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意识与注意

第四章 意识与注意

第四章 意识与注意
第四章 意识与注意

第四章意识与注意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意识

2、注意:

3、有意注意:

4、随意后注意:

5、无意注意:

6、注意的稳定性:

7、注意的分配:

8、注意的转移:

9、注意的范围;

二、填空

1、由于注意的程度不同,意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醒状态是意识的常规状态,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识变换状态。

3、人类睡眠过程包括两个时相:______和______。

4、______与______是常见的两种睡眠失常,前者表现为难以进入或保持睡眠状态,后者则相反。

5、做梦是睡眠时脑的正常活动,做梦一般发生在________阶段。

6、催眠状态下,受试者心理上将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

7、______是经由冥想或静坐达到的一种意识状态,身体放松,意识明晰,可对身心锻炼和戒烟戒毒有一定帮助。

8、根据注意指向的对象不同可把注意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9、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不同,将注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注意具有四个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注意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

12、注意不是独立的________,而是一切心理活动的________。

三、判断题

1、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2、注意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始终。()

3、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4、注意起伏是一种分心现象。()

5、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者在各种活动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6、手、脑、眼、耳、口并用,注意就容易集中和维持。()

7、注意的分配是注意的涣散即分心。()

四、选择题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紧张性

D、选择性

2、注意是一种()。

A、心理过程

B、个性特点

C、共同特征

D、心理状态

3、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A、指向和集中

B、观察和思考

C、分配与稳定

D、需要与态度

4、注意的指向性与下列选项中哪种功能相联系?()

A、维持或保持

B、调节与监督

C、选择功能

D、预见功能

5、突然敲门声,打断教师讲课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属下列哪种注意现象?()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6、有预定目的,有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7、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8、直接兴趣是引起下列哪种注意的重要原因?()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9、间接兴趣是引起下列哪种注意的重要原因/()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10、下列哪种选项不属于注意品质特征?()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稳定

C、注意的敏捷

D、注意的分配

11、如果客体较复杂,任务又多,则注意的范围就()。

A、较广

B、狭窄

C、不变

D、极广

12、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下列哪种选项上的特征?()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13、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较长时间内,人能把注意力保持集中到下列哪种选项上的特征?()

A、同一对象

B、同一范围

C、同一活动

D、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

14、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不良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转移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的范围

15、工人操作机器时,眼、耳、手并用是()。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动摇

16、下列哪种职业的人注意范围要狭窄()。

A、电话接线员

B、汽车驾驶员

C、足球裁判员

D、绣花女工

17、心理实验表明:人在进行双手协调操作时,还能进行计数活动,这是哪种特征?()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范围

1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

A、不肯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的

19、注意的转移与人的神经活动的什么特征相关?()

A、强度

B、兴奋性

C、灵活性

D、平衡性

20、报纸上的“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

A、强度

B、新颖性

C、活动性

D、变通性

21、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一种活动必须达到怎样的程度?()

A、熟练

B、迁移

C、稳定

D、兴奋

22、“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被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

A、强度

B、对比

C、变化

D、活动

23、考试时集中注意于试题所获得的意识就是()。

A、焦点意识

B、边缘意识

C、无意识

D、潜意识

24、23亿光年的星球我们看不到。这是一种()。

A、焦点意识

B、边缘意识

C、无意识

D、潜意识

25、我们努力把注意放在自己的血压所获得的意识属于()。

A、焦点意识

B、边缘意识

C、无意识

D、潜意识

26、在一架飞行着的飞机上驾驶员镇静地操纵着仪器,同时和地面上的指挥中心进行交流。这是一种()意识状态。

A、清醒

B、白日梦

C、入静

D、做梦

27、有个小学生上课时幻想着到野外游玩,教师讲得课都听不见了。这是一种()意识状态。

A、觉醒

B、白日梦

C、入静

D、睡眠

28、面临考试等原因引起个人心理危机就会造成失眠,这是一种()。

A、情境性失眠

B、失律性失眠

C、药物性失眠

D、假性失眠

29、一般成人入睡后,需经过()分钟的慢波睡眠后进入第一次快波睡眠。

A、90___100

B、70___120

C、70___90

D、60___90

30、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际并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是()。

A、白日梦

B、入静

C、做梦

D、催眠

31、与清醒接近的一种意识变换状态是()。

A、白日梦

B、入静

C、做梦

D、催眠

五、问答题

1、意识状态有哪些转换形式?

2、小学生的注意有哪些特点?

3、如何将注意规律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4、引起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六、事例分析题

1、教师讲着讲着课,一只小鸟飞进教室,同学们把目光都投向小鸟,教师的讲课内容一点也没听见。请分析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们刚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赛,就上新课,上课时怎么也听不进去,为什么?

3、刚入学的小学生在学习写字时,注意了字的笔划就忘了写字的姿势,写字时东倒西歪。为什么?

心理学知识意识和注意.doc

心理学知识-意识和注意 1.睡眠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5)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2.梦的功能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2)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梦境。 3.注意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丧失(分耳实验否认)。 (2)衰减理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3)后期选择理论:所有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4)多阶段选择理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本理论的两个假设是:1,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四章 认知过程 1.学生随手涂画有助其集中注意力 学生听课时若在本子上乱涂乱画,教师通常会认为他们注意力不集中。但是,英国研究人员发现,随手涂画可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杰姬·安德雷德是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心理学家,她邀请40名成年男女参与实验,所获结果2月26日由英国《应用认知心理学》杂志刊载。 安德雷德让受试者听一段2分半钟模拟电话录音,内容单调乏味,涉及策划一场聚会。录音提及参加和缺席聚会者的姓名、地点和一些不相关信息。 她让所有受试者听录音时写下参加聚会者的姓名,要求其中一半人同时在纸上随意涂画,对另一半人没有这项要求。放音结束后,安德雷德发现,随意涂画的人所记姓名多于另一半人。而且,他们大脑中平均记住的人名和地名比其他人多29%。 这些结果显示,随手涂画或许能让人记住更多细节,提高记忆效率。 安德雷德认为,人们之所以能边涂画边记住更多信息,首先是因为随手涂画简单得不用动脑,丝毫不影响大脑完成主要任务;另外,随手涂画能让人避免走神,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她说:“人们做一项枯燥工作时,如听单调的电话录音,注意力可能开小差,影响工作效率。随手涂鸦之类简单方法既不会影响主要工作,又足以让人不再走神。”她认为,学生在课堂上随手涂画是好事。如果在涂画和开小差之间选择,前者更能让教师放心。 2.双耳分听实验和鸡尾酒会效应 心理学家Cherry曾做过一个双耳分听的实验:他同时给被试的双耳以刺激,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任务使被试尽可能地只注意一只耳朵的信息(追随耳),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非追随耳)。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耳的项目,但对非追随耳的项目则不能报告出任何东西;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从法文改为德文、英文或拉丁文,被试也觉察不到这种变化;即使把录制语文材料的磁带倒过来放,他们也不知道;不过,对非追随耳的刺激的一些物理特征,被试还是能够觉察的,他们能报告语音的变化以及男声换为女声等。Moray也发现,将一个刺激重复呈现给非追随耳多达35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单选题 1.(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 C.表象D.想象 2.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 3.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 4.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 (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 5.研究者通常用 (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耳分听实验B.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D.速度实验 6.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朝向反射 7.梦通常出现在 (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 B.出现 "睡眠锭"波的阶段 C.深度睡眠阶段 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8.下面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B.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人催眠状态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D.催眠已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等行业 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 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 A.注意不集中B.意志努力的结果 C.刺激的意义性D.注意的动摇 11.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有关。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稳定性 C.背景的绝对强度D.对象的绝对强度 12.一个熟练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 13.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 A.脑干网状结构B.边缘系统 C.选择过滤器D.朝向反射

第四章 意识与注意

第四章意识与注意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意识 2、注意: 3、有意注意: 4、随意后注意: 5、无意注意: 6、注意的稳定性: 7、注意的分配: 8、注意的转移: 9、注意的范围; 二、填空 1、由于注意的程度不同,意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醒状态是意识的常规状态,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识变换状态。 3、人类睡眠过程包括两个时相:______和______。 4、______与______是常见的两种睡眠失常,前者表现为难以进入或保持睡眠状态,后者则相反。 5、做梦是睡眠时脑的正常活动,做梦一般发生在________阶段。 6、催眠状态下,受试者心理上将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 7、______是经由冥想或静坐达到的一种意识状态,身体放松,意识明晰,可对身心锻炼和戒烟戒毒有一定帮助。 8、根据注意指向的对象不同可把注意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9、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不同,将注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注意具有四个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注意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 12、注意不是独立的________,而是一切心理活动的________。 三、判断题 1、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2、注意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始终。() 3、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4、注意起伏是一种分心现象。() 5、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者在各种活动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6、手、脑、眼、耳、口并用,注意就容易集中和维持。() 7、注意的分配是注意的涣散即分心。() 四、选择题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紧张性 D、选择性 2、注意是一种()。 A、心理过程 B、个性特点 C、共同特征 D、心理状态 3、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A、指向和集中 B、观察和思考 C、分配与稳定 D、需要与态度 4、注意的指向性与下列选项中哪种功能相联系?() A、维持或保持 B、调节与监督 C、选择功能 D、预见功能 5、突然敲门声,打断教师讲课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属下列哪种注意现象?()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6、有预定目的,有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第四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四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感知觉的概念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种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二)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 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二、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视觉的发展 1.视敏度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和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 2.颜色知觉 3.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 4.色盲是颜色视觉异常 (二)听觉的发展 1.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2.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是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3.言语听觉 “重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的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的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 (三)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1.视触觉的协调 视触协调主要表现为手眼探索活动的协调。手眼协调活动是婴儿认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 手眼协调动作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抓到东西。 2.动觉 (四)空间、时间知觉的发展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2.时间知觉 三、幼儿观察的发展 (一)观察与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如果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会逐渐形成稳定、经常的个性品质——观察力。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意识与注意练习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 一、填空题 1、介于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之间,高度卷入的幻想活动室(白日梦状态)。 2、睡眠可分为两种状态:(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做梦是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3、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梦魇、夜惊、睡眠窒息和(嗜睡)。 4、注意的种类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5、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的广度) 二、单项选择题 1、(A l p ha)波出现在睡眠的(A)阶段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2、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A) 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3、梦境在(D)开始出现。 A睡眠初期 B 睡眠中期C睡眠晚期D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三、名词解释 1.意识:意识是指人运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外身心状态和环境的觉知。 2. 注意:是我们从无线的信息(外界、信息加工过程中)中针对部分信息进行主动加工的过程,包括指向集中、激活和抑制。 3. 有意注意:即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4.有意后注意:即随意后注意,兼具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点。它像有意注意那样有预定目的,但又像无意注意那样不需要意志付出努力,因此它是一种有预定目的,但又像无意注意那样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5.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6.无意注意:即不随意注意,是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四、问答题 1、意识有哪些不同的状态?㈠可控制的意识状态;㈡自动化的意识状态;㈢白日梦的意识状态 2、什么是生物节律?生物节律对人的生活有何影响? 生物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性、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人处于正半周期为节律的高潮期,高潮期内人的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 人处于负半周期为节律的低潮期,低潮期内人的心情不佳,容易疲劳、健忘,工作效率低;正弦曲线与横轴交点这一天称为“临界点”,三节律的3个临界点互不重叠称为单临界点;2个临界点重叠称“双临界点”;3个临界点重叠称“三临界点”;临界点及前后一天为临界期,三节律同时在负半周期重叠的日子,也称为“临界期”;在临界点及临界期内,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极不稳定,做事非常容易出 现失误。 3、人的睡眠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第一阶段:过渡期。心跳呼吸变缓慢,肌肉变松弛,体温下降,脑电波变为规律的α波。

3.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心里的过程和属性。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知觉,包括对客体的知觉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及物体相区分的基础。 (二)意识的种类 意识是一种心理心态,它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意识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由于疲劳、谵妄、精神恍惚、催眠或药物等原因,人的意识会与正常状态下的意识有明显的不同,比如睡眠、做梦、白日梦等都属于异常意识状态。 (三)意识的功能 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进化的角度来说,意识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它增加了 个体的生存机遇,因为它使人们把有目的的意志行为建立在对现实的最佳解释和最佳决策的基础上,使人们能够把握感知觉信息的意义以服务于具体时间、空间上的生存目的。 意识以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意义。其一,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其二,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的规律,把连续不断 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其三,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 输入信息做出最佳判断和行为。正是通过意识,人们才能够分析因果关系,想象现时不在眼 前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向着人们预期的目标指引行为。 意识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在经验的背景上,有选择地分析客体和事件,对客体现实进行主动的稳定的认识。只有在意识水平上,高级的心理过程才得以发生。而这使人们具有灵活

的、适宜的、反应的潜能,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四)睡眠与梦2 睡眠时并非完全失去意识,睡眠是意识的一种形式。睡眠分成四个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阶段。第一阶段: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个阶段个体处于浅睡眠阶段,身体放松,呼吸缓慢,但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这一阶段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频率更低的波,偶尔出现“睡眠锭”脑电波,即一种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个体很难被唤醒。这一阶段大约20分钟。 第三阶段:脑电波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3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的脑电波。 身体继续放松,血压、心跳、体温下降。该阶段约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大都数的脑电波开始呈现为3波。这个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身体各项指标都变 慢,梦呓、梦游、尿床等大多发生在这个阶段。个体在此阶段很难被唤醒。 第三、四阶段通常被叫做慢波睡眠(SWS )。几乎所有人的睡眠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否则, 就预示着身体或心理功能的失调。 快速动眼睡眠:3波消失,高频率,底波幅的脑电波出现。身体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松软,呼吸急促,血压不规则。睡眠者的眼球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栩栩 如生的梦境。 第一次快速动眼睡眠一般持续5至10分钟,大约90分钟后,会出现第二次快速动眼睡眠, 持续时间通常长于第一次。在这种周期性的循环中,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分钟,每晚会重 复几次。随着黎明的接近,第三和第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最后一次快速动眼随眠长达 1小时。 二、注意概述

第四章认知过程

第四章:认知过程 一、导入:美丽心灵介绍1928年出生,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30岁的时候得精神分裂。 大多数患者在年富力强的青年时期起病,以25岁左右为最多,也有不少在15~40岁之间的少年和壮年时间起病,大多起病缓慢,少数呈急性或亚急性。包括基因(遗传)、化学平衡失调、怀孕和分娩期间的并发症。精神分裂症在同一家族中多发,近亲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比没有近亲患者的更容易发病。 1、思维障碍也称联想过程障碍,较轻病状时为思维散漫,病者讲话或写文章时,每句话文法结构尚通顺,但上下句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连贯性,因而整段讲话或文章使人无法理解其中心内容。病状严重时加重思维破裂,不仅句与句之间无联系,每个语句也不完整,好象语词的杂拌或语句的堆积,紊乱得支离破碎,好象一个文盲的人乱按打字机所打出来的文章。 有的可表现为思维中断,与人谈话时突然停顿片刻,再接下讲时己转变了话题。此外还有思维涌现,即脑子内不由自主地冒出一连串毫无联系语句,有如泉水一般涌出,病者想压也压不住。 2.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之一。病者在安静时表现冷淡,对周围事物无兴趣,不关心,与亲人疏远,告知重大事件时无动于衷,喜欢一人独坐房中,甚至连吃饭也不与亲人一起吃。有时会出现兴奋激动或焦虑抑郁等反应,但大多与周围环境无联系而是受幻觉妄想所支配,有时其情感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为亲人开追悼会的时候他却站在一旁自笑。其情感也常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如笑嘻嘻的叙述她的悲惨遭遇。 二、介绍认知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脑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形式,认知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心理过程。分自我认知过程和客观事物的认知。 一、感觉 ㈠感觉的概念及意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对光波、声波、气味、物体表面的光滑与粗糙的反映而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只有通过感觉,人们才能获得外界的各种信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如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在通过感觉获得的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类加工信息的过程,就是从感觉开始的。 首先,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人们获得了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以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以及自身的状态。其次,感觉是保持信息平衡,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任何信息过载或信息不足都会破坏这些平衡,给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加拿大心理学家赫布等

意识与注意练习题

三、意识和注意 一、填空题 1.注意的品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人们对事物注意时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梦多发生在() A.过渡期 B.轻睡期 C.沉睡期 D.快速眼动睡眠期 2.双耳分听实验多被研究者应用在()研究中 A.注意起伏 B.注意转移 C.选择性注意 D.非选择性注意 3.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们的()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 4.注意的初级生理机制是() A.大脑皮层功能 B.特异通路 C.朝向反射 D.边缘系统 5. 一般在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之后,仅相隔2?3秒就发出起跑信号,是为避免运动员成绩受()的影响。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动摇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注意的衰减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布罗德班特 B特瑞斯曼 C.诺尔曼 D约翰斯顿 7.()能够很好地解释在某些情况下人为什么对一些刺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现象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 C 认知资源理论 D多阶段选择理论 8.人们对自己的名字之类的刺激比较敏感,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这种现象可用()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后期选择理论 C.衰减理论 D.认知理论 9.人在每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这一特点指的是注意的()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目的性 D.能动性 10.“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始不能成”,这说明了() A.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B.注意分配的规律 C.人不能同时干两件事情 D.动机定律 11.人们每天晚上大约经历()次快波睡眠阶段,且每次快波睡眠时间逐渐()。 A.7?9次,增加 B.7?9次,减少 C.4?6次,增加 D.4?6次,减少 12.注意的转移与人的神经活动的()特性有关 A.强度 B.兴奋性 C.灵活性 D.平衡性 13. 由多依奇(Deutsch)提出,认为早期的信息加工是没有选择性的,信息都可得到识别,信息是否被注意,是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做出反应选择的注意选择理论是()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后期选择理论 D.多阶段选择理论 14.可以很好地解释人们同时可以做好几件事情的注意理论是()

4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记忆联结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学生凭借记忆,才能获得知识与技能,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演员凭借记忆,才能准许准备地表达各种情感、语言和动作,完成各精彩的艺术表演,离开了记忆个体就什么也学生。他们的行为就只能由本能来决定。同时,只有先学习记忆无从谈起。这里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第一节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1、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信息加工的观点将记忆看作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看图P136)。 3、这些经验包括: ?感知过的事物 ?思考过的问题 ?体验过的情绪 ?经历的情景 ?从事过的活动 ?问题解决的中间结果 4、当这些都已成往事,我们默然回首,往事如昨粒粒在目,时而潸然泪下,时而不禁喜笑颜开。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 (一)编码——识记、信息输入 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记忆过程首先将外界输入的信息主动地进编码。使其成为人脑可以接受的形式,即形成客观物理刺激的心理表征。认知心理学认为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能记住。

学生阅读、做习题、做实验都有编码的过程。 ?表象表征 ?听觉表征 ?语义表征 计算机存储编码 图书馆图书分类 影响识记忆效果的因素: (1)编码的层次; (2)多种编码方式相结合; (3)与人们的需要、兴趣联系程度; (4)与情绪体验的联系程度; (5)注意的集中程度。 (二)保持(储存) 经编码的信息在头脑中保存的过程。 量的变化:遗忘 质的变化:简时、详细、夸张 (三)提取 被保存的信息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的过程。 两种形式:回忆和再认 对遗忘的新认积:再学习节省 三、记忆类型 (一)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1、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是对事实和事件的记忆。这些关于事实和事件的知识是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如“我国古代四大著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只角。” 2、程序性记忆的内容是程序性知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这类记忆需要长期练习才能获得。如关于游泳运动技能的记忆、运用牛顿第一动定律解答力学题目的心智技能的记忆、运用“助动词”使用规则。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1.(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 .注意 B .记忆 C.表象 D .想象 2 .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 A ?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稳定 B .注意的起伏D .注意的转移 3.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 ?随意注意 B ?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 ?持续性注意 4.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 ) 来解 释。 A .过滤器理论 B .衰减器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 D.双加工理论 5.研究者通常用(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 ?双耳分听实验 B .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 D ?速度实验 6.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A ?随意注意 B .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朝向反射 7.梦通常出现在( )。 A ?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 B. 出现"睡眠锭"波的阶段 C. 深度睡眠阶段 D. 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8. 下面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B.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人催眠状态 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 D.催眠已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等行业 9. 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 释。 A .过滤器理论B. 衰减器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 D. 认知资源理论 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A .注意不集中B. 意志努力的结果 C.刺激的意义性 D. 注意的动摇 11.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 )有关。 A .注意的选择性B. 注意的稳定性 C.背景的绝对强度 D.对象的绝对强度 12.一个熟练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 .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13.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 ) A .脑干网状结构B. 边缘系统 C.选择过滤器 D. 朝向反射 单选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 意识和注意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意识和注意 第四章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一)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指人所持有的反映现实的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反映,也就是说意识是人的心理,是人自觉的,有目的高级心理部分。 无意识:是个体未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等。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例如,早晨起床后,一个人在选择穿哪一件衣服时,是受意识支配的,而穿衣服的动作本身通常是自动化的,不受意识的控制。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由思想、幻想、梦等构成。综上,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以下几种: 1.无意识行为: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例如,在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其他的问题,或与别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 2.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情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3.盲视:由于脑损伤引起的无意识觉察。

(二)意识的分类 意识从无意识到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它还存在着一般性的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三)意识的功能 意识具有能动性,它不仅被动地觉察和感知信息,而且对个体的身心起着调节的作用。意识以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纷繁世界的意义。其一,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其二,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其三,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做佳判断和行为。意识也是一种能力,它使人们在经验基础上,开展高级的心理过程。 (四)睡眠与梦(意识的特殊状态) 1. 睡眠 睡眠是一种与觉醒对立的意识状态。当一个人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其大脑的生理活动会发生复杂的变化。 在清醒状态下脑电波是高频低幅(14~30Hz)的波,安静时变为波(8-13Hz),在睡眠过程中脑电波从高频低幅向低频高幅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混合的,脑电波的频率和振幅都比较低的浅度睡眠阶段,持续10分钟; (2)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短暂爆发的高频高幅的脑电波),持续20分钟; (3)第三阶段:出现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持续40分钟; (4)第四阶段:大多数脑电波呈现为波时,即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前半夜长后半夜短。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笔记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A)09-4 04-4 A.感觉和知觉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D.记忆和想像 名词解释 感觉知觉 简答题 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08-4 第二节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学前期儿童的感知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B )05-7 A.2个阶段B.3个阶段C.4个阶段D.5个阶段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02-4 (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第三节视觉的发展 幼儿期对颜色辨别力的发展,主要依靠( C )11-7 A.生活经验和成熟 B.成熟和教育 C.生活经验和教育 D.选择和生活经验 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 A )结合起来。04-7 A.名称 B.明度 C.色调 D.保和度 不仅注意到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这一般是在儿童( D )12-7 A.2岁时 B.3岁时 C.4岁时 D.5岁时 名词解释: 视觉敏度弱视 简答题: 1、用简单感测方法来发现儿童的视力缺陷:——P83 2、影响幼儿视力的因素——P84 第五节触觉、痛觉和动觉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13-7 A.儿童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手的触觉进行的 B.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很高 C.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要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D.婴儿没有距离知觉 儿童痛觉发展的规律及帮助幼儿减轻疼痛的方法有哪些?09-7 答:儿童痛觉发展的规律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表现在痛觉感受性越来越提高。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很低,婴幼儿年龄越大,对痛刺激的感受越敏感。 减轻疼痛的方法有:

四川理工学院 心理学教案 第三章 注意和意识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7学时) 一、章节名称及学时分配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注意和意识的概念 2、了解注意的种类(理解三级记忆系统) 3、理解注意的品质 4、学会把注意的规律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四、教学重、难点:注意的种类和品质 五、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六、教学组织与设计 1、注意与心理过程相比而言,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教学中,拟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让他们理解这一点; 2、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区别是本章的重点,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平时学习中的疑惑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主动质疑,主动解惑; 3、注意利用学生的前科学知识,创造问题情景,纠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形成准确的知识体系。 七、教学内容: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1学时)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定义 注意(attention)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它既不同于意识,也不同于对某一事物反映的感知、思维等认知过程。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方向。所以,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

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如学生在听课时,他的心理活动不是指向教室里的一切事物,而是把教师的讲述从许多事物中挑选出来,并且比较长久地把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度。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缩小;指向的范围广泛而不集中时,则整个强度就降低。人在注意高度集中时,除了对目标事物之外,对自己周围的其他事物就都会变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听课时不仅是指离开一切与听课无关的事物,而且也是对与听课活动无关的甚至有碍的活动的抑制,这样,对教师的讲课就得到鲜明而清晰的映像。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因为心理过程是对特定客观现实进行反映的过程。注意本身并不反映事物及其属性,它没有独立的对象。通常心理学家把注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当人在注意什么时,它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当中,成为这些过程的一种共同的特性而与这些过程分不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注意都不能离开心理过程而单独起作用。平时我们常说“请注意黑板”“请注意我下面的问题”,这并不是说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可以离开认识过程,实际上只是说“请注意看黑板”“请注意听我下面的问题”,只是在口语中把“看”字和“听”字省略掉了。 二、注意的功能 注意的基本特性决定了注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的一些主要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一)选择功能 注意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种种刺激中有选择地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自身需要的,并且和当前活动有关的刺激。由于注意的作用,外界刺激进入感知、动作和记忆的范围便大大缩小了,其中一些强的、重要的或新的刺激占着优势,另一些弱的、无关的或非常熟悉的刺激则受到抑制。注意的选择功能使人有可能将有关信息检索出来,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当前活动。 (二)保持功能 注意的保持功能表现在心理活动在时间上的延续。注意的保持功能使人从外界获取的感知信息或从记忆中提取的信息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意识中,从而实现对这些信息的深加工,使有用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为人利用有用信息完成当前活动提供保障。没有注意的保持功能,所有信息在意识中转瞬即失,人的任何智力操作都没有办法完成。 (三)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对于提高人的活动效率至关重要,只有在注意的状态下,人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和活动进行监督。在注意状态下,人可以发现和纠正活动中的错误,提高活动的准确性和速度。同时,当活动的条件或人的需要发生变化时,可以适时分配注意和转移注意,使人能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注意使人实现对活动全程的监督,适时调节,从而顺利地完成活动。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人处于注意状态时,会产生系列生理反应,如心脏、血管、呼吸、内分泌腺分泌量、皮肤电反应、瞳孔大小以及脑电的变化等。这些反应可以作为注意的生理指标。不仅如此,从行为上还可以观察到机体的各种定向反应。人在集中注意时,行为上的变化主要包括:(一)适应性的动作 人在注意状态时,常伴有一些适应性的行为。如人在注意听一个声音时,耳朵就会转向声源的方向,所谓"侧耳倾听";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就会把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所谓"举目凝视";当沉浸于思考或想象时,就会出现眼睛朝着某一方向“呆视”着,好象看着远

【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 幼儿的注意

第四章幼儿的注意 一、选择题 1.幼儿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2.5~6岁幼儿能参加较复杂的集体游戏和活动,说明幼儿注意的()。[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 A.稳定性较好 B.分配能力较强 C.范围较大 D.选择性较强 3.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 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D.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 4.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 A.1岁以前 B.1~3岁 C.3~4岁半 D.4岁半~6岁 5.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幼儿注意的( )较差。[浙江省2007年10月、2007年4月真题]

A.稳定性 B.广度 C.分配能力 D.范围 6.下列关于婴儿注意选择的偏好描述中正确的是(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 A.偏好分散刺激多于集中刺激 B.偏好直线多于曲线 C.偏好规则模式多于不规则模式 D.偏好复杂的刺激 7.3-6岁儿童占优势地位的注意是(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内部注意 8.儿童最早能够辨别的图形是(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 A.圆形 B.正方形 C.三角形 D.长方形 9.三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10.婴儿注意人脸主要是注视脸的(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 A.中央 B.边缘 C.上部 D.下部 11.“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 ) A.指向性 B.集中性 C.清晰性 D.鲜明性 12.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13.关于幼儿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 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定向性注意实质上是一种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

第四章_认知学习理论_第二节_托尔曼学习理论

第二节托尔曼学习理论 了解托尔曼的生平及认知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 掌握认知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和主要实验 了解新托尔曼学派 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是寻求认知过程和行为过程相统一的第一人。他受行为主义和格式塔理论的双重影响,提出符号-完形学习理论,属认知行为主义理论。其最著名的是白鼠走迷宫的实验。 通过一系列实验,托尔曼认为应强调行为的整体性,注重行动(act)而不是纯行为主义所关注的动作(movement)。个体的学习行为是有目的的,不是单纯地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形成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地图”,并非学习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因此,他将行为主义S-R公式改为S-O-R,其中。代表有机体(organism)的内部变化,亦即中介变量,它虽不是引起行为的基本原因,却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称为“行为决定因素”,包括目的和认知的因素、能力因素和行为顺应因素(Tolman,1932)。 此外,他还认为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白鼠在走迷宫时根据对情景的感知,在头脑里有一种预期指导其行动,预期的证实就是一种所谓的内在强化。可以说托尔曼用动物实验的方式探讨了认知学习问题,被许多人称为认知心理学的鼻祖。 一、托尔曼的生平 爱德华·托尔曼(Edward C.Tolman,1886~1959)于1886年4月14日出生在美国麻省纽顿的一个贵格会教徒的家庭。191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电子化学学土学位,然后从那里去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并于1912年和1915年获心理学硕土学位和哲学博土学位。同年,他开始在美国西北大学任讲师。但3年后他被免职了,名义上说他缺乏教学能力,实际上则是由于他在当时战争期间持贵格教的绥靖主义态度。 1918年他受聘于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校,任心理学教授。他的学术生涯主要是在那里度过的。1950年,他由于拒绝麦加锡泡制的忠诚宣誓而被解聘。在这之后,他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在这期间,托尔曼作为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Liberties Union)的一名成员,为促进学术自由而作了不少努力。这种努力的结果之一,是他于1953年重新回到贝克莱分校任教,恢复原职,一年后退休。 托尔曼在193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3年在第14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当选为两主席之一。195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51年还被耶鲁大学授予理学博士学位,以奖励他“勇敢捍卫自由的精神”。托尔曼的著作有:《动物与人的目的性行为(Purposive Behavior in Animals and Men)》(1932)、《战争的驱力(Drives toward War)》(1942)和《心理学论文集(Collected Papers ln Psychology)》(1951)。托尔曼有时也受到学术界人士的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 1、意识的含义,意识一种心理过程和属性,是人们在清醒 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观事物和与自己和其他个别事 物相区分。 2、意识的分类,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将意识分成不 同的层次,包括无意识,意识和注意,还有异常的意识。 3、意识的功能,意识对人类生存有着重大意义,从进化的 角度看,意识能够让人有更大的生存机会,意识对外界 刺激物的认识建立在最佳选择和最佳决策的基础上,让 人能够把握事物的信息以服从时间和空间的行为。 意识的作用有三个重要的方式,1,限制人的注意,减少外界信息的刺激量;2,利用人们的知觉组织经验把握客观事物的信息;3,利用人的记忆知识对客观信息作出行为和判断。 意识是一种能力,能使人有选择性的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客观信息,只有在意识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进行高级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人意识的选择性,灵活性和稳定性,人们才能够生存。 4、睡眠和梦;人们将睡眠分成四个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 第一睡眠阶段,出现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处以

这一阶段是浅睡眠状态,身体放松,呼吸缓慢,但容易被外界惊醒,这个阶段一般持续10分钟左右; 第二睡眠阶段;出现频率更低的脑电波,偶尔出现睡眠锭,是一种波幅较大,频率较大的脑电波,身体进一步放松,呼吸减慢。体温和血压等下降,个体很难被唤醒,这个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左右。 第三睡眠阶段;出现频率低,波幅大的脑电波,出现&波,有时出现睡眠锭,这个阶段大约持续40分钟左右。 第四个睡眠阶段;大多数的脑电波的&波,这一阶段处以深度睡眠,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变慢,出现梦吃,梦魇尿床等现象。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波消失,出现频率高,波幅低的脑电波,身体如在清醒状态下或在惊醒的状态下,身体放松,呼吸急促,血压不稳,并伴随有栩栩如生的梦境。第一个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大概持续5到10分钟,最长可持续1个小时,但临近清晨,第三、四阶段会消失。 二、注意 1、注意的含义,注意是一种伴随状态,不是单独的心理过 程,注意是指一是对活动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作用;注意的基本作用就是对信息的选择。 3、注意的分类; 1,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是指没有明确目的,不

意识和注意练习题

1.(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2.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转移 3.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持续性注意 4.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 (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 D.双加工理论 5.研究者通常用 (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耳分听实验研究选择性注意 B.警戒作业 " 持续性注意 C.双作业操作实验分配刑主义 D.速度实验

6.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朝向反射 7.梦通常出现在 (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 B.出现 "睡眠锭"波的阶段 C.深度睡眠阶段 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8.下面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 B.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人催眠状态 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 D.催眠巳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等行业 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 A.注意不集中 B.意志努力的结果 C.刺激的意义性 D.注意的动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