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为金融知识点点整理

行为金融知识点点整理

行为金融知识点点整理
行为金融知识点点整理

1、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 )

若资本市场在证券价格形成中充分而准确地反映了全部信息,则认为市场是有效率的,即若证券价格不会由于向所有投资者公开信息集而受到影响,则该市场对信息集是有效率的,这意味着以证券市场信息为基础的证券交易不可能获得超额利益。

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

1.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

2.完全信息假设缺陷

(1)交易客体是同质

(2)交易双方均可自由进出市场

(3)交易双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不存在操纵市场的行为

(4)所有交易双方都具备完全知识和完全信息

3.检验缺陷用市场有效性前提下的预期收益模型是无法检验市场有效性的。

4.套利的有限性

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套利交易会由于制度约束、信息约束和交易成本等诸多因素而受到极大的限制。

2、“股票溢价之谜”(equity premium puzzle )指股票投资的历史平均收益率相对于债券投资高出很多,并且无法用标准金融理论中的“风险溢价”做出解释。

行为金融学的解释:短视的损失厌恶

3、封闭式基金之谜

指封闭式基金单位份额交易的价格不等于其净资产现值。虽然有时候基金份额同资产净值比较是溢价交易。但是,实证表明,折价10%至20%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封闭式基金的价格波动在其生命周期内呈现出四阶段特征:溢价发行、折价交易、折价率大幅波动、折价缩小

封闭式基金之谜的传统解释:

(1)代理成本理论

(2)资产的流动性缺陷理论

限制性股票假说

大宗股票折现假说

3)资本利得税理论

(4)业绩预期理论封闭式基金之谜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1)Zweig(1973)、Weiss(1989)认为基金折价变化是投资者预期的结果;

(2)Delong 、Shleifer 、Summers 和Waldmann (1990)建立了“噪音交易者”模型;

(3)Lee、Shleifor 和Thaler 认为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受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

(4)Datar(2001)研究了市场的流动性对封闭基金折价交易的影响。

4、动量效应(momentum effect)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也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反转效应(reversal effect)是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的趋势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在金融实务中,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称之为赢者输者效应(winner-loser effect )。“赢者输者效应”的行为金融解释:

代表性启发可用于解释“赢者输者效应” 。由于代表性启发的存在,投资者对过去的输者组合表现出过度的悲观,而对过去的赢者组合表现出过度的乐观,即投资者对好消息和坏消息都存在过度反应。这将导致输者组合价格被低估,而赢者组合的价格被高估,价格偏离各自的基本价值。

5、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

过度反应是指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平均值的不一致。

反应不足是指证券价格对影响公司价值的基本面消息没有做出充分地、及时地反应。过度反应时市场表现:

价格在坏信息下下跌过度而在好信息下上升过度。

反应不足时市场表现:公司盈利增长消息股价没有及时反应;股票回购、首次分红、停止分红、股票细拆等信息公布后,股价在随后较长时间维持同一方向移动。

行为金融学对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的解释:

代表性启发和保守主义过度自信和自我归因信息处理异质性

6、规模效应(Size effect):股票收益率与公司大小有关,即股票收益率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

7、在证券市场中存在着账面市值比( B/M ,Book-to-market ratio )最高的股票的平均收益比B/M 低的股票要高的现象,这一异象称为账面市值比效应(B/M effect )。

8、股票收益率与时间有关,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投资收益率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日历效应 ( Calendar effect)。

9、指数效应是指股票入选股票指数的成分股后带来股票收益率的异常提高的现象。

10、预期效用理论是指在风险情境下的最终结果的效用水平是通过决策主体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加权估价后获得的,决策者谋求的是加权估价后所形成的预期效用的最大化。

11、预期效用模型公理化标准

(1)优势性

如果期望A 至少在一个方面优于期望B 并且在其它方面都不亚于B ,那么A 优于B 。 (2)恒定性(独立性)

各个期望的优先顺序不依赖于它们的描述方式,或者说同一个决策问题即使在不同的表述方式下也将产生同样的选择。

(3)传递性

对于效用函数u, 只要u(A)>u(B) 那么A 就优于B;反过来,只要A 优于B,那么就有

u(A)>u(B) 。

12、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 )

Prospect theory V expected utility theory

Value function replaces the utility function

Decision weights replace simple probability

VALUE FUNCTION (效用函数)

1.Changes in wealth from a reference point determine the value along the vertical axis, rather

than terminal wealth.

2.Value function is concave in the positive domain, consistent with risk aversion, and convex in

the negative domain, consistent with risk seeking.

3.Value function is steeper for losses than for gains, implying that losses are felt more strongly

than gains of equivalent size.

13、心理账户( MENTAL ACCOUNTING )

Related to prospect theory and frames.

Accounting is process of categorizing money, spending and financial events.

Mental accounting is a description of way people intuitively do these things, and how it impacts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Often tendency to use mental accounting leads to odd and suboptimal decisions.

A few highlights of mental accounting follow ?

14、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是指人们倾向于高估他们的知识水平,能力和信息的精确度,或者是人们对未来和控制未来的能力过于乐观。

Various manifestations:

错误校准Miscalibration

比平均好

Better-than-average effect

控制幻觉

Illusion of control

过度乐观Excessive optimism

错误校准是指人们高估自己知识准确度Miscalibration normally implies thinking that your

knowledge is more accurate than it really is.

自我感觉良好效应BETTER-THAN-A VERAGE EFFECT

Better-than-average effect says that many of us feel we are smarter or more skilled than average.

But only 50% of us can really be better than averag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people pick definition of task that suits their purpose.

控制幻觉ILLUSION OF CONTROL

Reveals itself when people think that they have more control over events than objectively can be

true.对某件事的超常控制能力(事实上控制不了)

过度乐观EXCESSIVE OPTIMISM

Present when people ' s prnesd iactbi o ut the future are unrealistically optimistic.

人们在考虑历史经验或者合理分析后,过于高估(低估)有利(不利)结果的概率。

In essence, people assign probabilities to favourable/unfavorable outcomes that are just too

high/low given historical experience or reasoned analysis.

规划谬误(planning fallacy )人们常常认为他们可以完成的任务比实际已经完成的要

多。

Excessive optimism and miscalibration can go hand in hand.

Suppose you purchase a stock

True distribution for the return on this stock over the next year entails an expected return of 10%, with a 90% confidence range of -10% to 30%

You (optimistic) distribution, has expectation of 20%, with a 90% confidence range of 10% to 30% Evidence on excessive optimism:

Students expect to receive higher marks than they actually do receive And they

overestimate the number of job offers that they will receive People often think that they

can accomplish more than they actually end of accomplishing

Cost of excessive optimism:

Inability to meet one ' s goals can lead to disappointment, loss o-fe ssetlefem

and reduced social regard

And time and money can be wasted pursuing goals that are unrealistic 阻碍修正的因素自我归因偏差Self-attribution bias retards the learning process by allowing us to embellish our

triumphs while forgetting our defeats.

事后聪明偏差Hindsight bias says we knew what was going to happen when we really didn ' t.

证实偏差Confirmation bias may contribute too –this is tendency to search out 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one ' s prior beliefs and to ignore conflicting data. These effects suggest that

overconfidence can evolve over time.

15、金融市场中的个体心理和行为偏差

处置效应P148

过度交易

注意力驱动交易

16、前景理论

损失厌恶P114

参考点P132

17、启发式认知偏差

彩票

保险

确定性效应

同比率效应

金融学知识点归纳

金融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起源 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1)货币产生于交换(P2) 根据马克思的价值学说,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要说清楚货币的产生与发展,首先必须追溯到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分工与私有制。(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P3) 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及其特征(P 3) 2)扩大的价值形式(P3-P4) 3)一般价值形式(P4) 4)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的形态及其演变 1)货币的理想条件及各种形态(P6) (1)货币的理想条件(P5) (2)货币形态:指货币的存在形式,指货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6 ①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 特征: 作为货币和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 ②金属货币 特征:普遍可接受、价值稳定、价大量小,携带方便、耐久性、均质可分 ③信用货币(P6) 一般而言,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目前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采用信用货币的形态。 ④电子货币——最新的货币形态(P8) 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储存、转账、购买和支付。 ⑤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通常作为可流通的金属货币的收据,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参加到流通领域中。其特点是可与所代替的贵金属自由兑换。 代用货币,其本身价值低于其代表的货币的价值;通常是政府或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可自由兑换金条、银条或金币、银币。 (3)货币形态的演变 从黄金到黄金为基础的代用币再到完全的信用货币,这是货币进化史上的第一次飞跃;电子货币的出现,是货币形态的第二次飞跃。 货币形式演变历程中的这两次飞跃体现了货币从有形到无形、从国家信用到社会信用的发展。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P10) 1.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公司金融知识点整理

一、股利政策理论?(股利政策理论的重点,主要是探讨股利政策是否会影响公司价值。) 1、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股利理论 主要围绕股利政策是否影响公司价值,形成了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派是以MM为代表的认为股利政策对公司价值没有影响,即股利无关论;另一派是以法尔阿、塞尔文等为代表的股利政策重要论。 (1)股利政策无关论 该理论认为,公司作出了投资决策,股利支付率只是一个枝节问题,它并不影响公司的价值。根据这一理论,公司价值完全由其投资政策所决定的获利能力来影响,而不是由公司的盈余方式所决定。因此,单就股利政策而言,无所谓最佳,也无所谓最次,股利政策是无足轻重的。 (2)股利相关论 其基本观点是:投资者对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有不同的偏好;公司的股利政策影响公司股票的价格和公司的总体价值。1、存在税收条件下的股利政策重要论(税差理论)2、“在手之鸟”理论该理论强调高红利增加股票价值。 二、股利发放政策的原则及顺序? 1、利润分配原则:(1)依法分配原则(2)利益兼顾原则(3)公平分配原则(4)分配与积累、积累与消费并重 2、利润分配顺序 (1)弥补亏损(2)依法缴税(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4)支付优先股股利(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6)支付普通股股利 三、公司股利及发放程序? 1、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 2、公司未分配利润的多少是股利支付水平高低的基础变量,管理者态度、投资者的偏好都是其中的关键变量。股利支付程序中各日期的确定,包括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除息日、股利支付日。 四、公司股利支付方式? 1、现金股利 发放现金股利应考虑的因素(1)公司现金流量(2)投资者信心(3)公司税收政策及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 现金股利对公司财务的影响: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未分配利润减少,股东权益相应减少。在股本不变的前提下,这一方式会直接降低每股净资产值,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2、股票股利包括送红股与公积金转增股本。 发放股票股利的原因(1)公司有更好的投资机会,需要大量现金(2)能满足更多投资者购买本公司股票的要求。 发放股票股利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股票股利在会计处理上仅仅是股东权益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而对股东权益总量没有影响,其结果是公司的每股收益下降,净资产收益率不变。 五、关于股票回购的问题 1、股票回购的方式?(1)要约收购(2)在股票市场上买入(3)与少数大股东协商购买 2、现金股利与通过股票回购派发股利的区别:其一,现金股利需支付所得税,而回购则支付资本利得税,通常税率较低或免税;其二,回购对于股东有一处选择的机会,是持股还是卖出。其三,回购价格由公司管理层确定,股东只能被动接受。 3、回购价格的确定

《行为金融学》复习重点,饶育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概论 ◆标准金融和行为金融区别:①信息处理(标准投资者能正确处理信息,行为投资者处理信息有偏差);②形式是否影响决策(标准处理问题形式不会影响决策,行为会影响);③市场是否有效(标准有效市场假说,行为指出有效市场假说缺陷)。 ◆标准金融诞生标志:马科维茨有效组合。 ◆最早将人的行为与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 ◆从行为金融角度分析出售比买入难: ◆有限理性决策标准:满意标准,而非决策标准。 ◆同质信念下的交易动机:风险偏好 第二章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 ◆有效市场的类型:①弱式有效性(最底层次的市场有效性。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资产价格充分及时反映了与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对任何投资者而言,无论他们借助何种分析工具,都无法就历史信息赚取超常收益);②半强式有效性(资本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对资产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对处于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任何已公开信息都不具获利价值);③强势有效性(市场有效性最高层次。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都已充分及时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缺陷:①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②完全信息假设缺陷;③检验缺陷;④套利的有限性。 ◆噪声交易者:指非理性地根据似乎是真实信息而实际是噪声信息开展交易的智能体。 ◆公开信息:指向市场主体、市场运营机构和公众公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本市场中与资本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通告等。 ◆私人信息: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占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其中经验是市场参与者的最宝贵的个别知识。 ◆内幕信息:指为内部运作人员所知悉而尚未对外公开,且具备商业价值的信息。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吗: 第三章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异象:大量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股市不是有效的,这些无法用有效市场理论和现有定价模型来解释的收益异常的现象,即为“异象”。 ◆动量效应: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表现不好的股票也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反转效应: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趋势在其后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原因:产生的根源在于市场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当投资者对信息未充分反应时,信息逐步在股价中得到体现,股价因此在短时间内沿初始方向变动,表现出动量效应;而投资者受到一系列利好信息或利空信息刺激,对收益表现出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判断,导致定价过高或过低,而随后投资者普遍意识到时,股价则会反方向变动,即为反转效应。 ◆过度反应: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的平均值不一致。 ◆反应不足:指证券价格对影响公司价值的基本面消息没有做出充分及时的反应。 ◆规模效应:股票收益率与公司大小有关。

行为金融学

一、填空题 1、200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以色列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农·史密斯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P2 2、同简答题1 P3 3、“理性人”的两层含义:一是投资者在决策时都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二是投资者能够对已知信息做出正确的加工处理,从而对市场做出无偏估计。标准金融学中投资者的心理具有三个特点: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 P12 4、传统的金融学中一个经典理论就是“市场有效假说”,也就是说证券价格可以及时准确地体现可获取信息变化的影响。P23 5、有效市场假说是有关价格对影响价格的各种信息的反应能力、程度及速度的解释,是关于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该假说的提出源于早期对价格形成的不确定性进行的研究探索,可以追溯到“随机游走”理论。P25 6、实证表明,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套利交易会由于制度约束、信息约束和交易成本等因素而受到极大的限制。有限套利的理论分析主要是围绕与套利相关的风险和成本进行的.P39 7、一价定律:按照EMH,如果市场是有效的,价格必然反映价值,那么在剔除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以后,一个资产不肯能按不同的价格出售。“孪生证券”——违背一价定律P30 8、噪声交易者风险,即噪声交易者使得价格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偏离内在价值的风险。P40 9、传统的讨论理论认为:由于套利的存在,基本相同的资产一定会以基本相同的价格卖出。但实际并不总是这样,由于噪声交易风险的存在使得这种基本相同证券的价格存在背离。有名的例子就是所谓的“孪生证券”现象,如本章案例中的皇家荷兰和壳牌公司的普通股的价格差异。P41 10、股票溢价是股票相对债券所高出的那部分资产收益。P46 11、Benartzi和Thaler(1995)对股票溢价之谜的解释是,如果投资者经常性地评价他们的投资组合,短视的损失厌恶就会令很大一部分投资者放弃股票投资的长期高回报率,而投资于具有稳定回报率的债券,因为股票收益在短期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P47 12、股票收益率与时间有关,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投资收益率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日历效应。P57 13、预期效用函数是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建立在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P63 14、预期效用理论的公理化的价值衡量标准假定主要保括:优势性、恒定性、传递性P64 15、风险寻求效用函数:U(PX,(1-P)Y) < P×U(X)+(1-P)×U(Y)风险厌恶效用函数:U(PX,(1-P)Y) > P×U(X)+(1-P)×U(Y)风险中性效用函数:U(PX,(1-P)Y)=P×U(X)+(1-P)×U(Y) P65 16、偏好反转是决策者在两个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选择偏好出现差异,甚至逆转的现象。P73 17、成对赌局之间的选择似乎主要受输赢的概率之影响,而买卖价格却主要是由输赢的货币数额决定的。P73 18、一些预测信息的预测能力是有局限的,而人们往往忽略这一点,他们往往做出“非回归预测”,也就是说他们用线性的方式对问题进行预测与推断,而没有考虑到,现实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事情的发展趋势往往存在回归的倾向。P86 19、锚定还导致“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在经济决策中对通货膨胀率没有做出足够的调整,并混淆了货币的名义数量和真实数量。货币幻觉会影响人们在认知上、情绪上处理通货膨胀的方法。P91 20、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称为过度自信。P106 21、人们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所在、和资金的用途等因素对资金进行归类,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帐户”,揭示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时的心理认知过程。P108 22、“羊群行为”,即“从众行为”,是指行为上的模仿性和一致性。该词源于生物学对动物聚群特征的研究。P112 23、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会使他们产生更大的情绪波动。他们发现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等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损失厌恶导致在决策中形成禀赋效应与“短视的损失厌恶”。P114 24、由于人放弃他所拥有一个物品所感受的痛苦,要大于得到一个原本不属于他的物品所带来的喜悦,因而在定价方面,同一种物品在这种情况下的卖价高于卖价,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禀赋效应”。人们由于禀赋效应,使个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偏差”,禀赋效应导致了“交易惰性”。P114 25、后悔厌恶定理3:个体需对行动的最终结果承担责任情形下引起的后悔比无需承担责任情形下的后悔要强烈。有利的结果会使责任者感到骄傲,不利的结果会使责任者感到后悔。如果后悔比骄傲大,责任者会尽量避免采取这一行动。P116 26、Gigerenzer和Todd(1999)将“熟悉”描述为“一个人对任务或事物拥有的知识或经验的程度”。熟悉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熟悉偏好是一种普遍感知。P119 27、前景理论引入了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将人类的心理特征引入到了价值预期和估算中。P125 28、人们在时间维度上的偏好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即时效应,即与一段时间后发生的时间相比,决策者偏好立即发生的事件;②同一段时间并不被感知为相同长度,时间感觉依赖于距参考点的远近,离参考点越远,时间段就越会被低估。P138 29、权重是由真实概率函数决定的,在该函数中人们倾向于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公司金融总复习知识点.docx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永续存在股东人数不得少于法律规定的数目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的股份可转让性易于筹资 缺点:对公司的收益重复纳税易为内部人控制信息披露 公司金融的内容、目标与环境 内容:四大决策(投资,融资,营运资金的管 理,股利政策) 目标:使现有股票的每股当前价值最大化、使现有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最大化(一般)金融环境: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风险附加率 经济周期或经济发展状况/税收制度/资本市场的效率/完善的市场的特征 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指证券价格对影响价格变化的信息的反映程度。反映速度越快,资本市场越有效率。 市场效率的不同形式(历史,公开,内幕)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法及其缺点:由于上述计价与调整方法,固定资产的价值会受到折旧年限和所运用的折旧方法的严重影响,因为公司需要估计折旧年限,而且延长折旧年限可以提高报表收益,因而这种资产计价方法为公司提供了控制报告收益的机会。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经过审计出具的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的类型包括: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财务比率分析是把企业财务报表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指标进行比较计算得到的比值。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比率指标分为四大类型: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资收益分析。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00%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无形资产净值)]× 100%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销售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销售毛利润率=[(销售收入一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100%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 平均资产总额)×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三、现金流量分析:结构分析、流动性分析、获取现金能力分析、盈利质量分析 2、投资组合的方差 3、总报酬率=期望报酬率+非期望报酬率宣告=预期部分+意外事项 证券市场线:研究市场如何给风险以回报 含义:描述金融市场中系统风险和期望报酬 率之间关系的线? CAPM ft明,一项特定资产的期望报酬率取决于三个方面:货币的纯粹时间价值。承担系统风险的回报。系统风险的大小。 一、内容:现金流量测算:公司资本预算的前提和准备;投资决策方法:公司资本预算的核心内容;资本预算风险分析:是资本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揭示、测度投资风险,加强风险控制与管理 二、现金流量测算(一)项目现金流量的构成:方向(流出量与流入量)、发生的投资阶段(初始,营业,终结)(二)估算现金流量应注意的问题 三、投资决策方法制定能够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决策(一)投资方案间的关系类型:独立方案和互斥方案。(二)投资方案决策方法的种类:非贴现方法(平均报酬率法和投资回收期法)和贴现方法 1、非贴现方法:投资回收期法优点:容易理解、调整后期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偏向于高流动性?缺点:忽视货币的时间价值、需要一个任意的取舍年限、忽视取舍年限后的现金流量,倾向于拒绝长期项目,如研究与开发以及新项目 2、贴现方法:折现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 (NPV (计算)、内部收益率法(IRR)(功能、 运用)、获利指数法(PI) 四、资本预算风险分析 (一)盈亏平衡(会计保本点)分析 2、公式法:Q = (FC+D / (P - V) 总结:盈亏平衡点的产量水平等于总固定成本除以单位产品对收入的边际贡献(P - V)。当项目的实际产(销)量高于平衡点的产销量时,项目盈利;反之,项目亏损。 敏感性分析是考察与投资项目有关的一个或多个主要因素发生变化时,对该项目NPV等

《行为金融学》复习重点,饶育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概论 ?标准金融和行为金融区别:①信息处理(标准投资者能正确处理信息,行为投资者处理信 息有偏差);②形式是否影响决策(标准处理问题形式不会影响决策,行为会影响);③市场 是否有效(标准有效市场假说,行为指出有效市场假说缺陷)。 ?标准金融诞生标志:马科维茨有效组合。 ?最早将人的行为与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 ?从行为金融角度分析出售比买入难: ?有限理性决策标准:满意标准,而非决策标准。 ?同质信念下的交易动机:风险偏好 第—章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 ?有效市场的类型:①弱式有效性(最底层次的市场有效性。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资产价 格充分及时反映了与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对任何投资者而言,无论他们借助何种 分析工具,都无法就历史信息赚取超常收益);②半强式有效性(资本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 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对资产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对处于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任何已公开信息都不具获利价值);③强势有效性(市场有效性最高层次。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都已充分及时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缺陷:①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②完全信息假设缺陷;③检验缺陷;④ 套利的有限性。 ?噪声交易者:指非理性地根据似乎是真实信息而实际是噪声信息开展交易的智能体。 ?公开信息:指向市场主体、市场运营机构和公众公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本市场中与资本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 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通告等。 ?私人信息: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占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其中经验是市场参与者 的最宝贵的个别知识。 ?内幕信息:指为内部运作人员所知悉而尚未对外公开,且具备商业价值的信息。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吗: 第三章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异象:大量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股市不是有效的,这些无法用有效市场理论和现有定 价模型来解释的收益异常的现象,即为“异象”。 ?动量效应: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表现不好的股票也会持续 其不好的表现。 ?反转效应: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趋势在其后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原因:产生的根源在于市场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当投资者对信息未充 分反应时,信息逐步在股价中得到体现,股价因此在短时间内沿初始方向变动,表现出动量 效应;而投资者受到一系列利好信息或利空信息刺激,对收益表现出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 判断,导致定价过高或过低,而随后投资者普遍意识到时,股价则会反方向变动,即为反转 效应。 ?过度反应: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的平 均值不一致。 ?反应不足:指证券价格对影响公司价值的基本面消息没有做出充分及时的反应。 ?规模效应:股票收益率与公司大小有关。 第四章预期效应理论与心理实验 ?确定性效应:在现实中,与某种概率性的收益相比, 人们赋予确定性的收益性的收益更多权重。 ?阿莱悖论:由确定性效应产生的,一种与标准理论偏离的悖论。 ?反射效应:反射效应表明,受益范围内的风险厌恶伴随着损失范围内的风险寻求。 ?偏好反转:决策者在两个相同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选择偏好出现差异,甚至逆转的现象。

行为金融学笔记

第一章 1、有限理性:指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有限理性"概念的主要提倡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Simon)。 2、行为金融学的概念: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行为金融学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金融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本特征的理论体系。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态度的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 第二章 1、心理账户的概念:心理账户就是人们在心里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帐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而这种心理记帐的方式和运算规则恰恰与经济学和数学运算方式都不相同,因此经常会以非预期的方式影响着决策,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理性经济法则。 Q:传统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对收入和支出的不同认识 1.传统经济学的认识:在传统经济学中,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对各种收入和支出是等同视之的:工作的工资、股票的红利以及买彩票中的奖金,甚至包括赌钱得来的赌金,在人们心理上是完全相同的;在支出上,无论是买衣服、食品还是买车买房,不管用现金买还是刷信用卡,人们的消费行为也是基本一致的。 2.行为经济学的认识:行为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在获得收入或进行消费时,总是会把各种不同的收入和支出列入不同的“心理账户”中去,而不是像现实的会计学那样将所有的收入和支出统筹管理;相应的,不同账户内收入的价值是不同的,不同账户的支出策略也是不同的。 2、心理账户与税收政策(分析) Q:关于“减税”主要有以下三种具体的方式: 第一种是调低税率,即直接减少人们上缴的税金金额,比如告诉普通纳税人,明年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将由现在的25%降低到20%。这是最简单的减税方法。 第二种是税金返还,如出口退税,纳税人的出口商品原先按照规定的税率25%纳税,但征税之后,政府又按照一定比例(比如5%)将税金退还给原纳税人。 第三种方法则是纳税人首先仍按照原定的25%税率缴税,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政府会以诸如“财政结余”等等名义给正常纳税人一笔资金,其数量就相当于5%的税金。然而,

(完整版)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信用本位制)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货币制度(二)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特别注意香港) 国际货币制度:①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币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知识)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1973年崩溃 (特点)a.美元与黄金挂钩;b.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③1978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地位明显削弱,日元、德国马克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我国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其实质的性用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值。因此这些形式的货币被称为信用货币。主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存款货币: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币具有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只有超过规定才能拒收。辅币具有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信用的经济学定义: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 第二节信用的主要形式 直接信用:借贷双方不需要金融中介而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如商业票据 间接信用:以金融机构为中介而间接形成的金融关系。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特征(1)以商品买卖为基础; (2)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3)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商业信用的形式:(1)商业票据(2)赊销(3)背书(4)票据贴现: 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作用——对生产流通过程起着润滑剂作用 局限性——规模的局限性:方向的局限性;期限上的局限(短期资金融通) 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主要表现为以货币形式对工商企业提供的信用。 特点(1)以银行、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2)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方向的局限; (3)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4)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5)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国家信用;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公债的发行单位则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 国家信用的形式:内债和外债; 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家债券(国库券、公债)。 国家信用的作用(1)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2)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3)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完整版)国际金融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外汇 外汇 概念:动: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的金融活动 静:广:一切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 狭: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特征:可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偿还性 汇率 概念:外汇买卖的价格、汇价、外汇牌价、外汇行是 基础货币/ 标价货币 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付多 少本国货币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收多少外 国货币 报价方式: 双向报价法:卖出:银行向客户卖出外汇 买入:银行从客户买入外汇 前小后大 种类: 基本汇率:选定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货币,称之为关键货币,制定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间汇率 套算汇率:两国货币通过对各自关键货币的汇率套算出来的汇率 1$=0.8852欧 1$=1.2484瑞 则欧兑瑞的交叉汇率为:1欧 = 1.2484/0.8852 =1.4103瑞买入汇率、卖出汇率 中间汇率:买入+卖出/2 钞价:银行购买外币的价格,最低 电信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 即期汇率:现汇汇率,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 远期汇率:远期差价:升水:某外汇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官方汇率、市场汇率 单一汇率、复汇率 固定汇率:选择黄金、外币为标准,规定本币与他国货币间 固定比价,比价波动受限 浮动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的汇率 影响汇率因素: 经常账户差额、通货膨胀率、经济实力、利率水平、各国政 策和对市场干预、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政治因素 汇率决定理论: 金本位: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 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法定平价、政府 纸币:布雷顿森林体系 购买力平价理论: 源于货币数量学说,正常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比率, 而货币购买力又取决于货币数量,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 中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 通胀>物价涨>汇率跌 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 国内:两个完全相同的商品只能卖同价,适用于可贸易品 开放经济:Pa = R(汇率)*Pb 绝对购买力平价:本币与外币交换等于本国外国购买力交换, 汇率由两国货币购买力决定。货币购买力是一般物价水平倒数 一般物价水平商决定汇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R1正常汇率、R2通胀汇率、Paa国购买力 变化率、Pbb国购买力变化率,以b国货币表示a国货币新 汇率 R2=(Pa/Pb)*R1 汇率升贬由通胀差异决定 评价:1.强调物价对汇率的作用,但并不绝对 2.以货币数量为前提,两国纸币交换决定于纸币购买 力,因为各国居民根据纸币购买力平价币值,本末倒置 3.说明长期,对短期中期没用 4.静态分析,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的机制进行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 凯恩斯古典利率评价理论: 汇率是两国货币资产的相对价格。资金可投国内、国外 1.国内外投资收入比较 2.本币外币即期远期价格预期 3.升贴水率 远期决定于利差 艾因齐格动态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受套利活动影响 现代利率平价公式 S即期汇率、F远期汇率、S、F直接标价,Ia本国利率、Ib 外国利率,F3个月远期,IaIb三个月利率 (F-S)/S ≈ Ia-Ib 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大约定于本外国利率差 利率低的国家货币,远期利率升水,利率低的国家货币, 远期汇率贴水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 1.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制度 2. 采用直接标价法 3. 实行外汇买卖双价制 4. 所涉及的体贴币都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第二章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 概念:国家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币稳定为目的,集中分配 有限的外汇资金 方法:直接外汇管制:国家直接干预 间接外汇管制:外汇机构控制交易价格 主要内容:外汇资金收入与运用、货币兑换、黄金、现钞输出 入、汇率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时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特点:一固定,二挂钩,上下限,政府控制,允许调整 浮动汇率制:1.防止外汇储备大量流出2.节省国际储备3.自

投资心理与行为金融学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题型:(相关概念的)简述题、(理论思想的)论述题、(经典文献)综合题 本科教务办 请大家注意考试时间地点并相互转告。 简述题(解释如下概念): 1.预期效用理论、理性经济人及其预期效用理论的四个公理; 2.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风险和赢者诅咒风险; 3.交易者的类型与股票波动性的关系(流动性冲击、信息冲击、噪声冲击); 4、平均值回归现象和逆向投资策略关系、“赌徒谬误”何在? 5、贝叶斯推断、直觉推断; 6、过度自信、过度乐观、控制力幻觉和信息幻觉与专家幻觉; 7、金融市场有哪些异象? 8、“神投手”、小数定律、正反馈策略; 9、联合假说问题和套利有限性检验; 10、你认为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如何刻画?厌恶损失、厌恶风险、厌恶模糊; 11、遗憾理论、原赋效应、维持现状偏好; 12、心理会计、享乐编辑(对好坏大小事件); 13、“IPO热市”、投资者的情绪指标、“机会窗口”; 14、封闭式基金折扣之谜; 论述题: 1.套利的成本、风险(基本面风险、市场风险、模型风险、杂音交易风险)2、展望理论、效用理论;二者在投资决策中的关系和区别! 3.“埃尔斯伯格悖论”和“埃莱斯悖论”。违犯了哪个公理?如何违犯的?

4.股票溢价之谜及其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5.股市回报的过度波动性及其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综合题: 1.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有哪些表现?通过什么途径实证检验“交易的过度性”; 2.“卖出股票的处理效应”和“买入股票的注意力效应”。 3、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在解释公司资本结构决策中的“均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市场时机假说”、“市场迎合假说”?

行为金融学

① 1.200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以色列教授丹尼尔.卡曼尼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农.史密斯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把心理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 ②以Edwards和Magee为主的技术分析派,1948年《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技术分析之父 ③以Graham 和Dodd为代表的基本分析派,1934年《证券分析》:投资者的圣经 ④1952年,Markowitz 在其《投资组合选择》,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理论被认为是现代金融理论诞生的标志 ⑤凯恩斯是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的经济学家,他基于心理预期最早提出股市“选美竞赛”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 ⑥19世纪Gustave Lebon的《群体》和Mackey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疯狂》是两本最早研究投资市场群体行为的经典之作。 ⑦格雷厄姆和多德在1934年,《证券分析》一书中对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价格暴跌作出了深刻反思。 ⑧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选美竞赛”理论。 2.法玛提出了区分有效市场的三种类型: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1970年,其关于EMH的一篇经典论文《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回顾》 ①弱式有效市场:资产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了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 ②半强式有效市场:资本市场中所以与资本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 ③强式有效市场:它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不管是已公开的还是未公开的信息,都已经充分的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3.De Bondt和Thaler(1985)发现了“输者赢者效应” ①反转效应、惯性效应(动量效应) ②惯性效应(动量效应) ③反转效应 ④领先-滞后效应 4.“消息真空”:与上市公司的基础价值无关的公司事件。 指数效应:股票入选股票指数成分股后带来股票收益率的异常提高。 公司更名效应:案例2-5 公司更名效应:公司更名公告不包含未能预期到的有关公司价值的信息,依照有效市场理论,市场对这类事件应该不做反映。然而,从一些证据来看,公司的更名确实引起了股价的显著运动,这种异常现象在2000年前的网络浪潮中尤其明显。 股价溢价:股票相对债券所高出的那部分资产收益。 股票溢价之谜(为什么股票的收益率会高于无风险证券的收益率)的解释: A.通常的解释:①股票相对于无风险证券承担了更多的风险,由于风险溢价的存在,股票应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②投资短期股票可能出现损失,但长期会获得较大收益。 B.Benartzi和Thaler(1995)的解释:如果投资者经常性地评价他们的投资组合,短视的损失厌恶就会令很大一部分投资者放弃股票投资的长期高会把女,而投资于具有稳定回报率的债券,因为股票收益在短期内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据上课时老师说必考) 5.“股票溢价之谜”指股票投资的历史平均收益率相对于债券投资高出很多,并且无法用标准金融理论中的“风险溢价”做出解释。 日历 股票收益率与时间有关,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投资收益率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日历效应

金融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汇总

金融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概述 1.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法和具体的历史分析法揭示了货币之谜:①②③P9 2.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P10 3.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P17-20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P20 5.货币制度:构成要素P27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6.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牙买加协议 重点题目: 1.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答:银行券和纸币虽然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的货币符号,却因为它们的产生和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也有所不同。 (1)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2)纸币是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只是交换的媒介,货币符号可以代替货币进行流通,所以政府发行了纸币,并通过国家法律强制其流通,所以纸币发行的前提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3)在当代社会,银行券和纸币已经基本成为同一概念。因为一是各国的银行券已经不能再兑现金属货币,二是各国的纸币已经完全通过银行的信贷系统程序发放出去,两者已经演变为同一事物。 2.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答:含义: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定价值过高的金属铸币则会充斥市场。 因此,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P30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背景:二战,美元霸主地位确立;各国对外汇进行管制. 1944年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

行为金融知识点点整理

1、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 ) 若资本市场在证券价格形成中充分而准确地反映了全部信息,则认为市场是有效率的,即若证券价格不会由于向所有投资者公开信息集而受到影响,则该市场对信息集是有效率的,这意味着以证券市场信息为基础的证券交易不可能获得超额利益。 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 1.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 2.完全信息假设缺陷 (1)交易客体是同质 (2)交易双方均可自由进出市场 (3)交易双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不存在操纵市场的行为 (4)所有交易双方都具备完全知识和完全信息 3.检验缺陷用市场有效性前提下的预期收益模型是无法检验市场有效性的。 4.套利的有限性 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套利交易会由于制度约束、信息约束和交易成本等诸多因素而受到极大的限制。 2、“股票溢价之谜”(equity premium puzzle )指股票投资的历史平均收益率相对于债券投资高出很多,并且无法用标准金融理论中的“风险溢价”做出解释。 行为金融学的解释:短视的损失厌恶 3、封闭式基金之谜 指封闭式基金单位份额交易的价格不等于其净资产现值。虽然有时候基金份额同资产净值比较是溢价交易。但是,实证表明,折价10%至20%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封闭式基金的价格波动在其生命周期内呈现出四阶段特征:溢价发行、折价交易、折价率大幅波动、折价缩小 封闭式基金之谜的传统解释: (1)代理成本理论 (2)资产的流动性缺陷理论 限制性股票假说 大宗股票折现假说 3)资本利得税理论 (4)业绩预期理论封闭式基金之谜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1)Zweig(1973)、Weiss(1989)认为基金折价变化是投资者预期的结果; (2)Delong 、Shleifer 、Summers 和Waldmann (1990)建立了“噪音交易者”模型; (3)Lee、Shleifor 和Thaler 认为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受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 (4)Datar(2001)研究了市场的流动性对封闭基金折价交易的影响。 4、动量效应(momentum effect)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也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反转效应(reversal effect)是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的趋势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在金融实务中,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称之为赢者输者效应(winner-loser effect )。“赢者输者效应”的行为金融解释: 代表性启发可用于解释“赢者输者效应” 。由于代表性启发的存在,投资者对过去的输者组合表现出过度的悲观,而对过去的赢者组合表现出过度的乐观,即投资者对好消息和坏消息都存在过度反应。这将导致输者组合价格被低估,而赢者组合的价格被高估,价格偏离各自的基本价值。 5、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 过度反应是指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平均值的不一致。 反应不足是指证券价格对影响公司价值的基本面消息没有做出充分地、及时地反应。过度反应时市场表现: 价格在坏信息下下跌过度而在好信息下上升过度。 反应不足时市场表现:公司盈利增长消息股价没有及时反应;股票回购、首次分红、停止分红、股票细拆等信息公布后,股价在随后较长时间维持同一方向移动。 行为金融学对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的解释: 代表性启发和保守主义过度自信和自我归因信息处理异质性 6、规模效应(Size effect):股票收益率与公司大小有关,即股票收益率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 7、在证券市场中存在着账面市值比( B/M ,Book-to-market ratio )最高的股票的平均收益比B/M 低的股票要高的现象,这一异象称为账面市值比效应(B/M effect )。 8、股票收益率与时间有关,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投资收益率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日历效应 ( Calendar effec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