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产业经营者遇上财务投资者:HJ集团股权转让之痛

当产业经营者遇上财务投资者:HJ集团股权转让之痛

当产业经营者遇上财务投资者:HJ集团股权转让之痛
当产业经营者遇上财务投资者:HJ集团股权转让之痛

案例使用说明:

当产业经营者遇上财务投资者:HJ集团股权转让之痛

一、教学目的与用途

1.本案例主要适用于MBA的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等课程,也可用于其他工商管理类别的课程教学和管理培训。

2.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描述HJ集团内部产业经营者与财务投资者之间的矛盾,引导学员思考产业经营者与财务投资者出现矛盾冲突的深层次原因,讨论在公司治理框架下如何防范、协调和处理产业经营者与财务投资者间的矛盾等问题。

二、启发思考题

1.你如何看待E信托迟迟不履行股权转让时所做出的承诺?

2.你认为赵辉与E信托在海燕项目上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如何看待赵辉被免一事?

4.针对目前这种情形,作为局外人的你打算给赵辉和E信托提出哪些供参考的建议呢?

三、案例分析思路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目的)来灵活使用本案例。这里围绕启发思考题提出本案例的分析思路,仅供参考。

1.从契约不完备角度分析。影响契约的不完备主要有参与契约制定人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完全以及交易成本等因素。根据案例提供的资料可以发现,E 信托所作出的承诺没有明确的时间进度安排,也没有承诺违背后相应的处理条款等,这些体现了契约的不完备性。

2.从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非正式制度往往被看作是正式制度的有益补充,譬如伦理道德与法律制度共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约束,从而保证绝大多数人的行为规范。本案例中赵辉对E信托的信任降低了其对正式合同的依赖,甚至赵辉还为E信托的成功收购创造条件(如为了阻击航海集

团收购提出不提交其他任何形式的再融资方案等),这种信任形成的社会交换预期,使赵辉不担心E信托承诺的执行。但正如中国的那句老话“亲兄弟,明算账”,从赵辉与E信托在HJ集团股权转让后产生的矛盾可以看出,正式制度不可替代,并且始终应居于主导地位。

3.从产业经营者与财务投资者不同的经营思路和盈利逻辑进行分析。以赵辉为代表的HJ集团产业经营者,希望按照既定的战略规划通过发展实体经济进一步做强做大HJ集团,而作为财务投资者的E信托,则希望在尽量短的投资期间收回投资,并获得超额收益。另外,在本案例分析中应注意一个角色变化,那就是E信托从起初的战略投资者逐渐演变成一般的财务投资者。

4.从股东至上主义角度进行分析。E信托罢免了赵辉所担任的HJ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折射出股东至上主义在公司治理中的主导地位。E信托成为HJ 集团的出资人,在既有的公司治理框架下,HJ集团董事会作出的决议完全合法合规,但决议结果显然是HJ集团公司员工所不愿接受的。

5.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分析。主要从股权结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有效运行进行分析。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决定了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能否有效运行,董事会是公司最高的决策结构,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的权力机构。从案例提供的HJ集团和HJ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成员构成以及股东大会的有效运行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刻理解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现实意义

四、理论依据与分析

1.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从公司治理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来看,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更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团体。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实现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和谐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因为在广义上,公司已不仅仅是股东的公司,而是一个利害共同体,公司的治理机制也不仅限于以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治理,而是利害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外部机制来实施共同治理,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

东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保证公司各方面利害相关者的效用最大化。

从本案例提供的资料来看,HJ集团公司的治理状况不尽如人意,按照广义的公司治理内涵,HJ集团公司治理现状破坏了公司各利害相关者的和谐关系,主要体现在控股股东E信托与赵辉的关系恶化及矛盾升级。在HJ集团股权转让前的国有控股期间,HJ集团治理和谐,效益也不断改善。而在HJ集团股权转让之后,虽然目前HJ集团的效益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持续增长,但和谐治理已经被破坏,由此可能导致在一段时期后影响公司经济效益。

2.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公司行为和绩效。股权结构有一股独大、股权分散和股权制衡三种类型。一股独大,是指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以上,绝对控制公司,极端的情形是股东持有公司100%股份;股权分散,是指公司没有绝对或相对控股股东,如果用持股比例作为表述的尺度,一般是指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超高10%;股权制衡,是指公司第二、三大股东或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能够约束第一大股东投票表决意志,从而在大股东间形成制衡关系。

从本案例可以看到,HJ集团公司的股权结构属于典型的一股独大形式,而HJ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更倾向于制衡的股权结构。无论是一股独大,还是制衡的股权结构,都很难笼统的判断哪种股权结构安排更有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本案例来说,从目前来看,集团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不及上市公司的制衡结构。HJ集团公司E信托可以轻而易举罢免赵辉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完全体现唯一大股东的利益,而不考虑集团其他利害相关者。HJ上市公司的制衡型股权结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大股东为所欲为的行为,股东大会体现股东最高权力的作用会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广大股东能够对高层管理者的重大人事任免行使投票表决权。

3.董事会治理。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具有两大功能,监督和决策。监督,主要是把董事会作为公司股东的代理人,替股东监督公司经理人;决策,是指董事会围绕公司战略发展层面的重大问题等进行决策。董事会两大功能的有效发挥与董事会特征密不可分,关于董事会特征的描述,董事会成员构成是最重要的特征。分析董事会成员的构成主要从两方面,一是董事会成员来源构成,旨在追溯董事会成员代表谁的利益,如是代表大股东、员工还是中小投资者等,二是董事会成员的行业背景,如是否有过银行业、政府或经济管理领域任职经

历等。

根据本案例提供的资料情况,对董事会构成的分析主要应从董事会成员来源角度分析。HJ集团由五位董事构成,其中三位均是E信托的利益一致行动人,其他两位董事来自HJ上市公司。董事会采取的表决制度是举手投票表决,即按人表决,决议是否通过的原则是过半数原则。由此,可以看出HJ集团的董事会已经被E信托控制,继而出现案例中提到的赵辉被罢免一事就成为可能,当代表产业经营者利益的赵辉与E信托产生矛盾,罢免即顺利成章了。而且,在既有的公司治理框架下,E信托对赵辉的罢免完全合规。另外,从案例材料来看,E信托正在向HJ上市公司渗透,标志性的事件就是E信托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同进入HJ上市公司董事会,且撤消了董事会中副董事长一职,这些都为E信托进一步掌控HJ上市公司埋下伏笔。不过,正如赵辉所言,E信托要罢免其在HJ上市公司董事长职位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上市公司比较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会让E信托为所欲为。

4.股东至上理论。股东至上理论是指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的财产是由他们投入的实物资本形成的,他们承担了企业的剩余风险,理所当然就应该享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企业的经营目标在于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管理者只有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使控制权才是公司治理有效的保证。股东至上理论的基本理念是管理者服务于股东,股东是公司剩余风险的承担者,股东拥有使用、处置、转让其产权的权力,管理者的目标就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

在案例中,尽管E信托入主HJ集团时间不过一年左右,尽管赵辉是HJ集团的权威领导、灵魂人物,但E信托受根深蒂固的股东至上主义影响,可以毫不客气的罢免HJ集团的领导核心。从本案例中,反映出股东至上主义在现实中常被异化为大股东至上,这显然不利于完善公司治理,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5.财务投资者与战略投资者。相对于战略投资者而言,财务投资者以获利为目的,通过投资行为取得经济上的回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套现。财务投资者更注重短期的获利,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则不怎么关心。而战略投资者试图从企业的长远发展中获利,投资期限一般比较长,在投资的同时会带来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

在本案例分析中应注意一个角色变化,那就是E信托从起初的战略投资者身份逐渐演变成一般的财务投资者。以赵辉为代表的HJ集团产业经营者,希望引入战略投资者,从而支持HJ集团按照既定的战略规划,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做强做大HJ集团。但从战略投资者身份转化为一般财务投资者的E信托,则希

望尽快收回投资,考虑如何以HJ集团为基础,通过信托产品获得更多超额收益。二者完全不同的盈利逻辑导致矛盾冲突日渐显现,以致现在的反目。

五、关键要点

使用本案例可能要注意至少以下两个关键点:

1.财务投资者的控股股东角色。财务投资者多以参股身份进行投资,而参股本身除受资金限制外,更主要的是财务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的逻辑使然。本案例的特殊性在于财务投资者是集团控股股东。对任何一个公司(集团)的控股股东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控股股东应该是战略投资者。在本案例中,E信托在形式上是战略投资者,而本质上仍旧是财务投资者。因此,不安分的财务投资者引起与产业投资者之间的一系列矛盾。

2.集团与上市公司不同的股权结构特征。从目前来看,HJ集团的完全控股股权结构与HJ上市公司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演绎着不同的治理效果。一直以来,政府监管部门等为指导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大量工作,从而使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在关于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讨论中,控股股东行为得到了关注。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应该从完善控股股东治理结构入手,因为控股股东的治理结构影响上市公司治理效果。

六、建议课堂计划

本案例可以作为专门的案例讨论课来进行。如下是按照时间进度提供的课堂计划建议,仅供参考。

整个案例课的课堂时间控制在80-90分钟以内。

课前计划:上课前提出启发思考题,请学生在课前完成阅读和初步思考。

课中计划:简要的课堂前言,明确主题(3~5分钟);

进行分组讨论(30分钟),告知发言要求;

小组发言(每组5分钟,控制在30分钟);

引导全班进一步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15~20分钟)

课后计划:如有必要,请学生采用报告形式给出更加具体的解决方案。

(案例使用说明字数:4340)

四川双马投资集团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案例精编版

四川双马投资集团公司 国有股权转让案例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四川双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案例 时间: 2008年12月30日【】 ——双马集团国有股权转让项目 内容摘要: 采用招投标方式评选出能够实现战略目标的受让方,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是系统分析其收购动机、行业发展趋势、当前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的竞争态势以及成功因素,设计出相应的招标文件和受让评价体系。 案例描述: (一)转让的背景情况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和中共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四川双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马集团)被列入绵阳市八户国企改制的重点企业。改制的总体思路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减持国有股、整体出让等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绵阳市经济快速发展。同时,通过转换职工的国有身份,实现企业劳动用工机制的根本转变。 (二)标的企业基本情况 双马集团位于四川省江油市二郎庙镇,建于1956年,是我国“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年设计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万吨,为当时亚洲最大的三家水泥企业之一,1997年被列为四川省37户扩张型企业、国家520户重点企业。1998年双马集团以主业资产组建成立四川双马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9年8月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0935)。目前,双马集团已具有年产40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 由于双马集团主要以湿法生产线为主,工艺落后、设备老化、能耗高、成本高。2002年法国拉法基都江堰水泥140万吨/年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市场竞争加剧;2004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水泥价格大幅度下滑,加之煤、电、运价格上涨,企业出现较大亏损。2004年末双马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亏损6881万元。 双马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指标 (三)转让行为目标和操作中的关键环节 绵阳市委、市府在做好双马集团股权转让可行性研究和改制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出战略性的转让行为目标:通过双马集团国有股权退出,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对落后的湿法老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并新建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快速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建成三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价值高、员工素质高)、两大

股权转让涉及的税收文件

股权转让涉及的税收文件 (一)、企业所得税的筹划 税法依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企业重组符合本通知第五条规定条件的,交易各方对其交易中的股权支付部分,可以按以下规定进行特殊性税务处理: 股权收购,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且收购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 A. 被收购企业的股东取得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B. 收购企业取得被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C. 收购企业、被收购企业的原有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和其他相关所得税事项保持不变。 2.《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09号。 3、关于股权收购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第六条第(二)项中有关“股权收购,收购企业购买的股

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规定调整为“股权收购,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50%”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 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年116号规定。(二)、个人所得税的筹划 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应按评估后的公允价值确认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收入,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收入减除该资产原值及合理税费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后期转让公司股权时,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转让收入,以股权转让溢价为应纳税所得额,按“财产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税法依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居关于个人非货币性投资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41号规定。一、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属于个人转让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同时发生。对个人转让非货币性资产的所得,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依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二、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应按评估后的公允价值确认非货币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0-8-30 来源:《新学术论坛》2010年第7期供稿作 者:王会香[导读]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王会香(滨州市滨城区梁才办事处农经站,山东滨州25665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 问题,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始终是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当前,农村财务管 理较为混乱,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恶 化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因此,采取得力措施,加强 农村财务管理,对稳定农村社会大局,保证农村财务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 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普遍薄弱 一是原始凭证记录不全,白条入账现象严重。一些行政村的票据中存 在着大量无经办人、无证明人、无审批人的白条,有的根本没有几张正式 单据,大量的公款和税款都从这些白条上流失。二是账务处理不规范。一 些行政村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科目使用混乱。三是会计档案保管 不善。一些行政村不按规定保管会计档案资料,会计资料不进行移交,谁 管的账谁带回家,造成会计资料严重受损、丢失,甚至人为地销毁。

2、会计出纳队伍不稳定,人员变更快 当前村级财会人员的来源主要是村干部从本村村民中选用,但在选派会计过程中“任人唯亲”的现象比较普遍,较易形成“一任书记,一茬会计”的局面。这种选用方式,使得一些不懂业务的人员被安排到这项专业性很强的岗位上,导致村级财务处理不规范、不完整,无法系统体现村级账目。如有的会计人员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很难正确分类和划分科目;有的不知“借、贷”是什么意思;有的会计很不负责任,单据发票不装订,账簿凭证用箩框装,用枯草、青麻捆,没有建立会计档案。进行财务清理和审计时,心中无数,一片空白,连自己都难以说清楚财务收支的来龙去脉。 3、财务公开不够规范 一是乡镇代理记帐的审核问题。乡镇农经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审核关口。但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财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性欠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帐轻管理,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与否等现象,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条得以记帐。二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电脑打印帐目校核不细,产生失误,引起群众误解。三是在财务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也有个别村公开的数字是虚构的。 4、财经纪律淡薄,财务管理混乱 一是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一些行政村利用虚假单据入账,套取公款,或收入不进账等私设小金库,搞账外循环。二是大吃大喝,乱发补助,支出无标准。一些行政村干部利用公款大肆吃喝,据调查,吃喝送礼一般占行政村支出的40%左右,有的超过60%以上,有的行政村巧立名目乱发奖金补助,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三是会计、出纳职责不清。一

股权转让纠纷20个经典案例

股权转让纠纷20个经典案例 一、股权竞买人对拍卖信息负审慎审查义务 案例:安徽实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股权拍卖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4年第18期 裁判要旨:股权竞买人应该正视股权拍卖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在转让人披露信息不实并构成违约时,才能请求法院支持其减少支付相应转让价款的主张,反之则败诉。 二、台商投资内地个体医疗诊所的法律效力 案例:林峰亮等诉胡月梅股权转让纠纷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3年第8期 裁判要旨:2006年以来,大陆在医疗领域的惠台措施不断出台,台商纷纷投资大陆医疗机构。但投资医院的门槛较高,许多台商大多以隐名投资者身份进入个体诊所或门诊部。随着投资项目的增加,纠纷接踵而至。本案是关于转让医疗门诊部的纠纷,转让合同是否因违反投资导向而无效就成为本案争议焦点。从投资导向角度看,《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附件四《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签署后,厦门的地方法规规定台商可以投资医疗机构。从工商变更登记角度看,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可以变更,医疗门诊部的法定代表人也可以变更,投资权益理应可以转让。从隐名投资角度分析,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外商投资所签订的隐名投资协议是有效的,除非违反投资导向、违反效力性强制规范。 三、工商行政机关股东变更登记审慎审查义务的确定 案例:赵国良和崇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股权变更登记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3年第6期 裁判要旨:工商行政机关办理股权转让登记过程中,不仅要审查申报材料是否完备并符合法定形式,而且应以行政法一般原则中的合理行政原则为依据、以登记机关判断和识别能力为限度、在专业范围内对申报材料中的签字盖章等内容的真实性负审查责任。 四、股东抽逃出资的民事法律后果

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字体大小:大- 中- 小yangyan88618发布于2010-08-12 阅读(876) 目前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较多,如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信息化落后,财务预算流于形式,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造成企业财务数据失真,财务核算不准确,财务舞弊现象多,资金利用效率低,无内部稽核程序,财务管理混乱。企业各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舞弊现象及原因如下: (一)采购部门存在的问题及舞弊现象: 1、采购行为不透明,肆意拿回扣; 2、以次充好,贪污采购款; 3、采购商品质次价高,从中捞取回扣; 4、利用职权私自采购、积压库存; 5、与供应商串通坑害公司等。 (二)仓管部门存在问题及舞弊现象: 1、利用库房混乱、账目不清晰,变卖侵占材料或产品; 2、虽然库房账目清晰,与财务也账账相符,但由于财务管理不到位,打时间差、制度差、空间差进行作弊;

3、由于盘点人员不专业或不认真,使仓管员得以将残次物资冒充合格物资,用其他物品顶替盘点物品; 4、由于库管员职责不落实,不能提供真实的库存量,造成库存原材料和产成品积压或短缺,直接影响到公司的采购、生产和销售; 5、由于没有严格的领用消耗控制,库管员和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串通,虚假出、入库,套取企业资金; 6、由于对退回的商品,没有严格执行验收入库制度,造成其他公司的商品冒充本公司商品退回,使企业成为其他公司商品的买单者,既造成浪费,又给企业增加负担。 (三)财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舞弊现象: 1、截留收入: (1)收款不及时入账,私自挪用; (2)收款不入账,私自侵吞; (3)截留单位的各种罚没收入,中饱私囊; (4)私自开设个人账户,截留收入和利息; (5)截留销售账外资产收入、销售废品收入、劳务收入等。 2、财务制度疏漏导致的问题及舞弊:

与股权转让相关的税收问题

遇到公司经营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0e3353937.html, 与股权转让相关的税收问题 与股权转让相关的税收问题 根据我国《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纳税不是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及办理股权转让变更登记的必要条件,但根据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个人所得税法》等法律法规及部门行政规章的规定,股权转让所得是应当纳税的。 根据规定,股权转让的税收问题可分为三种情况,即个人(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三种情形,现分别予以论述。

一、个人(包括外国自然人)股权转让时的所得税缴纳问题 除《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个人所得税法》等规定外,目前涉及股权转让收入个人所得税征收问题的规定主要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个人取得的量化资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6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收回转让的股权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13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权转让过程中取得违约金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6]866号)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244号)、《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285号,以下简称“285号文”)、《关于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核定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27号,以下简称“27号文”)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联想集团改制员工取得的用于购买企业国有股权的劳动分红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1]832号)中有关国税发[2000]60号。 根据这些规定,当个人有转让股权(不包括上市公司股份转让)时,应当缴纳的是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由纳税人向发生股权变更企业所在地的国税机关缴纳。

股权转让纠纷经典案例

案例:安徽实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股权拍卖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4年第18期.....***** 裁判要旨:股权竞买人应该正视股权拍卖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在转让人披露信息不实并构成违约时,才能请求法院支持其减少支付相应转让价款的主张,反之则败诉........... 案例:林峰亮等诉胡月梅股权转让纠纷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3年第8期.......... 裁判要旨:2006年以来,大陆在医疗领域的惠台措施不断出台,台商纷纷投资大陆医疗机构.但投资医院的门槛较高,许多台商大多以隐名投资者身份进入个体诊所或门诊部.随着投资项目的增加,纠纷接踵而至.本案是关于转让医疗门诊部的纠纷,转让合同是否因违反投资导向而无效就成为本案争议焦点.从投资导向角度看,《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附件四《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签署后,厦门的地方法规规定台商可以投资医疗机构.从工商变更登记角度看,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可以变更,医疗门诊部的法定代表人也可以变更,投资权益理应可以转让.从隐名投资角度分析,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外商投资所签订的隐名投资协议是有效的,除非违反投资导向、违反效力性强制规范.********* 案例:赵国良与崇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股权变更登记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3年第6期.....***** 裁判要旨:工商行政机关办理股权转让登记过程中,不仅要审查申报材料是否完备并符合法定形式,而且应以行政法一般原则中的合理行政原则为依据、以登记机关判断

与识别能力为限度、在专业范围内对申报材料中的签字盖章等内容的真实性负审查责任......***** 案例:胡元中与汤敏股权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3年第2期******** 裁判要旨: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这是公司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股东出资是公司赖以存在和运营的基础,因此,抽逃出资行为,被公司法严格禁止并严厉惩处.股东出资后,随即将出资转走而用于非公司经营,是抽逃出资的典型情形.其民事法律后果,一是出资人对公司继续履行出资义务,并承担相应责任;二是如不履行该项出资义务,则不享有基于该项出资而享有的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案例:赵双瑞与世纪华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2年第12期********* 裁判要旨:自然人独资公司转让其独资子公司股权时,应经股东书面同意,但转股协议是否有效应依据商事外观主义进行判断,不得以协议未经股东签章同意为由否认转股协议效力.协议上即使已加盖法人公章,但如有证据证明协议内容并非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仍应判定合同未成立.---------- 案例:天津市顺通化工机械贸易有限公司与天津市津热供热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2年第4期.......... 裁判要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股权转让合同已获批准后,当事人协议变更股权转让对价的,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规定的“重大或实质性变更”,无须另行报批...........

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五大解决措施

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五大解决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家,构成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推动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特殊的经 营方式,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常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家,构成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推动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特 殊的经营方式,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常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严重不畅,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融资难仍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难于突破的瓶颈。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信贷管理方式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相适应。一方面,银行为了减少放贷风险,降低放贷成本,不愿意贷款给经营规模小、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信息不透明、经营业绩不稳定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时间急、频率高、金额小的特点与银行繁杂的贷款手续不相适应,往往是贷款到位,商机已过。 2、内部控制制度缺失,财务控制薄弱。 由于中小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往往由一人或少数人控制,决策和经营管理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约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会人员素质偏低。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的问题,有的企业干脆不设会计机构,全部会计工作委托会计事务所代理,或者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兼职会计定期来做账,忽视了会计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有的企业或只设会计机构,而不设财务管理机构,中小企业大多数财会人员都没有经过专门化、系统化的知识教育,没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无证上岗的现象较多。 4、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难以应用科学而又有效的财务分析工具。 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局限于传统模式下的核算体系,电脑只是办公室的时髦摆设,并不会运用财务软件及建立自己的微机网络。不会将各项业务事前取得的信息进行比较,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预测,将隐患消灭。另外,中小企业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限制而难于采用科学有效的分析工具进行财务管理,如现金流量贴现分析在中小企业中难于采用,原因有:其一,中小企业的管理资源匮乏,经营者未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不能使用科学的决策分析工具;其二,由于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简单和管理行为分界不清,经营者穷于应付日常事务而没有充足的时间运用贴现分析技术,企业采用简单的分析被认为是理性的经济行为;其三,贴现技术的分析成本过高;其四,中小企业关心的首要问题是生存,重视近期而不是中长期现金流动。 二、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加强相关法规建设,为中小企业快速和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资金经营的能力差,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稳定的融资机制给予适当的扶持。比如成立中小企业基金,包括特定用途基金、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其资金来源可以是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的入会费,管理上实行基金封闭运行,集中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担保费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总局、财政部等部委不久前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引导中小企业增强信用观念,改善其信用状况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以及加快我国社会化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等提出若干意见。这标志着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信用担保体系过程中,要把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和建立其它社会化服务体系(如小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机构,中小企业投资及融资信息服务机构,中小企业联合会等)结合起来,为中

公司股权转让税收政策详细解读

公司股权转让税收政策详细解读 股权转让是指将公司的股权转让给他人,看上去只是公司的事情,与税收无关,其实并不是这样,它们两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股权转让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涉及面极广,就税收部分而言,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国家税务局还特地出台相关的税收政策。下文将详细解读公司股权转让税收政策。 【为你推荐】武陵区律师丰县律师江城区律师天河区律师新都区律师高县律师邛崃市律师西乡塘区律师股权转让是指将公司的股权转让给他人,看上去只是公司的事情,与税收无关,其实并不是这样,它们两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股权转让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涉及面极广,就税收部分而言,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国家税务局还特地出台相关的税收政策。下文将详细解读▲公司股权转让税收政策。 ▲一、营业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规定,自 2003年1月1日起,对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二、企业所得税

(一)一般政策规定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规定:“转让财产收入,是指企业转让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等财产取得的收入。”因此企业转让股权取得的收入应作为企业的收入总额计算应纳税 所得额。 同时《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六条规定:“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其中净值,是指有关资产、财产的计税基础减除已经按照规定扣除的折旧、折耗、摊销、准备金等后的余额。“(《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 举例:某公司将长期持有的W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出售,共得价款15.8万元,存入银行;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15.2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158000贷:长期股权投资152000 投资收益6000据此,该公司计算股权转让所得为158000-152000=6000元。 (二)重组业务中股权转让的涉税处理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 1、股权收购、股权支付的概念。 (1)股权收购:是指一家企业(以下称为收购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以下称为被收购企业)的股权,以实现对被收购

新形势下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 为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强化村级干部合法履职尽责,减少村级财务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笔者在从事多年村级财务管理审计调查工作中,发现村级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现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就新形势下村级财务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原因分析,并提出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收入入账不全,公款私用 一是部分村委会未按规定将全部收入纳入“村财镇管”账户统一管理,而是将收入的一部分纳入村级财务账上核算,另一部分则由村干部个人掌管使用,长期体外循环,逃避监管,随意开支。二是有些专项资金表面上通过财政直接支付,但实际未支付到“村财镇管”账户上统一管理,而是支付到村干的私人账户上,长期公款私存。比如缴纳以个人名义私存的存单到账户。三是巧立名目以各种名义将“村财镇管”账户资金套出存入一个或多个村干的私人账户上随意开支。 2.支出项目虚假,空套资金 大力扶持在当前各级的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势之下,村级建设的项目部分都做到按要求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和立项申报,齐全的档案资料,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拨付到村项目资金。但是实地调查中,项目实施根本不存在,而项目资料便是采取编制虚假,套取建设资金的申报项目,资金全部列入所属个人的账户。 3.民主理财的流入形式 第一是集体的开支,未曾按照《村级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经过村民主理财小组的审核,民主理财专用章加盖,帮包的镇干部签批后入经账并经主要负责人签字。但现实中只要村主要负责人签了字,未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就入账报销。二是白条顶账和白条顶库现象严重,有的把不合理的开支虚换成发票报账,有的用无法报销的白条顶库现金(尤其是村招待费),甚至出现开条人、付款人、业务经办人、审批人均为同一人的严重违规现象。三是报账材料不完整。有的项目建设支出报账只有一张发票,发票上注明的审批人为乡镇负责人,经办人由甲方而变为了乙方工程承包人。并且无施工建设合同和验收资料与竣工,业务开支无法证明虚实。 4.不到位不真实的财务公开 村干部部分是淡薄的民主意识,应付了事,公开了财务形式化,笼统不具体不明确、避重就轻,不及时的对待财务公开的内容。“村账镇管”上的收支为

对某集团公司股权转让涉税问题的案例分析

对某集团公司股权转让涉税问题的案例分析 一、初露端倪 2010年6月,N市国家税务局通过跟踪外经贸部门对外发布的股权转让信息,敏感地“嗅出”了里面的税务风险。顺着外经贸部门这条线,该局成立了核查小组,专门评估辖区内所有涉及股权转让的企业。由于股权转让业务性很强,核查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在评估的第一家涉及股权转让的企业就发现了问题。 R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注册地在英属维尔京群岛。A公司是R集团旗下企业,于2004年4月在N市成立,是R集团的重要垂赢一体化生产基地之一。B公司也是R集团旗下企业,于2007年2月成立,是R集团新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其在R集团今后的集团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R集团投资3230.8万美元,占B公司78.8%的股权;投资1110万美元,占A公司74%的股权。2009年11月2日,R集团将在A公司的股权以1109.9985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B公司,另实收资本不足部分0.0015万美元由B公司补足。受让方于2010年3月31日前向转让人支付转让股权的价款。至核查时止,A 公司外方股权转让已经交易完毕。 2010年6月28日,核查人员与股权受让人B公司进行接触,到企业了解该笔股权转让的情况,核实相关材料,并与企业就该笔转让行为进行初步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就调查情况及时向N 市国家税务局进行了汇报,并请求成立业务专家小组共同会诊。

2010年7月,在N市国家税务局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分局的大力协助下,核查人员一行5人专程赴被转让方A公司调查核实情况,并与R集团税务负责人进行首次谈判。 二、双方博弈 R集团表示,该股权转让是属于集团内部的股权转让,实质是集团内部的重组,在中国不应负有纳税义务。税务机关联合专家小组就此指出,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且收购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以选择按规定处理。但是这笔集团内部重组,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为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4%,未达到75%的标准,收购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全部为现金支付,因此,该笔股权转让不适用企业重组的特殊性税务处理。同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698号),非居民企业向其关联方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其转让价格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调整。 经过谈判与沟通,税务机关与企业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双方还就转让价格的调整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磋商。R集团税务负责人表示将把此次会谈的情况向集团上层进行汇报,并约定了下次会谈的时间。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稿

摘要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我国的经济格局中所占有的地位非常重要,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其发展的障碍。所以,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会计界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第一章引言 1.1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达300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虽说中小企业个体竞争力不强,但是他们对GDP的贡献率达51%,税收占到全国的43%。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达300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虽说中小企业个体竞争力不强,但是他们对GDP的贡献率达51%,税收占到全国的43%。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具有互补性,经济的正常发展有赖于大中小企业的并存,大型企业可利用规模和技术上以及经营管理上的优势承担重大开发项目,直接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而中小型企业可以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积极开发新产品,发挥好自身优势,以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如果没有大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型企业将失去依托,国民经济结构难以合理化。 中小企业在安置就业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国有大型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随着企业改革,反而会精简就业岗位,这样中小企业就成了吸纳劳动力的主要力量。据统计,中小企业提供了75%就业位置,可见,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失败率较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其财务管理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1]。 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逐步改善中小型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核心是财务管理问题。为了改善这些问题,让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首先政府得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为它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中小企业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内部加强自身企业建设,这样就可以从政策和实际行动上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中小企业逐步走上正轨,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再

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页脚内容 山东工商学院 SHANDONGINSTITUTEOFBUSINESSANDTECHNOLOGY 学年论文 TERMTHESIS 浅议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权梓怡 QuanZiyi 2013年07月6日 论文(设计)作者 10082313 财管103 权梓怡 论文完成日期 2013年07月6 日 论文(设计)指导老 师 Advisor 王立明 指导教师职称 TheTitleofAdvisor 副教授 班级 Class 分院(系别) Department 会计学院 学号 Num ber 专业 Specialty 财务管理 浅议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论文(设计)题目 TitleOfThesis (Design )

July.6.2013 摘要 村级管理财务管理状况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是促进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做好农村工作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村级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当前,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组织、经济结构、利益主体和分配方式日趋多元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复杂性日益增强,大多数农村的财务管理仍存在着部分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混乱、村级账簿设置不规范、财务公开质量不高、民主理财流于形式、财会人员素质偏低、监管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的障碍,严重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影响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还有相当一部分村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秩序混乱,成为摆在基层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论述了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村级财务管理调查对策 Abstract Keywords: 页脚内容

股东股权转让案例

股东股权转让案例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9年10月19日09:01 法院认可“一女二嫁” 杭州“阳城热电”股权转让困局 本报记者董碧水 一起事实简单的股权转让,历经多场官司后变得扑朔迷离。 这场股权转让纷争迄今已历经了省、市、区三级法院审理,法院5次作出判决。如今,当事人正在等待着法院第6次的判决。 两份协议均被法院判决有效 事情发生在浙江杭州。 地处钱塘江南岸萧山南阳经济开发区的杭州阳城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热电公司),是南阳经济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的关键企业,也是萧山区的一家重要公共型企业,其所发电能并入国家电网,所产热能供给周边的热用户企业。其中自然人张可夫拥有78%股份,杭州置地集团(以下简称置地集团)占15%,浙江省电力实业 总公司占5%,萧山南阳镇资产经营公司占2%。 2006年,张可夫决定转让其拥有的热电公司全部78%的股份。当年9月,张可 夫与杭州宏立钢结构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立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双方约定张以3430万元人民币将其全部股份转让给宏立公司。同月,张授权后者处理热电 公司一切事务。但在2006年12月,张又与同为股东的置地集团签订了另一份协议,再度约定转让全部股份。 正是这“一女二嫁”的两份转让协议,使得阳城热电的股权转让变得复杂起来,同时也引发了争端。 由于受让双方都不愿放弃,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2007年1月31日,置地集团向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公司与张可夫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并判令张依法履行股权转让引起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2007年2月7日、3月22日,上城区法院经两次公开开庭审理后,判决置地集 团与张可夫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张可夫应协助置地集团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公司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涉及税收题目

公司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涉及税收问题 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股权自由转让制度,是现代公司制度最为成功的表现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及公司法的实施,股权转让成为企业募集资本、产权流动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股权转让行为越来越普遍,形式也日益复杂。本文从税收角度探索股权转让过程中涉税问题。 一、股权转让中法律关系人及股权转让流程 正确判断股权转让中相关人的法律关系,了解股权转让流程,可以清晰纳税主体及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一)转让股东与公司其他股东之间的法律关系,涉及其他股东是否同意转让和是否行使优先购买权——解决转让的限制,即转让解禁或转让条件; (二)转让股东与受让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涉及签订股权转让合同以及履行,表现为受让人支付价金,出让人交付出资证明(股票)、确认股权已交付、请求公司予以股权过户登记声明等;

(三)受让人与转让股东、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请求公 司办理股东名册变更登记——公司承认新股东、注销原股东;转让人有协助过户义务,公司有法定过户登记义务; (四)由公司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公司登记变更事项—— 公司法定义务,向社会公示。 可见,股权转让中所涉及的纳税利害关系人有转让股东, 其他股东、受让人、公司、和不特定第三人。 二、股权转让中涉及税收分类 (一)营业税 《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国税发[1993]149号)第八、九条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以不动产(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营业税。但转让该项股权,应按本税目征税”。2002年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对这种行为征税办法重新作出规定,自2003年1月1日起, 对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国税发[1993]149号)第八、九 条中与新规定内容不符的予以废止。  (二)企业所得税

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其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同时也是财务管理追求的目标。但利润最大化目标在长期的实践中已暴露出其不足。如由于没有考虑利润与风险的配比,往往使企业财务管理者因盲目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而导致长期利润很低甚至为负数。所以确立一个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失真 市场经济是利润导向的经济,这一时期企业已逐渐成立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具有了自主经营权,企业开始关注经营之道,特别是企业财务的管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及正确理解与使用往往决定了企业的成败。企业财务的盈利目标一跃而为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总目标,企业会计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适应型、服务型转变为主导型、控制型财务,财务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向、规模、结构产生主动的导向作用,生产经营活动的优劣是以财务目标完成的好坏来决定。财务信息不实,导致了财务预测与决策失误。因此,财务失真是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的主要因素。 (二)日常管理不严,财务控制薄弱。 企业财务控制薄弱主要表现是:第一,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第二,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第三,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第四,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严重。 (三)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对工作重视不够 由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制度的时间比较短,企业还没有完全地按现代企业制度来运作。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财务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信息化建设滞后,有些企业虽然引进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但因财务人员素质低,业务水平差,使得成为摆设,没有真正地发挥其应有作用,我国目前有70%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大专以下的文化,有些企业的会计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书,学习和技能水平很差,业务能力低下财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粗劣,会计工作在企业理中的作用得不到体现。 有的企业对财会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使得财会人员观念陈旧,只是缺乏。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有经验有能力

村级财务管理论文(定稿)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 07秋会计学包敬红 【内容摘要】村级财务管理是促进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做好农村工作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村级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当前,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组织、经济结构、利益主体和分配方式日趋多元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复杂性日益增强,还有相当一部分村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秩序混乱,成为摆在基层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论述了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对策 【论文正文】 当前,村级财务管理是村民关心的焦点性问题,也是引发村民信访、群体上访的主要原因。村级财务管理是促进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做好农村工作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村级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 一、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村级财务管理是指村委会代表本村村民对有关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的管理。近年来,通过对我市村级财务管理状况的审计调查情况来看,一些村财务管理仍然比较混乱。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财务基础工作薄弱。 一是会计帐簿不规范。会计人员不能认真执行财务制度,“糊涂帐”较多,会计核算方法比较混乱,根本无法真切地反映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情况。二是财务手续不健全。有的村财务原始凭证不规范,无经手人,无证明人,无事由,无审批人签字。一些出纳收付款后不及时记账,仅凭脑子记忆,甚至凭印象自制凭证,白条收支现象严重。三是对帐程序不规范,对帐不及时,帐实不符、帐表不符、帐帐不符、帐款不符等现象时有发生,经常出现有物无帐,有帐无物,有款无帐,有帐无款等。四是会计资料管理不善,会计档案不全,有些原始票据长期保存在个人手中,未及时搜集、分类、归档保存,导致会计信息残缺、失真。五是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任用不当,造成制度不能有效落实,账目糊涂不清。一些会计人员年龄偏大,业务比较生疏,变动频繁,财务管理不作为、无作

股权转让纠纷20个经典案例

一、股权竞买人对拍卖信息负审慎审查义务 案例:安徽实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股权拍卖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4年第18期 裁判要旨:股权竞买人应该正视股权拍卖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在转让人披露信息不实并构成违约时,才能请求法院支持其减少支付相应转让价款的主张,反之则败诉。 二、台商投资内地个体医疗诊所的法律效力 案例:林峰亮等诉胡月梅股权转让纠纷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3年第8期 裁判要旨:2006年以来,大陆在医疗领域的惠台措施不断出台,台商纷纷投资大陆医疗机构。但投资医院的门槛较高,许多台商大多以隐名投资者身份进入个体诊所或门诊部。随着投资项目的增加,纠纷接踵而至。本案是关于转让医疗门诊部的纠纷,转让合同是否因违反投资导向而无效就成为本案争议焦点。从投资导向角度看,《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附件四《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部门及开放措施》签署后,厦门的地方法规规定台商可以投资医疗机构。从工商变更登记角度看,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可以变更,医疗门诊部的法定代表人也可以变更,投资权益理应可以转让。从隐名投资角度分析,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外商投资所签订的隐名投资协议是有效的,除非违反投资导向、违反效力性强制规范。 三、工商行政机关股东变更登记审慎审查义务的确定 案例:赵国良与崇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股权变更登记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3年第6期 裁判要旨:工商行政机关办理股权转让登记过程中,不仅要审查申报材料是否完备并符合法定形式,而且应以行政法一般原则中的合理行政原则为依据、以登记机关

判断与识别能力为限度、在专业范围内对申报材料中的签字盖章等内容的真实性负审查责任。 四、股东抽逃出资的民事法律后果 案例:胡元中与汤敏股权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3年第2期 裁判要旨: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这是公司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股东出资是公司赖以存在和运营的基础,因此,抽逃出资行为,被公司法严格禁止并严厉惩处。股东出资后,随即将出资转走而用于非公司经营,是抽逃出资的典型情形。其民事法律后果,一是出资人对公司继续履行出资义务,并承担相应责任;二是如不履行该项出资义务,则不享有基于该项出资而享有的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五、自然人独资公司转让其独资子公司全部股权的效力判定 案例:赵双瑞与世纪华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2年第12期 裁判要旨:自然人独资公司转让其独资子公司股权时,应经股东书面同意,但转股协议是否有效应依据商事外观主义进行判断,不得以协议未经股东签章同意为由否认转股协议效力。协议上即使已加盖法人公章,但如有证据证明协议内容并非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仍应判定合同未成立。 六、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对价的变更不属于重大或实质性变更 案例:天津市顺通化工机械贸易有限公司与天津市津热供热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上诉案 《人民司法?案例》2012年第4期 裁判要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股权转让合同已获批准后,当事人协议变更股权转让对价的,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规定的“重大或实质性变更”,无须另行报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