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 (2018山东禹城高一检测)1870年代,四川北部地区“比户人家妇女,莫不置有布机。洋棉纱所织之布,较土布无甚低昂”。这种情况表明四川北部地区()

A ?洋纱代替土纱耕与织分离

B ?手工棉织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布代替土布纺与织分离

D ?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破产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1870年代四川北部地区手工棉织业流行用洋纱代替土纱织布,所织的布与市场上销售的土布相比价格低很多,这势必导致传统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破产,故D项正确。洋纱代替土纱的结果是“纺”与“织”分离,洋布代替土布的结果是“耕”与“织”分离,故A、C两项说法错误。材料“比户人家妇女,莫不置有布机。洋棉纱所织之布”说明手工棉织业仍在发展,故B项错误。

2. 1888年曾国藩上奏称:“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盛,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减价销售)”。这表明()

A .中国工业化水平低

B .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C.清政府与列强交恶D .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描述的受洋茶的影响,中国茶商减价销售,与工业化无关,故A 项排除;中国、印度都成了西方国家的茶叶产地、商品市场,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故B项排除;“清政府与列强交恶”与史实不合,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故C项排除;中国、印度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反映的是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3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

A ?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答案D

解析自然经济的特点是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生产相结合,即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不投向市场,所以“解体”的含义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益商品化。故选D项。

4. 1878年,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在直隶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1881年正式投产。雇工三千人,当年产煤三千六百余吨,次年增至三万八千吨,……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更增至七十三万吨。与这一企业创办有同一目的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天津机器制造局

C.湖北汉阳铁厂D .上海发昌机器厂

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企业分为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属于民用工业,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汉阳铁厂也属于民用工业,故C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制造局都是军事工业,不符合题意,故A、B两项错误;上海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D项错误。

5. 某编剧撰写历史剧本《洋务风云》时,下列洋务派活动的素材符合史实的有()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创办近代民用企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办京师

同文馆⑤派遣留学生出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前期打出“自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打出“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同时为了巩固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因此①②③④⑤

都可以作为该历史剧的素材。故选D项。

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

A ?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 ?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自从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之后,外国企业受到一定冲击,故C 项正确。材料与A、B、D三项无关。

7. 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以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

机器磨坊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

B ?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C.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D .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

答案A

解析中国的民族工业从一开始就是发展轻工业,而“机器制造”是典型的重工业。A项错误且符合题意。

8. 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近代工业开始出现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传统的农业、手工业逐步衰败,近代民族工业兴起,①②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与题干时间“ 19世纪中期”不符,“小农经济完全破产”的表述与史实不符,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等级提升]

9.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

象。它反映出()

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 ?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商人皆若狂” “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可知,商业发展对传统农业的冲击,江浙地区人民热衷于投资丝织业,故选D项。A、B、C 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排除。

10. (2018长春高一检测)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英国输华宙物统计

A ?中国农民穷困,购买力低

B?鸦片走私泛滥,白银外流

C ?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低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答案D

解析首先要弄清这一趋势是什么:输华货物不多,有波动,个别时期还在减少。其次要注意时间是在鸦片战争后。由于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英国输华货物没有市场,所以出现统计表中的情况。故D项正确。

11. (2016全国卷I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生活日用品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中国市场,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的标志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A项错误;中国近代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始终未取代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2. 1866年,左宗棠设立了福州船政局。它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造船厂与法国商定合同,五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轮船16艘,并训练中国学生和工人。对福州船政局认识正确的是()

A ?是私人投资的民族工业

B ?是中国第一家军事工业

C.推动福建地区工业化水平提升

D .便利西方对中国经济入侵

答案C

解析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故A项错误;1861年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军事工业,故B项错误;福州船政局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方式生产,推动福建地区工业化水平提升,故C项正确;洋务派创办福州船政局,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抵御外来侵略,故D项错误。

13.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管理体系,故A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西方技术,故B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C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D项错误。

14. (2018福建上杭高一检测)1865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说:“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以

为之区处。”这说明李鸿章()

A ?认为近代民族企业终将出现

B ?赞同洋务运动无实行的必要

C.反对西方学习的科学技术

D .主张立法阻止创办近代企业

答案A

解析“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说明从事机器制造的企业必将出现,A项正确;该思想有利于洋务运动开展,B项错误;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器物技术,C项错误;材料中是创办企业思想,不是立法,D项错误。

15.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

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 .缺少必要的资金

B .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

C.劳动力素质较低D .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民族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中,资金、投资方式、劳动力素质不是主要原因,资金可以积累、投资方式可以模仿、劳动力可以培训,但由于外国的严格限制,中国企业长期缺乏核心技术的局面是难以改变的,这是出现题中“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鸭片战争以厉■隸驚来上海的外国商給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额由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每年一千万至三四千万海关两,迅速上升到1864年的1. 05亿海关两,中国也很快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欧洲到中国的航线大为缩短,更多的西洋商品涌入

中国……19世纪70年代后,晚清中国的洋务运动投资方向发生了变化<材料三中国早期民族工业

(1) 材料一中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指什么。促使“晚清中国的洋务运动投资方向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变化?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两种经济现象有何内在联系?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19世纪中后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答案(1)影响:使中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⑵变化:洋务派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原因:中国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并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外国加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局面更加严重;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3) 新变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内在联系: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4) 主要趋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经济近代化有了一定的发展。

解析第(1)问,根据图片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这就造成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2)问,结合洋务运动的历程理解其中的“变化”是指兴办民用工业,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分析原因。第(3)问,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4)问,注意结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来概括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

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9、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②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③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 ④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②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③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如何提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我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新授: 一、《诗经》和楚辞 1、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 2、《诗经》: (1)概况 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2)内容 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3)影响 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楚辞:

2020秋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练评测: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进阶训练第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一层 知识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2.“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意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l字根,则有翻动一块土地、运转与耕种之意。”据此判断,中国的文化源头应始于() A.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 C.进入青铜时代的商朝 D.封邦建国体制建立后的西周 3.考古学者认为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故称之为“新石器革命”。学者认为这是一场革命的主要根据是A.交通改善,促进文化与商业交流 B.使用铜器来制作工具,从事生产

4.禹死后,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 6.周公平定了商朝旧贵族的叛乱后,除了封亲周的殷商旧贵族微子启于宋(都商丘)之外,还在其周边分封了一些曾被商灭国的古代先王的后裔为诸侯。这表明() A.旧贵族势力强大占据中原

B.周朝统治者实行战略收缩 C.分封格局有利于加强统治 D.同姓诸侯分布于战略要地 7.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 进阶训练第 关键能力综合练 二层 1.农学家周季维在河姆渡出土的稻粒形态分析鉴定书中指出:“在同层堆积中尚存大量空秕稻壳及稻叶、茎秆凝块……证为水生型一年生栽培稻,而非采集稻野生稻和多年生野生稻。”该鉴定表明() A.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黄河下游率先进入农业社会 C.河姆渡先民已成功培育水稻 D.新石器时代农耕技术较粗糙 2.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496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

高中历史必修2学业分层测评1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一)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选C项。 【答案】 C 2.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曲辕犁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解析】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 【答案】 C 3.“杈耙扫帚扬场锨,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耕作农具种类齐全,这是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典型表现。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两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 【答案】 B 4.(2017·1月四川学业水平测试)战国时期,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筑的一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 C.灵渠D.“井渠” 【解析】根据“李冰”“成都平原”及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5.下列有关小农经济这一生产模式的认识,错误的是() A.铁犁牛耕是形成的主要条件 B.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 C.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基础 D.以家庭为单位,限制了精耕细作 【解析】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答案】 D 6.清初嘉兴人张履祥设计了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今即其遗业,为经画之如左:瘠田十亩……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池畜鱼、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竹果之类虽非本务,一劳永逸,五年而享其成利矣。”这一模式体现了() 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B.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 D.农业和手工业协调发展 【解析】通过阅读材料可知,题干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C项。A、B、D三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 【答案】 C [能力提升] 7.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些谚语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A.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面临自然灾害,难以抵御 D.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 【解析】题干中的谚语说明农作物种植按照节气进行,不违农时,故选A 项。 【答案】 A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形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代表作:《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含义: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2)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3)中唐:白居易。 [误区警示]《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诗经》主要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繁荣原因 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市民数量的增加,市井生活的需要。 (2)演变 ①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 ②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3)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能够歌唱。 (4)代表人物: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 2.元曲 (1)形成: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 (2)特点: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代表: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知识点拨](1)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2)词: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3)曲: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三、明清小说 1.兴起: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唐朝的传奇和宋朝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3.繁荣 (1)背景 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③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2018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 第8单元 第26课 学业分层测评

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西欧国家走向一体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二战后,欧洲丧失了政治、经济优势 B.为了抗衡美苏 C.西欧国家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 D.为摆脱美国的控制 【解析】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经济的联系增强,目的是通过一体化进程进一步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壮大欧洲的实力,故选C项。 【答案】 C 2.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发表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的最初的实践是() A.成立北约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C.组建欧洲联盟D.成立欧共体 【解析】1952年7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故B项正确。1949年成立的北约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体现,不是欧洲国家联合的表现,排除A 项;C项于1993年正式成立;D项于1967年7月正式成立。 【答案】 B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一体化发展②政治联合加强③法德实现和解④民族矛盾消除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以及法德实现和解都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发展。④不符合史实,故选A项。 【答案】 A 4.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对日媾和是一种‘和解’的媾

和——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的安全。”美国这一政策() 【导学号:32700149】A.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 B.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C.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 D.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解析】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A 项错误;美国保护日本是为了控制日本,不是承认了平等的伙伴关系,故B项错误;美国保护日本,采取扶植日本的政策,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故C项正确;美国扶植、保护日本是为了推行霸权主义,并不能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在80年代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国家是() 【导学号:32700150】A.英国B.法国 C.联邦德国D.日本 【解析】先是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后又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是日本,故选D项。 【答案】 D 6.一位西方的外交官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导学号:32700151】A.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局面 B.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 C.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 D.积极帮助亚非国家获得“独立”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模块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赵过发明耦犁法(见图)?用耦犁,二牛,三人?。此耕作方法( ) 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方便 B.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C.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 D.显示人力、牛力协作扩大 解析:两牛牵引的耦犁通过人力和牛力的合作,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为精耕细作奠定了人力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 A.都江堰B.郑国渠 C.漕渠D.灵渠 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四川省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A项正确。 答案:A 3.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解析:题目中并未提到?私营作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4.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由西向东横渡太平洋 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此次航海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解析:题目中的信息?葡萄牙航海家?和?突兀的海角?说明是迪亚士;B 项错误,此次航行是在大西洋中;C项是达伽马;D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非原因,故本题应选A项。 答案:A 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入迷地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但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造成西方人对中国喜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鸦片战争B.工业革命 C.殖民扩张D.启蒙运动 解析:18世纪末主要国家进行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廉价原料,与材料中?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 6.?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材料强调的是( ) A.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解析:根据题干中?腥风血雨??和风细雨?等关键词可知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根据题干中?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可知作者重点关注的是其积极方面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 7.在?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大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并聚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而且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也在这时诞生在阿姆斯特丹。?这段话反映的?这时?是在( ) A.14世纪B.15世纪 C.16世纪D.17世纪 解析:本题考查了荷兰的崛起。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商业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故本题应选D项。 答案:D 8.下列史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气象。据此判断这一朝代应该是( ) 解析:材料信息?不再有先前的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不禁夜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本答案

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学思之窗】 这些条文,反映出当时罗马国家怎样的社会性质和状况。 答案提示: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从《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得出,它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奴隶不享有同等权利。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简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它的作用、影响及利弊得失。 答案提示:罗马法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罗马法指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从形式上可以区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和万民法。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作用: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影响: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局限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学习延伸 回顾雅典城邦中妇女的地位,评价罗马法律和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妇女地位。 在罗马法中的法律条文,充分体现了罗马妇女在法律上的地位与男子是不平等的。罗马法律维护夫权和父权,即使拥有自由公民权的妇女也不能被保证视为平等。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妇女,地位比较低下。可见,罗马法所倡导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有条件的。 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学思之窗】 这些规定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 答案提示: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受到限制,并不能干预议会选举。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信奉“君权神授”理论,认为“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即王权是无限的,不受任何世俗权力的制约。而以下院为代表的英国议会只有提出财政议案和法律议案的权力。而《权利法案》的颁布,一方面从立法、司法、税收和军事等方面限制了王权,另一方面,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国王的权力也由法律赋予。这就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使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将王权置于议会的法权之下。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案提示:特点:①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②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作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学习延伸 阅读以上材料,请谈谈你对今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看法。 答案提示:在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国王远离至上权力,“临朝不理政”,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但英王又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英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Word版含解析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学业达标] 、选择题 1 ?考古学家对右图的考古材料展开过积极研究,研究结果是,此图与当时的土地 制度有关,其中最合乎研究结果的是() A.土地私有制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均田制 D .分封制 答案B 解析此图形状同井字,成方块状,这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制度下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故B项符合题意。 2.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答案A 解析从材料“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即可看出农民已经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可以随意处理自己的土地。故选A项。 3. (2018辽宁重点中学联考)北魏开始实行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 这一制度旨在() A ?确立土地私有制 B ?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C ?打击豪强地主势力 D ?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收更多的流民农耕定居,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收入,故这一政策为后代所沿用,所以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说法均与史实不符。 4?汉代民谣说:“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何以孝悌为,财多而光荣。”该民谣主要反映了汉代社会() A ?重农抑商的现象 B ?纺织刺绣的兴盛 C.追商逐利的风气 D .农民生活的艰辛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对比了农、工、商三种致富手段,肯定了商业致富的作用,甚至以财富多作为孝悌的表现,说明了当时人们追商逐利的风气,C项正确。A项与材料意思相反,可排除;B、D两项与材料无关,可排除。 5.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宋代李靓说:“民之大命,谷米也。”这两句话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 A .闭关锁国政策 B .君主专制 C.重农思想 D .重商主义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民之大命,谷米也。”可知其强调的是重视农业,即重农思想的反映,故C项正确。 6.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贝U十室九空” 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主要说明() A .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 .重商主义观念盛行 C.重农抑商观念影响深远 D .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 答案C 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山西经商现象虽然非常普遍,但最终还是“壮者服贾,老者归田”,故选C项。明清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自然经济,A项错误;明清时期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对点练习(含答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程标准]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特点:以________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__________强。 (3)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屈原以____________为基础,采用________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式________,易于表达情感,又称“________”。 (2)《离骚》:想象奇特,具有____________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形成:汉朝时,文学家以________为基础,创造出____________的综合文体——汉赋。 (2)特点:________华丽,________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__________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____________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__________》。 4.唐诗 (1)原因 ①唐朝________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②____________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原因 ①________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________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能适应____________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特点 ①________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____________,便于抒发感情。 ②是宋代文学的____________和标志。 (3)代表人物 著名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__________,豪放派的苏轼、__________等人。 2.元曲 (1)形成 ①宋代: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________,题材广泛,可雅可俗,____________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__________一起,合称元曲。元曲大多通俗生动,____________。 (2)代表:以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兴起 ______________,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 唐朝的短篇小说________和宋朝供说话人使用的________,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3.繁荣 (1)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________________出现。 ③________阶层壮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____________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 (2018山东禹城高一检测)1870年代,四川北部地区“比户人家妇女,莫不置有布机。洋棉纱所织之布,较土布无甚低昂”。这种情况表明四川北部地区() A ?洋纱代替土纱耕与织分离 B ?手工棉织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布代替土布纺与织分离 D ?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破产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1870年代四川北部地区手工棉织业流行用洋纱代替土纱织布,所织的布与市场上销售的土布相比价格低很多,这势必导致传统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破产,故D项正确。洋纱代替土纱的结果是“纺”与“织”分离,洋布代替土布的结果是“耕”与“织”分离,故A、C两项说法错误。材料“比户人家妇女,莫不置有布机。洋棉纱所织之布”说明手工棉织业仍在发展,故B项错误。 2. 1888年曾国藩上奏称:“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盛,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减价销售)”。这表明() A .中国工业化水平低 B .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C.清政府与列强交恶D .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描述的受洋茶的影响,中国茶商减价销售,与工业化无关,故A 项排除;中国、印度都成了西方国家的茶叶产地、商品市场,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故B项排除;“清政府与列强交恶”与史实不合,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故C项排除;中国、印度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反映的是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3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 A ?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答案D 解析自然经济的特点是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生产相结合,即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不投向市场,所以“解体”的含义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益商品化。故选D项。 4. 1878年,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在直隶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1881年正式投产。雇工三千人,当年产煤三千六百余吨,次年增至三万八千吨,……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更增至七十三万吨。与这一企业创办有同一目的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天津机器制造局 C.湖北汉阳铁厂D .上海发昌机器厂 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企业分为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属于民用工业,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汉阳铁厂也属于民用工业,故C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制造局都是军事工业,不符合题意,故A、B两项错误;上海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D项错误。 5. 某编剧撰写历史剧本《洋务风云》时,下列洋务派活动的素材符合史实的有()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创办近代民用企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办京师 同文馆⑤派遣留学生出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前期打出“自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打出“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同时为了巩固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因此①②③④⑤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Word版含解析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 .《诗经》 (1) 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现实感强。 (3) 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 楚辞 (1) 形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又称“骚体”。 (2) 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 代表作:《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 汉赋 (1) 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⑵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 唐诗 (1) 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2)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丄“诗圣”杜甫—⑶中唐:白居易。

[思维点拨] 唐朝社会的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学习思考 1 .《诗经》和楚辞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提示它们分别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基础。 2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在风格特点上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风格:李白的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原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太平安乐的盛世为人们提供了悠闲舒适的生活环境;杜甫生活 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经济日益凋敝,人们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中。 二、宋词和元曲 1 .宋词 (1) 兴起原因 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 ②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 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3) 代表人物: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_____ 2. 元曲 (1) 形成: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 (2) 特点: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⑶代表: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易混易错] 诗、词、曲的区别: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 规范;词,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学习思考 3. 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你能不能说出下面的四个词人分别属于哪个流派?这两派在文学风格上有何差异? 苏轼辛弃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 1.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2.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3.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6.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农业 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 产值中的% 占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近代工 业产值 手工业 产值 工业总 产值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习要求: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表现,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表现; (2)理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原因; (3)探究洋务运动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表格梳理、问题探讨、情境创设等方式学习、认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列强入侵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但也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2)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固守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 学习重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特点。 学习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习过程: 变动一:“瘦死的骆驼”——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合作探究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材料三: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三,谈谈你对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含义的理解。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变动二:“挣扎的帝国”——洋务运动的兴起 [自主学习一] 阅读、梳理教材: [合作探究二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形,铁路四达,果足恃欤?——郑观应材料四:洋务运动顺应世界潮流,为缩小中外差距做了最彻底的努力,实现了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缓慢地朝资本主义方向挪动,客观上为中国的独立和进步积累着物质力量,向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李时岳材料五: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企业,一为“分洋商之利”,以保护利权,并获得饷源;同时也为军用工业所需金属原料和煤炭燃料可以由自己创办的这些工业得到供给,减少对外国依赖……培养人才与工业企业和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在洋务运动期间还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洋务运动史》(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并指出其为实现目的所采取的措施。 (2)有人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也仅仅只迈出了第一步”,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的认识。 (3)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请结合材料一、四论证该观点。

历史必修一本课测评答案

第一课 答: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教统治的色彩。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

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利和规定等级秩序。 第二课 答: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派赋役,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

据势力、甚至危及中央政权。 秦朝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三课

1、汉武帝重用宠信的近 臣任尚书令、侍中等, 参与国政,使决策国家 政务的实权逐渐由相 府向宫廷转移,从而削 弱了相权,加强了皇 权。 2、隋唐创立三省六部 制,唐时三省长官互相 制衡,集体行使相权。 这样,就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3、北宋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

相权力,使皇帝得以独 揽大权。 4、元朝设中书省总揽政 务,其长官中书令实为 宰相.但元朝后期相权 大增,有时甚至威胁皇 权。 综上所述,从汉至元,通过削弱相权使皇权不断加强。

【教育专用】2018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测评人民版必修2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男子服饰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装成为礼服之一 B.孙中山根据欧美服饰的优点设计出中山装 C.服饰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洋务派的倡导 D.服饰有向平民化转化的趋势 2.当今中国,各种服装店迅猛发展,各式各样的服装琳琅满目。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我国的服装业已融入到国际潮流 B.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中国的纺织行业已达到世界领先 D.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获得很大提高 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推断,在中国最早出现西餐的地方应是() A.通商口岸 B.地主家庭 C.都城北京 D.中国内地 4.1920年,一个乡下人到广州游玩,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随身带有粮票、油票 C.在西餐厅就餐庆祝国庆节 D.听到有人称呼他为“同志” 5.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水上运输业局面的是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制造局 6.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人们衣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开国大典时,有穿着旗袍的妇女参加B.中共八大召开时,有穿着中山装的代表参加C.中共十三大召开时,有穿着西服和夹克衫的代表参加D.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普遍穿起了长袍马褂和超短裙 7.元旦这一节日可能出现在 () A.辛亥革命后 B.戊戌变法前 C.戊戌变法后 D.辛亥革命前 8.(改编题)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六十年代讨饭吃;七十年代有饭吃;八十年代选饭吃;九十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原创题)观察下图中四种饮食现象,它们在我国开始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端午节吃粽子②以玉米为主食③酿制葡萄酒④喝咖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10.(2010·新泰模拟)“街上到处是五花八门的广告。许多商品换上了‘共和’、‘庆胜’、‘北伐’等商标。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旁边告示牌上的大字十分醒目;剪辫者免费供肉面一碗以示奖励。”文中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北京 B.西安 C.南京 D.天津 11.(2010·东三省联考)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上海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从1957年11月到2002年从未间断,成为上海市民生活变化的印证。账本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总收入是2 685.04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 658.3元,比22年前提高了17.75倍。这一账本是上海()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 B.政治剧变的见证 C.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

高中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知识点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①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创始者:屈原。 (2)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3)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②离骚》。 3.汉赋 (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③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 (2)代表作家: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孟浩然,“诗仙”④李白、“诗圣”⑤杜甫;中唐:白居易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 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宋代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词便于抒发感情。 (2)代表作家:婉约派:⑥柳永,其代表作是《雨霖铃》;著名女词人⑦李清照。豪放派:苏轼、⑧辛弃疾等。 2.元曲 (1)组成:散曲和元杂剧。 (2)代表作家:⑨关汉卿、马致远。 知识点三明清小说 1.演变过程: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作《搜神记》;唐代出现短篇小说传奇;宋代出现话本;明清时,小说进入成熟、蓬勃发展时期。 2.繁荣原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代表作品: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⑩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