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我们来看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千年一叹读韩愈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千年一叹读韩愈

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使江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为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因而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咏叹,还启迪我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又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②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韩愈是河南河阳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因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

学,在唐宪宗十四年,他担任监察御史官爵时,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做潮州刺史。

③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和流放的历史。但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收吾骨瘴江边”的自怜诗章;但到了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④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举,而建立起的功德碑。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鳄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履为艰。但生性执著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

垂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这个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其影响之大穿越了时空,直到明朝嘉靖年间(1537年),礼部右谏沈伯咸,还特意在韩山写下了“功不在禹下”的碑文,以示对贬官到潮州后韩愈德政的崇敬。此为韩愈在粤东的肖像之一。

⑤之二,尽管大唐时期,还属于帝王世袭的封建社会,但在唐律中已有不许“纳良为奴”的律条。但当时的粤东岭南,处于大唐版图上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韩愈贬官到此地时,该地盛行贩卖人口之恶习,地方志中留有“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的记载。用白话文解析,就是在饥荒之地,有钱人家能收贫穷人的全家为奴。韩愈到了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气势,更改这地区的千古陋习。此举比驱鳄更为艰难,韩愈为此付出了更为艰辛的努力。韩愈早有铭言喻世:“业精于勤荒于嬉。”他就是用这种不知疲惫的执著精神,而完成他解放奴隶的壮举的。据地方史料记载,韩愈此举开花结果后,曾有贫苦奴民称他为粤东岭南的“韩青天”。这是韩愈被贬官到潮州后的肖像之二。

⑥这里必需说明的是,这是韩愈在任八个月内的政绩。不知是他的时运不济,还是唐宪宗余怒未消,也许是二者兼有之故吧,他在潮州为官八个月之后,又被贬官到袁州当“芝麻绿豆官”去了。因而,当笔者登上韩山上巍峨的韩公祠时,不尽百感丛生: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中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

犹如平地上的高山。以文而论,文史学家评说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以理而说,他是个敢做敢为、荣辱不惊、视庶民百姓为父母的清官。

⑦后人为了纪念他为文为人之德,在韩山绿色环抱中,为他修建了雄伟的纪念祠堂。沿山而上的回廊两侧,皆为唐代之后官人和文人对他的评说。我统计了一下,总共四十块碑文,碑文以各种书体刻下对这位“百代文宗”的盛誉。至于潮州的本土人士,更是以韩愈曾在此地驻足为荣。与我一同登山朝圣的当地文联友人对我说:“千古中的文人至圣,从长安被贬到我们这儿来,成了我们这方水土至高无上的荣誉。”

⑧我说:“愿华夏大地的文人,能有韩文公敢言、敢行的精神风骨;愿那些文官们,都能以韩愈为镜,照一照自己的形神!”

小题1: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一句民俗谚语,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本文第三段写了许多其他的贬官者,作者有什么用意?(3分)

小题3:结合全文,说说韩愈一生有哪些成就。(4分)

小题4:文章第七段的描述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5:阅读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探究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蕴。(6分)

小题1:用“仙”和“泉”烘托出了韩愈在潮州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1分)为下文写韩愈的丰功伟绩以及表达对他的赞颂作铺垫。(2分,写出铺垫给1分)

小题2:写被贬官者大多心灰意冷、悲悯自怜,(1分)反衬出韩愈被贬官时的与众不同,以百姓为重的高尚情怀。(2分,写出反衬给1分)

小题3:共4个要点,每点1分。①诗文磅礴隽永。(1分)②宣扬正统儒理,主张孔孟之道。(1分)③为潮州人民驱除鳄鱼、兴修水利。(1分)④为潮州百姓扫除贩卖人口的恶习,解放奴隶。(1分)

小题4:用大量的碑文和当地文联友人对他的评价烘托出韩愈在历史上的影响与地位,(2分)表达人们对韩愈的无比敬仰和崇敬之情。(2分)

小题5:文章最后一句再一次对韩愈敢作敢为、以百姓为重的精神进行肯定和褒扬;(2分)呼吁当今文人要敢于发表正确的言论,敢于替百姓说话,做一个具有精神风骨的人;(2分)呼吁当今为官者要视百姓为父母,荣辱不惊,以韩愈为榜样,身体力行为百姓做事。(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生要掌握文中语段在文中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我们要确认指定某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然后明确该句话的作用,再去明确答题的方向,也还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比如某句(段)出现在文首,那它的作用有: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辅垫。如果某

句(段)出现在文中,则它的作用有: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如果某句(段)出现在文末,则它的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里用“仙”和“泉”烘托出了韩愈在潮州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下文写韩愈的丰功伟绩以及表达对他的赞颂作铺垫。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作者的写作目的。本文主要突出韩愈被贬官时与众不同的突出贡献,写其他被贬官员心灰意冷,作者目的很明显,用对比的手法,反衬韩愈不看重个人荣辱得失,而以百姓为重的高尚情怀。

小题3:

试题分析:本文开头说“还启迪我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又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韩愈作为一名文学家和一名朝廷官员,从原文中可归纳出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文学和政绩上。第二段文学上的贡献:诗文磅礴隽永,宣扬正统儒理,主张孔孟之道第四段为潮州人民驱除鳄鱼、兴修水利,第五段为潮州百姓扫除贩卖人口的恶习,解放奴隶。

小题4:

试题分析:本文主要讴歌韩愈,大部分段落都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第七段从侧面描写后人为纪念他为他修建祠堂撰写大量的碑

文和当地文联友人对他的评价,作用就是为了烘托出韩愈在历史上的影响与地位,表达人们对韩愈的无比敬仰和崇敬之情。

小题5:

试题分析:最后一段是作者的呼吁和期望。作者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对韩愈的赞美,对其敢作敢为、荣辱不惊、以百姓为重的精神进行肯定和褒扬;另一层意思是作者对后人和当今为官者的期望:呼吁当今文人要敢于发表正确的言论,敢于替百姓说话,做一个具有精神风骨的人;呼吁当今为官者要视百姓为父母,荣辱不惊,以韩愈为榜样,身体力行为百姓做事。考生要结合原文主旨,指出语句的深层含义。马上分享给同学

读韩愈梁衡阅读答案

读韩愈梁衡阅读答案 梁衡是当今文坛中个性鲜明、思想敏锐、别具特色的作家,其散文独树一帜,曾引起过极大反响。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读韩愈梁衡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正气和献身精神。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在过蓝关时写了这首著名的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这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从他贬潮州

况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况钟传 ①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②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车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③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居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④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⑤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注】①蠲( 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 1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置二簿识民善恶识:识别 B、以行劝惩劝:奖励 C、至是钟数延见延:邀请 D、未尝缘故谊有所干干:求取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 广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B、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我们来看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千年一叹读韩愈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千年一叹读韩愈 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使江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为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因而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咏叹,还启迪我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又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②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韩愈是河南河阳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因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

学,在唐宪宗十四年,他担任监察御史官爵时,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做潮州刺史。 ③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和流放的历史。但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收吾骨瘴江边”的自怜诗章;但到了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④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举,而建立起的功德碑。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鳄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履为艰。但生性执著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題,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愈素不喜佛,上疏谏。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乃授袁州刺史。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改吏部侍郎。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四年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旧唐书·韩愈传》)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 来谏者 B.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 来谏者

读后感-读韩愈读后感500字 精品

读韩愈读后感500字 篇一:读韩愈作品有感读韩愈作品有感“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 ”这是作家梁衡对韩愈的评价,是韩愈为官的写照。 他的为官之道从侧面可反映出韩愈本人有极高的素养,这与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韩愈作品良多,《进学解》和《师说》带给我的影响尤为深刻。 《进学解》一开始,就以精炼明快的语句,说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劳,荒疏在于嬉戏,德行的成就在于深思,毁坏在于因循苟且。 这句千古名言道出了学习成败的规律,成为大家熟悉的格言,那个“勤”字和“思”字,也曾激励过多少读书人,下过多少功夫而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纵观古今有学问有成就人的作为,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就是天道酬勤。 是的,求知识,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轻佻,半点浮躁,半点投机。 而必须是忍得寂寞,甘坐冷板凳,一本书一本书地读,一张卡片一张卡片地写,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爬,才幸许有所收获。 韩愈在《进学解》中还列举了不同木材有不同的用途,有良匠可以各尽其材。 不同的药材能治不同的疾病,良医可以用其特性治病,可以药尽其用。 接着列举了古代圣贤虽各有所长,但均未能见用。 说明不论什么样的人都有特长,但材有高低,术有短长,只要有识才之人,就可以用其所长,发挥作用,否则未能见用,不是人才不好,而是不遇明世。 这不仅教会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闪光之处勇敢地呈现在大众的视野里,还有些倡导国家知人善任,善于发现培养人才的意味。 通篇文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了作者对于逆境而表现出的一种平和心态,这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心态决定一切,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历史终将证明,我们

完颜宗雄传阅读答案_完颜宗雄传翻译赏析

完颜宗雄传阅读答案_完颜宗雄传翻译赏析 宗雄,原名谋良虎,是康宗的长子。他刚出生时,世祖看见他很惊异,说“:这孩子风骨非同寻常,以后必定成为国家大器。”于是解下佩刀,让人常放在他身边,并说:“等他长大成人就让他佩带这把刀。”宗雄九岁能射奔跑的兔子。十一岁,射中奔跑的鹿。世祖把他抱坐在膝头上说“:这孩子小小年纪就已如此,他日必定超过同辈。”把银酒器赏赐给他。宗雄长大后,仪表奇伟oRg,能谈善辩,足智多谋,孝敬谦谨,人人喜爱尊敬他。康宗去世,辽国派遣阿息保来,骑马到灵帷台阶前,选取皇上赐给丧葬的马匹。太祖大怒,要杀阿息保,宗雄劝谏,太祖才住手。 太祖要起兵,宗雄说:“辽国君主骄横奢侈,不懂兵法,可以攻取。他们连一个萧海里也抓不住,而我军却抓到了。”太祖赞同他的话。进攻宁江州,渤海军队十分坚利。宗雄部队打败了渤海军,因功受封世袭千户谋克。太祖在出河店打败辽兵,宗雄冲锋奋战,立下很多功劳。在达鲁古城的战役中,宗雄率领右军,身先士卒作战,抵挡右军的辽兵退败后,皇上命令宗雄帮助左军出击辽兵。宗雄绕到辽兵后方出击,辽兵于是大溃败,宗雄乘胜向北追杀。天色已晚的时候,包围了辽兵。黎明时分,辽兵突围出来,宗雄直追杀到乙吕白石才回还。皇上抚着他的肩背说:“朕有此人,什么事做不成?”并把御用衣服赏赐给他。

辽帝带七十万人马到礥门的时候,诸将都说:“辽军气势旺盛,不应急速交战。”宗雄说:“不对。辽兵虽然人多,但都是平庸将帅,士卒惴惴不安,不足以让人畏惧。交战就能打败他们是把握中的事。”皇上说:“好。”在护步答冈追上辽帝。宗雄率众人径直冲上前去,短兵相接。宗雄命令前面的兵士用钅廷打辽兵的马头,后面的兵士放箭射击,大败辽兵。皇上赞许宗雄的战功,拉着他的手慰劳他,把御用铠甲和御用战马、宝物、奴婢赏赐给他。 斜也进攻春州,宗雄与宗干、娄室去攻打金山县。走到白鹰林附近,抓住七个敌方的侦察兵,放走一人让他回去。县里人听说大军到了就溃散了,于是取下金山县。又和斜也一起攻占了泰州。 太祖亲自率军攻打临潢府,派宗雄先出发,遇上辽兵五千人,宗雄与之交战,大部队到了,大败辽兵。到留守挞不野投降时,皇上把他的女儿嫁给宗雄,奖赏他一出兵就战胜辽国援兵的功劳。之后,宗雄与蒲家奴巡视泰州土地,宗雄包了些土前来上奏道:“那里的土地是这样,可以耕种栽植。”皇上依从了他的话。从此,迁徙了一万多户人家到泰州屯田,因为宗雄等人说那里的土地可以种植。西京投降后又反叛,当时粮饷将近用完,朝中商议要停止进攻。宗雄说:“西京是个都会,如果弃之而去,那么投降的人会背离,辽国余留党羽与夏人就得以窥探时机作乱了。”于是设立重赏来激励士心。不久,夜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广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四川省广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所得之地,在离黄州府治东边不远的东坡。“东坡”这个名称,注定在苏轼的思想深处要撞击出悠久的历史回音,因为苏轼的偶像白居易被贬忠州后,曾在东坡经营,且东坡有文化美名。在古代士人中,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若言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渊明。白居易本有________的远大抱负,因政治而遭贬。在被贬忠州前,他已是________;被贬之后,能够________,抱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此而言,白居易非常契合苏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陶渊明难,学乐天易。()。苏公在黄州,正与白在忠州相似。忠州东坡与黄州东坡,虽地隔千里,但文化机缘一线牵。苏轼追慕白居易,向往其东坡生活,________,黄州的东坡,也就成为理想的栖居之所。因此,如果文化机缘虽非苏轼躬耕东坡的法定因素,但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经世济民声名远扬随遇而安爱屋及乌 B.经世济民声名鹊起顺其自然同气相求 C.建功立业声名远扬随遇而安同气相求 D.建功立业声名鹊起顺其自然爱屋及乌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白居易毕竟更有人间烟火味,他要容易学得多,而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B.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因为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而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C.因为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 D.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因为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化机缘虽然并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因素,但给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B.虽然文化机缘并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因素,但应该给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C.文化机缘如果并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因素,那么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D.文化机缘虽然并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因素,但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战国“百家争鸣”时代,儒家与其他各家的关系如何? ②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革时期,更是思想文化上的一个黄金时代。习惯上的“诸子百家”,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等。百家争鸣既是理想的冲突,更是智慧的交流,它促进了人们的认识向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重点。 ③战国之际,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在当时号称一大“显学”,但是战国诸子学的崛起,不仅是“各以其道相胜”,而且对孔学构成了共同的挑战。在战国诸子多维的视野中,从同一个孔子那里,墨子看见无用的奢淫,《庄子》看见大盗的祸首,盗跖看见道德的伪善,圣徒们看见人性的光辉,法家人物看见社会的毒素。因而,各家思想有破有立,他们之间既有激烈的辩难争执,又有吸纳交融之处。

读韩愈梁衡阅读材料

读韩愈梁衡阅读材料 读韩愈梁衡阅读材料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正气和献身精神。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在过蓝关时写了这首著名的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这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短短八个月就干了四件事。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

明史·严嵩待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明史·严嵩待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移疾归,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还朝,久之进侍讲,署南京翰林院事。召为国子祭酒。嘉靖七年历礼部右侍郎,迁吏部左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改吏部。 居南京五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会廷议更修《宋史》,辅臣请留嵩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及夏言入内阁,命嵩还掌部事。嵩科第先夏言,而位下之。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帝以奉道尝御香叶冠,因刻沈水香冠五,赐言等。言不奉诏,帝怒甚。嵩因召对冠之,笼以轻纱。帝见,益内亲嵩。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 大将军仇鸾,始为曾铣所劾,倚嵩倾铣,遂约为父子。已而鸾挟寇得帝重,嵩犹儿子蓄之,浸相恶。嵩密疏毁鸾,帝不听,而颇纳鸾所陈嵩父子过,少疏之。嵩当入直,不召者数矣。嵩见徐阶、李本入西内,即与俱入。至西华门,门者以非诏旨格之。嵩还第,父子对泣。时陆炳掌锦衣,与鸾争宠,嵩乃结炳共图鸾。会鸾病死,炳讦鸾阴事,帝追戮之。于是益信任嵩,遣所乘龙舟过海子召嵩,载直西内如故。世蕃寻迁工部左侍郎。倭寇江南,用赵文华督察军情,大纳贿赂以遣嵩,致寇乱益甚。及胡宗宪诱降汪直、徐海,文华乃言:臣与宗宪策,臣师嵩所授也。遂命嵩兼支尚书俸无谢,自是褒赐皆不谢。 豁握权久,遍引私人居要地。帝亦浸厌之,而渐亲徐阶。帝所下手诏,语多不可晓,惟世蕃一览了然,答语无不中。嵩受诏多不能答,遣使持问世蕃。值其方耽女乐,不以时答。中使相继促嵩,嵩不得已自为之,往往失旨。馥进昔词;又鱼褪手他人不能量经此积袅帝欢。采见。帝有意去嵩。 (选自《明史。严嵩待》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署南京翰林院事署:代理 B.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董:管理 C.窃权罔利罔:贪图 D.门者以非诏旨格之格:阻止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B.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馆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C.始倚畜/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D.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了因病回乡,严嵩进入官场后仕途颇为顺利。严嵩回朝以后,先后担任了侍讲、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

我读韩愈

我读韩愈 ——读梁衡《读韩愈》有感 “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这是作家梁衡对韩愈的评价,是韩愈为官的写照。 翻开市面上的古诗集,你会发现李白的诗作数量居首,其次是杜甫,而韩愈远远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他也写诗文,只不过没有李白那么多痴话、没有杜甫那么多忧国忧民——他的不幸与挫折,却远比李白杜甫多。 文中作者对韩愈的评价甚高。不但详细地介绍了韩愈的种种经历,又对他的作为做出了详细的评述。韩愈本人正直,“肝脑涂地”地直接向唐宪宗“陈利害表决心”,不料宪宗丝毫不领情,还将他贬官千里,这已算是一桩挫折;当他到了潮州后,却发现这里还残余落后的文化和陋习,然而韩愈仍不忘将自己的能力付诸一方水土,心系百姓,这真是“难能可贵了”。他两次犯上直言,又倡导古文运动,身处逆境却不屈不挠,不依不服,这正是他生命中的韧劲所在。“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落第”,如此看来韩愈并不是一个向挫折低头的人。身处逆境,他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踏踏实实做好他认为是他应该做的事情。在历史上,他的作为也许称不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也足以令后人为之敬佩、为之称道。韩愈所受到的挫折,究竟是他的个性决定还是掌朝的宪宗皇帝造成的?文中作者认为无关紧要。他认为重要的是人对待自己不幸的态度。他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的委屈或是挫折,跟韩愈在仕途上所遭的不顺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更何况韩愈内心深处所隐藏着的奋斗精神并未随着一次次的碰壁而消失殆尽,他倔强的力量换来的是一方百姓的精神文化素养提升。 我读《读韩愈》,读到的是他曾并不为我所了解的人生经历;我读《读韩愈》,读到的是他不畏挫折的倔强力量;我读《读韩愈》,读到的是他孤独却坚强的人生写照,我读韩愈,读到的是他那种“奉献于民,求成于心”的高尚品格。

《明史·谭纶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加右参政,会忧去。 以尚书杨博荐起,复将浙兵,讨贼林朝曦。朝曦者,大盗张琏余党也。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纶及广东兵追擒之。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 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令参将戚继光以中军薄贼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诏加右副都御史。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又考旧制,建水紫五,扼海口,荐继光为总兵官以镇守之,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 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口:“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遂与继光图上方略,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 神宗即位,起兵部尚书。万历初,加太子少保。给事中雒遵劾纶不称职。纶三疏乞罢,优诏留之。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襄敏。纶终始兵事垂三十年,与继光共事齐名,称“谭、戚”。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人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B.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人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C.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人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D.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人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谭纶运筹帷幄,深谙兵法。他本是文官出身,但用兵才能非凡,在抗倭战场上纵横驰骋;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期间,考察研究地形,分路建营,修筑御敌台,控制了要害地区。 B.谭纶临危受命,功名显赫。他在守丧期间多次被朝廷起用,讨伐大盗余党,抵御倭寇进犯;他截断倭寇海上退路,亲率主力进逼倭寇营垒,大获全胜,收复了一府二县。 C.谭纶宽厚仁爱,忠孝两求。面对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民生凋敝,他请求朝廷缓征、减免当地赋税;面对南寇进犯与边患侵扰,他受命奋勇御敌,也屡次上疏乞求终制。 D.谭纶因才授事,知人善任。在平定福建广东的倭患时,他上奏朝廷推荐戚继光担任总兵官镇守;在抗倭斗争中,善用戚继光,刘显,俞大猷等一批后来叱咤风云的战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神将以下节节相制,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5分)

(现代文阅读题)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题 千年一叹读韩愈 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使江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为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因而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咏叹,还启迪我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又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②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韩愈是河南河阳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因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学,在唐宪宗十四年,他担任监察御史官爵时,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做潮州刺史。 ③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和流放的历史。但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收吾骨瘴江边的自

怜诗章;但到了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④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举,而建立起的功德碑。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鰐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履为艰。但生性执著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垂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这个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其影响之大穿越了时空,直到明朝嘉靖年间(____年),礼部右谏沈伯咸,还特意在韩山写下了功不在禹下的碑文,以示对贬官到潮州后韩愈德政的崇敬。此为韩愈在粤东的肖像之一。 ⑤之二,尽管大唐时期,还属于帝王世袭的封建社会,但在唐 律中已有不许纳良为奴的律条。但当时的粤东岭南,处于大唐版图上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韩愈贬官到此地时,该地盛行贩卖人口之恶习,地方志中留有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的记载。用白话文解析,就是在饥荒之地,有钱人家能收贫穷人的全家为奴。韩愈到了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气势,更改这地区的千古陋习。此举比驱鳄更为艰难,

读韩愈 梁衡

读韩愈梁衡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所谓“文死谏,武死战”。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我向来觉得韩愈文好,诗却一般,只有这首,胸中块垒,笔底波涛,确是不一样:《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dàn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儿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条件不坏,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唐律明确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岭南以口为货,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比之于北方的先进文明,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都该享有爱。按照

原涉传翻译赏析_原涉传阅读答案的意思

原涉传翻译赏析_原涉传阅读答案的意思原涉,字巨先。他的祖父在汉武帝时因才智出众从阳翟迁徙到茂陵。原涉的父亲在汉哀帝时担任南阳太守。天下殷富,大郡的郡守死在官位上的,征收赋税送葬的都在千万钱以上,郡守的妻子和孩子全部接受下来,以使家业稳定。当时又逐渐实行守丧三年的规矩。到原涉的父亲死后,原涉退还南阳郡为助丧事送来的钱财,在墓旁房屋守孝三年,从此扬名京城。三年丧期完后,扶风请他担任议曹,士大夫纷纷仰慕他。原涉又被大司徒史丹推举力能处理繁重难办的事务,于是担任谷口县令,当时年龄只有二十多岁。谷口县听到他的名字,无为而治,百姓自化。在此之前,原涉的叔父被茂陵地方的秦氏杀害,原涉在谷口住了半年左右,自我弹劾辞去官职,打算报仇。谷口县的豪杰为他杀掉秦氏,逃亡在外一年后,适逢赦令出来。郡国内各位英雄及长安、五陵各位有志气和节操的都归附他。原涉于是全心全意与他们相处,人无论贤能不贤能填塞门廷,在他所住的里巷尽是外来宾客。有的人责难他说“:你本来是郡守的后世子孙,从小自我修养,靠守教施财谦让出名,即使报仇雪恨,也还没失仁义,为什么就自我放任,成为浅薄游侠这类人呢?”原涉回答说“:你难道没看见平民之家的寡妇吗?从自我约束的时候开始,心里便仰慕宋伯姬及陈孝妇,不幸一下子被盗贼所玷污,于是开始纵欲放荡,明知这不合乎礼义,但自己已不能自拔。我好像这一样呵!”原涉自以为过去退让南阳郡为

助丧事送来的钱财,自己得到好名声,却让先人坟墓俭朴,不孝道。于是就大建坟旁房舍,周阁重门。起初,汉武帝时,京兆尹曹氏埋葬在茂陵,当地人称其道为京兆仟。原涉羡慕他,于是买地开道,立木题名为南阳仟,人们不听从,称之为原氏仟。其开支高于富人显贵,但自己衣服车马刚刚齐备,妻子和孩子在家很贫穷。 原涉专门致力于救济贫穷解救别人危难。有人曾摆酒宴邀请原涉,原涉刚刚跨进乡里之门,有个门客说原涉所知道的一位女性长辈患病徙居在此乡里的中宅上。原涉就前往问候,登门求见。家里正在哭泣,原涉于是进去吊唁,询问丧事操办情况。家里什么都没有,原涉说:“只修整扫除沐浴,等着我。”原涉到摆设酒宴的家里,对客人叹息说:“人家的亲人卧地无钱埋葬,我有什么心思享受这一 顿酒食!希望撤除这些酒食。”客人争相询问丧家应当得到些什么东西,原涉于是侧席而坐,削简作为记账单,一一记下衣被棺木,小到饭含之物,分别付给各位宾客。各位宾客跑去购买,到太阳西斜时都集合到一起。原涉亲自察看完后,对设宴者说:“希望能接 受赐予了。”一同吃完饭,只有原涉没吃饱,就装着棺材等物,跟随 宾客到达死者家里,为其装殓入棺慰问宾客直到葬事完毕。他救急待人到这种地步。后来有个诋毁原涉的人说“原涉是富于权诈的野心家的首领”,死者的儿子立刻杀死了说这话的人。原涉的 宾客很多人都触犯刑法,罪过多次报告给皇上。王莽多次拘禁想杀掉他们,但总是又将其赦免放出。原涉害怕,请求担任卿府属吏,想用这种办法躲避他们。文太后死时,原涉试任覆土教尉之

关于韩愈的文章:千年一叹读韩愈

关于韩愈的文章:千年一叹读韩愈 关于韩愈的:千年一叹读韩愈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 …… 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官和流放的历史。但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自怜诗章;但到了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

举,而建立起的功德碑。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鰐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履维艰。但生性执著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垂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这个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其影响之大穿越了时空,直到明朝嘉靖年间,礼部右谏沈伯咸,还特意在韩山写下了“功不在禹下”的碑文,以示对贬官到潮州后韩愈德政的崇敬。此为韩愈在粤东的肖像之一。 尽管大唐时期,还属于帝王世袭的封建社会,但在唐律中已有不许“纳良为奴”的律条。但当时的粤东岭南,处于大唐版图上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韩愈贬官到此地时,该地盛行贩卖人口之恶习,地方志中留有“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的记载。用白话文解析,就是在饥荒之地,有钱人家能收贫穷人的全家为奴。韩愈到了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

热门-读韩愈梁衡阅读答案

读韩愈梁衡阅读答案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 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正气和献身精神。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在过蓝关时写了这首著名的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这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短短八个月就干了四件事。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

2019年文言文《况钟传》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文言文《况钟传》阅读答案 况钟传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 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 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 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 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 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居间杂 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②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③ 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 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 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