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年期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综述

青年期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综述

青年期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综述
青年期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综述

青年期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综述

发表时间:2018-07-12T14:52:05.4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6期作者:石瑾1 刘寅(指导老师)2 [导读] 青年心理的产生于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生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传统、教育。(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药理系\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麻醉医学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青年期是人一生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是一生中精力最充沛,有更多潜能和创造力的时期。青年期伴随着人格发展成熟、认知发展丰富和意志力自控力的增强,处于人生过度时期的青年由生理、心理幼稚阶段,向生理、心理成熟阶段发展,即由青少年过渡到成人。青年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青年期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会影响成年的各方面;青年期所交往的朋友可能会发展为终生朋友。青年期作为人生的“心理断乳期”,除了带来鼎盛的精力和创造力,由于青年的角色急剧转变和社会任务的担当,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研究青年期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青年期心理,把握青年时期的优势创造人生价值,防止青年期的心理不稳定对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关键词】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认知;发展辩证思维【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6-0003-02 1.青年期心理的发展普遍规律

1.1 青年期的心理产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规律青年心理的产生于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生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传统、教育、营养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形成了青年的心理状态,推动了青年的心理发展。这些诸多因素中,生物因素、生理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是青年心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是青年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1.2 青年心理发展的连续——阶段性规律青年期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青年期分为青年前期、青年中期和青年后期,每一阶段既是前一阶段的发展结果,又是后一阶段的开始。青年后期心理的成熟,正式青年前期及中期心理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在前期和中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年后期的稳定成熟有重要作用。

1.3 青年心理发展的可塑性规律

青年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其可塑性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青年对自我心理的可塑性。青年通过各科目的学习与思考,广泛参与社会活动积累人生经验,可以一定程度上巩固或重塑心理。第二,环境对青年心理有塑造作用。青年生活在人类社会环境中,必定会受到来自人际、社会发展与局势、社会政治、生产、文化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年心理的塑造起决定作用。青年应当有选择性地接受或远离社会环境的影响。

1.4 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层次性规律

青年心理发展的层次性应从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两方面进行阐述。对于心理发展方面,青年期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应的任务和发展要求,同一个体在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层次性;在心理卫生方面,由于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同青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应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时,应该对不同的心理层次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2.青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2.1 认知发展

2.1.1智力的发展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不依据人的文化知识经验的能力,如空间定向、知觉操作、运算速度、记忆、推理能力等。晶体智力,是指人通过掌握文化知识经验而形成的一种能力。人脑细胞是一种连续不断死亡且永不复增值的细胞,且人到20岁左右脑细胞的发育达到巅峰,根据脑细胞这一特点可知,人的流体智力自青年开始逐渐降低。而晶体智力一直相对保持稳定并呈上升趋势,因为人处于社会环境中,通过自身经历不断积累经验或通过自身学习,使晶体智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青年应在青年期加倍努力学习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1.2思维的发展青年期的思维主要表现在知识的应用上。辩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逐渐成为重要的思维形式。

2.1.2.1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学者帕瑞将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和约定性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是青年思维不断向缜密、辩证的成熟思维发展的体现。

2.1.2.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1)发展趋势:这一思维从初中一年级开始被掌握,初中三年级迅速发展,高中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已发展到趋于优势地位。(2)影响因素:①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②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③个性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2.1.2.3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思维监控能力是指把思维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能力。(1)随着年龄增长而迅速发展,发展速度比小学儿童快得多。(2)自我监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计划性、准备性、方法性和反馈性。(3)青年初期的思维自我监控能力已经接近成人水平。

2.2 人格逐渐成熟

2.2.1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2.2.1.1青年期自我意识的特点

(1)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2)自我概念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

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就好比一条蜿蜒的长河,时而激起奔腾的波涛,时而静静地流逝。人的发展也会有起有伏,有激流勇进,有平静流淌;循环往复,循规变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自身的发展,只有了解了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才能健康成长。心理的发展,就是我们人格的发展,只有健康的人格发展,才能塑造出健康的自我成长。 在这一章,我们将引用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对一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大家介绍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任务。 第一节各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一、婴儿期(0—1)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这个阶段的婴儿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者能以慈爱的方式来满足婴儿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的需要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婴儿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婴儿出生后会有种种的生理需求,要吃、要抱、要有人逗他说话,当他的这些需求获得了满足,就会对周围的人,尤其是照料他最多的母亲产生一种信任感,感到世界是可靠的,人是可靠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得不到成人应有的照料,婴儿一涉世就会对人和世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这一阶段要求培养婴儿的信任感,并不等于说不能有不信任感,而是说信任感要超过不信任感。 如果这一阶段发展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相反失败就会形成惧怕。 二、儿童期(1—3)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在这个阶段中。儿童迅速形成许许多多的技能。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控制儿童行为的精心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换言之,父母必须具有理智的忍耐精神,但仍然必须坚定地保证儿童的社会许可行为的发展。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父母鼓励、允许儿童做力所能及的行为,如吃饭、走路,儿童可以发展自主性;如果父母对幼儿尿床或尿裤子批评过多,就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

青年期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综述

青年期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综述 发表时间:2018-07-12T14:52:05.4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6期作者:石瑾1 刘寅(指导老师)2 [导读] 青年心理的产生于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生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传统、教育。(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药理系\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麻醉医学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青年期是人一生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是一生中精力最充沛,有更多潜能和创造力的时期。青年期伴随着人格发展成熟、认知发展丰富和意志力自控力的增强,处于人生过度时期的青年由生理、心理幼稚阶段,向生理、心理成熟阶段发展,即由青少年过渡到成人。青年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青年期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会影响成年的各方面;青年期所交往的朋友可能会发展为终生朋友。青年期作为人生的“心理断乳期”,除了带来鼎盛的精力和创造力,由于青年的角色急剧转变和社会任务的担当,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研究青年期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青年期心理,把握青年时期的优势创造人生价值,防止青年期的心理不稳定对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关键词】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认知;发展辩证思维【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6-0003-02 1.青年期心理的发展普遍规律 1.1 青年期的心理产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规律青年心理的产生于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生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传统、教育、营养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形成了青年的心理状态,推动了青年的心理发展。这些诸多因素中,生物因素、生理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是青年心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是青年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1.2 青年心理发展的连续——阶段性规律青年期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青年期分为青年前期、青年中期和青年后期,每一阶段既是前一阶段的发展结果,又是后一阶段的开始。青年后期心理的成熟,正式青年前期及中期心理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在前期和中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年后期的稳定成熟有重要作用。 1.3 青年心理发展的可塑性规律 青年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其可塑性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青年对自我心理的可塑性。青年通过各科目的学习与思考,广泛参与社会活动积累人生经验,可以一定程度上巩固或重塑心理。第二,环境对青年心理有塑造作用。青年生活在人类社会环境中,必定会受到来自人际、社会发展与局势、社会政治、生产、文化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年心理的塑造起决定作用。青年应当有选择性地接受或远离社会环境的影响。 1.4 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层次性规律 青年心理发展的层次性应从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两方面进行阐述。对于心理发展方面,青年期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应的任务和发展要求,同一个体在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层次性;在心理卫生方面,由于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同青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应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时,应该对不同的心理层次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2.青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2.1 认知发展 2.1.1智力的发展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不依据人的文化知识经验的能力,如空间定向、知觉操作、运算速度、记忆、推理能力等。晶体智力,是指人通过掌握文化知识经验而形成的一种能力。人脑细胞是一种连续不断死亡且永不复增值的细胞,且人到20岁左右脑细胞的发育达到巅峰,根据脑细胞这一特点可知,人的流体智力自青年开始逐渐降低。而晶体智力一直相对保持稳定并呈上升趋势,因为人处于社会环境中,通过自身经历不断积累经验或通过自身学习,使晶体智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因此,青年应在青年期加倍努力学习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1.2思维的发展青年期的思维主要表现在知识的应用上。辩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逐渐成为重要的思维形式。 2.1.2.1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学者帕瑞将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和约定性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是青年思维不断向缜密、辩证的成熟思维发展的体现。 2.1.2.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1)发展趋势:这一思维从初中一年级开始被掌握,初中三年级迅速发展,高中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已发展到趋于优势地位。(2)影响因素:①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②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③个性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2.1.2.3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思维监控能力是指把思维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能力。(1)随着年龄增长而迅速发展,发展速度比小学儿童快得多。(2)自我监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计划性、准备性、方法性和反馈性。(3)青年初期的思维自我监控能力已经接近成人水平。 2.2 人格逐渐成熟 2.2.1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2.2.1.1青年期自我意识的特点 (1)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2)自我概念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

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资料

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青年期有着丰富、复杂而又强烈的情感世界。他们的情绪体验来得快而强烈,但他们有一定的调节和克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使情绪表现具有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但较之成人还显得动荡多变,具有不稳定性,既想控制隐藏自己的情绪,又很难控制情绪高昂时的外部表现。随着年龄增加,担忧及种种想象中的恐惧增多,主要是事业、前途、经济、人事关系、婚姻、恋爱等。忧虑过甚会变成焦虑,焦虑过度可以变为极度紧张与神经质,对什么事都过度反应,也可变为极度淡漠,对什么事都不作反应。所以此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尤其应当引起注意。 而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不平衡性 青春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在这一时期,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 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

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意志品质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有人说,青少年既不是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3、自主性 青春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即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如果说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那么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

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

青年期有着丰富、复杂而又强烈的情感世界。他们的情绪体验来得快而强烈,但他们有一定的调节和克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使情绪表现具有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但较之成人还显得动荡多变,具有不稳定性,既想控制隐藏自己的情绪,又很难控制情绪高昂时的外部表现。随着年龄增加,担忧及种种想象中的恐惧增多,主要是事业、前途、经济、人事关系、婚姻、恋爱等。忧虑过甚会变成焦虑,焦虑过度可以变为极度紧张与神经质,对什么事都过度反应,也可变为极度淡漠,对什么事都不作反应。所以此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尤其应当引起注意。 而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不平衡性 青春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在这一时期,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 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心理过程的种种

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意志品质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有人说,青少年既不是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3、自主性 青春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即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如果说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那么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 4、进取性

青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青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青年期心理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青年期由于生理、社会环境、生活经历、认知调节、意志努力、情绪控制等因素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引起的心理特征的发展,我们称之为青年心理发展。由于青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具有动态的、交织的、复杂的特点,我们将从青年社会化、青年性心理、青年的自我意识、青年智力、青年的情绪、青年价值观、青年道德、青年性格、青年的恋爱和青年职业心理十个角度分别阐述。但是,这十个方面不是孤立发展的,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组成了青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青年社会化的发展特征 社会化是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一个新生儿只是结构功能最高级的生命有机体,它要成为社会的一员,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进行长期而复杂的学习,这个学习过程就是社会化。 1、在社会制约因素上,青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成人控制逐渐失去重要性,社会化的方式逐渐转化为内化; 2、在强化方式上,由儿童时的将成人的奖惩作为接受规则的动力到青年时受个人对环境的认识等内在因素的调节; 3、在榜样的选择上,由成人为其选择榜样到榜样由青年自己选择; 4、在社会化的承担者上,由儿童时的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为主逐渐转向青年时受朋友和媒体的影响为主。 正是由于这些变化的存在,才使青年社会化在延续儿童社会化的同时得到了提高。 二、青年性心理的发展 进入青春期以后,个体生理发育并引进第二性征突变以及心理上自我意识增强所形成的合力,促使了青年的性心理迅速发展。 一般将性心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其中女性比男性早1—2年) (1)疏远异性期(12—14岁)刚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迅速变化,性别差异日益明显和性意识、性动机的出现,便产生明显的性不安、羞涩甚至对自身的反感,对异性怀有神秘感和恐惧感,以前两小无猜的童伴开始疏远了。学校里男女界限分明,有时男女同学间的正常交往也遭到起哄和嘲笑。 (2)接近异性期(14—16岁)短暂的疏远和相斥之后,必然是渐浓的关注与接近。在初二、初三年级后逐渐明显。他(她)们常常以欣赏的心情和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异性的言谈和行为。男女青年开始注意异性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异性的好感。他们对异性的关注具有好奇性、试验性和盲目性。但实质上并不具有恋爱的感情深度和心理准备,也很少具有专一的恋爱对象。 (3)向往异性期(16—18岁)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向往和倾慕。这时的男女青年,往往以各种主动的方式对异性表示好感,希望得到对方的积极反应。这个阶段的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对特定异性的倾慕,但也有少数高中男女生开始倾慕特定的异性,出现了初恋。 (4)恋爱期(18岁以后)18岁以后,青年人身心的发展和丰富的社交活动,促使他们把对异性的情思逐步导向恋爱的轨道。这种恋爱已不是游戏性的恋爱,而是与结婚、未来的事业和家庭相联系的。 三、青年的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状况的意识。自我意识的成熟是青年心理成熟的本质因素之一。(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论) 1、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 刚出生的婴儿并不能够区分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东西,将自己的手指、母乳和玩具视为同样性质的东西。但在逐渐与外界事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婴儿开始从周围事物中分出自己、自己的器官和整个身体。 2、自我意识的产生阶段 2岁左右,儿童逐渐能够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分开。儿童意识到他所做的动作是他自己的动作,这些动作是由自己发动的,自己是活动的主体。随着语言的发展发生,活动和交际范围的扩大,“我”的概念逐渐明晰起来,儿童开始用自己的名字称呼自己。儿童从叫自己的名字过渡到用“我”称呼自己,这表明儿童已经完成从自己的表象向抽象飞跃,也标志着个体的自我意识确实产生了。这一阶段自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生理自我的发展上,儿童的行为与心理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青年期是指十五、十六岁--十七、十八岁这个年龄阶段。因为青年期一直要延续到二十五岁,所以又把这个时期叫作青年早期。 青年期在人的一生中是最宝贵的黄金时期。青年人精力充沛,富于创造力,充满热情,朝气蓬勃。青年期是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达到成熟,开始走向生活的时期。国外有的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看作是心理性的断乳期。所谓心理性断乳,就是指青年将要摆脱过去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关系,要求独立自主的活动。这种社会化的过程叫作心理性断乳。心理性断乳是受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的,对那些娇生惯养的青年来说,独立生活是比较困难的。 青年不仅生理上达到成熟,而且智力和个性的发展也逐渐达到成熟。青年期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是:(一)青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青年在学校学习的科目和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学了很多反映自然、社会和精神方面的系统的基本规律,这就要求青年具有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少年抽象逻辑思维还依赖于具体形象的支持,属于经验型的。青年由于学习很多抽象的理论,科学的定理和公式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等,这就促使他们理论型思维发展起来。但对很多青年来说,他们思维中的抽象概括、推理论证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具体的经验材料。青年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能力增强了,特别喜欢争论问题,愿意提出创见,不以现成答案为满足。他们对教师和别人的观点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说服力的逻辑论证。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二)青年的交往与情感生活。在少年期,由于成熟感的产生,从而引起少年与成人交往中的冲突现象,在青年期仍在继续着。有些青年往往把内心世界,自己的情绪体验对长一辈的父母等人长期地隐蔽起来。他们认为最了解自己的是年龄相仿的同辈朋友、同学和伙伴,而不是父母。 青年对待同志关系、友谊、爱情的态度有了改变。少年渴望与同龄人的交往和共同活动,这已成为他们的需要。少年只要参加到集体生活中去和朋友在一起,就感到满足。而青年更关心的是在集体中有一定威信和权威,如果一个青年在集体中没有威信,没有一定的地位,他就会感到忧虑和不安。青年对个人亲密友谊的需要急剧地增长起来。他们产生了愿意交换自己的体验和倾心相谈的需要。因此,青年的友谊比少年更稳固、更深刻了,有的青年和知心朋友的友谊能保持终生。如果青年和同班同学关系不好或友谊破裂,都能引起痛苦的体验。孤独的体验对青少年来说,都是沉重的,不可忍受的。这就不可避免地推动他们到校外去寻找朋友和伙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帮伙集团往往是很复杂的,在那些乌合的帮伙中有“威信”的人常常是那些表现不好的青年。所以,教师和家长都要十分重视良好班级集体的建立,注意青少年的校外活动,组织他们参加少年宫、俱乐部、图书室以及拥军优属、义务劳动等有益的活动。在青年期除了相同性别的伙伴之间的友谊外,友谊的相互关系也扩大了,不同性别的男女青年之间的相互关系活跃起来,有的还能发展成爱情。所以,两性相互关系问题,在青年期已成为重要的教育问题。 (三)青年的世界观和理想。青年期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奠定世界观的基础在童年就已开始。当儿童养成一定的道德习惯、道德情感和以后形成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时候,就在为世界观的形成打下了基础。青年世界观的形成是和他们所学的科学内容有关的。通过各科的学习使青年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把这些积累起来的知识进行概括和系统化就形成了世界观。但是,世界观的形成不单是理论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和人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密切联系着的。世界观总是要落实到对未来生活的理想和将来生活道路的选择上。少年的理想多是一些具体的形象,并带有幻想的成分。而青年更多地是一些概括的较实际的理想。青年的理想比较现实,他们向往未来,从而使眼前的学习与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联系起来。他们评价教学过程,着眼于对他们前途有什么用处。但是,也有些青年,对未来缺乏正确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对眼前的学习也就缺乏动力和兴趣。父母、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对于培养青年的科学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都负有重大责任。 (1)能对“自我”作出适当评价。心理学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区分“自我”和“非我”称之为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的人,能在相互对比和别人的评价中,不断校正对自己的认识,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我能力、品质作出适度的评价,既不过高地估计自己,又不过低地估计自己。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特征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特征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在躯体和心理方面呈现快速的发展。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特征有哪些呢? 一、性心理 随着性生理的发育,青少年的性心理也随之发展。如何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而健康发展,是青少年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如何按生理性别角色去讲话、动作、穿着,怎样才能引起异性的好感与喜欢,如何与异性朋友结交相处等等,是青少年必须去学习并且建立的“心理性别”。只有“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相一致,才能完全定义为男性或女性。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也常是青少年产生烦恼和压力的来源。 二、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平衡 在青春期到来时,青少年在躯体和心理方法呈现快速的发展。表现为身体急剧的生长和变化。肌肉、骨等组织全面地急剧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第二性征逐渐显露。随着身体的发育,青少年必须适应发展中的新自我,同时还必须适应别人对于他的新形象所表现出的反应。然而,由于身心方面的成长不一定能平衡发展。因此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在"幼稚"与"成熟"的尺度上会有大幅度的徘徊。 三、实现同一性 (一)实现自我的同一: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变化和性成熟的过程,逐渐产生一些新的体验,也感到周围人对他们的新的反应。他们将力求发现自己现在真实情况以及将来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伙伴的来往,新的社会关系的产生,也使他们扩大了自我活动、自我探索的空间。他们也要弄清世界是什么样子?社会又是什么等。在这种不断认识和探索中,使理想的我逐步接近现实的我,使自我意识达到积极的统一。 (二)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发展:青少年早期的价值和道德标准主要来自父母,他们的自尊感基本上来自父母对他们的看法。当进入中学这个较广阔的世界以后,同伴群体的价值

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心理特征(李伟胜)

“三期”心理学 童年期(6、7岁-11、12岁) (一)童年期的总特征 发展速度:这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心理上一般也没有十分尖锐的自我冲突。 发展性质:儿童开始掌握积累人类文化的主要工具书面语言……儿童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地学习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与知识,开始较有目的地认识外部世界。……另一方面,童年期是儿童承担社会义务的起点。…… 交往范围:此外,儿童在童年期的交往范围扩大,他在不同的活动和情境中属于不同的群体,担任不同的角色。 综合上述三方面,我们把童年期看作是儿童超越家庭范围的社会化的起始阶段,也是儿童因角色、活动、他人评价的多样化而引起的对自发形象反尽的开始时期,或称为整体性的自我意识的萌生时期。 (二)童年期的教育 核心任务: 帮助儿童学会学习并热爱学习;学会在特殊的社会环境——学校中生活并热爱学校、集体,做学校、集体的小主人,为今后的学习和形成积极的、有所作为的人生态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方面: 除教学内容外,读、写、算和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信心的发展与能否克服困难密切相关,也与教师的评价相关。 道德品质: 关键是要认真做到言行一致、校内外一致。……只有真正涉及到道德情感、意志与行为习惯的发展时才能产生真实的效果。 学生活动: 组织与安排好儿童的课余、校外活动,发挥班级集体、儿童组织的作用,在儿童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从“童年期”到“少年期” 童年期主要奠定的是把握外部世界的基础 少年期则主要奠定对自己内部世界把握的基础。 ——这是个体内在力量生成的重要阶段,是新的主体诞生前不可缺少的孕育期,也是人生过程中由单纯对外部世界探究到关注内部世界变化的转折期。 少年期(12、13岁-15、16岁)

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特点

第二章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特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3.知道青春期的卫常识。 (二) 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2、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表演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 1.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习惯。 2.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3.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青春期身体变化及青春期心理卫生 三、教学课时:1 四、具体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青春期是人生关键时期,是人生过渡时期,走好青春期,是未来成功的基石。 在座的同学们有的已经步入了青春期,有的即将步入青春期。有人说,青春期是花季、是雨季。所有关心你的人们会说,你们不要被鲜花陶醉,不要被暴雨打湿,你们要用理智迎接这花季雨季。理智思考之时是你长大之时。人来到世界上,要走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把握好每个时期是你一生的成功。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通常把10岁至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这一期间,不论男孩或是女孩,在身体内外都发生许多巨大而奇妙的变化。因此,掌握和了解这一时期身体内的变化,对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进入青春期,意味着我们正在逐渐长大。伴随着我们的成长,除了身体上会有很多的变化,比如:声音的变化、身体快速长高、体毛的变化、青春痘的出现等等外,还会伴随着心理的变化,比如:觉得自己成熟了,还觉得自己要独立了,对异性发生了兴趣,有了自己的烦恼等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它,对于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设法去解决它,还一个潇洒自然的我,为自己的成长而自豪! 青春期的一些表现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主要表现在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 你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青春期有哪些特点呢? 一)、青春期特点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本章提示 本章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及相关理论的内容介绍,是发展心理学内容板块又一出题重点,考生首先要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个宏观的了解,如青少年心理发展分那几个阶段,分哪几方面,各个阶段主要发展的内容有哪些基本的特征,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在此基础上还要掌握相关的重要概念及理论,同时还要与儿童心理发展对比起来复习,形成知识脉络,便于理解和记忆。 第一节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概述 青少年期一般指11、12岁至17、18岁,相当于中学阶段的中学生,中学阶段又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约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左右的时间。 初中阶段又称为少年期。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年时间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初中生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其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平稳,由此而造成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矛盾和表现,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从14、15岁到17、18岁,高中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在生理发育上已达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二)一般特点 总的来说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表现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 ?过渡性,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的过渡时期,在这过程中,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也有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特点。 ?闭锁性,内心世界逐步复杂,从开放转向闭锁,开始谨慎地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 ?社会性,比起儿童来说,青少年期的心理带有较大的社会性,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更多的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及其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动荡性,青少年思想敏感,叛逆,容易走极端,打架、斗殴等不良品行容易出现在这一阶段。 这些一般特点具体说来可以从青少年的思维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及情绪发展上体现出来。 首先,思维的发展,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及形式逻辑思维的出现,能用假设、逻辑推理及逻辑法则解决问题;高中生阶段形式逻辑迅速发展,个体各种思维能力已经接近成人,尤其是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已占优势地位。 其次,个性发展,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发展的飞跃时期,个体自我意识高涨,到了高中阶段,自我意识呈现独立、成分分化等特点,关注自己个性,有较强的自尊心和道德意识。 再次,社会性发展,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再度进入“自我中心”,同时产生了学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交友范围缩小,同时,由于独立意识的增强,与老师、父母等成人关系矛盾加大。

浅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浅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阶段是表少年长身体、学知识、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正确把握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对于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当代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有哪些特点呢?笔者浅谈如下: 一、情感丰富、强烈,但欠成熟稳定,容易冲动失衡。 进入青少年期后,情感逐步变得丰富、活跃,富有感染力,很容易动感情,这是本期重要的心理特征。一部动人的影视片,一本迷人的小说或一场精彩的演讲,常使中学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不已。这是青少年情感特征和大脑兴奋性增强的反映。 青少年中学生脱离儿童期幼稚型情感,逐步从低级、单纯、较为原始的情感活动向高级、复合型、社会性情感发展。具有一定的群体感、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向往美好理想的复杂情感。这是进入青春期教育和道德、理想、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心理基础。 但也应该指出,青少年期情感活动常表现出不稳定,欠成熟,容易冲动失衡的特点。遇到生活中的矛盾,感到不满和委屈时容易激动发怒,呈现出激情爆发状态,男生比女生更为明显。少数男生尤为突出,他们往往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争吵、谩骂、斗殴、甚至一气之下酿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尽可

能将青少年间发生的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 二、兴趣广泛,爱玩好动,广交朋友,由于缺乏鉴别能力,判断力和选择力不强,容易感染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青少年期的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故积极参加自己所喜爱的文体活动,群览博阅,从事一种或多种适合自己兴趣的课余活动。 大多数青少年都有自己的一定交友范围。一般都有几个彼此无话不说,非常投机的知心朋友,伙伴朋友之间讲究信义,常常将朋友利益高于家长、教师和社会集体利益,容量讲“哥儿们义气”、“姐妹交情”,因此,我们在交友问题上必须对青少年中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鉴别、判断、选择能力较差,对现实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影响难以比较和正确选择:是非、美丑、良莨、荣辱、勇敢与强暴,高尚品质与低级趣味、友谊和义气、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律、诚实与虚伪等。少数学生不顾社会利益,法制观念淡薄,搞结帮团伙活动,结果走向歧途。 三、意志逐步确立,但还处于不很完善、不很稳定的状态之中。 坚毅顽强的意志是青少年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表现为:(1)具有自觉性。大多数中学生和自己小学阶段相比,自觉性明显得到增强,自觉遵规守纪、自觉学习和劳动,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的各项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 根据发展心理学,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初中阶段相当于少年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的高中阶段相当于青年初期。两者合在一起,即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阶段,就成为青少年期。那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何特点呢?国际心理学的文献往往是从青少年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的。我国发展心理学对青少年特点的研究,也是围绕这三个方面的特点而展开的。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和讨论青少年生理、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变化特点,为未成年人,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提供心理学依据。 一、青少年期的生理发展变化 青少年期的生理变化,是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既不同于儿童,又不同于成人。它的最大特点是生理上蓬勃的成长,急骤的变化。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其生理发育时快时慢。有两个阶段处于增长速度的高峰期,一个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另一个就是青春发育期。在科学上称“人生的两次高峰”。 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多样而又十分显着的,但归结起来,不外是身体外形、内脏机能和性的成熟等三类变化,总称为“三大变化”。这“三大变化”都具有可塑性。如果以20世纪90年代和60年代研究指标相比,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不仅提高了,男、女青少年性成熟的平均年龄提前了近两岁,而且脑电波α波的发展也明显超过60年代的水平。就平均频率而言,90年代6岁被试α波的平均频率就达到了60年代10岁被试的发展水平;9—10岁的被试则达到了12—13岁被试的发展水平。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各项生理指标都表现出超前趋势。 (一)身体外形剧变(略) (二)生理机能,特别是脑和神经的变化(略) (三)性器官与性功能的成熟(略) 二、青少年认知的发展 青少年认知发展到底有哪些特点?按我们自己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整个青少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 什么叫抽象逻辑思维?一般认为,它是一种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这种思维具有五方面的特征:一是通过假设进行思维。二是思维具有预计性。三是思维形式化。四是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的明显化。五是思维能跳出旧框框。任何思维方式都可以导致新的假设、理解和结论,其中都可以包含新的因素。从青少年开始,由于上述五个变化,思维必然更有新意,即跳出旧框框。于是从这个阶段起,创造性思维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青少年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青少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在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青年初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他们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在青年初期的思维过程中,它既包括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也包括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也就是从具体提升到理论,又用理论指导去获得知识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思维的过渡型,即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于是,抽象与具体获得了高度的统一,抽象逻辑思维也获得高度的发展。这种转化的关键期在初中二年级,约十三四岁。从初二开始,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即由经验型水平

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青春期初中学生身心发展问题是初中生培养中的重要问题。鉴于青春期初中学生身心发展问题的重要性,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夏海鹰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青春期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专题讲座。讲座就何谓青春期、青春期发育的特点与类型、青春期的性发育与性心理发展、青春期的自我意识与情绪变化、青春期的叛逆、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行为偏差、青春期人际交往的特点、寄宿制学生青春期的不良心理及引导等进行阐释,以期对初中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首先,就何谓青春期和大家进行了探讨。青春期是指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被称为“人生历程的十字路口”,它既与儿童有别,又与成人不同。贯穿青春期的最大特征是性发育的开始并逐步完成,与此同时男女在心理方面的最大变化也反映在性心理领域。在我国,一般把12~18岁这一年龄段看作是青春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将10-20岁定义为青春期。因此,掌握和了解这一时期心理的变化,对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其次,探讨青春期发展的特点与类型。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速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就是第二发展加速期。在这一时期,个体身体外形,譬如身高、体重以及头面部等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生理机能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譬如脑成熟,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闹体重接近成人,心血管系统发达;肺活量增加;男性肌肉发达,女性身材丰满。同时,个体生长模式及发育类型受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有所差异。 三是青春期的性发育与性心理发展。青春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性发育。夏教授仅仅围绕青春期性发育的标志、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表现方式进行展开。性发育包括内外生殖器官的形态变化、生殖功能的发育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发育等。在这个时期,男女发展存在差异。同时,在青春期,个体中枢神经抑制机制减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对性激素负反馈敏感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生入学后,便以学习作为主导活动了。在系统的教学活动影响下,他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技能,而且智力水平逐渐提高。集体和不断扩大的社会活动领域,使他们逐渐发现自己和他人和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增强集体感、责任心、义务感,道德意识和自我意识都有所发展。但总的来说,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均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小学生的生理处于平稳发展的时期,骨骼、肌肉逐年生长发育,但骨化过程还尚未完成,骨骼易弯曲,骨骼、肌肉的力量也不强。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较大差距。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确比幼儿有了很大进展,加上他们活动范围的扩大,小学生十分活泼,喜爱参加各种体力活动,如爬山、游泳、打球、跑、跳等等,如果较长时间限制其活动,他们就会感到身体不适。小学生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机能不甚完善,随意运动发展水平不够高,他们对自己活动能力的估计也不足,加之自我控制力差,在活动过程中常常不会进行很好的自我调节,以致活动量过大,时间过久,造成疲劳,也有时会由此而产生违反纪律要求的行为。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应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活动的余地,但同时注意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各种活动的时间,使他们不要过于疲劳;在教育、教学中提出适当的动、静要求,帮助他们锻炼意志力;提醒他们注意活动时保持身体的各种正确姿势,以免使骨骼、肌肉和韧带受损伤。 小学生脑重量七岁时约1280克,九岁时达1350克,12岁时便接近成人约1400克左右。小学生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高级神经活动从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逐渐向以第二信号系统占优势过渡。因而小学生学习能力与幼儿相比增强了并逐年提高。在认识活动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新奇感很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表现出喜欢参与或从事某项学习活动的意向,但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他们往往对学习活动形式本身的兴趣大于学习内容,因而认识活动较为笼统、表面,深刻性较差。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抽象水平,对于抽象程度较大的教材理解有困难,因此在小学的各科教学中,直观手段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小学生的心理具有易变性的特点。他们的学习动机还不十分明确,容易受到成人和外界环境中各因素的影响;兴趣还不分化,并且经常变换;他们的注意力不够稳定,中、低年级学生一般只能集中注意20~30分钟;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可见,小学生心理的可塑性极大,这一时期施之以良好的教育、教学,对奠定其良好的心理发展的基础确有重大意义。 小学生的独立自觉性尚差,幼稚性和依赖性明显,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方面,都需要成人监护和具体指导。在小学,特别是中、低年级,教师的威信往往高于家长,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对于教师的要求、教师讲的道理、教师的评价等均有信服的意向,比较容易接受教育。所以,教师应珍惜孩子的这种心理状态,尽职、尽责、尽心地培育学生。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特别是初中学生,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十分明显,可塑性大而不稳定,需要教师特别加以关注。到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各方面趋于成熟、稳定,逐渐跨入成人行列。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可概括为“四性”、“四高峰”: 社会性。中学生心理发展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影响。中学生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问题,对人生的意义、升学、就业等问题越来越感兴趣;社会政治因素更多地反映到他们身上,影响和改变其心理特征。中学生对父母、老师不再依赖、依恋。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开始独立思索,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行为方式,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意向。 闭锁性。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单纯、幼稚,一切外露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再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情感也开始有了一定曲折和文饰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动荡性。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两极性十分明显,容易激动,十分热情而又经常动荡、变化,所以容易出现冲动行为。敏感性。中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世界观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对人、对事、对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 生理变化高峰。中学生属青少年时期,生理发展处于由儿童向成年男女过渡的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并逐渐成熟,女孩子的青春发育约起于十一二岁,男孩子约始于十三四岁,此时,学生的生殖器官发育长大,同时,性腺机能开始显现,表现为第一、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日渐明显。随着性腺机能的逐渐发展、完善,学生骨骼、肌肉系统迅速生长,在一二年内身高迅猛增长,体重也猛增,体态接近成人。中学生的心脏机能、肺活量等也都有显著发展,接近成人。由于性机能的发展,会使学生萌发性意识,同时身体各方面的突变又使他们产生神秘感和好奇心,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特殊的心理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采取良好的方式及时向学生讲述生理卫生知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与自我调节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及自我调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青春期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而这一变化明显地给很多同学带来了困扰,很多家长也是束手无策。为了更好地帮助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健康成长,特收集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随着生理上的日趋成熟,青少年的心理发育也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其中经历了许多变化、矛盾与困惑,其主要的心理特征 有: (一)矛盾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朋友会一改儿童时期的依赖和胆怯的天性,变得喜欢自作主张,愿意独立处理事情,希望别人把他(她)当成大人看待,成人感、自尊心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然而此时的青少年还处于孩子与成人之间的过渡期,心理发育虽已开始摆脱了童年的幼稚与天真,但还不具备成年人的成熟与老练。因而,他们常常处于我长大了但又不成熟的自相矛盾的心理状态,如青少年常常感到自己已经很大,极想摆脱约束和照顾,想以成人方式独立行事,但又会发觉自己缺乏独立所必须的条件、能力和经验;又如,随着内心活动的增多,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愿向师长坦露内心想法,但又极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希望被周围的人认同和接纳。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容易使之产生独立与依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不少青少年陷入焦虑不安,彷惶和压抑、叛逆的 情绪。 (二)青春期的孤独感 儿童时期,人慢慢认识到别人与自己的区别。但到了青春期,对于自我意识的感觉更为强烈,这时候,青少年常常体验到孤独感。儿童时期虽然也有害怕、担心、寂寞等,但因为自我认识相对不是很强,所以,只要有人作伴就能消除以上感觉。但青少年自我意识不断在增强中,思维上也得到迅速发展,他们常常充满各种幻想和憧憬,又由于自我实现的能力远远不够,所以,萌生很多伤感,为保护自己又容易自我封闭,这样有时即便是在众人之中也会有孤独、寂寞感。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