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地水土保持

农地水土保持

农地水土保持
农地水土保持

第一章

1.农地水土保持:在有水土流失危害的农耕地上,通过实施农地水土保持技术措施,防治

水土流失和养分消耗等土壤退化现象的发生,并且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确保土地生产力经久不衰,获得高效、丰富和永续的生产。

第二章

5.土地合理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过程,是人类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转换的过程,是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综合行为。

7.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依据(1)以特定区域的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2)农、果、茶、林和水产养殖各业生产队土地的要求(3)土地利用现状(4)土地自然生产力的高低为主要依据

8.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评价系统拟定,我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一般由土地适宜类,土地适宜等和土地限制型三级组成

(1)土地适宜类:反映土地对各种预定用途的适宜和不适宜,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适宜类分为a宜耕类b宜园类c宜林类d宜水产养殖类e不宜类

(2)土地适宜等:在土地适宜类范围内,根据土地适宜程度来划分,一般分为一等、二等、三等a一等地:土地对某类用途高度适宜,可持续利用且基本无限制,土地生产率较高且经济效益较好b二等地:土地对某类用途中度适宜,有一定限制,经济效益一般,持久利用且不采取相应改良措施会引起土地退化c三等地:土地对某类用途有较大限制,勉强适宜或临界适宜,土地生产率或经济效益很低,利用时易产生土地退化

(3)土地限制型:反映土地对某类用途的主要限制因素及其限制强度。

9. 9.土限制型的确定:砂限制型:土壤地质为砂土

黏限制型:土壤质地为黏土,保水保肥,不利于养分运输

酸限制型:土壤反应强酸性,ph小于5

浅限制型:土层浅薄,宜耕类耕层<10cm(水田),或15cm(旱田),宜园土层厚度<60cm,宜林类土层厚度<40cm。

瘦限制型:土地瘠薄,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1%

渍限制型:地下水位<30cm,土壤排水不畅,土层终年渍水。

旱限制型:水源不足,水利设施差,灌溉不能保证。

冷限制型:土地温热水平低,宜耕和宜园类(果)>=10度。

第三章

2.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植物消耗单位水量生产出的同化物质量

水分利用效率:每单位蒸散的水分在一定面积上所产生的经济产品的重量

WUE=Y/(ET) Y-作物的经济产量ET-水分的蒸散量或生产期间的实际耗水量

影响Y因素:内因—品种特性外因—水分、肥力、栽培耕作措施

3.降水与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1)凉爽季节水分利用效率大于温暖季节

(2)有效降水:自然界中实际补充到植物根系分布层可被植物利用的部分

(3)有效降雨量=实际降雨量-树冠截留-径流-渗漏

5.作物的基本生活因素:在影响作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有一些是作物生命活动所绝对必要的,没有他们,作物就不能很好地生活甚至生存,这些因素可称为作物的基本生活因素或生活条件,他们是光、热、空气、水分和养分

作物基本生活因素的特性(1)基本生活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2)限制因素:相对最少的因素(3)最低因素法则:作物的产量水平不会超过作物基本生活因素中最受限制的因素所允许的程度(4)因素的综合作用

6.作物生产力:指某一地的气候、土壤、社会经济及最优的管理水平、无杂草病虫害条件下,

某一作物现有最优品种在其可能生长期内通过生物学特性利用外界条件转化太阳辐射能为生物化学潜能的能力

7.植物生产力:是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环境因子和农业技术三因子的函数

第四章

1.土壤退化:一种或一组因素作用下,雨育耕地、灌溉耕地或天然草原、牧场和林地的可再生自然资源潜在生产力的降低或丧失

2.土壤退化可分为:水蚀、风蚀、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和土壤干旱

5.农地风蚀分为:(1)沙压沃土、耕地沙化(2)风剥表土,露出砂性底土或母质

6.风蚀的形式(1)悬移(2)推移(3)跃移(4)磨蚀

7.防治风蚀的农业技术措施

(1)种植抗风沙的作物和品种(2)留茬增加地面屏障,防止风蚀(3)防止风蚀的土壤耕作措施因地而异,基本原则是耕翻地方向与主风向垂直,在风季保持地面粗糙和坚实,尽量避免细土覆盖土表(4)调整播种期,避免风季,防止毁种(4)推迟中耕除草,间定苗时期,进行培土,壅土防止倒伏

8.干旱:在无灌溉的条件下,长期无雨或少雨、高温低湿、土壤有效水分消耗殆尽,植株体内水分循环和平衡遭到破坏,使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受到抑制,发生凋萎或枯死的一种自然现象。按农业气象划分:(1)大气干旱(2)土壤干旱(3)生理干旱

按季节划分:(1)春旱(2)夏旱(3)秋旱(4)冬旱

9.抵御干旱的方法(1)综合治理,改土蓄水,实行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植树造林保持水土(2)开源节流,引水灌溉(3)精耕细作,蓄水保墒是旱区夺取高产稳产的重要传统措施,达到“有水蓄水,无水保墒,春墒秋保,春旱秋抗”(4)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辟了新的抗旱途径,抗旱科技成果的运用可以增强抗御干旱的能力,首先培育高产抗旱品种,其次是对种子和植株进行人工抗旱锻炼,再则喷散各种化学制剂,此外用喷灌、滴灌、地下管道灌溉等先进技术,还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第五章

2.水土流失区土壤耕作的主要技术环节(1)深翻耕:一般用壁犁进行,其主要作用是加深耕层,并把下层生土翻上来以便熟化,把较肥的表层土壤翻到下层水分较稳定的深度,供作物吸收利用,同时疏通土壤;时间,夏季作物收后的夏闲地深耕的时间一般应在当雨季开始之际,以便充分接纳夏季降水,至于秋深耕,一般应于秋作物收后抓紧时间进行,春耕一般宜浅不宜深,一般耕深为20~22cm (2)深松耕:用无壁犁或松土铲只疏松耕层而不翻转耕层的一种土壤耕作方式其不利因素是不能翻埋肥料、杂草、积秆及减少病虫害

深松耕有两种方式:全面深松和局部深松(3)浅耕及中耕,主要作用是松土、锄草、破除板结,切断土壤的毛管作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时间为:夏季在雨后第二天至第四天浅耕或中耕保墒的效果最佳(4)耙耱,主要作用是碎土、平土,以减少表土层内有大孔隙,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达到收墒保墒的目的,在夏季雨后地面发生板结时,应适时耙耱碎土,以促进土壤熟化并便于接纳以后的降水,在雨季结束时,适时耙耱收墒更能减少土壤蒸发,保存土壤蓄水(5)镇压,主要作用是碎土与压紧表层,使下层水分提升至上层,同时也使土壤与种子密切接触,便于萌发。时间在冬季地冻时进行,效果最好(6)覆盖,包括了地膜覆盖、青草覆盖、积秆覆盖和砂石覆盖

3.水土保持耕作种类,按其作用的性质分为(1)以改变微地形为主,包括等高耕作、沟垄耕作、坑田耕作、半旱式耕作等(2)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留茬覆盖、积秆覆盖、砂田覆盖、地膜覆盖(3)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包括少耕、免耕

4.等高耕作,也称横坡耕作,是在坡面上沿等高方向实施耕犁、作畦及栽培等作业。等高耕作的目的:一是增进水分入渗与保蓄二是抑制径流及减少土壤冲蚀

5.沟垄耕作法防止土壤侵蚀和增产的原因:(1)蓄水保肥(2)加深耕作层(3)适当调节地温(4)可以实行密植

6.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覆盖耕作法覆盖耕作法:将草类、作物残株或其他材料覆盖在作物株行间或裸露的地表上,以达到减少径流及土壤流失,增进土壤水分含量,抑制杂草,减少中耕除草,调节地温,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目的

(1)残株覆盖的利益:a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中耕耕作b保护土壤温度,不致急剧升降,使作物免受霜害c增进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和可耕性d减少土面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e促进土壤微生物旺盛活动f促进水分渗透量,减少径流率,增加土壤水分供给量,减少病害不利处:不易升温且可能滋生鼠虫

实施方法:在作物收获时,将残株堆集在田地边角,等候作物新植后,最好作全面覆盖(2)砂田覆盖砂田:是由大小不等的河卵石或冰贽石与粗砂的混合物,覆盖在农田土壤的表面而形成的。砂田覆盖的特点:作用时间长,地温高,通气性好,成本低

砂田分类:按寿命分为新砂田、中砂田、老砂田

铺砂的步骤:a选地,选择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的土地b精耕细作,平整土地,是土壤松碎绵软,再压实c施肥,将肥料撒在土壤表面,不与土壤混合d压砂,在冬季土壤冻结后

有灌溉条件的水砂田,石砂层厚度为5~6cm,无灌溉条件的旱砂田石砂层的厚度为15~18cm,砂田在铺设钱一般先实行休闲一年,以便蓄贮降水

砂田耕作管理:松砂、播种、施肥、灌水

砂田增产稳产的原因:a提高农田的蓄水保墒性能b砂田能够提高地温,使农田提前10天左右解冻,推迟20天左右上冻,并促进作物提早成熟,改进品质c保持水土,防止风蚀。降低盐碱危害,肥效较长。砂田由于砂层的覆盖,土壤不直接受降水的冲击与风力的吹蚀,从而砂田有明显的保持水土和防止风蚀的作用。由于铺砂以后,土壤水分蒸发量显著降低,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分蒸发而上升的聚集作用,也大为减轻,从而使土壤上层的盐分有逐渐下降趋势d减少病虫害及早操危害

(3)青草覆盖,可以减少中耕除草

(4)地膜覆盖,可以保水保土,防止水土流失

7.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的少耕、免耕发

少耕法:在一定的生产周期内,尽量减少翻耕次数

免耕法:指不耕不耙,也不中耕,它是依靠生物的作用进行土壤耕作,用化学除草代替机械除草的一种保土耕作法,也称零式耕法

土壤耕作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使土壤具有适当的三相比

免耕法的运用:秋季收获玉米,同时将玉米积秆打碎,留在地面上做覆盖,近冬或早春将硝酸铵、磷、钾肥撒在冻土上

8.水土保持栽培技术的种类

(1)a轮作:在同一块农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b作分类:依据生产任务和种植对象分为大田轮作和草田轮作,大田轮作以生产粮食或工业原料为主,草田轮作以生产粮食作物和牧草并重

c合理轮作方式选择:中耕农作物、密播农作物、1年生和多年生牧草

d连作的害处:土壤养分偏耗;有毒物质积累;土壤物理性状恶化;病虫害加重

e连作的必要性—社会需求、自然条件、经济效益连作的可行性—作物对连作的反应,新技术应用

f合理轮作的作用:防治病虫害,防治农田杂草;改善物理化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多种关系

g轮作中的休闲作用:蓄积雨水和书画土壤、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并能起收到显著防除杂

草和病虫害作用

(2)换茬:在一块农地上,一种作物收获后换另一种作物

(3)茬口:给一后季作物,以某种影响前季作物以及茬地的总称

(4)间作:两种作物同时在一块地上间隔种植的一种栽培方法

(5)套种:在同一块地上,不同时间播种两种以上的不同作物,当前作物未成熟收获时就把后作物播种在前作物的行间

(6)混播:指两种作物均匀的撒播,或混播在同一播种行内,或在同一播种行内进行间隔中播种原则:高杆与矮秆,疏松与密生,浅根与深根,早熟与晚熟,禾本科与豆科

(7)等高带状间作:沿着等高线将坡地划分成若干条地带,在各条带上交互或轮流地种植密生作物与疏松作物,或牧草与农作物的一种坡地保持水土的种植方法

9.绿肥:凡经栽培施于土壤、作为肥料或改良土壤用的绿色植物体称为绿肥

绿肥含有15%~25%的有机质和0.3%~0.6%的氮素

种植绿肥的目的和作用:(1)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有效养分,绿肥作物吸收难溶性养分的能力很强(2)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3)覆盖地面,保护土壤,降低风水蚀,降低盐害(4)农牧结合(6)防治病虫害,绿肥作物根及微生物的分泌物对某些病原菌有抑制作用

绿肥作物可以分为:豆科与非豆科、1年生与多年生、夏季与冬季、草本与木本、栽培与野生

绿肥种植方式:间作、套种、混种、

绿肥作物栽培的特点:(1)选择适宜的绿肥种类和优良的绿肥品种(2)种子处理,选种—晒种—擦种或烫种,打破休眠(3)接种根瘤菌(4)合理施肥(5)留种

10.土壤培肥的关键,提高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以及养分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平衡水平(1)增加有机质的还田量,扩大土壤库的碳循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首先应该通过施用堆肥、厩肥、积秆还田等形式,尽量把生产出的有机质还田

(2)固定大气中的氮素,扩大土壤库氮循环。包含生物固氮、工业固氮和闪电固氮

(3)合理使用磷肥,扩大土壤磷循环,磷岩石是磷素的源泉

11.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1)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不可代替律;植物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尽管植物对他们的需要量有所不同,但就它们对植物的重要性来讲都是同等重要的,因为它们各自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不能相互替代

(2)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仅从土壤中摄取为其生活所必须的矿物质养分,由于不断要栽培作物,这种摄取势必引起土壤中矿物质养料的消耗,长期不归还这部分养分,会使土壤变得十分瘠薄,甚至寸草不生

(3)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养分

(4)限制因子律:如果其中某一因素供应不足、过量或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失调,就有可能成为作物增产的限制因子

(5)报酬递减律:在一定的土地或土壤上投入劳力和资金后,单位投资和劳力所得到的报酬随着投入劳力和投资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12.(1)作物的营养期:作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

(2)作物营养阶段性:作物的营养期中,不同的生育阶段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有不同的特点,主要变现在对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

(3)作物营养的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阶段对某种养分需要的绝对数量虽然不多,但要求却很迫切,此时如果不能满足作物对该种养分的要求,作物的生长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也就是说错过了这个时期,即使大量补给含有这种养分的肥料,也基本无效

(4)作物需肥的强度营养期:单位时间内吸收养分数量最多的时期

13.土壤培肥的途径:(1)广开肥源(2)使用有机肥料,包括有机肥料的分配使用和有机肥料的腐熟(3)发展绿肥牧草,绿肥应掌握在鲜草产量最高和肥分含量最高时翻压(4)积秆直接还田,作用是:改良土壤的结构性,固定和保存氮素养料,促进土壤中植物养料的转化积秆是边收获边翻埋(5)合理施用化肥(6)改进施肥方法: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氮磷配合,施肥期和施肥法,在施肥时间上,强调早施,可作基肥或作种肥

14.抗旱品种特征:(1)有较发达的根系(2)旱生结构比较发达(3)抗旱品种植株本身含水量一般较高

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1)避旱型,早熟作物用缩短神预期来躲避干旱季节(2)抗旱型,在干旱条件下作物可以不受或少受严重的伤害a御旱,在干旱条件下,作物体内仍能保护一部分或吸收一部分水分,因而使作物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b耐旱,在干旱条件下,作物耐干化的能力强。即在脱水情况下作物具有受伤害最轻及遭水后又能恢复生理功能的能力

作物的抗旱性一方面受多基因的控制,另一方面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15.抗旱能力鉴定的方法

抗旱鉴定:按作物抗旱能力的大小进行筛选、评价的过程

(1)直接鉴定法a田间直接鉴定法,在不同生态环境下进行异地多点试验b旱棚、旱池、生长箱鉴定法c反复干旱法,当幼苗处于永久枯萎时,看其能否忍受干旱和具有快

速恢复的能力,以苗的成活率来判断品种的抗旱性

(2)实验室鉴定法a用高渗溶液测定种子的萌发能力,甘露醇溶液b测外渗液的电导率,用电导法测定植物抗逆性的原理是基于逆境具有改变植物细胞膜透性的效应c植

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沙漠、干旱区植物水势较高d脯氨酸的测定,作物受旱时,叶

片水势下降,游离脯氨酸的积累迅速增加

第六章

第七章

1.复合农林业:是一种有效地土地利用方式,是人们有意识地在土地上将农作物、牲畜与树木或其他多年生植物混合种植或饲养,并从这些不同的成分或其相互作用中取得多种效益

2.复合农林业有别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1)有目的的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或动物结合在同一系统内,这种结合既可以是时序上的也可以是空间上的(2)这种土地利用形式,存在着木本植物与其他成分在经济上或生态上的相互有益作用

3.农业复合系统的结构包括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内容。空间结构又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时间结构包括了轮作、替代间作、短期间作、间断间作、套种和复合搭配式

4.常见的复合农林业实践方式(1)改进型轮作制,是树木与农作物轮流种植的模式,是有意识地安排农作物的耕种和休闲,在休闲期内以人工林代替自然休闲,以便更快地恢复土壤肥力,并提高休闲期的产出(2)汤亚模式(3)巷式间作(4)多层次经营(5)农地上的多用途树种(6)遮阴种植(7)林牧混合模式(8)庭院经济(9)不规则间作

5.复合农林业的树种选择远离(1)适地适树(2)多用途树种

6.复合农林业的生态学原理作用(1)互益作用,树木产量的增加与农作物或牲畜产量的增加呈正相关(2)互补作用,树木产量与农作物产量无关或关系不大(3)竞争作用,树木产量与农作物产量呈负相关

7.复合农林业系统的有力因素(1)提高对空间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率(2)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物理结构(3)提高生产力(4)减少水土流失(5)改善小气候(6)减少单一种植失败的风险

复合农林业系统中的不利因素:(1)种间竞争(2)潜在养分流失的增加(3)耕作及收获

时的物理伤害(4)家畜对植物成分的损害(5)化学相克作用(6)增加病虫害潜在危险8.农林复合系统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的内容(1)确定系统的物种组成即选择适宜共生的树种、作物品种及动物品种或其他搭配物种(2)确定所选定的物种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3)确定所选定的组分的空间位置,安排种植的先后有顺序

9.组分结构设计中物种选择应考虑的因素(1)要考虑产品的种类及其用途。在把木本植物引进农田时,原有的农作物品种最好不要作过大的改变,以继续满足当地人民和市场的需求(2)考虑物种对特定地点的适应性及多年生树种与当地草本农作物的共生性和互补能力及相生相克的关系(3)考虑木本植物与草本农作物有改良土壤和改善小环境的能力(4)物种要易于栽培(5)考虑物种的多样性,以避免毁灭性的病虫危害,同时为有益生物提供生存条件(6)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有特殊经济用途、物侯型状特殊的物种用于农林复合系统

水土保持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水土保持结业论文 题目有关水土保持的策略 系别地球科学与资源系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生姓名郑羽莎 学号03308308 指导教师 职称 2009-11-26

题目 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水利行业也不例外。本文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水利

目录 1. 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2. 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3. 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3.1 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3.2 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3.3 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3.4 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3.5 水环境质量下降 4. 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5. 结论 6参考文献

1. 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但是,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接近16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达到和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对水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第二,洪涝、干旱灾害频繁。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少,灌溉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水的利用率较低。第四,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第五,水污染十分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 因此,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1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工程的运用与管理、水利的投资与建设、人才的开发与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涝、体制与机制、科教与法规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其中受水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165万km2,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有26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为水蚀、风蚀交错区。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以三峡库区为例,库区总面积约为5万km2,涉及重庆、湖北两省市的19个区(县、市),其中重庆为16个区(县、市),总面积为4.6万km2。库区重庆部分水土流失面积为3.06万km2,年土壤侵蚀模数为3751t/万km2年侵蚀量为11481万t

浅析城市水土保持概念

浅析城市水土保持概念 摘要通过对城市化过程的分析, 提出了城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内涵, 阐述支撑城市水土保持理论的城市生态学、水土保持原理及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城市化; 水土保持;原理与实践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the city, it puts forward the city of soil erosion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cology. And it explains city suppor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inciple and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it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Keywords cit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文明进步的产物, 是散居人口不断向城市汇聚并参与城市组建的过程。2003 年底, 我国城市化水平约为33%。据专家分析,城市化水平在30% ~ 70%则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 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再加上目前工业化及城市化滞后, 城乡发展差别造成的大量农民进城务工,预计我国城市化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若按专家预测, 未来30 年, 城市化水平将超过60% , 按西方城市化用地标准0.1~ 0.2 hm2/ 人, 届时我国有近150 万km2 的土地( 每年约新增2.5 万km2) 按城市用地管理或作为建设用地[1]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 就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但从人口的迅速汇聚和对生态前所未有的破坏性而言, 城市化可从工业文明算起。而由于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产生严重水土流失, 最引人注目的是20 世纪70 年代香港地区建设斜坡失稳引起的城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问题[ 2] 。80 年代在我国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和新兴国家迅速城市化, 也提出了城市化的水土保持问题。1996 年的第9届国际水土保持工作会议( 德国) 上, 专家才正式提出应重视城市化的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 1 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的理论基础 111 城市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内涵 城市水土流失, 实际上是城市化过程中因城市建设等人为活动而产生的规划区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现象。城市化水土流失, 可以理解为当建设规模或开发建设活动扰动土( 岩) 体超越城市的承载力和管理水平时, 在自然外营力( 降雨、重力、径流冲刷) 的作用下, 造成的水土资源的损失和生态景观的破坏。它与传统的农村水土流失, 在侵蚀机制、侵蚀方式、侵蚀模数和危害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8] 。例如, 传统的农村水土流失, 侵蚀模数按6 级划分, 剧烈侵蚀模数大于1.3 万t / ( km2.a) , 而城市水土流失的侵蚀模数, 一般达2 万~4 万t/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意义作用方法及建议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年第8期HEN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以来,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被各行业所认同,并付诸实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实施已成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工作之一。水利部1998年颁布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不断实践,无论是方案编制的管理还是技术都有了很大提升,但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针对编制过程中遇到的新的技术问题,水利部已组织有关单位对该标准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并准备升为国标。但长期以来,我国开发建设项目形成的重工程轻生态、重主体工程设计轻生态保护设计、重工程安全忽视生态景观协调、重视工程技术研究忽视生态保护技术研究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近年来,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编制了多项不同类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护方案,包括一些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对多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进行了验收评估,对水土保持的设计与实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引起了我们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设计的诸多思考。 1.水土保持方案的意义 根据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水土保持方案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立项必备的技术文件。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方案审查,明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的制约因素,确定项目是否立项和明确水土流失防治方案、投资、预期效果,并给予批复。因此,水土保持方案作为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立项必备的技术文件,其任务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水土流失影响评价,并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并估算投资。 2.水土保持方案的作用 2.1对主体工程的约束作用 根据水土保持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水土保持方案对主体工程选址、选线、总体布置等在法律上有否决作用,但因水土流失问题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加以控制,因此通常不会出现否决现象。但也应根据水土保持法有关禁止条款,对位于水土流失突出地段(相当于环境敏感点),如水源地、滑坡泥石流易发区、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区等的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分析评估,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分析判断建设和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以及主体工程总体规划、布置、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的合理性,即分析是否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因素。对水土流失影响严重、可能造成不可逆影响的关键问题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主体选址、选线、总体布置等局部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应提出修改要求、意见与建议,必要情况下可以对局部布置与设计提出否决性意见;对于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应明确要求做出局部替代方案。 2.2对主体工程优化设计的作用 水土保持方案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主体工程选址、选线、总体布置、施工组织、移民安置等主体工程规划设计,以及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各子工程项目的设计进行水土保持评价,分析其是否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并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要求、意见和建议,以便主体工程优化设计参考。同时,也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的前提。 2.3对主体工程投资控制的作用 在主体工程设计水土保持评价的基础上,初步拟订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并估算投资,将其纳入主体工程投资,参与总投资控制。水土保持方案本身的投资一般仅占主体工程投资的1% ̄4%,对工程总投资的控制影响不大;而方案提出的修改要求和意见在主体工程设计中进一步落实时,反过来对主体工程总投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意义作用方法及建议 □薛俊娜(原阳县水利局) 摘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设计的理念,对方案与设计的总体思路、总体布置、措施设计起着决定性与支配性的作用,同时,水土保持设计理念在主体工程设计理念中的渗透,对于工程建设能否做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与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意义;理念 工程设计 36

我国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讨

我国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讨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区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大大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这种情况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带来了一大难题。基于此,以下对我国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治理体系;治理能力;途径 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区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大大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这种情况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带来了一大难题。在此,只有将水资源以及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充分重视起来,积极解决当前的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才能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保障。 1水土保持重要性分析 水土保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繁衍生息和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加大水土保持力度,维护生态环境健康,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水土保持的根本任务在于防治水土流失,这是资源与环境的高度融合,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起点和焦点。水土流失严重将导致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2大制约因素。搞好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水土流失是人与自然不再和谐的重要体现,是人类不合理开发水土资源或者滥用水土资源产生的严重后果。水土流失具有难以逆转的破坏性,即破坏耕地、削弱耕作层结构,从而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引发河流、湖泊和水库淤积,加剧自然灾害。因此,水土保持不仅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还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坡耕地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水土流失严重会导致耕作层土壤养分流失,降低土地生产力和土壤潜在肥力,这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坡耕地的水土保持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有关,应予以高度重视。 2我国水土保持治理体系 2.1管理体制体系 水土保持法明确规定了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体制。其中,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第五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范围内承担监督管理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依据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水土保持机构。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强跟踪监测、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改革发展。 2.2技术标准体系

第一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第一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等级项目名称完成人完成单位获奖项目编号 一等黄土区基于水平衡的水土 保持林草覆被及林分结构 设计技术 朱清科毕华兴张建军魏天兴张宇清 张学培查同刚张岩尹忠东李永芳北京林业大学SBXH2007-J-1-01 二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对 黄河水资源和泥沙影响评 价方法研究 陈江南王云璋徐建华王国庆熊维新 康玲玲穆兴民吴发启金双彦史学建 李雪梅 1.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2.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SBXH2007-J-2-01 二等黄土高原农果复合型生态 农业运行机制与关键调控 技术研究 吴发启李凯荣黄占斌朱德兰王健 李会科杜翠萍佘雕张青峰杜文才 徐军宏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3.陕西省延安市农科所 SBXH2007-J-2-02 二等水土保持辅助规划设计软 件 史明昌黄兆伟计文琦李团宏刘瑜 高勇郑国柱于波曹刚马海宽 张瑞霞 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SBXH2007-J-2-03 二等岩质坡面喷混植生技术成 果转化与推广 张长印吴卫文章梦涛李光辉王富永 袁建平许峰王康宾邹东平鲁胜力 丛佩娟 1.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2.深圳市如茵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SBXH2007-J-2-04 三等金沙江流域退耕还林(竹、 草)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 试验示范 李昆方向京毕玉芬廖声熙孟广涛 张春华李贵祥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2.云南农业大学 3.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4.鹤庆县林业局 5.彝良县林业局 SBXH2007-J-3-01 三等高塬沟壑区果园集雨节水 灌溉技术示范与研究 李怀有陈智汉郭永乐王斌闫剑 张西宁安润莲 1.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2.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SBXH2007-J-3-02 三等齐家川示范区径流高效利 用技术体系研究 赵安成李怀有郭锐刘文宏王斌 张西宁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SBXH2007-J-3-03 三等矿区废弃地植被综合恢复王兵赵广东苏铁成白秀兰李刚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SBXH2007-J-3-04

常用水土保持植物简介

常用水土保持植物简介 1、三叶草, 2、南方护坡草种百喜草 3、柠条 小冠花 台湾相思 假俭草 马尾松 马棘 多花木兰 胡枝子 沙打旺 香根草 紫穗槐 狗牙根 沙地柏 狗牙根 ◆狗牙根是最重要、也是分布最广的暖季型草坪草之一,又名行义枝、拌根草(上海),爬根草(南京)。我国黄河流域以南、新疆的伊犁、喀什、和田亦有野生分布。

◆狗牙根为禾本科狗牙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发达的根状茎和匍匐枝,匍匐枝扩展能力极强,狗牙根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热(可耐43℃的高温),稍耐荫,有一定的抗旱、抗盐碱能力,侵占性和抗杂草侵入能力很强,但不耐寒,易遭受雪霜冻害。在日均温24℃以上时生长最好,当气温下降到6-9℃,生长缓慢;-2-4℃时,地表上的茎叶枯黄;气温低于-14℃,地上部植株大多凋萎枯死,常以匍匐茎和根茎越冬。狗牙根的适应性、生长势和扩展性强,在年降水量600-1600毫米的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区生长良好。狗牙根耐践踏,喜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在轻盐碱地上也生长较快。 ◆狗牙根在我国广泛用于高尔夫球场的果领、发球台、球道、高草区及其他高强度践踏的运动场、庭院、公园、机场、道路和水库堤岸等草坪绿地及水土保持。 ◆狗牙根草坪的建植可用种子直播,也可用匍匐茎或根茎等方法进行无性繁殖。用种子直播时,由于狗牙根种子细小,播前需要精细整地。种子在日均温大于18℃时发芽最好,因此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确定播种时间。播种量为10-12克/平方米,播后10-14天出苗。狗牙根的根系较浅,气候干旱时要及时浇水。适宜的修剪高度为。 紫穗槐 豆科多年生落叶丛生小灌木,又称绵槐、鼬荻、紫花槐、紫翠槐。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考试知识题库(选择题+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考试题库 (150题,单选95题,多选55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自()年3月1日起施行。 A.1991 B.1995 C.2010 D.2011 答案:D.2011 关键词:水土保持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42条 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目的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A.防治干旱 B.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C.防治洪水 D.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答案:B.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关键词:水土保持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1条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水土保持活动,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A.领陆 B.领水 C.范围内 D.境内 答案:D.境内 关键词:水土保持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2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A.自然因素 B.洪水 C.人为活动 D.风沙 答案:A.C. 关键词:水土保持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2条 5.水土保持工作实行()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A.惩罚 B.管理 C.预防 D.技术 答案:C.预防 关键词:水土保持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3条 6.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A.保护 B.管理 C.治理 D.技术 答案:A.保护

水土保持学的定义是

(1)水土保持学的定义是:研究水土流失形式,发生的原因和规律,阐明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据以制定规划和运用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为发展农业生产,治理江河与风沙,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服务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由水土保持学的根本任务和当前学科发展状况来看,它的基本研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即研究地表土壤及其母质、基岩受水力、风力、重力、冻融和化学等作用所产生的侵蚀形式,以及被侵蚀物质的搬运、堆积形式及危害;研究径流的形成与损失过程;研究水土流失的分布情况,包括水土流失类型区的自然特点和水土流失特征;研究水土流失对国民经济,包括对农业生产、江河湖泊、工矿企业、水陆交通、城镇居民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危害。 2、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原理。即研究在不同气候、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流失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因素在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3、研究水土流失、水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及水土保持区划;研究合理利用土地,组织和运用工程、林草、农业耕作等措施保持水土,发展农业生产的规划原则与方法。 4、研究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评价 (2) (3)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进行稳定生态系统的建设,以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是水土保持

基本原理的一部分。 (4) (5)水土流失关联着生态系统,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中国的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的危害更严重。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处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地位,其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只要水土保持住了,保持好了,许多环境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主体,水土资源是生物赖以生存与繁衍的重要地质资源,保护好水土资源,就是保护生物群落,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为此,我们应当去尽力修复好生物群落赖以生存的水土资源环境。

水土保持工程类型与作用

水土保持工程类型与作用 作者:李长斌李传玲 简介:主要论述山洪来临时水土保持的相关工程措施。 关键字:山洪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一、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和规划布设原则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斜坡及沟道中的水土流失机理,即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过程及工程防治措施。 我国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山坡防护工程;②山沟治理工程;③山洪气压层工程;④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在于用改变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及融雪水就地拦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止形成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同时,将未能就地拦蓄的坡地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在有发生重力侵蚀危险的坡地上,可以修筑排水工程或支撑建筑物防止滑坡作用。属于山坡防护工程的措施有: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钱鳞坑、山坡截流沟、水窖(旱井)、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等。 山沟治理工程的在于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积锥不造成灾害。属于山沟治理工程的措施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跌水工程,以拦调节泥沙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拦沙坝,以拦泥淤地,建设基本农田为目的的淤地坝及沟道防道防岸工程等。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作用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下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其工程包括小水库、蓄水塘坝、淤滩造田、引洪温地、引水上山等。 二、斜坡固定工程 斜坡固定工程是指为防止斜坡岩土体的运动,保证斜坡稳定而布设的工程措施,包括挡墙、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和植物固坡措施等。 三、山坡截流沟 (一)截流沟的作用 山坡截流沟能截短坡长,阻截径流,减免径流冲刷,将分散的坡面径流集中起来,输送到蓄水工程里或直接输送到农田、草地或林地。山坡截流沟等高耕作、梯田、涝池,沟头防护以及引洪温地等措施相配合,对保护其下部的农田,防止沟头前进,防治滑坡,维护村庄和公路、铁路的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梯田的基本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于改变地形,减沙、改良土壤,增加生土熟化,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都有很大作用。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其作用研究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水土保持的对象不只是土地资源,还包括水资源。水土保持的内涵不只是保护,而且包括改良与合理利用。 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地定义: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涉及预防、治理以及成果管护3个层面。预防主要是针对一些尚未造成水土流失或水土流失状况较轻的地区,在这一地区除了要采取植物"工程等技术措施外,还要加大水土保持宣传,激发地区人民的积极性以及保护意识。而治理则是针对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地区,这一地区会采取植物、工程以及耕作措施等进行治理。成果管护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可以有效巩固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 一、水土保持的目标和任务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是:分布广、类型多、强度高、危害深、治理难度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绿洲生态环境恶化、天然草场退化、山区生态屏障破坏导致的水资源涵养功能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新的形势下,水利部确立了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本思路,明确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三大目标”、“四项任务”。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大目标 (1)在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减少进入江河泥沙的同时,加强对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的控制和对重点江河湖库周边的水源保护及生态改善。 (2)在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突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开发,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3)在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干旱、洪涝灾害的同时,重视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四项任务 (1)预防监督 重点加强对主要供水水源地、库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能源富集、开发集中

浅谈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内涵

浅谈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内涵 常伟 (河北省邯郸县水利局,056001) 摘要: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它以保水、保土为中心,径流调控是它的精髓。随着发展水土保持与环境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社会科学互相渗透、互相交叉并逐渐向非农领域和平原延伸。 关键词:水土保持概念内涵 水土保持是保护我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伟大工程,也是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近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领导下,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水土资源相对匮乏,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土资源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但现在社会上人们对水土保持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片面,人为造成水土流失,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水土保持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我作为一名水土保持战线上的工作人员,对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但也对面临的问题感到忧心,针对社会上人们对水土保持概念和内涵认识还比较模糊、片面的情况,下面我把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内涵向大家阐述一下,供大家点评。 1、水土保持的概念 20世纪2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水土流失问题,40年代初,“水土保持”一词在我国产生,此后的几十年中水土保持的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水土保持的概念也由初期的土壤保持发展为今天的水土保持并举,从单一强调土壤侵蚀引起土地生产力退化到同时强调土壤侵蚀环境与全球生态环境的联系。 1.1“水土保持”的法律定义 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并在第二条中,对“水土保持”这一名词进行了解释,明确了什么是水土保持,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1993年国务院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实施条例》使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步入了预防为主,依法防治的轨道。 1.2“水土保持”的实践含义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治理性质的建设工程,它以保水保土为中心,综合采取合理利用土地、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手段,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它能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证,能促进社会进步。 2、水土保持的科学内涵 近几年水土保持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其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充,不断充实,但也导致社会上人们对水土保持独特的内涵不甚清楚,产生不少误解。 2.1径流调控是水土保持的精髓 水土保持虽然与其它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但是它与其它学科的最大区别是能够科学调控和

水土保持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水土保持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摘要垦区经多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重点治理区优化了农业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现代化程度,降低了成本,为发展绿色食品经济、实现区域资源的规模立体开发创造了条件,进而提高了农业产出率,实现了重点治理区由传统农业 向质量效益农业的转变。 关键词水土保持;农业发展;作用 1 基本情况 建三江分局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下游汇合口处,是低平辽阔的沼泽化冲积平原,全区地跨富锦、同江、饶河、抚远两市两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32°31′26”至134°22′26”,北纬46°49′42”至48°13′58”之间。南北相距约153.1 km,东西相距153.0公里.东部和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土地集中连片,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总面积为12375 km2,人口20万人,耕地802万亩,其中水田485万亩、旱田317万亩,有大型国营农场15个,人均耕地 40.1亩。 全局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除分布在八五九、胜利、勤得利的少数山丘外,其余全部为低洼平原,地形坡降比较平缓,一般在1/8000-1/12000左右。绝大部分均为平原沼泽区。土壤类型有棕壤、白浆土、草甸土、黑土和河游土五大类,宜农土壤占土地总面积的54%。 2 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 建三江分局水土流失面积50153 hm2。主要分布在八五九、胜利、勤得利三个农场。其中八五九水土流失面积12110 hm2,胜利21650 hm2,勤得利16393 hm2。土壤侵蚀强度均为中度,土壤侵蚀摸数八五九农场 3000 t/km2·a,胜利农场2899 t/km2·a,勤得利农场2550 t/km2·a。冲刷沟55条长43 km。 我局水土流失成因主要有两个:1)自然因素:以水侵为主。2)人为因素:主要是不合理的耕种、垦建脱节、水土保持工作不配套、标准低等。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分布在这些地形上的耕地,受人为多年耕种的影响,加上预防和治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水土流失危害较大,这种危害突出表现为侵蚀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肥力降低,沟壑增多,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也由

论水土保持功能

论水土保持功能 摘要:本文从学理和法理的角度阐述比较了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的不同概念表述,进而对执法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水土保持功能” 这个专门的法律概念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功能 《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没有出现“水土保持功能”的术语,但是在水土保持法律文件中,水利部《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解释问题的批复》第一次采用了“水土保持功能”的术语,表明了“水土保持功能”正式从一个学理概念转变和提升为一个专门的法律概念。该批复规定,水土保持设施是指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一切设施的总称。《实施条例》第21条第2款中所称的‘补偿’,是指对损毁或侵占水土保持设施所造成的水土保持功能的丧失或降低所必须给予的补偿。正确理解和适用“水土保持功能” 这个专门的法律概念,对于开展水土保持执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解释水土保持功能必先解释水土保持 1.1水土保持在学理上首先指一种自然状态或自然规律 在学理上,水土保持首先是指岩石土壤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和保持生态平衡下的水和土相互依存、自我更新的一种健康和谐的正向演替的状态和规律。从岩石到成土母质,从成土母质到土壤,都是在光、水、生物的作用下的一种健康和谐的正向演替的状态,最终土壤厚度不断增加,土壤肥力不断提高,给植物提供源源不断的养份。大气水、地下水、土壤水、地表水之间保持循环和相互补充,最终通过土壤水源源不断地给植物提供生态用水和养份。1957年颁布的《水土保持暂行纲要》有“…禁止滥伐林木,破坏水土保持”的表述,1982年颁布的《水土保持工作条例》也有“严禁滥伐林木破坏水土保持”的表述。这里的“水土保持”都指一种林木被覆下的水土资源不断自我维护和提高的自然状态或自然规律。 1.2水土保持在学理上还指人们一种有目标的思想、行为或技术 在学理上,水土保持还指人们在正确认识水土保持规律的前提下对人为活动进行调控,以纠正人为活动对水土保持状态所造成偏差和紊乱。这里的水土保持指人们这种有目标的水土保持思想、行为和技术。1981年国务院学科委员会明确,水土保持学科范围是“研究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水土保持的基本理论,据以组织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维护和提高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环境条件和自然面貌的一门综合性为其特点的应用技术科学。”199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提出,水土保持学是一门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性技术应用科学。1996年关君蔚主编的《水土保持原理》提出,水土保持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综合性技术科学。有意识地通过人力力所能及的手段,改变一部分环境因子,促使外力的破坏力减少,土体的抵抗力增强,终将使外力的破坏力小于或者等于土体的抵抗力,就控制了水土流失,也消除了水土流失对生产和生活上的危害,进而可以保护改善和合理利用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XXX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为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促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环境,根据《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方案》及省、市水利部门关于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的精神要求,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全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现状 XXX县位于南昌市西北邻,赣江下游西岸,鄱阳湖的南面。全县总面积2337.84平方公里。全县境内水土流失面积4万余公顷,水土流失情况较重,由于我县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殊,又毗邻南昌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好坏,对南昌市、赣江及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做好XXX县水土保持工作意义重大,其直接关系到全县乃至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新昌电厂、昌北机场扩建、城际铁路等大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落户我县境内,加之本县域的经济发展建设迅猛发展,一定程度加剧了全县的水土流失,全县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十分繁重,对此,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几年来,进一步加强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逐步提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取得一定成效。一是积极争取县人大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重视,

每年至少要请县人大安排一次水保执法检查,今年进行了两次,一次检查,一次回头看,深入各生产建设单位实地督促检查;二是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促进生态建设》、《XXX县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及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管理规定》等法规文件,促进了水土保持法的贯彻实施;三是加强与有关部门联动,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将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纳入县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管理,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申报程序;四是扩大水保监督管理领域,启动了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全县较大的十二项房地产开发项目,有3项已编报水保方案,有4家正在编报水保方案;五是加强了水保监管队伍建设,水利局水保执法大队配备执法车一辆,人员四名,购置了电脑等设备。全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形成一定的基础,但是政策配套措施,人员装备设备与我县日益提高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要求和繁重的工作任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是水土保持方案编报作为生产建设项目的前置条件和竣工验收投产使用的必备条件不能得到切实落实,监管执法措施不强,执行手段不硬,砖瓦厂等一些小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没有能力开展,人员经费不足,装备设备跟不上要求,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难以足额征收到位等,因此,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丞待提高。

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水利部 二ΟΟ八年九月

目录 一、水土保持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 (2) (一)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现状 (2) (二)水土保持科技发展趋势 (3) (三)新时期水土保持科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 二、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基本原则 (6) 1、面向实际,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6) 2、重点突破,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 (7) 3、兼收并蓄,集成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 (7) 4、注重成效,实用技术开发与高新技术应用并举 (7) (三)目标及任务 (7) 三、水土保持科技重点研究领域 (8) (一)重大基础理论 (8) 1、土壤侵蚀动力学机制及其过程 (8) 2、土壤侵蚀预测预报及评价模型研究 (9) 3、土壤侵蚀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机制及关键技术 (9) 4、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效益、环境影响评价 (9) 5、水土保持措施防蚀机理及适用性评价研究 (10) 6、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 (10) 7、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标准与容许土壤流失量研究 (10) 8、水土保持社会经济学研究 (11) 9、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11) 10、水土保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耦合关系及评价模型 (12) (二)关键技术 (12) 1、水土流失区林草植被快速恢复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 (12)

2、降雨地表径流调控与高效利用技术 (12) 3、水土流失区面源污染控制与环境整治技术 (13) 4、开发建设项目与城市水土流失防治技术 (13) 5、水土流失试验方法与动态监测技术 (14) 6、坡耕地与侵蚀沟水土综合整治技术 (14) 7、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14) 8、水土保持数字化技术 (15) 9、水土保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15) 四、主要土壤侵蚀区水土保持研究重点 (15) (一)水力侵蚀区 (16) 1、东北黑土区 (16) 2、北方土石山区 (16) 3、黄土高原地区 (17) 4、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流域 (17) 5、西南岩溶区 (18) 6、南方红壤区 (18) (二)风力侵蚀区 (19) (三)冻融侵蚀区 (19) 五、水土保持科技发展保障措施 (19) (一)深化水土保持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 (19) (二)建立与完善水土保持科技政策与投入体系 (20) (三)构建科研协作网络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20) (四)完善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推广体系 (21) (五)加强水土保持试验示范与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21) (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 (21)

水土保持作用性

水土保持重要作用 (1)水土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根基,是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的条件,实现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水土流失既涉及资源,又涉及环境,是我国重大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和贫困,危机国土和国家生态安全,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源和重要的先决条件,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急需破解的两大制约因素。 水土保持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实践证明,水土保持所具有的“防灾减灾,保护和培育资源,恢复、调节与改善生态,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功能,使其在促进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地位。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水土保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手段 水土保持是人类在不断追求人与水土和谐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科学,可以说,水土保持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积极探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 水土流失是人与自然失去和谐的重要表现,是人类不合理开发水土资源或者滥用水土资源产生的严重后果。由于水土流失具有较大的

破坏性,即破坏土地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引起江河湖库泥沙淤积,加剧自然灾害,因此,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发展又会引发和加剧人与自然之间更加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人与水土和谐不仅是人鱼自然和谐的前提和必然要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在水土层面的和谐互动,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全面的和谐。水土保持不仅是促进人与水土和谐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选择,在推动人与自然实现和谐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3)水土保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 长期实践证明,水土保持不仅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全面进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区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0%,水土保持是当前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的最有效方式。水土保持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为切入点,在有限发展农业生产、突出稳定粮食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推动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 (4)水土保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长远大计 纵观历史,人类经历了原始采猎文明、传统农业文明和近代工业文明之后,进入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土是基础,水是命脉,水土保持是治理江河、根除水患的治本之策,是国土整治、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是解决饮水安全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

水土保持基本常识100问

水土保持100问 1、什么是水土流失? 答:是指由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关键词】水土流失 2、什么是水土保持? 答: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平原区等的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关键词】水土保持 3、水土流失形式主要有哪几类? 答: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混合侵蚀等。 【关键词】水土流失,形式 4、什么是水的损失? 答:水的损失在国外一些国家的水土保持文献中是指植物截流损失、地面及水面蒸发损失、植物蒸腾损失、深层渗漏损失、坡面径流损失。在我国,水的损失主要指坡地径流损失。 【关键词】水的损失 5、什么是土壤侵蚀? 答:是指陆地表面,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关键词】土壤侵蚀 6、什么是水力侵蚀(水蚀)? 答:由于大气降水,尤其是降雨所导致的地表侵蚀过程及其一系列土壤侵蚀形式成为水力侵蚀。 【关键词】水力侵蚀 7、什么是溅蚀? 答:溅蚀是指裸露的地表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它是在一次降雨中最先导致的土壤侵蚀。【关键词】溅蚀 8、溅蚀是如何形成的? 答:裸露的土地受到较大雨滴打击时,表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把土粒溅起,溅起的土粒落回坡面时,坡下比坡上落得多,因而土粒向坡下移动,随着雨量的增加和溅蚀的加剧,地表往往形成一个薄泥浆层,再加之汇合成小股地表径流的影响,很多土粒随径流而流失,这种现象常成为溅蚀。溅蚀破坏土壤表层结构,堵塞土壤孔隙,阻止雨水下渗,是产生坡面径流和层状侵蚀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溅蚀 9、什么是面蚀? 答:面蚀是指由于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坡面表层土粒的一种侵蚀现象,它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由于面蚀面积大,侵蚀的又是肥沃的表土层,所以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 【关键词】面蚀 10、面蚀有哪几种类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