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导学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导学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导学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导学

第21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

【学习目标】

1、知道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

最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2、了解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的原因、影响和失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1、新航路开辟后来到印度的殖民者有、、、、

2英国侵略印度的过程:

(1)17世纪初:

(2)1757年:

(3)19世纪中期:

3、17世纪开始殖民活动的英国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殖民侵略的公司是。

4.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当时率领军队侵占孟加拉的殖民头子是。

知识点二:

5、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的原因: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6、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起义,反对的是国的殖民统治,起义席卷了印度中心地区的许多地方,一些、、加入到起义队伍之中,成为起义的领带者。其中成为印度人民歌颂的民族女英雄。

7、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的意义:

。【合作探究】

1、试分析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2、17世纪80 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领先于欧州各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美国黑人作家压历克斯.哈利创作的长篇小说《根》,真实地再现了哈利的先祖从非洲被略卖到美国的经历。

材料二:“﹍﹍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手纺车。”19世纪上半叶,印度约有150万人直接死于饥馑,就连英国驻印度的一个总督也不无伤感地叹息:“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实?试设计出体现这一活动的路线示意图。

(2)材料二中的悲惨境况师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境况开始于什么时间?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殖民者的活动对掠夺者、被掠夺者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面对材料中的行为,被掠夺者(殖民地人民)又是怎样对待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课堂小结】

我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不足:。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开始于()

A、14世纪

B、15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2.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成为起义领导者的是()

A、农民

B、封建王公

C、资产阶级

D、印度皇帝

3.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杰出的女英雄是()

A、章西女王

B、杜桑·卢维杜尔

C、伊达尔哥

D、印度皇帝

4、在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对起义力量造成重大瓦解作用的是()

A、土兵

B、章西女王

C、部分王公贵族

D、克莱武

5、19世纪初,英国在印度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进一步摧毁了印度的()

A、封建贵族势力

B、自然就经济

C、土兵势力

D、封建政治制度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列颠的侵略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出棉纱,最后是英国的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马克思

材料二: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其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一可看出印度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怎样理解材料二中马克思的结论?

【史林采风】

章西女王

拉克希米·巴依(1835—1858)是中印度北部章西土邦的女王,亦称章西女王。她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拉克希米·巴依生于贝拿勒斯。儿童时就学会了骑马、射箭。1842年,年仅8岁的她嫁给了章西土王,成为章西王后。1853年她的丈夫去世,没有留下儿子,她以章西女王的身份,开始执政。英国殖民当局以章西王绝了男嗣为借口,兼并了章西的领土,还抢走了章西王留下的大部分财产。章西女王义愤填膺,当着英国殖民官吏的面说:“我决不放弃我的章西!”1857年5月印度民族大起义开始后,章西女王也于6月初在章西发动起义。起义胜利后,拉克希米·巴依再度登上章西的王位。1858年3月,英国殖民当局在集中兵力攻下德里、勒克瑙后,向章西进攻。章西女王担任了起义军的总指挥,在城内东奔西走,组织反击。4月,章西城被攻陷,女王经人劝说,连夜突围,到外地坚持斗争。在瓜廖尔根据地,女王自愿担任了东门的防守任务。在战斗中,女王被英国骑兵包围,她毫无惧色,独自一人还击包围她的敌人。一个英国骑兵从后面向女王的头上砍了一刀,女王的头部受了伤,但她仍骑在马上挥舞佩刀。前面的敌人又向她的胸部砍了一刀,女王头部胸部鲜血直流,还是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把前面那个敌人砍翻在地。章西女王牺牲时年仅23岁。

度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一课一练:第3课古代印度(有答案)

2019-2019学年度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一课一练 第3课古代印度 一、单选题 1. 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A. 那里的人们最早开始种植粟 B. 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制度森严 C. 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 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2. 印度电影《阿育王》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帝国国力鼎盛。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3. 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才能进入极乐世界”。这一教义属于() A. 基督教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4. 在古代印度,商人的女儿不能嫁给官吏的儿子,这是因为() A. 商人的财产多于官吏 B. 官吏的财产多于商人 C. 商人和官吏的喜好不同 D. 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 5. (2019?深圳)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 A. 担任祭司 B. 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C. 掌握军权 D. 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6. “不依国主,佛事难成”说明了佛教的传播依赖于() A. 统治者的支持 B. 法律体系完备 C. 民主政治发展 D. 满足了人民的精神需要 7. 古代印度的国王属于下列哪一等级()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8. 古印度社会中的农民、商人属于下列哪个等级()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9. 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A. 乔达摩﹒悉达多 B. 耶稣 C. 真主安拉 D. 宙斯神 10. 某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把“南亚印度河流域奴隶制文明”确定为小组研究的课题。下列资源中,能为学习小组研究课题提供所需信息的是() A. 种姓制度 B. 《汉谟拉比法典》 C. 金字塔 D. 《荷马史诗》 11. 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 ) A. 担任祭司 B. 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C. 掌握军权 D. 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12. 一部印度电影里有这样的一句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种阶级歧视是源自于() A. 禅让制度 B. 种姓制度 C. 分封制度 D. 科举制度 13. 下列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而采用的一种制度 B. 是古印度在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制度 C. 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D. 各个等级中虽有高低贵贱之别,但可以互通婚姻,差别不大 14. 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最有可能见到的是() A. 伯利克里与将军们探讨军事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古代印度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 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导学

第21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 【学习目标】 1、知道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 最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2、了解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的原因、影响和失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1、新航路开辟后来到印度的殖民者有、、、、 。 2英国侵略印度的过程: (1)17世纪初: (2)1757年: (3)19世纪中期: 3、17世纪开始殖民活动的英国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殖民侵略的公司是。 4.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当时率领军队侵占孟加拉的殖民头子是。 知识点二: 5、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的原因: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6、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起义,反对的是国的殖民统治,起义席卷了印度中心地区的许多地方,一些、、加入到起义队伍之中,成为起义的领带者。其中成为印度人民歌颂的民族女英雄。 7、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的意义: 。【合作探究】 1、试分析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2、17世纪80 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领先于欧州各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美国黑人作家压历克斯.哈利创作的长篇小说《根》,真实地再现了哈利的先祖从非洲被略卖到美国的经历。 材料二:“﹍﹍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手纺车。”19世纪上半叶,印度约有150万人直接死于饥馑,就连英国驻印度的一个总督也不无伤感地叹息:“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实?试设计出体现这一活动的路线示意图。 (2)材料二中的悲惨境况师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境况开始于什么时间?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殖民者的活动对掠夺者、被掠夺者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面对材料中的行为,被掠夺者(殖民地人民)又是怎样对待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课堂小结】 我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不足:。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开始于() A、14世纪 B、15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2.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成为起义领导者的是() A、农民 B、封建王公 C、资产阶级 D、印度皇帝 3.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杰出的女英雄是() A、章西女王 B、杜桑·卢维杜尔 C、伊达尔哥 D、印度皇帝 4、在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对起义力量造成重大瓦解作用的是() A、土兵 B、章西女王 C、部分王公贵族 D、克莱武 5、19世纪初,英国在印度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进一步摧毁了印度的() A、封建贵族势力 B、自然就经济 C、土兵势力 D、封建政治制度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列颠的侵略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出棉纱,最后是英国的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马克思 材料二: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其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 请回答:

公开课-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复习教案

基于学生综合思维的专题训练 ——国家专题 一、导入 同学们:国际研学夏令营网上开营仪式又开始了,现在进行第三个项目,请各国朋友们介绍自己的国家,(出示幻灯片) 这三个小朋友的介绍的都一样啊,如何区分他们的国家呢你能知道这三个国家是哪三个么(学生回答)你是如何区分的谁还有其他方法进行区分吗对!其中用海陆位置来介绍就比较准确,下面我们就来观察这些国家的海陆位置和他们的纬度位置: 二、复习过程 (一)请同学们在世界地图中找出印度、澳大利亚、巴西这三个国家,观察这三个国家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并完成下表: 比较项目印度澳大利亚巴西 海陆位置 位于亚洲南部,印度 洋北岸,东面孟加拉 湾、西侧阿拉伯海, 三面临海, 西北与亚洲相邻,东 临太平洋,西临印度 洋,南与南极洲相望, 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 的国家。 位于南美洲东部,东 临大西洋,是一个临 海国。

海陆共同点:都是临海国 纬度位置 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 和亚热带。 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 亚的中部,位于五带 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 归线和赤道之间,地 处热带,是一个热带 国家。 纬度共同特点: 海陆位置:都临海; 纬度位置:都有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处于热带地区。 方法点拨: 海陆位置描述方式:位于大洲部位,侧是海洋; 纬度位置描述方式:介于纬线之间(或者纬线穿过其部位),处于温度带。我们知道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这些国家的气候情况又如何呢(二)根据纬度位置判断气候特征 思考并合作探究:都世界气候分布图,根据纬度位置判断其气候类型及特征。 比较项目印度澳大利亚巴西 气候类型 以热带季风气 候为主。 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 沙漠气候为主 热带雨林气候和 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分旱 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 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 燥。 热带雨林气候:全 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 年高温,分干湿两 季。

印度 (1)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不同类型的国家第三节 《印度》 ■课标要求 1.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4.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5.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照地图和课文,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 2.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和宗教特点。 3.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培养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4.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5.了解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树立发展中国家经济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教学策略

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为主,适时补充各种图文资料,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学法指导,使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解决相关问题。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智慧,体现用智慧去教,教给学生智慧,使教学全过程充满智慧,构建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达成课程标准为基本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局限在某一本教材中,进行多版本教材内容、生活与社会知识的整合运用,建立相对开放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堂。 ■教学过程 出示印度主要邻国:学生自主在学习卡中描出北回归线,并判断印度所处的温度带。 填写出印度主要临海。

一案三单-第21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学案

1 麟游县 两亭 中学学科导学案 班级 九年级 科 目 历史 课题 21印度的殖民化和 印度人民的抗英斗 争 课型 主备教师 姚萍 上课教师 备课时间 2012年11月8 上课 时间 月 日(星期 )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本期总计第 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的疯狂掠夺 土兵起义 章西女王领导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过程与方法: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和征服与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之间的内在联系 2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及其失败的原因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英国征服印度的史实,认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从而进一步认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本质。理解资本主义用非常残酷的手段,推动工业化的进程和近代文明的发展 2通过学习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史,了解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事迹,增强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理解起义虽以失败告终,但印度人民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进一步领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3从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中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重难点 重点:面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强化,印度历史上爆发了第一次民族大起义。尽管起义最终失败了,但它强烈震撼了英国在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在印度民族独立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难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错综复杂,英国殖民者采取的军事镇压和分化政策。 导学 准备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 和肮脏的 东西。——马克思《资本论》 核心 问题 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的疯狂掠夺 ‘主 要 导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时间 导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修改或 补充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分钟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新航路开辟时达伽马的船队开通直达印度航线的情况。船队返航带回的香料所获利润是采购 成本的25倍以上, 作为贵重品几乎可以与相等重量的白银交换。香料成为 当时欧洲人到亚洲探险的目的之一。东方香料在西欧转卖所获的巨大利润,是吸引欧洲各 激发学习兴趣,准备新 的探索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观察地图,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大河对于古代印度文明形成的意义,大河文明相对应在政治上多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难点:对于种姓制度的认识;佛教产生的背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图片,让学生找到印度的位置。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灿烂的古代文化,只是后来印度的文明没有传递下来,那么古代印度曾经有过哪些辉煌呢?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地理范围要比现在的印度大。 1、印度的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河流:恒河和印度河,河水,定期泛滥,给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 印度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2、早期印度文明的代表:阅读教材,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 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PPT出示印度早期文明代表的遗址: 3、时间:公元前23---公元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但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而衰落。

4、强盛时期:公元前1500左右年,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图为雅利安人入侵路线。 鼎盛时期:孔雀王朝(前324---187)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 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原在西北地区担任总督,在父亲病重时回到首都华氏城。孔雀王朝初期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域。在阿育王统治时期,最鼎盛时除印度半岛南端以外,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迈索尔,东起阿萨姆西界,西至兴都库什山,都并入了孔雀帝国版图。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①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②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③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华氏城 华氏城不仅是当时的最繁华的城市,而且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 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会延续到今天?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材料反映了印度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 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 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实质:是维护高级种姓统治的工具。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印度教案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观察地图,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大河对于古代印度文明形成的意义,大河文明相对应在政治上多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难点:对于种姓制度的认识;佛教产生的背景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图片,让学生找到印度的位置。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灿烂的古代文化,只是后来印度的文明没有传递下来,那么古代印度曾经有过哪些辉煌呢?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地理范围要比现在的印度大。 1、印度的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河流:恒河和印度河,河水,定期泛滥,给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印度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2、早期印度文明的代表:阅读教材,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PPT出示印度早期文明代表的遗址: 3、时间:公元前23---公元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但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而衰落。 4、强盛时期:公元前1500左右年,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图为雅利安人入侵路线。鼎盛时期:孔雀王朝(前324---187)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原在西北地区担任总督,在父亲病重时回到首都华氏城。孔雀王朝初期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

四年级上册第21课《九色鹿》文本赏析

解读视角之一关注文本本身(原创) 让神性回归人性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九色鹿》文本赏析 【文本赏析】 《九色鹿》是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原自敦煌石窟第257窟西壁上的壁画,是莫高窟四万五千米壁画中最完整的连环画故事,北魏的佛经经典作品之一,原名叫《鹿王本生》。后被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成了文字《佛说九色鹿经》。 作品通过九色鹿——据说是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的前身——救了一个落水将要被淹死的调达却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带我们来穿越绵长的历史时空,来追问、思索和探究一些令我们千百年来无从逃避的东西:人性如许复杂,佛家的“舍己救人”、“善恶有报”还能焕发出什么样的活的光彩?难道仅仅就停留在对负义与贪心的道德谴责上吗?在当前社会,我们究竟该怎样来诠释生命的本色以及人性的善恶交融? 在叙述的特点上,课文通过电影式的蒙太奇“剪接”手法,通过三大场景所构成的整体框架——浓郁的童话氛围中展示出的救援?背叛和斥责的全过程,通过鲜明生动的“这一个”和简朴鲜活的语言层层铺叠开来。紧凑利落的干净结构里,合理晓畅的情节发展中,不知不觉地就冲击着读者的视觉和思维,就引发了读者的无限联想,就丰富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就表现着充沛的情感体验。 一、救援

在第一个场景中,作品的叙述从一个“景色秀丽的山林”开始?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故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会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余秋雨) ……人们就自然地把自己内心对美、对安宁的渴望通过这只躲在遥远而幽静的山林中的“双角洁白如雪”、身上呈九色祥光的鹿呈现出来:它在阳光下变幻闪烁的不同光彩,不正是人性美与生活美的一种极致么?它美艳的姿容不就像冷凝剂一样,把人的躁动不安消失在山川草木之间,成为人们悠然神往的一个无忧无虑的精神憩园么?那流传了几千年口衔灵草的古老鹿纹剪纸“回头鹿”、那被用来谐音祝福的“鹤鹿同春”、那西方传说中为圣诞老人拉车的驯鹿、那象征着生命之树和太阳光芒的土著图腾崇拜、那印度佛教中昭示着祥瑞和美丽智慧的神圣之物、我们与其说它是菩萨的化身,倒宁勿认为它是吉祥的符号、善的使者,它几千年来一直伴随着人类,维系着人与自然、维系着人们内心善与恶的冲突与和谐。 一声声急促而凄惨的“救命”透过千年古壁传来,就是被这样一只美丽、善良又勇敢的神鹿所救活。重生的调达感激涕零、连连叩首。我们知道,人体是一个心灵信息的发射站,“一举一动无不宣泄感情”(茨威格),眼睛、手、面部乃至说话的音量、音调无不丰富并暗示着我们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变化。在生与死的大起大落面前,调达的“连连向九色鹿叩头”就把他流淌在心底最真诚的感激与庆幸表露无遗: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一切,更在他传递心声的千恩万谢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我愿永远做你的农仆,终身受你的驱使……”尤其当九色鹿不求任何回报时,调达美好的天性在善与美的熏染下更表现得淋漓尽致:

公开课印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的一个跨越后,对教材的不适应是他们对地理学习的最大困扰,本节课设计注重了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以视频、图片、音乐、网络等多方面的媒体来设计课堂,在欣赏、娱乐中学习。 1、面向学生:初一学生学科:地理 2、课时安排:2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准备地图册,并知道亚洲分区 二、教学课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分区地理,讲述一个大洲:亚洲,五个地区: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极地地区,六个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节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人地关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印度是世界历史悠久文明古国;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以及她庞大的人口压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印度的地理文化资料展示和地理位置、地形的直观讲解,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通过对印度的历史与文化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以及她庞大的人口压力。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对印度地理位置的判断。 教具准备 印度课件,南亚拼图卡片 五、教学方法 读图法、板图、拼图结合法。 六、教学过程

第21课_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

第21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应从英国征服印度、印度民族大起义两个方面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关于英国征服印度,要求学生了解17—18世纪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活动、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殖民掠夺的影响。 关于印度民族大起义要求学生知道1857---1859年印度民族达起义爆发的原因,概述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1、如何理解亚洲革命风暴的双重性质? 亚洲革命风暴总的来说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为了反抗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西方殖民侵略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殖民统治,竭力要保留当地落后的封建关系,并与当地封建势力相勾结。而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也甘愿同殖民者相勾结。因此,在有的国家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些国家的斗争同时具有反封建主义的性质。 2、工业革命前后,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目的、方式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①工业革命前,列强对外侵略的目的是掠夺财富,积累资本。方式主要是赤裸裸的掠夺。结果是大量金银财富流入列强国内。 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掠夺的目的是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方式主要以经济军事入侵相结合,抢占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结果使资本主义在世界确立了统治地位,把世界各地都囊括进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之中。 【疑难点拨】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

①英国殖民者在印度采取高压手段进行统治,大肆掠夺,造成印度社会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引起印度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根本原因) ②印度土兵由于备受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以及生活待遇的恶劣,反英情绪不断高涨,建立了许多秘密组织,进行反英活动。 ③1857年,密拉特城85名土兵因公开拒绝使用涂有猪油牛脂的子弹遭到逮捕,激起了印度军民的愤怒。(直接原因)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开始于() A、14世纪 B、15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2.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成为起义领导者的是() A、农民 B、封建王公 C、资产阶级 D、印度皇帝 3.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杰出的女英雄是() A、章西女王 B、杜桑·卢维杜尔 C、伊达尔哥 D、印度皇帝 二、填空题 4.17世纪开始殖民活动的英国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殖民侵略的公司是。5.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当时率领军队侵占孟加拉的殖民头子是。 6.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起义,反对的是国的殖民统治,起义席卷了印度中心地区的许多地方,一些、、加入到起义队伍之中,成为起义的领带者。其中成为印度人民歌颂的民族女英雄。 三、填图析图 7.下图人物是。

第21课 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学案

21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 学习目标:1、知道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基本史实。 2、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 3、通过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认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本质, 认识英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 学习重点:印度民族大起义 学习难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英国征服印度(自学完成1~3,合作探究4) 1、英国开始侵入印度:时间世纪,最得力工具 2、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开端:年通过战役占领 3、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时间 4、探究: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原因有哪些?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合作学习完成) 1、原因: 2、导火线: 3、时间: 4、参加阶层: 领导阶层:,主力:,英雄人物: 5、结果: 失败原因: 6、影响: 7、性质: 8、同时期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件: 三、拓展联系:列举18——19世纪反抗殖民统治的运动及领导人。 三、课堂练习 1、“据统计,仅1757—1815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榨取了10亿英镑。”我们从这句中得到的信息是() A.英国从印度榨取大量的财富B.英国在印度的投资有利于印度的进步和发展C.英国推动了印度的近代化D.印度的社会没有因英国的入侵而改变 2、印度民族大起义首先是由()发起来的 A.农民B.封建王公C.土兵D.工人 3、通过《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一课,我们从中得到的认识有()

①英国在印度掠夺了大量的财富,成为其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资金来源②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和掠夺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灾难③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失败,但其反抗精神永存④印度人民是为维护民族利益而进行的正义的反抗侵略的斗争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如果将“印度民族大起义”“拉美独立运动”“义和团运动”归结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 A.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资产阶级革命 C.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D.社会主义革命 5、横向对比是了解某一时期历史发展 特征的方法之一,观察下图,回答问 题: (1)这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 事件?两个事件有何相似之处? (2)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大概发生于什么时候?这一时期的中印有何相似特征? (3)这两个历史事件结局如何?说明了什么道理?你获得了怎样的认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前孟加拉是各国的谷仓,是东方商业财富和工场手工业荟萃之地。……在短短20年内,这里的许多地方都已呈现沙漠的景象。田地荒芜,广大地面长满野草;农夫被掠夺,手工业者受压迫,饥荒一再发生,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减少。” 材料二“这种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成了一片了。” 材料三“面对强大的敌人,女王有胆识、毫不畏惧、积极应战。后来英国突入城里,她和起义军战士一起同敌人殊死搏斗。……她常常单枪匹马砍杀敌人。牺牲时,女王年仅23岁。” 请回答: (1)印度何时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757年率英军血洗孟加拉的英国殖民头目是谁?(2)导致“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了一片了”这一悲惨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印度爆发了什么运动?运动中出现的杰出女英雄是谁?

第课古代印度优质课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 教材分析 《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3课,新的部编教材对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重编.原人教版教材利用一节课讲述了除中国之外的亚非三大文明古国,而新教材则将其编为一个单元,分三课时,分别讲述了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三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是本单元的第3课,也是世界古代史的第3课.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古代印度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古文明;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创立的影响至今的一种制度;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佛教诞生在古代印度,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的,种姓制度就是其社会根源.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三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趋于成熟,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充分利用古代印度文明的魅力—阿拉伯数字的产生;种姓制度的严格规定;佛教艺术的神秘广博等等,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同学们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古代印度文明的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目标,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印度,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概括古印度文明的变迁:国家的出现,文明的鼎盛时期,文化成就等。 3.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掌握印度种姓制度内容、特点;了解种姓制度的影响。 4.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佛教的兴起概况和佛教对外传播;初步探究佛教的影响。 教学重点 森严的种姓制度和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教学难点 种姓制度的影响和佛教的影响 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自主学习学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动力集中于老师一人身上”为“全体学生为主动力”。同时利用PPT增加教学宽度,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以最大可能实现课堂高效。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研习资料,探究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小组竞赛法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九年级历史第21课 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 导学案

小关初中九年级历史自主学习方案 科目:九年级历史上册课题:21.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 主备课人:余治孟时间:2012-12 班级:组别:学生姓名:组长签名: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英国征服印度、印度民族大起义。 2、了解17—18世纪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活动、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殖民掠夺的影响。 【重点】英国征服印度、印度民族大起义 【难点】印度民族达起义爆发的原因 【自我发现】 一、英国征服印度 阅读教材第135--136页第一、二段,并结合小字部分和插图,请回答: 1、时间: 2、最终控制了整个印度。 3、殖民头子有: 4、过程、结果: 5、殖民者在印度从事了哪些活动: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阅读教材第136--139页第一段,并结合小字部分和插图,请回答: 1、时间: 2、参加者有:其中领导地位的是,代表人物是。 3、经过、结果: 【合作探究】: 一、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开始于() A、14世纪 B、15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2.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成为起义领导者的是() A、农民 B、封建王公 C、资产阶级 D、印度皇帝 3.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杰出的女英雄是() A、章西女王 B、杜桑·卢维杜尔 C、伊达尔哥 D、印度皇帝 二、填空题 4.17世纪开始殖民活动的英国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殖民侵略的公司是。

5.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当时率领军队侵占孟加拉的殖民头子是。 6.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起义,反对的是国的殖民统治,起义席卷了印度中心地区的许多地方,一些、、加入到起义队伍之中,成为起义的领带者。其中成为印度人民歌颂的民族女英雄。三、填图析图 7.下图人物是。 【本课小结】请梳理出本文的知识点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应从英国征服印度、印度民族大起义两个方面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关于英国征服印度,要求学生了解17—18世纪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活动、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殖民掠夺的影响。 关于印度民族大起义要求学生知道1857---1859年印度民族达起义爆发的原因,概述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1、如何理解亚洲革命风暴的双重性质? 亚洲革命风暴总的来说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为了反抗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西方殖民侵略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殖民统治,竭力要保留当地落后的封建关系,并与当地封建势力相勾结。而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也甘愿同殖民者相勾结。因此,在有的国家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些国家的斗争同时具有反封建主义的性质。 2、工业革命前后,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目的、方式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①工业革命前,列强对外侵略的目的是掠夺财富,积累资本。方式主要是赤裸裸的掠夺。结果是大量金银财富流入列强国内。 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掠夺的目的是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方式主要以经济军事入侵相结合,抢占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结果使资本主义在世界确立了统治地位,把世界各地都囊括进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之中。 【疑难点拨】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 ①英国殖民者在印度采取高压手段进行统治,大肆掠夺,造成印度社会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引起印度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根本原因) ②印度土兵由于备受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以及生活待遇的恶劣,反英情绪不断高涨,建立了许多秘密组织,进行反英活动。 ③1857年,密拉特城85名土兵因公开拒绝使用涂有猪油牛脂的子弹遭到逮捕,激起了印度军民的愤怒。(直接原因)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开始于() A、14世纪 B、15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2.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成为起义领导者的是() A、农民 B、封建王公 C、资产阶级 D、印度皇帝 3.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杰出的女英雄是() A、章西女王 B、杜桑·卢维杜尔 C、伊达尔哥 D、印度皇帝 二、填空题 4.17世纪开始殖民活动的英国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殖民侵略的公司是。 5.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当时率领军队侵占孟加拉的殖民头子是。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第3课古代印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 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美教案

《古代印度》 教材分析: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这里出现了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公元前1500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在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 2、印度种姓制度; 3、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