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分析与解决孩子进餐慢的问题

案例:分析与解决孩子进餐慢的问题

案例:分析与解决孩子进餐慢的问题
案例:分析与解决孩子进餐慢的问题

分析和解决孩子进餐慢的问题

扬中市第二幼儿园孙玲美

问题起源:

前不久,我们总发现有剩饭菜倒在锅里。因此,我们就对班级孩子的进餐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进餐速度慢、挑食,将近有6个小朋友需要半个小时以上才能用完餐,有的甚至吃不下就倒掉。冷菜冷饭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激发这些孩子进餐的欲望、提高他们进餐速度成了我们班级这学期在进餐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

行为观察:

场景一:

吃饭时秦诗晗把饭得满身、满桌、满地到处都是。只见她一会儿用匙子舀汤、舀稀饭倒在桌上、地下;一会儿又用手撕小菜叶子玩,每次大家都已经吃完饭,她的碗里还是满满一碗的饭。

图一图二

场景二:

到了上午吃餐点,小宝又开始泪汪汪了,我们就对她说:“你是不是不想吃啊?那就不要吃了,但今天一天都不能吃任何东西了哦。”小宝点点头。到了午饭时间,大家吃得都很开心,只有他愁眉苦脸的。“小宝你坐到旁边看着其他小朋友吃饭吧。”心想:看着别人吃也许会有点食欲的。过了一会儿,我们问他:“小宝,你肚子饿吗?”小宝说:“有点饿。”问他要不要吃点饭,他连连点头,这一顿是他吃的最快的一次。

图三图四

场景三:

午餐时间到了,小宝、涵涵、乐乐、海天、男男洗完手后,习惯性地坐到了同一张桌子上,开始用餐。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的快乐,小宝每次将很少的饭菜放进嘴里,慢慢嚼;海天总是在剩饭的时候就跟我说少一点,要么就是哭;男男总是将嘴巴塞得慢慢的,却长时间不咽下去;乐乐呢,是不喜欢吃菜,每次都很快把饭吃了,菜留在碗里,慢慢吃;涵涵喜欢发呆,看看你看看他,要么就是和同桌的孩子讲话,就是不吃饭,催他吃他就吃一口,吃一半嘴里,掉一半桌子上……30分钟以后,其他桌子上的小朋友纷纷吃完离开,而他们这一张桌子却一点动静也没有,还在慢慢地吃,他们无动于衷。

图五图六

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为了便于照顾、清理,从开学起就形成了他们这张“慢慢桌”。原本想让吃得慢的幼儿在一起即兴比赛,提高他们进餐的积极性,事与愿违,他们的情况不仅没有改观,反而越来越慢。分析原因,意识同伴间的相互影响所欲,因为参照的对象是慢的,所以他们也就越吃越慢,二是这张“慢慢桌”也给孩子们心理暗

示,反正我坐在这张桌上就是慢的。

图七图八

指导与整改策略:

●科学的进餐时长及其意义

一般来说,幼儿用餐时间应该在20到30分钟为宜。这个时间是指幼儿专心用餐,而不包括看电视、玩闹、讲话等时间。幼儿吃饭不宜过快,避免囫囵吞枣、消化不良。反之,吃饭拖拉,又会导致饭菜过凉引起脾胃失调,从而引起一些肠胃疾病。因为消化食物的消化酶有分泌高峰,一般在十几分钟内。此外,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过久对于牙齿健康不利,有研究显示,患龋齿的儿童一般都有一个不良习惯,即用餐时间长。这是因为食物在嘴巴中间超过半小时,容易造成牙细菌的滋生,增加了患蛀牙龋齿的机会。

幼儿吃饭时间长,也会让幼儿和成人倍感压力。成人会因幼儿的不配合产生焦虑感,幼儿会因不能应成人要求快快吃完而产生自责感。长此以往,幼儿带着负面情绪进餐,自然就不可能在进餐这一环节有良好的进餐表现了。

因此,及时纠正幼儿的进餐慢的问题,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整改的具体策略

1.取消慢慢桌的进餐模式

“慢慢桌”的形式虽然便于教师管理,但是对提高孩子的进餐速度帮助不大。于是,我们改变方式,取消进餐慢的孩子坐在一桌的方式,让这些孩子自由选择餐桌。我们鼓励这些孩子和进餐习惯好、吃得较快的孩子坐在一起,希望同伴进餐时大口吃饭、吃菜的习惯能够影响到这些慢的孩子,提高这些孩子进餐的食欲,逐步地转变他们的习惯。

图九图十

2.同伴相助,形成互帮对子

我们将一位进餐慢的孩子和一位进餐速度很快的孩子结成一对,希望两人在进餐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帮助,一方面加快慢孩子的进餐速度,另一方面也希望快的孩子不至于速度太快,影响消化。

结成对子以后,我们和进餐快的孩子商量,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进餐慢的孩子。在同伴不吃的时候,在一旁提醒他们一下,陪伴他们把饭菜吃完,再和他们一起去玩。

经过商量和配对,在进餐时一对对的同伴就坐在了一起。我发现,为了使自己的同伴能够快些吃完,这些进餐快的孩子还真是动了脑筋,想出了各种办法:看到同伴嘴巴不动时,他们会马上提醒:“快点咬呀!”看到同伴嘴巴里没有了饭菜还不吃时,又会说:“快点,再吃一口!”同伴嘴里的饭菜塞得少了,也会说:“再多塞一些!”有时自己吃完了,就会坐在同伴边上,不停地提醒他加油!这些提醒,虽然和平时老师的差不多,但是因为是同伴提醒,所以孩子更容易接受。另外,正是这样一对一,使这个孩子一停下来就会被提醒快些吃,所以停下来发呆的时间就少了。

在同伴的提醒下,这些吃饭慢的孩子的速度比以前有了改观。因为要提醒帮助进餐慢的孩子,这些进餐速度快的孩子进餐时间相对延长,改善了他们太快的习惯。

图十一

图十二

3.教师鼓励,形成激励机制

除了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将进餐的情况与幼儿的小红点挂钩,在游戏中,幼儿如果要去各个区域玩,就必须用到“小红点”,本来这些小红点的获得就是与幼儿的行为习惯相联系的,动作快、积极举手、遵守规则的时都能够获得,红点越多,当然在游戏中也就越好玩。因此,幼儿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小红点”能够越多越好。

面对这些进餐慢的孩子,我们能提出了如果在30分钟之内用完餐,就可以得到一个小红点的想法,这些孩子当然非常乐意,于是为了拿到红点,他们的进餐也变得更加努力。

图十三图十四

整改后的效果:

这个“以快带慢”的进餐方式进行了半个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一,在进餐过程中,同伴的督促下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们看见对方的嘴巴停下来的时候,马上会提醒;当看到对方嘴巴里没有饭菜的时候,又马上提醒再吃一口;有的甚至还模仿小时候妈妈的样子,数“1、2、3”,要求对方嘴里的饭菜咽下去……而吃饭慢的孩子听到这些提醒也能有所行动,不知不觉地提高了速度。

第二,幼儿有了进餐的欲望。取消“慢慢桌”以后,这些孩子的进餐欲望明显增加,原来那些你看我、我看你的情况不见了,当周围同伴一个个离开的时候,能感到这些孩子的着急,也能看到他们努力的样子。

第三,幼儿体验到了进餐的快乐。半个月里,小宝、涵涵、男男都有前10名的经历。乐乐、海天也为自己不做最后一名而激动不已,相信进餐将不再会是这些孩子的一种负担。

图十六

图十五

图十七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幼儿不良行为 一、幼儿情况分析 聂理硕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平时很喜欢帮老师和小朋友做事情。但是每当老师和小朋友指出他犯的错误时,他总是不肯认错,而且还很不高兴。聂理硕在班上属于各个方面发展都很好的孩子,在幼儿群体中有一种惟我独尊的骄傲感,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另外,他在家中也备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的百般呵护,宠爱聂理硕第一次来幼儿园时,,到现在一直都要哭。老师接过来一会他就好了,老师问他明天来了就不要哭了,他回答得很快,说:“好,明天来了我不哭。”可是第二天会照常哭。他刚来园的时候自理能力表现得很差,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类型。还经常告状,他告状时你不理他,他就会说你打他或是就找别的小朋友帮他打报复平,直到有小朋友帮他为止,他就会满意的笑。 二、成因分析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该怎么办呢?我先了解造成她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的是因为紧张、恐惧或被人嘲笑等因素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潜意识中为自己不在受伤害,内心很自然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的则是因为环境因素造成的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原因。 三、具体实施 (1)家长工作 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并把教育思想说给家长听,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对策 行为1 聂理硕:玩玩具的时候喜欢一个人玩,不和同伴进行交流。 措施:我们在平常聂理硕创设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比如,我们利用早晨活动时间,让孩子进行分组自由交流,尽量让小朋友的情绪愉快,制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小朋友和睦相处,回家也逐渐地愿意跟父母交谈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 成效: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培养,他在班里基本能够和同伴进行交流,并且开心地与同伴进行游戏。 行为2:当我们出去户外活动时,聂理硕在活动中和小朋友发生争执时老师及时帮助他分析情况。 措施:增强聂理硕交往的机会,并请家长配合有空时多带她到外面接触其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案例一: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案例二: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 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 对待?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 嫉妒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克服的方法有:1.认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2.克服自私心理。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3.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不过,当今很多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有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很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有的幼儿是边吃饭,边跑,边玩,有很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大约只有15%。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 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有,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实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动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是因为: (一)良好的进餐行为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对应的饮食行为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其维持生命和保证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必须通过进食各类食物并从中摄取丰富的营养来取得。长时间的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将会造成幼儿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 (二)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一定的促动作用。 研究表明,幼儿进餐时肌肉的运动、舌头的运动、口腔的动作及吞咽等进餐技能,对口头言语清晰度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防碍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影响其口语表达的清晰度,并进一步影响其社会交往水平的发展。 (三)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终生习惯的发展奠定良好地基础。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幼儿期不但是智力开发 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易受外界的影响和支配。这时对幼儿实行良好进餐行为的培养,通过让幼儿亲自感知、实践,有助于促动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上厕所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霸占心理很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说笑游戏的;有的幼儿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部不说。因此,帮助小班幼儿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片断一:小朋友上厕所 一次活动后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喝水,有的上厕所。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这是我第一个抢到的 ! 老师,他推我! ” "不行,我就要第一个! ” "哇! ” ( 哭声) …… 原来,小朋友一起拥到厕所里,由于人多厕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厕。可天天就是不愿等,一进去就要抢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乐意了,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上演好几次。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独占心理比较明显。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想通过厕所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我们知道幼儿模仿力极强,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故事《小蚂蚁搬豆》中井然有序、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给幼儿树立了好榜样。于是我们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队贴在厕所的墙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儿的视线一般齐。这样,他们上厕所时,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队等待入厕。在等待的过程中,还可以数数小蚂蚁,复述故事中的情节:小蚂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很快就把豆豆运到了家里…··”渐渐地,我们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时都要向幼儿唠叨一句: "上厕所时要排好队,不要争抢。”耳边经常听到的是:"老师,我排好队了。老师,我让东东第一个小便。”…… 片断二:小脚印让我们变勇敢 小班幼儿初人园时,由于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赖成人的照顾,不安全感就产生了,尤其是惧怕幼儿园厕所里的蹲坑。有的幼儿一天尿湿裤子好几回;有的幼儿上幼儿园几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干燥;有的幼儿因憋大便而经常拉在裤子里。 如何让孩子们不害怕上厕所呢 ? 我们认为,营造适合幼儿的厕所环境势在必行。既然孩子们害怕蹲坑,我们就在每个厕坑的两边选适中的位置用环保油漆画上了可爱的小脚印,孩子们看了既喜欢又感到新奇,都争着去踩自己喜欢的小脚印。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又激起了孩子们主动上厕所的欲望,而且当孩子们把自己的小脚和厕坑边的小脚印对准后蹲下来大小便时,不会弄到外面来,真的是一举多得。 后来,我们还试着用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形象来营造"厕所文化”;课后,我们还为他们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以缓解紧张情绪。孩子们在入厕时有了愉快的笑容,憋大便、拉裤子的现象渐渐消失了。 今天的幼儿园教育是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生活环境对幼儿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营造"厕所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都在传递着信息,在告诉我们他们的需求、困惑和感受。诚然,生活小事中还蕴含着更多的教育价值,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开学了,有的孩子是托班上来的;有的是新生。如今都已是小班的小朋友了!来到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新

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姓名:小W 性别:女年龄:17 外貌特征:身体发育正常,黑而俏丽,属瘦高型,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有黄色挑染,有层次感的中短发,头顶上方扎洋葱辩。时常在右手无名指上带戒指,眼睫毛画得又黑又长。 二、个案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父51岁,30年前文化大革命平反后狱中释放,与一外地打工妹结婚,育有两女儿。小X是小女儿,比姐姐小3岁。姐姐就读职校。 父的身体常年不好,腿脚不便,没有经济来源。母亲没有文化,靠洗衣服等做钟点工来维持家庭生活。姐姐在大学里打工赚生活费。 住在不足60平米的政府救济房,拿低保。姐妹俩靠减免学杂费,政府补贴维持学习。 2、受教育情况: 个案进入初中时,被老师认为是较聪慧的学生,但学习态度不明确,成绩在班级中下游,在初三中考前三个月,凭借补缺补差冲刺考入高中,是全班考入高中的三个学生之一,也是父亲的骄傲。 初中时,已显个性张扬。无论老师和家长如何着急,但她一点不在意。她说“我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考入高中”。过度的自信也让家长无可奈何。学习上,理科成绩较差,没兴趣。文科成绩还不错,特别是作文,有一手的好字和文采。个案特别喜欢绘画。 个案曾与初中的老师发生冲突。班主任老师指责个案不努力学习,还要减免学费。个案极度的反应过度,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在班级里拉拢部分学生一起“造反”,在学校领导和家长面前指责老师的言语不当,因此自己不想学习。 初中前,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还是很严,规定时间放学到家,在校外逛街迟一点都要遭到父亲的责骂,甚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往往采用粗暴的教育方式。母亲几乎不过问教育问题,由于没有文化,母女感情比较淡漠。 3、家长的期望: 对个案的健康发展显的没有信心,个案在校内校外的表现也管束不到,仅仅是希望个案能不要在社会上结识不良青年,在学校要遵守规章制度,最好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大学,考不到也没辙,只能提早工作了。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范例共三篇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范例 一、个案方方是一名四岁的小女孩,自小班入园后,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爱哭闹。她倒很安静,从不吵闹,从不多说一句话,从不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看着小朋友玩。她不用我们老师过多的操心,真是一个“乖孩子”。 你看,别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挤到我面前,大声嚷着“老师,我要,我要布娃娃”“老师,我要汽车”“我要小飞机”??唯独她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眼巴巴地看着我。“你要玩玩具吗?”“要”她轻轻地说。“你想玩什么?”无语,她用手指了指娃娃。她平时沉默寡言,不能用流畅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对话通常是被动的一问一答或不答,其行为表现为明显的交往退缩。 二、分析 退缩行为是幼儿的一种消极性社会适应表现,它的基本特征是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行为常有退缩表现。如果不及时帮助幼儿消除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定会影响幼儿的人格健康,导致幼儿一生的心理障碍,使幼儿产生自卑感,甚至形成孤僻、冷漠、懦弱、多愁等不良性格,直接影响他的人生历程。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这些“乖孩子” ,应及早觉察幼儿的退缩行为,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以幼儿克服退缩行为和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通过了解分析,造成方方退缩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方方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与人交往。 2、家庭环境的影响,使方方语言表达能力落后。 方方父母工作忙,先后由讲永康话的外婆和讲宣平话的奶奶照顾,由于生活在混杂的方言环境中,较少使用普通话交流,使方方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后。 3、方方有过尝试失败的体验,使其不敢与人交往。 上半年方方曾在私人幼儿园就读,她那不同与其他小朋友的永康话和宣平话,曾引起同伴的嘲笑,打击了她的自信心,从而使她产生了退缩行为。 三、对策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 一、简介 (1)进食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两大综合症(也包括其他的比如反刍障碍,异食癖)。(2)两者都以严重异常的进食态度及行为为特征。(3)主要发病于:青春期的过重少女或那些认为自己过重的少女(神经性厌食症发病高峰期14-19岁,贪食症发病高峰期15-21岁)。(4)害怕发胖和对体型、体重的歪曲认识与期望是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共同的重要心理病理特点。 二、临床表现 (一)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 AN) 1、案例:p285 神经性厌食症的核心症状是:对肥胖的强烈恐惧以及对苗条的狂热追求。 一般是先开始节食,然后逐步发展成对苗条的迫切性关注。神经性厌食症病人通常也会选择过度运动,通过严格地限制和热量摄入同时采取消耗热量的行为,使体重显著地降低。 案例中,该患者是在高考失败的情况下出现相关症状的。这与此类病人自我评价低,转而关注体型和体重的情况相关 2、DSM-IV将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种亚型: (1)限制性:只通过节食以减少热量摄入,他们严格限制吃入食物的数量,并且控制摄入的热量; (2)暴食-泻出型:要依赖泻出以限制热量摄入。通常用到的泻出方法包括:自我引吐,滥用泻药、利尿剂等。 3、DSM-IV对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 (1)拒绝维持自己的体重在最低的正常体重水平或以上,体重下降或生长期不能达到应有的体重增加,从而导致体重持续低于标准体重的85%。(但通常神经性厌食症病人来求诊时,平均低于标准体重25%-30%) (2)尽管体重已经低于标准体重的下限,仍然极度害怕体重增加。 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病人都有一种对增重及失去饮食控制的病态恐惧。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永远不会满意于自己减轻的体重。如果每天保持同一个体重或增加一点点体重,都可能导致他们强烈的惊恐、焦虑、抑郁,只有联系每天的体重减轻才能让他们满意。 (3)对体重或体型的歪曲知觉;体重或体型状况在自我评价中有过分的影响作用;否认目前低体重的危害性。 比如一个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女孩,在别人眼中是一个憔悴、病态、极度瘦弱的女孩,而他自己却自视为一个身体的某些部位仍需要继续减肥的女孩,并否认自己有任何问题。 4、其它问题 (1)芭蕾舞演员等对提醒要求较高的群体,有特标高风险罹患此症。 (2)一般神经性厌食症病人不会主动求医,因为它们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正常。 (3)神经性厌食症非常难以治愈,甚至会危及生命。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15-24岁女性,其死亡率是人群中同龄女性的12倍,死亡通常是由于接导致的胜利后果引发的,也可能是有意图的自杀行为。 (二)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 BN) 1、神经性贪食症与神经性厌食症相比,发病年领略晚,患病率更高。贪食症的某些特征与厌食症相似,如对于肥胖的恐惧和自我评价过分手到形体、体重得影响。 案例:p288 2、DSM-IV对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A、进食数量:在分段的一个短时间内(比如2小时),吃下大量的食物,

强迫型人格障碍诊治案例分析

强迫型人格障碍诊治案例分析 张某,男,十九岁,待业。自己来心理门诊,自述情况如下:“我家在农村,父母均为农民。在家我排行老大,下有一弟一妹。从小我就很懂事,知道父母很辛苦,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一点儿时间也不许自己浪费,成绩一直名列班上前几名,初一后还任班干部,深得老师喜欢。初一后半学期,父亲节约开支给我买了块表,作为奖励。 初二上半学期,我开始害怕将表弄丢了,结果果真在一次早操中将表丢了,我深知父母挣钱不容易,内心极度内疚,常常有意识地到寝室和马路边努力寻找,希望能够发现,但始终没找到,也不敢告诉父母,成绩也开始下降。” 说到此处,他有些颓丧。这是强迫型人格障碍初始阶段表现出的特征,如在此阶段能及时发现注重自我调整,是能够得到纠正的,但是他没能意识到也不知具体怎么做。 “后来我家添置了沙发,平时我喜欢坐在沙发上看书。一次母亲说别坐坏了,以后不准坐在沙发上看书。从此我果真再也不敢坐沙发,后来发展到看见椅子也害怕了。初中我勉强读完,其后一直待业在家,成天为看病四处奔波,父母为此花去了不少钱,我更觉得不好受。 我最苦恼的,还是小便失禁,老想去厕所,但又自觉不该去。越想控制则想去厕所的念头说强烈。尤其是吃饭之后想去厕所,拼命克制自己不去,结果吃了饭就吐,按胃病治了很久也未奏效。如此症状持续了3年,什么事也做不了,真是苦不堪言。 近段时间以来,我老是想着自己是否渴了或者饿了,椅子该不该坐,泡在盆里的衣服是现在洗还是过一会儿洗,见到点灯就要反复检查点灯开关,出了门要反复看是否关好锁好等等。与他人交往时,我总害怕别人笑话我,认为别人的眼睛都在看自己。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段时间的氯丙咪嗪等药,饭后不再呕吐,能克制一点自己害怕的想法和行为,但停服不久则症状再次出现。医生,我的病还能治吗?”末了,他显示出一种急于知道结果的紧张感。 分析诊断:精神医学中把强迫型人格分为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和强迫情绪三种。后来强迫情绪从中分离出来,被成为恐怖症。即指对特定的人、物或场景有按捺不住的恐惧、紧张心理。如某人对教室、课桌的恐惧,心里明知不对却不能克制。究其根源,其实大部分是对早期生活体验的异化(如惧怕教室、惧怕课桌,其根本原因是惧怕教室中的某个人或同桌同学等),才导致这种焦虑性的强迫观念产生。事实上,它是一种象征性的解除焦虑的心理防卫机制。通过对来访者进行心理评估,发现他并无精神病态,调查其家族成员,也无精神病史。因此他表现出的是有别于精神因素引起的恐怖症,于是心理医生决定从心理方面寻找原因,并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 施治方案:根据来访者表现出的症状及自述特征,心理医生判断他的强迫行为主要由心理方面的因素引起,时间持续也较长。便决定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治疗,第一阶段采用认知领悟疗法,旨在减

小班幼儿心理案例分析

小班案例分析:老师,我不睡觉 案例分析: 杜昊桐是幼儿园小班的新生。由于妈妈工作繁忙无法照顾的原因,杜昊桐 基本上白天都跟着外婆,过分的溺爱、依恋,造成子涯独特的性格。 案例描述: 哎,杜昊桐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每 天来到幼儿园,杜昊桐的表现中规中矩没哭也没闹,但一到午睡时,他就紧皱 眉头,老师问他原因,他就嚎啕大哭,哭声如雷声,惊天动地,又手舞足蹈、 拳打脚踢。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带他到教室外散步,他总是马上安然无恙 微笑了。我总会提醒他好多次,试图让他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 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试,于是,今天我走到杜昊桐小朋友 的身边,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他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他送给了我灿烂的 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他微笑。 以后的几天,杜昊桐小朋友都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 友的。” 案例分析: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 多指午睡。无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 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 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杜昊桐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 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

案例问答题分析及答题思路.

案例问答题分析及答题思路 理资料-----找症状-----下诊断-----究原因-----定目标-----评效果-----提转介 理资料 ☆一般资料、成长史资料、目前状态资料、主诉及心理测量结果。 ☆根据临床资料整理内容,缺什么就收集什么,什么不齐补什么。 一、一般状况资料 ?人口学、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内心世界。 ?上述提纲内容之外,求助者谈及的或调查了解到的其他资料另外列出,以供诊断时参考。 二、个人成长资料 ?按社会心理学分期给出婴幼儿期、童年少年期(合并)、青年期生活情况,婚恋史、疾病史,既往重大事件及现在评价。 ?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一直写到求助时。必须明确家庭教养方式,性萌动体验及处理方式,退缩、回避、攻击行为。 填写格式:1.童年期生活 (1)重大事件:吃食未洗手遭母训斥回忆完整。 (2)严重疾病:身体健康,未患有过严重疾病。 (3)父母情感:家庭生活传统、父母情感和谐。 (4)家庭教养:父母管教严厉、做事追求完美。 (5)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情况良好,成绩优异。 2.少年期生活 (1)严重疾病:没有严重身心疾病发生。 (2)学校教育:教育无挫折,成绩前茅。 (3)萌动体验:对异性有性萌动而自卑。 (4)成人关系:没有仇视、忌恨事或人。 (5)兴趣游戏:兴趣爱好缺游戏活动乏。 3.青年期生活 (1)求学史:升学顺利,无挫折。 (2)就业史:就业顺利,无挫折。 (3)婚恋史:婚恋挫折性欲受阻。 (4)交往史:几乎没有要好朋友。 4.个人成长中重大转变及现在对它评价 (1)童年时未洗手吃东西被母亲训斥,对生活影响很大,从此养成了讲卫生习惯。 (2)大学时同寝室同学患有肝炎而担心被传染,但认为对自己生活没有多大影响。 三、目前状态资料 1.心理功能状态——精神状态 ?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模式(退缩回避攻击)、人格特征。 2.生理功能状态——身体状态 ?睡眠、饮食、头痛、性功能失调等,躯体疾病、异常感觉。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以下是关于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一) 一、一般资料 L 某,女,18 岁,高三学生,成绩优异,休学一年,未参加高考,现已返校。 咨询已有五次,陆续一年,主要解决情绪爆发问题和与母亲的亲子关系问题,成效显著。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近一个月没有办法睡觉,每天晚上躺下看着天花板,凌晨三四点会准时醒来,没有办法拥有完整的睡眠,所有的生活都被这混乱打乱,也不能学习,食欲也不佳。有时候会出现思维云集,尤其是上课看着窗外发呆的时候,会各种的杂念在头脑闪现。讨厌为了别人设置好的轨道前行,但又明白不能再一个人独处,应该去学校。现在是自身的状态还未调整到能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这个中心任务中去。 和父母的关系有所改善,尤其是看到父母的关系融洽,有种成就感。在改善亲子关系和缓解情绪冲突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

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思维敏捷,表述条理清晰。求助者的睡眠问题是情绪影响所致,而情绪的波动终究是事件引发。最近求助者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下载高考倒计时软件,高考动机过强,随之焦虑抑郁情绪引发了躯体的某些症状。 四、评估与诊断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五、主要咨询方法 认知- 行为疗法。 六、咨询的过程 1、针对求助者动机过强问题,用故事、案例来予以引导。首先,德国曼联队,球星云集,几乎都是最好的运动员,但是经过艰苦训练却总是拿不到冠军。易主后,新教练只让球员读哲学书,闲暇之余快乐地玩足球,结果却轻而易举夺冠。有的时候,心理动机过强,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古语说,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这个道理。另一个森田疗法治疗睡眠案例,睡不着,强迫自己不睡,结果失去睡眠动机,反而睡着了。高考倒计时软件是对人生迷茫的人有作用,需要激励、督促。但,对于求助者而言,不适用,不用扬鞭自奋蹄。高考固然重要,在目标锁定后,顺其自然,进步自如,能接受失败,坦然面对。平常心乃道。人生的竞争是漫长的,未必只有高考一次竞技。 2、找到引发事件后,知道自己心里紧张担心什么,接下 ·

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心理学

题目: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 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摘要:在“瘦即是美”文化的倡导下,女大学生减肥现象司空见怪,人类赖以生存的进食行为逐渐受到进食障碍的困扰。文中讨论了两例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分别是厌食症和贪食症患者,她们都在生理及心理上存在严重障碍及问题。进食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生理、家庭、个体心理、社会因素等。文中用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解释进食障碍产生的心里原因。进食障碍的治疗需要运用医学和心理双重疗法。但一般治疗效果甚微,我们可以将目标转移到对进食障碍及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的预防上来。 关键词:进食障碍;厌食症;贪食症;女大学生

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 1.引言: 进食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生存活动和习惯性行为,它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下,人类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与对美的追求不断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中国传统社会所倡导的“胖既是美”的传统观念被颠覆,西方文化的“以瘦为美”之风迅速蔓延,由此所引发的减肥风潮愈演愈烈。如今中国有关年轻女性异常减肥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进食障碍及其亚临床状态已逐渐成为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女大学生这个群体则演变为因减肥引发进食障碍的高危人群。进食障碍会导致女大学生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进食问题上,直接影响到女大学生的身心发育、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不仅躯体方面存在营养不良、闭经、发育停滞等问题,还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自杀等精神问题和社会问题。 进食障碍是以异常进食行为为主的精神障碍,是个体对体重和体形的态度异常、认知失调。主要包括神经性贪食症(BN)、神经性厌食症(AN)和暴食障碍(BED)。[1]神经性贪食症的临床特征包括:反复发作暴食,以短时间内(通常两小时内)摄入大量食物为特征,发作时伴有进食失控感,通常患者为防止体重增加,反复采取不恰当的补偿行为,如引吐、泻药、过度锻炼等;神经性厌食症的特征包括:不愿意使体重保持在正常,非常害怕体重增加。对自己的体重或体形评估不恰当,或者否认当前低体重的严重性;暴食症主要是对暴食而倍感苦恼,但无极端补偿性行为,一般不能诊断为贪食症的个体可诊断为暴食障碍;[2]此外依据经验主义分类法的一种假说认为进食障碍具有连续性,在正常进食与进食障碍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称之为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3]该状态在青年女性中的比例却是惊人的,如果不积极干预,个体很有可能发展为完全意义的进食障碍者。 2.案例呈现: 以下是来《重口味心理学》的两则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 案例一:菲菲,女。某校大二学生。身高165cm,体重120斤。尽管别人都认为自己长得还可以,但菲菲认为自己又胖又丑。一天下午放学回宿舍后,吃掉了两大盒糖果后菲菲觉得非常难过,狂奔卫生间,把手指摊入喉咙,成功呕吐,

(完整版)偏执型人格障碍案例解析

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主人公:安嘉和(冯远征饰) 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 定义: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是一种具有病理性的固执信念,易走极端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过敏多疑、固执己见、极易记恨 诊断要点: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 ②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③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④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 ⑤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 ⑥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 罢休 ⑦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 意。 医院外科专家安嘉和是众人眼中一等一的好男人,他的事业一帆风顺,然而他却具有家庭暴力倾向。梅湘南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由于她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引起丈夫的疑心。 家庭暴力的阴影开始在二人之间滋长。 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故事中我们知道主人公是成年人,有较好的工作,在每次打妻子之后都能坦诚认错,有自知力,可以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 部分情节分析及对应: 情节1、被绑架的妻子梅湘南被救出来后,安嘉和对妻子的匪徒独处的时间内做了什么深表 怀疑,回到家后的他控制不住自己而动手打了妻子。 从中,我们可知主人公非常多疑、敏感,缺乏起码的安全感。因为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所以认为自己收到了极大的伤害。但是他又缺乏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只能诉诸暴力。妻子的过去,使他一直无法忘怀和加以宽容,这次的事件激发了他的情绪,这种异于常人的情感流露让妻子无法忍受。 情节2、同事来看望安嘉和,但是他却对妻子和同事说话深表不满,认为他们既然不认识何 以会说话,在他心目中,妻子不应该和不认识的异性讲话,她只能跟自己说。 从中,我们可知安嘉和只是把妻子视为他个人的物品,别人不许碰,过分强调对妻子的占有权,有病理性嫉妒和强烈的支配欲。妻子与同事说话的行为伤害了自己,他的比较浓重的外归因把一切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强烈的自我中心情节使他从不反省自己。他很留意妻子会跟什么人联系,过分警惕妻子的行为,这一切的一切可以表述他的症状了。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讲解学习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然而,当今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有的幼儿是边吃饭,边跑,边玩,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大约只有15%。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是因为: (一)良好的进餐行为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行为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其维持生命和保证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必须通过进食各类食物并从中摄取丰富的

营养来取得。长时间的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将会造成幼儿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 (二)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幼儿进餐时肌肉的运动、舌头的运动、口腔的动作及吞咽等进餐技能,对口头言语清晰度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阻碍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影响其口语表达的清晰度,并进一步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终生习惯的发展奠定良好地基础。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 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易受外界的影响和支配。这时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培养,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是指幼儿在进餐时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上厕所 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上厕所 武功县阳光幼儿园聂小蚕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霸占心理很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说笑游戏的;有的幼儿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都不说。因此,帮助小班幼儿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片断一:小朋友上厕所 一次活动后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喝水,有的上厕所。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这是我第一个抢到的 ! 老师,他推我! ” "不行,我就要第一个! ” "哇! ” ( 哭声) …… 原来,小朋友一起拥到厕所里,由于人多厕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厕。可天天就是不愿等,一进去就要抢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乐意了,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上演好几次。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独占心理比较明显。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想通过厕所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我们知道幼儿模仿力极强,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故事《小蚂蚁搬豆》中井然有序、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给幼儿树立了好榜样。于是我们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队贴在厕所的墙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儿的视线一般齐。这样,他们上厕所时,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队等待入厕。在等待的过程中,还可以数数小蚂蚁,复述故事中的情节:小蚂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很快就把豆豆运到了家里…··”渐渐地,我们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时都要向幼儿唠叨一句: "上厕所时要排好队,不要争抢。”耳边经常听到的是:"老师,我排好队了。老师,我让东东第一个小便。”…… 片断二:小脚印让我们变勇敢 小班幼儿初人园时,由于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赖成人的照顾,不安全感就产生了,尤其是惧怕幼儿园厕所里的蹲坑。有的幼儿一天尿湿裤子好几回;有的幼儿上幼儿园几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干燥;有的幼儿因憋大便而经常拉在裤子里。 如何让孩子们不害怕上厕所呢 ? 我们认为,营造适合幼儿的厕所环境势在必行。既然孩子们害怕蹲坑,我们就在每个厕坑的两边选适中的位置用环保油漆画上了可爱的小脚印,孩子们看了既喜欢又感到新奇,都争着去踩自己喜欢的小脚印。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又激起了孩子们主动上厕所的欲望,而且当孩子们把自己的小脚和厕坑边的小脚印对准后蹲下来大小便时,不会弄到外面来,真的是一举多得。 后来,我们还试着用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形象来营造"厕所文化”;课后,我们还为他们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以缓解紧张情绪。孩子们在入厕时有了愉快的笑容,憋大便、拉裤子的现象渐渐消失了。 今天的幼儿园教育是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生活环境对幼儿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营造"厕所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都在传递着信息,在告诉我们他们的需求、困惑和感受。诚然,生活小事中还蕴含着更多的教育价值,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人格障碍案例修改稿

人格障碍案例 案例一:候某,男,l8岁,未婚,待业,初中文化. 患者的外祖母、母亲在青年、壮年时期因精神刺激曾出现一过性精神失常.父母性格暴躁,经常打骂孩子,有时又过份袒护溺爱.其大哥和二哥一贯好斗殴,大哥于十九岁时精神失常,二十一岁服毒自杀.候与其大哥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玩耍.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候在母孕期间,其母因家务纠纷两次服毒自杀,经抢救脱险,侯出生后发育良好,好动.八岁入学,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中上.但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不停地做小动作。安静时又睡觉,有时不交作业.考入初中后,第一学期成绩较好。第二学期七门功课全不及格,甚至不参加考试.l983年ll月。因不服教师批评,在课堂上与英语教师扭打.一个月后不愿再上学。经校方同意患者辍学.

平时性格暴躁,胆大,从小爱打架。喜欢结交调皮学生,爱好拳术。后被招为集体工。工作责任心差,并多次因违法行为受拘审或劳教.l986年1月7日。从劳教所脱逃。1月31日无故殴打李某,后又约七、八人持刀械斗,将李的腰部、左腕及臀部砍伤。2月23日晚,伙同他人砍伤文某头部;5月7日晚伙同他人无故打伤丁某、冯某二人。1986年7月13日,因流氓罪被收审。收审后,利用种种手段殴打他人,强令同监犯人互相殴打。同时,强占监舍内的水壶,克扣他人饭食和衣物、任意侮辱他人人格。如小便时强迫他人为他提尿桶盖子,擦屁股,强迫他人看他的生殖器,用缝衣针扎别人的屁股等等. 据其父反映.候与大哥关系密切.1979年,其大哥因精神病服毒身亡.1981年患者(时年十二岁)在课堂上突然和教师打架,l983年7月某日,患者看电影中途回家。次日下午三时许被人发现昏迷不醒,经送医院抢救脱险。 2

“幼儿进餐的习惯教育”案例解析

“幼儿进餐的习惯教育”案例解析 位淑芳山东省邹平县魏桥中心幼儿园256212 幼儿进餐问题是幼儿园老师较为关注的问题。在进餐中有目的地关注幼儿进餐,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班级建立良好的常规。笔者从案例观察入手,对幼儿在进餐过程中表现出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此进行了有效的策略研究。 一、案例再现 镜头一:吃饭时间到了,洋洋小朋友眼泪汪汪地说:“老师,我肚子疼。”老师走过去看看碗里的菜,再看看洋洋,顿时明白了。老师轻轻地问道:“老师知道你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告诉老师,哪个菜不想吃?”她指了指碗里的黑木耳说:“这个我不喜欢。” 镜头二:文龙在吃饭时走神了,嘴里的食物也不嚼了,过不了多长时间,他又开始和附近的小朋友交头接耳,不仅影响同伴的正常进餐,自己也是磨蹭到最后一个吃完。 镜头三:饭后教师发现小林座位下有撒掉的汤。老师找到小林发现她的衣服湿了,检查过后并无烫伤。老师问道:“是不是汤撒掉了?”孩子一脸的紧张,快要哭出来了。“老师知道你是不小心的,对吧?”她轻轻地点点头。 二、案例剖析 以上三个镜头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幼儿进餐存在的习惯问题:挑食,进餐规则意识缺乏,进餐情绪不积极等等。进餐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何会成为教师普遍关心并为之头痛的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流等方法,总结分析原因如下: 1.正确就餐方法的缺失 孩子入园前,在家进餐比较随意。大多数父母对孩子就餐要求不严格,在教师进行的调查中显示:95%的孩子在家吃饭时边吃边看电视,或者边吃边玩;

78%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督促甚至是追在身后喂饭才肯进餐;半数的家长对孩子的进餐听之任之,觉得没什么太大关系。如此一来,孩子入园后很难适应幼儿园的日常作息。 2.良好进餐氛围的缺乏 幼儿进餐中,笔者发现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醒:“不要把米粒撒在桌上”,“吃饭的时候不许讲话”,“你又是最后一个吃完”……看似善意的语言却将愉快的进餐变得严肃、紧张,让幼儿的神经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影响到食欲。 3.教育引导方法的单一 幼儿进餐习惯不好时,教师引导幼儿的方法比较单一,经常听到的话语就是:“今天的饭菜多香啊,快点吃。”“看看今天谁吃饭好,我们就奖励小红花。”久而久之,孩子对教师的引导语已变得麻木,对小红花也不再感兴趣了。 三、策略研究 1.创设愉悦的进餐氛围,关注幼儿进餐心理 (1)重视餐前引导。要解决幼儿不良的就餐问题,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餐前可与幼儿进行比较安静的活动,可进行餐前谈话,告诉幼儿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也可通过小故事,让幼儿感觉到吃饭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例如在《窗前的小豆豆》里面,校长就将普通的饭菜变成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进餐的积极性。 (2)宽松环境的创设。吃饭的时候需要安静的环境,而给孩子适度说话的权利也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和教育的开放。我们要允许孩子在不影响吃饭的情况下就近交流,他们会交流饭菜的味道、颜色,从而提高自己的食欲,因为餐桌也是他们探究事物奥妙的场所。然而宽松的环境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当教师发现有些孩子干扰别的幼儿吃饭时,必须进行及时的制止,让幼儿了解纪律的重要性并逐步学会自控。 (3)鼓励性语言的运用。教师在幼儿进餐中应发挥引导作用,多运用鼓励性语言提高幼儿进餐的情绪。发现个别幼儿良好行为初现时,教师要积极予

幼儿园小班幼儿个人案例分析范本共三篇

幼儿园小班幼儿个人案例分析范本 【篇一】 地点:盥洗室门口 课间休息时,孩子们自由地去喝水、去小便。在盥洗室门口,我猛然看到小庄两手左右开弓正在打小逸,我赶紧走过去拉开小庄,看他气呼呼的样貌,我问他为什么打人,他也说不上来。小逸说:“我要帮他拿杯子,他就打我了。” 分析: 我总以为在班上小庄是“弱者”,因为他不会表达,走路不稳。我总怕哪个孩子欺负他,或是他又摔了、碰了。这天看到他还会“凶狠”地打小伙伴,我着实吃惊不小,领教了他也会使用爆力的“强势”。我想,发脾气是每个人都会的本能,特殊孩子也不例外。此刻问题是小庄误解了小逸的本意,这可能跟他不会用口语表达有关。 措施: 我立刻把小庄和小逸叫过来,让小逸重述一遍他的想法,让小庄明白小逸的好意。并告诉他,小逸帮了你,你要向他说“谢谢”。再让他对刚才的打人的行为向小逸道歉。“谢谢”他立刻说了,但道歉就是不肯说,我耐心地引导他:小逸没有打你,你却打了他,他被你打得好疼啊。在我的不断启发、要求下,他最后学着说“对不起”了。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让小伙伴以后要帮他时要先说明白,他才不会误会。 接下来,我利用午休时为幼儿讲故事的时间,为幼儿讲述友爱互助、礼貌礼让的小故事。让幼儿明白: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不可动手打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的打人行为有所改变了。 【篇二】 情节描述:孩子们午觉刚刚起来,帮忙大部分孩子穿好衣服后,我就开始给几个女孩子梳头,这时,小轩拿着自己的外套走过来老师帮我穿一下。我在梳头,实在是没有空的手帮他穿衣服。你自己穿一下好吗?先找下领子在哪里!我继续给女孩子梳头,小轩很快地把袖子都穿好了。你真……

情节描述: 孩子们午觉刚刚起来,帮忙大部分孩子穿好衣服后,我就开始给几个女孩子梳头,这时,小轩拿着自己的外套走过来"老师帮我穿一下"。我在梳头,实在是没有空的手帮他穿衣服。"你自己穿一下好吗?先找下领子在哪里!"我继续给女孩子梳头,小轩很快地把袖子都穿好了。"你真棒,真能干,自己把衣服穿好了!"我连忙表扬,然后帮他把衣服弄整齐。 评价分析: 自己穿衣服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点难度,所以在孩子起床以后,我们老师尽量帮忙孩子穿衣服。孩子们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父母肯定会帮忙孩子穿好,在幼儿园里老师的过度包办,让幼儿对大人构成的一种依靠,要穿衣服就把衣服朝大人一塞。孩子根本就没有一个自己尝试着穿衣服的机会,又怎样能够学会自己穿衣服呢? 所思所悟: 经过这件事情我发现,我们的孩子们都很能干,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做得很好。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潜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教师不要过度得包办,相信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 【篇三】 典型行为: 小斌小朋友是个比较活泼开朗的孩子,宝宝比较散漫、随便。在活动中喜欢随便走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睡觉、吃饭他都是最有问题的一个,吃饭的时候喜欢讲话;睡觉的时候经常去惹别的小朋友,就算自己睡也不好好地睡,不是脚翘起来就是自己跟自己讲话或者乱叫,必须要老师盯着才会安静。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叫的却更加的起劲。能够说该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差、自由散漫而且十分任性,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活动力太强了。 成因分析: 小斌小朋友是跟爷爷奶奶一齐住的,都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来管的。奶奶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