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刍动物营养学

反刍动物营养学

反刍动物营养学

营养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与功能间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和功能,以及这些营养素如何融合成配合物,并与机体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反刍动物营养学是一门研究反刍动物的健康和营养的科学,涉及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营养素的种类、含量和功能,以及如何提供适当的营养和维持反刍动物的健康。

反刍动物是牛、羊、驴、马、骆驼等动物等,它们是一类复杂的多元生物,它们的营养需求被人们称为“反刍动物营养”,这种营养

含有许多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它们有不同的比重,营养专家和畜牧业者应根据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阶段、期望的表现和当地的牧草和其他饲料等情况来制定反刍动物的营养配方。

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反刍动物的生殖、生长、发育和表现,以及这些过程与营养相关的关系。此外,还涉及对反刍动物营养饲料的研究,包括从原料到成品营养饲料的开发与生产,反刍动物营养饲料的调制,以及如何优化营养饲料的组成与品质。

反刍动物营养学还研究各种营养因子与反刍动物表现之间的关系,例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表现的影响;能量和碳水化合物对反刍动物的运动能力和繁殖能力的影响;脂肪对反刍动物的抗病能力及脂肪代谢的影响等。

此外,反刍动物营养学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饲料利用率研究,指导正确给反刍动物配种饲料,优化反刍动物的饲养状况;饲料成本

优化;营养调节,指导反刍动物的营养配合,使其达到最佳营养状态;反刍动物用药,涉及药物和营养调节间的关系,以提高反刍动物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利用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可以协助农民提高畜牧业的效益,改善反刍动物的体型和表现,提高反刍动物的健康,提高出栏率和屠宰率。

总之,反刍动物营养学是一门涉及反刍动物的健康和营养的科学,涉及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营养素的种类、含量和功能,反刍动物营养配方的设计、饲料利用率研究、营养调节、反刍动物用药等。研究反刍动物营养学可以指导农民正确给反刍动物配种饲料,提高畜牧业的效益,改善反刍动物的表现,提高反刍动物的健康,提高出栏率和屠宰率,为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部分 复习思考题 一、术语与概念 二、思考题 1.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2.什么叫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猪、禽各有哪些必需氨基酸? 3.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 4.比较抗生素和益生素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5.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6.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原理的异同。 7.水在动物体内的作用。 8.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 9.孕期合成代谢的含义与生物学意义。 10.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作用及来源。11.生长肥育动物的采食量、日增重及料肉比有何关系? 12.生产实践中怎样考虑单胃非草食动物维生素的需要? 13.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主要方法。 14.各种动物机体化学成分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研究营养需要有何作用? 15.各种矿物元素的主要缺乏症及其机理。 16.各种维生素的主要缺乏症及其机理。 17.如何用析因法来确定妊娠母畜的营养需要? 18.如何合理应用饲养标准。 19.如何应用动物营养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动物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如何提高饲粮的适口性? 21.论述“维持营养需要”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 22.论述母猪怀孕期和哺乳期营养的差别。 23.论述产蛋家禽的钙磷营养特点。

24.论述单胃非草食动物和反刍动物在消化营养上的主要差别。 25.论述矿物质的营养特点。 26.论述采食量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 27.论述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28.论述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 29.论述养分间的相互关系及饲粮养分平衡的意义。 30.论述热应激时动物的热调节的途径及缓解热应激的营养措施。 31.论述能量与三大有机养分的相互关系及实践意义。 32.论述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33.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34.论述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实践意义。 35.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 36.何为可消化、可利用及有效氨基酸?何为理想蛋白?二者有何关系?37.何谓生态营养?发展趋势如何?38.何谓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简述其可能的机制。 39.抗生素添加剂的应用效果及其发展趋势。 40.单一饲料养分消化利用率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41.泌乳动物能量营养需要的主要确定方法。 42.试述钙、磷的主要营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43.饲用酶制剂的应用原理及提高应用效果的措施。 44.饲料消化有几种形式?吸收有几种形式?45.举例说明怎样用析因法确定生长猪、鸡、牛的能量、蛋白质及氨基酸需要。 46.研究动物营养需要的方法及基本原理。 47.给维生素下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定义,并比较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代谢特点? 48.根据孕期母体和胎儿的发育规律论述孕期营养供应中注意的问题。49.益生素的概念、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50.脂肪的额外增热效应及其可能机制。 51.理想蛋白质的原理及其应用。52.维生素与其它营养物质的关系?53.维生素的需要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54.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的含义与区别。 55.蛋白质周转的含义及意义。56.蛋白质营养的实质和意义。57.描述能量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58.提高动物生长育肥效率的原理及措施。 59.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原理与措施。 60.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原理与措施。 61.确定泌乳动物蛋白需要的主要方法和主要原理。 62.数学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领域。63.简述奶牛的主要营养代谢疾病及其发生机理与防治措施。 64.简述产毛的氨基酸需要特点。65.简述动物营养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66.简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体外产气法评价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的研究

体外产气法评价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的研究 王芳;徐元君;牛俊丽;赵勐;张养东;张开展;卜登攀 【摘要】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评定反刍动物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饲料原料包括3种能量饲料(玉米、玉米皮、麸皮)和3种粗饲料(苜蓿草粉、苜蓿干草、 玉米秸秆),通过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各种饲料原料2、6、12、24 h累积产气量、体外发酵参数及营养物质降解率,并分析不同类型饲料发酵动力学参数及发酵动力学 与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能量饲料中,玉米体外发酵24 h的产气量(GP24)、理论最大产气量(A)最高,产气曲线的平滑度(B)与其他能量饲料相比没有 显著差异(P>0.05);玉米的干物质降解率(DMD)最高,玉米皮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最高,麸皮的粗蛋白质降解率(CPD)最高;粗饲料间GP24差异不显著(P> 0.05),苜蓿草粉的GP24、A、DMD、CPD均最高,而粗饲料间B部分差异不显著(P>0.05);GP24和A与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灰分(Ash)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综上所述,不同类型饲料间产气量及动 力学参数存在显著差异,能够为奶牛日粮配制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6(043)001 【总页数】8页(P76-83) 【关键词】体外产气法;能量饲料;粗饲料;营养价值 【作者】王芳;徐元君;牛俊丽;赵勐;张养东;张开展;卜登攀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 京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反刍动物营养

反刍动物营养学思考 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食物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反刍动物营养学:反刍动物营养学是动物营养学的重要分支,它以反刍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摄入、消化代谢和转化利用与生产和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4、反刍动物生产的特点 (1)节粮型畜牧业 (2)物质转化效率低 (3)与人类竞争资源 (4)环境的污染者,也是保护者 (5)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 (6)维持食物链的正常运转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成员 5、瘤胃的功能:微生物消化,是发酵饲料的场所。 6、反刍:反刍动物采食饲料尤其是粗饲料大多都未经充分咀嚼就呑咽进入瘤胃贮藏起来,经瘤胃液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再咀嚼,再混入唾液,再吞咽进入瘤胃,这一过程称为反刍。 7、反刍的作用:进一步切细饲料,有利于食糜中饲料颗粒的选择性排空。 8、食管沟:嘴唇状双层结构,始于贲门,延伸至网—瓣胃口,是食道的延续。收缩时成一中空管子,使食团穿过瘤—网胃,而直接进入瓣胃。在哺乳期的犊牛,食道沟可以通过吸吮乳汁而出现闭合,称食道沟反射。 9、网胃功能: 1、如同筛子,将随同饲料吃进去的重物滞留下来。 2、对食物起磨碎、发酵及运转作用。 10、瓣胃功能: 1、阻留食物中粗糙部分,继续加以磨细,并输送较稀部分进入后面的皱胃。 2,有较强的吸收功能。如:水分、肽、VFA、一些无机离子。 11、皱胃的功能:分泌消化液,使食糜变湿。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大量的酶能消化部分蛋白质,但不能消化脂肪、纤维素和淀粉。 12、影响瘤胃发育的因素 •微生物种群建立

[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 1、营养: 是有机体消化吸收来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食物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投资过程。 2、养分: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一般来说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 3、饲料: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4、动物营养学:竞赛活动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1. 名词解释:CP 、CA 、EE 、CF 、ADF 、NDF 、NFE 、NPN 。 粗蛋白质(CP):是这有助于常规饲料分析中才用以估计饲料、消防工作动物组织工作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但非蛋白质含氮物(NPN )。 粗灰分(CA ):是饲料、动物猫科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仪器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少将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粗脂肪(EE):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粗纤维(CF):细胞壁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糖类。 无氮浸出物(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抗坏血酸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中的。 中性洗涤纤维(NDF )酸性洗涤纤维(ADF )酸性洗涤木质素(ADL )

非蛋白质含氮物(NPN ):用饲料常规分析法获得的饲料粗蛋白 质还含有部分非蛋白质的含氮物,称NPN 。 2. 简述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法对饲料养分如何分类、测定各种营养 物质含量的基本原理。 3. 简述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概况性强. 简单使用。尽管分析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钾质分 析尚待改进改进, 目前世界各国仍在重复使用. 4. 简述有机肥营养物质的功能? 答:1) 作为动物体的结构物质 2) 作为两栖类生存和生产的能量 来源3) 作为动物基本功能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 4) 形成产品——附属功能 5. 动植物化学组成的差异? 答:一:动植物元素组成的差异: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 异大;2)元素丰度规律异同:相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他少。不同: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 于植物。3)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细小,植物的变异大。 二:动植物化合物组成差异: 1)动植物的化合物有这三类: 第一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水和矿物质; 第二类是合成下端或分解的下部产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氨、尿素、肌酸等; 第三类是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激素、维生素和抗体等。 2)动植物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基因突变大于动物;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试题 1、常量元素指动植物体内含量>=0.01%者,如C、H、O、N、P、K、Na、cl、Mg、S。 2、含量<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有铁、铜、钴、锰、锌、硒、钼、铬、氟。 3、饲料中的六大营养物质有粗蛋白质、维生素、粗脂肪、水分、粗灰分、碳水化合物。 4、饲料中粗蛋白有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 5、可消化营养物质=食入营养物质-粪中排出物质。7、生长家畜必须氨基酸有10种,雏鸡有13种,成年动物有8种。8、碳水化合物包括粗纤维素、无氮浸出物。9、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镶嵌物质(木质素、角质、木栓质、硅酸)。10、反刍动物可以利用钴合成VB12。11、含S-AA指蛋氨酸、胱氨酸。12、碳水化合物在反刍动物瘤胃中被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13、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有协同营养作用。14、反刍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主要是瘤胃中的细菌发酵作用。15、单胃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以葡萄糖代谢为主。1 6、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1 7、对幼畜禽来说最主要的必须脂肪酸为亚油酸,来自于植物油脂。1 8、饲料蛋白质在单胃动物消化道中被分解为氨基酸和部分寡肽被吸收。1 9、畜禽饲养的能量体系分为:猪消化能、禽代谢能、奶牛净能和奶牛能量单位。20、能量来源于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21 1、饲料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 现代牧业

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 2、可为畜禽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有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3、在物理消化的基础上,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还包括化学消化,和微生物消化。 4、饲料中的粗蛋白质通常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含氮物。 5、分别写出两种最常用的能量饲料原料和蛋白质饲料原料名称玉米、大麦、大豆、菜子饼。 6、赖氨酸添加剂的主要添加形式是L-赖氨酸盐酸盐,其有效成分含量为98.5% 。 7、某蛋鸡场发现近段时间蛋壳破裂严重,这是由于饲料中缺乏钙、磷、VD引起的。 8、有三种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α-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对幼畜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体内不能合成,称为必需脂肪酸。 现代牧业

动物营养学总复习

绪论 1.动物生产的本质及其与植物生产的关系? 2.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 3.动物营养学的相关学科? 4.名词:营养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1.常用饲料干物质的化学成分? 2.饲料营养物质的功能? 3.动植物化学组成的差异? 4.名词:饲料营养物质或营养素或养分初 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 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 NDF ADF CP CF CA EE NFE NPN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1.饲料的消化方式对各种动物的营养有何不同影响? 2.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消化的利与弊? 3.饲料矿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是否反映其利用? 4.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5.饲料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及其对营养物质消化率 的影响? 6.饲料加工调制的营养学意义? 7.名词:饲料的可消化性动物的消化力消化 率饲料抗营养因子 第三章水的营养 1.动物机体水的来源与流失? 2.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 3.动物生产对水的供给有何要求? 第四章蛋白质营养 1.组成动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及其特点? 2.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的异同? 3.影响非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 4.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 5.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因素? 6.影响反刍动物对含氮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因素? 7.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 8.为什么说反刍动物蛋白质质量评定体系的核心 是测定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 9.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型的建立及其理论意义? 10.饲粮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对饲粮蛋白质质量有 何影响?解决饲粮氨基酸平衡的方法? 11.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等NPN的机理? 12.合理使用尿素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确定尿素 的用量? 13.对于单胃动物,日粮蛋白质消化率和利用率通 常呈正相关关系,而对于反刍动物,日粮蛋白质消化率 有时则不能反映蛋白质的利用率,为什么? 14.小肽的营养作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对小 肽利用的异同点? 15.名词:瘤胃氮素循环 RDP UDP 蛋白质 的热损害酸性洗涤不溶氮 ADIN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必需氨基酸 EAA NEAA 限制性氨基酸 BV NPU EAAI 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有效氨 基酸理想蛋白质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互补氨 基酸拮抗饲粮氨基酸平衡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 1.非淀粉多糖与动物营养? 2.化学益生素及其营养学作用? 3.猪、禽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特点? 4.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特点? 5.从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瘤胃消化解释饲粮中粗 饲料比例越高,饲料能量利用率越低的现象。 6.大量饲喂纤维性饲料对反刍动物脂肪、蛋白质 代谢和生产性能有何不良影响? 7.饲粮纤维的含义?饲粮纤维对非反刍动物有何 作用? 8.饲粮纤维与反刍动物瘤胃功能和健康的关系? 9.名词:非淀粉多糖 NSP 化学益生素 VFA 第六章脂类的营养 1.脂类与动物营养有关的特性有哪些? 2.请解释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脂肪的结构对其 有何影响? 3.非反刍动物对饲料脂类是如何消化吸收的? 4.饲料脂类在反刍动物瘤胃是如何被消化的? 5.猪和反刍动物的脂肪代谢有何不同? 6.饲料脂类对猪禽及反刍动物的体脂性质有何影响? 7.必需脂肪酸的生物学功能? 8.通常认为必需脂肪酸有哪些?在体内能否相互 转化? 9.名词:脂肪的增效作用 EFA 必需脂肪 酸 第七章能量 1.饲料有机物的体内氧化和体外有可不同? 2.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是如何分配的? 3.在饲料有机物中,为什么脂肪所含有的能值最 高而热增耗又最低? 4.单位质量淀粉与葡萄糖的总能值为什么不同? 5.表观消化能和真消化能有何区别? 6.氮校正代谢能的理论意义? 7.饲料蛋白质品质对饲料代谢能值有何影响? 8.对于反刍动物,为什么饲养水平低时气体能占 总能的比例增加? 9.热增耗产生的原因及其作用? 10.在表7-3中,比较猪和反刍动物,玉米、大麦 的代谢能值有何差异,为什么? 11.请解释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转化和分配与动物 种类、饲料类型和饲养水平的关系。 12.对于猪、家禽和反刍动物,为什么采用的有效 能体系不同? 13.请评价总可消化养分(TDN)? 14.淀粉价体系和目前的有效能体系有何区别?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绪论 1、名词解释: 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 2、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保障动物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1.名词解释: CP(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真蛋白质和NPN)CP%=N%×6.25 粗灰分(CA):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灼烧后的残渣中含有泥沙,故为粗灰分 EE(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物质,故称为乙醚浸出物。EE包括真脂肪和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色素、维生素、有机酸、 叶绿素等)。 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无氮浸出物(NFE):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NFE%=100% -(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 纯养分:饲料中最基础的、不可再分的营养物质叫纯养分。 纯养分分析比概略养分分析更准确,更能反映饲料的营养价值。 ADF(酸性洗涤纤维) NDF(中性洗涤纤维) 2、概略养分分析体系 3、养分的基本功能 1.机体或动物产品的构成物质(蛋白质、矿物质、水分、脂肪)---部件 2.动物生产的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动力

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表

反刍动物常用饲料营养价值表 饲料名称干物质%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无氮浸出 物% 钙% 磷% 消化能(兆焦/千克)综合净能(兆焦/千克) RND千克 NND千克产奶净能(兆焦/千克) 大麦青割 甘薯藤 黑麦草 苜蓿 沙打旺 象草 野青草 狗尾草 玉米秸青贮 冬大麦青贮 苜蓿青贮 甘薯蔓青贮 甜菜叶青贮 甘薯片 胡萝卜 马铃薯 甜菜 羊草 苜蓿干草 野干草 干黑麦草 碱草 大米草 玉米秸 小麦秸 稻草 谷草 甘薯蔓 花生蔓 玉米 高梁 大麦 稻谷 燕麦 小麦 小麦麸 玉米皮

高梁糠 黄面粉 大豆皮 豆饼 菜籽饼 胡麻饼 花生饼 棉籽饼 向日葵饼高梁酒糟玉米酒糟啤酒糟 粉渣 马铃薯粉渣甜菜渣 酱油渣15.7 13.0 18.0 26.2 14.9 20.0 18.9 25.3 22.7 22.2 33.7 18.3 37.5 24.6 12.0 22.0 15.0 91.6 88.7 85.2 87.8 91.7 83.2 90.0 89.6

90.7 88.0 91.3 88.4 89.3 88.8 90.6 90.3 91.8 88.6 88.2 90.2 91.1 87.2 91.0 90.6 92.2 92.0 89.9 89.6 92.6 37.7 21.0 26 15 15 8.4 24.3 2.0 2.1 3.3 3.8 3.5 2.0 3.2 1.7 2.4 2.6 5.3 1.7 4.6

1.1 1.6 2.0 7.4 11.6 6.8 17.0 7.4 12.8 5.9 5.6 2.5 4.5 8.1 11.0 8.6 8.7 10.8 8.3 11.6 12.1 14.4 9.7 12.1 9.6 9.5 18.8 43.0 36.4 33.1 44.6 32.5 46.1 9.3 4.0 8.10 2.8 1.0 0.9 7.1 0.5

动物营养学 名词解释

1.过瘤胃蛋白:就是将一生蛋白质经过处理,避免在瘤胃内被发酵、降解而直接进入小肠后再被消化吸收,从而达到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目的。提高饲料中过瘤胃蛋白质数量、减少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的方法。:1加热处理蛋白质补充料可降低瘤胃液中氨的生成速度。2 用甲醛处理蛋白质补充料可降低其在瘤胃的降解率,而对饲料的消化率无影响。 2.尿素循环:即“乌氨酸循环”。是机体对氨的一种解毒方式。肝脏是尿素循环的重要器官,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氨、CO2和乌氨酸缩合成瓜氨酸。2、瓜氨酸再与氨结合脱去水,生成精氨酸。3、精氨酸在肝脏精氨酸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尿素和乌氨酸。每循环一次可将2分子氨和1分子CO2变成1分子尿素和1分子水。 3.体增热:犬采食饲料后伴有热增加现象,这种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称为体增热。 4.基础代谢率:在自然温度环境中,人体在非活动的状态下(包括消化系统,即禁食两小时以上),维持生命所需消耗的最低能量,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和体重的降低而降低,而随着肌肉的增加而增加。而人体在清醒而极端安静的情况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力代谢率就是基础代谢。 5.脂溶性维生素:由长的碳氢链或稠环组成的聚戊二烯化合物。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它们都含有环结构和长的、脂肪族烃链,这四种维生素尽管每一种都至少有一个极性基团,但都高度疏水的。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并不是辅酶的前体,而且不用进行化学修饰就可被生物体利用。这类维生素能被动物贮存。 6.几丁质:节肢动物体表外骨骼的主要成分。由碳水化合物和氨分子组合而成。几丁质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自然资源,广泛存在于海洋中,其降解产物具有多种用途。几丁质又称甲壳素或架桥质,是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也是真菌病害有效防治的限制因子之一。由于几丁质酶对真菌细胞壁物质有降解作用,故对于真菌病害的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几丁质酶的种类有微生物几丁质酶、植3物几丁质酶和动物几丁质酶。产生几丁质酶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7.限制性氨基酸:指饲粮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需要量相比,差距较大的氨基酸。在动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受到这些氨基酸的限制。按照差距的……P(101)。 8.抗营养因子:人们把饲料中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以及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能力的物质,统称为抗营养因子。这些物质可以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发挥。诸如蛋白酶抑制剂、单宁等可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复合物,严重影响养分的消化、吸收利用。饲料所含抗营养因子主要分为2大类:热不稳定抗营养因子和热稳定抗营养因子。热不稳定抗营养因子主要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外源血凝集素和脲酶等;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主要有抗原蛋白(球蛋白和J3一聚球蛋白)和大豆寡糖(棉籽糖和水苏糖)等。消除抗营养因子的方法有:加热法、机械加工处理法、水浸泡法、膨化法、酶水解法、微生物发酵法、育种法和化学处理法(在饲料中加入适量蛋氨酸或胆碱作为甲基供体,可促进单宁甲基化作用使其代谢物排出体外。添加酸或碱也可降低某些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添加碘可以减缓或防止甲状腺肿物质的危害作用等) 9.寡糖:是由2~10个单糖单位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小聚合体,介于单糖与高度聚合的多糖之间,又称低聚糖。(P67) 10.VFA:即挥发性脂肪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戊酸等都是挥发性脂肪酸。是厌氧生物处理法发酵阶段的末端产物。(在发酵阶段,水解阶段所产生的小分子化合物在发酵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并分泌到细胞外,即酸化阶段。) 11.反式脂肪酸:脂肪酸是一类羧酸化合物,由碳氢组成的烃类基团连结羧基所构成。脂肪,就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这些脂肪酸分子可以是饱和的,即所有碳原子相互连接,饱和的分子室温下是固态。当链中碳原子以双键连接时,脂肪酸分子可以是不饱和的。当一个双键形成时,这个链存在两种形式:顺式和反式。顺式(cis)键看起来象U型,反式(trans)键看起来象线形。顺式键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液态如植物油,反式键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固态。必需脂肪酸都是顺式脂肪酸。 12.共轭脂肪酸:是一类特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常见的共轭脂肪酸为共轭亚油酸(CLA)和共轭亚麻

动物营养学重点

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并且能够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 养分营养物质、营养液:饲料中凡是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成分性质的物质; 营养: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且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的营养物质的科学,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证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平衡; 粗蛋白质CP: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蛋白和非蛋白氮; 粗灰分CA:饲料、动物组织和排泄物样品在550-600摄氏度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焚烧后剩余的残渣; 乙醚浸出物粗脂肪、EE:饲料中所有脂溶性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脂肪、类脂、脂溶性维生素、色素、有机酸、树脂等溶于乙醚的物质;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饲料经1.25%烯酸和1.25%稀碱各煮沸30分钟后所剩余的不溶解的碳水化合物; 无氮浸出物NFE:由饲料中的淀粉、葡萄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 干物质:出去初水分和吸附水的饲料成为绝干饲料,样本中绝干饲料的含量; 采食量:动物在24小时内的采食饲料的质量; 随意采食量:动物在充分接触饲料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量; 实际采食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正常健康的动物在一定的时间内实际采食的总量; 消化: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的养分的百分率; 吸收:饲料经过消化道各种方式的消化后,营养成分被分解成能够被吸收的小分子,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淋巴液的过程; 总能:饲料被完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 消化能: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 代谢能: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的能量; 净能:指动物用于维持和生产产品的那部分能量; 热增耗:来源于饲料营养物质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代谢所消耗的能量,是采食前后体热差; 必需脂肪酸EFA:指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要求,必须由饲粮供给,在体内具有明确的生理作用,是对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不可缺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组亚油酸异构体,是一类具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双烯酸的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的总称; 必需氨基酸EAA:指动物不能由体内代谢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部分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NEAA:在动物机体内可以合成,不必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LAA:饲粮中所含EAA的量与动物需要量相比,差距较大的AA. 理想蛋白质SEAA:指AA组成和比例与畜禽AA需要完全一致的蛋白质; 必需矿物质元素:在动物生理和代谢过程中有明确的功能,必须由饲料提供,供给不足则产生特有缺乏症,及时补充则症状减轻或消失的矿质元素称为必需矿物质元素; 常量元素:占动物体重的0.01%以上; 微量元素:仅占动物体重的0.01%以下;

动物营养学

名词解释 蛋白质的热损害:反刍动物饲粮蛋白质的热损害是指饲料中蛋白质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与碳水化合物中的半纤维素结合生成聚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生成的聚合物含有11%的氮,类似于木质素,完全不能被宿主或瘤胃微生物消化。因此这种聚合物也称为“人造木质素”。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这种老组织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被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必需脂肪酸(EFA):凡是体内不能和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机体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须脂肪酸(The fatty acids that can not be synthesized in the body ,but are essential for life processes)。 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BV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指动物利用的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Biological value ,BV defined as the proportion of absorbed nitrogen to the digested nitrogen)。 标准乳(Standard milk ):通常将乳脂含量为4%的乳称为标准乳(The milk with 4% fat called standard milk )。 净蛋白利用率:是指动物体内沉积的蛋白质或氮占食入的蛋白质或氮的百分比。 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饲料中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必须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何平均数。 氨基酸的不平衡:主要指饲粮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所需氨基酸比例不一致。 氨基酸的拮抗:某些氨基酸在过量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肠道和肾小管吸收时与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产生竞争,增加机体对这种氨基酸的需要,这种现象称为氨基酸的拮抗。 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的醛酮或其简单衍生物以及能水解产生上述产物化合物的总称。 淀粉价:将其他饲料沉积脂肪的数量或沉积的净能与淀粉比较。即可得出其他饲料与淀粉的等价量,简称淀粉价。 饲料添加剂:是指添加到饲料中能保护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调节机体代谢,增进动物健康,从而改善营养物质的作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改进动物产品品质的物质的总称。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发酵产物,对特异性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益生素:可以直接饲喂动物并通过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 维持:维持是指动物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成年动物或非生产动物保持体重不变,体内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保持恒定,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维持需要:是指动物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 基础代谢:指健康正常的动物在适温环境条件下处于空腹,绝对安静及放松状态时,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能力代谢。 绝食代谢:动物绝食到一定时间,达到空腹条件时所测得的能量代谢。 营养需要:指动物在最适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 饲养标准:特定动物系统成套的营养定额就是饲养标准。生产上常常为配种前的母猪提供较高能量水平(一般在维持能量需要基础上提高30%——100%)的饲粮以促进排卵,这种方法称为“短期优饲”或“催情补饲”。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营养物质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孕期合成代谢” 乳中的蛋白质按其来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乳腺中特有的蛋白质,在乳腺腺泡上皮细胞中合成,另一类是来自血液中的蛋白质,主要有免疫球蛋白和血清清蛋白。 代谢粪能:1.未被消化吸收的饲料养分2.消化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3.消化道分泌物和经

动物营养学知识概括

一、名词解释 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动物)营养:指的是(动物)有机体摄取、消化、吸收(饲料)食物并利用(饲料)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机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成分性质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养分包括单一化学元素或由若干化学元素结合所组成的化合物,存在于任何饲料之中。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形成不同形式动物产品(包括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过程的生理生化机制的科学。 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入动物机体后作用于正常代谢机制最终点的效益。通常用生物学效价表示,它包括消化、代谢、吸收、同化、可利用性、转化等许多层次。 无氮浸出物: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维生素:是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物,在体内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其先体物。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微生物能合成机体所需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维生素主要以辅酶和催化剂的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的多种化学反应,从而保证机体组织器官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正常,以维持动物的健康和各种生产活动。缺乏时可引起机体代谢紊乱,产生一系列缺乏症。包括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等和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 饲料的风干状态:饲料在60—70℃烘干,失去初水,剩余物为风干物质,其状态叫风干状态。 饲料的全干状态:饲料在100—105℃烘干,失去结合水,剩余物为全干物质,其状态叫全干状态。 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纯养分:指的是不能再进一步剖分的养分,如氨基酸、矿物元素、脂肪酸、维生素、单糖、双糖等。 消化:饲料中的养分变成为能被动物吸收的形式的过程,也就是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大分子分解为简单的、在生理条件下可溶解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动物依靠口腔内牙齿和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饲料撕碎、磨烂、压扁的一种消化方式,有利于在消化道内形成多水的食糜,为胃肠中的化学性消化(主要是酶消化)、微生物消化做好准备。 化学性消化:主要指的是酶的消化,是动物分泌各种消化酶分解大分子有机物,使其可被机体有效吸收的一种消化方式。 微生物消化:指的是借助于消化道微生物的一种消化方式,尤其对反刍动物和草食单胃动物所十分重要。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主要)、盲肠和大肠等处,在草食单胃动物的盲肠和大肠等处,在其它动物的大肠等处微生物可分泌各种消化酶帮助机体消化营养物质。 消化性:饲料能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 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的能力。 消化率:消化力的衡量指标,计算公式为: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100% 热损害:(非反刍动物)对饲料进行热处理时间过长或者温度过高时,由于产生了一种棕色反应,即肽链上的某些游离氨基,特别是赖氨酸的ε—氨基,与还原糖如葡萄糖的醛基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棕褐色的氨基糖复合物。胰蛋白酶不能切断与还原糖结合的氨基酸的相应肽键,导致赖氨酸等不能被动物消化、吸收的现象。 (反刍动物)指的是饲料中蛋白质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与碳水化合物中的半纤维素结合生成聚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生成的聚合物含有11%的氮,类似于木质素,完全不能被宿主或瘤胃微生物消化。 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酸: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节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指在特定的情况下,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如在特定生长期,合成量不足时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动物营养学

1、概略养分分析方案(以资料为准,这个不完整) 答:饲料养分概略分为六大成分,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将这些养分叫做概略养分或常规养分,这套体系叫概略养分体系或常规饲料分析体系。 2、简述养分的一般营养生理功能。 (1)机体或动物产品的构成物质(蛋白质、矿物质、水分、脂肪)---部件(2)动物生产的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动力(3)动物生产的调节物质(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添加剂)---控制系统 3、比较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 答:非反刍动物:分为单胃杂食类、草食类和肉食类,除单胃草食类外,单胃杂食类动物的消化特点主是以酶的消化为主,微生物消化较弱。 反刍动物:牛、羊的消化是以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皱胃和小肠中进行化学性消化。在盲肠和大肠进行的第二次微生物消化,可显著提高消化率,这也是反刍动物能大量利用粗饲料的营养学基础。 禽类:类似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但禽类没有牙齿,靠喙采食、撕碎大块饲料。口腔内没有乳糖酶。食物通过口腔进入食管膨大部—嗉囊中贮存并将饲料湿润和软化,再进入腺胃。腺胃消化作用不强。禽类肌胃壁肌肉坚厚,可对饲料进行机械性磨碎,肌胃内的砂粒更有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化。禽类的肠道较短,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不长,所以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都比猪的弱。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尿液,通过泄殖腔排出 4、瘤胃微生物消化的主要优缺点 优点:可以将纤维性饲料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供给反刍动物能量;可以将非蛋白氮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即将劣质蛋白质合成优质蛋白质满足动物蛋白质需要;可以合成B族维生素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 缺点:在微生物消化过程中,有一定量能被宿主动物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首先被微生物利用或发酵产生CH4形成嗳气损失,这种营养物质二次利用明显降低利用效率,特别是能量利用效率。微生物将优质蛋白质降解成NH3,形成尿素导致损失,影响优质蛋白的利用。 5、简述影响饲料消化率的因素。 答:(一)动物因素:1动物种类不同种类的动物,由于消化道的结构,功能,长度和容积不同,因而消化力也不一样。2.品种:高度培育品种对粗饲料消化率极低,耐粗饲性差。3.年龄:幼小、老龄动物消化率低;随着年龄增长,消化器官不断发育、完善,动物对CF、EE、CP的消化率提高,但NFE和有机物消化率变化不大。随着衰老,消化机能衰退,消化力降低。4.体质:健康动物的消化力强,病态动物消化率低,因此,保持动物健康是保证高产的基本条件。(二)饲料因素:1.种类:青绿饲料消化率>干草,籽实>秸秆 2.化学成分:饲料中CP提高,消化率提高,对反刍动物尤其明显;CF与消化率呈负相关,对单胃动物尤为明显;淀粉含量过多,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消化率降低;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有利于消化,但过多不利,尤其对Ca、CF的消化不利;增加Vit、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可促进消化3.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饲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降低消化率(三)饲养管理技术:1.饲料的加工调制2.延长饲料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可提高消化率;饲料颗粒化可预防动物挑食,提高适口性,过度粉碎饲料不利于消化。3.饲养水平:随饲养水平提高,饲料流通速度加快,消化率下降。(饲养水平:指实际饲喂量相当于维持饲喂量的倍数。)4. 饲料搭配技术与养分平衡状况也影响饲料消化率:平衡设计日粮可提高消化率,添加酶制剂可提高消化率。5.饲喂技术:少量多餐、潮拌料饲喂、奶牛TMR技术、投喂时间(特别是高温季节)。6.畜舍环境:适温和良好通风、饲养密度等。

动科班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动科班营养复习资料 1、动物营养的概念 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它是动物一切生命活动(生存、生长、繁殖、产奶、产蛋、免疫等)的基础,整个生命过程都离不开营养。 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和生产,动物必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或含有这些营养物质的饲料。而动物饲料的主要来源是植物及其产品,研究动物营养,首先应了解动物与植物的化学组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饲料是指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1、水分 初水(游离水或自由水):含于动植物体细胞间、与细胞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发的水;吸附水(结合水或束缚水):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形成胶体水膜、难以挥发的水。构成动植物体的这两种水分之和,称为总水分。常规饲料分析中将饲料中总水分分为初水和吸附水。 2、粗灰分(ash) (1)概念: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或盐类等无机物质,有时还含有少量泥沙,故称粗灰分。 3、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缩写CP) (1)概念:粗蛋白质是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两部分。NPN是蛋白质合成或分解时的产物,结构简单,包括游离氨基酸、硝酸盐、氨等。 测定:凯氏定氮法测定含氮量,CP含量=含N量*6.25,CP含氮是16%,个别15~18%。 4、粗脂肪(ether extract,缩写EE) (1)概念:粗脂肪是指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脂肪和类脂。TE由甘油+脂肪酸形成,类脂包括叶绿素、胡萝卜素、脂溶性维生素、蜡、固醇、复脂(卵磷脂)以及游离的有机酸。 5、粗纤维(crude fiber,缩写CF) (1)概念: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角质等部分。常规测定的粗纤维是将饲料样品经1.25%稀酸、稀碱各煮沸30min后,用10mL乙醇、乙醚处理后的不溶解的碳水化合物。 NDS:在中型洗涤剂作用下饲料样本可溶解的那部分,包括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等。 NDF:饲料样本在中型洗涤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下不溶解的部分。包括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矿物质。 ADF:NDF在酸性洗涤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处理下不溶解的物质,包括纤维素、木质素、残余矿物质。 半纤维素=NDF-ADF 纤维素=ADF-木质素-灰分重 木质素=ADF-纤维重-灰分重 6、无氮浸出物(nitrogen free extract,缩写 NFE) (1)概念:指易被动物利用的多糖、双糖、 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称。 (2)含量:常用饲料中无氮浸出物含量一 般在50%以上,特别是植物籽实和块根、 块茎饲料中含量高达70%~85%。饲料中 无氮浸出物含量高,适口性好,消化率高, 是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动物性饲料中无 氮浸出物含量很少。 (3)测定:常规饲料分析不能直接分析饲 料中无氮浸出物含量,而是通过计算求得: 无氮浸出物含量=100%-(水分十灰分十粗 蛋白质十粗脂肪十粗纤维)% 无氮浸出物中除碳水化合物外,还包括水 溶性维生素等其他成分。随着营养科学的 发展和饲料养分分析方法的不断改进,分 析手段越来越先进,如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分析仪等的使 用,使饲料分析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效 率提高,各种纯养分皆可进行分析,促使 动物营养研究更加深入细致,饲料营养价 值评定也更加精确可靠。 纯养分:指不能进一步剖分的养分。有氨 基酸,维生素,矿物元素,单糖等 三、饲料养分的一般功能 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可归 结为四个方面。 1、结构物质营养物质是动物机体每 一个细胞和组织的构成物质,如骨骼、肌 肉、皮肤、结缔组织、牙齿、羽毛、角、 爪等组织器官。所以,营养物质是动物维 持生命和正常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 质。 2、能量来源在动物生命和生产过程 中,维持体温、随意活动和生产产品,所 需能量皆来源于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 脂肪和蛋白质都可以为动物提供能量,但 以碳水化合物供能最经济。脂肪除供能外 还是动物体贮存能量的最好形式。 3、调节功能营养物质中的维生素、矿物 质以及某些氨基酸、脂肪酸等,在动物机 体内起着不可缺少的调节作用。如果缺乏, 动物机体正常生理活动将出现紊乱,甚至 死亡。 4、形成产品营养物质在机体内经代谢过 程后,还可以形成各式各样的离体产品。 第二节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1、化学元素所含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 同,数量略有差异。植物因种类不同,化 学元素含量差异很大。不同种类动物体化 学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无论植物或动物 所含化学元素,皆以氧为最多,碳和氢次 之,钙和磷较少。动物体内的钙、磷、钠 含量大大超过植物,钾含量则低于植物。 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对较稳定。植物 则受土壤、肥料、气候条件和收、贮存时 间等因素影响而变化。 2、化学成分 (1)水分植物5-95%,动物45-60% (2)碳水化合物植物大于动物(<1%) 碳水化合物是植物体的结构物质和贮备物 质。植物体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分布比较 集中。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却少于 1%,主要为糖原和葡萄糖。 植物的根茎叶和种皮中含有结构性多 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物质。而动物体 内完全不含这一类物质。 (3)蛋白质植物小于动物 植物(TCP+NPN),AA组成有很大差异; 动物(TCP+游离AA+激素) (4)脂类植物(除油料作物外)小于动 物(TEE) 动物,主要是结构性的复合脂类,如磷脂、 糖脂、鞘脂、脂蛋白质和贮存的简单脂类 等。植物,简单的甘油三酯、复合脂类、 蜡质、色素等。 (5)灰分动物体内灰分含量比植物体内 多(以干物质计)。特别是钙、磷、镁、钾、 钠、氯、硫等常量矿物元素的含量远高于 植物体。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第一节饲料的可消化性 [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 内经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系列复杂作 用,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可溶解、 吸收的物质的过程。这是动物营养的首要 过程。 一、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 (一)物理性消化 1、含义:是指动物采食饲料后,经过咀嚼 器官和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饲料撕 碎、磨烂、压扁,并把食糜研磨、搅拌, 从消化道的一个部位运送到另一个部位的 过程。 (二)化学性消化 1、含义:是指动物采食饲料后,在消化道 中与消化液混合,在酶的作用下将大分子 分解成动物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 3、消化道中的主要酶类 口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人的较多, 猪和家禽含少量,牛、羊、马不含或很少。 唾液淀粉酶在口腔中消化作用弱,可进一 步在胃中发挥作用。 胃液:胃蛋白酶和凝乳酶。 胰液:主要有9种:胰蛋白酶、糜蛋白酶、 羧肽酶、氨基肽酶、胰脂酶、胰麦芽糖酶、 蔗糖酶、胰淀粉酶、胰核酸酶 肠道:7种,氨基肽酶、双肽酶、麦芽糖酶、 乳糖酶、蔗糖酶、核酸酶、核苷酸酶 (三)微生物消化 1、含义:是指饲料被动物采食后,进入瘤 胃、大肠、盲肠,在微生物作用下,将大 分子分解为小分子,或将动物本身不能消 化的纤维素等分解成动物可以吸收利用的 物质的过程。 2、部位及作用 (1)反刍动物:主要在瘤胃(厌氧高效发 酵罐)、其次在盲肠和大肠。瘤胃的特点: ②瘤胃微生物主要为嫌气性的原生动物 (纤毛虫和鞭毛虫)和细菌两大类群,还 有酵母和嗜菌体等,其数量随饲料种类、 饲喂制度及动物年龄等不同因素而变化。 一般成年每ML瘤胃液中含细菌0.4~6.0 ×1010 个,纤毛虫0.2~2.0×106 个。 ③瘤胃内环境:瘤胃PH5.0~7.5,中性略 偏酸;瘤胃温度一般为38.5~40℃,比体 温略高1~2℃,是因为瘤胃发酵产热的缘 故。正是牛羊怕热耐寒的原因;食物和水 分相对稳定,含干物质10%~15%,经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