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节温度B--实验

第1节温度B--实验

第1节温度B--实验
第1节温度B--实验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B卷)

1、把正在熔化的冰放进温度为0℃的房间内,将会看到冰(“会”或“不会”)继续熔化,水(“会”或“不会”)再结成冰。

2、用t1表示太阳表面的温度,用t2表示白炽灯泡灯丝的温度,用t3表示火柴火焰的温度,温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

A、t1>t2>t3

B、t2>t3>t1

C、t1>t3>t2

D、t3>t1>t2

3、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 天津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7℃。

D. 天津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4、在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时,若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则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5、冬天乌苏里江气温可达到-50℃,河面结冰,冰面下的河水仍然在流动,则流水与冰面交界处的温度为:()

A、-50℃

B、低于0℃,高于-50℃

C、0℃

D、无法判断

6、某体温计的示数是38℃,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A、37℃和39℃

B、38℃和39℃

C、37℃和38℃

D、37℃和37℃

7、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原因是:()

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

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

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

8、用同一只温度计测0℃的水和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二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

9、家庭用寒暑表的变化范围是:()

A、0℃~100℃

B、35℃~42℃

C、-10℃~100℃

D、-30℃~50℃

10、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阴凉处则:()

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

D、两杯水的温度高低无法进行比较

11、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C.常见的温度计都是用水银作测温物质

D.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12、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述哪些结构的改变是正确的:( )

A.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大一些

B.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一些

C.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粗一些

D.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

13、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14、有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当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显示的温度是为4℃,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显示的温度是96℃,把它插在温水中,示数为20℃,则该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不会不会

2、A

3、C

4、B

5、C

6、B

7、C

8、C

9、D 10、C 11、C

12、D 13、30℃14、31.6℃

51系列单片机闭环温度控制 实验报告

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自动化学院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51系列单片机闭环温度控制 学生姓名:蒋运和 班级:0841004 学号:2010213316 同组人员:李海涛陈超 指导教师:郭鹏 完成时间:2013年12月

一、实验名称: 51系列单片机闭环温度控制实验 ——基于Protuse仿真实验平台实现 基本情况: 1. 学生姓名: 2. 学号: 3. 班级: 4. 同组其他成员: 二、实验内容(实验原理介绍) 1、系统基本原理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训,即温度闭环控制,根据实际要求,即加温速度、超调量、调节时间级误差参数,选择PID控制参数级算法,实现对温度的自动控制。 闭环温度控制系统原理如图: 2、PID算法的数字实现 本次试验通过8031通过OVEN 是模拟加热的装置,加一定的电压便开始不停的升温,直到电压要消失则开始降温。仿真时,U形加热器为红色时表示正在加热,发红时将直流电压放过来接,就会制冷,变绿。T端输出的是电压,温度越高,电压就越高。

8031对温度的控制是通过可控硅调控实现的。可控硅通过时间可以通过可控硅控制板上控制脉冲控制。该触发脉冲想8031用软件在P1.3引脚上产生,受过零同步脉冲后经光偶管和驱动器输送到可控硅的控制级上。偏差控制原理是要求对所需温度求出偏差值,然后对偏差值处理而获得控制信号去调节加热装置的温度。 PID控制方程式: 式中e是指测量值与给定值之间的偏差 TD 微分时间 T 积分时间 KP 调节器的放大系数 将上式离散化得到数字PID位置式算法,式中在位置算法的基础之上得到数字PID 增量式算法: 3、硬件电路设计 在温度控制中,经常采用是硬件电路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对这两部分调节仪表进行调节,但都存在着许多缺点,用单片机进行温度控制使构成的系统灵活,可靠性高,并可用软件对传感器信号进行抗干拢滤波和非线性补偿处理,可大大提高控制质量和自动化水平;总的来说本系统由四大模块组成,它们是输入模块、单片机系统模块、计算机显示与控制模块和输出控制模块。输入模块主要完成对温度信号的采集和转换工作,由温度传感器及其与单片机的接口部分组成。利用模拟加热的

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设计温度检测与控制实验系统设计

本文介绍了一个简单的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的被控对象为小型加热炉,供电电压为220VAC,功率2KW,被测温度1200度,误差不超过±1℃。本设计通过热电偶测量加热炉内液体的温度,将热电偶的输出信号直接传输到调节器,该调节器内部集成有变送器,并且可设定给定温度值,本实验为1200度。调节器将偏差信号变为标准的4—20MA或1—5v电信号。该信号输出到调功器,可改变晶闸管导通时间,从而调节输出平均电压的大小,实现加热炉温度的控制。经验证此控制器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任务书 设计参数:被测温度1200℃,最大误差不超过±1℃,设计要求: (1).被控对象为小型加热炉,供电电压220VAC,功率 2KW,用可控硅控制加热炉温度; (2).通过查阅相关设备手册或上网查询,选择温度传感器、调节器、加热炉控制器等设备(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性能指标等); (3).设备选型要有一定的理论计算; (4).用所选设备构成实验系统,画出系统结构图;(5).列出所能开设的实验,并写出实验目的、步骤、

要求等 一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个简单的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的被控对象为小型加热炉,供电电压为220VAC,功率2KW,被测温度1200度,误差不超过±1℃。本设计通过热电偶测量加热炉内液体的温度,将热电偶的输出信号直接传输到调节器,该调节器内部集成有变送器,并且可设定给定温度值,本实验为1200度。调节器将偏差信号变为标准的4—20MA或1—5v电信号。该信号输出到调功器,可改变晶闸管导通时间,从而调节输出平均电压的大小,实现加热炉温度的控制。经验证此控制器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二系统框图

基于PLC的温度控制闭环系统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随着现代工业的逐步发展,在工业生产中,温度、压力、流量和液位是四种最常见的过程变量。其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变量。例如:在冶金工业、化工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加工和食品加工等许多领域,都需要对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的温度进行控制[1]。这方面的应用大多是基于单片机进行PID控制,然而单片机控制的DDC系统软硬件设计较为复杂,特别是涉及到逻辑控制方面更不是其长处,然而PLC在这方面却是公认的最佳选择。 随着PLC功能的扩充在许多PLC控制器中都扩充了PID控制功能,因此在逻辑控制与PID控制混合的应用场所中采用PLC控制是较为合理的,通过采用PLC来对它们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简单和灵活性大的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测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因此,PLC对温度的控制问题是一个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控制问题。这也正是本课题所重点研究的内容。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温度的检测; 2)采用PLC进行恒温控制; 3)PID算法在PLC中如何实现; 4)PID参数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 5)温控系统人机界面的实现。

2 基于PLC的炉温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2.1系统控制要求 本PLC温度控制系统的具体指标要求是:对加热器加热温度调整范围为0℃—150℃,温度控制精度小于3℃,系统的超调量须小于15%。软件设计须能进行人机对话,考虑到本系统控制对象为电炉,是一个大延迟环节,且温度调节范围较宽,所以本系统对过渡过程时间不予要求。 2.2系统设计思路 根据系统具体指标要求,可以对每一个具体部分进行分析设计。整个控制系统分为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设计两部分。 系统硬件框图结构如图所示: 图2.1系统硬件框图 被控对象为炉内温度,温度传感器检测炉内的温度信号,经温度变送器将温度值转换成0~10V的电压信号送入PLC模块。PLC把这个测量信号与设定值比较得到偏差,经PID运算后,发出控制信号,经调压装置输出交流电压用来控制电加热器的端电压,从而实现炉温的连续控制。 2.3系统的硬件配置 2.3.1 S7-200PLC选型 S7-200 系列 PLC 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一种超小型系列可编程控制器,它能够满足多种自动化控制的需求,其设计紧凑,价格低廉,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以及强大的指令功能,可代替继电器在简单的控制场合,也可以用于复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由于它具有极强的通信功能,在大型网络控制系统中也能充分发挥作用[2] S7-200系列可以根据对象的不同, 可以选用不同的型号和不同数量的模块。并可以将这些模块安装在同一机架上。 SiemensS7-200 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1)CPU 模块S7-200的CPU 模块包括一个中央处理单元,电源以及数字I/O 点,这些都被集成在一个紧凑,独立的设备中。CPU 负责执行程序,输入部分从现场设备中采集信号,输出部分则输出控制信号,驱动外部负载.从 CPU 模块的功能来看, CPU

水温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汇总

水温控制系统(B题) 摘要 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电热水器,饮水机和电饭煲之类的家用电器在保温时,由于其简单的温控系统,利用温敏电阻来实现温控,因而会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但是利用AT89C51 单片机为核心,配合温度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显示电路,输出控制电路,故障报警电路等组成的控制系统却能解决这个问题。单片机可将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水温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并显示于1602显示器上。该系统具有灵活性强,易于操作,可靠性高等优点,将会有更广阔的开发前景。 水温控制系统概述 能源问题已经是当前最为热门的话题,离开能源的日子,世界将失去一切颜色,人们将寸步难行,我们知道虽然电能是可再生能源,但是在今天还是有很多的电能是依靠火力,核电等一系列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所产生,一旦这些自然资源耗尽,我们将面临电能资源的巨大的缺口,因而本设计从开源节流的角度出发,节省电能,保护环境。 一、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水温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对象为 1 升净水,容器为搪瓷器皿。水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由人工设定,并能在环境温度降低时实现自动控制,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不变。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温度设定范围为:40~90℃,最小区分度为1℃,标定温度≤1℃。 (2)环境温度降低时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1℃。 (3)能显示水的实际温度。 第2页,共11页

2、发挥部分 (1)采用适当的控制方法,当设定温度突变(由40℃提高到60℃)时,减小系统的调节时间和超调量。 (2)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0.2℃。 (3)在设定温度发生突变时,自动打印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4)其他。 一系统方案选择 1.1 温度传感器的选取 目前市场上温度传感器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选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此类温度传感器线性度、稳定性等方面性能都很好,但其成本较高。 方案二:采用热敏电阻。选用此类元器件有价格便宜的优点,但由于热敏电阻的非线性特性会影响系统的精度。 方案三: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DS18B20是DALLAS公司生产的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3引脚TO-92小体积封装形式;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可编程为9位~12位A/D转换精度,测温分辨率可达0.0625℃,被测温度用符号扩展的16位数字量方式串行输出远端引入。此器件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线形度好、性能稳定等优点其各方面特性都满足此系统的设计要求。 比较以上三种方案,方案三具有明显的优点,因此选用方案三。 1.2温度显示模块 方案一:采用8个LED八段数码管分别显示温度的十位、个位和小数位。数码管具有低能耗,低损耗、寿命长、耐老化、对外界环境要求低。但LED八度数码管引脚排列不规则,动态显示时要加驱动电路,硬件电路复杂。 方案二:采用带有字库的12864液晶显示屏。12864液晶显示屏具有低功耗,轻薄短小无辐射危险,平面显示及影像稳定、不闪烁、可视面积大、画面

温度控制系统测试.

温度控制系统测试 实验目的 1.在自动控制理论实验基础上,控制实际的模拟对象,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掌握闭环控制系统的参数调节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实验设备 1.自动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装置; 2.数字式万用表、示波器(自备); 3.温度对象、控制对象。 实验原理 图 1 温度控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由给定、PID调节器、可控硅调制(使用全隔离单相交流调压模块)、加温室(采用经高速风扇吹出热风)、温度变送器(PT100输入0-100°输出2-10V电压)和输出电压反馈等部分组成。在参数给定的情况下,经过PID运算产生相应的控制量,使加温室里的温度稳定在给定值。 给定Ug由自动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实验面板单元U3的O1提供,电压变化范围为1.3V~10V。 PID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可控硅调制的输入信号,经控制电压改变可控硅导通角从而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作为对加温室里电热丝的加热信号。 温度测量采用PT100热敏电阻,经温度变送器转换成电压反馈量,温度输入范围为0~100℃,温度变送器的输出电压范围为DC2~10V。 根据实际的设计要求,调节反馈系数β,从而调节输出电压。

实验电路原理图 实验电路由自动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板上的运放和备用元件搭建而成,实验参考参数如下:R0=R1=R2=100KΩ,R3=100KΩ,R4=10M,C1=10uF,R5=430K。Rf/Ri=1;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 1.先将自动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面板上的电源船形开关均放在“OFF”状态。 2.利用实验板上的单元电路U9、U13和U15,设计并连接如图2所示的闭环系统。 图2 在进行实验连线之前,先将U9单元两个输入端的100K可调电阻均逆时针旋转到底(即调至最小),使电阻R0、R1均为100K; 将U15单元输入端的100K可调电阻逆时针旋转到底(即调至最小),使输入电阻R3的总阻值为100K;C1在U15单元模块上。R4取元件库单元上的10M电阻。R5取元件库单元上的的430K电阻; U13单元作为反相器单元,将U13单元输入端的100K可调电阻均顺时针旋转到底(即调至最大),使电阻Ri为200K;保证反馈系数为1。 注明:所有运放单元的+端所接的100K电阻均已经内部接好,实验时不需外接。 (1)将数据采集系统U3单元的O1接到Ug; (2)给定输出接PID调节器的输入,这里参考电路中Kd=0,R4的作用是提高PI调节器的动态特性。 (3)经过PID运算调节器输出(0~10V)接到温度的检测和控制单元的脉宽调制的

实验八单闭环温度恒值控制系统

实验八单闭环温度恒值控制系统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温度闭环控制的基本原理; 2.了解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3.学习温度PID控制参数的配置。 二、实验设备 1.THKKL-6型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 2.PC机1台(含软件“THKKL-6”、“keil uVision3”及“Easy 51Pro”); 3.51单片机下载线; 4.USB数据线。 三、实验原理 1.温度驱动部分 该实验中温度的驱动部分采用了直流15V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的原理与直流电机相同,直流24V经过PWM调制后加到加热器的两端。 2.温度测量端(温度反馈端) 温度测量端(反馈端)一般为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式利用传感元件的电磁参数随温度的变化的特性来达到测量的目的。例如将温度转化成为电阻、磁导或电势等的变化,通过适当的测量电路,就可达到这些电参数的变化来表达温度的变化。 在各种热电式传感器中,已把温度量转化为电势和电阻的方法最为普遍。其中将温度转换成为电阻的热电式传感器叫热电偶;将温度转换成为电阻值大小的热电式传感器叫做热电阻,如铜电阻、热敏电阻、Pt 电阻等。 铜电阻的主要材料是铜,主要用于精度不高、测量温度范围(-50℃~150℃)不大的的地方。而铂电阻的材料主要时铂,铂电阻物理、化学性能在高温和氧化性介质中很稳定,它能用作工业测温元件和作为温度标准。铂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0℃~630.74℃以内为Rt=R0(1+at+bt2) 式中Rt――温度为t ℃时的温度;R0――温度为0℃时的电阻; t――任意温度;a、b――为温度系数。 本实验系统中使用了Pt100作为温度传感器。 在实际的温度测量中,常用电桥作为热电阻的测量电阻。在如图15-1中采用铂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当温度升高时,电桥处于不平衡,在a,b两端产生与温度相对应的电位差;该电桥为直流电桥。

温度控制电路实验报告

温度控制电路实验报告 篇一:温度压力控制器实验报告 温度、压力控制器设计 实 验 报 告 设计题目:温度、压力控制器设计 一、设计目的 1 ?学习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的初步经验,掌握微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2.学会单片机模块的应用及程序设计的方法; 3?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利用赛思仿真系统,以MCS51单片机为CPU设计系统。 2?设计一数据采集系统,每5分钟采集一次温度信号、10分钟采集一次压力信号。并实时显示温度、压力值。 3.比较温度、压力的采集值和设定值,控制升温、降温及升压、降压时间,使温度、压力为一恒值。 4?设温度范围为:-10—+40°C、压力范围为0—100P&;升温、降温时间和温度上升、下降的比例为1°C/分钟,升压、降压时间和压力上升、下降的比例为10P"分钟。

5?画出原理图、编写相关程序及说明,并在G6E及赛思 仿真系统上仿真实现。 三、设计构思 本系统硬件结构以80C51单片机为CPU进行设计,外围扩展模数转换电路、声光报警电路、LED显示电路及向上位PC机的传输电路,软件使用汇编语言编写,采用分时操作的原理设计。 四、实验设备及元件 PC机1台、赛思仿真系统一套 五、硬件电路设计 单片微型计算机又称为微控制器,它是一种面向控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使用80C51来构成各种控制系统,可大大简化硬件结构,降低成本。 1.系统构架 2.单片机复位电路 简单复位电路中,干扰易串入复位端,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单片机的错误复位,但会引起内部某些寄存器的错误复位,故为了保证复位电路的可靠性,将RC电路接斯密特电路后再接入单片机和外围IC的RESET引脚。 3.单片机晶振电路 晶振采用12MHz,即单片机的机器周期为1卩so 4.报警电路

单闭环温度恒值控制

单闭环温度恒值控制 姓名: 学号: 班级: 实验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温度控制的基本原理。 2.了解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3.学习温度PID控制参数的配置。 二、实验设备 1.THBCC-1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 2.THBXD数据采集卡一块(含37芯通信线、16芯排线和USB电缆线各1根)。 3.PC机1台(含软件“THBCC-1”)。 三、实验内容 1.设计并实现具有一个积分环节的二阶系统的最少拍控制。 2.设计并实现具有一个积分环节的二阶系统的最少拍无纹波控制,并通过混合仿真实验,观察该闭环控制系统输出采样点间纹波的消除。 四、实验原理 1.温度驱动部分 该实验中温度的驱动部分采用了直流15V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的原理与直流电机相同,直流15V经过PWM调制后加到加热器的两端。 2.温度测量端(温度反馈端) 温度测量端(反馈端)一般为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式利用传感元件的电磁参数随温度的变化的特性来达到测量的目的。例如将温度转化成为电阻、磁导或电势等的变化,通过适当的测量电路,就可达到这些电参数的变化来表达温度的变化。 在各种热电式传感器中,已把温度量转化为电势和电阻的方法最为普遍。其中将温度转换成为电阻的热电式传感器叫热电偶;将温度转换成为电阻值大小的

热电式传感器叫做热电阻,如铜电阻、热敏电阻、Pt 电阻等。 铜电阻的主要材料是铜,主要用于精度不高、测量温度范围(-50℃~150℃)不大的的地方。而铂电阻的材料主要时铂,铂电阻物理、化学性能在高温和氧化性介质中很稳定,它能用作工业测温元件和作为温度标准。铂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0℃~630.74℃以内为 Rt=R0(1+at+bt2) 式中Rt――温度为t ℃时的温度;R0――温度为0℃时的电阻; t――任意温度;a、b――为温度系数。 该实验系统中使用了Pt100作为温度传感器。 在实际的温度测量中,常用电桥作为热电阻的测量电阻。在如图15-1中采用铂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当温度升高时,电桥处于不平衡,在a,b两端产生与温度相对应的电位差;该电桥为直流电桥。 3.温度控制系统与实验十三的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相类似,虽然控制对象不同,被控参数有差别,但对于计算机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却是大同小异,都有相同的工作原理,共同的结构及特点。 五、温度测量及放大电路图和温度控制系统的框图

温度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前言 温度是一种最基本的环境参数,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检测温度。传统的方式是采用热电偶或热电阻,但是由于模拟温度传感器输出为模拟信号,必须经过AD 转换环节获得数字信号后才能与单片机等微处理器接口,使得硬件电路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近年来,美国DALLAS公司生产的DSI18B20为代表的新型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以其突出优点广泛使用于仓储管理、工农业生产制造、气象观测、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温度传感器的种类日益繁多,数字温度传感器更因适用于各种微处理器接口组成的自动温度控制系统具有可以克服模拟传感器与微处理器接口时需要信号调理电路和A/D转换器的弊端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电子测温计、医疗仪器等各种温度控制系统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数字温度传感器有DS1820、MAX6575、DS1722、MAX6635等. 智能温度传感器(亦称数字温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的。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ATE_)的结晶.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多种智能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智能温度传感器内部包含温度传感器、A/D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存储器(或寄存器)和接口电路.有的产品还带多路选择器、中央控制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智能温度传感器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MCU),并且可通过软件来实现测试功能,即智能化取决于软件的开发水平。 为了准确获取现场的温度和方便现场控制,本系统采用了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利用LED数码管显示温度,利用DS18B20检测当前的温度值,通过和设定的参数进行比较,若实测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则通过555定时器产生频率可变的报警信号,若实测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加热电路自动启动,到达设定温度后停止。在软件部分,主要是设计系统的控制流程和实现过程,以及各个芯片的底层驱动设计已达到所要求的功能。在近端与远端通信过程中,采用串行MAX232标准,实现PC机与单片机间的数据传输。

5.2 闭环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1)

如图所示是JN6201集成电路鸡蛋孵化温度控制器电路图,根据该原理图完成1~3题。 1.该电路图作为控制系统的控制(处理)部分是IC JN6201,当JN6201集成输出9脚长时间处于高电平,三极管V2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释放,电热丝通电加热。 2.安装好调试时,先将温度传感器Rt1放入37℃水中,调整电位器Rp1,使继电器触点J-2吸合,再将温度传感器Rt2放入39℃水中,调整Rp2,使继电器触点J-2释放。 3.调试时发现,不管电位器Rp1和Rp2怎么调,继电器J 始终吸合,检查电路元器件安装和接线都正确,用万用表测三极管V2集电极电位,在不同的调试状态分别为2.8V 和0V ,可知电路发生故障的原因是( B ) A.二极管V6内部断路 B.三极管V3内部击穿(短路) C.电阻R4与三极管V3基极虚焊 D.继电器线圈内部短路 如图所示是运算放大器鸡蛋孵化温度控制器电路图,根据该原理完成4~6题。 4.该电路作为控制系统的输出部分是继电器J 、电热丝等,当电路中集成运放2脚的电位低于3脚的电位,三极管V3处于饱和状态,继电器J 吸合,电热丝通电加热。 上限 V2饱和导通时候Uce 电压降0.2V ,所以留下来给集电极2.8V ,截止时候0V

5.安装好后调试时,将温度传感器Rt 放入39℃水中,调R4,使电压U2=U3,集成运放输出端6脚的电压为0V ,电路实现39℃单点温度控制。 6.调试时发现,将温度传感器Rt 放入高于39℃水中,继电器吸合;将温度传感器Rt 放入低于39℃水中,继电器释放,出现该故障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 A.集成运放2脚与3脚接反 B.二极管V4接反 C.电阻R2断路 D.三极管V3损坏 如图所示是晶体管组成的水箱闭环电子控制系统电路,根据该原理图完成7~9题。 7.该电路作为控制系统被控对象的是水箱内的水,水箱的水位从a 点降到b 点的过程中,三极管V1处于饱和状态,三极管V2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触点J-1处于吸合状态。 8.安装调试时,将三个水位探头按图中的高低放入空玻璃杯中,如果电路正常,电路通电后,继电器J 吸合;向玻璃杯中加水,到达a 点时,继电器J 释放;接着将玻璃杯中的水排出,水位降到b 点以上时,继电器J 释放;水位降到b 点以下时,继电器J 吸合。 9.调试时发现,玻璃杯中的水位在b 点以下时,继电器J 就吸合;水位加到b 点,继电器J 就释放。出现该故障现象的原因是( D ) A.继电器J 没用 B.三极管V1损坏 C.二极管V3接反 D.电路没接J-1触点,b 点直接接到了电阻R1 如图所示是555集成电路组成的水箱水位闭环电子控制系统电路图, (第4~6题) (第7~9题) R4 10k ?R5 4.7k R3 4.7k

试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

THKKL-6型 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 Control Theory & Computer Control-based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Case 实验指导书

目录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书 (1) 第一章系统概述 (1) 第二章硬件的组成及使用 (2) 第二部分实验指导书 (5) 第一章控制理论实验 (5)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5)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高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线性定常系统的稳态误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线性定常系统的串联校正...........................................................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典型非线性环节的静态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九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一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二具有内部模型的状态反馈控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三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四采样控制系统的动态校正.......................................................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A/D与D/A转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数字滤波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离散化方法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数字PID调节器算法的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串级控制算法的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解耦控制算法的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最少拍控制算法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具有纯滞后系统的大林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九线性离散系统的全状态反馈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模糊控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一具有单神经元控制器的控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二二次型状态调节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三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四步进电机转速控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片机课程设计(温度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题目: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姓名: 学院: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5月31日 摘要: (3) 一、系统设计 (3) 1.1 项目概要 (3) 1.2设计任务和要求: (4) 二、硬件设计 (4) 2.1 硬件设计概要 (4) 2.2 信息处理模块 (4) 2.3 温度采集模块 (5) 2.3.1传感器DS18b20简介 (5) 2.3.2实验模拟电路图 (7) 2.3.3程序流程图 (6) 2.4控制调节模块 (9) 2.4.1升温调节系统 (9) 2.4.2温度上下限调节系统 (8) 2.43报警电路系统 (9) 2.5显示模块 (12) 三、两周实习总结 (13) 四、参考文献 (13) 五、附录 (15)

5.1原理图 (15) 摘要: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温度是常用的测量被控因素。本设计是基于51单片机控制,将DS18B20温度传感器实时温度转化,并通过1602液晶对温度实行实时显示,并通过加热片(PWM波,改变其占空比)加热与步进电机降温逐次逼近的方式,将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通过按键调节温度报警区域,实现对温度在0℃-99℃控制的自动化。实验结果表明此结构完全可行,温度偏差可达0.1℃以内。 关键字:AT89C51单片机;温控;DS18b20 一、系统设计 1.1 项目概要 温度控制系统无论是工业生产过程,还是日常生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低或过高的温度环境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对机器和工作人员的寿命产生严重影响,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给生活生产带来许多利的因素,基于AT89C51的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与传统的温度控制相比具有操作方便、价价格便宜、精确度高和开展容易等优点,因此市场前景好。

实验十五 单闭环温度恒值控制系统

实验十五单闭环温度恒值控制系统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温度闭环控制的基本原理; 2.了解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3.学习温度PID控制参数的配置。 二、实验设备 1.THBCC-1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 2.THBXD数据采集卡一块(含37芯通信线、16芯排线和USB电缆线各1根) 3.PC机1台(含软件“THBCC-1”) 三、实验原理 1.温度驱动部分 该实验中温度的驱动部分采用了直流15V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的原理与直流电机相同,直流15V经过PWM调制后加到加热器的两端。 2.温度测量端(温度反馈端) 温度测量端(反馈端)一般为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式利用传感元件的电磁参数随温度的变化的特性来达到测量的目的。例如将温度转化成为电阻、磁导或电势等的变化,通过适当的测量电路,就可达到这些电参数的变化来表达温度的变化。 在各种热电式传感器中,已把温度量转化为电势和电阻的方法最为普遍。其中将温度转换成为电阻的热电式传感器叫热电偶;将温度转换成为电阻值大小的热电式传感器叫做热电阻,如铜电阻、热敏电阻、Pt 电阻等。 铜电阻的主要材料是铜,主要用于精度不高、测量温度范围(-50℃~150℃)不大的的地方。而铂电阻的材料主要时铂,铂电阻物理、化学性能在高温和氧化性介质中很稳定,它能用作工业测温元件和作为温度标准。铂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0℃~630.74℃以内为Rt=R0(1+at+bt2) 式中Rt――温度为t ℃时的温度;R0――温度为0℃时的电阻; t――任意温度;a、b――为温度系数。 该实验系统中使用了Pt100作为温度传感器。 在实际的温度测量中,常用电桥作为热电阻的测量电阻。在如图15-1中采用铂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当温度升高时,电桥处于不平衡,在a,b两端产生与温度相对应的电位差;该电桥为直流电桥。 4.温度控制系统与实验十三的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相类似,虽然控制对象不同,被控参数有差别,但对于计算机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却是大同小异,都有相同的工作原理,共同的结构及特点。 四、实验步骤 1、实验接线 1.1 用导线将温度控制单元24V的“+”输入端接到直流稳压电源24V的“+”端; 1.2 用导线将温度控制单元0~5V的“+”输入端接到数据采集卡的“DA1”的输出端,同时将温度变送器的“+”输出端接到数据采集卡的“AD1”处; 1.3打开实验平台的电源总开关。 2、脚本程序的参数整定及运行

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汇编)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 2010 – 2011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日期:2010年11月17日

目录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3) 三、总体设计思想 (3) 四、系统框图及简要说明 (4) 五、单元电路设计(原理、芯片、参数计算等) (4) 六、总体电路 (5) 七、仿真结果 (8) 八、实测结果分析 (9) 九、心得体会 (9) 附录I:元器件清单 (11) 附录II:multisim仿真图 (11) 附录III:参考文献 (11)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作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基本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和调试的方法,增加集成电路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学完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后,应进行课程设计,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会设计小型电子系统的方法,独立完成系统设计及调试,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有所创新,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日后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设计,掌握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完成系统的组装及调试工作;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工程质量意识,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教师应事先准备好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查阅手册和有关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取、安装调试等环节,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的实验调试,提高动手能力。 (4)综合应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任务。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一)课程设计名称 设计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任务 要求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测量温度的测量控制系统,测量温度范围:室温0~50℃,测量精度±1℃。 2、技术指标及要求: (1)当温度在室温0℃~50℃之间变化时,系统输出端1相应在0~5V之间变化。 (2)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 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 三、总体设计思想 使用温度传感器完成系统设计中将实现温度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这一要求,该器件具有良好的线性和互换性,测量精度高,并具有消除电源波动的特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这些特性,实现从温度到电流的转化;但是,又考虑到温度传感器应用在电路中后,相当于电流源的作用,产生的是电流信号,所以,应用一个接地电阻使电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转化为电压信号。接下来应该是对产生电压信号的传输与调整,这里要用到电压跟随器、加减运算电路,这些电路的实现都离不开集成运放对信号进行运算以及电位器对电压调节,所以选用了集成运放LM324和电位器;最后为实现技术指标(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中的要求,选用了555定时器LM555CM。 通过以上分析,电路的总体设计思想就明确了,即我们使用温度传感器AD590将温度转化成电压信号,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集成运放电路,使表示温度的电压放大,从而线性地落在0~5V这个区间里。最后通过一个555设计的电路实现当输出电压在2与3V这两点上实现输出高低电平的变化。

最新过程控制工程模拟试卷(含答案)

《过程控制工程》考试试题 一、填空(20分) 1、定值控制系统是按()进行控制的,而前馈控制是按()进行控制的;前者是()环控制,后者是()环控制。前馈控制一般应用于扰动()和扰动()与扰动()的场合。 2、串级控制系统能迅速克服进入()回路的扰动,改善()控制器的广义对象特性,容许()回路内各环节的特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而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控制品质。 二、试写出正微分与反微分控制作用的传递函数,画出它的阶跃响应,并简述各自的应用场合。(15) 三、前馈控制适用于什么场合?为什么它常与反馈控制构成前馈—反馈控制 系统?对于扰动至测量值通道的传递函数为,控制作用对测量通 道的传递函数为的前馈—反馈控制系统,试求前馈控制规律 。(20分) 四、甲的正常流量为240kg/h,仪表量程为0~360kg/h;乙的正常流量为120NM3/h,仪表量程为0~240NM3/h。设计控制乙的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画出流程图并计算引入开方运算与不引入开方运算所分别设置的比值系数。(15分)

五、如图示的加热炉,采用控制燃料气的流量来保证加热炉出口温度恒定。(20分) 1、总进料量是主要扰动且不可控扰动时,设计合理的控制方案,并作简要说明。 2、当燃料气阀前压力是主要扰动且不可控扰动时,设计合理的控制方案,并作简要说明。 六、APC的涵义是什么?它主要包括哪些控制系统?(10分) 一、答: 1.定值控制系统是按(偏差)进行控制的,而前馈控制是按(扰动)进 行控制的;前者是(闭)环控制,后者是(开)环控制。前馈控制一般应用于扰动(可测)和扰动(显著)与扰动(频繁)的场合。

2.串级控制系统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的扰动,改善(主)控制器 的广义对象特性,容许(副)回路内各环节的特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而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控制品质。 二、答: 理想微分作用:;。 由于理想微分作用对高频分量要有巨大的 放大能量,无法达到。因此,实际情况: ;阶跃响应曲线如图: 当时,为正微分作用;如果则为反微分作用;当时,为 的单纯比例作用。 1.微分作用可以使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幅值比增大,相位提前。微分作用量适当,可以使系统的稳定域度提高,最大偏差减小,回复时间缩短;对温度和成分控制系统,往往引入微 分控制。对真正的时滞,微分作用不能改善控制品质。对噪声大的对象,微分作用会把这些高频干扰放大的很厉害,将使系统的控制质量降低。因此,对流量和液位控制系统,一般不引入微分作用。如实必要,须先将测量信号滤波。 2.反微分作用常常用在噪声很大的流量系统控制。 三、答:

温度闭环控制电路设计

大连民族大学 温度闭环控制设计电路仿真 专业: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熊和艳 指导教师:吴宝春老师 完成时间:2015年4月26日

一、设计内容 1.通过运算差分放大电路将温度传感器的阻值变化转化为电压信号的变化放大。 2.利用A/D转换实现魔力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根据模拟电路部分电路原理计算得出最后电压与温度值的关系,并通过数码管显示温度的值,实现温度的测量。 3.并利用比较器来实现对温度的控制,通过设定温度上下限可使整个系统工作于一个限定的温度范围内。 4.报警设置,当被测温度超出温度范围时,进行相应的报警设。 5.学会系统仿真、测量和测试。 二、方案实现及设计思路 1.当温度小于等于20℃时,系统自动加热。 2.当水温高于或等于50℃时,系统停止加热。 3.并用数码管显示温度情况,水温测量用热敏电阻,加热、停止加热用不同的发光二极管。 4.系统流程图: 电路仿真及调试方案设计电路设计器件设计机构设计

方案设计:按照要求,将电路划分为若干模块,从而将一个大的系统划分为小的单元电路,并分配各单元模块要完成的任务,确定各模块间输入输出关系,最后决定各单元电路的组成方式。 电路设计:电路设计是按功能模块确定的单元电路设计。在该部分中,要详细拟定单元电路组成,性能指标及前后电路关系,明确采用的算法,理清思路。 器件设计:是在单元电路的结构确定后,根据单元电路的功能,确定具体器件型号及计算相应的系数,计算量较大。主要分为①阻容原件的设计;②分立元件的选择;③模拟集成电路的相关计算。 电路仿真测试:使用Proteus 软件仿真,争取实现各单元的具体功能。 三、设计方法及步骤 1.系统框图 ⑴信号调理模块 由于被测是温度,由设计要求,温度检测用热敏电阻。而热敏电阻将温度转化成电阻值的变化,故在系统中由信号调理电路作用是将温度的变化这样一个非电量转化成电信号,然后加以放大。以便后一温度显示 检测对象 信号调理 水温检测 加热、停止、状态显示 加热、停止检测

仪表实验报告——温度控制系统

实验四 温度控制系统(一)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环节和各环节的作用。 2. 观察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的作用,并比较其余差及稳定性。 3. 观察比例度3、积分时间T I 、微分时间T D 对控制系统(闭环特性)控制 品质的影 响。 二. 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 电动温度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一种,其作用是通过一套自 动控制装 置,见图4-1,使炉温自动维持在给定值。 图4-1温度控制系统 炉温的变化由热电偶测量,并通过电动温度变送器转化为 DDZ- n 型表的 标准信 号0?10mA 直流电流信号,传送到电子电位差计 XWC 进行记录,同 时传送给电动控制器 DTL ,控制器按偏差的大小、方向,通过预定控制规律 的运算后,输出0?10mA 直流电流信号给可控硅电压调整器 ZK-50,通过控 制可控硅的导通角,以调节加到电炉(电烙铁)电热元件上的交流电压,消 除由于干扰产生的炉温变化,稳定炉温,实现自动控制。 可控硅输出电压 o 干扰开关 电烙铁 电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观察系统各环节的结构、型号、电路的连接,熟悉可控硅电压调整器和电动控制器上各开关、旋钮的作用。 (二)控制系统闭环特性的测定: 在以下实验中使用以下具体数值:S 1(50%) , S 2(80%), T I i(50s), T I 2 (40s), T DI(30S)来观察比例与积分控制规律的作用 (1) 考察比例作用 将S置于某值50%记住S旋钮在S i的位置,积分时间置最大 (T I =max), 微分开关切向0,将干扰开关从“短”切向“干扰”, 产生一个阶跃干扰(此时为反向干扰) ,同时在记录仪的记录线上作一记 号,以记录阶跃干扰加入的时刻,观察并记录在纯比例作用下达到稳定 的时间及余差大小。 ( 2) 考察积分作用保持S S 1不变,置T I =T I 1,同时在记录仪的记录线上作一记号,以记录积分作用加入的时刻,注意观察积分作用如何消除余差, 直到过程基本稳定。 2.观测Pi 控制作用下的过渡过程 保持S 1, T I 1不变,将干扰开关从“干扰”切向“短”,产生一个正向阶跃干扰,观察过渡过程到基本稳定。 3. 考察S对余差的影响 置S = S 2 , T I =max ,将干扰开关从“短”切向“干扰”,产生一个反向阶跃干扰,同时在记录仪的记录线上作一记号,以记录阶跃干扰加入的时刻,观察并记录在纯比例作用下达到稳定的时间及余差大小。并与1(1)中S =S 1 时的余差相比较。 再加入积分作用T i =T i 1 以消除余差直到过程基本稳定。 4. 考察T i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置S = S 1 , T I =T I 2 ,将干扰开关从“干扰”切向“短”,产生一个正向阶跃干扰,同时在记录仪的记录线上作一记号,以记录阶跃干扰加入的时刻,观察过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