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31301001

课程名称:地球概论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Earth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64

学分: 4

适用对象: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地球概论》是地球系统科学基本物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它是对全球概括性论述的一门学科,它的内容是关于行星地球的基础知识,内容首先是天文学,其次是物理学;地球的天文学还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概论》起着为其它学科开路的作用,在《地球概论》以后,地理专业还有一系列地理课程。《地球概论》的任务,首先在于为所有这些课程提供关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提供同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以及与地球运动参数有关的天文知识。

关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也是中学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和难点所在。因此,作为以培养中学地理教师为主要任务的高师地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地球概论》课程也是为中学地理教学服务的。

同时,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关于天体和宇宙的知识在内,都是人类认识自身生存环境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同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相联系的。因此,《地球概论》的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方面,在科学普及宣传方面,起着有益的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地球概论》的教学力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有关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地球和天体运动的客观事实,揭示自然界的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从现象到本质的辩证过程。

《地球概论》的教学力求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务使教学内容符合高师地理系地理专业和其它专业以及中学地理教学的需要;对于天文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注意适可而止。

《地球概论》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如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历法和时间的知识,日、月食的知识。

《地球概论》的课外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如下的基本技能,即认识主要星座,并且在其中识别行星,使用学校天文望远镜观测月面和行星,从而使师范生在走上教学岗位后能带好中学的第二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问答、讨论讲授、与答疑相结合,加入实验的观测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电教设备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四)实践环节

1.实验: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状况,木星卫星和土星光环;运用天球仪或星图观察四季星空,认识主要星座;观察并记录月球升空时刻及其月相变化。

2.课程设计:

通过天文的观测,使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感性认识;以此达到对教材融会贯通的教学目的;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进行。

3.学时分配见教学时数分配表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按照自然地理的需要选取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知识的,并在的“地球整体”或“行星地球”的题目将所取之材有组织起来,且一一落实到地理基点上,阐述其地理意义或与自然地理的关系。《地球概论》所提供的地球整体基础知识,是考察自然地理环境或其某个局部、成分所必须的,因而是学习自然地理学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的一部分。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推荐选用教材:

《地球概论》,金祖孟陈自悟,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①《地球概论》,刘南,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地球概论教程》,应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地球概论》,徐庆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说明

对属于自然地理学范畴的《地球概论》课而言,所涉及概念较多,应力求解释清楚明白;每章应突出重点、难点;第四章为本课程的重点章节,应多与自然地理现象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验,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太阳的热源产生、外部结构,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2.掌握大行星的基本特点,类地行星与类木行星的区别;

3.掌握彗星的结构,了解流星体与流星、流星雨、陨星;

4.掌握太阳系的运动规律和结构特征;

5.掌握恒星及其恒星的光度、亮度和星等的关系;

6.掌握银河系的结构与运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

要点:

1.太阳:

(1)太阳的距离、大小和质量

(2)△太阳的热能、温度和热源

(3)△太阳的内部结构、外部结构,

(4)△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系:

(1)太阳系的发现

(2)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

①△八大行星及其卫星:

②矮行星:矮行星定义、冥王星

③△小天体:

④行星际物质

(3)△太阳系的结构和运动

(4)太阳系的起源:

第二节恒星和星系

要点:

1.恒星:

(1)恒星的概念

(2)△恒星的运动

(3)△恒星的距离

(4)恒星的发光和光谱

(5)△○恒星的光度和亮度:概念、相互的联系

(6)恒星的多样性

2.星云:

(1)星云的概念

(2)星云的特点

(3)星云的类型

3.星系:

(1)星系命名

(2)星系分类

(3)△银河与银河系

(4)△河外星系

第三节天体的起源和演化

要点:

1.宇宙的起源演化

(1)宇宙:多样性与统一性,无限性

(2)宇宙演化模型:稳恒态宇宙模型、演化态宇宙模型

(3)大爆炸宇宙学简介:演化过程、宇宙的未来、观测证据

2.△○恒星的演化

(1)引力收缩阶段(幼年期)

(2)主序星阶段(壮年期)

(3)红巨星阶段(中年期)

(4)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阶段(晚年期)

第二章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地球上的基本点、圈,地理坐标,地球上两点间的距离和相对方向;

2.掌握天球上的基本点和圈,圈的两极、和相交的点;

3.掌握四个天球坐标系的基圈、辅圈、原点和坐标以及各个坐标系的特点;

4.掌握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的关系、意义及应用;

5.掌握天球坐标系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会计算;

6.了解星座的概念、分区星空的划分,掌握星空的变化及四季星空变化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理坐标

要点:

1.△地球上的基本点和圈

(1)基本点(地心、地极)

(2)基本圈(赤道、纬线圈、经线圈、经线、纬线)

2.△地理坐标:

(1)地理经度概念

(2)地理纬度概念

3.△地球上两点间的距离和相对方向:

(1)地球上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

(2)两点间相对方向的判断

第二节天球和天球坐标

要点:

天球的概念:

1.△○天球上的基本点和圈:

(1)天轴和天极天子午圈、四方点、卯酉圈、六时圈、天赤道、黄道和春分点、天顶、天底和地平圈的概念,

(2)六个基本圈相交点和各自的两极

2.△○几种天球坐标系:

(1)地平坐标系

(2)时角坐标系

(3)赤道坐标系

(4)黄道坐标系

3.△○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的关系:

(1)地理纬度与天顶赤纬、天极高度的关系

(2)观测地点的恒星时与天体的赤经、时角的关系

4.各种天球坐标系间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列表)、

(2)△○联系

①地平坐标与时角坐标间的相互转化

②赤道坐标系与时角坐标系间的相互转化

③赤道坐标系与黄道坐标系间的相互转化

第三节星座

要点:

1.星座的概念:

2.星空图:

(1)分区星空的划分

(2)星图的简化、四个星区的组成

(3)星空的概念

(4)△星空的周日变化和周年变化、四季星空变化的原因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地球自转运动和和天体周日运动的关系;了解地轴的进动与岁差、进动的后果和原因。

2.掌握地球自转运动的证明,重点是傅科摆的偏转原理及实验;

3.掌握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速度,重点是地球自转周期、速度;

4.掌握地球自转运动的后果,重点是不同纬度天体的周日运动表现地球上运动物体的偏转现

象的证明;

5.了解地球的公转的证明(恒星的周年视差、恒星的光行差);

6.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性,重点是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与轨道面、地球公转运动的周期、

速度的季节变化;

7.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后果和效应,重点是行星的视运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运动

要点:

1.地球的自转运动的发现及证明

(1)地球自转运动的发现:天体的周日运动(定义、周日圈)

(2)△地球自转运动的证明

①两极扁缩:(地面重力随纬度的变化和地球的扁缩)

②落体偏东

③○傅科摆的偏转:原理、傅科摆的特点、傅科摆实验

2.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性:

(1)极移和进动:

①极移:两极在地表的移动、各地经纬度的微小变化

②△地轴进动:概念原因后果

(2)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

①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

②△地球自转运动的周期:太阳日、太阴日、恒星日,三种日的区别。

③△地球自转运动的速度:角速度、线速度、自转速度的变化

3.地球自转运动的后果:

(1)天体的周日运动

①不同天体的周日运动

②△○不同纬度天体的周日运动:一般模式(恒显星、恒隐星、出没星)

(2)△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①原因:用经纬线的偏转解释运动偏向

②科氏力和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的大小、方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地球的公转运动

要点:

1.地球的公转的证明:

(1)恒星的周年视差:视差位移、位移路线、位移大小

(2)恒星的光行差:光行差位移及路线

2.△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性:

(1)地球公转的轨道及其特征;黄道和黄道面;地轴的倾斜。

(2)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恒星年、回归年、近点年、食年),

(3)地球公转运动的速度及其季节变化

3.△地球公转运动的后果和效应:

(1)太阳的周年运动

(2)○行星与太阳的会合运动

①行星轨道速度比较

②会合运动周期

③行星与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

④○行星的逆行

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太阳回归运动的概念、太阳直射点的概念及特点,太阳回归运动的表现及与地球公转

运动的关系,太阳回归运动的意义;

2.了解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概念,昼夜交替的概念及与地球的关系;

3.掌握形成四季和五带的主要因素,重点是昼夜长短及其变化和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计算公

式、决定因素、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的规律);

4.掌握四季变化的性质及其原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四季的递变,了解四季的划分;

5.掌握五带的划分的依据、各带特征、五带性质;

6.掌握历法的定义及其制定的原则,历法的主要类型(定义、制定的原则、特点);

7.掌握太阳日及其长短变化、平太阳日和平太阳秒的概念,了解历书秒、原子秒;

8.掌握时刻的测定,重点是恒星时、视太阳时、平太阳时的概念和联系;

9.掌握各地时间,重点是区时的概念和区时制度、区时的划分、各时区间的区时换算,两地

时差及行程时间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四季和五带

要点:

1.太阳的回归运动及形成四季和五带的主要因素

(1)太阳的回归运动

①△有关概念:回归运动、回归线、回归年

②△太阳回归运动的表现及地球公转运动的关系

③△太阳回归运动的地理意义

(2)△形成四季和五带的主要因素:日地距离、昼长、太阳高度

2.昼夜长短:

(1)昼夜交替—△含义

①晨昏线:特点、晨昏线判断

②昼夜交替周期——太阳日

③昼弧和夜弧:△○半昼弧计算公式

(2)△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4)影响昼夜长短的其他因素

(5)晨昏蒙影现象

3.△太阳高度:含义

(1)太阳高度计算

(2)○正午太阳高度H

(3)H的纬度分布

(4)H的季节变化

4.四季和五带

(1)△影响季节变化的因素及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

(2)季节变化性质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四季递变

(4)四季划分:

①我国传统四季的划分

②西方四季的划分

5.△五带

(1)五带划分的依据

(2)各带的特征

(3)五带的性质

第二节历法

要点:

1.△历法及其制定的原则:

(1)历法的定义

(2)制定的原则

2.△○历法的主要类型:

(1)太阳历的定义、制定的原则、特点

(2)太阴历的定义、制定的原则、现行阳历、阳历沿革

(3)阴阳历的定义、制定的原则、中国旧历

第三节时间的计量

要点:

1.时间及其单位:

(1)△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真太阳日长短不等的原因;平太阳日定义

(2)科学上时间单位的演变

2.△时刻的测定:

(1)恒星时的概念

(2)△○视太阳时、平太阳时、时差的概念

(3)△○恒星时、视太阳时、平太阳时的联系

3.△各地时间:

(1)△地方时的定义、与经度的关系

(2)世界时:定义、与地方时的换算

(3)△○区时:时区划分及区时制度的建立、与经度的关系;区时概念、与时区关系、与世界时的换算;现实时区与法定时;北京时间

(4)△○日界线的划分

(5)△○两地时差及行程时间的计算

第五章月球和地球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月球的特性;

2.掌握月球公转运动的轨道,月球公转运动周期和速度;

3.掌握日月会合运动,重点是日月会合运动与朔望月的关系;

4.掌握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相变化的过程;

5.了解月影、地影、本影、伪本影的概念;

6.掌握日食、月食定义、种类、过程;

7.掌握发生日食、月食的条件,了解食限和食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月球的特性

要点: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2.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有形天体

3.月球对地球的作用

4.月球的大小

5.月球的表面形态、物理性质

第二节月球的运动

要点:

1.地月系的绕转和月球的公转运动:

(1)△月球公转运动的轨道

(2)△月球公转运动周期和速度

(3)月球公转运动的方向

2.△日月会合运动与月相

(1)△日月会合运动与朔望月的关系

(2)△○月相变化及其成因

3.月球的自转运动

第三节日食、月食

要点:

1.日食、月食现象

(1)日食现象

(2)月食现象

(3)△日食、月食定义

2.日月食的形成

(1)地球和月球的影子

月影、地影、本影、伪本影的概念

(2)△日食、月食的形成及种类:

1、日食的种类: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2、月食的种类:月全食、月偏食

3.△日月食过程

(1)过程实质

(2)日全食过程

(3)月全食过程

(4)偏食过程

(5)日环食过程

4.日月食的规律

(1)△发生日食、月食的条件

(2)○食限和食季

(3)见食次数

大纲制订人:赵德芳

大纲审定人:宗静婷

制订日期:2008年12月5日

对铁道概论课的感言

UCD 编号: 北京交通大学 铁道概论第三次论文 对铁道概论课的感言 本科生姓名:王宇航09283020 指导教师姓名:沈飞 学科、专业名称: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 二零一一年六月 A Study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s Translations The Third Paper of Introduction to Railway A Thesis: Thoughts of Introduction to Railway Undergraduate Student: YuHang Wang Supervisor: Fei Shen Academic Title: Computer Science June 2011

对铁道概论课的感言 王宇航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铁道概论》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及我在学习了这本教材后的 理解与体会。 关键字:铁道概论;感想 1 引言 整整一个学期的铁道概论课就这样接近了尾声,在这一学期的铁道概论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很多我国铁路运输方面知识,掌握了一些铁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问题,并且有了很多体会与理解。 2 对本教材主要章节的认识 本节我们主要介绍《铁道概论》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2.1对绪论的认识 运输是人与物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位移。交通运输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对于国家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全局性的作用。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它们各有其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与使用范围。都是我们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发挥基础作用,水路建设要继续加强,民航要加大发展力度,管道运输也要发展,铁路发挥的是骨干作用。这些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铁路是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陆上交通的一种主要工具。铁路运输强度大,里程较长,汇集和辐射范围广。各种运输方式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全国统一的交通运输体系。 1825年英国修建第一条铁路。随后铁路建设日新月异。1876年上海我国有了第一条铁路。旧中国铁路有一定的发展,但分布不均衡,技术设备陈旧落后,且里程太少。新中国建立后,铁路建设有了很大进步。 2.2铁路运输基本设备 铁路是一个综合性的庞大工交企业。为了完成客货运输任务,必须拥有各种运输设备。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31301001 课程名称:地球概论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Earth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64 学分: 4 适用对象: 地理科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地球概论》是地球系统科学基本物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它是对全球概括性论述的一门学科,它的内容是关于行星地球的基础知识,内容首先是天文学,其次是物理学;地球的天文学还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概论》起着为其它学科开路的作用,在《地球概论》以后,地理专业还有一系列地理课程。《地球概论》的任务,首先在于为所有这些课程提供关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提供同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以及与地球运动参数有关的天文知识。 关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也是中学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和难点所在。因此,作为以培养中学地理教师为主要任务的高师地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地球概论》课程也是为中学地理教学服务的。 同时,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关于天体和宇宙的知识在内,都是人类认识自身生存环境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同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相联系的。因此,《地球概论》的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方面,在科学普及宣传方面,起着有益的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地球概论》的教学力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有关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地球和天体运动的客观事实,揭示自然界的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从现象到本质的辩证过程。 《地球概论》的教学力求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务使教学内容符合高师地理系地理专业和其它专业以及中学地理教学的需要;对于天文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注意适可而止。 《地球概论》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如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历法和时间的知识,日、月食的知识。 《地球概论》的课外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如下的基本技能,即认识主要星座,并且在其中识别行星,使用学校天文望远镜观测月面和行星,从而使师范生在走上教学岗位后能带好中学的第二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学期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铁道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同学们了解铁道概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运输业对我国国家、社会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任务 “铁道概论”是中职学校铁路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与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知识内涵,标准的服务技能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在铁路运输第一线的服务与管理人员。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组成 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运用列举法、提问法、教学课件、教案等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二章铁路线路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轨道的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利纵断面及眼界及线路维修等。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学习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 教学重点是线路的组成、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路基的排水及铁路限界。

地球概论大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地球概论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主要阐述宇宙中各种天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同地球环境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学习其它地球科学的课程提供地球整体的知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的 通过《地球概论》的学习,掌握地球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认识它们对地理环境形成过程的重要意义。掌握一般天象的形成原理和观测一般天象的基本技能,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四)教学方式 讲授及视频资料演示 (五)考核要求

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实行闭卷考试。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课后作业20%,讨论10%,考勤10%) 2.考题设计 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都是考题的重点,试题覆盖到每一章,适当的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等题型。 二、本文 第一章地球坐标与天球坐标 教学要点: 地理坐标、天球坐标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理坐标(2学时) 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地球上的方向和距离;经度和纬度;地理坐标。 第二节天球坐标(6学时) 天球和天穹;天球的视运动;天球上的圆、点、方向和距离;球面和地平坐标系。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地理坐标的基础上,了解四大天球坐标系的内涵及相互联系。 考核要求:

1.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的相关概念(理解) 2.经度、纬度和各种坐标系的内涵及地理意义(掌握) 3.各种天球坐标系之间的区别(了解)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要点: 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 教学时数: 1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恒星和星系(4+2学时) 恒星及其自行;恒星的发光和光谱;多普勒效应;恒星的亮度和光度;恒星的多样性;恒星的演化;银河与银河系;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河外星系;宇宙和天文新发现。第二节太阳和太阳系(4+2学时) 太阳的距离、大小和质量;太阳的热能、温度和热源;太阳大气;太阳活动;太阳系的发现和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彗星、流星和流星体;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第三节月球和地月系(4+2学时) 月球的距离和大小;月球表面;地月系的绕转;月相和朔望月。 教学要求: 使学生对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演示视频资料使学生更加立体的了解宇宙环境。 考核要求: 1.恒星、恒星的亮度和光度、银河与银河系、太阳活动、月相和朔望月(识记) 2.恒星及其自行、恒星的发光和光谱、恒星的多样性、太阳的距离、大小和质量、太阳的热能、温度和热源、地月系的绕转(理解) 3.恒星物理性状及其演化,银河与银河系,宇宙和天文新发现(了解)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 教学要点: 地球的自转及其证明,地球自转的规律性,地球自转的后果;地球公转及其证明,地球公转的规律性,地球公转的后果。 教学时数: 14学时 教学内容:

世界地理教学大纲

《世界地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8407209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性质:专业课 (二)目的: 《世界地理》这门课的教学宗旨是使学生获得世界地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热爱中学地理教学的思想,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以促进民族素质的提高。所以开设这门课是非常必要的。 (三)开课对象:地理系,四年制地理科学专业,第六学期 二、先修课程: 《地图学》、地貌学》、《气候与气象学》、《地质学》、《土壤与生物》、《水文学》、《地球概论》、《人文地理学》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一)、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二)、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考试笔答闭卷。 四、学时数分配 总学时:102学时.,讲授102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 (一)理论讲授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主要内容]: 第一节地球表面形态 一、海陆分布大势 1、全球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 2、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洲界线 二、陆地和海底地形 1、陆地地形 2、海底地形 三、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化 1、大陆漂移说 2、海底扩张说 3、板块构造说 [教学时数]:6学时。 第二节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及其分布规律 一、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 二、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1、气候的纬向地带性 2、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 3、气候的垂直地带性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三节全球气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地表形态的作用 一、气候的时空变化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地表海陆系统的影响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节地表环境异常引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 一、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二、火山喷发与地震带的活动 三、风灾与水旱灾害 四、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五、沙漠化 [教学时数]:4学时。 [重点难点]: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其分界线 2、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学生掌握要点]: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作业]:画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示意图 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 [主要内容]: 第一节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 [教学时数]:4学时 [重点、难点]: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学生掌握要点]:主要陆地自然带 第三章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 [主要内容]: 第一节全球海洋的分布与洋流系统 一、海洋的分布 二、洋流系统 (一)、洋流的分类与成因 (二)、全球大洋环流模式 第二节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 第三节大陆架的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 [教学时数]:6学时 [重点、难点]: 1、洋流的分类与成因 2、全球大洋环流模式 [学生掌握要点]: 全球大洋环流模式 [作业]:画出全球大洋环流模式图 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 [主要内容]: 第一节全球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与全球可持续发展 [教学时数]:4学时 [重点、难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动向与任务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铁道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Measuring and Testing Techniques of Virtual Devices)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铁道概论”是铁路高等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 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 2、知识要求: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 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 3、能力要求: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 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 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学时分配: 各章学时分配表 2、具体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铁路运输是我过国民经济大动脉,具有高度集中,半军事化,大联动机性质的特点,其主要任务是安全、迅速、经济、合理地运送旅客和货物,铁路为完成运输任务应具有必要的运输设备。 [教学内容]铁路史、中国铁路、铁路运输业的作用和特点

[重点难点]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运输业是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中国铁路特点,铁路现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作业] 1、如何理解铁路运输企业是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 2、归中国铁路特点 3、试述铁路现状 4、铁路运输主要设备指哪些? [课时] 2 第3章铁路线路 [目的要求] 了解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轨道的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利纵断面及眼界及线路维修等。 [教学内容] 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路基工程主要由路基本体、路基防护和加固建筑物、路基排水设备3部分建筑物组成;桥隧建筑物包括桥梁、涵洞、明渠、隧道等。轨道是列车运行的基础,它是由道床、轨枕、钢轨、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和道岔等设各组成的。无缝线路就是将标准长度的钢轨焊接成为长钢轨的轨道。我国一般采用25m的钢轨先在焊轨厂焊成200~300m的长轨条,然后再运到铺轨地点,而焊成1000~20OOm的长轨条或按设计长度进行铺设。轨道几何形位是指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从轨道横断面上来看,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距、水平、外轨超高和轨底坡;从轨道的纵断面上看,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道的前后高低。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用它的线路中心线表示的。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铁路线路的平面;线路中心线(展直后)在垂直面上的投影,叫做铁路线路的纵断面。为了确保机车车辆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安全,防止机车车辆撞击邻近线路的建筑物和设备,而对机车车辆和接近线路的建筑物、设备所规定的不允许超越的轮廓尺寸线,称为限界。铁路基本限界可分为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两种。 [重点难点] 线路的组成、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路基的排水及铁路限界。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作业] (1)铁路线路如何分类? (2)铁路主要技术标准指哪些? (3)什么是限制坡度?它的大小对运营和工程有什么关系? (4)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为什么会产生曲线附加阻力?曲线半径大小对列车运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5)路基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路基如何排水? (6)闽述轨道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7)阐述道岔的组成和作用,道岔号数的大小对行车有什么影响? (8)什么足铁路限界?限界起什么作用? [课时]8 第三章铁路车辆 [目的要求]了解并掌握铁路车辆的分类、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车辆标记及技术

《铁道概论》

《铁道概论》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______,单位是“人.km”、“t.km”,为了统计的方便,一般应采用换算 吨公里。 2.《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中提出了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______、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 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3.______是机车、车辆和列车的运行基础。 4.铁路路基的两种基本断面是路堤和______。 5.区间一般分为______区间和所间区间。 6.区段是两相邻______站的铁路线段,它包含了若干个区间和车站。 7.客车按用途可分为______、为旅客服务和特殊用途等三种。 8.视觉信号包括信号机、信号牌、信号灯、信号旗、火炬等设备显示的信号,它分为______信号、移动 信号、手信号三大类。 9.动车组中M表示______,T表示拖车。 10.德国正在运营的高速线及时速达200km的ICE列车的通行里程只占德国铁路总营业里程的1%和10%, 却担负着______的旅客周转量。 11.旅客列车的车次以开往北京方向为上行方向,车次编为______数。 12.铁路线路根据其在铁路网中的作用、性质、远期客货运量分为______个等级。 13.道岔号数(N)用辙叉角(α)的______来表示。 14.区段站和编组站统称为______站。 15.货车按用途分为通用货车、专用货车和______货车。 16.地面固定信号一般设于线路______侧。 17.动车组按动力源可分为______和电力动车组。 18.车站等级车站按其所担任的客货运量和技术作业量划分为:______站和一、二、三、四、五等站。 19.车号一般由基本型号、辅助型号及______组成。 20.信号机灯光为红色表示禁止运行;黄色表示______运行;绿色表示按规定速度运行。 21.动车组按动力配置可分为动力集中式和______。 22.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有:道砟轨道和______。 23.铁路车票分为:______票和附加票。 24.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______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 25.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______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26.铁路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______。 27.铁路基本限界有机车车辆限界和______限界。 28.铁路枢纽按其在路网上的地位及作用可分为______、区域性铁路枢纽和地方性铁路枢纽。 29.某铁路车辆标记为C604768543,其中C的含义是______。 30.______反映了铁路线路的起伏变化和高程。 31.铁路标准轨距是______mm。 32.驼峰由推送部分、峰顶平台、______三部分组成。 33.铁路车辆一般由______、走行装置、车钩缓冲装置、制动装置、车内设备等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34.铁路信号分为______信号和视觉信号。 35.列车运行图中以垂直线等分横轴表示时间,将纵轴以横线划分代表各车站中心线的位置,图上斜线称 为______线。 二、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于 [ ]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地球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Earth 课程编码:120130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4地理科学 学时数:54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9学时 学分数:2.5 先修课程:无 考核方式:考试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制订日期:2004年审核者:林媚珍 执笔者: 谢献春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根据全国高师或综合大学《地球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的,结合中学教学和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参照现行的高中地理课本的教学内容,介绍现代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和最新成就,包括、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以及宇宙学、天体起源、地外文明等内容,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本课程授课一学期,每周3学时,总计为54学时。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及其宇宙环境;使学生理解天体运动规律及其运动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并通过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通过学习了解开展天文活动的方式、方法;掌握组织野外天象观测方法和技能。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采用CAI课件、录象、VCD、幻灯、投影等电化设备等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感性认识,结合较大量的实验实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锻炼综合技能。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后续课程主要有:气象与气候学、自然地理学等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简明天文学教程》作者:余明等科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出版 教学参考书: 《地球概论教程》作者:刘南等科学出版社 《地球概论》作者:金祖孟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地球与天球 第一节地球坐标 一、地球自转与地理坐标 二、地球是的方向和距离 第二节天体与天球坐标 一、天体和天体系统:

地球概论实验教学大纲

《地球概论》实验教学大纲 实践学时:8学时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一、实践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地球概论》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由于地球天文学知识比较抽象,通过适当的实验实习有助于学生理解行星地球的部分概念和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 二、实践教学课程的基本要求 1、认识:天球坐标的基本知识;星空分布大势、星空变化规律和四季星空;月面特征。 2、会操作:用天球仪和转动星图等简易仪器模拟星空和求解一些实用天文学的问题;能用望远镜进行基本的天文观测,如观测月面特征。 三、实践内容 1、实践地点:教室、实验室或室外 3、内容及时间安排:

4、实践形式及方法:教师讲解、演示、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附实践内容: 实验一:天球仪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天球仪结构;了解天球的各种坐标和天体的相对位置;并学会在天球仪上求解一些天文学的问题。 (三)实验仪器 天球仪、圆规等。 (二)实验内容 观察天球仪的结构,演示天球的视运动,在天球仪上直接求解问题或按已知条件在天球仪上求解问题。 (四)实验步骤 1、了解天球仪的结构。 2、天球仪的校正(包括方位校正、纬度校正和时间校正)。 3、天球仪的具体运用 (1)在天球仪上直接求解问题 ①读取恒星赤经和赤纬的近似值。 ②已知赤经和赤纬找出某恒星。 ③读取某日的太阳黄经、赤经和赤纬的近似值。

④量度两星间的角距离。 (2)按已知条件在天球仪上求解问题 ①已知日期和时间求当时当地的可见天象。 ②求已知恒星时的某恒星时角。 ③求某地某日太阳出没时刻和出没方位,上中天高度和昼夜时间长度。 实验二:星空观测 (一)实验目的 通过肉眼对星空的观测,认识天空中主要的星座和亮星及其相对位置,了解星星的分布格局,并掌握星空指示的时间、方向、变化规律和星图的用法。 (三)实验仪器 天球仪、星图、望远镜、手电筒。 (二)实验内容 1、利用星图熟悉星空分布大势,记住全天21颗亮星及其所在的星座、星区和相对位置。 2、认识四季星空,掌握星空变化规律。 3、掌握观星的基本方法 (1)利用北斗星(大熊座)观星。 (2)利用星图观星。 (3)用活动星图观星。 (4)用天球仪观星。

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地理专业)讲课讲稿

楚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系(院、部) 地理科学专业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22105104 课程中文名称:综合自然地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使用专业:地理科学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总学时:5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6,实验学时:4) 总学分:2.5学分 预修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部门自然地理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系统讲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和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的理论与方法,土地分类与结构、土地评价与土地变化、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 教材建议:伍光和,蔡运龙编著,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 [1]刘南威、郭有立编著,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景贵和主编,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 陈传康,伍光各,李昌文编,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33。 [4] 赵松乔等编著,现代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5] 刘南威主编,自然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 黄秉维,郑度,赵名茶等著,现代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7] 王建主编,现代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蒙吉军编著,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 课程的基本特性:综合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主干基础理论课程。它是在各部门自然地理学基础上研究地球表层整体性特征及其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的科学。特别着重研究地球表层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机制、地球表层区域分异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 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好地认识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地位、特点与任务,熟悉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趋势,深入认识和掌握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从而为全面、科学地从事相关工作和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综合自然地理学”又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故该课程除了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外,还要求通过相关的专题讨论和实践教学等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学习本课程应着重掌握地球表层系统、耗散结构、时空尺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综合体、地域分异、土地、景观、土地分类、土地分等等基本概念;重点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时间演化规律、自然区划的理论与方法、土地分类和分级理论等基础理论;应掌握的基本技能有:土地类型划分和应用地域分异原理分析各大洲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2学时)本章的内容、地位与作用分析,重点难点、总的教学要求与说明: 本章主要介绍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地位、任务与特点,它是对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一个总体介绍或概述。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重点在于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综合自然地理学与地理学三分支、三层次、三重性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并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系统)的概念、范围、组成、特征。 (2)了解本学科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本学科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地位和特点(1学时)理解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理解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掌握自然地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学期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铁道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同学们了解铁道概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运输业对我国国家、社会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任务 “铁道概论” 是中职学校铁路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3)、情感目标:培养与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知识内涵,标准的服务技能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在铁路运输第一线的服务与管理人员。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组成 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运用列举法、提问法、教学课件、教案等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二章铁路线路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轨道的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利纵断面及眼界及线路维修等。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学习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教学重点是线路的组成、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路基的排水及铁路限界。 教学重点是掌握铁路线路的设计要求,包括桥梁、涵洞、隧道等。铁路轨道的几何形状、水平、轨距等专业术语。 教学难点是掌握铁路轨道设计的注意事项,钢轨连接和防爬现象等。第四节、高速铁路轨道

教学内容和课堂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堂体系改革 1、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中,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一样,属于二级学科。作为一门课程,自然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地理教育、地理信息系统、资源与城乡规划管理等专业的核心性的基础课,也是农学、林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等相关专业的主要基础课。我院目前开设的四个本科专业(地理科学、资源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都在一年级开设本课程。和人文地理相比,自然地理的基础性更加突出一些,地理特色更加明显,区域地理也必须以自然地理为先导课程,可以说,没有自然地理的理论和方法,其他地理课程也就无所谓地理了,而只能属于脱离空间的另外的学科了。因此,自然地理学必须加强,尤其是在实验实习以及理论创新方法方面,亟待找到突破口。该课程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地位十分特殊,将其定为重点课程,有利于培养“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专业人才。 2、原课程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成熟、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密切的学科。我院在97级以前进校的各专业学生,均以要素课的形势,先后开设地球概论、气象气候学、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以及综合自然地理学。1998年以后,根据国家教委专业指导书的精神和随着我院教研成果《高校地理专业“大普自”课程政改方案研究》的实施,专业基础课进行了归并,将自然地理学学科体系通过地质与地貌学、现代自然地理学两门课程组织起来,为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开设;对于环境科学和GIS、资环等专业,则统一为一门课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材不易编、内容不易讲的主要原因是内容的广泛性,它涵盖部门自然地理的精华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又包括天文学、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人们常称之为“大普自”。但不能简单地将其作为地理学的入门简介课程,否则就忽视了该课程开设的宗旨和应发挥的作用。目前内容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2.1内容古板、枯燥,不符合新形势下培养人才之需要这种体系基本上沿袭五、六十年代前苏联教材的内容编排方法,即从要素到整体而以要素为主,泛泛而论,面面俱到,追求体系上的完美无缺。而新形势下,人们更为重视的是理论的可操作性的实用性,而不仅仅停留在了解和解释的水平上,人们要用自然地理的技巧和知识去认识、改造甚至创建新环境,开发利用资源,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和促进新的生态平衡。据此,要更新内容体系。 2.2课堂讲授内容为主,实验实践课时偏少 教学大纲中规定讲授内容160课时,实验实习80课时。自然地理学实践性很强,有些观点,用语言文字描述,不如实地观察更为一

铁道概论教案(绪论)

课时教学计划 课程:铁道概论任课教师:高锰.授课题目绪论 教学形式讲授共4课时,总第1 —4 课时 授课班级15铁道运营1、2 15旅游 15铁道运营3、4 授课日期教 学目的要求 1.掌握现代交通工具的种类与特点; 2.了解铁路运输在现代交通运输的作用及技术经济特征。 3. 了解世界铁路交通发展; 4.了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 重 点 现代铁路运输业的特点和种类 难 点 现代铁路运输业的特点和种类 课堂结构及时间分配一.新课引入……………………………………………………………………………........….. (5分钟) 二.教学内容 项目一 绪论 1.现代交通运输种类及特征………………………………………………........................ (30分钟) 2. 交通运输技术经济特征…………………………………………………………............. (30分钟) 3. 世界铁路运输发展史……………………………………………………………………. (55分钟) 4. 中国铁路发展史…………………………………………………………………………..(65分钟) 三.课堂小结………………………………………………………………………………........... (3分钟) 四.布置作业………………………………………………………………………………........... (2分钟) 五.参考资料 六.课后体会

[新课引入] 工厂变电所担负着从电力系统受电、经过变压、配电的任务。配电所担负着从电力系统受电,然后直接配电的任务。可见,变配电所是工厂用电系统的枢纽。本次的任务是以工厂变配电所及一次主接线的识读为载体,认识变配电所的任务、变配电所所址的选择、变配电所的总体布置,一次主接线的绘制及基本形式,初步具备阅读变配电所一次主接线图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交通的作用、性质和种类 一、现代运输业的作用 1、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2、将生产部分的产、供、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和工农业现代化的先导; 3、对巩固国防,实现国防现代化以及在反侵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在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和国际间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 二、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性质 1、运输业具备生产力的三要素: 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力的三要素。 2、运输是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的必要条件。 3、运输业的产品是“位移”。 计算单位是“人.km”或“t.km”。 三、现代交通运输业的种类 (一)、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1、铁路运输: ⑴定义:铁路运输是以固定轨道作为运输道路,由轨道机械动力牵引车辆运送旅客和货物及由动车组运送旅客的运输方式。 ⑵特点:运量大、速度快、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成本低、全天候。 2、公路运输: ⑴定义:公路运输是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 ⑵特点:机动灵活、使用方便;与其他运输业相比,具有投资少、资金周转快、投资回收周期短和技术改造较容易。 3、水路运输: ⑴定义:水路运输是已船舶为交通工具,在水域沿航线载运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 ⑵分类: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内河运输。 ⑶特点:占地少、运输成本低、能耗少、投资省。 ⑷缺点:运输速度较其他运输工具慢且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 4、航空运输: ⑴定义:航空运输是用飞机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 ⑵特点:速度快、一定的机动性,不受山川地貌、河流湖泊等限制,只要有机场和导航设施保证,即可开辟航线。 ⑶缺点:运载能力小、能源消耗大、运输成本高。 5、管道运输: ⑴定义:是以管道作为运输通道,并备有固定试机械动力装置的现代化运输新课引入讲解举例分析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主干课程) 二O一八年八月修订

目录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7) 《地貌学》课程教学大纲 (13)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 (20) 《测量与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26) 《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32) 《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37)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44)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52)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57) 《遥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63)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69) 《中国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76)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83)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91) 《地理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96)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103)

《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普通天文学基础知识、地球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以后将要学习的课程奠定基础。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理解它们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以后从事中学地理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简易天象观测的基本技能,培养空间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借助对日月星辰位置变化的观测,理解天体运行的状况,养成细心观察、逻辑判断、正确结论的学习习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学生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发展观,认真对待地球、呵护地球环境,建立和谐人地关系,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科学专业05级教学大纲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翔云中心小学 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南安市翔云中心小学 2011.9 南安市翔云中心小学 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11-2013 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南安市学校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南委教〔2011〕132

号)和《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德育为先的理念,以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师德建设年为载体,以小公民道德建设教育为重点,以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常规管理,加强队伍和基地建设,开展学校德育研究。切实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构建学校德育现代化体系,全面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全力打造我校德育工作新亮点,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新提升,现就我校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加强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意识和行为规范教育,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合力,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我校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普及深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更加健全完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加丰富生动,心理健康、文明礼仪和法纪教育更加有效,德育队伍更加有力,校园文化更加繁荣,德育特色更加彰显,努力推动我校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

地球概论教学大纲

《地球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Theory of Earth 课程代码:04 总学时数:64 其中讲课学时: 48 实验学时:16 总学分数:4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地理科学类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教学目的、任务 《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的一门先行的基础课程。地理科学专业有一系列地学课程,《地球概论》要为其它地学课程提供地球整体知识,即提供关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提供同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以及与地球运动参数有关的天文知识。着重阐述地球的整体知识,为以后将要学习的课程奠定基础;培养本科生能够胜任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地球概论》是地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地球的形状大小,内外结构以及它的物理性质。从而掌握有关地球的整体知识(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外部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表面能量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规律性。使学生确立科学地宇宙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 《地球概论》的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如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历法和时间的知识,日、月食和天文潮汐的知识。《地球概论》的课外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如下的基本技能,即认识主要星座,并且在其中识别行星,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面和行星,从而为中学地理课程提供地球整体知识,同时使师范生在走上教学岗位后能带好中学的第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通过对日月星辰的位置变化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天体运行的状况,特别是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状况,通过对月相圆缺的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日、月、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现象的成因。要求学生养成细心观察、逻辑判断、正确结论的学习习惯。根据有关现有资料,以课堂或课外作业,科学小论文等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

铁道概论教案车站

铁道概论教案车站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课时教学计划 课程:铁道概论任课教师:刘颖

[复习引入] 铁路线路由哪几部分构成 [教学内容] 铁路车站-1 一、概述 1、车站的作用 在车站上,除办理旅客和货物运输的各项作业外,还办理和列车运行有关的各项工作,如列车的接发、会让、越行,列车的解体与编组,机车的换挂与检修等。 2、区间与分界点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和必要的线路通过能力,铁路上每隔一定距离(约 10km)需要设置一个分界点,分界点把每一条铁路线划分成若干个长度不同的段落,每一段落则称为区间。 因此,区间和分界点是组成铁路线路的两个基本环节。 区间的分类 车站与车站之间的区间称为站间区间; 相邻两线路所间或车站与线路所之间的区间称为所间区间; 自动闭塞区段上通过色灯信号机之间的段落或进站(出站)信号机与通过色灯信号之间的段落称为闭塞分区。 3、车站线路的分类 按车站技术作业的不同可分为 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 4、车站线路的种类 正线-连接区间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 段管线-铁路机务段/车辆段/工务段/电务段等专用并管理的线路 特定用途线-县为保证安全而设置的安全线和避难线。 站线、岔线等。 5.股道和道岔的编号方法 站内正线规定用罗马数字编号(Ⅰ、Ⅱ…),站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1、2、 3…)。 单线铁路上,应当从站舍一侧开始顺序编号;位于站舍左、右或后方 的线路,在站舍前的线路编完后,再由正线方向起,向远离站舍顺序编号。 在复线铁路上,下行正线一侧用单数,上行正线一侧用双数,从正线向外顺序编号。 尽头式车站,站舍位于线路一侧时,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向远离站舍方向顺序编号。站舍位于线路终端时,面向终点方向由左侧线路起顺序向右编号,大站上股道较多,应分别按车场各自编号。 道岔标号方法: (1)用阿拉伯数字从车站两端由外向里依次编号。上行列车到达一端用双数,下行列车到达一端用单数; (2)站内道岔,通常以车站站台中心线作为划分单数号与双数号的分界线。 (3)每一道岔均应编为单独的号码,对于渡线、交分道岔等处的联动道岔,应编为连续的单数或双数(如图中的1、3、5、7号道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