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的本土观念

日本的本土观念

日本的本土观念
日本的本土观念

日本的本土观念(2010-2011年度第1学期)

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云大津

2010年10月15日一本课程目的、对当代社会的认识与课程安排(2010年9月12日)

1 为什么关注“日本的本土观念”-日本社会的“灵性”

1-1 日本体验-日本印象

1-2 两个事例-对“日本本土观念”研究的必要性

* 日本岛根大学教师与海大教师的对话(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根”)

*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负责人的发言(需要加强对日本的“本源性”问题研究)

1-3 基本概念

* 观念、思想、意识、文化、文明、世界观、价值观、思想体系、意识形态、观念形态

2 对当代社会的认识

2-1 不同的视点

* 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与1884年日本明治期实行的国企民营化)* 企业家的形成与民营企业的形成(企业人团体改变明治政府所实施的企业制度与中国的“物权法”,20、30年代日本禁止对天皇与私有权的侵犯)

* 经济发展阶段论(铁、车、网络社会)

* “世界是平的”与日本的“农村经营”(地域性显著)

2-2 不安定的经济与个人的漂流-从“关系”到“交易”的变化

* 1960年代(性、毒品、国家社会主义、多国籍企业、官僚的监狱、各种社会团体组织的瓦解=相互信任基础的瓦解、社会从“固定”变为“流动”,)

* 经济增长的代价(=社会的不安定、经济的不平等,但没有人希望回到旧态)

* “文化”视点的登场(连带性、小规模共同体)

* “液体化”了的近代(组织、技能和消费特征都发生了变化,问题是没获得解放和自由)2-3 文化的可能性-共同价值的形成、避免争斗、制约经济的数量性增长

* 官僚制度(压制、团结)

* 社会被组织化被军事化(经济组织、市民社会组织、被组织化的时间、自由与个性受到约束=“铁笼”、“地狱”和“故乡”)

* 官僚制度的扩大(胜利?、20世纪的最初的60年是军事机械的时代=“军事=产业复合体”、资本主义之恶不是官僚制度而是“市场”和“营利”?)

* 官僚制度发生变化-组织化问题的时间尺度短缩=漂流

* 决解方法-文化的出现(人性化的秩序,物资生活赋予文化的标准、需要对工作岗位的变化、特权、权力等衡量的价值观=文化)

* “文化的锚”的三个评价标准=故事性(可叙述性)、有用性、工匠(艺术)性

故事性(“并存组织”=工会、共同享有工作、“基本工资”、社会不安会引发出“新的官僚制度”)、经验的一贯性、叙述的主体;有用性的价值(公益性、家庭中的无收益的劳动、有用性的内涵超出了利益的性质);工匠技术(超脱“私欲”追求事物的本性是艺人的精神、避免争斗)

3 课程安排

3-1 对当代社会的认识(9月12日)

3-2 如何看“日本”(1)-“日本”的形成、其社会结构和“主色调”(9月19日)

3-3 如何看“日本”(2)-日本社会的“多样性”、海洋的视点(9月26日)

3-4 “武士道”(士大夫、知识分子、官僚)视频(“黄昏的清兵卫”)(10月10日)

3-5 “商人道”(平民、领主与平民)(10月17日)

3-6 艺术(茶道、能、浮世绘、庭院)(10月24日)

3-7 文字(10月31日)

3-8 文学(11月7日)

3-9 思想(11月14日)

3-10日本的心、日本人的心(11月21日)

3-11总结-日本本土观念论(文化论、文化比较论、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民俗)(11月28日)

思考题:谈谈你对日本的印象并指出其根据

参考资料:リチャード?セネット『不安な経済/漂流する個人』大月書店

二如何看“日本”(1)-“日本”的形成、其社会结构和“主色调”(9月19日)

1「椰子の実」=“椰子之果=椰子之歌”

* “本土”性?

* 中国的国学(需要相对化?需要注入外部视点?)

2天皇和“日本”的国号-日本宗教信仰的形成

* 3世纪(南方=中国江南、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

* 5世纪(游牧民族、高句丽、新罗、百济、“オオクニヌシ(大国为)=イザナキ?イザナミ系の为神“国作りの神”が“タマミムスヒ”に国の支配権を譲る”)

*“多神教的世界”、“海洋的世界观”(神世七代、イザナキ?イザナミ、スサノヲ(善恶未分)?ヒルメ(アマテラス)、オオクニヌシ;「ウケヒ神話」と「天の岩屋神話」、大八嶋国、“常世(トコヨ)的神”)

* 5世纪大和政权时代=高皇生灵=高皇生日(灵力神和太阳神之说),7世纪律令国家时代=天照神的替换(天孙降临传说、神武东征)

* 内乱=政权变迁(592年苏我马子杀害崇峻天皇拥立推古天皇,圣德太子和苏我马子协助执行摄政政治)、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暗杀入鹿苏我宗族灭亡(645年、“乙已の変”)=大化改革(天智天皇=中大兄皇子)、壬申之乱(672年皇弟大海人皇子联合地方诸侯反对抗天智天皇的太子大友皇子,是日本古代最大的一次内乱)=天武天皇(大海人皇子)、薬子の乱=810年平城上皇和嵯峨天皇(天智派)的对抗(处置了平城上皇的爱妾藤原薬子和其兄的藤原仲成=平城上皇的亲信天武派)、天庆之乱=平将门和藤原纯友之乱(939年)、承久之乱(1221年)、应仁之乱(1467-1477年,进入战国时期)、関ヶ原の戦い(1600年徳川家康的東軍和石田三成的西軍)、西南战争(1877年)

* 外征(400和405年在任那加罗大败于高句丽、663年在白村江大败于唐?新罗联军、1853年异船出现)

* 701年“大宝律令制”制定“日本”国号(“天皇”于天武朝(672-686)、689年的“飞鸟净御原令”,7世纪末日本自我认识的出发点)

* 神话(=思想、文化)和祭祀仪式(大甞祭、月次祭)-日本宗教信仰

3 日本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其特征

3-1 圣德太子(厩戸皇子、574-621年)的改革

* 冠位12阶梯(级,603年)(大德、小德、大礼、小礼、大信、小信、大义、小义、大智、小智;把儒教的“仁、义、礼、智、信”的顺序改为“仁、礼、信、义、智”,并加“德”)* 宪法17条(604年,太子不把“仁(真心,个人之德、个人内在之德)”的主观之道德作为治国之根本,而是以“和(人和人的关系的伦理道德)”的客观道德作为治国的核心)

* 编佛经(《三经义疏》)=佛教盛行时代

3-2 天武天皇(672-686年)的改革

* 七世纪末规定“大照大神”为皇祖神=神话一元化(天智天皇“壬申之乱”时候遥拜“伊势大神”、伊势为东进要道(伊势大神)、北九州“中的岛(宗像三女神)”为连接朝鲜半岛和大陆的要道;实行神话一元化=皇祖神=国家神=大照神,(天武天皇(在位672-686)、天智天皇(在位662-671)=大化改革);

* 七世纪末规范地引进中国文字、“律令国家”(唐风盛行时代)

* 一神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统治者的祖神=高皇产日,但不是全部统治氏族如物部氏的一部分不把高皇产日视为祖神;支配者上层氏族“臣、连、君”,“臣、连、伴、国造”体制中直属天皇的“连、伴造”祭高皇产日;“君”系主要氏族和地方豪族信奉“大照大神”;本土的太阳神在古代神话中部分流派、阶层收到广泛的接受,这正是传统重新组合国家权力思想基础从外来神转移到弥生以来的本土神的根据)

* 氏族改革(645年的“大化改新”、701年制定“大宝律令”,从氏族制国家转变到官僚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律令国家)实行“一君万民”的一元统治。天智天皇打到氏族制的元凶苏我氏、实行日本最早的户口政策、设置“评”(=郡)和“50户”(=里)、“部曲废止”。关于氏族政策实行“甲子的宣”(氏)对氏族的把握;从大和王权时代约两百年豪族统治的“私地私民”转变到“公地公民”,豪族领取薪俸结束了氏族制度统治)。

* 天武于684年废除旧氏“臣、连、君”设立“真人、朝臣、宿禰、忌寸”新姓(原来的“臣、君、连”和“直、造”间虽有差别,“臣、君、连”之间没有等级关系;“连”=“高皇产日”(物部、中臣、大伴、安云、尾张为“连”系氏族)放在“臣、君”之下;“大伴”=“高皇产日”归入“宿禰”;“大三轮君”=“大照大神”归入朝臣;除“连”“伴造”之外从朝鲜半岛的“渡来人”在日本的古代史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新撰姓氏》中全氏族数的三分之一为“渡来系”;“品部废止的诏”:“一君万民”、“天下大同”,明确规定“臣”(=出自传说时代的天皇)和“连”(=出自“ムスヒ”“ハヤヒ”)“从神和天皇中分支出来”,臣连体制根本性的变革,“部”(=土地和人民,消除派别意识的温床);神话的两元状态和世界观的两元状态,ムスヒ系神由“连、伴造氏”、アマテラス神由“君系的一部分分别承担;重视“臣、君、国造系”(以地名为名具有半独立的传统的氏族),但实际上“连、伴”(具有职掌名的天皇的自身的氏族)掌握实权其占多数,天武利用了“连、伴”绝不反对天皇之便把“连、伴”置之“臣、君、国造系”之下)。

* “氏”的组织变革的特征(偏重“臣、君、国造”,极端地减少“连、伴造”

* 在思想上的变革=编辑“日本书纪”(720年完成、贵族和官人共同制作,“开天辟地”和“天孙降临神话”=二神同是皇祖神)、“古事记”(712年,“开辟神话”=イザナミ?イザナキ系(“神代本纪”=ムスヒ系とイザナミ?イザナキ系为一体),和“天孙降临神话”=イザナミ?イザナキ系和ムスヒ系两神并列,神话的一元化;“渡来氏族”)

3-3 “公”的意识(“公”=“大宅=オオヤケ”(代表共同体的首长、具有共同设施的性质),“公家”=天皇(古代)、“公方”=将军(中世)、“公仪”=大名、幕府(近世),承担者奉

公的责任;古代到近世有出现过无数的减租税年贡运动,但从没有废除租税年贡运动;“公”可称为自发性的,在形式上天皇成为“公”的至高点的存在)

3-4 职位体系,神人、供御人制和天皇=承包制(9世纪形式上是律令制度扎根和形成期;贵族的藤原氏族和出自天皇家族的源氏族日益强盛时期;天皇直属的“藏人所”和“检非错使”替代了原来的“令制的官厅”;9世纪以后特定的官职、衙门由特定的氏族世袭承包,到10、11世纪世袭制度一般化=“官司承包制度”,江户时期的“家元制度”;掃部寮=中原氏、事務局のトップ=算道、計算技術=小槻氏、陰陽寮=安部氏、曲薬寮=丹波氏、和気氏、藤原氏北家の中で道長の子孫が必ず摂政、関白の地位につく=摂関家、太政大臣、大臣、大将の家柄=精華家、天皇=天皇職、治天の君=院;土地制的租税制度于11世纪中叶形成了“庄园公领制”和私有庄园各占一半(和厂长责任制不同),具有行政单位的性质,实行承包管理,政治和经济的承包管理制度)

3-5 天皇的“两重”结构(神话和祭祀,天孙降临神话和神武东征神话;天皇的神圣王(“大嘗祭”“月次祭”)和律令制度(太政官=贵族合议体、646年公田=“班田收授法”=班田制))3-6 善恶界限模糊不清(多元化)、对败者的哀悼(镇魂、诗的世界)-日本社会的主旋律(主色调)

思考题:

3-5世纪引进外来神(游牧民族宗教信仰、鲜卑族)、7-8世纪统治者恢复本土神引进律令制度和佛教(唐风盛行)、引进外来制度的取舍、9世纪外来制度名存实亡或做了修改(官方交通主干道从陆路回归水上交通)等,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实行政治和经济的承包管理制度,即“世袭”制度(实质是“虚拟世袭制”)。

1 谈谈你对“世袭”制度利弊的看法

2 江户时期的“家元制度”和“世袭”制度的关系

3 日本的“血缘关系”的特征

4 日本执着的“本土信仰”-外来和本土(否定观念薄弱)

参考资料:

1梅原猛『日本とは何か―海人と天皇(上下)』朝日新聞社、1991年

2溝口睦子『アマテラスの誕生―古代王権の源流を探る』岩波新書、2009年

3加藤徹『貝と羊の中国人』新潮新書、2006年

三如何看“日本”(2)-日本社会的“多样性”、海洋的视点(9月26日)

1“柿の木坂の家”-标准的日本农村景色

* 古代、中世的树木的文化、树皮的文化

* 栗子树、桑树、漆树、柿子等的栽培

2日本的“农业社会”学说

(1)至少到江户时代止日本为农业社会的学说(常识,人口的绝大多数为农民)

* 百姓=农民76.4%、武士9.8%、商人=町人7.5%、神官僧侣1.9%、杂业4.2%、其他0.2%;渔民、运输船民、山民?

* 根据明治5年(1872年)的“壬申户籍”统计、“明治七年府县物产表”

(2)新说-“奥能登”和“时国家”的调查(“奥能登时国文书”)、考古学的新发现

* “奥能登”和“时国家”的调查(海带、昆布、盐、木炭、木材、矿山的交易=从事多种交易的企业家);“材草屋”(佃农、贫农)=“水吞”、“头振”、“门男”、“间脇”、“无缘”、“杂家”(佃农融资巨款给“时国家”);奥能登的最大城市“轮岛”和“宇出津”(“轮岛”的“头振”71%、“宇出津”的“头振”76%=贫农、穷村,奥能登历代的流放地,出了名的地少“千片田”);面向濑户内海山口县的“上关”(农民13.6%)

* 栗子树、桑树、漆树、柿子等的栽培交易(青森市的“三丸山遗迹”等、绳文文化)(3)日本列岛有370以上的岛屿,海岸线有2800公里,可能成为农业用地占25%

* 山地(山梨县山国非农业地区=贫穷,山梨有“甲州商人”“甲州财阀”)

* 江户时代的“村”不单是之“农村”,它包括“渔村”“山村”;中世“村”指新开发的田地和村落等;江户时代能登的“轮岛”、“宇出津”、周防的“上关”、大阪和泉的佐野已明显形成城市,但制度上称“村”(町、堺=城市)

* 以水田为租税基础(畿内和北九州,13世纪成立“庄园公领制”,农本主义)

* “襖下張り文章”、“紙背文書”=非农业社会的记载

3 日本“万世一系”的虚构性

* “藤原不比等”的女儿“藤原宫子”(文武帝的夫人,其母“贺茂朝臣比卖”=渔民的女儿)生圣武帝;同是不比等的女儿“安宿媛”(光明子)成为圣武帝的皇后(皇族外的第一个“皇后”)

* 圣德太子时“律令国家”的创始人,藤原不比等则是完成者(“养老律令”、平城京迁都、编辑“日本书纪”)

* “镰足”原为神官“中臣”,在“大化改新”中立功被天智天皇授予“藤原”姓,之后不比等及其子孙继承“藤原”姓(参与政治),其他的藤原氏继承“中臣”姓(宗教)

* 通过“姓”排列等级关系在律令制度之前已存在;天武天皇规定“八色的姓”,重新赋予“姓”,实行“户籍制度”按中国的习惯登记姓名,天皇本身不带有姓名;按现有的家谱资料日本的所有臣民都是天皇或天皇的祖先神的子孙

4 从海洋的视点看日本列岛

4-1 旧学说和考古学的新成果

* 从朝鲜半岛北岸和南岸到对马、壱岐、北九州的区域具有共同的文化=結合釣針、使用“石鋸”和“曾畑式土器”等、使用独特石器的渔捞民的文化;隠岐島的“黒曜石”;日语来自泰米尔語(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北部泰米尔族的语言)学说

*绳文文化不是“岛国”中的孤立的文化=渔捞、狩猎、栽培(北海道千岁空港共事发现“美美遗址遗迹”的新泻县的“翡翠”,长野县发现“黒曜石”加工厂=“商品生产”,“盐”=在茨城県霞ケ浦沿岸挖掘巨大的製塩土器=“塩的交易”(日本本岛不存在“岩盐”);“魚貝類的交易”;栗子树、桑树、漆树、柿子等的栽培,树木的文化、树皮的文化、巨木的文化等)

* 弥生文化研究一开始就需要注入海洋的视点(水稻、旱田、支石墓、金属器、养鸬鹚;把大陆文明带进日本列岛的应是和“海”有着密切关系的“渔民”;生活在列岛的人们从一开始就需要交易,渔捞、狩猎、采集同时存在;从濑户内海通向日本海的交通在古代已存在)4-2 西东文化之差

(1)西东文化之差-“根源之差”

* 旧石器时代、绳文时代开始出现,东部的绳文文化和西部的弥生文化;“芜菁”遗传基因=中国、朝鲜半岛和斯伯利亚、欧洲基因,从北东亚洲经由萨哈林、北海道到达东北、关

东或横断日本海通过北陆、三阴,和西部文化有着不同的传递途径;东部种植“水稻”(公元前一世纪从东部传入)和西部不同,在东部“旱田”、“麻”、“桑”、“养蚕”都和“水稻”种植相关联的得到普及;西部的“米”“酒”和东部的“布”“绢”;西国的“海盗”和东国的“弓弩骑兵”;西部的“银”和东部的“金”

* 古坟时代(3-5世纪为前期,“铁”和“马”,从弥生时代到古坟时代有大量的人口流入,朝鲜半岛的人种和西日本人种相似,而东部日本人和阿伊努人相似,冲绳人和阿伊努人接近,都保持着蒙古人种的特征?大和、北九州的“前方后圆坟”和能登岛的“蝦夷穴古坟”(受高句丽的影响?);到了8世纪出现从彭海横断日本海的使者;“马”的名产地蝦夷东北;“制铁技术”(东西的制铁炉不同,制造法也有异=西部用铁砂,东部使用铁矿石);“隼人”和冲绳文化相同)

(2)水上交通发达

* 和周边的交流(大和时代,“赠送”行为,从北九州穿过濑户内海、大阪湾,进入琵琶湖从北陆出去的横穿日本列岛的主要干线形成;越前、琵琶湖、近江、河内;越前、美浓、尾张;濑户内海、北九州、朝鲜半岛、中国大陆;跨越日本海连接大陆;527年“岩井之乱”(还没有出现中心不存在叛乱)=大和王权和北济联手,岩井结盟与新罗=濑户内海、北九州、朝鲜半岛、中国大陆的交通为前提;佐渡、越后制作“玉”运往大和、出云的山阴一带=山阴、北陆、东北、北海道的沿日本海海上交通非常活跃)

* 日本两大文化圈=“铜铃文化”(畿内中心)、“铜剑、铜矛文化”(北九州)

4-3最初的金融=“出举”的制度

* 以“初穗”“上分”为资本,作为“稻种”出借收水稻利息。

* 交通的发达是“交易”的前提(古坟时代静冈的滨名湖周边生产的“须惠器”大量流入关东=沿太平洋的海上交通在某种程度上已安定;弥生时代的“ゴホウラ贝”(冲绳产)腕轮出现在北九州,影响到大和=从南方的冲绳北上的人和物的大量出现)

* 绳文时代出现“交易”,弥生时代形成“市场”,到了古坟时代可称的上“货币经济”;“米”“酒”(西部)、“布”“绢”(东部)、祭神贡品、赠送品、此外“盐”“铁”“牛马”也成为货币机能

4-4 “日本国”的诞生

* 7、8世纪,户籍制度、租税制度、以陆上交通为基础=东海、东山、北陆道为东,山阴、山阳道为西,南海道为南从都直射四方;只有九州以太宰府为中心的西海道,“站家”、“水站”=大国志向

* “日本国”的范围(古代的日本,国家成立后的约100年侵略和征服东北人和南九州人,特别是遭到了东北人的顽强抵抗,东北的最北部、津轻半岛、下北半岛直到11、12世纪才实行国、郡、乡制度。之前只存在公共制度之外的“村”;从北方进来的文化:续绳文文化、擦文文化、擦文土器、オホーツク文化、铁的铸造、马的文化;南方的冲绳:贝冢文化、陶器;8、9世纪日本国的范围为,北以东北北部为界,南至喜界岛)

* “日本国”当初的制度是所有公共交通规定使用陆路,但8世纪末道路损坏严重,9世纪又回归到以海、河为基础的水路交通。

4-5从海洋的视点看日本列岛-“民间”主导的社会

* 海上交通的发达和体制的变化(9世纪国家制度形式上虽存在,但实质已发生变化,到了10世纪前期已出现了不同的制度=以关东八国和伊豆为据点和太平洋海上交通为前提,诞生了平将门的王国,即东国国家诞生;西国以濑户内海为中心被称之为“海盗”海上领主的藤原纯友王朝的自立活动显著)10世纪独自地发展起了,以发达的商工业、流通、河海交通为前提的国家体制;都市制-平安京的建设只完成一半,右京变为田园;京都市建立在河川交通之上的“水之都”=鸭川、淀川、大堰川、桂川、宇治川、琵琶湖)

* 交流的主体,从国家间交流(“遣隋使”“遣唐使”)转变为民间交流(10世纪以后宋、高丽的商船,庞大的“唐物”流入日本

* 租税制度和地方制度发生变化=承包制(因官厅财政困难,各职业发展了各自的职业组织,米谷金钱出纳处(“納所”)

* 从事商业和金融的女性和僧侣

* 金融业者的网络(形式上国守承包,但实质是仓库管理的金融业者和神人承担,原初的票据、河川交通的发达=)

* 各地区城市的成立

5“日本人”从何来、“日本”如何形成、其特征是什么?

* “万世一系”的虚构性、亚洲大陆的亡命者之国

* 绳文时代或在更早的旧石器时代已出现“栽培”和“交易”=商业社会(人、物、文明来自四面八方)

*海洋的视点的重要性(海洋在古代已不是孤立日本列岛的屏障而是连接日本列岛的桥梁,农业之国的虚构性)

* 民间主导的社会

6 “日本论”的现在和展望

* 脱离国民国家观的重要性

思考题:

绳文时代出现“交易”,弥生时代形成“市场”,到了古坟时代可称的上“货币经济”出现,最初的金融=“出举”的制度。

1 谈谈日本的“商业社会”和“传统”的关系。

2 东西文化的差异-日本文化的多元性和水上交通

参考资料:

1網野善彦『「日本」とは何か』講談社学術文庫、2000年

2網野善彦『東と西の語る日本の歴史』講談社学術文庫、2008年

3網野善彦『日本の歴史をよみなおす』講談社学術文庫、1995年

四日本的“武士道”(士大夫、知识分子、官僚)(10月10日)

1 理想化的日本武士

*<作为道德体系的武士道>,<武士道的渊源>,<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武士教育和训练>,<克己>,<自杀和报复制度>,<刀-武士的灵魂>,<妇女的教育和地位>,<武士道的感化>,<武士道还健在吗>,<武士道的将来>

*武士道…佛教(恬静地服从).禅.神道.儒教:在战斗的本能之下,潜藏着更为神圣的本能-爱

*<武士道>,<骑士道>,<侠客>

*武士道的将来…佛教.禅.神道.儒教+佛教的慈悲思想+基督教的爱?

*日本社会:‘从人类所研究出来的名誉信条中最严格的,最高级的,最正确的东西,在其国民中间具有支配的力量’-<完美>的追求?

2 日本历史上的武士

* 织田信长

* 德川家康

3 日本武士的家训

* 织田信长的训诫

* 德川家康的教训

4 人性化的日本武士-黄昏的清兵卫(VCD)

参考书:

1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岩波文库、1937年

2堺屋太一『日本を創った12人(上?下)』PHP新書、1996年

3桑田忠親『武士の家訓』講談社学術文庫、2006年

五日本的“商人道”(领主、平民)(10月17日)

1日本商人地位的变迁-日本经营思想的考察

1-1 日本商人地位的确立

(1)石門心学的経営思想-赋予商人社会地位

* 石門心学的創始者―石田梅岩(1685~1744年)

* 石田梅岩的経営理念

(2)福沢諭吉(1835~1901年)-把商工業者提高到社会支柱地位

* 福沢的思想形成

* 福沢諭吉思想的「変転(矛盾)」

* 福沢諭吉思想的核心-中产阶级成为社会中核

(3)渋沢栄一(1840~1931年)-资本主义之父

* 渋沢栄一的経営思想-对「官尊民卑」的抵抗和欧州体験(从農民儿子到武士、家臣、幕臣、官僚、企業家)

* 资本主义之父-渋沢栄一(合本主義思想(1869年1月设立“商法会所”;1871年6月“立会略則”;在职情况;资金参与情况;渋沢経営活動的特徴)

* 渋沢栄一的苦恼未完成的“経済和道徳的合体説”(引退後的三项事業、晩年渋沢强调国家的公益;商工業者的素质-朱鞘的刀、silk hat)、算盤和論語的组合)

1-2 从企業人的企業行为看日本的経営思想

(1)岩崎弥太郎的“個人主義的経営思想”和渋沢栄一的“協力合本思想”

* 明治前期企業家分類和其特徴

* “個人主義的岩崎弥太郎”对“合本主義的渋沢栄一”

* 両者间具有多方面的共通点(個人主義的岩崎家和国家意識强的渋沢)

(2)異彩的企業家-稀世的社会事業家大原孫三郎和出卖“满足”追求“梦想”的企業家小林一三

* 大原孫三郎以社会事業家留名(1880~1943年)

* 赚钱不是依靠于知識和技術而是气质(小林一三)

(3)有赚钱“气质”的当代企業人的“義”和“利”

* 稲盛和夫对“義”和“利”的看法

* 鈴木敏夫执着的追求提高経営效率、创造“需要”

* 柳井正对自己的経営充满自信

* 从起業時理念提升到“共生”的佳能的経営理念(传统的延续)

* 独特的経営―眼镜21(从“顧客第一主義”开始的“善的循環”和从社員的幸福为第一位的“善的循環”

1-3 总结-“義”和“利”的不可分性、“善的循環”的模索

* 倹約→正直(诚信)→正确的交易(同情心、恕)(仏教、儒教、道教、神道)

* 企業経営的关键=“始末”

2 当代日本的股份制企业

3 “商人道”和“传统”

* 日本商家的家训

参考文献

1 竹中靖一『石門心学の経済思想』ミネルヴァ書房、1962年

2 大津寄勝典『大原孫三郎の経営展開と社会貢献』日本図書センター、2004年

3 由井常彦『清廉の経営―「都卑問答」と現代』日本経済新聞社、1993年

5 松尾匡『商人道ノススメ』藤原書店、2009年

6 山本真功『商家の家訓』青春新書、2005年

7 岩田規久男『そもそも株式とは』ちくま新書、2008年

六日本的艺术(茶道、能、浮世绘、庭院)(10月24日)

1茶道的文化(文化創造)-日本综合文化的体现

1-1 茶道論

*総合的文化体系

*茶道中的“創造性”

*茶道中人格的形成

*茶道文化的性格(総合的文化体系(茶室、露地、道具類和美術品、茶的作法等、『南方録』、『禅茶録』、茶道的领悟)、文化創造;七个性格:①不均斉②簡素③枯高④自然⑤幽玄⑥脱俗⑦静寂)

1-2 茶道箴

露地草庵、茶道の玄旨、和敬清寂、芳躅、流儀、趣味(爱好)、恬静简素、心悟、一心、道、打擲、百露地、茶的十徳―新十徳的構想、喫茶去

1-3 茶道文化之“型”

*利休和秀吉、利休和山上宗二

*茶道之“型”和“創造”

2 日本传统

3 今日艺术

参考文献

1 岡倉覚三『茶の本』岩波文庫

2 赤瀬川原平『千利休―無言の前衛』岩波新書

3 久松真一『茶道の哲学』講談社学術文庫

4 岡本太郎『日本の伝統』光文社知恵の森文庫

5 岡本太郎『今日の芸術』光文社知恵の森文庫

七文字(10月31日)

1 日本语的本质

2 汉字的文明和假名的文明

3 日本语和日本人的行为规范

参考资料

1 司馬遼太郎『日本语の本质』文春文庫

2 石川九楊『汉字的文明和假名的文明』農文協

八日本文学和“传统”的变迁(11月7日)

1 日本文学的特征

2 日本文学史

2-1 “万叶集”的时代

2-2 初次的转折期

2-3 “源氏物语”和“今昔物语”的时代

2-4 再次的转折期

2-5 能和狂言的时代

2-6 第三次的转折期

2-7 元禄文化

2-8 商人的时代

2-9 第四次的转折期

2-10 工业化的时代

3 日本文学和“传统”

参考资料

1 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说(上、下)』筑摩书房、1980年九日本的宗教和思想(11月14日)

1 日本的宗教

1-1从縄文時代到奈良時代日本土着土着宗教

* 原始人的心(通向沈黙之诸神的大道、生和死的宗教意識、信仰出产能力、稲作的宗教意識、日之子的出現、祭太陽神、日之子是水稻稲的精霊、祭神之人、出雲国造、美保神社的一年神为、关于潔斎、神社和自然)

* 日本的神的原型和機能

1-2 幕府末期之后的日本宗教

1-3 日本神道

*『源氏物語』、『平家物語』

*日本文学的特徴和神道

*日本诸神之“型”

2 日本的思想

2-1 日本的思想

2-2 日本思想的特征

近代日本人の精神的雑居性、近代天皇制という「機軸」、国体が雑居性の「伝統」自体を自らの自体としたため、思想を実質的に整序する原理としてではなく、否定的な同質化作用に、戦後の「機軸」の一挙に顛落による日本人の精神状況に本来内在していた雑居的無秩序性、雑種文化(加藤周一)、雑種性から積極的な意味(弁証法的統一論の「伝統」と新たな個性が生まれる)、「タコ壼文化」と「ササラ文化」、雑居から雑種にまで高める(強靭な自己制御力が具した为体

2-3 近代日本的思想和文学

2-4 思想的现状

2-5 「である」ことと「する」こと

3 日本思想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平野仁啓『日本の神々』講談社現代新書

2 村上重良『近代日本の宗教』講談社現代新書

3 佐伯彰一『神道のこころ』中公文庫

4 丸山真男『日本の思想』岩波新書

5 吉川幸次郎『仁斎?徂徠?宣長』岩波書店

6鹿野政直『近代日本思想案内』岩波書店

7今村仁司『現代思想のキイ?ワード』講談社現代新書

8 森三樹三郎『「無」の思想』講談社現代新書

十日本的心、日本人的心(11月21日)

1 日本的宗教的特征

* 和神的约定观念

* 一神教和多神教、泛神教

* 日本人的生死观

2 自然环境和日本人的信仰

* 日本的自然和万叶的世界

* 神道和佛教的共存

* 天生的无常-科学认识和宗教认识、直观地看问题

3 日本的心、日本人的心

* 牺牲物语的起源

* 师弟关系

* 人际关系-“交易”和“关系”

十一总结-日本本土观念论(文化论、文化比较论)(11月28日)1 中国古代文化

* 文的理念

* 秩序的理念

* 文字和古代文化

2 中国古代文化的展开

3 日本的本土观念

日本企业的经营模式与企业文化

[摘要]作为第一个非白人的工业化发达国家,日本能给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与其相似的东亚国家的现代化提供怎样的激励和样板呢?很多 国人将日本的成功归功于外在因素。本文力图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的企业经营模式与企业文化展开论述,以探究日本崛起的奥秘。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儒家思想人文价值 一、儒家思想与日本的企业文化 东西方的界定,主要在于文化的划分。尽管日本曾经历过全盘西化的维新,东方文化还是对他有深深影响。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人”的定位。西方文化,可以被归结为一种个人主义文化,而受儒家精神濡染的东亚诸社会的文化,基本上是一种社群文化。东亚的社群文化主张企业、经济和社会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协调一致的运作。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视角来看,东方文化下的人简直就是“无我”。与这种精神资源中的“无我”意识联系的是在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中的“克己”即“自我舍弃”。每一个人从某种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的个人“人格”,从而变成了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上的一个“结”。社会秩序已把人的“人格”甚至“人性”内涵于其中,从而变成了这些社会中注重人事关系、人互相牵制的秩序网络。这种“无我”在日本经济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企业中强烈的团队本位主义。日本人重 视他人的评价、暗示、期待和赞许,即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中行善。这在企业中,就表现为鼓励员工之间的公开竞争,并把企业的诚信摆在首要位置。 正是这些日本特有的文化和制度特征保证了外在机制的成功运作。比如说,日本产品之所以能以“高质量、低价格”出口到国外,很大程度上是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竞争与日本的历史传统是相契的。这种竞争不同于西方以个人为单位的竞争,而以集团为本位,在整体上形成了“对外竞争、对内和谐”的格局。日本人公认的观点是:社会并非个人竞争的场所,而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集体竞争的地方。一个公司的雇员组成的队伍应该像一个统一体那样行动,以便与另一个公司所建立的团队竞争。于是为了在一场无休止的集体竞争中击败所有对手,最重要的是保持企业内部的亲密和谐。这样,日本儒教中的忠诚精神就成为每个企业的绝对律令。企业在雇用雇员时,如同挑选夫婿一样,要估计他的性格、忠诚感和从长远看它对公司可能做出贡献的潜在能力,这些特征要比员工的“专业本领”更加重要。这种雇用就像结婚一样,是一种终身承担的义务。于是类似中世 纪那些超家族的封建集团,一种强烈的“家长式的”、“家族的”、“同事的”气氛弥漫于公司之中。 引申至国际竞争圈中,日本人觉得国家就像一个放大的企业,它作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参与世界贸易竞争。而企业对于政府犹如雇员对企业一样,信奉的仍是传统的儒教的忠诚原则。在日本的民主中,渗透着协调一致的集体传统。他们觉得,决定不应有任何个人做主,而应该通过协商由集体共同做出。开会的目的在于达成一致,其意义在于达到普遍统一和没有人持强烈的异议。等级制度和集体决策在日本的传统中相辅相承成为统一体。如果说中国的等级观念往往与官位的高低相联系、带有冷冰冰的行政隶属意味的话,日本的等级观念则染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家族色彩。这种纵向、横向间反反复复的协调商量、集体决策,对于日本的经济腾飞和企业的做大做强是十分有益的。日本通过自身顽强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在积极引进外来管理文化的基础上,日本人对自己的传统进行了创造性地转化,进而获得了巨大实效。 二、企业管理——以人为本

日本人的国民性

日本人的国民性 摘要:所谓国民性就是由于一个民族在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当中为了生存而演化培养出来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民族心理习惯,并以一种文化形态加以定格,成为民族行为方式的具有道德约束的异化同时又内在化的力量。 双面日本人_________矛盾的性格 关键字:日本人国民性间人主义自我意识羞耻 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民族特点。美国社会重视自我,所以美国人大都个性较强,有点 儿个人英雄主义的味道。英国社会也很崇尚礼仪道德,所以有英国绅士之说。德国社会最 讲规则,所以德国人循规蹈矩世界著名。日本社会重视协调一致,讲究团队精神,所以日 本人随大流者居多,人为己为,人云亦云,这是日本人的天生秉性。 从日本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我们不难发现日本民族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的显著特点,具体如下: 美国文化人类学者R.Benedict于1946年发表了著名的『菊と刀』一书,1948 年由长古川松治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发行,一度成为畅销书。书中与美国的“罪恶文化”相对比,提出了日本文化为“羞耻文化”。所谓“罪恶文化”,是说美国人用罪恶感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行事之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是犯罪。所谓“羞耻文化”,是指日本人很重视羞耻二字,在意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所以自身的言行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左右,甚至会丧失自我,根据他人的标准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和日本人接触过的人都有感觉,觉得日本人说话吞吞吐吐,办事思前想后,顾虑重重,不痛快,其实都是源于顾虑羞耻。羞耻之心限定了日本人的思维和行为,具体表现在自我意识薄弱,不突出表现自己,喜欢随声附和、随波逐流,保持一团和气。当然,日本人也有自我意识很强、不顾羞耻的时候。我有一个朋友是大连某高级宾馆的总经理,他曾向我咨询说:“日本应该是礼仪之邦,可是外国游客中最属日本人挑剔多,不好接待,是何道理?”我告诉他:“日本人对内和对外的意识不同,对内讲协调配合,对外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所以也就顾不了什么礼仪和羞耻了,这是日本人的两面性吧?”这个事例说明,日本人的羞耻心只表现在日本人之间,对外国人的行为应该是另当别论。《菊花和刀》说的就是日本人的这种双重性格。 1948年,川岛武宣发表了『日本社会の家族的構成』(日本评论社)一书。主要内容讲述了日本社会是家族式的集团,其原理与民主主义相对立,来源于日本的家族制度的家长制,主要规范有以下几点: ①权威主义:日本人相信、惧怕权威,对权威无条件服从。在人际交往中,重视对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②集团主义:日本人喜于集体行动,不愿脱离集体单独行动。在集体里营造一种家长和子孙的家庭气氛,集团内部保持和谐,树立维护集体利益和一致对外的意识。 ③封闭意识: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重视内外有别,一般只和同集团内的人交往。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 The Times of Heaven in Chinese Ancient Philosophy Since middle ages, westerners held mainly two views on time: eschatological (teleological) and physical (scientific). The former came from Christianity and understood time through the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God. Time or history goes towards the expectable end, i.e., the Last Judgment. The lat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means of measuring time, which becomes more and more precise. To this view, time essentially has nothing to do with human's existence. It is an objective, even and irreversible passing, having no meaning by itself and serving merely as an existent form of physical beings. Certainly,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here have been new perspectives occurring in science and philosophy among which, the phenomenological one in a broader sense is especially concerned with us. Up to now, "Chinese philosophy" is usually approached, at least in China, through the conceptual perspective of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metaphysics. Therefore, seldom interest has been put on the problem of time in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due to its non-metaphysical character. It is true that,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is neither teleological nor physical view on time in Chinese tradition. But, if we read the literature of pre-Qin period, especially pre-Warring-States period faithfully, we may

第二节: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Microsoft Word 文档

广州六中 王万里 遮羞说:有的学者认为,服饰起源于遮羞。论据之一:《圣经》说,人类的祖 先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后,发现自己赤身裸体,深感羞愧,开始用树叶缠身蔽 体。论据之二:目前许多原始部落的成员都用树叶、布条遮蔽性器官。 装饰说:有的学者认为,服饰的发明是为了更好地打扮自己,因此服饰起源 于装饰,是人类爱美之心的真实写照。 实用说:有的学者认为,服饰的产生是为了避体。远古时期,人们生活在冷热不定的自然环境中,饱受风吹雨打、石磕树绊。为避风防寒人们用兽皮加身,树叶避体,为防磕绊碰撞人们发明了护膝护腿,后来从蜘蛛结网中获得启示,用葛藤、粗麻、树皮等纺布制衣,在距今6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缝制衣服的骨针和 纺织物的残片。 实用的功能:无衣裸袒是原始人类共同经历的一个历史阶段。 《三国志》记载“南郡男女裸体,不以为羞”。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为了防寒蔽体,服饰开始出现。大概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骨针和原始纺织技术,将麻、树皮等植物制成纤维,纺线织布。 第二节: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一、民族服饰的功能

审美的功能:服饰虽然不一定源于审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物质需求达到满足的条件下,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日益强烈,服饰的审美功能不断增强。 标志的功能: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服饰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等级的官员,服饰的图案皆有区别,一般文官以鸟类图案为主,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武官以兽类图案为主,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虎豹。在少数民族中,服饰是划分等级、区别地位的标志。例如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妇女外出时都要顶盖头,颜色之别反映年龄级差,少女戴绿盖头,结婚后戴黑盖头,老年人戴白盖头。而在凉山地区,过去彝族服饰的不同颜色就标志着阶级区别,黑彝代表贵族,白彝代表奴隶。傣族喜欢纹身,贵族用红色图案,一般人用蓝黑色。在现代社会,阶级的区别虽然消除,但有些少数民族仍然喜欢在服饰方面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精力,通过“夸富、露富”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地位。 教化的功能:传统服饰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将 许多处世哲学、做人原则,浓缩成若干文化符号,编织在服 饰上起警示的作用。 例如苗族男子戒度时所戴的斗笠象征胎 2.6藏族女子的银腰带

读日本四大岛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日本四大岛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 (2)阐述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3)简述我国与日本城市化特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6年7月20日“共建中国东盟 新增长极’’会议在中国广西南宁市召开,共有 160多位政企代表参加会议。 材料二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 (1)A所在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是 (2)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列出影响该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3)A所在半岛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 (4)近年来A、B等国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是 (5)试述中国与东盟诸国共建区域性经济组织——“中国东盟共建新增长极”的原因。

1、 (1)(4分)水稻冬小麦(2分) 甜菜大豆等(2分) (2)热量条件优越;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沛;劳动力充足(3分) (3)(6分)问题:水土流失;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2分) 措施: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1分);退耕还湖;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2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1分)(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4)乙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目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随着科技和农业投入的增加,粮食的单产和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一些宜农荒地可供开垦;(4分)(而甲商品粮基地,由于人口稠密,每年净增人口多;城市、工交建设等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将会有所下降;目前单产己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2、 (1)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山河相间,呈南北纵列分布(2分) (2)台风、暴雨洪涝、旱灾、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4分)(每种1分,共4分) (3)地势较为低平的河谷、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地区(2分) (4)有效的产业政策,(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引进外资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与设备,(促进对外贸易发展);高水平的教育投入,(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4分) (5)二战后,全球经济联系更密切,竞争加剧;同属发展中国家,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位;地缘上相邻,交往便利,经济联系密切(或互补);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经济合作有利于对内的保护,对外的竞争(中国与东盟以集团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4分)

《日本人与日本社会》课后答案满分

开设课程的原因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二次远航”实现时间段是()。 ?A、1954年——1971年 ?B、1956年——1973年 ?C、1958年——1975年 ?D、1956年——1976年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2 【单选题】不属于日本人民性格特点的是()。 ?A、爱劳动 ?B、考虑事情细致周密 ?C、爱好和平 ?D、团体协作意识强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3 【判断题】日本是一个稻根社会。()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判断题】目前世界上汉子使用最多且延续时间较长的国家当属日本。()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日本每生产一吨钢所消耗的电量并非是世界最省的。()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学习该课的意义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日本人的忧患意识主要是受()的影响形成。 ?A、金融危机 ?B、外部侵略 ?C、自然灾害 ?D、民族内乱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2 【单选题】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对日研究的特点是()。 ?A、时间最早 ?B、范围最广 ?C、世袭性最好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3 【判断题】日本不同民族之间的国民性格各不相同。()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判断题】新中国以来对日本较多的是在经济领域的研究。()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地理书。()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古代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日本古代社会等级划分中仅次于皇族的是()。 ?A、士族 ?B、士民 ?C、华族 ?D、农民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2 【单选题】日本战后宪法的作用是()。 ?A、打击以天皇为首的封建势力 ?B、整肃军国主义分子 ?C、打击垄断资产阶级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3 【单选题】关于日本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阶层之间不能彼此通婚 ?B、各阶层不能随意迁移 ?C、各阶层之间不能转换身份 ?D、各阶层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职业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判断题】在日本等级社会中商人的地位是高于手工业者的。()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各国人的时间观念

各国人的时间观念 软件1026班 What is time? Is it a thing to be saved or spent or wastef,like money?Or is it something we have no control over,like the weather?Is time the same all over the world?That’san easy question,you say.Wherever you go,a minute is 60 seconds,an hour is 60 minutes,a day is 24 hours,and so forth.Well,maybe. 准时 如果你被邀请到一个美国人或加拿大人的家里做客喝鸡尾酒,如果通知你的时间是七点整,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你应该在七点一刻到达,当然不能在此之前,也不能迟到太多。然而,如果这是在德国、瑞典或瑞士,邀请你在七点钟到达,就意味着你应该恰好那个时候到。 对“准时”极为看重的国家:所有的北欧国家 对“准时”采取赞赏和期待态度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和美国 对“准时”态度比较缓和的国家:欧洲南部(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家)还有绝大多数地中海国家。 对“准时”持宽松态度的国家: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和许多亚洲国家――在那里你尽管可以把手表抛在一边! the America

美国人认为时间是一项有限的资源,所以他们试着去爱惜时间且加以管理。美国人经常参加有关时间管理的研讨会或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他们似乎都希望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更好。专业人士随身带着口袋型笔记本,有些甚至是电子的笔记本,好随时留意所订的约会与工作截止日期。人民想尽办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早起的美国英雄富兰克林将这种想法表达得最淋漓尽致:“你爱生命吗?如果爱就不要浪费时间,因为生命即是由时间组成的。” 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you can do today.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Japan 日本人就象抱着一个走时准确的大钟,每时、每刻都在按着预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守时是东京人生活的一个基本特点,它牵涉面甚广,甚至体现出了一种秩序,在这个秩序中,会让你觉得没有什么小事是可以马虎处理的。日本的电器之所以做得好,和这种精确的时间观念不无关系。 这种神经质会逐渐升华为一种荒谬的美德感和对生活的要求。如果电梯的楼层指示灯坏了,就会感到异常不安;如果面对一次约会的误点,虽然表面上若无其事,实际上内心是非常紧张焦虑的。 India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淡薄,关于世界名剧《沙恭达罗》作者的出生

日本五大工业区

日本五大工业区 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湾、骏河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这一狭长地带成为著名的太平洋带状工业区。这一地带占全国面积的20%,集中了全国60%以上的人口和9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日本全国共有10个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只有札幌在北海道),拥有全国工业产值的71.9%,钢铁工业产值的81%,化学工业产值的79.3%。这种布局的特点,是与日本地理条件、自然资源情况以及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地位有关。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曾使日本大大节省了能源资源的运输费用,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提出了工业再配置问题,出现了分散的趋向。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引起日本工业地理分布的变迁,在省能源省资源的新工业时代,减轻运输负担的考虑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分散化的倾向。例如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但是目前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和濑户内海沿岸仍然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以东京为中心,关东平原为腹地,包括东京、横滨以及川崎、千叶、横须贺等大中城市在内的日本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以机械(汽车、精密机床、电子产品等)、钢铁、石油冶炼和石油化工、印刷出版等部门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近年来,特别是在东京,为保护首都环境,工业部门结构有所变化,印刷出版业、电器仪表等部门发展迅速,冶金、化工等部门或外迁或改建,比重不断下降。该工业区印刷设备已占全国70—80%,电器仪表占全国三分之二。 阪神工业区,以大阪、神户、京都等城市为中心,形成以钢铁、造船、石油化工为主体的综合工业区,成为日本第二大工业区。名古屋(中京)工业区,以名古屋为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化工业迅速发展,改变了过去以轻纺工业为主的结构。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造船、钢铁、石油化工等。纺织、陶器、木制品等轻纺工业传统部门,在日本仍占重要地位。 北九州工业区以北九州市为中心。这里曾是日本第一个钢铁工业基地,战后地位下降,但钢铁、化工在全国仍有一定地位。 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是日本新兴起的工业区,是以钢铁、造船、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地带。利用优良港湾、便于填海造陆、地质基础坚固、少台风影响等条件而发展起来。这个工业带的福山有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达1600万吨左右。该工业带的工业产值已超过北九州工业区。 (一)日本五大工业区和太平洋沿岸带状工业地带 日本有5大工业区,即京滨工业区、阪神工业区、中京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和濑户内海工业区。其中,前4个大工业区在战前就已形成,在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这4个老工业基地的规模迅速扩大,新的工业区相继形成。在新形成的工业区中,规模最大的是濑户内海工业区。

日本社会风俗禁忌盘点.doc

日本社会风俗禁忌盘点 日本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吸引了不少人,那么日本旅游要知道哪些风俗禁忌呢?的我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日本社会风俗禁忌盘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去日本人家中作客,必须在门厅前换鞋;无论是在公共场合或者是居所内,都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以免影响他人,尤其是在夜间;平时注意节约用水。 ·日本人对守时的要求很严格,人们都认为不该因为迟到而浪费别人的时间,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可避免地迟到时,必须要打电话告诉对方。日本人对不守时的人是没有信赖感的。 ·日本人之间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来表示的。从一般性行礼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在铺着“榻榻咪”的房间里,必须要坐着行礼。以“正座”的姿势上身弯下,两手放在前面着地然后低头。一般日本人行礼致意是互不接触身体的,传统上也没有握手的习惯。日本人有时候也握手,但大多在日本人和外国人、竞选人和选民、明星和影迷等特殊场合。 ·坐的姿势:在学校、公司一般都坐椅子的。但在家庭里,日本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坐在“榻榻咪”上的生活。 ·招手:把手掌朝下轻轻地放开,手腕从前方朝自己一边来回摆动几次。这种方法没有性别、年龄的限制,都能使用。但对地位、辈份高的人这样招手是失礼的,要尽量避免。 ·自己:表示“那是我”、“我吗?”等意思时,用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 ·万岁:这是在比赛中获胜或碰上好运时,举手表示高兴的动作。多数情况是,大家一起同时欢呼“万岁”,以表示庆贺幸运和祝愿幸福的心情。 ·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和佛教,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

·日本人忌讳3人一起“合影”,他们认为中间被左右两人夹着,这是不幸的预兆。 ·日本人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及淡黄色、白色的花,不愿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图案的东西或礼物,因为它是皇室家族的标志。日本人喜欢的图案是松、竹、梅、鸭子、乌龟等。 ·不吉利的数字:日本人忌讳“4”和“9”。因为“4”的读音和“死”相同;“9”和“苦”的读音相同,“9”意味着苦。有的旅馆房间号没有13、4、9这几个数。 ·不收小费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部分旅馆和交通机构有收小费的习惯,最近基本上没有了。 ·日本人认为在人前接吻是难为情的事。 ·接触他人的身体,在日本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男女之间除恋爱关系的双方外,一般不握手。 ·允许抽烟,但嚼口香糖不行。别人没吃,自己独自吃东西,也被视为失礼。 ·进入日本住宅,必须脱鞋。 ·在日本,访问别人家庭时,窥视厨房是不礼貌的行为。 ·在饭店,酒店或其他公共场所要保持轻声絮语,不得大声喧哗。 ·进日本人的住宅时必须脱鞋。 ·吃饭或喝汤时,不可以将饭碗或汤碗放在桌上,要用手拿起碗进食。 ·不能把筷子插在盛满饭的碗上。 ·吃鱼时不要将鱼刺直接放在桌子上,请放在盘子里。 ·去日本的公共浴池(日语写“銭湯”)时要在浴池外清洗身体,冲去污垢。

从谚语看中西时间观念

从谚语看中西时间观念差异 中国有句古话: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把昼夜交替,春去冬来看做时时间的周而复始,倾向生命是轮回的,“来生再见” “三生有幸”,这辈子,没有做到的事情下辈子还可以弥补,因此,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环形的,有一种充裕感,喜好回顾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的经验,是将来行为的借鉴,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过去的历史的重视和崇尚,做事喜欢引经据典,追本溯源,循规蹈矩,类似的还有“前车之鉴”等。 西方人的时间观念是线式的,起点始于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犯下“原罪”,从而开始了人类的繁衍,时间随着创世开始了。Not to know a man from Adam这个熟语体现了西方文明中的时间是有起点的。这个起点就是“原罪”。“a day of final judgement”,即“世界末日”。根据基督教,“世界末日”是接受最后审判的日子,人类以“原罪”为起点,不断忏悔、赎罪,接受了最终的审判后,被解救者将进入七重天,获得永恒的幸福。时间自创世始,又随末日审判而终,进入无时间状态。英语中反映出的时间观念是一条有始有终的直线。西方人认为,活在当下,抓住现在才能走向明天。There is a good day coming. “好日子就要来临”,不管现在和过去如何,将来都是“a good day”,现在和过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来。象这样更看重将来的熟语还有“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Better the last smile than the first laughter”,“He loses indeed that loses at last”,“The end crowns all”等等。 中国人习惯把时间抽象化自然化,“只争朝夕”中“朝”指“日”,即白昼,“夕”指“日暮”,即夜晚。“朝夕”在这里就是指“时间”。类似的还有“多事之秋”、“一朝一夕”、“千秋大业”、“朝朝暮暮”等。在运用时间上,比较随意。 西方人的时间很具体,只有数字,用精确的小时,分钟,秒钟来衡量。西方人把时间和金钱视为等价交换的实体,时间可以让他们创造金钱,金钱也可以为他们赢得时间,类似的还有,“Spare time is the gold dust of life”,“He that gains time gains a ll things”,“Friends are thieves of time”,“Time’s up”等。在这些熟语中,时间都被视为可消耗、获得的实体。在约会时,非常准时准点,而且不能接受无故的迟到。 王小诗200921010123 07英语本(一)

日本的婚姻状况研究

口素质有待提高,但这些并不可怕。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和不协调是相对而言的,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管理和建设,全省人民通力合作,也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把吉林省社会经济实力提高上去,从而改变我省经济落后的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①《吉林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版。 ②《吉林年鉴》,吉林年鉴出版社,1998年。 ③《吉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④《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吉林省统计局,1999年发。 ⑤《1998年劳动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吉林省劳动厅, 1999年发。 ⑥林富德:“吉林省人口发展前景”,《人口学刊》1995年第5期。 (作者系吉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1999年第6期(总第118期) 人口学刊 POPU LATION JOURNAL No.6,1999 (Tot.No.118)日本的婚姻状况研究 王化波 从历史变动趋势看,日本的婚姻状况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日本同中国、韩国等其它亚洲国家一样,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人们对婚姻一般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日本的战后重建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欧洲、特别是美国的文化大量地渗入日本,日本人的婚姻观念,尤其是大都市里的年青人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将利用大量的数据,从未婚人口、初婚人口、再婚人口、丧偶人口、离婚人口等几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日本婚姻状况的发展变化,并分性别进行比较研究。 一、未婚人口 日本男性人口的未婚率一直稳定在30%左右。从纵向来看,1920年以来,同一年龄段的人口群的未婚率基本呈上升趋势;从横向来看,不论在那一年,未婚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每年各相邻年龄段降低的幅度有所不同。 女性人口未婚率在20%左右。1920年至1995年,相同年龄段妇女未婚率基本呈上升趋势,而从横向断面来看,不论哪一年,妇女的未婚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降低。 分性别比较,在15岁以上的人口中,男性人口的未婚率均高于女性人口。1920、1930两年,未婚率相差10个百分点以上,而1950年以后相差8个百分点左右。据调查,近40年来,日本男性未婚者的大量增加主要集中在25-35岁年龄段,而日本女性未婚者的大量增加主要集中在20-30岁年龄段。在高年龄段男性未婚率的增加幅度均高于女性。

2019年全国各地地理中考题分类汇编10:日本

2019年全国各地地理中考题分类汇编10:日本 一、选择题 (2019.娄底)东亚某岛山清水秀,多火山地震,经济发展水平高…...读该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58.59题。 58.该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地处板块的内部 B.地处板块交界处 C.海岸线曲折 D.多山地丘陵 59.该岛发展经济最重要的自然条件是 A.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B.矿产丰富,大量出口 C.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D.港湾优良,海运便利 【答案】B D (2019.德州)11.下列有关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工业主要分布在日本海沿岸 B.平原狭小,人多地少,农业生产使用小型机械,单产低 C.气候具有海洋性,使得温泉广布,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D.经济实现了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型为“资本输出为主” 【答案】D (2019.济宁)读日本简图,完成10~11题。 10.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激户内海沿岸的原因有() A.靠近原料产地B.远离地震带C.港口优良,利于船舶停靠D.水能丰富,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东海 B.东京位于本州岛 C.有5个国家濒临①海洋 D.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答案】10.C 11.B (2019.山西)日本和英国都是岛国,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侧,两国的工业都很发达,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读日本和英国位置示意图。据图文资料,完成8、9题。

8.与英国相比,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处 B.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水力资源的过度开发 9.两国的工业区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崎岖不平 B.工业原料、燃料资源丰富 C.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D.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答案】AD (2019.威海)读日本和新西兰地图(图3),回答4~5题。: 4.两图图幅大小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大 B.两国的实地范围大致相同 C.甲图表示内容比乙图详细 D.日本位于新西兰的西北方向 5.关于两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国都是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②两国均为地广人稀的太平洋岛国③两国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④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两国都是发达国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5B (2019.聊城)日本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也是目前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隔渤海、黄海与我国相望 B.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狭小

浅谈中西方的时间观念

浅谈中西方的时间观念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Hall曾经说过:“时间会说话。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响亮而清晰……”,人们对时间的态度往往传达了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模式。由此得知,在学习外语中,进行相关文化的输入,除了介绍一般文化现象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还要深入理解其文化的根源,这些对于接触一门语言,了解一门语言,甚至掌握一门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有始有终与循环往复 在西方文明中,时间是有起点的,它是在行进的,在流逝的,即珍贵又固执,一旦消逝了便无法挽回。圣?奥古斯丁曾经说过:“上帝在超时间的意义上来说是永恒的。在上帝那里,没有所谓以前和以后,只有永远的现在,时间自创世始,又随末日审判而终,进入无时间状态。”所以,我们发现,在西方的文明中,时间是有始有终的,是会有消亡的那天,而非是永远消耗不完的。 可是,在我们的中国文明中,时间的变化是与自然节律相协调的,是一种始终沿着自身做永远螺旋式运动的,如昼夜交替,季节的往复,植物周期生长,农时劳作更替,都有圆周式的去而复始的自身复归的周期性循环活动(贾玉新,1997:71)。于是,一切都处于循环往复之中,时间更是一样。于是,我们就相信,今天没了,还有明天,还有无数个明天和明天,是源远流长的。 2、珍惜时间与挥霍时间 美国人有句座右铭:“Time is money.”把时间和金钱视为等价交换的实体,时间可以让他们创造金钱。由此,他们做事讲究计划,要求严格依照时间表办事,并且凡事做到准时不误。预约是西方人普遍的社会习惯,并且越是重要的活动越是要提早约定计划好。与英美人交往时尤其如此,即使到最好的老外家串门也要事先打招呼,否则便会打扰他们的私生活,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例如,刘凤霞编著的《跨文化交际教程》中关于西方人对待时间的态度是这样描述的:“Americans in the Western world look upon time as a present , tangible commodity , something to be used , something to be held accountable for.……The American divides up the day very precisely and communicates only during certain hours .……For many situations Americans would consider tardiness of five minutes to be relatively serious and improper.”由此可见,在时间这一概念上西方人是十分注重的,且作为生活交际上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 记得德国哲学家康德老人在写给老朋友威廉·彼特斯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在我看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就是最大的礼貌。”(康德,1779年3月)在实际生活中,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甚至愿意为了守时,不惜付出很大的代价,只为了履行自己的承诺。借用戴尔·卡耐基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要结交朋友和有影响力的人就要准时。任何人都喜欢和一个时间观念强、守时的人做朋友,因为这样的人必定是一个诚信的人。”西方人就是如是告诫自己和他人的。 此外,西方人最忍受不了的就是无所事事了。Jesse Crispin曾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写道:“In fact ,if we had more free time ,surveys suggest that the majority of us would fill it with more work .We have a very difficult time unplugging, and many of our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ensured that we don’t have to .”(李湘廷,《Time is everything》,2010.2:18)也就是有了这样的时间观念,在西方,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和资历雄厚的智者。

浅析渡边淳一小说的情爱主题

浅析渡边淳一小说的情爱主题 摘要:日本著名现代作家渡边淳一被称为“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家”,他以医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作了许多丰富多彩、深入男性和女性本质的恋爱小说,深受广大日本读者的喜爱,其文学作品中显示出的独特情爱观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作为日本现代浪漫小说的著名作家,在中国,渡边淳一的小说也引起了婚恋观的革命,因此又被称为“恋爱的毛泽东”。本文就试图从渡边淳一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失乐园》和《爱的流放地》,浅析作者如何通过小说中的主人公之间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在爱情、婚姻和家庭等方面独特的情爱观。 关键词:渡边淳一、失乐园、爱的流放地、情爱观 渡边淳一(1933年10月24日~ ),日本现代著名作家,他迄今为止已发表130多部作品,其中有50余部长篇小说及多部随笔散文和传记作品,并且迄今仍然笔耕不辍,表现出了其非凡的天赋和丰厚的创作实力,因此他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的读者。日本媒体亦称他是“‘中间文学’第一人”、“现代男人的代言人”、“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家”等等,所有的关注或评价,赞誉或争议,其实都源于他创作的一系列表现中年人情感纠葛的长篇小说。本文就试图从渡边淳一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失乐园》和《爱的流放地》,来探讨渡边淳一小说中的独特的情爱主题。 《失乐园》是一部揭示平凡家庭背后隐藏的感情破裂危机的小说。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凛子是一位书法老师,典雅的气质里透出成熟女人的魅力,她的丈夫是东京某大学医院学教授,在别人眼中他们是令人羡慕的一对,但事实上,工作狂的丈夫对凛子相当的冷漠,多年来夫妻关系都处在不冷不热的状态。本文的男主人公久木,与妻子的关系不冷不热,又因工作上的人事变动而感到失意。直到在一次偶然的聚会上,双方邂逅。无爱的家庭婚姻与难于抵御的情感诱惑,使凛子与久木陷人“婚外情”的漩涡。精神共鸣和感官的欢悦体验使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意义。放纵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凛子的丈夫以“不离婚”进行报复,久木被匿名信困扰面临降职而不得不辞职。残酷的显示使凛子感到人世间没有永恒的爱情,要想使对方永远属于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对方一起结束生命,才能与自己喜爱的人永远相伴。走投无路之际,久木便欣然接受了凛子自杀殉情的建议,最后两人在性爱的顶峰,饮毒自尽。 渡边淳一的另一部作品《爱的流放地》描写的是陷入困顿的作家村尾菊治与有3个孩子的少妇冬香之间的恋情。菊治曾经是恋爱小说界的掌门人,当红时万人瞩目,可现在却只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过气作家。两年前的秋天,菊治到京都为小说取材,经他以前的编辑介绍认识了一个读者冬香。冬香是菊治小说的忠实粉丝,而且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在这之前和丈夫以及孩子们过着安稳平静的生活。回到东京后菊治对冬香念念不忘,之后两人在京都的再会则成了他们开始“越轨”恋情的契机。这段意外的恋情激起了久未有新作面世的菊治的写作灵感,他回味着与冬香相处的甜蜜情景,写下了新书的题目:《虚无与热情》。几次成功幽会后,冬香也由最初的提心吊胆变得越来越大胆,在她生日那天两人来到箱根旅行,在他们激情交缠冲向高潮的那一刻,冬香突然向菊治提出"如果你爱我的话就请把我掐死吧"。冬香说完,菊治的手伸向了她的脖颈。不过就在冬香快要断气的一刹那,菊治松开了双手。"杀了我吧?我幸福的直想死!"冬香的这句话成了菊治心中的一个魔咒,每次菊治以最直接的方式爱对方的时候,冬香的心中就会升起赴死的激情,一次比一次清晰,一次比一次强烈,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 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时间观也不同。时间观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常常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困难和障碍。 时间是人和周围世界存在的一种形式。时间观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们的时间观一旦形成后,其言行就不知不觉地接受它的制约与支配。相反一定的言行又反映一定的时间观,传递关于时间的某种信息。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说过:“时间会说话。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更响亮而清晰。”时间观念是各种文化中重要的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形成其特定的对时间的看法,它对人们的语言、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时间观有利于我们跨文化交际, 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中国人约会提前到,西方人约会迟到三五分钟。中国人视年龄大为尊,西方人视年龄大为忌。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待时间也有所不同,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一些障碍可能仅仅由于对时间及其运用理解上的差异而产生。例如,一位美国学者即将离开中国,他的一个中国朋友邀请他吃饭为他送行,可意想不到的是那个美国人说:“我很乐意去。但万分抱歉,因为我已经安排好了明天的事情。”这位

中国朋友听后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在他的眼中美国人对他的友好都是一种过度的冷漠。不久他才发现是他不合时宜的邀请而导致拒绝。 为了尽量减少因时间观念的不同带来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交际双方应尝试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是一种深层文化,它看不见摸不着,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在全球一体化各国文化交流频繁的新世纪,对其他文化的时间观念不够尊重和了解,误解就有可能发生,跨文化交际就有可能失败。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中美时间观念差异的意识。当彼此时间观念不同时,不宜做好坏评价,宜作客观描述。(2)变通和协商。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是对异国文化的认知了解的过程,单靠一方的努力不容易加速彼此的理解,需要交际的双方互动并将自己的时间观念向对方解释,作出调整。如:被安排在星期天上课的外籍教师完全可向中国同行说明,在他们国家星期天是不工作的。 时间观念的不同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对时间的不同态度及其相应的不同社会行为习惯往往会阻碍有效的交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时间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倾向,如何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实现有效的交际非常重要。

日本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及其制度下的统治思想和民族性格

日本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及其制度下的统治思想和 民族性格 美国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所著的《菊与刀》一书的第一章中有这么一句话:“这是一本探讨日本人何以成为日本民族的书。”这句话一下子提醒了我,她告诉我:这本书是要在惊醒一种类似数学问题的推导——日本民族的形成、准确来说是其民族共性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联系各方面作者所能获知的关于日本的材料,作者在这些庞杂的信息中归纳提取,试图的得出对这个民族的正确解读,并进一步总结出日本民族的行为规律。这对一个从未去过日本的的学者来说,《菊与刀》的完成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而且历史的事实也证实了她在书中的推测的准确。这也成为初始我百度《菊与刀》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而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出于我对日本民族的兴趣。一直以来,中日两国的历史对让我着迷,特别是在两国间的羁绊特别深的那些年代。同时我也被一个问题困惑良久:为何二战后原本已成废墟的日本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回恢复国内建设并用短短30年的时间一跃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经济强国?这么一个战后人口不多,资源极其匮乏的小小岛国,到底是凭借怎样的力量能够这样心无旁骛地进行经济建设。我也希望通过《菊与刀》找到答案。 而在卒读《菊与刀》以后,通过作者的归纳和分析,我认识到日本民族在二战后的让人赞叹的团结一致是与他们的社会制度、统一的主流思想和大和民族的性格是紧密相关的。用哲学的观点来讲,就是内因(换言之即日本自身的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我也决定像本尼迪克那样,尝试从社会制度(或者社会结构)、指导思想和民族性格入手,讨论日本民族为何能在二战后崛起。 1、森严的等级制度 我秉持这么一个观点:日本是建立等级制度在先,形成民族性格在后。在我看来,等级制度是既得利益阶层为维护其统治,所制定出来的这么一套自上而下等级森严、如金字塔般稳固的架构。这套在我看来眼熟异常的制度,包括后来德川幕府统治初期规定的“士农工商”四个阶级的分类,完全是照抄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制度,甚至连位置都没有任何的改变。日本人的学习精神让人由衷佩服——务求相像。另外一个相像之处甚至令我哑然失笑——将军为求控制各国藩主,要求各藩主(大名)将其妻儿留在江户作为人质——这让我遥想回春秋战国的诸侯王们的行径。虽说如出一撇,但是大名们在这样的政策下并非束手无策而坐以待毙,日渐形成了他们在幕府约束下的生存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