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学年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二年级下学年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二年级下学年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二年级下学年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二年级下学年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会认400个字,会写300个字。。

3、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

4、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学习默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7、讲普通话,愿意与人交流,会倾听,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8、对写话有兴趣,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9、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建议

识字和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要求会认400个字,会写300个字。不再安排集中识字,而是随课文分散识字。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提高,识字量却在减少,因此相对来说学生的识字任务减轻,。但识字仍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在教学中我们应继续遵循“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具体教学时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识字教学:

“三步一等”识字法

第一步:预习课文,探究规律,自主识字。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用浅色的彩笔将课文中的生字词标出来。这样,生字词在文中处于比较醒目的位置,学生每次读课文时,一到这儿就会引起对生字词强化记忆。这样做,既符合教学目标中提出的在课文中识字的要求,又能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自觉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在生字的初次认读中,要求学生一定要要读准音,学会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识字,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减偏旁等,也可利用猜字谜,编儿歌等多种形式识字。如:编写字谜:头发旁边三滴水(泼);危险的月亮(脆);老总的耳朵(聪);眼睛困乏(眨)……

第二步:小组合作,展示自我,识字过关。

在教学中,我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初次认读情况。首先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生字的好方法,挑选优秀的识字方法在全班内交流。然后进行生字过关,检查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认知情况。检查方式既可以采取组内同学互查,也可以小组之间比赛互查。教师最后对检查中的易错字重点指导朗读。

识字过关既有每一篇课文的生字过关,也有每一单元学完后的巩固过关。

第三步:形式多样,内外兼收,加强巩固。

形式多样,主要指各种识字游戏。可以采用“猜谜”、“鼓掌传字”、

“形声字扩展”、“找朋友”、“听音找字”“玩扑克”(将生字卡片变为扑克)等。学生在课间做这些游戏,乐此不疲。

内外兼收,指的是学生不仅要认识书中的生字,而且要学会在生活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阅读中识字,是巩固识字的最好方法。这就实现了教学目标中提出的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要求

一等:循序渐进,允许差异,反复识字。

汉字教学时,我们每个老师,每个班级都会遇到那么几个不能完成识字任务的学生。对待这部分学生,要学会等一等,允许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有不会的内容。生字学习本来就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写字教学:

(一)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姿势端正,书写规范,整洁认真。

(二)加强对课文中易错字的书写指导。本册教材中易错字有“溪”“烧、浇、绕”“展”“泼”“慌”“商”“染”等,

首先,在教学这些生字时,对特殊的笔画要重点强调,使之形象化,生动化,可以追本溯源辨字形。

如一尘不染的“染”字,学生经常会把右上角的“九”多加一点写成丸。那“染”字为什么上面是个“九”而不是“丸”呢?

教学时不妨跟学生讲讲“染”的故事,和学生一起分析三个偏旁各自代表的意思。染,三点水,表示和水有关;木,这里指草木染料;九:表示次数多。然后再把三个偏旁的意思贯穿起来,就

是“染”字的本意:将草木染料连同布帛放在水里浸煮多次。学生探讨了染字的构字来历,就不会把右上角表示次数多的“九”

写成“丸”了。

其次,不要负性强化易错字。

如“溪、浇、泼、慌”等不要反复强调易错的地方,结果学生对的字型没有记住,恰恰记住了错误的地方。

阅读教学

(一)以读为本

“读”是语文学习和教学的基本方法。教材中编选的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它们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让学生学习语言,又能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感上受到熏陶。

1、教学中我提倡学生要多读课文。

(1)、预习的时候要“五读”,这“五读”不是“五毒俱全”的“五毒”,而是要将课文读五遍:第一遍可以“囫囵吞枣”的读,不求甚解,不求读准;第二遍是一边读,一边将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词画出来;第三遍要求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确,句子能读下来;第四遍要求学生能将课文初步读通顺,句子读准确,不掉字、不错字,不读破句子;第五遍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读完后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学习课文要多读。

学习中碰到难点要读一读;碰到重点句子、段落要读一读;碰到优美的地方要读一读;碰到难理解的地方也要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2、读书中学会积累

教材中的课文,有的要求背诵全文,有的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我觉得象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乡下孩子》《下雨啦》《我想》《春日晨景》等课文都应该全文背诵,诗歌部分自不用说。学生在多读书多背诵中才能积累字、次、句、段,篇等,才能不断沉淀丰富的语文知识。

(二)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

阅读教学要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在本册学习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重视老师的范读。

在教学新课文时,我一般采用范读的形式。尽管自己的普通话不那么好,声音也不够优美,比录音磁带和多媒体的录音差远了,但同学们还是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因为在读书中,我可以借助自己略微夸张的声音,不同的表情来向学生传递信息,感悟内容。

第二、选择恰当的读书类型

(1)以读促思型:指侧重知识技能的读,学习第四、第五、第七单元时多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去思考,体验。如:《美丽的公鸡》——故事里的攻击美丽吗?

《小马过河》——老牛和松鼠的话说得对不对?

《找骆驼》——老人怎么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在哪的?

《重要电话》——“重要的电话”是指什么?有这个电话吗?

(2)声情并茂型:指侧重人文情感的读(学习第一、第三、第六单元时多采用此种方式)如:

《华北明珠白洋淀》——找出说明白洋淀是华北明珠的句子,读出美感。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找出“我”卓辉果果儿二十的心情既送过狗儿时的心情的句子,充满感情的读一读。

《珍妮的帽子》——找出能反映珍妮心理和情感的语句,通过朗读体会珍妮心里的变化。

《月光下的琴声》——带着对美妙琴声的遐想,有滋有味的毒第五自然段。《乡下孩子》——读课文,想想诗中情景,手说自己做过的类似的事。

(3)熟读成诵型:指向巩固积累的读(诗词佳句、优秀段篇等方面的学习)

这三种类型及相互融合,又各有侧重。

第三、选择恰当的读的时机:

(1)整体感知时读

(2)学习重点时读

(3)遇到难点时读

(4)引导感悟时读

(5)升华情感时读

第四、在体验感悟中学会朗读

采用直观的、具体的方式去体验,从而感悟人物的人文情感——演一演,读一读,悟一悟,议一议。如教学第13课《美丽的公鸡》时,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来体会。

(三),重视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

口语交际

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中应注意:

(一)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话题要提前做好准备。

(二)注意创设交际情境,形成多角度的交流互动。

(三)关注口语交际中的“弱势群体”,避免“一言堂”。

(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给予肯定,使之感受交际的乐趣。

(五)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口语交际的内容如学习《照片里的故事》,我觉得可以这样设计:

布置。首先课前就先要布置学生准备有故事的照片。

交流。上课时学生带着自己的照片来,彼此交流,互相观看,可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荐说得好的学生或做得好的学生在班上展示,学生先说一说故事是怎么样的。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互相提问,说说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或者经历了哪些快乐?

评比。再评一评,谁的照片故事最好?谁说的清楚、明白?

写作

本册教材安排了适量的写话练习,是为了向中年级平稳过渡。教师自己完全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

(一)主要方法:

1、读写结合,降低难度:写话安排在课文或口语交际后,目的是加强读写、说写的结合,降低写话难度。

2、加强写段,平稳过渡:加强写段的练习,为中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

3、宽容欣赏,珍视童真: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写话内容,珍视童真童趣。

4、语言规范,表达新意:注重语言的正确、规范和表达上的新意。

(二)师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

比如:

看图写话、绘画日记、观察记录;

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

读后感、仿写;

……

(完整word版)单元教学目标分析与讨论

快乐认读,集中识字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策略与课例观摩单元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讨论 本次培训课程,是基于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而设计的。 一、单元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单元目标的设定是遵循从核心素养到课程标准再到教学内容来设计的。核心素养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指针,也是小学语文研究的重要方向,更是未来教育的指向标。 在一年级新教材的运用过程中,核心素养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内容的呈现上,都十分突显。五篇课文的教学设计,都会从课文的本身延伸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基于《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同时,《课标》对一至三各学段的教学目标,都有明确而具体说明。所以,单元目标的制定,是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到学科的层面再到教材的教学内容这三个层面来设计的。 3.基于课程性质 日本的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里,论述了两种课程的模式,他把“单元设计”概括为两种不同的单元编制: 一种是“阶梯型课程”,即“计划型课程”。课程呈现让学生有一种一层一层的递级感,目标的指向性非常明确。我们单元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基于阶梯型,它是以“目标─达成─评价”方式来设计的。 一种是“项目型课程”,也就是“登山型课程”。目标是山顶,但是究竟怎么走?有哪些路径?没有具体指出方向。“项目型课程”的单元编制是以“主题─探究─表达”的方式来设计的。

这两种课型在人教版新教材的编排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一至五课是基于“计划型课程”,在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课程则侧重于“项目型课程”。 所以,本次课程在单元目标的制定上,实现“计划型课程”和“项目型课程”的交叉。而这两种课程类型的统整,连接,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是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进行设计的,它着眼于单元每一部分学习内容,并对学习内容进行统整,从而建立单元的整体学习体系。在制定时,要注意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与外延性。 1. 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把每个课时目标统整,建构起单元学习的总体架构。 通过对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材的分析,统计出前五篇课文中有35个需要正确认读的生字,正确书写生字15个,再加上园地中正确认读的5个生字,正确书写生字2个。可以制定本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正确认读40个生字,正确书写17个生字。 ②认识田字格,并依次会写:横、竖、撇、捺、点等笔画。努力按照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来写字。 2. 内隐性 内延性主要表现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两方面。 在教材解读过程中,插图、儿歌、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以及教材中呈现的图示都具有一定的教学和教育功能,基于这些内容,制定“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从阅读的视角来看,新教材从第一单元开始,也就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

二年级下学年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二年级下学年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会认400个字,会写300个字。。 3、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 4、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学习默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7、讲普通话,愿意与人交流,会倾听,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8、对写话有兴趣,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9、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建议 识字和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要求会认400个字,会写300个字。不再安排集中识字,而是随课文分散识字。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提高,识字量却在减少,因此相对来说学生的识字任务减轻,。但识字仍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在教学中我们应继续遵循“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具体教学时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识字教学:

“三步一等”识字法 第一步:预习课文,探究规律,自主识字。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用浅色的彩笔将课文中的生字词标出来。这样,生字词在文中处于比较醒目的位置,学生每次读课文时,一到这儿就会引起对生字词强化记忆。这样做,既符合教学目标中提出的在课文中识字的要求,又能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自觉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在生字的初次认读中,要求学生一定要要读准音,学会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识字,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减偏旁等,也可利用猜字谜,编儿歌等多种形式识字。如:编写字谜:头发旁边三滴水(泼);危险的月亮(脆);老总的耳朵(聪);眼睛困乏(眨)…… 第二步:小组合作,展示自我,识字过关。 在教学中,我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初次认读情况。首先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生字的好方法,挑选优秀的识字方法在全班内交流。然后进行生字过关,检查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认知情况。检查方式既可以采取组内同学互查,也可以小组之间比赛互查。教师最后对检查中的易错字重点指导朗读。 识字过关既有每一篇课文的生字过关,也有每一单元学完后的巩固过关。 第三步:形式多样,内外兼收,加强巩固。 形式多样,主要指各种识字游戏。可以采用“猜谜”、“鼓掌传字”、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两者的含义不同。 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这种结果表现为学生在课程相关素质或特征方面的变化。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 教学目标即教学目的和要求,专指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通过一个特定教学过程(如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是某种知识、某种技能、也可以是某种观念、态度的形成或获得。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过程的准则,通常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2)两者的指导对象不同。 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的建设,而教学目标只是指导教学过程。 (3)两者的实施主体不同。 课程目标的实施主体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门(如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厅、局、委、办等)、课程指导机构(如各教育厅、局、委、办下属的教研室)、师资培训基地(如师范院校的对口专业)、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与审核者、学校的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体只包括担任课程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

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 (4)两者的概括程度不同。 课程目标较为抽象,教学目标则相当具体、相当微观。 (5)两者的灵活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课程目标往往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反复研讨、推敲的结果,具有导向作用。课程目标一旦确立,轻易不会改动;而教学目标往往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和对实际教学状况的把握来制订的,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某门课程在某学期、某堂课甚至某个教学活动环节上的教学目标是可以随时随地调整更新的。 在看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区别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充分认识两者的密切联系: (1)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导向。 例如,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不仅包括有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内容,而且有与科学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还特别强调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基本过程以及基本方法。科学教师在确定每学期、每堂课甚至每个教学活动环节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落实课程目标,注意体现课程宗旨。 (2)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 一切教学过程都必须以课程内容来支撑,不可能脱离课程而

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1-9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My name is Gina.教学目标与要求话题Topic 结交朋友( Making new friends) 功能Functions 1能够介绍自己的姓名( Introduce yourself) My name is…/I'm… My first/last name is… 2能够简单问候初识的朋友( Greet people) Hello! /Hi! 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3能够询问和告知电话号码(Ask for and give telephone numbers)A: What's your/his/her phone number? B:It's… 语法Grammar 1能够正确使用be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用法(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to be) I'm Gina. My name's Gina. A: Are you Tony? B: Yes, I am./No, I'm not. 2能够正确使用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对方姓名和电话号码(What questions) What's your name?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3能够正确使用下列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Possessive pronouns) my, your, his, her 词汇和常用表达Words &Expressions 1能够正确使用下列词汇(Curriculum words) name, telephone, phone, number, friend, China, school, your, her, his, he, she, nice, first, last, middle, zero,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meet, too, not, and, yes, no, to, Ms. 2能够正确使用下列常用表达( Useful expressions) first name, last name, middle school, telephone /phone number Nice to meet you! 语音Pronunciation 1能够辨别3组元音音素:/i:/和/i/\ /e/和/∞/、/3:(r)/和/9(r)/ 2能够理解下列缩略形式的意义并掌握其发音: what's, name's, I'm, she's, he's 学习策略Strategies 初步学习在听力和阅读过程中把握具体的信息:常见英语人名和电话号码 文化知识Culture l了解英语姓名小常识 2了解西方初次见面的礼节

二年级教学目标

一、班级情况分析:我班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好,但有两级分化的情况。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培尖补差工作是这学期的重点,还要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与“识字”、“课文”和“练习”组成。“识字”安排了2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24课。1、关于识字。本册继续采用“识字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390个,其中要求会写的为285个,另外的105个只要求认识。“识字”课有三种形式:(1)词串识字。(2)形近偏旁比较。(3)特殊偏旁的认识。 2、关于课文。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4篇,其中韵文5篇。有些课文内容与春天的物候有关;有些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有些课文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等。 3、关于练习。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三、教学目的及要求:1、培养习惯。(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3)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4)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2、汉语拼音。(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3、识字写字。(1)准确认读390个生字。(2)掌握11个常用偏旁,正确书写、默写285个生字。 4、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2)能就所听所读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愿意和别人交流,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3)学习默读课文,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计划人:彭伟刘佳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们班经过一年半的学习了,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而且在上个学期里通过阅读课外书,扩大了识字量,丰富了课外知识,并积累了很多词语。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一小部学生学习语文的接受能力差,不喜欢读书,认字的数量少。这部分同学也是我这学期需要监督的和帮助的对象。这个学期我对语文教学更是充满信心,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班同学有会有更大的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共8个单元,每单元4篇课文,8个语文园地。全册共计课文32篇,8个口语交际。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研,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除每个单元教学的内容相对集中以外,还有下列特点: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编有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思考题。 2、以发展语言为主线,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教材把听说训练与课文并列编入目录,在每个单元练习中还安排了一次说话写话训练。 3、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注重实用性。本册课本除保留了一部分优秀的传统课文外,还选编了许多贴近儿童生活的新课文。 三、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四、教学重难点: 1、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识字量有所减少,与上册教材相比,减少了50个生字。识字教学应继续引导学生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习生字的过程之中。要求认识的字并不是会认,会正确拼读就算掌握了,对认读字的字义也应该准确把握,理解字的意思。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同音字也越来越多,准确把握汉字的字义,那么,同音字就不会混用。 2、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并重视朗读的指导,必要时,教师完全可以示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日期: 来源:作者:zj[字体:大中小] 09:55:08]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 在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研究过程和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人们经常使用但又常常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的概念。这些概念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认识,因此有必要分几组对它们作一些辨析。 (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方案 1.教学计划:有两层含义:(1)通常指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设想和安排。一般有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及一节课的教学计划等。(2)意义同课程计划,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着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顺序和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并全面安排学校的各种活动。这里探讨的教学计划属后者。 2.教学大纲: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标任务、教材纲目和教学要点的指导文件。它以纲要形式规定着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范围和结构,体现着国家对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与本文两部分组成,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选择教材的主要原则与依据、教学方法的建议等;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实际作业(实验、练习、实习)的内容与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 3.课程标准: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前者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规定着各级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的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的要求和时数以及团体活动的时数等;后者根据前者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教学时数和编订教材的基本要求等。1952年后,前者改 称“教学计划”,后者改称“教学大纲”,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4.课程方案:与课程总纲、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同义,国内外的有关课程文献中间或有人使用这一术语。 在以上几种概念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系由苏联引进,是从

部编二年级语文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二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指要 一、汉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拼读汉语拼音音节,掌握汉语拼音书写规则。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学会用音序、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3、累计会写汉字1000个左右。书写端正、规范,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常用的代词、语气词、数量词等。 5、扩大现代汉语常用句型积累,在具体语境中尝试使用多种常用句型。 6、认识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并知道它们的一般用法及书写规范。(二)教学内容 1、拼音 (1)正确熟练拼读音节。 (2)初步掌握汉语拼音标调规则。 (3)初步掌握汉语拼音书写规则。 (4)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 2、识字 (1)认识汉字累计1600个。 (2)汉字基本知识。 ①认识汉字的笔画和常见的笔画变形。 ②累计认识50种汉字常见的偏旁部首。 ③区分同音字的字形。 ④分辨形声字的不同读音。

⑤区分形近字的字形。 ⑥扩大多音字积累,在具体语境中读准学过的多音字。 (3)识字方法。 ①运用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知识认识生字。 ②运用汉字构字法认识生字。 ③在生活中通过多种媒体识字。 (4)查字典。 ①运用部首查字法查检字典。 ②运用字典识字。 3、写字 (1)正确书写累计1000个汉字。 (2)书写规范。 ①认识句子的书写格式。 ②按照规范的格式书写句子。 ③运用铅笔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4、词和词语 (1)常用词的认识和使用。 ①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等代词。 ③在具体语境中学习使用“的、得、地” (2)继续积累常用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3)认识成语。 5、句子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内容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 理解课程目标的内涵、取向及其确定的依据; 掌握课程内容的取向及其选择与组织原则; 了解当代小学教育课程的目标与课程内容。 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确定课程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课程目标有助于指明课程编制工作的方向,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并可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只有解决了课程目标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教的问题,才能解决应该教什么的问题即课程内容问题。因此,怎样确定课程目标,怎样选择课程内容,这是课程论和课程改革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目标 (一)涵义 课程目标是指那些人们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博比特)。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课程目标是对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反映。每一门课程既具有一般性的总体目标,又具有具体化的学段目标。 相关概念: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 宗旨、目的、目标具有内在的联系,从宗旨到目的再到目标是一个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过程,越来越具体。在教育系统中,教育宗旨、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宗旨是指最终的价值追求,具有较强的理想色彩,一般体现为宏观的理念。教育宗旨常以教育方针的形式贯彻、落实。 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规格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不同时期对教育方针的表述不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教育理论界,教育宗旨往往表现为对教育目的的研究。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总要求,它规定了人的质量规格和基本素质。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教育目的受制于社会制度、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思想。 确定了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就可制定一定的教育目标。目的一般体现长期的价值标准,关注总体任务;目标一般体现短期的价值标准,关注具体任务。教育目标一般是指培养目标,即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在教育方针或办学宗旨、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所担负的任务和学生年龄、文化知识水平而提出的。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是达到课程目标的手段,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总之,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或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最高层次,对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起着统帅、支配、制约的作用。教学目标则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二)课程目标的取向 如何把教育目的转化为课程目标,是课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课程目标是一定

二年级语文总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二年级语文总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吸引力。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 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

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三、教学策略: (一)识字、写字教学: 1.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记认字形。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 2.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3.复习、巩固识字要提倡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进行。如;做组词、组字游戏,一起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互相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及成果。 4.在识字要求上,不要“一刀切”,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允许个别学生发展得一些。 (二)阅读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七年级英语第一册Unit -——Shopping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丹堡初级中学毛文艳 语言技能:对照《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部分,7年级学生应当达到三~九级目标要求中的第三级目标。具体说,本单元的语法内容some与any的用法和There be句式都与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有关,所以学生要能识别陈述句、疑问句等不同句式的语调;要能听懂与购物有关话题的对话或语段;能在课堂敢于用简短的英语和老师、同伴就购物话题进行交流;能准确读出一些位于词首和词末的辅音字母组合;能正确朗读课文;能写出北城简单的与购物话题相关的短文。 语言知识:学生能根据一些位于词首和词末的辅音字母组合准确读出单词,或根据音标拼出含有相应的字母组合的单词,如:black, spring, cousin, people, garden;能熟记、读准并学会使用本单元的41个四会词汇,会读、听得懂四个带﹡号的单词,熟背并运用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能初步掌握some和any表数量时在肯定句、否定句及疑问句中的用法,尤其是在表示主动提供帮助、提出请求或希望得到对方肯定回答的疑问句中不用any而用some的用法;能初步掌握一般现在时的“There be”结构表示存在的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的用法;能运用本单元所学单词和习惯用语、固定搭配进行购物、如何使用零花钱、关注并帮助贫困地区学生等话题的情景交际。 情感态度: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内容不同于数、理、化枯燥的数字和公式,更不同于一般的物品,而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而人际交流是一种情感交流,是人生命的一种状态,一种需要,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因此,英语教学应从纯工具性走向人文性,关注律动的生命。换言之,英语老师要真正实施“人性化”教学,英语课堂要成为充满温情的课堂。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对象是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物,不是任意摆布的“学习机器”,在重视英语知识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生命性、人文性的感悟和表达。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愿望、兴奋感、困惑、焦虑及烦恼,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差异,想学生之所想,

(完整word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二(1)班现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2人。由于他们各自的家庭不同,家庭教育、经济基础等因素都不同,因此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优秀的孩子较突出,学困生也占了相当的比例。但经过了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而且在上一学年里通过阅读课外书,扩大了识字量,丰富了课外知识,并积累了很多词语,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依然有几位同学学习语文的态度不正确,不喜欢读书,认字的数量少。这部分同学也是我这学期需要监督的和帮助的对象。这个学期我对语文教学更是充满信心,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班同学有会有好成绩的。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

课堂目标与课程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课堂教学目标比课程目标更具体,是课程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在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详细的教学目标以便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效果 每门具体的学科目标都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具体而言,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块、三种类型。不是要在原来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再加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就像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起的,就像拿一个立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样。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因为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人的,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不是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要求会认6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2、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春雨的作用,培养学生喜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6、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第二单元 1、认识74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4、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5、从识字中发现规律,学会新的识字规律 第三单元 1、认识“雾、霜”等71个生字,会写“和、语”等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课。 3、通过学习本组课文,逐渐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养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热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4、从识字中发现规律,学会新的字 第四单元

1、激发学生对夏天的向往,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夏天的情趣。 2、认读本单元生字,写好汉字。朗读、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第五单元 1、会仁6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联系生活实际和语言环境理解词语,能用指定的词语说话,能用不同的方法识记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读、背汉语拼音字母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儿歌,了解阅读内容,感悟语言文字之美,积累和运用语言。 3、认识到遇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做不到的事自己做到了,就是一种创造。 4、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 第六单元 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按笔顺正确书写。 2、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流利的背诵要求背诵的内容。 3、用多种方法识字,巩固生字,积累词语,背诵儿歌。能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 4、“口语交际”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主动表现,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清楚明白。文明大方。

二年级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方面 ●汉语拼音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住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 ●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350个。要逑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型分析,不要逑书写;要逑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会使用音序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5.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6.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万字。 7.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初步学会预习课文和搜集与课文学习相关资料的方法。 2.巩固识字方法,会使用字典学习生字。 3.会思考问题,与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并能提出问题与同学、老师进行探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喜欢学习,有主动学习的愿望,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遇事多动脑筋和同学友好相处,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

《新课标》问答录 Q 1: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教学大纲改为了课程标准。那么,为什么要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哪些区别? 细心的人也许早就发现,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悄然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为此,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变化。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表现形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在重新思考,在国家的课程标准中,究竟应当规定些什么?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众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一致认为,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为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在国家的课程标准中应当首先规定国家对未来国民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过多地规定通过怎样的教学过程达到这一要求。为此,对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和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应当成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学科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段安排构成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另外,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都做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这是课程标准与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

(完整版)人教新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Unit 1 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言语技能目标 1.能够询问他人一些有关动物的表达法。 2.能够区分并用英语向别人介绍不同的动物,包括部分动物的成年和幼仔的名称。 3.能够在适当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获取未知信息、传递新信息。 语言知识目标 1.能够正确听、说、认读以下单词: foal, calf, kid, lamb, cub, joey; 2.能够正确地听、说、读、写以下单词: a, horse, cow, monkey, goat, sheep, rabbit, bird, lion, tiger, elephant, mouse; 3.能够正确地听、说、认读以下句子: What do you call it? We call it a foal / a kid. What can we call it? We can call it a cub. 4.能够正确地听、说、读、写以下句子: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horse. What's that in English? It's a goat. Is this a tiger? Yes, it is. Is that a lion? No, it isn't. 5.能够正确说唱3个chants,对/ ai / ,/ i / ,/ d9 / 三个音素的发音准确、清晰。 情感态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 2.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策略目标 1.能够在学习和课堂活动中集中注意力15~20分钟。 2.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对比能力;能区分不同动物的成年及幼仔。 文化意识目标 1.了解世界各国珍奇动物的种类,以及各国为保护动物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2.注意汉英两种语言中指称幼小动物时的不同方式:汉语直接在动物名称前加“小”,如:“小狗”;而英语中很多小动物用专门的词语表示。 Unit 1 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言语技能目标 1.进一步了解英语中许多动物的成年和幼仔的不同名称,熟悉本单元出现的动物幼仔的英语表达方式。 2.能够用英语向他人介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并对小动物的外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3.能够就自己不熟悉或者不认识的小动物用英语向他人进行提问,以获取信息。 4.能够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学会使用简单评价语。 语言知识目标 1.能够正确地听、说、认读以下单词:有关动物名称的单词:chick, duckling, gosling, kitten, puppy, piglet; 表示动物专长的动词和动词短语:swim, play, jump through a ring, climb (up)a ladder, ride a horse; 2.能够正确地听、说、读、写以下单词及缩写形式:

小学语文第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语文二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是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二年级实验班第一学期使用。为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材的编排、教材特点、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及提示几方面作些介绍。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加大教材的改革力度,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2.编辑思想要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材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 3.教材要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尊重多样文化,从全人类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 4.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5.教材的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有助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他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6.教材要体现开放性和弹性。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发展、创造的空间,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㈠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㈡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