了封建农奴制的危机C.得益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D.造成了君主地位彻底消失2.(2019·安徽)议会发布了一项文件,作为新国王登基的条件。
文件保证了议会的官论自由,并规定除非得到议会同意,禁止在和平时期保留军队。
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互信得到了保证。
该文件是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民法典》3.(2019·辽宁营口)美国学者罗威尔指出:“英国17世纪40年代的政变使一个国王掉了脑袋,1688年的政变使另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主要讲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的过程。
教材内容详细,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这一主题,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能对君主立宪制的具体内容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内涵和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掌握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正确认识,认识君主立宪制在政治制度发展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君主立宪制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相关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分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初步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由议会与王权的斗争、革命的发生和《权利法案》三个子目组成,共计1522个字。
教材包含有4幅图片,1个相关史事,1个课后活动,1个知识拓展,2个人物扫描。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议会与王权的矛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及《权利法案》的内容对学生而言较为抽象,因此在教与学方面有一定难度,需要借助图片、相关史料的帮助,理清错综复杂的历史史实,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学习目标1.通过议会与王权斗争的背景、过程、结果,思考并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初步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和建立共和国的史实。
3.通过本课的学习,从中感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反复性、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彻底性,但是革命始终是向上的。
五、设计思路本课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过程、结果、意义进行整合。
讲述了17世纪的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综合运用概要讲述法、史料解析法、讲练结合法等教学方式,优化课堂资源,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培养解读史料、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设计环节一:从问题导入学习主题。
17世纪的英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从地理位置、分析史料,了解议会和王权的矛盾。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1.法律政治传统教师活动:引导分析展示“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依据图中英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思考:新航路的开辟对英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活动:观察分析认识英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美国的独立》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来克星顿的枪声、华盛顿、《独立宣言》的发表、萨拉托加大捷、1787年美国宪法等基本史实。
2.通过美国独立战争以弱胜强以及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认识经济落后地区的人民,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不懈,最终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
【重点难点】1.重点:北美独立战争的过程;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确立。
2.难点:北美独立战争的性质;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对美国的1787年宪法内容的理解及其评价;评价华盛顿。
【自主学习】一、独立战争的序幕1.原因:(1)17世纪开始,在北美建立了个殖民地,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1765年以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3)1773年,英国授权垄断北美的贸易,引起了新的抗税浪潮。
2.爆发:1775年4月19日,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1775年5月,第二届在费城召开,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委任为总司令。
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1.《独立宣言》:(1)通过: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起草的《独立宣言》。
(2)内容:宣称人人生而,享有生命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列举了殖民统治的暴行,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3)意义:第一个以国家名义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被称为。
(4)局限性:没有宣布废除,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和印第安人。
2.转折:年,大陆军取得了,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3.胜利: 年,在(地点)英军司令康华利率部投降,独立战争结束;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4.性质:既是一次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以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起源、发展及其在英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英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君主立宪制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和详实的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内涵,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及其影响,掌握相关历史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英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及其影响。
2.难点: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历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英国君主立宪制为例,分析其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启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资料: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历史资料、图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君主立宪制?英国是如何实现君主立宪制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如《大宪章》、英国议会的产生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如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议会制度的确立等。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主要介绍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
教材内容涉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的确立等关键史实,旨在让学生理解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史实和概念理解不深。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实质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掌握相关史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理解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等关键史实。
2.教学难点:君主立宪制的实质和影响,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史实,让学生深入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史实和案例资料。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等关键史实,让学生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君主立宪制的实质和影响,以及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容和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重要性。
部编历史九上第18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知识点归纳1、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议会与王权的矛盾激化。
2、领导人:克伦威尔(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开始: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4、结果: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大权独揽,被尊为“护国主”)5、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恢复君主制,詹姆士二世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激起人民的反抗。
6、结束:1688年政变,废黜詹姆士二世,迎取威廉夫妇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7、颁布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权利法案》:①内容:议会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国民可以自由请愿;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能征收捐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
②《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形成君主立宪制。
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8、历史意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考点提纲1、【光荣革命】时间:1688年原因: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2、【《权利法案》】时间:1689年。
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同而不治”的地位目的:直接目的——限制国王权利根本目的——扩大资产阶级权利3 、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
改革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意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君主立宪制形成: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传统:国王征新税必得议会同意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家声音正式确立:《权利法案》颁布发展完善:责任制内阁,议会改革作用:政治方面:1.结束了英国封建专制统治,是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代便历史发展进步趋势。
第18课美国的独立学习目标1.了解华盛顿的主要活动,通过恰当的方法熟记《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2.初步了解法律文献的制定与恪守在资本主义国家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懂得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感受自由民主是全人类永恒的追求。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建立起13个殖民地。
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是英国的和销售商品的。
1765年以后,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
2.4月19日凌晨,800名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军火的英军,在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3.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
会议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委任为总司令。
4.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人人,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的权利。
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
但是,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
5.《独立宣言》发表后,大陆军与英军的战争仍在进行。
支持美国独立。
1777年,一支6 000余人的英军在陷入大陆军的包围,被迫投降,这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欧洲很多国家因与英国的矛盾结成了“”,英国陷入孤立。
1781年,美法联军在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率部下投降。
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也是一场。
6.1787年,美国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
宪法依据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同步学案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__ __的统治。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__ __”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2.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__ __制度。
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知识点二革命的发生
3.1640年,__ __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4.1649年,__ __被推上断头台。
随后,英国宣布为__ __。
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__ __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
知识点三《权利法案》
5.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__ __”。
6.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__ __》,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
7.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__ __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__ __。
【要点探究】
探究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处在哪一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
斯图亚特王朝。
2.这一时期,议会与王权关系怎样?这一关系集中体现在什么方面?
议会和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集中体现在税收方面。
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与英国法律政治传统严重不符,议会与王权之间斗争不断。
探究二革命的发生
1.英国革命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背景: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162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解散议会,以后的11年里没有召开议会,从而加剧了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2.为什么议会的重新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呢?
议会上,资产阶级及其联盟新贵族,推出提高议会权力、限制王权的政治要求,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夺取政权的政治要求和历史使命,查理一世派军队闯入议会,挑起内战。
所以议会的重新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探究三《权利法案》
1.为什么1688年政变被称作“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和女婿入主英国的非暴力政变。
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2.简述《权利法案》的目的、内容、意义。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力。
内容:议会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
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等。
意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当堂训练】
1.(2018·江苏南京)1640年,在英国议会上、议员们对国王的独断专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
这一斗争
A.掀开资产阶级革命序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承认了美国的独立
2.(2018·山东临沂)1688年,英国发生了宫廷政变。
这场政变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就取得了成功,因此历史学家称之为“光荣革命”。
关于这次“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 B.推翻了国王专制统治
C.革命主力是人民群众 D.英国从此不再设国王
3.(2018·四川内江)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阶级斗争极其剧烈,国王作为封建势力的总代表被推上断头台的现象屡见不鲜,查理一世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幕发生在
A.俄国二月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北美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
4.(2018·陕西)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
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
”导致审美美观念变化的根源是
A.君主权力受限 B.文艺复兴深入 C.工业革命展开 D.社会经济衰退
5.(2018·四川成都)“光荣革命”使英国通过和平方式完成了政权的更迭,避免了流血冲突。
事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限制王权,给国王戴上了一个“紧箍咒”。
这里的“紧箍咒”是指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1787年宪法》6.(2018·黑龙江大庆)有为认为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
A.君主专制制度 B.封建身份制度 C.君主立宪制度 D.民主共和制度7.(2018·新疆乌鲁木齐)《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提到:“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以英国为例,与其政治制度改变相关的事件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 工业革命
C. 宪章运动
D.殖民扩张
8.(2018·山东德州)“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
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
“这种制度”的确立始于哪一文献的颁布?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9.(2018·四川凉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B.封建专制统治严重地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C.封建农奴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D.黑人奴隶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10.(2018·山东莱芜)右图是某国为纪念一部重要法律
文献颁布300周年发行的纪念币。
这部文献的名称是A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人民宪章》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清兵入关的同时,英国的议会和国王之间在国王征税的权力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议会民军在克伦威尔领导下,击败了皇家军队,而且以议会审判,判决将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英国的这次革命,开启了新的国家体制。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1688年,资产阶级携手新贵族,以宫廷政变的形式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用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政权的更替,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使议会与国王的斗争以议会胜利而告终……
材料三:《权利法案》(如图)。
(1)材料一中这场革命“将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后,英国进入了什么时代?同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二分析,“光荣革命”被看作是英国革命结束标志的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法律文件制定于哪一年?这部法律文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通过以上问题探究可知,英国革命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
1-10 ABBAC CAABA
11.(1)共和时代。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完成了政权的更替(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
(3)1689年。
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4)政治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