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师教材电子版—三级技能-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咨询师教材电子版—三级技能-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咨询师教材电子版—三级技能-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咨询师教材电子版—三级技能-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一、学习目标

学会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求助者进行第一次接触。

二、工作程序

(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表现出咨询人员应有的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既不可板面孔、又不可喜笑颜开)。与来访者会谈时,保持正常社交距离(1.5米左右),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按我们的民族习俗,会谈时不可直视对方的眼睛,可扫视对方的眼神或表情。

(二)礼貌地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

1.接待来访者,态度应当平和、诚恳。

2.见面时使用礼貌语言,如“请进!”,“请坐!”,“非常欢迎您前来咨询,谢谢您的信任。”

“我很愿意向您提供心理学帮助。”

“如果您同意的话,请您填写这张表格。”(登记表或简单问卷表等)

(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间接询问如:“我很希望知道,我在哪方面能向您提供帮助。”

“您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我们的帮助。”

直接逼间如:“您有什么问题,说吧!”

“您找我们有什么事,说吧!”

“怎么啦?有什么问题,说吧!”

“出什么事啦,说吧!”

(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向求助者说明是否能向求助者提供帮助。

(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求助者的隐私和秘密可能就是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求助者只有认为自已所说的一切都能得到保密的承诺时,才能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向咨询师倾诉,从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在向求助者表明可以对他提供心理学帮助之后,应立即简要地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确保求助者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而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应当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协助”二字表明,咨询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另外还要说明,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次两次的交谈就能解决的,有时会有迂回曲折甚至反复,也有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完美地解决的。为此,求助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七)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

例如求助者有权选择心理咨询师以及确认他的执业资格,有权知道收费标准,有权中止咨询。

求助者有义务如实向咨询师说明情况,提供与自己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信息;要按共同商定的时间表进行工作,如有更改要事先通知;要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不试图与咨询师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

关系,按规定缴费。

(八)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三、相关知识

(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人员与求助者之间,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后来的咨询效果有重要影响,而咨询人员在初诊接待时留给求助者的第一印象,对确立咨询关系又起关键作用。如果咨询人员在初诊时留给求助者的第一印象不良,咨询者在收集资料时就会遇到困难。因为求助者绝不情愿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一位他不信任的人敞开。关于社会交往中形成第一印象的知识,请参阅第二章“社会心理学”中有关部分。

(二)心理咨询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不仅涉及咨询内容,同样也涉及心理诊断。在心理诊断中,咨询人员收集到的所有有关求助者的资料,包括个人生活,思想状况。个人成长过程、个人恋爱、婚姻、交友、工作等情况,均在保密之列,咨询人员未经求助者同意,绝不可将这些个人资料泄露给别人。另外,对求助者的心理测量结果和诊断也属保密范围之内,都要受职业道德中保密原则的制约。

(三)危机的处理

在咨询过程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向身或他人的情况,必须立即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心理咨询师在接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做虚假的陈述或报告。

(四)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

心理问题的归类有几种方法,下面介绍一种,即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供参考(见表1)。

表1 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

该表格应铭记心中,因为在摄入性会谈时,不能当着求助者的面做记录、录音,所有摄入信息,都要在会谈后追忆,只有头脑中事先有了框架和条理,才不致漏掉信息。

四、注意事项

(一)避免紧张情绪

刚刚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加之对求助者一无所知,初诊接待时难免有紧张情绪产生。紧张情绪可以扰乱思路和破坏工作程序,所以要切实避免。为了能将紧张情绪降至最低点,在接诊之前,可按初诊接待的操作步骤进行练习,直到熟练自如为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增加见习时间。

(二)语言表达

语速把握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每句话必须使求助者听清楚,必要时,可将提问或

解释性语句重复一遍,直到求助者表示听清楚并完全理解为止。谈话中若使用专业木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木语的内涵和外延。

(三)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对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特别是对心理测量资料的保富原则,要反复向求助者说明,承诺咨询人员的责任,并说明一旦由咨询人员泄密,求助者有诉诸法律的权利。

(四)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的功能都是有限的,咨询人员不可为了获取求助者的信任而随意夸大它们的功能,心理咨询工作受范围限制,咨询者不能在咨询范围以外向求助者提供帮助和作任何承诺。

(五)咨询时的仪态

不许吸烟,不许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如玩弄铅笔、轻敲桌面、抖动身体等等)。接待来访者之前,绝对不许饮酒或服用兴奋、镇静等药物。交谈中不能东张西望,应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或发问。

第二单元摄入性会谈

一、学习目标

学会确定摄入性会谈法的目标、会谈内容与范围。

二、工作程序

(一)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有以下几个: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比如,“我的孩子学习没兴趣,学习成绩不好”。“夫妻之间感情有了裂痕,不知怎么办”等。求助者提出上述问题,咨询人员可以就事论事地将其确定为摄入性会谈的目标。与求助者交谈中,可以围绕这些问题收集有关资料。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如:观察到来访者情绪低落,情绪焦虑不安。求助者在初诊接待中对某个问题欲言又止,等等。

假如,求助者初诊时情绪低落并对心理咨询人员谈:“其实,我找到你们,要谈的问题也没什么了不起,只是有时觉得生活没意思。”

这些话很重要,虽然他并没有谈出任何实质内容,但依据求助者的情绪状态和含混的表达,求助者可能有自己未意识到的深层心理问题,此时应从了解求助者一般生活状况入手,进行摄入性会谈,把探索深层心理问题作为工作的目标。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如MMPI的测评结果中抑郁分很高,这时就要把摸清引发抑郁情绪的原因定为会谈目标,去了解与此相关的各类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5.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

会谈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如:求助者说:“我的孩子学习上不去,他父亲也不管,为这事我经常与他吵,可是不管用,不知该怎么办?”这一会谈目标(关于管理孩子)中,最少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孩子学习状况到底如何,二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如何。为此,应当迅速将这两个问题区分开,进而搞清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孩子自身学习不好,引发父母在教育态度上不一致,还是夫妻之间吵吵闹闹,家庭不和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影响了学习。弄清其中的关系,把问题分清前后、主次,再依次提问,进行摄入性会谈。

(二)确定提问方式

根据会谈目的和你想收集的资料内容来确定提问方式。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但是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半开放式提问(或称为限制性开放式提问)。如:“除了在孩子管理方面,你们夫妻之间还有什么矛盾?”为了

弄清孩子学习不好与夫妻吵架这两者的关系,可使用这类半开放式提问。有时为了确证某种现象是否存在也可用封闭式提问。如:为确定是否有家庭暴力,可用封闭式提问:“你丈夫打孩子吗?”

总之,到底用哪种提问方式,是依据会谈目标、收集资料的性质和内容来确定的。

(三)倾听

确定了提问方式并提出问题后,要耐心倾听求助者叙述。

倾听,不是不动脑筋地随便听听,而是全神贯注地,倾心地听。在听的过程中,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的话,不能插入自己对会谈内容的评价(摄入性会谈规定不能在交谈中加入咨询人员评论)。倾听,不单是听,还要注意思考,要及时而迅速地判断求助者的谈话是否合乎常理,是否合逻辑。另外,在听的过程中要及时地把握“关键点”。比如,求助者主诉:“我感觉活得累,没意思,因为领导总说我工作粗心,心不在焉。有一次批评我,我上了七层楼想跳下去……”

领寻批评就跳楼,这种事罕见,被领导批评几句就跳楼自杀,这不大合逻辑。她所以悲观厌世,背后定然另有隐情,为此,引导求助者谈出真情,就是问题的关键,又如,求助者说:“下岗后,回家没事可做,心里空空的……”问:“做家务活、铺床叠被、打扫卫生等等不是事吗?”答:“没什么可做的,家里没有床,多少年了都睡沙发……”45岁的妇女,长年睡沙发,不合常理。肯定还有其他关键点隐藏着,或许,隐藏着的东西才是她生活乏味的关键点,倾听,最重要的是听出这些关键点在哪里。

(四)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会谈必须是在心理咨询师的控制下进行。也就是说,会谈的方向、所涉及的问题及会谈时间,都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另外,控制会谈的内容,对保证心理咨询的效果十分重要,假如把会谈搞得漫无边际,求助者很快就会因为无所收获而厌烦,

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很多,而且可以随机应变。最常用的方法是“释义”,所谓“释义”,就是征得求助者同意后,把求助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使求助者感到很自然,会感到心理咨询师的问题提得合理。比如,求助者说:“一想起睡觉,就紧张,怕自己失眠。越怕睡不着就越不能入睡。”如果心理咨询师很想了解求助者最初失眠的原因,于是,便可以接住求助者的话茬说:“越急就越不能人睡,这是情绪对睡眠的干扰作用,心理学认为,任何失眠都是情绪性的,都是情绪干扰的结果,毫无例外。但不知您最初不能入睡时是什么情绪干扰,你愿意谈一谈吗?”再一个方法就是中断,所谓中断就是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硬行迫使他停止会谈,这时,可以请他抽支烟,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或者建议他换一个地方再继续谈等等。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建议暂时停止会谈,下次再来。为控制会谈的方向,也可以使用情感的反射作用,即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在初次会谈时尽量不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往往会引起求助者的情绪紊乱,一时难以控制。这种方法在治疗中较多使用,但也得慎用。当心理咨询师有经验而且足够机敏时,他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导,即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比如,当你想了解求助者的一般社交关系而她本人却喋喋不休地埋怨自己的丈夫时,你可以把夫妻关系引申为人际关系的一种,而后再对社会上一般人事关系的冷漠发一下感叹,一方面表示对她的同情,另一方面把她的思想引向更远的地方,随后再提出同事关系和朋友关系的问题,进而使她谈谈她的朋友们对她的态度,这样引导比直接发问要自然一些。

(五)对会谈内容归类(会谈之后必须对问题进行归类)

具体操作:在咨询交谈中,一般情况下,不能做笔录,更不能录音和录像,除非得到求助者同意。

所以,摄入性会谈中涉及的问题和求助者提供的信息大部分靠咨询人员的临场记忆,以及在会谈结束和求助者离开后,依靠回忆写成文字材料,这种操作难度较大,为了不失信息,在交谈中,只可以按以下项目做极简单笔录:

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经受的挫折或不良行为等)。

2.现实生活状况。

3.婚姻状况。

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

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六)结束会谈(结束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

“我可以负责他说,依据我们的道德和相关法律,今天我们的全部会谈,会绝对保密,请您放心。”如果会谈还要继续,应征求求助者的意见:

“今天暂时谈到这里,在今天的交谈中,我基本上对您提出的问题有所了解,但要我马上做出最后确切判断,还有一定困难。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无法继续(约定的会谈时间段已结束),如果您愿意的话,我建议我们再谈一次,您觉得如何?”

如果已做出诊断,而且没有时间讨论矫治方案,应以如下话语表达结束咨询:

“今天我们的讨论,已经有了初步结论,对这个结论您是否能同意,希望您回去后再认真想想,是否还有需要补充说明的,我也再想想,是否还有什么不妥之处,我们就按今大的诊断回去考虑一下矫治方案,您觉得如何?”

如果经摄入性会谈后,发现求助者有其他疾病(躯体或精神疾病)应向求助者说明:“就您谈的情况看,恐怕您应该先到某某科做个检查,我将会根据某某科的检查,再来考虑您目前状况是否有心理问题的因素存在。”(若发现有可能是精神疾病,可建议精神科会诊)

结束语:“谢谢您的来访和对我们的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希望再联系,谢谢!”

三、相关知识

会谈法简介

会谈法是心理咨询人员掌握的心理学方法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就把这种方法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交谈”。特别在初诊接待时,心理咨询人员都要采用这种方法获得临床信息以及建立与求助者之间的“帮助关系”。

由于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别人谈话,所以就会觉得会谈法是一件极简单的事情。然而,实际上,熟练的会谈技术在临床上是最难掌握也是最难做好的事情。有人把这种技术称为“伟大的艺术”,意思是说,虽然人人都有会谈的能力们并非能谈得成功,这正像每个人都可以画图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杰出的作品一样。说它是一种艺术,另一层意思是说,每个人由于修养不同,所以在会谈过程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个人风格和特征。

从以上的情况看来,会谈法确实是一种技术。为使人们便于理解和掌握它,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

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会谈技术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善于听要比说更重要。耐心细致地听求助者叙述向己的苦闷,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和鼓励,只有很诚恳地全神贯注地去听,求助者才有兴趣讲述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事实上,每个前来咨询的人,情绪上都有些问题,正是某些特殊的困扰才促使他走进医院的门诊或心理学家的办公室。他们的生活挫折或恐惧情绪使他们无法处理某些问题,这样,他们很想找人谈谈并获得帮助,但又担心别人是否尊重自己,是否愿意接受自己的想法;另有一些被强迫前来的人,如罪犯,妄想狂等,则往往怒气冲冲,感到受了羞辱;儿童则充满对环境的不适应,怕见陌生人,根本拒绝进入诊室,等等。这样,作为心理咨询师,对他们不能表露出漠不关心和不尊重,更不能表现出急躁和愤怒表情,要耐心地去听求助者谈出来的任何事情。如果心理咨询师为了取得有用的信息,而不断地打断求助者的会谈,那么,求助者就会觉得被动和不安。开始接触时,心理咨询师的自我介绍和谈一点与求助者无关的事是必要的,这可以缓和气氛,但是,一旦开始进入会谈,心理咨询师就只能用热情友好地倾听将会谈维持下去。咨询师要让求助者自由地谈论问题,

而且随时都表现出对求助者谈的问题感兴趣,而且在注意听,能听懂。只有这种听的行为,才是打开求助者内心世界的钥匙。

2.态度

心理咨询师在与求助者会谈时,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这就好像我们看日落。罗杰斯曾经说过:“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桔黄色,也不会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地望着而已。”

非评判性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求助者无所顾忌,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在你面前。

心理咨询师的态度,从表情到语言都要注意,在为收集资料而进行的会谈过程中,有些话是不能讲的,如:“你的做法是荒唐的”,“这件事不符合原则”等等,这种评判性的结论,有时在心理治疗中也不能随意给出,所以在初期会谈中更不能使用。一旦说出这样的话,会谈气氛会立刻改变。

如果会谈的气氛迫使心理咨询师非表明态度不可,不表明态度会谈就无法进行时,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是中性的,可以说:“你所谈的情况,从心理学角度完全可以理解”或“我十分理解你的情况(或心情)”等等。“理解”是态度中最中性化的和非评判性的,它可以使求助者得到知己,但并非是支持者或反对者。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只说明对他的行为或情绪发生的规律或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而对其社会效应和其他后果仍是一种保留态度。所以,这种表态既不破坏会谈气氛,又对后来的帮助指导留有余地。

3.区别

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十分重要。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首先要做程度上的区别。由于人在对待生活事件时受情绪的干扰,所以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有时并不完全一致。有时,患者谈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或一种想法,在强烈程度上可能有夸张成分,而在他的行为中未必表现得那么强烈。区分情绪(或想法)与行为,对决定咨询措施是重要的。更主要的是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特别对神经症求助者,由于他们有一种无意识的病因否认倾向,所以不能完全按求助者谈的内容对症状归因。比如有些求助者说自己工作太紧张常常失眠,但我们却不能简单地把失眠原因归结为工作紧张,因为一切失眠都是情绪性失眠,所以必须继续深入了解干扰求助者的情绪障碍。另外,有些求助者有意回避症状的真实原因与他们谈出来的原因与症状没有必然联系,这时,必须进行鉴别。

对诊断和咨询起关键作用的问题,必须让求助者说得十分具体,因为把关键问题具体化,是区别问题真、假、轻、重的关键,也是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步骤。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对无关紧要的问题必须忽略,不可深究。

4.会谈法的种类

由于临床心理学的服务项目和工作阶段有很多,所以,为了不同目的而进行会谈的种类也很多。从大的方面看,它可分为收集资料的摄入性会谈,即通过会谈了解病史,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等;鉴别性会谈法,即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治疗性会谈,即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这类会谈往往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除了要注意会谈法的原则,还要遵循心理治疗的原则;最后一类会谈是咨询性会谈,这类会谈涉及的往往不是病人而是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等等。除上述四大类会谈法之外,还有一种应急性或叫做危机性会谈,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当求助者发生意外时,如遭到强奸、想自杀、突然遭受精神创伤的时候,心理咨询师用会谈法给予帮助的情况,都列入这一类会谈。

最常使用的“摄入法”是病史采集法。通过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会谈,将能获得求助者个人的背景材料、咨询目的和对咨询的期望等等。无论采用哪种临床心理学的理论,在临床操作中都必须采集客观的背景材料。所以,即便是比较重视现有状况的罗杰斯“求助者中心论”,也经常采用病史采集性会谈。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病史和个人资料,人们经常选用桑德伯格制定的一个

提纲。下面是这个提纲的主要内容:

(1)身份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婚姻、住址、出生日及地点、宗教信仰、教育、文化水平和文化背景。

(2)来就诊的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

(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居住条件、活动场所、日常活动内容、近几个月以来生活发生变动的种类和次数、最近的变化。

(4)对家庭的看法: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对其他主要成员的看法、对自己在家庭中所起作用的描述。

(5)早年回忆:对能记清的最早发生的事情以及周围情节的回忆。

(6)出生和成长:包括会走路和会说话的时间、与其他多数儿童相比较曾出现过什么问题、对早期经验的态度。

(7)健康及身体状况:包括儿童时期和以后发生的疾病和伤残、近期服用的咨询师指定的药、近期服用的不是咨询师指定的药、吸烟与饮酒的情况、与他人比较身体状况、饮食与锻炼的习惯。

(8)教育及培训:特别感兴趣的科目以及所获得的成绩、校外学习情况、感到困难的科目、值得自己骄做的科目、其他文化上的问题。

(9)工作记录:对工作的态度,是否改变过职业,理由如何。

(10)娱乐(包括感兴趣和使你愉快的事),如工作、阅读等、自我描述是否准确。

(11)性欲的发展:第一次意识到性问题、各种性活动、对自己近期性生活的看法。

(12)婚姻及家庭资料:家庭中发生的重要事件与原因、家庭的现状与过去的比较、道德和文化因素。

(13)社会基础:交际网和社交的兴趣所在、与自己交谈次数最多的人,能给予各种帮助的人,互相影响的程度、对他们的责任感以及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

(14)自我描述:包括长处或优点、短处或弱点、想像力、创造性、价值观、理想。

(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生活中曾有过什么变化和你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如何,对它们的回忆(以一件事为例)和评价。

(16)对未来的看法:愿意看到明年发生什么事情,在五年至十年里希望发生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对时间的现实感,抓重点的能力。

(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

采集这样一类历史性资料,很大程度上依赖求助者的回忆,而他们的回忆过程可能组织得较乱,所以要花较长的时间,要有耐心才能完成上表中的项目。对于儿童以及不善于讲话的人,对上述表格中的内容可做适当调整。对于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应适当会见其家属以补充上述表格中的内容。

除了病史的采集,心理咨询师还需要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这时,我们会感到有些茫然,因为精神活动和行为涉及的面很广,不知从何入手。马隆和沃德于1976年总结出12个题目,作为在会谈过程中了解求助者思想和行为的工作提纲。下面选出6条,以供参考:(1)外表和行为。完成这一项主要靠观察,它涉及以下诸问题:求助者是如何表现自己的?他给人的一般印象如何?外表是否整齐、清洁?衣着是否符合求助者的背景和现状?有没有特别的装饰?有无明显的身体缺陷?他在过去的会谈中表现如何?有无离奇的表情和动作?有无重复性“神经质”的动作?他的姿势怎样?是否避免与人对视?活动缓慢还是不停地乱动?是否机敏?是否顺从?是否态度友好?

(2)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语流如何?是缓慢还是快速?会谈是直爽还是小心谨慎?是否犹豫?有无言语缺陷?有无咬文嚼字?健谈还是不健谈?有无松弛的联想?哪些话题避而不谈?

是否有海阔天空的闲聊?是否有自造的词汇,笑、皱眉、姿势、手势、表情与语言表达是否协调?说话内容与声调所表达的是否一致?对交谈的兴趣如何?对上述情况要做记录。

(3)思维内容。有无不断抱怨和纠缠不放的题目?有无思想不集中现象?有无幻想、错觉、

恐惧、执著和冲动表现?

(4)认知过程及功能。求助者的各种感觉有无缺陷和损伤?求助者能否集中注意于手中完成的工作?时间、人物、空间定向力如何?能否意识到自已所在的地方?年、月、日的知觉如何?能否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等?近期和远期记忆如何?会谈内容能否反映出他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运算能力如何?阅读、书写如何?

(5)情绪。在会谈期间,求助者的一般心境如何?一般情绪的表现是哪一种,痛苦、冷漠、鼓舞、气愤、易怒、变幻无常还是焦虑?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有无献媚、冷淡,友好、反感等表现?情绪表现与会谈内容是否一致?他们的自我报告是否与心理咨询师的印象一致?

(6)灵感与判断。求助者对自己就诊的目的是否判断准确?对自己的判断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求助者对自己的精神状况有何想法?他是否能观察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情感已经有了问题?求助者对问题的原因是否有中肯的认识?在对问题原因的分析上有无道德和文化因素的作用?求助

者对于自己的工作有无准确判断?求助者如何理解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他们处理问题是一时冲动、独立进行、非常负责还是相反?对讲述自己的事情是否有兴趣?对改变自己的现状是否有要求?

5.怎样提问题

在会谈中,无论是要了解求助者的各种情况还是想控制会谈内容,都要使用提问的方法,但是,提问本身却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问题提得是否妥当,关系甚大。提得好,可以促进咨询关系,增进交流和使求助者感到被咨询师所理解:问题提得不好,可能伤害咨询关系,破坏信息交流,求助者会觉得处在被审问的地位。

问题提得过多,其基本原因是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心理障碍和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缺乏基本理解,当然,也可能是不善于掌握语言交流的技巧。在心理咨询师还没有真正理解求助者时,或还没有掌握语言交流技巧时,最有帮助的办法是把各种封闭性提问变为开放性提问。所谓封闭式问题,就是事先对求助者的情况有一种固定假设,而期望得到的回答只是印证这种假设的正确与否。比如,你和邻居相处得好吗?提这一问题时,咨询师在心里肯定有一个假设:“他和邻居处得可能不好”,而回答只能有“是”和“否”两种,求助者只要说“好”或“不好”之后,就再没别的话可谈。如果把问题改一下,改成:“你能谈谈和邻居的关系吗?”这时,求助者如不拒绝,肯定会谈得很细致,与此同时,可以从他处理邻居关系中了解他的人格、价值观、日常情绪和行为习惯等等。

俗话说“言多必失”,而问题一提多了,也必然有一些是不恰当的。有人在临床上总结了一些不恰当的问题所带来的消极作用,现列出来以供参考。

(1)造成依赖。问题提得太多时,求助者叙述自己的情况时便出现依赖性,不问就不说话。

(2)责任转移。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是求助者自己,而不是心理咨询师。问题过多就会把这一层责任转移到咨询师身上,减少了求助者参与解决心理障碍的机会。

(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求助者等待咨询师来挖掘自身的问题,而不主动动脑筋自我探索。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封闭式的问题中,包含着咨询师的估计,很可能通过暗示作用影响到求助者,他们回答问题时就可能只顾顺着咨询师的估计谈,却把真实情况掩盖了,另外,有的事情比较难以判断,而非要做出回答时,就难免加上主观臆测。

(5)求助者可因为处在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特别是对那些质问性的问题,如“你怎么能这样想呢?”“你不知道那是错的吗?”“你为什么不努力争取?”等等。这时,求助者的防御反应首先是表白自己,更有甚者就是沉默。在咨询会谈中,凡属于“为什么……”、“干嘛要……”、“你怎么能……”、“非那样……”之类的提问应当绝对避免。

(6)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除了提问题的数量和频率要注意掌握外,还应当对各类问题的性质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有所了解。也就是说,在会谈过程中,以什么方式提问也很重要。

凯利(1977)曾经把临床交谈提问的性质做过如下归类:

(1)“为什么……”的问题。前面已经涉及这类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是有强烈暗示性

的,因为它明显地要求助者说明理由,暗示求助者的行为或情绪是错误的。这类问题可以改变形式,可以改为“怎样”和“什么”的形式。如:“为什么你要和别人打架?”改为“你和某人一起干什么啦?”“你为什么失约?”改为“你那里出了什么事啦?”等等。改变形式以后的问题,不带指责性,求助者没必要自我辩解,反而能引导他自我探索。

(2)多重选择性问题。比如:“你有什么感觉,是沮丧还是生气?”“上星期日你是离开家还是在家里呆着?”等等,这类问题并不是开放性问题,仍然是封闭性问题,使我们获得的信息仍然受到限制。改变这种问题的办法是去掉选择部分,“你有什么感觉?”“上星期日你都做了些什么?”

(3)多重问题。如:“你认为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怎样呢?”或者,“他的父亲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呢?你本人又是怎样做这件事的?”出现这种连珠炮性质的问题,可以使求助者不知所措,当然,只能回答他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一件事从几个方面同时提出问题的做法,往往表现出心理咨询师急躁和没耐心,是那些没有经验和缺乏训练的咨询人员的表现。

(4)修饰性反问。这类问题实际上并不构成问题,因为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比如“您只谈学生学习不好,可当今的教师水平和学校纪律又是个什么情况呢?”“您知道,一个人怎么能发现真理呢?”这样的问题,常常使会谈陷入僵局。即使是把会谈接下去,也会把所谈的内容引向空洞和抽象的评价,离开具体问题,对求助者毫无益处。

(5)责备性问题。这是以反问形式责备求助者。如:“现在这样,当初你干什么来着?”“这件事你凭什么能肯定?”这种问题,对求助者能产生很大的威胁感,所以会立即引起防卫。这对推动交谈没任何好的作用,所以在咨询中应严加杜绝。

(6)解释性问题。这是心理咨询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而不是推动求助者去自我探索。和责备式提问一样,这类问题对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作用很小,特别是与当事人观点不一致时,更不应以疑问方式反问对方。

关于如何提问的问题,应当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对待,因为它直接影响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关系。

6.会谈内容的选择

会谈内容的选择是极重要的,特别是把会谈作为治疗手段时,会谈的内容必须认真选择。

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可有以下几条:

(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在选择会谈内容时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会谈和讨论的内容。

(7)会谈法的有效性。会谈法的有效实施,其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地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对于初学心理咨询的人来说,会感到有些茫然,因为精神活动和行为涉及的面很广,会使人不知从何入手。

以上,我们介绍了会谈法的主要内容,那么,这种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怎样呢?对于这个问题,难做一般性结论,因为会谈法是一种包含很多因素的方法,所以其结果也会因为会谈目的、种类、当时情境、不同求助者、咨询师的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该方法在诊断方而的参考意义也就不同。

很多关于会谈法的研究也表明,这种方法确有局限性。如有的研究者表明,心理咨询师的热情不一定能使病人如实讲述自己的情况(K.Heller,1977;A.N.Wiens,1976)。求助者和咨询师若来自不同民族,会谈法局限性便更明显,因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求助者,更愿意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来自本民族。还有人证实,会谈法对于预测学习成绩几乎是无效的。也有一些研究报告认为会谈

法在信度和效度上是不可靠的,怀疑这种方法对诊断的意义(Wlens,1976)。上述看法并不完全正确,若对这种方法把握得好,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手段。如果把会谈法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会谈结果的诊断价值可能更大。

四、注意事项

(一)态度必须保持中性。接待、提问、倾听过程中,态度必须保持中性,咨询人员的面部表情,提问的语调,动作,均不可表达出对会谈的哪类内容感兴趣,不然可能有暗示和诱导因素介人到摄入性会谈中,从而使求助者的报告产生偏离,丢失客观信息。

(二)提问中避免失误。

(三)咨询人员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四)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五)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六)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第三单元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一、学习目标

学会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二、工作程序

(一)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

求助者有权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心理测量和为什么选用这种而不是其他测量手段。所以,咨询人员必须满足求助者的要求,尊重他们的权利,只有当求助者表示同意并愿意密切配合时,才可以实施测评工作。

(二)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在初诊接待中,咨询人员先通过摄入性会谈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理解和判断。比如,己初步确定求助者的问题属于某一方面的问题(如情绪、思维方式、人际关系、行为习惯或人格特征等某一方面的问题),之后,为确定理解和判断的可靠性,再选择相应的问卷或量表做进一步探索。

(三)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

三、相关知识

(一)依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如,求助者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可选用与情绪有关的量表。

2.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应启用人格问卷,以便探索症状的人格因素。

3.为寻找早期原因,可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如生活事件量表),可以查找两年以来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或是否有应激的叠加效应发生等等。

4.为排除疾病而使用量表。当临床表现超出心理问题常规表现时,若怀疑有精神疾病,可使用MMPI;若觉得智力有问题时,可用智力量表;若怀疑是神经系统疾病时,可选用神经心理学测评手段等等。

总之,在心理诊断中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应当有一定针对性,应围绕已形成的初步印象或求助者的某些特殊表现来选用。

四、注意事项

(一)不得乱用心理测验

所谓乱用心理测验,是指:

1.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

2.单纯依据心理测验结果,不与临床表现相对照,片面地给出诊断和制定矫治措施。

3.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可靠性(信度、效度)以及常模的时限便在临床上使用。

4.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

5.不按心理测验的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

6.超出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

7.使用盗版软件实施心理测验。

8.将直接翻译而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

(二)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所谓“地毯式轰炸”方式,是指:

1.在不理解各种心理测验本身独有的功能,对临床表现尚未形成印象时,便将各种测验工具一齐实施,以求从中寻求可能的临床线索,这种抛弃摄入性会谈法、调查法和观察法,只依靠测验法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2.只为了经济效益而大量地、目的性不强地使用心理测验,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第四单元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一、学习目标

学会对临床资料的整理(使用摄入性会谈法获取的临床资料,必须有条理地加以整理之后才能进行逻辑性的分析,并对各种与临床表现有关的资料加以综合,最后才可以作为诊断依据,为完成诊断任务,在操作步骤中列出提纲,供整理资料时参考)。

二、工作程序

(一)按如下提纲整理归纳一般资料(可列表填写)

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

(1)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出生日期。

(2)职业、收入、经济状况、受教育状况。

(3)宗教、民族、婚姻状况(未婚、己婚、离异)。

(4)现住址、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状况(商业区、工业区、农村城乡结合部、文化区)、联系方式。

2.求助者生活状况

(1)居住条件。

(2)日常活动内容、活动场所。

(3)生活方式和习惯。

(4)近期生活方式有无重大改变。

3.婚姻家庭

(1)一般婚姻状况(自由恋爱、他人介绍、包办、买卖婚姻),婚姻关系是否满意(性生活、心理相容度)。

(2)婚姻中有无重大事件发生,事件原因中有无道德和文化因素。

(3)家庭组成成员,对家庭各成员的看法,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分工,自己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

(4)家庭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和原因,原因中有无道德,文化因素。

4.工作记录

(1)对工作的态度、兴趣、满意程度。

(2)是否改变过职业,理由何在。

5.社会交往

(1)社交网以及社交兴趣和社交活动的主要内容。

(2)与自己交往最多、最密切的人有几个。

(3)能给予求助者帮助的人和求助者帮助过的人有几个。

(4)举例说明社交中的相互影响。

(5)社交中互相在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责任感。

(6)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如何。

6.娱乐活动

(1)最令求助者感到愉快的活动。

(2)求助者对愉快情绪体验的描述是否恰当。

7.自我描述

(1)描述自己长处、优点时的言词、表情、语言、语调是否夸张或缩小。

(2)描述自己缺点时的言词、表情、语言、语调、是否夸大或缩小。

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

(1)想像力。

(2)创造性。

(3)价值观(对生活享乐方面、社会责任方面、追求精神生活质量方面的价值取向)。

(4)理想(已经付诸行动的理想)。

(5)对未来的看法:

①希望明年发生什么事。

②希望5—10年内发生什么事。

③对未来事件发生的理由和判断依据。

④对现实状况能否捕捉住关键和重点。

9.在上述提纲内容之外,求助者谈及的或调查了解到的其他资料另外列出,以供诊断时参考。

(二)按以下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可列表填写)

具体操作:

1.婴幼儿期:围产期、出生时的情况、包括母亲身体状况、服药情况、是否顺产。

2.童年生活:①走路。开始说话的时间;②与大多数儿童比较,有无重大特殊事件发生,现在对当时情景的回忆是否完整;③童年身体情况,是否患过严重疾病;④童年家庭生活、父母情感是否和谐;⑤童年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情况,有无退缩或攻击行为。

3.少年期生活:①少年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有无挫折发生;②少年期最值得骄做的事和深感羞耻的事是什么;③少年期性萌动时的体验和对待;④少年期有无严重疾病发生;⑤少年期在与成人的关系中,有无不愉快事件发生,有无仇视、忌恨的事或人;⑥少年期的兴趣何在,有无充足时间做游戏,与同伴关系如何。

4.青年期:①青年期最崇拜的人是谁;②爱情生活状况(有无失恋等);③最喜欢读的书籍;

④学习(包括升学)有无挫折;⑤就业有无挫折;⑤婚姻是否受过挫折;①有无最要好的朋友,朋友的状况如何(包括职业、道德行为、法律意识)。

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三)按以下提纲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

1.精神状态

(1)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

(2)情绪、情感表现。

(3)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等)。

(4)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身体状态

(1)有无躯体异常感觉。

(2)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1)工作动机和考勤状态(在校学生学习动机和考勤状况)。

(2)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

(四)对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予以说明

1.所谓资料来源的可靠性,是指报告临床情况的人不是求助者自身,而是其亲友或转诊的中介人,由于亲友和中介人受专业知识、职业特点的影响,使他们对问题的客观性质不能按专业要求作出评价,所以,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去伪存真地审视这类资料。而在整理资料时,来自亲友和中介人的资料,应首先判断其真实程度并给以附加说明后,方可使用。

2.中介人若是心理咨询人员,其提供的某些资料,很可能包括一些初步诊断性的结论,对这些结论性资料也应进一步核实,核实之后才能被视为可用资料。

(五)按资料的性质进行分类整理

在收集临床资料时,各类资料可能是互相交错的,如环境条件、个人情绪、表现、个人的看法等等,可能是混杂在一起的,面对相互交错和混杂的资料,往往给思考、判断带来不便,所以,应接资料性质再加以整理,这样,可能使咨询人员更容易判断不同资料之间的纵向,横向以及逻辑关系。为工作方便,可按下表进行分类整理。利用此表了解各种资料之间的纵向关系。对资料的整理,还可以按照与心理问题有关的三个方面即个体情况、环境情况和临床专业初步评价进行整理。

不同性质临床资料的时间顺序分类表

三、相关知识

(一)对临床资料的归类、解释与验证

搜集了某个人的全部情况之后,为了临床目的,剩下的问题就是对这些资料进行解释、归纳和验证。W.Ha1ey于1977年对此有过一个很好的总结,他集中了一位43岁妇女的各种资料,把它们可以分为三大类:(1)求助者个体方面的(生物特性的、心理与行为的以及自我意识及其表现的)情况;(2)有关求助者的环境条件(人事关系、工作环境、生活的物质条件);(3)他人对她的评价(对她的一般印象、对治疗情况的评价等)。这三类材料可以说都是很有用的,因为它几乎概括了一个人的一切。

当我们面临庞杂的资料时,首先考虑的一般是与处置方案和治疗有密切关联的资料。临床工作人员较注重行为的观察,比如看到求助者精神抑郁,行动缓慢,这时便可能把这些表现和她的性格联系起来。除了上面这种思路外,心理咨询师有时还在许多资料中找出哪些是偏离正常标准的行为,尔后抓住偏离标准的行为表现去考虑问题。再一种方法是和咨询师与心理学家的个人看法有关,那就是抓住那些“显眼和突出”的事件,首先给以解释,并按这种解释去归纳别的事件。

(二)不管从哪方面入手去归纳和解释资料,都有一个先决条件——资料的可靠性

临床上时常有这样的情况,即得到的资料并不可靠,有些求助者困回避问题而说谎,也有的亲友报告情况时,由于不甚了解真情而用自己的想象代替事实,这种情况具有危险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进行验证。

验证的办法很多。例如当我们要验证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方面的资料是否可靠时,可以使用补充提问,如:“这个人是怎样被他人发现的?”“你怎样发觉别人对你有这种印象的?”我们也可以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的办法来验证资料的可靠性。还有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各种来源如果都给出类似的印象,那么这一资料的可靠性就较高。

资料或数据本身并不包含太多的意义,它们的意义是心理咨询师赋予的。比如,一个人沉默少语,这种情况对他的心理问题有何种意义呢,这就要求咨询师使用合理的思维方法去分析,而后说明沉默少语是心理问题的原因还是它的结果。

当我们赋予某种资料以具体意义时,一般采用三种方法或三个思路。第一是“就事论事”;第二是“寻找相关”;第三是进行“迹象分析”。

比如:某天夜间,某饭店的女服务员发现一位房客服用大量镇静剂,被送往医院抢救后才幸免死亡。

就这一资料来看,它包含了什么意义呢?首先我们分析这一问题时,可以是“就事论事”的,认为这个人是在一个特定环境中服用了致命性的镇静药;这个人不想活下去。而且不愿意别人救他;这次没死了,可能还会用别的方法去死,等等。

显然,这种就事论事的办法并不能揭示该事件的全部含义。于是人们可以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这一情况,也就是说,看看什么情况与自杀相关。比如,可以推测此人可能是单身汉或离过婚的,一个人生活;他在情感上得不到别人的安慰;他可能流露过自杀念头或曾经自杀未遂;他的MMPI 测验结果可能呈现强压抑倾向等等。诚然,根据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去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可取的,但它总带有猜测性质。

所谓分析迹象的做法,就是把事实作为一种结果,作为一种症状,而进一步去寻找原因。仍以上面的情况为例,用分析迹象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推断:(1)此人把对别人的仇恨转向了自己;(2)他做了极坏的事而深感有罪;(3)他要求别人支援的希望已破灭;(4)此人内心矛盾很大,为了解决内心冲突带来的痛苦而自杀,等等。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上述种种方法得出的推论只是可能性,在没有得到更多的资料支持以前,都只能作为假设存在。

(三)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

临床工作者,从一开始就试图对求助者做出某种估计,哪怕与他们的接触时间很短,也要力争对求助者形成印象和假定,甚至主观地猜测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处境等等,实际上,我们刚一接触求助者时,便从他们动作、声调、表情方面收集相关资料,这是难以自控的必然倾向。获取临床资料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对求助者形成印象、做出诊断和协助他的方案。为此,资料的可靠性以及对资料的分析和使用,对诊断、咨询工作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我们可能犯的错误有以下几点:第一,过分随意地交谈,咨询室的倾向性很可能给求助者形成暗示,造成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环境判断的失真,这对所获资料的可靠性有重大影响。

第二,同一个咨询机构中,收集资料者如果也是后来的决策者,那么,咨询师的早期印象可能影响最终诊断和咨询决策。可是,如果一个人收集资料,另一个人去做决策,又往往发生对资料的理解错误,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两者结合起来。

第三,资料的收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求助者都是有个性特点的人,要求他们提供自己的生活情境。生活历史和坦率说明自己的感情,经常会出现阻抗或言不由衷的情况。面对一位陌生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坦白地暴露自己,那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咨询时必须考虑求助者的这种处境,要根据情况,灵活地做出交谈计划,以决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了解求助者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是适宜的,什么时候这样做是有害的,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资料收集工作十有八九要失败。

第四,对初期印象和后来新资料之间的矛盾,假若处理不当,会影响诊断与咨询。在会见求助者时,最初印象的形成是相当快速的,密尔在1960年曾做过这样的研究,他让临床心理学家在每

次会见和治疗后,尽快地给求助者一个评定,以确定心理学家对求助者的印象。这一研究发现,第三次会见时便形成了很牢固的印象,第一次见面时的初始印象和第三次以后说出的印象相关甚高,非常接近;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早期的印象,特别是不好的印象是很难改变的。本文后面还要谈到,这种早期印象的形成,受咨询师主观态度的影响很大,所以,如果更符合客观实际的新资料与早期印象冲突时,咨询师必须尊重资料,不可固守自己的印象。咨询师应随时准备依据事实资料修正和调整自己的看法。

(四)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

在咨询心理学的实践领域中,由于职业关系,往往使人们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尽相同。

第一种人是非专业的观察者,他们只是依据日常生活的概念,从自然的角度看问题;第二种是从医疗的或病理学的角度看问题,他们倾向于求助者有病;第三种是从行为主义心理学或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问题,容易强调求助者是学习、行为或认知方面的障碍;第四种是生物学家,倾向于从人的发展生长角度上看问题,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自我发展上受到阻碍;第五种人往往是生态学家或持生态学观点的人,他们觉得当事人的问题是与环境失去了平衡等等。

很显然,上述不同出发点的看法不但包含着不同的目标,而且也有不同的方法以及不同的疗效标准。当把同一批临床资料拿给他们看时,他们必然会对这批资料给出不尽相同的评价。

首先,非专业的人士,会用日常生活的眼光和概念对求助者观察并评价。我们不应当轻视他们对求助者的评价,因为他们的意见总是为很多人理解,他们的看法切近生活,求助者往往信以为真,为此,这些人的意见时求助者的暗示效果是较大的。

第二,待病理学观点的心理学家和咨询师,他们的兴趣是要发现求助者是否有病。为此,他们对待临床资料就像对待实验室化验结果和X光照片一样,他们使用心理测验或会谈法去了解求助者的心理功能,其目的是想把他们与正常人区分开来,为此,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是求助者的混乱情绪和思维,并依据这类资料做出诊断和预测疾病的过程并制定治疗方案。

第三,有一些心理学家是侧重在学习方面考虑问题,他们也很重视对临床资料的评价,但着眼点是那些通过学习可以得到改善的情绪、思维和行为。他们是为了改善人的适应能力,为了检查学习过程中人的功能障碍而评价临床资料。所以,他们的评价又叫“功能分析”。他们所关心的是求助者身上存在的那些不适应环境的习惯,如小孩子听不听家长的话,一个人每小时吸几支烟等等。传统上所进行的那种诊断疾病的做法与他们无关,他们不需要“病”这一概念。

第四,是从成长发育角度收集资料,这种观点多半在儿童问题上采用,对成人来说用得不多。这种观点和人本主义思想一致,它否认诊断的价值,多采用会谈法去收集资料。它认为求助者将随着自我经验和自我认识的增长而逐步得到改善。他们的兴趣是求助者的能力情况,他们根据临床资料去帮助求助者选择适合其能力的职业。对儿童,多采用测验技术来确定各种能力的发展水平。

第五,生态学的观点,这种观点希望临床资料能提供一幅个人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图画”。他们重视组织和环境条件以及人与环境中其他事物的关系。

在实际临床操作中,上述几种观点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对一个思维方法较正确的心理学家来说,可以综合地使用各种观点来收集和分析临床资料,他们既可以用学习的观点揭示求助者的学习需要,又可以用发展观点鼓励他们的自我发展。既可以用病理学观点发现求助者的变态心理,又可以用生态学的观点帮助求助者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使人格更加完善。

当然,每一种观点又是一个进入临床心理世界的入口。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从哪个入口进入,而是进入后的思路如何。一个心理学家若不能全面理解各种观点,不能纯熟地驾驭它们时,在进入心理世界之后,往往会按一条路走下去,直至极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做法应是把各种资料交互比较,各种想法彼此联系,以求全面地,整体性地做出结论。

四、注意事项

(一)一定要仔细。严格和按技术要求去搜集和评价各类资料的内容。

(二)咨询师给出的评估有错误或把握不大时,应进行集体讨论,以保证意见的正确性。

第五单元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

一、学习目标

学会从求助者以往的咨询(或治疗)过程中寻找有价值的资料以利于形成正确的诊断。

二、工作程序

(一)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医疗机构,详细阅读就诊的病历和有关资料。

(二)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其他心理咨询机构,其咨询(或治疗)过程如何。

三、相关知识

(一)了解当时咨询师的诊断以及进行过何种治疗,疗效如何。

例如,有一位四十多岁的男性求助者,来咨询的原因是他最近一个多月来失眠、心情不好。以前在某医院看过,服用了一段时间的安定,效果不好。查看病历得知,求助者患有高血压,经过一年的治疗,现在血压已经降为正常,但却出现了早醒,心情不好,感到工作压力特别大、无法应付,对前途失去信心,甚至很悲观等症状。从病历上得知,求助者服用的是含有利血平的降压药物,而这种药物就有引起早醒和情绪抑郁的副作用。如果找不到其他原因,求助者的问题可能与所使用的降压药物有关。此外,如果求助者使用激素(如为了治疗哮喘)或安定一类的药物(为了治疗失眠)都要考虑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二)分析当时去医院就诊的原因哪些是躯体方面的,哪些是心理方面的,以及二者的关系如何。例如有一位50岁的女性求助者的问题是失眠,每夜只睡五六个小时,但并不影响白天的工作,其他方面也无大碍。查看她的病历得知她在一年前闭经时患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现正在治疗过程中。其实开始时,她就有睡眠少的现象,但不如其他症状明显(吃得多反而消瘦、腹泻、怕热、心慌、烦躁等),咨询师对此未加注意和解释。现在其他症状好转了,惟有失眠情况不见好转,怕是心理方面出了问题,所以来咨询。但自己也没有觉得现在情绪有多大问题。本例的睡眠时间少,显然与“甲亢”有关。

(二)求助者过去曾经历过心理咨询,很可能由于咨询(或治疗)效果不好而来。而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有可能就是诊断不正确。为此,就要对以往的诊断及咨询(或治疗)过程做详细地了解,即使对权威机构的诊断也不要盲从。

例如有的求助者的问题实际上是神经症,但却被某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按精神分裂症治疗了一段时间,效果不好。又去了第二家医院,第二家医院的咨询师盲目地相信了前一家医院的诊断,片面地认为是药物选择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只是更换抗精神的药物,当然不会有好的效果。

(四)有的求助者原来确实患有精神病,但这次的问题并不是原来的精神疾病,而是另外的问题,这些都是要仔细地加以区分的。

(五)还有的求助者经过以往的心理咨询之后,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加重。这就必须详细了解其咨询过程,澄清问题的性质,以免对求助者继续造成伤害。例如有位患抑郁症的中年男子,因怀疑妻子有外遇,心情不好。有时有对妻子施虐的倾向,自知不对而去某机构咨询。接待人员忽略了求助者只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才对妻子疑心的这一重要事实,而向其大讲特讲中年夫妻性生活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性生活的技巧等等。让求助者从原来的猜疑变成了自责,认为是因为自己性生活能力下降导致了妻子“真有外遇”的事实,险些造成离婚。

四、注意事项

(一)对那些曾经有过咨询经历的求助者要说明详细了解既往史的重要性,以免求助者主观上认为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而忽略有价值的细节。

(二)在咨询(或治疗)过程中,失误是难免的,正是由于以往别人失误的教训,才使后来者能避免再走弯路,建立新思路。不可在求助者面前对以往的失误进行挑剔和嘲讽,这也是良好职业道德的体现,同时也避免加大对求助者的伤害。

第二节初步诊断

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初诊接待后,要对所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即能否对求助者提供心理学方面的帮助。

通常一般心理问题最适合于心理咨询;其次就是某些类型严重的心理问题,单独使用心理咨询或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也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至于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属于较特殊的专业范围,目前主要靠药物治疗,显然不是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对于人格障碍及心理疾病边缘状态者,心理咨询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

第一单元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

一、学习目标

学习将各种方式获取的临床资料相互对照印证和比较,确定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学会将各种资料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抽象概括出牵动各种因素的关键点。

二、工作程序

(一)按下表分类填写收集到的全部临床资料:

(二)按先后次序,列出临床表现,再列出收集到的各类与临床表现有关的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三)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所谓引发临床表现的关键点,其内涵有二:

(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2)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三、相关知识

对临床诊断来说,找关键点或关键因素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为了能够正确理解和学会这种技能,特举例说明如下:

案例(摘录)

求助者,女,1976年出生。

临床表现:不想上班,工作没兴趣。感到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己也觉得不如别人。不愿交男朋友,没这方面的兴趣,因为自己长的丑,怕人家看不中而被拒绝。同事关系和家庭中的关系处不好,总感到受人歧视,受别人欺负。因觉得活着没意思,前来咨询。

与临床表现有关资料,主诉:乳名黑丫头,从小父母说自己又黑又丑。11岁时和母亲吵架,不愿让别人叫自己黑丫头。上小学时,有几个同学当众说自己长的黑。和同学吵嘴时,一位同学嘲芙自己,说自已又黑又丑。在学校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怕受歧视。学习兴趣不浓,老师总爱批评自己。中学毕业后,当售货员,有一次与顾客发生口角,顾客出口伤人,说:“看你那德性,丑八怪!”工作积极性差,领导总会批评自己,工作能力差,被扣罚奖金多次。家里介绍过男朋友三次,都没谈成功。对方说性格下和,谈不到一块去。

心理测量:EPQ,内向不稳定型个性倾向。

家属和朋友报告:均与主诉一致。

上述介绍的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案例,若把上述介绍的内容归类比较,可用以下方式:

临床表现:

①工作兴趣低落。

②自卑。

③丧失求爱信心。

④人际关系较差(不愿接触别人,怕被人看不起)。

⑤有受欺辱的委曲感。

⑥不想活了(生存意向下降)。

相关资料:

①乳名叫黑丫头,持续11年,直到自己提出抗议。

②小学时有几个同学评论自己长得黑,叫她的乳名,回家后与母亲吵闹,抗议叫自己的乳名。

③中学时在校不合群。

④学习兴趣不浓,老师总是批评。

⑤当售货员时,顾客骂自己是丑八怪。

⑥因工作较差,被罚奖金。

⑦恋爱失败。

⑧人格倾向:内向不稳定。

【分析】

1.在对6项临床表现进行比较时,可以很容易看出,自卑与其他5项均有密切相关,各项临床表现中都包含着自卑感。所以,自卑感是关键的心理问题。

2.在7项相关资料中,每一项都会造成自尊心的伤害,但是,除①②两项资料外,其他各项资料如果对一个有充分自尊和自信心理发育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来说,完全可以通过正确认知和社会支持系统而化解掉,不会造成心理创伤。为此,第①②项资料应是造成自卑的关键,其逻辑关系应是这样的:

歧视性乳名,在11岁进入少年期之前被充分意识到,感受到侮辱,加之弱而不均衡的神经类型,使当时的这位少女蒙受了巨大精神压力,为此而与母亲争吵。当时同学的嘲笑以及她自身认识能力有限和神经类型特点,使她形成了负性经验,构成少年的心理问题。而后的全部生活都在这种阴影下度过,所以,中学不合群,学习兴趣下降,工作时对污辱性语言、对受罚特别敏感,并构成强大心理压力,均与早期自卑心理有关联。为此,负性评价歧视性的乳名和儿童时同伴的取笑,是这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弱而不均衡(人格倾向为内向不稳定型)的求助者全部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注意事项

(一)必须认真对待资料来源可靠性和资料的真实性,未经验证的资料不能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

(二)资料的分析不能有主观随意性,要符合客观逻辑。

第二单元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

一、学习目标

学会判断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原则。

二、工作程序

(一)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如果一个人说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感觉的刺激物,那么,我们肯定,这个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另外.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实的规定性时便形成妄想。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与行为的关键,我们称它为同一性(或统一性)标准。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有些学者所称的“人们行为的均值”或“普通行为模式”局部地包含在同一性标准之中,有时,同一性标准要比这两种概念更广泛。比如:按人的行为的均值,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吵大同,否则可能是精神不正常。但是,如果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受到不能容忍的污辱,怒不可忍的情况下大吵一番,这时虽然背离了“均值”水平,但仍然是十分正常的行为,因为它在量与质方面都和外部刺激保持着一致关系。从另外角度上看,有的人虽然在行为上没有超越均值水平,但精神也可能是异常的。比如,一个人有宗教信仰自由是无可非议的,信教的人做祷告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许多做祷告的人中,有人可以由于过度的企望而产生幻觉,他似乎真的在与天使对话。这时,我们按人的行为的均值去判断与天使对话的人,不能说他的行为是异常的,但是他确实产生了幻觉,精神已经不正常了。

另外,在精神病学临床上,常把“自知力”作为是否有精神病的指标,其实这一标准已涵盖在以上标准之中。所谓“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一种求助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或成为自我认知统一性原则的丧失。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它自身确实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比如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或是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一致性,转为异常状态。我们把心理过程之间的协调一致性作为区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之一应该是最容易理解的。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每个人在自己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已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个性特征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我们也要怀疑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是否出现异常,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个性的相对稳定性作为区分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之一。比如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待人接物很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淡,如果我们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发生如此改变的原因时,我们就可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

例如:一位内向而又很追求完美、好胜心很强的大学生,因刚刚失恋导致近期心情不好,并因此影响睡眠和学习效率,自认为这样下去是“没出息”的表现,请求咨询师帮助自己早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本例是在客观存在的“事件”刺激下而导致的主观上的情绪紊乱。因为情绪是一切心理活动的背景,所以所表现的工作效率下降是可以理解的,表现了心理活动的协调一致。其表现也符合内向、追求完美、好胜心强的个性特点。本人对症状及其产生的因果关系有很好的自知和理解并主动求治。因此本例的情绪变化是主导性症状,按“三原则”判断应属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变化。

另外一例由女儿陪同前来咨询的55岁的女性则不同。她本来是一位仓库保管员,退休已3年。近两个月来,突然在每天半夜12点至凌晨3点左右,都听见原来同事中的4男1女在自己窗外议论自己,说自己当保管员时太严格,了解他们一些违反政策的事,现在合伙商量要把自己清除掉。叫来自己于公安的女婿进行侦查,证明并无此事,但自己不能消除这种声音和恐惧的心情,这种幻听的主导性症状反映了主客观不统一,显然是不正常的心理活动。

为了更好地掌握上述三项原则,再举出以下的案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试题及答案

2007年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操作技能真题 07年5月三级考试操作技能部分 第一部分技能选择题 (1—100题,共100道题) 本部分由十一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工一直00题,共100 道题。每题工分,满分100分。每少题直二仝或畫仝簽塞正确,请在答 顾卡上熔所迭答宝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案例一 一般资料:男性,17岁,未婚,中专学生。 求助者自述:我最近一个多月心情很烦,不想见人,什么事都不想做,尤其不愿去学校,同学都笑我,压力很大。 案例介绍:求助者父亲介绍,半年多前这孩子脸上起了一些青春痘,后来越长越多。他老是用手挤,约两个前月开始感染,青春痘颜色加重,用了很多药也不管用.孩子思想负担越来越重,怕别人问怕见人,经常不去上学。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好,请坐,我是心理咨询师,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直接逼问) 求助者;你看我脸这样,怎么见人,你能帮帮我吗? 心理咨询师:你能谈谈脸怎么了?让你不能见人? (多重提问,开放式问题) 求助者:半年前我脸上起了一些青春痘,我就忍不住用手抠,可是没想到近两月前开始感染青春痘颜色加重,还越来越大,用了很多药却不管用.一天,女同学们在议论哪个帅哪个酷,我从旁边过她们就不说了.但我走过去后就听到一阵笑声,我想他们肯定在议论我,说我的青春痘。从那以后我感觉青春痘影响了我,我变丑了,我怕见人,尤其不愿去学校,怕同学们笑话.走路也低着头,没有一点信心,情绪也不好很痛苦,觉得没意思。我决心治好了再上学,可我不学习就没法按时毕业,也就没前途了。您说我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哦,听了你说的情况我也很为你着急,本来应该在学校上课,却因为长青春痘缺课这么多,你认为同学们都笑话你,这让你感到心情烦恼痛苦,是吗?(封闭式提问) 求助者:是的。医生说长青春痘是正常的,但都治了好几个月了还不见好,别人一看我,我就心跳,他们肯定觉得我特难看,所以我不愿见人,更不愿去学校。想治好了再去,家里人嫌我缺课太多。我也知道,但就是不愿见人。所以来求您看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我想告诉你,我年轻时也曾经长过青春痘,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求助者: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 心理咨询师:我还要进一步了解你的情况,然后我们再讨论怎么办好吗? 单选:1.求助者最可能是( )。 (A)情感性精神障碍 (B)抑郁性神经症 (C)一般心理问题 (D)严重心理问题 单选:2.求助者的行为症状是( ). (A)感到前途很渺茫 (B)觉得生活没意思 (C)不见外人不上学 (D)认为青春痘难看 多选: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的提问方式包括( ). (A)间接询问 (B)直接逼问 (C)开放提问 (D)封闭提问 卷册二:操作技能部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第1页(共12页) 多选:4.心理咨询师在本段咨询中不当的提问方式是( ). (A)间接询问 (B)多重问题 (C)直接逼问 (D)封闭提问

《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复习要点》(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一、学习目标:学会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求助者进行第一次接触。 二、工作程序(共8点) (一)做好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1、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 (1)能显示专业的特点。 (2)具有保密的功能。 (3)能提高适当宽敞的空间. (4)配置舒适的座椅。 (5) 配置必需的设备。 2、表现出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 3、与求助者会谈时,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 4、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 (二)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 (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1、需要心理咨询师保密的内容。 2、保密例外。 3、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七)向求助者说明其权利与义务 (八)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三、相关知识 (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二)危机的处理 (三)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P4) 四、注意事项 (一)避免紧张情绪

(二)语言表达 (三)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四)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五)心理咨询时,在仪态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第二单元:摄入性会谈 一、学习目标 学会确定摄入性会谈法的目标、会谈内容与范围。 二、工作程序:(6点) (一)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二)确定提问方式 (三)倾听 (四)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控制会谈和转移话题的技巧:) 1、释义:也称内容反应,即把求助者说的内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馈给求助者. (重复求助者话语的重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2、中断:指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 3、情感反射:指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 问题。(初次会谈尽量不使用此办法,治疗中也需慎用。) 4、引导:指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不是转换,而是引申出新话题)(五)对会谈内容归类(非经同意不得现场记录) 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经受的挫折或不良行为等) 2、现实生活状况 3、婚姻状况 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直观症状) 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7、其他 (六)结束会谈(结束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

【十本心理学书籍是心理咨询师必看的】自学心理咨询师书籍

【十本心理学书籍是心理咨询师必看的】自学心 理咨询师书籍 鸭题榜|十本心理学书籍是心理咨询师必看的 首先要说明下,这些书籍都是我个人收藏和读过的,而且是我觉得对想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朋友有帮助的心理学系列书籍。书单请 看下去: TOP10: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这本书不仅普通读者会受益匪浅, 专业人士也会受到震撼。书籍汇集了Yalom教授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萃取出85则实用心理治疗建议。书中让人最深刻的信念是:强调治 疗师更像是旅伴,陪伴病人重新走过过去的一段人生,或陪伴病人 走过目前一段艰难的人生 TOP9:爱的序位:家庭系统排列个案集如果不读这本书,你就不知道你的痛源于哪里?看完后,你会被大量的排列案例震撼住,不 仅仅是一种重生,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管是心理咨询师和 普通读者,都强烈建议看看,一定对你有帮助 TOP8:登天的感觉《登天的感觉》已经成为心理学书林中的一朵奇葩!自1997年面世以来,多次重印。相信这本书是很多人想做心 理咨询师的理由。如果你对心理咨询感兴趣,这本书是不错的入门 读本。记住,只是入门哦!不是看完这本书,就能自我标榜是心理 医生哦! TOP7:解读自杀心理对自杀进行危机干预是需要专业功底的,如果没能读懂自杀者的心理活动过程,对自杀干预是非常危险的。这 本书帮我们梳理了自杀者的心理状态,教我们如何与自杀者沟通, 沟通中该遵循哪些原则和使用哪些技术和策略。最后,强调一点, 自杀危机干预一定要有专业训练。 TOP6:心理咨询面谈技术这本书出版有十几年了,但一直深受心理系老师推崇。面谈是心理咨询非常重要的过程,书中介绍了各种

面谈技术,针对不同的来访者应采取何种方法,以及在心理面谈中 所应注意的问题。 TOP5: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这是一本实用的心理咨询工具书籍。教你如何面对各种来访者问题,如何评估和诊断问题的根源,如何 找到解决问题根源的策略。当然,书中还有很多针对治疗师的训练 方案,由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本书一而再,再而三更新版本, 一直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者必看书籍之一。 TOP1:真实的幸福心理学系的同学对塞利格曼一定不陌生,他是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发起人之一。从此,有关幸福心理学的研究在全 世界流行起来。关于这本书,这是一个真诚的人写的一本实在的书,没有鸡汤,它只教你如何增加个人幸福感,如何让生活美妙起来。

2015年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习题及答案

2015年技能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0岁,工人。 案例介绍:两个月前,求助者的邻居在清理求助者遗弃在楼道里的大镜子时,镜子破碎,邻居手腕肌腱被划断,邻居要求求助者赔偿医药费、误工费等共计三万余元,双方协商未果,邻居将求助者告上法庭,求助者每想到此事就愤怒、紧张、烦躁,越临近开庭越是担忧。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有时感觉心慌、头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认为自己家的镜子根本不影响邻居出行。邻居未经同意擅自挪动镜子并损坏,自己也是受害者,自己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已经很不错了,而邻居竟然将自己告上法庭,求助者对此愤怒不已。 多选:1.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包括()。 A.烦躁 B.恐惧 C.愤怒 D.焦虑 多选:2.该求助者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包括()。 A.失眠 B.心情烦躁 C.头痛 D.紧张不安 单选:3.对该求助者不适宜使用的心理测验是()。 A.SAS B.SCL-90 C.SDS D.CRT 多选:4.对该求助者,心理咨询师还需要了解的资料包括()。 A.既往身体情况 B.社会支持系统 C.家庭经济状况 D.对邻居的看法 单选:5.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A.一般心理问题 B.焦虑神经症 C.严重心理问题 D.可疑神经症 多选:6.心理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可采用的咨询方法包括()。 A.系统药物治疗 B.放松训练 C.合理情绪疗法 D.阳性强化法 多选:7.与该求助者协商确定的咨询方案的内容应该包括()。 A.咨询时间 B.咨询方法 C.咨询地点

D.咨询费用 多选:8.评估本案例咨询效果的指标包括()。 A.情绪症状的改善程度 B.心理测量结果的改变 C.生理症状的改善程度 D.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 多选:9.制约心理咨询有效性的一般性因素包括()。 A.求助者本身的复愈能力 B.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心 C.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尊重 D.咨询产生的实际效果 多选:10.对求助者临床资料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的方法包括()。 A.就事论事 B.补充提问 C.分析迹象 D.心理测验 单选:1 1.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 A.邻居要求赔偿 B.认为邻居不该向自己提出要求 C.烦躁愤怒不已 D.认为邻居受伤不是自己的责任 单选:12.在本案例中,咨询师最主要是帮助求助者()。 A.舒缓负性情绪 B.提供应对策略 C.尽快接纳现实 D.矫正错误认知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5岁,儿科主任医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半年前因癌症动了手术,两个多月前发现多处转移,医院建议立即化疗。求助者一方面担心父亲手术后身体虚弱,不能承受化疗所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又怕不做化疗延误病情,为此陷入两难境地。在此期间求助者经常整夜查阅医学资料,并多方咨询,但仍然不能做最后的决定。求助者感觉自己作为一名医生,在父亲患病时却无能为力,恨自己没用,为此情绪低落、茶饭不思,经常头晕头痛。求助者以往态度温和,但现在经常因下级医生的一点失误便大发雷霆。医院领导对求助者很关心,建议其寻求心理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受到当小学教师的母亲的严格要求,做事严谨认真,追求完美。咨询时衣着整洁,面容憔悴。虽然希望得到心理方面的帮助,但对咨询师信奉的理论和方法持不信任态度。 多选:13.该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症状包括()。 A.恐惧 B.悲伤 C.焦虑 D.抑郁 多选:14.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包括()。 A.头痛

心理咨询师-三级

2008年5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职业:心理咨询师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卷册一:职业道德理论知识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1~25题,共25道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关于职业良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如果公司老板对员工好,那么员工干好本职工作就是有职业良心 (B)公司安排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是职业良心的本质 (C)职业良心是从业人员按照职业道德要求尽职尽责地做工作 (D)一辈子不“跳槽”是职业良心的根本要求 2、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A ). (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C)个人主义(D)利己主义 3、关于职业技能,正确的说法是( B ). (A)职业技能决定着从业人员的职业前途(B)职业技能的提高,受职业道德素质的影响 (C)职业技能主要是指从业人员的动手能力(D)职业技能的形成与先天素质无关 4、一个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的修养境界是( D ). (A)诚信(B)仁义(C)反思(D)慎独 5、对待工作岗位,正确的观点足(A )。 (A)虽然自己并不喜爱目前的岗位,但不能不专心努力(B)敬业就是不能得陇望蜀,不能选择其他岗位 (C)树挪死,人挪活,要通过岗位变化把本职工作做好 (D)企业遇到困难或降低薪水时,没有必要再讲爱岗敬业 6、关于诚信,正确的说法是( C ). (A)忠诚单位领导(B)任何时候都不说假话 (C)真实无欺,遵守约定和践行承诺(D)善意的谎言体现了诚信的社会价值 7、关于办事公道,正确的说法是( A ). (A)坚持办事公道,要求当事人不讲人情(B)人们得到了他应该得到的东西,是为公道 (C)一个人做了一件公道的事情就说明他是公道的人(D)公道自古不变,其标准历来是统一的 8、关于节约,正确的说法是( D ). (A)节约与以人为本的理念不相符合(B)在物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无须崇尚节约 (C)今天所倡导的节约主要指物质生产领域,而非个人生活领域 (D)不管职位高低,人人都要厉行节约 (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 9、职业道德的特征包括( AB ). (A)鲜明的行业性(B)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C)法律强制性(D)利益相关性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 ABCD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1l、职业技能的特点包括(BD ). (A)遗传性(B)专业性(C)层次性(D)综合性 12.坚守岗位的基本要求是( ABC ). (A)遵守规定(B)履行职责(C)临危不俱(D)相机而动 13、从业人员做到真诚不欺,要( AC ).

心理咨询师教材电子版—三级技能-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一、学习目标 学会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求助者进行第一次接触。 二、工作程序 (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表现出咨询人员应有的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既不可板面孔、又不可喜笑颜开)。与来访者会谈时,保持正常社交距离(1.5米左右),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按我们的民族习俗,会谈时不可直视对方的眼睛,可扫视对方的眼神或表情。 (二)礼貌地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 1.接待来访者,态度应当平和、诚恳。 2.见面时使用礼貌语言,如“请进!”,“请坐!”,“非常欢迎您前来咨询,谢谢您的信任。” “我很愿意向您提供心理学帮助。” “如果您同意的话,请您填写这张表格。”(登记表或简单问卷表等) (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间接询问如:“我很希望知道,我在哪方面能向您提供帮助。” “您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我们的帮助。” 直接逼间如:“您有什么问题,说吧!” “您找我们有什么事,说吧!” “怎么啦?有什么问题,说吧!” “出什么事啦,说吧!” (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向求助者说明是否能向求助者提供帮助。 (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求助者的隐私和秘密可能就是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求助者只有认为自已所说的一切都能得到保密的承诺时,才能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向咨询师倾诉,从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在向求助者表明可以对他提供心理学帮助之后,应立即简要地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确保求助者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而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应当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协助”二字表明,咨询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另外还要说明,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次两次的交谈就能解决的,有时会有迂回曲折甚至反复,也有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完美地解决的。为此,求助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七)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 例如求助者有权选择心理咨询师以及确认他的执业资格,有权知道收费标准,有权中止咨询。 求助者有义务如实向咨询师说明情况,提供与自己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信息;要按共同商定的时间表进行工作,如有更改要事先通知;要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不试图与咨询师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

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部分复习提纲

三级心理诊断技能复习提纲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一、如何进行初诊接待(P1) 1.咨询准备工作:应有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 2.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 3.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4.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5.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反复申明保密原则,说明保密例外。 6.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性质。 7.向求助者说明其权利及义务。 8、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方式 二、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P5) 1、避免紧张情绪; 2、语言表达:语速适中,吐字清楚; 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5、心理咨询时,还应该注意仪态。 三、摄入性会谈的工作程序(P5) 1、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2、确定提问方式 3、倾听。 4、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5、对会谈内容归类 6、结束会谈 四、摄入性会谈切入点——确定会谈目标、内容与范围(P5) 确定会谈目标、内容与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有五个: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五、对会谈内容归类(P7) 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挫折和不良行为) 2.现实生活状况 3.婚姻状况 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 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7.其他 六、采集求助者病史和个人资料的桑德伯格提纲。P10 答:(1)身份资料。(2)来就诊的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 (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4)对家庭的看法。(5)早年回忆。(6)出生和成长。 (7)健康及身体状况。(8)教育及培训。(9)工作记录。(10)娱乐。(11)性欲的发展。 (12)婚姻及家庭资料。(13)社会基础。(14)自我描述。(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 (16)对未来的看法。(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

心理咨询师诊断技能资料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心理诊断学 第一部分心理诊断学 主要内容: 心理诊断概述 心理诊断过程 心理障碍的检查 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心理测量方法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系统 一、心理诊断的概述 (一)心理诊断在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性 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心理咨询师的不同背景,目前已经毕业的心理咨询师缺乏心理障碍的检查技术,心理健康知识普遍缺乏,大多数对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患不能识别。 例如有些题牵涉到幻觉和妄想,答案不是幻觉和妄想,而心理咨询师并不理解考题。幻觉和妄想是人类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也是重要的病理心理学专业词汇,需要仔细观察才能作出心理诊断。 (二)心理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病理心理学 异常心理学 目前没有合适的心理诊断学作为心理咨询师教材,推荐下列教材:

《医学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题解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医学心理学学习纲要与习题集》全国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的配套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关于心理诊断,最早出版的《心理诊断》一书的作者是罗夏。 (三)为什么要学心理诊断? 心理咨询师对下列现象会作出心理诊断吗 神经病与精神病有什么区别? 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 (四)心理诊断概述与方法 1、心理咨询应该运用心理诊断方法。 2、心理诊断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是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 3、心理诊断以个体为目标探求其心理特征 4、心理诊断中可以运用观察法和会谈法 5、错误的观点: 心理诊断的对象是精神病人 心理诊断没有科学性

6、现象学诊断 心理测量结果是心理诊断的参考依据 心理诊断是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技术 7、心理诊断方法 观察法 会谈法 个案法 实验法 二、心理诊断过程 (一)心理诊断的主要任务 收集求助者的基本背景资料, 认清求助者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制定一个治疗的计划与目标, (二)收集资料 1、这是一个准备阶段,也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详细收集求助者与心理问题有关的资料,认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一般说来,收集的资料越多,越有利于心理诊断过程。 2、收集资料包括三个维度: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及完整答案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第1~25题,共25道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性力量 (B)道德是领导意志的集中体现 (C)个体的道德表现差异很大,判定一个人的道德优劣是不可能的 (D)普遍良好的道德,仅仅是人的善良愿望而已 2、与法律相比,道德()。 (A)产生得时间晚(B)比法律的适用范围广 (C)内容上显得十分笼统(D)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3、关于企业形象,正确的说法是()。 (A)文明礼貌是企业形象的核心与关键 (B)企业形象的本质是企业的环境卫生和企业员工的服饰状况 (C)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D)通过持久、大规模的媒体宣传,就能树立起企业形象 4、在企业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企业礼俗(B)企业价值观(C)企业作风(D)规章制度 5、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企业要靠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 (A)企业存在着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两种形式 (B)人是有形资产,人作为资产通过劳动产生价值 (C)人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一种神秘的物质 6、员工处理与领导的关系时,正确的做法是()。 (A)即使知道领导的决策是错误的,也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B)对于领导含糊交办的任务,要含糊执行 (C)如果不同意领导的意见,要敢于随时说出自己的想法 (D)一般不越级汇报工作 7、科学发展观指的是()。 (A)科学发展,高效发展,健康发展 (B)以科学为本,科学、平稳、顺利发展 (C)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科学、高效、健康发展 8、关于职业劳动,正确的说法是()。 (A)职业劳动是人们无奈的选择 (B)职业劳动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C)职业劳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加剧的结果 (D)职业劳动是人生的全部内涵 (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

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真题模拟及答案完整版

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真题 第一部分技能选择题(1~100题,共100道题) 本部分由九个案例组成。共100道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61岁,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因冠心痛住院治疗,当前病情已经稳定。一周前,同病房一患者因心脏病救治无效去世。求助者当晚自感病情加重,胸闷、心慌,开始出现入睡困难、经常惊醒的现象。经一周的持续心脏监护,并未发现明显加重迹象。求助者还是觉得自己病情加重了,只是未查出来。因而情绪低落,愁眉不展,茶饭不香,睡眠越来越差。重复和家属交待身后事宜,但又不甘心就这样死去。求助者家属要求医院心理科协助治疗。 多选:1、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包括( )。 (A)心慌 (B)长期失眠(C)胸 闷 (D)愁眉不展 单选:2、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主要是( )。 (A)失眠 (B)情感脆弱(C)焦 虑 (D)自杀观念 单选: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是( )。 (A)冠心病 (B)担心病情恶化(C)失眠症(D)存在疑病妄想

单选:4、该求助者心理冲突的性质是( )。 (A)常形 (B)精神病性(C)变 形(D)神经症性 多选:5、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应重点询问该求助者的内容包括( )。 (A)婚姻史 (B)冠心病检查结果(C)成长史 (D)对冠心病的体验 单选:6、该案例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 (A)一般心理问题 (B)抑郁神经 症(C)严重心理问题 (D)疑病神经症 多选:7、形成以上初步诊断的依据包括( )。 (A)心理问题关键点 (B)刺激事件强 度(C)冠心病严重程度 (D)瘸程时间长短 多选:8、心理咨询师在本案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 ( )。 (A)关注求助者的隐私内容 (B)与相关医生 保持适当联系 (C)密切关注求助者的情绪 (D)随时调整求 助者服药剂量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5岁,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某企业工作数年,业绩优良。一次,由于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公司缩小了求助者负责的业务范围。求助者觉得老板已经不再那么信任自己了,倍

成为心理咨询师必看书籍集锦--04.10

成为心理咨询师必看书籍集锦 京师博仁导读:心理咨询师修炼的不仅是自己的技能,更是自己的修为。心理咨询师的成长是用心走出来的一个过程。那么,成长为一名优秀心理咨询师,需要看哪些书籍,以汲取能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书目,共飨行走在心理咨询师成长道路上的朋友们。 一、极速入门书籍: (一)心理咨询相关 1.《心理咨询的技巧和策略》 2.《心理咨询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心理咨询师手册》 4.《变态心理学》 5.《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 6.《人类的性存在》 7.《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 8.《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 9.《心理治疗个案研究》 10.《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11.《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二)哲学必看: 12.《西方哲学史》 13.《人的问题》 14.《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 15.《马斯洛人本哲学》、马斯洛; 16.《论人的成长》、罗杰斯; 17.《弗洛伊德心理哲学》、弗洛伊德; 18.《哲学简史》、威尔 .杜兰特; (三)名家经典: 19.《精神分析入门》、(极好)、查尔斯 .布伦纳、杨华渝等译、北京出版社; 20.《现代精神分析的“圣经”》、(极好)、贾晓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1.《秋空爽朗-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极好)、阿瑟. 科尔曼等著; 22.《内心枷锁》、(极好)、海因茨、彼得. 勒尔著、王蔚译; 23.《逃避自由》、(极好)、弗洛姆; 24.《神经症与人的成长》、(极好)、霍妮; 25.《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好)、霍妮; 26.《人的潜能与价值》(极好)马斯洛等著华夏出版社 27.《爱与意志》、(极好)、罗洛梅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8.《宗教心理学》、(极好)、玛丽 .乔.梅多等、四川人民出版社; 29.《一颗找回自我的心》、克利福德. 比尔斯、[美] ; 30.《寻找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说》、刘翔平; 31.《论会心团体》、《个人形成论》、卡尔.罗杰斯; 32.《理解人性》、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四)通俗佳作: 33.《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欧文.雅洛姆、(Irvin Yalom);

200911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

200911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

2009年11月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技能试题 第一部分技能选择题 (1~100题,共100道题) 本部分由十三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1~100题,共100道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6岁,高一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家在偏远山区,排行老大.有两妹一弟。从小懂事,知道父母种地辛苦,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品质。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初一开始当班干部,深得老师喜欢。中考时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市重点中学。为学英语,父母省吃俭用给他买了一台八十多元的小型录音机作为奖励。求助者非常爱惜,总担心会将录音机丢了。但却不幸有一天真的不慎弄丢了。当时非常着急,到处寻找也没结果。也没敢告诉父母。他不甘心,幻想着有一天能找到,常常有意识地到处找.无论走到哪都不忘。几个月过去了,知道已经找不到了,

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反复寻找。为此耽误了时间,同学们也不理解。受此影响,求助者心情烦躁,情绪较为低落.经常失眠。吃饭不香.成绩也有所下降。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境贫寒,家庭负担重,还有爷爷奶奶需要照料。求 助者性格内向,从小懂事,聪明好学,吃苦耐劳.是全村公认的好孩子。 多选:1、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包括()。 (A)焦虑情绪(B)强迫观念 (C)抑郁情绪(D)回避行为 单选:2、该求助者行为方面的主要症状是()。 (A)强迫计数(B)强迫寻找 (C)强迫检查(D)强迫询问 单选:3、该求助者内心烦恼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丢录音机(B)内心冲突 (C)反复寻找(D)成绩优良 单选:4、该求助者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A)勤俭节约(B)个性偏执 (C)吃苦耐劳(D)性格内向 多选:5、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实操技能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1.咨询准备工作:应有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2.礼貌接待方式:使用礼貌语言,态度平和诚恳,据实际运用。3.提问时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帮助,不可直接逼问。4.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向求助者说明是否能提供帮助。5.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反复申明保密原则,说明保密例外。6.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性质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7.说明求助者责任、权利与义务:三责任、四权利以及四义务。8、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那种咨询方式。 二、初诊接待中的注意事项 1、避免紧张情绪 2、语言表达。语速适中,避免使用方言,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外延 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咨询者不能在咨询范围以外向求助者提供帮助和做任何承诺5咨询时的仪态。 三、与该求助者进行摄人性谈话时,怎样选择切入点?(学会确定摄入性谈话法的目标、规范谈话内容与范围)1.根据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2.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3.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5.根据许多求助内容分别谈话。 四、摄入性会谈避免提问失误 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有强烈暗示性。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这类问题具封闭性,咨询师获取信息受限制。 3.避免多重问题。这类问题表现出咨询师缺乏训练,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避免修饰性反问。这种反问后果对求助者毫无好处,使会谈陷入僵局。 5.避免责备性问题。此类问题对求助者产生很大威胁感,立即引起防卫。 6.避免解释性问题。咨询师表达自己看法,不利于推动求助者自我探索。 五、会谈内容选择原则——该案例从哪方面入手 1.符合求助者能力兴趣。 2.病因直接间接针对性。 3.有利于探索深层病因。 4.有助于鉴别诊断症状。 5.有利于帮助改善认知。 6.有利于个性矫正发展。 7.会谈法具相应有效性。 六、摄入性会谈注意事项 1.态度保持中性:不可暗示诱导以免丢失客观信息。 2.提问避免失误:不能随便提问以转移求助者谈话。3.绝不讲题外话:除提问和引导语外,不讲题外话。4.扭转会谈内

心理咨询师三级--各种疗法总结

心理咨询师三级 各种疗法总结咨询技能笔记 1、系统脱敏疗法(交互抑制) 系统脱敏疗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第一步,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第二步,把引起焦情境划分等级;第三步,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训练。 基本原理:让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注意事项:对焦虑情境施行逐个脱敏;想象的次数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不同;焦虑等级隔不要太大;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的,应考虑其他方法。 2、冲击疗法(消退抑制) 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暴露疗法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为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细心地控制环境,引导求助者进入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那些情境中。冲击疗法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恐惧的行为,让恐惧自行 基本程序:筛选治疗对象;鉴定治疗协议;治疗准备工作(确定刺激物);实施冲击治疗(4次,每天或隔天1次) 基本原理: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

给以任何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乃至消除,即所谓消退抑制。 注意事项:让求助者对此方法有足够的了解,协商后可采用;无法忍受时可中止;求助者出综合症、头晕或休克时应停止治疗。 3、厌恶疗法(经典条件反射) 厌恶疗法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反应。可用于治疗强迫症、各种性变态行为以及精神分裂症等适应不良行为。 基本程序:确定靶症状;选择厌恶刺激(厌恶刺激必须是强烈的,如电刺激、药物刺激、想或其他刺激);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 基本原理:经典条件反射。反复实施厌恶刺激,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刺激反应建立了条件联系尽管取消了附加刺激,但只要求助者进行这种不良行为,厌恶体验照旧产生。为了避免厌恶体验,不得不中止或放弃原有的不适行为。 注意事项:不具备条件的咨询机构或个人不能采用厌恶疗法;求助者和咨询师一定要鉴定知;靶症状要单一而具体。 4、模仿法(社会学习理论) 模仿法又称示范法,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治疗适应症等。

三级心理咨询师辅导手册(培训教材)

三级辅导手册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基础(普通)心理学既是心理学专业的“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心理学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学习时要把握好基本概念的基本定义,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分。然后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学习其他学科,进行对照学习——社心、发心、变态、测验、咨询等。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 研究内容如下图: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名称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华生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 去研究行为。 机能主义詹姆士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 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 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 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3反对3 主张)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潜意识、性本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心理学家应该关系人的价值与尊严、是当代心(第 三势力)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 位。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 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动力定型:巴浦洛夫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形系统叫做动力定 型。 我们把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把斯金纳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 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

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真题及答案

2009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真题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第1~25题,共25道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所进行的() (A)“荣”与“辱”的判断(B)“真”与“假”的判断 (C)“有”与“无”的判断(D)“美”与“丑”的判断 2、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爱国主义(B)利己主义 (C)功利主义(D)集体主义 3、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标准是() (A)慎独、克己、复礼(B)正义、公道、忠恕 (C)无私、仁爱、奉献(D)忠诚、审慎、勤勉 4、下列说法中,符合“公道”本质要求的是() (A)见仁见智,不存在普遍认可的公道 (B)执行领导的决定是从业人员坚持公道的根本依据 (C)千人一致、万人一律的一视同仁体现了公正的本质要求 (D)坚持人格上的平等是实践公正职业规范要求的重要原则 5、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B)为人民服务 (C)团结协作(D)集体利益至上 6、关于职业化管理,正确的说法是() (A)职业化管理是一种主要靠直觉和灵活应变来从事职业活动的管理方式 (B)职业化管理是一种以业绩结果为导向而不再强调过程管理的管理方式 (C)职业化管理要求员工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以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 (D)职业化管理十分注重人性化的需要,而不是一味强调僵硬标准的管理 7、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A)只有经过多次“跳槽”的经历,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B)如果个人的潜能在某一岗位上无法充分释放,就可以考虑调换岗位 (C)忠诚于企业,时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D)数虽然不可以随便挪动,但人需要时时调换岗位 8、同事间建立信赖关系,合宜是做法是() (A)要敢于当面批评同事的不当言行 (B)同事间相互认同 (C)恩威并用,以威信促信赖 (D)敢于两肋插刀,赴汤蹈火 (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 9、某员工将“乌鲁木齐”的字样写成了“鸟鲁木齐”,结果给企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这一事例说明() (A)该员工做事总是粗枝大叶 (B)无论怎样强调敬业精神都不过分 (C)细节影响得失 (D)严格管理十分重要 10、对于从业人员而言,讲求“信用”包括() (A)择业信用(B)岗位责任信用 (C)离职信用(D)物质信用 11、下列做法中,符合领导对员工的要求的是() (A)不强制下属工作 (B)经常征求下属的意见 (C)善于从下属的角度考虑问题 (D)下属出现工作失误时,不予处罚 12、从业人员做到践行“公私分明”的具体要求是() (A)要有法律意识(B)要有慎微意识 (C)要有大局意识(D)要有利己意识 13、彼得·圣吉说,“真正的自由绝非摆脱的自由,而是创造我们之所真心之所向往的自由。”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A)不用摆脱束缚也能够获得自由(B)自由都是相对的 (C)自由是靠创造的实践活动取得的(D)自由是一种主观想象 14、在职业活动中,践行“节约”规范的具体要求是()

三级心理咨询师技能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技能选择题 (1~100题,共100道题)本部分由九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1~100题,共100道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61岁,退休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位老朋友半月前因心脏病救治无效去世,求助者得知消息后当晚即感胸闷、心慌,出现入睡困难并容易惊醒的现象。经一周的住院检查,并未发现患心脏病的迹象。但求助者还是怀疑自己得了冠心病,只是医院查不出来。因而情绪较低落,茶饭不香,睡眠越来越差,反复和家属交待后事。求助者家属要求医院心理科协助治疗。 多选:1、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包括()。 (A)心慌(B)长期失眠(C)胸闷 (D)情绪低落 单选:2、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主要是()。 (A)失眠(B)情绪脆弱(C)焦虑 (D)自杀观念 单选: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是()。 (A)患冠心病(B)担心心脏疾病(C)患失眠症 (D)存在疑病妄想 单选:4、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属于()。 (A)变形冲突(B)趋避冲突(C)常形冲突(D)双趋冲突 多选:5、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应了解该求助者的资料包括()。 (A)婚姻史 (B)心脏检查结果(C)成长史(D)冠心病的体验 多选:6、心理咨询师对于该求助者的接纳应该包括()。 (A)怀疑自己得病(B)情绪较低落(C)主动求助(D)躯体症状 多选:7、对于该求助者,恰当的咨询目标包括()。 (A)改善情绪 (B)改变错误认知(C)改善睡眠(D)促进心理成长 多选:8、心理咨询师在本案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 (A)关注求助者的隐私内容(B)对求助者无条件的接纳(C)密切关注求助者的情绪(D)随时调整求助者服药剂量 多选:9、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A)老年男性(B)患冠心病(C)认知偏差(D)胸闷心慌

心理咨询师诊断技能资料

心理咨询师诊断技能资 料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心理诊断学 第一部分心理诊断学 主要内容: 心理诊断概述 心理诊断过程 心理障碍的检查 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心理测量方法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系统 一、心理诊断的概述 (一)心理诊断在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性 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心理咨询师的不同背景,目前已经毕业的心理咨询师缺乏心理障碍的检查技术,心理健康知识普遍缺乏,大多数对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患不能识别。 例如有些题牵涉到幻觉和妄想,答案不是幻觉和妄想,而心理咨询师并不理解考题。幻觉和妄想是人类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也是重要的病理心理学专业词汇,需要仔细观察才能作出心理诊断。 (二)心理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病理心理学 异常心理学 目前没有合适的心理诊断学作为心理咨询师教材,推荐下列教材:

《医学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题解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医学心理学学习纲要与习题集》全国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的配套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关于心理诊断,最早出版的《心理诊断》一书的作者是罗夏。 (三)为什么要学心理诊断? 心理咨询师对下列现象会作出心理诊断吗 神经病与精神病有什么区别? 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 (四)心理诊断概述与方法 1、心理咨询应该运用心理诊断方法。 2、心理诊断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是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 3、心理诊断以个体为目标探求其心理特征 4、心理诊断中可以运用观察法和会谈法 5、错误的观点: 心理诊断的对象是精神病人 心理诊断没有科学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