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教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教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教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教案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陈吉海

〔导入新课〕:出示美国总统山图片并提问:这是位于美国拉什莫尔山著名的总统山,大家都知道这是美国历史上的哪几位总统吗?

学:略

师:这四位总统分别是华盛顿、杰佛逊、林肯、罗斯福。

师:(出示林肯图片),提问:我们对于林肯有什么样的了解?

生:(略)

师:林肯是美国的第16任总统,他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他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今天我们讲述的美国南北战争就会学到他的主要功绩。

师:下面看课本第111页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历史上又叫做“美国内战”的一场战争。

师:(出示课题)。

板书 18课美国南北战争

〔讲授新课〕:

板书:一、南北战争

1、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一)、两种经济方式的矛盾

师: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大家回忆一下它们的经济制度分别是怎样的?

生:(南方是大种植园经济,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现在我们阅读课本并分组讨论,第一、二组分别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和“北方工业资产阶级”,阐述各自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出现的问题。第三组同学在他们的阐述中找出双方有几对主要矛盾。

第一组南方:(略)

第二组北方:(略)

第三组矛盾(略)

师:出示南北双方矛盾简图,进行对比讲述:要进行生产,肯定离不了自由劳动力,而南方却占有了大量的黑人奴隶。要进行工业生产,必须要有原料,进行工业革命之后,北方对原料的需求增多,北方需要利用南方的

棉花等原料。而南方却更愿意把原料卖给国外,因为他希望进口便宜的英国商品。这样南方的市场被英国占据,北方缺少销售市场。而北方要控制外国商品的进入,扩大本国的市场就要利用海关了。这时我们想一下,南北双方会各自采取怎样的对策,来调整关税?

生:(北方:提高关税,南方:降低关税)

教师:对于北方来说,想卖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要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入,而这时,就要对进入本国的商品收税高还是低?而南方……

师:这是南北双方在经济发展中的三个矛盾,这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无法调和,那么什么是其中的焦点呢?

生: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

师:出示漫画图片,讲述其焦点就在于是否向西部扩张奴隶制。

板书:焦点——奴隶制的存废

(二) 林肯当选总统

师:当矛盾无法调和时,最终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什么事件引发了这场战争呢?

生:导火线:(1860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板书:2、导火线林肯就认美国总统(1860年)

师:(出示林肯就任图)问:为什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会引发这场内战呢?师:请大家阅读材料: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奴隶制是建立在人性中的自私自利上面的,是与人热爱正义的天性相违背的。”

──林肯

这两段话,反映了林肯在对待联邦政府和黑人奴隶制度的问题上态度是怎样的?

生:(维护国家统一,主张废除奴隶制)

师:南方奴隶主愿意让一个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总统上台吗?

生:略。

师:在这种情况,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美国面临着分裂的危险。

师:播放视频《美国南北战争》

板书:3、爆发南方挑起战争(1861年)

师:战争爆发后,情况如何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战前南北方各自的情况。(出示内战中南北双方的力量对比)

师:现在请你预测一下战争的形势。

生:北方一开始就获得胜利。

师:那么,战争初期的战况如何呢?”

师: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到“尽管北方在很多方面占据优势,但战争初期南方军队却节节胜利”,

师:搞分裂、扩内战、维护奴隶制,南方奴隶主不得人心,北方还占有政治优势。、但从1861年到1862年,北方战争节节失利,这是为什么?生:(略)

师:因为南方早就从军事上做好了准备,南方军队素质高,军火工业发达,并得到英法等国的援助。南方想通过速战速决打败北方。而北方由于林肯害怕国家分裂,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态度优柔寡断。而北方对战争准备不足,所以战争初期对于北方非常的不利。

师:北方人民显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林肯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师:如果你是林肯,你会如何做呢?(提示:从土地和黑人两个方面来考虑)

生:略。

(三)《解放黑奴宣言》。

师:林肯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

生:(《解放黑奴宣言》。)

师:播放《解放黑奴宣言》视频。

板书:4、《解放黑奴宣言》(1862年)

师:我们来分析这些法令的作用。展示林肯审阅《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图片和阅读材料。

材料:从1963年1于1日起,当时尚在叛乱的州的黑人奴隶将永远获得解放。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师问:这部法令的颁布有什么作用呢?

生:《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不仅使南方种植园主后院着火,破坏其经济,也使奴隶得到自由,调动了黑人参加战争的积极性踊跃参军,北方军队获得雄厚的兵源。

师:颁布《解放黑奴宣言》后,北方军队由防御转为进攻,这个事件成为战争的关键。

板书:5、结束南方投降(1865年)

师:然而在1865 年4月14 日晚 10 时 15 分,就在南方军队投降后第5天,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遇刺。(展示林肯遇刺图片并讲述相应故事。)(五)南北战争的影响

师:这场战争从?年到?年,历时多久?

板书(1861~1865)——写于第二大标后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它的影响。

板书:6、影响

师: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为什么这样说?(引导学生从原因、目的、结果分析。)

师:原因奴隶制存废,目的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结果废除了阻碍美国经济发展的黑人奴隶制, 使美国经济腾飞。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但教师指出南北战争虽然使黑人获得解放,但远未获得平等的政治经济地位。黑人的真正解放是个漫长过程。直到今天美国依然存在种族歧视。

师:播放《南北战争的影响》视频。

评价林肯

师:虽然林肯战争胜利后不久被刺,但他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不可动摇,为了纪念林肯,美国人民修建了林肯纪念堂。(展示林肯纪念堂图片)师:(2000年2月,美国有线电视台公布了一项美国历史上41位总统的最新排名,林肯名列首位。)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让学生评价林肯。(师提示学生从解放黑人奴隶、维护国家统一两方面思考。)

板书:评价林肯

生:他领导的内战,消灭了奴隶制度;发展和深化了统一的的全国市场;推动了美国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强化了民族意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美国人民认识到美国使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扫清了障碍。《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南方黑人奴隶在法律上成为了公民,推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尽管到今天,美国黑人还在为争取与白人同等的权利而斗争,但是,从奴隶到公民是一重大进步。

师:用课件展示马克思林肯的评价:“它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的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它是一位英雄。”(小结)

依据板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本课内容。

原因---爆发---转折---结局---性质、作用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知识结构 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主要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本课看似头绪较多,实则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着西晋建立后,统治阶层统治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虽然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任务,但是,社会矛盾依然非常尖锐。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部分集中体现了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当然,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述中,教师需要指出在民族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3.本课突破点 【西晋的建立】 西晋的建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但其统治时间非常短暂。本课课题中“西晋的短暂统一”,需要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既要理解其统一的重要作用,也要寻找到西晋灭亡的社会背景。

司马家族与西晋的建立部分,需要明确的是司马家族在三国鼎立到西晋建立过程中地位逐步提升的过程。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把握三国鼎立、西晋建立并统一全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西晋的社会状况部分的讲述,教材的处理看似简单,实则层次清晰、生动有趣。从西晋王室和大臣的出身、西晋王朝的统治政策中,分析了西晋统治阶层的问题。从西晋大臣之间“斗富”的案例展现出“唯钱是图”的社会现状。同时,教材的材料研读部分精心选取的《钱神论》,生动地描写了西晋社会对金钱的狂热追求,其中对于“孔方兄”一词由来的介绍,都为学生了解西晋社会状况打开了一扇窗。当然,虽然此段材料内容简单,但是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水平,仍有部分内容需要教师精心引导。 以上两个部分虽然不可能完全展示出西晋的社会状况,但教师可以将以上内容从统治阶层出身、统治政策、社会氛围等方面进行精心梳理,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社会状况之下隐藏的统治危机,为之后两个子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八王之乱】 西晋年间,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采取了大封同姓诸王的政策,后来又让封王移封就镇,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八王之乱是指此后司马家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 年,最终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这场战乱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 其中,对于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的关系的理解,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其他朝代也有过类似的叛乱,而西晋却在叛乱中亡国了呢?”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西晋统治内、外状况两个角度分析原因。一方面,西晋建国不久即出现了此次叛乱,教材中对于其对政治、经济和百姓生活的影响有细致地描述。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是匈奴人灭掉了西晋。我们可以联系之前学习过的汉朝的历史,思考匈奴主要活动在哪些地区,从而过渡至下一子目“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从教材结构看,本部分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幅地图,即《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两个阶段,即北方游牧民族原本的生活状况和内迁后的生活状况;三个问题,即内迁的过程、迁移后的生活状况和内迁的影响。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围绕着以上三个角度展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三国鼎立局面的学习,也让学生们认识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局部的统一,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历史的进步,为以后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更让同学们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趋势。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把学生带入情境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适时地引导学生们说:正如歌词里唱到的世事成败转头空,三国时期多少英雄豪杰都已付诸谈笑中,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重温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1、首先,检查一下提前下发的学案上的需要学生们预习的内容。 2、讲解第一目的内容:官渡之战: 过渡语:一说到三国就得从东汉末年说起,汉末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混战不得不提到我国北方的两个军阀:袁绍和曹操,同时出示PPT三国时的地图:袁绍和曹操各自的实力范围,简单地介绍和评价一下曹操。然后,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中寻找PPT出示的问题: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影响。然后让学生自己站起来回答这些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随后让学生观看一段简短的视频来直观形象地感受官渡之战,通过观看的视频方式,创设情境,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讨论曹操为什么能够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新人教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西晋发生内乱的原因。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学习了从东汉末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最后我们分析了三国鼎立的形势并得出结论,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西晋)对,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又是为什么呢?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什么?学了本课内容你们就知道了。 【内容探究】 一、西晋的建立 师: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长久,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师: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师:阅读课本第85页第一、二段的内容,三国鼎立的最后结局如何? 生: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师:画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图吗。 生:三国建立:魏、蜀、吴三国灭亡:蜀、魏、吴西晋统一全国。时间:220—280年。 师:西晋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西晋的统治却很短暂,西晋的统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阅读教材第85页“相关史事”中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 师:西晋初年,国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长期分裂动荡后重归统一。根据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传统理念,这次的统一和安定应该是长期的。因此晋国上自皇帝宰相,下至平民平姓,都天真地认为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已经到来,谁都相信明天会更好,谁也不去为未来担心。因为没有忧患意识,臣民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案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师寄语】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是良训。 【学习目标】 1、识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识记《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 围及史学价 值和文学价值,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能够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好心有好报”……你知道这些说法都与佛教有关吗?佛教在哪个国家产生?它又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它为什么很快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它对中国文化到底产生了多大影响?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创始人是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的“八仙”是源于道教的故事吗?道教与佛教的主张是否一样?带着好奇,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吧。 二、 宗教 佛教起源于_____,_______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艺术: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史学:司马迁的《史记》 速读课文,完成下列基础知识 三、 基本教义:转世投胎,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幸福 道教兴起 兴起:______时期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佛教东来 体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叙史范围:从______ 到_______时期的历史 价值: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合作探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

第18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反复性、革命不彻底性,但是革命始终是向上的,《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它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的内容、意义 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反复性、不彻底性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问题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女王、议会、首相、三者关系怎样?议会处于核心地位,但这一政治格局是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才取得的,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议会与国王的关系: 詹姆斯一世(1603—1625) 詹姆士·斯图亚特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ewart)与第二任丈夫达恩利伯爵亨利·斯图亚特(Henry Stuart)所生的唯一儿子。他母亲的祖先从十四世纪开始一直统治苏格兰,出生后5个月,其父死亡,其母遭苏格兰贵族驱逐,流亡英格兰,詹姆士一世被苏格兰国内贵族加冕为王,称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1603年3月24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议会和王权处于对立状态。集中体现在税收方面。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

2018-2019年度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学案

历史 第18课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课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的地位。经济上,采取了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所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此时,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被迫退据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来又得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学法指导: 1.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意将历史的真实情况和自己以前从小说或电视剧中了解到的有关三国的故事进行比较,分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 2.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节课许多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到曹操恢复北方经济方面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教案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陈吉海 〔导入新课〕:出示美国总统山图片并提问:这是位于美国拉什莫尔山著名的总统山,大家都知道这是美国历史上的哪几位总统吗? 学:略 师:这四位总统分别是华盛顿、杰佛逊、林肯、罗斯福。 师:(出示林肯图片),提问:我们对于林肯有什么样的了解? 生:(略) 师:林肯是美国的第16任总统,他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他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今天我们讲述的美国南北战争就会学到他的主要功绩。 师:下面看课本第111页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历史上又叫做“美国内战”的一场战争。 师:(出示课题)。 板书 18课美国南北战争

〔讲授新课〕: 板书:一、南北战争 1、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一)、两种经济方式的矛盾 师: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大家回忆一下它们的经济制度分别是怎样的? 生:(南方是大种植园经济,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现在我们阅读课本并分组讨论,第一、二组分别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和“北方工业资产阶级”,阐述各自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出现的问题。第三组同学在他们的阐述中找出双方有几对主要矛盾。 第一组南方:(略) 第二组北方:(略) 第三组矛盾(略) 师:出示南北双方矛盾简图,进行对比讲述:要进行生产,肯定离不了自由劳动力,而南方却占有了大量的黑人奴隶。要进行工业生产,必须要有原料,进行工业革命之后,北方对原料的需求增多,北方需要利用南方的

棉花等原料。而南方却更愿意把原料卖给国外,因为他希望进口便宜的英国商品。这样南方的市场被英国占据,北方缺少销售市场。而北方要控制外国商品的进入,扩大本国的市场就要利用海关了。这时我们想一下,南北双方会各自采取怎样的对策,来调整关税? 生:(北方:提高关税,南方:降低关税) 教师:对于北方来说,想卖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要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入,而这时,就要对进入本国的商品收税高还是低?而南方…… 师:这是南北双方在经济发展中的三个矛盾,这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无法调和,那么什么是其中的焦点呢? 生: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 师:出示漫画图片,讲述其焦点就在于是否向西部扩张奴隶制。 板书:焦点——奴隶制的存废 (二) 林肯当选总统 师:当矛盾无法调和时,最终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什么事件引发了这场战争呢? 生:导火线:(1860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板书:2、导火线林肯就认美国总统(1860年)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学练提纲15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时期特征。 2.把握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作用。 3.把握民族大融合的特点、意义。 二、学练提纲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能独立完成的先独立完成,遇到疑难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一)想一想 1.鲜卑族的孝文帝为什么要实行“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 2.孝文帝为什么一定要迁都洛阳?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种“计谋”? 3.课本P93页欣赏与思考 (二)试一试 1.你能依照课本北魏统一后北方政局演变示意图,简要说说这一时期南北方政局的更迭情况吗?并概括一下这一时期北方政局的特征。

2.阅读课文“孝文帝改革”内容,试制作“孝文帝改革表”。 背景内容作用3.阅读“民族大融合”的内容,试概括民族大融合的特点与作用? (三)练一练(1-13为必作,14、15为选作) 1、北朝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A、氐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2、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缓和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①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②加强对中原的控制③从事农业生产④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C、加速北方封建化进程 D、恢复北方的农业生产 5、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B、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 C、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D、符合封建者根本利益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____三国鼎立

第18课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三国的建立,三国经济概 况; 2、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自主学习 两次战争中都有一个共同人物,你能找出来吗?他在两次战争中得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 在戏剧舞台上,曹操一般以白脸奸臣的形象出现。我们 来认识下历史上真正的曹操 曹操(155—220),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 年,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192年(初平三年),占据兖州(今山东西南

部、河南东部),打败青州黄巾军,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196年(建安元年),迎汉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昌布等割据势力。200年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以后,逐步统一黄河流域。208年(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在赤壁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打败。216年封魏玉。他在北方实行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整饬吏治,抑制豪强兼并。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写有《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今尚存有乐府诗二十余篇。他用诗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统一全国的抱负,对当时军阀割据混战,加以揭露批判,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写了《龟虽寿》一诗。诗中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传说中的神龟,可以活3000年,但终有死亡的一天;能够腾云驾雾的蛇,也免不了化为尘土。伏在马棚里的老骥,志在千里;年迈的战士,壮志不减当年)。表现出为统一大业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子曹丕称帝后,被追尊为武帝。 课堂小结 ①一种局面: ②两大战役: ③三分天下: ④四个人物: ⑤五个时间: 达标检测 1.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 A.211年 B.222年 C. 220年 D. 263年 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 B. 曹操 C.诸葛亮 D.孙权 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 诸葛亮 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 A.台湾 B.海南岛 C西藏 D. 广州 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 C.赤壁之战结束后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6、吴国都城建业在今 A.江苏省境内 B.湖北省境内 C. 江西省境内 D.安徽省境内 课后拓展 自己动手设计一个表格,统计我们学过去的历史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内容包括战役名称,时间,战争双方,结果,意义。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8课《美国的独立》教案 (2)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了解英国在北美建立的13个殖民地、来克星顿的枪声、华盛顿主要活动及其作用、《独立宣言》、萨拉托加大捷、1787年宪法等基本史实,进而掌握美国诞生的概况。 2.知道《独立宣言》的内容、意义及其局限性,了解1787年宪法的特点,理解联邦体制和三权分立的原则。 3.归纳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学会根据线索记忆历史事件的能力;探究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重点 《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 难点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请同学们看自由女神像。这是法国于1876年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礼物。1886年10月28日铜像落成,它承载了一个伟大国家诞生的故事,那就是美国的独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听听这个伟大国家诞生的故事吧! 一、独立战争 1.背景 教师:同学们,美洲大陆最早是谁发现的? 学生:美洲大陆最早是哥伦布发现的。 教师:对,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逐渐形成。而与此同步的是,西方也开始了一场残酷的殖民掠夺和扩张。面对着广袤的北美大陆,谁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学生:英国。 教师: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他们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但是北美经济的发展却遇到了空前的障碍。 史料1166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商品都要使用英国船只运输,一切物品只能运往英国。1765年的《印花税法》规定,所有的印刷品、商业单 第 1 页共5 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教案

第18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欧洲早期工人运动提出的基本要求;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并创立马克思主义及其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全面深入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作用,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理解宪章运动是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重大事件,学会推论历史结论的方法;了解巴黎无产阶级革命、巴黎公社成立、《国际歌》创立的过程,认识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它表现了无产阶级伟大的爱国热情、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教学难点:英国宪章运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故事法、阅读指导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公开发表。从此以后,这部著作和两位作者的名字就深深地镌刻在人类思想史和革命的丰碑上,历久弥新,永不磨灭。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已经150多年了。150多年来,没有哪一本书传播得如此广泛,如此深入人心,没有哪一本书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并且继续产生着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它的问世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树起了一面旗帜,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给呻吟在资本主义重压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指明了争取解放的道路,它有如黑夜里的灯火,大旱中的甘霖,立即不胜而走,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用多种文字在各国传播开来。可以说,对于这部著作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会过分。 新课导学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 1、宪章运动的起因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8课(基础练习)《美国的独立》

《美国的独立》基础练习 1. 下列与美国独立战争有关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萨拉托加战役②来克星顿枪声③《独立宣言》的发表④约克镇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2.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受阻 B.革命后资本主义顺利发展 C.革命出现了反复 D.革命主要是反殖民主义 3.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 ①独立战争的正义性②华盛顿的正确指挥 ③美国人民酌英勇善战④国际社会的支持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4.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 ) A.《独立宣言》的发表 B.来克星顿枪声 C.萨拉托加大捷 D.约克镇战役的胜利 5. 英语课上,老师出示了美国四位总统(华盛顿、杰斐逊、罗斯福和林肯)的雕像图片让同学们介绍他们的贡献,你认为华盛顿的贡献应该是( ) A.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奴制度 B.领导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领导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 D.实行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 6. 美国独立战争最终胜利的标志是 ( ) A.约克镇英军投降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华盛顿当选为总统 7. 北美独立战争被认为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依据是 ( ) A.具有反殖民统治、反封建的性质 B.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取得国家的独立 C.完成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统一 D.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8. 现今伫立在美国来克星顿市中心的民兵纪念铜像,是为纪念下列哪一事件而铸造的( ) A.来克星顿枪声 B.签署《独立宣言》 C.萨拉托加大捷 D.约克镇战役的胜利 9. 华盛顿当选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主要是因为他( ) A.组织召开北美人民大陆会议 B.领导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C.当过大陆军总司令 D.为美国赢得独立作出了贡献 10. 下列不属于北美第二届大陆会议内容的是 ( ) A.通过《独立宣言》 B.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组织大陆军 D.选举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1. 下列对《独立宣言》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宣布人人生而平等是不言而喻的真理 B.宣布北美殖民地独立 C.宣称人民有权建立新政府以保障人权 D.宣布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12. 美国独立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同点有( ) ①都是正义战争②都经过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③都有国际上的援助④都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 ( ) A.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 B.北美13州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C.资本主义经济与奴隶制的斗争 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4. 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是 ( ) A.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 B.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 C.l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1787年宪法的制定 1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经接受了这个挑战。托马斯潘恩 材料二:现代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双方开始“诉诸武力”的事件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 ②你知道材料二中“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的是哪次战争吗其领导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8课 教案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美国南北战争》是新课标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8课的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课标实验版)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历史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内战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又一重要事件,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走上腾飞之路。学生学好本课不仅能够对美国历史进一步深入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美国今天的发展也将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简单过程和战争的结局;认识战前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理解北方在南北战争中取胜的原因及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对林肯的评价,培养学生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辩论突破难点,理解南北战争的原因;学生通过表演,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思考,增强对历史的感悟。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残暴野蛮的奴隶制终究会被推下历史舞台,自由、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历史绝对不会忘记那些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物。 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教学难点美国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上课前对学生状况有清 楚的了解,在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本班学生 已学习美国的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稍有了解,并对美国为何能迅速发 展也较感兴趣。 2、从年龄和心理特点来看:初三学生已值十四五岁,他们有强烈的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8课美国的独立教学设计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北美殖民地的发展状况,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标志、经过、转折、结果及影响,1787宪法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理解《独立宣言》的意义,1787宪法制定的原因,基本内容个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正确评价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即使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独立战争爆发根本原因;《独立宣言》、1787宪法内容,作用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的国旗,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你知道这个国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吗?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时国旗1776年正式独立时国旗1787国旗

现在的国旗 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自由,蓝色则象征忠诚和正义。 50个星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 13条代表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 (二)讲授新课 一 独立战争的序幕 1、背景: 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殖民地上的移民逐渐形成美利坚民族,通用语言为英语。 北美十三个殖民地 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 2、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萨凡 纳查尔斯 顿威尔明顿 詹姆斯敦巴尔的摩费城纽约波士顿大西洋 木材、造船、冶铁小麦烟草、蓝靛北部 :资本主 义工商业 比较发达中部:农业规模较大,盛产小麦玉米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 英国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英国对北美实行殖民压迫经济矛盾民族矛盾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美国的独立》教案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北美殖民地的发展状况,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标志、经过、转折、结果及影响,1787宪法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理解《独立宣言》的意义,1787宪法制定的原因,基本内容个作用。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学会正确评价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即使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独立战争爆发根本原因;《独立宣言》、1787宪法内容,作用 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的国旗,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你知道这个国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吗?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时国旗1776年正式独立时国旗1787国旗现在的国旗 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自由,蓝色则象征忠诚和正义。 50个星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 13条代表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 (二)、讲授新课 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背景: 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殖民地上的移民逐渐形成美利坚民族,通用语言为英语。 北美十三个殖民地 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 2、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萨凡 纳查尔斯 顿威尔明顿 詹姆斯敦巴尔的摩费城纽约波士顿大西 洋 木材、造船、冶铁小麦烟草、蓝靛北部 :资本主 义工商业 比较发达中部:农业规模较大,盛产小麦 玉米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 英国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英国对北美实行殖民压迫经济矛盾民族矛盾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3、过程: 独立战争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英军在来克星顿 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二 、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了大陆会议。会议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1732—1799,美国独立 战争的领导人,美国第 一任总统。1775年,第 二届大陆会议任命他为 大陆军总司令。 3、1775年,第二届大陆 会议的召开,把民兵 整编为大陆军,任命 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 令。 三、 《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1、《独立宣言》的发表: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独立宣言》以一个国家的名义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纲领性文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2020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知识梳理与复习十七 第四单元 第17课试卷(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复习十七第四单元 第17课知识要点一:西晋的建立 1.____年,____自立为帝,国号____,以____为都,史称____。他就是晋武帝。 2.西晋的建立者是( ) A.司马懿 B.司马迁 C.司马炎 D.司马睿 3.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是( ) A.西晋灭蜀 B.西晋灭吴 C.西晋代魏 D.少数民族的内迁 4.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魏、吴、蜀 知识要点二:八王之乱 5.历史上,发生“八王之乱”的朝代是( ) A.东晋 B.西晋 C.西汉 D.东汉 6.“八王之乱”爆发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夺中央政权 B.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C.提高皇帝的权威 D.巩固西晋王朝的统治 7.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开始于(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8.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其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的气候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稳定 C.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 9.西晋作为一个统一的王朝只存在了50年,类似秦朝短命而亡。下列关于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B.汉族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步数民族

C.统治集团内斗,耗尽国力 D.民族矛盾尖锐,氐族人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时的贵族、富豪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丝锦花缎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材料二: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 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日‘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为“钱”的同义词。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晋怎样的社会风气? (2)西晋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西晋快速灭亡与这种风气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晋灭亡还有哪些原因? 知识要点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1.西晋灭亡后,我国北方建立了15个主要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____”。 12.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____逐渐强盛,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____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 13.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有( ) 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鲜卑、羯、氐、汉 C.鲜卑、羯、氐、羌、白 D.匈奴、鲜卑、羯、氐、蒙古 14.西晋末年,我国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答案: 1. 266 司马炎晋洛阳西晋 2.C 3.B 4.B 5.B 6.A 7.D 8.B 9.D 10. (1)西晋统治集团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追逐金钱。 (2)有。这种风气带来政治腐败。 (3)“八王之乱”消耗了西晋的国力;对内迁少数民族的残暴统治激起他们的强烈反抗,加速了西晋灭亡。 11. 十六国 12.前秦苻坚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部编版)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教学目标 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爆发标志、经过、结果及影响;掌握《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颁布的时间、内容及意义;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所具有的双重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 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独立战争的过程;《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难点】 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美国为什么爆发独立战争? 2.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什么? 【新课导入】 (情景式导入) 我们看看美国国旗有何特点?13条横线代表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一个星代表一个州,50个星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自由,蓝色则象征忠诚和正义。当今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可就在200多年前,它还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诞生的呢?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阅读教材P84第1、2段,思考: (1)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是怎样的? 答案提示:北美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经常受到英国的剥削和压榨。1765年以后,英国政府在北美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 (2)独立战争是怎么爆发的? 答案提示: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英军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军火,在来克星顿与埋伏在那里

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知识点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阅读教材P85的相关内容,思考: (1)战争爆发后,殖民地人民的反应是什么? 答案提示:来克星顿的枪声激发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抵抗热情,各地人民纷纷组织起来,武装支援波士顿。 (2)战争发生后,殖民地人民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当时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呢? 答案提示: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会议决定武装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并组建军队,把各地的民兵整编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知识点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1.阅读教材P85第1段的内容,思考: (1)《独立宣言》发表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答案提示:由杰斐逊起草,于1776年7月4日发表。 (2)《独立宣言》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提示: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3)《独立宣言》的颁布有何意义? 答案提示:《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教师总结:《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脱离英国独立和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独立宣言》的进步性,表现在它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摆脱民族压迫的要求,包含了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主张。但是,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2.阅读教材P86第2段的内容,思考: (1)《独立宣言》发表后,美国独立战争又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 答案提示:1777年的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率部下投降;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2)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如何界定的? 答案提示: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阅读教材P87的第1段,思考: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制定于何时?内容是什么? 答案提示: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4.1787年宪法有什么意义? 答案提示: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的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的肉粥呢?由此可见司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涂,也由此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西晋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灭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西晋的建立 1.教师讲述: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2)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西晋建立和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的经过。 3.教师补充: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4.腐朽的统治: (1)在治国方略上,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皇室及许多大臣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 (2)统治阶级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目标导学二:八王之乱 1.多媒体展示:八王之乱示意图 2.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分析八王之乱的背景。 提示:西晋年间,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采取了大封同姓诸王的政策,后来又让封王移封就镇,

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合作探究: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如此短暂? 提示:(1)晋武帝大封皇族,使封王掌握大量实权,造成了封王专权、中央统治不力的严重政治后果,这是导致社会腐败、战乱发生的祸根,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原因之一。(2)皇族和豪贵昏庸贪婪,奢侈腐化,社会上层腐败,不顾民间疾苦,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3)“八王之乱”使得西晋社会动荡、经济衰退,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南迁,这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重要原因。长期奴役和剥削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使得少数民族不断起兵反抗,这是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 目标导学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多媒体展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简述北方民族内迁的基本史实:时间、主要的民族、内迁的方向和大体过程。 提示:(1)时间:东汉、魏、晋时期。(2)内迁主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3)内迁方向和大体过程: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合作探究: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提示: (1)原因:一方面,西晋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疾苦,对发展社会经济不够重视,人祸天灾下,中原人民无法生存,于是开始向南迁徙。 另一方面,为争权夺利而发动的战争持续十几年,严重破坏社会生产。与此同时,西北各族人民为了反抗西晋汉族统治者的民族奴役和剥削政策,不断起兵反抗,战争连绵不断。 (2)影响:虽然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客观上却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带入迁入地区,并使这些先进的科技、文化得到迅速传播,从而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对后世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十六国时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统一时间、人物及主要措施。 提示:(1)时间:4世纪后期。(2)人物:前秦皇帝苻坚。(3)前秦统治: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5.思维拓展: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提示:(1)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统治。(2)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兼容性特点。说明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了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知道了北方十六国和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及分布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也学会了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采用了读图分析法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学会从图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