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自主学习任务单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包装盒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设计合适的包装盒尺寸以节省材料。
4、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二、学习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的面:一般为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的面:都是正方形,且面积都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8 个顶点。
2、表面积的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 63、体积的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4、实际应用如何根据物品的尺寸选择合适的包装盒,以达到节省空间和材料的目的。
计算包装盒所需材料的面积和体积,考虑材料的厚度等实际因素。
三、学习资料1、教材相关章节:详细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在线课程:通过网络平台搜索相关的数学课程视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数学辅导书籍:提供更多的例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际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如纸盒、魔方等,直观地理解其特征。
2、实践操作: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亲身体验面、棱、顶点的特点。
3、计算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题,熟练掌握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包装盒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学习活动1、观察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记录它们的尺寸,并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2、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包装盒,要求满足一定的物品存放需求,并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和体积。
3、参加线上或线下的数学讨论活动,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疑惑。
《长方体》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
2、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能够准确测量和表述。
3、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长方体的特征,如面的形状、大小关系,棱的长度关系等。
(2)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难点(1)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的特征。
(2)灵活运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如盒子、柜子等,直观感受长方体的特征。
2、操作法利用卡纸或积木等材料制作长方体模型,亲身体验面、棱、顶点的关系,加深对长方体的理解。
3、比较法将长方体与正方体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清晰地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四、学习过程1、知识回顾(1)回忆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思考它们的特征。
(2)回顾长度和面积的测量方法及相关单位。
2、认识长方体(1)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描述它们的形状和特点。
(2)拿出长方体模型,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面:长方体有 6 个面,分别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和下面。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长方体有12 条棱,可分为三组,分别是长、宽、高方向的棱。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长方体有 8 个顶点。
3、长方体的长、宽、高(1)结合模型,指出长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观察不同摆放位置的长方体,理解长、宽、高的相对性。
4、长方体的表面积(1)思考:要给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盒子包装,需要多少包装纸?(2)展开长方体模型,观察其展开图,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3)推导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5、长方体的体积(1)思考:长方体盒子能容纳多少物体?(2)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包装盒的表面积、体积,确定合适的尺寸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准确区分它们。
(2)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
2、难点(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如计算无盖包装盒的表面积等。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盒,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形状和特征。
2、操作法:利用纸张、卡纸等材料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亲身体验它们的构成和特点。
3、比较法: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四、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思考它们与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2、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为后续计算表面积和体积做好准备。
(二)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如牙膏盒、魔方等,描述它们的形状和特点。
2、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数一数它们的面、棱、顶点的数量。
(1)长方体有 6 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 12 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 8 个顶点。
(2)正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完全相同;有 12 条棱,每条棱长度都相等;有 8 个顶点。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理解表面积的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2、推导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1)展开长方体的模型,观察每个面的形状和大小。
(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3、推导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1)正方体的 6 个面都完全相同,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 6(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理解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包装盒的表面积和体积,设计合理的包装盒。
二、学习内容(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长方体的特征(1)长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长方体有 12 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 8 个顶点。
2、正方体的特征(1)正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 个面完全相同。
(2)正方体有 12 条棱,12 条棱长度都相等。
(3)正方体有 8 个顶点。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表面积的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2)用字母表示:S = 2(ab + ah + bh) ,其中 a 表示长,b 表示宽,h 表示高。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 6用字母表示:S = 6a²,其中 a 表示正方体的棱长。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体积的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 = abh3、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 = a³(四)体积单位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c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米(m³)。
2、 1 立方厘米:棱长为 1 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1 立方厘米。
3、 1 立方分米:棱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1 立方分米。
4、 1 立方米:棱长为 1 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1 立方米。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包装盒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设计、制作、材料用量计算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准确区分两者。
(2)熟练运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概念的本质。
(2)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三、学习资源1、教材:数学课本中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章节。
2、在线课程:相关数学教学网站上的课程视频。
3、实物模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或积木。
四、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生活中的包装盒,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操作法: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加深对其特征和计算公式的理解。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学习过程1、知识回顾(1)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如边、角的特点。
(2)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与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
2、新课导入展示各种不同的包装盒,如鞋盒、牙膏盒、魔方盒子等,提问:这些包装盒有什么特点?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3、长方体的特征(1)观察长方体实物模型,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什么关系。
(2)观察长方体的棱,数一数共有几条棱,分组讨论棱的长度关系。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了解顶点的数量。
4、正方体的特征(1)以同样的方法观察正方体实物模型,总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2)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表面积的计算(1)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即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
(2)推导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长×宽+长×高+宽×高)×2。
(3)推导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棱长×棱长×6。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准确区分两者。
(2)熟练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2、难点(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概念的内涵和本质。
(2)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学习资源1、教材相关章节。
2、网络上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视频。
3、生活中的各种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盒,如鞋盒、牙膏盒、魔方等。
四、学习方法1、观察法: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盒,了解它们的形状和结构。
2、操作法:通过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亲身感受它们的特征。
3、比较法: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加深对两者的理解。
五、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2、这些平面图形有什么特点?(比如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二)新课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包装盒,如鞋盒、牛奶盒、魔方等,提问:这些包装盒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三)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观察长方体包装盒,数一数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有几条棱?棱可以分成几组?每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四)探究正方体的特征1、观察正方体包装盒,它的面、棱、顶点又有哪些特点?2、比较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异同。
(五)表面积的计算1、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3、正方体的表面积又该如何计算?(公式: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 6 )(六)体积的计算1、什么是体积?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3、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公式: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七)实际应用1、给出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宽、高,计算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包括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包装盒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包装盒的用料面积、容积等。
4、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表面积的定义。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S = 2(ab + ah + bh)$,其中$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S = 6a^2$,其中$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的定义。
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V = abh$。
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V = a^3$。
4、包装盒的实际应用根据给定的尺寸计算包装盒的表面积和体积。
设计合理的包装盒,使其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用料最少或容积最大。
三、学习资源1、教材:《数学》(_____版)第_____册。
2、在线课程:_____网站上的相关教学视频。
3、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四、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直观地认识其特征。
2、计算法:运用公式进行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实践法:通过实际制作包装盒或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五、学习过程1、知识讲解观看教学视频,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和特征。
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文字,掌握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练习巩固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线做一些相关的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3、实践操作用硬纸板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包装盒,测量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尝试设计不同尺寸的包装盒,比较其用料和容积。
4、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制作和设计包装盒的经验和体会。
讨论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单一、仔细观察下面图形的特征,完成下面的填空:上图中,是平面图形的有:.立体图形的有:.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你认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二、实物感知,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1、整体感知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1)摸一摸、看一看,感知长方体的面。
长方体的面的形状是.(2)找一找手中长方体的棱,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棱:. (3)找一找手中长方体的顶点,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顶点:.2、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1)数一数: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哪些面的大小相同?. (3)哪些棱的长度相等?.三、动手操作,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做好拍照发钉钉)想一想:准备把橡皮泥分成几小块,准备多少根木条(其中把木条分成几组,每组几根). 2、观察: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一个长方体有()条长,()条宽,()条高。
四、知识检测。
1、填空题:(如右图)(1)如右图:长方体的宽是()cm,高是()cm,长是()cm。
做这样一个长方体框架,至少要用()cm铁丝。
(2)长方体的右面是()形,它的长是()cm,宽是()cm,和它相同的面是()面。
(3)有()个面的长是9cm,宽是4cm,它们分别是()面和()面。
有()个面的长是9cm,宽是2cm,它们分别是()面和()面。
(4)和a平行的棱有()条,它们的长度都是()cm。
和a垂直的棱有()条。
和b相交的棱有()条,和c不相交的棱有()条。
2、标出下列各长方体的长、宽、高。
3、将下面的长方体补充完整,并标出它的长、宽、高。
4、判断题:(1)凡是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都是长方体()(2)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面大小相同()(3)长方体中最多有4个面是正方形()(4)从一个方向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5、解决问题:用96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铁丝正好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