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髓检验

骨髓检验

骨髓检验
骨髓检验

骨髓检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陈勤奋chenqinfen@https://www.doczj.com/doc/032383614.html,

主要内容

?骨髓细胞学检查

–细胞形态学

–细胞化学染色

–免疫表型分析

–染色体分析

–基因诊断

?骨髓病理学检查

–组织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骨髓检查流程

1.骨髓检查适应证

?造血系统疾病

?某些血液病及其相关疾病

?某些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恶性肿瘤骨髓转移

?某些类脂质沉积病

?待查

–贫血原因待查

–发热原因待查

–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

–肝脾肿大原因待查

–骨痛原因待查

2.标本制备

?取材部位:髂后、髂前上棘、胸骨、棘突、病灶部位?采集、涂片

?染色:瑞氏(Wright)染色或瑞-姬(Giemsa)混合染色Bone Marrow Aspirate

3.镜检

?低倍镜

–制片质量

–增生程度(5级)

–巨核细胞计数

–异常细胞筛查

–选择油镜检查区域

?油镜

–有无造血岛

–细胞形态观察

–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计算粒红比值

–有无异常细胞及寄生虫

4.分析

?要结合外周血象来分析

?对疑难细胞或不典型标本的处理

–借助其他方法:化学染色、免疫表型分析

–两个阶段间的细胞,计入下一阶段

–换部位重抽或定期复查

?形成骨髓象检查报告

–描写细胞形态与数量,作出肯定性诊断、支持性诊断、排除性诊断或形态学描写。

?注意事项

–骨髓片应制作良好,才能进行形态学观察

正常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粒红比值为2~4:1,平均3:1

?各系细胞比例、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巨核细胞7~35个/1.5x3cm2,多为产板型

?可见少量单核细胞、浆细胞、骨髓基质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

?核分裂细胞约为0.1%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各系细胞

?粒系细胞:原粒、早幼粒、中性幼粒、中性杆状核、中性分叶核、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

?红系细胞: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

?淋巴细胞:成熟、原淋、幼淋

?巨核系细胞:原始、幼稚、颗粒型、产板型

?少量单核细胞、浆细胞、骨髓基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等)、组织嗜碱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细胞化学染色(cytochemical stain)

?髓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酯酶(esterase)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

?糖原(PAS)染色

?铁染色

一些名词缩写介绍

?AML: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md:微分化型(AML-M0)

–AML-wom:未成熟型(AML-M1)

–AML-wm:成熟型(AML-M2)

–AMML: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4)

–AMoL:急性原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

–AEL:急性红白血病(AML-M6)

–AMegL: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L-M7)

一些名词缩写介绍

?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P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ML:慢性髓性白血病

?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A:再生障碍性贫血

?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IDA:缺铁性贫血

?RARS: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

POX染色

?正常细胞染色反应(-~++++)

–存在于髓系细胞胞质中,愈成熟反应愈强,原粒C(-)。

–原单C(-),幼单C和单核C(±)。

–淋巴、巨核、幼红细胞(-)

?临床意义

–AML-md(-)

–AML-wom(-)

–AML-wm(+++)

–AMML(+)

–AMoL(-/±)

–AMegL(-)

–ALL(-)

酯酶染色

?三种酯酶

–特异性酯酶(SE)

–非特异性酯酶(NSE)

–单核细胞酯酶(ME)

?用于鉴别诊断AML亚型

酯酶染色(正常细胞反应)

酯酶染色(临床意义)

ALP染色

?正常中性粒细胞染色反应(-~++++)

–10%~40%(+)

–积分7~51

?临床意义

–鉴别感染性疾病的类型(细菌感染时酶活性增强)

–鉴别CML和类白

–鉴别AA和PNH

–鉴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PAS染色

?正常细胞染色反应

–粒系细胞:中幼粒以下阶段(+~+++);巨核系和PLT:(+++)–淋巴、单核:(±)

–幼红C、RBC:(-)

?临床意义

–ALL、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粗颗粒或块状);

–AML-wom:(-);AMML:(+,弥漫,细颗粒)

–CLL:(+,粗颗粒)

–幼红细胞克隆增生:(+,粗颗粒或块状);幼红细胞良性增生:(-)

铁染色

?正常染色反应(-~++++)

–细胞外铁:+~++

–铁粒幼细胞:19%~44%,无环形铁粒幼细胞

?临床意义

–鉴别IDA与非IDA

–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诊断MDS-RARS

几种常见AL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细胞免疫表型(immunophenotypes)分析

?标本:血液、骨髓、淋巴结穿刺液、胸腹水、脑脊液、肺泡灌洗液

?临床意义

–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分型诊断与疗效、预后判断

–成熟淋巴细胞肿瘤的分类诊断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判断免疫功能

–造血干细胞计数

?方法

–流式细胞仪:目前的首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用于病理切片

–免疫荧光显微镜法:现已少用

ALL与AML细胞免疫表型特点

骨髓病理学检查

?反映骨髓组织结构及间质成分

–较全面地衡量造血细胞增生程度,以及造血组织、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的容积比例;

–“干抽”时能反映造血情况及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如骨髓纤维化、髓样化生;

–协助某些血液病的诊断,如MDS、毛白、淋巴瘤累及骨髓;

–较早期预测疾病的预后,反映白血病治疗效果;

–观察重要的骨髓组织学变化,如铁储备、炎性肉芽肿、转移瘤、骨小梁变化、血管栓塞、骨髓坏死、淀粉样变。

Bone Marrow Biopsy

骨髓病理学检查

?正常骨髓的组织形态学

–造血组织

–骨质

–间质

骨髓病理学检查

?常见血液病的骨髓病理学诊断

–骨髓纤维化(MF)

?细胞期

?胶元形成期

?硬化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基质改变:网状纤维增生

?增生程度:少数增生低下

?三系造血细胞的定位紊乱与形态异常:ALIP现象

?巨核细胞多聚集于静脉窦窦壁外,形态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圆核、淋巴样小巨核或微巨核细胞染色体分析

?检测内容: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分析

?标本:抗凝血、骨髓、淋巴结穿刺液、活检标本、胸腹水、羊水

染色体分析临床意义

?恶性血液病的诊断与分型

?监测恶性血液病等缓解、预后及复发

?监测遗传性疾病与血液病发生

–Down syndrome与髓系白血病

?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嵌合状态

基因诊断

?检测内容:融合基因、突变基因、免疫球蛋白或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标本:抗凝血、骨髓液、淋巴结穿刺液

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诊断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Cli ni cal laboratory diag no sties (专业代码100208) I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是由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各领域广泛渗透和交叉而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不仅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实验数据和临床信息,而且已成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监测疗效、评判预后等的重要手段。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高层次综合型医学技术人才,对研究生的具体要求是:(一)政治思想 1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为医学事业服务的奉献精神。 2?学风严谨,道德高尚,热爱专业,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3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专业培养要求 1 ?系统掌握临床检验与诊断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技能,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的动向及发展的趋势,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2 ?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分析和思维能力,熟练掌握临床检验的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和临床意义。熟悉各类自动化仪器的性能、使用、维护、保养和有关的计算机知识。能够做好实习医师的带教工作,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3 ?具有较熟练阅读临床检验诊断学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第一阶段:时间一学期。学习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相应的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 第二阶段:时间2.5学年。研究生要掌握如何查阅文献,检索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方向,搞好论文设计,完成开题报告,完成课题,写出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根据实验进度安排临床实践工作。

临床检验诊断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Clinical laboratory diagnostics (专业代码100208) Ⅰ.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是由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各领域广泛渗透和交叉而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不仅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实验数据和临床信息,而且已成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监测疗效、评判预后等的重要手段。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高层次综合型医学技术人才,对研究生的具体要求是: (一)政治思想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为医学事业服务的奉献精神。2.学风严谨,道德高尚,热爱专业,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专业培养要求 1.系统掌握临床检验与诊断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技能,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的动向及发展的趋势,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分析和思维能力,熟练掌握临床检验的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和临床意义。熟悉各类自动化仪器的性能、使用、维护、保养和有关的计算机知识。能够做好实习医师的带教工作,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3.具有较熟练阅读临床检验诊断学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第一阶段:时间一学期。学习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相应的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 第二阶段:时间2.5学年。研究生要掌握如何查阅文献,检索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方向,搞好论文设计,完成开题报告,完成课题,写出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根据实验进度安排临床实践工作。. 三、研究方向 1.生物化学诊断学研究 2.免疫学诊断学研究 3.床分子生物学诊断学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详见课程设置表。

钢筋水泥等原材料检验检测报告基本要求

钢筋水泥等原材料检验检测报告基本要求 一、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 1.基本要求 (1)凡结构工程用水泥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 (2)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应为原件,必须同时具备有: 盖有厂家质检部门印章的出厂水泥合格证 龄期3d水泥检验报告单 龄期28d水泥检验报告单 以上三者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应一致 (3)水泥厂在水泥出厂的7天内,签发水泥品质试验报告单,在32天内补发28d强度值。(4)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各种项目(子项)应填写齐全,不得有漏填或错填。抗压强度以28d标养为准。 (5)水泥使用单位应在质量证明书备注栏注明提货数量及日期。 2.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内容要求: 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内容应包括:水泥牌号、厂标、出厂日期、批号、合格证编号、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等。 二、水泥检验报告 1.基本要求 (1)水泥进场后,除应检查其五个质量证明书外,必须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先使用后试验。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水泥必须进行检验: 水泥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一个月); 水泥因运输或存放条件不良,有受潮结块等异常现象; 进口水泥。 (3)水泥检验技术应具备有3d和28d检验报告单 三、钢材(筋)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 1.基本要求 (1)凡结构设计施工图所配各种受力钢筋及型钢,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 (2)冷轧带肋钢筋、冷轧扭钢筋成品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3)钢材(筋)出厂质量证明书应为原件,如为抄件或复印件,必须注明原件存放处、编号,并加盖公章,同时应有存放人(或抄件人)签字和抄件日期。 (4)施工单位应在钢材(筋)进场单上注明单位工程名称、使用部位、提货数量、提货日

专业解析-临床检验诊断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一门临床新兴学科,是临床医学学科下的一个耳机学科,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发展迅速、十分活跃,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具有其独特应用目标的学科。 2、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的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病原生物学、临床免疫学和诊断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基础,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一般检验方法,具有发现和解决临床检验问题的能力。掌握与课题相关的试剂、仪器的性能和检测技术、方法。了解与检测临床相关疾病的临床知道。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熟悉计算机的应用。能独立进行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研究,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能在高等院校承担教学工作。毕业后,达到高年检验师或高年实习研究员的水平。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考试科目、课程设置等不尽相同,各举例说明: 3、研究方向(以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院为例,不同学院的研究方向

也不相同) 01遗传性疾病检测的方法学研究 02肝癌及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分子诊断和治疗 03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细菌耐药性研究 04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与分子标志 05靶向拮抗剂研究及抗炎效应 06细菌致病的分子机制 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 5、课程设置 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 1、公共学位课程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自然辨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 (2) 外国语(英/日语) 2、专业基础课:3-4门,由学科点制定,在我校所有研究生课程中选取。 1)分子生物学

2)医学免疫学 3)现代生物技术 4)临床检验方法学选择与评价(新建课程) 3.专业课程:临床检验诊断学,由导师及教研室负责,不设具体授课学时,贯穿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于第五学期,由导师命题进行考试。 中医专业和西医临床专业毕业的学生由教研室负责讲授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主干专业课程,如《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二、就业形势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资源短缺日趋明显,毕业生的水平良莠不齐,就业的压力日趋严峻,而且医学行业,对经验是及其看重的,从业人员更新换代的周期较长,更加加剧了就业打压力。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研究生就业存在严重的“区域性失衡”现象,如果毕业生放弃对大城市的执着,从业机会将大大增加。 三、就业方向 从事临床诊断工作,或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第三章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骨髓检查的内容与方法 1.骨髓检查的主要临床应用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骨髓象检验对各种类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戈谢病、尼曼-匹克病、海蓝色组织细胞增生症、多发性骨髓瘤,也常通过复查骨髓象来评价疗效或判断预后。 (2)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如各种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淋巴瘤的骨髓浸润、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利用骨髓液检验疟原虫、黑热病原虫、红斑狼疮细胞及细菌培养、染色体培养、干细胞培养等,皆可提高阳性率。 2.检查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①外周血细胞成份及形态异常,如一系、二系或三系细胞的增多和减少;外周血中出现原始、幼稚细胞等异常细胞。②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③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④化疗后的疗效观察。⑤其他;骨髓活检、造血祖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微生物及寄生虫学检查(如伤寒、疟疾)等。 (2)禁忌症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术应慎重。

3.骨髓标本的采集骨髓标本大部分采用穿刺法吸取。骨髓穿刺部位选择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骨髓腔中红骨髓丰富;②穿刺部位应浅表、易定位;③应避开重要脏器。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胸骨、棘突、髂骨、胫骨等处。髂骨后上棘此处骨皮质薄,骨髓腔大,进针容易,骨髓液丰富,被血液稀释的可能性小,故为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4.骨髓涂片检查 (1)普通光镜低倍镜检验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估计巨核细胞系统增生情况;观察涂片边缘、尾部、骨髓小粒周围,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的异常细胞 (2)油镜选择满意的片膜段,观察200~500个细胞,按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别计算,并计算它们各自的百分率;仔细观察各系统的增生程度和各阶段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5.骨髓象检查的注意事项确认细胞不能单凭一、两个特点下结论,应综合细胞大小、核质比例、核的形状、染色质结构、核仁、胞质着色和颗粒等条件全面分析判断;个系统的原始细胞虽各有特征,但极相似,甚难鉴别,除应做相应的细胞化学染色协助区别外,也可根据伴随出现的幼稚细胞或成熟细胞,推测原始细胞的归属;介于两个阶段之间的细胞,不论其来源如何,应统一按成熟方向的下一阶段计算;在特殊情况下,光学显微镜下各别介于两个系统之间的细胞,甚难鉴别。如介于浆细胞与幼稚红细胞之间的细胞,可归于红细胞。介于淋巴细胞与红细胞之间的细胞亦归为红细胞;若确诊为浆细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1.检验目的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用于观察骨髓涂片中细胞形态、数量等方面的变化,借以了解骨髓造血功能状况。骨髓象检查对多数血液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2.检测原理(包括结果计算) 瑞氏染料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组成。伊红通常为钠盐,有色部分为阴离子。亚甲蓝(美蓝)为四甲基硫堇染料,有对醌型和邻醌型两种结构。通常为氯盐,即氯化美蓝,有色部分为阳离子。美蓝容易氧化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级染料(即天青)。将适量伊红、美蓝溶解在甲醇中,即为瑞氏染料。 瑞氏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粉红色,称为嗜酸性物质;细胞核蛋白、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胞质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紫蓝色或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淡紫红色,称为嗜中性物质、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胞质、核仁含较多酸性物质,染成较浓厚的蓝色;中幼红细胞既含酸性物质,又含碱性物质,染成红蓝色或灰红色;完全成熟红细胞,酸性物质彻底消失后,染成粉红色。 3.性能特征 无。 4.标本要求(包括病人准备、容器、样本类型等) 4.1 病人准备:了解病人是否对局麻药有过敏史。凝血因子严重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有畸形,晚期妊娠妇女作骨髓穿刺时要慎重。 4.2 标本类型:骨髓。 4.3标本容器:洁净载玻片。 4.4 标本存放: 4.4.1未检测标本的存放:放于细胞室未检测标本架上。 4.4.2已检测标本的存放:骨髓存片柜,保存10年以上。 4.5 标本运输:室温条件下运输。 4.6 标本拒收标准:参照《采集手册》。 5.仪器和试剂 5.1试剂: 5.1.1 瑞姬氏染色液: 瑞氏染料0.5g、姬氏染料0.5g,加入500ml甲醇中,混匀溶解后备用。 5.1.2 pH 6.5磷酸盐缓冲液: 磷酸二氢钾0.3g、磷酸氢二钠0.2g,加入100ml蒸馏水中溶解。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

欢迎共阅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 一、 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 同培养方案总则。结合本专业特点,特别提出以下要求: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熟练掌握临床检验的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和临床意义。熟悉各类自动化仪器的性能、使用、维护、保养和有关的计算机知识。能够做好实习医师的带教工作,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一、 学习年限 学制3年,完成全部培养内容并达到要求,可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二、 学位课程 硕士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15至18.5学分,总门数不少于6门。 12(1) (2) 3三、 掌1检验63个月,机动2[临检专业] (1) ① ·手工法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查,各项血液分析参数的应用及结果解释;临检血细胞分析的质控与作图。 ·血涂片的形态学检查,包括感染、中毒等血象的变化;疟原虫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网织红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尿液的理学、化学检查与沉渣镜检,泌尿系疾病的尿液检查特点及鉴别诊断、尿妊娠试验。尿液24h 蛋白及糖定量,乳糜尿检查,本周氏蛋白检查,Addis 计数,含铁血黄素检查。 ·尿液自动分析仪应用及结果解释。 ·大便外观描述及显微镜检查,消化道疾病的粪便特点及鉴别诊断,便潜血。 ·脑脊髓液外观、颜色、透明度、蛋白、糖、氯化物测定,细胞计数与分类,不同神经系统疾病脑脊髓液的鉴别诊断。

·浆膜腔积液外观、颜色、比重、蛋白检查及细胞计数与形态,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②要求了解: ·如何做尿液质控。 ·胃、十二指肠引流液、胆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2)要求掌握: ①要求掌握: 所有检查项目的方法、原理、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 ②要求了解: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尿自动分析仪的设计原理、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 (3)基本技能: ①要求掌握: 手指和静脉取血,721分光光度计校准,自动血球计数仪校准、操作、保养和维护,血细胞直方图 ② [血液专业] (1) ① 等)。 · PT)、凝 时间(APTT 试验(三P ② -抗凝血酶Ⅲ、血小板抗体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单一凝血因子活性测定、血浆纤溶酶原、α 2 ·白血病免疫分型、淋巴细胞表型分析等。 (2)理论知识: ①要求掌握: ·血细胞发育理论,血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的变化,各类贫血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和鉴别要点,白血病的MICM分型理论及临床应用,止血与血栓的理论,血小板功能障碍及各种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凝血仪设计原理,发色底物法与浊度法测定凝血因子的方法学特点。 ②要求了解: 血液流变学的理论及检查结果分析,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及各参数的意义。 (3)基本技能:

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范本

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 姓名 XXX 年龄 XX 性别 X 科别血液科采取日期 XXX-XX-XX 病案号591965 采取部位髂骨、胸骨涂片号8665 临床诊断—-------------------------------————— 诊断意见: 检验医师签名: 报告日期:

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 姓名 XXX 年龄 XX 性别 X 科别血液科采取日期 XXX-XX-XX 病案号591965 采取部位髂骨、胸骨涂片号8665 临床诊断———-------------------———

特征: (一)骨髓片 1、取材满意、涂片、染色正常。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细胞系占全部有核细胞比例为32%,红细胞系为16%,其粒红比值为2:1。 3、粒系增生受抑制,以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为主。 4、红系增生受抑制,成熟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呈缗钱状排列。 5、骨髓瘤细胞明显增生,原、幼浆细胞明显增多。 6、淋巴细胞(15%)和单核细胞(1%),多以成熟细胞为主,比例和形态均大致正常。 7、巨系增生明显抑制,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 8、全片未见寄生虫及其它异常细胞。 (二)血片 1、取材,涂片,染色正常,全片白细胞总数大致正常。 2、成熟粒细胞减少,可见幼稚中性粒细胞。 3、成熟红细胞形态形态大致正常,成缗钱状排列。 4、淋巴细胞(46%)比例相对增多;单核细胞(2%)比例和形态大致正常;可见部分异常浆细胞(8%)。 5、血小板少见。 6、无寄生虫及其它异常细胞。 诊断意见:多发性骨髓瘤(MM )骨髓象 检验医师签名: 报告日期 2010-10-13

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

临床检验诊断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基本情况 实验室建立的背景: 临床检验诊断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本学科国内惟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我校医学检验系成立于1983年,1984年在国内首批招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1986年、1990年获全国高校首批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开始招收本-硕连读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方向7年制学生,同年被教育部评为本学科国内惟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2005年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室立项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技函[2005]73号), 也是本学科教育部惟一立项建设的重 点实验室;2006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 重点实验室;2007年本学科再次被确 认为本学科目前国内惟一的国家级重 点学科。 实验室主任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疗系(77级),1989年获医学硕士学位(临床检验诊断学),1991-1994年美国Rockefeller 大学分子传染病实验室副研究员,现任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主任(本专业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重庆市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带头人,重庆市分析测试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师学会委员,重庆市医学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检验学会蛋白质组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学会检验医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检验医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重庆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教育部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审专家。《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和《中国检验与临床杂志》编委,《中华肝脏病杂志》审稿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检验专业)编写指导小组成员。重庆医科大学校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 发表时间:2009-08-04T17:12:37.8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赵丽娟 (黑龙江省塔河县人民医院黑龙江塔河1652 [导读] 一般采用wright-Giemsa染色法,染色效果较好,细胞结构清晰。【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259-01 1 方法及参考值 1.1一般采用wright-Giemsa染色法,染色效果较好,细胞结构清晰。 1.2低倍镜观察 (1)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满意。(2)有无体积巨大、形态和染色性异常的异常细胞。(3)判断骨髓增生程度。(4)巨核细胞计数。(5)选择油镜观察区域,要求有核细胞较多,分布均匀,细胞形态清晰。 1.3油镜观察 (1)骨髓细胞构成,粒、红两系增生情况。(2)观察有核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性有无异常,核浆发育是否平行,异常细胞形态和结构特征。(3)对有核细胞进行分类计数,计算各阶段细胞的百分比,白细胞、有核红细胞各占的比率,计算粒细胞与红细胞的比例(粒/红比例)。(4)粒系所占百分比及各阶段比例,是否有核左移或右移及形态异常改变。(5)红系所占百分比及各阶段比例,观察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性改变,是否有巨幼变、类巨幼变及双核、多核、核分裂和核残余物等。(6)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发育阶段、胞浆颗粒、分类及观察有无产血小板巨核细胞,血小板数量和形态,有无巨大异常、亚小型、小型、微型巨核细胞。(7)其他非造血细胞的观察,一般都在涂片尾部或边缘处。(8)有无血液寄生虫。 2 临床意义 2.1粒/红比例改变 (1)粒/红比例增高:见于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种类白血病反应,红细胞生成减低,如纯红再障。(2)粒/红比例正常:见于正常骨髓、再障、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癌转移、淋巴细胞白血病、高雪病、尼曼-匹克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3)粒/红比例减低:见于粒细胞缺乏症、放射病早期、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等。 2.2粒细胞系统改变 (1)粒细胞增多。①以原始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类白血病反应。 ②以早幼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早幼粒性类白血病反应。③以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④以中性晚幼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痛风等、药物或毒物中毒如汞中毒、严重烧伤、急性失血、大手术后。⑤以中性杆状核、分叶核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感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⑥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⑦以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等。(2)粒细胞减少。见于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等。 2.3红细胞系统改变 (1)红细胞增多。①以原始、早幼红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红血病、急性红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等。②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2)红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等。 2.4巨核细胞系统 (1)以巨核细胞增多为主: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失血、脾功能亢进等。(2)以巨核细胞减少为主: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苯等化学物质中毒、过量x线照射等。 2.5淋巴细胞系统 (1)以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等。(2)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见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等。 2.6单核细胞系统 (1)以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以成熟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见于粒细胞缺乏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进行性结核病等。 2.7浆细胞增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白血病、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肉芽肿、麻疹、血清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球蛋白血症等。 2.8组织细胞增多。见于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网状细胞肉瘤、伤寒、结核等感染、结缔组织病、恶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9通过骨髓像各种细胞的变化及结合血常规的检查,可做出以下4种诊断。(1)作出肯定诊断:具有典型、特征性细胞学改变,如各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高雪氏病或尼曼-匹克病、淋巴瘤、骨髓转移癌、血液寄生虫病等。(2)支持临床诊断:具有支持某些疾病诊断的细胞学特征,但不具备鉴别诊断意义的改变,如增生性贫血、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3)排除某些诊断:骨髓细胞学特征不支持某些方面的临床诊断,有助于缩小临床鉴别诊断的范围。(4)不确定诊断:骨髓细胞学确有某些改变,对临床提不出支持或否定意见,应详细描述骨髓细胞的形态、细胞化学染色等特征,供临床参考。

临床检验诊断学 中期考核试卷(含答案)

XX医科大学(XXXXXX学院) 专业级20XX-20XX学年中期考核姓名:导师: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管型 2.粒细胞缺乏症 3.钩状效应 4.汹涌发酵 5.隐性感染 二.单选题(每题2分) 1.红细胞直方图曲线显示主峰左移,峰底增宽常反映(A) A. 缺铁性贫血 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 巨幼细胞性贫血 D.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E. PNH 2. 异形淋巴细胞见于(D) A.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B. 细菌性感染 C. 寄生虫感染 D.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猩红热 3. 缺铁性贫血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试验(B) A. 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 B. 血清铁及骨髓铁染色 C. 铁染色及转铁蛋白饱和度 D. 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E.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饱和度 4.“酶胆分离”现象常见于(C) A. 肝癌 B. 恶性贫血 C. 急性重症肝炎 D. 新生儿溶血 E.胆结石 5.方法比较试验时的样本数至少为(C) A.20例 B. 30例 C.40例 D.50例 E.100例 6原尿中几乎不被重吸收而随尿液排出体外的物质(E) A.尿素 B.氨基酸 C.尿酸 D. 肌酸 E.肌酐 7. 粪便中球菌和杆菌的比例约为(B) A. 1:5 B.1:10 C. 1:100 D.10:1 E.100:1 8. 烧伤患者需大量输注的血液制品是(D) A. 机采血小板 B. 悬浮红细胞 C. 纯化因子Ⅷ D. 白蛋白制品 E.去白红细胞 9. Ⅲ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检测项目是(D) A. 过敏原 B. 血清IgM C. 抗血细胞抗体 D. 循环免疫复合物 E.皮试

临床检验诊断学-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208)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临床免疫学诊断:肿瘤免疫学研究 研究MHC和肿瘤共刺激信号因子和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 2.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相关基因、生长因子、特异蛋白与心血管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并应用于诊断。 3.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致病分子机制研究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致瘤病毒及其他病毒导致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及实验室诊断。 4. 自身免疫病的实验室诊断及致病分子机制研究 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机制及实验室诊断。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施行导师负责制,提倡实行导师负责和导师组指导相结合,导师组由本专业及相关专业3-5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鼓励“三种经历”,即社会实践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研究生在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中取得的学分,与培养计划内必修课内容及要求基本相同的,经导师认定后,提交医学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认定,可以作为必修课成绩,取得相应学分,培养计划以外的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学分认定。 五、课程学习要求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不少于18分,选修不少于10分。学习时间由导师根据科研工作安排确定,在申请答辩之前修完全部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 (一)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 2.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 3.学位基础课1门以上。 4.学位专业课1门以上: 硕士生在第一学期集中上课,第二学期起跟随导师组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导师组开设的专业课和相关专业基础课,可采取多种形式: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2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每篇为1学分。②由本专业组织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③由本专业(未统一开课的)命题,组织考试,具体的考试方式由各专业自行决定。 5.前沿讲座2学分。 包括研究生的个人专题综述,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前沿讲座应贯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前沿讲座不少于15次,主讲不少于2次。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对参与次数、主讲次数和考核办法作出具体规定。6、临床实践2学分。 临床实践阶段按课程形式进行设置,由导师组负责安排在检验科生化室、免疫室、中心实验室、细菌室和门诊化验室及相关科室轮转,轮转时间不少于6个月。 临床实践安排(时间、科室)确定后需提交各培养单位教育处备案。临床实践由轮转科室及导师组负责考核评估(实践课成绩≥70分为合格),医学院负责进行检查。临床实践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二)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 1、实验技术课: 从医学院开设的技术平台课中选修。 2、科研基本训练相关理论课 硕士研究生在进入科室进行课题研究前,原则上必须选修《科研基本训练讲座》、《实验室安全与防护》、《实验动物学》、《医学统计学》。(课题不需要者,经导师签字同意,可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操作流程

骨髓细胞检验 一、骨髓的取材 骨髓取材方式主要有两种,即骨髓穿刺术及环钻术,后者又称骨髓活检。特别适合用于“干抽”情况下且可看到造血组织的天然结构,能判断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的比例,有助于对再生障碍时病情严重程度的估计,也有助于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癌及MDS 的诊断。 (一)骨髓穿刺部位 1. 胸骨穿刺在第二与第三肋骨之间的胸骨正中线上穿刺,穿刺针长度固定在1cm 以下。 2. 脊突穿刺第三、四腰椎脊突为穿刺点,在此处进行穿刺。 3. 髂前上棘穿刺髂骨前上棘后约3cm 处。 4. 髂后上棘穿刺此处骨质较薄,容易穿刺,骨髓液较丰富,若作骨髓培养,须取 5ml~10ml 骨髓液。 (二)骨髓穿刺时应注意的问题骨髓穿刺一般由临床医生自行操作,检验人员也应了解以下有关问题: 1. 穿刺前必须向患者作耐心的解释,以尽量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 2. 穿刺术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盛骨髓的玻片不能接触穿刺针头。 3. 骨髓抽取量不宜过多,一般以少于0.2ml 为最好。抽量过多可导致外周血液稀释,失去 诊断意义。穿刺困难时,只要针芯有一小滴骨髓即可涂片,若需要作细菌培养或其他检 查,也应先抽少量涂片,然后再抽所需量。 4. 干抽的意义干抽是指多部位多次穿刺均抽不出骨髓。可见于骨髓造血细胞异常增生,如 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更易见骨髓纤维化症。肯定干抽时可用环钻术取活检标 本,同时将环钻针内沾有的骨髓液涂片。 5. 骨髓液稀释此情况由于吸取骨髓液用力过大或穿刺针头刺入骨髓血窦所致,可见涂片上 骨髓小粒及脂肪滴减少,各阶段细胞比例失调,中性粒细胞分叶核>杆状核,无巨核细 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等。 6. 穿刺部位的差异骨髓造血组织分布不均,且某些病变也可限于局部,因此穿刺部位的不 同,其结果可有显著差异。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别是慢性再障,往往远心部位的髂骨 最易首先受损,棘突次之,而胸骨则可再生良好。即或是同一部位的髂骨也有灶性增生 现象,可致两次穿刺结果不相同。某些疾病诊断阳性率也因穿刺部位而异。多发性骨髓 瘤、转移癌时,均以病变部位穿刺阳性率最高。因此对一些疑难病例最好是多部位穿 刺。 7. 死亡病例若需作骨髓穿刺明确诊断时,应在死亡后半小时内进行。 (三)骨髓穿刺成功的指标 1. 在抽搐骨髓的瞬间,病人有特殊的疼痛感。 2. 在黄白色的骨髓小粒,多集中于片尾部。 3. 镜下有骨髓内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幼红细胞、浆细胞及网状细胞等。 4. 粒细胞的杆状核与分叶核的比值大于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有核细胞值均应高于外周 血。 二、骨髓涂片 骨髓涂片的制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绝对不可忽视。有时骨髓取材良好,但由于玻片的不清洁或推片技术不佳,而不能得到满意的涂片。如涂片太厚细胞重叠则无法辨认细胞的结构;涂片太薄,细胞过于分散,则影响检查速度和准确性,甚至漏诊或误诊。因此必须制备薄厚适宜、分布均匀的涂片。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 一、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 同培养方案总则。结合本专业特点,专门提出以下要求: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熟练把握临床检验的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和临床意义。熟悉各类自动化仪器的性能、使用、爱护、保养和有关的运算机知识。能够做好实习医师的带教工作,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一、学习年限 学制3年,完成全部培养内容并达到要求,可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二、学位课程 硕士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15至18.5学分,总门数许多于6门。 1.公共必修课:3学分,同培养方案总则。 2.专业课: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专业课考试。(1)自学参考书及有关文献: (2)专题讲座:参加本学科专业的专题讲座,题目附后。 3.专业基础课:至少两门,必须修满3-5学分。 从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三、临床能力训练 本时期为二级学科基础训练,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相关科室。研究生通过培训,把握本专业差不多实验诊断、方法和技术,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诊断和鉴不诊断,临床教学等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培训方法为在检验科范畴内轮转,并参加相关科室的专业查房和科巡诊。 1.轮转安排: 轮转专业:临床常规检查6个月(门诊3个月,病房3个月),临床化学检验6个月,临床免疫学检验6个月,临床血液学检验7个月(包括输血1个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6个月,急诊检验3个月,机动2个月。 选择参加专业查房和巡诊的科室为内科、儿科、传染科。必要时可结合与检验项目有关的科室参加查房。三年共要求参加查房20次,参加科巡诊4次。 2.轮转要求: [临检专业] (1)学习项目: ①要求把握: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抗凝(毛细血管、静脉采血技术、不同抗凝剂的选择)。 ·手工法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查,各项血液分析参数的应用及结果讲明;临检血细胞分析的质控与作图。 ·血涂片的形状学检查,包括感染、中毒等血象的变化;疟原虫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网织红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尿液的理学、化学检查与沉渣镜检,泌尿系疾病的尿液检查特点及鉴不诊断、尿妊娠试验。尿液24h蛋白及糖定量,乳糜尿检查,本周氏蛋白检查,Addis计数,含铁血黄素检查。·尿液自动分析仪应用及结果讲明。 ·大便外观描述及显微镜检查,消化道疾病的粪便特点及鉴不诊断,便潜血。 ·脑脊髓液外观、颜色、透亮度、蛋白、糖、氯化物测定,细胞计数与分类,不同神经系统疾病脑脊髓液的鉴不诊断。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检验诊断学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 统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 熟练掌握临 床检验的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和临床意义。熟悉各类自动化仪器的性能、使用、 维护、保养和有关的计算机知识。能够做好实习医师的带教工作,能对下级医师 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 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处理的能力,完成相 关专业综述一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二、 学习年限 三年 三、 培养方式及要求 (一)课程学习 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8学分。 专业课: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专业课 考试。 自学参考书及有关文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今日临床检验学》、 《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临床化学诊断方法大全》、《临床微生物手册》(美 国、第六版)。 1、学位课程 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医学英语 医学统计学 临床流行病学 专业课 40学时 2学分 30学时 1.5学分 90学时 4学分 50学时 2学分 30学时 1.5学分 60学时 3学分

专题讲座:参加本学科专业的专题讲座,题目附后。 (6)专业基础课:至少两门,从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2、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选2门) 医学信息检索与应用20学时1学分 计算机文化基础与应用30学时1学分 科研方法学20学时1学分除专业课外,均由学院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统一安排集中学习,第二学期进入临床后由各专业点组织专业课教学,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第二学年未结束。 (二)临床能力训练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能。 (2)掌握本专业基本实验诊断、方法和技术,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教学等技能。 2、轮转安排:本阶段为二级学科基础训练,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相关科室。培训方法为在检验科范围内轮转,并参加相关科室的专业查房和科巡诊。 轮转专业:临床常规检查4个月(门诊2个月,病房2个月),临床化学检验5个月,临床免疫学检验5个月,临床血液学检验6个月(包括输血1个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5个月,急诊检验3个月。选择参加专业查房和巡诊的科室为感染病房、消化病房、肾内病房各2个月。必要时可结合与检验项目有关的科室参加查房。三年共要求参加查房20次,参加科巡诊4次。论文答辩及考核2个月。

骨髓细胞学检查(仅供参照)

骨髓细胞学检查 骨髓细胞学检查应抽取骨髓少量制成薄片。采用骨髓小粒丰富、制片厚薄均匀的涂片,经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后,于显微镜下检查细胞质和量的变化。[试剂] 1)瑞氏染色液:瑞氏染粉18,置洁净干操的研钵内,加甘油3.5ml,研磨片刻, 使瑞氏染粉充分溶解,加甲醇约50ml,继续研磨片刻后,收集上层染液;残余部分再加甲醇50ml研磨:再收集上层染液,重复几次后,用甲醇冲洗研钵,倒入同一瓶内,最后加甲醇至500mi。开始几周应经常振摇染色液。染色液存放的时间越长,染色效果也越佳。此外,研磨时染粉内应先加甘油,、以免染粉在研磨过程中结成块,更易溶解。染粉未经研磨配成的染液不宜用作骨髓片染色。 2)姬姆萨浓缩染液:将姬姆萨染粉3.8g放入纯甘油250ml中,置60℃水浴2 小时,溶解后力口60℃预热的甲醇250m1混匀,于室温、棕色瓶内保存,配后数天即可使用,可长期保存。 3)pH6.5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1.5g,磷酸氢二钠1.0g、加蒸馏水到 5000ml。最后纠正pH6.5。 4)姬姆萨稀释液:取姬姆萨溶液50m1,加pH6.5磷酸盐缓冲液到500ml,混 匀。此液为姬姆萨应用液,可直接作涂片复染用。作瑞氏稀释液时,取此液10一20mL加蒸馏水至100ml,混匀即可。 [操作] 1.骨髓取材: 取材部位有胸骨、棘突、髂骨前嵴或后嵴等。两岁以内小孩最好用胫骨,成人常取髂后上棘,此部位穿刺方便,病人也易接受.穿刺前要求严格 消毒,杜绝细菌感染,除穿刺室紫外线消毒和皮肤消毒外,还应注意穿 刺包和手套消毒时间有否过期。戴手套要熟练,避免手套接触来消毒物 品。穿刺针进入髓腔时常有脱空感,吸取前针筒内应留有1m1左右的空 隙,否则髓液很快进入针筒空隙而无法取出。针筒内若有水份也要用消 毒纱布擦干,以免溶解细胞。吸液量一般控制在0.2m1左右。因吸量过 多,易被外周血稀释。部分病人干抽或吸出量太少时,不要将针头立即 拔出,可边抽边调节针头深浅,或边抽边缓慢外移针头,最后将针头内 可能残留的髓液尽量推出、制片,以减少病人痛苦。 2.涂片: 选两块小粒较多、厚薄均匀的骨髓片,自然干燥后在较厚的头端髓膜上 写上病人姓名、日期及“BM”标记。加瑞氏染色液8—12滴,用吸球吹 吸并使其布满整张涂片,约半分钟后,加姬姆萨稀释液5-10滴,再用吸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

实验十一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 Morphologic examination of bone marrow smear 试剂器材 正常骨髓涂片、光学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镜头清洁液。 实验内容 一、粒系细胞形态观察 (一)粒系细胞形态的总特征 1.胞体规则。 2.胞核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圆形→椭圆形→一侧偏平→肾形→杆状→分叶) 1.胞质中的颗粒也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无颗粒→非特异性颗粒出现→特异性颗粒出现→特异性颗粒增多、非特异性颗粒减少→特异性颗粒)。 (一)粒系各期细胞形态 1.原始粒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μm~18μm左右。胞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可以有浅的凹陷。有2至5个较小而清楚的核仁,染色质呈淡紫红色,细致均匀平坦,如一层薄纱。胞质少,无颗粒或少量嗜天青颗粒(称 副原粒),胞质均匀透明,染天蓝或深蓝色核周常无淡染区。 2.早幼粒细胞:较原粒细胞大,直径12μm~25μm左右。外形与原粒细胞相似,平均直径可达15μm。胞核较原粒细胞略小,圆形或椭圆形,随细胞发育逐渐出现凹陷,核内常染色质仍占优势,但异染色质在核周的凝集较原粒细胞明显,核仁常见。胞质比原粒细胞丰富,胞质内开始出现一些紫红色非特异性嗜苯胺蓝颗粒,大小、形态不一,分布不均,可盖于核,染浅蓝色。 3.中性中幼粒细胞:比早幼粒细胞小,直径10μm~18μm左右。外形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外形较不规则。胞核较早幼粒小,可有凹陷,核内常染色 质相对减少,异染色质在核周凝集进一步增加,并逐渐向胞核中央发展,两种染色质的比例相近,核仁少见。胞质更丰富,胞质内常出现很多特异性颗粒,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颗粒。中性颗粒呈淡红色,非常细小、均 匀而密集,如粉末状;嗜酸性颗粒较粗大,形如小珠,橘黄或土黄色,分布 均匀,充满胞质;嗜碱性颗粒呈深紫蓝色,大小不规则,排列凌乱,常盖于 核上,以致核形不易看出,胞膜也常常显得不完整。胞质呈浅红色或浅蓝色,常被特异性颗粒掩盖了颜色。 4.中性晚幼粒细胞:略小于中幼粒细胞。直径10μm~16μm左右。胞核较小,肾形或凹陷明显,凹陷程度<1/2假设直径。两端圆钝。核内异染色质占优势,仅有少量常染色质位于近中央部位。无核仁。胞质比中性中幼粒细胞多,有较多的特异性颗粒。胞质淡红色,常被增多的颗粒掩盖。 5.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略小于晚幼粒细胞。直径10μm~15μm左右。胞核弯曲成带状,核凹陷更深,超过假设核直径的一半,或核最窄径大于最宽径的1/3。可呈马蹄形或S形,粗细均匀,两端钝圆,尚未分叶。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呈细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同晚幼粒细胞。 6.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平均直径10~14μm。核一般分3~4叶,各叶之间有异染色质丝相连,无核仁。胞质多,同杆状核粒细胞。 二、红系细胞形态观察 (一)红系细胞形态的总特征 1.核圆、居中。 2.胞质中无颗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