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与道路交通重点

城市与道路交通重点

城市与道路交通重点
城市与道路交通重点

AX单选:1.城市交通的机动化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具有两大特征:

一是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外联系和交往的加强,城市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的联系加强了,综合交通和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更为清晰,要求我们要加快对

外交通设施的建设,疏通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联系通道,利用对外交通条件,拓

展城市发展空间。

二是随着城市交通机动化程度的明显提高,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已经成为现代

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我们

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对策。

国外经验,国民收人人均1000-1500美元时,私人小汽车开始普及;

相比国外,我国城市小汽车的发展要相应提前。目前在我国城市私人小汽车

发展预测中常采用2020年(人均GDP10 000美元左右)达到18辆/百人的指标。

2、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3、城市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和路面设计四个部分,其中道路选线,道路横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选型等都是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4、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要求道路及道路两旁提供一定得是距空间以保证行车安全,成为视距界限,视距界限主要有以下三种:1、平面弯道视距界限2、纵向视距界限。3、交叉口视距界限。

5、各类机动车混合行驶时,考虑最宽的净空要求,即每条车道宽度3.5-3.75m

6、一条机动车道通行能力推荐值:(每小时同行最大车辆数)小客车500-1000载重汽车300-600公共汽车50-60混合汽车400

7、(简答)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详细规划,确定道路中心线的具体位置,按照标准横断面和道路两旁地形,用地,建筑,管线等要求,详细布置道路红线范围内道路个组成部分,包括道路排水设施、城市公共交通停靠站等其他设施和交通划线的布置在内,确定个路口交叉口桥涵的具体位置和设计标准,选型、控制尺寸等平面交叉口的平面设计一般绘入道路平面设计图中。

8、交叉口车速及转弯半径:(○1交叉口设计车速○2转弯半径)主干路:○125-30○215-25次干路:○120-25○28-10支路:○115-20○25-8

9、城市道路上的雨水排除方式是:沿道路横坡方向将雨水汇集到两侧路缘石边形成街沟,然后顺道路纵坡方向排入设在街沟上的雨水进水口。

10、停车设施类型及规划指标:路边停车带、路外停车场。停车设施停车面积规划指标是按当量小汽车进行估算的,露天停车场为25-30每平方米停车位,路边停车带为16-20,室内停车库30-35.

11、信号灯操纵方式:1人工控制2定时自动调节3电子计算机和传感系统控制。

UX多选:1、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地铁,轻轨,缆车,轮渡,水上航线,出租汽车等。2、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系统)、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与保障系统)所组成。3、城市景观分为三种:宏观、中观、微观景观。4、城市道路在选线、空间组织及细部设计上与城市建筑绿化等涉及相互协调配合。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6、人的交通活动特性有四个要素:○1出

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涵上学,生活出行,公务出行三大类。○21出行方式。城市客运交通按出行方式的分类比例通常被称为城市交通出行结构。○3平均出行距离。就是城市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4日平均出行次数。7、影响城市居民出行选择出行方式的因素很多,如城市居民经济生活水平,居民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公共交通发达程度、服务水平、票价,道路交通状况,城市结构布局,地形、天气、季节,城市小汽车、自行车拥有量,居民的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等。一般在公共交通较为方便可靠、布局合理的情况下,城市居民选择出行方式的主要因素是出行时间.遵循时间最省原则.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为乘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和步行.8、城市干路网类型:○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21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3自由式道路系统○4混合式道路系统.9、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分工:从规划编制的角度要按照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关系将城市道路网分为城市快速路网、主干路网、次干路网和支路网。城市道路网的功能分工:按其功能可分为交通性路网和生活性路网两个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网格。10、城市道路衔接原则:○1低速让高速,○21次要让主要○3生活性让交通性,○4有序而适当分离。11、车辆停放方式有:平行停车方式、垂直停车方式、斜向停车方式

PD判断:(简答)交通分配就是按照规划的道路网和公共交通网初步方案,根据出行确定的客货交货交通量,按照出行时间最少、费用最小的原则(即快、捷、方便的原则).决定交交通量在起、终点之间路线上的分配.可以得到道路各路段和各交叉口的交通流量流向分布图,再与路段和交又口的通行能力进行校核,确定道路的断面和交叉口的形式,必要时对土地使用、道路网规划方案及公共交通网规划方案进行调整.以期求得一个合理的、较为均衡分布的、留有适当余地的城市道路交通总的安排.

公共交通路线网密度:δ=L网/F

JS解释:1、交通性道路:是以满足交通运输为主要功能的道路,承担城市主要的交通流量及与对外交通的联系。

2、TOD模式:依赖交通的城市发展。

3、1、(1)交通性主干路:是城市中主要的场速交通性干路,市城市快速路和其他常速路间的连接纽带。又可分为"货运为主的交通性主干路: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和工业区对外货运交通枢纽附近,客运为主的交通性主干路:主要布置在城市客流主要流向上,可能将城市组团进步划分为具有一定功能特点的"分组团(片区)",必要时设置公共汽车专用道。(2)交通性次干路:主要分布在工业、仓储、物流区,是交通性主干路之间的集散性或联络性的道路或位于用地性质混杂地段的次干路,也包括全市性自行车专用路,其交通性并不十分强。2、生活性道路:是以满足城市生活性交通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主要为城市居民购物、社交、游憩等活动服务的,以步行、自行车交通和公共交通为主、货运机动交通较少,道路两旁多布置为生活服务的、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要求有较好的停车服务条件。又可以分为1生活性主干路:休现城市性质、城市特色的全市性景观大道和布置城市主要公共性、生活性设施的主要干路; 2生活性次干路:如商业大街、居住区级道路; 3生活性支路:如城市支路和居住区内小区级以下道路等。

4、疏通性道路由城市快速路和交通性主干路构成。交通性主干路交叉口之间一般不实现慢车道与快车道的联系与转换,分隔带通常布置而在交叉口组织不同车流的转换。为了使快速车道的同行更为畅通,可以在交叉口设置直通式立交。

5、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是决定城市交通分布的重要因素。交通生成指

标: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它表示交通的产生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6、OD调查就是出行的起终点调查,目的是为了得到现状出行生成形态、交通设备资料、土地使用动态及影响交通的社会、经济等各项因素。OD调查主要包括出行抽样调查、货运抽样调查两大类。

7、出行分布是确定各交通之间出行的形态,通常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假设个交通出行的次数与各起点终点交通区的大小范围成正比,而与其间距离或隔离程度成反比。

8、重力模型又称引力模型,是最广泛采用的一种模型,其基本概念是吸区吸引各发区来本区出行的量与发区的总出发量和吸区的总吸量成正比,与发区到吸区的出行阻力系数成反比。

9、物流中心是组织城市货运的一种新的形式,是以对外交通(公路、铁路、水运、

空运等)的货运枢纽为中心,包括仓库、批发、城市货物运输,甚至包括小型加工、包

装工场等组织在一起的综合性中心,减少了货物在供销、流通、分配、经营等几个环

节中的不必要的周转,从而减少了自身的往返运翰和城市的交通量.

10、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即为建筑不可逾越线。但许多城市在红线外侧划定建筑红线增加绿化用地,并为将来道路红线向外扩展留有余地。

11、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有一定的通行断面,称为净空。同时为了保障交通的畅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要求街道和道路构筑物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提供一定的限制性空间成为限界。行人净空:净空要求:2.2m宽度要求a.单身行走无携带物0.7-0.8。b.单身行走一侧携带物品0.75-0.85m(平均0.8m)c.单身行走两侧携带物品或大人带一个小孩:0.85-1.10m(平均1.0m)

12、行车视距:机动车辆行驶时,驾驶人员为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距离。

13、建筑是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建筑内部的人流交通与城市道路上的人流、车流交通之间存在一类很重要的交通,称为"临近建筑交通"临近建筑交通在建筑内部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起着联系、缓冲及人流与车流转换的作用。临近建筑交通所使用的空间称为"临近建筑交通空间",把建筑与城市道路联系起来。

JD简答:1、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以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2、城市交通是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主要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

3、3、交通分流三种基本形态:交通性交痛与生活性交通的分流、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的分流、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及步行交通的分流。

4、城市交通模式:1,小汽车为主题的交通模式,如分散型城市洛杉矶等,2、以城市轨道公共交通为主小汽车和地面交通为辅的交通模式,如发达国家超级大城市伦敦纽约东京巴黎。

3、一小汽车为主公共交通为辅的交通模式,如北美欧洲多数城市,

4、以公共交通为主、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如中国的香港地区,新加坡。

5、以公共交通为主、小汽车为辅的交通模式多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5、现代交通与过去交通的重大区别就是快书交通的需要和交通分流的需要。因此,城市道路结构必须进行一次大的变革,形成新的适应现代交通的分流式的道路结构,可划分为:1城市快速道路系统(机动车专用道路)2城市常速道路系统(机、非组合道路)3自行行车与步行系统(非机动交通道路).

7、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分析: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2,在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4,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5,局民交通意识问题。

8. 快速路是城市中为联系城市各组团的中,长距离快速机动车交通服务的机动车专用通道,属全市性的交通主要干线道路。次干路是城市各组团内的干线道路。支路是城市的一班街坊道路,在交通上起到汇集作用,是直接为用地服务和以生活性服务功能为主的道路。

9、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基本思路:1、城市中任何具体的局部的交通问题都要从交通需要和全局出发研究解决,从交通源入手减少交通的出行量和出行距离。2.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合理组织各类交通,分散过于集中的交通.提高交通设施的系统效率。包括:变革城市道路系统,形成交通分流的新系统,变革城市运输系统,建设适合快速、大客流量要求的城市轨道客运系统,减少地面道路的交通压力. 变革货运系统,建设现代化城市物流系统等。3、制定合理的城市交通政策,实现交通管理的科学化。包括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采用不同的交通模式,制定不同的城市交通政策;为不同的出行需求提供方便的出行工具和出行通道,设置必要的交通换乘接驳设施,实现交通分区控制。一个城市的交通问题的解决,需要经历一个长的时期,要长期努力,要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前瞻性的预防措施和全民的共同奋斗。

10、交通生成指标的确定源于社会调查.经加工归纳,成为一定时期内确定交通量的指标。是交通规划基础数据的依据.这一指标要同城市规划用地分类联系起来,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分类、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

11、划分交通区应符合下列条件:

1交通区应与城市规划和人口等调查的划区相协调,以便于综合一个交通

区的土地使用和出行生成的各项资料;2交通区的划分应便于把该区的交通分配到交通网上,如城市干路网、城市公共交通、铁网等;3使一个交通区预期的土地使用动态和交通的增长大致相似;4交通区的大小也取决于调查的类型和调查区域的大小.交通区划得越

小.精确度越高,但资料整理工作会越困难。

1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一、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1城市各级道路应该成为划分成是个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21城市各级道路应该成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通道。○3城市道路的选线应该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二、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1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的性质相协调,○21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3城市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4城市道路系统应该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三、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四、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13、城市交通枢纽可分为货运交通枢纽客运交通枢纽及设施性交通枢纽,设施性交通枢纽又包括解决人流车流相互交叉的立体交叉和为车辆停驻二设置的公共停车设施。货运交通枢纽包括城市仓库、铁路货站、公路运输货站、水运货运码头、市内汽车运输站场,就是市内和城市对外仓储、转运的枢纽,是城市主要货流的重要的出行端。

14、有关研究将货运枢纽分为货运站场、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三个层次。其中,货

运站场为传统的货运集散点,主要承担货物的储存、分拣、集散、车辆停放等功能;

物流中心为现代化的组织、转运、调节和管理物流的场所,集货物储存、运输、商贸

为一体的重要集散点,含有集货、分货、配送、转运、储调、加工等功能;物流园区为

多种物流设施与不同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

务功能的物流集散点,层次和规模更为先进,更为广泛,又可分为国际辐射型物流

园区、产业及港口服务型物流中心和生产及生活性货运站场。

15、根据城市交通的停车要求,可以将停车设施分为三大类型。

(1)用地(单位)内部停车设施用地(单位)内部停车设施是指各类用地内部所需要的停车设施,要根据机动车发展的水平制定相关的停车设施配建标准。主要包括:①工业、仓储设施用地内部货运停车设施③公共建筑内部配套停车设施③生活居住区停车设施(2)社会公共停车○1城市出入人口停车设施○21客运交通枢纽配套停车设施○3城市各级商业、文化娱乐、体育设施配套停车设施。(3)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配建的停车设施。

16、根据城市停车要求将停车设施分为三大类型:(1)用地单位内部停车设施。(2)社会公共停车设施。(3)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配建的停车设施。

17、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有四种:(1)无交通管制,适用于交通量很小的小路交叉口;(2)渠化交通,即使用交通岛或交通划线来组织不同方向车流分道行驶,常用于交通量较小的次要交又口、异形交叉口和城市边远地区的道路交叉口.在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配合信号灯组织渠化交通,有利于交叉口的交通秩序,增大交叉口的通行能力;(3)交通指挥(信号灯控制或交通警察手势指挥),常用于一般十字平面交叉口; (4)立体交叉,适用于快速、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叉口。

18、渠化与导流岛布置:(1)缩小交通流的交叉面积,使驾驶人员注意力集中于若干个交叉交织点,提高安全性。(2)尽量使交通流接近于直角相交,转弯车辆避让直行车辆,便于驾驶员判别车辆的相对位置和速度、减少危险性。(3)降低次要道路驶人主要道路的速度,避让主要道路上的车辆,保证速度相对快的主要道路上的车流畅通。(4)限制驶人方向,常用于单向交通的道路交叉口。(5)设置左转避车道,减少左转车辆与交叉车辆的冲突可能性。19交叉口竖向设计原则:(1)主要道路通过交叉口,其设计纵坡保持不变.(2)同级道路相交,中心线设计纵坡均保持不变。(3)次要道路的纵坡在交又口范围内服从于主要道路的设计纵坡和横坡。(4)竖向设计要有利于道路排水,至少要求保证有一个路口的纵坡坡向离开交叉口。竖向设计必须结合排水管道的设计,确定雨水进水口的位置和标高.

20、平面交叉口改善:(1)错口交又改善为十字交又,变两个丁字形交又为一个十字交叉,有利于交又二交通组织,并消除了两个方向直行交通重叠交错的现象,可以提高通行能力;(2)斜角交叉改善为近似正交的交叉口,改善了车辆在交叉口的通行状况,有利于提高通过效率和行车安全;(3)多路交叉改善为十字交叉,组织部分路口采用单向交通的形式,有利于交通指挥,改善交叉口秩序;(4)使主要交通流更为通畅,合并次要道路,再与主要交通道路连接。

21、设置立体交叉条件:①快速路(V > 或=80 km/h)与其他道路相交;○2主干路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量超过6000辆当且小汽车时;③城市干路与铁路干线交叉;○4其他安全等特殊要求的交叉口和桥头;○5具有用地和高差条件.

22、(论述)临近建筑交通空间的构成

临近建筑交通空间按上述两类交通组织由两部分组成:

(1) 内部客、货运交通空间:包括与城市道路联系的以货运为主的通道、货运装卸停留空间和内部职工车辆停放空间。由于内部职工客运交通量较少,所以可以与货运共用服务通道和后勤出人口。(2)外部客运交通空间:包括与城市道路联系的客运通道、汽车集散空间(包括辅助联系通道)、汽车停放空间、人流集散空间和自行车停放空间。一般还常设置一定的绿化休息和观赏等其他功能空间。除此之外,有时还考虑设置联系内部客、货运交通空间和外部客运交通空间的联系通道。

23、(论述)临近建筑交通的构成

临近建筑交通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构成,大致可归纳为两类:(1)为建筑本身服务的后勤交通包括后勤货运交通(以机动车为主),工作人员的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以及少量的客运机动车交通。(2)外部客运交通,包括大量的客运机动车交通(公共交通、专

用客车和出租汽车交通),大量的步行交通(包括由客运机动车转换生成的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

24、城市交通组织方法

1、区域控制(1)步行区:限制一切车辆通行,可以通行专用游览车,通常设置于商业中心地段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内;(2)机动车辆禁行区:限制一切机动车辆通行,可以通行自行车,通常设置于街道狭窄的旧城区;(3)社会车辆禁行区:限制一切社会车辆通行,公交车除外,通常设置于城市核心区;(4)货运车辆禁行区:限制货运车辆通行,允许客运车辆通行,设置于交通比较拥挤的中心区,可以允许晚间通行货运车辆.

2、线路控制(1)步行路:受置于步行区或狭窄街巷;(2)非机动车禁行路:设置于步行街道(3)机.动车辆禁行路:设置于步行街或狭窄街道;4)社会车辆禁行路:设置于公交专用路、风景区内专用道路等;(5)货运车辆禁行路:设置于居住区内街道或风景特色街道;(6)机动车辆单行路:设置于狭窄街道;(7)社会车辆单行路:设置于狭窄街道。

时段控制:时段控制主要指在昼间一定时段内配合区域控制和路线控制的交通控制措

施。包括:(1)货运车辆时段禁行;(2)社会车辆时段禁行。

LS论述:1、解决越市交通问的基本对策:

(1)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即对城市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

2、我国现状城市交通政策主要包括: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布局合理、结构合理、综合性、多层次、能适应各

种交通需求"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②严格控制摩托车发展。③合理使用自行车(近距离、休闲、健身)。④引导小汽车、出租汽车的合理发展,实现小汽车与公共交通的差别化、互补性发展。(2)立足于城市布局想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布趋于合理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逐步完善城市组团功能,加强组团中心的建设,实现组团式布局.引导和实现组团内居住与工作的基本平衡,减少交通量及出行距离,通过布局的调整.逐步降低中心区的人口密度。3)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结构,一是要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特别要注意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两个系统的规划及规划中的相互协调。要规划和建设一个结构合理,系统性好,高效率,与城市发展用地布局密切结合的,适应现代机动交通发展要求的新的城市道路系统。对于交通问题严重的大城市,特别要强调疏通性道路的规划与建设。要规划和建设一个符合城市交通特点,与城市用地布局密切结合,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交通需求的现代化客运交通系统。(4)要认真研究我国城市交通的特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理论方法和城市交通政策,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要认真研究城市规划中的交通管理问题,做好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规划,并根据现状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交通整治和管理方案,把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城市道路设计结合起来,做到交通管理的科学化。(5)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3、城市停弃设施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

带来了城市越来越严重的停车向题,城市中往往由于停车设施能力不足或布局不

合理,所造成的占用道路行车面积停车现象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很大。因此,在规划

中要认真研究城市停主和停车设施的建设问题。城市规划停车指标在城市中不是

均匀分布的,要根据城市中不同的停车需求进行规划布局.城市社会停车设施的

布局不仅要同城市用地布局配合,还要与城市交通的组织和管理相配合,建立一个

由专用停车设施和社会公用停车设施组成的城市停车系统.

TOP题库:1、城市道路联系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中心,城市的各种用地,对外交通设施),既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动脉,由市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同时还是安排绿化,排水及城市其他工程基础设施的主要空间。

2、道路从大到小依次:路、道、涂、畛、径。五级道路分别承担不同的交通,形成了历史上最早的方格网状道路系统。

3、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是一种集中式封闭的城市布局方式,城市往往围绕政权中心布置,城墙成为约束城市发展的障碍,城乡界限分明。因而城市道路也呈现集中式的布局,受政权中心影响,道路围绕中心成环状布置形态,通达性不够,城市道路与城乡道路以城门为分界点和连接点。

4、资本主义以前的西方城市,基本上也是集中式封闭布局形态,城市以神权和政权为中心布局,城市局限在城墙内发展。封建城市原有的只适用于步行和马车交通的道路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交通的发展,城市交通出现了混杂,紊乱,拥挤甚至阻塞的状况。

5、邻里单位是20世纪初首先在美国产生的是关于居住区的规划理论,其基本出发点一是以邻里单位为细胞来组织居住区,而是力图解决现代机动车交通对居民特别是对小学生上学安全的影响。

6、城市交通模式:1,小汽车为主题的交通模式,如分散型城市洛杉矶等,2、以城市轨道公共交通为主小汽车和地面交通为辅的交通模式,如发达国家超级大城市伦敦纽约东京巴黎。

3、一小汽车为主公共交通为辅的交通模式,如北美欧洲多数城市,

4、以公共交通为主、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如中国的香港地区,新加坡。

5、以公共交通为主、小汽车为辅的交通模式多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7、交通影响分析与评价内容:(1)调查和收集项目所在地段的现状土地开发状况和规划土地使用情况;<2)调查和收集项日所在地段及地区道路交通状况;(3)预测建设项目现有方案的交通需求;(4)评价建设项目对地段和地区交通的影响程度;(5)提出对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的改善建议和措施;(6)提出配套交通建设投资与财务分析报告;(7)提出总评价意见与结论。

8、交通因素其他相关因素有:工业门类、技术水平、工业产值、工业产值、运输总值、生活

供应盆指标、商业零售额、平均家庭收人等. 国外对私人小汽车的交通生成有较为成熟的研究.多年来我国对于城市用地上的交通生成已经积累了一些调查分析结果但对于不同开发强度和不同生产水平的城市用地的交通生成指标尚缺乏更为深人的研究.

9、服务流量指:在一定服务水平的行车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一条车道某一断面的最多的车辆数。服务水平:是道路提供给司机的车流通行条件,用以区别不同的车流状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资料

第三章公路规划 一、影响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因素:(一)用地分区形成的交通运输对道路网规划的影响(二)地形条件的影响(三)城市进出 口公路系统的影响(四)铁路线的影响(五)城市原有路网的影响。 二、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 (1)方格网式路网:它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的城市。方格网式路网划分的街坊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这种路网交通分散,灵活性大。缺点:是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如果方格网式路网密度大,则交叉口多;旧城区的方格网式路网由于道路狭窄,功能不分,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如果方格式路网较均匀,尚可组织单向交通以缓解道路交通紧张的状况。 为解决方格网式路网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可在方格网上增加对角线道路。 (2)放射环式路网:优点: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缺点:在市中心区容易造成机动车交通集中,有些地区之间的联系需绕行,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好。(3)自由式路网:自由式路网一般是由于城市地形起伏,道路结合地形选线而形成。优点: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对自然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较少,节约道路工程造价。 缺点: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分散。 (4)混合式道路网 四、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方法 (一)资料准备1.城市地形2.城市区域地形图3.城市发展经济资料4.城市交通调查资料 5.城市道路现状资料 (二)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系统初步方案设计; 2.根据交通规划修改初步方案; 3.绘制道路系统图。1)城市分区交通吸引点分布及其联系线路的确定2)根据交通规划对初步确定的道路系统进行修改3)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 §2 城市道路的功能、组成及特点 一、城市道路的功能 1.交通设施的功能 2.公共空间功能 3.防灾救功能 4.形成城市结构功能 二、城市道路的组成 城市道路一般包括各种类型、各种等级的道路(或街道)、交通广场、停车场以及加油站等设施。在城市道路建筑红线之间,城市道路由以下各个不同功能部分组成:(1)车行道(2)路侧带(3)分隔带(4)交叉口和交通广场(5)停车场和公共停靠站台(6)道路雨水排水系统(7)其它设施 三、城市道路的特点 (一)功能多样,组成复杂(二)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三)道路交叉口多(四)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五)景观艺术要求高(六)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七)政策性强 三、路红线规划规划的作用:所谓道路红线是指道路用地与城市其它用地的分界线,道路红线宽度即为道路的规划路幅宽,它为道路及市管线设施用地提供法定依据 (二)红线规划设计内容 1.确定红线宽度:红线宽度也即路幅宽度,它是道路横断面中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设施带、绿化带等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包括远期发展用地。 2.确定红线位置:道路红线的平面位置依赖于道路中线的定位。红线的实现有三种方式:(1)新区道路(2)旧区道路(3)旧区道路 3.确定交叉口型式:城市道路交叉口分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大类别。平面交叉口又分一般平面交叉、拓宽渠化交叉和环形平面交叉三个类型;立体交叉则有苜叶型、环型、喇叭型、菱型、定向式等多种平面形式。 4.确定道路的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规划道路中线的转折点和各条道路的相交点,就是道路的控制点。 总之,城市道路的红线规划包括红线宽度、红线平面位置、交叉口型式和道路控制点规划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道路网与公路衔接的基本形式 1、交通运输来看有两种类型: 1. 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到达交通,要求线路直通市区,并与城市干道直接衔接; 2.过境交通:同城市关系不大;或者通过城市但不进入市区,或者上、下少量客货做暂时停留。——一般尽量由城市边缘绕行通

城市规划之道路交通

从城市交通状况和生活环境浅谈对城市规划的理解 管125 吕目康 21 管122冷茂坤 11 管125穆思凯41

从城市交通状况和生活环境浅谈对城市规划的理解 关于对城市规划的理解今天直接用具体例子来谈一谈,人口没有多,而且面积也比大,为什么的交通状况和生活环境感觉如此拥堵和拥挤? 先从道路方面分析这个问题。现在交通堵塞已经成为了像和空气一样普遍的东西,尽管每年因交通堵塞而引起的资金损失以亿万计算,但有些顽固的成见与习惯却蒙蔽了我们的双眼,阻碍了对问题的解决。 该怎样解决交通特别堵的烦人局面?有一个很容易被想到的办法是:多修路!可是,我们却明显没有给道路留下足够的施工面积!请看下面几我国的城市和这个星球上其它城市进行对比后的俯瞰图(视点高度均为5公里):

大家应当可以轻易发现,巴黎与华盛顿的街道纵横交错几乎无法统计,而东京虽然从表面上看来密密麻麻的都是房子,但其间的细小道路却布满了整个画面以至于很难分辨。而我们的城市是以小区和大院为单位的,无论是老百姓居住的居民小区,还是各个大型公司企业的厂房写字楼,都极其热衷于圈占一大块该死的地皮作为他们的独占资产,不得轻易路过。虽然主干道的宽度要大于上面那些大城市,但总体道路面积却远远小于前者。这就使我们

——一个人口密度高达135人/平方千米的拥挤国家更加的拥挤,我们的国民一边抱怨着城市的堵塞,一边被纹丝不动的堵车困扰得暴跳如雷,而最后还又愚昧无比的霸占了那些本来可以用来修建道路的土地,堵塞了本来可以穿行而过的捷径。 下面对比一下的俯瞰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的道路密度较要好一些,但只是墙里墙外的区别而已,大院占地的现象仍然普遍。 上图中很多小路并没有画出来,因为太小了辨识不清楚~实际上道路数量比图上更多一些 简单地说,中国的道路状况如下图 外国的道路交通如下图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一章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 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 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 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 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 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 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 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 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 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 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 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 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 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 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交通意识是衡量国民素质和 城市居民意识水平的重要方面,违章是事故的根源,事故是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对策:(1) 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城市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 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 布趋于合理。(3)优化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一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4)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 (5) 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 4项要素: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 业岗位密度)。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速度V、流量Q、密度D ; D=Q/V 动力净空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 L,动力净空长度为 L=l+lt+lr+IO ; I—车长;10 —安全

城市道路交通与规划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 道路具有交通、形成城市结构、公共空间、防灾、繁荣经济等方面的功能。 城市道路分为四类: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当人均所拥有的空间达到3.7㎡时,人的活动自如。 一般选取1.4~3.7㎡/人的空间作为确定服务水平界限的临界点。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我国行人平均步幅63.6cm。步速集中于60~78m/min的范围间。 车型总长总宽总高 小型汽车 5.0 1.8 1.6 普通汽车12 2.5 4.0 自行车 1.93 0.6 2.25 车辆的停发方式:1、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家庭停车、建筑周边停车)2、后退停车,前进发车(公共停车场)3、前进停车,前进发车(铰接车停车场) 车辆的停放方式:1、平行式2、垂直式3、斜列式 各种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火车自行车其它非机动车最小净高 4.5 5.0 5.5 6~6.5 2.5 3.5 停车用地总面积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计算机动车80%~90%,自行车10%~20% 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25~30㎡/停车位停车楼地下停车库30~35 路边停车带16~20 小型汽车垂直式后退停车W车6.0 L车2.8 W道6.0 W停18.0 A停25.2 汽车动力因数D 汽车单位重量的有效牵引力 交通流的分类 按交汇流向分:交叉、合流、分流、交织流 按道路服务水平分:自由流、稳定流、不稳定流、强制流 交通流特性三大参数:交通量、速度、密度 用通行能力来评价道路的服务水平 道路的服务水平主要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能通行能力之比。 道路的通行能力是指正常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或交叉口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 车辆交通流特征:车流量、行车速度、车流密度 道路车流量: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车辆数,且常指来往两个方向的车辆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内的车流高峰期间连续60min的最大交通量。 设计交通量:一般取一年的第30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交通量。即将一年中8760小时的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序号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行驶车速:指驶过某一区间距离与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求得的车速。 行程车速: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 设计车速:在气候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车流密度:在某一瞬时内一条车道的单位长度上分布的车辆数。 车头间距: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成为车头间距。 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 加宽设置:凡小于250m半径的曲线路段均需要加宽。 缓和曲线的设置目的: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适应车辆转向操作的行驶轨迹和路线的顺畅,缓和行车方向的突变和离心力的骤增,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并可作为缓和超高变化的过渡段,从而使汽车从直线段安全、迅速的驶入小半径弯道。 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同向曲线、反向曲线、复曲线 行车视距:停车、会车、超车、错车 停车视距: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三者之和。 同样情况下会车视距约为停车视距的2倍。 对于未设分隔带或划线标志的道路必须按会车视距校核平面线形。 横净距:道路曲线最内侧的车道中心线行车轨迹由安全视距两端点连线所构成的曲线内侧空间界限的距离。 路面的基本要求:1刚度和强度2稳定性3平整度4粗糙度 路面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

城市道路与交通 考试题目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绪论 P5填空 干线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P6简答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哪四类?并简答其特点。 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主干路: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打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次干路: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支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P11 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停发方式:

P17 图 机动车的回车场地的常用形式和尺寸(单位:m): 第二章 P29 交通流按交通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车流;人流;混合交通。 交通流按输送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客流;货流。 交通流按交汇流向可分为:交叉;合流;分流;交织流。 描述流通流特征的三大参数:交通量;速度;密度。 P30 通行能力是指:正常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段或交叉口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组成部分在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均处于理想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某一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也称理论通行能力。 P31 可能通行能力:是指一一直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条件下,改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某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设计交通能力:是指以设计中的道路的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的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单位设计内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章 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 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涵盖了航空、水运、铁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所组成。城市交通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2.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城市道路的功能:①城市交通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②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③是通风、采光和防火的通道④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⑤是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媒介 3. 现代道路系统规划思想是什么? ①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分流②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③注重城市非机动交通环境的营造④城市快速路与高架路:快速路应该与到达性的机动车流分离,采用立交或联系匝道的方式实现快速路交通与常速路交通之间的转换。高速道路在城市中的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交通生成指标;车流密度;动力净空长度;停车视距;道路容量。 交通指标生成: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生产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表示交通的生产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D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D=Q/Vs(V速度.Q流量) 动力净空长度:保证前后两车之间安全的车头距(车头间距)的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 停车视距:ST是司机发现前方障碍物进行制动时所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相当于动力净空长度减去车的长度。 道路容量C: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论述交通规划方法: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2. 说明居民出行和货运OD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居民(OD调查)出行调查:目的:为了取得客流的出行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等。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地址(交通区)、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出行目的、每日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线路、出行方式等。调查方法:家庭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来源,所以一般都采用抽样家访的方法进行调查。 货运调查:方法:采用抽样发调查表或深入单位访问的方法。内容:调查各工业企业、仓库、批发部、货运交通枢纽和专业运输单位的土地使用特征、产销储运情况、货物种类、运输方式、运输能力、吞吐情况、货运车种、出行时间、线路、空驶率以及发展趋势等情况。目的:在于取得出行率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资料。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一、道路交通基础 1、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 通一一■-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通为主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 通兼达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分区干道 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达一一以服务功能为主; 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I、n、川级。 特大、大城市一一I级,中城市一一U级,小城市一一川级 2、交通三参数Q、K、V及三者关系关系式 基本关系:Q 二K V ? 线性关系:V = V f(1 K2 抛物线关系:Q = V f(K - ) K j V f――自由车速 K ――阻塞密度 3、通行能力与Q区别 概念: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 通行能力:是“能力”,检验道路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据。交通量:道路上实际的通行数量。 二、交通规划、路网规划 1、城市交通模式 2、交通规划步骤 1.交通调查。 2.交通预测---由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预测。 3.交通规划 1)提出交通战略方案 2)提出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 3、OD调查出行,区内(间)出行 OD调查的概念 含义:对交通的发生,终止所做的调查。必要性:因为Q,V调查,道路交通状况的 调查,道路上的流量流速。 OD调查:对客流流向调查(包括起讫点,路径??:.)出行 定义: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点的全过程。

特点:一个目的,两个端点。 区内(间)出行 区内出行定义: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 区间出行定义:起讫点在不同交通区的出行。 4、交通预测四步法,出行分布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四步法 1.出行产生预测:预测各交通区出发,吸引的出行总量。 2.出行分布预测:预测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量分布。 3.交通方式的选择预测:按交通方式的选择将预测的出行量换算为交通量。 4.交通量分配预测:将预测交通量分配到路网(道路)上。 平均增长系数法 内容:由现状出行分布表(0D表),出行产生预测的发生吸引出行总量,预测未来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F—i 区间出发量增长系数,Fj—j 区间吸引量 增长系数) 计算过程:修改系数,多次迭代,不断逼近,直到|Fi(n\Fj w-l| <=? 5、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规划内容:M , V 6、路网规划:规划指标、路网类型 规划指标 衡量路网是否满足交通需求指标有: 非直线系数p 路网密度S 道路面积率丫 人均道路面积入

城市道路与交通考试卷.doc

一、填空题: 1. 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标志两大类。 2.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有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满足城市用地布局需求和满足各种市 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4. 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5. 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三大类型。 6. 道路设计年限包括道路交通量年限和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7. 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8. 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 9. 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主路、辅路、匝道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10. 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整体平地式和高架分离式。 11.环道一般采用左转车道、交织车道、右转车道三种车道。 12. 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从技术性能、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影响三个方面着手。 13. 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出 - 出、出 - 入、入 - 出、入 - 入。 14. 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信号控制交叉口、环形交叉口、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15.道路照明以满足路面亮度、路面亮度均匀度和眩光控制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16. 交通信号控制的范围分为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三种。 17. 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分为明沟系统、暗管系统、混合式系统。 18. 交通标志三要素有眼色、形状、符号。 19.雨水口可分为平式、立式和联合式三种形式。 20.变速车道分为直接式和平行式两种。 21.排水制度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 22.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首末站、枢纽站和中间停靠站三种类型。 23. 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单排一侧排列、单排路中排列、双排对称布置、双排交错布置。 二、单选题: 1. 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又是交通的终端的城市道路类型[ ] A. 城市快速路 B. 城市主干路 C. 城市次干路 D. 城市支路 2. 一般在城市市区和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均采用[ ] A. 明沟系统 B. 人工疏导系统 C. 暗管系统 D. 混合式系统 3. 交通标志三要素中,颜色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了人的[ ] A. 生理效果 B. 习惯思维 C. 心理效果 D. 舒适依赖感 4. 超高横坡为3%,纵坡为 4%,那么合成坡度为[ ] A.1% B.3% C.5% D.7% 5. 下列情况可考虑设计集散车道的是[ ] A.通过车道交通量大 B.两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C.三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D.所需的交织长度能得到保证 6. 某十字交叉口的红灯20秒,黄灯 3秒,绿灯 15秒,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为[ ] A.20 秒 B.41 秒 C.15 秒 D.38 秒 7. 在环形平面交叉中,中心岛不宜采用的形状是[ ] A. 圆形 B. 长方形 C.椭圆形 D. 卵形 8. 下列不属于主线横面的是[ ] A. 车行道 B. 路缘带 C. 分车带 D. 路旁建筑物

浅谈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浅析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交通运输学院1003班肖昊玮10251081 老师您好,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分别是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定义、二者的对比与联系以及目前我国在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定义 想要弄清楚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二者的关系,首先要详细了解二者所涉及的内容是什么,而最能体现内容的就是定义了,所以我们先由定义入手: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而所谓交通规划(狭义)通常是指根据对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和地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管理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人口、土地利用和 经济发展的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同时突 出建设实施方案(包括建设项目时序、投资估算、配套措施等)的一个完整过程。二、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对比与联系 由定义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规划”二字决定了两者均是着眼于未来的学科,城市规划所涉及的领域是“城市”两字所包含的一切,是针对城市未来建设、管理、运行的一门综合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学科;而交通规划则更侧重于对某一地区(不一定是城市)交通运输行业未来发展建设的规划。总体来讲,城市规划中包涵着交通规划的一部分知识,而城市的交通规划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的上来看,交通规划是建立完善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保障,是解决目前道路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获得最佳交通运输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市交通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重要环节。而城市规划所涵盖的范围会更多,其目的也更加丰富,城市规划具有调控城市宏观经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协调 城市发展维护公平、改善人居环境等作用。 通过二者的定义对比分析和目的对比分析,我们大概对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来谈谈二者的联系。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城市里的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城市建筑物的排布受到道路的影响和制约,而城市交通规划又受到土地利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概括来讲,交 通规划应当以城市规划为纲,交通规划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 三、目前我国在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而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更应该是十分必要的。可是在中国,不论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其他中小型城市,面临的交通问题都是十分严重的,归其原因,其实就是规划存在着问题,深究一步,便是各个城市在建设发展的时候,忽略了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现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脱节应该说还是比较严重的,总是在盖了房子之后,才讨论道路的设计应该如何如何,以至于现在城市里“拉链路”的存在十分普遍,给人们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与其说这是咱们的规划师的技术问题,其实更应该说是政策问题,咱们一味图快的发展模式,很容易便忽视了合理规划的重要意义,作为运输人,我们任重而道远。

城市道路与交通试题及答案

系别专业姓名学号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城市道路: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 城市交通:分为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内部交通是连接城市各组成部分的各种交通的总称,城市交通网主要由道路、高速路和轨道交通组成;有的还建有市内水道网。对外交通是城市对外联系的各种交通的总称。 设计车速:指在气候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车速。 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当视高为1.2m,物高为0.1m时,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 立体交叉:利用跨线结构使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交通量、行车速度和车流密度被称为交通基本参数。 2、城市道路可分为四类:主干道、次干道 3放射环式路网和自由式路 4、城市道路的功能可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5、自行车一条车道宽度为1m,道路一侧自行车道路面宽不应小于为3.5m。 6、路拱的作用是利用路面横向排水。 7、道路横断面是由路肩、行车道、中间带、排水沟、防护工程等部分组成。 8、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设计速度的6倍。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设计速度的_2倍。道路圆曲线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圆曲线半径和曲线长度。缓和曲线形式宜采用回旋线。 9、城市道路一条机动车车道宽通常采用_3.50米,自行车一条车道宽为1.5米. 10、适合自行车骑行的纵坡宜为2.5%,道路最小纵坡一般为0.5%。 11、在平面交叉口上引起交通矛盾和影响通行能力最甚的车流是机动车流。通常可以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实行交通管制、修建立体交叉的方法来改善。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行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2、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城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大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大 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交通投资3解决城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城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 人行道设计:a:适用于人行道宽度不足反种植单行行道树,尤其适用于两边商店多,公共文化机构多的主干道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b:适用于过街行人量大,行车密度高的路段,行人与车行道之间设绿化带在人行横道处设断口,这种形式有利于行人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土对行人影响较小。C:适用于支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一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一条是行道树,沿路缘石布置须沿屋檐墙角散水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水影响房基的稳定。d:在人行道上布置两条绿化带靠近建筑的一条供就近行人或进出商店的人使用;另一条供过路行人使用,避免相互干扰,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商业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街道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 路 4.支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题-(1)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 结构 1. 章节序参照<<城市道路与交通>> 2. 题型分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含作图题.设计等) 3. 参考书目 绪论 一.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为什么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3. 城市道路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必要性。 4. 为何要进行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5. 城市道路应如何分类?试举各类道路的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说明之? 6.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7.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二名词解释 1. 绿波交通 第一、二章 一. 填空题 1. 设计车速指。 2. 车流密度指。 3. 交通量是指。 4. 道路通行能力指。 5.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米,总宽米,总高米.。 6.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7. 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8. 一米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人/小时。 9. 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上,一条机动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常为辆/小时。 10. 常见公共汽车的车身宽度为米,道路交叉口上空,无轨电车架空线净空不得低于米。 11. 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宽度各为米,一条自行车道净高为米。 12. 交通量观测资料可应用在, , 三方面,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而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 设计的依据。

二. 选择题 1.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长度被:(1)平均车身长度(2)车头间距长度(3)停车视距除得的数值。 2.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1)越来越宽阔(2)越来越近(3)越来越狭窄。注意力的集中点也(1)越来越近(2)越来越远(3)越来越高。 3. 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1)越大(2)越小(3)先小后大。 三. 名词解释 1. 交通量 2. 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3. 服务水平 4. 服务流量 5. 动力因素 6. 停车视距 三.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如何? 2. 城市交通运输的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3. 交通工具的尺寸与道路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关? 4. (结合图示)说明车流密度.车流量.速度三者的关系如何?何者起主要影响作用? 5. 外白渡桥宽为三条机动车道,以往两边各一条车道上下行,中间一条车道为自由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后改为上坡两车道,下坡一车道(在桥中央换位),效果较好。试从车辆动力特征的观点来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6. 何谓通行能力?它与交通量的关系如何? 7. 为何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要比理论通行能力小?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为何希望采用C级服务水平?而在公路设计中,希望采用B级服务水平? 9. 交通量观测资料有何用途? 10.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方法有几种? 11. 何谓高峰小时交通量? 何谓通行能力? 两者有何区别? 在设计道路时,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12. 停车视距与车头间距的关系如何? 13. 对道路的路段,十字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交通量观测方法,有何不同? 14. 一条常见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在平日高峰和紧急状态时,每小时可以疏散多少 人?(包括步行,乘车或骑车) 15. 试画出车速,纵向附着系数与通行能力的关系图。 16. 试画出汽车动力因素与车速的动力特性图。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综合练习题要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习题集 一、选择题 1、铁路轨距指一条线路两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距离,我国铁路采用的标准轨距为( )。 A 、1067; B 、1000mm ; C 、762mm ; D 、1435mm 2、下面的各条国道中哪条是从北京放射出来的公路?( ) A 、G201; B 、G101; C 、G302; D 、G203 3、某城镇需在东西向铁路上增设南北向铁路线,下面那个方案合理?( ) A 方案一; B 方案二 4、机场在城市中布局的位置下图中不合适的是?( ) 5、下列某大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的道路网等级级配是合理的?( ) A 、1:1:2:4; B 、1:2:3:7; C 、1:2:3:4; D 、1:2:5:4 6、下面哪种城市道路网形式的网络连接度最高?( ) A 、方格网; B 、环形放射式路网; C 、自由式路网; D 、放射式路网 B D C A 城市 机场在城市中的位置

7、中间站在铁路网中分布普遍,是一种客货合一的车站,为了避免铁路切割城市,最好铁路从城市边缘通过,并将(),使货场接近工业、仓库区,而客站位于居住用地的一侧。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 8、在进行小城镇的铁路中间站布置时,当货运量大而同侧又受用地限制,且铁路货运量大、职工人数少的工业企业多布置在城市主要用地的对侧时,宜采用怎样的中间布置形式?()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 9、城市铁路客运站必须有城市的()连接,直接地通达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点(车站、码头等)。 A、快速路 B、主要干路 C、支路 D、高速公路 10、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尤其零担货场)应怎样选址?()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怎样选址?()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2、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为城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应设在哪儿?()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城市道路与交通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综合练习(道路规划部分) 一、填空题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支路四类。 2、交通岛有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和安全岛四种形式。 3、简单平面交叉口解决左转的三种方式是:设置专用左转车道、实行交通 管制、变左转为右。(不确定) 4、交叉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安全的影响最大,合流冲突点次之, 分流冲突点最小。 4、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设计速度的2倍。 5、无信号灯控制的十字交叉口冲突点有16个。 6、车头间距是指同方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 车头时距是 指同方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两邻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 间隔。 7、为保证十字交叉口排水,至少要保证有一条道路的纵坡离开交叉口。 8、当相交道路纵坡都为零时,可将交叉口中心的设计标高稍微抬高一些, 或者将相交道路的街沟设计成锯齿形。 9、匝道包括三个部分:离开原线的驶出道口、匝道经行的路段、汇入另 一路线的驶入道口。 10、当主、次干路相交时,可将环形交叉口的中心岛设计成长圆形,,以 利于主干路的通畅。 11、环形交叉口的机动车道一般需设1条右转车道,1条绕行车道和1 条交织车道,当交织段较长>60m时,可设2 条交织车道。 13、道路平曲线要素有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a??14、道路的圆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分别是切线长外距?? T=Rtan、2?? πaa????Ra半径弧长1sec?????L=。E=R 、R=Tcot、18022???? 1 15、设置凸形竖曲线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视线视距的要求;设置凹形竖曲线的 主要目的是缓和汽车的颠簸和震动和满足视距的要求。在道路弯道上设置平曲线时,因受地形地物所限,半径不能加大,若车、16速增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城市道路与交通 Urban Road Traffic 【课程性质】 【学时】【实验/上机学时】0学时 【考核方式】【开课单位】 【授课对象】 一、课程简介 《城市道路与交通》是一门培养学生城市交通规划与道路设计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课程。它以交通为基础,结合我国城市用地布局、交通运输的特点和环境保护要求,着重阐述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相互关系、理论基础,对自行车交通、“静态交通”和道路线型设计有所加强。至于路基路面结构、城市桥梁、隧道规划只作简单介绍。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城市道路与交通》是城市规划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城市规划专业人员必不可少的基本训练,为日后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本课程在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讲授,使学生掌握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道路横纵断面、平面交叉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了解道路总宽度、交通量预测、交通组织管理、立体交叉和城市道路公用设施布置的原则。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概况;

?掌握城市道路的分类及规划指标; ?理解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及原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概况 ?主要内容 简要阐述了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概况。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概况 (2)国外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概况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领会: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概况 第二节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主要内容 介绍的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道路的功能 ?道路的分类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识记:道路的组成 领会:城市道路的性质及作用 掌握:城市道路的分类 第三节城市交通及其对道路的基本要求 1. 主要内容 介绍了城市交通的概念及其对道路的基本要求。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 (2)城市交通对道路的基本要求 ①道路运输经济 ②交通流畅、安全与迅速 ③注意环境保护 ④注意造型协调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识记: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 领会:城市交通对道路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及原则 1. 主要内容 明确了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及原则,介绍了城市道路规划的相关指标。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 (2)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 (3)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指标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领会: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 掌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指标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城市道路的分类及特点是什么 (2)城市交通对道路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