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味中药对应的人体穴位

18味中药对应的人体穴位

18味中药对应的人体穴位
18味中药对应的人体穴位

18味中药对应的人体穴位

1、六味地黄丸

复溜穴:有中医专家称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取穴位置: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在足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中点向上约三横指处。主治: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

(3)其它: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

(4)每天揉按3-5次,每次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即可相当于服用一天六味地黄丸的效果。

2、十全大补汤

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肾俞穴: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

左右二指宽处。

肾俞穴主治: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按摩肾俞穴降血压。坚持按摩、击打、照射肾俞穴,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

双掌摩擦至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如此反复3~5分钟;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且腰部微微发热。

?气海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

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气海穴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3、逍遥丸

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吃中药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太冲穴:人体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夜晚磨牙。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4、牛黄清心丸

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如果心中发热烦燥,常用牛黄清心丸,但这药若常吃,“是药三分毒”,不用说也可想而知了。

5、牛黄清心丸

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丸”。

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主治: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6、补钙药

脾经大都穴,是补钙要穴。同时,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 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

7、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具有润肺、滋阴、

去心火、纳气、平喘、止咳嗽等功效。

8、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

宣理肺散。

9、牛黄解毒丸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

黄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10、补中益气丸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

的要穴。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此外,只要按摩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就会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11、纯阳大药按摩申脉穴,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

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

12、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

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13、大补阴丸有人心烦不寐,老想喝水,还总爱起急,属于阴虚火旺的体质。那么一旦口

干舌燥,不妨赶紧揉揉然谷,其功效相当于中药里的大补阴丸,去火补阴。

14、吗叮啉吃完饭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相当于西药吗叮啉,为

您增加胃动力。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吃的太多喘不上气来,肚胀,揉公孙穴可促进肠子的蠕动。

15、杞菊地黄丸曲泉穴,是沟通肝肾的要穴。说到功效,按摩曲泉,可滋阴补肝,主治肝

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16、

17、

呢?它的作用有点像开塞露这种感觉,就是好像大便已经到了肛门这块了,这个穴就管用

了。

18、

18味中药对应的人体穴位

18味中药对应的人体穴位 1、六味地黄丸 复溜穴:有中医专家称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取穴位置: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在足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中点向上约三横指处。主治: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 (3)其它: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 (4)每天揉按3-5次,每次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即可相当于服用一天六味地黄丸的效果。 2、十全大补汤 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肾俞穴: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 左右二指宽处。 肾俞穴主治: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按摩肾俞穴降血压。坚持按摩、击打、照射肾俞穴,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 双掌摩擦至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如此反复3~5分钟;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且腰部微微发热。 ?气海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 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气海穴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3、逍遥丸 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吃中药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太冲穴:人体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夜晚磨牙。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4、牛黄清心丸

(完整版)人体穴位与功能一览表

人体穴位与功能一览表【增添中】穴位、经络是经典的传统文化之一,许多具有中医情结和武术情结的人对它都有极深的印象和好感。人体有340个穴位,穴位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但是,普通百姓真正了解穴位的并不太多。在自我健康意识越来越凸显的今天,进行自我穴位按摩或给家人保健按摩非常有必要,也是一个健康好习惯的形成。 为了避免打针吃药给人体带来的副作用,也为了自己及家人、朋友们养生保健的需要,我多年来很注意收集一些有关穴位方面的知识。前一段时间,我将所收集的一些常用穴位的有关内容做成表格形式整理出来,对一些初学保健按摩的人,或常做艾熏、艾灸的人,使用起来都很方便的。今天献给大家,一是,想让懂行的老师、同学们给予斧正、指导(不想误导大家及我周围的人群);二是,也想让大家做一个参考,能够补充一些更好的内容,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资料。 常见病例与穴位功能穴位 名称 如何找穴位备注 脾胃、消化功能如果平日里你的脾胃不好、消化能力差,可按摩穴位:中脘、足三里。足三里 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少微外侧, 可摸到凸块。由此再往外,斜 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 块。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 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 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 是此穴。 足三里--肌肉比较大,按摩力度可稍大, 要渗透到穴位里。 中脘 两肋骨连接点和肚脐连接线 的中间点。 中脘--大拇指指腹来回按压,指腹用力, 力度可稍大,但不能用指甲掐。 经常便秘者(或者大便不好等下消化道功能较差者),想排的时候排不出,或是排后仍有残余感,往往是生活习惯不好,除了调整饮食外,多多按摩支沟穴和大肠俞穴,也能帮助刺激肠胃蠕动,消除便秘。还可按摩天枢、足三里。 天枢 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 三指宽处。 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 按摩支沟穴。 支沟穴 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上三寸 处。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 压,或作圈状按摩。 方法:以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做圈状按 摩大肠俞。 大肠俞 位于距离第四腰椎棘突下向 外约一寸五(比大拇指略宽)。 【另外,取干薄荷5克,用热水冲泡饮用, 能有效缓解便秘。或是将少量黑芝麻和杏 仁粉混合用水冲泡饮用。】 头疼头晕者,可按摩太阳穴和风池穴。颈肩不舒服者,除了经常转转头部外,可自我按摩风池。风池 穴 在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 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 与耳垂齐平。

穴位于中药的对应关系

穴位于中药的对应关系 第1章解表类 一、合谷配复溜-麻黄 二、大椎-桂枝 三、太渊-紫苏叶 四、风门(灸)-羌活 五、风府-防风 六、天柱-藁本 七、风池(泻)-薄荷 八、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 第2章涌吐类 一、手四穴(针出血)-食盐 二、內关(补)-藜芦 第3章泻下类 一、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 二、丰隆(泻)-火麻仁 三、中脘-巴豆 第4章清热类 第一节清热泻火类 一、曲泽(针出血)-石膏 二、神门(泻)-栀子 三、上脘(泻)-淡竹叶

四、睛明(泻)-决明子 第二节清热凉血类 一、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 二、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 三、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 四、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 五、间使(泻)-牡丹皮 六、行间(泻)配中极-赤芍 七、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 第三节清热燥湿类 一、合谷(泻)-黄芩 二、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 三、委中(针出血)-黄柏 四、行间(泻)-龙胆 五、上廉(泻)-苦参 第四节清热解毒类 一、足临泣(泻)-连翘 二、少冲(针出血)-山豆根 第5章化湿类 一、胃俞(灸)-藿香 二、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 三、足三里(泻)-厚朴 四、膻中(灸)-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target='_blank'>白豆蔻 五、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

六、阴陵泉(补)-草豆蔻 第6章利水渗湿类 一、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 二、水分(灸)-猪苓 三、涌泉(泻)-泽泻 四、大敦(灸)-车前子 五、胆俞(泻)-茵陈 六、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 七、脾俞(灸)-薏苡仁 八、太溪(泻)配风市-防己 九、少泽(泻)-木通 十、小肠俞(泻)-瞿麦 第7章祛风湿类 一、风府(泻)配风市(泻)-独活 二、大敦配阳陵泉-五加皮 三、阳陵泉(泻)配三阴交(补)-木瓜 四、足三里(灸)配环跳-秦艽 五、环跳(泻)-海桐皮 六、大杼-虎骨(用代用品) 第8章温里类 一、神阙(灸)-附子 二、隐白(补)-干姜 三、关元(灸)-肉桂 四、阴陵泉(灸)配三阴交(灸)-吴茱萸

史上最全人体穴位解秘(图示)

来源:网络 没有事情的时候掐掐自已身上的穴位,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哪里痛就掐哪里,多掐几次就不痛了,血脉也就通了,让自已的血液正常流通。养生其实好简单的,没有那些怕困难的朋友们说的哪么难。 跟我学习易经养生术防病治病,学习的过程就是诊疗的过程。学会了病也治好了。很有成就感哟。

手部 手神门穴: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内关穴: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 各手指指甲旁边:手心拇指(肺经)、中指(心包经)小指(心经)手背食指(大肠经)、无名指(三焦经)、小指(小肠经):抒压/解除疲劳。

合谷穴: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著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避免「中痧」,增进免疫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 曲池穴: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劳宫穴: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位置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脑、清心安神。

手指的肺穴:无名指第一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手指的肝穴:无名指第二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头部 百会穴:位置在头顶,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风池穴: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脸部 承泣穴: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睛明穴:眼头起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 攒竹穴:约眉头附近,眉稜骨向眼眶凹陷之转折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鱼腰穴:眉毛中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丝竹空穴:眉尾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太阳穴:眉梢与眼角之间,向后方约一指宽的地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人体八大穴位

传统西医保健风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应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能够入手,无反作用。“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能够加强抗病才能,进步人体免疫性能。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疼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风池穴 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凸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办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使劲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使劲揉捻旋转各50下。 二、曲池穴 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凸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办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使劲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内关穴 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办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绝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四、合谷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办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后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办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使劲掐捏捻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2、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 六、环跳穴 取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教训取穴:侧卧屈股,术者以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压在大转子凸点上,指头指向脊椎,拇指尖之处是穴。 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办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七、足三里穴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 功效分类法(超完整30页)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功效分类法 功效分类法,即根据腧穴功效而排列腧穴的方法。该方法强调腧穴与辨证施治之间的联系。将全部腧穴和常用经外奇穴分别归属于解表、清热、止咳平喘化痰、消食导滞、益气壮阳、补阴、温里、平肝息风、理气、理血、调经止带、利水通淋、安神、开窍苏厥、利窍、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等17项类别之下,便于根据辨证结果选择恰当腧穴。 ◎解表穴(12穴) ◎清热穴 · 清心热穴( 9穴) · 清肺热穴(10穴) · 清肝胆热穴(20穴) ·清胃肠热穴(18穴) · 清三焦热穴( 7穴) · 清热解毒穴(21穴) ◎止咳平喘化痰穴(31穴) ◎消食导滞穴(16穴) ◎益气壮阳穴(28穴) ◎补阴穴( 9穴) ◎温里穴(13穴) ◎平肝息风穴(15穴) ◎理气穴(49穴) ◎理血穴(10穴) ◎调经止带穴(26穴) ◎利水通淋穴(15穴) ◎安神穴(19穴) ◎开窍苏厥穴(28穴) ◎利窍穴 · 利目穴(19穴) · 利鼻穴( 9穴) · 利耳穴( 5穴) · 利口舌咽喉穴(16穴) · 通利诸窍穴(14穴) ◎袪风除湿穴(12穴) ◎舒筋活络穴(54穴) 腧穴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从人的整体来说,脏腑居于躯干体腔之内,能藏精寓神、化生精微。腧穴布散于体表,是气血汇聚、转输的部位,因而脏腑与腧穴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内在脏腑出现某些病变可以在相应的腧穴上反映出来,同时在体表腧穴上施以或针或灸,则能治疗相关脏腑的某些疾病。 1.脏腑是化生气血之源 由于生存的需要,人类必须向自然界索取食物、水和空气。其中摄入的水谷经过脏腑的腐熟、传导、运化等作用部分转化为精微,其糟粕则经过脏腑的气化、排泄等作用面排出体外。水谷精微可进一步化生成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即气血津液和精,并在脏腑功能的作用下运送到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五脏六腑而滋润荣养周身。总之,脏腑是化生气血之源,而气血又汇聚、转输于腧穴。 2.腧穴是诊断和治疗脏腑疾病之处 腧穴既是正常气血运行交会、出入之所,也是邪气时常客入之门。医生可根据腧穴的某些特殊反应来诊断疾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脏腑有病,在体表相应部位就可能会产生特殊感觉。如肝病患者可出现肝区疼痛;心脏病患者在心前区可有压榨痛。如果患者在肝区或心前区有疼痛感,便可初步判断为肝病或心脏病变。近年来先后发现的胆囊穴、阑尾穴等都是利用腧穴反应来协助诊断的。同时,腧穴又是医生进行针灸施治的部位。如取温补肾阳的腧穴治疗膀胱气化功能失常的病证,取平肝泄热的腧穴治疗肝经郁热的病证等。总之,脏腑疾病可以反映在腧穴上,以利于诊断,针刺腧穴后又可治愈相应的疾病。 ◎解表穴(12穴) 凡具有疏散外邪、解除表证作用,可用于治疗表证所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症状的腧穴,称为解表穴。 解表穴大多分布于头及项背部,主要涉及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经外奇穴、如督脉的大椎穴、陶道

人体穴位口诀

人体穴位顺口溜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骨度分寸井荥输原经合歌 百会头顶凹中悬,上星入发一寸权。印堂两眉中间取,太阳\眦角一寸许。委中国窝纹中屈,承山人字纹中戏。梁丘膝上二寸去,血海膝上二寸齐。膝眼膝下两陷中,昆仑外踝跟腱引。膝下三寸足三里,隐白大趾依甲系。外踝三寸悬中找,内踝三寸三阴沟。华佗夹脊外五分,十有七穴各自取。十宣十指尖端找,肾经涌泉足心翘。风池耳后发际内,肾俞二三腰椎照。曲池肘纹肱外招,扭伤曲池下外导。合谷第二掌骨中,内关掌后二寸绕。腰痛委中求,头面合谷收。踝痛找悬钟,腹痛三里留。急救掐人中,疲劳华佗留。用针取穴必重的,全身骨度君宜记。 全后发际一尺二,定骨之间九寸别。 天突下九到胸歧,歧至脐中八寸厘, 脐至横骨五等分,两乳之间八寸宜。 脊柱俞穴椎间取,腰背诸穴依此列, 横度悉依同身寸,胛边脊中三寸别。 腋肘横纹九寸设,肘腕之间尺二折, 横辅上廉一尺八,内辅内踝尺三说, 髀下尺九到膝中,膝至外踝十六从, 外踝尖至足底下,骨度折作三寸通。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二经连接四总穴歌八会穴歌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 血会膈俞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

百病的对应穴位防治方法

百病的对应穴位防治方法(从头到脚) ★1、掉发、白发、发色干枯、毫无光泽。 1)按摩百会穴: 除因疾病引起的白发外。 自然白发不少是头部血液循环不好引起的。因此适度地按摩头皮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 可减少白发(治疗少白头好医院)的出现。按摩头部的穴位。 特别是百会穴能防止头发发白和脱落。 百会穴解决脱发烦恼的第一要穴。百会穴位于位于头部。 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刺激百会穴。 可同时调理足多条经脉。 使人体精气与气血旺盛。 头发自然也就健康了。方法:以手握空拳。 用急速、间歇性手法敲打点压百会穴。 每次5分钟左右; 经常按揉百会、合谷和大椎这三个穴位。 能让阳气得以更好的保持。 不仅不容易掉头发。 而且也不会太早生白发。 并避免头发过早发色干枯、毫无光泽。 2)按摩涌泉穴: 毛发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肾之余”。 即头发的营养是由肾供给的。 肾精充足。 则头发乌黑发亮。 不易脱落。 更不会开叉。 也很少会出现头皮屑。而肾虚精亏。 头发就会变白、脱落。位于脚心的涌泉穴。 是肾经的穴位。 中医喻其为“水之源头”。 具有补肾安神的作用。 坚持按摩涌泉穴。 会使头发的养护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对防止头发早白和脱发的功效并不亚于百会穴。 3)按摩头皮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 可减少白发的出现。

每日睡觉前和次日起床后。 用双手的指头揉搓头皮。 先自前额经头顶到枕部每次2--5分钟。 每分钟来回揉搓30--40次。 以后逐步延长到每次5--10分钟。只要长期坚持下去。 待三、四年后便可满头黑发。 4)梳头:用木质或牛角梳。 顺着头发生长的方向往下梳100下。 既提神醒脑。 又按摩了头部经络; 5)“鸣天鼓”。 即手捂耳时。 用手指肚敲打头部。 可健脑护发; 2、失眠——不拘时按揉少海穴、合谷穴。 1)按摩少海穴:中医说的“心肾不交”。 表现症状为。 夜里浑身燥热。 烦躁、爱出汗、失眠多梦等。 男性可能会出现自汗、遗尿、遗精等……。按摩心经上的少海穴。 位于肘横纹边儿上这个点。 也就是在屈肘的时候。 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作用是滋阴降火。 即火太旺的人。 揉这个穴可以降火。 同时又滋阴补肾。 2)在揉少海穴的同时配合着合谷穴一起揉。 效果会更好。 3)按摩然谷穴 医圣张仲景说。 “少阴病。 但欲寐也”。 就是说肾上有病。 心上有病。 这人就老爱犯困。建议在揉肾经的时候。

人体穴位及对应疾病治疗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 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 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 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 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 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 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 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 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 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 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 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 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 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

糖尿病歌 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效最明。颈椎好了歌 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调制更年期歌 女人最怕更年期,烦躁失眠性欲低;症状全由阴虚致,六味逍遥能补益。坚持按摩两穴位,太溪太冲为功奇。肾阴补足精神爽,一生不知更年期。补肾歌 人体瑰宝属肾经,后天赔补胜遗赠;太溪复溜涌泉穴,各怀绝技显奇能。头晕耳鸣腰酸疼,性欲减退牙松动;只需按摩太溪穴,诸多症状一扫清。膀胱阴道前列腺,流产后遗诸病变;都是肾虚惹得祸,按莫复溜奇效现。脚底奇穴属涌泉,可止鼻血降血压;头目胀疼也可疗,茱萸贴敷平哮喘。皮肤清洁歌 灰头土脸皮偏黄,任尔清洗也不爽。实因胆经有淤塞,油脂代谢不正常。每晚坚持敲胆经,还要保持心舒畅。配合点揉太冲穴,一朝肤净面目爽。祛痘歌 脸颊前额痘痘生,色红肚胀口气重。全因胃火炎上致,时有灼津便不通。穴位按摩实有效,首选天枢与内廷。内庭本是胃荥穴,荥主身热泄胃火。天枢一穴兼两经,能调大肠促便通。早上起床拇指按,内廷天枢两分钟。每餐饭后半小时,再按天枢两分钟。多喝开水促排毒,烦人痘痘无影踪。额头两边痘痘生,肝气郁结所支撑。求助气海太冲穴,每晚按摩五分钟。气海本是性母祖,除肝淤滞协太冲。太冲疏理调肝气,肝气不郁痘不生。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

穴位于中药的对应关系来源:张莹萍的日志 第1章解表类 一、合谷配复溜-麻黄 二、大椎-桂枝 三、太渊-紫苏叶 四、风门(灸)-羌活 五、风府-防风 六、天柱-藁本 七、风池(泻)-薄荷 八、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 第2章涌吐类 一、手四穴(针出血)-食盐 二、內关(补)-藜芦 第3章泻下类 一、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 二、丰隆(泻)-火麻仁 三、中脘-巴豆 第4章清热类 第一节清热泻火类 一、曲泽(针出血)-石膏 二、神门(泻)-栀子 三、上脘(泻)-淡竹叶 四、睛明(泻)-决明子 第二节清热凉血类 一、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 二、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 三、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

四、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 五、间使(泻)-牡丹皮 六、行间(泻)配中极-赤芍 七、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 第三节清热燥湿类 一、合谷(泻)-黄芩 二、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 三、委中(针出血)-黄柏 四、行间(泻)-龙胆 五、上廉(泻)-苦参 第四节清热解毒类 一、足临泣(泻)-连翘 二、少冲(针出血)-山豆根 第5章化湿类 一、胃俞(灸)-藿香 二、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 三、足三里(泻)-厚朴 四、膻中(灸)-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target='_blank'>白豆蔻 五、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 六、阴陵泉(补)-草豆蔻 第6章利水渗湿类 一、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 二、水分(灸)-猪苓 三、涌泉(泻)-泽泻 四、大敦(灸)-车前子 五、胆俞(泻)-茵陈 六、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 七、脾俞(灸)-薏苡仁

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

灸时应该拿着艾条在距人体的每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它们的任何一种神效,都是我们祖先用身体试验过的,只要你学会使用经络,并悟出穴位的深意,你就会终生尽享健康的秘诀。 改变先天体弱的三大穴:肝俞、肾俞、太冲 人的五脏是我们身体的核心部分,其他器官组织都隶属于它们。肾为先天之本,主管骨,和六腑中的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脾为后天之本,主管肌肉,和胃相表里,开窍于唇;心为君主之官,主管脉,和小肠相表里,开窍于舌;肝主管筋,和胆相表里,开窍于眼;肺主管皮毛,和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这样一来,全身众多部位的疾病我们都可以找到它的来路与归途。 人生下来体质就是阴阳不平衡的,差异很大,但我们不能认为这一切就是不可改变的。如果能仔细分析一下弱在哪里,是哪一脏弱,我们就能通过后天的各种方法改变它。 既然内脏通过经络和它们之外的器官相互联系,生病时可以遥相呼应,里应外合,那么人体在没病时也可以通过刺激经络上最有效的穴位,激发它们的自救潜能,去提醒、改善内在的脏腑,从而进一步提高它们的防御功能和状态,这样岂不是防患于未然吗? 先天体质不好的朋友一定要每天按摩双侧的下面几个穴位三至五分钟:肝俞、肾俞、太冲。

之所以这么选穴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首先,肾藏精、肝藏血,精血是我们生命中最根本的东西,每天按摩这3个穴可以补益肝肾,肝肾逐渐强大了,身体就会一步步好起来。其次,这两个穴都是背俞穴,背俞穴是督脉上的穴位,主管人全身的阳气分布,所以,刺激它可以最快地补充人体的阳气。另外,背俞穴为什么要选太冲这个作用偏“泻”的穴位呢?中医里面有句话叫“气有余便是火”,就是说如果所补阳气太多了,就会导致它们变成对人体有害的火。加用一下太冲就是给这些“火”透透气,不至于让它们在体内横冲直撞,最后变性发酵。 我们经常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要想身体好,主要就是要使五脏好,既不能锻炼太过,也不能休息太过,按摩穴位也是这个道理,在身体偏弱的时候要以补为主,但是不能一味地强补,只有恰当调理,五脏和谐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变先天,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治肝血阴虚的三个特效穴位:承山、阳陵泉、三阴交 40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有这些症状:腰腿痛,落枕,睡觉时腿老抽筋;眼花,看不清东西(视力减退),头昏,双胁下灼热,舌头红,口干,苔少;老打嗝,恶心想吐,吃下东西很不舒服;不明原因的全身酸痛;经常莫名其妙地为一点小事发火。 以上这些情况如不及时纠正的话,不久就会发展成西医

人体重要穴位

人体有12条经络,360多个学位,二十几个常用穴位。 把穴位找出来试试,不会失望。经络畅通身体就会健康。 肺经、大肠经……..1。 胃经、脾经……….2. 心经 (3) 小肠经、膀胱经 (4) 肾经、心包经 (5) 三焦经.................6,胆经...肝经.........7 动作. (8) 一、肺经 1、中府胸骨旁开六寸,气不足中气不足,中气就是脾肺之气不足,腹胀、消化 不良,水肿等。 2、天府治疗过敏性鼻炎,鼻气通于天,和鼻子有关系。 3、尺泽金中水穴,金生水,补肾的穴位。上实下虚,降逆气的作用。肾虚。治疗 哮喘、高血压。 4、孔最穴掌横纹上7寸,鼻出血刺激孔最穴,痔疮,毛孔出不了汗。 是郄穴,急性病,急性咳嗽、急性咽喉痛。 5、列缺穴头项寻列缺,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 6、经渠穴挠骨头,咳嗽,虚寒,治疗咳嗽的要穴。 7、太渊穴补气,大补穴,气不足,按揉一分钟以上。静脉曲张,心血管病,都可缓 解。 8、鱼际穴热性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 9、少商穴治疗咽喉病要穴,各种虚热咽喉痛。三菱针点刺一点血就好了。 二、大肠经三个主要功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在内室,大肠在客厅。阳明大肠经, 阳明的意思是气旺血旺的一个经络,增加人体气血用的。 A、脸上痘疹,身上起的湿疹。可以用刮痧法,有效防治皮肤病。 B、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调节人体阳气的重要经络。手有肿胀的 原因就是火气在经络里面,这时候只要按摩大肠经的痛点、敏感点,把痛点揉散了,肿胀也就消失了。 C、大肠经有很好的通便效果。比如排便不畅,你就敲打小臂这一段,也可以边排便边 敲打。尤其有长期便秘的人在肘以下这一段会很痛,很敏感。 1、商阳穴使劲揉推,两只手推,治便秘的捷径了。 2、合谷穴强壮穴,可以止痛,最有效的是止牙痛,掐合谷穴一分钟就有效果。怎么 掐最有效果呢?右侧掐左侧合谷穴,左侧掐右侧合谷穴。右侧牙痛就掐右侧耳垂(压痛点),两种方法一起用,止牙痛最好。 3、温溜穴人体阳气在这聚集起来。补阳气的作用,如果体质虚寒的人可以用艾灸, 经常艾灸浑身会觉得很温暖。如果身体有燥热,也可以用刮痧法同样有泻火的作用。 郄穴,深层的穴位。治疗急症。比如今天有一个痘凸起了,赶紧揉温溜穴,第二天痘痘就下去了。 4、曲池穴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的作用,可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效果。 合穴治疗脏腑,所以它是可以治疗腹部的疾患。 5、肩髃穴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风寒,睡觉时应穿上短袖。治疗五十肩、 肩周炎。 6.迎香穴通鼻窍的功效,治疗鼻炎,闻不到气体,鼻出血。一个要穴。经常点揉, 按摩。

与中药相对应的穴位

第1章解表类 一、合谷配复溜-麻黄 二、大椎-桂枝 三、太渊-紫苏叶 四、风门(灸)-羌活 五、风府-防风 六、天柱-藁本 七、风池(泻)-薄荷 八、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 第2章涌吐类 一、手四穴(针出血)-食盐 二、內关(补)-藜芦 第3章泻下类 一、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 二、丰隆(泻)-火麻仁 三、中脘-巴豆 第4章清热类 第一节清热泻火类 一、曲泽(针出血)-石膏 二、神门(泻)-栀子 三、上脘(泻)-淡竹叶 四、睛明(泻)-决明子 第二节清热凉血类 一、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 二、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 三、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 四、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 五、间使(泻)-牡丹皮 六、行间(泻)配中极-赤芍

七、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 第三节清热燥湿类 一、合谷(泻)-黄芩 二、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 三、委中(针出血)-黄柏 四、行间(泻)-龙胆 五、上廉(泻)-苦参 第四节清热解毒类 一、足临泣(泻)-连翘 二、少冲(针出血)-山豆根 第5章化湿类 一、胃俞(灸)-藿香 二、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 三、足三里(泻)-厚朴 四、膻中(灸)-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target='_blank'>白豆蔻 五、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 六、阴陵泉(补)-草豆蔻 第6章利水渗湿类 一、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 二、水分(灸)-猪苓 三、涌泉(泻)-泽泻 四、大敦(灸)-车前子 五、胆俞(泻)-茵陈 六、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 七、脾俞(灸)-薏苡仁 八、太溪(泻)配风市-防己 九、少泽(泻)-木通 十、小肠俞(泻)-瞿麦 第7章祛风湿类

人体重要穴位的功能

人体重要穴位的功能 中医认为: 一、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二、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三、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四、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五、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六、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人体重要学位的功能 1、足三里 功能: 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 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 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 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关元穴 功能: 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 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三是补虚固本。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 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3、中脘穴 功能: 一是能调脾胃; 二是能降逆化滞。此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主治: 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胃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口臭、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痢疾、阑尾炎、便秘、肝炎、胆囊炎、黄疸、高血压、心绞痛、中暑、癫痫、癔病、神经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宫脱垂、月经不调。最主要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更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男女人体穴位大全图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 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

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常见病穴位按摩: 1.扁桃腺疼痛 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 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由于此处能刺激大肠,使大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指压时先深吸一口气,一面强压一面吐气,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自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人代劳时,采用同样的呼吸法)。 3.治疗出汗的穴位与指压法 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所以,称为“阴谷”即在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与称为“肾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穴位,对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阴谷能够缓和冲击肉体性、精神性的变化,更是有助于回复的穴位,肾俞穴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穴道。 4.治疗低血压的穴位与指压法 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力的指压叫“百会”的穴位。“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心,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另外,当全身慵懒、手脚冰泠、目眩、站着时头发晕时,在脚踝附近有两个穴位,可以达到效果。 此穴位是在脚踝的正后面。用大拇指及食指抓住这两个点,以与前面同样的要领强力按压6秒钟,反复做20次。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我们可从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眼、头、面、手、脚、胸、耳、背、足及全身)对应图上找到你所需要的穴位并按摩保健。如眼睛不好,可从面、眼、手、足、耳穴位图(有详细说明)中找到相应穴位,并实施按摩祛病强身美容瘦身。 ■1、按摩穴位治感冒 ■2、眼疲劳指按保健法 ■3、眼部按摩美容(见前图) ■4、眼部不适——眼睛痛与头痛 ■5、按摩使头脑清晰■ 6、头面部按摩 ■7、瘦脸十大穴位■8、健鼻养生巧防病 ■9、過敏性鼻炎■10、按摩减肥 ■11、按摩催眠■12、按摩太阳穴治白内障 ■13、贫血■14、消除腿部浮肿 ■15、按摩腿部穴位■16、按摩腿肚 ■17、减轻小腿浮肿■18、点穴减肥 ■19、摩腹养生补泻■ 20、按压合谷助排便 ■21、揉摩耳廓益健康■22、夹鼻梁治牙痛 ■23、按摩治疗老年斑■24、活动脚趾健胃法 ■25、前列腺肥大按摩法■26、涌泉穴的主治疾病 ■27、指压“丘墟、昆仑”治疗脚部淤血■28、按摩治尿不净 ■29、中药敷脐(穴位)可治病■30、向老年朋友推荐三个最常用的穴位 ■31、治疗脚部淤血■32、用“足三里”打击法清晰头脑 ■33、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 34、精神差(十分疲倦,哈欠连天) ■35、保健八段锦 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特效保健按摩法

1、按摩穴位治感冒 选穴太阳、迎香、头维、风池;大椎;合谷、鱼际、尺泽、曲池等穴: 1)啄法用剑指啄击大椎穴(见人体背部穴位图); 2)揉按法(一般经2—3次治疗后即可痊愈。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配合抗生素治疗): (1)用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风池、头维穴(见下图)。 (2)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揉按对侧尺泽、曲池、鱼际、合谷穴(见人体穴位全图中图)。先左侧后右侧。 (3)用两手示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太阳、迎香穴(见下图)。 3)注:注意保暖,勿使再受寒邪、不要过度疲劳;多饮开水,少吃油腻食物。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 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人体12个重要穴位

人体12个重要穴位(从上到下) 1、合谷穴。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属于手太阴肺经。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用拇指端在该处向指骨方向压,有酸痛感觉处。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 ... 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症。按摩后溪穴治疗腰痛的方法:用拇指按揉后溪穴,同时缓缓转动腰部2-3分钟。现代研究发现后溪穴还有促进肠蠕动作用,可辅助治疗便秘。

人体穴位大全 详细的功能介绍

人体穴位大全-穴位别名(上) 人体一共有361个经穴和48个常用奇穴(注:本站共整理512个穴位,其中包括48个常用奇穴在内的一百多个奇穴及新穴)。针灸、推拿、按摩、刮痧以及点穴等都是通过刺激穴位而发挥其治疗作用。因此,熟练掌握穴位的定位,至关重要。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师必须通过多年学习和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定位方法。为了满足广大针灸、按摩等爱好者的需要,使之能在短期内准确辨认穴位,了解其功能特点,便于自我保健和家庭自疗。本站精选了一百多个常用的人体经穴和一百多个常用经外奇穴,制作了直观实用的穴位图解,余下的穴位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希望对网友有所帮助。下面的穴位别名参考了几本权威的中医针灸腧穴等书籍及辞典,最后汇总而成。(补充说明一点:有些穴位的别名虽然相同,但并非就是同一穴位,这是由于不同朝代的医师对某些穴位的命名不同所致。) ◎穴位名:穴位别名(音序排列)(ctrl+F查询) 阿是穴 安眠穴 八风穴:八冲穴.阴独八穴 八关穴 八邪穴:八关大刺穴.八关穴 白环俞穴:环俞穴.玉环俞穴.玉房俞穴.解脊窬穴 百虫窝穴:血郄穴.百虫窠穴 百会穴:顶中央穴.三阳五会穴.顶上穴.维会穴. 泥九宫穴.白会穴.岭上天满穴.岭上穴. 天满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巅上穴 百里穴 伴星穴:夹上星穴 板门穴 胞肓穴 本神穴 鼻交頞中穴:鼻交穴.别交穴 鼻流穴

鼻通穴 臂间穴 臂臑穴:头冲穴.别阳穴.颈冲穴 臂中穴 髀关穴 秉风穴 不容穴 步廊穴:步郎穴 长谷穴:循际穴.长平穴.循元穴.循脊穴 长强穴:穷骨穴.气之阴郄穴.尾骨穴.龟尾穴. 骶上穴.橛骨穴.尾闾穴.气郄穴.下极穴. 为之穴.阴郄穴.胸之阴俞.畺尾穴.骨骶穴. 龙虎穴.尾蛆骨穴.骶骨穴.曹溪路穴. 三分闾穴.河车路穴.巅上天梯穴.鱼尾穴. 尾骨下空穴.朝天岭穴.上天梯穴.尾翠穴. 脊骶端穴.鱼尾长疆穴.尾骶穴 臣觉穴:巨搅穴.巨觉穴 承扶穴:肉郄穴.扶承穴.阴关穴.皮部穴 承光穴 承浆穴:天池穴.鬼市穴.垂浆穴.悬浆穴.羕浆穴承筋穴:腨肠穴.直肠穴 承灵穴 承满穴 承泣穴:鼷穴.面髎穴.溪穴.窌面穴.羕注穴 承山穴:鱼腹穴.肉柱穴.伤山穴.鱼肠穴.肠山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