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维护正义教案

我们维护正义教案

我们维护正义教案
我们维护正义教案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一、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承担社会责任”部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清楚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内涵,并能进行正确区分。让学生明白正义的制度是公平的支持和保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认知能力,了解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感悟正义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正义的理解:它的含义、表现及作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正义的追求,努力做一个正义之人。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①通过交谈、观察或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如:对于正义的认识,对于当前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的评论。

②了解我国相关政策、制度的内容、背景及作用,收集一些体现正义制度的具体案例。 学生:①收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

②查找我国体现正义的制度。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人物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

走进正义

远离非正义 正义的制度

正义的行为 正义的制度 公平

社会发展

保证 推动

投影:“以正义感动中国”的日本著名律师尾山宏照片

描述:这个如今连睫毛都花白的老人,作为中国战争受害者的代理律师,从1963年起参与了四十年来所有的对日诉讼案件:历时32年的“教科书诉讼案”、“731人体试验案”、“南京大屠杀”、“遗弃化学武器及炮弹案”……以他统领的“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无偿代理这些诉讼,并自行垫付一切费用,还多次自掏腰包将中国受害者接到日本出庭。他的行为遭到了国内右翼势力的恐吓,却赢得了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板书:走进正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生动的人物事例导入新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在感动之中自然而然地引起对正义的共鸣,为新课的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埋下伏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活动激趣

设计“联想无极限”活动。

设问:看到正义,你会想到什么词语?为什么?

教师板书经典词语。

设计意图: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而且在气氛上与新课导入形成鲜明对比,一张一弛,有利于教学开展。

案例分析

出示任长霞事迹材料(见附录)。

设问:①在她身上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②结合任长霞,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正义的?

设计意图: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深化对正义的认识,使原本抽象的概念生动鲜活起来。

小组交流

按照课前准备,各小组汇报交流事先收集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正义行为的特点、非正义行为的特点。

总结: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板书:正义的行为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知识在生生互动中得以落实。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拓展延伸

“教你几招”:中学生如何增强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见附录)

板书:远离非正义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教学回归生活,指导实践。

问题研讨

正义不仅体现在思想、行为上,更多的还体现在制度上。

介绍我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见附录)

讨论思考:这项制度的实施有哪些作用?(从低保居民、其他居民、整个社会等角度)小结:由此可见,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

板书:正义的制度

设计意图:正义体现在制度上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这样从点到面、从特殊到一般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知识的落实。

案例分析

学生阅读课文P110“老金得到法律援助”的案例。

思考:①老金的工友为什么要帮助他?这种帮助起了什么作用?

②究竟是谁帮助老金一家渡过了难关?这体现了什么精神?

基于学生的兴趣,教师适当介绍法律援助制度的相关知识。(见附录)

设计意图:以案说理的教学方法能够避免空洞的说教,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针对性及实效性。

交流拓展

按课前预习进行学生活动:

①介绍一些体观正义的制度。②讨论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制度?

小结: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并在学生活动中让教材知识的“有限性”得以延伸。

质疑探究

出示材料1:张俊的父亲是个老板,收入很高。一天,他对张俊说:“不是说多劳多得吗?为什么收入越多扣的税也越多?我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交给国家,凭什么啊?”

出示材料2:国家从4月1日起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对游艇、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等高档消费品征收消费税,提高大排量汽车的税率,相对减少小排量车的税收负担,同时对已具有大众消费特征的护肤护发品停止征收消费税。

思考:①国家为什么要规定“收入越多扣的税也越多”?为什么要对高档消费品征收消费税?②制定这些政策体现了什么追求?

小结: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体现多收多交税,以及消费税的调整,体现了国家通过税收杠杆来调节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公平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而正义则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人社会成员。

设计意图:在质疑中澄清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在探究中理解正义与公平的关系,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真正受益无穷的东西。

内容延伸

正义的制度是公平的支持和保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不可否认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为了个人私利,无视政策法规,严重破坏社会正常秩序。

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正确处理利和义的关系?老师小结。

设计意图:处理好利和义的关系有着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这一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为下一节课“维护正义”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

【附录】

①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

任长霞,40岁,汉族,中共党员,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她自1983年加入公安队伍,作预审工作13年,在郑州公安系统、市政法战线及省预审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均夺取过第一名,协助破获了大案要案1072起,追捕犯罪嫌疑人950人。1998年被任命为郑州市局技侦支队长后,她多次深入虎穴,化装侦察,亲自抓获了中原第一盗窃高档轿车主犯,先后打掉了7个涉黑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70多名,被誉为警界女神警。2001年,她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决了十多年来的控申积案,共查结控申案件230多起。她带领全局民警共破获各种刑事案件287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00余人,有力地维护了登封社会治安和稳定的政治大局。

2001年5月3日,大冶镇西施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3名矿工遇难。年仅11岁的刘春玉的父亲也未能幸免。而此前,刘春玉的母亲已患病去世。看到刘春玉孤零零伏在父亲尸体上痛哭的情景,前来处理事故的任长霞心碎了。她为小春玉买来衣服并为她穿上,

资助她上学,小春玉在感谢信里亲切地称任长霞为“任妈妈”。为使失学孩子重新走进学堂,2002年,任长霞向登封民警发出倡议,在全局开展“百名民警救助百名贫困学生”活动。截至目前,登封已有126名贫困学生得到救助。

2003年11月,白坪一盗牛团伙被打掉,群众给任长霞写了一封信:“任局长,给您写信的时候.屋里坐了好多人,大家都想说几句知心话。路过咱白坪,您进家来坐坐,烤烤火,喝杯热茶,乡亲们心里想着您哪!”躺在床上,一遍遍读着来信,任长霞的眼睛模糊了。

2003年4月10日上午,登封市嵩山广场唢呐高奏,鞭炮齐鸣,群众要在这里为任长霞立“功德碑”,碑的正面镌刻着“有为而威邪恶畏,为民得民万民颂”。任长霞闻讯赶到广场,向前来立碑的群众“求情”,她说,我只尽了我应该尽的责任,功劳应归于全体民警,碑不能立。后来群众要求把碑立在公安局门口,任长霞看拗不过,就让群众把碑立在公安局后院东侧不显眼的地方。石碑刚立好,送走立碑群众,任长霞就命令把碑拆掉。群众发现后动情地说:“任局长虽把石碑拆掉了,可她拆不掉立在人民心中的口碑。”

长年在外的任长霞,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2002年6月25日,14岁的儿子考完试,只身一人从郑州骑自行车到登封找她,车子碰到路边的石头上,车摔坏了,胳膊、腿也被擦伤。任长霞得知后将儿子接回来,一把搂住儿子。心里一阵酸楚,她欠儿子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哪有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但为了所挚爱的事业,只有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头顶这枚国徽,我无怨无悔。”任长霞说。

2004年4月14日晚8时40分,在侦破“1·30”案件中途经郑少高速公路发生车祸,因受重伤随即被送往郑州市中心医院抢救,经过4个小时紧急抢救,终因伤势过重,不幸因公殉职。

40岁正是人生最壮美的季节。然而,她却猝然倒在了为之奋斗不息的公安事业上。她以自己的忠诚、才干和辉煌业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女杰、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20多项荣誉称号,以自己的毕生心血忠实地履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神圣职责。

②什么是正义

《礼记·中庸》称:“义者,宜也。”所谓义就是适宜、应当、应该的意思。《墨子·天志下》中说:“义者,正也。”可见义就是应该做的事,坚持正确的道路和原则。因此,人们又把义称为正义。义的这一规定,决定了义的广泛性和包容性。仁、礼、忠、信、孝等均被看成是义所包容的内涵。人们常常“仁义”、“礼义”、“忠义”、“信义”、“孝义”并称,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正义,原指事物之间的一种平衡的关系或秩序。根据古希腊人的观念,每件事物都有它的规定地位和职责,一旦有事物突破它的界限,就会有一种超人类的法则来惩罚这种侵犯,恢复侵犯者所破坏的那种永恒的秩序。这种永恒的秩序就是正义。现在,人们用正义来表示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想目标和价值准则,它所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合理的、平衡的关系。

阿圭那认为,正义是“一种习惯,依据这种习惯,一个人以永恒不变的意愿使每个人获得其应有的东西”。

穆勒说:“人公认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东西为公道;也公认每个人得到他不应得的福利或遭受他不应得的祸害为不公道。”

③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正确的是非观念,不仅要求青少年能够明辨是非,而且要求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对待是非有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权利,尤其是公民的言论、出版、

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项权利被人们通俗地称为“六大自由”,这些自由是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但是,享有这些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

那么,我们中学生如何增强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呢?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地分辨大是大非。

(2)遇事要善于冷静观察,周密思考,科学分析,正确判断,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本质。

(3)要在实践行动中增长见识,锻炼和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错误的惟一标准。

(4)学会科学比较的方法。真、善、美是与假、丑、恶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有科学的比较才会有正确的鉴别。我们只有在比较中,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才难认清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本质区别.从而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又称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是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中收入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人口而制定的一种社会救济标准。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煤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为了使每个居民不至于在生活困难时处于无助的困境-这个标准的制定应当相当于或略高于最低生活需求标准,再加上社会发展状况和物价等因素,各地制定的低保标准的依据主要包括:1.维持居民的最低生活需求所需要的物品的种类和数量;2.生活必需品所需要费用;3.市场综合物价指数,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指数;4.居民的平均收入和消费水平;5.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收入状况;6.其他社会保障标准。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原则上只升不降,并在需要提高时重新核定。

⑤法律援助在中国

为了让全社会了解和支持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按照党中央、同务院关于“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突出问题”的要求,动员和鼓励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法律援助事业,解决网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难的问题,由司法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综治力、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承办的“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法律援助在中国”大型公益活动于2003年8月-12月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此次活动得到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40多家相关单位和新闻媒体足此次活动的支持单位。

为了保障社会贫困者能够不受经济困难所制约,享有与普通公民同等的法律权利,保障司法公正和司法人权,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1994年初,司法部正式提出探索建立和实施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法律援助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据2003年报道,在近6年中全国共解答法律援助咨询约641万余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约80万余件,有近97万人通过法律援助,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国务院2003年7月21日颁布,9月l日正式实施的法律援助条例,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从制度创立进入到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它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法律援助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自觉维护正义

【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承担社会责任”部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懂得正义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正义感;了解正义感的具体要求。

②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习惯;培养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和见义巧为的践行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来自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义感的定义、表现及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选择、创设恰当的情景,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补充。

学生:收集维护正义的榜样人物事例。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讲述《信用记录不良,高材生求职屡屡碰壁》(见附录)

设问:①博士生求职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②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小结:正义和正义制度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板书:撙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设计意图:选择适当的情景导入,既能在新课伊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自然地切入教学主题,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重要性,比单纯的教师说教受有效得多。

实例分析

我们追求正义,但却无法杜绝社会上非正义现象的存在。当面对非正义行为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先一起来看看马丁神父的选择。

投影:马丁神父的忏悔诗(见附录)

学生活动:①集体朗读。②讨论思考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小结:从马丁神父身上我们看到对非正义行为选择消极的态度无疑会助长其气焰,最终

损害的将不仅是某一人的利益。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纠正思想上的认识误区:纵容非正义行为最终将危害整个社会,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活动体验

出示材料:小王上学途中,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小偷在偷乘客的钱包,是出面制止还是置之不理,小王陷入了左右两难的困境……

实话实说:你是小王,会做如何选择?为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能更好地了解学生面对非正义行为时的思想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以下教学。

人生AB剧:

A.小王眼睁睁地看着小偷为所欲为,事后得知被偷的乘客急需这笔钱给孩子治病,而且还发现自己口袋里的学费也不翼而飞,真是追悔莫及。

B.小王大喝一声“住于”,勇敢地制止了小偷的行为,事后却遭到了小偷的报复。(具体情节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设问:如此看来,两种方法都不可取,那么有没有两全之策?请大家利用自己的智慧为小王出谋划策。

小结:面对非正义行为时,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义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板书:见义巧为,智勇双全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纵容非正义行为是错误的,但有勇无谋的“英雄”也极为不妥,由此得出见义巧为的“智斗”才是最合理的。

这样设计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指导生活实际,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榜样学习

①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中,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正义两字,如海瑞为了与邪恶作斗争敢于骂皇帝;渔人救伍子胥渡江不留名不要财……你还知道哪些?

②“我和正义的一次亲密接触”: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

设计意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身边同龄人的榜样更能激励大家。

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激发学生的社会正义感,积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这也是本课的最终落脚点。

结束语

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结尾用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永远努力做一个正直的人。”请记住,一个正直的人才真正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板书:做有正义感的人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共鸣,达到教学实效。

【教学反思】

【附录】

①信用记录不良,高材生求职屡屡碰壁

不久前,从一家国外发行的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在德国的外国留学生,学业成绩很优秀,动手能力也很强,拿到博_卜学位后,自认为可以理所当然地留住德国工作,没有任何问题。可他在求职中遇到了很多预想不到的麻烦。他四处求职,拜访过许多著名的大公司,没想到均遭到拒绝,对方也没有对他说出任何拒聘的理由。他想:既然大公司进不去,到个小公司暂且先过渡一下,以后有机会再选择另一个公司,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决心下了以后,他选择了一家小的计算机公司去求职,仍然遭到了这家小公司很有礼貌的拒绝。高材生这时忍无可忍,不由得火冒三丈,拍案而起:“我是个堂堂的博士生,为什么大公司不要,你们小公司也不要?今天,你们非说出其中的理由来不可。”小公司老板很祥气地给他递过一杯水,然后让他看电脑里关于他的信用记录。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当知道求职频频遭到拒绝的原因时,他感到很惊讶,只因为自己乘坐公交车时曾经有过3次逃票的记录。他更加气愤——因为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区区小事,就小题火做,把一个高材生拒之门外。可讲究诚信的德国人却不这么看待这个问题,在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出的几率只有万分之三,也就是说你逃1万次票才有可能被抓住3次。而这位高材生居然被抓住了3次,这在严谨的德国人看来,是绝对不可饶恕的。在德国等发达国家,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信用记录。如果有借债不还、考试作弊、触犯法律、乘车逃票、交通肇事等个人信用问题,都无一遗漏地记录在案,在全国每一个计算机终端上,都可以查到。用人的政府机构和公司在招聘人才时,首先要看应聘者的个人信用记录,如果信用记录

不好,你的学历再高,本领再大,也实行“一票否决”,没有任何协商的余地。知道这一切后,那位博士后悔不已,他为自己的3次逃票付出了极其沉痛的代价。

信用记录是一个人为人处世,证明个人道德状况的凭证,也是人们进入社会不可缺少的通行证。因此,德国人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很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得自己有一个好的信用记录。因为德国人知道,信用记录事关一个人的生存,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个好的信用记录,你的能耐再大,也会寸步难行,处处碰壁,难以找到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

②马丁神父的忏悔录

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镌刻着一位德国新教牧师留下的发人深省的短诗。他曾是纳粹的受害者,也是对非正义保持沉默的受害者。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迫杀犹太人,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③正直是做人的根本

古代有个成语“刚正不阿”(或“刚直不阿”)就是赞扬正直的人的;民间所说的“人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也是赞扬正直的。我国人民历来崇敬那些具有正直品格的人,屈原、司马迁、包拯、林则徐、闻一多、李公朴等,都在人们心日中留下了难忘的光辉形象,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历史上这样的敝事不胜枚举。

我国是一个崇尚正义、推崇正直的国家。正直历来为人们称道和赞誉。“他是一个正直的人”,是对一个人品格很高的评价。正直的品德是做人的根本,永远不会过时。如果有人认为正直已经不那么时髦、没有那么必要,喜欢往里面搀些杂质,到头来受害最大的还是他自己。

④维护正义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是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文天祥的故事刚学们都很熟悉。他的这首《正气歌》(《过伶仃洋》)之所以千古流传,广为传颂,就是因为中国人历来崇尚公平正义、褒扬正直品德。他的一生是坚强对敌斗争的一生,在外敌面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民族正气和浩然正气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这是明朝于谦所做诗篇《石灰吟》中的名言。意思是:深山中的石头经过了千锤百炼、烈火焚烧而粉碎,变为洁白的石灰。于谦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要留下一身正气,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的气概。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读到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歌时,我们无不热血沸腾,油然而生一种向往真理、追求正义的激情。维护正义是每一个公民所应具备的内在道德修养和应尽的义务。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颂扬正直斗士的一首诗《明志》。诗中所描写的青松,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重压,永远高耸、挺拔,正是正直人品的生动写照。陈毅同志一生襟怀坦荡,坚持正义,公正无私,直至晚年还与祸国殃民的林彪和“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是具有高尚正直品德的楷模。

⑤名言格言

我们可以设想一种公开的正义观,正是它构成了一个组织良好的人类联合体的基本条件。——罗尔斯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正直是做人的正轨。——雨果

我们维护正义教案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一、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承担社会责任”部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清楚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内涵,并能进行正确区分。让学生明白正义的制度是公平的支持和保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认知能力,了解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感悟正义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正义的理解:它的含义、表现及作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正义的追求,努力做一个正义之人。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①通过交谈、观察或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如:对于正义的认识,对于当前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的评论。 ②了解我国相关政策、制度的内容、背景及作用,收集一些体现正义制度的具体案例。 学生:①收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 ②查找我国体现正义的制度。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人物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 走进正义 远离非正义 正义的制度 正义的行为 正义的制度 公平 社会发展 保证 推动

投影:“以正义感动中国”的日本著名律师尾山宏照片 描述:这个如今连睫毛都花白的老人,作为中国战争受害者的代理律师,从1963年起参与了四十年来所有的对日诉讼案件:历时32年的“教科书诉讼案”、“731人体试验案”、“南京大屠杀”、“遗弃化学武器及炮弹案”……以他统领的“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无偿代理这些诉讼,并自行垫付一切费用,还多次自掏腰包将中国受害者接到日本出庭。他的行为遭到了国内右翼势力的恐吓,却赢得了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板书:走进正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生动的人物事例导入新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在感动之中自然而然地引起对正义的共鸣,为新课的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埋下伏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活动激趣 设计“联想无极限”活动。 设问:看到正义,你会想到什么词语?为什么? 教师板书经典词语。 设计意图: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而且在气氛上与新课导入形成鲜明对比,一张一弛,有利于教学开展。 案例分析 出示任长霞事迹材料(见附录)。 设问:①在她身上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②结合任长霞,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正义的? 设计意图: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深化对正义的认识,使原本抽象的概念生动鲜活起来。 小组交流 按照课前准备,各小组汇报交流事先收集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正义行为的特点、非正义行为的特点。 总结: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板书:正义的行为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知识在生生互动中得以落实。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拓展延伸

信息技术 - 第八册计算机教育学习学案及教案(全册)-四年级

信息技术-第八册计算机教案(全册) -四年级 教学计划 一、教学大纲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删除、还原方法;认识常用的图片文件格式;掌握用AcDSee软件浏览图片的操作方法;认识电子邮箱的作用;学会申请电子邮箱;学会收发电子邮件;认识电子邮件的格式;掌握在“outlookExpress”软件中设置电子邮件帐号的操作;学会用“outlookExpress”发送电子邮件;掌握在邮件中插入附件的操作方法;学会绘制简单的图形;掌握自选图形格式的设置;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会在表格中输入文字;掌握在表格中插入和删除行列的方法;会简单修饰表格的方法;了解分栏的方法;了解打印预览的功能;学习制作贺年片。 二、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本学期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收发电子邮件;学习用woRD制作表格;页面设置和制作贺卡。 1、文件的删除; 2、图片的浏览; 3、申请电子邮箱; 4、收发电子邮件; 5、学做邮票; 6、制作课程表; 7、表格的修改; 8、页面设置; 9、学做贺卡。 三、对本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的功能及简单操作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也已经学会用woRD处理文字的简单操作,对网络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如何上网;最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兴趣浓厚,对于进一步的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进度 略 第一课文件的删除

教学目标: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删除和还原方法 教学重点: 文件和文件夹的删除和还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删除文件 1、删除硬盘中的文件 如删除“画1”这个文件的方法是: 选定“画1”这个文件, 单击工具栏中的删除按钮, 弹出“确认删除文件”对话框; 单击“是”。 2、删除软盘上的文件 如删除软盘上图像文件“房子”的方法是: 将软盘插入软盘驱动器中,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双击软驱图标,打开软盘窗口;右击需要删除的文件“房子”,再单击菜单中的“删除”命令; 在弹出的“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中单击“是”。 二、回收站的操作 1、还原文件

最新部编本《找春天》优质课教案 (1)公开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找春天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随机板书:春天。 随着乐曲,师生回顾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2、揭示课题:找春天。 师: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就和这几个新朋友一起去找春天。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要求注音) 羞遮掩躲探嫩符触鹊杜鹃 2、出示句子,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A、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B、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C、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D、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E、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读通句子,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三、朗读课文,感悟积累 师:春天真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们赶快和这几个小朋友一起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吧! 1、学生读课文,结合图,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全班交流,读通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同位听。 3、指名读喜欢的句子,相机指导朗读,感悟积累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读读演演: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读懂这一句,理解“害羞” (2)4—7自然段 A、指名读句子,相机出示填空题: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那是春天的眼睛吧?(),那是春天的音符吧?(),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B、师: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吗?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不是春天的眼睛呢?再读四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感受语言的准确,想象的丰富。) 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口语训练:

八年级政治: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教案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 政治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政治教案 / 初中政治 / 八年级政治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政治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 第一框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做有正义感的人的情感。 2、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明确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⑵了解正义与非正义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正义的区别与联系。 ⑶具有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认知能力,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等方法,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验生活,学会判断是否正义行为并汲取榜样的力量,从而自觉追求正义。

教学重点: 对正义全面的认识(含义、表现及作用)。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活动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器具: 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 1、导入新课: 投影:撒贝宁与《今日说法》。即用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引入课题。 思考: 你喜欢这个节目吗?为什么? 教学目的: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围绕以下问题,自读课本p108—111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必修)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 找春天 》 第1套(省一等奖)优质课(公共课 教学设计)

《找春天》教学设计 姓名:刘艳红 教材简介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丰满、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的美文。读着读着,我们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读儿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本课秉承着“读写并重,言意兼得”的思路进行设计:“读写并重”是指要一如既往地注重学生朗读和写字、写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感受意境美、语言美;“言意兼得”是指教学中紧扣文本语言,在想象、朗读、补白、欣赏中体会语言的意境,领会其中的情与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丰富多彩,同同时在说写训练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寻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学生)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

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2、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揭题:是的,春天来了!她已经悄悄来到我们的身边,谁能说说早春有什么特点吗?让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块儿去“找春天”吧!(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课题——找春天) 二、检查预习提出学习要求: 1、认真读课文,注意读懂字音,读通课文。 2、读读记记生字,再试着画画词语。 三、多种形式读1.自读《找春天》。 2.个别读:我来寻找我们班的朗读者,有请同学们来朗读。师评价:(1)声音好听,像小鸟一样。(2)一个错误都没有,太棒了!(3)好,我喜欢。(4)好极了 (5)还有这样的音符啊,真好听。3.齐读最后一段。 4、师生一起拼读一下生字。 5、老师把拼音去掉,我找同学读一读。 6、这些字跑到了向日葵的头上了,看看同学们谁抢答的快?四、分析课文 1、去找春天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了?生:冲、脱、奔、去

信息技术基础的学案6.1.2

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 6.1 信息集成(上机实践) 一、学习目标 1.通过信息集成实践更好的理解信息集成的过程的含义,体验信息集成四个阶段 2.了解常见的信息集成工具的分类及代表性的信息集成工具的工作环境 3.掌握网站制作的过程,并能熟练使用FrontPage2000进行网页制作 4.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感情交流习惯 二、知识要点 FrontPage软件知识介绍:FrontPage是Microsoft公司制作的,很受欢迎的网页制作工具。 1.“FrontPage2000”界面主要有“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视图工具栏”、“编辑区”、“状态栏”等组成。 2. FrontPage2000 中的“编辑区”是我们制作网页的舞台。在这里,网页以三种状态显示: (1)普通视图——显示网页的编辑状态,可以设置文本、插入表格和图像、插入各种网页元素。(2)HTML视图——显示自动生成的HTML语句,此时可以用HTML语言来编辑和修改网页(3)预览视图——模拟显示编辑完的网页,供编写者查看。 3.“菜单栏”——“查看”命令——“视图栏” 视图栏提供了浏览、组织或编辑网页的几种方式: (1)“网页”视图提供编辑网页的方式 (2)“文件夹”视图提供显示和组织站点中文件和文件夹的功能 (3)“报表”视图提供了统计和分析站点中文件和超链接的功能 (4)“导航”视图显示站点中的导航结构,即网页间的链接情况 (5)“超链接”视图显示了各个网页的超链接情况 (6)“任务”视图列出站点中要完成的任务 三、网站制作知识介绍 1.网站也叫做站点,是网页等一组网络资源的集合,我们把制作的所有素材和网页集合成一个网 站,便于维护和管理。新建站点:文件——新建一个站点——只有一个网页的站点 2.利用表格布局网页:表格在网页中有定位和设置网页布局的作用,利用表格可将各块内容分类 列出,使网页清晰美观、富有条理。用表格布局时,表格边框粗细应设置为0。菜单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找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

《找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找春天》是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春天里,感受美好的春光,发现春天的特点,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课件。 3.歌曲《春天在哪里》。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师生共唱)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迎接她的到来吧! (让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语。) 2.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 3.板书课题,齐读。(板书: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几遍。 2.检查生字情况。

(1)课文中的这些生字你都能喊出他的名字吗?咱们来试试好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归类识记生字。 A.做动作记生字:脱、寻、遮、掩、探、解、触 B.换部件记生字:袄、姑、嫩、杜、鹃 C.编字谜记生字:羞(歪尾巴羊骑着丑) D.找朋友记生字:符 (2)这些生字去掉拼音还会读吗?游戏、开火车 3.指导学生书写:寻姑娘 三、走进文本,寻找春天 过渡语:同学们,刚刚咱们扫除了阅读的障碍,下面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1.分段式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谁想读。 2.以读代讲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指导朗读,抓住“脱掉、冲出、奔向”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体会春天“害羞”的特点。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用这样的词语真好,让我们看到了害羞的春天。谁还会说这样的词语? 4、读4---7自然段。 (1)练习朗读。自由读、师生读、男女生对读。 (2)有什么发现? (3)仿照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训练。 ____________,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__吧? (4)小结:春天来了!几个爱观察的孩子找哇找哇,它们找到春天。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5.学习第8自然段 (1)朗读: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春天来了,孩子们找到了,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吧。谁想读?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教学设计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教学设计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明确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⑵了解正义与非正义的含义。 ⑶了解公平与正义的区别与联系。 ⑷明确做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目标。 2、水平目标 ⑴理解正义要求处于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⑵自觉维护正义,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培养正义感。 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勇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框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1.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学习、升华的过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水平。所以,教师应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协助学生实行自主的道德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力求做到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让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协助、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2.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八年级教学内容要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来安排相关教学内容。这个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也逐渐增强,但受年龄的限制,是非观点还处于学习和培养阶段;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更多的是享受家人及社会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很少知道回报,付出;即使知道什么是正义,也不知道如何维护正义,做一个正义的人。所以,教学应适合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内容。 二、对应课标内容 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正义的内涵及表现;了解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正义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正义的含义、表现、作用及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二)水平目标 能比较全面地概括什么是正义,了解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辨别是非的水平;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及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社会正义感,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正义全面的理解(含义、表现及作用)。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新知探究 名言名句——法律与正义素材 新人教版

名言名句---法律与正义 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衷──所谓最好,就是干了坏事而不受罚,所谓最坏,就是受了罪而没法报复。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第46页。 极端的不正义就是窃国者的暴政,把别人的东西,不论是神圣的还是普通人的,崐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肆无忌惮地巧取豪夺。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第24页。 如果正义遭人诽谤,而我一息尚存有口能辩,却袖手旁观不上来帮助,这对我崐来说,恐怕是一种罪恶,是奇耻。看起来,我挺身而保卫正义才是上策。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第57页。 在我看来,失手杀人其罪尚小,混淆美丑、善恶、正义与不正义,欺世惑众,崐其罪大矣。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第179页。 法律必然是根据政体(宪法)制订的;既然如此,那么符合于正宗政体所制订崐的法律就一定合乎正义,而符合于变态或乖戾的政体所制订的法律就不合正义。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47页。 人们所制定的法律不是正义的便是非正义的。如果法律是合乎正义的,它们就崐从作为其根源的永恒法汲取了使人内心感到满意的力量; ...... 法律也可以由于两种缘故而成为非正义的。首先,当它们由于违反我们刚确定的标准而与人类幸福不利时,或者是关于它们的目标,例如一个统治者所制定的法律成为臣民的沉重负担,无补于公共利益,而是旨在助长他自己的贫婪和虚荣。或者是关于它们的制订者;如果一个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竟然超过他受权的范围。或者,最后是关于它们的形式;如果所规定的负担即使与公共福利有关,却在全社会分配得很不平均,这种法律与暴力无异,而与合法性并无共同之处; [意]《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120-121页。 按照这个意义来说,只要正义能够导使人们致力于公共幸福,一切德行都可以归入正义的范围。 [意]《阿奎那政治著作选》第139页。

教科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小学】部编本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关键字】小学 部编本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本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2、《找春天》 教材简介 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看着画面背诵,不但背下语言,还“背”下画面,“背”下丰富的情感。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难点:2、3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布置学生课前在校园或其他地方寻找春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春天是什么样子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春天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了解预习情况 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在预习中你都解决了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带本课词语的句子。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我们触到了它。她在柳枝上荡秋千。 ◆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 ①学生自由读。②指名读句子。(一个学生读一句,读完把生词读两遍。在读的过

程中正音) (2)出示生词。(采取各种形式读) (3)出示生字。(采取各种形式读,并扩词【结合课后找找说说】,引导学生说记字的方法。) 三、答疑、点拨。《找春天》优秀教学设计 (一)自读质疑 师:来,看一看我们的学习要求。(出示:1、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能从课文中知道些什么?2、认真思考,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 1、生自读。 2、小组交流收获。 3、指名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板书或打在屏幕上。) ◆ 问题预设:1、为什么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2、为什么要仔细地找啊找?3、(有关比喻句的可能学生会不明白)4、为什么小朋友们是冲出家门…… (二)答疑 1、学习1、2自然段 自读,从中能体会到什么?(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到孩子们的兴奋,从而理解“冲”“奔”) 2、交流一下课前寻找春天的情况。(指名交流)【分析:刚入春不久的春天是不太容易发现的,根据学生的交流入手理解为什么说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为什么害羞?为什么要仔细地找……】 3、他们找到春天了吗?都找到了什么? (1)自读课文找出有关段落。(反复读4——7自然段,体会句子的优美从而理解句子。) (2)试背。 4、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1)自读,找出表动作的词语,指导朗读体会句子的写法。) (2)仿照最后一自然段写句子。 四、达成 通过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指名交流)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让我们课后继续寻找春天。 五、课后布置:背诵课文。 板书: 找春天 留心观察 高兴:冲出走向 害羞:仔细找

信息技术基础的学案3.1

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 第一节信息加工概述 制作人:马庆辉 学习目标: 1.了解信息加工的基本知识; 2.理解手工加工信息和计算机信息加工方式的异同; 3.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的特征。 知识要点: 一、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1.信息加工的概念: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 研究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原始信息)成为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 2.信息加工的目的:发掘信息的价值、方便用户使用。 3.为什么要对收集到的信息(原始信息)进行加工呢? 信息加工是信息利用的基础,也是信息成为有用资源的重要条件:(1)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假信息、伪信息,只有通过认真的筛选和判别,才能避免真假混杂; (2)我们收集来的信息是一种初始的、零乱的、孤立的信息,只有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排序,才能有效的使用; (3)通过信息的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信息,使信息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4.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1)记录信息; (2)加工信息; (3)发布信息; (4)存储信息。 5.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 (1)人工加工的方式 特点:所需工具较少,方法灵活,使用方便。 不足:有时不但繁琐、容易出错,而且费时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2)计算机加工方式 二、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类型 1、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1)根据信息类型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软件或者自编程序; (2)信息录入; (3)信息加工; (4)信息输出; (5)信息存储。 2、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 利用计算机加工信息有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信息的编程加工); 第二种是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 第三种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加工。 自我评价: 1.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2.计算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 3.利用计算机加工信息有三种形态:第一种, 第二种,第三种。 4.信息加工的目的:。 5.信息加工有以下几个环节:A. 加工信息、B.记录信息、C. 存储信息、D. 发布信息; 请你分析以下资料,指出各工作流程分别属于信息加工的哪一个环节。 2006年9月28日下午,我校举行了校教职工男女混合4*400接力赛,参加小组有:高一年级组、高二年级组、高三年级组。裁判员将各小组的比赛成绩记录于规定的参赛项目成绩记录表中,这是信息加工的_____环节;然后裁判员再对这些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排序等工作,排出名次,这又是信息加工的_____环节;裁判员将这比赛的结果抄了一份送到广播员处,广播员播出成绩,这属于信息加工的_____环节;另将各参赛小组比赛成绩的原材料整理成册送到体卫处存根,这又属于信息加工的_____环节。 6、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分析和研究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 7、比较人工方式和计算机加工方式的异同。

八年级政治上册《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中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自觉维护正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中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自觉维护正义》(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做有正义感的人》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中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的第二部分《自觉维护正义》中的第二目。 学生在八年级下册前三个单元已经学习了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涵,对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第四单元重在树立学生公平意识、培养学生正义感。也就是说本单元内容是对前几单元内容的自然提升,使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良好的素质,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觉维护公平和正义,履行自己的义务。因此,这节课不但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而且对巩固和提升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成果也非常重要,更是本册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正义感的具体内容,明确社会发展需要有正义感的人,掌握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要求。 2、能力目标:分清生活中的正义与非正义行为,能够依据正义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社会正义感,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的意识,自觉维护社会正义。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要求(即怎么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难点:1.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要求(即怎么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2.激发学生的正义感,自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设置依据:现在多数中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观念,不清楚如何践行社会正义。有必要明确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按正义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因为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所以难度比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引导和点拨,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反映和表现。 二、说教法 1.案例导入法。通过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引起学生思考和共鸣,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情景教学法。创设生活情景,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分析、激励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小组讨论法。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4.体验教学法法。利用角色扮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思维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我们维护正义测试题及答案

我们维护正义测试题及答案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同步测控 1.无业人员张某到一居民家行窃时,被户主抓获。为教训小偷,户主和邻居将张某捆绑并殴打。户主和邻居的行为属于() A.正义的行为,不负任何责任 B.是犯罪行为,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C.违法行为,侵犯了张某的人身权利 D.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行为,值得提倡解析:此题考查如何对待非正义的行为,法律制裁一切非正义的行为。户主及邻居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当然也是非正义的行为,所以A、D两项是不正确的,但他们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不是犯罪。答案:C 2.李某由于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被交警发现罚款200元。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交警对李某罚款的行为是非正义的,因为李某的行为没有对别人造成危害 B.交警对李某罚款的行为是正义的,因为李某的行为违反了《交通法》 C.李某不戴头盔是不对,罚款200元就有点过分了 D.这个交警与李某有仇解析:该题结合生活实际,主要考查对正义和制度的关系。“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罚款200元,扣两分”是新《交通法》规定的制度,制度一旦制定,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故而??A、C、D三??项是不对的。答案:B 3.2010年5月30日,泉州市区12路公交车乘务员因提醒乘客注意扒手,遭到5名扒手殴打致伤,当时公交车挤满了乘客,却无一人伸手相助。乘客的行为是() A.人们保护自己应有的做法 B.懦夫、自私的表现,应受到谴责 C.维护自己利益的表现 D.正常反应,无可指责解析:该题结合生活实际,重点考查是否具有正义感。冷漠、对坏人坏事无动于衷,只会助长坏人的嚣张气焰,不利于正义社会的形成,最终也会使自己的利益遭受侵犯。答案:B 4.在查处厦门特大走私案的过程中,办案部门先后收到群众来信1 200多封,举报电话700多个,接待群众来访160多人次,为查处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这表明()①人民群众痛恨腐败②维护正义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③公民依法行使揭发检举权具有重要的作用④揭发检举是公民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这是一道组合题,在选择时,应注意筛选,选取正确的组合。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故选D 项。答案:D 5.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秉公执法、除暴安良的事迹在

《找春天》公开课教案

《找春天》公开课教案 找春天 教学要求 1.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并注意说出春天的特点。 2.抓住春天的特点,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清楚。 3.说话时要大胆,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语句要完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小朋友,前边我们学习了古诗《春晓》,又开展了找春天的活动,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请用完整 句回答问题)板书:公园、田野、我们身边…… 二、说春天。 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喜欢?(请几个学生简单说) 网站简介 既然大家都说春天很美,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说 说春天好吗? 这次说话有三个要求,请大家看着电脑跟老师读一读,然后 请大家在说的时候记住按要求完成,比一比这节课谁最好。 春天是新年的开始,所以古今中外的人都赞美过春天,你们 知道哪些词语是描写春天的吗?(学生说几个,教师板书一些) 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词语和句子,帮助大家说好话。请

大家看电脑,自己快速记几个,待会儿说话时用上一些你喜 欢的。(学生看电脑,边读边记) 现在你们看完了,就让我们比一比谁说的春天美,好吗?春 天来了,我们去公园看到了什么?(用一句或几句说说,要 按要求说。) 大家刚才说得真好,看看电脑里老师还帮你提供了些什么? (学生看电脑,观察公园景色,然后同桌互说。) 春天来了,我们在田野看到了什么?(用一两句话说说,教 师随时纠正。)说完后,再次看电脑,让学生互说。最后指 名说。 春天来了,在我们身边,你们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教师给学生看一两张画面,让学生准备说话。)学生开始说话,教师随时指导。 在春天里,你除了刚才说的和电脑上看的以外,你还看到了 哪些变化吗?(蝴蝶、青蛙、蝌蚪……)小朋友,你们把春 天说得真好,那谁能给我们刚才说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看 谁说的题目最好?(教师板书题目) 三、指名说话。小朋友,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说的春天的 景色最多、最美,但要按要求说,好吗?(再看一看电脑上 的要求,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从中选择自己想说 的春天的某一地方,按顺序说出特点。)学生开始准备,教 师巡视指导。

八年级政治: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教案(示范文本)

初中政治标准教材 八年级政治: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教案(示范文本) Studying politics can make us understand ourselves earlier and have more goals to strive for.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八年级政治: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教案 (示范文本)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 第一框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做有正义感的人的情感。 2、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明确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⑵了解正义与非正义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正义的区别与联系。 ⑶具有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认知能力,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等方法,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验生活,学会判断是否正义行为并汲取榜样的力量,从而自觉追求正义。 教学重点: 对正义全面的认识(含义、表现及作用)。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活动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器具: 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 1、导入新课: 投影:撒贝宁与《今日说法》。即用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引入课

题。 思考: 你喜欢这个节目吗?为什么? 教学目的: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围绕以下问题,自读课本p108—111内容: (1)做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什么是正义的行为、非正义的行为? (3)正义的要求是什么? (4)理解制度的正义性。 (5)为什么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协进学习】 1、投影:任长霞与李真的对比照片。 教学过程:(1)教师简要介绍案例。 (2)学生对两人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目的:通过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对邪恶的愤

信息技术基础的学案7.1

7.1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制作人:马庆辉 审核人:高峰 【学习目标】 1.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理解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及其重要意义 2. 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信息进行分类 3.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思想 【知识框架】 管理对象: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设备、资金等) 管理内容: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控制、加工、协调 管理目的:有效的满足社会的各种信息需求 管理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最佳配置 二、信息资源管理过程 各种信息资源管理活动都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从具体需要出发,对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方法分类、组织和存储,继而提供方便的信息服务,与此同时还要不断进行更新与维护。 图书馆的工作流程,一般可以分为:采-分-编-藏-用-剔等几个阶段: 1.采,就是采购。 2.分,就是分类 3.编,就是编目。 4.藏,就是图书的上架管理。 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过程 信息资源的分类组织 信息资源管理中的标准化思想和意义 信 息 资源 管理 概述 【知识要点】 一、 概念介绍 信息资源: 狭义来说,把信息资源等同于知识、资料和消息,即只指信息内容,指导信息本身或信息的集合。广义来说,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本章所述的“信息资源”,指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积累的有具体载体存储的信息,包括文本、图象、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印刷品、计算机文件、光盘产品、或者仅仅是其中的包含有相对完整内容的某个片段而已,也可以是数据库中特定结构的广义数据。 信息资源管理(IRM ):一方面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文献、知识和信息管理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则是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这个背景下所发展起来的信息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