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差定位与两种测时差方法

时差定位与两种测时差方法

时差定位与两种测时差方法
时差定位与两种测时差方法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总时差与自由时差计算的简便方法总结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总时差与自由时差计算的简便方法总结 双代号网络计划中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是什么意思?

还有总时差的缩写为什么是TF,F是什么英文的缩写? 最佳答案 总时差是不影响总工期的情况下该工作拥有的时间 总时差其实就是机动时间或宽裕时间 F。。。。flexible: 自由时差是在不影响后续工作的情况下拥有的时间,可以简单理解就是多余的时间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总时差与自由时差计算的简便方法总结 项目组织与管理和实物课程的考试都会涉及网络图的计算,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计算是经常考到的,我在学习中总结了一些简单的分析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快更准确的解决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一、自由时差,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的计算很简单,就是该工作箭线上波形线的长度, 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很容易忽略,如下图: 其中E工作的箭线上没有波形线,但是E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都有时间间隔,此时E工作的自由时差为E与其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即E的自由时差为1。 二、总时差。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总时差教材中的计算公式=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本工作与该 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 这样计算起来比较麻烦,需要计算出每个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我总结的简单的方法如下:计算哪个工作的总时差,就以哪个工作为起点工作,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条线路的波形线的长度和,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就是该工作的总时差。还是以上面的网 络图为例,计算E工作的总时差,

以E工作为起点工作,通过E工作的线路有EH和EJ,两天线路的波形线的和都是2,所 以此时E的总时差就是2。 再比如,计算C工作的总时差,通过C工作的线路有三条,CEH,波形线的和为4;CEJ,波形线的和为4;CGJ,波形线的和为1,那么C的总时差就是1。 施工管理中的自由时差和总是差的计算 一项工作的自由时差(FF)是指在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该工作所具有的机动时间,自由时差也叫局部时差或自由机动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FFi-j=ESj-k—ESi-j—Di-j= ESj-k —EFi-j FFi-j—工作i-j的自由时差。 ESj-k—工作i-j的紧后工作j-k的紧早开始时间,对紧后一项工作ESj-k = Tp 。 ESi-j—工作i-j的最早开始时间。 Di-j—工作i-j的持续时间。 EFi-j—工作i-j的最早完成时间。 工作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工期的前提下,该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以TFi-j表示。 即:TFi-j=LSi-j—ESi-j 或TFi-j=LFi-j—EFi-j LSi-j—在总工期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工作i-j的最迟开始时间。 ESi-j—工作i-j的最早开始时间。 LFi-j—在总工期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工作i-j的最迟完成时间。 EFi-j—工作i-j的最早完成时间。 中文词条名:工作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英文词条名: 工作的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工作的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从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定义可知,对于同一项工作而言,自由时差不会超过总时差。当工作的总时差为零时,其自由时差必然为零。 图上计算法计算工作时差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一、基本原理 由于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一小时转15个经度。因此,国际上规定,每隔15°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在1884年召开的那次国际经度会议上,还规定了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地方时、区时的区别在于同一时区内的不同经度上地方时不同,但区时只有一个,即为该时区中央经线(又称标准经线)上的地方时。“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区时的关键,早即先看到日出,迟即后看到日出。如果我们用数轴来表示各时区的区时值,设定中时区为0,每向东跨过一个时区,则区时要增加1个小时,因此东一区至东十二区的区时值分别标记为1至12,每向西跨过一个时区,则区时值要减少1个小时,因此西一区至西十二区的区时值分别标记为-1至-12。如下图: 二、区时计算办法 1、根据某地经度确定所处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商要四舍五入取整数,若已知经度为东经度,则该地为东时区,反之,为西时区。例:推算100°E所在时区。100°/15°=6.6,即100°位于东7区。 2、已知两地所在时区,求两地区时差。 例:甲、乙两地分别位于东八区和西五区,已知甲地时间,求乙地时间,则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办法是乙地区时值减甲地区时值,即R=(-5)-8=-13 。注意保留数值正、负号,正号表示乙地比甲地时刻早,负号表示乙地比甲地时刻晚。 3、通过区时差计算日期时间。 例:已知北京(甲地、在东八区)时间是1月6日3时,求华盛顿(乙地、在西五区)是什么时间。 可套用公式:乙地时间=甲地时间+区时差(R) 。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总时差与自由时差计算的简便方法总结

工作最早完成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的计算 EFi-j最早完成时间是在各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完成的最早时刻。 最早完成时间=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本工作持续时间。 LFi-j最迟完成时间是在不影响整个任务按期完成的条件下。 最迟完成时间=工作最迟开始时间+本工作持续时间。 FFi-j自由时差是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工作自由时差等于该工作的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减本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再减本工作的持续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 工作的自由时差小于等于其总时差。 总时差的计算 TFi-j总时差是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工作总时差=工作最迟开始时间-最早开始时间。 总时差最小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在计划工期Tp等于计算工期Tc时,总时差为0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 关键工作两端的节点称为关键节点,关键节点具有如下规律。 ① 络计划的起始节点和终点节点必为关键节点。 ②以关键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当Tp=Tc时,其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必然相等。其他非关键工作的自由时差小于等于总时差。 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且当每相邻的两项关键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时,该条线路即为关键线路。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计算 一、自由时差,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的计算很简单,就是该工作箭线上波形线的长度,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很容易忽略,如下图: 其中E工作的箭线上没有波形线,但是E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都有时间间隔,此时E工作的自由时差为E与其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即E的自由时差为1。 二、总时差。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总时差教材中的计算公式=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本工作与该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 这样计算起来比较麻烦,需要计算出每个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我总结的简单的方法如下: 计算哪个工作的总时差,就以哪个工作为起点工作,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条线路的波

地理时区和时差的计算定稿版

地理时区和时差的计算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时区和时差的计 算 1、东加西减 左西右东,知西求东用加法,知东求西用减法。 2、跨日界线,从东经进入西经减一天,西经进入东经加一天。 日界线 地方时 向东,时间越早,地方时用“+” 0o 180o 180o东经 西经 向西,时间越晚,地方时用“-” 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东“+”西“-”) 如:杭州市(120°E)为10时,求北京(116°E)的地方时? ?北京的地方时=杭州的地方时-4×4分 =10:00-16分= 9:44 许多国家还采用夏令时(DST ), 比如美国每年4月到9月实行夏令时,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时差的计算方法: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东部是西五区(-5),两地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3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2小时。 如箭头 A 、B 、 C :日期不变如箭头 D 、 E :日期加一天如箭头 F 、

如果北京是中午12:00 美国纽约:00:00夜里。 但地理时差为13个小时。但你在美国和中国打电话,就是12个小时时差。 因为美国有:day time saving.就是说美国人把表调快1个小时,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天是亮的,你下班5点,其实地理时间才4点。这样天就晚一个小时才黑。 这个day time saving会在10月29号停止,也就是说纽约和北京就13个小时时差了。 练习题 1、已知北京(东八区)的时间为5月21日10时,问(1)莫斯科(东三区)是什么时间(2)华盛顿(西五区)是什么时间 2、已知伦敦(中时区)的时间为5月25日18时,问(1)北京(东八区)是什么时间(2)旧金山(西八区)是什么时间 3、已知东八区为5月4日10时,求东二区时间? 4、已知东二区为5月4日4时,求西3区的时间? 5、已知西12区为5月31日1时,求东12区的时间?

关键路径计算、总时差、自由时差

关键路径计算、总时差、自由时差 络图中的关键路径、自由时差、总时差等相关的知识作为进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历年软考中必考的一个知识点,要求大家一定要掌握,关键路径是怎么计算的,最早开始,最早结束,最迟开始,最迟结束是怎么得来的,总时差的计算、自由时差的计算。在2013年上半年的考试中就曾经考到了计算自由时差。 1. 关键路径是什么 2. 总时差与自由时差的区别 总时差是指在不延误项目完成日期或违反进度因素的前提下,某活动可以推迟的时间。 总时差=LS-ES=LF-EF 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紧后活动最早开始的情况下,当前活动可以推迟的时间。 自由时差=(后一活动)ES-(前一活动的)EF 所以总时差影响总工期,自由时差影响紧后活动。 3. 如何计算ES,EF,LS,LF 前推法来计算最早时间

某一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ES)=指向它的所有紧前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的最大值。 某一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EF)=ES+T(作业时间) 逆推法来计算最迟时间 某一活动的最迟结束时间(LF)=指向它的所有紧后活动的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 某一活动的最迟开始时间(LS)=LF-T(作业时间) 4.计算关键路径的步骤 1. 用有方向的线段标出各结点的紧前活动和紧后活动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方向的网络图(PDM) 2. 用正推和逆推法计算出各个活动的ES,LS, EF, LF,并计算出各个活动的自由时差。找出所有总时差为零或为负的活动,就是关键活动 3. 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持续时间决定了项目的工期,总和就是项目工期。 自由时差 例子1: 打比方你有个朋友坐晚上9点的火车去合肥到火车站发现忘带身份证了,打电话让你帮他送过去,为了不耽误他赶火车你必须在9点前将身份证交给他。那么当你交给他身份证时的时间与晚上9点之间的差距就是自由时差把身份证交给他是紧前工作赶火车是紧后工作把身份证交给他不能影响他赶火车也就是紧前工作最早完成不能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 例子2: 是活动可以推迟,但是不影响后面活动按时开始的等待时间。比如夫妻俩要出门,老公洗了把脸,刮了刮胡子,穿好外衣就OK了,只用了10分钟。可老婆又是化妆,又是梳头,还得挑衣服,整整用了40分钟。老公虽然早就准备好了,可不能自己走,得等老婆收拾好了一块儿出门,所以老公等老婆的这半个小时,就是自由时差。与总时差不同,不是每个活动都有自由时差,只有当几项历时不同的活动同时并行执行,并且这几项活动全部结束后才能开始后面的活动时,这几项活动中用时较短的才有自由时差,并且自由时差一定是大于0的。 计算公式: 自由时差=所有紧后工作中最早开始时间最小值-最早结束时间

时差计算

时差计算 产生时差: 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的偏东位置的地方总比偏西位置的地方要先见到日出,时刻较早。 2、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就是地方时。 要点: A 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1o相差4分钟; B 东早西晚; C 同一经线的各地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上各地地方时存在差异。 思考: 1)若A点在B点的东边15°,那么A的时间就比B的时间早或晚多长时间?(早1小时) 2)B点6:00,那么A点几点?(7:00) 3)若A点6:00,那么B点几点?(5:00) 3、地方时计算的步骤: (1)求间隔的经度差:同减异加 (2)计算时间差: 间隔的经度数÷150=商(小时)+余数(余数×4分钟=分钟) 时间差=小时+分钟 (3)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或-)时间差(东加西减)▲注意:所求地方时的地点若在已知地的东边,则加时差;若在已知地的西边则减时差。即东“+”西“-” ▲两地东西位置的判断方法:①若同为东经度,度数大的在东;②若同 1

2 为西经度,度数小的在东;③若两地一为东经度,一为西经度,进行地方时计算时,总是认为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 ▲答数处理:若计算结果大于24小时,则日期加一日,结果减去24小时;若计算结果出现负值,则日期减一日,结果加上24小时。 例1:我国最东端约在135oE ,最西端在73oE ,当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经度差=135°E —73oE=62°,地方时差=4小时8分钟 所求地点在西,所以8-4:08=3:52 例2:当60oE 的地方时是9点时,120oW 是几点? 经度差=180o,地方时差=12小时,所求地点在西,所以9—12=-3小时,﹣3+24=21小时(前一天) 练一练:地方时的计算 1】88°W上是3月4日8:06,108°W上是几点? 2】20°E 上是3月4日10:10, 18°W上是几日几点? ▲方法技巧:参照点地方时的确定

总时差的计算

题目中“工作 B 的最迟时间为14”有误,应为“工作 B 的最迟开始时间为14” 某网络计划中,工作A的紧后工作B和C,工作B的最迟开始时间为第14天,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0天;工作C的最迟完成时间为第16天,最早完成时间为第l4天,工作A和工作 B、C的间隔时间均为5天,则工作A总时差为( )天。 答案:工作A的总时差为 7 天。 解析一: 在实际计算和运用中下面两个理论很重要 a、本工作总时差=其后续工作各条线路自由时差的最小值+本工作自由时差 b、本工作总时差=(某项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本工作与该某项紧后工作的自由时差)min 注:紧后工作它有时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组,因为紧后工作可能有若干个。取最小值。 1、工作A的自由时差为5天。(工作A和工作 B、C的间隔时间均为5天) 2、工作A的紧后工是B和C 3、工作B的最迟开始时间为14,最早开始时间为10;则B工作的总时差为4天; 4、工作C的最迟完成时间为16,最早完成时间为14;则C工作的总时差为2天; 工作A的总时差:5+min{4,2}=5+2=7天 解析二: A工作的总时差=12-5=7,如图所示。

总时差 1、概念:总时差(用TFi-j表示,TF 是Total Float 的缩写)。双代号网络图时间计算参数,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所具有的机动时间。用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LSi-j 与最早开始时间ESi-j之差表示或最迟完成时间与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2、计算公式:总时差TF=LS-ES=LF-EF 3、区别 相应总时差的还有自由时差,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后续工作的情况下所拥有的机动时间。用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之差表示。 总时差的含义就是,不影响总工期的情况下,可以耽误的时间;自由时差的含义就是,不影响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而可以耽误的时间。

无源定位系统中的时差测量研究

摘要:无源时差定位又称为双曲线定位,是一种重要的无源定位方法,它通过处理三个或更多个接收站采集到的信号到达时间数据,从而对辐射源进行定位。时差定位系统具有精度高、定位快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时差定位系统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时延估计的精度,因此,研究快速、准确的时延估计方法成为时差定位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阐述了采用时差估计法进行无源定位的原理,对无源定位系统中窄带信号的时差测量算法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时延估计研究的发展和趋势。对两种经典的时延估计方法——相关法和相位谱法进行了仿真分析,讨论了它们的演化过程和各自特点。然后对利用信号触发沿测量时差的方法进行简要分析,阐述了为提高测量精度而采用的插值算法的原理。本文算法程序均是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分析。 关键词:无源定位时差测量时延估计相关法相位谱法matlab Abstract: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location system,namely the hyperbola location,is an important passive location method.Using the time difference of signals arrived to three or more different stations,we can determine the position of the target wanted to be located.Because of its high precision and fast location advantages,it is widely used in practice.But its precision depends on time delay estimation,so researching fast and exact time delay estimation method become a hot topic in TDOA locat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passive location using TDOA is described, and the research on algorithms for narrow-band signals in passive location system is given, meanwhil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researches on time delay method and its development tendency are introduced. Two typical methods of time delay estimation, named correlation approach and phase spectrum approach respectively, of which the mathematical deriv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presented,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After that, another method which estimates the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depending on the triggering edge of arriving

无源雷达时差定位方法研究

第11卷第4期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8月 无源雷达时差定位方法研究 曾毅 (重庆大学,重庆400030) 摘要:用民用蜂窝基站发出的信号作为信源,对目标所反射的蜂窝信号进行接收处理,利用到达时间差定位方法,可以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基于蜂窝通信系统的无源雷达尤其适合探测超低空飞行目标,克服了传统雷达存在超低空探测“盲区”的缺陷,具有优良的远程预警能力。 关键词:无源雷达;到达时间差;定位 中图分类号:TN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80(2009)04-0140-03 现代高科技战争中电子干扰日益复杂,雷达的 抗干扰、抗低空突防、抗反辐射导弹和抗隐身(简称 “四抗”)能力是研制新体制雷达的重要目标。传统的 有源雷达通过自身定向辐射出的电磁波照射目标. 然后接收回波来实现对目标的跟踪和定位。有源雷 达发射的电磁波一旦被敌方发现和定位。就会暴露 自己而遭到敌方摧毁。无源雷达自身不辐射电磁波。 它是通过天线接收来自目标辐射源的卣射波和外部 辐射源辐照目标后形成的反射波或散射波携带的信 息(包括多普勒频移、多站接收信号的时间差和到达角等)完成目标的定位和跟踪,有低截获概率特性。 国外很早就启动了无源雷达研究工作,在专用无源雷达的研究和装备方面.很多国家已经研究和部署了用于实战的无源雷达系统。目前技术成熟且用于部队装备的有俄罗斯的“MC5—90系统”。捷克的“塔玛拉”(TAMANA)系统和“VERA—E”系统。以色列的“EL,L_8388”对空早期预警系统等。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无源雷达的理论研究。 1系统结构 利用时差定位的无源雷达系统由蜂窝基站和无源蜂窝雷达两部分组成,系统结构如图l所示。1.1蜂窝基站 负责发射进行探测所需要的电磁波信号。蜂窝基站一般处于固定位置。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应急措施实现蜂窝基站的机动。 图1无源雷达系统组成 1.2无源蜂窝雷达 无源蜂窝雷达负责接收超低空飞行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获取定位算法所需要的TOA/'I’DOA值.是系统进行探测和定位的执行单元。蜂窝雷达在接收信号时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并具有可调节的动态范围和多通道接收能力。无源蜂窝雷达的工作过程可分为四步:(1)超低空飞行物进入蜂窝雷达系统的探测区域;(2)多个蜂窝基站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到达超低空飞行物后被反射回来;(3)多个蜂窝雷达接收反射信号.检测反射信号的TOA值,获取定位所需数据:(4)蜂窝雷达所获取的检测数据通过地面网络传送至远处的网关,网关通过运行匹配识别算法和定位算法.得到超低空飞行物的方位、方向、飞行轨迹等信息。 2基于TDOA的定位算法 我们假定有朋个接收机,且和信源同在一个平 收稿日期:2009—0l—10 作者简介:曾毅(1980一),男,重庆璧山人,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体制无源雷达定位方法。 ?140?

关键路径计算、总时差、自由时差一点通算法

关键路径计算、总时差、自由时差 1. 关键路径 2. 总时差与自由时差的区别 总时差是指在不延误项目完成日期或违反进度因素的前提下,某活动可以推迟的时间。 总时差=LS-ES=LF-EF 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紧后活动最早开始的情况下,当前活动可以推迟的时间。 自由时差=(后一活动)ES-(前一活动的)EF 所以总时差影响总工期,自由时差影响紧后活动。 (1)总时差(TF):当一项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不相同时,它们之间的差值是该工作的总时差。计算公式是:TF=LS-ES。 (2)自由时差(FF):在不影响紧后活动完成时间的条件下,一项活动可能被延迟的时间是该项活动的自由时差,它由该项活动的最早完成时间EF和它的紧后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决定的。计算公式是:FF=min{紧后活动的ES}-EF。

(3)关键路径。项目的关键路径是指能够决定项目最早完成时间的一系列活动。它是网络图中的最长路径,具有最少的时差。在实际求关键路径时,一般的方法是看哪些活动的总时差为0,总时差为0的活动称为关键活动,关键活动组成的路径称为关键路径。 尽管关键路径是最长的路径,但它代表了完成项目所需的最短时间。因此,关键路径上各活动持续时间(历时)的和就是项目的计算工期。 3. 如何计算ES,EF,LS,LF (1)最早开始时间(ES):一项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取决于它的所有紧前活动的完成时间。通过计算到该活动路径上所有活动的完成时间的和,可得到指定活动的ES。如果有多条路径指向此活动,则计算需要时间最长的那条路径,即ES=max{紧前活动的EF}。 (2)最早结束时间(EF):一项活动的最早完成时间取决于该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它的持续时间(D),即EF=ES+D。 (3)最晚结束时间(LF):在不影响项目完成时间的条件下,一项活动可能完成的最迟时间。计算公式是:LF=min{紧后活动的LS}。 (4)最晚开始时间(LS):在不影响项目完成时间的条件下,一项活动可能开始的最晚时间。计算公式是:LS=LF-D。 前推法来计算最早时间 某一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ES)=指向它的所有紧前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的最大值。 某一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EF)=ES+T(作业时间)

关键路径计算、总时差、自由时差

关键路径计算、总时差、自由时差 网络图中的关键路径、自由时差、总时差等相关的知识作为进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历年软考中必考的一个知识点,要求大家一定要掌握,关键路径是怎么计算的,最早开始,最早结束,最迟开始,最迟结束是怎么得来的,总时差的计算、自由时差的计算。在2013年上半年的考试中就曾经考到了计算自由时差。 1. 关键路径是什么 2. 总时差与自由时差的区别 总时差是指在不延误项目完成日期或违反进度因素的前提下,某活动可以推迟的时间。 总时差=LS-ES=LF-EF

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紧后活动最早开始的情况下,当前活动可以推迟的时间。 自由时差=(后一活动)ES-(前一活动的)EF 所以总时差影响总工期,自由时差影响紧后活动。 3. 如何计算ES,EF,LS,LF 前推法来计算最早时间 某一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ES)=指向它的所有紧前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的最大值。 某一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EF)=ES+T(作业时间) 逆推法来计算最迟时间 某一活动的最迟结束时间(LF)=指向它的所有紧后活动的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 某一活动的最迟开始时间(LS)=LF-T(作业时间) 4.计算关键路径的步骤 1. 用有方向的线段标出各结点的紧前活动和紧后活动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方向的网络图(PDM) 2. 用正推和逆推法计算出各个活动的ES,LS, EF, LF,并计算出各个活动的自由时差。找出所有总时差为零或为负的活动,就是关键活动 3. 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持续时间决定了项目的工期,总和就是项目工

期。 自由时差 例子1: 打比方你有个朋友坐晚上9点的火车去合肥到火车站发现忘带身份证了,打电话让你帮他送过去,为了不耽误他赶火车你必须在9点前将身份证交给他。那么当你交给他身份证时的时间与晚上9点之间的差距就是自由时差把身份证交给他是紧前工作赶火车是紧后工作把身份证交给他不能影响他赶火车也就是紧前工作最早完成不能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 例子2: 是活动可以推迟,但是不影响后面活动按时开始的等待时间。比如夫妻俩要出门,老公洗了把脸,刮了刮胡子,穿好外衣就OK了,只用了10分钟。可老婆又是化妆,又是梳头,还得挑衣服,整整用了40分钟。老公虽然早就准备好了,可不能自己走,得等老婆收拾好了一块儿出门,所以老公等老婆的这半个小时,就是自由时差。与总时差不同,不是每个活动都有自由时差,只有当几项历时不同的活动同时并行执行,并且这几项活动全部结束后才能开始后面的活动时,这几项活动中用时较短的才有自由时差,并且自由时差一定是大于0的。 计算公式: 自由时差=所有紧后工作中最早开始时间最小值-最早结束时间

时差的计算方法

时差的计算方法: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PST是西五区(-8),两地的时差是16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6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5小时。美国夏令时期间:4月的第一个星期日~10月最后的星期日 一、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 1.找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在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和小于180°时),或经度差=180°—两经度和。(两经度和大于180°时)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二.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即:度数大的在东。 (2)同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即:度数大的在西。 (3)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如果和小于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如果和大于180°,则经度差=(360°—和),且东经在西,西经在东;如果和等于180,则亦东亦西。 地球有东西半球之分,它自转一周迎来了白天和黑夜,需要花费24小时。当东半球在阳光照跃下处在白昼时,西半球却是一片漆黑;随着地球的自转,东半球将进入黑夜,西半球就迎来了新的曙光。东西半球之间存在着时差,如何计算这种时差得从日界线说起。 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或国际改日线。地球上各处因东西位置不同,日出时刻有早有晚。为了避免这种差异造成日期上的紊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将经度180°子午线(此线也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之一)作为日期变更的界线。这是地球上的一条无形的又富有神奇色彩的线,其东西两侧相距咫尺,但日期却相差一整天。因此,舰船飞机由西向东航行过这一线时须减去一天;由东向西航行过这一线时须增加一天。由于照顾行政区域的统一,日界线并不完全沿180°子午线划分,有小部分线段绕过一些岛屿和海峡:由北往南通过白令海峡和阿留申、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而达新西兰的东边分析: 三、应用举例: 【例1】已知:A点120°E,地方时为10:00,求B点60°E的地方时。 【例2】已知:A点100°W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 【例3】已知:A点110°E的地方时为10:00,求B点30°W的地方时. 例四:已知A点100°E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90°W的地方时。 【例5】已知A点100°E的地方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

时差计算方法工作总时差计算方法的探讨

时差计算方法工作总时差计算方法的探讨工作总时差计算方法的探讨 张照煌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北京 摘要工作的总时差是工作的最主要时间参数之一 本文通过总时差的定义及工作之间的联系在概念的 界定的基础上 时间参数之间的定量表达式并将所给的方法具体应用于一个工程实例为从事网络计划的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 关键词总时差自由时差 关键线路

所谓设备工程是指该工程建成后能形成 土 为使这些工作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从而圆满完成上述各项任务往往需要事先制订各种周密其中网络计划技术是目前各项管理中广泛应用的 其中工作的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该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极 限值尽管有推 计划中工作基本时间参数的定义 工作的基本时间参数主要有 各时间参数定义如下 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等于本 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等于本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

个任务按期完成的前提下节点编号 作者简介 教授主要从事机械方面的研究 在不影响整个任务按期完成的前提下 工作基本时间参数的计算 工作最早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的计算作的紧前工作网络计划示意在图其最早开始时间一般规定为 再考虑工作 考 其最早完成时间分别为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与相应工作的持续时间之和即

其最早开始时间为虑工作一般地有对以网络的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而言如络计划起点节点为开始节点的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为工作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的计算网络计划中某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是指在不影响工间为 其中 因此因此工作 的最迟开始时 的最或 显然工作或 的紧前工作 一般地 的最迟完成时间就是工作 则

或 为网络计划的计算工 或 最早完成时间为 相应的最早完成时间为相应的 工作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式中 若用式中 代表工作计算实例

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比较及例题

大家只要掌握如下知识点一般可以对付网络方面的考题。 自由时差小于等于总时差 总时差是不影响总工期的情况下该工作拥有的时差 自由时差是在不影响后续工作的情况下拥有的时差 打个比方有个工程分为2部分完成(后面称为A部分和B部分),总工期为4天。A部分需1天完成,其后续B部分要2天完成。当A拖延一天从第二天开始开工,项目全部完成正好4天,不影响总工期,所以总时差为1天。只要A拖延,后续工作B的最早开始时间一定受影响,当A部分拖延一天以上不仅影响后续工作B最早开始时间而且影响总工期。所以必须自由时差小于等于总时差 自由时差 例子1: 打比方你有个朋友坐晚上9点的火车去合肥到火车站发现忘带身份证了,打电话让你帮他送过去,为了不耽误他赶火车你必须在9点前将身份证交给他。那么当你交给他身份证时的时间与晚上9点之间的差距就是自由时差把身份证交给他是紧前工作赶火车是紧后工作把身份证交给他不能影响他赶火车也就是紧前工作最早完成不能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 例子2: 是活动可以推迟,但是不影响后面活动按时开始的等待时间。比如夫妻俩要出门,老公洗了把脸,刮了刮胡子,穿好外衣就OK了,只用了10分钟。可老婆又是化妆,又是梳头,还得挑衣服,整整用了40分钟。老公虽然早就准备好了,可不能自己走,得等老婆收拾好了一块儿出门,所以老公等老婆的这半个小时,就是自由时差。与总时差不同,不是每个活动都有自由时差,只有当几项历时不同的活动同时并行执行,并且这几项活动全部结束后才能开始后面的活动时,这几项活动中用时较短的才有自由时差,并且自由时差一定是大于0的。 计算公式: 自由时差=所有紧后工作中最早开始时间最小值-最早结束时间 1 总时差=最迟完成时间—尚需完成时间。计算结果若大于0,则不影响总工期。若小于0则影响总工期。 2 拖延时间=总时差+受影响工期,与自由时差无关。 3 自由时差=紧后最早开始时间—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 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精选题解(免B) 1、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如果其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且工作i -j的完成节点j在关键线路上,则工作i-j的自由时差() A.等于零B.小于零C.小于其相应的总时差 D.等于其相应的总时差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概念。由于工作i-j 的完成节点j在关键线路上,说明节点j为关键节点,即工作i -j的紧后工作中必有关键工作,此时工作i-j的自由时差就等于其总时差。 2、在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5天, 其持续时间为7 天。该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7天和第30 天,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8天和第33 天,则工作M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天。 A.均为5 B.分别为6和5 C.均为6 D.分别为11 和6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六时法计算方法1、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其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所以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28,33]=28 2、工作M的总时差 = 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 - 工作M的最早完成时间等于28-(15+7)=6 3、工作M的自由时差 = 工作M的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减工作M

美国时间与中国时间时差(夏令时)

美国时间与中国时间时差(夏令时)美国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多少?以下为夏令时: ?太平洋时区:代表城市洛杉矶,与北京相差15小时; ?山地时区:代表城市盐湖城,与北京相差14小时; ?中部时区:代表城市芝加哥,与北京相差13小时; ?东部时区:代表城市纽约、华盛顿,与北京相差12小时; ?夏威夷时区:代表城市:火奴鲁鲁,与北京相差18小时(夏威夷没有夏时制); ?阿拉斯加时区:代表城市:费尔班克斯,与北京相差16小时。 各地时间 以下是美国时间列表,以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为基准,州/特区/海外岛屿城市时间(均为同一天)。 ?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上午7:46; ?阿肯色州小石城上午6:46; ?阿拉巴马州伯明翰上午6:46; ?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上午6:46; ?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上午6:46; ?阿拉巴马州莫比尔上午6:46; ?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上午3:46; ?爱达荷州博伊西上午5:46; ?北达科他州俾斯麦上午6:46; ?北卡罗来纳州罗利上午7:46; 本网注明“来源:美国标准时间”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居外,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

?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上午7:46; ?北玛利安纳群岛- 塞班下午10:46;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上午7:46; ?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上午7:46; ?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上午7:46; ?宾夕法尼亚州伊利上午7:46; ?德克萨斯州埃尔帕索上午5:46; ?德得克萨斯州奥斯汀上午6:46; ?德克萨斯州达拉斯上午6:46; ?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上午6:46; ?德克萨斯州沃斯堡上午6:46; ?德克萨斯州休斯敦上午6:46; ?俄亥俄州哥伦布上午7:46; ?俄亥俄州克利夫兰上午7:46; ?俄亥俄州辛辛那提上午7:46; ?俄克拉何马州俄克拉何马城上午6:46; ?俄勒冈州波特兰上午4:46; ?俄勒冈州萨利姆上午4:46; ?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上午7:46; ?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上午7:46; ?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上午7:46; 本网注明“来源:美国标准时间”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居外,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

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精选题解

1、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如果其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且工作i -j的完成节点j在关键线路上,则工作i-j的自由时差()。 A.等于零B.小于零C.小于其相应的总时差 D.等于其相应的总时差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概念。由于工作i-j的完成节点j在关键线路上,说明节点j为关键节点,即工作i -j的紧后工作中必有关键工作,此时工作i-j的自由时差就等于其总时差。2、在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5天,其持续时间为7 天。该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7天和第30 天,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8天和第33 天,则工作M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天。 A.均为5 B.分别为6和5 C.均为6 D.分别为11 和6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六时法计算方法 1、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其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所以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28,33]=28 2、工作M的总时差= 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 工作M的最早完成时间等于28-(15+7)=6 3、工作M的自由时差= 工作M的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减工作M的最早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27-22;30-22]= 5。 3、在工程网络计划中,判别关键工作的条件是该工作()。 A.结束与紧后工作开始之间的时距最小 B.与其紧前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 C.与其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 D.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的差值最小 答案:D 解析:因为总时差最小的工作为关键工作,这是总时差的概念,而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的差值就是总时差,所应选D。 4、当工程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小于计划工期时,则()。 A.单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相邻工作的时间间隔为零 B.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节点的最早时间与最迟时间相等 C.双代号网络计划中所有关键工作的自由时差全部为零 D.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相邻工作的时距之和最大 答案:A 解析: B:当工程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小于计划工期时,关键线路上的工作的总时差就不为零了,所以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关键节点的最早时间与最迟时间不相等B错; C:既然关键线路上的工作的总时差不为零,关键工作的自由时差不可能为零,所以C 错。 D:在关键线路上,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相邻工作的时距之和都应该最小。所以D错。 5、单代号搭接网络的计算工期由()决定。 A.终点虚拟节点的最早完成时间 B.最后开始的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C.最后一项工作的持续时间 D.可能由中间某个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答案:D 解析:根据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过程,我们应知道,其计算工期可能由中间某个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来决定. 6、在搭接网络计划中,工作之间的搭接关系是由()决定的。 A.工作的持续时间 B.工作的总时差 C.工作之间的时间差值D.工作的间歇时间 答案:C 解析:在搭接网络计划中,工作之间的搭接关系是由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不同时距决定的。所谓时距,就是在搭接网络计划中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差值。 7、在道路工程中,当路基铺设工作开始一段时间后,只要提供了足够的工作面,路面浇筑工作即可开始,则路基铺设工作与路面浇筑工作之间的时间差值称为()搭接关系。 A.FTS B.STS C.FTF D.STF 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它是从开始到开始的关系。所选B。

计算总时差,自由时差的解题思路

【例】一、某双代号网络计划中(以天为单位),工作K的最早开始时间为6,工作持续时间为4,工作M 的最迟完成时间为22。工作持续时间为10,工作N的最迟完成时间为20,工作持续时间为5,已知工作K只有M,N两项紧后工作,工作K的总时差为(A)天。A.2B.3C.5 D.6 解题思路:工作K的总时差等于其最迟开始时间减去最早开始时间,最早开始时间为6,因此求总时差只需要求最迟开始时间即可。根据题意,工作K的最迟完成时间应等于其紧后工作M和N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工作M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22-10=12,工作N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20-5=15,因此工作K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12,工作K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12-4=8,总时差等于最迟开始时间减去最早开始时间等于8-6=2 【例】二、已知工作A的紧后工作是B和C,工作B的最迟开始时间为l4,最早开始时间为10;工作C的最迟完成时间为l6,最早完成时间为l4;工作A的自由时差为5天,则工作A的总时差为()天。A.5 B.7C.9 D.11答案:B 解题要点:根据题意,B 的总时差为4,C的总时差为2,TFA=MIN(LAGAB+4,LAGAC+2),而LAGAB和LAGAC的最小值为5(因为A的自由时差是其与紧后工作之间时间间隔的最小值),所以的TFA最小值为7。 【例】三、某工程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分别为5天和3天,该计划执行过程中经检查发现只有工作M的实际进度拖后4天,则工作M的实际进度(不影响总工期,但将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推迟1天)。 解题思路:总时差是不影响总工期的情况下工作的机动时间,自由时差是不影响紧后工作的情况下工作的机动时间,该工作的总时差为5天,自由时差为3天,该工作拖后4天,很显然,不会影响总工期,但会影响到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工时间。

关键路径计算、总时差、自由时差一点通算法

关键路径计算、总时差、自由时差一点通算法

————————————————————————————————作者:————————————————————————————————日期:

关键路径计算、总时差、自由时差 1.关键路径 2. 总时差与自由时差的区别?总时差是指在不延误项目完成日期或违反进度因素的前提下,某活动可以推迟的时间。 总时差=LS-ES=LF-EF ? 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紧后活动最早开始的情况下,当前活动可以推迟的时间。 自由时差=(后一活动)ES-(前一活动的)EF 所以总时差影响总工期,自由时差影响紧后活动。 (1)总时差(TF):当一项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不相同时,它们之间的差值是该工作的总时差。计算公式是:TF=LS-ES。 (2)自由时差(FF):在不影响紧后活动完成时间的条件下,一项活动可能被延迟的时间是该项活动的自由时差,它由该项活动的最早完成时间EF和它的紧后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决定的。计算公式是:FF=min{紧后活动的ES}-EF。 (3)关键路径。项目的关键路径是指能够决定项目最早完成时间的一系列活动。它是网络图中的最长路径,具有最少的时差。在实际求关键路径时,一般的方法是看哪些活动的总时差为0,总时差为0的活动称为关键活动,关键活动组成的路径称为关键路径。 尽管关键路径是最长的路径,但它代表了完成项目所需的最短时间。因此,关键路径上各活动持续时间(历时)的和就是项目的计算工期。 ?3.如何计算ES,EF,LS,LF (1)最早开始时间(ES):一项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取决于它的所有紧前活动的完成时间。通过计算到该活动路径上所有活动的完成时间的和,可得到指定活动的ES。如果有多条路径指向此活动,则计算需要时间最长的那条路径,即ES=max{紧前活动的EF}。 (2)最早结束时间(EF):一项活动的最早完成时间取决于该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它的持续时间(D),即EF=ES+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