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瞻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2008-11-13 8:21【大中小】

前瞻性队列研究首先根据研究对象在加入研究时的暴露情况分组,以后通过直接观察或其他信息渠道确定其中在某段时间内(对慢性病通常为10年至二三十年)发生的病例或死亡,最后比较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1、研究队列的选择

(1)特别暴露组:

因为队列研究通常用于验证经过病例对照研究建立起来的假设,已有关于可疑病因的足够知识供选择暴露组之用。可选择超额暴露于可疑病因或生活习惯或职业可能与所研究疾病有关的人,建立暴露组。另外设一个未暴露组(对照组),用于估计暴露组尚未暴露于该因素时可能的发病或死亡水平。有时可不设对照组,而是把暴露组的率与全人群的率作比较,因为对特殊暴露(例如职业、医药)而言,暴露者在人群内总是少数或极少数,所以可把全人群的率视作未暴露者的率。

(2)某人群的一个样本:

某个人群(例如工厂)内的成员对可疑病因的暴露状况不同时,可分作不同的组并互相比较(又称内部比较)。

不论哪种队列,都应选择暴露情况易查明,便于随访又较稳定的人群。如果从全人群(例如某地)抽取样本建立队列,应限于从暴露者比例高的范围内(例如某年龄段)或严重暴露者(即高危人群)之中抽样,这样可使所需样本较小,随访期较短。

2、基线资料的收集:

首先,暴露必须有明确定义。其次,根据资料或特别检查结果,评定队列成员的暴露状况,剔除其中已患或疑似已患所研究疾病的人和对之不易感的人。原则是只能以受危者,即有可能患这种病但并未患这种病的人,作为观察对象。除所研究的暴露之外,还要收集与患病危险度有关系的其他暴露的资料。资料来源有医疗记录、劳动记录、劳保资料、访问、医疗检查、环境测定等。

职业暴露的测定是个复杂问题。最好有实测个人暴露量数据。如没有,可以工种(工作岗位或车间)作为暴露指标,再加暴露时间(工龄),作为暴露剂量的间接粗略估计。暴露剂量的测定为研究剂量反应关系所必需。剂量反应关系在此是指暴露剂量和一个人群中发生某一标准反应(如发病、死亡等)的人数的关系。

有的因子除职业环境暴露外,还有来自家庭环境、局部环境和区域环境的暴露,评价个人或人群暴露量时都应包括在内。

与个人生活习惯或性格有关的因子,如吸烟、膳食、体力活动等,须通过访问调查和填表加以定量测定。

研究因子属于生理、生化指标的,须检查测定。

3、随访:

应进行尽可能完全的随访,以确定各成员的结局。所谓结局是预定的观察终点,通常是死亡或发病。如以其他健康效应作为终点,则其确定更复杂。

随访的方法有直接的,如函调、面谈、定期体检,有间接的如医院病历,死亡登记、疾病报告卡、人事档案、劳保资料、保险档案等,须根据结局的性质选用。

随访的目的主要有二:①确定哪些人尚在观察之中,哪些已死亡,哪些已无法追踪,即弄清楚率的分母的信息;②确定终点事件的发生,即确定关于率的分子的信息。关于分子的信息,必须尽可能地正确;关于分母的信息,如果无法掌握每一成员的动态,则不得已时也可用抽样、用寿命表法计算预期数等方法估计。

失访及其处理:由于随访对象多、时间长,不可避免会有中途不知下落的成员,也可能有拒绝继续受观察的人,这就产生了失访。如果暴露组与未暴露组的失访率相似,失访者与未失访者的结局发生率也相似,则失访将不会产生偏倚。所以应尽可能取得失访者结局的信息,或从失访者中抽取样本调查其结局。如果有健全的生命统计制度和完善的的社会福利制度,要检索队列中某一成员的死亡日期和死因,可以利用多种便利的信息来源,所以即使对失访者也有可能知道其结局。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法是把失访者与未失访者的基线资料中的一些特征加以比较,如差别不大,则可假定结局发生率的差别可能也不大。否则,对选择偏倚可能产生的影响应有充分估计。因为失访产生的问题不易圆满解决,所以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失访,另一方面要认识可能由此产生的偏倚并设法估计其影响。随访率可作为衡量研究

质量的一个标准。如无把握保持近于完全的随访率,则不应贸然进行队列研究。失访问题主要是在封闭队列(固定人群)发生的问题。

4、偏倚:

队列一般是全人群的一个有高度选择性的亚群,所以队列研究的结论不能无条件地推及全人群,但这并不影响其真实性。如果随访工作做得好,一般不会发生选择偏倚。疾病或死亡信息(即终点的判定)的收集,要保证各组间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而且不受研究对象暴露状态的影响,以免发生信息偏倚。回忆导致的信息偏倚是影响病例对照研究真实性的一大问题,但对队列研究影响不大。混淆因素最普通的是年龄与吸烟,其他混淆因素视暴露种类而异,应收集资料,以便在分析时控制其作用。

5、结果分析:

队列研究是发生率的研究,包括疾病发生率与死亡发生率。以死亡作终点的队列研究比以发病作终点的为多,这是因为死亡的确定比发病的确定容易。

队列研究的结果,可以用来计算所研究疾病在随访期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及各种专率。通过对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率或不同剂量的暴露组的率的比较,或暴露组的率与全人群的率比较,便可检验病因假设;对可疑病因的暴露与疾病(死亡)是否存在联系;联系强度如何;是否是因果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的区别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 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 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 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 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 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 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OR= ad/bc 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 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 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 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 1、相对危险度:RR 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 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 偏倚:

前瞻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 2008-11-13 8:21【大中小】 前瞻性队列研究首先根据研究对象在加入研究时的暴露情况分组,以后通过直接观察或其他信息渠道确定其中在某段时间内(对慢性病通常为10年至二三十年)发生的病例或死亡,最后比较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1、研究队列的选择 (1)特别暴露组: 因为队列研究通常用于验证经过病例对照研究建立起来的假设,已有关于可疑病因的足够知识供选择暴露组之用。可选择超额暴露于可疑病因或生活习惯或职业可能与所研究疾病有关的人,建立暴露组。另外设一个未暴露组(对照组),用于估计暴露组尚未暴露于该因素时可能的发病或死亡水平。有时可不设对照组,而是把暴露组的率与全人群的率作比较,因为对特殊暴露(例如职业、医药)而言,暴露者在人群内总是少数或极少数,所以可把全人群的率视作未暴露者的率。 (2)某人群的一个样本: 某个人群(例如工厂)内的成员对可疑病因的暴露状况不同时,可分作不同的组并互相比较(又称内部比较)。 不论哪种队列,都应选择暴露情况易查明,便于随访又较稳定的人群。如果从全人群(例如某地)抽取样本建立队列,应限于从暴露者比例高的范围内(例如某年龄段)或严重暴露者(即高危人群)之中抽样,这样可使所需样本较小,随访期较短。 2、基线资料的收集: 首先,暴露必须有明确定义。其次,根据资料或特别检查结果,评定队列成员的暴露状况,剔除其中已患或疑似已患所研究疾病的人和对之不易感的人。原则是只能以受危者,即有可能患这种病但并未患这种病的人,作为观察对象。除所研究的暴露之外,还要收集与患病危险度有关系的其他暴露的资料。资料来源有医疗记录、劳动记录、劳保资料、访问、医疗检查、环境测定等。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_共识与展望_王永胜

文章编号 1007-9424(2009)07-0505-05述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共识与展望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Breast Cancer:Consensus and Future 王永胜* 关键词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适应证;微小转移;转移预测;共识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C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 ph node biopsy,SLNB)已迅速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 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成为大多数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作为一项腋窝准确分期的微创活检技术,SLNB代表着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水平(state o f the art)。然而,SLNB的广泛开展可能超越了已有的支持证据,仍有一些问题尚未明确。基于乳腺癌SLNB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有助于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 1 SLNB技术使腋窝分期更为准确 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试验结果包括英国ALM ANAC试验[1]、意大利米兰SNB185试验[2]和美国NSABPB-32试验[3],均证实SLNB可以提供准确的腋窝淋巴结分期,SLNB组与腋窝清扫术组有相同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循证医学 级的证据)。SLNB确实存在较低的假阴性率,可能导致行SLNB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降低,但由于可对数目较少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 mph no de,SLN)进行更为仔细的病理检测,则可增加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特别是微小转移的检出。理论上, SLNB假阴性率较高可能降低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而SLN的仔细检测可以提高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两者相抵可使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保持稳定。H ely er等[4]首次报道了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po pulatio n-based cohort analyses),研究SLNB广泛应用后美国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的改变。该研究对SEER数据库1992~2003年期间接受乳腺及腋窝手术的112740例T1/T2期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状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作者单位 *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济南250117) 通讯作者 王永胜,E-mail:w angysh2008@https://www.doczj.com/doc/0310257275.html, 作者简介 王永胜(1965年-),男,山东省文登市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乳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治疗工作。腋窝淋巴结阳性的预测指标包括肿瘤大小、分级、受体状况、乳腺手术和腋窝手术类型及诊断日期。SLNB检出阳性率由1998年的11.3%提高到2003年的57.4%,同时期T1/T2期患者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由26.6%提高到29.4%(P=0.001),微小转移检出阳性率由3.3%增加到5.5%(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增大、差/中分级、ER阳性、行乳房切除术(对比保乳术)及SLNB(对比ALND)为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相关因素。校正肿瘤大小和其他重要变量后,淋巴结阳性的风险比由1992年的基线增加到1998年的1.11(P< 0.001)和2003年1.355(P<0.001)。淋巴结检出阳性率的增加与SLNB的广泛应用呈正相关(r= 0.931,P=0.005)。依据该研究,SLNB应用于临床显著增加了T1/T2期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基于人群分析,SLNB广泛应用后的假阴性率对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的影响较小,或被仔细的病理检测所抵消;将来,监控调整后的腋窝淋巴结检出阳性率可成为SLNB假阴性率的有效替代指标(质控指标)。 2 乳腺癌SLNB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2009年St.Gallen会议上,90%的投票专家支持SLNB作为除T4d期外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该投票结果虽嫌偏激(如T3、T4期肿瘤SLNB循证医学资料匮乏),但也表明随着SLNB的广泛开展,其临床适应证正迅速扩大[5]。 2.1 常规SLNB的适应证 常规SLNB的适应证包括:临床早期浸润性乳腺癌(T1和T2期)、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单发肿瘤,患者年龄、性别及肥胖不受限制,此前乳腺原发肿瘤的活检类型不受限制,包括针吸细胞学、空芯针活检或切除活检。

同济大学流行病学-第三章队列研究

第三章 队列研究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概念 (一)定义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又称群组研究、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发生率研究(incidence study)、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及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队列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或是按是否不同程度地暴露于某种可疑因素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分析和推断该暴露因素是否是所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或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关键词 1、暴露(exposure):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重金属)、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及遗传等)或行为(如吸烟)。 暴露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无害的。 2、结局(outcome):是指疾病(包括疾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或是某种健康状态或是死亡。

3、队列(cohort):是指一个特定的人群(群组)。它是一组在特定时期出生的人群,或是一组有某种共同暴露或特征的人群。 固定队列(fixed cohort)——对象入队出队自始自终。 动态人群(dynamic population)——新对象随时加入,原成员不断退出。 4、危险因素(risk factor):又称为危险因子,泛指能引起某种疾病或不良健康状态发生或发生率增加的各种环境、行为、社会和遗传等因素。 二、基本原理: 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的危险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如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高剂量暴露组和低剂量暴露组等,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检查并登记各组人群待研究的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如疾病、死亡、或其他健康状况),比较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评价和检验危险因素与结局的关系。 判定:假使暴露组(或高剂量暴露组)预期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暴露组(或低剂量组)。可推测该暴露因子可能是所预期结局的危险因素或两者之间存在病因学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 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 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 2. 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 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 4. 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 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 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 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 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目的: 病例对照研究: 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 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对照的选择: 病例对照研究: (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青年血脂异常与生活方式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青年血脂异常与生活方式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裴勇;宁杰辉;张岚;吴晓明;宁观华 【期刊名称】《医药前沿》 【年(卷),期】2014(000)019 【摘要】探讨青年特定的生活方式、膳食类型与血脂异常类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2011年5月至2014年1月对我院年龄18-44岁健康体检者和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及膳食调查,并根据膳食热量及营养构成划分膳食类型:热量超标组分为高饱和脂肪型( S1)、高动物蛋白型( S2)、高碳水化合物型(S3)、混合型(S4),热量正常或偏低组分为高饱和脂肪型(S5)、高动物蛋白型(S6)、高碳水化合物型(S7)、正低标准型(S8),同时观察血脂变化。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调查2300例,血脂异常者588例,总发生率达25.6%,TG、TC、LDL-C升高及HDL-C降低发生率依次为16.1%、14.1%、11.7%、12.9%。(2)单因素分析:血脂异常与正常组比较,吸烟、饮酒、运动、BMI及S1、S2、S3、S4、S5五个膳食类型具统计学意义(P<0.05)。 (3)多因素分析:肥胖是各型血脂异常的共同危险因素,热量超标是膳食因素导致血脂异常的基础,而富含不饱和脂肪及动物蛋白食物易导致TC、LDL-C升高,高脂、高碳水化合物膳食及酗酒导致TG升高,吸烟与TG、TC、HDL-C异常相关;运动锻炼则防止HDL-C降低。结论:(1)青年人群血脂异常仍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其他各型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2)肥胖和膳食热量超标是各型血脂异常的基础,膳食类型和不良生活习惯与血脂异常类型相关。 【总页数】2页(7-8)

16秋浙大《流行病学》在线作业

浙江大学17春16秋浙大《流行病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1. 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 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B. 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 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D. 诊断标准的变化 正确答案: 2. 下列哪种情况适用于抽样调查? A. 为发现某病全部病例并提供治疗 B. 为早期发现癌症患者以降低死亡率 C. 欲调查的人群人数很少 D. 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 正确答案: 3. 两个工厂男性工人每年的癌症死亡情况如下表:B厂工人患呼吸系统癌症而死亡的危险性比A厂多(假设两厂的工人年龄分别相近),下列哪项正确:系统A厂B厂死亡人数百分比死亡人数百分比呼吸系统180 33 248 45 消化系统160 29 160 29 泌尿生殖系统80 83 82 15 其他130 23 23 11 合计550 100 100 100 A. 结论正确 B. 结论错误,因为应该用年龄别死亡率 C. 结论错误,因为没有可对比的人群 D. 结论错误,因为应该用归因死亡率 正确答案: 4. 关于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死亡率反映一个人群的总死亡水平 B. 病死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C. 发病率是队列研究的常用指标 D. 患病率等于罹患率 正确答案: 5.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 进行统计学检验 B. 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 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 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正确答案: 6.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较多的一类方法是 A. 观察法 B. 临床试验法 C. 病例询问法

2012.1.7综合、传染病考题

综合知识: 1.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是: A.鼠疫霍乱 B.霍乱艾滋病 C.鼠疫艾滋病 D.鼠疫病毒性肝炎 E.霍乱病毒性肝炎 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必要时当地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紧急措施,除了: A.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B.停止一切活动 C.停工、停业、停课 D.封闭被传染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E.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 3. 我国艾滋病的防治方针 正确答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正确答案是: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5. 执业医师的定义为() 6.执业医师的范围不包括以下哪种情况() 9.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在30 日内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除了( E ) A.中止执业医师满二年的 B.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C.死亡 D.被宣告失踪的 E.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一年的 10.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进行定期考核的机构:B A.卫生行政部门 B.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组织 C.医学会 D.医师所在的医疗机构 E.。。。。。

11.处方原则:有效、安全、经济 12.下列处方错误的是: 13. 计算机开具处方的条件: P30 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纸质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药师核发药品时,应当核对打印的纸质处方,无误后发给药品,并将打印的纸质处方与计算机传递处方同时收存备查。 14.处方最长有效期不能超过(D)天。 A. 6天 B. 5天 C. 4天 D. 3天 E. 2天 15. 处方开错几次会给予警告或撤销处方权: A. 1 次 B. 2次 C. 3 次 D. 4次 16.患者的知情权应告知患者什么,但不应引起患者不好的反应: A.医疗措施 B. 治疗风险? 17. 病历资料复印或复制时,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 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门诊病历及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B. 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印或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 C. 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时,应当有患者在场 D. 医疗机构为患者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时,不得收取工本费 E. 医疗机构为患者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时,可以按照规定收取工本费 18.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必须由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投票决定,鉴定结论必须多少专家组成员通过: A. 全体专家鉴定组成员通过 B. 半数专家鉴定组成员通过 C. 2/3专家鉴定组成员通过 D. 3/4专家鉴定组成员通过 E. 4/5专家鉴定组成员通过 21. 下列哪项不是劣药: A. 使用依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生产的 B. 未标明有效期 C. 更改有效期 D. 超过有效期 E.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

第六章 队列研究

第六章队列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限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熟悉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确定研究队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人时的概念。 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克服方法,特别是失访偏倚及错分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二、学大纲精要

(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菲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2.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研究开始时暴露已经发生,而且研究者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 3.队列研究是发病率研究,所关心的是某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累计发病率)和发生速度(发病率)。因此在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不应当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在队列研究开始之前,常进行一次横断面研究。 4.队列研究的人群一方面开始时不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同时要求每个研究对象在随访过程中均有可能成为所研究疾病的病人。 5.队列研究资料可直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累计发病率和归因危险度。如果知道人群中暴露的比例,也可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反映了疾病预防中的意义。 6.队列研究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RR,RR的本质是比(rate ratio)或危险比(risk ratio),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RR的大小反映的是病因学联系的大小。 7.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能比较明确地提出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

重要 整合版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1证实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流行病学方法是D A 现况调查 B 抽样调查 C 筛检试验 D 实验性研究 E 病例对照研究 2实验性研究有以下特点,除了C A 可以证实病因假设 B 可以在临床和社区进行 C 先选择病例,再比较暴露因素 D 可以在人群中观察某预防措施的效果 E 可以在临床观察某新药或新疗法的疗效 3实验性研究中采用双盲法的主要目的是D A 尽可能减少失访 B 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 C 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不知道实验目的 D 消除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对结果的主观影响 E 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口学特征更具有可比性 4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的基本区别C A 需要计算样本量 B 需要以盲法观察 C 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因素 D 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 E 病例需要以公认的诊断标准确定 5临床试验中,某一药物的双盲试验是指E A 实验组服药,对照组服安慰剂 B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知道如何分组 C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知道谁是观察者 D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知道谁服药物或安慰剂 E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均不知道如何分组和谁服药物或安慰剂 6以下是临床试验效果的评价指标,除了B A 有效率 B 患病率 C 治愈率 D 生存率 E 保护率 7 由于实验性研究以人为研究对象,所以必须慎重考虑A A 医德问题 B 调查员的培训 C 研究的持续时间 D 开展研究的医院 E 调查对象的样本量 8 为避免各种偏倚的影响,最佳的对照类型是C A 非随机对照 B 历史性对照 C 随机同期对照 D 不同医院的对照 E 不同病种的对照 9 以下哪项研究宜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C A 某人群HbsAg筛查 B SARS发病与吃果子狸关系的研究 C AIDS疫苗保护效果的评价 D 肺癌5年生存率研究 E 流感病毒基因变异规律研究 10 100名失眠患者接受气功疗法治疗,随访3个月,80人失眠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E A.气功治疗失眠有效 B.气功治疗失眠无效 C.因样本量不大而无法下结论 D.因观察时间不长而疗效可疑 E.因未设立对照组而无法下结论 11 为探讨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作用,研究者选择了10万名孕妇,随机分为服用叶酸的实验组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追踪全部孕妇的胎儿出生情况,观察有无神经管畸形发生。这种研究方法是C A 现况调查 B 队列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 病例对照研究 E 以上都不是 12 如果要评价某一新疗法是否确实有效,最好采用B A.空白对照 B.安慰剂对照 C.已知有效药物对照 D.该药不同剂量的比较 E.人群对照 13 为探讨某治疗方案的疗效,先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实验的第一阶段A组接受治疗,B组接受安慰剂,观察两组的疗效。此阶段结束后,两组患者均停药一段时间进行洗脱。之后将两组在接受治疗措施上对调,A组改为接受安慰剂,B组接受治疗。这种设计称为A A 交叉对照设计 B 自身对照设计 C 历史性对照设计 D 标准疗法对照设计 E 以上都不是 14在某药物的临床试验中为使两组具备充分的可比性,研究者以研究对象的病历号末位的单双数进行分组,这种方法称为( E ) A 完全随机化 B 区组随机化 C 分层随机化 D 系统随机化 E 未作随机化 15 某项临床试验结果中,以下各项参数表示临床疗效的大小,除了A

习题队列研究

习题队列研究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队列研究习题 1.确定某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联强度的指标是( A ) A 相对危险度 B 统计学检验的x2值 C某人群某病的患病率 D 某人群某病的发病率 E 某人群某病的死亡率 2相对危险度是( C ) A 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比 B 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差 C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比 D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差 3特异危险度是( D ) A 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比 B 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差 C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比 D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差 4以下是队列研究的优点,除了( A ) A.较适用于少见病 B. 由“因”至“果”观察 C.能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D.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E.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5在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是( B )

A.OR B.RR C. 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D.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E.总人群中可疑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6 下列哪种研究方法可以研究人群某疾病的自然史( C ) A 现况研究 B 实验研究 C 队列研究 D 病例对照研究 E 以上都不是 7队列研究是( A ) A.由“因”推“果” B.由“果”推“因” C.描述“因”和“果”在某一时点的分布 D.由“果”推“因”后再由“因”推“果” 8最不适合作为队列研究的人群是( A ) A 志愿者 B 随访观察方便的人群 C 有某种暴露的职业人群 D 某地区某年龄组的全部人口 E 以上都不是 9 对于队列研究的错误观点是( D ) A 人力、物力花费较大 B 通常要考虑失访和混杂偏倚的影响 C 可以直接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D 若疾病罕见而暴露因素常见,则适宜进行队列研究 E 若疾病常见且暴露因素常见,则适宜进行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的原理及类型

队列研究的原理及类型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 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 主讲教师:徐学琴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所属学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所属专业:预防医学 授课对象: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五年级学生 2015年4月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流行病学》课程中“队列研究”中的“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类型”部分的内容。 队列研究是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直接观察暴露于某因素不同状况人群的结局来探讨该因素与所观察结局的因果关联及关联的大小。该方法因其检验病因假设的能力很强而在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学习该方法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理解队列研究的性质、特点、整体设计及研究过程,等。通过队列研究三种类型的讲解使学生对基本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也系统学习过卫生统计学的内容,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对“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类型”有清晰地认识和深刻地理解,应对基本原理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2. 熟悉队列研究的整体设计及研究过程; 3. 熟悉三种不同的队列研究类型的设计特点及优缺点; 4. 了解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的区别。 5. 了解队列研究检验病因假设的能力非常强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内容 1.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采用图示进行详细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将队列研究的整个设计及研究过程通过图示分解展示。并对研究过程中需注意的重点详细讲解。最后,总结队列研究的研究方向是从因到果的方向,符合疾病因果顺序,因此,队列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是非常强的。

队列研究

第四章队列研究 探讨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等是流行病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描述性研究,可以初步获得研究对象的各种特 征,但此时疾病的影响因素与结局是同时观察的,因此需要采用分析性研究方法加以探讨。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分析性研究的重要 方法之一,它可以直接观察暴露于不同危险因素或不同特征人群的结局,从而探讨危险因素与疾病发生或结局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队列研究是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索或按不同竑露水平分为亚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 亡书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二、研究目的 {一)检验病因假设 由于队列研究是由因及果的研究,能确证暴錤与疾病的关系,因此检验病因假设是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和用途。一次队列研究可以只检 验一种接露与一种疾病之间的因果关联(如吸烟与肺癌),也可检验一种秘錤与多种结局之间的关联(如可同时检验吸烟与肺癌、心脏病、 慢性支气忏炎等的关联)。* ' (二)评价预防效果 有些域鋸有预防某结局发生的效应,即具有预防效果。如大蒜的摄入可预防消化道肿瘤如I?癌的发生,戒烟可减少吸烟者肺癌发生的危 险等。这里的预防措施(如大蒜摄人和戒烟)即暴露因素不是人为给予的,而是研究对象的自发行为。通过这种人群的“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也可以评价某因素的预防效果。 (三)研究疾病自然史 临床上只能通过观察单个病人从发病到痊愈或死亡的过程来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在队列研究开始时,研究前研究对象只是具有某种暴谣 而不患有相应的疾病,因此可以观察人群中不同个体缺露于某因素后,疾病逐渐发生、发展,直至结局的全过程,包括亚临床阶段的 变化与表现,M时还可以观察到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对疾病进程的影响。队列研究不但可了解个体疾病的自然史,而且可了解疾病在人 群中的发生发展过程。 三、研究类型 (一)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的暴露状况而定的,研究结局的获得?要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后才能获得,这是队列研 究的基本形式。 前啲性队列研究的鍛大优点就是研究者可以直接获取关于暴露与结局的第一手资料,因而资料的偏倚较小,结果可信;其缺点是随访观 察的时间往往很长,所?观察的人群样本很大,需要花费很大,因而影响其现场可行性。 {二)历史性队列研究(historical cohort study) 历史性队列研究也称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辦,但研究对象是在过去某个时间进人队列,即观察或随访的起点是过去某个 时间,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是根据过去某时点进人队列时的接露悄况。研究的结局在研究开始时可能已经发生,但资料收集是从暴 餺到结局的方向进行的。 在历史性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分组以及研究结局的获得都来源于研究者研究开始时所常捉的有关历史资料,因此有时不溢要进行随 访观察,对于一些从暴露到出现结局耑要很长时间的疾病研究,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完成,具有省时、省力、出结果快的特点,W 而适用 于长诱导期和K潜伏期的疾病,也常常用于具有特殊缺露的职业人群研究。但M这种研究常常缺乏影响絲露与疾病关系的混杂因素资料, 影响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 (三)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historical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如果在历史性队列研究之后,继续进行随访观察,称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这种研究同时具有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前胳性队列研究的性质,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互的不足。一般应用在研究开始时暴辦和暴鋸引起的快速效应(如肝功能损害、出生崎形、流产、不育等)已经 发生,而与祕餺有关的长期影响(如肿瘤)尚未出现,茁要进一步的观察,闪此适于评价对人体健康同时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作用的暴 露因尜。 53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本篇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于 2014 年 6 月 15 日由 Fan Lei 等发表在 Lancet Oncol 上。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 160 万人诊断为癌症,120 万因癌症而死亡。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12.2% 和9.6%。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率”逐步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这篇综述,我们将概述中国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着重从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学方面强调差异,并发现不同人群治疗机会的差距。我们将描述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学差异,以及人口学在国内各个地理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中的差异。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更早;独特的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普及率和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延误诊断,致使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多;资源不足;民众缺乏乳腺癌的知识。最后,我们将推荐一些有利于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关键措施。 1. 前言 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自世界银行数据)。由于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 2.3% 的速率快速推进,中国已有 47% 人口住在城市,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从传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特别是乳腺癌)。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经济差异,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造成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图1. 每 1000 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数据来自 201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从 90 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截至 2008 年,中国总计169452 例新发侵润性乳腺癌,44908 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界的 12.2% 和 9.6%。中国乳腺癌全年检出人数是欧洲(2008 年共 计 332000 例,总人口四亿九千八百万)的一半,与美国(2008 年共计 182000例,总人口三亿零四百万)基本相当。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到 2021 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 250 万,发病率将从不到 60 例 /10 万女性(年龄在 55 岁到 69 岁之间)增加到超 过 100 例 /10 万女性。 在中国,平均每例新发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总费用为 1216 美元,在 172 个国家中排名 第 103 位。

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病及死亡前瞻性队列研究

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病及死亡前瞻性队列研究 发表时间:2016-07-18T14:41:35.2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作者:战晶晶 [导读] 心脑血管疾病属于对所研究社区居民的健康具有极大威胁的重要疾病。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 266400 摘要:目的对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病及死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对1000名大于20岁的若干社区的居民进行为期8年的随访,将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作为随访结局事件。以死亡、冠心病和脑卒中等作为多结局事件对多结局事件受到的代谢综合征和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对该人群进行8年的随访之后,结果显示,其中共计有18例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事件;在对高血压家族史、性别、年龄等3个传统危险因素进行调整之后,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事件受到的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影响仍然存在。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属于对所研究社区居民的健康具有极大威胁的重要疾病,所研究社区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事件发生率会受到代谢综合征的极大影响,也就是说代谢综合征具有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作用。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病及死亡;前瞻性队列研究 所谓的代谢综合征主要是指血脂代谢紊乱、血压升高、高血糖、中心性肥胖等在同一个体的聚集状态,其属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是其主要的结局。现在在全球范围内有20%到25%的人群患有代谢综合征,相对于没有代谢综合征的人而言,其具有高出一倍的死亡率以及高出两倍的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危险[1]。相关的报道显示,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代谢综合征属于重要的危险因素。为了对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病及死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次研究选择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对1000名大于20岁的若干社区的居民进行为期8年的随访,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05年5月—2007年6月,通过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选择某城市5个社区作为研究现场,将该社区大于20岁的1000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急性感染性疾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冠心病以及脑卒中等患者排除掉。其中男性有420人,占42%的比例,女性有580人,占58%的比例;男性的年龄在2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91±12.27)岁;女性的年龄在20—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7±13.52)岁。 1.2方法 ①基线调查:采用现况研究的方式进行基线调查,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研究对象实施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用药史、肾脏疾病既往史、心脑血管疾病既往史、高血压家族史、生活方式危险因素、一般人口学资料等[2]。 ②生化指标测定:对研究对象的晨起空腹静脉血进行采集,对血清进行现场分离,然后运到实验室进行测定。采用罗氏血糖仪进行血糖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针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进行测定。 ③前瞻性队列研究:对研究对象在调查以来发生的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关情况进行记录,采用医院病历记录、查阅监测资料和入户调查等相结合的方式详细地调查每一位研究对象,并且对其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资料进行收集;对研究对象在调查以来发生的死亡事件的相关情况进行记录,采用医院病历记录、查阅监测资料、公安局的死亡证明书和入户调查等相结合的方式详细地调查每一位研究对象,并且对其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资料进行收集[3]。 1.3判断标准 将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作为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根据1996 年NINcDS的诊断标准判断心脑血管事件[4]。 2.结果 对该人群进行8年的随访之后,结果显示,其中共计有18例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事件,其中6例脑卒中,4例冠心病,8例死亡;在脑卒中患者中有4例男性,2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中有2例男性,2例女性,死亡人员中有5例男性,3例女性。 其中,脑卒中发病者具有较大的基线年龄,其中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饮酒者、吸烟者、男性等具有较高的比例;冠心病发病者具有较大的基线年龄,其中有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家族史、较高腰围水平的人具有较高的比例;脑卒中发病者具有较大的基线年龄,其中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饮酒者、吸烟者、男性、较低体质水平者等具有较高的比例。 在对高血压家族史、性别、年龄等3个传统危险因素进行调整之后,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事件受到的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影响仍然存在。 3.讨论 很多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具有非常大的关联性,代谢综合征中具有很多能够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的危险因素,而且这些危险因素具有多重、高水平聚集状态的特点,因此明显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但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晰,而且在很多研究中只是将其作为预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工具,并未真正的成为详细的风险预测工具[5]。 因为由于存在着上述的因素,所以必须要更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相关性。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对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病及死亡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对高血压家族史、性别、年龄等3个传统危险因素进行调整之后,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事件受到的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影响仍然存在。也就是说,代谢综合征能够使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事件的概率得以增加,因此,代谢综合征具有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作用。由于本次研究具有较小的样本量以及较短的随访时间,因此在研究结果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事件发生率会受到代谢综合征的极大影响,代谢综合征具有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作用。参考文献: [1]李昭,张京梅,黄觊,等.代谢综合征对青年男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12):1164-1167.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流行病学》考试题及部分答案解析

2016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流行病学》考试题及部分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某地一项有关高血压的横断面研究表明:男性45~55岁组有高血压者占13%,女性占15%。从而得出结论,该年龄组男性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较女性小。该结论 A.正确 B.不正确,因没区分发病率和患病率 C.不正确,因为未用率作性别间比较 D.不正确,因为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队列的影响 E.不正确,因为无对照组 2.下列哪种情况,某种疾病的患病率与发病率之比值将增大? A.病死率高 B.该病病程长 C.该病病程短 D.暴露时间长 E.多次暴露 3.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中,为组织方便和节约费用,选择哪一种抽样方法更合适? A.单纯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E.多级抽样 4.在现况研究过程中,按抽样方案抽中的调查对象没有找到,而随意以其他人代替,从而破坏了调查对象同质性的偏倚属于 A.选择性偏倚 B.幸存者偏倚

C.回忆偏倚 D.测量偏倚 E.混杂偏倚 5.综合描述疾病“三间分布”,最经典的流行病学方法是 A.出生队列研究 B.横断面研究 C.移民流行病学 D.血清流行病学 E.遗传流行病学 6.欲调查某地人群HBsAg携带情况,可采用 A.个例调查 B.前瞻性调查 C.抽样调查 D.爆发调查 E.回顾性调查 7.流行病学中的偏倚是指 A.抽样误差 B.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逻辑误差 E.数据误差 8.下列哪项指标最适合描述妇女激素替代疗法后十年内患乳腺癌的可能性? A.患病率 B.危险度

E.十年生存率 9.普查妇女乳腺癌时测量乳腺结节的频率指标应选用 A.发病率 B.发病专率 C.罹患率 D.时点患病率 E.期间患病率 10.关于普查的目的,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A.早期发现病例 B.检验病因 C.了解疾病的分布 D.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E.普及医学知识 11.普查妇女乳腺癌时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 A.发病率 B.发病专率 C.罹患率 D.时点患病率 E.期间患病率 12.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 A.个案调查 B.典型调查 C.现况调查

流行病学总结研究

流行病学 一、绪论 1、定义:流行病学(epidemiology)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学科。 2、发展过程: 1662年英国John Graunt第一张寿命表设立比较组思想将统计学引入流行病学领域。James Lind C缺乏–坏血病 (147)开创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的先河。 Edward Jenner (1796)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开创了主动免疫的先河。 William Farr 现代流行病学的奠基人之一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3、研究方法: 4、用途:①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②对社区和人群健康作出诊断;③产生决策和评价;④揭示疾病的自然史;⑤探讨、揭示病因;⑥疾病的预防;⑦疾病预防、诊疗措施的效果的评价。 5、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观点:群体的观点;比较的观点;概率论的观点;社会医学和生态学观点;多病因论的观点

6、偏倚:测量学中偏倚是指一切测量值对真值的偏离。医学研究中偏倚是指在临床研究中,研究结果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偏离真实情况,这种偏离我们称之为误差(error)。 临床研究中误差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随机误差(random error);一类是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随机误差:是由于抽样误差所引起的,其大小可以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估计,但没有方向性,也就是说,这种误差的存在使研究结果随机的高于或小于真值。系统误差即偏倚(bias):是指研究结果系统地偏离了真实情况。与随机误差不同,偏倚的存在总是造成研究结果或高于真值或低于真值,因而具有方向性。由于在研究工作中定量的估计偏倚的大小很困难,而确定偏倚的方向却相对较容易。当偏倚使研究结果高于真值时,称之为正偏倚,反之,偏倚使研究结果低于真值时,称之为负偏倚。 临床研究中的偏倚一般分为三类,即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选择偏倚1、入院率偏倚亦称伯克森偏倚2、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也称奈曼偏倚3、检出偏倚或称检出症候偏倚4、易感性偏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观察人群或对照人群对所研究疾病的易感性,导致某因素与某疾病间的虚假联系)5、排除偏倚6、无应答偏倚 二、疾病的分布 1、定义: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中的发生频率。“三间分布”,疾病的“人群现象”。 2、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指标及其意义:发病率(反映疾病发生的强度),患病率(感染率、阳性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发病率=某时期内发生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累计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当研究人群的数量比较多,人口比较稳定,资料比较整齐的时候,无论其发病强度大小和观察时间长短,均可用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作分母,以整个观察期内的发病(或死亡)人数为分子,计算某病的累积发病率。累积发病率的量值变化范围为0~1,其流行病学意义有赖于对累积时间长度的说明。 患病率:反映特定时间(一般为某一时点)内某人群病例数的多少。=某特定时间内某病的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 k 罹患率(attack rate)该指标和发病率一样,也是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计算方法=(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