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实力的内涵

软实力的内涵

软实力的内涵
软实力的内涵

人生启示录:一个人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潘宗光语录 快乐是一种心境,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能放下多少。 做一个安乐自在的人,主要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智慧和修养,谦冲淡泊,处下不争。 跛兔赛跑 ——关键词“软实力”“硬实力” 一只跛足的兔子要和一只健步如飞的兔子比赛,跛足的兔子知道自己硬实力不够,比赛前一天晚上就拼命钻研、熟悉地图,看能不能找出快捷方式到达终点;而那只健步如飞的兔子呢?它自恃硬实力很强,当晚沉迷网络不睡觉。结果,第二天比赛,跛足的兔子一跛一跛到达终点,健步如飞的兔子却迷失了方向,输了。可见硬实力强的基础上没有软实力的配合,一样要失败。但换言之,如果这只兔子不是跛足而是断腿的兔子,它的硬实力等于零,那么它再预先做足功课,熟悉地图,积累了丰富的软实力也无济于事,软实力必须以硬实力为支撑。 今天理想的大学教育主要应针对两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吸收知识,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分析能力,统称为“硬实力”;同时,我们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文化内涵等,称为“软实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硬实力与软实力”这两个名词时这样解释,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硬实力”就是指支配性实力,比如一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而“软实力”则是文化、国民素质、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及其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对于任何国家来说,综合实力都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的,两种实力的关系不是和而是积,是互为补充的。 教育也是一样,我们一定要帮助学生同步发展软硬两方面的实力。因为一个人的学问越高,他的硬实力越强,那么他就越需要小心,因为他很容易变得目空一切,走极端。这时候他需要用软实力,他的智慧、慈悲心、品德来平衡他强悍的硬实力,这样在大是大非当中才可以把持得住。 张无忌学剑 ——关键词:软硬两种实力要平衡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武功很高,但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因为他的软实力还不够。所以他又向张三丰学太极剑,张三丰在他面前表演太极剑,张无忌没有看剑招,而是看剑意。突然他说:“我现在全部忘记了,忘记得一干二净了。”这说明他已经摆脱了剑术的约束,人剑合一,武功登峰造极。 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道德经》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为学日益”

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途径

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途径 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一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也是各个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弘扬文化创新精神,发挥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的文化。考古发掘表明,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辽河、黑龙江流域都发现有我国各族先人的文化遗存。东北的红山文化和东南的河姆渡文化都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到了汉唐,我国不仅疆域广大,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其文化的昌明也影响到东方各国,吸引了许多邻国派来大批留学生。到了宋代,尽管其疆域不如汉唐,而其文化却达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程度。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曾经在历史上占据过重要的地位,并且大部分文化通过传教士或者一些贸易往来传入日本、韩国等临国,对这些国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很快。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晚、基础弱、经验少,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 首先是传统文化的缺失。虽然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传统文化,但现在大部分已经缺失。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而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韩国还因此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这些现象只是众多文化缺失中的一小部分。传统文化的大量缺失在让我们感到痛心的同时,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次是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在国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力明显下降,对文化是一种“软实力” 的认识也明显不足。这就导致大量优秀的文化资源被我们主观所忽略,潜在的文化软实力没有被发掘。 最后是文化逆差现象严重。文化逆差,是指中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于进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赤字”的现象。其实,在中国深厚文化的孕育下, 不乏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然而传统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竞争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的条件,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 事实上,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我们的文化还存在着科学与民主的缺失,信仰的缺失。中国的学生官本位思想非常的严重,这点从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的情况可

如何提升中国软实力

如何提升中国软实力 ——国际关系概论课期中论文 标签:软实力、建设、竞争力、文化 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更深层次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软实力在很多领域上,成为我国向真正的世界强国迈进的桎梏。当代国际社会无不把文化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放在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要想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抓起:首先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其次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再次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最后是制度的建设。正文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它不仅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的实力较量,也包含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激烈竞争。软实力是与经济增长等硬指标相对应的,它是一个国家在科学、教育、文化、法制环境等各方面发展程度的标志。软实力对内表现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对外表现为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发展模式、民族文化、外交方针等方面被国际社会认可的程度。当代国际社会无不把文化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放在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 在经济全球化和更深层次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软实力在很多领域上,成为我国向真正的世界强国迈进的桎梏。对于中国软实力的建设,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困难,对于党和政府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这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认真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大力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善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理顺文化管理体制,按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建立促进文化公益事业繁荣、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多种所有制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软实力的核心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念,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历史和现实一再昭示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来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真、善、美,反对假、恶、丑,鞭挞和批评不道德行为,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浓厚风气;形成平等友善、团结互助的浓厚风气;形成遵守公德、文明礼貌的浓厚风气;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加强制度建设:应不断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强执法、规范公共权力行使,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度、科学决策制度,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增强党执政的活力和创造力,为全面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提供坚强保障。

约瑟夫·奈软实力研究的最新发展

约瑟夫·奈软实力研究的最新发展-工程论文 约瑟夫·奈软实力研究的最新发展 李翠亭① LI Cui-ting;崔慧玲② CUI Hui-ling (①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石家庄050024) (①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24,China) 摘要:软实力理论的奠基人约瑟夫·奈认为:尽管美国政治制度和美国全球领导力遭到了广泛质疑,美国软实力的衰落被夸大了。预测中国超过美国属于单向度思维,但世界力量是多向度的。虽然俄罗斯拥有极具吸引力的传统文化,但反自由主义和俄罗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不是软实力的好源泉。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仍将保持其全球最强的地位。不过,有充分的理由怀疑美国是否有能力维持其“超级大国”地位,因为主要新兴经济体正在崛起。 Abstract:Although the health of America′s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the future of its global leadership had been widely questioned,Joseph S. Nye,who created the term “soft power”,argued that the decline of America′s soft power is actually overrated. Projections of China surpassing the United States belong to one-dimensional thinking while the world power is multi-dimensional. Despit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Russian culture,an ideology of anti-liberalism and Russian nationalism is a poor source of soft power. America is still likely to retain its position as the world′s strongest power for the foreseeable fut ure. But there is legitimate reason to doubt America′s ability to maintain its

浅谈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

浅谈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 企业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生存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国著名的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创立者邓正红先生说过:“企业的软实力强、硬实力弱,企业有希望兴;企业的软实力弱、硬实力强,企业就会逐步衰败;企业的软实力弱、硬实力弱,企业将无法生存;只有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强,企业才会基业长青。”由此可见,软实力和硬实力关系十分密切。 企业的软实力是指能够适时为企业提供战略支持、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需求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企业的硬实力是指能够满足市场不断变化需求、具有持续生存实力并形成产业化的核心技术和具有较强市场生存能力的标志性产品;二者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从软实力到硬实力,从硬实力到软实力,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螺旋渐进过程。英特尔公司的核心处理器技术在业界长期处于领先水平,这种持续顶尖的硬实力来自于英特尔在市场和业界长期积累下来的硬技术权威,因而它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做全球化公司;而英特尔公司能够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在于他长期坚持创新所积累的软实力已内化为企业的核心生存力,形成了特有的“创新永动机”,使其硬件技术几乎做到极致的水平,成为全球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高度统一的典范。 由此可见,软实力要靠硬实力支撑,没有硬实力,软实力就犹如建在沙滩上的房子,没有生存根基;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硬实力要靠软实力辅佐,没有软实力,硬实力的发展就会受限,犹如没有阳光雨露滋润的花朵。换句话说,就是硬实力促进软实力,软实力提升硬实力;软实力是影响,硬实力是支配。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第一位的,精神是第二位的,物质与精神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其中任何一方都不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正是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中,物质与精神获得了各自不同的规定性。”这其实就是对企业软实力和硬实力关系的最好诠释。 有人作过形象比喻: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可以用“混凝土模型”来比喻,混凝土的构成包括水泥、砂子、石头和钢筋,这些构成因素只能代表企业的硬实力,在混凝土形成之前这些资源都是分散的,要将这些分散的资源揉合在一起,必须注入水,并产生凝固反应,这个水就是企业的软实力。反之,如果离开了水泥、砂子、石头和钢筋这些硬实力因素,水就只能是水,就不会是软实力,也不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建议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和建议 杨飞101002079 生技2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各国正积极利用这一战略发展机遇期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世界竞争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重大基础性工程纷纷破土动工,国防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军队战斗力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各项“硬实力”发展水平较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软实力”建设长期以来受重视程度低,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在西方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4年奈在他的着作《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中对“软实力”作出了进一步规范,他提出“软力量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占据过重要地位,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由于受近代战乱所致,中国文化的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一度跌至谷底。新时期,我们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先辈们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使文化软实力有了大步提升. 一时间,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人们正热切地想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中国。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 虽然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大量的文化结晶,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念、琴棋书画的艺术才能,四大发明更是令世界为之惊叹。但事实的情况却是:人们渐渐记不起《道德经》,传统的文化节日受不到人们的重视。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 首先,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在国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

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强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使这个民族焕发出强烈的创造力.使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反过来助推硬实力的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高国家形象,促进人得全面发展。 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各国纷纷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主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广大青年学生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文化、迎接新挑战的重担。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刚刚起步,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与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状不相适应,同时也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得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再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提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如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精)

如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人们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已经不再限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而更多地偏向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文化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 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 而文化软实力则是制约整个软实力的经纬、维系整个软实力的灵魂。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受到西方国家的某种钳制 ; 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 ;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逆差 ; 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文化“误读” ; 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冲撞也对我国文化软实力产生了冲击。 还有许多学者则认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虽然也有着一定的不足, 但优势相当明显。 那么,我们怎样应该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呢?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 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以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 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在1990年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他指出,相对于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则是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二者结合组成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的报道,由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内涵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即为软实力。相对于各种用实际数据表现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及转化率、国防力量等方面而言,哲学与社会科学也属于国家“软实力”。而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不能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这就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五千年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和辽河、黑龙江流域都有先人的文化遗迹。而东北的红山文化和东南的河姆渡文化甚至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从秦皇嬴政在真正意义上统一中国后,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更加归一稳定地发展。不论是从汉代开始吸纳外来文化,接受外国学生,还是到唐宋时期鼎盛的中国文化使我们得到了“唐人”的称号,抑或是明清时期成熟的四大发明对外国人的影响,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世界历史长河中,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是现在的日本,韩国,朝鲜等亚洲周边国家,乃至是欧洲的法国,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仍然遗留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不仅对邻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尽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当代也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为何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却始终不能出现一位诺贝尔奖得奖者,始终不能摆脱腐败,始终不能实现民主,始终不能成为当代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国? 拥有这五千年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国足以成为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文化大国,软实力更会令众多建立未超百年的西方发达国家汗颜。但现在我们最不能否认的,就是拥有这样深厚文化的中国,却仍被世界各国耻笑文化低下,软实力始终不堪入目。五千年的文明能令我们感到自豪,能令我们骄傲,但是更多的却是使我们过于自信,使我们过于安逸,缺少了一份必要的危难意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五千年的底蕴的确使我们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站在世界的上层;五千年的历史的确使我们能更容易地从战争和灾难的挫折中站起来,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进;五千年的沉淀的确使我们足以抗衡超级大国。但是,五千年的底蕴却满足得我们懒得再创造;五千年的历史却令我们扭曲地前进;五千年的沉淀更使我们变得自负,目中无人。 从小父母、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学会知足,做人方能快乐。但在文化领域,在软实力领域上就一定不能知足。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却是远超过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国的文化和软实力,对世界的客观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中国近年来GDP增长都处于高位水平,经济发展可以说已经进入了高峰时期,国民口袋里钱多了,富有了。钱财物质得到满足后,人们都趋向于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可是大家都会发现,原来当我们一直沉浸在发展国家经济的同时,我们都学懂了一个字,“钱”。身家收入成为了饭前饭后的必聊话题,精神文明便因此在不知不觉间被磨灭的一干二净。也就是说,一个在古代拥有五千年文明的蛟龙,在当

企业软实力的概念、内涵及其主要特征探究(精)

企业软实力的概念、内涵及其主要特征探究 [ 10-12-02 08:57:00 ] 作者:袁哲编辑:studa090420 内容摘要:本文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定义出发,沿着学者们的观点和研究思路,剖析了企业软实力的概念和内涵,初步探讨了企业软实力的六大主要特征:非物质性、价值性、独特性、难以复制性、辐射性和动态性。学者们关于企业软实力内涵的观点,以及企业软实力的特征有助于本文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企业软实力概念的精神实质,有助于企业发现、培育、巩固、提升软实力,以取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企业软实力内涵特征 问题提出 “软实力”的概念诞生于国际关系领域。“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约瑟夫?奈,2005)。自从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Nye)于20 世纪90 年代初首创“软实力”(Soft Power)这一概念并不断地著书立说对其进行补充、扩展和完善以来,“软实力”的概念日渐清晰而科学,“软实力”作为一种理论日渐为人们所认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软实力研究的深入,软实力理论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其重要价值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其应用范围也从国际关系以及国家竞争战略等领域延伸到商业和个人等领域。 企业软实力概念的界定 (一)国内学者对企业软实力的研究 对于企业软实力,国外的研究尚不多见。国内学者在引进软实力概念后,将其运用到企业领域。从此,企业软实力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国内的学术论文和官方的报刊杂志中。关于究竟什么是企业软实力,部分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对其定义如下: 王洪亮(2007)认为,企业软实力就是企业文化彰显出的实力和竞争力、凝聚力与向心力、承受力与适应力、执行力与能动力、学习力与创新力、权威力与亲和力。曾德国(2005)将soft power译成软权力,并将软权力定义为企业领导者通过吸引下属而不是通过威胁和收买达到领导者所期望的目的的能力。高昆(2006)把企业软实力定义为一种制度化的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谢祖墀(2007)表示: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和影响利益相关者来支持企业发展的能力。 韩勃和江庆勇(2009)认为,所谓企业软实力,是指企业发展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过程,或者说,是企业直接诉诸心灵,对外占领利益相关方的心灵、对内依靠运用员工心智能力以达到企业目的的能力。黄国群、徐金发等(2008)认为,企

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辩证关系

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辩证关系 一.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含义 软实力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美国前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奈于1990年代提出。虽然在此之前也有学者对于软实力曾做过一定分析和预测,但是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思想是最清晰、最明确的。他认为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凭借其可以实实在在使用的诸如人口、领土、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的强制性、支配性能力而强迫其他国家服从自己领导、指挥的力量和权利。相对应的,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1]我认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特点可以分别被简单概括成:强迫力、支配力和吸引力、同化力。 二.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辩证关系 1.相互区别 首先,硬实力和软实力有非常明显的性质上的区别。硬实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拥有资源储备的多少,军事力量的现代化与否,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这些构成硬实力的要素,简单来说,是可以被测量和估算的。美国截止2012年部署有1737枚核弹,比俄罗斯多将近30%;美国经济总量约15万亿美元,全球第一;美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储量潜在总值居世界第一。通过这些简单的数字,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美国的硬实力情况。但是,软实力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更像一种精神力量。通过这种精神力量来彰显本国的优势,从而使得他国自然而然的模仿,聚拢,追随。软实力的主要来源是一国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国家政策、社会体制,这些要素都很难量化和测量。 其次,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获得方式不同。硬实力的获取和强弱建立在有形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耗费上。构成硬实力的要素,诸如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因此,硬实力的发展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提升。但是,软实力的获取和发展则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看

浅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

浅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 作者:杨红涛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7期 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硬实力”,还包括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软实力”,是一个总括了各种要素的、系统的综合国力。而且,和器物层面的硬实力相比,制度和文化所体现的软实力对于一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壮大具有更为深远、更为持久的意义。 一、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按照我国学者王蒙的观点,软实力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它能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与生活乐趣,提供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人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简单地说,它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而不是以人为敌或为奴的文化。 第二,它有足够的凝聚力与亲和力,能够使受这种文化的覆盖与影响的人,聚拢起来,友好起来,而不是恶斗不已,仇视与分裂。 第三,它能坚持自身的特色,自己的性格,独树一帜而又友好立身,正确地处理与异质文化的关系,能够与外来影响切磋交通,也能撞出火花,取长补短,互利互补,既不会动辄失去自信,屈服于强势的文化压力,自我瓦解;也不会盲目排斥异端;不会在急剧的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陷入认同危机即失去自身的身份认定,陷入绝望与仇恨。 第四,它有足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更新与抗逆抗压的能力,它能够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同时又有足够的对于自身的传统的珍爱与信心——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如果说“硬实力”是国力较量中具有强制力的刚性因素,那么“软实力”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吸引他国认同甚至依循自己政治主张和价值原则的“柔性资源”。毋庸置疑,“软实力”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硬实力”作为基础和保障。无法想象一个经济、军事和科技都十分落后的国家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 性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重要性 【摘要】: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我国软实力具有紧迫性,所以我们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而且我们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同时,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应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一、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软实力是生产力,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主要载体,既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产业,体现为强大的生产力。文化软实力首先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召力,它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凝聚在一种文化的氛围当中,形成伟大的向心力、凝聚力。许多来自五大洲的人们到"孔圣人"像前磕头作揖,甚至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典、肯尼亚等很多国家都建起了"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汉话,比起国人当年的学外语高潮是有过之无不及,"汉文化"热在全世界方兴未艾;少林武术、太极拳等中国功夫也风靡全球。近些年来,我国传统文化每每在国外产生轰动效应:这些都充分展示了软实力的威力和作用。

(二)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递给世界的名片。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着标志。 (三)文化软实力能促进社会政治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大提升国家政治实力,从而使国家、社会、人民的核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高度趋同和目标一致。促进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使人文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党的执政理念,融入党和政府的发展理念,融入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城乡统筹,融入中国人民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入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形成提炼发展过程,使后代子孙能够在我们保护完好的文化血脉中,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尊严。 (四)使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民主政治、人文素质提升产生巨大认同感和使命感,从而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培育成熟大国的公民责任和公民文化,推进自上而下的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创造创新、实践创新进程,促进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促进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造就一代又一代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求的成熟的政治公民,推动全社会精神素质的提升,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中国_文化软实力_研究现状综述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现状综述* 杨浡伟 “文化”作为“软力量”研究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国际学界的普遍关注,中国近年来更是掀起了“软力量”和“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热浪。然而,国内学界对于“软力量”、尤其是“文化软实力”内涵的确定、研究路径的选择与逻辑指向的表述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表现出我国对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一何谓“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力量”的派生词,是国内学界对“软力量”一词内涵的延伸,故而要全面阐述“文化软实力”,必须清楚“软力量”内涵的机理构成。“软力量”英文写作“Soft Power”,学界一般认为约瑟夫·奈1990年在《政治学季刊》(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等杂志上发表的《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力量》等一系列论文中首先提出了“软力量”说;也有学者认为“Soft Power”第一次出现在1990年奈发表的《衰落隐喻的误导》一文中;而约瑟夫·奈本人则声称,“在1989年撰写的《注定领导:美国力量的转变》一书中,我率先提出了‘软力量’的概念”。①可知,“Soft Power”概念的提出大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尤为重要的是,这一观点一经问世,便引来国际学界的普遍关注,而我国学界长期存在着“软力量”、“软实力”、“软权力”、“软国力”等多种对于“Soft Power”的中文译介。李希光在主编的《软力量与全球传播》中就使用了“软力量”一词;庞中英、葛剑雄、胡键等学者也倾向于“软力量”的译法;而刘德斌的《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及门洪华翻译的约瑟夫·奈所著的《硬权力与软权力》中则使用了“软权力”一词;倪世雄、李少军、王逸舟在其各自研究国际关系的论著中均采用了“软权力”的翻译。与此不同,李宗桂、丁宁、王晓德、贾磊磊、严昭柱、陈少峰、何星亮、等一大批专家、学者还是普遍中意于“软实力”的译法。大多学者认为对于“Soft Power”一词译法的不同只是语言使用的差异,并没有根本性区别,而事实上是意义确指的模糊性导致了概念使用的随意性。 鉴于学界对“Soft Power”一词翻译的混乱,有学者尝试从探源的角度对中文译法的准确性进行界定,如李智发表题为《软实力的实现与中国对外传播战略》的文章,以约瑟夫 *该课题为2007年曹顺庆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的组成部分,项目编号为07AXW003。 ①[美]约瑟夫·奈著,吴晓辉、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大学里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大学里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硬实力 硬实力是我们大学在一定领域的高度,它可以看做是一个电脑的硬件,没有它的支撑,其他的都是运行不起来的。硬实力才是实实在在的本领。 1,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你上大学最主要的目的无过于一纸证书,他证明你的确上过大学,而且在大学里表现的不太差,在专业方面,最起码可以证明你有能力从事该行业的工作,但是它并不能证明你的优势,换句话说,你的过人之处。认清学位证书的真正含义,不要使其扩大化,因为那是自己骗自己而已。 2,各类专业有关的证书 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一、二级证书,等它的作用是你在大学的这方面的基础可以,其他的真的说明不了,当你拿到计算机四级证书,你可以说我在计算机学的还可以,但是,你只拿到计算机二级证书的时候你再这样说。真的会贻笑大方。 3,各类大赛证书(尤其是省级或国家级证书) 这个可能真的不太容易拿到,但不排除,因为某一机遇或巧合,经过你的努力取得了这一类证书。这类证书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证

明你在该领域有一定的高度。学位证是证明你的专业基础,它是证明你的专业能力。 软实力 软实力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走向成功的前提。就像电脑的软件,没有它,并不能满足你对电脑的需求。 1,时间观 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大学不过区区只有四年的时间,这在人生中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当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别人在看书,当你慢条斯理的吃饭的时候别人已经背完了20个单词,差距就这样一点点的拉开了……一个成功的人士总是在睡觉之前把明天的时间给规划好以便创造更高的价值。有时间观并不是一味的按照睡前规定的那样做,不能排除一些突发事件的因素,它的作用在于找到你明天的方向,使你不在迷茫,尤其是在一次漫长的旅途当中。所以我把时间观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软实力…… 2,意志力 成功的人是他能达到一种高度,这种高度是一般人不能达到的。正因为如此意志力在成功的路途上显得尤为重要。在一个复杂的问题上,你可以选择放弃,但是你要知道你放弃的不是问题,你放弃的是做一个成功的人而选择做一般人。 3,人际关系

浅析中国如何提高软实力

内容摘要:在“国际传播的现实逻辑”的讲座中,主讲人陈卫星深刻分析了国际传播的方式、技术,以及信息逻辑等内容,同时用较大篇幅讲述了软实力在国际传播、提高国际地位上的重要作用。笔者由此出发,从软实力的三个要来源——文化、政治、对外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在当今国际背景下如何提高软实力。关键词:软实力文化政治对外政策 浅析中国如何提高软实力 ——“国际传播的现实逻辑”讲座有感 “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针对国家间竞争,通过分析文化、价值观等软力量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力图构建理解国际竞争和分析国家综合实力的新的理论框架,从而超越传统的以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为主的国家综合实力分析范式。此后,软实力理论风靡全球,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①。 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硬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经济水平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约瑟夫?奈指出:软实力是“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本国的目标,从而使本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在约瑟夫?奈看来,国家软实力是一种同化性力量,“是一个国家造就一种情势、使其他国家仿效该国倾向并界定其利益的能力”,这里所强调的是“与人们合作而不是强迫人们服从你的意志”②。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开始涉足这一理论。随着中国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发展,中国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国外某些势力对中国迅速发展的猜疑、敌视程度也随之增加,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一度蔓延,严重影响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中国如何以非战争的软实力的方式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成为国内各届共同思考的重大问题。同时逐渐形成了国家软实力建设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的共识,国家软实力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层面的重视。 2009年,约瑟夫?奈和王缉思合作撰文指出,国家软实力主要有三个来源:文 ①转引自黄金辉、丁忠毅:《中国国家软实力研究述评》 ②转引自黄金辉、丁忠毅:《中国国家软实力研究述评

中国文化软实力

形势与政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学生姓名:宋桔 学院:师范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 B1005 学号: 1321100509

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各国纷纷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主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广大青年学生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文化、迎接新挑战的重任。 关键词:文化;如软实力;中国 有一次孔子到卫国,冉有为他赶车。孔子看到沿路的情景感叹到:“这里的人口真多呀。”冉有问:“人口够多了,下一步该怎么办呢?”孔子说:“那就想办法使他们富裕。”冉有追问“如果已经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语重心长地说:“这就需要教育他们了。”孔子与冉有的谈话阐发了如何富国教民的问题。在今天,这个“教”指的就是国家的文化建设,要想使国家富强和文明,就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一、文化软实力概述 1.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这样来定义: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具有精神感召力、社会凝聚力、价值吸引力、思想影响力等的文化资质。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国家国体政体的文化显现————《经济时报》 2.内涵: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认为内涵主要体现在 ①文化软实力体现在政治层面:是一个政党倡导的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创新力。比如,党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一国两制等 ②体现在国家层面:就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模式的竞争力。 ③体现在民众层面:一个国家的民众的民族精神与人格类型的进步性,如,理想信念、共同价值观,奥运精神、女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④公民个体层面上:每个人的素质、学习能力、开拓进取的精神等 ⑤体现在国家之间的文化比较优势上。注重吸取自身的传统优秀文化精华。 3.由来: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国内发起了关于美国“衰落论”的辩论 以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为代表的美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衰落的论调十分盛行。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他认为美国的力量并没有衰落,而是其本质和够成发生了变化,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和信息化逐步深入,作为劝说力、吸引力和同化力的软实力在国际政治中逐渐显现出独特的地位与作用。

国际上关于软实力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国际上关于软实力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1.约瑟夫〃奈(Josph.S.Nye)对软实力的理解及其“软、硬实力”评估模式 (1)实现权力有三条基本的路子:高压政治(俗称“大棒”),金钱(俗称“胡萝卜”),吸引力(就是“软权力”)。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或者交易获取所需要的结果的目的。 (2)一个国家的软权力有三个源泉:它的文化(它能够吸引别人的地方),它的政治价值观(它在国内外实践这些价值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它的对外政策(这些对外政策应该是合法,并被道德的政权所使用)。 (3)“软、硬实力”评估模式:一个国家的实力由“软实力”和“硬实力”两部分组成。其中“软实力”包括国家凝聚力、文化被普遍接受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硬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他认为,“软实力”与“硬实力”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根据“软、硬实力”评估模式,采取“强、中、弱”3个等级的定性定量测评法, 他对当时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国力进行了测算,其等级总和排序是:美国 (七强 )、欧洲 (五强、一中、一弱 )、日本 (三强、三中、一弱 )、中国 (二强、四中、一弱 )。 2.其他软实力指标 (1)关于软实力指标,在克莱因综合国力的公式中已经占据了

重要的地位。国力(P)=(C+E+M)×(S+W)。前三个因素表示硬实力,后两个因素表示软实力。其中,C是实体,E是经济力量,M是军事力量,S是国家战略方针,W表示国民意志。 (2)经合组织国家认为竞争力可划分为“硬指标”如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和“软指标”如教育水平和人们的态度等,而且断言一国经济越要发展,就越要依赖软指标。 (3)“世界之都”14项评选标准: 人口数(Population); 每周航班的架数(Flights per week); 股市市值(Stock market value); 异国餐厅(Ethnic restaurants); 三星景点("Three-star sights"); 是否为首都(Capital?); 设置企业总部的数量(Corporate HQs); 城市内交响乐团的数量(Symphony orchestras); 举办过奥运的次数(Olympics); Google指标(Google-o-meter); 地下铁长度(Underground railway); 旅游指南(Guidebooks); 上过几次英国《独立报》「48小时」的旅游专栏(48 Hours); 世界遗产数量(World Heritage Sites)。 (4)衡量知识城市的指标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