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力学学案

静力学学案

静力学学案
静力学学案

重力弹力摩擦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1所示,一被吊着的空心的均匀球壳内

装满了细沙,底部有一阀门,打开阀门让细

沙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细沙的共同重

心将会 ( ) 图1

A.一直下降B.一直不变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解析:在装满细沙时,球壳和细沙的共同重心在球心.随着细沙的流出,球壳的重心不变,但是细沙的重心在下降,二者的共同重心在球心下方;当细沙流完时,重心又回到了球心.可见重心应是先下降后上升,故C正确.

答案:C

2.如图2所示,物块M在静止的传送带上

以速度v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

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若传送带的速度大

小也为v,则传送带启动后 ( )

图2

A.M静止在传送带上

B.M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

C.M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M下滑的速度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滑动摩擦力,由M匀速下滑可知其处于平衡状态,受重力、滑动摩擦力、支持力,传送带启动以后对M受力没有影响,自然也不会影响其运动状态,故C、D正确.

答案:CD

3.一物体恰能在一个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此时斜面体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沿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则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 )

A.大小为零 B.方向水平向前

C.方向水平向后 D.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

解析:由于两个过程中斜面体受到物体的作用力没有变化,所以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不变,仍为零,A项正确.

答案:A

4.用手握住一个油瓶并保持静止(油瓶始终

处于竖直方向,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

A.当瓶中油的质量增大时,手握瓶的力必须增大图 3

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不论手握得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摩擦力等于油瓶与油的总重力

解析:因为油瓶处于平衡状态,故摩擦力与油和瓶的总重力大小相等,又因为是静摩擦力,根据其特点,大小与压力无关,故C、D正确,B错误.而最大静摩擦力F f max 与正压力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静摩擦力一定.若平衡时,静摩擦力未达到最大值,当适当增加油的质量时,若G≤F f max,不增加压力仍可平衡,A错.

答案:CD

5. (2010·合肥模拟)如图4所示,放在水平

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

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 kg,弹簧测力

计读数为2 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

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少到0.3 kg时,图4

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10 m/s2) ( )

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

B.A仍静止不动

C.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

D.A所受的合力将要变大

解析:当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m1=0.6 kg时,F+F f=m1g=6 N,F f=4 N,可知A 与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至少为4 N,当砝码和托盘总质量为m2=0.3 kg时,设A仍不动,有F不变,F+F f′=m2g,F f′=1 N<4 N,故假设成立,A仍静止不动,A所受的合力仍为零,A对桌面的摩擦力减为1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只有B正确.答案:B

6.如图5所示,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重G,平衡时小球在A处,今用力F 压小球至B处,使弹簧缩短x,则此时弹簧的弹力为 ( )

图5

A.kx B.kx+G

C.G-kx D.以上都不对

解析:设球在A处时弹簧已压缩了Δx,球平衡时弹力F A=G=kΔx,球在B处时,弹簧又压缩x,球再达平衡时弹力F B=k(Δx+x)=G+kx.故选项B是正确的,注意:此题易选错为A项,原因是x并非球在B处时弹簧的形变量,即非弹簧压缩后与原长的差值.

答案:B

7.如图6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

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

滑轮到P和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

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图6

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

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

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 )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

解析:本题考查物体的受力分析及物体的平衡.因为P、Q都做匀速运动,因此可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隔离Q进行分析,Q在水平方向受绳向左的拉力F T和向右的摩擦力F f1=μmg,因此F T=μmg.对整体进行分析,整体受绳向左的拉力2F T,地面对整体的向左的摩擦力F f2=2μmg,向右的外力F,由平衡条件得:F=2F T+F f2=4μmg. 答案:A

8.如图7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B物体施加一水平变力F,F -t关系图象如图7乙所示.两物体在变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则( )

图7

A.t时刻,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最大

B.t时刻,两物体的速度方向开始改变

C.t~2t时间内,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0~2t时间内,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与变力F的方向相同

解析:t时刻F=0,A、B的加速度为零,因此两物体速度方向不变,且A、B间的摩擦力为零,可见选项A、B错.t~2t时间内,A、B系统的加速度逐渐增大,以A为研究对象,A受到的摩擦力应逐渐增大;A的加速度由其受到的摩擦力提供,因此A 受到摩擦力与A、B加速度同向,即与F同向,可见选项C、D正确.

答案:CD

9.(2010·郑州模拟)如图8所示,重80 N的

物体A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有

一根原长为10 cm,劲度系数为1000 N/m

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

放置物体A后,弹簧长度缩短为8 cm,现图8

用一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物体,若滑块与斜

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25 N,当弹簧的长度仍为8 cm时,测力计读数可能为( )

A.10 N B.20 N

C.40 N D.60 N

解析:设物体与斜面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得:F+F f+kx=mg sin30°.

可得:F+F f=20 N,F由0逐渐增大.F f逐渐减小,当F f=0时,F为20 N;故A、B均可能;当F f沿斜面向下时,F+kx=F f+mg sin30°.有:F=F f+20 N,随F增大,

F f也逐渐增大,直到F f=25 N,此时F=45 N,当F>45 N,滑块就沿斜面滑动,故

测力计的读数不可能为60 N.

答案:ABC

10.如图9所示,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

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在斜杆下端固定有

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弹力

F 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小车静止时,F =mg cos θ,方向沿杆向上 图9

B .小车静止时,F =mg cos θ,方向垂直杆向上

C .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 运动时,一定有F =mg /sin θ

D .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 运动时,F =(ma )2

+(mg )2

,方向斜向右上方,与竖直方向

夹角满足tan α=a g

解析:小车静止时,球处于平衡状态,由物体的 平衡条件知F =mg ,故A 、B 项都错误.小车向 右以加速度a 运动时,设小球受杆的弹力方向与 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有:F sin α=ma ,F cos α=mg ,解得:tan α=a /g ,

F =(mg )2+(ma )2,故C 项错误,D 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1.(15分)如图10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

两物体P 和Q 叠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P 、

Q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Q 与斜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μ2(μ1>μ2).当它们从静止开始沿斜面 图10 滑下时,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P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解析:先取PQ 为一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 +m )g sin θ-F fQ =(M +m )a

F fQ =μ2F N F N =(m +M )g cos θ

以上三式联立可得a =g sin θ-μ2g cos θ 再隔离P 物体,设P 受到的静摩擦力为F fP , 方向沿斜面向上,对P 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F fP =ma

可得出F fP =μ2mg cos θ. 答案:μ2mg cos θ

12.(15分)(2010·苏州模拟)如图11所示, 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劲度系数 分别为k 1、k 2的两个轻弹簧沿斜面悬挂

着,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 1的重物, 图11

最下端挂一质量为m 2的重物,现用力F 沿斜面向上缓慢推动m 2,当两弹簧的总长等于两弹簧原长之和时,试求: (1)m 1、m 2各上移的距离. (2)推力F 的大小.

解析:(1)没加推力时:k 2x 2=m 2g sin θ

k 2x 2+m 1g sin θ=k 1x 1

加上推力后,当两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原长之和时,k 1的伸长量与k 2的压缩量均为x ,对m 1分析受力可得:

k 1x +k 2x =m 1g sin θ

所以:m 1上移的距离

d 1=x 1-x =

(m 1+m 2)g sin θ

k 1

m 1g sin θ

k 1+k 2

m 2上移的距离

d 2=x 2+x +d 1=x 2+x 1=m 2g sin θk 2+(m 1+m 2)g sin θ

k 1

(2)分析m 2的受力情况,有:

F =m 2g sin θ+k 2x =m 2g sin θ+k 2m 1g sin θ

k 1+k 2

.

答案:(1)

(m 1+m 2)g sin θ

k 1

m 1g sin θ

k 1+k 2

m 2g sin θk 2+(m 1+m 2)g sin θ

k 1

(2)m 2g sin θ+

k 2m 1g sin θ

k 1+k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手握轻杆,杆的另一端安装有一个小滑轮C , 支持着悬挂重物的绳子,如图1所示,现保持 滑轮C 的位置不变,使杆向下转动一个角度,

则杆对滑轮C 的作用力将 ( ) 图1 A .变大 B .不变 C .变小 D .无法确定

解析:杆对滑轮C 的作用力大小等于两绳的合力,由于两绳的合力不变,故杆对滑轮

C 的作用力不变.

答案:B

2.如图2所示,一个物体由绕过定滑轮的绳拉着,

分别用图中所示的三种情况拉住,在这三种情况 下,若绳的张力分别为F 1、F 2、F 3,轴心对定滑 轮的支持力分别为F N1、F N2、F N3.滑轮的摩擦、

质量均不计,则 ( ) 图 2 A .F 1=F 2=F 3,F N1>F N2>F N3 B .F 1>F 2>F 3,F N1=F N2=F N3 C .F 1=F 2=F 3,F N1=F N2=F N3 D .F 1<F 2<F 3,F N1<F N2<F N3

解析:由于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所以F 1=F 2=F 3=G ,又轴心对定滑轮的支持力等于绳对定滑轮的合力.而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其合力与两分力的夹角θ满足关系式:F =G 2+G 2+2GG cos θ=G 2(1+cos θ),θ越大,F 越小,故

F N1>F N2>F N3,只有选项A 正确.

答案:A

3.如图3所示,用一根长为l 的细绳一 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 的小球A ,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夹30° 角且绷紧,小球A 处于静止,对小球

施加的最小的力是 ( ) 图3 A.3mg B.

32

mg

C.12mg

D.33

mg 解析:将mg 在沿绳方向与垂直于绳方向分解,如图所示.

所以施加的力与F 1等大反向即可使小球静止,故F min =mgsin30°=1

2mg ,故选C.

答案:C

4.(2010·长沙模拟) 如图4所示是用来粉刷

墙壁的涂料滚的示意图.使用时,用撑 竿推着涂料滚沿墙壁上下滚动,把涂料 均匀地粉刷到墙壁上.撑竿的重量和墙 壁的摩擦均不计,而且撑竿足够长.粉

刷工人站在离墙壁某一距离处缓缓上推 图4

涂料滚,使撑竿与墙壁间的夹角越来越小.该过程中撑竿对涂料滚的推力为F 1,墙壁对涂料滚的支持力为F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F 1、F 2均减小 B .F 1、F 2均增大 C .F 1减小,F 2增大 D .F 1增大,F 2减小

解析:在缓缓上推过程中涂料滚受力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可知:

F 1sin θ-F 2=0 F 1cos θ-

G =0

解得F 1=

cos G

F 2=

G tan θ

由于θ减小,所以F 1减小,F 2减小,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5.如图5所示,轻质光滑滑轮两侧用细绳

连着两个物体A 与B ,物体B 放在水平 地面上,A 、B 均静止.已知A 和B 的质

量分别为m A 、m B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 ( ) 图5

A .物体

B 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0 B .物体B 受到的摩擦力为m A g cos θ

C .物体B 对地面的压力可能为0

D .物体B 对地面的压力为m B g -m A g sin θ 解析: 对B 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则

水平方向上:F f =F T ·cos θ 由于F T =mAg

所以F f =mAg cos θ,故A 错B 对; 竖直方向上:F NB +F T sin θ=mBg

所以F NB =m B g -F T sin θ=m B g-m A g sin θ,故C 错D 对. 答案:BD

6.如图6甲所示为杂技表演的安全网示意图,网绳的结构为正方格形,O 、a 、b 、c 、

d …等为网绳的结点.安全网水平张紧后,若质量为m 的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并恰好

落在O 点上.该处下凹至最低点时,网绳dOe 、bOg 均成120°向上的张角,如图乙所示,此时O 点受到的向下的冲击力大小为F ,则这时O 点周围每根网绳承受的力的大

( )

图6

A .F B.F

2

C .F +mg D.

F +mg

2

解析:O 点周围共有4根绳子,设每根绳子的力为F ′,则4根绳子的合力大小为2F ′,所以F =2F ′,所以F ′=F

2,应选B.

答案:B

7. (2009·浙江高考)如图7所示,质量为m

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 已知三棱柱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

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 ) 图7

A.

3

2

mg和

1

2

mg B.

1

2

mg和

3

2

C.1

2

mg和

1

2

μmg D.

3

2

mg和

3

2

mg

解析:三棱柱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而平衡,故F N=mg cos30°=

3 2mg,F f=mg sinθ=

1

2

mg,A正确.

答案:A

8.如图8所示,用两根细线把A、B两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并用第三根细线连接A、B两小球,然后用某个力F作用在小球A上,使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细线恰好沿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力可能为图中的 ( )

图8

A.F1 B.F2

C.F3 D.F4

解析:由于小球B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OB沿竖直方向,因此细线AB无弹力,对小球A受力分析,由于它受力平衡,并根据小球A受到的细线的拉力和重力的方向可知,施加给小球A的力F应沿F2或F3的方向,故选B、C.

答案:BC

9.(2010·天津模拟)如图9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A、m B,且m A>m 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不计,如果绳一端由Q点缓慢地向左移到P点,整个系统重新平衡后,物体A的高度和两滑轮间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变化情况是 ( )

图9

A.物体A的高度升高,θ角变大

B.物体A的高度降低,θ角变小

C.物体A的高度升高,θ角不变

D.物体A的高度不变,θ角变小

解析:最终平衡时,绳的拉力F大小仍为m A g,由二力平衡可得2F sinθ=m B g,故θ角不变,但因悬点由Q到P,左侧部分绳子变长,故A应升高,所以C正确.

答案:C

10. 在建筑工地上有时需要将一些建筑材料

由高处送到低处,为此工人们设计了一 种如图10所示的简易滑轨:两根圆柱形 木杆AB 和CD 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 壁上,把一摞弧形瓦放在两木杆构成的滑

轨上,瓦将沿滑轨滑到低处.在实际操作 图10

中发现瓦滑到底端时速度较大,有时会摔碎,为了防止瓦被损坏,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 A .增加每次运送瓦的块数 B .减少每次运送瓦的块数 C .增大两杆之间的距离 D .减小两杆之间的距离

解析:沿两个杆的方向仰视或俯视,弧形瓦

受到两个杆各自提供的两个支持力,且支持 力垂直于瓦面和杆倾斜向上,如图所示.因 为瓦在垂直两杆的平面内受力平衡,即其垂 直分量不变,所以两杆之间距离越大支持力

的方向就越倾斜,支持力也就越大,滑动摩擦力F f 随着支持力的增大而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弧形瓦下滑的加速度a =g sin α-f F m

,其值会随F f 增大而减小;因

为弧形瓦滑到底端的路程即木杆的长度一定,所以加速度越小,到达底端的速度就越小,C 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1.(15分)(2008·重庆高考)滑板运动是一项非常刺激的水上运动,研究表明,在进

行滑板运动时,水对滑板的作用力F N 垂直于板面,大小为kv 2

,其中v 为滑板速率(水可视为静止).某次运动中,在水平牵引力作用下,当滑板和水面的夹角θ=37°时(如图11所示),滑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应的k =54 kg/m ,人和滑板的总质量为108 kg ,试求(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sin37°=35

,忽略空气阻力):

图11

(1)水平牵引力的大小;

(2)滑板的速率.

解析: (1)以滑板和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

F N cosθ=mg ①

F N sinθ=F ②

由①、②联立,得F=810 N

(2)F N=mg/cosθ

F N=kv2

得v=

mg

k cosθ

=5 m/s.

答案:(1)810 N (2)5 m/s

12.(15分)榨油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较早时期使用的是直接加压式榨油方法.

而现在已有较先进的榨油方法,某压榨图 12

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其中B点

为固定铰链,若在A铰链处作用一垂直于

壁的力F,则由于力F的作用,使滑块C

压紧物体D,设C与D光滑接触,杆的重力及滑块C的重力不计.压榨机的尺寸如图所示,l=0.5 m,b=0.05 m.求物体D所受压力的大小是F的多少倍?

解析:按力F的作用效果沿AB、AC方向分解为F1、F2,如图甲所示,则

F 1=F 2=

2cos F

由几何知识得tan θ=l b

=10.

按力F 2的作用效果沿水平向左和竖直向下分解为F N ′、F N ,如图乙所示,则

F N =F 2sin θ

以上各式联立解得F N =5F

所以物体D 所受压力的大小是F 的5倍. 答案:5倍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1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 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 连接,P 的 斜面与固定挡板MN 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

则斜面体P 此刻所受的外力个数有可能为 ( ) 图1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解析:若斜面体P 受到的弹簧弹力F 等于

其重力mg ,则MN 对P 没有力的作用,如 图(a )所示,P 受到2个力,A 对;若弹簧弹 力大于P 的重力,则MN 对P 有压力FN , 只有压力F N 则P 不能平衡,一定存在向右

的力,只能是MN 对P 的摩擦力F f ,因此P 此时受到4个力,如图(b )所示,C 对. 答案:AC

2.(2009·天津高考)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如图2所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 ,A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上,B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下,C 中F 竖直向上,D 中F 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 )

图2

解析:物体在重力和F的合力沿斜面向下分力的作用下将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故知,竖直向下的力F会使其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增大,D正确.

答案:D

3.如图3所示,一倾角为45°的斜面固定于

竖直墙上,为使一光滑的铁球静止,需加

一水平力F,且F过球心,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球一定受墙的弹力且水平向左图3

B.球可能受墙的弹力且水平向左

C.球一定受斜面的弹力且垂直斜面向上

D.球可能受斜面的弹力且垂直斜面向上

解析:对球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的力是水平力F和重力mg,根据平衡条件,斜面对球一定有弹力的作用,墙对球可能有弹力,也可能没有弹力.

答案:BC

4.(2008·海南高考) 如图4所示,质量为M

的楔形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

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

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图4

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 ) A.(M+m)g B.(M+m)g-F

C.(M+m)g+F sinθ D.(M+m)g-F sinθ

解析:楔形物块静止,小物块匀速上滑,

二者都处于平衡状态,取二者整体为研究

对象,由受力分析得F N+F sinθ=(M+m)g,

所以F N=(M+m)g-F sinθ,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5.如图5所示,A、B两物体紧靠着放在粗糙

水平面上,A、B间接触面光滑.在水平推

力F作用下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物体A

恰好不离开地面,则物体A的受力个数为 ( ) 图5

A .3

B .4

C .5

D .6

解析:A 恰好不离开地面,即A 与地面无作用力,故A 受重力、F 和B 对A 的作用力,共三个力,正确选项为A. 答案:A

6. (2009·山东高考)如图6所示,光滑半球

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 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

下静止于P 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 N , 图6

O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F =

mg

tan θ

B .F =mg tan θ

C .F N =

mg

tan θ

D .F N =mg tan θ

解析:滑块受力如图,由平衡条件知:

F m g

=cot θ?F =mg cot θ=mg

tan θ

F N = sin m g

.

答案:A

7.(2010·日照模拟) 如图7所示,A 、B 两球

用劲度系数为k 1的轻弹簧相连,B 球用长 为L 的细线悬于O 点,A 球固定在O 点正 下方,且O 、A 间的距离恰为L ,此时绳子

所受的拉力为F 1,现把A 、B 间的弹簧换成 图7

劲度系数为k 2的轻弹簧,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 2,则F 1与F 2的大小关系为 ( ) A .F 1<F 2 B .F 1>F 2 C .F 1=F 2

D .因k 1、k 2大小关系未知,故无法确定 解析:对B 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则由相似三角形特点知:

F 1L =mg L =F 2

L

所以F 1=F 2=mg . 答案:C

8.如图8所示,A 是一质量为M 的盒子,

B 的质量为M

2

,A 、B 用细绳相连,跨过

光滑的定滑轮,A 置于倾角θ=30°的斜

面上,B 悬于斜面之外而处于静止状态. 图8

现在向A 中缓慢加入沙子,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静止,则在加入沙子的过程中 ( ) A .绳子拉力逐渐减小 B .A 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C .A 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 .A 所受的合力不变

解析:以B 为研究对象,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绳子的拉力F T 始终等于B 的重力的大小,即F T =1

2

Mg ,选项A 错误.

以A 为研究对象,未加沙子前,绳子拉力F T 与A 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平衡,A 与斜面间没有摩擦力的作用;加入沙子后,相当于A 的重力增加,A 对斜面的压力增大,为了平衡加入沙子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A 将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且随着沙子的加入而逐渐增大,所以选项B 、C 正确.因为A 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所受的合力为零,保持不变,选项D 正确. 答案:BCD

9.如图9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倾角

为θ,长方体木块A 的质量为M ,其PQ[来源:学&科&网] 面上钉着一枚小钉子,质量为m 的小球B

通过一细线与小钉子相连接,细线与斜面 图9

垂直,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木块匀速下滑,则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零 B .若木块匀速下滑,则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mg sin θ C .若木块匀加速下滑,则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零 D .若木块匀加速下滑,则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μmg cos θ

解析:当木块匀速下滑时,对小球受力分析可求得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mg sin θ,B 正确;当木块匀加速下滑时,将小球和木块看做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 =g sin θ-μg cos θ,选小球为研究对象,可求得小球对木块的压力为μmg cos θ,

D 正确. 答案:BD

10. 如图10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

碗口水平,O 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 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 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 1和m 2的小球,

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 1的小球 图10

与O 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则两小球的质量比m 2

m 1

为 ( ) A.

33 B.23 C.32 D.22

解析:质量为m

1的小球受重力m 1g 、绳拉力

F 2=m 2g 和支持力F 1的作用而平衡.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F 1=F 2,2F 2cos30°=m 1g ,得m 2m 1=3

3

.故选项A 正确.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1.(15分) 在倾角α=37°的斜面上,一条

质量不计的皮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端,另 一端绕过一质量m =3 kg 、中间有一圈凹槽 的圆柱体,并用与斜面夹角β=37°的力F 拉

住,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1所示. 图11

不计一切摩擦,求拉力F 和斜面对圆柱体的弹力F N 的大小.(g =10 m/s 2

,sin37°=0.6,cos37°=0.8) 某同学分析过程如下:

将拉力F 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进行分解. 沿斜面方向:F cos β=mg sin α 垂直于斜面方向:F sin β+F N =mg co s α

问:你认为上述分析过程正确吗?若正确,按照这种分析方法求出F 及F N 的大小; 若不正确,指明错误之处并求出认为正确的结果.

解析:不正确,该同学没想到平行于斜面的皮带对圆柱体也有力的作用. 沿斜面方向:F cos β+F =mg sin α

垂直于斜面方向:F sinβ+F N=mg cosα

得:F=

sinα

1+cosβ

mg=

0.6

1+0.8

×30 N=10 N

F N=mg cosα-F sinβ=30×0.8 N-10×0.6 N=18 N.

答案:不正确没想到平行于斜面的皮带对圆柱体也有力的作用10 N 18 N 12.(15分)(2010·广州模拟)鸵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鸟,有人说,如果鸵鸟能长出一副与身材大小成比例的翅膀,就能飞起来.生物学研究的结论指出:鸟的质量与鸟的体长立方成正比.鸟扇动翅膀,获得向上的升力的大小可以表示为F=cSv2,式中S是翅膀展开后的面积,v为鸟的运动速度,c是比例常数.我们不妨以燕子和鸵鸟为例,假设鸵鸟能长出和燕子同样比例的大翅膀,已知燕子的最小飞行速度是5.5 m/s,鸵鸟的最大奔跑速度为22 m/s,又测得鸵鸟的体长是燕子的25倍,试分析鸵鸟能飞起来吗?

解析:燕子以最小速度飞行时,

m1g=cS1v12.

而鸵鸟展翅以最大速度奔跑时,获得的升力为:

F2=cS2v22

又S2

S1

=252,

v2

v1

4

可得F2=10000 m1g

而鸵鸟重力m2g=253m1g

故F2<m2g,鸵鸟不能飞起来.

答案:鸵鸟不能飞起来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如图实-1-7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的关系图象(如图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图实-1-7 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 N/m

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

解析:由题图知,F-x是一个过原点的直线,k=20

0.10

N/m=200 N/m,可知A错,B、C、D正确.

答案:BCD

2. 某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

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并让其自然下

垂,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

力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改变外力F的

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图实-1-8

L的关系图线如图实-1-8所示.(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

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________ c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解析:当外力F=0时,弹簧的长度即原长为L0=10 cm,图线的斜率就是弹簧的劲

度系数,即k=10.0-0

30-10

×102 N/m=50 N/m.

答案:10 50

3.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步骤如下:

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也可在横梁的另一侧挂上一定的配重),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刻度尺;

D .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

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 .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

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F .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G .整理仪器.

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 答案:CBDAEFG

4.用如图实-1-9甲所示的装置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被测弹簧一端固定于A 点,另

一端B 用细绳绕过定滑轮挂钩码,旁边竖直固定一最小刻度为 mm 的刻度尺,当挂两个钩码时,绳上一定点P 对应刻度如图乙中ab 虚线所示,再增加一个钩码后,P 点对应刻度如图乙中cd 虚线所示,已知每个钩码质量为50 g ,重力加速度g =9.8 m/s 2

,则被测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 N/m.挂三个钩码时弹簧的形变量______ cm.

图实-1-9

解析:对钩码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

mg =kx

k =mg x =50×10-3×9.87×10-3

N/m =70 N/m

挂三个钩码时,

可列方程(m +m +m )g =kx ′ x ′=3mg k =3×50×10-3

×9.870 m

=21×10-3 m =2.10 cm. 答案:70 2.10

5.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弹力成正比,这就

是著名的胡克定律.受此启发,一组同学研究“金属线材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运动和力学案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运动与力》 知识再现 一、牛顿第一定律 ▲记一记:1、_______________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定律是牛顿______________出来的。 2、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大小只与__________有关。 ▲做一做:1.踢足球时,球离开了脚后仍能运动是由于_____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球在地上越滚越慢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______的缘故. 2、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 ) A.物体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会慢慢停止运动D.无法判断 二、力的合成 ▲记一记:1、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______________。 2、求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合力:F=___________ 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合力:F=__________ 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1、一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受两个力F1=4N,F2=10N的作用,则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 A.一定等于6N B.一定等于14N C.可能等于6N,也可能等于14N D.可能大于14N,也可能小于4N 三、力的平衡 ▲记一记:1、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时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______________。 2、物体二力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 1、甲起重机搬运重为4×104N的物体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乙起重机搬运同样重的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起重机在匀速上升阶段施加的拉力是 ()A.甲、乙都等于4×104N B.乙较大C.甲较大D.甲、乙都是零 2、人提桶处于静止状态时,下面各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人对桶的拉力和桶对人的拉力B.人对桶的拉力和桶受的重力 C.桶对人的拉力和桶受的重力D.以上都不对 知识点拨

电化学基础 学案版

第一节 原电池 一、教材提炼 电化学: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 电化学反应过程(及其装置)可以分为两类(从反应产物和电流的关系): 产生电流的反应(发生在化学电池中,是自发的,向外界输送能量); 借助电流而发生的反应(发生在电解池中,由外界输入的能量推动)。 电化学相关工业:电解、电镀、电冶金、电池制造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但通常的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不能获得电流。(相当于短路,反应时,有热量放出来) 二、考点解读 要点一、原电池 1、概念:将 转化为 的装置叫原电池。(是电的源头) 2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 (材料可以是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负极:活泼性 ,失去电子发生 反应。(负阳氧失) 正极:活泼性 ,溶液中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阴还得) ② ,电解质中阴离子(带负电)向负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带正电)向正极方向移动,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形成内电路。(正正负负) ③导线将两电极连接, 。 ④有能 反应。 要点诠释:a .原电池中,电极材料可能与电解质反应,也可能与电解质不反应。如图: b .形成闭合回路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用导线连接两个电极,也可以是两电极直接接触。如图: ZnSO 4 CuSO 4 Z n Cu C CH 3CH 2OH CuSO 4 Zn CuSO 4

要点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实验探究 1、实验设计 ①按照图示装置进行实验。请观察两个金属片插入溶液后电流表指针位置的变化、金属电极表面的变化以及溶液温度的变化,分析是否有电流产生。 极Zn片: 极Cu片: 同时在Zn片上,Zn可直接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与ZnSO4,因此该 装置中既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也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指针发生,但是 标注出电子流向 ②按照下图组装实验装置,注意最后将盐桥插入两种电解质溶液中。请观察反应过程中电流表指针位置的 变化,判断是否有电流产生,并观察电极表面以及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锌片:极,( 反应) 铜片:极,( 反应) 总化学方程式: 指针发生,且 标注出电子流向 要点诠释:盐桥的作用及优点 a.组成:将热的饱和KCl或NH4NO3琼胶溶液倒入U形管中(不能产生裂隙),即可得到盐桥。将冷却 后的U形管浸泡在KCl饱和溶液或NH4NO3饱和溶液中备用。 b.作用:使两个半电池中的溶液连成一个路。 c.优点:使原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近乎完全隔离,并在不同区域之间实现了电子的定向移动, 使原电池能、地产生电流。 电流产生情况电极表面变化情况温度变化情况能量变化情况(Ⅰ) 有电流产生,指针偏 转,但不稳定 锌片质量,铜片上有色 物质析出,铜片质量 溶液温度化学能转化为能、 能(Ⅱ) 有电流产生,指针较 稳定偏转, 锌片质量,铜片上有色 物质析出,铜片质量 溶液温度化学能转化为能1mol/L的CuSO4溶液 Cu Zn 1mol/L ZnSO4 1mol/L CuSO4 Z n Cu

精品:《劝学》导学案(带答案)

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作家作品知识及一二段文言知识,能准确翻译句子,理解比喻的内涵。 2. 反复诵读,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完成对文意的初步理解。 3. 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借助导学案和书下注释充分预习文本,反复诵读,理解词句,把重点注释标注在相应位置, 并勾画疑难点。 2. 用时 30 分钟左右,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读读记记写写,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 1、作者及其作品: 荀子 (约公元前 313- 前 238) ,名况,人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 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 想家、教育家。他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还认为 “人 定胜天 ”;在政治上,主张选贤任能,兼用 “礼 ”法“”术“”实行统治; 提出性恶论,注重后天教育的作 用。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卷, 共 32 篇。大多是他自己的著作, 一部分出自他的门人。 该书由 《论语》《孟 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 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自主学习】预习课文,完成下列练习题。 对无义的虚词要说明用法) 著作 有《荀子》 劝,鼓励。 1、诵读《劝学》全文, 注音: 中 ( ) 规 輮() 有() 槁 () 暴() 磨砺 ( ) 参()省() 知()明 须臾 () 跂 ()望 舆 ()马 舟楫() 生() 蛟()龙 跬() 步 骐()骥 () 驽( )马 锲()而不舍 镂()刻 )牙 蟹()螯() 蛇鳝() 洞穴( ) 靛()青 蓼()蓝 2、结合注释阅读第一、 二段, 疏通句意, 并掌握如下知识点。 如括号内无特别要求, 则解释词义, 君.子.(古义: )曰: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 )蓝(句式: ),而.( )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 寒于.( )水。木直中.( ) 绳,輮.( 通 , ) 省略: )以.为.(古义:

初中数学学案

1.2.2数轴导学案 预习目标: 1.知道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知道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预习重点 1.数轴的画法;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预习难点 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课堂预习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观察一下直尺,直尺上哪边的数大,哪边的数小?那么有理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吗? (二)一起探究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牌,汽车站牌东3米和7.5米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牌西3米和4.8米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三)数轴 1.数轴的画法 第一步:画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O,这个点叫做 _______。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_______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 ____________。 总结: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称数轴的三要素)的直线叫做数轴 2.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1)原点表示什么数?__________________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______________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数或者小数可以用数轴表示吗?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

度的A 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2 11个单位长度的B 点表示什么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6)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3.学以致用,展示风采: 例1 画一条数轴,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0,-2.5,2 14. 例2 指出数轴上 A 、B 、C 、D 、E 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力与运动的关系》学案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导学目标: 1?知道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 2.知道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也不变 3.知道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 重点和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导学过程: 1■生活和发现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讨论课本P69图9-8a图9- 8b图9-8c思考并回答:上述图中除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之外,力的作用效果还有哪些? 力的作用效果是: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 2)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阅读书本力与运动的关系”相关内容,思考并填写树形结构图 (1)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著 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核心含义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 ?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2)若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则该物体() A.—定不能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一定做加速运动 D. 一定做减速运动 (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B.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 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 3.巩固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列车正在做加速运动,它受到的一定不是平衡力 D.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2)一位老人正在打门球,被打出去的门球会慢慢停下来。对“门球会慢慢停下来”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门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门球受到地面摩擦阻力的作用 C.门球的惯性逐渐消失 D.门球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大于它的惯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不受力,一定静止 B.作用在运动物体的力一定不平衡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大小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则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4)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力是改变汽车运动状态的原因 B.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说明汽车受平衡力作用 C.汽车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汽车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化学选修4电化学基础导学案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电池原理; 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与结构,初步学会制作水果电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原电池原理 教学难点:原电池设计 基础知识预备: 1、原电池是将转化为的装置。其本质是原理的应用。 2、判断下列装置为原电池的是: 镁铜 稀H2SO4 稀H2SO4 稀H2SO4 稀H2SO4 稀H2SO4 稀H2SO4 NaOH溶液 E F G 小结:构成原电池的4个条件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上图中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找规律,小结:①负极产生阳离子或消耗阴离子, 正极〈〉产生阴离子或消耗阳离子 ②注意溶液的酸碱性,适当在电极反应式两边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以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自主学习]:一、盐桥在原电池工作中的应用

劝学学案

劝学 《荀子》 一.学海拾贝 连线串珠,构建知识殿堂 1.文学常识 (1)荀子,名,字,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 (2)《荀子》,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篇。该书由 《论语》《孟子》的,发展为,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2.字音 靛.青()蓼.蓝()中.绳()槁暴 ..()参省 ..( ) 跬.步( ) 骐骥.()埃.土()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3)虽有槁暴 ..(4)金就砺.则利(5)而闻者彰.(6)假.舆马者(7)善假于物.也(8)用心躁.也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5.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2)声非加疾.也古义:今义: (3)假.舆马者古义:今义: (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今义: (5)用.心一也古义:今义: (6)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 (7)蚓无爪牙 ..之利古义:今义: 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用心一也: 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闻博闻.强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挽弓当挽强 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望日夜望将军至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8.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无以至千里

中小学计算机课教案及导学案

中小学计算机课教案及导学案 老顶山镇西长井学校周力

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 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西长井学校周力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信息技术 活动5:免费邮箱我拥有。 【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的是山西经济出版社编著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小学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电子邮件”和如何“申请免费邮箱”的相关知识,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会申请免费邮箱的同时,能了解到电子邮件也是因特网上的一项重要服务,通过它,可以方便快捷地帮助我们传递各种信息。 由于登录的网站不同,申请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教学中要我会注意引导学生找出共性的东西,灵活运用,这也是本课的特点所在。 为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和修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在互联网上申请电子邮箱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协作式学习,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到不同网站申请电子邮箱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重点难点】1、了解E-mail地址,2、掌握在互联网上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操作性极强,其操作的内容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也比较大,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由于学生有上网浏览信息的基础,学习本课并不困难。考虑到不要因为我们过多的申请电子邮箱,给商业网站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教学中,我不会让学生反复练习申请,可采用多名同学共同申请一个邮箱或教师做演示示范的方法来教学。【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了网络教室及多媒体辅助,以“自主探究”为中心,使用激励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创设,以及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媒体】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相连);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3.Web服务器;素材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传统的邮件发送/接收 过程的步骤或相应的动画短片。

运动和力 导学案

2016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运动和力》导学案 【方法提炼】

【中考风向标-考点分析】 考点1.惯性的理解及应用 例1 (2014岳阳)许多交通事故是由于超速造成的。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时,由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能及时停下而发生交通事故;汽车速度越大动能越(选填“大”或“小”)出事故时破坏越严重。 考点2.二力平衡 例2(2013张家界)当你手握饮料罐时,手和罐都在空中静止,且罐底所在平面是水平的。各对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A、手对罐的压力与罐对手的压力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C、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 D、罐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例3(2014株洲)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桌面上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缓慢提升,其示数F与上升的高度h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1)钩码所受的重力为N. (2)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是N. 考点3.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例4 (2015 湘潭)下列做法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汽车轮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为了防止传动皮带打滑,需要把皮带张紧些 C.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润滑油 D.手紧紧抓住爬杆向上运动 考点4.受力分析 例5 (2014 湘潭)用水平力F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地面对车的摩擦力f的大小() A.大于F B.等于F C.小于F D.等于0

考点5.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例6 (2015 衡阳)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_______(选填“a”、“b”或“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____.(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_________;(5)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平面的压力________(“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6)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______(只要求写出一种即可). 考点6.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例7 (2015 邵阳)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刚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________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2)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____(选填“甲”或“乙”)更科学。(3)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_______________(选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电化学导学案

专题七电化学 【考纲要求】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4.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主干知识梳理】 考点一原电池 1.概念:把转化为的装置。 2.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1)两个____________的电极。 (2)将电极插入______________中。 (3)用导线连接电极构成____________。 (4)能自发进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常见的化学电源 1.一次电池(以碱性锌锰电池为例) 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2MnO2+2H2O+2e-===2MnOOH+2OH- 2.二次电池 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总反应为 Pb(s)+PbO2(s)+2H2SO4(aq) 2PbSO4(s)+2H2O(l)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料电池 (1)氢氧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燃料电池,可分酸性和碱性两种。 (2)CH442232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电解原理 1.电解、电解池 (1)电解:使________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而在__________引起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电解池(也叫电解槽):把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装置。 (3)电极名称与电极反应: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为________,发生_____反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为_______,发生______反应。2.电解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电解CuCl2溶液)

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劝学》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如“利、备、望、用、疾、致、假、绝、兴、功、强、间”等;文言常用虚词,如“于、者、而”;古今字和通假字,如“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 2. 能力目标 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虚词。 2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相关链接 文学文化常识 1.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学法指导 1.学生要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2.学生应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

力和运动---教案

力和运动 教学设计理念 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一、教材分析:环节一,地位与作用。 地位: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如果我们把所有力学现象看作一座大厦,那么牛顿三大定律则是这个大厦的奠基石,牛顿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惯性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在牛顿第一定律基础上。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础的基础,是否领会这一物理规律,不仅影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学习。 作用: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节、本章的重点。 环节一:学习状况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外推假设、部分定义所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就其定义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因此在接受牛顿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形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认识则是本节的难点。 环节二、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教材和大纲。 本节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理解,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定本节教学目标、难点:了解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方法。 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德育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概括,推理总结出的一条规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了解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的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 2、德:培养学生以事实为基础,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 3、情感目标:注意师生间沟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知识目标上针对本节特点对学生提出,了解、理解、知道三个层次,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脉络,把握重点部分。以往教学实践中证明,物理规律是物理基础知识部分比较

电化学转化为电能学案

2017/2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学考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2、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3、会书写简单的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及电池总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典型例题】 1.(2015年10月浙江,T16)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置甲的锌片上和装置乙的铜片上均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 .甲、乙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均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装置乙中的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 指针发生偏转 D .装置乙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Zn -2eˉ=Zn 2+ 2.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 2CO 3+2HCl===2NaCl +CO 2+H 2O (B)Zn +CuSO 4===ZnSO 4+Cu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 。 (3)如果可以,则写出正、负极材料及其电极反应式、电解质溶液名称: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__________。 【限时训练】 1.(2015年4月浙江,T12)右图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当该原电池工作时, 下列描述不正确... 的是 A .溶液逐渐变蓝 B .锌片逐渐溶解 C .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D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2. 某实验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下 了如下6条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②③④ 3.(2016年4月浙江,T17)Mg-H 2O 2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以Mg 和石墨为电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石墨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 .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 .Mg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Mg-2e -=Mg 2+ D .电池工作时,电子从Mg 电极经导线流向石墨电极,再出石墨电 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Mg 电极 G Cu Zn 稀硫酸

《劝学》复习学案知识讲解

《劝学》复习学案

《劝学》复习学案 一、指出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1.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二、指出古今异义,解释古义 1.輮以为轮 2.蟹六跪而二螯 3.金就砺则利 4.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5.而神明自得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7.用心一也 8蚓无爪牙之利 三、解释下面多义词 疾 1.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 2.居十五年,晋景公疾。《赵氏孤儿》 3.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管子》 4.举疾首蹙额而相告。《孟子?梁惠王下》 5.必为有窃疾矣。《公输》 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7.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齐桓晋文之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8.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孙膑》 9.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说赵太后》 10.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1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2.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 假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2.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井陉之战》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4.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荆轲》 5.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 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8.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滕王阁序》 绝 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2.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叫河中学学案

叫河中学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本课生字新词,并理解词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滋味。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窃读的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求知的渴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学习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字词积累: 一、读拼音,写词语。 jù pà tōu qia tān lán zhī chēng shū guì tuò mò diǎn jiǎo ()()()()( )( ) ( ) wū yán zhī qù zhāo pái qia dú jì qīng p?n dà yǔ jī cháng lù lù ( )( )( )( )( ) ( ) 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 1、适宜:。 2、贪婪:。 3、知趣:。 4、暂时:。 5、鼓励:。 6、智慧:。 7、白日梦:。 8、饥肠辘辘:。 9、依依不舍:。 10、花花绿绿:。 三、走进作者: 林海音(1918—2001),原名,小名英子,原籍。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曾任記者、編辑、后从事文艺创作。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广播剧集《》等。 合作探究: 一、探究问题。 1、课文以什么线索?围绕什么按什么顺序来写?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文章表现了“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是怎样“窃读”的?“窃读”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何要“偷偷地”读书? 3、作者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你认为这种“窃读”的滋味好受吗?“我”为什么每天乐此不疲几乎每天都来“窃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窃读”的快乐和恐惧? 4、我在窃读时有哪些不便之处?“我”在“窃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5、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知道为什么课文要用“窃读记”作为标题了吗?标题的人含义是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二、整体把握。

《运动和力》复习学案

第六章《运动和力》复习导学案(第二课时) 单位:静宁阿阳实验学校主备人:杜志鸿审核人:韩效武 班级姓名 复习目标 1.能说出二力平衡的概念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考点梳理(1)二力平衡(仔细阅读课本20-21页内容,二人小组互相协作,归纳、补充,看哪组写得快又完整) 二力平衡 考点导学(1)二力平衡(独立完成,抢答!) 1. 一本物理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书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书的引力 B.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 D.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适时总结: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2.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40 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向右的10 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f=________N. 第2题图第3题图 3. 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30 N,按住一重G=10 N的木块在竖直墙壁上,当木块沿竖直方向匀速下滑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A. 40 N B. 30 N C. 20 N D. 10 N 4. 质量为60 kg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大小为________N.小张同学用45 N的力水平推这个箱子,刚好能使其匀速运动,则改用60 N的力水平推这个箱子时,

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g =10 N/kg) 考点梳理(2) 摩擦力(快速浏览课本23-26页内容,四人小组互相补充,比谁棒!) 分类 定义 1.摩擦力 方向 滑动摩擦力 影响因素 滚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2. 增大摩擦的方法 (举例说明) 减小摩擦的方法 (举例说明) 考点导学(2) 摩擦力( 独立完成,二人小组合作,归纳解题方法) 1. 在使用下列体育用品时,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冰壶运动员在冰壶前“刷冰” B. 跑鞋底下的鞋钉 C. 足球守门员戴上手套 D. 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 2. 现有一瓶某品牌的饮用纯净水如图,瓶盖上刻有一道道竖直的条纹,其目的是________摩擦(选填“增大”或“减小”). 第2题 第3题图 第4题图 3. 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5 N 的瓶子,手与瓶子间的摩擦是静摩擦,此时瓶子受到静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方向为________(选填“竖直向下”或“竖直向上”).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

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劝学》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如“利、备、望、用、疾、致、假、绝、兴、功、强、间”等;文言常用虚词,如“于、者、而”;古今字和通假字,如“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 2. 能力目标 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虚词。 2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相关链接 文学文化常识 1.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学法指导 1.学生要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学生应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2.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象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1.识记字音 中() 参()省( ) 须臾() 跂( )望磨砺( ) 镂()刻跬( )步

运动和力单元教学设计word版本

运动和力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主要从运动、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力的描述、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平衡等方面来讲述力。从编排来看,它遵从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从效果中感知力,最后达到会分析物体上的受力情况。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八年级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了的苹果要落向地面,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学会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策略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四、学法指导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与力有关的现象。 (2)通过实例体验力与运动的关系。 (3)通过生活的经历初步认识二力平衡的现象,然后通过观察、实验和引导等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运动的描述 五、内容结构

高三电化学学案

汾阳二中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导学练 专题:电化学命题人:高春建审核人:高三化学组 一、高考基本要求 1.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常见的简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解常见的化学电源,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3.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能运用恰当的措施防止铁、铝 等金属腐蚀。 4.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化学电源的重要性。认识化学 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二、知识点梳理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 定义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 置 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 置 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 属表面镀上一层其它金 属的装置。一种特殊的电 解池 装置举例 形成条件①活动性不同的两电极(连 接) ②电解质溶液(电极插入其 中并与电极自发反应)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①两电极接直流电源 ②两电极插人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①镀层金属接电源正极, 待镀金属接电源负极 ②电镀液必须含有镀层 金属的离子 电极名称负极:较活泼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能 导电的非金属等) 阳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 极 阴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 极 阳极:镀层金属; 阴极:镀件 电子 流向负极正极 电源负极阴极 电源正极阳极 电源负极阴极 电源正极阳极 电极反应负极(氧化反应):金属原 子失电子; 正极(还原反应):溶液中 的阳离子得电子 阳极(氧化反应):溶液中 的阴离子失电子,或金属 电极本身失电子; 阴极(还原反应):溶液中 的阳离子得电子 阳极(氧化反应):金属 电极失电子; 阴极(还原反应):电镀 液中阳离子得电子

离 子 流 向 阳离子:负极→正极(溶液 中) 阴离子:负极←正极(溶液 中) 阳离子→阴极(溶液中) 阴离子→阳极(溶液中) 阳离子→阴极(溶液中) 阴离子→阳极(溶液中) (1)判断装置的名称:A池为________,B池为________。 (2)锌极为____极,Cu2+在溶液中向________(填“Zn”或“Cu”)极运动。 (3)电极反应式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溶液X为滴有酚酞的KCl溶液 ①石墨棒C1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墨棒C2附近发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的K+向__________(填“C1”或“C2”)电极移动; ②当C2极析出224 mL 气体(标准状况时),锌的质量变化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________g,此时B中的溶液的体积为200 mL,则pH为________。 (5)若溶液X为CuSO4溶液(足量) ①B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A池中Cu电极增重3.2 g,要使B池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其质量为________g。 要点二原电池、电解池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原电池、电解池的判定 先分析有无外接电源:有外接电源者为,无外接电源者可能为;然后依据原电池、电解池的形成条件、工作原理分析判定。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定 ①、由两极的相对活泼性确定:在原电池中,相对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原电池的极, 相对活泼性 较差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原电池的极。 ②、由电子流向、反应类型、电极现象确定:通常情况下,在原电池中某一电极若不断溶 解或质量不 断减少,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此为原电池的极;若原电池中某一电极上有气体生成、电 极的质量不断增加或电极质量不变,该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此为原电池的极。练习2、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其他均为Cu,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