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肝疫苗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

乙肝疫苗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

乙肝疫苗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
乙肝疫苗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

浅谈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浅谈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摘要】疫苗可以有效控制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疫苗作为一种生物制品,对接种疫苗的个体是一种异物,接种后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病理变化及免疫反应等不良反应。本文以乙脑疫苗和卡介苗两种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例,探讨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表现与处理,以其能熟练应对各种疫苗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疫苗接种;乙脑疫苗;卡介苗;不良反应 疫苗的应用是20世纪医学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有效地控制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疫苗接种前后传染病病例数下降十分明显。但疫苗接种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作为儿科儿童保健人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与疫苗接种有关的问题,现选取两例就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表现与应对,与同行共同探讨。 1临床资料 1.1接种乙脑疫苗致过敏反应1例 1.1.1临床表现一儿童注射乙脑疫苗后,10min左右,突然出现咳喘、呼吸困难,继而腹痛伴恶心呕吐的症状。视诊可见面部和躯干皮肤有过敏性皮疹。就诊时又出现意识模糊,大汗淋漓,口唇发绀,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加重的表现。 1.1.2诊断根据表现,诊断为接种疫苗后的过敏反应。 1.1.3治疗立即给氧。对症治疗,应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改善微循环。由于抢救及时,患儿脱离危险,病愈。 1.2接种卡介苗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1.2.1临床表现一儿童注射卡介苗后,次日全身出现散在的出血点。就诊后见患者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全身可见弥漫性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伴有哭闹。实验室检查:WBC 4.2×109,Hb 99g/L,PLT 70×109/L。大便呈潜血实验阴性。 1.2.2诊断患者未注射疫苗前,无患病史,无服药物史,无家族病史。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卡介苗接种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疫苗接种后血小板减少发病机理多数资料认为是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1]。 1.2.3治疗对症治疗,补液,青霉素抗感染,输血、止血,地塞米松激素治疗等。治疗18天,患者痊愈出院。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原则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原则常见不良反应处置原则 一般反应发生率 异常反应发生率

过敏性休克 ?临床表现 –皮肤症状:以皮肤症状开始,皮肤潮红,出汗、红斑,<24小时 –呼吸道症状:口腔、舌、咽或喉水肿 –心血管系统症状:低血压 –胃肠道症状:少见 –神经系统症状:焦虑、抽搐、认识丧失等 ?本病起病、表现和进程不一 ?各系统症状和体征既可单独存在也可联合出现。 ?呈双向性表现形式,即发作-缓解-再发作

?治疗原则 –迅速处理 –维持呼吸道通畅和保持有效血液循环 ?肾上腺素使用 –肾上腺素1:1000(0.01mg/kg),0.01 ml/kg~0.3mg/kg,肌肉注射,如有需要可每15分钟重复一次。 ?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anaphylaxis without anaphylactic shock) 诊断:临床症状除休克外,常见下列一项或多项表现: 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哮鸣、咽喉水肿、声音嘶哑、鼻眼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发痒和结膜充血、流泪;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抽搐、意识丧失 处理:(1)轻症口服抗组胺药即可;(2)重症给予1:1000肾上腺素;(3)出现以下情况尚应给予特殊处理;伴支气管痉挛应吸入或口服支气管扩张剂,喉水肿者立喷入或雾化吸入1:1 000肾上腺素,并可考虑皮质激素治疗;(4)抽搐者尽快用药物止惊;病情好转立转院进一步处理,或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的出现。 晕厥 临床表现

一般在免疫接种后24小时内发生。 多见于年轻体弱的女性,或学龄儿童,婴幼儿少见。 常在接种时或接种后不长时间内,甚至在准备接种时发生。其特点是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 晕厥易误诊为过敏性休克 晕厥与过敏性休克

预防接种禁忌症

预防接种禁忌症 接种疫苗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这对于正常机体来说都是有益的。但是,由于某些机体的反应性不正常或处于某种病理生理状态,接种疫苗后,可能对机体带来某些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异常反应。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在疫苗说明书中,比较具体地规定了有某种疾患或处于某种特殊生理状态的人不能接种,这就是疫苗的禁忌症。 有以下情况的儿童一般应禁忌或暂缓接种疫苗: ①患有皮炎、牛皮癣、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接种,须待皮肤病痊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②体温超过37.5 C,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进行 预防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发热可能是流感、麻疹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此时接种可能会加重病情,并可影响免疫力的产生) ③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接种。(体质较差,患病器官不堪负重) ④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接种。(可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生) ⑤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制造免疫力的原料或形成免疫力的器官功能欠佳) ⑥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接种。(疫苗中含微量过敏原)

⑦如果小儿每天大便次数超过4次,须待恢复后两周,才可服用脊灰疫苗。(腹泻会使疫苗很快排泄,失去作用;腹泻若是病毒感染所致还会干扰疫苗发挥作用) ⑧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如丫球蛋白)的小儿,1月内不应接种麻疹疫苗。 ⑨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 疫苗 种类禁忌症注意事项(疫苗接种后须至少留观20分钟) 乙肝疫苗 1.发热、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 2.对酵母成分过敏者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阳性者接种 本疫苗无效。 卡介苗 1.患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者 2.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 3.患免疫缺陷症①.接种2?4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 润,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属正常现象,一般6?8周结痂;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接种后的正常反应 儿童打疫苗后出现低热、针孔处红肿和硬结等现象是正常的,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接种部位反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已管发炎。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轻的直径小于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间,超过5厘米为重反应,这种反应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大。如果局部红肿较重,可以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并要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如局部感染时可涂龙胆紫药水。这些症状可通过热敷或自行在一天内消失。比如麻疹预防疫苗,大部分的接种者不会有特殊的反应,一部分的人会有1-2天的局部肿痛,约5%的儿童接种后1-2周,会产生红疹,5-10%的儿童在接种4-10天后发烧,轻的37~37.5℃,中的37.6~38.5℃。39℃以上为重的。除此之外,部分小儿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一般体温恢复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自行消退。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到正规医疗单位打疫苗,其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一方面正规医院医务人员有安全注射的意识,另一方面,对儿童免疫接种过程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另外,大部分疫苗是需要恒温保存,在不正规的医疗单位很难保证疫苗的保存质量。因此,给小孩接种疫苗,一定要到政府指定的医疗单位。 二、注射预防针后要加强那些方面的护理 要好好休息,不要跑跳过多。 保护打针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抓。 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大蒜。辣椒等。 多喝开水。 家长随时观察小儿接种后的反应。 三、接种疫苗后会有那些不良反应 孩子在接受预防接种后,多数没有或有很轻反应。少部分孩子可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其中有些属于正常反应,包括局部的和全身的反应。局部反应是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反应局部寒战、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痛等。这些情况一般都不需要治疗。只要让小儿多喝水并减少活动,过1~2天后,这些反应都会消失。

各种疫苗接种禁忌及反应

各种疫苗接种反应及处理 ☆卡介苗: 禁忌症:凡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皮肤病者均不予接种。 副反应:接种后 2 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紫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 周结痂,为正常反应。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糖丸): 禁忌症: 1、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 2、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 3、凡发热、腹泻(一日大便>4 次)及患急性传染病期间、妊娠期间忌服。 副反应: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灰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百白破疫苗: 禁忌症: 1、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禁用。 2、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 3、儿童免疫制剂,成人禁用。 副反应: 1、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 2、无菌性化脓。多系注射过浅或疫苗未摇匀,硬结不能吸收而形成注射部位化脓。 3、若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4、吸附无细胞百白破无论全身反应或局部反应均极低。但也有的接种后在接种部位有轻度红晕、痒感或有低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行消退,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 ☆麻疹疫苗: 禁忌症:患严重疾病、发热或过敏史(特别是鸡蛋过敏史者)不能接种。 副反应:注射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在6---10 天时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 2 天,偶有散在皮疹。 ☆乙肝疫苗: 禁忌症:患有肝炎、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有过敏史者禁用。 副反应:接种疫苗后反应轻微。少数人在疫苗注射部位出现红晕和硬结,稍有压痛,2---3 日后即退去。一般无全身反应,极少数出现畏寒或低热,也有个别报告出现荨麻疹者。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很少有不良反应。个别人亦有中、低度发热,或注射局部微痛。24 小时内即消失。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禁忌症: 1、神经系统疾患和精神病对患有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病症或有上述疾病既往史及有过敏史者。 2、有严重疾病,如肾脏病、心脏病、活动性结核等。 3、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副反应:一般反应轻微,少数人有短暂低热,多发生于接种后6-8 小时,局部红晕及压痛感,多在接种后24 小时后逐步消失。 ☆流行性乙型脑炎: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制度(精)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制度 一、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下列情况,应作为AEFI(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 l、24小时内发生的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荨麻疹、大疱性多形红斑)、晕厥、癔症。 2、5天内发生的发热(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织炎)。 3、15天内发生的过敏性皮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局部过敏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 4、3个月内发生的臂丛神经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5、卡介苗接种后1一12个月发生的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 6、任何时间发生额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或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关注事件。 二、建立异常反应登记本,并设专人负责。 三、AEFI报告的范围为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和不明原因反应等。 四、发生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五、AEFI报告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监护人、现住址、接种疫苗名称、接种日期、接种剂次、反应发生日期和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及经过、就诊日期、就诊单位、初步临床诊断、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日期、报告人等。 六、AEF工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发现AEFI后应在24小时内向中原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 应在2小时内逐级向县、市、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报告。 七、AEFI应以电话或传真等最快方式进行报告,并做好AEF工登记。 预防接种安全接种制度 一、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取得资质。 二、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必须遵守医德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 三、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并严格掌握禁忌症实施接种。 四、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应查验核对接种对象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种类无误后予以接种,并做好接种记录。 五、预防接种服务人员所使用的疫苗必须是从合法的疫苗生产、经营企业采购,并按

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接种白破疫苗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加强免疫白破疫苗231人次,通过预检、书面告知、规范操作、接种时指导,进行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结果接种231人次,共发生不良反应11人次,主要为注射部位局部肿胀疼痛,及疲倦、精神欠佳,较少出现发热及其他全身症状,其他不良反应少见。结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规范的操作技术、接种后活动强度、季节温度有关。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接种和护理,是预防和减少疫苗不良反应的关键。 【关键词】白破疫苗;接种反应;儿童;预防护理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加强免疫白破疫苗的6~8岁儿童共231人,无发热及禁忌证,身体健康儿童。 1. 2 疫苗介绍白破联合疫苗由白喉类毒素原液和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乳白色均匀悬液,辅料氢氧化铝、氯化钠、磷酸盐、硫柳汞、四硼酸钠。本科室使用的白破联合疫苗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分别为201010035-3、201011043-6,由河南省CDC逐级分发,市CDC计免科配送。用于经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全程免疫后的儿童的白喉和破伤风加强免疫。每支 2.0 ml,每1人次用剂量0.5 ml,白破疫苗应在2~8℃避光环境中存放,严禁冻结。 1. 3 不良反应家长反馈信息表明:接种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是接种部位局部肿胀与热痛,有的肿胀达整个上臂,疲乏、精神欠佳,较少出现发热和其他全身症状,严重反应极少见。 2 护理方法 2. 1 预检接种前医生询问儿童健康状况,及以往接种白喉、破伤风类疫苗有无严重反应发生,有无接种禁忌证:①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者。②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③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④注射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请家长详细阅读白破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并签名。 2. 2 接种时护理护理人员认真查对疫苗名称、有效期、批号、药液质量,安瓿有无裂痕。为防止吸附剂沉淀,用前充分摇匀,减少泡沫出现,无菌注射器抽吸规定剂量,排气,选择活动量少的一侧手臂(多为左臂),部位选择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肉较厚的区域,进针深度不少于针头的2/3。酒精棉签消毒待干,儿童局部皮肤不很洁净时,可再次消毒,持注射器如执笔式,垂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2015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为预防或尽可能减少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及时调查、处置和上报可能出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强化监测、科学防控;加强宣传、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等。 (二)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接种地点和/或同一种疫苗、同一批号疫苗发生的2 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疑似异常反应事件。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四)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的; 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三、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的分级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事件分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分为: 1、一般事件: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非群体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无人员死亡,未引起公众高度关注。 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群体性反应,两个以上相同或类似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在时间、地区和/或接种的疫苗方面相关,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等。 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事件。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在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和医疗救治小组。 1、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置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臵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一)监测病例定义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二)报告 1、报告范围 ——24小时内: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5天内:如发热 (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 ——15天内: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 ——6周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等。 ——3个月内: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 ——接种卡介苗后1—12个月:如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其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3、报告程序 (1)一般情况下及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报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2小时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48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在2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核实后立即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对于死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同时还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三)调查诊断 1、核实报告。 2、调查。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需要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当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组织开展调查,并在调查开始后3日内初步完成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并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市级或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

重组乙肝疫苗接种告知书(酿酒酵母)

重组乙肝疫苗接种告知书(酿酒酵母)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过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急性肝炎临床症状有疲倦、厌食、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等。大多数的急性乙肝感染可完全康复,但部分人特别是婴幼儿可成为慢性乙肝携带者,随后可能发展成为慢性肝病、肝硬化或肝癌。我国是乙肝高发国,目前有1. 2亿人携带慢性乙肝病毒,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人。乙肝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使得肝脏发生炎性病变,肝细胞受损,而且还可能恶变成肝硬化和肝癌,威胁生命。在我国,71%的肝癌是由乙型肝炎发展而来的。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本疫苗由重组酿酒酵母表达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经纯化,加入佐剂吸附后制成,抗原含量为10ug/0. 5ml。 【接种对象】可以在出生后任何年龄段使用,推荐用于处于乙肝病毒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如从事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及接触血液的实验人员。 【接种程序】全程接种3针,接种时间分别为0、l、6月,即第一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二针在第一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三针在第一针接种后6个月接种。 【接种反应】常见局部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疼痛、红斑和肿胀,大多轻微,一般在兔疫接种2天后消失。常见和偶见的全身不良反应有发热、头晕、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肌痛、疲劳、皮疹和瘙痒等。 【接种禁忌】对酵母或疫苗任一成分过敏者禁用,患严重发热性疾病、急慢性严重疾病患者禁用。 注意:接种时请带上儿童预防接种证和本告知书。 备注:《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疫苗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疫苗,第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接种,第二类疫苗是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疫苗,本疫苗属于第二类疫苗。 酿酒酵母乙肝疫苗接种回执(第针) 儿童姓名:出生日期:年月日户籍:常住□流动□ 接种当日儿童体温:℃上次接种疫苗后有无异常反应:□有□无 有无禁忌症:□有□无 阅读上述说明后如自愿接种本疫苗(替代一类疫苗)并按照该疫苗程序接种,请签名确认;如暂不接种,也请签名确认备档,表明您已明确上述疾病的危害。 □同意接种 家长(监护人)签名 年月日 □不同意接种 家长(监护人)签名 共接种3针,具体接种程序见上“接种程序”一栏自费 年月日

接种狂犬疫苗不良反应分析

接种狂犬疫苗不良反应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狂犬疫苗接种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的种类,并对本市疾控中心发生的一个病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狂犬疫苗不良反应过敏症状 1 前言 狂犬病属于可防不可治的致死性人兽共患病。接种狂犬疫苗可以非常有效的对狂犬病进行预防, 但是有部分患者在接种狂犬疫苗后会发生不良反应。目前我国注射狂犬疫苗没有禁忌证, 即使患者发生了过敏反应, 也要将疫苗全程注射完。 2狂犬疫苗的不良反应 将狂犬病病毒接种于动物组织, 然后用β-丙内酯灭活就可以得到狂犬疫苗。狂犬疫苗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神经组织疫苗(NTV)、鸭胚疫苗(DEV)、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PHKV)和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疫苗(HDCV)等几种。 2.1一般不良反应 狂犬疫苗接种后所发生的一般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的过敏反应, 这种反应一般不影响免疫过程及结果,患者可以耐受。不同来源的疫苗的一般反应的发生率和临床表现也是不同的。 Semple羊脑疫苗属于NTV疫苗。一般于接种3天之后发生轻微的过敏反应, 接种次数增加, 不良反应发生的次数也逐渐增加。第5-8针时过敏反应明显, 第10针时反应达到最大。其不良反应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红肿、疼痛、麻痹、硬结,还有部分接种者可能有淋巴结肿大。接种后1-7天会出现全身反应出现, 表现为身体不适、头昏、微热、食欲减退、肌肉酸痛、四肢麻木、视力障碍、尊麻疹或血管性水肿等症状。 注射鸭胚疫苗(DEV)的局部反应比较常见, 常见的症状有注射部位疼痛、红斑、硬结和痉痒等, 还有部分接种者在注射一针后会出现发痒、不适和肌痛等全身症状。但是国内尚未生产这种疫苗。 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PHKV)接种后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症状都比较轻微,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部分人淋巴结肿大;全身反应则有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不适、四肢麻木、皮疹等。反应随接种针次增加而减少。

乙肝疫苗注射注意事项

接种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慢性传染病,严重者可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约有1.2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乙肝病毒总感染率高达60%,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与乙肝有关的肝硬化和肝癌。乙肝病毒存在于一切血液及分泌物中(如唾液、汗液、乳汁、宫颈分泌物等)。目前全世界尚未有根治乙肝及乙肝并发症的特效药物,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适用于所有可能感染乙肝的人,重点注射对象一部分是新生儿,学龄前儿童,尤其是母亲在妊娠期间为病毒携带者的新生儿,另一部分是危险人群,包括接触乙肝病毒的医护人员;直接接触血液、分泌物的医护人员;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配偶。家庭成员或亲密接触者等。若孕妇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母亲和新生儿还需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1、接种对象 所有可能感染乙肝的人。 2、禁忌症 肝炎患者以及发热、急性传染病者,严重慢性病患者,有免疫缺陷的人、严重过敏体质者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不可接种乙肝疫苗。 3、使用方法及效果 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0、1、6月连续3剂。如1月1日接种第1针,第2、3针分别为2月1日和7月1日。第2、3针的日期可延迟,但不能提前。注射后抗体可以维持3-5年左右,以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 4、接种反应及注意事项 本疫苗非血液制品,安全可靠,很少有不良反应。极个别人可能有中、低度发热,或注射部位微痛,这种疼痛与疫苗中含有的吸附剂有关。这些轻微反应一般在24小时内消失。注射疫苗侧上臂避免剧烈运动。 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有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和乙肝基因工程疫苗两种,适用于所有可能感染乙肝者。

疫苗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卡介苗: 预防疾病:结核病。对于免疫机能还不成熟的宝宝来说,通常感染后就会发病,而儿童结核病通常以结核性脑膜炎为主,此病损害脑实质和颅神经,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禁忌:患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者;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免疫缺陷症 接种反应:1、接种后10~14天在接种部位有红色小结节,小结节会逐渐变大,伴有痛痒感,4~6周变成脓包或溃烂,注意不要挤压和包扎;2、溃疡经2~3月会自动愈合,有时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3、如果接种部位发生严重感染,及时请医生检查和处理哦。 乙肝疫苗: 预防疾病:乙型肝炎。如果宝宝患上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话容易导致肝癌、肝硬化。目前还没有很好治愈乙肝的方法。 禁忌:发热、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对酵母成分过敏者。 接种反应:接种后局部发生肿块、疼痛;少数伴有轻度发烧、不安、食欲减退,大都在2~3天内自动消失。 脊灰疫苗: 预防疾病: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病毒是通过患者的粪便或口腔分泌物传染,感染后的宝宝会得小儿麻痹,如果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会引起上肢或下肢的迟缓性瘫痪。 禁忌:发热、患急性传染病者;患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而且此种疫苗口服,因此患胃肠病时最好延缓使用。 接种反应:服用后一般无不良反应,仅见少数轻微胃肠道症状。 百白破疫苗: 预防疾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百日咳会引发严重的阵发性咳嗽;白喉会在鼻、咽喉部产生白膜,阻塞呼吸,并且分泌的毒素会引起心肌炎或神经炎;患上破伤风也可能威胁宝宝生命。 禁忌:有癫痫、神经系统疾病及惊厥史者;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接种;有过敏史者。 接种反应:1、注射部位会有红肿疼痛;2、两天内轻度发烧、不适、食欲减退,但如出现持续高烧、抽筋等情况,须立即看医生。 麻疹疫苗: 预防疾病:麻疹。传染性很强,会出现发热,卡他症和全身斑丘疹,并发症累及多个器官,是宝宝死亡的主要原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处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处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B卷)站区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4分) 1.预防接种一般反应中的发热反应的强度分为弱、中、强3级,其中“中反应”是指(B) A.37.1~37.5℃ B.37.6~38.5℃ C.38~39℃ D.≧38.6℃ 2.下列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D) A.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B.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C.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D.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而相关各方均无过错 3.下列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 C ) A. 血管性水肿 B.过敏性休克 C.晕厥 D.过敏性紫癜 4.无菌性脓肿处理原则下列正确的是( D ) A.轻者干热敷以促进局部脓肿吸收 B. 脓肿未破溃前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 C. 脓肿如已破溃需切开排脓,必要时还需扩创,将坏死组织剔除 D.以上都正确 4.过敏性休克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如体重不明2~5岁以下小儿用量为:(B) A.0.0625ml(1/16支) B.0.125ml(1/8支) C.0.25ml(1/4支) D.0.33ml(1/3~1/2支) 6.下列关于血管性水肿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属于I型超敏反应 B.多于注射疫苗后不久或最迟于1~2天内发生 C.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D.服抗组胺类药效果显著 7.“群体性癔症”是指(B) A.自主神经系统紊乱 B.心因性反应 C.精神性疾病 D.神经性疾病 8.下列关于晕厥描述正确的是:(D) A.多见于年轻体弱的女性或小学生,婴幼儿较少见 B.常在接种时或接种后不长时间内,甚至在准备接种时发生 C.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 D.以上都正确 9. 下列不属于群发性癔病发病特点的是:( C ) A.急性群体发病 B. 反复发作 C.发作持续时间较长 D. 暗示性强 10.预防接种反应的预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正确掌握禁忌症 B.正确实施操作规程 C.规范化管理 D.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每空3分) 1.为便于在实际工作中诊治处理,可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和预防接 种后其他不良事件三类。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置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置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一)监测病例定义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二)报告 1、报告范围 ——24小时内: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5天内:如发热(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 ——15天内: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 ——6周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等。 ——3个月内: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 ——接种卡介苗后1—12个月:如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其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3、报告程序 (1)一般情况下及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报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2小时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48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在2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核实后立即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对于死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同时还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三)调查诊断 1、核实报告。 2、调查。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需要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当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组织开展调查,并在调查开始后3日内初步完成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并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市级或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处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处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B 卷) 站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4分) 1.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中的发热反应的强度分为弱、中、强3级,其中“中反应”是指(B) A. 37.1 ?37.5 C B.37.6 ?38.5 C C.38 ?39°C D.三38.6 C 2. 下列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D) A.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B. 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C. 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D. 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而相关各方均无过错 3. 下列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C ) A.血管性水肿 B.过敏性休克 C.晕厥 D.过敏性紫癜 4. 无菌性脓肿处理原则下列正确的是(D ) A.轻者干热敷以促进局部脓肿吸收 B. 脓肿未破溃前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 C.脓肿如已破溃需切开排脓,必要时还需扩创,将坏死组织剔除 D.以上都正确 4. 过敏性休克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 1000),如体重不明2?5岁以下小儿用量为:(B) A.0.0625ml (1/16 支) B.0.125ml (1/8 支) C.0.25ml (1/4 支) D.0.33ml (1/3 ?1/2 支) 6. 下列关于血管性水肿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属于I型超敏反应 B. 多于注射疫苗后不久或最迟于1?2天内发生 C.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D.服抗组胺类药效果显著 7. “群体性癔症”是指(B) A.自主神经系统紊乱 B.心因性反应 C.精神性疾病 D.神经性疾病 8. 下列关于晕厥描述正确的是:(D) A. 多见于年轻体弱的女性或小学生,婴幼儿较少见 B. 常在接种时或接种后不长时间内,甚至在准备接种时发生 C. 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 D.以上都正确 9. 下列不属于群发性癔病发病特点的是:(C ) A.急性群体发病 B. 反复发作 C. 发作持续时间较长 D. 暗示性强 10. 预防接种反应的预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正确掌握禁忌症 B.正确实施操作规程 C.规范化管理 D.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每空3分) 1. 为便于在实际工作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及操 作流程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卡介苗接种要点一、注意事项: 1严禁皮下及肌肉注射。 2.疫苗开启后30分钟内用完,剩余废弃。 3.只允许左上臂皮内注射。 4.只允许持证操作。 二、接种流程 充分稀释药液抽吸8-10次静置药液60秒酒精消毒皮肤左侧三角肌中下处皮内0.1ml旋转针头再拔出漏出液体用干棉签吸掉观察20分钟 三、登记 1.《卡介苗接种登记本》 2.《浙江省杭州市扩大疫苗进出登记本》 3.产时系统 四、宣教 接种后2~3天内接种处皮肤略有红肿,但很快就会消退,四周左右时,局部逐渐发红出现白色小脓疱内有脓液,之后自行破溃后逐渐结痂,痂脱后留有轻微疤痕,前后时间约为2~3个月。(接种部位不需消毒及特殊处理,保持清洁即可),如破溃严重去疾控中心看诊。补种同样去疾控中心。 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要点

一、注意事项 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新生儿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30分钟 后接种乙肝疫苗10ug,正常产妇新生儿只注射乙肝疫苗10ug。 2.乙肝疫苗只在右上臂肌肉注射。 3.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大腿外侧肌肌肉注射。 4.疫苗开启后立即注射。 5.乙肝疫苗遵医嘱注射(分进口和国产)。 二、接种流程 酒精消毒皮肤右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乙肝疫苗)大腿外侧肌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三、登记 1.《乙肝疫苗接种登记》 2.《浙江省杭州市扩大免疫疫苗进出登记本》 3.《杭州市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免费使用登记表》 4.产时系统 四、宣教 出生时未接种的请到社区医院补种。 听力筛查要点 一. 注意事项 1.新生儿出生满48小时后筛查。 2.听力筛查时保持房间安静。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程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 E F 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 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程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 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硬结,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2、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3、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过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4、实施差错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5、偶合症:因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6、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里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应。 7、不明原因反应:经过调查、分析反应发生的原因仍不能明确。 二、需要上报和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上报和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预防接种后无其它原因腋温≥38.5℃;主诉临床症状超过 24 小时;红肿硬结直径≥2.5cm ≥ 免疫接种后 24 小时内发生过敏性休克;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持续性(3 小时以上)哭闹;晕厥;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癔病或群发性癔病;;免疫

接种后 5 天内天内发严重局部反应;脓毒血症(全身化脓性感染);生免疫接种后 15 天内发生注射部位脓肿(细菌性/无菌性)血管性水肿;;惊厥(包括热性惊厥和癫痫发作);脑病,脑炎、脑膜炎,多发性神经炎;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皮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局部过敏反应(Arthus 反应);接种部位无菌性脓肿;免疫接种后 3 个月内疫苗相关麻痹性脊髓灰质炎;发生卡介苗免疫接种后个月发生 1-12 个月无时间限制臂丛神经炎;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播散性卡介苗感染;骨髓炎;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或组织 3 器官损伤、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关注事件; 三、报告要求报告要求 1、各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发现需要监测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应在 6 小时内通过电话报告,并同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附表 1)。 2、如出现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报告人应在发现后 2 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部门报告并做好各种急救措施。 3、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和处理,在接到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事件的报告时,应按规定的时限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4、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

接种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

接种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 接种乙肝疫苗并不是大多数人所想:一个走马观花的形式,接种乙肝疫苗是可以有效的去防止乙肝传播的,可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 没有把打乙肝疫苗当回事,有的时候甚至是去敷衍,武汉东方肝泰医 院的权威专家指出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 我国是乙肝大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是由乙肝病 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血传播.在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乙肝疫 苗可以有效阻止乙肝的传播. 1、乙肝、麻疹疫苗不可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脊 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但是乙肝疫苗最好不要和麻疹疫苗 同时使用.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周内不应该接种麻 疹疫苗. 2、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 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3、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 苗接种.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 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乙肝疫苗接种. 4、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5、发热、体温超过37.5℃应暂缓乙肝疫苗接种感冒、轻度低热 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乙肝疫苗接种. 6、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严重营养不良、严重 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专家叮嘱:有很多地方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在生活中多加注意,这是对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有帮助的,多多的了解是有好处的.(程勇整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