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8查找与排序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8查找与排序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8查找与排序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8查找与排序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陕西科技大学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实验组别

实验日期室温报告日期成绩

报告内容:(目的和要求、原理、步骤、数据、计算、小结等)

实验名称:查找与排序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目的:

1. 掌握顺序表中查找的实现及监视哨的作用。

2. 掌握折半查找所需的条件、折半查找的过程和实现方法。

3. 掌握二叉排序树的创建过程,掌握二叉排序树查找过程的实现。

4. 掌握哈希表的基本概念,熟悉哈希函数的选择方法,掌握使用线性探测法和链地址法进行冲突解决的方

法。

5. 掌握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算法的实现。

实验环境(硬/软件要求):Windows 2000,Visual C++ 6.0

实验内容:

通过具体算法程序,进一步加深对各种查找算法的掌握,以及对实际应用中问题解决方

法的掌握。各查找算法的输入序列为:26 5 37 1 61 11 59 15 48 19输出

要求:查找关键字37,给出查找结果。对于给定的某无序序列,分别用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等方法进行排序,并输出每种排序下的各趟排序结果。

各排序算法输入的无序序列为:26 5 37 1 61 11 59 15 48 19。

实验要求:

一、查找法

1. 顺序查找

首先从键盘输入一个数据序列生成一个顺序表,然后从键盘上任意输入一个值,在顺序

表中进行查找。

2. 折半查找

任意输入一组数据作为个数据元素的键值,首先将此序列进行排序,然后再改有序表上

使用折半查找算法进对给定值key 的查找。

3. 二叉树查找

任意输入一组数据作为二叉排序树中节点的键值,首先创建一颗二叉排序树,然后再次二叉排序树上实现对一

定k的查找过程。

4. 哈希表查找

任意输入一组数值作为个元素的键值,哈希函数为Hash (key )=key%11, 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问题。

二、排序算法

编程实现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各算法函数;并编写主函数对各排序函数进行测试。

实验原理:

1. 顺序查找:

在一个已知无(或有序)序队列中找出与给定关键字相同的数的具体位置。原理是让关键字与队列中的数从最后一个开始逐个比较,直到找出与给定关键字相同的数为止,它的缺点是效率低下。

二分查找又称折半查找,优点是比较次数少,查找速度快,平均性能好;其缺点是要求待查表为有序表,且插入删除困难。因此,折半查找方法适用于不经常变动而查找频繁的有序列表。首先,假设表中元素是按升序排列,将表中间位置记录的关键字与查找关键字比较,如果两者相等,则查找成功;否则利用中间位置记录将表分成前、后两个子表,如果中间位置记录的关键字大于查找关键字,则进一步查找前一子表,否则进一步查找后一子表。重复以

五种排序算法的分析与比较

五种排序算法的分析与比较 广东医学院医学信息专业郭慧玲 摘要: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广泛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排序算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文章通过描述冒泡、选择、插入、归并和快速5种排序算法,总结了它们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和稳定性。通过实验验证了5种排序算法在随机、正序和逆序3种情况下的性能,指出排序算法的适用原则,以供在不同条件下选择适合的排序算法借鉴。 关键词: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 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基本的研究课题之一,其目的是方便记录的查找、插入和删除。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领域的越来越广,基于计算机硬件的速度和存储空间的有限性,如何提高计算机速度并节省存储空间一直成为软件设计人员的努力方向。其中,排序算法已成为程序设计人员考虑的因素之一[1],排序算法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程序的执行效率和内外存储空间的占用量,甚至影响整个软件的综合性能。排序操作[2,3],就是将一组数据记录的任意序列,重新排列成一个按关键字有序的序列。而所谓排序的稳定性[4]是指如果在排序的序列中,存在前后相同的两个元素,排序前和排序后他们的相对位臵不发生变化。 1 算法与特性 1.1冒泡排序 1.1.1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5,6]:首先将第1个记录的关键字和第2个记录的关键字进行比较,若为逆序,则将2个记录交换,然后比较第2个和第3个记录的关键字,依次类推,直至n-1个记录和第n个记录的关键字进行过比较为止。然后再按照上述过程进行下一次排序,直至整个序列有序为止。 1.1.2冒泡排序的特性 容易判断冒泡排序是稳定的。可以分析出它的效率,在最好情况下,只需通过n-1次比较,不需要移动关键字,即时间复杂度为O(n)(即正序);在最坏情况下是初始序列为逆序,则需要进行n-1次排序,需进行n(n-1)/2次比较,因此在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2),附加存储空间为O(1)。 1.2选择排序 1.2.1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 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5,6]:每一次从待排序的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文件的最后,直到全部记录排序完毕.常用的选择排序方法有直接选择排序和堆排序,考虑到简单和易理解,这里讨论直接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n个记录的文件的直接排序可经过n-1次直接选择排序得到有序结果。 1.2.2选择排序的特性 容易得出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在直接选择排序过程中所需进行记录移动的操作次数最少为0,最大值为3(n-1)。然而,无论记录的初始排序如何,所需进行的关键字间的比较次数相同,均为n(n-1)/2,时间

实验8查找与排序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陕西科技大学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实验组别 实验日期室温报告日期成绩 报告内容:(目的和要求、原理、步骤、数据、计算、小结等) 实验名称:查找与排序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目的: 1. 掌握顺序表中查找的实现及监视哨的作用。 2. 掌握折半查找所需的条件、折半查找的过程和实现方法。 3. 掌握二叉排序树的创建过程,掌握二叉排序树查找过程的实现。 4. 掌握哈希表的基本概念,熟悉哈希函数的选择方法,掌握使用线性探测法和链地址法进行冲突解决的方 法。 5. 掌握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算法的实现。 实验环境(硬/软件要求):Windows 2000,Visual C++ 6.0 实验内容: 通过具体算法程序,进一步加深对各种查找算法的掌握,以及对实际应用中问题解决方 法的掌握。各查找算法的输入序列为:26 5 37 1 61 11 59 15 48 19输出 要求:查找关键字37,给出查找结果。对于给定的某无序序列,分别用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等方法进行排序,并输出每种排序下的各趟排序结果。 各排序算法输入的无序序列为:26 5 37 1 61 11 59 15 48 19。 实验要求: 一、查找法 1. 顺序查找 首先从键盘输入一个数据序列生成一个顺序表,然后从键盘上任意输入一个值,在顺序 表中进行查找。 2. 折半查找

任意输入一组数据作为个数据元素的键值,首先将此序列进行排序,然后再改有序表上 使用折半查找算法进对给定值key 的查找。 3. 二叉树查找 任意输入一组数据作为二叉排序树中节点的键值,首先创建一颗二叉排序树,然后再次二叉排序树上实现对一 定k的查找过程。 4. 哈希表查找 任意输入一组数值作为个元素的键值,哈希函数为Hash (key )=key%11, 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问题。 二、排序算法 编程实现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各算法函数;并编写主函数对各排序函数进行测试。 实验原理: 1. 顺序查找: 在一个已知无(或有序)序队列中找出与给定关键字相同的数的具体位置。原理是让关键字与队列中的数从最后一个开始逐个比较,直到找出与给定关键字相同的数为止,它的缺点是效率低下。 二分查找又称折半查找,优点是比较次数少,查找速度快,平均性能好;其缺点是要求待查表为有序表,且插入删除困难。因此,折半查找方法适用于不经常变动而查找频繁的有序列表。首先,假设表中元素是按升序排列,将表中间位置记录的关键字与查找关键字比较,如果两者相等,则查找成功;否则利用中间位置记录将表分成前、后两个子表,如果中间位置记录的关键字大于查找关键字,则进一步查找前一子表,否则进一步查找后一子表。重复以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docx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实验题目: 输入十个数,从插入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三类算法中各选一种编程实现。 实验所使用的数据结构内容及编程思路: 1.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是,将一个记录到已排好序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增一得有序表。 一般情况下,第i 趟直接插入排序的操作为:在含有i-1 个记录的有序子序列r[1..i-1 ]中插入一个记录r[i ]后,变成含有i 个记录的有序子序列r[1..i ];并且,和顺序查找类似,为了在查找插入位置的过程中避免数组下标出界,在r [0]处设置哨兵。在自i-1 起往前搜索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后移记录。整个排序过程为进行n-1 趟插入,即:先将序列中的第一个记录看成是一个有序的子序列,然后从第2 个记录起逐个进行插入,直至整个序列变成按关键字非递减有序序列为止。 2. 快速排序: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假设待排序的序列为{L.r[s] ,L.r[s+1],…L.r[t]}, 首先任意选取一个记录 (通常可选第一个记录L.r[s])作为枢轴(或支点)(PiVOt ),然后按下述原则重新排列其余记录:将所有关键字较它小的记录都安置在它的位置之前,将所有关键字较大的记录都安置在它的位置之后。由此可以该“枢轴”记录最后所罗的位置i 作为界线,将序列{L.r[s] ,… ,L.r[t]} 分割成两个子序列{L.r[i+1],L.[i+2], …,L.r[t]}。这个过程称为一趟快速排序,或一次划分。 一趟快速排序的具体做法是:附设两个指针lOw 和high ,他们的初值分别为lOw 和high ,设枢轴记录的关键字为PiVOtkey ,则首先从high 所指位置起向前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小于PiVOtkey 的记录和枢轴记录互相交换,然后从lOw 所指位置起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大于PiVOtkey 的记录和枢轴记录互相 交换,重复这两不直至low=high 为止。 具体实现上述算法是,每交换一对记录需进行3 次记录移动(赋值)的操作。而实际上,

排序操作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 实验报告 (2016 — 2017 学年第1 学期) 实验名称: 年级: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一、实验目的 验证各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在调试中体会排序过程。 二、实验要求 (1)从键盘读入一组无序数据,按输入顺序先创建一个线性表。 (2)用带菜单的主函数任意选择一种排序算法将该表进行递增排序,并显示出每一趟排序过程。 三、实验步骤 1、创建工程(附带截图说明) 2、根据算法编写程序(参见第六部分源代码) 3、编译 4、调试 四、实验结果图 图1-直接输入排序

图2-冒泡排序 图3-直接选择排序 五、心得体会 与哈希表的操作实验相比,本次实验遇到的问题较大。由于此次实验中设计了三种排序方法导致我在设计算法时混淆了一些概念,设计思路特别混乱。虽然在理清思路后成功解决了直接输入和直接选择两种算法,但冒泡

排序的算法仍未设计成功。虽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冒泡排序的算法,但还需要多练习这方面的习题,平时也应多思考这方面的问题。而且,在直接输入和直接选择的算法设计上也有较为复杂的地方,对照书本做了精简纠正。 本次实验让我发现自己在算法设计上存在一些思虑不周的地方,思考问题过于片面,逻辑思维能力太过单薄,还需要继续练习。 六、源代码 要求:粘贴个人代码,以便检查。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int KeyType;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KeyType key; DataType data; }SortItem,SqList[MAXSIZE]; /*******直接插入顺序表*******/ void InsertSort(SqList L,int n) { int i,j,x; SortItem p; for(i=1;i

第8章怎样研究算法排序算法示例练习题答案解析

第8章怎样研究算法:排序算法示例 1、排序算法是最基本的算法,很多复杂算法都是以排序为基础进行构造的。关于排序算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大规模数据集合中查找有无某些元素的问题,有序数据集合比无序数据集合的查找要快得多; (B)大规模数据集合中按元素分组进行计算的问题,有序数据集合比无序数据集合的计算要快得多; (C)对无序数据集合,两个算法X和Y:X采用无序数据处理,Y采用先将无序数据排序成有序数据,然后进行处理;则对前述(A)、(B)两类问题,Y算法一定比X算法慢; (D)上述说法有不正确的; 答案:C 解释: 本题考核排序算法的研究 在大规模数据集合中查找,有序数据集合有利算法进行和判断,要比无序数据集合查找的快,对于(C)选项,Y算法尽管需要排序后再处理,但排序处理后的数据查找更加快捷,因此可能Y算法比X算法更快。 具体内容请参考排序算法以及第八章课件。 2、下列三个算法是关于“大规模数据集合中查找有无某些元素”问题的算法:针对一个“学生”数据表,如下示意,找出“成绩”为某一分数的所有学生。 【算法A1】 Start of algorithm A1 Step 1. 从数据表的第1条记录开始,直到其最后一条记录为止,读取每一条记录,做Step 2。Step 2. 对每一条记录,判断成绩是否等于给定的分数:如果是,则输出;如果不是,则不输出。

End of algorithm A1 【算法A2】 Start of algorithm A2 Step 1. 从数据表的第1条记录开始,直到其最后一条记录为止,读取每一条记录,做Step 2和Step 3。 Step 2. 对每一条记录,判断成绩是否等于给定的分数:如果等于,则输出;如果不等于,则不输出。 Step 3. 判断该条记录的成绩是否小于给定的分数:如果不是,则继续;否则,退出循环,算法结束。 End of algorithm A2 【算法A3】 Start of algorithm A3 Step 1. 假设数据表的最大记录数是n,待查询区间的起始记录位置Start为1,终止记录位置Finish为n; Step 2. 计算中间记录位置I = (Start+Finish)/2,读取第I条记录。 Step 3. 判断第I条记录的成绩与给定查找分数: (3.1)如果是小于关系,则调整Finish = I-1;如果Start >Finish则结束,否则继续做Step 2; (3.2)如果是大于关系,则调整Start = I+1;如果Start>Finish则结束,否则继续做Step 2; (3.3)如果是等于关系,则输出,继续读取I周围所有的成绩与给定查找条件相等的记录并输出,直到所有相等记录查询输出完毕则算法结束。 End of algorithm A3 针对上述三个算法,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算法A1, A2, A3的快慢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算法A1快于算法A2,算法A2快于算法A3; (B)算法A2快于算法A1,算法A2快于算法A3; (C)算法A3快于算法A2,算法A2快于算法A1; (D)算法A1快于算法A3,算法A3快于算法A2; (E)上述都不正确。 答案:C 解释: 本题考核排序算法的研究 首先,数据是有序排列的,从大到小。 算法A1依次搜索,穷举。 算法A2与A1一样,穷举,不同的是它利用数据是从大到小排序的特点,因此,如果当前数据比如果小于目标数,那么说明只有的也一定小于,则目标不在序列中。因此,A2比A1快。 算法A3利用数据有序特点,采用二分查找,每次将目标数与中间值比较,缩小搜索范围,因此A3比A2快。 综上,答案选(C)。 具体内容请参考排序算法以及第八章课件。

实验报告-排序与查找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与算法 学生姓名: 学号: 点名序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 实验时间: 5月20日 2014-2015-2学期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二)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实验时间:5月20日 一、实验室名称:软件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数据结构与算法—排序与查找 三、实验学时:4 四、实验原理: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躺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不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次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假设要排序的数组是A[1]……A[N],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通常选用第一个数据)作为关键数据,然后将所有比它的数都放到它前面,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后面,这个过程称为一躺快速排序。一躺快速排序的算法是: 1)设置两个变量I、J,排序开始的时候I:=1,J:=N 2)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关键数据,赋值给X,即X:=A[1]; 3)从J开始向前搜索,即(J:=J-1),找到第一个小于X的值,两者交换; 4)从I开始向后搜索,即(I:=I+1),找到第一个大于X的值,两者交换; 5)重复第3、4步,直到I=J。 二分法查找(折半查找)的基本思想: (1)确定该区间的中点位置:mid=(low+high)/2 min代表区间中间的结点的位置,low代表区间最左结点位置,high代表区间最右结点位置(2)将待查a值与结点mid的关键字(下面用R[mid].key)比较,若相等,则查找成功,否则确定新的查找区间: A)如果R[mid].key>a,则由表的有序性可知,R[mid].key右侧的值都大于a,所以等于a的关键字如果存在,必然在R[mid].key左边的表中,这时high=mid-1; B)如果R[mid].key

动态查找表实验报告材料

动态查找表实验报告 一. 1 、实验概要 实验项目名称: 抽象数据类型的实现 实验项目性质: 设计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 实验计划学时: 6 2、实验目的 对某个具体的抽象数据类型,运用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该抽象数据类型的全部基本操作。通过本设计性实验,检验所学知识和能力,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达到熟练地运用本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及技术的目的。 实验要求如下: 1.参加实验的学生应首先了解设计的任务,然后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从中选择一题。一般来说,选择题目应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并能得到应有的锻炼为原则。若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相关题目较感兴趣,希望选作实验的题目时,应征得指导教师的认可,并写出明确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及说明。 2. 实验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包括:理解实验要求,掌握辅助工具的使用,了解该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及意义,以及其基本操作的算法并设计合理的存储结构。 3. 实验时严肃认真,要严格按照要求独立进行设计,不能随意更改。注意观察并记录各种错误现象,纠正错误,使程序满足预定的要求,实验记录应作为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4. 实验后要及时总结,写出实验报告,并附所打印的问题解答、程序清单,所输入的数据及相应的运行结果。 所用软件环境或工具:DEV-C++5可视化编程环境. 3.动态查找表的抽象数据类型 ADT DynamicSearchTable { 数据对象D:D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每个数据元素含有类型相同的关键字,可唯一 标识数据元素。 数据关系R:数据元素同属一个集合。 基本操作P: InitDSTable(&DT);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动态查找表DT。 DestroyDSTable(&DT);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动态查找表DT。 SearchDSTable(DT, key);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key为和关键字类型相同的给定值; 操作结果:若DT中存在其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则函数值为该元素的值或在表中的

(完整word版)查找、排序的应用 实验报告

实验七查找、排序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本实验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巩固各种查找和排序的基本知识。 2、学会比较各种排序与查找算法的优劣。 3、学会针对所给问题选用最适合的算法。 4、掌握利用常用的排序与选择算法的思想来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 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对象至少要包含:学号、姓名、性别、成绩1、成绩2、总成绩等信息。要求实现以下功能:1.总成绩要求自动计算; 2.查询:分别给定学生学号、姓名、性别,能够查找到学生的基本信息(要求至少用两种查找算法实现); 3.排序:分别按学生的学号、成绩1、成绩2、总成绩进行排序(要求至少用两种排序算法实现)。 [测试数据] 由学生依据软件工程的测试技术自己确定。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掌握哈希表的定义,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 2、掌握一些常用的查找方法。 1、掌握几种常用的排序方法。 2、掌握直接排序方法。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要按照实验报告格式规范书写。 2、实验上要写出多批测试数据的运行结果。 3、结合运行结果,对程序进行分析。 五、算法设计 a、折半查找 设表长为n,low、high和mid分别指向待查元素所在区间的下界、上界和中点,key为给定值。初始时,令low=1,high=n,mid=(low+high)/2,让key与mid指向的记录比较, 若key==r[mid].key,查找成功 若keyr[mid].key,则low=mid+1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low>high时,查找失败 b、顺序查找 从表的一端开始逐个进行记录的关键字和给定值的比较。在这里从表尾开始并把下标为0的作为哨兵。 void chaxun(SqList &ST) //查询信息 { cout<<"\n************************"<=1;j--) if(ST.r[j].xuehao

第8章怎样研究算法排序算法示例练习题答案解析

第8章怎样研究算法排序算法示例练习题答案解析. 第8章怎样研究算法:排序算法示例

1、排序算法是最基本的算法,很多复杂算法都是以排序为基础进行构造的。关于排序算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A)大规模数据集合中查找有无某些元素的问题,有序数据集合比无序数据集合的查找要快得多; (B)大规模数据集合中按元素分组进行计算的问题,有序数据集合比无序数据集合的计算要快得多;

(C)对无序数据集合,两个算法 X和Y:X 采用无序数据处理,Y采用先将无序数据排序成有序数据,然后进行处理;则对前述(A)、(B)两类问题,Y算法一定比X算法慢;(D)上述说法有不正确的; 答案:C 解释: 本题考核排序算法的研究有序数据集合有 利在大规模数据集合中查找,算法进行和判断,要比无序数据集合查找的快,

算法尽管需要排序后再处理,选项,Y对于(C)Y但排序处理后的数据查找更加快捷,因此可能 X算法更快。算法比具体内容请参考排序算法以及第八章课件。、下列三个算法是关于“大规模数据集合中查2“学生”针对一个找有无某些元素”问题的算法:数据表,如下示意,找出“成绩”为某一分数的所有学生。学生 学 12030095

07 1203001李94 03 宁 1203001李88 01 鹏 85 徐120300106 月. 1203001王79 02 刚 1203001江77

09 12030073 10 12030069 0412030066 0544 12030008 A1】【算法Start of algorithm A1 条记录开始,直到其最Step 从数据表的第

分布式系统中排序算法及应用案例

《软件工程》社会实践 分布式系统中排序算法以及应用案例设计报告 学号: 2014107326 姓名:侯明兰 一.算法需求分析 1. 分布式排序算法的排序过程为:在p台已经赋予序号的计算机C1,C2,……,Cp上,对一组给定的数据分布X={X1,X2,……,Xp}进行全局排序,得到一个新的数据分布Y={Y1,Y2,……,Yp},使得每个Yi(1≤i≤p)有序,并且Yi的每个元素不大于Yj的任何元素,i ≤j。分布式排序必须完成的最小工作是: 1.1 数据传输:把一些效据从它们所在的机器送到它们应放的机器; 1.2 局部排序; 1.3 预处理,以便能正确地把数据重新分布。 因此,根据预处理分类,一个分布式系统中的排序算法有四类操作: 1.3.1 局部排序; 1..3.2 合并; 1.3.3 预处理; 1.3.4 数据交换。 2.算法的分类:根据算法的分析可以分为:单节点排序(序(Single Node Sort,SNS)、多节点归并排序((Multiple Node Merge Sort,MNMS)和多节点分区排序((Multiple Partition Sort,MPS)。 2.1 单节点排序(SNS):假设数据存储在多个节点中,但是负责计算的节点之间没有并行计算的能力,只有当前被连接的节点能够提供计算并对对客户端提供服务.在这样的场景下对进行数据排序,流程的主要是,各节点将数据读入内存,并通过网络传输至排序的节点,在该节点上进行排序。 2.2 多节点归并排序:当存储数据的节点同时也拥有计算能力的时候,可以采用算法是:各节点先对存储在本地的数据进行排序,待所有的存储节点都对本地的数据排好序之后,再传送至某一个处理节点进行归并排序。

数据结构实验五-查找与排序的实现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名称查找与排序的实现 系别专业班级指导教师11 学号姓名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交换排序算法(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 (2)掌握交换排序算法(冒泡排序)的实现方法; (3)掌握折半查找算法的基本思想; (4)掌握折半查找算法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对同一组数据分别进行冒泡排序,输出排序结果。要求: 1)设计三种输入数据序列:正序、反序、无序 2)修改程序: a)将序列采用手工输入的方式输入 b)增加记录比较次数、移动次数的变量并输出其值,分析三种序列状态的算法时间复杂 性 2.对给定的有序查找集合,通过折半查找与给定值k相等的元素。 3.在冒泡算法中若设置一个变量lastExchangeIndex来标记每趟排序时经过交换的最后位置, 算法如何改进? 三、设计与编码 1.本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 2.算法设计

3.编码 package sort_search;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Sort_Search { //冒泡排序算法 public void BubbleSort(int r[]){ int temp; int count=0,move=0; boolean flag=true; for(int i=1;ir[j+1]){ temp=r[j]; r[j]=r[j+1]; r[j+1]=temp; move++; flag=true; } } }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的数组为:"); for(int i=0;ikey){

算法排序问题实验报告

《排序问题求解》实验报告 一、算法的基本思想 1、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思想 直接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好序的序列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数增1 的有序序列。 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伪代码称为InsertionSort,它的参数是一个数组A[1..n],包含了n 个待排序的数。用伪代码表示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如下: InsertionSort (A) for i←2 to n do key←A[i] //key 表示待插入数 //Insert A[i] into the sorted sequence A[1..i-1] j←i-1 while j>0 and A[j]>key do A[j+1]←A[j] j←j-1 A[j+1]←key 2、快速排序算法思想 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序列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假设待排序序列为数组A[1..n],首先选取第一个数A[0],作为枢轴(pivot),然后按照下述原则重新排列其余数:将所有比A[0]大的数都排在它的位置之前,将所有比A[0] 小的数都排在它的位置之后,由此以A[0]最后所在的位置i 作为分界线,将数组A[1..n]分成两个子数组A[1..i-1]和A[i+1..n]。这个过程称作一趟快速排序。通过递归调用快速排序,对子数组A[1..i-1]和A[i+1..n]排序。 一趟快速排序算法的伪代码称为Partition,它的参数是一个数组A[1..n]和两个指针low、high,设枢轴为pivotkey,则首先从high 所指位置起向前搜索,找到第一个小于pivotkey 的数,并将其移到低端,然后从low 所指位置起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大于pivotkey 的数,并将其移到高端,重复这两步直至low=high。最后,将枢轴移到正确的位置上。用伪代码表示一趟快速排序算法如下: Partition ( A, low, high) A[0]←A[low] //用数组的第一个记录做枢轴记录 privotkey←A[low] //枢轴记录关键字 while low=privotkey do high←high-1 A[low]←A[high] //将比枢轴记录小的记录移到低端 while low

顺序表的查找、插入与删除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 学院:班级: 学号:姓名: 日期:程序名 一、上机实验的问题和要求: 顺序表的查找、插入与删除。设计算法,实现线性结构上的顺序表的产生以及元素的查找、插入与删除。具体实现要求: 1.从键盘输入10个整数,产生顺序表,并输入结点值。 2.从键盘输入1个整数,在顺序表中查找该结点的位置。若找到,输出结点的位置;若找 不到,则显示“找不到”。 3.从键盘输入2个整数,一个表示欲插入的位置i,另一个表示欲插入的数值x,将x插 入在对应位置上,输出顺序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4.从键盘输入1个整数,表示欲删除结点的位置,输出顺序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二、源程序及注释: #include #include /*顺序表的定义:*/ #include #define ListSize 100 /*表空间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这里假设为100*/ typedef int DataType; /*DataType可以是任何相应的数据类型如int, float或char*/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data[ListSize]; /*向量data用于存放表结点*/ int length; /*当前的表长度*/ }SeqList; void main() { SeqList L; int i,x; int n=10; /*欲建立的顺序表长度*/ L.length=0; void CreateList(SeqList *L,int n); void PrintList(SeqList L,int n); int LocateList(SeqList L,DataType x); void InsertList(SeqList *L,DataType x,int i); void DeleteList(SeqList *L,int i);

排序问题实验报告

2010级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排序 姓名:袁彬 班级: 2009211120 班内序号: 09 学号: 09210552 日期: 2010 年12 月19 日 1.实验要求 试验目的: 通过选择试验内容中的两个题目之一,学习、实现、对比各种排序的算法,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各种算法使用的情况。 试验内容: 题目一: 使用简单数组实现下面各种排序算法,并进行比较。 排序算法如下: ①插入排序; ②希尔排序 ③冒泡排序; ④快速排序; ⑤简单选择排序; ⑥堆排序 ⑦归并排序 ⑧基数排序 ⑨其他。 具体要求如下: ①测试数据分为三类:正序,逆序,随机数据。 ②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其中关键字交换记为三次移动)。 ③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不同算法的执行时间,精确到微妙。 ④对②和③的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上述各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⑤编写main()函数测试各种排序算法的正确性。 题目二: 使用链表实现下面各种排序算法,并进行比较。 排序算法如下: ①插入排序; ②冒泡排序; ③快速排序;

④简单选择排序; ⑤其他。 具体要求如下: ①测试数据分为三类:正序,逆序,随机数据。 ②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其中关键字交换记为三次移动)。 ③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不同算法的执行时间,精确到微妙(选作) ④对②和③的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上述各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⑤编写main()函数测试各种排序算法的正确性。 2. 程序分析 2.1 存储结构 程序中每一个算法均是用一个类来表示的,类中有自己的构造函数、排序函数。 程序的储存结构采用数组。数组的第一个位置不存储数据。数据从第二个位置开始。数组中的相对位置为数组的下标。 2.2 关键算法分析 ㈠、关键算法: 1、插入排序函数:Insert s ort(int n) ①、从2开始做循环,依次和前面的数进行比较:for(int i=2;i<=n;i++) ②、如果后面的比前面的小,则进行前移:if(number[i]=1;d=d/2) ②、在自己的间隔中进行简单插入排序,进行循环:for(int i=d+1;i<=n;i++) ③、如果后面的数据比前面的小,进行前移:if(number[i]0;j=j-d) ⑥、大的数据后移:number[j+d]=number[j]; ⑦、哨兵归位:number[j+d]=number[0]; 3、冒泡排序函数:Bubble s ort(int n) ①、设置有序无序的边界点:int pos=n; ②、当边界点不为空进行循环:while(pos!=0) ③、边界点传递给bound:int bound=pos; ④、从开始到边界点进行循环:for(int i=1;inumber[i+1]) ⑥、交换:number[0]=number[i];number[i]=number[i+1];number[i+1]=number[0]; ⑦、从小设置边界点:pos=i; 4、一趟快速排序函数:partion(int first,int end) ①、传递设置整个数据的起点和终点:int i=first;int j=end; ②、设置中轴:number[0]=number[i]; ③、当end大于first进行循环:while(i

排序算法总结及习题

排序算法总结及习题 一、概述 排序是最基础和常用的算法之一,一般情况下,排序不开比较、数据交换,怎样降低算法的时间及空间复杂性是算法设计的目标,尽管经典算法已有不少,但研究一直不断,2001年还有综合性能很好的新算法出现。 为了对n个元素的线性表进行排序,至少必须扫描一遍以获取n各元素,因此排序问题的计算复杂性下界为: Ω(n) 如果对输入的数据不做任何要求,则仅能通过比较来确定输入序列各元素间的顺序。 无论算法采用怎样的比较策略/顺序,总能对应一个两两比较序列,考察所有可能则可对应一棵决策树。例如: a1:a2 (<=) / \(>) (a1a2) (a2a1) 树的非叶子结点表示一次比较,叶子结点对应一个可能的结果队列。 显然树高度为比较次数。 可以为任意的输入,叶子结点数目为n! 高度最小情况为满二叉树,则2h =n! 一般情况下:2h>=n!, 则h>=log2n!>log2(n/e)n=nlogn-nloge

则任意分布数据,算法复杂性下界:Ω(nlogn) 二、常用基本算法及思想 名次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 1.名次排序 (1)计算名次 void Rank(T a[], int n, int r[]) { //计算a [0:n-1]中n个元素的排名 for (int i = 0; i < n; i++) r[i] = 0; //初始化 //逐对比较所有的元素 for (int i = 1; i < n; i++) for ( int j = 0; j < i; j++) if (a [j] <= a[ i]) r[i]++; else r[j ]++; } (2)按名次排序 void Rearrange (T a[], int n, int r[]) { //按序重排数组a中的元素,使用附加数组u T *u = new T[n+1]; //在u中移动到正确的位置 for (int i = 0; i < n; i++)

查找与排序实验报告

实验四:查找与排序 【实验目的】 1.掌握顺序查找算法的实现。 2.掌握折半查找算法的实现。 【实验内容】 1.编写顺序查找程序,对以下数据查找37所在的位置。 5,13,19,21,37,56,64,75,80,88,92 2.编写折半查找程序,对以下数据查找37所在的位置。 5,13,19,21,37,56,64,75,80,88,92 【实验步骤】 1.打开VC++。 2.建立工程:点File->New,选Project标签,在列表中选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再在右边的框里为工程起好名字,选好路径,点OK->finish。 至此工程建立完毕。 3.创建源文件或头文件:点File->New,选File标签,在列表里选C++ Source File。给文件起好名字,选好路径,点OK。至此一个源文件就被添加到了你刚创建的工程之中。 4.写好代码 5.编译->链接->调试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lloc.h" #define OVERFLOW -1 #define OK 1 #define MAXNUM 100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 int length; }SSTable; Status InitList(SSTable &ST ) { int i,n; ST.elem = (Elemtype*) malloc (MAXNUM*sizeof (Elemtype)); if (!ST.elem) return(OVERFLOW); printf("输入元素个数和各元素的值:"); scanf("%d\n",&n); for(i=1;i<=n;i++) { scanf("%d",&ST.elem[i]); } ST.length = n; return OK; } int Seq_Search(SSTable ST,Elemtype key) { int i; ST.elem[0]=key; for(i=ST.length;ST.elem[i]!=key;--i); return i; } int BinarySearch(SSTable ST,Elemtype key) { int low,high,mid; low=1; high=ST.length;

大数据结构实验四题目一排序实验报告材料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四——排序 学生姓名:XX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 日期: 1.实验要求 实验目的: 通过选择实验内容中的两个题目之一,学习、实现、对比、各种排序的算法,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优劣,以及各种算法使用的情况。 题目1: 使用简单数组实现下面各种排序算法,并进行比较。 排序算法如下: 1、插入排序; 2、希尔排序; 3、冒泡排序; 4、快速排序; 5、简单选择排序; 6、堆排序; 7、归并排序; 8、基数排序(选作); 9、其他。 具体要求如下: 1、测试数据分成三类:正序、逆序、随机数据。 2、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其中关 键字交换记为3次移动)。 3、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不同算法的执行时间,精确到微妙。 4、对2和3的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上述各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5、编写main()函数测试各种排序算法的正确性。 2. 程序分析 2.1 存储结构

存储结构:数组 2.2 关键算法分析 一、关键算法: 1、插入排序 a、取排序的第二个数据与前一个比较 b、若比前一个小,则赋值给哨兵 c、从后向前比较,将其插入在比其小的元素后 d、循环排序 2、希尔排序 a、将数组分成两份 b、将第一份数组的元素与哨兵比较 c、若其大与哨兵,其值赋给哨兵 d、哨兵与第二份数组元素比较,将较大的值赋给第二份数组 e、循环进行数组拆分 3、对数据进行编码 a、取数组元素与下一个元素比较 b、若比下一个元素大,则与其交换 c、后移,重复 d、改变总元素值,并重复上述代码 4、快速排序 a、选取标准值 b、比较高低指针指向元素,若指针保持前后顺序,且后指针元素大于标准值,后 指针前移,重新比较 c、否则后面元素赋给前面元素 d、若后指针元素小于标准值,前指针后移,重新比较 e、否则前面元素赋给后面元素 5、简单选择排序 a、从数组中选择出最小元素 b、若不为当前元素,则交换 c、后移将当前元素设为下一个元素 6、堆排序 a、生成小顶堆 b、将堆的根节点移至数组的最后 c、去掉已做过根节点的元素继续生成小顶堆

八大排序算法

八大排序算法 概述 排序有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内部排序是数据记录在内存中进行排序,而外部排序是因排序的数据很大,一次不能容纳全部的排序记录,在排序过程中需要访问外存。 我们这里说说八大排序就是内部排序。 当n较大,则应采用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的排序方法:快速排序、堆排序或归并排序序。 快速排序:是目前基于比较的内部排序中被认为是最好的方法,当待排序的关键字是随机分布时,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最短;

基本思想: 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序好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记录数增1的有序表。即:先将序列的第1个记录看成是一个有序的子序列,然后从第2个记录逐个进行插入,直至整个序列有序为止。 要点:设立哨兵,作为临时存储和判断数组边界之用。 直接插入排序示例: 如果碰见一个和插入元素相等的,那么插入元素把想插入的元素放在相等元素的后面。所以,相等元素的前后顺序没有改变,从原无序序列出去的顺序就是排好序后的顺序,所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 算法的实现: [cpp]view plain copy print? 1.void print(int a[], int n ,int i){ 2. cout<

8. 9. 10.void InsertSort(int a[], int n) 11.{ 12.for(int i= 1; 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