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次课 骨学总论、躯干骨和上肢骨

第1次课 骨学总论、躯干骨和上肢骨

第1次课   骨学总论、躯干骨和上肢骨
第1次课   骨学总论、躯干骨和上肢骨

第1次课骨学总论、躯干骨和上肢骨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一)骨学总论

1.掌握骨的构造。

2.了解骨的分类、化学成分及其物理特性和骨的发生、发育。

(二) 躯干骨

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

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

3.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胸骨角的概念和意义。

4.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了解第1肋的形态结构。

(三)上肢骨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和位置。

2.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3.掌握腕骨各骨的名称、排列顺序。

4.了解掌骨、指骨的名称及形态结构。

5.掌握躯干骨、上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二、实验重点

1.骨的构造(骨质、骨膜和骨髓)和骺软骨、关节软骨、骺线。

2.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

3.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

4.胸骨的分部和结构。

5.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6.腕骨各骨的名称、位置、排列。

7.躯干骨和上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三、实验难点

骺软骨、骺线、椎骨上、下切迹、椎间孔、齿突凹、肋凹、骶岬、骶角、胸骨角、肋角、肋沟、前斜角肌结节、锁骨下动脉沟、锁骨下静脉沟、盂上结节、盂下结节、解剖颈、桡神经沟、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尺神经沟、桡切迹、尺切迹。

四、实验时间:4学时

五、实验步骤和内容

(一)课前交待(25′)

1.主讲任课老师介绍实验室规则;各实验室任课老师作自我介绍。

2.主讲任课老师介绍本次实验内容:

(1)骨学总论

①骨的分部:中轴骨(颅骨和躯干骨)和四肢骨(上肢骨和下肢骨)。

②骨的形态:长骨(骺软骨、骺线、关节软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③骨的构造:骨质(骨密质和骨松质)、骨膜和骨髓。

④骨质的化学成分:有机质和无机质(观察酸浸骨和煅烧骨)。

(2)躯干骨

①躯干骨的组成。

②椎骨的数目和名称,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任课老师不具体讲)。

③肋的组成和数目,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第1肋骨的形态结构(任课老师不具体讲)。

④胸骨的位置,形态结构(任课老师不具体讲)。

(3)上肢骨

①上肢骨的组成(各骨的名称和位置)。

②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形态结构和骨性标志(任课老师不具体讲,但要说

明骨性标志的含义)。

③腕骨各骨名称位置排列和记忆口诀。

④各掌骨和指骨的名称和形态。

3.主讲任课老师介绍本次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1)在什么标本上观察骨学总论相关内容。

(2)在观察离体骨标本时,最好取一离体骨标本先对照骨架,弄清其方位,肋骨和上肢各骨

还要分清其左右侧。

(3)强调一定要按实验指导描述,参照教材插图或图谱观察标本,课后认真阅读教材。

(4)在标本上观察每一个结构后,最好在实验指导上将该结构名称标注一下。

(5)爱护标本。

4.强调课后须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一次课的内容。

(二)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描述,参照教材插图或图谱,在标本上观察下列内容

(120′):

1.骨的形态、骨的构造、骺软骨、关节软骨、骺线、酸浸骨和煅烧骨。

2.躯干骨的组成。

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4.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第1肋骨的形态结构。

5.胸骨的形态结构。

6.上肢骨的组成。

7.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形态结构。

8.腕骨各骨名称位置排列、掌骨和指骨的名称和形态。

9.对照骨架在活体上触扪躯干骨和上肢骨的骨性标志。

(三)示教(35′):

1.主讲任课老师示教本次课实验内容(25′)。

2.各实验室任课老师对照骨架并结合活体给学生示讲如何触扪下列骨性标志(10′):

隆椎棘突、胸椎棘突、腰椎棘突、骶角、颈靜脉切迹、胸骨角、剑突、锁骨(全长)、肩胛冈、喙突、肩胛下角、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尺骨茎突、桡骨头、桡骨茎突、腕豆骨。

六、实验材料

标本

1.人体骨架标本 1件

2.干长骨纵剖面(示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骺线) 2件

3.骨膜标本 1件

4.幼儿湿长骨纵剖面(示骨膜、骨髓、关节软骨和骺软骨)1件

5.酸浸骨和煅烧骨各若干

6.各种椎骨(其中第1、2、7颈椎至少各1件) 12套

7.骶、尾骨 3件

8.胸骨 3件

9.普通肋骨 12件

10.第1肋骨 3件

11.上肢游离骨各 6件

12.手骨 2件

七、复习题

1.何谓解剖学姿势?它与立正的姿势有何不同?

2.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内侧、外侧、内、外、近侧、远侧、浅、深、尺侧、桡侧、胫侧、腓侧、矢状面、正中面、冠状面、横切面、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

3.骨的基本构造有哪些?各有何功能?

4.骨的化学成分与骨的物理特性有什么关系?

5.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有哪些?

6.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是什么?

7.上肢带骨和上肢大长骨的形态结构?

8.腕骨包括哪些骨?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9.在活体上如何扪及下列骨性标志和理解其临床意义:胸骨角、颈静脉切迹、剑突、第7

颈椎棘突、骶角、锁骨(全长)、肩胛冈、肩峰、肩胛下角、喙突、肱骨大结节、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桡骨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豌豆骨。

第1次课 骨学总论、躯干骨和上肢骨

第1次课骨学总论、躯干骨和上肢骨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一)骨学总论 1.掌握骨的构造。 2.了解骨的分类、化学成分及其物理特性和骨的发生、发育。 (二) 躯干骨 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 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 3.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胸骨角的概念和意义。 4.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了解第1肋的形态结构。 (三)上肢骨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和位置。 2.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3.掌握腕骨各骨的名称、排列顺序。 4.了解掌骨、指骨的名称及形态结构。 5.掌握躯干骨、上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二、实验重点 1.骨的构造(骨质、骨膜和骨髓)和骺软骨、关节软骨、骺线。 2.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 3.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 4.胸骨的分部和结构。 5.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6.腕骨各骨的名称、位置、排列。 7.躯干骨和上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三、实验难点 骺软骨、骺线、椎骨上、下切迹、椎间孔、齿突凹、肋凹、骶岬、骶角、胸骨角、肋角、肋沟、前斜角肌结节、锁骨下动脉沟、锁骨下静脉沟、盂上结节、盂下结节、解剖颈、桡神经沟、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尺神经沟、桡切迹、尺切迹。 四、实验时间:4学时 五、实验步骤和内容 (一)课前交待(25′) 1.主讲任课老师介绍实验室规则;各实验室任课老师作自我介绍。 2.主讲任课老师介绍本次实验内容: (1)骨学总论 ①骨的分部:中轴骨(颅骨和躯干骨)和四肢骨(上肢骨和下肢骨)。 ②骨的形态:长骨(骺软骨、骺线、关节软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③骨的构造:骨质(骨密质和骨松质)、骨膜和骨髓。 ④骨质的化学成分:有机质和无机质(观察酸浸骨和煅烧骨)。 (2)躯干骨 ①躯干骨的组成。 ②椎骨的数目和名称,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任课老师不具体讲)。 ③肋的组成和数目,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第1肋骨的形态结构(任课老师不具体讲)。 ④胸骨的位置,形态结构(任课老师不具体讲)。 (3)上肢骨 ①上肢骨的组成(各骨的名称和位置)。

运动康复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运动康复学专业综合考试 大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运动康复学专业综合 《运动解剖学》:细胞和细胞间质、组织、运动系统总论、运动系统各论、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康复评定学》:康复评定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人体形态评定、心肺功能评定、反射发育评定、肌力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肌张力评定、感觉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步态分析、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评定、截瘫及四肢瘫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环境评定 《运动疗法学》: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疗法、平衡与协调训练、步行功能训练、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本体神经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强 (一)绪论 1.人体的基本构成 2.常用解剖学术语 (二)细胞和细胞间质 1.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细胞间质 (三)组织 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组织 4.神经组织 (四)运动系统总论 1.骨的分类、构造、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发生和发育、影响骨生长的因素、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骨的功能、体育锻炼对骨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骨连结 3.骨骼肌分类和命名、构造、工作术语、物理特性、影响肌力的解剖学因素、骨骼肌的配布规律、确定骨骼肌功能的方法、体育运动对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五)运动系统总论 1.头:颅骨、颅骨的连结、头颈肌的结构与功能 2.躯干:脊柱、胸廓、胸腔的结构与功能 3.上肢:上肢带、肩关节、肘关节和桡尺关节、手关节的结构与功能 4.下肢:骨盆、髋关节、膝关节、小腿骨的连结、足关节、足弓的结构与功能 5.体表标志与定位

上肢带骨

上肢带骨—系统解剖(图文) 1.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和手骨。 (1)锁骨(clavicle):呈“~”形弯曲,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全长均可在体表摸到。锁骨分一体两端,体的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内侧2/3凸向前,呈三棱棒形,外侧1/3凸向后,呈扁平形,锁骨的外、中1/3交界处较细,易骨折;内侧端粗大称胸骨端,有关节面与胸骨柄形成胸锁关节;外侧端扁平称肩峰端,有关节面与肩峰形成关节。锁骨是上肢骨中唯一与躯干骨构成关节的骨,具有固定上肢、支持肩胛骨、便于上肢灵活运动的作用,同时对其下方的上肢大血管、神经有保护作用。

(2)肩胛骨(scapula):为三角形扁骨,贴于胸廓的后外侧上份,介于第2~7肋之间。分为两面、三缘和三角。前面为一大而浅的窝称肩胛下窝;后面上方有一横位的骨嵴称肩胛冈,冈的外侧端较平宽称肩峰,为肩部最高点,冈的上、下各有一窝,分别称冈上窝和冈下窝。内侧缘薄而锐利,对向脊柱,又称脊柱缘;外侧缘肥厚,邻近腋窝,又称腋缘;上缘短而薄,近外侧有一小切迹称肩胛切迹,有肩胛上神经通过,自切迹外侧向前伸出一曲指状突起称喙突,有肌附着。上角在内上方,平对第2肋;下角为内、外侧缘会合处,对应第7肋,体表易于摸到;外侧角膨大,有一微凹朝外的关节面称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关节盂的上、下分别有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有肌附着。肩胛骨的性别差异较大,一般男性各径线均大于女性。 (3)肱骨(humerus):位于上臂,是典型长骨,分上、下两端及一体。上端呈半球形,称肱骨头,朝向内后上方,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肩关节,头周围的环状浅沟称解剖颈,头外侧的隆起称大结节,前面的隆起称小结节,两结节向下延伸的骨嵴,分别称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两嵴间的纵沟称结节间沟,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上端与肱骨体交界处称外科颈,因此处易骨折而得名。

1、运动系统

第1章:运动系统 骨和骨连接 (一)单项选择题 1.指骨属于() A.长骨 B.短骨 C.扁骨 D.不规则骨 E.躯干骨 2.老年人易发生骨折是因为() A.骨有机质比例较大 B.骨无机质比例较大 C.有机质、无机质均较少 D. 骨松质较多 E.有机质、无机质均较多 3.板障存在于() A.顶骨 B.椎骨 C.胫骨 D.胸骨 E.指骨 4.通过横突孔的是() A.脊神经 B.颈内神经 C.股动脉 D.迷走神经 E.椎动脉 5.胸骨角平对() A.第一肋 B.第二肋 C.第三肋 D.第二肋间隙 E.第三肋间隙 6.颈静脉切迹位于() A.胸骨柄 B.第七颈椎 C.锁骨 D.胸骨体 E.胸骨角 7.位于椎管前壁的韧带是() A.黄韧带 B.后纵韧带 C.棘间韧带 D.前纵韧带 E.棘上韧带 8.黄韧带连于两个相邻的()

A.横突之间 B.椎弓根之间 C.棘突之间 D.椎体之间 E.椎弓板之间 9.计数肋的标志是() A.剑突 B.肩胛冈 C.胸骨角 D.颈静脉切迹 E.枢椎 10.脊柱() A.由24块椎骨构成 B.由26块椎骨构成 C.颈曲、腰曲凸向后,胸曲、骶曲凸向前 D.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E颈曲、胸曲凸向后,腰曲、骶曲凸向前 11.位于颅后窝的结构是() A.筛孔 B.圆孔 C.内耳门 D.垂体窝 E.卵圆孔 12.前囟闭合是在出生后() ~6个月~12个月~2岁~3岁~4岁 13.不参与颅底构成的骨是() A.筛骨 B.颞骨 C.蝶骨 D.枕骨 E.顶骨 14.参与骨腭构成的骨是() A.筛骨 B.上颌骨 C.下鼻甲 D.蝶骨 E.下颌骨 15.肩关节囊内有() A.韧带 B.关节盘 C.肱二头肌长头腱 D.半月板 E.关节突 16.肱骨较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 A.肱骨头 B.大结节 C.肱骨小头 D.外科颈 E.解剖颈 17.肩关节最常见的脱位部位是()

正常人体解剖学 骨学部分

正常人体解剖学 大体解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 解剖学分类组织学 胚胎学系统解剖学 其他 解剖学姿势:两眼平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外,双脚并拢,足尖向前。运动系统组成:骨骼,骨骼肌,骨连接。 第一节骨学: 骨数量:成人骨206,颅骨29,椎骨26;下肢骨62,上肢骨多2个.

长骨:两头一端 短骨 形态扁骨:颅骨,肋骨等 不规则骨 骨的分颅骨29(包括听小骨3*2) 躯干骨51(椎骨26) 部位上肢骨64 下肢骨62 骨密质 骨松质成骨细胞(生长,改建,修复) 内: 破骨细胞(骨内外均有) 外:胶原纤维 骨质红骨髓(不同时期造血细胞,造血功能) 骨膜 骨构造 骨髓黄骨髓(6岁左右,长骨红骨髓被脂肪

细胞替代,可以变回红骨髓)其他:血管,神经,淋巴管。 骨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无机质韧性,有机质坚固。(磷酸钙,碳酸钙;胶原蛋白:骨胶原纤维,粘多糖蛋白),比例:有机:无机=3:7。 第二节躯干骨和颅骨 中轴骨=躯干骨+颅骨 一,躯干骨 (一)椎骨 一般形态:

七个凸起:上下关节突(2*2),左右横突(2),棘突(1). 腰椎:椎体最大,棘突宽大呈板状,棘突间间隙大(腰椎穿刺)。 颈椎特征结构:椎体小,椎孔大:有横突孔,棘突分叉。 寰椎(第一颈椎):无棘突,无椎体。 枢椎(二):有齿凸。 隆椎(七):棘突特长 骶骨:5个骶椎融合。骶管裂孔(裂孔:管道开口不完整):会阴神经经 过,痔疮手术麻醉处。 尾骨:3~4个尾椎退化。 第三节附肢骨 一,上肢骨锁骨:呈~形状,2/3前凸,1/3后凸。

(一)上肢带骨肩峰 肩胛骨喙突 关节盂 肩胛岗 岗上下窝’ (二)自由上肢骨 1.肱骨:外科颈(下部有腋神经经过),桡神经沟,鹰嘴窝,冠突窝,桡窝 内上髁,外上髁。髁:突出点!

大题-运动系统

第一目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学一、骨学总论、躯干骨 (一)名词解释 1.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2.骨质: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3.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 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肋沟:为肋骨内面近下缘处的浅沟,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 5.椎间孔:由相邻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四)问答题 1.简述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构成。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配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配布于骨的内部。骨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具有产生新骨质和破坏骨质的功能。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2.椎体有哪些共同特征? 椎骨的共同形态一般具有椎体、椎弓、椎孔和突起。椎体位于椎骨的前份,呈短圆柱形。椎弓位于椎体的后方,是弓形骨板,可分为椎弓根和椎弓板二部分。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1个棘突、2个横突、2个上关节突、2个下关节突。 3.颈椎在形态上有何特点? 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关节突的关节面几呈水平面。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有椎体钩。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横突孔。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4.在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哪些重要骨性标志? 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有:第7颈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肋弓、骶角。 5.胸骨角位于何处?有何临床意义? 胸骨角位于胸骨柄和体的连结处,微向前突,可在体表扪及。它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二、颅 (一)名词解释 1.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 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2.鼻旁窦:是下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含气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3.翼腭窝: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内侧, 有神经血管由此经过。

运动康复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运动康复学专业综合 《运动解剖学》:细胞和细胞间质、组织、运动系统总论、运动系统各论、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康复评定学》:康复评定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人体形态评定、心肺功能评定、反射发育评定、肌力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肌张力评定、感觉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步态分析、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评定、截瘫及四肢瘫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环境评定 《运动疗法学》: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疗法、平衡与协调训练、步行功能训练、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本体神经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心肺功能训练、引导式教育 运动解剖学考试大纲 (一)绪论 1.人体的基本构成 2.常用解剖学术语 (二)细胞和细胞间质 1.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细胞间质 (三)组织 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组织 4.神经组织 (四)运动系统总论 1.骨的分类、构造、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发生和发育、影响骨生长的因素、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骨的功能、体育锻炼对骨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骨连结 3.骨骼肌分类和命名、构造、工作术语、物理特性、影响肌力的解剖学因素、骨骼肌的配布规律、确定骨骼肌功能的方法、体育运动对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五)运动系统总论 1.头:颅骨、颅骨的连结、头颈肌的结构与功能 2.躯干:脊柱、胸廓、胸腔的结构与功能 3.上肢:上肢带、肩关节、肘关节和桡尺关节、手关节的结构与功能 4.下肢:骨盆、髋关节、膝关节、小腿骨的连结、足关节、足弓的结构与功能

躯干骨笔记

颈椎7块 胸椎12块 腰椎5块 骶骨1块 尾骨1块 颈椎-7块 特点:①椎体较小,横断呈椭圆形。 ②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③横突有孔,称横突孔。 ④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由前弓、后弓和侧块构 成。 枢椎-第2颈椎 椎体上方有齿突。

胸椎-12块 特点:①椎体横断面呈心形。 ②椎体与椎弓根交接部的外侧面的上下缘有上下肋凹。 ③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 ④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5块 特点: ①椎体粗壮,横断面 呈肾形。 ②椎孔呈三角形,较 大。 ③棘突宽而短,呈板 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 特点:

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底中份前缘向前突出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有骶正中嵴,两侧各有四对骶后孔。两侧部各有耳状面。 骶管裂孔:骶管下端由于第四、五骶椎椎弓板缺如而形成一个裂孔,称骶管裂孔,是骶管麻醉的部位。 尾骨 特点:4块已退化尾椎融合而成。 椎孔: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一孔,称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接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等。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躯干骨——胸骨 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 角,侧方连接的是2肋,可作为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躯干骨——肋骨 肋骨包括肋骨和肋软骨 1~7对肋骨前端借肋软骨连于胸骨称真肋, 8~12前端不直接与胸骨相连对称假肋 8~10对肋骨的前端借软骨连于上位的肋软骨,形成肋弓 11~12对肋前端游离,称浮肋。 骨学总论: 一、分类:全身共有206块骨 颅骨:脑颅骨、面颅骨 1、根据部位分躯干骨:椎骨、胸骨、肋 四肢骨:上肢骨、下肢骨 2 1)长骨:一体(骨干):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 两端(骺):两端膨大,称为骺,其光滑面称关节面 干骺端: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 骺软骨:幼年时骺与骨干之间借透明软骨相连,该软骨称~,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融合骺遗留下来的痕迹称骺线。 2)短骨:立方形,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稍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

52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二章运动系统 一、名词解释 1.关节 2.胸骨角 3.翼点 4.椎间孔 5.界线 6.腹股沟韧带 7.腹股沟管 二.填空题 1.运动系统由、和三部分组成。 2.根据形态可将骨分为、、和。 3.骨的构造由、和构成。 4.骨髓分为和。临床需检查骨髓时常用的穿刺部位是和等处。 5.骨连结的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6.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和,关节的辅助结构有 和。 7.关节囊的外层称___________,内层称___________,能分泌滑液的是_________。 8.关节的运动形式有、、和。 9.躯干骨包括、和,它们借骨连结构成________ 和。 10.椎骨由前方的和后方的构成。 11.由椎弓板上发出7个突起,向后的是,向两侧的是,向上的是,向下的是。 12.胸骨自上而下由、和三部分构成。 13.两侧肋弓在中线构成向下开放的角,叫________角,角内夹有____________。 14.椎骨间借、和等连结。 15.连结椎骨的韧带分长、短两类,长韧带有、和,短韧带有和。 16.脊柱侧面观有4个生理弯曲,其中和突向前,和突向后。 17.胸廓上口由、和围成。 18.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称为。 19.吸气时,胸廓各径,胸廓容积。 20.既参与颅盖构成,还参与构成颅底的骨有、和。21.颅可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前者由___________块颅骨构成。 22.颅顶面可见3条缝,额骨与两顶骨之间的缝是,左右顶骨只间的缝是,两顶骨和枕骨之间的缝是。 23.新生儿颅囱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4.颅底内面观,在蝶骨体外侧有3对孔,由前向后依次是、和

第三章 运动系统---躯干 练习题

第三章运动系统---躯干练习题 (一)、是非题 1.椎骨间连接即椎体与椎体的连结。 ( ) 2.脊柱由24块椎骨和23块椎间盘组成。 ( ) 3.成人脊柱由椎骨、骶骨、尾骨及24块椎间盘组成 ( ) 4.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和椎间盘的前面。 ( ) 5.前纵韧带是全身最长的韧带。 ( ) 6.后纵韧带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 ) 7.前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后伸。 ( ) 8.仰卧起坐是发展腹肌力量的练习。 ( ) 9.推铅球时侧向转体动作是由同侧的腹内斜肌和对侧的腹外斜肌协同完的。 ( ) 10.躯干向左回旋主要是左侧的腹外斜肌和右侧的腹内斜肌在下固定时收缩完。( ) 11.膈肌收缩时,圆顶上升,帮助呼气。 ( ) 12.用力呼气时,所有呼吸肌都参与呼的运动。 ( ) 13.成人脊柱是由26块椎骨构成。() 14.椎管是椎间孔和低观骶管共同组成的长管。() 15.椎间孔内有脊神经通过。() 16.胸椎的主要特征是横突上有横突孔。() 17.前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后伸,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18.脊柱侧面观是一条直线。() 19.颈椎最明显的特征是有椎孔。() 20.成年人共有23个椎间盘。() 21.胸廓是由1块胸骨、12对肋骨和全部椎骨及关节、韧带共同围成。() 22.后天形成的脊柱生理弯曲为颈曲和腰曲。() 23.第1颈椎也称枢椎。() 24.全部椎孔连成椎管,内藏脊髓。() 25.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实现吸气。() 26.主动完成呼吸功能的肌肉称为固有呼吸肌。() 27.仰卧起坐练习主要可发展背肌的力量。() 28.竖脊肌是人体强大的伸脊柱肌肉。() 29.颅骨是由8块脑颅骨、15块面颅骨和6块听小骨组成。()

1、绪论、骨总论、躯干骨教案

□教案专用纸□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教师姓名赵荷艳职称硕士研究生授课题目绪论、骨总论、躯干骨 授课对象护理082 授课日期2008.9.23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实验观察授课节次第2-5节课学时 4 教材版本顾晓松主编《人体解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教学目的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 2. 掌握人体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3. 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4. 了解骨的表面形态,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5.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与功能。 6. 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7. 掌握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8. 掌握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了解第1肋、第11-12肋的形态特征。 9. 掌握躯干骨的体表标志。 教学方法理论课:课堂理论讲授全部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学;实验课:学生自行观察标本,教师巡回指导、示教。 参考书及教具1、多媒体课件; 2、骨总论、躯干骨挂图、标本、模型。 本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重点:1、人体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3、躯干骨的组成与功能。 4、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5、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 难点:1、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2、躯干骨的体表标志。 外语词汇vertebrae(椎骨)sternum(胸骨)sternal angle(胸骨角)

□教案专用纸□ 本节课的新进展以前理论课的进行主要借助挂图,现在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进行,避免了挂图的重叠,使教学更加方便。 教学过程课前:1、筛选教材内容;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中:1、理论课:绪论---20分钟 骨总论---20分钟 躯干骨---40分钟 2、实验课: 1、介绍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实验要求以及卫生值日范围与安排; 2、介绍本次实验课所需观察的标本、模型; 3、介绍本次实验挂图的内容; 4、学生自行观察骨的分类、构造、理化性质和躯干骨的标本,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示教内容:骨的分类、构造、理化性质 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胸骨的形态、分部 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 6、实验课小结内容:人体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骨的分类、构造 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胸骨分部,胸骨角的定义 肋的分类 7、预习内容:上肢骨、下肢骨 8、打扫卫生的安排。 复习思考题1、人体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3、躯干骨的组成与功能。 4、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5、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 6、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7、躯干骨的体表标志。 集体备课及教研室试讲意见同意。

系统解剖学 运动系统 骨学

第一章骨学 【一】总论 1,骨学总论:成人有206块骨(小儿更多)。 按照部位分为:①中轴骨颅骨 躯干骨 ②附肢骨(上肢骨和下肢骨) 按照形态可分为: ①长骨(肱骨,指骨):“一体两端”,体为骨干,端为骨骺。骨干与骨骺融合处为干骺端。这部分是幼年时软骨骨化与骨干融合,遗留的痕迹成为骺线。 ②短骨(腕骨,跗骨) ③扁骨(肋骨) ④不规则骨 骨的形态描述—— ①突起:棘,结节,粗隆,髁等。 ②凹陷:窝,压迹,切迹。 ③空腔:管,窦,孔,裂,小房 2,骨的构造:骨质,骨膜和骨髓。 ①骨质:骨松质和骨密质。骨松质由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位于骨的内部和长骨的干。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面和长骨的两端,质地致密。 ②骨膜:除关节面,骨表面都附有骨膜,对骨的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③骨髓:骨髓分布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中。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幼年时均为红骨髓,五岁以后,红骨髓渐渐被脂肪组织(黄骨髓)取代。在受伤后,黄骨髓可以部分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部分造血功能。 【二】躯干骨 1,椎骨总述:共有24块椎骨。分别是颈椎7,胸椎12,腰椎5。外加骶骨(5块骶椎),尾骨(3~4块尾椎)共计26块。 椎骨的一般形态: ①椎体: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寰椎没有椎体。 ②椎弓:是弓形骨板。椎弓和椎体围成的孔称为锥孔。 ③椎弓根:椎体与椎弓的连接部分,其上下缘分别称椎上、椎下切迹。 ④椎弓板:椎弓根向后扩展变宽形成。 ⑤椎弓发出的7个突起: (1)棘突:一个,椎弓后面伸向后下方的突起。 (2)横突:一对,在棘突两侧。 (3)关节突:两对,在椎弓根和椎弓板结合处分别形成上、下方突起(一侧),共两对。 2,胸椎

系统解剖学重点-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 一、重点 1.绪论、骨学总论 掌握标准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骨的形态学分类和构造。 熟悉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2.躯干骨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胸骨角的概念。 熟悉各部椎骨的主要特点,肋、胸骨的分部,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了解骶骨、肋的一般形态 3.四肢骨 掌握四肢骨的组成、位置。 熟悉腕骨、跗骨的名称和排列,髋骨的组成,四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了解四肢骨各骨的一般形态。 4.颅骨分论 掌握颅骨的区分,脑颅骨的组成。 熟悉面颅骨的组成,颅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了解颅骨各骨的一般形态。 5.颅的整体观 掌握颅底内面的重要结构,翼点的概念,鼻旁窦的组成、位置和开口位置,颅囟。 熟悉颞窝、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眶、骨性鼻腔的形态结构和交通,新生儿颅的特征。 了解颅的顶面观、后面观和颅底外面观的主要结构,颞下窝和翼腭窝的交通。 6.关节学总论、中轴骨连结 掌握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椎间盘的形态结构,椎体和椎弓间的连结,脊柱的组成和生理弯曲,胸廓的组成。 熟悉骨连结的分类,胸廓的连结形式、整体观和运动,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 了解关节的分类。 7.四肢骨连结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构成、特点和运动,骨盆的组成和区分。 熟悉胸锁关节、喙肩弓、桡尺连结、拇指腕掌关节,髋骨与脊柱间的韧带连结,耻骨联合的形成,足弓的构成及意义。 了解骶髂关节、Chopart关节。 8.肌学总论、头颈肌和躯干肌 掌握肌的形态和构造,咀嚼肌的组成和功能,胸锁乳突肌位置和作用,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作用,胸上肢肌的组成和作用,膈的位置、裂孔及功能,腹前外侧群肌的组成。 熟悉肌的辅助结构,斜角肌间隙,肋间内、外肌的位置和作用,腹前外侧群肌形成的结构,腹直肌鞘,白线,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和通过结构,腹股沟三角的位置,重要的体表肌性标志。

解剖学骨与四肢连接

解剖学骨与四肢连接 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助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形成骨连结。 依据连结的不同方式,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直接连结分为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 纤维连结分为韧带连结和缝。 软骨连结分为透明软骨结合和纤维软骨结合。 间接连结又称滑膜关节,简称关节。 直接连结 直接连结是指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及骨直接相连,其连结之间无间隙,运动范围极小或完全不能活动。根据连结组织不同,可分为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3种类型。 (一)纤维连结(fibrous joint):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相连。其间无间隙,连结比较牢固,一般无活动性或仅有少许活动,常有两种连结形式。 1.韧带连接(syndesmosis):连结两骨的纤维结缔组织比较长,呈条索状或膜板状,富有弹性。如椎骨棘突之间的棘间韧带,胫腓骨下端的胫腓骨间韧带,前臂尺桡骨之间的骨间膜等。

2.缝(suture):两骨之间借很薄的纤维结缔组织(缝韧带)相连,无活动性,这种连结往往随年龄的增加,可出现结缔组织骨化。 如颅的冠状缝、矢状缝等。 (二)软骨连结(cartilaginous joint) 骨与骨之间借软骨相连,可缓冲震荡,可分两种。 1.透明软骨结合(synchondrosis):两骨间借透明软骨连结,常为暂时性的结合,是胚胎时软骨骨骼的存留部分并作为所连结骨的增长区,如骺软骨,蝶枕软骨结合等。此种连结到一定年龄即骨化形成骨性结合。 2.纤维软骨结合(symphysis):两骨间借纤维软骨连结,多位于人体中轴承受压力之处,坚固性大而弹性低,如椎间盘、耻骨联合等。 (三)骨性结合(synostosis):两骨之间借骨组织相连,一般由 纤维连结或透明软骨结合骨化而成。骨性结合使两骨融合为一块,如长骨的干与骺的结合,各骶椎之间的结合等。 间接连结 间接连结又称关节(arthrosis,articulation,joint,junction),或可动关节(diarthrosis),或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骨与骨的相对面之间无直接连

上肢解剖

上肢带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手骨(8块腕骨,5块掌骨,14节指骨)

锁骨(clavicle)呈横置的S形,横于颈部和胸部交界锁骨处,全长于皮下均可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标志。中间部分是锁骨体;内2/3凸向前,三棱形,粗大;外1/3凸向后,上下扁;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形似长骨,但无骨髓腔,可区分为一体两端。内侧端粗大,与胸骨柄相关节,称为胸骨端;外侧端扁平,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称肩峰端.锁骨支持肩胛骨,使上肢骨与胸廓保持一定距离,利于上肢的灵活运动。由于位置表浅,锁骨易骨折,并多见于锁骨中、外1/3交界处。 肩胛骨(scapula)位于胸廓的后面,是三角形扁骨,介于肩胛骨 第2~7肋之间。肩胛骨分为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前面为肩胛下窝,是一大而浅的窝。后面有一横行的骨嵴,称肩胛冈,冈上、下的浅窝,分别称为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的外侧扁平,称肩峰。外侧角肥厚,有梨形关节面,称关节盂。上角和下角位于内侧缘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可作为计数肋的标志。内侧缘长而薄,对向脊柱。外侧缘肥厚,对向腋窝。上缘最短,在靠近外侧角处,有一弯向前外方的指状突起,称喙突。肩脚冈、肩峰、喙突、肩肿骨下角及内侧缘都可在体表扪到。

肱骨(humerus)分一体和上、下两端。肪骨上端有呈半球形的肱骨头,肱骨朝向上内,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在肪骨头外侧和前方各有一隆起,分别是大、小结节,它们各向下延伸成一纵嵴,分别称为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两结节之间有一条沟,称结节间沟。肱骨头和大、小结节之间的环形沟,称解剖颈。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是肱骨骨折的易发部位。肱骨体中部的外侧面有一粗糙骨面,为三角肌粗隆;后面有一条由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sulcus for radial nerve),桡神经紧沿此沟经过。 肱骨下端前后稍扁,有两个关节面,内侧的呈滑车状,称肱骨滑车;外侧的呈圆形突起称肱骨小头。下端的内、外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后面的浅沟称尺神经沟(sulcus for ulnar nerve),尺神经由此通过。下端后面的深窝称鹰嘴窝,伸肘时接尺骨鹰嘴;前面有一较浅的窝称为冠突窝,屈肘时接尺骨冠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