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策研究] OECD--绿色增长战略中期报告 2010-05 全文

[政策研究] OECD--绿色增长战略中期报告 2010-05 全文

[政策研究] OECD--绿色增长战略中期报告  2010-05  全文
[政策研究] OECD--绿色增长战略中期报告  2010-05  全文

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现状

三、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现状 3.1.1 中国的资源和环境为粗放型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最严峻的危机还是来自国内日益深化的资源环境的问题。中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和环境禀赋不具优势,人均主要资源的占有量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到1/2,并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张和人口的增长而进一步降低,造成国内重要资源能源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我国整体的工业水平还不够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主要靠规模扩大的外延式增长。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低附加值、高能耗、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转移,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还处于中低端水平。面对粗放型经济快速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的战略性资源能源消耗巨大,战略性矿产资源将长期处于供需紧张的状态。使得中国战略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可能进一步攀升,并成为中国重大的资源能源安全隐患。 传统工业化道路基本上是一条数量扩张型、粗放式工业化道路,必然导致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当前,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城市空气污染普遍较重,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38%。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2%,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达到4亿。我国Et排污水量在1.3亿吨左右,使水质严重恶化。全国每年

由于污染造成的捕捞量损失经济价值约30亿元人民币,经济渔业品种Et渐衰减。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多年居高不下,城市空气污染普遍较重;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近岸海域水质恶化。同二十年前相比,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越来越复杂多样的污染格局和大范围的生态退化压力。因此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方式急需调整。 3.1.2 发展绿色产业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要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要更新,这已经成为共识。2009 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中国1990年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一45%,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伴随着温总理掷地有声的世界宣言,低碳经济的概念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所接受,以低碳技术发展绿色经济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新型工业化道路也是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不是传统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在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自然资源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内在地包含了绿色经济的内涵,新型工业化道路呼唤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形式不但被理论界所接受,而且逐步成为大家追求的发展方向。绿色产业已作为绿色经济的载体而在我国迅速地发展起来。

制造业分类

制造业分类 生产类型的划分是ERP选型的基础,更是ERP设计的基础。目前业界对于生产类型的划分存在多种不同的标准。 Gartner Group 1997年在ERP供应商指南中提出将制造业按生产类型分为六类,即(1)按单设计,(2)按单装配或按单制造,(3)按库存生产,(4)批量生产,(5)重复生产,(6)连续生产。 APICS按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批量划分为:离散制造(Project,job shop,repetitive)流程制造(连续流程/批流程)。按制造环境及生产策略分为:按订单设计/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为库存生产。Gartner的分类被成千上万次广泛引用,被视为ERP选型的金科玉律。直到2005年,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首席专家蒋明炜老师在“2005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论坛”上发表《生产类型的分类与Gartner Group的商榷》,业界的主旋律才回到更正规的APICS 分类上。但是,目前仍然很多人将不同分类标准下的概念混淆,以至于一些专业人士都会经常混淆一些概念,甚至以错误的概念灌输给客户。 2.1 Gartner的六种分类及解释 按定单设计(Engineer T o Order,简称ETO)或按项目设计(Engineer T oλ Project) 按定单装配(Assemble T o Order,简称ATO)或按定单制造(Make T o Order)λ λ按库存生产(Make T o Stock,简称MTS) 重复生产(Repetitive)λ 批量生产(Batch)λ λ连续生产(Continuous)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Gartner 对这六种生产类型的基本解释。 2.1.1 按定单设计或按项目设计 在这种生产类型下,一种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某一特定客户的要求来设计的,所以说支持客户化的设计是该生产流程的重要功能和组成部分。因为绝大多数产品都是为特定客户度身定制,所以这些产品可能只生产一次,以后再也不会重复生产了。在这种生产类型中,产品的生产批量很小,但是设计工作和最终产品往往非常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每一项工作都要特殊处理,因为每项工作都是不一样的,可能有不一样的操作,不一样的费用,需要不同的人员来完成。当然,一些经常用到,而且批量较大的部分,如原材料,可以除外。 为了使一个大型产品或项目的各个子部分能够在最后阶段精确地匹配在一起,以最终使用由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2015) 一、分类目的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简称《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62号,简称《规划》)的要求,为界定生产性服务业范围,建立各地区、各部门生产性服务业统计调查监测体系,特制定本分类。 二、分类范围 本分类的范围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务院《指导意见》为指导。本分类按照《指导意见》和《规划》的有关要求,确定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生产性服务业特征有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以数据可获得性为划分主要依据。本分类的类别选取充分考虑统计数据的可获取,以保证统计部门能够采集到生产性

服务业的数据。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2位数字表示,共有10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3位数字表示,共有34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共有135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五、有关说明 (一)本分类建立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对应关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行业类别仅部分活动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代码用“*”做标记;当一个行业类别属于两个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代码用“**”做标记。 (二)本分类在说明栏中,对《指导意见》强调的重点工作,以及带“*”和“**”行业类别的内容作了解释。 (三)本分类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具体范围和说明,参见《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六、生产性服务业分类表

[VIP专享]韩国绿色增长战略

一、韩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 2002年,韩国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作为非附件Ⅰ国家,韩国在第一阶段(2008-2012年)没有义务设定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不过,按照框架公约对所有缔约国的要求,韩国自1999年成立气候变化响应委员会以来,已经着手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多项政策。其主要措施详述如下: 1、自愿协议制度与强制谈判协议制度 为了鼓励企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国家节能委员会在1998 年推出了一项自愿协议制度。参与该项目的企业与政府签订协议,详细说明其自愿设定的能源保护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以及相应的时间表与实施策略,这些都将接受政府的监测。作为回报,这些企业可获得节能设施的低利率贷款、税收优惠以及技术支持。至2008年,由此节约的能源累计达(以吨油当量计)1900万吨,相当于减排580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约为年排放量的10%)。在这十年间,这些企业节约的成本相当于GDP的0.6%,参与自愿减排的企业数量也从1998年的46家上升到2008年的1323家。尽管自愿的方式对于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并没有成本收益优势,但却可以在早期阶段揭示减排成本和环境破坏的相关信息(德赛尔等人,2010年)。 表2:温室气体排放趋势解析 A.1990-2005年的变化情况(%)

人均排放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单位能耗排放量加拿大8.229.7-15.6-1.2 法国-4.722.1-9.2-14 德国-1921.9-19.8-17.2 意大利9.617.33-9.3 日本11.816.7-4-0.2 韩国71.6101.1-2.3-12.7 英国-10.636.5-22.1-15.9 美国-0.930.8-21.4-3.5 OECD国家平均值 2.128.9-15.3-6.5 B.2005年的水平 人均排放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单位能耗排放量加拿大23.130.60.206 3.7 法国8.626.50.105 3.1 德国1226.60.1144 意大利9.725.70.096 3.9 日本11.227.10.1024 韩国11.620.10.149 3.1 英国11.128.20.095 4.1 美国2536.90.145 4.1 OECD国家平均值14.425.80.127 4.4 来源:由国际能源署和经合组织统计数据计算而得 2010年,政府针对能源消耗问题推出了一个试点项目——强

服务业的概念界定和基本分类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自1985年以来实施的三次产业分类标准,第三产业内部又被划分为两大部门和四个层次。两大部门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四个层次: 一、第三产业与服务业 三次产业是从经济体系的供给角度进行的分类。即三次产业分类的逻辑过程是,下游产业的发展单向地依赖于上游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第一产业提供的原料,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产品供应。根据 2003年5月我国新颁布的产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称为广义服务业。从概念上讲,第三产业是指对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和对生产者(包括三个产业的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部门。具体来讲,根据新标准,第三产业包括: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服务业是与农业、工业相对应的概念。服务业同农业、制造业的划分,是以经济体系的需求分类为基础的,它同农业、制造业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而不仅仅是单向依赖关系。 长期以来, 我国同时使用“第三产业”和“服务业”两个概念,两者内涵基本相同。在我国,“服务业”是同与国际通用概念一致的称谓,近年来,中央正式文件和政府主管部门也主要使用“服务业”这个概念。

二、市场型服务业与非市场型服务业 市场型服务业指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水平的服务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体育、娱乐业等。 非市场服务业指政府较大程度地利用行政手段和直接调控措施干预价格水平、市场准入、提供的规模和竞争行为的服务业。非市场型服务业包括垄断性服务行业、事业性服务行业、公共服务行业等。 三、公共服务业与私人服务 公共服务是依托社会公共设施或公共部门、公共资源为居民提供公共物品的服务业。包括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业。 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或者机构提供的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主要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 非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或机构提供的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主要包括非义务教育,新闻出版、科研、文化、体育等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基础电信等。 私人服务是受竞争型市场机制约束并由市场参与者提供的产业化服务。主要包括零售和批发,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文化休闲,房地产,商业银行,餐饮和旅馆等。 四、公共服务的分类 公共服务从功能方面可以分为三大类: 维护性公共服务,如国家安全、行政管理和国防外交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公共服务,如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进行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等;社会性公共服务,如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科技、环保等。 公共服务也可以从性质方面分成三大类: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目 录 摘要……………………………………………………………………………………………关键词………………………………………………………………………………………… 1、 绿色物流发展的现 状…………………………………………………………… 二、绿色物流战略研究意义 (3) (一)研究绿色物流战略发展的理论价值 (3) (二)研究绿色物流战略发展的应用价值 (4) 三、绿色物流战略发展对策 (5) (一)政府观念,制定政策法规 (5) (二)转变观念,树立全民参与意识 (5) (三)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6) (四)物流企业物流流程的绿色再造 (7) (五)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7)

四、绿色物流发展前瞻 (7) 参考文献…………………………………………………………………………………………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现代物流管理,物流07(3)班,匡磊 磊) 摘要:伴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不断深入,社 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物流活动中, 绿色物流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我国的绿色物流的发 展起步较晚,但是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起步较高,速度较快, 绿色物流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绿色物流的发展对于社会和企 业的作用值得肯定,同样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不断的暴露 出来。本论文对于绿色物流发展过程的问题予以阐述,并结合 其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策略,从而促进绿色物流继续快速健康的 向前发展。 关键词:绿色物流;战略研究;发展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网上购物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从而也促使另一种服务性行业的兴起——物流服务。无可厚非,物流服务的迅猛发展对于经济的反作用也同样是巨大的,但是物流行业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运输车辆的废气、噪音、交通阻塞等一系列的不良的影响,还有诸如包装物之类的问题给可持续发展提高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于是就产生了另外一个新的概念——绿色物流。 所谓绿色物流,是指在商品物流过程中减少对环境造成损害,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目标是将环境管理导入物流业的各个系统,加强物流业中保管、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个作业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有效遏止物流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具体说来,绿色物流的目标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一般的物流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物流企业的赢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这些目标最终均是为了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 一、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受传统物流影响企业在生产上、只注重产品的功能、开发周期和成本,无视其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绿色产品设计,绿色材料选择和绿色生产工艺流程规划等理念并没有贯穿到整个生产环节。而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绿色服务、绿色保障的追求还不够,消费者产生对社会环境的关切意识和自觉维护环境的意愿不强。因此有着很多的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两大方面的问题——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 1.宏观方面:整个物流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物流行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的约束。 (1)物流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水平不高,信息技术落后。主要表现

发展绿色产业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发展绿色产业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摘要]发展绿色产业,是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新型工业化替代传统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在发展绿色产业过程中,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由于利益目标的驱使,普遍存在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和环境效益等问题;社会公众则因个体认识的短期性和局限性而持观望或被动参与态度。因此,强化宏观经济利益主体的政府行为、规范微观经济利益主体的企业行为是发展绿色产业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绿色产业;新型工业化;政府行为;企业行为 一、传统工业化是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到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 9407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7%。但是,在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社会经济中潜在的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工业化、 现代化与生态化、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交织和叠加,形成了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障碍,阻碍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全面落实。 传统工业化道路基本上是一条数量扩张型工业化道路,必然导致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当前,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城市空气污染普遍较重,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38%。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2%,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达到4亿。我国日排污水量在1.3亿吨左右,使水质严重恶化。全国每年由于污染造成的捕捞量损失经济价值约30亿元人民币,经济渔业品种日渐衰减。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多年居高不下,城市空气污染普遍较重;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近岸海域水质恶化。耍使我国现代化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发展绿色产业 新型工业化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科技含量高。我国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 代推进工业化的,因此,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促进 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并肩发展,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新型工 业化要求必须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二是经济效益好。我们要实 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 追求数量,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资源消耗低。我们是在全球化程度不断深化 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考虑到我国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实际,要充分利用国内 国际两个市场,在全球化范围内配置资源。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资源 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是环境污染少。我们的工业化不能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为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付出自然环境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 () 一、分类目的 为准确反映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界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统计范围,健全高技术产业统计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参照国际相关分类标准并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制定本分类。 二、高技术产业界定和范围 本分类规定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投入强度1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大类。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际分类标准为借鉴。 本分类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分类方法;分类表中第一类至第五类内容可与有关国际分类基本衔接,能够满足国际比较的需要。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 1R&D投入强度是指R&D经费支出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之比。R&D(即研究与实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

本分类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特征有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以提升可操作性为基本要求。 本分类中各小类尽可能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行业小类对应,便于统计资料的获取、整理和再加工。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位数字表示,共有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位数字表示,前两位为大类代码,共有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位数字表示,前三位为中类代码,共有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五、有关说明 (一)本分类在《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国统

生态经济、绿色增长与可持续发展:韩国的经验

生态经济、绿色增长与可持续发展:韩国的经验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郑知贤1.引言 绿色经济是把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经济、节约能源资源的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等包括在内的广义概念,通过绿色经济的经济增长是为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必要条件。绿色增长是共同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概念1,即共同追求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发展模式,以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为基盘的增长方式。 全世界正面临着以高石油价格为代表的能源危机和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环境危机等两方面的挑战。自然资源和能源达到了极限的位置,预计25年内人均淡水供给量将逐年减少,在当前的产业结构下,世界GDP增长每年将降低5~20%,可能会导致第2次经济大衰退。由此,确保能源、节约资源以及环境污染最小化会成为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尤其是,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是深刻地影响着这些世界经济规范(paradigm)的转变趋势。在这样的能源和环境危机时代,绿色增长战略不是可以代替的增长模式,而是必须选择的发展战略,即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选择。美国的奥巴马、英国的布朗和法国的萨克齐等各国的总统都提出过绿色增长,而且在前几天刚刚闭幕的Seoul G20 business summit 西班牙和墨西哥等各国的总理也强调了绿色经济及其潜力。而且,实际上世界发达国家已经把环境和生态运用为新的增长动力。 重视环境价值的变化不仅影响世界各国的发展模式,而且是影响企业经营的规范(paradigm)。以环境价值认为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环境价值不是浪费的成本,而是贵重的金钱。未来的企业就不可能持续下去跟以前一样牺牲环境而增加收益。因此,很多企业的经营规范从环境和增长的零和博弈(zero-sum game)转变到企业增长和减少碳排放的双赢战略(win-win strategy)。 1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模式及发展战略 摘要:中国的绿色食品产业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现已发展为具备规模与品牌影响力的新型产业。绿色产品创建了标准化生产及质量保证模式,其对绿色食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该文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绿色食品;发展模式;发展战略 陈建华.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模式及发展战略[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11):71-7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绿色食品指的是源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有关技术标准进行生产与全程质量监控的优质、安全,有专用标志的农副产品。发展绿色食品的宗旨与理念有三点:其一,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其二,提升?r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其三,强化农产品市场竞争水平,从而使农业增收,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 一、绿色食品发展模式 绿色食品即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根据一定的生产手段进行生产,并通过专门机构认证,可采用绿色食品商标的

优质、安全、营养食品。中国的绿色食品认证与商标许可机构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依据目前的产品进行分类,可将绿色食品分成5个大类与57个小类。中国的绿色食品参考了国外的优秀经验,并将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运行机制 绿色食品一方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另一方面可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应采用市场拉动结合政府推动的运行机制。市场运作体现在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市场准入机制与自愿认证机制方面。作为农产品中的精品,绿色食品对于企业竞争力与企业形象的提升均具有积极作 用[1]。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绿色食品的价格通常会比普通食品高,从而使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绿色食品在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区域,可自动得到准入资格。企业在自愿原则下,提出认证申请,即自愿认证机制。政府推动表现为监管市场与生产;加强宣传,从而引导消费;增进国际交流;标志使用许可;制定技术标准等。从实践的角度而言,市场拉动与政府推动的重要动因,均为推动绿色食品的快速发展。其规律为发展初期主要是政府推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进而转向市场拉动为主。现阶段,市场拉动力仍较缺乏,因此,需要政府的强有力推动。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

附件1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 (2018) 一、分类目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的要求,为满足国家制定高技术服务业有关政策和加强高技术服务业宏观管理的需要,建立高技术服务业统计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参照国际相关分类标准并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制定本分类。 二、高技术服务业界定和范围 本分类规定的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三、编制原则 (一)本分类主要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为指导,并结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高技术服务业的范围及分类。 (二)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高技术服务业范畴相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本分类能够满足有关部门对高技术服务业管理的需要,同时兼顾统计上的可操作性。 (四)本分类借鉴国际组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界定以及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将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纳入高技术服务业范畴。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1位数字表示,共有9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2位数字表示,第1位为大类代码,共有25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前两位为中类代码,共有97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浅谈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的意义(本科)

浅谈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的意义(本科) 题目:浅谈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的意义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一、企业绿色管理的基本含义 二、我国企业推行绿色管理战略的重大意义 (一)企业推行绿色管理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二)企业推行绿色管理战略是创造国民良好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三)企业推行绿色管理也是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迫切要求(四)绿色管理是适应绿色消费浪潮的必然选择 (五)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实施绿色管理 (六)社会环境要求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 三、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的影响因素 (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影响企业绿色管理战略的实施 (二)绿色消费浪潮决定了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的必然 (三)企业的传统模式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国家的政策法律制度是企业绿色管理战略的保障

(五)国际标准的绿色认证是企业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四、企业实施绿色品牌战略 (一)树立企业的绿色品牌观念 (二)企业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适应新形式下的市场竞争 (三)积极开发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领域 (四)加大绿色产品科技开发和推广的力度 (五)国家积极促进绿色产品标志监管体系 五、绿色营销观念的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要】企业绿色管理是指以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为核心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绿色管理实际上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反映,是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途径。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绿色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和方式,必将成为未来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模式。 【关键词】绿色管理;可持续发展;绿色品牌;绿色营销 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人们向自然环境无节制地索取了大量的有限资源,同时向环境排放过多的有害物质,超过了生态环境所能

韩国发展战略的选择与转换

[ 案例] 韩国发展战略的选择与转换 韩国是引人注目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经过朝鲜战争后50余年的发展,经济成就卓越,起间经济增长方式与战略的选择与转换对起经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战争结束后韩国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社会,重建工业基础,鉴于起经济基础薄弱,资源贫瘠,又缺乏资金和技术,韩国经济发展的基点只能放在过内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采用进口 替代战略.但是以高关税壁垒和严格的进口配额限制,实行非耐用消费品和中间产品的进口替代并没有给韩国经济带来更多的活力,韩国的出口潜力受到抑制,到20世纪60 年代初起国民经济结构仍然十分落后,人民生活基本上停留在战争结束初期的水平。 而与此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先后兴起科技革命浪潮,生产里获得极大的发展,进入产业结喉转换阶段,纷纷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因此1962年以后韩国把经济发展重点放到出口产业上,将经济活动的中心一国内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时常为主,实施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韩国经济的及时转型,使韩国的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以及资本密集型重化学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70年制造业在产业结喉中占21%。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国的产业结构转向了以重化学工业为主,在优先发展六大战略工业的政策下,重化学工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轻工业,并超过了只在业的平均水平。80年代韩国政府为避免产业结构的失衡和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萎缩,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在产业政策上作出了重大决策,将目标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把一些技术密集度高,技术革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现在电子,汽车,精密机械已成为韩国的主导产业。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为了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于经济开发,韩国通过政府计划来主导民间的经济发展,政府较之起他推行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更多地介入经济过程,而一些民间的经济行为也往往受到政府强制性政策的干预。政府的干预主要表现在: 第一,通过编制五年计划对市场经济实行指导,贯彻经济战略和具体政策。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共实行了7个五年计划,每个五年计划都有其侧重点。“一五”的主要任务是摆脱贫困,尽快扭转国内经济对外国的依赖,建立本国的经济基础;“二五”的发展目标是加快产业结构现代化,提高经济的自给自足程度;“三五”的基本目标是继续扩大出口,发展重工业,促进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发展农业,渔业,争取粮食自给自足;“四五”的目标是继续促进产业结构的现代化,进行社会开发,加强技术革新,提高出口竞争力,改善国际收支。 第二,通过指定法律及具体优惠措施,来引导企业向政府规定的目标发展。韩国确立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之后,先后颁布和实行了1600多部法律,如1960年韩国制定《外贸引进促进法》,1962年又发表了《关于引进外资的基本方针》。从1962—1971年间韩国共利用外资25.99亿美元,其中公共借款9.27亿美元,商业借款15.31亿美元,直接投资1.41 亿美元。为了保证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政府建立了出口工业区,并实行资助出口的金融政策。1964年韩国政府颁布了《出口工业建设法》,着手建立出口商品基地,在全国各地建立出口工业区,重化学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工业区,为投资者提供标准厂房,仓库,兴建公共设施,并制定各种法规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1965年又从出口补助金和商品进出口连锁制度的直接资助形式,转为税金和金融两方面给予间接支持,以此降低售价,提高商品的出口竞争力。20世纪70年代韩国成立科学院,建立科学开发,教育,生产遗体化的工业区,80 年代又相继建立“电子工业园”,“大德科学工业园”等园区。 第三,通过教育投资,培养经济建设所需人才。韩国是世界上教育经费支出较多的国家之一。1960年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1971年上升至2.8%,1982年达到3.4%。

我国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28295670.html, 我国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许金波 来源:《企业文化》2017年第20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使我国跃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也制约了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绿色经济;经济转型;对策建议 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资源枯竭、污染严重等问题,环境承载力不足,经济发展与环境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如此困境,绿色经济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 绿色经济通过绿色投资和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一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传统生产运作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绿色经济将科技元素融入生产,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绿色经济发展方式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推行绿色新政,着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扭转了“高投入、高能耗”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三是改善了生态环境。绿色经济以“绿色”“低碳”“集约发展”为主导理念,这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紧张、资源利用率不足等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节能技术的创新和新能源的推广创建了更为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促进了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面临的挑战 (一)受传统体制机制桎梏 长久以来,我国将GDP的高速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由此形成的体制机制在短时间内难以快速扭转,成为横梗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巨大障碍。一是追求“政绩”忽视污染问题。GDP的增长必然依赖于产业的发展推动,部分地区为了追求“政绩”依然任由“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存在,绿色发展理念难以落地生根。二是要素价格市场定价机制尚不完善。我国已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在部分资源领域的要素价格仍是由非市场化定价手段在控制,要素价格的不合理使得绿色经济发展止步不前。三是环境补偿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经济的发展依靠环境和资源消耗来推动,但环境补偿成本却未纳入生产成本,使得经济发展对环境侵害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抑制。 (二)绿色经济领域发展动力不足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

附件1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 (2017) 一、分类目的 为准确反映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界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统计范围,健全高技术产业统计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参照国际相关分类标准并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制定本分类。 二、高技术产业界定和范围 本分类规定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1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际分类标准为借鉴。 本分类借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分类方法;分类表中第一类至第五类内容可与有关国际分类基本衔接,能够满足国际比较的需要。 1 R&D投入强度是指R&D经费支出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之比。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 本分类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特征有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以提升可操作性为基本要求。 本分类中各小类尽可能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行业小类对应,便于统计资料的获取、整理和再加工。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2位数字表示,共有6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3位数字表示,前两位为大类代码,共有34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前三位为中类代码,共有85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服务(包括、物流、批发、、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 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二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四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关于现代服务业,使用较多的一种定义是:“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我国服务业主要分为15大类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即: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批发和零售业 4、住宿和餐饮业 5、金融业

6、房地产业 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9、、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1、教育 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5、国际组织。 四大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各个子领域中,信息服务、研发服务、物流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最为看好。

新能源汽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

069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4期 新能源汽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 Research on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Industry’s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抄佩佩1,高金燕1,杨洋1,胡钦高1,钟志华2 (1.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 401122;2. 中国工程院,北京100088) Chao Peipei 1, Gao Jinyan 1, Yang Yang 1, Hu Qingao 1, Zhong Zhihua 2 (1. 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ongqing 401122, China; 2.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88, China) 摘要:新能源汽车作为当前和未来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对我国能源、环境、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都将产生较大影响。为更好地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后续发展决策,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课题组充分分析了产业持续发展对我国未来能源安全、减排环保及产业升级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重大战略意义,并在全面对比国内外产业支撑政策及产品技术发展水平、总结评价我国产业优劣势的基础上,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路线选择和培育重点等给出思路建议。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重大意义;国内外对比;战略路径;重大工程;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s an essential sector in the world’s future automotive industry,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will introduc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ergy, environment, economy,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society. In order to better support develop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to ensur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our research group has thoroughly studied the influences that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industry will bring to China. We affirm that it has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energy security, emission reduction,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or our country. After a study of supportive policy and of the product technology level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industry (both domestic and overseas), and a summa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we offer proposals for strategic positioning, route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priority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s industry. Key words: new energy vehicles; great significance; China-world comparison; strategic routes; key projects; policy proposal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成为世界汽车大国。在此背景下,汽车产业内部增长动力、消费结构、生产模式与竞争格局等均发生 深刻变化,而能源、环境、交通等产业外部因素制约也日益严峻[1]。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十二五”期间无论从产销规模、技术水平还是法规标准等多方面来看,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与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在核心 收稿日期:2016-08-05;修回日期:2016-08-15 作者简介:抄佩佩,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等; E-mail: chaopeipei@https://www.doczj.com/doc/028295670.html,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规划研究”(2014-ZD-7)本刊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028295670.html, DOI 10.15302/J-SSCAE-2016.04.0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