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教学提纲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教学提纲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教学提纲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教学提纲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题型一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例1.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技法提炼

“三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题型二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例2.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解题技巧

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定义直接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依据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来判断:若两亲本的性状相同,后代中出现了不同的性状,那么新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而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这可简记成“无中生

有”,其中的“有”指的就是隐性性状。学@科网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表现型相同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3”对应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题型三 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例3.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之分,这是一对相对性状。请根据下面三组交配组合,判断四个亲本中是纯合子的是

交配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数目

甲(黄色)×乙(黑色) 12(黑)、4(黄) ② 甲(黄色)×丙(黑色) 8(黑)、9(黄) ③

甲(黄色)×丁(黑色)

全为黑色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丁

题型四 自交与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

例4.将基因型为Aa 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第一组全部让其自交,第二组让其自由传粉。第一、二组的植株上基因型为aa 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A .1/9、1/6 B .3/8、1/9 C .1/6、5/12 D .1/6、1/9

解题必备

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定方法

(1)自交法:此法主要用于植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

(2)测交法: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产生更多的后

代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明力。

(3)单倍体育种法(此法只适用于植物)

(4)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液呈现不同颜色。如果花粉有两种,且

比例为1∶1,则被鉴定的亲本为杂合子;如果花粉只有一种,则被鉴定的亲本为纯合子。此法只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植物。

题型五 特殊情况下的性状分离比

例5.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 .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 .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 .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 .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解题技巧

1.两种自交类型的解题技巧

(1)杂合子Aa 连续自交n 次,杂合子比例为(12)n ,纯合子比例为1-(1

2

)n ,显性纯合子比

例=隐性纯合子比例=[1-(12)n ]×1

2

(2)杂合子Aa 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自交n 代后,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比

例为2n -12n +1,杂合子比例为2

2n +1

。学@科*网

2.两种随机交配类型的解题技巧

(1)杂合子Aa 连续随机交配n 次,杂合子比例为12,显性纯合子比例为1

4

,隐性纯合子

比例为14

(2)杂合子Aa 连续随机交配n 代,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后,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比例

为n n +2,杂合子比例为2n +2

。 归纳整合

某些致死基因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

(1)隐性致死:隐性基因存在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

(2)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显性致死又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若

为显性纯合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显∶隐=2∶1。

(3)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4)合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

的现象。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 .F 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B .F 2表现型的比例为3∶1

C .F 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

D .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

2.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让纯种的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杂交,F 1全是长翅。F 1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产生F 2,将F 2的全部长翅果蝇取出,让其雌雄个体彼此间自由交配,则后代中长翅果蝇占

A .2/3

B .5/6

C .8/9

D .15/16

3.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AA 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的,aa 是红色的。基因型为Aa 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的,而雌牛是红色的。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

A .雄性或雌性,aa

B .雄性,Aa

C .雌性,Aa

D .雌性,aa 或Aa 4.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5.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 基因决定雄株,g 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 -基因决定雌株。G 对g 、g -

是显性,

g 对g -是显性,如:Gg 是雄株,gg -是两性植株,g -g -

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Gg 和Gg -

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 .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 .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 .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6.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 的人都患病,基因型为Aa 的人有50%患病,基因型为aa 的人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患病,基因型为Aa ,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

A .1/12

B .1/6

C .1/3

D .1/2

7.如图为基因型为Aa 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

Aa ――→①

1A ∶1a ――→②

配子间的4种结合方式――→③

子代中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 A .① B .② C .③

D .①②

8.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黑×棕→1匹黑 ②黑×黑→1匹黑+1匹棕 ③棕×棕→3匹棕 ④黑×棕→1匹黑+1匹棕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组合①中的子代个体一定是杂合子

B .组合④中亲代和子代的黑色个体基因型不相同

C .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

D .组合②中亲代和子代的黑色个体基因型相同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答案

例1-5:CBDDD

巩固练习:1-8ACCBD AAA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答案

例1-5:CBDDD

巩固练习:1-8ACCBD AAA

《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4.docx

阅读课本6-9页,完成下列内容: 一、进化理论的创立和完善 1.拉马克的进化理论 (1)主要观点: (2)意义: 2.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讨论题3:达尔文建立自然选择学说依赖于哪些事实? 3.木村资生的进化理论 讨论题4:屮性学说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是相互补充的,只是在研究层次上存在差异,你 能说出是什么吗? 二、科学思维 1.观察 (1)概念:科学观察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紧密结合的考察研究方法° (2)特点:通常需要借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必须。 2.推理 (1)概念: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 ___________ ,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者说是做出推论。 (2)特点:推论完全正确,只是对现象的多种可能解释屮的一种。 3.分类:把某些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逻辑方法称为分类。 4.建立模型 讨论题5:常见的模型有哪些种类?

5.交流 【知识拓展】 1.杂交一般指两个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生物体之间的交配。所谓自交,是指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的雌 雄交配或同一纯系内各个体之间的交配。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异花传粉。 2?正交与反交:若甲(0)X乙(早)为正交,则甲(2)X乙($)为反交。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27-30页,完成下列内容: 一、几个重要的遗传学概念以及杂交实验过程中各种符号的含义 1.父本早:母本P:亲本F,:子一代F2:子二代X:杂交0:自交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R川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N屮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3.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刈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4.纯合子:基因(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基因(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5.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者: 2.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豌豆是严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

高中生物 3.1基因的分离定律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3.1基因的分离定律导学案苏教版必 修2 C 1、指导杂交育种: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杂合子(Aa ):(1/2)n 纯合子(AA+aa):1-(1/2)n (注:AA=aa)例: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Tt,表现型是抗锈病。(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抗锈病和不抗锈病,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3)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TT或Tt。其中基因型为 Tt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从F2代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直到抗锈病性状不再发生分离。 2、指导医学实践:判断遗传病显隐性的常规方法: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例1:人类的一种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例2:人类的多指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的一种畸形性状。如果双亲的一方是多指,其基因型可能为DD或Dd,这对夫妇后代患病概率是100%或1/2。 【典型例题】 例

1、若让某杂合子连续自交,下图中能表示自交代数与纯合子所占比例关系的是例 2、(11)小麦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R和基因r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B、基因R和基因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C、自然条件下根尖细胞中突变形成的基因r能遗传给后代 D、基因R和基因r的本质区别是核苷酸序列不同例 3、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例 4、下图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对于该病而言,有关该家系成员基因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I2是杂合体 C、I4是杂合体的概率是1/3 例

基因分离定律题型题型(详细好用)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一、名词: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二、语句: 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4、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8、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 (2)dd × dd dd 全隐 (3)DD × dd Dd 全显 (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 (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 ....与方法 1、正推法 (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合子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3/4,显性个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三章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Word版含答案

丄第二节基囲的分富定律 学习目标:1.遗传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含义 2?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内容 5.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6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7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设计1 —自主轨一城、理清眾节主干扣识 I 设计2 —尝试徴一做,岌现预习中的薄弱环节 [教材梳理] 一、遗传、变异与性状 1. 遗传:子代与亲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2.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差异的现象。 3?性状: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 相关概念及符号: ①显性性状:R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②隐性性状:F i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③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岀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④常见的遗传学符号及含义 符号P F1X? 2£ 自主学习植肆主干屛"umi "uHMu护口

2? (1) 在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存在着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2) 遗传因子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 F i 体细胞内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3) F i 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 (4) F i 自交时,不同类型的配子(花粉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5) 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它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⑹遗传图解: F (亲代} 紫花X 白花 (AA) (讪 I I A _a 紫花X 紫花 3.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中,1号罐中小球代表 2种雌配子,2号罐中小球代表2种雄配子,红球代表 基因A ,绿球代表基因a 。 4. 分离假设的验证 (1) 方法:测交,即让 F i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 测交实验图解: 配子 Fi

基因分离定律学案(学生版)

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分离定律 考纲要求 命题热点预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1.考查内容:主要考查遗传杂交实验的方法、遗传概念的辨析、性状显隐性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定、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应用等。 2.考查方式:以遗传实验、遗传现象及遗传图解的方式单独考查,或者与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综合考查。 3.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涉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分析 知识点1:几组核心概念的理解(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熟记)1、交配类:杂交(×)、自交(○×)、测交(杂种一代×隐性纯合子,如Dd×dd (验证杂(纯)合子、测定基因型)P:亲本、♀:母本、♂:父本、F 1:子一代、F 2:子二代 2、性状类: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3、基因类 4、个体类: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如DD 、dd 、AABB 、AAbb )、杂合子(如Dd 、AaBB 、AaBb ) 注意:多对基因中只要有一对杂合,不管有多少对纯合都是杂合子。 知识点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假说-演绎法)1.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 提醒 ①孟德 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时代“基因”这一名词还未提出来,孟德尔用“遗传因子”表示。(基因是在1909年由约翰逊提出)②F 1配子的种类是指雌、雄配子分别有两种:D 和d,D 和d 的比例为 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生物雄配子的数量一般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 人工异花传粉(两性花)的一般步骤:去雄(即去除母本的雄蕊,豌豆在花蕾期进行)→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受粉→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注: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单性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不用去雄。 相同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复等位基 因(若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 数目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 血型的I A 、I B 、i 三个基因)

基因分离定律知识要点

基因分离定律知识要点 一、基本概念: 二、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优点及方法: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方法: 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受精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合子,机会均等。随机结合的结果是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1∶2∶1,表现型有两种,其比为3∶1。因此,杂合子杂交后代发育成的个体,就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如果此实验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在条件和时间等方面不具备,就用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2.材料用具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球的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手感要相同,并要有一定重量)。 3.实验方法与步骤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球上分别标有字母D和d。甲桶上标记雌配子,乙桶上标记雄配子,甲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

因d的雌配子;乙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 的雄配子。 (1)混合小球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2)随机取球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这表示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的过程。记录下这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 (3)重复实验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小球充分混合后,再按上述方法重复做50~100次(重复次数越多,模拟效果越好)。 (4)统计小球组合统计小球组合为DD、Dd和dd的数量分别是多少,记录并填入上表。 (5)计算小球组合计算小球组合DD、Dd和dd之间的数量比,以及含有D的组合与dd组合之间的数量比,将计算结果填入上表中。 4.实验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出合理的结论(可将全班每一小组结果综合统计,进行对比) 五、自交法和测交法的应用: 1.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2.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3.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与实验设计方法: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教学提纲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题型一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例1.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技法提炼 “三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题型二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例2.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解题技巧 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定义直接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依据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来判断:若两亲本的性状相同,后代中出现了不同的性状,那么新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而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这可简记成“无中生 有”,其中的“有”指的就是隐性性状。学@科网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表现型相同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3”对应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基因的分离定律专题复习

基因的分离定律 1.若选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重现孟德尔的研究历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2.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成功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F2出现了3∶ 1的性状分离比 B .假设的核心是:F1 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 C.根据假设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演绎并进行测交实验验证假设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F2 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设 3.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C.两实验都设计了测交实验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检验 D.前者采用“假说一演绎法”,后者采用“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4.在生物科学史上,有一些著名的假说,这些假说是科学家通过一定的实验后提出来的。以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不同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B.果蝇的眼色伴性遗传实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C.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S 型菌可能有遗传因子 D.达尔文父子的向光性实验——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传递到了苗尖下部 5.在下列实例中,分别属于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是( ) ①狗的长毛与卷毛 ②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 ③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⑤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 1 ⑥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 和1/4 A.③⑥B.①④ C.②⑤D.③④ 6.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 ∶1 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⑥F1 体细胞中各基因表 达的机会相等 A .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7.蜜蜂的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雌蜂(蜂王) 、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蜜蜂的体色中,褐 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 则F1 的体色将( ) A .全为褐色 B.褐色个体数:黑色个体数=3∶1 C.蜂王、工蜂全为褐色,雄蜂全为黑色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必考专题二 遗传规律 第6讲 分离定律学案

第6讲分离定律 [考试要求] 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b/b)。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解释及验证(b/b)。3.分离定律的实质(b/b)。4.显性的相对性(a/a)。 5.分离定律的应用(c/c)。 6.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结果与科学方法(c/c)。 7.杂交实验的设计(/c)。 1.(2018·浙江4月选考)一对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了AB血型的孩子。AB血型的这种显性类型属于( ) A.完全显性 B.不完全显性 C.共显性 D.性状分离 解析I A与I B这两个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两者互不遮盖,各自发挥作用,表现为共显性。 答案 C 2.(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花瓣开放时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 B.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 C.F1自交,其F2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性状分离 D.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 解析豌豆是自花授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应在花蕾期花粉尚未成熟时去雄,A错误;完成人工授粉后套上纸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B错误;F1自交,其F2中同时出现紫花和白花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出现白花的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以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错误;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D正确。 答案 D 3.(2015·10月浙江选考卷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解析杂合豌豆表现为紫花,说明豌豆的紫花对白花为显性,杂合紫花豌豆的基因型设为Aa,则白花豌豆的基因型为aa,Aa×aa→1Aa∶1aa,故子代表现型为1紫花∶1白花。 答案 C 1.正误判断 (1)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开后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 (2)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子代均表现红眼。(×) (3)杂合紫花豌豆测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4)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必要条件。(×) (5)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及其产生的配子种类、数量和比例。(×) (6)“基因的分离定律”中的“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2.填充表格 解决分离定律问题的6把钥匙(A基因对a基因完全显性) 亲本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 AA×AA AA ①② 全部表现显性 ③④ ⑤⑥显性∶隐性=3∶1 ⑦⑧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部表现隐性 提示①AA×Aa②AA∶Aa=1∶1③AA×aa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6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苏教版

第6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Ⅲ) 学习目标 1.掌握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及其概率计算。2.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基础知识| 一、解决基因的分离定律问题的重要工具 1.“六把钥匙” 亲本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①AA×AA AA 全为显性 ②AA×Aa AA∶Aa=1∶1全为显性 ③AA×aa Aa 全为显性 ④Aa×Aa AA∶Aa∶aa=1∶2∶1显性∶隐性=3∶1_ ⑤Aa×aa Aa∶aa=1∶1显性∶隐性=1∶1 ⑥aa×aa aa 全为隐性 2. (1)乘法定理当两个事件互不影响,各自独立,那么这两个事件同时或相继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出现时概率的乘积。 (2)加法定理当一个事件出现时,另一个事件就被排除,这样的事件叫做互斥事件。互斥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之和。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 1.在育种实践中,可以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设计育种过程。 2.在医学实践中,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做出科学的推断。 |自查自纠| (1)若亲本之一是显性纯合子,则子代均表现显性性状( ) (2)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亲本一定均含有隐性基因( ) (3)杂合紫花豌豆自交,所得的紫花后代中杂合子占二分之一( ) (4)杂合子(Aa)连续自交,子代中纯合子概率逐渐增大( ) (5)人类多指患者的基因型不确定,而先天性聋哑的基因型确定( ) 答案(1)√(2)√(3)×(4)√(5)√

|图解图说| ★如果患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则该病肯定是显性遗传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正常的双亲生出患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则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区分抗锈病小麦与易感锈病小麦? 提示:给小麦接种锈菌,观察小麦是否出现锈病。 探究点一相关基因型、表现型的推断 【典例1】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决定的。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分析回答: (1)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该男孩与一个父亲是单眼皮的双眼皮女孩结婚,后代的表现型可能是__________。 ◆解法展示 首先需确定显隐性:据“双眼皮×双眼皮→单眼皮”推知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然后逐小题解答。 (1)单眼皮男孩的基因型是bb,其中一个基因来自父方,一个基因来自母方,所以双亲都含有b基因;又因为双亲均表现双眼皮,必然均含有B基因,所以双亲基因型均是Bb。 (2)单眼皮父亲的基因型是bb,其中一个b基因一定传给其女儿,又双眼皮女孩必含有B基因,所以女孩的基因型是Bb。男孩的基因型是bb,女孩的基因型是Bb,根据“bb×Bb→Bb、bb”推知后代的表现型可能是双眼皮或单眼皮。 答案(1)Bb Bb (2)双眼皮或单眼皮

(完整版)生物必修二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知识总结基础梳理

基因的分离定律 知识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相关概念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传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②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过程图解 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 F1高茎 ↓? F2高茎矮茎 比例 3 ∶1 归纳总结:①F1全部为高茎;②F2发生了性状分离。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3.设计测交实验方案及验证——演绎推理 (1)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2)遗传图解 4.分离定律的实质——得出结论 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C。 (2)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4)适用范围 ①真核(原核、真核)生物有性(无性、有性)生殖的细胞核(细胞核、细胞质)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5.与植物杂交有关的小知识

[思维诊断] (1)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2012·江苏,11B)(×) (3)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 (4)生物体产生雌雄配子的数目总是相等的(×) (5)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2012·江苏,11C)(×) (6)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知识点二基因分离定律的题型分析 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一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I) 1.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植株数量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表示为() A.GG×gg C.Gg×Gg B.GG×Gg D.gg×gg 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D.性状表现相同的生物,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B.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 C.若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则亲代中必有显性性状个体 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 4.水稻的晚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晚熟受显性遗传因子(E)控制。现有纯合的晚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性状表现为晚熟 1 B.F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 1 C.F自交后得F,F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 122 D.F的性状表现为晚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 2 5.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

A.所有的统计结果都等于3∶1B.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才符合3∶1 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D.统计的样本越小越接近3∶1 6.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7.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豌豆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时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B.①②;⑤⑥D.②③④;⑥ 8.某水稻品种茎秆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 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A.0B.25%C.50%D.75% 9.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的性状表现比为3∶1B.F产生配子的比为1∶1 21 C.F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D.测交后代的比为1∶1 2 10.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分离定律 教案

基因的分离规律教案(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的关系; 3.掌握基因的分离规律; 4.了解显性的相对性; 5.了解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从分离规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规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规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除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外,着重在提高学科科学素质方面进行下列两点教育: 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 2.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基因的分离规律

[解决办法] (1)着重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因为这是分离规律包涵的基本概念。 (2)在分离现象的解释、测交的讲授中强调杂合体中等位基因随同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而形成1:1的两种配子。 (3)应用分离规律做遗传习题。 (4)说明不完全显性遗传F2表现型之比为1:2:1,更证明分离规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1)分离规律的实质。 (2)应用分离规律解释遗传问题。 [解决办法]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 (3)应用遗传规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疑点相对性状、杂交方法、人的高矮遗传。 [解决办法] 相对性状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并口头测试。 杂交方法用挂图说明去雄与授粉。 人的高矮遗传说明是多基因的遗传。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法讲述、谈话、练习。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4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苏教版

第4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Ⅰ) 学习目标 1.概述孟德尔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2.阐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3.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加深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理解。 |基础知识| 一、1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1.实验材料——豌豆的特点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在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具有多对差异明显的相对性状。 2.1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说明 P(亲本) 紫花×白花↓ F1(子一代) 紫花 ↓? F2(子二代) 紫花白花比例接近_3∶1(1)P具有相对性状 (2)F1全部表现显性性状 (3)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4)实验结果与正交、反交无关 1.理论解释 (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F1中显性遗传因子(A)对隐性遗传因子(a)具有显性作用,且彼此保持独立。 (3)F1(Aa)产生数量相等的A型和a型花粉,数量相等的A型和a型卵细胞。 (4)F1自花传粉时,不同类型的两性配子间结合的概率相等,从而F2的遗传因子组合及比例是AA∶Aa∶aa=1∶2∶1,性状表现及比例是紫花:白花=3∶1。 2.遗传图解

雄配子 1/2A 1/2a 雌配子 1/2A 1/4AA紫花1/4Aa紫花 1/2a 1/4Aa紫花1/4aa白花 3. (1)模拟内容 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 1号罐、2号罐雌、雄生殖器官 罐中的彩球雌、雄配子 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 小罐编号→分装彩球→抓取→记录→放回→重复→统计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①彩球组合类型及数量比:AA∶Aa∶aa≈1∶2∶1。 ②彩球组合代表的显、隐性性状数量比:显性∶隐性≈3∶1。 |自查自纠| (1)豌豆一般都是纯种,原因是豌豆为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 ) (2)欲实现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杂交,只需将二者间行种植即可( ) (3)若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只表现高茎性状,则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 (4)生物体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 (5)杂种F1(Aa)中紫花因子A对白花a因子表现完全显性作用,从而杂种F1只表现出A 所控制的性状( ) (6)为了使得每次抓取时两种小球被抓的概率相同,抓取过的小球要放回小桶( ) 答案(1)√(2)×(3)√(4)×(5)√(6)√ |图解图说|

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①测交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②自交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 ..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1

解题技巧:专题四《基因的分离定律》中的解题规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节在教学中既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在历年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试 题形式多以综合性题目出现,这就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但如果能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发 掘其中一些内在规律,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那么解答此类试题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在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掌握以下几方面的规律、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解题和应试能力。 一、熟记最基本的6种交配组合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这是基因分离定律中最基本的交配组合, 熟记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既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掌握基因分离定律中的相关基础知识,又 可以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打基础,以提高解题速度。 二、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A.如果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那种性状为显性。 如:某植物红花×白花→子代全开红花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 B.如果两个性状相同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则这两个亲本一定是显性杂合子,子代新出 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如:某植物红花×红花→子代有红花、有白花红花为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白花为隐性性状。 例1:在不知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根据下列哪项可判断显性或隐性性状 A.黑色×黑色→全是黑色B.黑色×白色→100黑色︰150白色 C.白色×白色→全是白色D.黑色×黑色→3黑︰4白 【解析】只有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才能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如果学生掌握了上述规律,就能很快 解决此题。 【参考答案】 D 三、已知表现型,如何确定基因型 可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1)根据表现型,写出大致的基因型:隐性个体直接写出基因型,对显性个体,先写出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待定。 (2)根据该个体的亲代或子代中是否有隐性个体,写出另一个待定基因:若亲代或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则待定基因为隐性基因;若亲代或子代中无隐性个体,则待定基因为显性基因。 例2: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试验结果。 写出各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后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完整版)基因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1.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1.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 2.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2.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2.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目标 3.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3.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教学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教学疑点: 相对性状,杂交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师活动: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得先了解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教师活动:介绍孟德尔简历,豌豆杂交试验,揭示遗传学的经典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5年后三位植物学家分别用不同植物证实了孟德尔的发现后,被埋没的真理重新展现光辉。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此方法是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杂交试验法?显示《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对着图讲解父本、母本,如何去雄,如何传粉、受精,受精卵是第二代的起点,发育成胚直到豌豆种子。 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豌豆。自花传粉,也是闭花受粉。试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这是他研究的特点,也是他研究成功的原因之一。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 讲述:由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此概念有三个要点: 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高茎1.5-2.0m,矮茎0.3m左右。 教师活动:豌豆种子的圆滑和皱缩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 学生活动:是。具备相对性状概念包含的三个要点:同一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种子的形状;不同类型——圆滑和皱缩。 师生交流:交待在遗传图解中常用符号: P——亲本♀——母本♂——父本×——杂交× ——目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杂种子一代——杂种第二代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试验过程 教师活动:出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图,对着图讲述试验过程,注意如下几个概念: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杂交实验中,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那个亲本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5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培优学案

【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5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培优学 案 [考纲明细]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板块一知识·自主梳理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 1.性状类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 性性状。 (3)隐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基因类(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和A就为 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 b、C和 c、D和d就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三种,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 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A和D等;一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C和d等;还有一种是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c和d等。 3.个体类(1)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会发 生性状分离。 (2)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 性状分离。 (3)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是决定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4)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是基因型 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2)豌豆具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3)豌豆花大,便于进行异花传粉操作。 2.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去雄→套袋→人工传粉→再套袋。 3.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提出问题 由F1、F2的现象分析,提出了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 比例分离等问题。 四、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过程 (1)方法: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画出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预期:测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1∶1。 2.测交实验结果:测交后代的高茎和矮茎比接近1∶1。3.结论: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证明对分离现象的理论解释是正确的。 六、分离定律——得出结论 1.内容 (1)研究对象: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2)时间:形成配子时。 (3)行为: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4)结果: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3.适用范围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七、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实验原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