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电气专业设计规范、规程与技术规定

变电电气专业设计规范、规程与技术规定

变电电气专业设计规范、规程与技术规定
变电电气专业设计规范、规程与技术规定

变电电气专业设计规范、规程和技术规定

(2007年1月)

一、规范电压、电流和频率

规范电流GB_T_762-2002

规范电压GB_156-2003

规范频率GB_T_1980-2005

电压偏差GB_T_12325-2003

电压波动闪变GB_T_12326-2000

频率偏差GB_T_15945-1995

电能质量暂态过电压GB_T_18481-2001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_T_14549-1993

三相短路电流计算GB_T_15544-1995

二、变压器和电抗器

Loading guide for oil-immersed power transformers IEC60076-7-2005 Power transformers —— Part 1 General IEC60076-1-2002(暂无电子版)Power transformers ——Part 3 Insulation levels, dielectric tests and external

clearances in air IEC60076-3-2000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500kV级GB/T16274-1996

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GB 1094.1-1996

变压器第2部分温升GB1094.2-1996

变压器短路能力GB 1094.5-2003

变压器负载导则GB_T_15164-1994

变压器绝缘实验GB 1094.3-2003

变压器选用导则GB_T_17468-1998

变压器应用导则GB_T_13499-2002

变压器声能测定GB_T_1094~10-2003

油浸变压器GB_T_6451-1999

换流变GB_T_3859~3-1993

隔离变压器GB _13028-1991

干式变压器GB_6450-1986

干式变参数和要求GB_T_10228-1997

电抗器GB_T_10229-1988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 572-1995

高压/低压预装箱式变电站选用导则DL/T537-2002

三、CT、PT

电流互感器GB_1208-1997

500kV电流互感器GB_T 17443-1998

电压互感器GB_1207-1997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GB_T_4705-1992

电力用电流互感器订货技术条件DL/T725-2000

电力用电压互感器订货技术条件DL/T726-2000

电流、电压互感器选用计算导则DL/T 866-2004

电流互感器实验导则JB/T5356-2002

四、GIS和开关柜

72.5kV以上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B_7674-1997

3~35kV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B_3906-1991

户内交流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DL/T 404-1997

户内交流充气式开关柜选用导则DL/T 791-200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DL/T 617-199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订货技术导则DL/T728-2000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交接实验规程DL/T618-199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耐压及绝缘实验导则DL/T555-2004五、断路器和隔离开关

高压开关设备共用技术要求GB_T_11022-1999

交流高压断路器GB_1984-2003

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GB_1985-2004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DL/T593-1996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DL/T402-1999

交流高压断路器参数选用导则DL/T615-1997

进口252kV~550kV交流断路器隔离开关技术规范DL/T405-1996

12-40.5kV高压真空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DL/T 403-2000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订货技术条件DL/T486-2000

六、熔断器和分段器

户外交流高压跌落熔断器及熔件订货技术条件DL/T 640-1997

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DL442-1991

交流自动分段器订货技术条件DL 406-1991

12kV高压交流自动重合器技术条件DL/T813-2002

七、避雷器

Surge Arresters IEC 60099-4

氧化锌避雷器GB_11032-2000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锌避雷器使用导则DL/T 804-2002

进口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规范DL/T 613-1997

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DL/T 815-2002

35kV及以下交流系统用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JB 8952-2005八、外绝缘、绝缘子和套管

瓷件绝缘IEC 60815

高压设备污秽等级GB_T_5582-1993

污秽分级外绝缘选择规范GB_T_16434-1996

高压套管技术要求GB_T_4109-1999

126kV~550kV电容式瓷套管技术规范DL/T865-2004

耐污型户外棒形支柱绝缘子GB12744-1991

户内绝缘子运行条件电气部分DL/T729-2000

进口110kV~500kV棒式支柱绝缘子技术规范DL/T 811-2002 330~500kV交流绝缘子串电压分布DL/T487-2000

九、电容器

高压并联电容器GB 11024.1-2001

串补电容GB_T_6115~1-1998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 50227-95

高压并联电容器串联电抗器订货技术条件DL 462-1992

耦合电容器电容分压器订货技术条件DL/T 536-1993

集合式高压并联电容器订货技术条件DL 628-1997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订货技术条件DL/T 604-1996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程SDJ 25-1985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阻尼式限流器使用技术条件DL/T841-2003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DL/T840-200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DL/T842-2003

十、消防和防火

建筑设计防火GBJ 16-2001

建筑内装修防火GB 50222-1995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1996

电缆防火措施设计验收规范DLGJ 154-2000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x(报审稿)十一、防雷、接地及绝缘配合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_311~1-1997

绝缘配合使用导则GB_T_311.2-2002

建筑物防雷GB 50057-2000

建筑物电气装置电击防护GB 16895.21-2004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

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导则DL/T605-1996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

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测量导则DL 475-2006

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经管规程DL548-94

水利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DL/T 5091-1999

防雷技术规范规范汇编(暂无电子版)

十二、导体、端子和金具

变压器、高压电器套管接线端子GB_5273-1985

电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GB 11022-1999

金具术语GB_T_5075-2001

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_2314-1997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2-2005

软母线固定金具DL/T696-1999

硬母线固定金具DL/T697-1999

连续金具DL/T 758-2001

连接金具DL/T759-2001

均压环、屏蔽环和均压屏蔽环DL/T760.3-2001

十三、设计规范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SL311-2004

电力系统设备统一编号准则SD 240-1987

330~500kV变电所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5014-1992

变电所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GJ25-1994

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范DL/T 5056-1996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照明技术规程DLGJ 56-1995

变电所安全技术规定DL 5009 3-1997

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5103-1999

220kV~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DL/T 5155-2002

35~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DL/T5216-2005

220~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2005

十四、供配电、照明和综合布线

低压配供电设计GB 50054-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

特低压限值GB_T_3805-1993

计算机房设计GB 50174-1993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规范GB 50034-2004

综合布线设计(已作废)CECS 72-97

综合布线设计GB 50311-2000(代替CECS 72-97)综合布线设计CECS 119-2000

综合布线验收CECS 89-1997

十五、安全用电及带电作业

外壳防护等级GB_4208-1993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GB_T_4942~2-1993

用电安全导则GB_T_13869-1992

电流通过人体效应常用部分GB_T_13870.1-1992

电流通过人体效应特殊情况GB_T_13870.2-1997

电流对人和家畜的效应电流通过家畜躯体的效应GB_T_13870.3-2003

安全净距计算方法GB_T_19185-2003

电力设备带电水冲洗规程GB_13395-1992

带电作业绝缘配合导则DL/T876-2004

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使用的一般要求DL/T877-2004

带电作业用导线软质遮蔽罩DL/T880-2004

十六、电缆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1994

发电厂、变电所电缆选择与敷设设计规程SDJ26-1989

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CECS 31-1991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L/T401-2002

十七、HVDC

高压直流输电大地返回运行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4-2005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3-2005

十八、其它

电工产品高海拔使用条件GB_T_14597-1993

电力符号GB_4728~1-2005

明细表编制GB_T_19045-2003

发输配电术语GB_T_2900 52-2000

发输配电术语变电站GB_T_2900 59-2002

直流输电术语GB_T_13498-1992

工企卫生规范GBZ_1-2002

高压带电显示装置技术条件DL/T 538-1993

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电阻器DL/T 780-2001

电力行业规范编写基本规定DL/T 600-2001

十九、二次部分

火灾报警装置施工及验收GB 50166-1992

火灾报警设备专业名词术语GB 4718-1984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

电力继保自动装置GB 50062-1992

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DJ 161-1985

电力系统谐波经管规定SD 126-1984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DL/T723-2000

电力勘测设计制图规定(综合)SDGJ 34-1983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线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6-2001

22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规程DL/T 5149-2001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 5147-2001

电气二次制图规定SDGJ 52-1984

110kV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DL/T782-2001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 5044-2004

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DL/T 724-2000整流逆变装置DL_T_857-2004

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DL/T459-2000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暂无电子版)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7-2001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DL/T769-2001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5003-2005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478-2001

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 770-2001

微机变压器保护技术导则DL/T 769-2001

500kV变电所保护和控制设备抗扰度要求DL/Z 713-2000

变电所电压无功调节控制装置DL/T672-1999

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DL/T795-2001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60870-5-103)DL/T667-1999

模拟屏数字显示器通用技术条件DL/T632-1997

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DL/T684-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DL/T575.1-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2DL/T575.2-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3 DL/T575.3-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4DL/T575.4-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5DL/T575.5-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6DL/T575.6-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7DL/T575.7-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8DL/T575.8-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9DL/T575.9-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10DL/T575.10-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11DL/T575.11-1999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68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60870-5-102)DL/T719-200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柜、屏通用技术条件DL/T720-2000

二十、地方规范和规定、反错等

“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令第30号2002年6月8号)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质[2003]4号)

国家电力公司2001年6月“33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Hard Copy)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华东公司文件华东电生【2002】165号“关于批准执行华东电网污区分布图(2000版)的通知(Hard Copy)

上海电网若干技术原则的规定(上海市电力公司2002.3)(Hard Copy)

变电站站内直流电源系统技术原则(上海市电力公司2003.6)

上海市“关于执行电缆防火措施规定的通知”,(上海市电力公司上电司保字[2001]第580号)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缆防火封堵规范的通知”,(江苏省电力公司苏电保[2000]第822号)

增加部分

一、电气专业

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规范CECS 81-1996

套接扣压式薄壁钢导管电线管路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100-1998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408-1991

电气绝缘液体的折射率和比色散实验方法DL/T 420-1991

高压直流接地极技术导则DL/T 437-1991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经管规程DL/T 448-2000

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DL 460-1992

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DL/T 500-1992

交流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及其附件订货技术规范DL 509-1993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经管规程DL /T587-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实验规程DL/T 596-1996

汽轮发电机漏水、漏氢的检验DL/T 607-1996

300MW级汽轮机运行导则DL/T609-1996

多功能电能表DL/T614-1997

大型汽轮发电机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技术条件DL/T 650-1998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DL/T 653-1998

放线滑轮基本要求、检验规定及测试方法DL/T 685-1999

绝缘油中含量的气相的色谱测定法DL/T 703-1999

汽轮发电机组转子中心孔检验技术导则DL/T 717-2000

互感器运行检修导则DL/T 727-2000

电能表测量用误差计算器DL/T 731-2000

电能表测量用光电采样器DL/T 732-2000

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动态特性的测量和评定DL/T 735-2000

LW-10型六氟化硫断路器检修工艺规程DL/T 739-2000

汽轮机铸钢件补焊技术导则DL/T 753-2001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DL/T 788-2001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DL/T 801-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DL/T814-2002

微机型反时限电流保护通用技术条件DL/T823-2002

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接线规则DL/T825-2002

大型汽轮发电机交流励磁机励磁系统技术条件DL/T 843-2003

12kV少维护户外配电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DL/T 844-2003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技术条件DL/T 978-2005

油浸式变压器绝缘老化判断导则DL/T 984-2005

配电变压器能效及经济技术评价导则DL/T 985-200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DL5011-1992

小型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规程DL/T 5120-2000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3-2002

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DL/T 5186-200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通则DL/T5161.1-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2部分高压电器施工质量检验DL/T5161.2-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3部分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质量检验DL/T5161.3-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4部分母线装置施工质量检验DL/T5161.4-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5部分电缆线路施工质量检验DL/T5161.5-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6部分接地装置施工质量检验DL/T5161.6-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7部分旋转电机施工质量检验DL/T5161.7-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8部分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质量检验DL/T5161.8-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9部分蓄电池施工质量检验DL/T5161.9-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10部分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质量检验DL/T5161.10-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11部分电梯电气装置施工质量检验DL/T5161.11-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12部分低压电器施工质量检验DL/T5161.12-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13部分电力变流设备施工质量检验DL/T5161.13-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14部分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质量检验DL/T5161.14-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15部分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质量检验DL/T5161.15-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16部分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质量检验DL/T5161.16-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17部分电气照明装置施工质量检

验DL/T5161.17-2002

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5226-2005

发电厂、变电所、调度所远动专用仪器仪表配置规范DLGJ 78-1995

电缆扎带设计技术规范DLGJ 129-1996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通信站房屋面积规范DLGJ 146-1998

0.2和0.5级电子式交流有功电度表JB/T 5461-1991

耦合电容器及电容分压器JB/T 8169-1999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J 63-1990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BJ 64-1983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 65-1983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J 133-1990

架空电力线路、变电所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防护间距规范GBJ 143-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47-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48-1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49-1990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33-1990

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法GB/T507-2002

低压绝缘子瓷件技术条件GB/T773-1993

高压线路针式瓷绝缘子技术条件GB 1000.1-1988

高压线路针式瓷绝缘子尺寸与特性GB/T 1000.2-1988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架空线路绝缘子第1部分:交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元件定义、实验方法和判定准则GB/T 1000.1-2003

电力金具标称破坏荷重系列及零件联结尺寸GB/T 2315-2000

电力金具电晕和无线电干扰实验GB/T 2317.2-2000

电力金具热循环实验方法GB/T 2317.3-2000

电力金具验收规则,标志与包装GB/T 2317.4-2000

井用潜水异步电动机GB/T 2818-2002

电工术语绝缘子GB/T 2900.8-1995-

电工术语高压开关设备GB/T 2900.20-1994-

电工术语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和电抗器GB/T 2900.15-1997-

电线电缆电性能实验方法总则GB/T3048.1-1994

电线电缆电性能实验方法金属导体材料电阻率实验GB/T3048.2-1994

电线电缆电性能实验方法半导电橡塑材料体积电阻率实验GB/T3048.3-1994

电线电缆电性能实验方法导体直流电阻实验GB/T 3048.4-1994-

电线电缆电性能实验方法挤出防蚀护套火花实验GB/T3048.10-1994

电线电缆电性能实验方法介质损失角正切实验GB/T3048.11-1994

电线电缆电性能实验方法局部放电实验GB/T3048.12-1994

电线电缆冲击电压实验方法GB/T3048.13-1992

电线电缆直流电压实验方法GB/T3048.14-1992

电线电缆绝缘线芯直流火花实验方法GB/T3048.15-1992

电线电缆电性能实验方法表面电阻实验GB/T3048.16-1994

低压电力线路绝缘子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用拉紧绝缘子GB/T1386.2-1997低压电力线路绝缘子第3部分:低压布线用绝缘子GB/T1386.3-1997

3.6kV~40.5kV高压交流负荷开关GB 3804-2004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 3836. 4-2000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第6部分:油浸型”o” GB 3836.6-2004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第8部分:”n”型电气设备GB 3836.8-200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第14部分:危险场所分类GB 3836.14-2000

电工术语电磁兼容GB/T 4365-2003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3部分:导体和连接件GB/T4728.3-1998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4部分:基本无源元件GB/T4728.4-1999

断路器电容器GB/T 4787-1996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GB 5013.1-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2部分:实验方法GB 5013.2-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3部分:耐热硅橡胶绝缘电缆GB 5013.3-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GB 5013.4-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5部分:电梯电缆GB 5013.5-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6部分:电焊机电缆GB 5013.6-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7部分:耐热乙烯-乙酸乙烯酯橡皮绝缘电缆GB 5013.7-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GB 5023.1-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2部分:实验方法GB 5023.2-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GB 5023.3-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4部分:固定布线用护套电缆GB 5023.4-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GB 5023.5-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6部分:电梯电缆和挠性连接用电缆GB 5023.6-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7部分:2芯或多芯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GB 5023.7-1997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绘制原则GB/T 5465.1-1996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B 6463-1986

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容许值GB6830-1986

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第3部分:接线图和接线表GB/T 6988.3-1997

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第2部分:功能性简图GB/T 6988.2-1997

透平型同步电机技术要求GB/T7064-2002

交流电力系统阻波器GB/T 7330-1998

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的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实验导则GB/T7449-1987

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水溶性酸测定法(比色法)GB/T 7598-1987

金属封闭母线GB/T 8349-2000

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 11920-1989

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GB 12527-1990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纸绝缘电力电缆第3部分:粘性油浸纸绝缘金属套电力电缆GB/T 12976.3-1991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纸绝缘电力电缆第2部分:不滴流油浸纸绝

缘金属套电力电缆GB/T 12976.2-1991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纸绝缘电力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GB/T 12976.1-1991

电气颜色标志的代号GB/T 13534-1992

低压熔断器第1部分:基本要求GB 13539.1-2002

低压熔断器第2部分:专职人员使用的熔断器的补充要求(主要用于工业的熔断器)GB/T 13539.2-2002

低压熔断器半导体器件保护用熔断体的补充要求GB 13539.4-1992

对海中远程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B 13613-1992

对空情报雷达站电磁环境防护要求GB 13618-1992

短波无线电测向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B 13614-1992

短波无线电收信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B 13617-1992

电信线路磁感应纵电动势和对地电压、电感应电流及杂音计电压的测量GB/T 13998-199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GB 14048.3-200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辅助电器第2部分:铜导体的保护导体接线端子排GB 14048.8-1998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多功能电器(设备)第2部分: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设备)GB 14048.9-1998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第2部分:接近开关GB/T 14048.10-1999

单边带电力线载波系统的设计导则GB/T 14430-1993

电气继电器第8部分:电热继电器GB/T 14598.15-1998

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电气安全操作规程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第一章基本要求 第一条本规程适用于配电房的配电设施及其线路。 第二条电气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电气作业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电工作业操作证的人员担任。 电气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安全作业规定。 电气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熟悉有关消防知识,能正确使用消防用具和设备,熟知人身触电紧急救护方法。 第三条任何工作人员发现有违反本规程,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者,应立即制止。对造成严重事故者,视情节轻重,按公司及有关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配电房工作基本要求 第四条配电房必须做好“四防’’(防雨雪、防汛、防火、防小动物)工作,保持通风良好。 第五条配电设备的裸导电部分离地高度不得低于。如低于应加装不低于1. 7m 高度的遮护围栏或护罩。 第六条配电柜前的操作通道上应铺设橡胶高压绝缘垫。 第七条应按期对配电设备及绝缘用具进行预防性试验。配电装置应保持清洁,漆色鲜明。 第八条配电房的防霉设施及接地应保持有效完好。接地电阻值要定期测定。符合标准,并 做好测试记录备查。

第九条消防器材必须配全,摆放整齐。定期检查,保证完好。 第十条非配电房工作人员,未经主管领导同意,不得入内。 第十一条值班人员应全面掌握电气仪表,设备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值 班、巡视检查、负荷、跳闸、设备缺陷、操作、人员出入记录以及其它需要 的记录。凡需在电房内进行检修、试验等工作,一律凭“工作票”进行,并指 定专人监护。 第十二条倒闸操作 倒闸操作时必须根据值班主管领导批准,由值班人员按操作票执行。倒闸操作必须填用操作票(见表1)。操作票由操作人填写,经主管领导审核,每张操作 票只能填写一项操作任务。 一般停电拉闸必须按照开关,负荷刀闸,电源刀闸顺序依次操作,送电合闸的顺序与此相反。严防带负荷拉刀闸。 下列项目应填入操作票内: 应拉合的开关和刀闸,检查开关和刀闸的位置,检查接地线是否拆除,装拆接地线,安装或拆除控制回路,合闸回路保险,切换保护回路压板和检验是否有电压,应向主管领导或其他人员的汇报和联系事项等 倒闸操作必须由二人执行。 操作前应核对设备名称,操作中应认真执行监护复诵制。必须按顺序操作,每操作完一项,做一个记号“√”,全部操作完毕后进行复查。 拉合刀闸,均应戴绝缘手套,雨天操作室外高压电气设备时,绝缘棒应有防雨罩,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大全)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运行、检查、检修电器设备,必须严格执行和遵守工矿、企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严格执行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电业,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 2、电工应基本掌握电器安全知识,包括高压、低压、直流、交流电子技术等,必须持证操作,未经培训和考试不合格者不得独立操作。 3、大项目检查时,必须要专人负责分管停、送电、监督和指挥工作,并在工作处做好安全措施。 4、检查、维修电器设备时,应二人搭档,相互监护。 5、检查、维修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守本单位制定的有关安全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操作,切断电源,进行验电程序,挂上“严格合闸”警示牌,确认无电并采取短路接地措施;确认检修完毕,清理现场后,应由停电挂警告牌者取下,按程序恢复送电。 6、电工操作者和检修者在工作前,应验明劳保用品和工具是否符合绝缘安全要求,严禁侥幸作业。 7、凡需用行灯照明时,必须采用安全电压36V及以下。使用保险必须符合电业技术设计要求,严禁用不同规格、替用。 8、一切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支架,必须有良好的安全保护装置。 9、对正在运行的电器设备,发生或未发生不正常现象一律不准带负荷拉、隔离开关。 10、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不得随意变动或拆除,不得更改其整定好的设计参数,必须定期做预防性检验及绝缘防护用品的预防性试验。 11、电工必须具备必要的电气安全救护,防火知识,掌握触电后的紧急救护法及电火灾扑救方法。 12、变电所、配电室、电器站等处,必须备用电气用消防器材,并要设专人保管,电工随时可用会用。 13、一般情况下,在电器设备上工作均应停电后操作。必须带电作业时,要采取安全措施,按带电作业规程操作。 14、严格按电气设备的安装技术进行安装及维护。电线、电缆、母线等电板导接头处要拧紧,绝缘包扎好,严禁有松动或破损裸露的现象。 15、对于电气设备的裸露部位(带电体)或旋转部位设置安全防护或防护遮拦,并挂牌显示。 16、外线登高电工必须严格遵守高空作业安全规程。 17、高压停电送电,必须得到有关主管方面的指令,方可按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进行操作,拉闸时必须两人,操作者应听取监护者发布逐条操作命令,操作人员再背读命令无误后再操作。 18、谨防静电危害,做好静电安全措施,雷电时,禁止带电作业。 ------------------------------------------------------------------------------------- 电工岗位职责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岗位职责 1、负责本公司、本车间的高、低压线路、电机和电气设备的安装、修理与保养工作。 2、认真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电力技术,熟悉所辖范围内的电力、电气设备的用途、构造、原理、性能及操作维护保养内容。 3、严格遵守部颁电路技术规程与安全规程,保证安全供电,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转。

电气安全操作规程文件【新版】

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1.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工作时,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及安全工具。 (2)检修高低压设备,必须先拉开阐刀开关,切断电源。挂上“有人操作,严禁合阐”的警示牌,验明无电后方能够进行工作。 (3)配电室内不准存放易燃物品、金属导电品及杂物。 (4)所有开关保险丝应按容量大小适当装置,不得随意加大。 (5)工作行灯不得超过36伏。 (6)电器设备着火时,应立即将设备的电源切断,然后进行灭火。对可能 带电的电器设备及变压器、油开关、电动机等应使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 火器。严禁使用泡沫灭火器,并要立即消防报警。 (7)电器设备和线路要符合规格,每年雨季前应做一次线路的全面检查, 发现破损老化等绝缘不良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8)高空作业应检查电工梯及安全带是否牢固可靠,并要配带安全帽、安 全带,作业完毕必须清理干净场地。 (9)如需高压带电作业,要经领导及有关部门批准并有专人监护方可进行 操作。 (10)安装照明电在干燥屋内不得低于 1.8m,潮湿场所不得低于 2.5m,低 于此高度应加保护。安装墙边开关,离地面高度一般为 1.3-1.5m以上。(11)在工作场所不准追逐打闹,禁止穿拖鞋,凉鞋进行工作。 (12)安装和修理电器设备、线路应由持有合格证的电工进行,电工应严 格执行“绿地能源设备管理手册电气规程部份”进行工作。 2.低压电气设备及线路的安全操作规程 (1)低压电气设备及线路的停电检修,必须做好以下四项保证安全的技术 措施: ①停电;

②验电; ③装设接地线; ④悬挂标示牌和装设临时遮拦。 (2)低压电气设备及线路进行电作业时应设专人监护,使用有绝缘工具, 工作时站在干燥的绝缘物上进行,并戴低压绝缘手套、穿长袖衣服,其相邻 相电部分或接地金属部分应有绝缘隔离,严禁使用锉刀、金属工具及金属尺。 3. 低压设备检修安全操作规程 (1)停电; (2)验电; (3)装设接地线; (4)悬挂标志牌和装设临时遮拦; (5)应有明显的断开点; (6)带电时应做好绝缘措施,有专人监护。 4. 在全部或部分停电的设备上工作时的安全操作规程 在全部或部分停电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是指:停电、验电、装 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临时遮拦。 5. 高压电气设备及线路的安全操作规程 在高压设备工作必须遵守: (1)填写工作票或口头、电话命令; (2)最少应有两人一起工作; (3)完成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4)10KV开关送电操作步骤 ①值班长令:XX 开关送电 ②查所有工作票收回,“禁止合闸”警示牌已摘下 ③拉开接地刀闸 ④检查接地刀闸处于断开位置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QTJQ-205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目的 使岗位操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安全操作。 2、适用范围 电工 3、引用标准 《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 4、技术要求 4.1、上岗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4.1.1、上班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工作服、绝缘鞋、安全帽,长发同志应戴工作帽。4.1.2、在安装或维修电气设备时,要清扫工作场地和工作台面,防止灰尘等杂物落入电气设备内造成故障。 4.1.3、班前班中不准饮酒,身体不适、心情不佳者不得上岗操作,工作时应集中精力,不得玩耍、打闹,不准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听从领导和指挥。 4.1.4、必须检查工具、测量仪表和防护用具是否完好。 4.2、安全文明操作 4.2.1、在全部或部分停电的设备上工作,必须落实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4.2.2、电工须持证上岗,严禁非电气作业人员装修电气设备和线路,排除故障或检修设备必须二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单人不得作业。 4.2.3、严禁在工作场地,特别是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场所吸烟及明火作业,防止火灾发生。 4.2.4、高压操作须要穿戴必需的安全防护用品,高于400伏的线路禁止带电作业,如非带电作业不可时,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经领导批准,并有专人监护方可进行。 4.2.5、检查电气设备时,应先切断电源,并用验电器测试是否带电,在确定不带电后,

才能进行检查修理,验电时必须用电压等级合适而且相应的验电器,验电前应先在有电设备上进行试验,确定验电器良好,高压验电必须戴绝缘手套。 4.2.6、任何电器设备或线路在未经验电、确认无电之前一律视为有电,电气设备停电后即使是事故停电,在未拉开有关刀闸和采取安全措施以前不得触及设备,以防突然来电。 4.2.7、检修线路或电气设备时应断电,并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牌,有机旁控制箱的电气设备,必须做到“两停两挂”,并设专人监护。 4.2.8、检修设备停电时,必须把各方面的电源完全断开,禁止在只经断路器断开电源的设备上工作。必须拉开隔离开关,使各方面至少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与停电设备有关的变压器和电压互压器必须从高、低压两侧断开,防止向停电设备返送电,在电器开关刀闸拉合操作时必须戴好绝缘手套。 4.2.9、电气设备拆除送修后,对可能来电的线头应用绝缘胶布包好,线头必须有短路接地保护装置,凡拆除的线路,带电的线头须包好,整齐可靠,安装照明灯开关必须控制火线,所用导线及保险丝其容量须符合规定标准,选用开关应大于所控设备的容量。 4.2.10、凡金属壳的电气设备都必须设有牢固的保护接地线,接地线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 4.2.11、在检修电气设备内部故障时,应选用36V的安全电压灯泡作为照明。 4.2.12、拆卸和装配电气设备时,操作要平稳,用力应均匀,不要强拉硬敲,防止损坏电气设备,任何检修工作完成后,必须彻底清理工作现场。 4.2.13电动机通电试验前,应先检查绝缘是否良好,机壳是否接地。试运转时,应注意观察转向,听声音,测温度。工作人员要避开联轴节旋转方向,非操作人员不许靠近电动机和试验设备,防止触电。 4.2.14、在处理运转着的电机电刷及装置时,应穿好绝缘鞋、戴好绝缘手套站在绝缘垫上,使用良好的绝缘工具,严禁用双手同时接触两个不同极性的带电体及回路和接地部分。 4.2.15、巡视检查时应注意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高压柜前0.6m,10kV以下0.7m,35kV及以下1m,110kV及以下1.5m。

电气化铁道主要供电方式

接触网的供电方式 我国电气化铁路均采用单边供电方式,即牵引变电所向接触网供电时,每一个供电臂的接触网只从一端的牵引变电所获得电能(从两边获得电能则为双边供电,可提高接触网末端网压,但由于其故障范围大、继电保护装置复杂等原因尚未有采用)。复线区段可通过分区亭将上下行接触网联接,实现“并联供电”,可适当提高末端网压。当牵引变电所发生故障时,相邻变电所通过分区亭实现“越区供电”,此时供电范围扩大,网压降低,通常应减少列车对数或牵引定数,以维持运行。 1、直接供电方式 如前所述,电气化铁路采用工频单相交流电力牵引制,单相交流负荷在接触网周围空间产生交变电磁场,从而对附近通信设施和无线电装置产生一定的电磁干扰。我国早期电气化铁路(如宝成线、阳安线)建设时,处于山区,地方通信技术不发达,铁路通信采用高屏蔽性能的同轴电缆,接触网产生的电磁干扰影响极小,不用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因此上述单边供电方式亦称为直接供电方式(简称TR供电方式)。随着电气化铁路向平原和大城市发展,电磁干扰矛盾日显突出,于是在接触网供电方式上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便产生不同的供电方式。目前有所谓的BT、AT和DN供电方式。从以下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这些供电方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接触网支柱田野侧,与接触悬挂同等高度处都挂有一条附加导线。电力牵引时,附加导线中通过

的电流与接触网中通过的牵引电流,理论上讲(或理想中)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两者产生的电磁干扰相互抵消。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所以不同的供电方式有不同的防护效果。

2、吸流变压器(BT)供电方式 这种供电方式,在接触网上每隔一段距离装一台吸流变压器(变比为1:1),其原边串入接触网,次边串入回流线(简称NF线,架在接触网支柱田野侧,与接触悬挂等高),每两台吸流变压器之间有一根吸上线,将回流线与钢轨连接,其作用是将钢轨中的回流“吸上”去,经回流线返回牵引变电所,起到防干扰效果。 由于大地回流及所谓的“半段效应”,BT供电方式的防护效果并不理想,加之“吸——回”装置造成接触网结构复杂,机车受流条件恶化,近年来已很少采用。 BT供电方式原理结线图 H—回流线;T—接触网;R—钢轨; SS—牵引变电所;BT—吸流 变压器。 牵引网阻抗与机车至牵引变电所的长度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随着机车取流位置的不同,牵引网内的电流分布可有很大不同,例如图中当机车位于供电臂内第一台BT前方时,牵引负荷未通过吸流变压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201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机械工业部中电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的国家标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1年11月1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工业与民用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J53-83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机械工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中电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4年3月23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变电所设计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维护方便,确保设计质量,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交流电压10kV及以下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的变电所设计。

第1.0.3条变电所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发展的可能。 第1.0.4条变电所设计应根据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所址环境、地区供电条件和节约电能等因素,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5条变电所设计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的产品技术标准,并应优先选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和节能的成套设备和定型产品,不得采用淘汰产品。 第1.0.6条10kV及以下变电所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所址选择 第2.0.1条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一、接近负荷中心; 二、进出线方便; 三、接近电源侧; 四、设备运输方便; 五、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 六、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标准管理规程参考文本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标准管理规程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标准管理规程参考 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目的:建立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规范,保证电 气设备操作及人身安全。 二、适应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电气设备(包括 配电箱、开关柜、操纵台、电机、电缆、电力变压器等配 电设备)的安全操作管理。 三、职责:有关部门领导、设备管理员、机电维修人 员、设备操作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四、内容和要求: 4.1 电气设备包括:配电箱、开关柜、操纵台、电机、 电缆、电力变压器等配电设备。 4.2 全公司电气设备必须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产

品,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安全规定,符合本公司规定。 4.3 电气设备完好标准: 4.3.1 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国家标准,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4.3.2 操作和控制系统装置齐全,灵敏可靠。 4.3.3 设备运行良好,绝缘强度及安全防护装置符合电气安全规程。 4.3.4 电气设备通风、冷却系统,效能良好。 4.3.5 设备内外整洁,润滑良好。 4.3.6 无漏油、漏电、漏水现象。 4.4 对主要电气设备,制订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检修安全操作规程。 4.5 电气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有上岗操作证,配电设备操作人员、电气维修工应有本市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电工证

电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通则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767 电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通则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电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通则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电工必须具备的条件 1.1 经医生检查无妨碍从事电气工作的病症,如高血压、聋哑、色盲、肢体残废功能受限等。 1.2 必须经过电工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特种作业证上岗。徒工和其它非持证电工,必须在持证电工的监护和指导下才准许操作。 1.3 了解岗位责任区域内的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的性能。 1.4 熟悉掌握触电急救方法和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2. 电工上岗,必须正确穿戴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如绝缘鞋、工作服。必要时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及其它防护用品。 3. 必须正确使用和保管高、低压基本、辅助绝缘安全用具及一般防护用具,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外观及试验日期,并做必要的性能检验。破损、失效的一律禁用。对不同电压等级、工作环境、工作对象,要选用参数、性能相匹配的用具,用毕按规定要求存放,所有安全用具及防护

变电站的设计

目录 设计任务书 (4) 第一部分主要设计技术原则 (5) 第一章主变容量、形式及台数的选择 (6) 第一节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6) 第二节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7) 第三节主变压器形式的选择 (8) 第二章电气主接线形式的选择 (10) 第一节主接线方式选择 (12) 第三章短路电流计算 (13) 第一节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和条件 (14) 第四章电气设备的选择 (15) 第一节导体和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条件 (15) 第二节断路器的选择 (18) 第三节隔离开关的选择 (19) 第四节高压熔断器的选择 (20) 第五节互感器的选择 (20) 第六节母线的选择 (24) 第七节限流电抗器的选择 (24) 第八节站用变压器的台数及容量的选择 (25) 第九节10kV无功补偿的选择 (26) 第五章10kV高压开关柜的选择 (26) 第二部分计算说明书 附录一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27) 附录二短路电流计算 (28) 附录三断路器的选择计算 (30) 附录四隔离开关选择计算 (32) 附录五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34) 附录六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35) 附录七母线的选择计算 (36) 附录八10kV高压开关柜的选择 (37) (含10kV电气设备的选择) 第三部分相关图纸 一、变电站一次主结线图 (42) 二、10kV高压开关柜配置图 (43) 三、10kV线路控制、保护回路接线图 (44) 四、110kV接入系统路径比较图 (45) 第四部分 一、参考文献 (46) 二、心得体会 (47) ?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 ***钢厂搬迁昌北新区,一、二期工程总负荷为兆瓦,三期工程总负荷为31兆瓦,四期工程总负荷为20兆瓦。一、二、三、四期工程总负荷为兆瓦,实际用电负荷兆瓦,拟新建江西洪都钢厂变电所。本厂用电负荷设施均为Ⅰ类负荷。 ? 第一部分主要设计技术原则 本次110kV变电站的设计,经过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在已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了当前我国变电站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向,按照现代电力系统设计要求,确定设计一个11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采用微机监控技术及微机保护,一次设备选择增强自动化程度,减少设备运行维护工作量,突出无油化,免维护型设备,选用目前较为先进的一、二次设备。 将此变电站做为一个终端用户变电站考虑,二个电压等级,即110kV/10kV。 设计中依据《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交流高压断路器参数选用导则》、《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110kV-33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及本专业各教材。

电气线路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7237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电气线路设备安全操作规 程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电气线路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详细版 提示语:本操作规程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电气操作人员的资格和要求: (一)、电气作业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电工作业操作证的人员担任。 (二)、电气作业人员因故间断电气工作连续六个月以上者,必须重新考试合格,方能工作。 (三)、外单位派(借)的电气工作人员,应持有电气工作安全考核合格证。 (四)、电气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安全作业规定。 (五)、电气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熟悉有关消防知识,能正确使用消防用具和设备,熟知人身触电紧急

救护方法。 (六)、变、配电所及电工班要根据本岗位的实际情况和季节特点,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做好预防工作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消除。 (七)、现场要备有安全用具、防护用具和消防器材等。并定期进行检查试验。 (八)、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运行及检修,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九)、电气设备必须由可靠的接地(接零)、防雷和防静电设施必须完好,并定期检测。 二、高压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一)、凡是高压设备停电或检修、及主要电器设备大、中检修,高低压架空线路,都必须按照《电业局电气安全工作规定》及有关规定办理工作票及各

电气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电气作业安全操作 规程

电气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经过本次电气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使维护人员了解及掌握以下方面的知识: 一、了解电气操作人员的资格和要求 二、掌握高压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三、掌握电气检修操作规程 四、掌握低压电气设备操作规程 一、总则 1、为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合理使用,特制定本规程。 2、对于电气设备的启动、停止,运行要严格执行停、送电牌制度和交接班制度。 3、巡视检查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必须严格遵守《电气安装规程》。 4、值班人员应酌情用量、看、摸、听、嗅的方法,掌握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隐患。 5、电气设备严禁在过载、超温、超速和无保护的情况下强制运行。

6、值班人员应充分利用停车时间,对电气设备清擦、除尘、检查、维护、专检。 二、电气操作人员的资格和要求 1、电气作业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电工作业操作证的人员担任。 2、电气作业人员因故间断电气工作连续六个月以上者,必须重新考试合格,方能工作。 3、外单位派(借)的电气工作人员,应持有电气工作安全考核合格证。 4、电气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安全作业规定。 5、电气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熟悉有关消防知识,能正确使用消防用具和设备,熟知人身触电紧急救护方法。 6、变、配电所及电工班要根据本岗位的实际情况和季节特点,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做好预防工作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消除。 7、现场要备有安全用具、防护用具和消防器材等。并定期进行检查试验。 8、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运行及检修,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9、电气设备必须由可靠的接地(接零)、防雷和防静电设施必须完好,并定期检测。 三、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

供变电技术

供变电技术 一、填空 1.导体,绝缘介质,导体 2.增强电弧的因素作用的结果,我们称为游离,而削弱电弧的因素作用的结果,我们称为去游离。 3.我国牵引供电系统为工频单相交流制供电制式 4电气主结线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方案论证和确定、初步设计、施工设计。 5、在变电所中,一般装设两类电气参数表计:测量监视仪表和计量仪表。 二、名词解释 1、分区所:交流电气化铁道上为了增加供电的灵活性,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在两个牵引变电所的牵引供电区间加设分区所 7、高压断路器:又称高压开关,它不仅可以切断或闭合高压电路中的空载电流和负荷电流,而且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切断过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它具有相当完善的灭弧结构和足够的断流能力。 8、一次设备:是用于完成电能变换、输送、分配等功能的设备,如高压开关、输电线路、母线、避雷器等,可以用一句话来理解:接触高电压的电气设备。 9、母线是从变电所的变压器或配电所的电源进线到各条馈出线路之间的电气主干线,它起着从电源接收电能和给各馈出线分配电能的作用。母线的作用是汇集、分配和传送电能。 10、 GIS :是指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国际上称为“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它将一座变电站中除变压器以外的一切设备,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母线、电缆终端、进出线套管等,经优化设计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 三、简答题 1、答①答:1)单母线接线的优点:结构简单、清晰、设备少、投资小、运行操作方便且有利于扩建。隔离开关仅在检修电气设备时作隔离电源用,不作为倒闸操作电器。从而避免因用隔离开关进行大量倒闸操作而引起的误操作事故。特点:1)结线简单、设备少、投资省;2)母线失效,检修母线、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都会造成不同范围的停电。因此,这种接线只适用于小容量和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发电厂或变电所中。2)双母线接线,它有两组母线,一组为工作母线,一组为备用母线。两组母线之间通过母线联络断路器(简称母联断路器)连接。采用两组母线后,使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大为提高,其特点如下:(1)运行方式灵活。(2)检修母线时,电源和出线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中断对用户的供电。这种接线适用于大容量和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发电厂或变电所中。 ②单母线分为单母线无分段、单母线有分段、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等形式 2、电力牵引供电系统与电力系统有什么关系? 答:电力牵引供电系统是指从电力系统或一次供电系统接受电能,通过变压、变压或换流后,向电力机车负荷提供所需电流制式(交流或直流)的电能,并完成牵引电能传输、配电等全部功能的完整系统。 工频交流单相电力牵引供电系统主要由牵引变电所、牵引网、分区所、开闭所等部分组成;

电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电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电气作业安全通则 1. 电工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经医生检查无妨碍从事电气工作的病症,如高血压、聋哑、色盲、肢体残废功能受限等。 ②必须经过电工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特种作业证上岗。徒工和其它非持证电工,必须在持证电工的监护和指导下才准许操作。 ③了解岗位责任区域内的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的性能。 ④熟悉掌握触电急救方法和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2. 电工上岗,必须正确穿戴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如绝缘鞋、工作服。必要时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及其它防护用品。 3. 必须正确使用和保管高、低压基本、辅助绝缘安全用具及一般防护用具,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外观及试验日期,并做必要的性能检验。破损、失效的一律禁用。对不同电压等级、工作环境、工作对象,要选用参数、性能相匹配的用具,用毕按规定要求存放,所有安全用具及防护用具不许当作其它工具使用。 4. 在供、配电线路及设备上作业时,必须设持证并有经验人员监护,监护人不得从事操作或与监护无关的事情。 5. 任何电气线路、设备未经本人验电以前一律视为有电,不准触及。需接触操作时,应切断该处电源,并经验电(对电容性设施还应放电)确认,方能接触作业。对与供、配电网络相联系部分,除进行断电、放电、验电外,还应挂接临时接地线,开关上锁,防止停电后突然来电。 6. 动力配电盘上的闸刀开关,禁止带负荷拉、合闸,必须先将用电设备开关断开方能操作。手工合(拉)闸刀开关时,应一次推(拉)到位。处理事故需拉开带负荷的动力配电盘上闸刀开关时,应戴绝缘手套和防护眼镜,或采取其它防止电弧烧伤和触电措施。 7. 改造电气设施的结构、元件变更,需经电气技术负责人许可和批准。电工不得自行改变电气设施的原有结构、接线方式及元件参数。 8. 各种电器接线的接头,需保证导通接触面积不小于导线截面积。接线应采用坚固的压接或用工具轧接,不许用手扭接。接头不得松动,防止带电体碰触屏护。 9. 使用梯子时,用前应检查梯子是否完好,踏步不许有裂纹损坏,且应有防滑措施。梯子与地面之间以75°角为宜,高处要绑牢。站在人字梯子上作业时,应挂好搭勾,并有专人扶持。不准使用钉子钉成的木梯。 10. 电工必须熟练地掌握万用表、钳形电流表及兆欧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使用前认真检查,合理选择,精心调整。操作时既要注意不损坏仪表,又要确保人身安全。用后妥善保管。 11. 使用电动工具时应遵守电动工具的操作要求。严禁将电动工具的外壳接地和工作零线拧在一起插入插座,必须使用单相三眼(孔)、三相四眼(孔)插座和三芯或四芯橡皮护套电缆。使用I类手持电动工具时应配漏电保护装置、隔离变压器,操作人员应戴绝缘手套。 12. 使用虎钳时,虎钳在钳工案子上必须装置牢固,工件必须卡紧,虎口使用行程不超过其最大行程的三分之二。 13. 配线时必须选用合适的剥线钳口,以防损伤线芯。电线长度要适当,不准有中间接头。 14. 使用喷灯时,油量不得超过容积的四分之三,禁止在使用煤油或酒精的喷灯内注入汽油。打气要适当,不得使用漏油漏气的喷灯。在高压设备处使用喷灯时,火焰与带电部分应保持安全距离;电压在10KV及以下者,不小于1.5m,电压在10KV以上者不少于3m。充油设备及易燃物旁禁止使用喷灯。 15. 正确使用电气火灾的常用灭火器材。二氧化碳、1211、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剂都不导电,可用来带电灭火。灭火时,灭火器本体、喷嘴及人体与带电体要保持一定距离;电压在10KV及以下者不小于0.4m;电压在35KV及以上者不小于0.9m。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应保持通风良好,要离灭火区2~3m,并注意防止干冰沾着皮肤。

35KV变电站设计规范

本文由whshuangcheng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9-92 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9-92 - 主编部门: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批准部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施行日期:1993 年 5 月 1 日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变电所的设计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要求,制订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电压为 35~110kV,单台变压器容量为 5000kVA 及以上新建变电所的设计。第1.0.3条变电所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 5~10 年发展规划进行,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第1.0.4条变电所的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结合国情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第1.0.5条第1.0.6条变电所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变电所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第二章所址选择和所区布置第2.0.1条变电所所址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综合考虑确定:一、靠近负荷中心; 二、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三、与城乡或工矿企业规划相协调,便于架空和电缆线路的引入和引出;四、交通运输方便;五、周围环境宜无明显污秽,如空气污秽时,所址宜设在受污源影响最小处;六、具有适宜的地质、地形和地貌条件(例如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溶洞地带、山区风口和有危岩或易发生滚石的场所),所址宜避免选在有重要文物或开采后对变电所有影响的矿藏地点,否则应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七、所址标高宜在 50 年一遇高水位之上,否则,所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措施或与地区(工业企业)的防洪标准相一致,但仍应高于内涝水位;八、应考虑职工生活上的方便及水源条件; 九、应考虑变电所与周围环境、邻近设施的相互影响。第2.0.2条变电所的总平面布置应紧凑合理。 第2.0.3条变电所宜设置不低于 2.2m 高的实体围墙。城网变电所、工业企业变电所围墙的高度及形式,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第2.0.4条变电所内为满足消防要求的主要道路宽度,应为 3.5m。主要设备运输道路的宽度可根据运输要求确定,并应具备回车条件。 1 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9-92 第2.0.5条变电所的场地设计坡度,应根据设备布置、土质条件、排水方式和道路纵坡确定,宜为 0.5%~2%,最小不应小于 0.3%,局部最大坡度不宜大于 6%,平行于母线方向的坡度,应满足电气及结构布置的要求。当利用路边明沟排水时,道路及明沟的纵向坡度最小不宜小于 0.5%,局部困难地段不应小于 0.3%;最大不宜大于 3%,局部困难地段不应大于 6%。电缆沟及其他类似沟道的沟底纵坡,不宜小于 0.5%。第2.0.6条变电所内的建筑物标高、基础埋深、路基和管线埋深,应相互配合;建筑物内地面标高,宜高出屋外地面 0.3m;屋外电缆沟壁,宜高出地面 0.1m。第2.0.7条各种地下管线之间和地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之间的最小净距,应满足安全、检修安装及工艺的要求,并宜符合附录一和附录二的规定。第2.0.8条变电所所区场地宜进行绿化。绿化规划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并严防绿化物影响电气的安全运行。绿化宜分期、分批进行。第2.0.9条定。变电所排出的污水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 第三章电气部分第一节主变压器第3.1.1条主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应根据地区供电条件、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和运行方式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第3.1.2条在有一、二级负荷的变电所中宜装设两台主变压器,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装设两台以上主变压器。如变电所可由中、低压侧电力网取得足够容量的备用电源时,可装设一台主变压器。第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规范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规范 1、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定期检查、效验。 2、现场施工用高低压设备及线路,应按照施工设计及有关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安装和架设。 3、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或断电,并禁止带电工作。 4、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电气着火,应立即将有关电源切断,使用干粉灭火器或干砂灭火。 5、安装高压油开关,自动空气开关等有返回弹簧的开关设备时,应将开关置于断开位置。 6、剔凿打眼时,锤头不得松动,铲子应无卷边、裂纹、戴好防护眼睛。楼板、砖墙打透眼时,板下、墙后不得有人靠近。 7、电力传动装置系统及高低压各型开关调试时,应将有关的开关手柄取下或锁上,悬挂标志牌,防止误合闸。 8、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同一设备可做接地和接零,同一供电网不许有的接地和有的接零。 9、电气设备所用保险丝(片)的额定电流应与其负荷容量相适应,禁止用其他金属线代替保险丝(片)。 10、施工现场夜间临时照明电线及灯具高度应不低于2.5米。 11、照明开关、灯口及插座等,应正确接入火线及零线。 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电气操作人员应思想集中,电器线路在未经测电笔确定无电前,应一律视为“有电”,不可用手触摸,不可绝对相信绝缘体,应认为有电操作。 2、工作前应详细检查自己所用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穿戴好必须的防护用品,以防工作时发生意外。 3、维修线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开关手把上或线路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告牌,防止他人中途送电。 4、使用测电笔时要注意测试电压范围,禁止超出范围使用,电工人员一般使用的电笔,只许在五百伏以下电压使用。 5、工作中所有拆除的电线要处理好,带电线头包好,以防发生触电。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4]201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机械工业部中电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的国家标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1年11月1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工业与民用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J53-83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机械工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中电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4年3月23日目次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所址选择 第三章电气部分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主接线 第三节变压器选择 第四节所用电源 第五节操作电源 第四章配变电装置 第一节型式与布置

第二节通道与围栏 第五章并联电容器装置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电气接线及附属装置 第三节布置 第六章对有关专业的要求 第一节防火 第二节对建筑的要求 第三节采暖及通风 第四节其他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变电所设计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维护方便,确保设计质量,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交流电压10kV及以下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的变电所设计。 第1.0.3条变电所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发展的可能。 第1.0.4条变电所设计应根据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所址环境、地区供电条件和节约电能等因素,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5条变电所设计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的产品技术标准,并应优先选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和节能的成套设备和定型产品,不得采用淘汰产品。 第1.0.6条10kV及以下变电所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所址选择 第2.0.1条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一、接近负荷中心; 二、进出线方便; 三、接近电源侧;

电气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电气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一、电气操作人员的资格和要求: (一)、电气作业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电工作业操作证的人员担任。 (二)、电气作业人员因故间断电气工作连续六个月以上者,必须重新考试合格,方能工作。 (三)、外单位派(借)的电气工作人员,应持有电气工作安全考核合格证。 (四)、电气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安全作业规定。 (五)、电气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熟悉有关消防知识,能正确使用消防用具和设备,熟知人身触电紧急救护方法。 (六)、变、配电所及电工班要根据本岗位的实际情况和季节特点,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做好预防工作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消除。 (七)、现场要备有安全用具、防护用具和消防器材等。并定期进行检查试验。 (八)、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运行及检修,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九)、电气设备必须由可靠的接地(接零)、防雷和防静电设施必须完好,并定期检测。 二、高压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一)、凡是高压设备停电或检修、及主要电器设备大、中检修,高低压架空线路,都必须按照《电业局电气安全工作规定》及有关规定办理工作票及各种票证。

(二)、工作票签发人必须按工作票内容一项不漏地填写清楚,若发现缺项漏填,字迹了草难辨或有涂改者,该工作票视为无效,由车间办理技术科审批,特殊情况由主管厂长审批。 (三)、检修工作人员,接到工作票以后,要认真进行查看,认为没有差错后,按要求严格执行,若不按工作票操作,造成事故,由检修人员负责。 (四)、检修人员发现工作票有问题,可当面提出,请求更改,如不更正造成事故由最后指令人负责。 (五)、在紧急、特殊情况(如危害人身安全或重大损失)来不及办理工作票,可由厂调度、生产厂长、主管厂长,动力车间主任口头命令或电话命令进行倒闸操作,操作人员必须做好记录备查。 三、电气检修操作规程: (一)、凡检修的电气设备停电后,必须进行验电,验电器应符合电压等级,高压部分必须戴绝缘手套,确认无电后,打好接地线,手持红外线绝缘棒进行对地放电,放电时戴眼镜。 (二)、在停电线路的刀闸手柄上,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告牌,在不停电部位的安全围栏外应悬挂“高压有电,禁止入内”的标志牌。 (三)、对停电超过4小时有保险器装置的关键设备应将保险拔掉。 (四)、检修工作结束后,拆除接地线,人员撤离现场,交回工作票(由动力车间统一保管),摘掉警告牌后方准恢复送电。 (五)、禁止带电作业,特殊情况,可经主管厂长动力车间主任许可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作业。 四、架空线路操作规程 (一)、架空线及线杆在检修之前,必须由带班长或负责人全面检查,确实无缺陷,不危及人身安全和作业安全方可进行作业。 (二)、架空线路登高作业,必须按照登高作业规定,对登杆器具,要有专人认真检查,是否完好可靠,上下传递物品要用小绳,杆下应设监护人,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作业区,监护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并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操作人员掉下物品工具,造成伤亡事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