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二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二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二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二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

特别

通过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

回顾探究实验的过程,

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

做。由于复习过程缺少实验环节,实验题只是纸上谈兵,在以后的复习中要注意

个比较好的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耳修斯首先规定的,以通常情况

的玻璃泡应与

三、典型例题:

】在“观察水的沸

水不响,响水不

点是

点海波的状态是

80

10

第二章物态变化中考复习导学案

导学提示 例1全面考察学 生对“观察水的 沸腾”实验的掌 握情况。教者在 此可提醒学生, 烧杯下垫有石棉 网,可均匀受热。 用酒精灯的外焰 加热,酒精灯外 焰的温度高。拓 展变式,是针对性的变式训练。 在此可补充画水 的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 第二章:物态变化 一、【知识回顾】 1、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 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体温计量程 为 ,分度值是 。 2、人们将物质的 称为物质的三态。 3、 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 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 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 ,放热的物体能量 。物态变化 有 、 、 、 、 、 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 、 、 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 、 。 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 形式汽化的。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 成小水珠,这就是露。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 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 0oC 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 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5、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熔化图像,可知 物 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 二、【典型例题】 【例题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器材除了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火柴、中心有孔的 纸板外,还需要器材有 和 。 (2)为节省时间,可采取什么措施? (3)实验中观察什么? (4)水中气泡在沸腾前 ,沸腾时_ __;水的 声音在沸腾前_ 沸腾时__ _。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 __;沸腾 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 __。 【拓展变式】 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点,取了200g 的水加热,右表是他们 记录的有关数据。 (1)加热前水的温度19℃,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吸收的 (2)热量为 J 。(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 (3)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 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 (4)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考总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章节复习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 3. 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 掌握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明确熔化、汽化与液化是中考物理中的高频考点;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1、 温 度 (1)温度的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①单位 摄氏度 符号 ℃ ②规定 0 ℃是指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 ℃是指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的温度 2、 温 度 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 ②测量范围 0~100 ℃ ;分度值1℃ ③内装液体 煤油或水银 ④使用前要观察 量程 和 分度值 ⑤使用方法: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实验 室温度计 结构上 有无缩口(弯管) 量程与分度值0~100℃与35~42℃),1℃与0.1℃ 使用上 可否取出读数,是否需要甩动 (3)体温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缩口(弯管) ②测量范围 35℃~42℃ ;分度值0.1℃ ③内装液体 水银 ④与实验室温度 计的不同之处 (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 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 (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 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1)工作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由固态到液态;凝固由液态到固态 (2)固体的分类 (3)晶体 (4 )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糖、沥青、蜡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熔化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凝固规律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熔化规律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凝固规律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 4、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是指由液态到气态,汽化要吸热 ②两种方式 (1)汽化 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特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蒸发 ①液化是指由气态到液态,液化要放热 ②两种方法 (2)液化冷却 加压 (1 (2 5、升华和凝华 6、自然界的水①冰的形成凝固;②霜的形成凝华; ③露的形成液化;④雪的形成凝华; ⑤雾的形成液化;⑥雹的形成凝固; 基础型练习题:课件上边讲边练教学后记: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案例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案例 1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能描述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1)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2)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3 教学过程 师:我们今天这一堂课一起来复习第二章《物态变化》. 教师同时板书:物态变化 师:下面请同学们熟读课本第二章有关知识点.

学生熟读、熟记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点. 师:物质有哪三种状态? 生:固态、液态、气态. 师:什么是物态变化? 生: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 师:什么是温度? 生: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师:0 ℃和100 ℃分别是怎样规定的? 生: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 ℃. 师:实验室用什么工具测量温度? 生:温度计. 师: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生: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师:温度计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生:选、放、读、记. 师:哪位同学能说的具体点吗? 生: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

第二章 物态变化闯关测试A苏科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物态变化闯关测试 ★基础达标(A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摄氏温标是以通常情况下的温度规定为0℃,在通常情况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 2.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A2-1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我正在。 3.火箭在大气中飞行的时候,它的头部跟空气剧烈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头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 并且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过程都要使 火箭头部温度不致过高。图A2-1 4.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应该用火焰的部,其原因是这部分火焰,有利于加热。 5.下列各种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①夏天吃冰棍儿解热属于; ②-10℃的寒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 ③铁水浇成铁杆; ④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结了一层冰花属于; ⑤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属于; ⑥热风干手器使手上的水很快干了属于。 6.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这是因为 。 7.汽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自然现象中看到的露是一种现象,它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间气温低时。 9.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到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上酒精,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道理是:(1)(2)。

10.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使窑里温度不至太低,菜不至冻坏. 11.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的方法,使之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 12.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为了节约用水,农村的一些地区采用了科学的灌溉技术,即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减小了水面上空气的, 从而减慢了水的。 13.有6种物质:铁、水银、水晶、白酒、牛奶、巧克力。请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它们分成两类,按照示例填空。 分类一(示例) 分类二(请填空) 分类三(请填空) 二、选择题(30分) 14.医用体温计使用后的消毒方法是()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B.放在沸水中煮 C.用酒精擦洗D.用清水冲洗15.南极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88,3℃,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 C.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16.大气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用来表示大气的潮湿程度,它是许多天气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下列天气现象的形成,与大气湿度无关的是()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由于经验的积累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学完这部分知识后,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知识学生还是掌握的比较好,学生只是对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把握得不是太好。学生学完几章物理知识,已经具有一定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但有待于提高。 所以我预设:本章的复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进行重点强调,并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及产生的条件,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 2、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形式展示晶体的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水的沸腾,对科学探究中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专题训练,比较表格和图像的优缺点,会利用表格或图像归纳结论.让学生掌握章节物理知识的复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及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 【教学方法】以情景、问题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 【复习方法】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以观察、思考、讨论、归类对比等为辅的复习方法. 【教学准备】因为在新课教学中已经进行过实验探究,结合复习课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在复习课教学中实验探究主要借助于图片展示为主,所以准备如下资源:包含雾、露、霜、雪、雨、固体熔化和凝固、水沸腾、温度图象、水与人类、水资源现状、节约用水等内容的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一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 章节(课题)名称物态变化复习(一)学时 1 总课 时 17 三维目标知识 技能 1.知道常用温度计原理及构造; 2.正确使用温度计; 3.知道汽化和液化的异同点; 4.会用汽化和液化解释一些现象。 过程 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 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学生特征分 析 学生兴趣浓厚,学生在这方面存在误区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 温度不变特征。 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 影响。 复习提问 教学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 2.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 3.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现 象的辨识 讲解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 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学生思考 讨论问题创设情境

二、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温度计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及使 体温表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测温物质为水银35℃—42℃0.1℃①可离开 人体读取。 ②用前需甩实验室温度计 测温物质为酒精-20℃—10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②不能甩寒暑表测温物质为酒精-30℃—50℃1℃①不能离开被测②不能甩 三、物态变化 1、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大家相互 讨论 引入课题 培养学生认 识图象、利用 图象的能力

最新整理初三物理教案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教案.docx

最新整理初三物理教案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淇滨区第一中学活页教案—九年级物理 九年级物理班执课教师:执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时安排1第1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实(试)验课□复习课□实践课□其他□ 教学目标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2)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课前准备试卷-课件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1、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分度值(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温度计构造:体温表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测温物质为水银35℃—42℃0.1℃①可离开人体读取。②用前需甩 实验室温度计

第二章物态变化.

第二章物态变化 购一二矗及其*4社I _________ 和曲理〕 ——I fe 用方袪|| ——I ft 氏度的凰定 学法指导 1 .关注热现象与生活?物理?社会的联系 本章内容与生活和自然现象紧密相连, 生活中每天都会有物态变化现象, 如潮湿的衣服干了, 出汗后吹电风扇感到凉快等等?自然界的雾、露、霜、云、雨、雪、雹的形成以及水循环都伴随 着物态变化过程、吸热和放热过程及能量转移过程?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热现象与生活?物 理?社会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2 .注意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的有效整合 本章复习要以六种物态变化、八个学生活动为主线,对物质的三态特征和各状态之间的变化 进行系统复习.要注重所经历的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的热现象,并对这些现 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例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观察沸腾前后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 中的气泡等方面的变化, 理解什么是沸点,并思考一些问题:水沸腾的条件是什么?影响沸点的因 素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表格收集证据 ?能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 实验中要想缩短水从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 应如何对现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在这个实验中能 否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沸腾和蒸发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能否用沸点知识解释一些自 然现象等等?同理,对“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也应有类似的观察和思考过程. 3 .要重视物态变化的条件 对物态变化的分析,首先要弄清变化前后物质所处的状态和与之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要注 意物态变化中的温度条件和吸、放热条件,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如雾、露、 “白气”的形成.当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水蒸气变成小水滴,即气态变 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且能继续吸热.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并 能继续吸热?吸、放热条件常用来判断物态变化能否发生和在哪里发生?例如,把 0C 的冰放在 知识框架 I 詢态症化I — lT 物质的三藏诅度的梢锻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 殊习齐}

《物态变化》复习课 教案

《物态变化》章末复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 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 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

一、六种物态变化 附题单:二、熔化与凝固 晶体:有熔点(凝固点) 非晶体:无熔点(凝固点)三、汽化与液化 (一)汽化: 蒸发和沸腾 (二)液化: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物态变化》章末复习 一、六种物态变化 二、熔化与凝固 晶体: 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 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 2.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3. 三、汽化与液化 (一)汽化(吸热) 1..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持续加热。 3.液体在的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气压减小,沸腾时的温度降低;气压增大,沸腾时的温度升高。 (二)液化(放热) 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_________。 练习题 1. 请将下列现象与对应的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 河水结冰 升华 露水的形成 凝华 冰化为水 凝固 冰冻的衣服被晾干 熔化 雪的形成 液化 放在阳台上的水逐渐变少 汽化

2020-2021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含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2.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A. 汽化或升华 B.汽化或凝固 C.液化或凝华 D.液化或凝固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过程的是() A.太阳将积雪晒化 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烛油 C.钢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了钢水 D.食盐投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4.新冠期间,医院的医生长时间配戴护目镜时,护目镜的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 A. 汽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5.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8℃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 A. 体温计示数降到0℃ B. 体温计示数仍为38℃ C. 体温计示数降到35摄氏度以下,无法读数 D. 温度太低,体温计易损坏 6.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A.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 B.水蒸气的温度比开水温度高

C.水蒸气液化要吸收大量的热 D.水蒸气与皮肤的接触面大 7.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 8.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 9、小明和父母到山区游玩,发现当地果农在果树上挂了很多装液体的塑料袋,每个塑料袋袋通过细管连到了地下,如图所示,根据你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给果树施肥,防止肥分流失 B.给果树施药,防止污染环境 C.给果树浇水,防止水分蒸发 D.给果树喷水,防止树温过高 10.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11.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不考虑热损失),从图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课程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2.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2) 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三.教学过程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分度值(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温度计构造:体温表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测温物质为水银35℃—42℃0.1℃①可离开人体读取。②用前需甩 实验室温度计 测温物质为酒精-20℃—10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②不能甩 寒暑表测温物质为酒精-30℃—5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 ②不能甩 (三)、物态变化 1、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因此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a、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b、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c、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在相同气压下,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 液体沸腾条件:液体温度要达到沸点,且要继续吸热。沸腾时要吸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5)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6)发生液化的两个条件: a、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b、压缩体积:压缩有助于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下,再压缩体积才能使它液化。

第二章 物态变化

课时训练(二) 物态变化 (限时:3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盐城]夏天,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的饮料瓶在空气中会“冒汗”,形成“汗”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2.[2019·苏州]图K2-1所示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图K2-1 3.[2019·北京]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A.凝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4.[2019·泰州]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樟脑丸逐渐消失——熔化 B.铁水浇铸铁铸件——凝华 C.擦酒精解暑降温——汽化 D.秋末屋顶上结霜——升华 5.[2019·宿迁]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干冰作为人工降雨的冷却剂,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特点

D.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 6.[2019·南京]图K2-2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 ℃和113.5 ℃。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①冰和碘都经历了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②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图K2-2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都正确 D.都错误 7.[2018·连云港]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8.[2019·扬州]《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9.[2019·滨州]以下对中华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10.[2019·株洲]某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K2-3所示。据图可知,这种物质() 图K2-3

最新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_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 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 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 导入部分 师: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对第五 章《物态变化》的学习,今天这 堂课我们一起来对这章的知识做 一个总复习。物态变化与我们的 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是 中考的一个重点部分。我们着重 从三个专题来复习。 对本章知识提起高度 的认识,大致浏览题单上 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 的学习目标。 开门见山的方 式导入,说明 本章的重要 性,可以有效 提高学生的认 识。 专题 一:六种物态变化 1.知识建构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题单专题一 的“物态变化三角形”: 2.对应练习 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第1题, 教师来回走动,接收学生练习过 程中反馈的信息。 1.完成题单上的专题 一:“物态变化三角形” 中的六种物态变化以及 相应的能量转化关系,老 师予以指导和纠正。 2.完成对应练习第1题。 对六种物态变 化的讲解基本 到位,但是如 果在加些生活 中的例子辅 助,效果应该 会更好。 所花时间稍 多,可以让学 生分组做,使 课堂更加高 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苏科版范文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苏科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 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下℃.38示数也是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 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 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 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下例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雪化成水 B.试衣服变干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 瓶子外壁,稍停片刻,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D. 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

苏科版第二章 物态变化复习提高练习

第二章物态变化 知识点复习 一、物质的三态 1.固态特点:_____(有/无)固定形状,____(有/无)固定体积; 2.液态特点:_____(有/无)固定形状,____(有/无)固定体积; 3.气态特点:_____(有/无)固定形状,____(有/无)固定体积。 二、温度的测量 1.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温度来表示,单位:______,符号: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 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1℃。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________与_____________充分接触; (3)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_____接触; (4)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体温计测量结果更精确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物态变化 1.汽化(1)蒸发:①在______温度下,_______发生的_____的汽化反应; ②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2)沸腾:①在____温度下,___________发生的______的汽化反应; ②液体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液体沸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沸点; ⑤水沸腾前气泡_________,水沸腾时气泡_________。 2.液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熔化和凝固(1)_________________叫做熔点,________________叫做凝固点。 (2)晶体熔化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晶体熔化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晶体熔化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晶体凝固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晶体凝固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非晶体凝固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逆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现象中包含了哪两种物态变化? (1)灯泡内壁发黑________________;(2)用焊锡焊接电器________________; (3)水开了冒“白气”________________;(4)冻豆腐上有很多小孔________________; (5)火山喷发________________;(6)浴室镜子先模糊又变清晰________________; (7)清晨有雾,太阳出来又散去___________ ____;(8)热汤上方冒“白烟”________________。提高训练

中考复习教案《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中考复习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和归纳基础知识,深入挖掘学生知识盲点,达成第一轮中考复习目标。 [专题解读] 1、考纲要求: (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 2、中考概况: 从历年广东省的中考试题来看,《物态变化》在中考中所占比例约为3~6%;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热现象定性的叙述,不涉及量的计算,由于热现象跟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所以命题的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于选择、填空和实验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复习成果的展示、分析与拓展,从多侧面多维度建立本章知识框架。 2、通过认识误区的解析,突破本章知识盲点和难点。 3、通过典型试题分析,了解中考常见题型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重点难点] 1、重点:构建本章知识框架; 2、难点:应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复习 (1)学生自主系统化本章知识 优秀作业展示,班级讨论,探索高效复习方案; (2)课堂基础知识小测试 通过现场测评,了解学生自主复习效果; (3)易错、易混知识归纳 第一类:温度计的读数问题 馨提示:读数时要找准零刻线的位置以及分辨清分度值 第二类: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馨提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并能继续吸收热量。 第三类:液体沸腾的特点 温馨提示:液体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第四类:对“白气”的理解 温馨提示:“白气”是指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师生共同完成,突破知识难点; 二、典型例题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 B.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 C.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 D.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结冰是凝固现象 2.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D.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 4.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 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湿热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湿热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凝固 5.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 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 “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6.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 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辽宁中考考点: 1、能描述并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2、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道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测量温度; 4、探究物态变化;理解熔点、沸点,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5、尝试交流环境保护的有关问题。 二、中考考点分析和学情分析 《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基础知识,属于中考中较易的内容,近6年成都中考每年都要考查填空、选择,只有2009年在A卷出现实验考查;本章内容所考分值最少4分,最多8分。 新课程不再强调对物态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掌握,而是要通过对物态变化的认识,能较深刻地了解自然界的雨、雪、雾、霜等自然现象。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九年级的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学完这部分知识很久了,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知识学生已经遗忘,所以我预设:本章的复习,用第一课时的时间复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这章知识有个整体性的归纳,形成知识框架,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和考点,为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烂熟于心,对基本方法透彻理解,对基本技能熟练运用。 本节课通过目标教学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勾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主动的去总结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清知识线索,形成知识结构;给学生更为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去回忆、去讨论、去总结、去联系生活、去应用,使学生在轻松和谐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 (2)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 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分析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区别及联系。通过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水的沸腾实验的,用图像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流环境保护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生活的物态变化并能根据所学知识来判断生活中的现象是属于什么物态变化,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判断六种物态变化是属于吸热还是属于放热。 难点: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测试题及反馈练习题(word文档) 五、教学策略 先用一个“在生活中、水有哪些形式存在?”提问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再让学生针对课前复习时自己总结的各节内容进行全班再讲解、再复习。在对全章知识复习之后,让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