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哲-第四章

马哲-第四章

马哲-第四章
马哲-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瑞士

D、德国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美国是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参见教材P187。

2、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中的三权不包括()。

A、司法权

B、立法权

C、财政权

D、行政权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所谓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参见教材P189。

3、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根源于竞争的压力和()。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B、市场供求关系的内在要求

C、工人的工作

D、垄断的需要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由两方面原因所决定的。

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加资本总额,以扩大生产规模。所以,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以便改进生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竞争力。所以,竞争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参见教材P175。

4、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

A、靠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来扩大再生产

B、把剩余价值用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

C、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

D、把剩余价值不断用于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参见教材P175。

5、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来源于()。

A、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差额

B、纯粹的商品买卖

C、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参见教材P184。

6、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

A、利润是如何被平均化的

B、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C、社会生产两大部类是如何划分的

D、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考察社会资本的运动即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要分析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参见教材P180。

7、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货币转化为资本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参见教材P160。

8、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B、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参见教材P163。

9、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

A、流通手段

B、储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参见教材P164。

10、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转化为资本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参见教材P160。

11、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流通价值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参见教材P160。

1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所决定的。

A、简单劳动

B、价格标准

C、使用价值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参见教材P162。

13、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B、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参见教材P163。

14、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

A、流通手段

B、储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参见教材P164。

15、资本原始积累在历史上最著名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资本原始积累在历史上以英国最为著名。参见教材P168。

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相对过剩

B、生产绝对过剩

C、生产相对短缺

D、生产绝对短缺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参见教材P181。

17、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是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

A、危机阶段

B、复苏阶段

C、萧条阶段

D、高涨阶段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高涨阶段的特点是,市场繁荣,生产上升,企业规模扩大,增加新建企业,就业人数明显增加,社会购买力提高,信贷关系兴旺。整个社会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参见教材P182。

18、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工人的()实现的。

A、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长度

B、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缩短工作日长度

C、工作日长度不变,延长必要劳动时间

D、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参见教材P173。

19、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B、商品价格相当于价值

C、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D、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参见教材P166。

20、产业资本的循环包括()。

A、生产、流通和销售阶段

B、生产、储存和销售阶段

C、购买、生产和销售阶段

D、购买、生产和储存阶段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单个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参见教材P178。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是()。

A、物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制度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参见教材P172。

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被称为()。

A、不变资本

B、预付资本

C、流动资本

D、可变资本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其物质形态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产品。其价值则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量的变化。由于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参见教材P172。

3、以下属于二元君主制的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德国

D、约旦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实行二元君主制,如约旦等国。日本和英国是议会君主制。德国是议会共和制。参见教材P186-187。

4、在总统共和制中,最高立法机关是()。

A、法院

B、议会

C、政府首脑

D、国家元首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总统共和制是由选举产生的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并担任政府首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总统掌握国家行政权力。参见教材P187。

5、议会共和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现在的德国、意大利是实行议会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参见教材P187。

6、多党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

A、美国

B、瑞典

C、英国

D、法国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目前实行多党制的有法国、意大利等资本主义国家。参见教材P188。

7、资产阶级民主制以()为核心和主要标志。

A、两党制

B、普选制

C、议会制

D、三权分立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民主制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参见教材P191。

8、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A、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B、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C、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来说过剩,并不是人口的绝对过剩。相对过剩人口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参见教材P176。

9、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反映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之间的比例

B、反映技术水平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C、反映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D、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

资本有机构成,可用公式c:v来表示。参见教材P175。

10、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

A、利润是如何被平均化的

B、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C、社会生产两大部类是如何划分的

D、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考察社会资本的运动即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要分析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参见教材P180。

1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货币转化为资本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参见教材P160。

1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所决定的。

A、简单劳动

B、价格标准

C、使用价值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参见教材P162。

1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货币转化为资本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参见教材P160。

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所决定的。

A、简单劳动

B、价格标准

C、使用价值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参见教材P162。

15、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

A、流通手段

B、储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参见教材P164。

16、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加速准备条件的过程是()。

A、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B、阶级革命过程

C、产业革命过程

D、民主法治过程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是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加速准备条件的过程。参见教材P168。

17、使资本主义制度取得完全胜利和最终的确立的是()。

A、阶级革命

B、产业革命

C、资本原始积累

D、货币转换为资本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取得完全胜利和最终确立。参见教材P169。

18、产业资本的循环包括()。

A、生产、流通和销售阶段

B、生产、储存和销售阶段

C、购买、生产和销售阶段

D、购买、生产和储存阶段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单个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参见教材P178。

19、产业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流通阶段

D、销售阶段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生产阶段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它在资本循环中是决定性的阶段。参见教材P178。

20、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资本在数量上实现了价值增殖的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生产阶段是由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资本不仅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而且资本在数量上也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参见教材P178。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是()。

A、物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制度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参见教材

P172。

2、以下属于二元君主制的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德国

D、约旦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实行二元君主制,如约旦等国。日本和英国是议会君主制。德国是议会共和制。参见教材P186-187。

3、议会共和制国家的典型代表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现在的德国、意大利是实行议会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参见教材P187。

4、资产阶级民主制以()为核心和主要标志。

A、两党制

B、普选制

C、议会制

D、三权分立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民主制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参见教材P191。

5、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

A、靠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来扩大再生产

B、把剩余价值用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

C、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

D、把剩余价值不断用于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参见教材P175。

6、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的比率。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预付资本

D、可变资本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参见教材P183。

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可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更加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这是因为,剩余

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剩余价值被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掩盖了剩余价值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的相互联系,因而也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参见教材P183。

8、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货币转化为资本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参见教材P160。

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所决定的。

A、简单劳动

B、价格标准

C、使用价值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参见教材P162。

10、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B、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参见教材P163。

11、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这被称作货币的()。

A、贮藏手段

B、世界货币手段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参见教材P164。

12、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B、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参见教材P163。

13、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

A、流通手段

B、储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参见教材P164。

14、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加速准备条件的过程是()。

A、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B、阶级革命过程

C、产业革命过程

D、民主法治过程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是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加速准备条件的过程。参见教材P168。

15、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顺序一般为()。

A、萧条—危机—复苏—高涨

B、复苏—高涨—危机—萧条

C、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D、高涨—萧条—危机—复苏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来说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参见教材P182。

16、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实用主义

B、利己主义

C、自由主义

D、民主主义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参见教材P192。

17、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A、具有民族主义

B、具有集体主义

C、受人生观的影响

D、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为一己私利获取金钱。参见教材P192。

18、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

A、社会分工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货币转化为资本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参见教材P165。

19、产业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流通阶段

D、销售阶段

【正确答案】:B

对外经贸大学马哲期末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哲学是()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科学之科学 C 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D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3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 A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4 哲学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 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5 马克思主义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 A 思维 B 物质 C 存在 D 实践 6 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 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 相对主义、绝对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D 朴素唯物主义、直观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7 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 A 唯物论与辩证法相脱离 B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C 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D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8 中国唐代哲学家刘禹锡提出:“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这种观点是() A 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9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不同回答 D 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 10 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 A 多元论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 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朴素唯物论观点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B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C 求真务实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12 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 A 创立了唯物史观 B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C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 D 确立了能动的反映论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B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 C 把哲学与无产阶级统一起来 D 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 “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不可知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15 “心想事成”这一观点是()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能动反映论的观点 D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16 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17 “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最终将导致()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教条主义 D 折衷主义 18 《易传》说:“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无虚,上下无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第一节主要知识点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P27) 2、哲学的基本问题。(P28) 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有神论、无神论;辩证法、形而上学。(P29) 4、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5、列宁的物质定义。(P30) 6、意识的起源和本质。(P30) 7、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P31) 8、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P32) 9、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32) 10、什么是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是什么?(P32) 1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P33) 12、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P35) 13、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6) 1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8—39) 第一章第二节主要知识点 1、什么是联系?联系有那些特点?(P40) 2、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P41)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 4、矛盾及其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P43) 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4) 6、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P44—45) 7、如何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P45)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P45) 9、什么是质、量、度?(P46) 10、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P46) 11、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6—47) 1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P47) 1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方法论意义(P49—50) 14、辨证思维方法有哪些?(P50—52) 第一章第三节主要知识点 1、规律及其特点。(P54)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P55) 3、意识的能动作用及主要表现。(P56—57) 4、如何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P57—58) 5、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P58—59) 6、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P59)

马哲-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瑞士 D、德国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美国是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参见教材P187。 2、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中的三权不包括()。 A、司法权 B、立法权 C、财政权 D、行政权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所谓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参见教材P189。 3、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根源于竞争的压力和()。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B、市场供求关系的内在要求 C、工人的工作 D、垄断的需要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由两方面原因所决定的。

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加资本总额,以扩大生产规模。所以,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以便改进生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竞争力。所以,竞争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参见教材P175。 4、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 A、靠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来扩大再生产 B、把剩余价值用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 C、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 D、把剩余价值不断用于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参见教材P175。 5、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来源于()。 A、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差额 B、纯粹的商品买卖 C、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参见教材P184。 6、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 A、利润是如何被平均化的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 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 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 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 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 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 4.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 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

识都是真理 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 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 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 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1辽宁科技大学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1、试述辩证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 (1)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 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即否定之否定,它具有周期性而且是上一个周期和下一个周期的无限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3) 辩证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4) 辩证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辩证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2、 试述科技革命的社会作用 (1)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 (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不断涌现,而当这一进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则会产生科学技术上质的飞跃和重大突破,从而推动社会生产、经济和生活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把人类社会的这一历史现象称为科技革命。(一般地说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3)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①第一,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②第二,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马哲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堂测试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D)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这种观点属于(A)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唯意志论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这一观点属于(D ) A 唯心主义 B 机械唯物主义 C 二元论 D 辩证唯物主义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斗争的焦点在于(C ) A 是否承认联系的观点 B 是否承认发展的观点 C 是否承认内部矛盾的观点 D 是否承认质变的观点 5、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D)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 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6、“风定花犹存,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关系是(B) 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 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7、发展的实质的是(D ) A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居安思危”这句名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矛盾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道:“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我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是我们之间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D )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10、事物发展的动力是(B ) 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起作用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 C 矛盾的同一性 D 矛盾的斗争性 11、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 ) A 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 B 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2017年最新】大学马哲考试试题

推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一 1、下列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 A、关于世界普遍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学说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C、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绝对真理体系 D、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2、对哲学理解正确的是____ A、世界观、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和观点 D、人生观、价值观 3、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不包括_____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4、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有_____ A、我思故我在 B、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C、水是万物的始基 D、绝对理念是世界的主宰 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 D、片面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6、我国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这种观念属于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7、下列对实践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 A、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B、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性活动 C、实践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检验认识活动是否为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8.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深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手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了____ A、虚幻的观念在现实中都能找到事物的原型 B、一切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D、虚幻的观念是可以凭空捏造的 9、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 A、发展是事物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10、李瑞环讲:“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 食为天””。这说明: 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 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得到的启示表述错误的是( )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类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为自己服务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可以创造的 D、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2、感性认识不包括____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C 6、C 7、D 8、C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 6、ACD 7、CD 8、CDE 9、C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 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 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 (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 平的社会意识 (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 (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 (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 (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 五、简答题 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 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 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 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 大多数,那些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和社会集团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物质的观点 B. 运动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发展的观点 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5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 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形而上学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是()A. 没有差别的同一性 B. 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 C. 包含差别的同一性 D. 具体同一 7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 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8.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A.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B.对规律的辩证否定 C.对规律的根本改造 D.对规律的发展9.“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 1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 A.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B.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 C. 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D. 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12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13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 .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8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19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 2.C 3.A 4.C 5.D 6.A 7.B 8. A 9.A 10.D 11.A 12.D 13.A 14.A 15.C 16.D 17.B 18.A 19.D 二、多项选择题 1.辩证法经历的基本形态有()A.朴素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 2 时间空间作为“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4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5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

马哲考试试题

2015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D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 B ) A、宿命论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D ) A、是否坚持唯心论 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 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5.哲学是( 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C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 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利特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与答案

科技学院马哲试卷 一、单选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1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核”是辩证法思想。 2.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期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斗争性。 4.“居安思危”着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6.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7.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0.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1.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12.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1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1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16.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参与制。 17.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8.垄断统治的实质是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19.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20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自身也有价值。 21.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22.“宿命论”在物质和意识关系上的错误观点上夸大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23.生产关系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24.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劳动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年真题

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目代码:2041考试时间:月日(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 一.简答题 1.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辨证关系。 2.质与量的辨证关系。 3.真理的辩证法及其意义。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辨证发展的规律。 二.辨析题 1.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特征。 2.否定之否定规律只有通过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3.真理是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 4.既然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因而社会运动无主体。 三.论述题 1.“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你认为,马克思在这段话中表达了什么样的对辩证法本质的认识。 2.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的道理。

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目代码:2041考试时间:月日(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 一.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运动和物质的辨证关系。 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辨证关系。 4.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二.辨析题 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象化活动的关系。 2.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3.一切物质都具有同感觉相类似的反映特性,这是唯灵论的观点。 4.改革是一样深刻的社会革命。 三.论述题 1.用真理的辩证法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试述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

2012年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与时俱进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C A、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D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D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8、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D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9.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工程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C 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1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 A.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B.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 D.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1、古希腊麦加拉派哲学家欧布利德有一次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赖账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个月向你借钱的我了。”邻居把他打了一顿,他要去告状打官司,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吗?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故事中欧布利德 D A、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否认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承认了运动绝对性,也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把运动看成是精神运动,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夸大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12、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 A 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普遍联系规律 13、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14、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D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15、西方有个故事:一位将军因为缺了个钉马掌的钉子,后来因此掉了马掌,掉了马掌的战马在战场上跌倒了,这种情况下将军被敌方杀死,而这个将军的去世又影响了整个战局,最后导致了整个国家的灭亡。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C 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6. 在现实生活中,事物都是有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规定着事物性质的是A

马哲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A.是西方哲学的一贯风格 B.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D.是一切哲学的共同主张 2.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3.哲学基本问题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4.否认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是:( )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存在性 B.结构性 C.运动 D.客观实在性 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7.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 )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9.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 ( ) A.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 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C.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 D.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一论断是:( ) A.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解释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 D.把意识与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11.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 A.人脑的进化 B.动物心理的形成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 A.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B.各种实物的总和 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13.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性 B.绝对性 C.直接现实性 D.客观实在性 14.《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时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运动时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当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单位时间里()。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上升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下降 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 C.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A.剩余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C.平均利润规律D.竞争规律4、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是()。 A.能够转移自身价值B.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C.随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D.只是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 6、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7、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 A.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B.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新的价值 C.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D.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8、正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量的多少B.工人工资的多少 $ C.剩余价值率的高低D.利润率的高低 9、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10、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1. 哲学基本问题是(B)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这是一种( B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C)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 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5. 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6. 科学证明,人脑是(C)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7.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B)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A)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 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10.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C)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D.激变论的错误 1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D)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2.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B)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可知论 D.认识论 14."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B)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5.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6.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C)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