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水利建设中的配套设施建设

城市水利建设中的配套设施建设

城市水利建设中的配套设施建设
城市水利建设中的配套设施建设

城市水利建设中的配套设施建设

摘要:沿河公路是现代化城市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是减少城市水利建设的设施破坏的有效办法之一,很多城建部门有建设沿河公路的规划。但是,河流两岸的路基一般是由软土构成的,如果这种软土路基不做必要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到公路的稳定性和寿命,进而影响到水利设施的安全。本文以城市沿河公路建设为例,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的特点和施工工艺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cfg、施工工艺、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市水利建设中,建设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工艺的公路特点

1、工程造价成本较低

cfg桩是将碎石、石屑、砂、粉煤灰掺水泥加水拌和,用成桩机械制成的。制作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外加剂后,粉煤灰的添加量可以提高到80%。现代工业在生产中能够产生很多工业废料,其中包括大量的粉煤灰和碎石。沿河公路建设可大量的利用城市周边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料,能够大大降低工程造价,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可以有效的防范因工程造价过高而带来的施工原料不足等隐患。

2、能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cfg桩是一种介于刚性桩和柔性桩之间的可变强度桩,其强度等级在c15-c25之间变化。通过试点工程表明采用cfg桩法处理过的软土地基,其承载力是原来地基的三倍以上。因而可以大大增强城市水利设施的承重范围,减少河边设施的破坏以及对安全事故造成

关于水利风景区建设开发与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于水利风景区建设开发与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利风景资源,水利部于2001 年7月成立了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水利部综合事业局。2004年5月8 日颁布实施《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2004年8月1日施行行业标准《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 江宁区地处宁镇扬丘陵地带,境内有长江水系、秦淮河水系、石臼湖水系三大水系,16个万亩大圩,74座中小型水库,江河堤防总长360多公里,还有温泉、湿地等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修建的水利工程在发挥其基本功能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水利风景资源,为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和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但长期以来,这些风景资源大多处于闲置或粗放开发状态,缺乏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亟待加强开发利用指导和保护。 2005年8月,江宁区政府成立以林副业局、农业局、水利局为组成单位的现代旅游农业办公室,具体进行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与管理工作。成立至今6个年度开发建设的八十多个旅游农业项目中,100%都开挖或扩建了水面,进行湖泊

河道的垂钓、观光、体验活动。一些星级景点也都依托水库塘坝,开展经营活动:锁石旅游农业示范村沿九乡河打造;千盛农庄环绕赵宕水库开发建设;鑫农庄坐落溧塘水库旁,水网交错,水上度假木屋精巧别致;白鹭湖度假山庄依托邵处水库幽静风光;向阳水库则是南山湖度假村的休闲观光、拓展体验中心区域。长江、秦淮河、牛首山河似线串起蟠龙湖、甘泉湖、银杏湖、隐龙湖颗颗碧珠,熠熠生辉。 就几年旅游农业景点开发建设工作的逐步深入了解,结合水利部门工作积累,做几点思考与建议,以丰富江宁旅游农业新的视角,发挥众多水利工程资源的潜在价值。 一、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风景区建设 南京“山、水、城、林”融于一体,是一座适合观赏美景、体味文化、感受休闲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山水之美不仅在于自然之和谐,更在于山水中积淀的文化遗存,江宁正是南京这种品质之代表。有高山:横山、牛首山、方山、青龙山;有深水:长江、秦淮河、深埋千尺的汤山温泉;有平原:76万余亩耕地,土沃粮丰。 1.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1.1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合理地利用水利风景资源,保护好水生态环境,切实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为建设秀美山川,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全面建设

工程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工程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 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领域中取得杰出的成就中,建筑业对其的重要性,建筑业对产业总值的影响也讲越来越大。讨论了目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今后要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规范市场秩序;绿色建筑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 而在这个伟大成就中,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为改善城乡面貌和人民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其中在拉动内需方面,我国现有农民工约2亿左右。其中大约有22.9%以上分布在建筑行业。这有效地缓解了我国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的压力,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建筑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占了一个很大的比重,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我国,住宅投资的增加,被带动的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较大的产业有60多个,有力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形式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未来几十年里,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将

仍然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建筑产业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证,是社会一切产业部门不可缺少的物质空间条件,并具体构成各个产业部门。然而机遇与挑战总是同时存在。建筑产业发展的规模、产品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的快慢,都将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所以一旦建筑行业陷入危机,我国经济面临重大打击。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理念下,我们的工程建设也需要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行业竞争无序 体现在;(1)行业结构不合理,市场专业化低。我国建筑业体系存在着倒三角的结构,按国际建筑业的发展规律,劳务队伍,承包企业与工程总承包商企业规模和实力应承正三角的关系。(2)经营秩序不规范,行业竞争过度。由于某些错误的意识,一些业主不按实际情况,都指定要由一级以上资质企业参与投标,要一级建造师,一级项目经里承担施工任务,这样就会抹杀了差别化竞争,造成市场无序化,使得市场变得混乱。另外,现在建筑市场垫资,压价,不付或拖欠工程款费现象随处可见。 2、资源消耗大,对环境造成破坏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建筑市场蓬勃发展。但是,如此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巨大的资源浪费问题和对环境的污染。我国建筑业的资源浪费问题十分普遍且贯穿建筑业的各个环节。目前我国可能已成全球最大建筑资源浪费国。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建筑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增建筑中节能不达标的超过八成,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建立中还存在土地资源运用率低、水污染严重、建筑耗材高等问题。现在中国好像是一个大工地,中国房子的使用寿命远远短于外国,使得城市不断处于建设状态中,而在此过程中又会产生出的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方式。另外,人们正面临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严峻考验,而这一现象主要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所造成的。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浓度日益增加,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占了全球排放总量的12.1%。 针对上述两点问题,一些资深人士都特别建议工程建设管理应做以下几点1、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目前建筑行业从事人员还在急剧膨胀,因为国家政策导向形成了建筑业成为农村安排劳动里的主要渠道,导致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就要走上建筑工地参加工程建设,所以导致整体素质不高。我们应尽快建立健全建筑业农民工教育培训机制。这样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及其从事建筑业的劳动技能和职业健康安全保护能力、职业道德水平,鼓励农民工通过提高劳动技能增加劳动报酬,促使建筑业农民工成为学习成长型产业工人。 2、强化监控,加强管理,建立一个良好的竞争市场 国家应尽快制定面对国内市场的总体发展计划,建立健全的招投标制度,加强工程报建制,严肃查处黑工程,实行严格的内部行业管理体系,形成在不同层次各自进行竞争与协作的市场格局,使我国的工程建设走向现代化。 3、响应时代声音,让绿色建筑成为主流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必须理性地面对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建设部为此颁布了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中,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最低负荷情况下最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与建筑、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绿色生态建筑强壮的生命力,它是

SL721-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3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3.1 目标制定 3.1.1 项目法人应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明确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内容。 项目法人应根据本工程安全生产实际,组织制定项目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 3.1.2 参见各单位应根据项目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制定所承担项目的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 3.1.3 安全生产目标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 生产安全事故控制目标; 2 安全生产投入目标; 3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目标; 4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目标; 5 重大危险源监控目标; 6 应急管理目标; 7 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8 人员、机械、设备、交通、消防、环境和职业健康等方面的安全管理控制指标等。 3.1.4 安全生产目标应尽可能量化,便于考核。目标制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1 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的规定及合同约定; 2 水利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里部门的要求; 3 实力行业的技术水平和项目特点; 4、采用的工艺和设施设备状况等。 3.15 安全生产目标应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并以文件的形式 发布 3.2 目标实施

3.2.1 各参见单位应制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其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目标值、保证措施、完成时间、责任人等。安全生产目标应逐级分解到各个管理层、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保证措施应力求量化,便于实施与考核。 3.2.2 项目法人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应报项目主管部门备案。 3.2.3 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硬景监理单位审核,项目法人同意,并由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3.2.4 勘察、设计等其他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应报项目法人同意,并与项目法人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3.2.5 各参见单位应加强内部目标管理,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分级管控。 3.2.6 个参见单位安全目标实行自主管理。工程建设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目标管理难以按计划实施的,应及时报告,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管理计划,并重新备案或报批。 3.3 目标考核 3.3.1 项目法人应制订有关参建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各参见单位应制订本单位各部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项目法人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由项目主管部门制订。 3.3.2 各参建单位每季度应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查。施工单位的自查报告应报监理单位、项目法人备案,项目法人自查报告应报项目主管部门备案,监理、勘察、设计等参见单位的自查报告应报项目法人备案。 3.3.3 项目法人每半年应组织对有关参见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各参见单位每季度应对内部各部门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项目法人的安全生产目标完 成情况由项目主管部门考核。 3.3.4 各参建单位应根据考核结果,按照考核办法进行奖惩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规范汇编

目录 上册 法律 xx水法(1988年) xxxx法(199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1993年修订) xx公司法(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修订) xx防洪法(1997年) xx建筑法(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订) 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 xx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 (1983年) xx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 (1983年) 国务院批转水利电力部《关于黄河长江、淮河、 永定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报告》的通知(1985年)附注:有关xxxx调度文件目录

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1985年) 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 纲要》的通知(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 国务院批转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建设部水利部 《关于加强城市防洪工作的意见》的通知(1989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水利工程水费核订 计收和管理办法》的通知(1990年)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1991年) 水库xx安全管理条例(1991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1991年)xx防汛条例(1991年)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加强水库移民工作的 若干意见》的通知(1992年) 国务院关于珠江流域综合规划的批复(1993年) 取水xx制度实施办法(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1993年) 国务院关于海河流域综合规划的批复(1993年) 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

中国各朝代的水利工程

中国各朝代的水利工程 古江南河,吴国在阖闾、夫差时期(前514~前473)在太湖地区陆续开凿的运河之一。水出 吴都平门(今江苏苏州北门),西北行,穿巢湖(今漕湖)、过梅亭(今江苏无锡东南梅村)、入杨湖(今江苏常州、无锡之间)、出渔浦(今江苏江阴利港)、入长江而抵广陵(今江苏扬州蜀岗)。吴都以南,于今海宁境内开“百尺渎”会古钱塘江,以运送粮秣。古江南河和百尺渎,系江南运河的前身。 邗沟,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吴王夫差筑邗城(古广陵),并于侧近开沟,引江水北出武广(今邵伯湖)、陆阳(今江苏高邮南)两湖之间,下注樊梁湖(今高邮湖),东北流至博芝、射阳两湖(今江苏宝应东),再西北至今淮安北古末口入淮,以通粮道。这条运河利用当时江、淮之间的泻湖加以联缀而成,运道曲远,是今里运河的前身。 菏水,又名深沟。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于今山东定陶东北开深沟引菏泽水东南流,入于泗水,因其水源来自菏泽,故称菏水。其故道相当今山东西南成武、金乡北之万福河。菏水的开凿使原来互不相通的江、淮、河、济四渎得以贯通,成为中原地区东西往来的主要航道。 鸿沟,魏惠王九年(前361),自今河南原阳县北开大沟引黄河水南流入圃田泽(今河南郑州、中牟之间),又自圃田泽引水至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城北,绕城趋南,经通许、太康,注入沙水,再南至陈(今河南淮阳)东南入淮河支流颖水。鸿沟的开凿联结了河、济、濮、泗、菏、瞧、颍、汝、涡等数条河道,形成黄淮平原以人工运河为干流,以自然河流为分支的水运交通网。鸿沟水系的形成是先秦运河草创时期的总结。 先秦的运河大多借助当时平原地区自然河流、湖泊分布较密,便于人工开凿连通的有利条件,其工程虽未臻完善,却对后世运河的发展影响深远。 秦汉 秦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重新整治、改造先秦留下的运河,并开凿灵渠,将运河水系推展到岭南地区。 丹徒水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遣刑徒三千人自今江苏镇江至丹阳,顺应丘陵地势,开凿一条弯曲的河道,东南通吴王夫差所开之古江南河,而至会稽郡(今江苏苏州)。又自今浙江崇德向西南开凿新水道抵钱塘(今浙江杭州)。经过改造整治的人工水道奠定了隋代江南运河的基本走向。 灵渠,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在今广西兴安境湘水上游开凿灵渠,分湘水一支西流,经今兴安溶江注入大溶江,沟通湘、漓二水,今称兴安运河。灵渠使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接通,从此黄、淮、江、珠四大水系皆有运河相连,黄河流域的船只可以由水路直航岭南地区,这是中国水运史的一大发展。 西汉建都长安,“河、渭漕天下、西给京师”,但是渭水流浅沙多,河多曲折,船行不便。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发卒数十万开关中漕渠。自长安城西北(今陕西西安市郊鱼王村附近)引渭水东流,截灞、沋诸水,经今西安、临潼、渭南、华县以北,至华阴县东北之三河口以西注入渭河。全长三百余里,岁运四百万石以上。 蒗荡、浚仪渠,西汉重整鸿沟水系,自河南郡荥阳(今河南郑州西北)引黄河水东流分为两支,南支为蒗荡渠,东南入颍水而注淮;东南支自陈留南分流至阳夏(今河南太康)入涡水。又疏汳水为汴渠。在黄、淮之间组成扇形漕运水系。因同受黄河水补给,屡遭河患侵害。东汉汉明帝刘庄永平十二年(公元69)遣王景治河以后,又修汴渠,自浚仪(今河南开封)分蒗荡水东流至徐州入泗水,时称浚仪渠。积石为堰,垒石门作渠口,使浚仪渠逐渐变成维系黄淮间漕运的骨干水道。 阳渠,东汉为解决雒阳供水及联系黄河、洛水的水成,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在雒阳城西开渠引雒水一支绕城而东,纳谷、瀍二水,至偃师复注雒水以通漕,时称阳渠。使山东漕船由黄入济,经阳渠直抵都下。

水利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措施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6期 在水利基建项目的投资性逐渐扩大的大背景下,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充分考虑安全管理中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安排、检测仪器、技术手段等多方面的因素,适应现代企业且管理制度的需要,严格控制水利施工安全管理,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将具有更大的实际作用。 一、简述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表现 (一)民生福祉的全面再现 水利工程施工是牵涉到民生福祉的大事,尤其是一些涉及到新农村改革、农村饮用水、排涝等民生福祉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稍有问题就会给百姓带来很大的危害。只有抓好安全管理,真正将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上来,才能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经济社会、服务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二)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是施工单位自身发展和生存的命脉,一旦出现安全上的事故就会损害企业形象,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显得更加的重要,也是参与市场规划、规模化运作的形式,加之对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全方位、多角度的重新认识和定位,其安全管理的意义更是不可小觑。 二、剖析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齐 在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上,需要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有责任心的管理人才。有些水利工程企业只设置了一名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由于水工程施工具备有野外操作强度大、跨地域比较明显的特点。仅有一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容易造成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增加水利安全监督管理的难度;加上专职安全员的人数不够,无法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工作流于形式,连起码的班组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都未进行教育,极容易造成事故。 (二)设计与监理的行政干预多 水利工程施工作为一项国家非常重视的民生工程,在建设主体以及各种渠道上都有严格的要求,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受到主观和个人金钱崇拜思想的影响,通过行政的手段干预水利工程的设计与监理等。尤其是在招投标的过程中,有些业主提出提前投入使用节约投资的指标[1]。在设计方案的出台上,没有经过专业设计院、专业人员等的民主综合意见,单凭个人的主观想法和利益上的倾向行动,导致设计方案没有落到实处。此外,在安全的监管上,没有建立前、中、后的监管模式,流于形式,对安全管理的监管也是一纸空文,没有落到实处。 三、探讨水利施工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应用 (一)强化制度约束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安全管理更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因此,必须从制度上加以严格要求和约束。第一,水利监管部门要出台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每一安全细节要有规范的管理机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邱宏 (广西永泰水利建设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31)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施工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能力并强化各方面的措施应用,注重从责任建立、制度约束、施工管理、细化工程质量等多方面着手,在培养高素质的施工队伍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从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的要求上来促进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效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围绕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问题进行展开分析,简述水利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剖析在当前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相关性问题,并进一步阐述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各种措施应用,更好创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规范的局面,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民居环境的和谐性,服务于民生福祉。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6-0162-02 工程管理 Engineering Management – 162 –

水利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0215852700.html,)/总结报告/申报材料 水利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市位于**省中部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境内有国家一级堤防**千里堤和**淀、**洼两大蓄滞洪区国有干支渠***条全长***公里建有节制闸**座桥梁***座电力排水站**座近年来我们立足水利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谋划建管并重不断提高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一、立足科学发展创新建管思路 “九河下梢”特殊地理位置使我市在防洪保安上肩负着“四保”重任;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瓶颈;同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多年干旱气候影响抗旱任务十分艰巨面对重重困难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过去水利建设经验教训确立了量水而行、人水和谐发展治水新思路在项目建设上始终坚持三个原则:1、防汛、抗旱相结合充分利用雨洪资源;2、确保社会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3、有利于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凡符合我市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利工程项目优先立项并在资金上给予

重点支持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坚持国管与群管相结合、直接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充分调动了乡镇政府和基层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积极性 按照这一思路近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千里堤加固除险为核心防洪保安工程建设、以农业综合节水和农村人饮安全为重点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XX年度被省水利厅评为水利工程管理先进集体 二、加大投资力度严把工程质量 我市水利工程大部分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偏低、整体老化严重工程建设任务艰巨为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我们重点把握了三个方面:一做好项目考察、储备利用我市扩权有利时机积极向省厅做好项目报告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二加强与本级财政部门业务沟通全力筹措匹配资金;三拓宽社会投资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受益单位和群众投资水利项目建设XX年我们共争取国家建设资金***多万元本级财政筹资****多万元拉动社会投资****多万元为水利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我们认真落实“三项”管理制度把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在今年开工**泵站建设中首先抓好项目资金运作使国拨资金和市财政匹配资金全部及时到位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其次对参与工程设计、招标、监理受托单位从资质到信誉进行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黄俊2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分析黄俊2 发表时间:2018-07-09T15:29:53.9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作者:王进1 黄俊2 [导读] 摘要: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影响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水土保持是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积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非常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在水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重视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并且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应问题予以解决,进而提升环境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快速发展。 河南金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影响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水土保持是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积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非常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在水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重视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并且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应问题予以解决,进而提升环境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 1、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1、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 一般来说,通过采取水土保持等相关措施,可以显著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进而可以有效的降低洪涝灾害等问题的发生。对于雨季来说,经常会出现单位时间内降雨量较大的现象,如果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没有做好,那么土壤所吸收的降雨量就会显著降低,同时地表径流现象也会加重。此外,伴随着地表径流的增大,河流的水流量也会随之增加,这就容易导致洪涝灾害等问题。因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使地表径流显著降低,这对于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1.2、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以确保水利工程的高效利用,同时还能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于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它不仅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确保整个经济健康运用的重要基础。对于水利可持续发展来说,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同时该工作又有着较强的系统性与关联性,因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对于促进水利工程的开发、利用,促进资源的节约与合理配置、促进环境的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3、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益 现阶段,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还能有效的提升水利工程的效益。一般来说,为了有效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我们大多会兴建一些配套的基础设施,相应的设施对于泥沙的拦截可以起到显著的作用。这样一来,可以使进入到水库、湖泊、河道中的淤积减少,同时也可以使水库以及涵闸等水利设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进而可以带动水利工程使用效益的提升。 2、水土保持现状 2.1、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相对滞后 水土保持工作在很早就得到了重视,积攒了许多经验,但是与其他省份或者国外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技术理论上的差距。①理论研究方面,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有待提升;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实际应用进程缓慢;③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尤其是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要求较高,而且环境复杂,尚缺乏技术标准和经验,高陡边坡、弃渣弃土造成的松散堆积物治理困难,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直接影响到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与投资环境。全省各地虽然有多个不同级别的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站,但普遍存在力量分散、设备落后、人才缺乏等问题,难以取得重大突破。 2.2、治理任务艰巨,投入严重不足 水土保持的生态环境建设出现局部改善但整体却持续恶化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长期投入较少,虽然省政府近年来持续加大关注,但是相对彻底解决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的实际需求来看,投入力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3、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提升水土保持意识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落实而言,为了促使其相应工作的执行较为流畅可靠,还需要重点围绕着基本意识层面进行优化布置,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作用价值。结合这种水土保持意识的有效提升而言,其主要就是为了促使相应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决策人员以及相关落实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价值和必要性。尤其是对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必须要清晰认识,如此也就能够有助于保障相应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开展。当然,这种水土保持意识层面的有效提升不仅仅要求相应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员自觉落实,或者说是仅仅从宣传层面进行加强力度,促使其基本意识能够得到改进优化,还需要重点从相关法律法规层面进行有效约束,逐步完善当前有关水利工程项目的基本内容,进而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落实经济效益,尽量避免了该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最终促使相应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较为合理,水土保持方面的各项任务也能够得到较好体现。 3.2、创新应用各类技术手段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各类水土保持处理手段以及技术方式的有效选择和合理运用同样也是比较核心的一环,其直接关系到最终的落实价值效果。基于这种施工技术手段的有效开展落实而言,其不仅仅是单纯针对植被覆盖率进行提升优化,往往还需要切实围绕着其它先进的水土保持能力提升、生态环境改善、调度能力提升等各个方面进行重点剖析,促使其能够体现出理想的可靠运行效果,各类先进的技术处理方式以及材料也应该得到恰当选择和运用,逐步提升其整体改良优化效果。此外,为了提升其可持续发展效果,还需要切实围绕着相关监测技术进行有效运用,不仅仅要监测周围水土流失状况,还需要对于水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如此才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稳定性价值。 3.3、改良水资源的环境和质量 水土保持往往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模式,大面积的植被系统的建立使得生态环境得以有效的恢复和一定程度的改良,植被净化了空气并在蓄水、保土和保肥的同时拦截了大量的有害物质,减少进入水体的污染物,使江河的水体质量得以改善,污染程度大大降低。 3.4、制定水土保持监查制度

大遗址保护(古代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农业,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极大。这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兴建公共水利工程。同时,兴修水利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扩大运输,加快物资流转,发展商业,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繁荣。(另外水和土一样又是作物生长的条件,在今天水又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正是由于兴修水利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所以古代不仅在平定安世时期,就是在纷争动乱岁月,国家也往往不放弃水利事业的兴办。 郑国渠 公元前246年,韩桓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个非常拙劣的所谓“疲秦”的策略。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的阴谋败露,秦王大怒,要杀郑国。郑国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洫志》秦王政是位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郑国说得很有道理,同时,秦国的水工技术还比较落后,在技术上也需要郑国,所以一如既往,仍然加以重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渠完工,人称郑国渠。郑国渠的修成,为充实秦的经济力量,统一全国制造了雄厚的物质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边运用、边改善、边发展的原则,对新老渠系进行了3次规模较大的改善调整与挖潜扩灌。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东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 都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 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也叫分水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同堆),离碓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华阳国志·蜀志》),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1、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2、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

学术报告《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 发表日期:2008-06-11作者:刘树坤来源:中国水利网评论0条本文章系网络收集转载,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有谬误或者任何侵犯权益的地方,请联系QQ 31184 摘要:人类在长期与水接触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各种载体表达的水文化,中国水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内容极其丰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水利建设事业中应当注意发掘和保存优秀的中国水文化,同时要满足现代人对水文化的需求。伴随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也成为现代水利建设应当追求的目标。 1.社会的发展与水利事业的进步 水利事业的发展由来已久,数千年来人们对水利的需求基本保持在防洪安全和生产生活用水的保障方面。即使如此,限于当时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人们还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洪涝灾害一直困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人类对大江大河的干扰能力也比较小,一直到近代大多数河流还能够保持比较自然的景观和特征。但是在建国后的近五十年,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在得到防洪抗旱的相对安全保障的同时,人们发现,人类活动对这些自然的河流湖泊的干扰过分严重。水系污染、江河断流、生态环境恶化、美丽的自然特征消失、……等重大问题相继发生。与此相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河流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人们要求河流能够给社会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除了防洪、抗旱的安全保障之外,在经济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关注水环境,80年代以来开始关注水域的景观,90年代以来又开始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社会的要求必然推动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水利建设的同时如何改善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成为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主流。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水利事业的进步。在湖泊水环境的治理中,比较普遍重视湖泊的生态修复,采用生态技术改善河流湖泊的水质。如湖滨带的修复、湿地净化、生

水利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水利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十八大提出的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 生态文明的提出,实际上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环境保护的问题,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曾经高喊着“人定胜天”的口号,毁林垦荒、围湖造田。改革开放初始,就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中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那些为官一任的急功近利者根本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我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近年来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自然母亲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儿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贪婪索取和肆意破坏,她就会惩罚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孩子。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事实已经证明,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水资源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正 式版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水利工程施工,具有工序较多、参与人员多、机械利用多、工程占地范围大、涉及方面也较大,工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稍有不慎,便会发生事故。最近一两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但事故仍不断发生。血的教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水利工程一旦发生事故,将会给下游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安全管理仍应常抓不懈,丝毫不能放松,义不容辞地搞好工程施工安全成为我们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者的头等大事。

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该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安全管理,在工程的每一个施工环节、施工步骤都要认真落实安全管理。下面就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进行阐述。 一、施工前的安全管理 工程项目开工前,觉得不存在安全事故隐患,就是设备进场、项目部布置、工程施工技术准备,因此人们往往会忽略这一阶段的安全管理问题。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前做了以下安全管理工作: 1、制订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该工程的特点,结合项目部的管理水平,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

中国水利年鉴2017_建设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利建设市场监管】

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1586.6亿元,贷款475.9亿元。 工程建设项目(含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592.5亿元,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2620.2亿元的98.94%,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成投资329.6亿元和2144.2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98.89%和99.79%;过渡性资金融资费用117.8亿元,其他0.9亿元。 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土石方159668万m3,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设计总土石方量的99%;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4280万m3,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设计混凝土总量的99%。 南水北调工程2016年完成投资2.39亿元(东线一期工程完成1.72亿元,中线一期工程完成0.67亿元,其中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程完成0.48亿元)。 骨干工程前期工作完成情况:骨干工程共计53项,其中北京市6项,天津市5项,河北省11项,河南省11项,山东省20项,均已开工,大部分已基本完工。53项骨干工程总投资721.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75.3亿元,完成比例为94%。 (何韵华张栋潘新备) 【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1.继续开展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共对32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其中13个考核结果为优秀,其余全部为良好。国务院将继续采用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对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的依据之一,并将其分值比例由2014—2015考核年度的3%提高至2015—2016考核年度的5%。各级政府对水利建设质量工作更加重视,推动了水利建设质量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加大质量监督工作力度督促各地进一步明确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责任,部、省、市、县四级质量监督责任得到落实,基本实现质量监督全覆盖。大力推进县级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全国有水利建设任务的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专职质量监督机构的已从2013年的36%提高到近60%。辽宁、吉林、浙江等3省有水利建设任务的区(县)全部成立了质量监督机构。在对23个重大项目现场设站进行质量监督的同时,积极推行适应中小型民生水利项目的监督模式,质量监督效能大为提高。 3.完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规程》(S L734—2016)颁布施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导则》形成送审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启动修订工作。《透水板校验办法》等13项技术标准已完成编制。组织宣传贯彻《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S L631~636—2012),编制出版《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及填表说明》。 4.加强质量管理基础工作举办全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培训班、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评价培训班,提高市场监管工作人员、质量监督人员工作素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状况评估》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水利建设与管理平台建设水利工程质量统计分析系统,提高水利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周瑞璟) 【水利建设市场监管】 1.维护水利建设市场秩序针对水利建设市场存在的妨碍公平竞争的问题,向全国近2000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场主体印发调研问卷,赴山东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召开市场监管座谈会研究讨论,研究制定《关于促进水利建设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水利建设市场秩序的实施意见》,于2017年3月印发。该意见的颁布实施,将对建立公开开放透明的水利建设市场规则,清除市场壁垒、地方保护和不正当竞争起到积极作用。 2.规范招标投标活动继续大力推动水利建设项目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交易,2016年全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场交易率为98.9%,进场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97.4%,保障了水利建设招标投标的公开透明。配合做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工作,与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电子招标,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2016年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工作的通知》;扩大水利建设电子招标试点范围,江苏、福建、湖南、山东、宁夏等近10个省(自治区)全面实行了招标电子化。加强标后履约监管,印发《水利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暂行办法》。认真处理关于招标投标的投诉举报,完成对陕西引汉济渭招标投标存在问题举报的专项稽查。 3.认真做好行政行可开展2016年甲级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质评审工作,受理117个单位248个专业类别(其中新申请52个单位93个专业类别,延续申请69个单位155个专业类别),批准43个单位68个专业类别取得甲级资质,69个单位155个专业类别的延续甲级质量检测单位资质。累计批准237个单位598个专业类别取得甲级资质。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资格列入国家职业资格(水平评价类)目录清单。(周瑞璟) 【加快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强化信息公开工作。 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信用平台共公开8518家从业单位、近64万名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83万余条。 791 工程建设与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戴建刚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分析戴建刚 发表时间:2018-10-01T17:03:29.4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戴建刚[导读] 摘要: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环境问题日益恶劣,这种环境问题的表现也是多个方面的,比如从水环境角度来看,其问题就表现在很多角度,不仅是日常最为常见的水资源污染以及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问题,在水土流失方面存在的威胁同样也是比较突出的,如此也就必然需要结合该类问题的原因及其具体防治措施进行重点把关。 安徽省舒城县水利局安徽六安 231300 摘要: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环境问题日益恶劣,这种环境问题的表现也是多个方面的,比如从水环境角度来看,其问题就表现在很多角度,不仅是日常最为常见的水资源污染以及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问题,在水土流失方面存在的威胁同样也是比较突出的,如此也就必然需要结合该类问题的原因及其具体防治措施进行重点把关。水利工程项目在具体施工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强对于水土保持的高度重视是比较有效的一个解决手段,其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是比较突出的,应该在后续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措施 1.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利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对水利资源的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一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导致人均占有的水资源相对较少,水利资源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的发展需求。此外,人们的节水意识不足,使得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部分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尤其是在耕地方面,导致水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三是部分水利工程的设计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的需求,使得水利工程的效率较低。 2.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分析 2.1洪涝灾害日益严重 对于水土流失问题的产生而言,其对于周围环境带来的威胁还表现在相应洪涝灾害方面。因为相应水土流失,相关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严重降低,如此也就必然会导致相应区域内更加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问题。因此而带来的问题故障更是极为明显,洪水泛滥问题形成的威胁在当前日益明显,尤其是对于河流的下游居民,其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是比较严重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2影响水利工程效益 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还会对于相关水利工程项目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导致其运行效益降低,整体作用价值出现明显的受损缺陷。在水土流失状况下,其相应区域内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土壤裸露问题,进而也就容易导致其该区域内的泥沙等大量堆积,周围的水库等设施功能受损,并且还容易出现河床抬高等缺陷,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防洪能例也会产生较大的威胁,进而极易引发上述各类灾害事故。 2.3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相应洪涝灾害事故的发生必然会对于周围环境产生极大威胁,尤其是对于水体质量,其不仅仅携带者大量泥沙材料,还容易导致其混杂大量的农药或者是化肥。如此也就必然会导致其整体运行的清洁性不足,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并且扩散范围越来越广。由此可见,水土流失问题的威胁是比较突出的,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其对于可持续发展具备着较强的作用价值效果。 3.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提升水土保持意识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落实而言,为了促使其相应工作的执行较为流畅可靠,还需要重点围绕着基本意识层面进行优化布置,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作用价值。结合这种水土保持意识的有效提升而言,其主要就是为了促使相应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决策人员以及相关落实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价值和必要性。尤其是对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必须要清晰认识,如此也就能够有助于保障相应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开展。当然,这种水土保持意识层面的有效提升不仅仅要求相应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员自觉落实,或者说是仅仅从宣传层面进行加强力度,促使其基本意识能够得到改进优化,还需要重点从相关法律法规层面进行有效约束,逐步完善当前有关水利工程项目的基本内容,进而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落实经济效益,尽量避免了该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最终促使相应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较为合理,水土保持方面的各项任务也能够得到较好体现。 3.2完善制度建设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落实还需要重点从相关制度层面进行完善,促使其能够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有效建设形成理想的保障约束效果,如此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后续流畅性,避免了在任何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或者是遗漏。从具体工作的落实中来看,这种制度建设必须要较为完善详细,能够对于整个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落实形成全面控制。从基本构成上来看,相应制度建设不仅仅要切实围绕着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基本需求和相关制度进行匹配性构建,促使其能够在基本施工管理层面具备理想的作用价值效果,还需要切实围绕着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构建相关管理制度,促使其能够有效促进和约束相关水利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任务,切实保障整体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当然,这种水土保持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难度比较大,应该针对该项任务的具体负责人进行明确职责划分,并且针对其具体任务要求以及落实的绩效考核进行完善,如此才能够充分提升其有效满足运行效果,避免了任何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问题[1]。 3.3做好总体规划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有效施工建设而言,为了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水土保持效果,往往还需要切实围绕着整体规划进行分析,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实效性,具体方案的执行也能够较为有效合理,避免可能出现的任何故障缺陷。结合这种总体规划的有效落实,因为其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繁杂,为了促使其表现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效果,必须要首先保障其各个基本手段和措施应用能够具备理想的协调性,整体规划落实较为系统,如此才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可靠价值。另外,这种水利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往往还需要切实围绕着后续可持续发展进行重点把关,促使其相应总体规划能够较为合理有序,如此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连贯性,在后续长期发展中具备理想的作用效能,避免仅仅着眼于当下,或者是仅停留在表面做文章,应该促使其实效性得到体现,进而才能充分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落实效果[2]。 3.4创新应用各类技术手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