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地理极地地区教学案

人教版地理极地地区教学案

人教版地理极地地区教学案
人教版地理极地地区教学案

极地地区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利用气候图,判别极地地区的气候特征

3.培养学生珍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理念

二、知识概览图

如何保护两极生态环境:各国共同签订《南极条约》、制定海洋生物法律法规

三、新课导引

从图中是否能找出两极地区的共同特征呢?

四、教材精华

知识点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位置范围

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南极地区: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2.自然环境特征

北极地区:终年封冻,但气温和风力相对南极较高。

南极地区:冰层的平均厚度2000米降水量非常少,气候干旱,而且风力特别大,被称为白色沙漠、冰雪高原和风库。

3.代表动物:北极地区是北极熊,南极地区是企鹅。

例 1 关于南极洲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州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B.代表动物是海豹

C.冬季比北冰洋冷,夏季比北冰洋热

D.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一洲

解析:南极洲并不全都在南极圈内,所以A项不对,南极动物是企鹅,面积最大的是亚洲,南极洲与北冰洋的季节相反,所以C项正确。

知识点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科学考察的意义

南极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铁资源、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以及海洋生物资源,北极地区也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而更加重要的是,由于人迹罕至,这里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环境,具有很大科学考察价值。

2.科学考察站

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中国已建成的南极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例2.下列有关两极地区自然资源说法对的是()

A.两极地区自然资源贫乏

B.两极地区共有的矿产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

C.南极洲生物种类丰富

D.南极洲居世界首位的自然资源是淡水资源

解析:两极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北极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但南极主要是煤铁资源,南极洲生物种类不多,但数量较大。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地理的殿堂。 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 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识与应用 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 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 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 方案一 根据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教师可设问: (1)、当地主要有哪些水果?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运来的?为什么当地不能生产? (2)、我们冀州主要种植哪些粮食作物?它与当地的气候、降水有怎样的关系?等等。学生思考回答。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章 第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 湘教版 (I)

(4)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分母越小,比例尺越。 例: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A. 1:3000000 B.1/2500000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 D. 3.图列和注记 在地图上代表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我们称之为;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以及标注山高、水深的数字,我们称之为。 探究重难点 探究点一: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野外定方向的方法还有哪些? 探究点二:绘制地图时,比例尺的大小选择与所绘地图的表示范围、内容详略有关系:比较图幅大小相同的A、B两幅地图: 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 A B 归纳总结:图幅相等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大、小),内容越(详细、简略);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小),内容越(详、简略)。 中考题链接:

1.下列各项不属于地图三要素的是 ( ) A.比例尺B.方向 C.地图名D.图例、注记 2.下列图幅相等的地图,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A.怀化市地图 B.山东省地图 C.中国地图 D.世界地图 3.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应当选择的导游图是 () 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世界地图 C.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D.中国地图 4.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1∕400000 B.1:xx000 C.1:1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 5.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20千米,而两地在某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仅有10厘米,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1:200 B.1:2000000 C.1:xx0000 D.1/xx00 6.读下面某地区平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学校在农业试验区的方向,科技园区在火车站的方向。 (2)沿公路从学校去科技园区,在图上测量距离为6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为米。 (3)图中的比例尺是式比例尺,这个比例尺改为文字式比例尺表示是 7.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比例尺转换为数字比例尺。 (2)图上A在B点的方向,A、B之间实际的距离实际的距离大约为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

第二节巴西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 2、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3、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二)能力目标 1、利用录像、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2、利用世界政区图和巴西的地形图、矿产图、气候图等让学生直观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3、通过数字、图表等资料,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激发对地理学习兴趣,探讨地理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环境,了解巴西的工农业生产特色 (二)教学难点 1、如何利用资料说明巴西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2、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地图:世界地图,拉丁美洲地图,巴西位置图,巴西主要地形区的图片、巴西矿产、农产和城市分布图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从网上或书报上搜集巴西一句话的世界之最和趣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世界上哪个国家被称为足球王国?——————————巴西 教学新课 (板书)第二节巴西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板书) 【课前投入】——热身 学生纷纷用一句话概括巴西的世界之最和趣闻 包括很多内容:如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巴西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世界上拥有动植物资源最多的国家;巴西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二长河;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咖啡王国”之称;铁矿石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巴西人种复杂,被称为“世界人种博物馆”;巴西狂欢节是世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地理校本课程 *** 前言 ***坐落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赤金镇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继承了“铁人精神”,建校几十年以来,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发展的思维正日趋形成新教育理念的潮流,******遵循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认为单纯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接受、考试的分数”来诠释的旧教育观,应该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遗弃.应该将目光投入到新课程的开发上来,以期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培养全新的能独立思考和进

行自主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就成了这种实践的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形成了具有赤金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编写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明确了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么成果。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对学生的要求突出以下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一定程度。其次,明确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评价方式。 2、最大限度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课本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至用;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3、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往往是来自网络、报纸,而对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对时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开设与时事有关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4、重视学生兴趣,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令到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期望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 走进地理的殿堂。 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 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识与应用 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 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 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 方案一: 根据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教师可设问: (1)、当地主要有哪些水果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运来的为什么当地不能生产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我们身边的地理》 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尚未解开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 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3.通过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期盼心理”,培养对地理的探索兴趣。 重难点1.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期盼心理”。 预习新知任务一:阅读课本第2页一、二自然段“解开地理之谜”,完成1—2题。 1.查阅资料,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我们的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看谁的发现多? 2.你对哪些地理问题疑惑不解。 任务二:阅读课本第2—6页,完成1—3题。 1.中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西方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 2.学习地理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知道变化,了解世界各地的,提高对生活的能力。 3.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受到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和条件;在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导学达标活动一:解开地理之“谜” 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 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其中哪些是地理问题? 3.读教材第2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在课本上标出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的作者是谁? 活动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1.小组内相互检查“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二”。 2.讨论交流,完成教材第3页活动题1、2题。 活动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1.读教材第3页“地理与生产建设”正文第一段,讨论分析: (1)你居住的地方主要以哪种粮食作物为主?哪些粮食作物不是当地的?它们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系吗? (2)你居住的地方主要生产哪些水果?哪些水果不是当地生产的? (3)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建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

初一地理:巴西地理教案一

巴西地理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热带雨林的危机 3、巴西主要的热点经济作物 4、巴西的工业布局及城市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1、运用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分布图,掌握巴西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 2、运用巴西的矿产资源图及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巴西工业区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教学难点 热带雨林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 教法学法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课。 大家看录像,说出展现的内容。 播放日韩世界杯,巴西队获得冠军时的录像片断。 说说看,你还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

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巴西 重难点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巴西。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要求: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总结: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板书:位置、环境、热带面积广大。 电脑播出巴西的地形图(多媒体课件) 读图回答:1.二条特殊的纬线:赤道、南回归线。 2.巴西所处的温度:热带 3巴西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景观图展示) 4.巴西的主要地形: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占面积的 1/3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占面积的2/3 (提问):(一).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国家?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地理位置决定。 2.亚马孙流域经过这里。(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亚马孙河并展示图片) 3.安第斯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 (二).热带雨林有何作用它为人类提供了那些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

地理校本课程 *** 前言 ***坐落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赤金镇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继承了“铁人精神”,建校几十年以来,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发展的思维正日趋形成新教育理念的潮流,******遵循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认为单纯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接受、考试的分数”来诠释的旧教育观,应该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遗弃。应该将目光投入到新课程的开发上来,以期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培养全新的能独立思考和进行自主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就成了这种实践的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

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形成了具有赤金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编写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明确了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么成果。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对学生的要求突出以下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一定程度。其次,明确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评价方式。 2、最大限度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课本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至用;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3、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往往是来自网络、报纸,而对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对时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开设与时事有关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4、重视学生兴趣,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令到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期望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教材主要由“气象万千”和“野外生存”两部分组成。教材编写紧扣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气候,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希望本教材对学生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地理)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地理)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写调查报告和地理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读图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意识,提升综合能力。 二、课程背景 根据关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地理教学的教材建设应该由国家统编教材、地区教材和校本教材共同组成,其中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是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组织编写。那么如何界定校本课程的地位是编写的关键,因为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之所在。现行国家统编教材的编写既提供了指导思路,也为校本课程的建设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加强地理学习能力和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是中学尤其是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和突破口。因而在完成统编教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做好活动和选修课的设计安排是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统编教材有机补充的校本课程,应该为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设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案。所以把校本课程定位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能力培训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的选修课、活动课教材的层面上,既可以避免内容上和统编教材的冲突与雷同,又可以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设计思路,对统编教材的内容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予以有机补充。 三、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志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船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2.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七年级地理教案)我们身边的地理第一课时教案

我们身边的地理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教材分析 : 课文以问题拉开地理学习的"序幕",奠定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向。通过分析我们身边的地理,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教学中应该很好的体现这种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使学生知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解决众多与人类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能力目标 : 教育目标 : 通过学习讨论能很好的认识到学习一门课程既要有方法又要有良好项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 1.重点:能大胆的提出问题。 2.难点:能比较合理的提出问题。 策略和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学生参与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讲解一些有关地理课堂学习和有关作业书写的要求。 2.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一门课程,他可以使我们成为像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知--? 学生:地理! 老师:对,地理!同学们可以说说学好地理,可以掌握那些知识,学到哪些本领呢? 议一议同学们畅所欲言,大胆说出你的理解,可以长篇大论,也可以一句两句。

教师设问提出问题: 学好地里有诀窍吗? 老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非常精彩,地理知识包罗万象,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地理是非常重要的,谁能谈谈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 议一议同学们畅所欲言,大胆说出你的理解,可以长篇大论,也可以一句两句。 议论结束后议一议 : 大家天天看蓝猫,看来一定学了不少地理知识。你能提出几个地理问题吗? 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的变化?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沙海茫茫,有的地方却碧波荡漾?昔日的海洋为什么变成了高耸的山峰? 酷寒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浮山后小区的空气如此清新? 动动脑 : 请大家谈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了哪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提出来大家一起考虑考虑如何? 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课本上提出的部分问题。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导学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导学案湘教版目标感知 1.学会思考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问题和现象,知道“地理”一词的来历。 2.了解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难点预设 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知识链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想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地理知识? 问题导学 1.读教材第2页“解开地理之谜”正文内容,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 解的问题?其中哪些是地理问题?。 2.读教材第2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在课本上标出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 著《地理学》的作者是谁? 3.读教材第2页“地理与日常生活”正文内容,讨论并回答教材第3页活动题,并写在 课本的相应位置。 4.读教材第3页“地理与生产建设”正文第一段,讨论分析: (1)你居住的地方主要以哪种粮食作物为主?哪些粮食作物不是当地的?它们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系吗? (2)你居住的地方主要生产哪些水果?哪些水果不是当地生产的? (3)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建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市?试解释为什么? (温馨小提示:家具不便长距离运输且运输成本较高。) 5.阅读“荷兰的风车”,在课本上标出风车的作用。 6.读教材第4页“地理与风土人情”及右边两幅图。回答:这分别是什么运动?他们分 别在哪些地区最有名?

7. 读第5页“阿拉伯人的服装”,在课本标出:这些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他们的服饰与 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8.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教材第5页2个活动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书写答案。 知识梳理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地理与民情、风俗地理与服饰 地理与宗教语言地理与文化地理与____地理影响交通业地理影响工业 地理影响农业地理与____离不开地理地理与____:生活 解开地理之“谜” 问题训练 一、 基础知识: 完成《互动》第1-3页双基在线第1-10题。 二、拓展迁移: 1.完成《互动》第2-3页能力升级(1) 2.俗话说“入乡随俗,入国问禁”,请你查资料说说美国人、英国人、巴西人、泰国人、日本人、埃及人等分别有哪些习俗?哪些禁忌? 问题生成 通过本节课的自主学习: 1. 你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写序号): 2. 你认为哪些问题不好理解(写序号): 3.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4.

初一地理巴西教案设计

初一地理巴西教案设计 初一地理巴西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情感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重点: 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 难点: 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 巴西的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课件中出示以下问题:世界面积大国、世界人口大国、世界足球王国、世界的天然氧吧。让学生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第六节巴西

1、巴西的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在图3-31上找到巴西,并找到他所处的大洲,所濒临的大洋以及周围的邻国。在图中能指出巴西的大致纬度位置。 2、亚马孙河 在图3-3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回想课本30页的1-43图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3、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3-3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的平原。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的平原。 读3-3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的热带雨林。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阅读材料地球之肺 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 4、巴西高原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生活与地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多增加课外地理知识,开阔知识视野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等地理现象(3)培养学生的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4)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对家乡的热爱及探索和发现精神 (5)让学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 教学目录: 1.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2.教材-生活与地理-序 3.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 4.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 5.教材-生活与地理-灾害常识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下载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这说明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地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地理课程与其他高中课程相互配合,对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教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地理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认识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开学第一节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课程,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地理的殿堂。 【教学方法】 探究式、参与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引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讲授新课] 【幻灯片展示】一、解开地理之“谜”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幻灯片,并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有的地方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有的地方沙海茫茫,有的地方却碧波荡漾?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年成了高耸的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有的地方城镇密集,有的地方却人迹罕至?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幻灯片展示】——在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 【教师过渡】既然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那么地理与我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幻灯片展示】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图片(服饰、饮食、住房、出行) 【学生】欣赏、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幻灯片展示】——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能进一步熟悉我们生活的环境,进而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活动】幻灯片展示课本第3页图1-1和1-2,请同学们思考、回答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分别适合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开展?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来学地理与生产建设的联系。 【幻灯片展示】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图片(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 【学生】欣赏、思考、讨论并回答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答案汇总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达标检测】 1、B 2、A 3、C 4、B 5、D 6、C 7、C 8、A 9、B10、A11、D12、B13、B 14、B15、D16、C17、D18、B19、D20、A21.C22.B23.C 24、(1)西北东北(2)900(3)线段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米1:15000 25.(1)1;100000(2)正北3(3)自西南向东北西东西北东南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一课时) 【达标检测】 1、B 2、B 3、A 4、B 5、B 6、D 7、B 8、D 9、C10、D11、C12、C13、A14、D 15、A16、B17.B18.C19.A20.C21.C 22、(1)B、DC、E(2)东南西北西北(3)ED 23、(1)甲图(2)(60oS,30ow)东北 24、(1)90oE,60oN(2)④465oW(3)正北西北③ 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二课时) 试一试: 1、北东 2、b 3、略 4、A 能力提升 1、(1)150°E65°N180°20°N170°E65°N(2)A西北A、C 2、B 【达标检测】 1、A 2、B 3、C 4、A 5、C 6、D 7、D 8、B 9、A10、C11、C12、D13.B14.C15.D16、C17、D18、B 19、(1)南(2)正西正北西北东南 20、(1)45°W,15°N正东(2)逆(3)①②(4)①②③ 21.(1)略(2)BD一天(3)正西赤道(4)极昼北温带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巩固练习】 1.D 2.B 3.D 4.C 5.C 6.D 7.A 8.D 9.D10.A11.B12.C 13.(1)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北冰洋太平洋(2)略(3)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4)D亚洲⑤大洋洲⑥南极洲⑦(5)非洲③【中考链接】 1.A 2.B 3.C 4.B 5.C 6.D 7.C 8.D 9.D10.C11.B12.C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巩固练习】 1.D 2.B 3.C 4.B 5.A 6.(1)鞍部陡崖山脊(2)CD等高线密集坡度陡(3)400100—300 (4)正西西北(5)西北东南(6)C 【中考链接】

七年级下册地理《巴西》(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巴西主要的矿产资源、农产品及其分布;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状况。 2、学会利用“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分析巴西主要农矿资源、工业城市及分布; 3、学会初步分析殖民统治对巴西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会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4、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认识到资本主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本质,加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通过二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所获得的成就;通过了解我国的三峡水电站是世界第一大水电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巴西二战前后的经济特征;巴西主要的农矿产品及分布;巴西主要的工业及分布。 难点:利用“巴西的地形图”和“巴西的气候图”,综合分析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对工农业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巴西的地形图,巴西的气候图,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圣保罗的风景图片若干,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述:巴西是个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也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发达的国家。 板书:四、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过渡:既然同学们昨天已经拜访了“卞卡一家”,下面就请和老师一起继续游览我们“巴西之旅”的第一站——圣保罗。 多媒体展示“圣保罗的风景图片”若干,初步了解圣保罗是个繁华而发达的大城

市。 师述:圣保罗不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还是巴西的工业中心。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92-93一二自然段,及阅读材料,分析巴西二战前的经济特征。 活动:学生扮演巴西圣保罗市民,接受老师的采访,以了解巴西在二战前的经济特征。 过渡:现在,我们来到圣保罗的市中心,这里车来人往,商品琳琅满目,好不繁荣,迎面走来的是几位神采奕奕的老人。 师问:先生,很高兴采访你,你们巴西和我的祖国中国一样,同属发展中国家,也都经历过二战,那二战前的巴西经济有何特征呢? 生答:二战前,巴西经济落后,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师问:当时的巴西主要生产和出口什么产品呢? 生答:甘蔗、木材、咖啡、黄金、金刚石等。 小结:自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巴西,直到二战前,巴西经济落后,单一生产农矿产品,主要生产和出口甘蔗、木材、咖啡等,现代工业不发达。 板书:1、二战前的经济特征: 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93第三自然段- P94第一自然段,分析巴西二战后的经济特征。 活动:学生扮演巴西圣保罗市民,接受老师的采访,以了解巴西在二战后的经济特征。 师问:现在的巴西,已看不到贫穷落后的模样,先生,你能谈谈巴西是如何摆脱殖民者的统治,摆脱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而发展成为拉丁美洲经济最完善、最发达的国家的吗? 生答:二战后,我们巴西政府主要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 小结:二战后,巴西摆脱了殖民者的统治,为改变单一经济结构,政府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现代工业迅速发展。目前,一些现代工业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的行列。 板书:2、二战后的经济特征:现代工业迅速发展 多媒体展示“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及引导学生阅读P93材料,分析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的分布。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2)

第一章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案(七年级湘教版上)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许多地理 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 理知识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 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难点:使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启发法、1课时 [教具准备]地图册、小黑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师生有感情的朗诵本章前言,引入 (过渡)什么是地理?地理是研究什么内容的学科?(展示小黑板出示的若干问题) 一、解开地理之谜 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黑板上的若干问题,而后各派代表回答,教师略以点拨。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感到疑惑的地理问题呢? 2、学生提出若干地理问题,教师有选择性的回答 (小结)通过刚才的提问,不难看出,地理这门学科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总述)地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创设情境:假设从常德出发,到内蒙古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旅行,你会考虑到 哪些和地理有关的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2、设问: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需要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小结)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学好地理我们可以进一步指导我 们的生活,进一步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懂得确认方法,知道天气和气候,了 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我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不但如此,在我们 的生产建设中,也离不开地理。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1、展示小黑板上的问题,学生分组探究,各派代表发言。 (小结)无论工农业生产布局也好,还是农业生产也好,都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新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条件。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1、引导学生看图P4图1-3,揭示荷兰风车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看图P5图1-6,揭示阿拉伯人的服饰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学生齐读P4文字,了解地理与风土人情的关系。 [课堂小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9.2 巴西(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9.2 巴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资料认识殖民统治对巴西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知道南美拉丁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鲜明的文化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并从中认识单一经济的弊端,进一步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3.举例说出热带雨林的作用及其现状、遭受破坏的原因和保护的措施。 4.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城市化问题,认识当今世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学会综合分析自然、经济、人口、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说明巴西工农业的发展与分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认识巴西,尊重多民族的巴西文化和传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通过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的成就,进一步明确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建立、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强学生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 教学重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工农业、人口多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读图、对比、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绘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世界球类比赛中,让中国人骄傲的“国球”是什么?(学生:乒乓球)那么世界上最著名的“足球王国”又是指哪个国家?(学生:巴西)对,巴西人热爱足球运动,球踢得漂亮,脚法娴熟、配合默契、节奏明快,如同跳起了粗犷、急促的桑巴舞,给人以美的享受。现在就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去认识巴西。让我们先来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 (课件展示)9-17巴西在世界的位置、9—18巴西的地形图 (提问)从这两幅图中可获取巴西哪些方面的信息?(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展示小结)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甘肃日报/2010年/9月/30日/第009版 教育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张家川县张川镇中学马国良 校本课程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开发地理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需求与个性发展的关注及重视,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进情感交流和个性特长的发挥,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促进创新品格的形成。 就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而言,在内容的选择和实施途径的设计上要以国家统编教材的知识为基础,围绕一定的知识体系去开展,这样才不会失去校本课程的科学性。教材编写内容的选择设计方面,要符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样在实际开课过程才能够真正为教师的教学起到参考作用。又因为地理选修课活动课必须要考虑到趣味性设计,让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关键,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因而激发兴趣是校本教材编写和内容选择时必须认真考虑的关键性原则。考虑到地理学科综合性因素,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发应当突破学科的界限,朝综合性方面创新,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综合考虑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在选择内容和实施途径的设计上尽量考虑到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事实上,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包罗万象,有天文方面的知识,有人文地理内容,有经济发展状况的内容,有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状况和污染物,等等。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转变领导观念,扩大学校自主权。由于受“高考”与“中考”指挥棒作用的影响,基层学校的“课改”工作已基本上流于形式,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因此,转变领导的传统观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非常重要,学校领导应大力支持,开足一定比例的校本课程课时,突出学校特色,使学校拥有自由自主的自我开发空间。 其次,提高地理教师素质,发挥课程开发的主导作用。地理教师是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只有不断提高其素质,才能保证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成效。地理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现代地理学理论,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发挥其课程开发实施的主导作用。 再次,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学生的发展需求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地理爱好、地理特长也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地理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课程的实施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最后,精心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一种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人格,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之,教材编写要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思想,要以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及能力情感的培养为着眼点,充分体现现代课堂特色和新课标的精神实质。 第1页共1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